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发展免费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和平与发展免费(推荐8篇)

和平与发展免费 篇1

课题3.1复习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

复习:P66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2、什么是和平问题?

3、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发展问题?

5、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这样的?

根据前面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进入90年代,局部战争和冲突接连不断。1991年共有各种规模的战争25起,1992年30起,1993年月34起,1994年38起,1995年45起。

材料二: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5亿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有7亿人营养不良,5亿人吃不到清洁水,另有40000万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两则材料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

世界的两大主题

2、两则材料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经济交往和实现本国经济的发展;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发展经济又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壮大,贫穷落后则是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主要因素。

复习:P6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请思考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P68页第一段第5行(为了世界的和平……)

(2)P68页第二段第6行(我们中学生要……)

题3.2复习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P76

我国的发展面临哪些压力和挑战?P76

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P77

材料一:当前,高科技讯猛发展,各国为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都在竭尽全力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1999年,美国的科技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已占GDP的2、8%,日本更高达3、1%,欧盟也达1、8%。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倾全力发展高科技,并取得可喜成绩。

材料二:看看身边的商品,荷兰奶粉、日本玩具、法国时装、德国电器和美国电脑遍布大小城市、大商场的货架上。一般商品一读说明书便知其产地,但是面对那些贴着跨国公司商标的高科技产品,你根本不可能一眼看出它的产品设计是哪个国家完成,零部件在哪些国家分头制造,成品装配又分散在哪些国家,真可谓我们在“买世界”。

材料一反映出国际社会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材料二说明经济全球化已捎然发生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一、辨别题:、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2、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二、单项选择题:、当代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A、地区冲突和民族争端

B、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责任危机和突发灾难、作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关系是()

①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②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③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④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3.3复习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

5.时代精神的内涵:

6、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联系: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例题分析、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是

①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②温柔敦厚、则善而从

③刻苦耐劳、矢志不移

④雄健刚烈、自强不息

⑤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A.①②

B.⑤⑥

c.③④

D.④⑤

2、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孝治天下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有

①井冈山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延安精神

④红岩精神

⑤上甘岭精神⑥雷锋精神

⑦大庆精神

⑧“两弹一星”精神

⑨抗洪精神

⑩载人航天精神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⑦⑧⑨⑩

和平与发展免费 篇2

1.知识目标

(1) 了解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知道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 明确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2.能力目标

(1)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正确看待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

(2)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树立全球观念, 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2) 培养和平观念, 热爱和平, 树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2.建立国际新秩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体验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展示, 激疑思

多媒体展示:

1. 历史沉思

(1) 李自健《1937南京大屠杀》油画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 一战、二战材料 (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人类的两度劫难)

2. 时代启示

(1) 2008北京奥运会回顾及主题口号解读:视频剪辑:中国著名男歌手刘欢与英国著名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共同演绎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

(2) 上海世博会主题及会徽解读。

3. 两会启示——“和平、交流、合作、发展”

基于情景展示, 自然导入新课——《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二、情景分析, 明事理

(基于上述情景)

【探究】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和平问题? (阅读教材P98)

1. 是什么 (含义)

2. 怎么样 (现状)

3. 为什么 (重要性、原因)

【过渡语】二战以来, 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 世界经济迅猛发展, 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落后、贫困、危机、债务等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

多媒体展示:

材料1.图片: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发展问题。

材料2.图表一:2006年世界各国经济总量 (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印度、南非)

材料3.世界地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 (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探究】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

1.是什么 (含义)

2.怎么样 (现状)

三、情景回归, 提认识

【过渡语】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胡锦涛总书记立足国内, 放眼世界, 高屋建瓴, 就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中国的主张。请聆听:

视频 (剪辑) :胡锦涛的十七大报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五项主张”。

【探究】阅读教材P99:

1.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3.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什么重大意义?

四、知识构建, 理脉络

学生梳理、讨论、发言。附知识结构表:

五、探究创新, 强能力

材料:2009年8月15日, 商务部陈德铭部长与东盟十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 这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主要谈判,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和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相辅相成的, 它不仅使中国能从容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更为中国积极利用经济全球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条件, 有利于中国更有效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探究】运用《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 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意义。

六、体验感悟, 增情感

视频音乐 (剪辑) :美国演奏家肯尼·G萨克斯名曲《回家》。

和平发展与核心利益 篇3

以上这些事件,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都与中国相关。正在崛起的中国引发周边一些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猜疑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我们国内一些媒体上也不乏好战的声音、网络上充斥着一些网友的好战言论。这些声音虽然不大但十分刺耳,它让人发生错觉: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临战状态。而这种声音,又反过来给国外某些散布“中国威胁论”的入提供了新的口实,也使得某些国家怀疑中国是否已经放弃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局势果然已经如此严峻,或者说,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吗?

其实,只要稍有头脑的人,都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绝非事情的真相。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潮流未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也没有变。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习近平同时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习近平的讲话,既阐明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最高目标,也强调了“绝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国内外对其反应大多是积极、正面的。在东亚地区安全局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它打消了国外一些人士对中国是否将放弃和平发展道路的疑虑,在一定程度上回击了“中国威胁论”,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但是,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人们看待事物也有两面性。对这一讲话,有的从中看到的是“和平”的坚定宣示,有的从中看到的是“绝不牺牲核心利益”的强硬表态。同样的新闻内容,有的标题是“中国将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的则是“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核心利益为代价”,这既可以理解成对讲话内容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也可以理解成看问题的聚焦点不同。假设一场国际纠纷就在眼前,大约前者从中看到的是和平解决的愿望,后者看到的却是不惜武力解决的决心。

其实,如果不是故意或者无心,从新华社的报道中是嗅不出任何尚武味道的。新华社的这则消息,全文近1500字,绝大部分引述的是习近平的讲话内容,其中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述中国为什么要走、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容占了90%,即便是强调“绝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部分,也绝无“不惜动武”的字样,而是特别提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实际上,和平发展才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核心利益。正因为如此,无论是面临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还是面对与邻国的领土争端,中国都反复强调通过外交手段“对话”解决问题。这一思路是清晰的、一贯的,毋庸置疑的。

那些借中、美、日的军事航天试验同日进行这一巧合大肆贩卖战争的耸听危言,可以休矣。

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 篇4

雅安二中 张涛霞

一.选择题

1.【汕头市2011-2012学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2011年9月,第66届联合国大 会召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代表都围绕着如何对待中东北非大变局和防止世界经济又一次陷 入危机深渊展开了热烈的辩论。这表明

A.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C.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2012成都“一诊”】 2011年11月22日,联合国大会负责社会、人道和文化事务的委员会以122票赞成、13票反对、4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 “强烈谴责叙利亚”的决议。该决议萆案由美、英等国发起,中国和俄罗斯弃权,古巴、朝鲜等国对决议投了反对票。中国主张叙利亚各方应立即停止一切暴力,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社会正常秩序,并呼吁国际社会发挥作用为缓和叙利亚局势创造条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联大的决议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当事国必须遵守 ②各国的投票倾向,从根本上反映了该国国家利益 ③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承担起应有的国际责任 ④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2011年10月12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涉华汇率议案,要求美国财政部把中国定性为汇率操纵国,并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对此,中方强调,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这基于中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这表明 ①竞争与合作是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②国际社会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我国按自己意志处理本国事务的权利不容侵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10人权国别报告》,不改颐指气使的偏见与傲慢,点名批评了俄罗斯、中国等世界近百个国家。这份报告遭到我国政府的严厉反驳。材料表明:

A.多极化发展趋势是当今世界重要特点 B.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政策宗旨 C.国家性质的不同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D.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5.【湖北省武昌区2012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在法国戛纳举行。本次峰会上“金砖国家”成为亮点,反映出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金砖国家”的崛起,有利于

①缓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③将扭转发展这一当今世界的主题 ④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近年来,国际关系出现了消极趋势,单极世界模式以及文化、价值观和思想德单一模式越来越明显,损害独立主权国家的行为也越来越嚣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已开始变化

B.多极化趋势开始逆转

C.阻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因素开始出现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需努力

7.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今世界要维护和平,应当

①削弱大国的力量

②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力量 ③促进世界多级化发展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A.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坚决发对干涉别国内政 D.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9.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仍未摆脱殖民统治 B.发中国家政局不稳 C.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D.发展中国际债务负担重

10.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和谐”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的愿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

①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②表明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③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 和平发展问题已经解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进入2012年,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巴以冲突不断发生,叙利亚内乱加剧,围绕伊朗核问题,伊朗与西方大国之间剑拔弩张,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恐怖袭击不断。

材料二: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开支不到2美元,其中12亿人被认为是赤贫,他们每天的收入仅相当于1美元,这些贫困人口大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如何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问题?

12.【湖北省荆州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查】2011年10月31日,中、老、缅、泰四国在北京举行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同意为应对湄公河流域安全出现的新形势,正式建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此次区域合作,将建立一支水上安全部队,在澜沧江(湄公河)复杂航道和水域与老挝、缅甸、泰国 一起巡逻护航。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湄公河流域此次区域合作?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B 6.D 7.B 8.B 9.C 10.A 11.(1)材料一反映了和平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材料二反映了发展问题不容忽视,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临着更加突出的问题。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反对战争,反对武力,国家间的矛盾、争端应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逐步改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不利地位。

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篇5

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难点: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课前预习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是 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2.当今世界不安宁的原因(或表现): 1)和 仍然存在;2)__________和 此起彼伏;3)国际各种形式的 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等问题更加突出。3.发展问题没有解决的原因(或表现):(1)当今世界仍是 的世界,和 _________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不公正、不合理的 还在危害着 的利益。(3)全球发展最突出问题是。

(二)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

1.和平与发展问题解决的现状:一个也没解决。2.主要障碍是 3.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反对,改变,(归根结底)建立以 为基础的。

如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新秩序“保障四种权利”的内容)

保障 的权利,保障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保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权利,保障 的权利 4.了解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的主张,体会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四、课后巩固

1.2010年12月22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4月份美俄两国签署的新核裁军条约。削减核武器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表明()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不复存在 B.军事力量已不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C.要和平成为时代主流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2.应韩国总统李明博和日本首相菅直人邀请,胡锦涛出席了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在韩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和13日至14日在日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尔G20峰会讨论的主题是全球经济与框架。APEC则强调将继续推动亚太地区一体化建设,共同实施经济增长新战略,并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达成共识。可以说APEC与G20心存默契。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G20峰会和APEC大会成功举办()①体现了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趋势加强 ②体现了国与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③体现了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④有利于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胡锦涛在第六十四届联大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累计免 除49个穷国债务,对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这些措施()①反映了全球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②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体现了我国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义务 ④表明了国际旧秩序已经瓦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1年2月18日,一艘游艇在印度洋海域遭索马里海盗劫持,4名美国乘客沦为人质。有分析人士指出:“海盗经济”令海盗迅速发展。索马里很多渔民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但如果当上海盗就可以让他们实现一夜脱贫的梦想,所以海盗的队伍日渐壮大。这表明()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D.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

5.在联大开幕的各国首脑峰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发表了《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 同繁荣》、《维护安理会权威,加强集体安全机制》、《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 和谐世界》与《坚持民主协商,蠕动改革进程》等多个讲话,这些讲话所体现的共同主题 是()A.维护主权独立,互不干涉内政 B.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中东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关注的焦点,而中东问题的存在则说明()A.地区冲突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B.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C.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威胁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D.总体紧张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总趋势 7.全球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及解决的根本途径是()A.南北发展不平衡 建立国际新秩序 B.世界环境日益恶化 建立国际新秩序 C.世界贸易条件恶化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D.南北发展不平衡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8.中国支持加强南南合作、建立新型南北合作伙伴关系等重要主张,以共同解决全球性 问题。这里的全球性问题是()

A.和平问题 B.发展问题 C.合作问题 D.结盟问题

9.2010年10月23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韩国庆州闭幕。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确认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投票权。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拥有份额将升至第三位,但美国依旧拥有“否决权”。中国拥有的份额上升,但美国依旧拥有“否决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升②建立国际新秩序任重而道远③多极化并不能遏制霸 权主义④ 中国应韬光养晦服从美国的领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材料一近来,中东局势不断恶化,以色列不新暗杀巴勒斯坦激进派领导人,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难以实施,;美国在伊拉克的军队不断遭到武装分子的袭击,伤亡人数不断上升,美国陷入又一个战争泥坑;朝鲜核问题由于各方意见不一,也难以在近期内得到解决。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与远景 篇6

彭维学

2010年是两岸关系稳步推进,两岸协商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一年。一年来,祖国大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导权,务实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在两岸双方和海内外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两岸沟通与交流渠道日益多元,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教交流迈向新层次新水平;尤其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和生效,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对于增进同胞亲情、繁荣两岸经济,维护战略机遇期、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美日“以台制华”战略没有改变、“台独”分裂势力干扰依然存在,岛内政局和民意走势复杂、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的大背景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将可能呈现“和平发展格局不变、复杂变数影响增强、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政治对话难以突破”的态势。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2009年,两岸关系全面改善。2010年,在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指导下,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坚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基本精神,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两岸协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大力推动惠台政策,切实造福两岸同胞。

1.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

第一,两岸双方坚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立场。反对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达成一致,从而建立了互信,形成了良性互动。马英九自2008年5月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抛弃李登辉、陈水扁“台独”分裂路线,认同“九二共识”,强调“两岸是非国与国关系”、“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为两岸累积政治互信奠定了基础。2010年马英九多次公开表示“九二共识”是1992年开启两岸协商大门的重要共识,是两岸和解、合作、和平的政治基础。2010年7月台“立法院”审议ECFA时,面对民进党“亲中卖台”的攻击,马英九坚持ECFA是符合两岸特色、“非国与国”的经济协议,不适用“条约或准条约”审查,显示其对“九二共识”的坚持。

第二,国共两党高层互动机制不断深化。2010年7月10日至11日:国共两党在广州共同主办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形成22项共同建议,为ECFA签署后两岸进一步协商相关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论坛举办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双方就两岸增强政治互信及持续开展两岸关系达成共识。

第三,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关系由陈水扁时期的激烈对抗转向大幅缓和,有利于两岸增强政治互信。胡锦涛在APEC会议期间会见连战时提出,对于台湾涉外事务,“应经过两岸沟通协商”;如此,“有些不必要的内耗和不愉快的事件就可以避免,有些问题也可以得到妥善解决”。2010年3月,马英九首次提出“两岸关系良性循环说”肯定两岸关系改善对台湾扩大国际参与“有良性循环作用”。

第四,两岸沟通管道与平台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两会制度化协商平台成为两岸协商的重要渠道。两会2010年签署了3项协议,自2008年以来共签署15项协议,达成2项共识。两岸有关职能部门高层进行“业务沟通”,是两会协商的重要补充。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增进国共两党互信、推动两会切商的推动器,海峡论坛等民间交流平台是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合作、凝聚亲情友情的新渠道,博鳌论坛、世博会、亚运会、APEC峰会等平台,为两岸高层表达善意诚意、探讨合作事宜提供了重要舞台,两岸官方、半官方智库频频就两岸共同关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沟通,为两岸高层决策提供服务。

目前,两岸形成“政党主导、官民结合、多轨并进、多方位沟通”的协商合作机制对两岸增进了解、累积互信、规划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才能克服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干扰破坏,成功化解两岸之间的一些摩擦和不快,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保持良好势头。

2.两岸制度化商谈取得重大突破 两岸协商制度化,是两岸关系正常稳定的最具体表现,是为两岸交流构建基础的重要工程,而两会协商成果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表现与推动力。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于2010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举行第五次、第六次会谈,签署了3项协议,上半年签署ECFA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下半年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其中,ECFA涵盖面之广、参与协商的部门之多,协商的难度之高、双方的诚意与耐心之足、所创造的“和平红利”之大,都属空前。

3.两岸经济关系步入制度化轨道

第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ECFA,标志着两岸在经济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上迈出历史性步伐,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两岸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第三,两岸贸易快速增长。4.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 长期以来,大陆高度重视文教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主张两岸同胞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第一,两岸文教交流领域拓宽,规模扩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第二,两岸文教交流层级不断提升。第三,两岸教育双向交流得到深化。

5.两岸社会交流加深,人员往来频繁

两岸关系的变化与发展,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

第一,中央及省部级高官访台规模扩大,频率加快,敏感性降低。第二,两岸民间交流与行业合作朝主体多元化、规模扩大化、领域拓宽化推进,频频创下新纪录。

第二,两岸同胞在灾难面前互伸援手,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第四,部分民进党重量级人士突破该党限制,主动来大陆参访。

两岸社会交流不断深入,有利于两岸同胞增进了解、减少隔膜、融洽感情,有利于争取台湾各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认同与支持,有利于凝聚“两岸一家”意识,塑造共同认知,有利于强化台湾同胞中华民族认同,削弱“台独”势力扩张社会基础的能量。

6.两岸军事互信展开积极探索 2010年,大陆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岸可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的讲话精神,与岛内有关机构、团体,人士积极沟通。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两岸军事交流主要以两岸退役将领为主,他们以参访、学术研讨会、黄埔校友联谊等方式进行交流。

7.台港关系进入“政经互热”新阶段

“九七”之后的台港关系是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台港关系“政冷经热”现象相当明显。.第一,台港分别成立官方机构,进行对口协商与交流。第二,台港高层官员交流取得突破。

二、ECFA的签署是重要的里程碑

2010年6月29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举行两会恢复协商后的第五次两会负责人会谈,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及附件。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重要突破,是两岸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将对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对岛内政经发展格局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一,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第二,为台湾经济再次起飞创造了有利条件。2.ECFA给台湾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3.ECFA有利于繁荣两岸经济,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第一,有助台湾经济复苏与发展,提升竞争力。

第二,有利于两岸经济整合,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第三,有助于削弱“台独”社会基础,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4.ECFA有助于马英九缓解面临的执政困境

三、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有利条件不断累积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大陆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战略机遇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战略选择,是30年来国际格局演变、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途。近3年的实践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与两岸繁荣稳定,维护了战略机遇期,促使岛内民意和政治格局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调整,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累积了有利条件。

1.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 2.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有利条件加快累积 3,压缩了“台独”势力扩张的社会基础 第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速台湾经济发展,为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塑造新远景,并使台湾民众获得实际利益。两岸经贸关系密切,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加速台湾摆脱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台湾经济发展步伐。

第二,岛内局势演变和统“独”力量对比进一步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演进。

4.“美日台同盟”面临调整、解构的压力加大

第一,马当局抛弃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对抗路线,放弃“联美日制中国”策略,推行务实的大陆政策。

第二,两岸意识形态对抗、武力对抗的程度不断降低,军事冲突的危险性明显下降,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态势进一步深化,美、日将日本“周边有事”扩大为“台湾有事”、联合介入台海问题的正当性削弱。

第三,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两岸经济加速整合,两岸共同利益不断增加,两岸政治和社会互信不断增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视开始下降,削弱了“美日台同盟”的经济、社会基础。

四、积极因素持续增强,但复杂变数仍存

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近3年两岸关系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强。

1.有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强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容忽视 3.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4.努力增强两岸同胞促进和平发展的信心

五、两岸关系将继续保持和平稳定发展局面

1.两岸制度化协商有可能在新的领域取得实质进展

和平与发展免费 篇7

一、局部问题的存在使得许多国家仍然处于战乱之中

随着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此后, 整个世界的格局出现变化, 世界多极化发展开始形成。但是因为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 使得因宗教、民族及历史因素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深化, 使得地区及国家内的战乱连连不断。导致这些地区的不稳定, 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导致的, 第一方面因素是历史遗留的民族及领土归属问题而使得冲突不断的发生, 像在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国家之间的斗争, 就是因为领土问题得不到解决, 使得这一地区长期处于战乱之中, 使得和平与发展的期望很难达到。就另一方面来说, 其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原因是一些国家存在民族种类比较多, 因而长期民族之间存在差异性的问题就会导致战乱的出现, 这一因素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之中。像加拿大亏呗重新形成高潮的分离主义运动, 都是国内多民族得不到统一而产生的结果。其中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在民族出现分裂的时候, 分裂势力往往都会走国际化及暴力化的路线, 使得事态得到不断的扩大, 以便寻求国际干预与支持。并且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正是通过干预其它国家的民族矛盾, 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除此之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大, 使得各国经济出现很大的差距, 因此使得一些国家因为利益而产生许多的冲突。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 他们就会采取一系列的恐怖活动来与发达国家近些对抗。对于这些恐怖主义来说, 其往往都是以民族主义为旗号, 来寻求极端民族主义的势力来对其进行保护, 使得其政治目的得以实现。在民族主义的保护下, 使得这些国际恐怖主义能够得到建立相关基地的机会。像库尔德人, 因为长期散居在伊朗等国家, 使得其不断的被阿拉伯人进行同化, 因为常规方面很难寻求政治上的统一, 因此就会转而成为恐怖主义。

在冷战之后, 因为各种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而导致的战争, 使得大量的人员伤亡, 并且为战争的爆发而承受了巨大的经济代价。据相关数据显示, 在两伊战争中, 因战争而达到的伤亡人数超过到一百多万, 其中死亡人数达到三十多万, 使得三百多万居民因战争而流失。在这些民族分裂而导致的战争中, 使得很多地区涌现出难民潮, 在科索沃战争结束之中, 因为北约维和部队的进入, 使得科索沃出现一百多万因战争而导致的难民涌进来, 另外在非洲等地, 因为内战的原因, 而导致两百多万难民的出现。这些难民的出现, 使得国际社会出现了巨大的负担, 并且造成了各种暴力事件的出现, 从而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贫穷现象得不到解决, 战争的不断爆发, 使得它们长期生存在贫困与战乱的不稳定之中。这一切现象的出现, 使得要达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冷战之后出现民族主义狂潮使得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阻碍

1. 民族矛盾不断发生给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战争的发生, 需要很大的一笔费用来进行维持, 这个战争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在两伊战争中, 因为战争而损耗的5400亿美元, 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另外在非洲的索马里及苏丹的战争中, 因为民族之间矛盾导致的冲突不断发生, 使得两国人民长期的处在疾病与饥饿之中。另外战争的出现, 还会使得大量的基础设施遭到破话, 使得众多的企业在战乱之中倒闭, 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就目前来说, 每年国际上仍然需要支出大量的费用来用于对战争破话的建设。并且, 因为战争的出现, 使得很多国家的贸易得不到进行, 这也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2. 冷战过后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得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民族主义的兴起, 使得地方贸易保护主义的现象不断的加深, 使得贸易战争不断的得到进化, 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所采用的措施也不断的变多。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中, 开始出现了一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 使得在世界经济体制下, 能够得到更多对规则的制定权力, 使得其能够在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于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来说, 其更体现出一种政治化的形态, 使得在经济贸易关系中, 加入了人权问题, 并以人权问题为理由, 来对其它国家进行相关的制裁与威胁。像美国, 将贸易问题中引入了人权及政治方面的问题, 并且通过美国国会来制定与发表一系列的提案与手段, 来对中美交易中出现的贸易逆差表示不满, 将美国国内出现失业率等问题都强加到对于贸易政策之中, 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中国抢占了其市场份额, 然后将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归结与对人权的控制之上, 使得国家间的正常贸易得到了破化, 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得到阻碍, 这对国际贸易等方面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使得国际经济的发展受阻,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

3. 极端的民族主义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首先, 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使得其对本国利益的过分强调, 在很多经济、政治及外交过程中国, 都会反对国际, 使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得不到实现。其次, 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使得很多矛盾与冲突不断的出现, 这给很多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出现很严重的差距, 使得各个国家之间不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经济合作及地区经济一体化,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说, 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但是冷战过后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使得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道路走的更加艰难。

三、总结

冷战过后, 虽然世界的主题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但是因为各种极端民族主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 使得很多地区仍然长期的处于战乱与不稳定之中, 给不仅阻碍了世界和平的实现, 还会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使得人才与贸易交流出现很大的阻碍,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产生很大的阻碍。

摘要:在冷战过后, 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目前世界各国来说, 都在不断的发展都要进一步的追求, 这使得在冷战过后, 让民族主义得到了兴起, 使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冷战后,民族主义,世界和平,发展及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朝核问题的发展与东北亚的和平 篇8

朝鲜、美国、中国于四月进行了三方会谈,继而,韩国、日本、俄罗斯也加入进来,于八月进行了六方会谈。通过持续对话,紧张的局势有所缓和。可是,六方会谈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很难说通过六方会谈就解除了危机。在第一次六方会谈后,由于美国没有承诺保障朝鲜的安全,因此朝鲜表明只能保留核武器,而美国则主张对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开发和出口进行国际制裁。

为什么朝美双方始终处于对立?这种对立关系该如何解决?而周边国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能起到哪些作用?以六方会谈为契机,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进行得十分热烈。然而,以往的讨论并没有充分地反映出朝核问题对于东北亚安定局面的意义,这也是本文对这些问题再次进行论述的原因。也就是说,朝核问题并不是朝鲜的问题,只有在维护东北亚安定局面的大框架下来审视这一问题,才能找到实现和平解决的方案。

冷战体制的解体以及朝核问题的登场

朝核问题的出现,可以说是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和朝鲜对于生存的强烈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冷战时期,美国安保政策的焦点集中于同苏联这样的军事强国进行军备竞赛上。可是,在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则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看作是威胁以美国为中心的新世界秩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特别是苏联的解体,朝鲜越来越感到危机的存在。在与逐渐成为惟一超强军事大国的美国进行军事对抗的情形下,朝鲜认为核武器这张牌是能够与美国的威胁相抗衡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当然,朝鲜在核问题上并非一味地站在对立面上。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的南北高级长官会谈当中,朝鲜发表了放弃核武器以及再处理设施的《韩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此外,从一九九二年五月开始,朝鲜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申报的核设施进行视察。它期望通过在核问题方面开始逐渐作出让步来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从而保障自身的安全。另外,韩国分别在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二年与前苏联以及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因此,朝鲜的这种期望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在一九八○年以前,美国和韩国承认朝鲜,而苏联和中国承认韩国,这种相互承认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消除朝鲜半岛的紧张态势。

可是,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这种相互间的承认也不复存在,而朝鲜也越来越孤立了。特别是从一九九二年十月开始,美国决定于第二年春天在韩半岛进行名为“协作精神”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决定对朝鲜的未申报设施进行特别视察,这样问题又变得复杂化了。朝鲜认为美国无意与自己改善关系,并且在推行将朝鲜困死的政策,因此,于一九九三年三月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在核问题上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从此,朝鲜开始将核武器这张牌作为了重要的外交手段。

美国曾经考虑对朝鲜的设施进行轰炸,但是由于担心这会引发全面的战争,最终采取了协商的态势。结果,美国与朝鲜于一九九四年十月签订了《日内瓦核框架协议》,这一协议的内容主要是以支援朝鲜的轻水反应堆核电站建设为条件,敦促朝鲜放弃正在进行的核电站建设,从而使两国的关系趋于正常化。由此,似乎随时将触发战争的朝鲜半岛核危机终于暂时消除了。

这一过程充分地说明了,朝核问题就是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均衡形式被破坏后出现的问题。即,随着前苏联的解体,朝鲜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因而打出了核武器这张牌。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消除朝鲜对自身安全的顾虑,承认朝鲜是建立东北亚新秩序的成员国中的一员。如果只是一味地主张必须防止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开发与扩散,则很难顺利地解决朝核问题。实际上,《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将朝美建交作为最终目的之一,使朝核问题的解决有了可能性。

然而,局势的发展却事与愿违,对于如何将朝鲜融入东北亚秩序中这一问题并没有进一步达成任何协议,结果又造成了最近的新的紧张局面。

《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后的朝美关系变化和新的核危机

《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并没有成为维护朝鲜半岛安全的新保障,其原因是多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国内对于《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的不足抨击声不断。首先,《日内瓦核框架协议》无法确保朝鲜签署该协议之前核武器开发的透明度。朝鲜只是承诺在签署“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后终止核武器的开发,而美国国内的强硬派则认为,在签署协议之前,朝鲜可能已经提取了足以制造三至四个核武器的钚原料。此外,《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并没有对利用浓缩铀技术等其他方式的核武器开发行为加以限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决定由韩美日提供的轻水反应堆核电站内也有提取钚原料的可能性,因此主张修改《日内瓦核框架协议》。

当时,参加日内瓦核框架协议会谈的美方代表也承认该协议还存在问题。只是他们认为,在协商的过程中不可能取得完全的胜利,在是要战争还是要和平的情况下,《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的签署打开了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朝鲜无核化的大门,因此,这一协议的签署还是有意义的。可是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的议会选举中,共和党取得了胜利,美国国内强硬派的主张也随之占了上风。这样一来,包括《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在内的美国取消对朝鲜的经济制裁,改善朝美关系等承诺都没有兑现。相反,强硬派还坚持朝鲜已经建立新的核设施的说法,从而加强了对朝鲜的钳制。

克林顿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任命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为对朝政策协调员,重新评估对朝鲜的政策。佩里在一九九九年九月提交了所谓《佩里报告书》。在报告书中,佩里指出,朝美双方应进行对话,从而敦促朝鲜放弃核武器和导弹,逐步使两国的关系走向正常化。此后,南北又进行了高级长官会谈,就美国与朝鲜两国间的导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协商。二○○○年十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了平壤,并与金正日进行了会谈,介绍了克林顿总统的对朝政策。然而,随着布什在二○○○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胜出,朝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又回到了起点。

布什在就任后的二○○一年三月与访问华盛顿的韩国总统金大中进行了首脑会谈,并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正在召集相关的会议,而且要以与克林顿政府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布什政府将朝鲜放弃核武器和导弹以及削减原有武器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实际上等于否认了《日内瓦核框架协议》。虽然鲍威尔等稳健派人物提出了以克林顿政府时期的朝美协商作为新对话协商基础的建议,但由于强硬派的反对,也不得不转变了自己的看法。即,为了解决核武器、导弹问题,朝美两国间的对话是可能的,但这种对话并不是以某种代价换取的“协商”。布什政府的态度使人感觉到,美国并不承认朝鲜是东北亚地区的主权国家,而是要促进朝鲜政权的更替。

布什政府之所以对朝鲜采取强硬的立场,并不仅仅是由于以上的原因,与美国积极推进的导弹防御系统(MD)也是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在东北亚地区积极推行导弹防御系统的情况下,来自朝鲜的威胁可以为美国这一国防政策的存在提供合理化的理由。因此,布什政府完全放弃了几乎已经达成妥协的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对话路线,开始强调朝鲜的威胁性。在二○○一年“九一一”恐怖事件后,美国对于朝鲜的态度变得更为强硬。布什在二○○二年二月的年初国情咨文中将朝鲜和伊拉克、伊朗划归为“邪恶轴心”。此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二月十三日的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听证会上指出,朝鲜的轻水反应堆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鲜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签署前的核开发行动进行全面视察,则有可能废除该协议。但是,参加日内瓦协议的美方代表加卢奇则认为,布什政府的早期视察主张不包括在《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内。也就是说,朝鲜在移交轻水反应堆设施的核心部件时,美国已经对朝鲜过去的核开发情况进行了检查。

对此,朝鲜也认为,美国只是企图削弱朝方的军事力量,因而对《日内瓦核框架协议》不再抱任何希望,重新又打出了核武器这张牌。朝美关系的恶化将会威胁到整个地区的安定,一些周边国家对此深表忧虑。迫于这些周边国家的压力,朝鲜同作为布什特使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进行了对话。朝鲜在这次会谈当中表明,如果美国继续施加压力的话,朝鲜可能会开发比核更为危险的武器。美国将朝鲜的这一态度看作是朝鲜承认了利用浓缩铀技术来开发核武器,并摸索制裁朝鲜的方案。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二○○二年十一月,美国以朝鲜有核武器开发计划为理由,决定对《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的当事方朝鲜终止重油供给。由此,朝鲜也于十二月决定重新启动核设施,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小组,并于二○○三年一月撤回了对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的保留计划。这样,朝鲜就将所能够押上的砝码都推了出来。

从对立到对话?

从二○○二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置核危机的不断升温于不顾,敦促朝鲜放弃核武器开发计划,以此作为进行对话的先决条件。同时,还通过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强硬派表明,为了解决朝鲜的核问题,必须将所有的方案都摆在桌面上。虽然不排除动用武力解决的可能性,但布什总统还是努力寻求通过外交来解决问题的途径。美国之所以摆出这样的态势,主要是因为美国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伊拉克问题上,同时,这与韩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对于采取军事手段的强烈反对也不无关系。然而,美国所主张的外交手段却并不意味着与朝鲜进行协商,而是企图通过经济制裁等国际共同行动来强化对朝鲜的压力,从而削弱朝鲜核武器筹码所具有的力量。为此,美国从去年开始就不断主张为解决朝核问题而进行多方会谈。相反,朝鲜则认为这是其与美国双方的问题,因而拒绝进行多方会谈。但对于朝鲜来说,核问题是达到其他政治、经济利益目的的手段,因此,朝鲜对于对话的本身是并不反对的。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朝鲜核武器开发以及美国威胁动用军事力量深表忧虑的中国政府作为仲裁者,将朝美双方拉到了谈判桌上,积极促成了四月的三方会谈和八月的六方会谈。但从目前的会谈进展情况来看,与会各国间的立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会谈的前景不容乐观。首先,美国想通过多方会谈来达成反对朝鲜核开发的国际协议,但并没有提出能够说服朝鲜的具体方案,仍然坚持将朝鲜放弃核武器作为对话的前提条件。对于朝鲜来说,朝核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层次上,而是从美国得到安全保障承诺以及解除经济封锁,获取实际利益的谈判手段。在六方会谈的过程中,朝鲜也提出要逐步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最终放弃核武器与导弹,实现朝美关系的正常化。因此,朝鲜对美国这种态度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提出了多方会谈无用论。也就是说,双方虽然坐在了谈判桌上,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并没有开始。

因此,现在的谈判随时都有决裂的可能。而美国国内强硬派和稳健派的对立也一直在持续着,很难在短期间内提出解决朝核问题的方案。特别是一部分强硬派认为,没有必要在短期内解决包括朝核在内的东北亚问题,适当的紧张反而有利于巩固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地位。只要能有效控制朝鲜的核武器外流,他们更乐于将朝核问题所带来的外交负担转嫁给周边国家。此外,从长远来看,他们还保留着在应付完伊拉克的战后处理以及明年的总统大选工作后再重新介入朝核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如果朝鲜一旦认为美国对于谈判毫无诚意,只是在争取时间,就会更加执著地将筹码都押在核武器上。这无疑会使朝美之间的军事紧张升级。

朝核问题和东北亚的和平

除了朝美双方立场上的差异之外,六方会谈这种形式本身也分散了对话的焦点,由于参加会谈的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害关系,所以此次会谈很难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也是悲观论的根据之所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悲观论也确实具有充分的依据。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在东北亚秩序转换的过程中,朝鲜半岛就成为了决定这一秩序确立的舞台。不幸的是这一切都是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决定的。一八九四至一八九五年的中日战争和一九五○至一九五三年的朝鲜战争都是如此。五十几年后的今天,在秩序确立的过程中,朝鲜半岛军事冲突可能性的增大也绝非偶然。在这里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朝鲜半岛的战争绝不仅仅是给朝鲜半岛本身同时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痛楚。如果这次朝核问题要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那么与其说这是在解决问题,还不如说是在制造新的紧张和矛盾。

从这一方面来看,朝核问题的讨论通过六方会谈取得了进展的说法,也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也就是说,朝核问题的解决与代替冷战体制的东北亚稳定秩序的建立是密切相关的。现在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在处于转换期的东北亚,将六方会谈变成通过对话及合作来建立新秩序的契机。与过去相比,现在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和人民更加热爱和平,因此,并不是没有避免悲惨历史重演的可能性。

然而,参加此次六方会谈的各国虽然对会谈结果给自身带来的政治影响极为敏感,但对于如何在东北亚地区确立安全稳定局面的问题却并没有认真去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使坚持各自立场的美国和朝鲜达成妥协。所以,东北亚地区的有关国家应当明确地向朝美双方提出建议和要求,以此次六方会谈为契机,在东北亚地区建立没有军事对立的和平稳定秩序。

上一篇:乡教师节领导发言稿下一篇:签约仪式致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