县玉米生产形势分析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玉米生产形势分析(精选9篇)

县玉米生产形势分析 篇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才已成为各项事业竞争和发展的第一要务。但是,我县的人才工作还存在许多必须引起高度重

视的问题。

1、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据04科技进步监察报告统计,我县现有人才总数11897人,仅占全县人力资源总量的3.7,与发达地区相比,少16-20个百分点,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并且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层级结构不合理,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如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大学以上的仅为6.4,而中专以下学历的62.1。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建设需要的适用型人才短缺,如工业自动化、计算机、企业经营管理、外经外贸专业等,而学历较低的农业、财经类人才相对较多;三是素质结构不合理,一般性人才较多,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优秀人才青黄不接。据统计,目前全县入选市杰出人才1名,高级拔尖人才3名;市“115人才工程”培养人选62名,仅占全市“115人才”总数的7.8左右,其中第一层次只有1人,第二层次10人;同时也仅有2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高层次人才和服务经济人才的严重短缺。四是人才分布不合理,基层特别是企业生产一线人才缺乏。在62名市“115人才工程”培养人选中,在企业一线的只有9名,仅占14.5。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配比则更不平衡,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比为14:1。经济类人才和管理类人才的严重紧缺,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拉大我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2、重引进、轻开发,现代人才开发理念相对缺乏。

经调查统计,在我县工业企业中,占比2/3以上企业是家族亲属或朋友在独揽企业的人、财、物大权,不同程度地存在“家族式”人才管理的问题。不少企业仅把重视人才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把人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加以高度重视,更谈不上把人才开发上升为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缺乏“人才兴企”意识,不愿花大力气、花大投入引进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有些企业在人才工作中急功近利,对企业运营中急需的核心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不惜花大力气,通过高薪或猎头等方式引进,而对一般人才毫无兴致。有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片面认为只有高学历和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才是人才,而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不算人才,因而对后者不够重视,不重视自主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既不很好地使用他们,又不注重这部分群体的素质提升,严重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人才工作中“重使用、轻培养”、“重急用、轻储备”、“重个体、轻群体”现象普遍存在,与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相比,在重视人才的后续管理与开发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部分政府部门对人才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自然资源而轻视人力资源,人才工作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3、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现有人才队伍难稳定。

一方面是人才难引进。新增毕业生则多数把报考公务员、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大中城市作为就业首选。这几年我县每年都多次到一些大中城市人才招聘会上设摊招聘,不少毕业生走到摊位前一看XX虽在XX省范围,但仍属欠发达地区,感到发展空间小,便一走而过。而XX籍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也绝大多数流向外地,一般每年在80左右,人才“隐流”现象突出。另一方面是人才难留住。据了解,少数企业对吸纳的人才只给工资,不负责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的以发高薪取代,有的以办理商业保险取代,使人才未能解除后顾之忧,从而影响了人才的稳定。具有高级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通过正常调离、辞职、自动离职等方式到外地谋职,这种“明流”现象还呈上升趋势,一些企事业单位在落实“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方面仍缺少有效的手段。加之这几年发达地区也在千方百计吸引人才,他们有待遇、创业等优势,也是造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要原因。

4、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合理,人才工作合力不强。

县玉米生产形势分析 篇2

在4月7日农业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表示, 玉米结构调整是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并重点介绍了两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 为什么要调整玉米结构。叶贞琴指出, 这主要是根据当前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来作出的相应调整。主要是基于当前玉米出现阶段性的供过于求, 库存大幅度增加, 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库存压力比较大, 市场价格下降比较多。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产的快速发展。这些年粮食“十二连增”, 玉米的贡献值最大, 是面积增加最多、产量增加最快的作物。过去12年, 玉米的面积增加2.1亿亩, 产量增加2 175亿斤, 占整个粮食产量增长量的57%。二是在生产发展的同时, 消费需求不足。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 玉米饲用的需求下降, 深加工用量减少, 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生产发展速度。三是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比较多。受国内外价差的影响, 近几年玉米及替代品进口逐年增加。2015年, 玉米进口473万吨, 同比增加82%, 同时非配额管理的高粱进口1 070万吨, 同比增加85.3%, 大麦进口1 073万吨, 同比增长了98.3%, 木薯进口了938万吨, 同比增加了8.4%, 还有一个现象称之为DDGs, 就是玉米酒糟, 进口了682万吨, 同比增长了26%, 挤占了国内玉米消费市场, 增加了玉米去库存压力。针对这些问题,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生态保护、市场需求等因素, 农业部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玉米结构进行调整。

第二, 怎么调?叶贞琴表示, 总体上, 巩固玉米的优势产区, 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的种植面积。这是大的原则, 大的方向。

在调整的区域上, 重点是“镰刀弯”地区, “镰刀弯”地区是一个俗称, 包括黑龙江内蒙古第四、第五积温带的冷凉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和西南石漠化地区, 这个地区在地图上的形状像个镰刀。这一区域涉及到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的部分地区。2015年这一区域玉米面积1.56亿亩, 比2005年增加了7 000多万亩, 是过去十年来玉米面积增加最多、发展最快的地区, 但是这一区域有部分是玉米非优势产区。将“镰刀弯”地区中的非优势区作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 主要是两点考虑:一是这一区域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多处在农牧交错、高寒高纬、坡地岗地、沙重盐重、跑水跑肥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玉米产量低而不稳, 年际间波动比较大。二是这一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不少地方土层比较薄、土壤比较贫瘠, 种植玉米不仅不经济, 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 破坏生态环境。所以, 积极调整“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 不仅是适应市场需求, 也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调整的重点是“镰刀弯”地区。

叶贞琴指出, 在调减目标上, 2015年11月份, 农业部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2020年, “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5 000万亩以上, 计划今年调减1 000万亩以上。

在调减的路径上, 有多种路径、多种方式, 有六个方面。一是适宜性地调。重点是调减高纬度、干旱区的玉米, 改种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二是种养结合地调。重点是粮饲兼顾, 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 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三是生态保护地调。调减石漠化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 改种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果桑茶等经济林、牧草饲草等, 既保护生态环境, 又促进农民增收。四是种地养地结合地调。重点是东北地区恢复大豆玉米的轮作, 因地制宜的发展苜蓿玉米轮作, 华北地区实行冬小麦夏花生的复种, 发挥豆科作物的固氮养地的作用。五是围绕市场地调。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实行订单种养、产销结合。六是有保有压地调。在调减非优势区玉米面积的同时, 对优势主产区、核心区的玉米还要稳定, 还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科技推广, 提升整个玉米的产能。

生猪生产形势

关于生猪生产形势, 叶贞琴指出, 有两方面的情况。第一, 当前生猪生产情况到底怎么样。农业部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 抓生产保供给, 抓监管保安全, 抓转型促生态, 应该说总体上生产水平一年比一年有提升。一是形成了比较充足的生产能力, 十年期间猪肉的产量增加了近1 000万吨, 基本上满足了人口增长、收入提高和城镇化提升带来的新的消费需求。二是质量安全稳定向好, 畜禽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 特别是近几年生猪养殖中使用“瘦肉精”基本杜绝了。三是养猪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已经达到45%左右, 比2005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 应该说这是不容易的。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快速发展, 应该说千家万户分散养殖的局面有很大的改观。

但是, 叶贞琴表示, 目前养殖业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 生猪养殖户年平均出栏规模比较小, 还有55%的出栏肥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小散户提供。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特别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 所以目前担心的价格大涨大跌也主要在这块, 保障均衡供给难度也在此。从畜牧业发展环境来看, 环保压力对规模养殖的约束趋紧, 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疫病对生产冲击不能掉以轻心, 畜产品进口压力越来越大。目前看成绩很大, 但是问题也不少。

第二, 如何看待当前生猪价格上涨?生猪价格变化大家比较敏感, 一头连着城乡居民, 一头连着农民, 中央关心, 社会关切。从生产上来看, 2015年全国猪肉产量5 487万吨, 占全球产量的一半。全国有近4 000万个养猪户, 养殖业对农民收入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养猪业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从消费来看, 猪肉是最主要的肉食品, 肉类结构中有64%是猪肉。2015年猪肉人均占有量40公斤, 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我们中国的传统是以吃猪肉为主。

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上涨, 总的看, 是前三年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 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因为养殖效益较好, 规模场户补栏积极性开始恢复, 有利于增加后期猪肉供应, 不会出现脱销断档。尽管猪肉价格在高位运行, 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但伴随着生猪出栏的逐步增加, 猪肉价也将逐步企稳, 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马有祥就关于生猪养殖的问题作答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畜牧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关于这个问题, 我想作这么一个回答。当前来说, 生猪养殖的环保压力确实是越来越大。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是传统农业的一大优势。原来养猪为了肥田, 农牧结合得非常紧密。现在为什么养猪污染的问题突出了呢?它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 原来农民既种地又养猪, 现在相当一部分规模猪场就管养猪, 种地的就管种地, 所以经营主体分离了, 污染的问题就来了, 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废物处理这方面的规定越来越严, 去年又出了“水十条”, 所以养猪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但是, 对于生猪养殖来说,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就是保供给, 我们现在要找的就是保供给和保环境的一个结合点, 既要保供给, 也就是要吃上猪肉, 又要不闻臭味, 找这样一个平衡点。近几年因为禁养、限养, 生猪的调减量比较大。据我们了解, 有10个省份已经启动生猪禁养区的划定, 或者正准备启动。禁养区内的生猪规模场拆除搬迁的问题比较突出, 这10个省影响了2 000多万头的生猪出栏量, 有一个省万头以上的规模场在禁养区内就被拆除27座, 影响了40多万头的出栏量。所以说, 禁养确实是给生猪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这也是我们下一轮发展中应该正视的问题, 我们要在补短板方面下工夫, 如果环保方面不达标, 生猪规模养殖可以说寸步难行。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政策需要发力的地方。猪不是要不要养的问题, 而是要养好的问题。民以食为天, 猪粮安天下, 中国养猪饲养量占世界的50%, 这么一种主要的食品, 对治国理政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 不可能不养, 关键是要养好的问题。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希望对猪价变化有一个稳定的预期, 价格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波动。我们经常讲猪周期, 猪周期是正常的, 是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对价格作出的不同反应。回顾十多年来, 生猪养殖经过了几个周期, 大体上每一次波动都有它的相同点, 也有它的不同点。相同点, 直接原因都是因为供给的减少, 就是生猪养殖量下降了, 供不足需了。第二个相同点是, 在价格高峰的时候或者最景气的时候, 价格会冲得很高。大多数年份春节以后价格会有所下降, 但是大家可以回想一下, 2007年, 2011年, 还有今年, 都是价格最景气的年份, 价格在春节以后没有出现下跌, 出现了反常的现象。几个周期不同的地方, 我们分析, 引起价格变化或者产能调整的原因是不同的。上两个周期, 主要是猪周期加上疫病的影响。如果大家还有印象, 一个是蓝耳病, 一个是仔猪腹泻, 本来猪周期在发挥作用, 再加上疫病的影响, 双碰头了, 造成生猪产能的迅速调减。这一轮的特点跟原来不一样, 虽然也有猪周期, 但是赶上的是禁养, 所以加大了产能下调的深度。

关于猪价, 去年3月份进入一个上升通道, 9月到11月中旬期间有一个小幅下行, 之后又恢复上行通道, 一直到现在, 尤其春节以后涨幅较快。后期的走势怎么样, 会不会继续冲高或者暴涨?我们分析, 猪价维持高位应该是今年的常态, 但是暴涨可能性不大, 不存在暴涨的基础和动力。

第一, 生猪产能在加快恢复。1、2月份我们监测的种猪场二元母猪销量增加了近60%, 这预示着生产能力的扩大。3月份第4周仔猪价格同比上涨了102.3%, 翻了一倍, 仔猪价格的上涨也会带动补栏积极性的提高。还有一个最新数据, 3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0.9%, 母猪存栏在连降近三年后出现企稳, 环比持平。所以, 从这三个指标看, 产能在较快恢复。

第二, 从养殖成本看, 今年推高养殖成本上升的因素, 特别是饲料成本, 跟以前不一样, 这个因素弱化了。近期猪粮比价达到红色区域, 很重要的因素是玉米价格的下调。如果按去年玉米价格每公斤2.4元计算, 现在的猪粮比也还处于绿色区间。饲料在养殖成本中占的比重比较高, 有60%~70%。现在的玉米价格降到2元左右, 上涨可能性不大, 所以饲料成本推动猪价上涨的因素基本不存在。

第三, 从疫病来看, 比较稳定, 没有大的疫情。疫病对养殖业的影响非常大, 疫情稳定了, 也是稳定市场供给的重要基础。

第四, 从需求来说, 没有大的增长。因为经济进入新常态, 整个宏观经济对消费拉动作用没有以前那么强了, 对猪肉也有影响, 所以需求上没有大的变化, 也不会大幅拉动猪价上涨。

最后, 猪肉的替代产品价格是下行的, 禽肉价格基本稳定, 牛羊肉和鸡蛋、牛奶的价格都是下降的。

从以上五个因素看, 今年猪价进一步暴涨没有基础和动力。

2011年开始, 我国猪肉进口量增幅很大, 但绝对量不大, 去年冻猪肉进口不到80万吨, 加上猪杂碎80多万吨, 加起来160万吨左右。我国猪肉产量5 487万吨, 进口比例较低。关于猪肉进口的问题, 我们有三个判断, 一是大量进口不必要, 中国人吃肉没必要靠外国, 因为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 我国猪肉产量一直在5 000万吨以上, 改革开放初国内猪肉产量是1 000万吨左右, 现在是5 487万吨, 上了4个千万吨台阶, 我们有比较充足的生产能力, 也有非常灵活的市场发展机制。这几年尽管有猪周期, 但也正好说明我们的生产能力是足够的, 如果供不应求, 就没有猪周期了。二是大量进口不合适。生猪产业一头连着消费者, 一头连着农民, 近4 000万户的养猪户, 加上上游饲料工业, 下游的屠宰、运销产业, 产业链长, 就业人口多, 大量的进口替代国内猪肉是不合适的。三是大量进口也是不可行的。现在世界猪肉贸易量700万吨左右, 日本、韩国、墨西哥等稳定依赖进口的国家, 每年进口量400多万吨, 剩余的可进口的猪肉不超过300万吨, 如果中国猪肉出现大的缺口, 进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目前国内外猪肉存在比较大的价差, 这是养殖成本不同造成的。下一步, 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国内生猪产业提质增效, 增强竞争力, 稳定生产和市场。

潘文博答记者问农业调整玉米结构四方面确保农民利益

经济日报:我想问关于玉米结构调整的问题, 目前我们知道农民种玉米的收益要远高于其它作物, 玉米调减后农民应该种什么呢?收益如何能够保障呢?还有, 现在不可能再依靠行政手段来推动农民种什么或不种什么, 那么我们的目标如何能够顺利实现呢?谢谢。

潘文博: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农民调不调, 调多调少, 主要看价格, 只要效益好, 有钱赚, 农民就愿意调。回到您提出的问题上, 玉米效益好, 调了之后农民种什么, 如何保证收益, 又如何推动这项工作呢?我们主要考虑四个方面:

一是靠规划的引导。刚才叶主任已经讲过, 去年11月份农业部制定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调减玉米, 主要改种市场需要的大豆、青贮玉米、杂粮杂豆、马铃薯、苜蓿、优质牧草等作物, 各地也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玉米结构。

二是靠政策扶持。调整优化玉米结构需要市场信息的引导, 但是更需要的是政策的扶持, 这样才能让农民愿意调、调得动、稳得住。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今年在财政部的支持下, 农业部整合了35亿元的资金, 重点支持玉米的结构调整, 用于“镰刀弯”地区的粮改饲和粮豆轮作的补助, 目的是让改种青贮玉米也好、改种大豆也好、改种饲草也好, 这些作物的收益与过去种籽粒玉米的收益基本相当。

三是靠指导服务。农业部已经组织专家制定了分区域、分作物的技术方案, 引导农民科学安排种植结构, 同时也指导各地落实好替代作物的种子、配套的机具等物资, 搞好余缺调剂, 保证结构调整的需要。针对玉米改种大豆之后可能出现的除草剂带来的药害问题, 我们已经组织了植保专家制定了具体的应对方案, 筛选了替代的药剂品种, 确保后茬作物生产的安全。

四是靠示范引导。在结构调整过程中, 我们重点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示范引导作用, 率先推广结构调整的技术模式。目前来看, 市场信号的引导作用和政策扶持的预期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今年玉米结构调整现在看已经有了良好的势头。据各地反映和农业部农情调度, 今年玉米主产省的玉米种植意向呈减少的趋势, 是近13年以来玉米面积首次减少。刚才叶主任也讲了, 过去10多年玉米面积增加了2亿多亩。过去是年年增, 现在有一个好的势头, 玉米面积要调减。特别是玉米面积库存压力最大的黑龙江省, 今年预计玉米面积减少1 500万亩左右。谢谢。

中国网:我继续问一个大豆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大豆的进口量每年都在大幅增加, 2015年已经达到8 169万吨, 我想问一下, 我们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的大豆?这些大豆主要从哪些国家进口的, 进口的大豆主要做了些什么?今后发展大豆生产, 农业部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潘文博:我来具体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源, 也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 同时也是种地养地结合的重要倒茬作物, 因为大豆有根瘤共生固氮作用。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讲得那样, 这些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确实是多了, 有一组数据我给大家通报一下。1996年我们国家从大豆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大豆的净进口国。2000年大豆进口量就达到了1000万吨, 2010年就达到了5 000万吨, 2013年、2014年、2015年, 三年连续突破了6 000万吨、7 000万吨和8 000万吨的水平。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说了, 去年大豆进口达到了8 169万吨, 8169万吨是个什么概念?它是国内生产量的6.8倍, 大约是世界大豆贸易量的70%, 是国内消费量的87%, 这在所有农产品中进口依存度是最高的。

这些年来, 各级农业部门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 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 努力稳定大豆生产。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豆生产出现了滑坡。而同时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大豆的需求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不足, 只能靠进口来弥补国内的需求缺口。专家分析, 近三年我们大豆每年消费增量是800万吨左右, 我们自己每年才产1 200万吨。需求增量主要有三块, 一是饲料豆粕, 二是食用豆油, 三是食用大豆。专家分析, 今后五年到十年, 这三块还是刚性增长的趋势, 但是年均增量是下降的, 不会像前几年增速那么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还要不要发展国内的大豆生产?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河南玉米生产市场分析 篇3

受玉米近年来价格维持高位的影响,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提高,同时,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也为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打下了基础,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11年河南省玉米播种面积或达到4430万亩,将较去年增加30万亩,为河南玉米丰产打下基础。目前河南省玉米播种工作已经正在进行。

河南玉米市场情况

2010年,河南省玉米总产量约为1650万吨,较2009年略增。受国内物价上涨及玉米需求增加推动,去年10月份河南省玉米上市之后,价格高开高走。虽然从去年到现在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但与全国玉米市场一样,河南省玉米价格不断创出历新高。据中华粮网价格监测,2011年6月12日。郑州玉米收购最新的主流价格在2180元/吨,优质中等玉米饲料厂进厂价2260元/吨。

全国玉米价格情况

2011年,国内玉米价格受需求不断增加的推动,呈现持续上涨走势。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以稳定国内玉米价格。特别是4月份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出台的针对玉米市场的专项调控措施对抑制玉米消费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受供求矛盾的支持,国内玉米价格继续走强。据价格监测显示,6月12日,全国玉米收购均价为2161元/吨,较去年底上涨212元/吨。6月12日,河北石家庄饲料企业进厂价2160-2220元/吨,较去年底上涨约200元/吨;山东德州饲料企业收购价2240-2260元/吨,较去年底上涨约230元/吨;吉林长春深加工企业进厂价约2100-2140元/吨,较去年底上涨约250元/吨;广西南宁东北玉米站台价2400-2500元/吨,较去年底上涨约250元/吨;四川成都东北玉米到站价2360-2380元/吨,较去年底上涨约240元/吨。

河南玉米市场后期走势

河南玉米市场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当年度前期玉米有一定数量的外调出省,而后期由于出现缺口,将会从东北产区或山西等地调入玉米。根据中华粮网的调查数据,河南省每年销往省外的玉米数量约为350-400万吨,从省外购进玉米数量约为50-100万吨左右。而今年受前期外调玉米数量较大的影响,后期或需要从省外购进更多的玉米才会满足需求。

从河南玉米省内消费情况来看,饲料养殖业消费和深加工消费成为河南省玉米消费的主要渠道。从饲料消费情况来看,河南省的大型养殖业数量不多,中小型的散养户数量较多,这也是河南养殖的一个特点。近年来河南省玉米深加工消费需求强劲,成为河南省玉米消费增幅的一个主要渠道。预计2011年河南省饲料消费玉米数量约为800万吨左右,深加工玉米消费数量约为400-500万吨。

2012年玉米种子市场形势分析 篇4

据农业部资料,20112012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410万亩,产种13.6亿公斤,加上库存4.0亿公斤,可供种17.6亿公斤以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5亿亩计算,需种11.0亿公斤,余种6.6亿公斤,是一个玉米种子强势供大于求的年份,种子市场将

开展一场激烈的竞销战两品种依然走俏郑单958和先玉335两个品种将依然主宰今年的种子市场,面积稳定且可能继续增加郑单958以耐密高产优势横亘新世纪10年,近两年部分地区发生风、涝、旱自然灾害,郑单958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抗性和适应力,面积有所回升,今年仍将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但郑单958收获时含水多,收购粮价偏低,在东北地区无法恢复到前几年优势地位先玉335早熟,脱水快,出籽率高,商品性好,适合机械化收割,农民依然情有独钟,去年种植面积约5000多万亩但在吉林部分地区风雨灾害造成倒伏,有些地区还因饲用效果不佳被拒种,预计今年先玉335种植面积略有减少新品种叫好不叫座近年来,玉米育种人员以郑单958或先玉335为标杆,品种部门也以它作为区试对照,一般产量必须超过5才能通过审定但超过这个指标很难!于是区试和审定部门各自确定规则,比如改为超过3,后来干脆模糊对照品种,或者把供试品种排个队,录取前几名,佼佼者就浮出水面了但还没有发现超过或替代郑单958或先玉335的新品种春节前后,某些企业搞宣传,造声势,声称新审定品种超过958打败335,佯称已经种植好几百万亩了农民经历超级玉米吨玉米多次上当受骗,心有余悸,这样的新品种叫好不叫座加大返利争商家由于多年来供大于求造成种子买方市场,许多公司为争夺客户,普遍采用所谓的返利营销模式,即繁种公司给经销商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前几年一般每公斤

县玉米生产形势分析 篇5

XX县XXXX年第X季度治安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法各部门、县级有关单位及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努力配合下,我县平安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排查调处,实现了“大事不出县,中事不出乡镇,小事不出村组”的工作目标,为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现将我县一季度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报告如下:

一、第一季度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所取得的战果

(一)、刑事案件:侦破刑事案件X件,抓获犯罪嫌疑人X 人,逮捕X 人。

(二)、治安案件:查处治安行政案件X件,抓获违法人员X 人,行政拘留X 人,强制隔离戒毒X 人。外送X 名吸毒-1-

人员到外地强制隔离戒毒。

(三)抓获在逃人员X名。

(四)、摧毁吸毒窝点X 个,贩毒窝点X个,赌博窝点X个。

(五)、收缴物品:缴获毒品海洛因零包X个,X克;收缴枪支X支,处罚X人,行政拘留违法人员X 名。

(六)、调处矛盾纠纷X起,其中成功调解X起。

(七)、场所管理:排查银行,单位财务,涉爆单位等重点要害部位X 处;清查网吧X 家;歌厅X家。

二、存在的主要治安问题

(一)、一些矛盾纠纷,特别是农村纠纷、矿产赔偿纠纷、土地权属纠纷反复性较大,一时难以完全解决。

(二)、吸贩毒问题依然严峻,零包贩毒更为隐蔽,贩毒手段更加高明。

(三)、县城城区及周边夜间入室盗窃、酗酒闹事、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

(四)经济纠纷引发的各类刑事案件有所增加。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对毒品犯罪突出地区的集中整治,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吸毒人员大普查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标准。

(二)、加大对城区和集镇的夜间巡逻,重点整治入室盗窃、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等治安问题。

(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尽最大努力解决好村民之间及村民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利益纠纷。

XX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XX年X月X日

报:州综治委 县委 县人大 县政府 县政协。送:XX书记XX县长XX副书记XX副县长综治委主任 副主任

2013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 篇6

一、奶业生产形势严峻,亟待深化改革和服务。虽然在奶价双轨制的保护下,我省奶业运行较为平稳,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但受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养殖效益有所下滑,产业发展压力较大,奶业增长速度放缓。但在高端产品需求量日趋旺盛的形势下,规模牧场建设势头不会减弱,我省奶业将由数量扩张型逐步向质量效益方向转变,产业素质将逐步提高。

二、生猪生产低效、低速,相对稳定。去年以来我省生猪价格和效益持续低迷,生猪生产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位运行,但始终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之上,产业基础基本稳固,随着价格逐步回升养猪已恢复赢利状态,发展后势依然充足,价格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不大,生猪价格仍将在较低水平震荡,生猪生产将在微利中平稳运行。

三、肉牛生产基础不稳受,能繁母牛饲养效益低、农户大面积退出以及草原封育、舍饲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等因素影响,虽然近几年肉牛肉羊价格持续走高,但肉牛基础母牛存栏仍呈下滑趋势,肉牛产业基础不牢,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予以引导扶持。肉羊生产因肉羊价格持续攀高、养殖收益较好、养殖投入少、见效快等原因,肉羊产业发展较快。

四、蛋肉鸡生产因H7N9流感影响,家禽生产受到冲击,蛋禽生产受供求关系影响波动也较大,但禽类生产周期短、恢复快,我省蛋肉鸡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五、一批龙头企业集团大力打造全产业链,投资建设核心养殖基地,带动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如正邦集团6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5.26亿元的柒合百万头生猪养殖现代畜牧产业化工程项目;雨润集团在巴彦、讷河、依安、克山等县(市)兴建10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等。这些大规模、高标准、集约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也为解决龙头企业“吃不饱”的问题开辟了新路。

六、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上投资增多,发展势头强劲。以产业项目建设三年决战为契机,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注资建厂,形成了集群开发态势。如龙江元盛公司总投资4.23亿元建设3000头但马肉牛种牛场项目;北京鑫茂中牧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澳洲和牛产业化项目等。目前,全省已构建了肇东、肇州、双城、富锦、肇源、青冈等一批产业聚集能力强的畜产品与食品加工园区。产业园区化已成为我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新趋势和新动力。

七、在消费市场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数量增加,对畜产品(特别是安全绿色、高品质的畜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畜牧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畜产品品种也将不断提升,以

迎合消费市场的需求。因此当前畜牧产业还处在发展上升期,发展何种畜禽养殖都有空间,关键是如何将养殖规模做大、如何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品质,从而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我市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

我市畜牧业总体上处在由传统的家庭式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型阶段,畜牧业生产还是以家庭式生产为主,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所占比重小,养殖规模小、效率低、综合效益差。而要建设效率高、效益好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对于我市畜牧业生产主体的农户来说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与之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无投入、见效快、风险低的外出打工而不从事畜牧养殖。即使从事养殖的大户和专业户也由于资金、场地、技术等因素限制,无法做大做强。因而我市畜禽存栏量始终无法大幅增长,有些畜产品产量不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畜牧产业整体发展徘徊不前,转型之路步履维艰。

我市畜牧业当前发展对策

1、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发挥我市种植业和区域优势,综合利用政策、技术、信息等资源,破解养殖场区建设用地难题,抓住龙头企业集团打造全产业链的时机,千方百计广招引龙头企业来我市建设养殖基地;同时积极探索“金融租赁”(即由资本所有者建设,养殖经营者租

赁经营或专业经理人集中托管)等新模式,吸收社会资金向畜牧业投入;进而在短期内实现我市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

2、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不断提高我市畜牧产业和畜产品安全水平。切实开展动物防疫工作,认真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保持我市无重大动物疫情良好形势,为畜牧业发展和招商建养殖基地创造优良动物卫生条件。坚持畜产品质量安全常抓不懈,深入开展以非法添加物为重点的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扎实推进畜产品和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地保障我市畜产品安全,打造我市畜产品在安全绿色方面的良好形象。

3、利用苜蓿种植补助政策和实施秸秆养畜项目的机遇,大力推进苜蓿和青贮玉米种植,提高我市青饲料生产能力;积极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制度,强化草原禁牧封育,恢复和提高天然草原生态功能和产草能力;打造我市在饲料饲草生产上的优势,为招引龙头企业来我市建设养殖基地创造条件。

2012年玉米种子市场形势分析 篇7

关键词:玉米种子,市场,回扣,营销,竞争

近年来,我国粮食持续丰收,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种子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2012年玉米种子市场形势可以概括为:总量供大于求,价格存在变数,利益群体分化,市场形势不明。

1 玉米种子供应充足

据资料显示,2011~2012年全国玉米制种面积为388万亩,种子产量为11.5亿公斤,有效库存为4.2亿公斤,2012年可供种量为15.7亿公斤。预计2012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4.9亿亩,需种量为11~12亿公斤,剩余种子约4.5亿公斤。玉米制种继续向甘肃、新疆、宁夏等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好的优势区集中,制种面积约占全国的2/3。

2011~2012年全国玉米制种面积虽比2010年增加55万亩,但相较前几年有较大面积的减少。即便如此,全国玉米制种量与库存量之合仍然超过市场需求,并且这种供大于求的形势在全国已连续10年出现。在总体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玉米种子市场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和品种供需不平衡,黑龙江由于生长期短所需的极早熟玉米品种供应不足,位于夏玉米区的黄淮海供过于求现象严重;品质优、产量高、耐密植、快速脱水的品种受到青睐,新审定的区域性品种供求稳定,传统大路品种起伏较大。

2 市场被三大品种主导

2012年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号三个品种成为种子市场主角。其中先玉335增长速度最快,虽然该品种存在前期发根慢,容易根倒,耐密性和适应性稍差,一些产区易感虫、感斑病的弱点,但由于其品种性能总体均衡,仍然广受农民欢迎,全国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816万亩增至2009年的1692万亩,优势逐年显现。特别是在东北地区该品种产量高且稳定,成熟早,脱水快,出籽率高,容重高,商品品质好,适合东北大产区的集中连片机械化收割。在西北地区,由于先玉335存在种子大面积私自制种繁育现象,预估产量可能只达到实际制种产量的1/2~1/4,该品种种植面积在春播区还将继续增加。

2009年,郑单958在全国种植总面积高达6810万亩,2010年仍然高于其它品种。该品种产量高而且稳定,适应性广,耐密植(每亩适宜密度可达4000~5000株),综合抗性好,但存在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后期脱水慢,穗腐、纹枯、褐斑病等病害有所发生的不足。但总体看,该品种到目前为止在生产上还无法替代,今后几年仍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总体趋势逐年走低。

浚单20号是2003年国家审定通过的品种。该品种产量表现优异,曾经创造夏玉米百亩连片种植最高产量纪录,2006年后受到农民认可,推广面积快速增长,2009年面积达到3678万亩,2010年超过4000万亩。虽然该品种抗青枯病能力较差,不耐密植,过密易折茎和倒伏,而且适宜种植密度低,在夏播玉米区种植面积很难再扩大,但浚单20号植株形态紧凑,果穗均匀饱满,产量稳定性好,在西北春播区的种植面积仍有持续增加的潜力。

3“回扣式营销”扰乱市场秩序

近年来,由于种子产量不断提高,种子销售市场形成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许多种子公司都采用所谓的“回扣式营销”模式,即繁种公司给经销商一定的利润回扣以便争取客户,扩大销售量。随着这种营销模式的逐渐推开,种子批发商和经销商对“回扣”的要求越来越高,胃口日渐增大,几年前每公斤玉米种子一般回扣1.0~1.6元,目前已增加到2~4元,个别的6~8元,最多的高达20~40元。在高回扣的刺激下,即便某品种表现并不优秀,批发商、经销商和代销户都更愿意销售高回扣的品种;相反,即使品种比较优秀,但若回扣给得少,哪个经销商也不愿下功夫去推销。

“回扣式营销”的出现,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法则,不正当竞争导致优胜劣汰无法体现,良种市场被劣种挤占。一些新审定品种被普通品种、大路货排挤,一些货真价实的品牌种子被假冒伪劣种子排挤。还有一些经销商,为获取回扣不择手段,编造各式各样的奇特功能,忽悠农民选购劣种。此外,还通过争客户、搞赊销等不正当手段提高收益。上述种种行为往往把回扣高、利润高的品种推荐给农民,造成种子市场价格混乱,玉米品种“逆向淘汰”,最终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

4 种子价格走势存在变数

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玉米种子整体价位预计将比2011年提高15%以上。导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玉米“包产值”的持续性增长。玉米制种价格的构成要素“包产值”由2004年每亩1200元增加到2010年的1800~1900元,2012年的趋势依然是继续上涨。二是粮价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扬形成种子价格上涨压力。2011年收获时玉米每公斤收购价1.8元,春节后就上涨到了2.0元,现在已经突破了2.4元。东北、华北地区玉米每公斤收购价格均在2元以上,南方地区更高达2.6元以上。

我国的种子价格与国际市场相比依然偏低,杂交玉米种子的价格持续走高是市场发展的正常趋势。但近年来由于供大于求的总体形势尚未改变,尽管价格呈现上扬局面,玉米种子市场仍然存在变数。一是市场反映良好的优势品种或品牌品种始终在整个销售季节保持着高价位,局部市场和销售时段还可能出现供不应求。二是销售季节初期种子销量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多数品种为保证利润价位被调高。随着播种期临近,经销商担心种子销不出去造成积压而会降价促销,造成季节性的价格变动。三是品种的多乱杂造成市场价格混乱。同一品种的价格在不同地区和时段出现起伏,而用量少、回扣多的地区性品种可能依靠销售领域对利润的喜好而控制甚至垄断局部市场。

5 种子市场形势混乱

虽然经历了2010年的“种子执法年”,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仍然任重道远。2012年种子市场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这几乎是业界人士的共识。

一是品种“多、乱、杂”。每年选育的品种数量大、通过审定的品种多,全国仅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就有300~400个,这些品种必然要千方百计挤进市场,因此,套牌、一品多名等现象屡禁不绝,可谓泥沙俱下,令农民真伪难辨。据统计,郑单958种子的合法生产企业只有5家,但市场上有超过40家在私下生产和销售;而先玉335品种的仿冒种子至少占总销售量的一半。“大跃进”式的品种审定是造成种子市场多、乱、杂的根本原因。但随着制种行业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出现了“假冒”品种并不一定是“伪劣”产品的现象,仿冒品种产量不低,生产的种子在纯度、净度和发芽率等方面也不一定不达标,农民使用这种种子在生产过程中只要不出事,经销商就能赚取稳定的利润。

二是种子经营者过多。随着种子经营市场的放开,个别管理部门忽视对种子经营者资格的审核,放任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发放。一些“政企不分”的县级公司依然故我,一些地区为维护本地区和部门利益,借国家实行良种补贴优惠政策之机保护地方“国有公司”。还有一些公司在经销商设立上门槛低,只要缴纳费用就发证,导致经销商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短短时间便从几千家发展到十几万家。如此种种乱象的存在,导致全国存在大量的诸如无证经营、仿冒套牌种子等侵权违法行为。由于经营者过多,导致无序经营,恶性竞争,进一步造成种子的供大于求,农民坐待降价,每至播种季节临近,种子经营者都不得不降价促销,对种子市场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呈现恶性竞争趋势。对于每个地区来说,品种播种面积年际间相对稳定,单一品种的市场需求量变化不会太大。市场这块蛋糕个头有限,而争切蛋糕的经销商越来越多,造成你争我抢,最终势必引发市场上的价格战,互相诋毁的口水战,忽悠农民的造假术,形成无休止的恶性竞争。

四是执法流于形式。由于基层长期以来存在事权和财权不配套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工资待遇并不是靠财政来保障,而是由执法部门“自收自支”。这种现象的存在逐渐催生了执法者与不法经销商的灰色利益链,相互依赖,彼此关照成为一种常态。执法检查甚至是上级部门布置的突查往往是造声势、走过场而流于形式,权力寻租已经成为打击制假贩假的最大障碍。因此,维护种子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必须靠有关部门真正下定决心正本清源。只有斩断灰色的利益链条,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公平的市场环境。

7月份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及分析 篇8

一、7月份全县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7月份,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9起,死亡2人,重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事故起数和重伤人数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下降40%和61.1%,死亡人数同比持平,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上升252.9%。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起,死亡2人,重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0.5万元,事故起数、重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54.5%、76.5%和80%,死亡人数同比持平;火灾事故1起,同比下降66.7%,直接经济损失11.3万元,同比增加10.5万元,无火灾伤亡事故发生;农机事故3起,重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0.2万元,同比增加2起、2人和0.1万元,无农机死亡事故发生。全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水运运输、特种设备、农电、渔业生产、学校、旅游等行业或领域实现了安全无事故。

二、1至7月份事故总量及分类情况

1至7月份,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0起,死亡10人,重伤49人,直接经济损失117.8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64%、41.2%、78.2%和35.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4起,死亡9人,重伤44人,直接经济损失11.5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71.2%、47.1%、77.4%和57.1%;火灾事故10起,直接经济损失41万元,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比去年同比分别下降41.2%和73.6%;非矿事故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65万元,去年同期未发生非矿事故;农机事故5起,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0.3万元,事故起数和重伤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5%和66.7%,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50%;发生1起一次死亡3人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全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水运交通、学校、农电、旅游等行业领域实现了安全生产。

三、1至7月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执行情况

县玉米生产形势分析 篇9

一、粮食产量预测

(一)作物长势

1、水稻

(1)育苗期

今年苗期气温基本正常,降水偏多,光照正常,对秧苗生长影响不大。育苗时间早而集中,秧苗质量高,苗齐苗壮,根系发达,病虫害少。长势好于常年。

去年苗期光照偏少,对秧苗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育苗时间晚而不集中,秧苗质量较差,不整齐,病害较多,三类苗面积大。

(2)移栽返青期

今年气候条件基本同常年,移栽早而集中,返青快。去年降水多,光照略少,移栽晚,时间长,返青较慢。

(3)分蘖拔节期

今年气候条件较正常,分蘖拔节同常年

去年光照时数偏少、光照强度不高,对分蘖有一定影响。

(4)孕穗抽穗期

今年气候条件接近常年,孕穗抽穗正常。

去年降水偏多,光照偏少,孕穗抽穗次于常年,病虫害发生重,多数地块受到内涝影响。

(5)开花授粉期

今年气候条件正常,好于常年。

去年受内涝影响较重。

2、玉米

(1)苗期

今年进入4月份回暖较快,播种比去年早5天,出苗齐壮。去年播种晚(5月1日),出苗不齐,空心叶蛾较重。

(2)拔节期

今年气候条件正常,生长正常。

去年秧苗徒长,株高高于常年

(3)大喇叭口期

今年防玉米螟虫面积多于去年,防止了一代螟虫的发生。去年防螟虫面积少于今年,玉米徒长。

(4)开花授粉期

今年气温光照条件都适宜,好于常年,开花授粉良好,植株生长健壮。

去年植株徒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雌雄花花期不遇,造成玉米空秆率较高,另外遇集中强降雨,多数地块内涝严重,且有倒伏,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产量构成预测

1、水稻:亩穗数231000穗,穗粒数121粒,千粒重23克

2、玉米:亩穗数3300穗,穗粒数510粒,百粒重36克

3、大豆:亩荚数421200荚,荚粒数2.417粒,百粒重19克

(三)当前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xx镇有5座排灌站年久失修,灌排能力明显下降,去年的强降雨因排涝能力减弱,粮食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2、科技支撑能力弱。一是科技推广经费不足,二是农业技术设施落后,三是农技推广人员不足。

3、生产成本投入增大。农用物资化肥、种子、农药等价格呈上涨趋势,人工成本逐年增加。

4、粮价不稳定,忽高忽低,农民受益不确定。

5、气候条件、自然灾害及病虫害影响。到目前为止,今年的气候较正常,略好于常年,作物各生育期的长势都较好,病虫害发生率较低,有利于获得高产。

去年苗期低温寡照、雨水偏多,病虫害较重,秧苗素质差。抽穗、开花授粉及灌浆乳熟期降雨大而集中,多数地块积水内涝,作物生长受滞,病害加重,产量明显低于常年。

(四)粮食产量预判

根据近期气象预报,结合历年当地后期气候实况,预测今年后期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作物后期的生长发育,可等同于常年或略好于常年。

预计今年全镇粮食总产量可达到74377吨,其中,玉米45370吨,水稻28270吨,高粱390吨,大豆347吨。

二、农业生产有利与不利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1、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及工厂化育苗扶持等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充分贯彻落实。

2、农田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3、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有所提高。培训与指导到位,科学种田水平和防治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优质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

4、粮食价格较稳定且有上涨趋势,农贷资金发放量足。

5、气候条件好,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分布较均匀。上述有利因素预计每亩可增产40公斤。

(二)不利因素

1、水稻出苗后有几天低温,秧苗青立枯病局部发生。

2、水稻插秧后凤较大,除草效果减弱。

3、个别群众购买的稻种质量差,局部地块发生干尖线虫病害。

4、玉米出苗前有一段时间干旱,封药除草效果受到影响。上述不利因素预计每亩可减产10公斤。

三、花生等油料作物产量预测

今年气候条件较好,花生出苗较齐,长势一直很好,预计每亩产量可达450斤。

四、蔬菜生产形势分析

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1.5万亩,产量8.85万吨,产品十分畅

销,北至哈尔滨,南至京津杭等地。

预计全年蔬菜总播种面积为2.09万亩,产量可达12.5万吨,产值可实现3亿元。平均每亩生产成本为5000元,总成本为1.045亿元,预计全年蔬菜总效益为1.955亿元。

五、种粮效益分析

1、玉米:2011年预测亩产量为1210斤,亩产值预计为1089元,亩成本合计为385元,预计亩效益为704元。

2、水稻:2011年预测亩产量为1285斤,亩产值预计为1542元,亩成本合计为690元,预计亩效益为852元。

六、明年种植意向分析

上一篇:生活设施管理制度下一篇:特色教育书法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