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典型事迹材料

2025-03-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孝亲敬老典型事迹材料(精选4篇)

孝亲敬老典型事迹材料 篇1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金星村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十三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公公、服侍婆婆,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就是李文珍,是一位有口皆碑孝亲敬老的好儿媳,她的勤劳、善良、孝顺和高尚的情操广为传颂。因此,近年来多次被镇、县有关部门评为“敬老孝老”道德模范。

2000年4月,21岁的李文珍与同村小伙刘忠贵结婚。刘家姐妹3人,丈夫是唯一的儿子,也是排行最小的一个。2002年儿子出世,一家五口过的美满幸福、有滋有味。不幸的是2003年,公公突然患上了脑出血,经开颅手术有幸得以存活,加上多年老风湿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婆婆早些年也患有风湿病,2004年也患上了脑出血,经诊断出血点渗入脑髓,已不能实施手术,保守治疗后还是落了个偏瘫,这几年随着年纪的增大,走路也成了问题,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他们夫妇身上。

刘家是农村最普通不过的家庭,除了靠种家里的12亩地,想出外打工都难以脱身,刘忠贵农闲时只能用三轮车找点零活儿补贴家用,而家里的一切就都靠李文珍一个人了。她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又要照顾公婆的生活起居,还要下地干活。为了能照料公公、婆婆的生活,李文珍每天给公公、婆婆做好饭,端到炕上,再下地干活,回来后还得料理家务,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公婆病情严重的时候,李文珍就一勺一勺地喂饭,每日按时按量地给老人服药。婆婆是个特爱干净的老人,李文珍就时常把两位老人的行李进行拆洗,衣服也是常洗常换。为使老人身心健康,她经常给他们洗脚、剪指甲,天气好的时候,她和丈夫就把卧床的公公、婆婆抬到外面晒太阳。多年来,卧床的公公、婆婆从未生过褥疮,没长过痱子。为了让患病的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情,她经常和公婆聊天,交流感情,家里有什么大事小事总是先和老人商量,婚丧嫁娶、礼尚往来都先征求公婆意见,公公自从手术后不但情绪低落,而且耳背,总好挑个事儿,她从来不厌烦,一遍一遍的解释,直到公公听明白为止。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她还是隔三差五就到集市上买一些老人爱吃的东西,为他们改善生活,而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如此精心的照料,感动得公公热泪盈眶,婆婆心疼地抓着她的手说:“文珍啊,我亲生的姑娘都没有你这样孝顺,你比我亲生的还亲呀!”她说:“我姐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老人,不能经常回来照顾您,您就把我当做老姑娘吧,有什么照顾不到的地方,您就说话,千万不能拿我当外人”,她的大姑姐们每次回到娘家看到老人被弟妹照顾的这么好,感动的不知说啥好,只要回到娘家都先和弟媳妇亲近一番之后才进屋看自己的父母。姐姐们经常说:“我弟弟真是命好,能娶这样的媳妇,是两

位老人前世修来的福哇!这个家真是难为你了,姐姐们打心眼里感谢你”。李文珍却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谁都有两层父母,你们在不在家都尽管放心,我绝对不会让老人们受到任何委屈”。人常说“闺女是妈的贴身小棉袄”,李文珍却是婆婆公公的贴身小棉袄。正是她对公婆细心呵护、百般照顾,才使重病多年的两位老人活到今天。她虽为媳妇,胜过亲女,做饭总是先问问婆婆公公想吃什么,挑他们最喜欢吃的去做,逐渐两位老人的身体日益健康,婆婆能用右手使勺吃饭了,公公也面色红润,心情格外愉快,再不像以前那样爱挑个毛病了。

她常说:“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敬老孝老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没啥了不起的。”多朴实的语言哪!

在深入金星村走访后,我们感到:一个人孝敬长辈并不难,难的是多年如一日。俗话说的好“病久床前无孝子”,这么多年来,她能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关心、孝敬公婆,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让老人感到生活的快乐,此举虽谈不上惊天动地,但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社区居民敬老孝亲事迹材料 篇2

――记科尔沁社区刘景芝先进事迹

她只是一滴水,却折射着太阳的光芒;她只是一粒沙,却奠基着大厦的辉煌;她只是一颗苗,却彰显着森林的苍翠。她就是保康街道科尔沁社区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也是居民口中热心的好儿媳、孤寡老人心中的好闺女、社区的优秀志愿者刘景芝。

孝道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刘景芝给人们的印象总是诚实稳重,脸上挂满了可亲的笑容。但熟悉刘景芝的人们都知道,她生活的并不容易,在她笑容的背后隐藏着很多艰难的生活等待她去承担,等待她用汗水去付出、等待她用贤惠的孝心去实践。今年50岁的刘景芝自1988年结婚以来,便和公婆一起生活,公公脑梗,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婆婆也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由于丈夫身患残疾,两个孩子上学、照顾公婆的任务就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不论再忙再累,她每顿饭第一碗总是盛给公婆,做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烧得软烂可口。公公年老体弱,瘫痪在床,长时间把身上都黏的红肿,她发现后及时买好褥疮垫,每天帮助老人翻身按摩10数次,让老人在干爽舒适的床上躺着。她不嫌脏不怕累,一天天,一年年,始终让老人保持洁净舒适。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饭,翻身子,换被褥,帮公公洗脸、擦身、喂药、喂水……说实话,一个中年妇女为公公擦洗身子,难免有羞涩之处,可为了尽孝,她无怨无悔,实在难能可贵。人心都是肉长的,刘景芝每天帮公公擦洗完,还要为患有严重风湿病的婆婆泡脚按摩,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体给两个女儿辅导功课,公婆把媳妇所做的一切看在眼里却只能疼在心里。刘景芝以对父母的孝心和对儿女的爱心不辞辛苦的维持这个贫穷却又温暖的家。她用羸弱的身躯,为家撑开了一片天。如今公公已85岁高龄,婆婆76岁,享受着他们并不富有但很快乐的晚年,刘景芝的两个女儿都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20,刘景芝还被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评为了“敬老孝星”先进人物,人们都说这是好人有好报,但更多人都知道,这与刘景芝27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是分不开的。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自起刘景芝就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8月,保康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刘景芝和组长顶着雨拄着木棍,趟着没过膝盖的水一家一家的检查有没有危房,看见有居民掏水她和组长马上挽起袖子跟着干了起来。这样的小事不计其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也有受伤的时候,但刘景芝从未有过怨言,有一次在社区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刘景芝带一个志愿者来到一户居民家,看到这家的柴垛占道路,过往的人极其不方便,但是,这家人因外出探亲一直没有回来,于是刘景芝带着志愿者帮着把这家的秸秆柴草搬到了院里,同时把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想过了几天后这家人回来了,气势汹汹的找到刘景芝家质问:为什么把他家的柴草搬到院里,有你什么事。刘景芝却笑呵呵的说:“大哥你别生气,社区那天组织的打扫卫生活动,看到你们家门前堆的柴草被风刮的到处都是,我们就帮你捡回了院里,另外我觉得柴草放到路边也不安全,一旦被别人扔个烟头都能引燃,这样咱们一年的引柴不就都烧光了吗?更何况引燃的大火造成大的损失你们家也有责任”.一番话讲的这个人心服口服。还有一次刘景芝做公益活动来到了一个小区,进入一个单元来到二楼,看到一户人家把喝光了的啤酒瓶子、纸壳箱子堆了一走廊都是,于是刘景芝敲开这家门,一看只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在家,说明情况后老人家说:“这管你们什么事呀,我的家门前我随便堆”.刘景芝耐心地说:“阿姨您年龄大了孩子们还没时间,这点小事我们帮你吧”,于是刘景芝组织大家叫来了收废品的人,征求老人的意见后,把那些瓶子、箱子都处理后,把卖得的钱如数还给了老人,即收拾了楼道的卫生、又帮助老人料理了家务,老人不好意思的说:你看这点事还麻烦你们了。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就这样刘景芝以平凡的小事、耐心的工作影响着社区志愿者队伍,给居民群众带个好头,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让科尔沁居民由了解到感动,由信服到学习刘景芝的奉献精神,学习她的孝心和做公益工作的方式方法。

志愿者的微笑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孝亲敬老事迹 篇3

-墨菊

墨菊,女,今年40岁,在西部市第九小学工作,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她这个人和她的姓名一样普通又平凡。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她工作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作为妻子,她做到了贤良体贴;作为母亲,她做到了慈爱善良;作为儿媳,她做到了百事孝为先。

1994年墨菊与在西部市恩源农场工作的爱人结婚同时也踏进西部市十四中,妻子教师双重责任一肩挑。当时她爱人家由于孩子多,经济条件极不宽裕,我俩微薄的收入要贴补家用,结婚时就没有足够的能力购置自己的住房,听从爱人父母的安排和他们住在一起。爱人在家为长子,下有好几个弟妹,婚前在家是父母最宝贝的小女,兄长最疼爱的小妹,结婚住在婆母家,她却是婆母的长媳,爱人弟妹的长嫂,融入新家庭期间她经历了太多的努力,忍耐和眼泪,最终,她得到婆家人的认可和喜爱,成了婆家大家庭很自然的一员。感受到作为另一个家庭成员的幸福。不久她有了孩子,膝下承欢,其乐融融,她渡过了婚后轻松,舒心的时光。

孩子需要抚养,家庭需要料理,工作需要进尽责,这些虽然繁杂,但都没有击退和压垮坚韧的她,她快速成长,游刃有余与母亲,妻子,儿媳,教师多种角色之间。

在家她是开心果似的一员,在校她是名称职的老师。工作中

她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从来无怨无悔地默默接受领导安排的任务,她喜爱读书,尽最大努力利用多种途径虚心学习,他的工作一年比一年出色。她在单位是同事的知心人,是孩子的恩师,是家长的好朋友。

生活,往往有让人措手不及之事。在2008年12月噩运向她袭去。她年仅65岁身体一向硬朗的婆母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抢救室,经过医生50多天的全力抢救,命是保住了,可是,婆母却成了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症病人,只能躺在床上让人伺候。从此,身为教师母亲和婆家长媳的她,几乎没有了闲暇时间。除了上班外的所有时间都围着婆母转。

婆婆躺在床上不能动,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心里难免产生急躁情绪。她看在眼里,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劳累和疲倦,在下班料理完婆母的吃喝拉撒和家人的一日三餐后,就强打精神和婆婆坐在一块闲聊天,拉家常,哄婆婆开心。只要有空坚持给婆婆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在她和家人精心的照顾、关心下,婆婆的被褥整天干干净净的,婆婆从头到脚都是干净、整洁的,每当亲戚邻里来看望婆婆时,婆婆都会流着激动的泪向他们诉说,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我命好,有这样孝顺的好媳妇。

婆婆因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有的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她暗暗告诉自己,婆母是病人,不能和她一般见识,照顾她是儿媳义不容辞的责任,她从不跟婆婆计较。

给婆婆擦身子她力气小翻不动,就用棉垫垫着,一点一点的擦,然后再全身按摩,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锻炼,婆婆的病渐渐有了起色,看到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琐事,都会有一些不快乐,老年人都有一些个性和脾气,有时会唠唠叨叨,有时也会发火,每到这时,她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从不和老人争辩,等事情过后,她再细心的了解老人生气的原因,并对老人进行安慰和劝解,让老人开心满意。

有时候老人会和家人因为看法上不同,发生一些不快,而此时,她又成为了“和事佬”,周旋于两者之间,尽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误会、化解矛盾,使家人重归于好,使老人尽享天伦。

就是这样,她从点滴中学会关爱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从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动、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

有人说她付出太多了,可她却不这么想,她觉得作为一个人要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良心。为人媳,侍奉二老;为人女,孝敬双亲;为人妻,家庭和睦;为人母,儿孝女贤。这是天经地义,作为女人,作为人媳,人妻,人母,她流过泪,有过委屈,也埋怨过老天对自己的不公。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她说:因为父母给了她生命,公婆给了她关爱,丈夫给了她支持,孩子给了她力量。工作给了她智慧。

人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她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始终认为尊老、爱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只有我们为下一代儿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知亲恩,善待儿女;求子顺,孝奉双亲。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没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温馨的家庭是动力的源泉,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我们步入老年后,让我们都能够自豪的说声:“做人,我一生无愧吧!”

孝亲敬老感人事迹[小编推荐] 篇4

几十年如一日,竭力奉养孤寡老人,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赢得了福田村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谱写了一曲敬老孝亲的赞歌。她就是我们洛西镇福田村党支书、村委主任韦秀鸾。韦秀鸾同志,女,壮族,1963年10月出生,家住洛西镇福田村福田屯,现任福田村党支书、村委主任。她在村委会奋战了二十余载。在工作上,她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努力为群众谋利益、解忧难,曾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福田村孤寡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受到福田村的一致好评。

一、悉心照顾婆婆,让老人安享晚年。

韦秀鸾家有一位86岁的婆婆,身体较差,常年需要吃药,生活起居都要有人照顾,但韦秀鸾不厌其烦,经常嘘寒问暖,精心照料。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她都会尽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当老人有些头痛感冒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时常嘱咐老人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有助睡眠休息的健康枕;为治疗老人的风湿病,她经常陪老人去进 行中医按摩,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按摩棒;每当老人外出时,她都会嘱咐老人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并为老人配了手机,以备不时之需。沟通协调,排忧解虑,做家庭和睦的调味剂。老人的生日,她可以讲是熟记于心,每到这时,她都会精心为老人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逢年过节,她都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组织全家人与老人齐聚一堂,共度佳节,让老人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温馨,体味祥和。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善待福田村孤寡老人。2009年,家住福田五保村的戚莲枝老人突然患重病,卧病在床,生活都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弄得床铺又脏又臭,其他人都远远避开,但韦秀鸾知道后,二话不说,立即打来热水帮老人擦洗干净,还换上干净的床铺和衣服,然后又安排车送到卫生院医治。戚莲枝老人在卫生院住院治疗10天,韦秀鸾就在她的病床前悉心照顾了10天,期间她不说累,不怕苦,不嫌脏。老人病情好转出院后,韦秀鸾依旧竭尽全力的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帮助老人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洗衣洗床铺。她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侍奉老人在床前,从不让老人受委屈和伤害,毫不嫌弃,毫不厌烦的照顾着老人。虽然老人现在已经去世。但她在世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虽然无子无女,无依无靠,但我过得开心幸福,这一切多亏了闺女韦秀鸾啊,她真是大好人啊!”

三、经常慰问村里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

作为党支书和村委主任,韦秀鸾工作很忙,但即使再忙,她也经常组织村委干部去看望慰问困难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掌握他们的具体情况,以便能够及时为他们解忧排难,让他们享受一个安乐幸福的晚年。遇到节假日,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座谈会、晚会、棋牌会等,为老人们送上欢歌笑语,丰富老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哪家老人得不到善待,她会立即赶去他家里教育说教;哪家老人困难了她会自己筹钱帮助其渡过难关;哪家老人生病了她会前去探望看能帮上什么忙;哪家老人不在了,她会送去帛金·······

韦秀鸾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上一篇:瞧我们一家子作文750字下一篇:基层央行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