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关爱工作记录(通用9篇)
活动主题 明月千里寄相思——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 2010年9月19日 活动地点 四年级教室 组织者张同钊参与人员四年级全体师生 活 动 过 程
一、班主任开场白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留守儿童的父母却不在身边,孩子们多想念爸爸妈妈呀,今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在我们303班这个大家庭里过一个欢乐的中秋节,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里有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
二、欣赏歌曲:《我爱我家》
三、我来说。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介绍中秋节的风谷;
四、讲故事:《嫦娥奔月》
五、小游戏:赠送礼品、(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让留守儿童上台接受同学们赠送的中秋节礼品,赠送者要说一两句祝福的话,接受者要说一句感谢的话。
六、诉说心声,表达对父母的思念。
七、自由表演节目,活跃气氛,增进友谊。
1 调研方法及样本概况
1.1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座谈会议。
1.2 样本概况
本次《四川留守学生(儿童)基本状况调查问卷》在立足实际、慎重考察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县工农兵小学、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新城镇宝洁和塘木小学、县民族中学、竹核乡中学、城北乡中心校和龙恩乡中心校等7所农民工子女集中就读学校的300名6-14周岁年龄段留守学生为抽样对象,项目涉及基本情况、身心状况、人际交往、行为习惯、安全自护、理想情操6个大类。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通过筛查和逻辑校验,排除个中因素造成的废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91份,有效率为97%,符合问卷调查的一般规律和普遍标准。样本整体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基本符合我县留守学生的总体性别比例;其中,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约占63%;双方皆外出务工的约占37%。
2 样本分析及调研思考
2.1 家庭基本情况、生活跟随对象项目数据分析及思考
“基本情况”大类显示,“父母婚姻关系”一栏中,约76%的孩子选择了“父母关系和睦”。说明父母双方或一方虽在外打工,但并未影响子女心目中父母的恩爱印象。“跟随除亲生父母之外对象居住”的孩子存在两方面问题:
首先,由于常年与亲生父母分开生活,亲情的缺失导致他们极易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无法正确处理生活细节。
其次,“隔代亲人”因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或自身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经济条件差,教育投入少或者教育质量差,造成这部分孩子性情要么过分早熟,要么极端懦弱。
2.2 人格项目数据分析及思考
(1)“身心状况”大类显示,“如何处理与生活跟随对象日常矛盾”一栏中,约53%的孩子选择了“闷不吭声”;约26%的孩子选择了“向父母诉苦”;约21%的孩子则表示通过“吵架或某种行为发泄”的方式解决。无论是向远在他乡的父母倾诉还是与跟随生活对象顶撞、发泄,其实都是他们渴望挣脱压抑、获取理解的体现。
(2)“人际交往”大类显示,“学校里和自己关系好的同学多否”一栏中,约51%的孩子选择了“一般”。“自己是否有知心朋友”一栏中,约65%的孩子选择了“有,但不多”;只有约19%的孩子选择了“很多”,其余约16%的孩子选择了“没有”。学校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大系中最关键的一环,从该两项栏目的数据来看,我县留守学生的校园人际状况不尽理想。
(3)“行为习惯”大类显示,“整洁的地面出现垃圾时会怎样做”一栏中,约79%的孩子选择了“随手捡起来”;“发现乱涂乱画行为时会怎样做”一栏中,约59%的孩子选择了“上前制止”;“见到师长时会怎样做”一栏中,约83%的孩子选择了“热情问好”。得益于母校团委和团县委倡议在区乡各校推行的《彝族传统道德教育读本》和《县中小学生课前五分钟行为习惯教育手册》配套使用模式,倡导“一《读本》+一《手册》=一辈子的好习惯”,使孩子们没有掉队。
(4)“安全自护”大类显示,“你有安全感吗”一栏中,约53%的孩子选择了“比较安全”,只有约33%的孩子选择了“很安全”;在“最希望谁陪伴自己约见陌生朋友”一栏中,有相当比例的孩子选择了“让家长(监护人)陪伴前往”。另外,面对突发危险和意外灾难时,绝大多数孩子的反应也是寄希望于求助父母而不是运用常识自救。这说明亲生父母的长期远离使留守学生安全意识的普遍缺失。父母给予子女的天然安全感,是学校、社会和司法力量所无法替代的。
(5)“理想情操”大类显示,我县留守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归属感、学习目标态度和社会道德认知均处良好水平,这与母校团委在我县持续不断投入的助学扶贫力度有较大关系。
3 经验总结及途径设计
3.1 拉近距离、点化心灵,从“主动给予惊喜”到“尊重性介入”的转变
农村孩子天性就具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自立的优良品质。近年来自于社会各界的生活物资捐赠和就学硬件设施帮助亦属不少,可以说,我县的留守学生关爱工作已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从问卷数据分析来看,留守孩子大多能理解父母、体谅师长。他们恰恰感觉缺少来自周边人群的平等尊重和理性看待,所谓“无尊重即无关爱”。
因此,应逐渐将工作思路转化到“尊重性介入”、“理解性关怀”上来。截至目前,母校团委和团县委以传统节日及民族节庆日为契机,先后组织了研究生支教团深入各中小学校看望、慰问留守学生,热情互动,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3.2 鼓励表达、充分感染,从“单一情感灌注”到“交互性体验”的转变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和座谈了解,发现当前留守学生对“爱”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由于长期远离至亲,他们悦纳“爱”、分享“爱”和表达“爱”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让他们将情感尽可能地表达出来、宣泄出来,这是解决的首要问题。
今年3月5日的志愿者服务日行动,团县委在工农兵小学组织了名为“沐浴留守幼苗,搭建心灵桥梁”的主题活动。尝试采用鼓励同学们互相朗读致父母书信的形式,表达他们心底的情愫,分享他们学习生活的体悟,使孩子们很受感染和鼓舞。另外,今年开展两期“川大·安利彩虹知语堂”品牌项目,不仅强化了孩子们的普通话、基础英语等技能,还拓展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视野,其自我表达、人际沟通、团队信任感等相关能力均有提升。不少孩子开始从自卑怯场到自信演讲,从封闭自我到积极交友,从不讲卫生到注重礼仪。
3.3 引导家长、反向互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隔代亲人”抚养留守学生的弊端不言而喻,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家校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特点,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的认识,理性地开展亲子教育。其次,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方法,加强情感交融,扭转家庭教育劣势。再次,劝谏家长多与老师、孩子进行电话、通信联系。可在节假日将孩子带到自己打工的城市,让他们感受生活的艰辛和幸福的来之不易,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最后,建议班主任多上门家访,与家长及时沟通,保持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作为凝聚青年和服务青年阵地的共青团,对促进每个留守孩子的全面发展责无旁贷。只要大家用爱心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综合教育网络,更多留守学生就能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体会到学习和成长的愉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的努力,留守学生不再是悲伤与问题的代名词,而是一群朝气蓬勃、充满爱心、有所作为的青少年学子!
摘要:当前,我国学龄儿童“留守孤居”问题突出。本文提供一种校地团委资源整合、共同致力于留守学生人格关爱工作的探索,查实核心问题、总结典型经验,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留守学生,人格关爱,尊重性介入
参考文献
[1]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1).
[2]何宇,郭俊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浅析及对策探讨[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12).
一、确保家庭的教育力量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学生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留守学生的心理非常不利。
1.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
2.注重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鉴于孩子年龄逐年变大,可建议家长鼓励、督促孩子尽量独立完成能力可及的家务活,不要什么事都包办。提示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多采取示范、鼓励、说明和纠正等教育方式,要一以贯之、循序渐进地进行。
3.在孩子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监护,必要时适当采用陪读辅导的学习措施。在孩子已经能够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他独立完成学习。
4.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务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讲给孩子听。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务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经历的痛苦与磨难,或者如何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务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素材,加强留守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是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
1.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学校通过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校内生活,促进留守学生兴趣的多样化和高尚化,激发其学习动力,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习上耐心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人意识的增强,留守学生要学好的苗头会逐渐显露。教师要帮助他找到人生中重要的动力——自信,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获得成功。
3.指导好课外阅读。选取适合留守学生的童话故事,引起他的兴趣,再让他自己去看,逐步提高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他阅读过程中经常询问他看懂了什么,和他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
4.同伴的关注。留守学生在校的时间较长,同伴的关注和关心,可以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团结和向上,这对于留守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三、加强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外界的各种影响使留守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外界的各种影响是教育的外因,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其成长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是其思想和行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它有利于个体角色的内化,也有利于自我心理矛盾的疏解。
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内部动机。广大家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有目的地培养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逐步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
四、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
近年来,寄宿制学校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中小学寄宿制教育模式趋于流行。优点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留守学生进行有效监管,解决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做到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的角色,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而导致的一些问题。
五、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教会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留守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要对留守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力和态度。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留守学生普遍缺少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内心孤独。心理辅导教师要深入到留守学生中,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我坚信,只要教师对留守学生不放弃,用积极的行动鼓励他,用温暖的话语激励他,用朋友的视角关心他,就会使留守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他们才会有信心、有决心和同学们一起共创美好的明天。
一、活动主题:关爱留守雏鹰,携手展翅高飞
二、活动时间:2011年9月10日 9:00~16:30
三、活动对象: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村委代表、学校教师
四、主办单位:白马小学
五、活动地点:白马小学运动场
六、活动目的
其林人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付出了无尽的心与汗,却偏偏忽略了自己的心头肉——孩子。作为享受其林经济飞速发展的硕果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付出一份心、一份爱,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希望通过此次主题为“关爱雏鹰,携手起飞”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他们感受来自本地人民的爱与温暖!
七、活动内容
1、雏鹰、雄鸥对对碰
志愿者与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配对,旨在让留守儿童与志愿者在假期形成融洽的伙伴关系,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不仅有利于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互动日更顺利地进行,更有利于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保持长久的帮扶关系,让留守儿童长久感受到来自志愿者的关爱。
2、趣味亲子运动会
其林人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其林的经济发展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难免会产生隔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游戏的平台,以志愿者为催化剂,在游戏的轻松气氛中化解亲子间的隔阂,让留守儿童体会来自父母的爱与快乐!
时间:9月10日9:00~11:00
地点:白马小学运动场
3、美味厨神就是我
为了让各留守儿童感受与志愿者协同制作午餐乐趣的同时,为自己辛劳的父母献上一顿自制的美味午餐,我们特意举办了主题为“美味厨神就是我”的自制午餐活动,让各留守儿童在趣味中为自己的父母献上一顿源自心、出自爱、来自一双小手的午餐!
时间:9月10日11:30~13:30 地点:白马小学食堂
4、志愿者探访帮扶儿童
志愿者在与留守儿童的一对一配对以后,在假期间,会不定时探访留守儿童,与他们谈心、进行功课辅导等;让他们感觉到,即使父母不是时刻陪伴在自己身边,也不会孤单,因为有一群人一直关注着他,关爱着他。
“雏鹰、雄鸥对对碰”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雏鹰、雄鸥对对碰
二、活动目的
志愿者与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配对,旨在让留守儿童与志愿者形成融洽的伙伴关系,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不仅有利于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互动日更顺利地进行,更有利于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保持长久的帮扶关系,让留守儿童长久感受到来自志愿者的关爱。
三、活动时间:2011年9月10日
四、活动对象
留守儿童、志愿者
五、活动内容
1、报名完毕后,各志愿者挑选自己进行一对一帮扶的留守儿童,并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取得联系,以获得更多关于帮扶对象的信息;
2、在9月10日的互动日中,各志愿者需与留守儿童进行组队,一同完成当天的运动会、自制午餐等活动;
3、互动日结束后,各志愿者需继续与帮扶对象进行交流,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通过书信等方式继续与留守儿童保持友谊。
“美味厨神就是我”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美味厨神就是我二、活动目的
为了让各留守儿童感受与志愿者协同制作午餐乐趣,我们特意举办了主题为“美味厨神就是我”的自制午餐活动,让各留守儿童在趣味中将来为自己的父母献上一顿源自心、出自爱、来自一双小手的午餐!
三、活动对象
留守儿童及其志愿者
四、活动时间:9月10日11:30~13:30
五、活动地点
白马小学食堂
六、活动内容
1、每3个留守儿童及其对应的志愿者为一组;
2、根据工作人员的示范,各留守儿童需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完成包饺子的任务;
3、在饺子的烹调过程中,各留守儿童需在志愿者的教导下,折出漂亮的纸花,并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
4、每组工作人员一同品尝饺子等美味的午餐。
“趣味亲子运动会”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趣味亲子运动会
二、活动目的
其林人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其林的经济发展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难免会产生隔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游戏的平台,以志愿者为催化剂,在游戏的轻松气氛中化解亲子间的隔阂,让留守儿童体会来自父母的爱与快乐!
三、活动对象
留守儿童、教师、志愿者
四、活动时间:2011年9月11日 2:00~4:30
五、活动地点
白马小学运动场
六、活动简介
每个儿童与配对志愿者作为一个小组,根据总组数将所有小组组成组数相同的五大组,各大组都需完成四个趣味游戏项目,并按每个游戏的排名获得相应分数。四个游戏的总得分为每组的最后得分,并按总分高低进行确定本次运
动会的最后排名。四轮游戏结束以后,将进行亲子互动及颁奖环节,并请教师及小朋友分享感受。
七、活动内容
趣味运动
① 将参赛小组编成组数一样的五个大组(1、2、3、4、5)
② 让四个小组到四个游戏区(A、B、C、D)准备,剩下一个小组到休息区休息
③ 游戏区的工作人员介绍游戏规则
④ 游戏开始,工作人员开始计时
⑤ 小组完成游戏,工作人员记下结束时间
⑥ 工作人员按照时间快慢进行排名,并记录相应得分
亲子互动环节
运动项目及规则 项目名称 参赛人数 活动规则 三人四足 3人 3人并排,用布条绑住相邻两人的脚,完成规定的路程,用时越短,得分越高 纸槽传球 4人 4人每人手握一纸槽,把纸槽上的乒乓球传给下一个队员,完成传球后的队员,马上替补到最后一名队员旁,准备下一轮接球、传球,如此类推,直至到达终点。若中途球落地,需从头再来。用时越短,得分越高。你攻我抢 3人 三名队员在起点处准备,终点处的桌子上有一个苹果,一块西瓜,一条香蕉,每
次派出一名队员,跑到终点处,挑选桌子上的一样食物并原地吃完,方可返回;返回后派出另一名队员,如此类推,吃完所有水果,跑回起点后,完成比赛,时间越短,得分越高。花样接力 4人 第一棒运动员用眼罩蒙住双眼,把手中的跳绳交给第二棒的运动员;第二棒的运动员要跳着绳到塑料盆处,把绳子放入盆后继续跑向第三棒,第三棒运动员将盆中的篮球拿出并运球到第四棒处,第四棒运动员接过第三棒运动员的篮球抱着篮球单足跳跳到终点(中途可换脚1次)。
i.每个环节根据用时排名,用时越少的,得分越高。根据排名,第一名获20分,第二名获18分,第三名获16分,„„以分差为2分类推。
大批家长常年外出务工,致使许多未成年人不能跟随父母读书,成为“留守少年”。“留守少年”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帮助“留守少年”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少年”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少年”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少年”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少年”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少年”档案。我校共有少年1356名,其中留守少年533名,占39﹪。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少年”氛围。
我校以师德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少年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内、团队中对留守少年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少年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少年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食宿费等方面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少年:班队会上给留守少年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少年位于最前面,组织一系列活动也让留守少年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少年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少年”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
留守少年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少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少年。
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少年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少年教育合力。
一、洞察思想倾向,把握教育契机
要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把留守学生的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与留守学生的家庭密切配合,努力培养学生自律、自立的能力。学校可通 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激发留守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引导他们学会接纳自己、维护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人格。
二、剖析心理问题,疏导心灵障碍
教师在生活、学习上要多关心、爱护留守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引导、心理诊断、心理治疗。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留守学生的一个个心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留守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三、关注日常生活,培养生存能力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许多留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出现了问题,如缺乏分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容易迷失方向、放任自流,学习成绩偏差,心理发育不良,严重者沉 迷于网吧、逃学、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甚至违法犯罪。
目前社会上一些网吧、游戏厅等向 中小学生 开放, 色情、凶杀、恐怖等内容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我校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知识教育融为一体, 使留守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这样一来,留守学生的违纪现象急剧下降,助人为乐、勤奋好学蔚然成风,而且我校的校纪校风也大有好转,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四、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学习成绩
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接触了许多问题留守 学生。繁重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没有时间去复习和预习功课,致使学习一落千丈。大多数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他们学习自觉性、自控力差所造成的。留守学生的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值太 低,“读书无用”的思想导 致留守学 生厌学,甚至辍学。
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差的问题,应当引起 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足 够重视,并要采取 行之有效 的措施加 以解决。
五、深入情感世界,架起沟通桥梁
留守学生在缺乏父母关爱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容易缺乏爱心,对社会很冷淡,无安全感。许多留守 学生在校期间经常违纪,直到走入社会还表现出易冲动、爱挑衅等性格特点,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现象不断出现。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和社会教 育必须有 效结合起 来,形成一股教育合力。首先,要通过组织各种 文化活动、主题班会、义务劳动 等培养留 守学生的 优良品质。 其次,通过电影、图片等让留守学生了解打工者的生活状况和待遇,体会父母打工挣钱的不易,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和信任。再次,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及监 护人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操行情况,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增强他们的育人能力。最后,净化校园周边的文化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
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给予留守学生 特殊的关 爱,使他们切实感受 到来自教 师的关爱,感受到班 集体的温 暖,以此来消除亲 情缺失对 其人格发 展带来的 消极影响。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加强生存、安全和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以强化留守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他们自律、自立的能力。
六、保证学生安全,促进健康成长
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孩子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学校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障学生的安全,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字:留守儿童 关爱 行动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2
一、团组织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不足
(一)思想落后、动力不足。
团组织在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思想比较陈旧,也没有动力坚持下去,这主要归结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受益群众要求比较广泛的,工作内容又要非常有系统,而且还要考虑不同的留守儿童群体有一定的差异性,关爱行动的实施有着一定的困难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团组织发现受益群体的碎片化现象非常严重,所以大部人分只好借助往年的经验,缺乏创新,同时没有动力去完成这项工作。
(二)内容空洞、方式单一、可持续性不强。
团组织关爱工作的内容很空洞、方式比较单一且可持续性不强。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好多做的都是表面工作,无法真正的关爱到留守儿童。而关爱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只是象征性的关心一下,比如:一次性完成留守儿童的建档后却没有及时更新;“代理家长”出现工作调动等原因不能继续进行照顾孩子时,未能进行及时有序交接;大部分社会公益活动多为一次性捐助;志愿者活动仅仅集中在寒暑假等等,这些缺乏创新和空洞的关爱没有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爱。
(三)覆盖面窄、影响力弱。
团组织的关爱工作行动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导致关爱工作覆盖面窄、影响力弱。各个行动主体分别开展着有着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但他们之间缺乏协同机制和合作。“代理家长”“一对一关爱”等关爱工作的人员多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计生办、妇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留守儿童的建档工作主要由学校开展负责;志愿者关爱行动的主要人员多为在校的大学生;慈善活动的贡献者大部分是企业家或个人。上面的关爱行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情感和物质支持。然而,这些行动主体之间缺少协同机制,开展活动缺少合作意识,没有实现人力和财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不能实现规模效应,从而使团组织的关爱工作效果覆盖面窄、影响力偏弱。
二、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身建设存在缺陷。
政府在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设中存在存在一定问题,政府的功能在于制定方案和解决问题以推进工作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整合和调整资源,促进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以加强和改善自身的建设。在面对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涌现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新问题,县级团组织虽然都有一定的关爱意识,但由于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大家基本上是处于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的氛围、相互没有沟通协作。表面上虽然看起来工作做了很多,成效却不是很理想。如果不能重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建设体系,改善自身建设存在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将会遇到很多阻力。
(二)社会发展带来体制性障碍。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各不相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和教育内容自然会不尽相同,这些不同也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不同的体制格局。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发展环境,将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最好方式,也是最容易被教育对象接受的教育形式。但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农村留守儿童不管是在与父母沟通,还是在学校教育上,他们的需求都难以得到很好的满足,。外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意识不强,亲情培养缺乏时间和空间,临时监护人监护不能尽全力,学校各项基础设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心理教育工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这些都是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体制性障碍,都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三)资金匮乏,关爱诉求难以满足。
团组织在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第一,大部分的关爱工作需要依靠当地政府的财力支持,然而事实上专项资金的投入却并不是很多,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主要障碍就是资金短缺。目前全国各地各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起步比较晚,新出台的很多相关政策还停留在文件上,计生办、妇联等部门经常面临资金能力不足的尴尬境地。其次,关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各项资金投入还仅仅局限于市、县级拨付,没有做到省级统筹,省内各地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显著。另外,社会上其他资金来源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补充。许多留守儿童并没有政府资金和设备上的支持,也没有社会上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由于资金的限制,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难以进一步发展,留守儿童的关爱诉求难以得到满足。
三、团组织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基本策略
团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这项工程需要各地区部门的共同参与,协力推进,紧密配合。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心,动员社会广大力量,加强自身建设,破除体制障碍,创造开放格局,确保留守儿童亲情有护、安全有保。为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团组织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职能,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团组织要加快转型,打造服务型、枢纽型团组织。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加快开展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首先,要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传授先进地区的先进成熟经验,使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在关爱工作中获得一定的受益。其次,应对全面考查留守儿童的状况,为留守儿童逐一建立档案实行系统化的管理。其次,对待集中居住儿童和分散居住儿童要用不同的关爱方式。在相对集中的留守儿童地区,要完善儿童活动中心的机能;在相对分散的留守儿童地区,要充分发挥“代理家长”的功能。第二要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和健全组织体系。团组织要探索建立由政府为主导组成的全方位留守儿童救助保障体系。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留守儿童给予较好的医疗救助;对符合临时生活救助条件的留守儿童家庭给予足够的生活救助;同时当留守儿童遇到需要法律解决的问题时,司法部门给予100%的法律援助。同时,政府需要发动慈善机构、企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献爱心,救助困难的留守儿童。
(二)破除体制障碍,创造开放格局。
首先团组织要争取党的重视,支持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主体之间要加强配合、协同合作以避免关爱工作的缺位或重复,从而实现人力、财力和物资的合理配置。在确定以政府职能和责任的前提下,由政府负责协调企业、大学生群体、社会自助组织、媒体等各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使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工作形成合力之势。加强参与主体的联系和动力,避免各个主体各自的盲目性,使关爱工作从单一性走向综合化,让留守儿童得到全面的关心和爱护。整合多方资源,完善关爱工作社会化运作机制。第二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要拓宽关爱行动资金来源的渠道,首先,政府应该安排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各项专项经费,并且纳入财政预算,为完善留守儿童体制等给予资金保证。其次,要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鼓励企业多多关注留守儿童困难的,设立专项基金,以此来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这样利于破除体制障碍,创造开放格局。
(三)创新关爱方式,完善关爱体系。
团组织的关爱不仅仅是从单一物质上的关爱,也要转向多维度关爱,而且要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关爱体系。建立长效性和灵活性兼备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进一步发挥教师、大学生等具有专业素质的志愿者的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日常学习指导、心理检查和健康教育。要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走向平常化,通过书信交流、见面等形式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的关爱体系。同时,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假期支教、儿童夏令营活动、企事业单位募捐等短期有益身心的活动,为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长效体系做充分的准备和行动。我们还要充分开发各类资金来源的渠道,发动社会各界广大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捐赠电话、视频设备、学习用具等物资,这些措施有利于完善关爱体系,对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也是一大重要的举措。
四、结语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关注留守儿童问题,要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和其他同学同样的关爱和教育,我们要用爱与关怀为留守儿童营建一个幸福的家园。团组织要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和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理念,认真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引导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少峰.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完善[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8(01)
[2]刘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3]李丽辉,赵丽丽,张金峰,张成芳,曲海英.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 医学与社会. 2008(03)
[4]汤竟峰,汪宣浩.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导致的问题与对策[J]. 学习月刊. 2009(16)
[5]张磊.加强团建工作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3)
我镇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西部计划人才强国战略,特别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行动,2008年来,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此行动已快速步入正轨,工作得到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精神,落实方针
实施西部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服务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关爱留守学生”专项行动则是西部计划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爱留守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精神,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文明、和谐、温馨的留守学生关爱机制,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现实需要。
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既让我们志愿者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才干,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合格人才。
二、精心统筹、全面部署
首先,拟订**镇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随后,对各村社的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掌握其基本情况,经统计数据显示,其中属于隔代监护的占74%,寄养监护占25%,无人监护占1%,并从数据中了解到,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将逐年呈上升趋势。同时,调查还显示,部分留守学生存在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于是,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将是我们目前的首要工作。2007年7月10日,还积极创办了“留守学生之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的心灵不再孤单,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感受到温暖。同时,还创建了结对帮扶制度,使关爱行动切切实实落到实处,并不断扩展帮扶面,尽可能使更多的留守学生得到全社会的帮助。在此基础上,还向**县团委争取到为留守学生免费购买平安保险的20个名额,并根据各村社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做到落实到人,全心全意为留守学生办实事、谋福利。
三、以点代面、点面结合
为了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特别以我镇**村为示范点建立了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硬件设施齐备,有单独的房间作为活动场所,室内粉刷及简单装修,有桌椅、书架及青少年读物若干,配套有电脑、电视机、影碟机、电话机,通电话;软件资料方面已初具规模,有专人管理“留守学生之家”,有留守学生花名册,活动开展记录(图文并茂),同时还设立了特别贫困留守学生的调查专访记录等,做到了全面统筹,并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龙头,带动其他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积极开展,不断探索,充分发挥我们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整合各方资源,争取在当地财政、妇联、民政等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当地农村中小学校,抓好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运作体系,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全面进展。
四、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综合管理
建立健全情况登记制度,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相关信息;建立健全导师制度,用师爱弥补父母之爱,让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建立健全监护人联系制度,以召开监护人会议、家访、通讯联系等形式,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校外状况;建立健全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教师人头,提出统一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成长变化,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和顽强、开朗的个性特征;建立健全托管制度,通过实行专人托管,可以有效地避免留守学生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帮扶制度,对成绩、生活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等相关制度,因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实现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有章可循,促进了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目前,留守学生问题是社会转型和发展中的衍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发展,但是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力度,减少该特殊群体或降低发生问题的机率,不构成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学生问题就将不成为问题了,根据我镇的基本情况,解决或缓解留守学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第一、政策层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各项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另外涉及到对外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单纯靠政府拿出很多钱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太现实,可以呼吁富裕的地方和企业行动起来,发展惠及农民工的事业,只要外出农民工的问题得到解决,则他们的留守子女的问题也就能得到解决。
第二、教育层面;学校应该成为留守学生温馨的家,担负起留守学生的教育责任,努力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喜欢和向往的地方,条件好的乡镇可以提供“寄宿制”,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并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委派心理辅导教师随时掌握他们的身心状况,尽可能及时地向有关部门通报未能尽责的监护人的信息,使留守学生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法律的保护。
从摸底调查中了解到,留守学生的犯罪机率相比其他学生要偏高,这凸现了农村家庭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一大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根本在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外出务工人员,引导并鼓励他们在家寻求致富门路,可以不为生计困扰。
第三、社会层面;我们要整合社会力量,推动机制建设,采取一系列辅助形式,通过和父母通信等活动,加强孩子和父母的联系,减少孩子们的孤独感,同时,外出农民工流入地的政府也要调用资源,为留守学生创造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有利条件。
一年来,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工作得到了我镇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当前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肯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相应措施不够有力,许多具体问题还未得到切实的解决,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路还很漫长,任务还很艰巨,这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深入扎实开展,确保关爱行动取得明显实效,把关爱行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落实,并作为一项爱心工程发扬光大。
——罗江县蟠龙镇学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材料
罗江县蟠龙学校位于罗江县蟠龙场镇,属深丘地区,地方偏僻,与旌阳区通江镇、东太镇;罗江县白马镇、回龙镇、鄢家镇相邻。我校系罗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即幼儿园、小学、初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一),现有教职员工56人,中小学开设14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579人,“留守学生”159人,占学生总数的31.7%。这些“留守学生”的家长长期不在家,使得他们生活上缺乏家庭的关照,精神上缺乏亲人的关怀,学习上缺乏家长的监管。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近几年来,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纳入重要日程,与社会联动,实施“关爱留守学生”计划,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实施“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
开学初及组织成立了以校长曾龙贵同志为组长,政教处处主任唐国平为副组长,校中层干部及班主任、生活老师为成员的实施“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留守学生”的各项工作能全面认真落实。同时要求学校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团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我校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了蟠龙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总结,举办一次“代理家长”(学校老师)座谈会,每个月开展一次关爱活动。每学期过一次“集体生日”,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二)建立评价、激励制度
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学校教育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对“留守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
(三)建立留守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制度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三、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开展心理咨询
学校还专门为留守学生设立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8383900029及***,对学生免费开放。
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时或不定时开放,针对留守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专项咨询和心理辅导矫正。
四、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形成“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合力 学校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理家长”,积极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要求“代理家长”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即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
二是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三是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学生的突发情况等; 四是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五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予以矫正,努力转化留守学生中的“问题学生”。
五、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学习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爱护,生活上给予关心
由班主任合理安排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班主任定期召集“代理家长”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适时安排 “代理
家长”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见面会,以加强联系,形成教育活力。同时推行“手拉手”联心工程。即同班级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生”,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另外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悄悄话信箱”,共同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
六、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诱导:
(一)“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二)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三)开办家长学校。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对家长提出“五个一”要求,即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四)开展“五老”帮扶教育。学校组织依靠“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队伍,多形式关爱帮扶留守学生,七、坚持留守学生登记制度:
每学期开学,学校即对每个班级的留守学生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对每个
留守学生的全面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并且对于特困的留守学生给予特殊照顾。
八、完善家长、学校联系机制
每期开始,学校要求各班对全体学生家长联系方式登记造册,对于留守学生的家长和监护人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对于家长的联系电话各班主任必须知晓,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换意见,确保家长、学校、老师的联系不中断。
九、结对帮扶,凝结爱心
我校与德阳市电力局、罗江县电力局、蟠龙镇政府、蟠龙卫生院等单位保持长期联系,以上单位经常派出志愿者进行对口帮扶,与留守儿童进行各种文艺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十、加强留守之家的硬件建设
5.12地震以来,留守之家遭到很大的损坏,学校积极组织重建,多方筹措资金,呼吁各级政府和社会援助,在县教育局、蟠龙镇党委、政府和省电力公司、德阳市电业局的大力帮助下,于2010年对留守之家进行了重建,添置了留守学生活动室的器具、留守学生阅览室书柜、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室“箱庭咨询”设备等,并于2010年12月举行了“蟠龙镇学校留守学生之家”灾后重建的启用仪式,让留守学生有了一个崭新的“家”。
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留守学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为他们正确引导。促使他们
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关爱工作记录】推荐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09-13
五里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6-25
2024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10-28
初中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11-08
六年级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6-29
关于“关爱留守妇女”工作的调研报告07-18
安义县妇联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7-20
2007年关爱留守儿童及流动儿童工作总结12-04
关爱留守孩子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