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荐12篇)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而这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成效。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障
古人云:唯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以往重 “师道尊严”,而现在教师的权威被消解了,教师成为主导,并非主宰。教师虽然仍要实际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但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教师与学生成为对话者。所以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洋溢轻松、和谐和愉悦,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
二、优化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1.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兴趣。2.用化学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而探究能力则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化学作为实验科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实验内容很多很多,给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识,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有广阔的前途,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一、学会赏识学生, 打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 学生保持沉默, 极其气氛沉闷。学生大都是缺乏自信不敢积极表现自我, 生怕说错、说得不够好, 甚至怕被别的同学嘲笑。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需要学会懂得赏识自己的学生。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是神圣的, 教师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稍有含义的手势, 都可能对他们产生莫大的鼓舞作用, 让他们找回信心。所以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舞、表扬、欣赏和肯定。赏识教育家周弘曾经说过:“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 (学生) , 我们作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为自己创造的生命和祖国的未来而自豪。”教师还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进行表扬和鼓励, 使他们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打心眼里相信“我能行”。
二、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杰出的教育家特尔斯泰曾经提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抓住学生这一心理, 在课堂中不断创设情景, 如用生动的语言讲解自然界的一些奇特现象, 如“鬼火”“天火”“溶洞”等的形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把学生带进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 就能更好地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例如, 在复习《金属与金属矿物》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鸟巢”的构造, 再提出问题:钢是如何获得的?这样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灵活应用教材,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并不是对教材做大的调整。如前后相隔几节课对调是不科学的, 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混乱, 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也会给学生复习带来不便。当然, 一节课需几课时完成, 每课时内容如何分配, 先讲什么, 后讲什么, 每节课讲多少内容, 讲到什么程度, 可很据学生情况而定, 不可强求一致。例如我们在讲授初中化学一、二单元的同时, 可让学生每天适当记忆一些元素符号, 以为后面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例如对于不同的内容, 有的使用课件可能效果较好, 但有的使用课件会适得其反;对于化学演示实验, 有的实验由教师演示效果较好, 但有的通过播放视频效果更好。
四、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教材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 课前要认真准备, 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 并注意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对教材后面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并认真做好记录, 填好实验报告,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而其他几个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教师应在课外指导和鼓励学生做, 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善于自学、勇于创新的意识。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 形成能力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师了解、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 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师就必须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效果。
课堂练习应有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 更应有层次性,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练习要求。练习时要注意体现一定的梯度, 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可设计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及发展练习,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另外, 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 如对学生提出疑问或一些有趣的问题, 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方法去找到答案, 并在恰当的时候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提出自己的意见, 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化学是一门源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联系所学内容, 介绍有关的化学知识及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 让学生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如讲到铁的锈蚀的条件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家中的铁锅用过之后, 如果里面有水没倒干净, 很容易在铁锅与水面的交界处生成铁锈, 以此让学生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在讲到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 教师可以联系身边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进行讲解, 这样学生会感觉到课堂所学的知识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而且非常有用,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学会学以致用。
一、优化新课导入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若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初中化学绪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可这样设计:课一开始,并不急于叫学生马上看课文,而是先设置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我来表演几个小魔术,请大家欣赏”。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将四个事先已沾有不同液体(都是无色的)的小烧杯摆在桌上,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分别注入四个小烧杯中,奇迹出现了,四个无色杯子中分别出现了红、蓝、白、黄四种不同颜色的“饮料”。此时,全班沸腾起来了。学生们既惊讶又不可思议,个个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希望立即得到答案。但我没有正面回答:“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魔术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边说边扬起化学课本……。
二、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就必须注重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实际,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能够亲身去体念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也就进一步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到《硬水的软化》时,就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要求学生亲身去测量自己家里所用的自来水的硬度,并且自主去运用所学知识软化硬水。又如:介绍粗盐和精盐的差别,介绍铁生锈的条件及预防,介绍各种化肥的正确使用等。通过生活实践的介绍,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化学的本质。
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这样,经过对知识的运用,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且还会调动学生继续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兴趣。
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化学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下面,举例说明:
对抗赛法: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后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
化学游戏法:采取游戏法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游戏方法很多,例如采取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式的方法,随着时快、时慢咚咚的鼓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鼓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打开纸片迅速阅读有关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和化合价,在两分钟之内把所有的能拼写的化学式及其名称书写在黑板上全对为胜;写错了,表演一个小节目。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后积极准备,同学间互相提问,通过游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知识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酸雨的形成”、“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猜谜语、趣味实验等,表演者全部是学生。通过此项活动,对表演者和观众都起到了开阔视野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五、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农村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标下,我们更要在农村初中化学进行有效教学,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袁孝凤:《给教师的建议》(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瑞昌市铜城学校 何忠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 如何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也越来越成为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当前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三方面阐述了个人观点和做法。【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从教师方面看
(1)部分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理念还不太了解,不能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要求与程序心中无数,教学方向不明确,备课时对教材教法钻研不够深刻,没有挖掘、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教学只停留在对文本的复述、浅层次的分析与归纳上。
(2)教师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方面严重训练不足,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实验少,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操作更少。
(3)教师的反思意识不够强烈,有些教师虽然愿反思,却不知道反思什么,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反思,怎样引导教师从教学反思中体会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困惑问题值得关注。
2、从学生方面看
(1)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生的学法特点可概括为“三重”、“三轻”。即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重视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轻淡。
(2)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目前,学生的参与方式主要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层次上,缺乏对其它参与方式的挖掘。怎样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设计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是提高参与有效性要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我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如下:
1、农村教师观念的陈旧。
2、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的束缚。
3、对新课程认识的偏差。
4、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5、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三、提高初中课堂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合作的过程,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好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身为老师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很喜欢意气用事,如果不喜欢某一位老师,就根本不买他的帐,更不可能去认真地学他所教这一门科。我们只有放下为师的架子,与学生交朋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论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而且在关注学生上要做到一视同仁。他们才能喜欢你,才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不会开小差,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那么课堂教学时间有了保证,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2、认真备好课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要下狠功夫进行备课。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准确把握,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这样讲内容才能讲到点子上。除此之外,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要知道学生怕什么,才能重点解决什么。还要备练习,特别对重点内容应有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不要随便拿起一份练习就要学生去做,没有目的性、针对性,当然没有效果。要精讲精练,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最多的知识,让课堂最大效率化。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做什么都会充满活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永远都具有无穷的吸引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做好每一个实验至关重要。象什么“增设化学魔术实验、猜谜语、联系实际、故事情境、将歌谣与化学口诀结合、让学生当课堂小老师、做实验、出外考查”之类,都是我们从其他老师那学得的经验,加以应用。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服务,以提高教学媒介的有效使用价值,是现代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在绪言课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我来表演几个小魔术,请大家欣赏”。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将四个事先已沾有不同液体的小烧杯摆在桌上,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分别注入四个小烧杯中,奇迹出现了,四个无色杯子中分别出现了红、蓝、白、黄四种不同颜色的“饮料”。此时,全班沸腾起来了。学生们既惊讶又不可思议,个个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希望立即得到答案。但我没有正面回答:“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魔术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边说边扬起化学课本„„。
4、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一堂课中的各部分内容的授课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一法到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教学模式,精心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化学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知识对抗赛法: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后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化学游戏法:采取游戏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如采取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式,全对为胜,写错了,表演一个小节目。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
5、课堂上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考查化学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学习过程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参与程度,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例如:在《燃烧和灭火》教学中,课堂上组织了一次模拟火灾现场活动,让几位学生表演如何实施自救,教师适时给以肯定或指出不足,课堂秩序的宁静虽然被打破,但同学们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学会了知识的应用。
6、用成功的体验,鼓励性评价每一个学生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农村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他们,善于发现引导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我还喜欢在批改练习或试卷之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他们产生失误的原因,分析他们在学习态度上的不足或者是学习方法上的不当。对于完成得比较好的学生,我加上一个“好”或“good”,甚至是对学生进行物质方面的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注与肯定,使他们学习化学信心增强。
7、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知识。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8、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的撰写,向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的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因此,教师要不断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经常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常问“我的教学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工作的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专业成长。华师大的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为了提高今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总结成功的经验,将好的案例、教学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记录教学中的失误。先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再进行修正,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
(3)、记录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是一节课的难点。只有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另外,课堂上的灵感也尽量要捕捉下来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新课标下,我们更要在农村初中化学进行有效教学,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有效课堂”是指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会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改变,那么教师学会有效地教学,学生学会有效地学习,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说一个学生只有亲近这个老师,在心里接受这个老师了,才能跟老师学习所传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和学生间必须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心里,学生才会亲近你,喜欢你,听从你的教诲,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学习成绩肯定会明显高于其它学科,本学科教学质量也会提高。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就会排斥你,无论你课前准备多么充分,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学生根本不听你的这一套,那么你付出的一切都是徒劳,你的劳动完全得不到体现,根本谈不上有效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你千万不要用语言暴力讽刺、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热爱,关心、尊重、赞赏、激励、帮助每一位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所以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素。
二、激发兴趣
做好化学实验是激发化学兴趣的手段。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也不如做实验。在第一堂化学课学习中,我设计了几个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我事先将一白纱布蘸上酒精,然后在拿到火焰上烧,只见熊熊烈火,而纱布却不燃烧,直至火焰熄灭,纱布完好无损;接着再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另一无色溶液,混合溶液立刻变成玫红,使学生眼前一亮,然后又蹙起眉头,为什么呢?再找一学生让他向一瓶无色溶液中吹气,无色溶液就变成了“牛奶”;利用这些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学生上课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习沉淀物时,可告诉学生菠菜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而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二者放在一起炖着吃,就会生成草酸钙沉淀物,常吃会在人体形成结石,而且破坏了两者的营养成分。学习醋酸时可补充做常见菜的烹调作用与杀菌消毒的作用。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很有用,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
余文森教授说,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能自己阅读教材和独立思考时,就让学生自己先去预习,自己先去学,然后教师再讲课。这样课堂学习效果会更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预习,教师可设计一张预习用的问题导读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单上的要求来预习。阅读教材时,要采取“六字诀”方法,即“查、划、记、思、练、写”。查――以前学的知识忘了,一定要动手查一查,把新旧知识衔接上。划――划出化学中的概念、定律,反复理解推敲。如预习““氧化物”时,注意“两种元素”和“氧元素”是这个概念的关键所在。在预习“催化剂”概念时,“本身质量”、“化学性质”、“前后没变化”是关键词语。记――记下自己不懂的疑点难点。思――思考导读单上设计的问题。练――完成导读单上的反馈练习题。写――写感想,自己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然后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有的放矢,不仅可大大节省时间,学生也轻松接受所学新知,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必须由教师重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在学习铁生锈的性质时,我不再平铺直叙地向学生讲授,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准备三支铁钉,把铁钉分别放在干燥的一个小瓶里、装点水的小瓶里、装满水的小瓶里,让他们每天观察铁钉的变化,然后教师也提前一周做这个实验。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先让学生叙述三根铁钉生锈情况,接着再和教师做的这个实验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明白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铁锈,接着让学生思考:一根铁钉哪一部分最易生锈呢?水面上,还是水面下,还是接触水面的部位?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防止铁生锈?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实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求由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向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学生不能再当学习的容器了,而是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来改变学习过程。在化学教材中,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我就让学生去做,把前后桌分成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前,给同学们讲清实验应注意的事项、做好这个实验的要领。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来操作实验,他们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实验做完了,就得出了结论,实验单也很快就填完了。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将取得不同的学习效应值。学生亲自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不知比听来的知识要深刻多少倍。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通过兵教兵,逐步缩小了学生学习差异,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例如,视觉与听觉同时感知的信息要比单用视觉更全面、更深刻,也更有利于保持。初中化学教材中,在学习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知识的时候,这样的内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枯躁、抽象,如果用讲授法就不能形象地展示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微粒运动的3D动画,模拟微粒结合和分开的过程的话,画面形象逼真,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实现了文字、图形、三维动画、声音、动静态图像等综合效果,实现了多重感官刺激教学,而且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节省了时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提倡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需要教师合理分组,每个小组要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最起码能做到兵教兵。其次,需要教师指导小组学会合作学习,给小组定时间,定任务,每人定分工。否则,小组合作学习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化,学生不会讨论交流,学习效能就会低下。再次,要使学生对小组学习能够长期保持热情,还要教师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要有合作学习公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基本技能等。
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思考一个化学问题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化学现象的描述还是有关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要有一定的顺序。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及近的方式进行思考。通过教师对学生适时地进行化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化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就会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要努力丰富专业知识。灵活把握教材内容,精心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方法、备学生。教学设计要最优化,哪个环节需要多少分钟,都需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课堂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做出最有学习效率的事情。教师的这种驾驭把握课堂的能力,需要通过教师平常不断学习、反思来提高自身素质,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正确把握中考复习的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复习中采用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了解初中化学试题的命制过程,教师再针对性的选择符合学生实际和中考方向的复习题、测试题,加深学生对中考说明的理解,避免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走弯路、做无用功,以取得更加显著的复习效果。我认为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能深刻的反映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构成化学知识系统的基本单元,它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石,也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的保障,因而化学概念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单纯的追求实验教学的“高效”,无异于舍本逐末,最终事倍功半。只有在学生真正理解化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概念的本质特征,才能掌握好化学规律,学好化学。由于概念是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同时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和形成的阶段性。对于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概念,我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如很多学生记不住金属易失去电子从而形成阳离子,非金属易得到电子从而形成阴离子,我就给学生举例:“男生相当于金属,喜欢给予别人帮助(即失去电子),形成的是阳离子;而相对柔弱女生相当于非金属,经常得到帮助(即得到电子),形成的是阴离子”。写化学式时,也是男左女右(即金属在左,非金属在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理解不了,如“元素”的概念,这里有三个重要的点“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总称”。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进行剖析之后,学生也易理解一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并进行计算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学习一些相应的化学用语,再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化学物质和实验。这样即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努力上好每一节化学课,使每一个演示实验现象明显,尽量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学生演示实验,或适当调换一些实验。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出正确的结论。
四、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学生上,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指导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展开探究性合作学习,之后仍存在问题的,教师再去教。在学习二氧化碳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收集呼出的气体,并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这些工作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没有花太多的课堂时间,并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决定讲解的重点难点,因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确定教法前先研究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研究教法时,必须研究学法。只要学生得以发展,就是合理的好方法;学生得不到发展,哪怕教学手段花样再多,也只是教师在作秀,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一、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的传统教学往往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了讲师,而学生却成了听众,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学生缺乏创造的激情和灵感,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格格不入。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真正将教学活动的重心和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化合价”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难度特别大。因此,笔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入手,列举了氯化钠和氯化镁形成时得失电子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分析上图可知,当钠和氯化合时,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致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此时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1:1(即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 Cl),否则这两种元素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同理,镁和氯化合时,每个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而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因此,镁和氯化合时,镁元素与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即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 Cl2),否则这两种元素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促使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学生就不难推导出氯化铝(Al Cl3)、氯化钙(Ca Cl2)等物质的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通过以上分析,教师因势利导,讲解化合价的定义。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时得失电子的数目。虽然教材和课标都不要求介绍和掌握化合价的定义,但不介绍定义,学生理解“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就比较困难。同时,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给学生推导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复习离子的形成,明确有关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和正负的规定: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如,在氯化钠中,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合价为正一价,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化合价为负一价,同理,可推出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以此类推。从推导的过程不难总结出,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而在单质中,如,在氧气(O2)中,氧元素不与其他元素化合,因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由此得出,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教师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分析元素的化合价,总结化合价的数值,确定化合价的正负,有助于学生对化合价的理解和记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达到了构建有效课堂的目的。
二、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力求学以致用
例如,我们平时在家可以利用厨房中的食醋鉴别味精和纯碱;用稀盐酸鉴定草木灰、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等。鸡蛋壳上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如果对新鲜的鸡蛋进行洗涤,则鸡蛋最容易变质。这是因为鸡蛋经过洗涤后,蛋壳上的小孔就会被“打开”,鸡蛋的呼吸作用就会随之增强,从而导致其变质。为此,人们常将鸡蛋浸入澄清的石灰水来保鲜,理由是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会将小孔堵住,阻止其进行呼吸作用,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围绕这些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师生共同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生动活泼的和谐课堂氛围,达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又如,当今社会,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有的家庭不断更新家具、装修房子,而家具、装饰装潢材料中甲醛的含量往往超标。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家里要多放置一些活性炭或木炭,用来吸附甲醛或去除异味。有些果农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大量喷洒农药,导致水果中农药残留,所以,买来的瓜果、蔬菜最好先用清水洗涤,然后再用苏打水浸泡几分钟,以达到脱毒的目的。
可见,教师可以抓住某个知识点,展开联想,结合日常所见所闻,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总结出相关的知识规律,教会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够顺利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之一。
三、突出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还是探究活动,都有助于增进学生对物质的感性认识,同时,推理分析和实验现象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绪言”部分时,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镁带燃烧”的实验;教学“蜡烛燃烧及燃烧过程的探究”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实验,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观察结果,确定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又如,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笔者让学生先将小苏打粉末装入矿泉水瓶,白醋装入小试管,将小试管小心地放入矿泉水瓶,盖紧瓶盖,一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然后将矿泉水瓶倒转,使白醋与小苏打充分接触,学生会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待气泡不再产生,打开瓶盖,天平指针偏向砝码。通过实验,学生知道,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实验中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那么就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否则实验前后天平无法保持平衡,但这并不是因为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是由于参与反应的气体或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容器,导致天平所能称量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减少,因此这类反应一定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再如,教学“金属与酸反应”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完成实验。先让学生把镁、铁、锌、铜分别放在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不难发现,镁表面产生的气泡多,其次是锌,然后是铁,而铜表面没有气泡产生。由此说明,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是:镁>锌>铁>铜。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并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有助于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四、优化课堂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激情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学生崇拜老师,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中,常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帮助学生记忆一些化学现象。例如,学生常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但在读数时常出现错误,这时,笔者就和他们开玩笑“狗眼看人低”说明了什么?其实,就是因为狗仰视人,看到的人变“小”了,所以读数的方法要正确,否则难以获得准确的数据。又如,在教学“水的电解”时,笔者将实验结果总结为“负氢大”(父亲大),学生就能记住负极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两倍。这样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颇受学生欢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开始喜欢上化学课,这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方法之一。
一、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的第一节课上,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让化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化学的种种实例让学生了解化学、感受化学,进而熟悉化学、爱上化学,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影子,我们的衣食住行每一样都离不开化学。衣服的制造和生产过程离不开化学,衣服的洗涤和去污离不开化学,像洗衣粉和肥皂,就是大家清理衣服上污渍的好帮手。再如我们吃馒头,要让馒头又大又白,好吃可口,离不开小苏打,喝的啤酒要靠麦芽发酵,炖骨头时常要加点醋,这是为了保护食物中的维生素不被破坏掉。咱们住的房子,装修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甲醛,这甲醛就是真真切切的化学。走路要乘坐汽车,汽车有汽油才能有动力,才能在公路上跑,这也是化学。总之,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只有了解化学,认真学习化学,才能生活得更好。因此,大家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去学习化学哦。”相信通过老师联系生活实际所阐述的生活中的化学,一定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学习自然会让学生减轻阻力,学生自然会用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间去。
2.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时有增减,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点和着力点。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一条可行性非常强的道路。化学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将化学的神奇和魅力带入到学生中间,让学生去感受变幻莫测的化学世界,何乐而不为呢?比如在讲授《氧气》一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做“如何鉴别氧气”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感受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一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发出来。在做“如何鉴别氧气”实验的时候,我们准备两个集气瓶,其中一个盛装的是普通空气,另一个则装有氧气。此时,教师在说明实验方法和实验要点后,请学生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事先准备好的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实验的乐趣,还学会了鉴别氧气的方法,自己总结出了氧气能助燃的性质。更为关键的是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化学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化学实验,指导学生努力做好每一次化学实验,利用好化学实验课,让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乐趣,成为学生学好化学的永久动力。
二、改变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团队学习的力量
高效课堂提倡“合作、比较、探究”,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实现“群学”“对学”,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初中学生甫一接触化学学科的现实情况,对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老师,我们在授课时坚持学科知识教授的同时也要注重育人,通过引导不同学生的不同特质,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究,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感受、去尝试,不约束学生的想法,不担心学生会犯错,激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的力量学好化学。
2.教授科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成效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适合该学科的学习方法,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现象,将所学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要向学生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到有效的化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合理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授课教师需要注意的事,并不是同样的学习方法都适用于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先摸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教授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化学知识,用富有逻辑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合理布置作业,让学生及时巩固
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的课时量是有限的,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授课任务,同时要注重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堂堂清”,保证让学生当堂消化所学化学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好课外时间,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通过化学老师的搜集和整理,将最新的、最权威的化学知识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视界中去。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注重层级性,分层布置作业,确保优等生获得提高,中等生得到巩固,后进学也更完善。同时,在作业批改和辅导时做到精批细改,以确保学生作业有效果。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主动研究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课堂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作业巩固,取得优秀的化学成绩。
1.基于高效课堂背景下,采用趣味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从而能够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游戏有极高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老师要针对不同的上课内容开展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同时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意义,这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同的游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一个是关于氧气如何制作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将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有4个人,老师分配出若干仪器,让他们组装实验室制作二氧化碳的装置,而且等待他们组装结束以后,再接着组装氧气的实验装置。通过这样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组装所需的实践最少,并且仪器链接得最精确。最后老师给予点评,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而且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2]
2.强化实验环节可以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初中化学是一门源自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从人们吃的食品到穿的衣服到人们居住的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材料,等等,可以说化学已经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些都离不开反反复复的化学实验,因此实验对于化学来说是无法替代的,化学实验的水平直接影响化学发展。只有从基础教育开始强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才能使学生更能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当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后,开始慢慢接触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这时,他们会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能使原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于一些典型的实验,一定要先进行演示,然后纠正,最后提高,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例如:在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作氯气时,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然而水的沸点又不是很高,所以氯气很有可能带有水蒸气,因此,不能用水,代替用饱和的氯化钠进行洗涤。老师可以接着这个实例向学生讲解有关氯气与水、氯化钠与氯化氢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如何避免化学反应产品被污染的防备工作,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严格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再次进行演练时,可以避免再犯错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3.老师精心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 欧 坤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纵观历年来的中考,学生在这方面得分率不高。如何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化学用语,也成了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这里,我就初中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用语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把事情办好,而自觉性和积极性源于明确的目的。许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化学用语,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明确学习化学用语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我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明确: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学好它便于在国际上进行学术交流。然后还结合实例指出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使学生明确用它表示物质的变化,既简单又明了。它可表示(1)反应物和生成物(2)反应条件(3)各微粒的数目之比(4)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若用文字说明需很长一段文字才能说清楚。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领会到学好化学用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会自觉地下苦功夫把它学好。
二、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用学习的化学用语解释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可以解开学生心目中的许多迷团,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化学,认识到:各种物质的组成,身边许多变化都离不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学习元素符号时,可以要求学生观察矿泉水瓶上的标签,说出矿泉水中含有哪些元素。可以介绍所学习的多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如钾离子在血液中含量过多会使心脏跳动速率变快,而Na+在血液中含量过多会使心脏跳动变慢;人体缺锌会影响智力发育,故有“智多锌”之说;人体摄取铝过量会使人变得反应迟钝;缺铁贫血,缺碘得大脖子病,缺钙得佝偻病„„ 这样,学生听得快乐、记得轻松。再如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求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鸡蛋在石灰水中浸泡一会捞起可以保鲜的原因:Ca(OH)2+CO2=CaCO3↓+H2O,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二、分散记忆,突破难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互不关联的内容是很难的。所以各种化学用语的教学可结教学内容提前加以介绍。我在教学时,根据化学用语种类、数量繁多的特点,在进行第一单元到第二单元这一阶段的学习时,由于学习任务不重,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让学生识记3~5个元素符号,并且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元素名称,初步会读会写,等到学习“元素”这一课题时,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常见的元素符号,为下一步化学式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第一单元接触物质开始,就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学生在知识储备丰富的情况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变得轻松。当学生把化学式写的很熟练时,就让其在写文字表达式时注明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下一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奠定基础。把化学用语的内容分散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去,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不断地根据事实识记有关化学用语,反复记忆,循序渐进,到讲授有关化学用语时,学生已有了较好的基础。
三、归纳总结,方便理解。
教材中对化学用语的安排一般比较分散,学生在学习了以后,一般感觉到特别多,有畏难的心理。这时归纳总结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在学习了“化学方程式”以后,可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按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归类,集中在一起,这样学生就感觉比较容易记忆了。再如教学“化学式的书写”,可结合实例把书写要点概括成类(元素种类)、数(原子个数)、序(排列顺序)、位(角码部位)非常简明。而把元素排列顺序进一步概括为金左氧右、顺念倒写,对号入座几个短句。对化合价的记忆可编成“化合价,用途大,金属元素显正价„„”读起来,非常顺口,既容易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加强练习,形成技能。
使用化学用语是智力技能,掌握技能,需要练习。课标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用语必须达到“会写、会读、会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然后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促其自行订正。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可采用中文名称与符号互现的方法:即练习时我说出元素或化合物的中文名称,让学生写元素符号、化学式。或我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让学生读出它们的中文名称,并说出它们的涵义。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给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说出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有关事实。或者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鉴别和物质的制取等,这些都是练习书写、使用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在练习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比较知识间的异同,培养学生求异、求同心理和严谨的学风。
例如:“2O”表示两个氧原子,“O2”表示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O ”表示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O2-”表示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He”表示两个氦原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个数字书写方位的差别,就改变了化学用语的特定涵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心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再如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CuO + H2 Cu + H2O 氢气还原氧化钨生成钨和水:3H2 + WO3 W + 3H2O
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水:3H2 + Fe2O3
2Fe + 3H2O
引导学生总结出“H2 + 金属氧化物—→金属 + H2O”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求同心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化学用语。
关键词:化学用语;有效;教学
化学用语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入门和基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必备工具,它贯穿于初中化学的始终,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初中生由于刚接触化学,会感到化学用语的学习难度较大,抽象、无趣,主要表现为:记不住、易混淆、不理解、不会用等,部分学生甚至失去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也极大影响了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为了让学生学的轻松活泼,顺利通过这一关,也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勤于摸索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化学语言的独特魅力。
一、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和功能
化学用语是国际化学界统一规定的一种特殊符号,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也是研究化学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简明直观、概括力强。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必须让学生经常练习,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他们的化学意义,逐步熟练地掌握这些工具”[1]。
化学用语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初中生学好化学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就应该让学生知道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可以类比学生熟悉的英语学科,外语学习:字母——单词——句子,化学学习: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使学生了解到化学用语在初中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也有了整体的把握。
二、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化学用语内容抽象,如果只是单一的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记忆效果差。因此,化学用语的教学要变换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1)可用谐音法记忆元素符号,如硫元素 S(流失),钠元素Na(nà),氧元素O (嘴巴圆圆吸氧),金元素Au(哎呦,金子)等;(2)用卡片记忆元素符号:卡片一面写元素符号,一面写元素名称,随意抽取一张让学生抢答卡片上相应的元素名称或相应的元素符号;(3)用小游戏的方式记忆化学用语,如砸金蛋,回答砸中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用电脑连连看的方式将名称与符号一一对应;(4)用口诀或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化合价:金正非负单质零; 钾钠氢银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镁钙钡锌正二价;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硫有负二正四六; 铜汞二价最常见,再如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描述为:一写二配三条件,四要瞄准放暗箭[2];(5)分小组抢答的方式记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与书写等。以上多种教学方式的开展,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寓教于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经实践验证,学习效果远好于枯燥的讲授与记忆。
3、循序渐进。开始学化学时,所掌握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不多。因此对表达化学知识的化学用语不可能一下就掌握很多,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要过好四关: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如元素符号的书写每天可以识记3-5个,常见的27个符号记忆完一遍,再进行整体练习和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初中化学的分水岭,化学式写不好,化学方程式就难以学好,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教材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把这两部分编排得很近,所以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这两种化学用语会比较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放慢进度,等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后,再进行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教学。否则,部分学生会因此而掉队,从而失去化学学习的信心。
4、联系实际,理解记忆。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用化学用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解开很多谜团,学生会时刻感受到化学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学习元素符号后,学生可以观察矿泉水标签,知道其中含有哪些元素;盐酸滴到大理石地面为什么有气泡?知道鸡蛋在石灰水中浸泡一会儿捞起可以保鲜的原因?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并识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可对一些相似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规律总结,如C、CO和H2的还原性,“酸、碱、盐”之间反应的规律等,这样就可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反复书写和练习。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必须让学生经常练习,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这说明化学用语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反复练习的过程。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错误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如元素:“钠”写成“纳”,“Al”和“Cl”不分,“锰”写成“猛”等等;方程式“几价铁”之类的反应式最为头疼;化学角码如元素化合价和离子符号混淆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练习,多让学生暴露问题,并跟学生研讨出弥补的办法,在化学用语的批改上,要一丝不苟,避免扩大错误,养成不好的习惯。还要注意学生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取得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也要关注学困生,多鼓励、多辅导,帮助他们减少错误的出现。
尽管化学用语的学习是严谨、抽象且枯燥的,但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通过分散难度、提高兴趣、加強训练等方式,简化学习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得化学用语的教学能够符合学情,使学生感觉在很轻松的心态下,“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这些化学符号,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所以说,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知识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的过程,就是“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提升学习品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丘海威.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探讨[J].广西教育B,2012(8).
[2] 韦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探索[J].读与写,2012,09(3)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现状,有效性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化学的教与学离不开实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一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农村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小学毕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到城里的几所中学去就读,所以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是基础较差、无心向学的学生。再加上农村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不如城市学生,农村学生没有条件上网搜索、查阅书刊、通过广播及电视等途径收集资料,这使得探究性学习难以实施。长期以来,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是接受式学习,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不习惯自主、探究学习,这使新课程倡导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农村学校大打折扣。
2.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按照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设化学课,化学教学中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初三下学期开学一两个月后,学校就要求教师授完新课,因而教师没有时间圆满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化学知识的传授及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忽略不做,不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3.教育信息比较落后。农村中学教学信息相对落后,农村中学往往是自己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学校的教师进行内部的交流,要不就是跟邻近乡镇的中学进行交流,跟城市中学的教师交流甚少,而和其他城市中学的交流则基本为零。这使得农村中学的教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难以提高教学水平。特别是涉及中考的信息, 教师只能等上级通知,而等到由上级层层通知下来,往往已接近中考,这时教师已无法再做应对措施,只能简单、匆忙应对。
4.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不重视实验。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理论讲授加上学生的大量笔头练习等于实验课。部分教师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在教学中少做甚至不做实验。这些教师一般认为:“中学化学实验向学生传授的化学知识, 几乎是早有定论的基础知识,只要透彻地把实验现象讲清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做实验,同样能把课教好。”更多教师认为中考的实验题本身就是“纸上谈兵”,只需让学生背熟几个实验,应付考试即可。所以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理论与做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实验能力。只有教师学会并真正懂得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才能教会学生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我们的培训大多侧重于理论方面,缺乏对教师实验能力的培训。另外,应提供充分的配套教学资源,化解实验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针对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教师的实际需求,除在“教学设计”中对实验课程的组织进行指导、建议外,应特别将“实验说明”细化为实验目标、预习指导、实验要求、改进与建议、问题与讨论等几个方面,从实验的准备、完成到评价,对每个实验全过程的教学做出具体、详尽的指导。
2.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重视化学实验教学,配备专职实验员协助化学教师开展化学实验。在人手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轻化学教师的负担,使其有足够的时间精心设计并组织化学实验教学。另外,在没有专职化学实验员的情况下,可选择责任心强、动手操作能力较好、 热爱化学且认真细心的学生作为实验协管员。实验协管员可利用课余时间帮助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
3.化学教师要重视。作为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行动起来,学习新课程理论,努力适应新课程的实验要求。认真思考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明确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真正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课堂运用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11-12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07-19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06-05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07-15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体会07-03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07-05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25
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06-06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06-13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