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精选8篇)
《图形的平移》教后反思:学生在已有的平移图形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平移一个图形时要抓住一些关键的点,通过数的`方式先平移点,然后把平移的点连接。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马上学会了新知。与此同时,利用学生已学的八个方位的知识,我让学生联系说说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并说说为什么不直接移,需要分两步来完成,加深学生头脑中的移动印象。我认为在操作练习中,要注重教会学生数格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孩子们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图形的旋转》这一课,今天我们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一课,利用课件,把旋转的过程充分展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就需要孩子的空间想象了,三角形的旋转还好,但是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补充练习》的第3题,把旋转后的梯形画下来,极大多数同学都是错的。同意汤小“一根木头”的话,相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后,学生会理解的。
课题: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
一、教学任务
1. 教学内容: (1) 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 根据旋转的特征绘制出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2. 教学目标: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 通过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与旋转进行对比;通过实际操作, 实验探究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 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 根据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能简单绘制出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3. 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 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4. 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
(1) 观察一组图片 (可用课件演示) . (第1幅:风车;第2幅:空中飞翔的直升机;第3幅:转动的时钟;第4幅:自行车比赛;第5幅:娱乐城里旋转的飞车;第6幅:农田中取水的风车) 让学生观察, 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 通过生动的画面, 提高学生探知的兴趣.
(2) 提出两个问题 (可用课件演示) . (1) 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 从12时整到12时10分, 问:分针转动了多少度? (2) 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2. 新课讲授
(1) 归纳出图形的旋转定义, 引导学生归纳上述两题的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分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 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得到图形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点O叫做旋转中心, 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 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例如:在第 (1) 个问题中分针在旋转, 表盘的中心是旋转中心, 旋转角是60°.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过旋转, 所以学生回答课件所演示的问题的共同特点并不困难, 也能较顺利地归纳出旋转的数学定义, 所以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 同时也可感受到数学可以是具体的、生动的.
(2)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63页练习题) . (1) 时钟的时针在不停地旋转, 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 问:时针旋转了多少度?从上午9时到上午10时呢? (2) 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 杠杆的旋转中心在哪里?旋转角是哪个角?设置巩固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 巩固旋转的定义, 为下面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3. 探索新知
可用课件演示设计的数学探究实验.
在硬纸板上, 挖一个三角形洞, 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 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 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 (■ABC) , 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 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 (■A′B′C′) , 移开硬纸板. (教科书第63页探究)
问题: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在让学生动手用几何画板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后, 组织学生交流, 归纳出以下三个结论: (1)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通过设置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以及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4. 对比
对比以前学习过的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 旋转变换与它们有哪些共性与区别?引导学生对比已学过的平移、轴对称、旋转变换, 并进行知识梳理, 让学生通过反思已学过的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 深入理解旋转变换的本质特征, 同时为以后进行图案设计活动作知识储备.
5. 应用拓展
(1) 例题: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 以点A为中心, 把■ADE顺时针旋转90°, 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教科书第64页例题)
(2) 练习:任意画一个■ABC, 作下列旋转, 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 以A为中心, 把这个三角形逆时针旋转40°; (2) 以B为中心, 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3) 在三角形外任取一点为中心, 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120°; (4) 以AC中点为中心, 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思考、分析, 解答以上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以下两点:
(1) 学生在画出图形后, 能否准确地运用旋转的基本特征表达出作图的理论依据; (2) 可以有不同的作图方法.
6.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 教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 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 (2) 旋转的三个结论: (1)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节。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些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的生活经验,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对旋转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图形变换思想,这些知识、经验、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清晰地描述该过程。
2.通过学习掌握旋转的“三要素”,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究图形旋转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给学生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感受,鼓勵学生用学具自己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独学、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展示风车转动的情形,学生观察风车的运动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1)围绕一个固定点旋转的。
(2)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与逆时针方向相反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胳膊演示转动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风车转动,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而肢体语言的展示,让学生的学习“动”“静”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观察演示,探索新知。
1.说一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找出旋转的中心点。
预设:钟表、螺旋桨、风扇等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展示图片,学生在白板上标出各自的旋转中心。
【设计意图】学生在熟悉的知识基础上轻松地获得新的知识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2.媒体播放简单图形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3组基本图形相同,而旋转因素不同所形成的图形)
师:看到这些精美的图案,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这些图形在旋转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美,产生探索的欲望,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再观察3组图案的形成过程,你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组图案的基本图形都相同,但最终形成的图案不同,激发学生对旋转的进一步思考。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相互说一说每组中的两个图案不同的原因。
汇报结果,总结三要素。
【设计意图】突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育理念。
4.展示四分之一圆旋转形成圆的图案。
学生仔细观察图案的特点,思考:图形B可以看做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得到?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同桌俩用手中的学具一边操作一边思考。
汇报结果,并验证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图形形成过程,能更好地理解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发现旋转前后的位置变化,进而找到对应线段的夹角,突破角度判断这一难关。
如果没有刚才的演示过程,只是这样一幅图案,它还有其他的设计方法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勇闯三关:
第一关:找中心点。
第二关:填一填。(考查学生对旋转中心点、角度、方向的判定。)
第三关: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A变换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并动手操作,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所画图形是否正确,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
四、欣赏图案,激发创造力。
1.视频播放生活中的旋转图案,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旋转之美,感受旋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自己设计图案的积极性。
2.作业:利用旋转、平移的知识设计一幅图案。
五、总结归纳,构建体系。
学生畅谈收获,总结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强化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看收费站的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再结合课前就让学生观察的钟面指针的转动,来认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接着我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有60度角的三角尺,并把直角所在的顶点定为A点,然后让学生把三角尺在随堂练本上绕着A点旋转90度,并将旋转前的图形和旋转后的图形都画下来,然后进行比较。生1说:“旋转前后两图形完全一样。”生2说:“旋转前后三角尺的位置变了,但是有一个点还是连着的。”我告诉学生:这是旋转中心。生3说:“三角尺的一条长直角边原来是竖着的,后来横着了。”我追问:旋转前后两者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时很多孩子都能说出互相垂直。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在刚才旋转三角尺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我看到很多学生的眼睛在转,“要绕着一个点转”,一个学生说。“要注意是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旋转后图形大小不能变”,学生陆续举起了手,说得真不错,看来刚才的听课他们还是挺用心的。“我们还要注意旋转的度数”我接着补充了这一点,然后在黑板上板书:点、方向、度数,告诉学生这就是旋转三要素,我们在画图形的旋转时要注意这三点。紧接着我又请了几位同学上黑板用三角尺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绕A点旋转是指A点固定不动,并让演示的同学边演示边说旋转时与A点相邻的两条边转到了什么位置,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旋转的经验。
在接下来的想想做做练习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助功能,让学生先自己画,然后四人小组交流画的情况,有学生不能很准确地画出图形,这时候爱思考的孩子马上就充当起了小老师:
1、你可以用直尺照着书上的样子把它按顺时针旋转90度,然后再画在书上。
2、你可以用手按住书上A点,然后按顺时针旋转书后将看到的图形画到书上。
3、记住原来竖着的边旋转后变成了横着的,横着的旋转后变成了竖着的。听着孩子们想出的点子,感觉他们真的很可爱、很聪明。学生完成书上的小旗图逆时针旋转90度后,我又补充了一个任务:你能再试着画出顺时针旋转90度的情况吗?有一些同学把小旗画错了。“你用三角尺帮助转转看”,在我的启发下,好几位同学很快发现了问题,不好意思地改了过来。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1
《图形的旋转》是在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分析、推理、交流、反馈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新知。如: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要具备些什么条件,即基本图形、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什么叫顺时针和逆时针,规范数学上习惯用语及用手势比划顺时针和逆时针;让学生学会看图判断旋转的角度等基本知识点。
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使本节课基本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具体表现在:
1、应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文化氛围。
课始,我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欣赏几组经过旋转的情景图,如在多媒体上呈现飞机螺旋桨旋转、摩天轮旋转、开关门窗等动态现象,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用手势比画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的画面,并说说它们的运动现象,是怎样转动的,让学生真实感知旋转现象,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体验,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
2、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握知识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分析、推理、交流、反馈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新知。如: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要具备些什么条件,即基本图形、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什么叫顺时针和逆时针,规范数学上习惯用语及用手势比划顺时针和逆时针;让学生学会看图判断旋转的角度等基本知识点。在判断旋转角度是多少的教学中,我选择先让学生猜旋转角,然后一起来利于课件来尝试,探讨出确定角度的最佳方法,即看基本图形的多少。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下结论的学习过程,也让学生的尝试的过程中,欣赏了不同的旋转角度所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和数学的美,学生很是开心。最后是根据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来画旋转图形,刚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我就从画图的工具,画图的步骤详细地进行指导,经过我的讲解与示范,学生基本上能够画出来。
3、应用多媒体课件,实现数形结合,渗透数学思想。
在导入新课时,引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及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都使用了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在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时,在学生经历了实践、观察、总结后,再通过多媒体反复动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性质并加深印象。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扣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地、轻松地、愉快地获得新知。
当然,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所有表现形式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还需要教师灵活调控。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查漏补缺、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2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个内容,通过简单图形的变换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
我认真解读了教材,发现图形的旋转是指图形上所有的点都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点转动相等的角度。在初读教材后,发现图形旋转要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中心,即绕着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的角度。为了突破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这个难点,我思考能否将静止的方格图形在学生手中活动起来,让学生看清楚它的完整旋转过程?再用“探究验证”法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操作——验证”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图形旋转的方法和关键点。基于以上思考,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一、回归生活本原——再现生活场景,感受数学魅力
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借助“钟面上时针转动”、“风扇叶转动”、“地球的转动”、“风车转动”等生活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及其基本特征。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来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以提高他们的兴趣水平,使之更持久、更强烈。为了让学生能初步体验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再次利用生活中收费站道口的转杆运动场景,让学生观察“打开”、“关闭”转杆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支撑下,进行了充分的比较和发现。
二、预留教学空间——亲历操作体验,激起思维火花
为了突破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这个难点,我先让学生想像一下旋转后的三角形会在什么位置,再拿出三角形纸片转一转,摆一摆,验证一下自己的自己摆的位置和想象的位置是否一致,然后在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为后面整个图形的旋转作好铺垫。课本中的旋转长方形,为学生准备了长方形模型作为学生学习的操作材料,让学生根据要求先尝试操作,再根据操作过程把图试着画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学生亲历了操作体验的过程。
三、智慧延伸——体验策略优化,感受应用价值
教学图形的旋转画图以后,告诉学生图形的旋转在我们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几次旋转后,会变成一幅优美的图案,进而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自己设计一朵美丽的小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本课结束在音乐声中展示了几幅优美的图案,充分感受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3
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实质,并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移后的图形。据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开始从学生的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起立面向前方听老师口令,向左转或向右转,向后转等。感受旋转的度数。向左向右是90度,向后转是180度。再从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如折风车游戏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先折然后旋转游戏。同时在两种游戏的比较中初步的感知“旋转,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设计中,我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从而突破重点、突破难点。
让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并没有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现象,沟通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与生活一体化。能够引导学生用行为或学具表示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器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解决了教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对旋转有了深刻理解。
将问题情景化、兴趣化,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学生画,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进,都会产生猜想。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他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并引导其进行验证,让学生感受图形每条边的变化,每条边变化后与原来位置的角度。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的探索方法。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课始,出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摩天轮、钟表、风车、旋转木马等物体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显现,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对旋转运动的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这是旋转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旋转的现象时,学生视角较为广阔,但是在表述现象是还不是很清楚。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课件教学,运用几何画板向学生展示图形的旋转。
从钟表出发,通过钟表指针的演示让学生明确旋转三要素之中的旋转方向和旋转的中心点,使知识层层深入,突出了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把难点通过学生的实践和观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对于旋转角度的认识,让学生根据“把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把前后的图形画下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全班交流发现展示的图形不一样,制造了矛盾冲突,在这种矛盾冲突中认识了旋转的角度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当学生学习到较疲倦之时,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设计图案”这一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将教学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的设计图案,在数学课中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开始的时候都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义在两个层面,包括描述旋转现象和设计图形。但在实际中该以哪个为重点,特别是对设计图形的目标该定位到哪一步。对于学生来说画旋转后的图形应该还算是个难点,比如把一个三角形旋转后,他(她)可能知道旋转后的图形,但如果把它画下来却并不一定规范,如果说把这个也作为这节课的目标的话,无疑提高了教学要求,学生不一定能达到。所以我觉得描述旋转现象才是重中之重,设计后面还有两个课时的要求,放到后面重点解决。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5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 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在这节课中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处理的比较到位:
1、以游戏的方式引入课题,学生的兴趣很高。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学情把握充分,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三要素,增加了学生的成功感。
3、让学生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是学生学的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4、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点播,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但课后觉得还是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对顺时针逆时针的理解还是很模糊,需要下来做个别辅导。其次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6
《图形的旋转》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后,第一次教学旋转的方向和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中心,即围绕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的角度。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伸出手臂,自己感受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式,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同时,让学生起立后做一个旋转90°方向的小游戏,使学生实际感受旋转的意义。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画一画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一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经过提示学生明白了,只要找到与中心相关的几个关键边,把它们一次进行旋转,找到对应点,再连线,最后画上小弧和箭头就可以了。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画一画等充满童趣的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上完后,虽然学生在画图形的旋转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但自己觉得上得很“累”,特别是引导学生的过程有点“累”。
课后我也详细地分析了一下原因:就是缺少对旋转意义的深入研究。学生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掌握得比较好,也体会到了旋转后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没有变,但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进行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图形旋转后的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相应地旋转了这一知识点,学生无论在直观上没有形象地感受,思维更没有得到提升,感觉到这节课学生对于旋转的理解比较浅显,作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本节课已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从课内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旋转的意义是可行的,而且是很必要的。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23.1图形旋转”的第一课时,是一节概念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平移两种图形变换,对图形变换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的变换的认识更完整。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在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中,尽量多地去发现学习的知识、方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以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通过动手进行数学实验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掌握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实验与数学问题在数学的起始课中应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如果课堂中一味地侧重动手实验而忽视了必要的问题解决,那课堂会显得浮躁、缺乏数学内涵。反之,一节课中如果充斥着各类的习题,那课堂会显得沉闷、缺乏数学的灵巧与生动。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8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启发引导,拓展思维;人机互动、欣赏图案;动手实践、设计图案;效果评价、回顾反思。”的一系列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在多次试教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成功点滴。
1、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快捷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所喜爱,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教授本课,更加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可以为数学课堂创造良好的情境,还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如:大胆的设计了数学万化筒的教学环节,学生真正感受到图形旋转的美、图形旋转的奇妙。而且体现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的完美整合。同时,也感受到只要为学生提供可行的空间,他们想象的魅力是无穷的。如: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基本图形设计图案,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无穷的,创造的图案非常美。
2、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然后学生在电脑上操作,输入自己的答案,电脑随机演示学生的答案给予验证,实现人机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培养空间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学生提出“如果旋转到图形4,你有哪些方法,”这个问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尺浪的作用”,学生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如:学生提出“如果绕着图形4右下脚的点旋转,得到的又是什么图形呢?”当时电脑上没办法实现学生的愿望,我先表扬他爱思考,然后请他等会在设计的时候,自己用这个图形去试一试,看能得到什么图案。最后希望他长大后,能自己设计这样的程序,让数学学习更精彩。
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己的发现与感悟,学生知识的建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新知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先用学具操作,然后交流汇报,再通过电脑的动态演示,二者结合使学生获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上学生生成的资源。而且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旋转点的重要。探究点、方向、度数这三要素的作用。 4、结合学生情况,合理使用教材。如:教材有两幅图案,我只选用了一幅。根据课堂需要,删掉了第一个基本练习题,而在第二个练习题里增加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把生活中的一些关于图形旋转的图片、有图形旋转图案的实物添加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
二、感悟不足。
1、学生在探索后的叙述中,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其实,课堂上必要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是必须的。
2、课堂容量比较大,图案设计没有如期完成,最后留为课外作业。
3、在图形a绕点z顺时针旋转90度,设计图案时只顾及了黑板上合作设计的同学,没有顾及到下边在小组内合作设计的同学,应该在展示图案时询问学生刚才的合作中有没有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4、在鼓励学生提问题的环节,为了提的问题多一些,学生解决的问题多一些,同时节省一些时间,没来得及让学生在互动课件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其实应该展示一些学生的答案,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登陆陕西师大附小网站,根据这个课件提出问题,并在电脑上验证自己的答案,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9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换,学生都会发现风车上的每个三角形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画一画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一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经过提示学生明白了,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在于:
1、能驾驭教材,把握重难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抓住要点讲到点子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3、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2、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提出、探索、设计、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10
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最近几年来的教学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难在那里?首先是旋转方向弄不清。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单纯的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并不困难,但是一到图形的时候,就会迷惑不解了。第二是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心中不明确。所以画的时候,就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今年的教学我采取了分散难点教学的方法。
璧合我们知道,线段的旋转是平面图形旋转的基础,平面图形的旋转完全可以看作是与旋转中心相连的线段的旋转,因为平面是由线段组成的,旋转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于这样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我先让学生来观察钟表上的指针的旋转方向,边观察边自我演示,并让学生试着描述指针旋转前后的位置变化和旋转角度。在这里,旋转角度是原来指针的位置和旋转后指针的位置之间的夹角,需要学生前后一致的对应观察。学生描述时要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说清楚。
再让学生来观察一根铅笔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现象,去发现旋转的过程中铅笔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铅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初步的感知旋转的特征。接下来,由铅笔的旋转过渡到线段的旋转,引导学生尝试画出线段旋转后的图形。学生一开始不明白,我就提醒学生把线段看作铅笔,铅笔会如何旋转呢,这样学生茅塞顿开,多数能够轻松画出了。我进行了几组这样的对比练习:1、把线段ab绕a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2、把线段ab绕a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学生通过画线段的旋转,慢慢的掌握了线段旋转的画法,头脑中逐步建立了旋转的概念。
学生有了线段旋转的基础,再来画三角形的旋转,只是将与旋转中心相连的两条线段按要求分别旋转再连接就行了。因此,出示三角形的旋转例题时,不少学生相视一笑觉得很简单。学生尝试后,有个别学生会将一条线段旋转对,另一条线段的旋转方向弄反。这说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因此让其他掌握的同学谈技巧,一个学生说,把线段看作铅笔的旋转,想不出来,就拿铅笔按要求转一转,转到哪里,就画在那里了。是啊,想不出来,就在操作一下吧。先操作再画,慢慢的,空间想象能力会逐步增强的。
老师操之过急,见到学生不回画就恼火,实是不该。老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思考知识的,学生的思维和老师肯定存在很大的距离。想办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才是真的帮助学生,学生可不是老师一发脾气就学会的。数学老师经常发脾气,一是有学科的特点,但我想还是有数学老师本身备课的原因吧。就像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今天这样分散了学习的难度,爬坡不见坡,学生自然是乐意投入其中而其乐融融的了。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11
《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4~55页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难点是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引导不够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我在《图形的旋转》一课的教学时,在用课件演示图形旋转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图形是绕哪个点旋转的,图形是向什么方向旋转的,转动了多少度。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心明口不明,在描述过程中,有的漏掉中心点、有的漏掉旋转方向,总之,他们不能完整地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课后我在想,问题应该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如果在学生描述以后,教师还应该用规范的语言在课件上出示图形是怎样旋转的,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描述图形的旋转时,要说出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以及旋转的角度,我想效果会更好。另外,图形旋转的角度怎么确定,我引导的也不够到位,虽然在课件上演示了怎样确定角度,但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动手去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导致学生在完成第55页中的第一题时,虽然给学生留出了讨论、交流的时间,但学生用语言描述旋转过程时,在“旋转角度是多少”上学生还是不够清楚。可见,一个新知始的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还要注重教师的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每一个感官功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新的知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已经走进了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在用,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高。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要用到多媒体,什么时候可以不用,这给当代教师灵活应用多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教学中,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图案,形象演示图形的旋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中也有应用多媒体不到位的地方,在集体订正第55页的第一题时,图(1)、图(2)、图(3)分别旋转了多少度,学生的说法不一致,于是我们展开了讨论,最终虽然达到了一致意见,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学生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理解,我想在这个环节上如果应用投影仪来集体订正,让每个学生通过投影仪来了解角度的度量方法,我想每个学生都会知道如何去度量旋转的角度,不会再有什么争议。可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多媒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12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 度后画出来。这是学生在认识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后的动手操作,内容不多,但感觉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它又有一定的难度。毕竟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作为支撑,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心中不明确,所以画的时候,就非常困难。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看收费站的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再结合课前就让学生观察的钟面指针的转动,来认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接着我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有60度角的三角尺,并把直角所在的顶点定为A点,然后让学生把三角尺在随堂练本上绕着A点旋转90度,并将旋转前的图形和旋转后的图形都画下来,然后进行比较。生 1 说:“旋转前后两图形完全一样。” 生 2 说 :“ 旋转前后三角尺的位置变了,但是有一个点还是连着的。 ” 我告诉学生:这是旋转中心。生 3 说:“三角尺的一条长直角边原来是竖着的,后来横着了。” 我追问:旋转前后两者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时很多孩子都能说出互相垂直。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在刚才旋转三角尺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我看到很多学生的眼睛在转,“要绕着一个点转”,一个学生说。“要注意是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旋转后图形大小不能变”,学生陆续举起了手,说得真不错,看来刚才的听课他们还是挺用心的。“我们还要注意旋转的度数”我接着补充了这一点,然后在黑板上板书:点、方向、度数,告诉学生这就是旋转三要素,我们在画图形的旋转时要注意这三点。紧接着我又请了几位同学上黑板用三角尺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绕A点旋转是指A点固定不动,并让演示的同学边演示边说旋转时与A点相邻的两条边转到了什么位置,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旋转的经验。
在接下来的想想做做练习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助功能,让学生先自己画,然后四人小组交流画的情况,有学生不能很准确地画出图形,这时候爱思考的孩子马上就充当起了小老师:
1 、你可以用直尺照着书上的样子把它按顺时针旋转 90 度,然后再画在书上。
2 、你可以用手按住书上 A 点,然后按顺时针旋转书后将看到的图形画到书上。
3 、记住原来竖着的边旋转后变成了横着的,横着的旋转后变成了竖着的。听着孩子们想出的点子,感觉他们真的很可爱、很聪明。学生完成书上的小旗图逆时针旋转90度后,我又补充了一个任务:你能再试着画出顺时针旋转90度的情况吗?有一些同学把小旗画错了。“你用三角尺帮助转转看”,在我的启发下,好几位同学很快发现了问题,不好意思地改了过来。
课前我预想这部分内容一定很难上,可能要把学生转昏了,一节课下来我对孩子们还是挺满意的,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有时“小老师”的作用不亚于我的喋喋不休,孩子们其实也很聪明,他们会借助实物帮助自己感受图形的旋转。当然班上还有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没有真正学会,这在作业中就能反映出,对他们还需要手把手进行辅导,尽量让每个学生不掉队。当然,我的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也要做相应的提高。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13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教材为学生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活动:实物操作和画图。借助实物操作,学生能比较好的体会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某些边的关系,进而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但是,一旦脱离了操作,很多学生要把其中的一条或几条边的位置画错,还有一些后进生对此显得束手无策。
在备课前后,我们几位教师都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对于一些图形的边,尤其是没有从固定点出发的线段,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跟不上。因此,我们认为教材设定的画旋转后的图这一要求实在有些难为学生。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14
《图形的平移》教后反思:学生在已有的平移图形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平移一个图形时要抓住一些关键的点,通过数的方式先平移点,然后把平移的点连接。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马上学会了新知。与此同时,利用学生已学的八个方位的知识,我让学生联系说说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并说说为什么不直接移,需要分两步来完成,加深学生头脑中的移动印象。我认为在操作练习中,要注重教会学生数格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孩子们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图形的旋转》这一课,今天我们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一课,利用课件,把旋转的过程充分展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就需要孩子的空间想象了,三角形的旋转还好,但是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补充练习》的第3题,把旋转后的梯形画下来,极大多数同学都是错的。同意汤小“一根木头”的话,相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后,学生会理解的。
图形旋转教学反思15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旋转后,进一步认识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看起来编排的比较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空间观念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要画出旋转90度后的图形,有些孩子想象不出根本无从下手。我的目标就是在课堂上怎样把这个知识点讲的更加简单通俗,学生易于理解一点。课前我认真看了教参,对教材还是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应该说课前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从课堂复习效果看,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想。应该让孩子们先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产生一种朦胧的意识后在来教学。我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事物,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要孩子么讨论,观察旋转的图形是看整个图形简单些还是选择图形中的一个点来观察简单些?图形绕一个点旋转,这个点在图形旋转时位置发生了变化吗?孩子们在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我再教学例题,并且要求学生明白在表述图形的旋转时,一定要说清“图形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这三点。
有了上面的认识,学生在画旋转图时就容易多了。掌握了中心点不动,图中的其他点围绕中心点动的原则,作图时就不那么容易出错了。学生在画90度角时寻找起始边就清楚多了。课后的习题检测证明,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有效的。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在这节课中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处理的比较到位:
1、以游戏的方式引入课题,学生的兴趣很高。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学情把握充分,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三要素,增加了学生的成功感。
3、让学生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是学生学的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4、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点播,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3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
2.教学内容特点:《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 符合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节的学习, 应使学生了解旋转的概念, 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能利用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3.地位作用:《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基础上学习的, 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 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 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 在教材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设置
教学目标:
1.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通过数学的基本图形理解旋转变化及旋转角、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
3.探索并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并根据性质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重点:旋转的定义, 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
学生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学生已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 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对于化归思想也有一定的体会, 这些对于学生学好本节课都是十分有利的条件。
能力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 他们能从简单的物体运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换, 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相对薄弱。本节课需要学生能从生活中旋转的实例抽象出几何中点、线、面的旋转, 并准确找到旋转中心、旋转方向、确定哪些角等于旋转角, 其中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对于学生相对容易, 但确定哪些角等于旋转角时教师就有必要帮助学生探究出其中的规律。
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从问题情境中引入, 首先让学生欣赏、体验生活中的图形旋转,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和实际操作活动, 帮助学生认识旋转, 理解旋转的涵义, 在此基础上引入旋转的概念。通过学生讨论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从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最后引导学生动手探究旋转的性质并进行正确作图, 掌握作图技能,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让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旋转的物体, 比如时钟上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给人们带来一丝丝的凉意……这些生活中的实例会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旋转的世界, 让他们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引出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从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中体现教学的生活化, 利用直观的教具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等图形变换之外, 还广泛存在着旋转现象, 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解决问题
1.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把物体抽象为简单的几何图形, 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从数学的基本图形点、线、面入手来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
归纳结论:像这样,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 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 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P′, 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设计意图:从数学的基本图形点、线、面入手, 由浅入深, 让学生有层次地掌握旋转的概念, 通过相互合作, 共同归纳,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随后给出旋转的定义。)
三、新知运用提升能力
例1、如图, △ABC是等边三角形, D是BC边上一点, △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1) 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 旋转了多少度?
(3) 如果M是AB的中点, 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 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应用:如图, 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 杠杆的旋转中心在哪里?旋转角是哪个角?
应用: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钟。
(1) 指出它的旋转中心;
(2) 经过20分钟, 分针旋转了多少度?
(设计意图: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后, 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让学生及时运用、巩固所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层层递进, 逐步形成技能。)
四、实验操作探索性质
让全体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挖空有旋转中心、点、线段、三角形的教具, 通过旋转作图来探究旋转的性质并归纳出:
(1)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 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 为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粗略到精细提供了思维的载体。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同时以问题为导引, 逐步对旋转的性质进行探究, 这样既突出了重点, 又突破了难点。)
例2、如图, 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 以点A为中心, 把△ADE顺时针旋转90°, 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备用:找出图中扳手拧螺母时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设计意图:设计例2的意图是一方面巩固正方形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旋转性质的理解, 通过让学生解决蕴含所学新知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 将新知识溶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五、拓展探究承上启下
通过改变旋转的三要素, 让学生体会, 当三要素中的某一个量发生变化时, 旋转后所得到的效果会发生改变。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也拓展了学生的探究领域, 并为下节课利用旋转设计图案作了很好的铺垫。
六、小结回顾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交流、概括、归纳)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七、板书设计:旋转的定义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性质
点评:
这节课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引领学生发散思维,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主要体现在:
1. 联系生活, 构建概念。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风扇、钟表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直观感受旋转, 体会旋转的三要素, 并及时地抽象出旋转的概念, 揭示出旋转概念及其本质属性, 突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同时引导学生用获得的初步认识来解决实例从而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巧妙地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2. 动态操作, 深化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中反复体会, 逐步获得对旋转的清晰认识。引领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画一画、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实际操作练习, 使学生真正领会了旋转的美妙, 知道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通过旋转得来的,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发展了学生用数学眼光分析图形的能力,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了他们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3. 方法得当、突破难点。
教师通过让学生寻找角的始边与终边, 掌握寻找旋转角的方法。同时紧扣这一方法进一步让学生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性质, 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路清晰, 还使得整节课的难点在探究过程中有法可循、迎刃而解。
4.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 本堂课还合理地运用了现代教育媒体的独特功能, 创设了一个友好界面, 使学生能在一个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中, 深刻地体验到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 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并用激励性的评语,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积极思考, 在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积极的心理, 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带来了同学们自然课上亲手制作漂亮的“风转”,知道为什么叫“风转”吗?
生:有风就会转。
师:出示多媒体上新疆有名“风力发电厂”情景画面让学生观察,你见过吗?
生:没有。
师:老师给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里一个“风力发电站”是利用新疆气候资源—风大,在这建设一个用风来发电站造福人类,你们以后去乌鲁木齐注意观察一下真实的情景回来讲解给大家听听行吗?再继续观察一下国外的风车画面情景。这些风车可为人们来发电、浇水、磨面等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将来你们长大了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设计出一种更先进更适用人类生活的风车,这些大的风转想象一下旋转起来一定是一幅美丽的图案。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下你们在美术课上的作品。这些图案有哪些特点吗?屈炜博同学回家设计了一幅钟面图形,有中心带内和旋转方向及角度,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都有一个中心点,还有旋转的方向。
师:你们回答的非常好。
评析:观察是打开思维的窗口,从学生亲手制作的“风转”引入大的风力发电厂及欣赏国外的风车等情景,由小到大的顺序使学生富有想象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到图形的旋转这样引入新课的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欲望,将来长大以所学的知识为人类做出贡献。
二、动手操作
师:想知道老师给每个座位上放的小纸袋里装的是什么吗?
生:想,打开看一看。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每种同样的两个图形,是今天学习旋转图形的小学具,你喜欢哪一种图形,你可以选一种拿在手上比一比,再把两个图形完全重合,你想说什么呢?
生:我可以用字母表示图A、图B。
生:重合后找一个顶点,用这个大头针轻轻的钉住。
生:这个图形可以旋转。
师:噢,可以旋转吗?转给你同桌看一看,你还想说什么?
生:我说绕着这个顶点(用字母O表示顶点)可以旋转。
师:怎么旋转?
生:可以顺时针旋转,还可逆时针旋转。
师:你说的非常好,还考虑到逆时针,想的比较周到。有顺时针也有逆时针,旋转要想到方向的问题。
生:老师我拿的是半个圆,它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图形变化了。
师:太棒了,你知道图形变化了,这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现在可以把自己手上的形状和同桌交换下,在手中多转几次,再给同桌交流一下想法。
师:手上的图形,找到中心点,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转一转,逆时针方向也转一转,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可以画在手上的方格纸上,比一比看哪个同学是咱们班上设计者,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看行吗?
生:行。(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学生表情看出智慧的火花)
师:请同学们上讲台上展示给大家看。
师:看看大屏幕和老师的设计对比一下,看一看有没有没老师发现的?
生:我也画出来。
师:这位同学是平时不爱说话,又不爱表现自己,今天让老师出乎意料,看来你也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你只要用心去想,同学们和老师相信一定会学好数学。
评析:本课的重点是以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活动,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想象的力度,也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图形的旋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程度和课堂氛围,让学生之间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使学生感觉成就感就在眼前,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三、拓展思维
师:刚才被评上自己是设计者一定很高兴,有哪位同学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生:我是想把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我试着发现在顺时针旋转90度得出图形C,再旋转90度又得到图形D,得到了有规律美丽的图案。
生:我还发现当连续旋转两次90度时出现的是180度,又形成另一种图案。
师:看出连续旋转两次和转90度上时的图案,讲给你的同桌,前后左右听一听,你怎么看出的,再用手上小学具转一转再次体验旋转的过程。
生:旋转后再平移也可以形成规律的图案。
师:你们没有忘记以前学过平移知识,你的记忆力真好,很有想象力,能用学过的知识联系到今天所学的旋转,对图形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析:因为现实世界中有着大量的有关图形变换现象,学生在学习时充满了想象力和思考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图案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中体会到这一乐趣,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探索图形的变换规律,真正感悟到数学图形中美的秘密,感受到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产生对图形的学习兴趣。
四、练中小结
师:请同学们看书后的练习,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题是让同学们知道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
师:这是本节课要掌握的第一个方面,追问,第二题呢?
生:我看出了绕O点这个中心点,再考虑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师:你说得真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绕顺时针方向转,要考虑角度,今天学习了旋转90度的角。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从练习中总结出今天学习的重点就是你们最大的收获。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06-25
图形的旋转09-25
八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北师大版12-17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07-22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10-05
《旋转与角》优秀教学反思06-09
二下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06-10
图形的周长优秀教学反思06-08
《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教学反思07-16
《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师教学反思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