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共13篇)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篇1

在班主任的平时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我们必然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沟通得好,班级管理才会轻松,否则就会给班级管理带来麻烦,甚至可能让你的班务工作无法开展。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五个原则、三种方式。

一、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五个原则

1.注重情感交流

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学生谈心,很容易把学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对立面。事实上,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的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应是朋友间真诚的交流。

2.耐心聆听学生的话语

与学生进行交流时,班主任老师不能一味地唠叨,不能只是自己一人不停地说,而应该蹲下身子听听学生说,且学生在谈话时不能随意插话,要耐心聆听。听学生诉说,你才能真正地走近学生,发现他的问题。实际上,当学生愿意与你交谈的时候,你的教育已经接近于成功了!

3.学会接纳,少批评

班主任要懂得接纳学生,而且表里如一,从心底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人,承认其想法和情绪体验的合理性,尽管有时那种想法和自己的观点很不相同。一味地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往往带有自己个人的情绪,使学生难以接受。这时候,既使班主任再苦口婆心地批评教导,也只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只有当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时候,批评和处罚才有意义。

4.多支持鼓励,少同情安慰

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那么做为班主任应如何处理呢?班主任要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设身处地去感受来访学生的内心体验,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动机原由,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是非得失。班主任感受学生的处境心情并表示关切和支持,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语、行为中积极面、光明面、长处、优点予以有选择的、特别的关注,强调正面的优点,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更可以给予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力量,主动以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

5.多注重引导,少命令训导

引导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班主任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当前的问题、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主动地剖析自我,承担责任,协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为其安排一切。

二、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三种方式

(一)口头沟通:包括利用会议形式与较多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与个别同学谈话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家访等。

(二)书面沟通:包括在作业本上简单的批注、书面的公示、给学生写信等等。

(三)电子媒介沟通:包括打电话、聊QQ、在博客上留言等等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篇2

关键词:学生家长,存在问题,有效沟通

小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很多问题教师单独解决效果不明显或是无法单独解决。需要联合社会各方面共同教育, 尤其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 学生家长的参与和配合能够促使教育工作的开展,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与家长沟通看似简单, 其中却有很大的学问。现针对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寻求有效的沟通方法。

一、与学生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 将学生身上出现问题归结为家庭教育

部分老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 将对学生的不满转移到家长身上, 对学生家长进行批评和指责。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 缺乏判断对错的能力, 容易被诱导。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各式各样的问题都十分常见和正常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及时帮孩子改正错误, 教导孩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有些小学教师在孩子出现问题时, 不是有针对性地找原因帮孩子改正不足, 而是直接将其归结为家庭教育上, 认为“其他孩子不出问题, 而你的孩子出问题, 是你家庭的原因”。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要求学生家长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指责和批评学生家长, 并给其施加压力。

2. 一味指责孩子的不足

部分老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 本着沟通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原则, 只是对家长罗列孩子的不足, 却忽略了孩子的优点, 导致部分家长对孩子实施体罚。由于近年来国家法律明确强调禁教师体罚学生, 使一些习惯用体罚手段教育学生的老师在体罚学生方面有所禁忌, 但是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于是部分教师为了达到通过体罚教育孩子的目的, 便借助学生家长对学生实施体罚。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便通知学生家长, 见到学生家长后便开始指责学生的不足, 使得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打骂孩子, 更有一些教师向家长告状, 并威胁家长: “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们都管不好, 我们更没有办法。”使一些本不想体罚学生的家长, 听到这些话后也忍不住打骂孩子。

3. 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老师与学生家长沟通, 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状况,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有些家长也意识到与孩子沟通对孩子教育重要性, 主动找老师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 有些老师却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认为与学生家长沟通没必要或是作用不大, 将与学生家长沟通作为例行公事, 更有甚者把这种沟通作为一种额外负担, 应付了事。在学校要求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 便组织家长统一到学校, 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应付。在学生家长主动提出与其沟通的时候, 总是借口很忙。当实在推托不了, 如在回家途中偶遇孩子家长时, 避而不谈孩子问题。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流于形式, 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此外, 个别老师带有目的性与学生家长沟通, 寻找机会让学生家长帮自己办理私事, 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帮忙。

二、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1. 约见时机要适当、对待家长要热情

约见学生家长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并事前约定。作为农村小学教师, 一般不要在农忙时约见学生家长。当解决学生问题需要家长协助而家长一时又抽不出时间接待时, 如果老师执意要家长过来, 家长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不利于解决问题。而当学生家长主动来访, 自己恰巧没有时间接待时, 不得不将家长晾在一边, 容易引起家长不满。因此, 教师要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如家长实在抽不出时间, 可选用电话沟通的方式; 当家长主动来访没有时间接待时, 可向家长解释情况并表明歉意, 通知其先回去, 自己抽空去家访。此外, 对待家长一定要热情有礼, 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 不能唯唯诺诺, 引起家长反感。如家访时, 要尊重家长的生活习惯, 在家长来访时, 要起身迎接, 家长离开时要起身相送。沟通过程中, 尽量使用文明用语, 以礼相待。给学生家长留下好的印象, 为彼此间的交流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2. 理解、尊重、鼓励学生家长

( 1) 理解家长

对于父母来说, 孩子是他们的希望和“掌中宝”, 尤其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都希望老师重点关心自己的孩子。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 要理解家长的需求, 让家长感觉到你对他孩子的关心和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以及优缺点, 对孩子近期表现、成绩总结, 拟定简单的提纲。在于家长沟通时做到心中有数, 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 同时也给家长留下认真负责的好印象。

( 2) 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 要面带微笑, 认真听取家长意见, 让家长感觉到自己被重视, 即便一个充满怒气、怨言的家长, 在遇到一个善于倾听, 尊重她的老师时, 也会平静下来。

( 3) 鼓励家长

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尤其是面对“后进生”。很多家长经常叹气说“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料”, 对孩子失去信心。这时作为老师, 我们一定要扭转家长的错误想法, 找出孩子的优点, 必要时适当“放大”孩子优点, 鼓励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 从而更好地配合老师, 做好孩子教育工作。

3. 沟通要有技巧

俗话说, “庄稼是别人家的好, 孩子是自己家的好”。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 于是寄希望于老师。如果老师能在此时给出合理的建议或教育方案, 不仅能及时帮助孩子纠正问题, 还能在家长面前树立威信。

沟通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或提意见时, 不要直奔学生不足, 而是要先肯定学生, 如肯定学生的进步、聪明、活泼等优点, 通过肯定学生与家长建立信任后, 再委婉地指出学生不足之处, 言语不要咄咄逼人, 尽量使用“我认为”“你应该”等婉转、协商的词语, 家长更容易也更乐意去接受。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不足之处, 进行分析提出意见, 不要泛泛而谈, 让家长摸不找头脑; 要实事求是, 不能言过其实, 故作高深, 自己没有把握或尚未查清的事情不要说, 以免引起误会。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尝试, 我发现与学生家长沟通对解决学生不良问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尊重、理解学生家长并选择恰当的沟通技巧, 能够有效提高沟通效果, 对学生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值得各位小学教师借鉴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J].吉林教育, 2011, (5) :124.

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篇3

学生家长存在问题有效沟通小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教师单独解决效果不明显或是无法单独解决。需要联合社会各方面共同教育,尤其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学生家长的参与和配合能够促使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与家长沟通看似简单,其中却有很大的学问。现针对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有效的沟通方法。

一、与学生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将学生身上出现问题归结为家庭教育

部分老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将对学生的不满转移到家长身上,对学生家长进行批评和指责。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缺乏判断对错的能力,容易被诱导。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各式各样的问题都十分常见和正常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及时帮孩子改正错误,教导孩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有些小学教师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有针对性地找原因帮孩子改正不足,而是直接将其归结为家庭教育上,认为“其他孩子不出问题,而你的孩子出问题,是你家庭的原因”。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要求学生家长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指责和批评学生家长,并给其施加压力。

2.一味指责孩子的不足

部分老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本着沟通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原则,只是对家长罗列孩子的不足,却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导致部分家长对孩子实施体罚。由于近年来国家法律明确强调禁教师体罚学生,使一些习惯用体罚手段教育学生的老师在体罚学生方面有所禁忌,但是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于是部分教师为了达到通过体罚教育孩子的目的,便借助学生家长对学生实施体罚。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便通知学生家长,见到学生家长后便开始指责学生的不足,使得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打骂孩子,更有一些教师向家长告状,并威胁家长:“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们都管不好,我们更没有办法。”使一些本不想体罚学生的家长,听到这些话后也忍不住打骂孩子。

3.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老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状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有些家长也意识到与孩子沟通对孩子教育重要性,主动找老师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有些老师却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与学生家长沟通没必要或是作用不大,将与学生家长沟通作为例行公事,更有甚者把这种沟通作为一种额外负担,应付了事。在学校要求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便组织家长统一到学校,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应付。在学生家长主动提出与其沟通的时候,总是借口很忙。当实在推托不了,如在回家途中偶遇孩子家长时,避而不谈孩子问题。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此外,个别老师带有目的性与学生家长沟通,寻找机会让学生家长帮自己办理私事,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帮忙。

二、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1.约见时机要适当、对待家长要热情

约见学生家长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并事前约定。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一般不要在农忙时约见学生家长。当解决学生问题需要家长协助而家长一时又抽不出时间接待时,如果老师执意要家长过来,家长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解决问题。而当学生家长主动来访,自己恰巧没有时间接待时,不得不将家长晾在一边,容易引起家长不满。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如家长实在抽不出时间,可选用电话沟通的方式;当家长主动来访没有时间接待时,可向家长解释情况并表明歉意,通知其先回去,自己抽空去家访。此外,对待家长一定要热情有礼,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唯唯诺诺,引起家长反感。如家访时,要尊重家长的生活习惯,在家长来访时,要起身迎接,家长离开时要起身相送。沟通过程中,尽量使用文明用语,以礼相待。给学生家长留下好的印象,为彼此间的交流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2.理解、尊重、鼓励学生家长

(1)理解家长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他们的希望和“掌中宝”,尤其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希望老师重点关心自己的孩子。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理解家长的需求,让家长感觉到你对他孩子的关心和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以及优缺点,对孩子近期表现、成绩总结,拟定简单的提纲。在于家长沟通时做到心中有数,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同时也给家长留下认真负责的好印象。

(2)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面带微笑,认真听取家长意见,让家长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即便一个充满怒气、怨言的家长,在遇到一个善于倾听,尊重她的老师时,也会平静下来。

(3)鼓励家长

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尤其是面对“后进生”。很多家长经常叹气说“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对孩子失去信心。这时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扭转家长的错误想法,找出孩子的优点,必要时适当“放大”孩子优点,鼓励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老师,做好孩子教育工作。

3.沟通要有技巧

俗话说,“庄稼是别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的好”。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于是寄希望于老师。如果老师能在此时给出合理的建议或教育方案,不仅能及时帮助孩子纠正问题,还能在家长面前树立威信。

沟通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家长面前评價学生或提意见时,不要直奔学生不足,而是要先肯定学生,如肯定学生的进步、聪明、活泼等优点,通过肯定学生与家长建立信任后,再委婉地指出学生不足之处,言语不要咄咄逼人,尽量使用“我认为”“你应该”等婉转、协商的词语,家长更容易也更乐意去接受。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意见,不要泛泛而谈,让家长摸不找头脑;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故作高深,自己没有把握或尚未查清的事情不要说,以免引起误会。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尝试,我发现与学生家长沟通对解决学生不良问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尊重、理解学生家长并选择恰当的沟通技巧,能够有效提高沟通效果,对学生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值得各位小学教师借鉴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J\].吉林教育,2011,(5):124.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篇4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辅导手段,培养其正确的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具体做法是:

对于上游生,由于其自我学习兴趣较浓,主动学习的欲望强烈,故应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上多做指导。可以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在辅导方面,可以适当的多留一些课外作业(俗语开小灶),在课堂多提问多关注。促其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于下游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其找到学习差的原因,对症下药。对于不安心学习的同学,要多交流,了解其不安心学习的原因并帮助他做一个自我评估,并制定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改正计划并遵照执行,去其浮躁心,安心学习。对于虽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应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根据学科特点,找出其具体的差距,(大多此类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差科中具体差在哪)针对具体情况帮助他制定一个提高的计划。

对于中游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但不尽人意,存在向上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特点,所以要不断提醒和激励以唤醒其上进心,使其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5

教师与家长间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是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的结合点,要使这两种教育有效结合,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由于学校与家庭教育间交流形式较单一,使得双方沟通不多了解不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家长更是心存顾虑怕见老师。而教师作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尤其是班主任更有责任经常性地做好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协调沟通工作,排除干扰增进共识,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的确是个难题。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和家长,众口难调,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总会有不满意的,这就会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下面,我就自己如何与家长沟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应了解家长。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其所在家庭或是其父母的缩影。这一点我在做班主任后深有体会。因此,首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只要家长是重视孩子,关心孩子的,那么我们和家长的沟通就会有共同点。知道了家长和孩子的长处和缺点,有的放矢,家长也就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 其次,应尊重家长。

生活中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孩子的家长,因此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一定换位思考,尊重家长。许多教师的本意是好的,但有时方法不好,态度不好,说话会不注意用词,有时候说出来的话很伤害家长的自尊心,使家长产生反感,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进而家长对老师说的话不相信。这样即影响了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又进而影响到学生。所以,老师要尊重家长,家长才会尊重老师。那么才会有利于沟通。

最后,积极做好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要认识家访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和家长两地相隔,一般就是电话联系,虽然方便,但是不够全面,而家纺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家访前,老师要对家访学生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及其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尽量做到学生、家长都在场,不空讲;家访时注意保护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氛围,不能只告状、诉苦,做到因人而异;态度诚恳,重视家长意见,对家长提出的正确意见虚心接受。这样,家长对于老师的登门拜访是很欢迎的,也很容易沟通。总之,只要我们为了孩子,用一颗真诚的心诚心诚意地和家长沟通,是会取得一定效果的。

工作已经快十年了,我认为要搞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很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和家长沟通,为什么要和家长沟通?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新形势的需要。我认为,家长是一个高音喇叭,可宣传好的,也可宣传不好的。有的学校抓住了家长,取得了进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些教育发达的地区,都十分重视家长的工作。有研究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二倍于社区与学校两项教育因素的总和。”美国华尔街日报用显著标题载文提出:“改革教育应从家庭着手”,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教育是有限的,学校德育不能包含或替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到学校读书以后,以为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却不明白学校教育必须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相辅助。只有社会、家庭和学校协同作战,以各种形式拓宽教育渠道,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为学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大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2、班主任和家长“联手”教育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组成家庭的成员的数量、权益、工作性质以及组合形成的各异,便构成了多种类型的家庭。比如父母分居家庭、单亲家庭、三代同堂家庭、个体户家庭、农民家庭等等。不同类型的家庭会有不同类型的家长,也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塑造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着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教师,而第一位则是家长。因为学生除了学校生活外,家庭生活时间是最长的。学生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特别是班主任)的思想教育之外,家长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老师是暂时的,家长却是终身的。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上,完全能反映时代的要求。现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家长“联手”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联手”能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品德的进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家长教育子女力不从心。

目前在校学生的家长,普遍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最棘手的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因为家长没有教子经验的积累,对孩子的成长规律认识滞后,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甚至有许多错误做法,况且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也与教师存在着分歧。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和家长沟通。

明白了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如何与家长沟通呢?我个人有以下观点:

1、让家长感受到你是“一个教师,是多么高尚的人”。

班主任在与家长的谈话中,始终能反映或体现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体现他把孩子交给你放心,家长非常信任你!2、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由于家长和教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他们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知识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微笑,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象巨大的磁场吸引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结果,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事实上,我们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厚望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很多家长又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为教师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有的老师因为学生学习不好,打电话把家长叫到学校,连个座也不让,跟熊儿一样熊家长,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并不是请家长就一定说好的,有些时候一定要把话说重点,但老师只是在那里讽刺、挖苦,也起不到什么教育作用。我们也存在这种情况,这样什么作用也起不了,只能败坏我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当止。3、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个性”突出。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某种方法在这个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则可能不灵。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可以用书信、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沟通。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对于那些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因离异而不管孩子的家长,要劝他们不要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4、要正确地评价学生。

首先肯定学生的主流,避免挫伤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教师与家长接触,往往离不开评价学生。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肯定主流,肯定进步,肯定成绩。这样彼此之间容易达到心理平衡。应该极力避免在与家长的交谈过程中,由于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产生老师和家长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学生”的心理阻碍,导致搞僵关系。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使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

再次要讲究方式,在共同语言上多交流,更要注意语言技巧。切忌挫伤家长的自尊心。因为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们心里,自己的孩子是不错的。假如,我们教师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这不好那也不好,把学生看扁了,会严重地挫伤家长的自尊心,毕竟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

5.开好家长会: 新班级的第一次家长会一定要开成功,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认真准备,因为这是在众多家长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可能孩子在开学的第一时间已向家长说了很多:班主任漂亮、人好;或者说班主任罗嗦、对学生不够尊重等等,但百闻不如一见,班主任就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把自己的睿智、口才等优势体现出来,当然有些班主任在这些方面是很出色的,也有些班主任这方面可能不一定是强项,但对孩子的关怀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应该都是有的。总之,能够争取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就说明这次家长会没白开,应该算是成功的。所以作为班主任,你已经处在这个位置上,别无退路,那就咬着牙上,能有几把刷子就全拿出来。总而言之,班主任和家长的交往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靠老师的责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沟通,而它又建立在对学生正确评价的基础上。班主任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学习、总结、融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

有效沟通 无限可能

家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要达到预期目的,体现其实效性就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家访教师在本次家访活动中的具体做法是坚持“两个不”、“三个要”。即:家访不告状,不指责家长和学生;要有针对性,要主动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联系,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登门造访时,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对话”,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家教的方法、学生的特长、发展优势、教师的期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及打算。这样的家访没有了抵触与推诿,避免了以往家长、学生一听老师要来家访就认为是来“告状”的心态。另外,登门造访时,家访教师每进入一个家庭时都主动向家长道一声:“我们代表学校来拜年了。”离开学生家庭时,都说一句感谢的话“谢谢您对高桥小学的支持和关心,有什么宝贵意见和建议请告诉我们,让我们再接再厉。”这种嘘寒问暖、温情告白紧紧地把教师、家长、学生连在了一起,家访成了相互交流、互通信息的一种最好形式。老师们用耐心和诚心,换来了家长对教师、对学校的舒心和放心

为突出家访成效,我们把两困生(“学困生”和“家庭贫困生”)、优秀生作为家访的重点,对双困生雪中送炭,对优秀生锦上添花。每联系一个贫困生家庭,家访教师都详细地向家长询问家庭收入、身体状况,表示学校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部分困难,把学校大家庭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每走访一个学困生家庭,家访教师都与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促膝长谈,出点子,谋方法,鼓舞学生树立信心,帮助家长坚定信心。每沟通一个优秀生家庭,家访教师都和家长、学生一道探讨如何挖掘潜质,取得更好成绩。

沟通从心开始,教育因家访更加精彩。三尺门外送关爱,三方对话谋发展,一家家真心实意的热情接待,一番番和风细雨的情感交流,一场场深入人心的亲密接触,拉近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学生的感情,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我们发现开学后,各班的学习风气更加浓厚,教学秩序更加稳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更加高涨。

每次和任课老师家访回来,我们都有一种成就感。那感觉不是用什么就能表达出来的。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沟通的注意事项

学生的成长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家境研究。如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对学生家庭成员的特点、文化层次、经济收入、对孩子成长的期望以及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了解。随着

与家长沟通注意事项。其一,以理解宽容赢得家长支持。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要注意把握分寸。面对学生所犯错误,班主任不要把怨气撒到家长身上,挫伤家长的自尊心,要用商量、征询的口气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处理学生问题;其二,平等对待学生家长。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情况不同,班主任不能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涉及双方家长时,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有世俗的功利色彩,应一视同仁;其三,增强沟通的目的性。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时要充分考虑谈论话题、切入点、谈话要点,在时间安排上要尊重家长。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篇6

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心理世界。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越难于沟通。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花园,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成为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一、怎样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1、尊重信任孩子,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不刻意地横向比较、礼貌对待孩子的朋友)

2、家长言行一致,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基础。(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失信孩子)

3、放下架子平等交流,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桥梁。(可以和孩子说说心中的苦恼,这样孩子就会明白,遇到麻烦的并非只有他们)

4、听孩子倾诉宣泄,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纽带。(了解孩子很重要)

5、学会欣赏激励,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润滑剂。(就像我们当父母的一样,孩子当然也不是完美的,故不妨接受孩子的本来的样子)

6、寻找共同的语言,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催化剂。(尽量多一些和他们一起进餐,为了孩子的兴趣,偶尔也需要委屈自己)

俗话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是为人父母最关注的话题。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1、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

2、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3、有益于孩子自理自信的良好习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

4、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习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

5、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的良好习惯: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

(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建议

1、习惯要从小培养,认真对待第一次。

2、以身作则,家庭成员要共同遵守同一规则。

3、赞扬为主,对孩子的要求要用正面的方法,要给孩子积极的鼓励。

4、用“连续性”建立好习惯,用“中断性”矫正坏习惯。既要持之以恒,也要循序渐进。

教育孩子是我们人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知识、需要智慧、需要学习、需要付出、需要时间。

做家长是一门职业,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篇7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20个春秋, 而担任班主任职务已整整18个年头。18年来, 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 使他们顺利进入高校, 走向社会。他们令我激动, 让我欣慰。18年的风雨历程, 让我倍感班主任工作的责任之重, 重辛苦之极, 乃至获得的甘甜之美。18年的不断探索, 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是班主任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 也应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沟通的目的在于及时与家长交流情况, 交换意见, 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否对于孩子身体的发育, 知识的获得, 能力的培养, 品德的熏陶,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都是致关重要的。多年的管理经验, 使我认识到, 教育引导学生必须要与家长沟通与联系。只有双方共同努力, 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我刚刚送走的六年级学生中, 有一个学生叫Z, 他的父母为了他, 吃尽了苦头, 而对他却是百依百顺, 五岁才会说话的他, 说起话来有些不连贯。刚上学时特别爱发言, 性格也很开朗。随着年龄的增长, 加上同学的嘲笑, 他就不敢在同学面前说话了。在五年级的时候, 他有一段时间非常反常, 上课睡觉, 不完成作业, 成绩迅速下滑。我发现后, 多次找他谈心, 不见成效。于是, 我决定去他家进行家访。刚走到他家门口, 就看见他的母亲正在喂猪, 过早苍老的脸上烙上了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岁月痕迹。见到我, 她先是一愣, 随后一把拉住我的手, 伤心的泪水不住地向外流, 她很后悔从小对他的娇生惯养。我了解这一情况后, 并没有歧视他, 而是在学习、生活和精神上更加关心他、帮助他。我的做法感动了他, 他的表现也令我满意, 成绩很快上升, 我们的师生感情更加深厚了。

沟通不是让家长难堪, 而是要家长和孩子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能真心交流与沟通, 使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的一个学生叫X, 每当我谈起他时, 认识他的老师都在夸奖他, 可是他的父母却不满足, 总是挑三拣四, 六年级的孩子非打即骂。久而久之, 孩子对父母的这种“爱”终于忍无可忍, 开始无声反抗。一天, 他看见母亲在厨房做饭, 便拿出一面镜子对着他的母亲, 说:“镜子, 镜子, 你看那个女人是谁?她是一个女妖精。”恰巧这话被他的母亲听到, 本来看见他没有学习就很生气, 这下更找到理由了, 不由分说, 拿起笤帚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孩子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当我问及此事时, 孩子委屈极了, 把他父母以往的做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我听后气愤极了, 恨不得马上找到他的父母理论, 可转念一想, 他们也是为了孩子好, 只是采取的方法不当。他家就在我们学校的前面, 于是我决定放学到他家进行家访。下班后, 我和X刚走到学校大门口, 就看见他的母亲迎面走来。我主动迎上去打招呼, 边走边聊, 来到他家里, 我谈起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谈及对孩子过于严厉, 轻者厌学, 重者轻生的严重后果。家长听了很害怕, 我便教给她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家长十分感动。从那以后, 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对老师也更加尊敬与信任了。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更了解了学生的生活、思想情况, 老师可根据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 对症下药。在家长、学生、老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 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产生信任感, 也能使沟通进入良好的快车轨道。通过家访, 使家长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家长对教师的理解化为一种教育行为, 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 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篇8

关键词: 疏离状态 方法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5.1

随着95后的“小鲜肉”开始迈进大学的校园,给校园带来了活力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基本是生活在网络及留守的环境下。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在不断增加。如何找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是我们面临的困境。

一、什么是疏离状态学生

疏离状态的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情感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不等同于差生,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被冷落。但做为辅导员要知道,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教师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 学生疏离状态的学生并找到与他们有效地沟通方法。

二、疏离状态学生出现的原因

通过对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分析发现,他们都很聪明,之所以会成为疏离状态的学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单亲家庭: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非常的主要,而“单亲家庭”的出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残缺”。 “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结构受到了破坏,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从而造成小孩性格和心理的不健全。

二是留守孩子: 留守孩子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爷爷奶奶、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他们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三是家庭教育不当:父母双方通过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长期以来,一些父母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按大人的意志去要求孩子,强求孩子, 很少交流,更有甚者希望小孩去完成自己没有达到的理想。

四是高考失利者:由于高考失利很无赖无望的走进了自己不愿上的学校,在内心深处无法接纳现在的学校,总是沉浸在自己的高考失利的阴影下不能自拔,对学校认可度很低,内心深处在不知不觉的随时都在抗拒对学校的认可,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就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进一步的寻找学校不足点来支持自己对学校不认可的观点,这样他们就不认真 学习,得过且过。

五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者:因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愿意从主观上去找原因,而一味的强调客观原因,不是主动去适应环境而总希望环境改变去适应他们。他们在生活上、言辞上、举止上、喜好上、情感上都表现出叛逆,表现出与众不同,个别的好惊世骇俗,标新立异,只追求自己爽的感觉,不关心同学、班级、学校,厌弃学校校园的主流和趋势,以自我为中心。

三、疏离学生的表现形式

1、旷课厌学:疏离学生的到课率是比较低的,通过交流他们都表示有时想去上课,但他们的自制力相对来说薄弱一些,可有的时候会忘记自己的课表或者迟到了几分钟就干脆不旷课了。久而久之从而形成了经常旷课的现象

2、相对比较自闭: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大多数人在本学校,本班甚至本宿舍都没有朋友,问他们说你认为目前最好的朋友是谁,大多数人会说是高中时的谁谁,他们比较自闭,不愿意和老师同学沟通和交流。

3沉迷于网络: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基本上是网民,其中大多是网虫,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在网络世界里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不能够自拔而使自己成为了疏离状态的学生。

四、 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和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疏离状态学生”的养成并非一两天的事情,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是长期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对他们的引导也并非能够立竿见影,这需要我们辅导员在注意方法的同时,能够付出更多和长期的耐心,爱心和关心。 “疏离状态”学生首先在性格和心理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但他们往往都很聪明,大的道理小的道理都懂,就是不去做,或者意志力不够,而使得他们表现的很叛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辅导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疏离学生的出现是必然的。辅导员不应抱怨他们不懂事、不争气、不好管。必须平和自己的心态。否则,自己和学生都会很痛苦。无法自拔。任何一个正常人在主观上都不希望自己坏,绝大部分“疏离状态”学生本质是好的。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状况也很痛苦,辅导员的存在是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去抱怨他们。

2、尊重的态度,理性的引导,实际就在为他们做榜样。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每个学生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辅导员的影子,“疏离状态”学生对辅导员的印象更加深刻。始终认为,以暴制暴,不尊重学生,效率低下,或许一时解决得了问题,但是学生心里不服气,无法治标,反而会降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疏离状态”学生易偏激,用尊重的态度,理性的思维,去触及他的心灵。即使惩罚他,也必须让他知道是规则在惩罚他,让他体面的接受惩罚。这样会给这些学生一个很好的暗示:老师讲程序,不是人治,老师讲尊重,没有歧视。老师是榜样。或许他会成为你的粉丝,就好办了。即使效果不好,自己也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3、深入了解“疏离状态”学生的内心世界、善待“疏離状态”学生。辅导员在关爱好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厚爱“疏离状态”学生,分析“疏离状态”学生的心理,找出“疏离状态”学生的真正症结。大多数“疏离状态”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非常害怕被人揭短处,受人白眼,容易自暴自弃,自感落后;有上进心,但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信心。这时,他们便另作途径,来麻醉自己,丧失上进心。因此说,我们教师要了解“疏离状态”学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 给“疏离状态”学生爱心、信心、耐心。爱心很多时候,在成人看来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许会让学生铭记终生。信心。坚定信心,采用迂回策略,在教育和等待中求得问题学生的转化。要改变和影响“疏离状态”学生 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疏离状态”学生因为长期得不到重视,一旦触及他们的痛点,便会旧病复发,此时教育者要更加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否则他们更会破罐破摔,所以转化“疏离状态”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外,还要正确认识“疏离状态”学生转化的过程,认清“疏离状态”学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不断地按可行的方法教育他们,抓反复,反复抓。在不断的教育和等待中求得转化的进度。耐心。遵循制度,掌握好尺度,给“疏离状态”学生以足够的耐心。endprint

奖励和惩罚是教师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学生中有效手段之一,但对“疏离状态”学生实施奖惩时要掌握好尺度,过多的奖惩对“疏离状态”学生的转化都是不利的。通常情况下,“疏离状态”学生不太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违纪的现象会相对多一些,为了逃避惩罚他们往往会说谎、欺骗,以此来保护自己,养成虚伪的不良性格,或者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这些对转化“疏离状态”学生都是不利的。如果为了转化“疏离状态”学生,对他们的一点点好的表现就不切实际地夸大表扬,而对他们的违纪行为置之不理,同样也不利于“疏离状态”学生的转化。关键在于掌握奖罚的度,给“疏离状态”学生以足够的耐心和自信心。

4、丰富教育手段,丰富交流平台。和“疏离状态”学生交流时不要和“疏离状态”学生正面冲突,尤其不可在其他人前,不可在自己情绪激动时。“疏离状态”学生问题多,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和他们发生正面的冲突。师生发生正面冲突会显得教师修养不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因此这时一定要避其锋芒,通过“冷”处理的方式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人在情绪激动时处理问题往往过于偏激,往往无法使用最佳方式,甚至采用过激方式。因此,在情绪激动、头脑发热时一定规避问题,待冷静后处理是最佳选择。 “疏离状态”学生,往往具有讲义气、重情感的特点,因此年轻教师可以利用这样一个特点来开展工作。但要坚持原则把握尺度不可以“沦为”他的朋友,甚至和他们称兄道弟。走得越近,你的约束就越无力,你能够发挥的教师的作用就小。不可走的太远,保持有效沟通。他们都是重感情的学生,因此接触过少,彼此间信任程度减少,很可能使他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反抗情绪,不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学校教育只是学生接受教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因此,家校的有效沟通,尤其是家校间合作,在“疏离状态”学生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提高谈话法效率,掌握谈话技巧。作为辅导员老师了解处于“状态疏离学生”的基本情况直接谈话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谈话时,我们应该注重谈话的技巧和实效。在看待问题时可以站在“状态疏离学生”的角度上,这样对“状态疏离学生”可以多理解一些,也使我们的谈话更融洽。在談话的地点上尽量的在户外,最好不要在办公室,那样我们的思路打不开,因为“状态疏离学生”在心理上处于排斥状态,这样会加大我们的沟通难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户外的话“状态疏离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期达到我们的效果。在“状态疏离学生”谈话中要敏锐的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的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肯定,从而进行有效引导树立他们的信心,也会使我们与“状态疏离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和谐。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也就是教书和育人同等的重要,对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我们要积极的帮助他们。在和他们的交流时保持平静的心态,采取“聆听”和“疏导”的方法最终会找到和“疏离状态”学习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书目:

1] 张敏.《对青少年实施个性教育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 何洪英.《影响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家庭因素探析》空间与企业[J].

[3] 王宝祥. 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方法[M](第2版). 知识出版社, 2004-07.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篇9

班主任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沟通能增进了解,沟通能更好地合作。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距离,赢得了家长对学生工作的支持,使班主任在广大家长中有了较好的口碑,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效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就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一、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是沟通的必要前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一个学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这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其所在家庭或是其父母的缩影。人人都有心理障碍期,也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因此,与家长沟通,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二、真诚和尊重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真诚和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你想得到一个人的认同和好感就夸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伤害一个人,使你们的关系中止就责骂他的孩子吧。”这一句直白的话揭示了人际交往的原则。

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家长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常用的句式是“您看这一行不行”、“您觉得这样好不好”等。这样,让家长感觉到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诚意,从感情上拉近了距离,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与家长的谈话自然就轻松多了,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就能很愉快的被家长接受,家长也就会经常主动联系和沟通了。

三、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做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么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学生。这往往引起学生家长的误会。所以班主任必须在学生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家长能理智的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事实表明,家长能理智的、忠肯的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所以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我就在家长会上开辟时间让其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然后再用委婉的方法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满足家长欣赏孩子优点的荣誉感,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热情、有力度地尽量发掘其闪光点和特长,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要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于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家长,特别是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为及规律的观点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学校的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 篇10

牛山小学

马京丽

美国教育家季洛特说:“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关系,要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有效沟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对于如何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有一些体会。

1、接纳学生

接纳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 老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才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令学生深思,敞露自己的情感;不接受则使学生焦虑不安,导致反抗致使交流滞塞、终止。我班有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叫张容榕,在上课时他经常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知道他不会。于是我把他叫道办公室亲切地说:“容榕,想不想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呀?”他说:“当然想了,可是我大多数问题都不会回答,有极少数我会又害怕答错。”我又耐心地说:“答错了没关系,就连孔子也有不会的问题呢,更何况我们呢。你看这样行不行,下次提问时,如果你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老师见你举左手就让你回答。”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我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以后的日子我又乘机教育:“如果你用心读书的话就什么问题都能回答出来了,你为什么不再努力些呢?”从此,他学习更加努力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教师从内心真正地接纳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

2、尊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一位贤明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象对家里的访客。主人对客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教师若能象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平时我的学生因为没做作业而撒谎。我经常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你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在老师眼里你是完美的,把作业补上就行了,何必说谎呢?”孩子们听了总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愧疚地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一定完成作业,再也不撒谎了。”可见,尊重学生,关心他发生的事,对这件事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努力去解决,学生就会认识到该怎样弥补过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同理心

同理心也就是换位、移情。有同理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篇11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94-01

一、高中阶段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管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内容很多,高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其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生活态度的形成都与班主任的正确管理有着密切且不可分割的联系。班主任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辅助学校领导开展工作,更要及时把有关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与要求(包括来自学生、家长的)反映给相关领导(年级组长、主任、校长),以供领导决策之用或寻求领导的帮助。当学生或班级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时,班主任的及时汇报、沟通,会使特殊的问题、现象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学校工作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在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不但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效果,而且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心,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平添一丝温暖,对于学生心理是一种慰藉。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特殊,他们即是教师,负责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他们也是家长,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来自生活以及学习的困扰,建立班级核心凝聚力,发挥充分的管理职能,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以及健康的学习环境,在工作中积极学生沟通,并投入真情实感,学生会逐渐消除对于教师的畏惧,与教师更加亲近,而教师也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制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其发展的管理模式,所以说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沟通非常重要。

二、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的措施

1、班主任在建立有效沟通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1)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已经要坚持就事论事的原则,不能够牵扯到其他问题上,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明确沟通的主题,并且要坚持围绕这个主体进行沟通,借题发挥是学生最厌恶的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从而加大沟通的难度。另外,沟通中班主任必要讲问题与学生品德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个时期的学生比较敏感,很多问题一点与品格联系在一起,往往会更加复杂,进而加深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隔阂。

(2)在沟通之中可多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班主任在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强制性的语言,最好多利用肢体动作,肢体语言所传递信息往往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比如:教师尽量不要总是板着脸孔,经常对学生微小,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要经常到班级走动,和学生聊聊天,用平成的姿态与他们交流,这样就会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2、方法

(1)在沟通中,班主任首先要立足实际,要明确沟通的意义和目的,然后结合学生的特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要用平和的语气与学生进行适当商讨。简而言之,就是师生之间的位置要摆正,教师虽然是教育者,而学是被教育者,但是版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对话真诚、平等。在沟通中,要给与高中生足够的尊重,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平等地与教师交流,使学生和教师感觉你是一位朋友,是一位可以信赖的人。也只有如此,真正的去尊重学生,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愿,学会采用适当的商量去沟通,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才能进行愉快的沟通。

(2)在沟通中,班主任要与高中生进行位置互换,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从而确定高中生的信任,给予学生有建设性的帮助。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这个意思,教师转变思维方式,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而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被了解的,被尊重的。当学生感觉到班主任,不理解自己,不接受自己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同时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也会大大的降低,向班主任敞开心扉的愿望也就會很快消失,甚至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也正因如此,在实际的沟通与班级管理之中,班主任就必须设身处地的,以学生们的立场为学生着想,而不是一味的管教、谴责,高高在上,应该充分利用同理心的沟通方式,与学生产生相同立场获得相同感受的同时,让高中生在沟通中感受到班主任的诚意,产生温暖与幸福之感,从而营造出彼此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进而能够在高中生的成长与学习道路上达到帮助与给予建设建议的最终目的。

高中班主任的责任重大,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打破以往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疏离的关系,建立有效沟通,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学习以及生活态度。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付明雨.论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1(02)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篇12

探索一:角色转换

“刘老师, 你的心态真年轻, 和学生关系处的真好!”办公室的同事对我说。这话不假, 学生在课间常来找我, 聊聊天, 说说闲话什么的。有时学生还会搂搂我的肩膀, 趴在我的肩上, 跟我零距离接触。我和学生一起走路, 通常都是手挽着手, 边走边说笑。

我并不觉得这种关系有损师道尊严, 我反而觉得和他们在一起, 放下架子, 平易近人, 平等对待, 更容易获取他们的信任。别的班通常都是班主任找学生谈话, 而到了我这里, 却是学生一个一个等着找我说话。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 告诉给一个值得他们信赖的朋友。

探索二:少说教, 多疏导

开学没几天, 我班的三名男生就被值班的老师给逮住了, 原因是晚上寝室熄灯以后, 这三名同学打着电筒在寝室打牌。

第二天一早, 他们到了办公室, 我首先让他们写了500字的说明书, 其中项某和黄某某在说明书里言辞恳切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而杨某某却拒不承认错误, 他在说明书中写道:“军训期间, 学习任务不重, 感觉无聊, 于是就在寝室问有没有人打牌, 项某和黄某某说好, 我们就打起来了。我认为我没错, 我们只是打斗地主, 又没有赌博, 我们只是娱乐休闲罢了, 难道这样也有错吗?”

我看他情绪非常激动, 就首先问了一下近期军训情况, 来安抚他的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畅谈, 自知火候到了就直接步入正题,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可一一列举, 第一你违反了校规, 学校规定不准在寝室打牌。第二, 你打牌的场所不对, 寝室是休息睡觉的地方, 不是娱乐休闲场所。第三, 你影响了别人的休息。寝室是集体宿舍, 你们打着电筒打牌, 肯定要发出声音, 影响了别人的休息。你要真想打牌, 学校有专门的棋牌室。课外活动时间对外开放, 你可以去那里打。”杨某某听了我的一番话, 连连说:“老师, 我错了!你要怎么惩罚我都可以!”我微笑着看着他说:“你自己说吧!”他挠了挠头皮说:“那, 我们就自罚扫一个星期的教室吧!”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当然可以!”

杨某某是属于脾气比较倔的学生, 对这类学生不能硬碰硬, 先要和他寒暄, 让他放松情绪, 然后才能春风化雨, 慢慢疏导。

探索三:急事放缓, 来个“冷处理”

李超, 一来学校没多久, 就闯了一连串的祸, 自诩为“超倒霉”。其中有一事件予以说明, 课间时候, 上下楼梯时, 撞了旅游班的一位女生, 结果当时这位女生的耳后根就红了, 事后还肿了起来。

重点说说处理他的第二件祸事, 我问是他是怎么撞到的, 他说是别人推搡的, 我说你把那位推你的人找来, 你们一起带她去医务室看看。后来这位女生说头晕的厉害, 我就让李超和那位男生带女生去了医院做了检查, 回来后问李超花了多少钱, 并且说如果那位女生说她头不舒服你还要带她看, 李超头低着, 我想此刻他比谁都后悔自己做的事。

过了几天, 李超等着我在班级对他的处罚, 然而我当着什么事情都没有, 既没有在班级公然批评他, 也没有私下找他, 到后来, 他自己沉不住气, 跑来跟我说:“老班, 我错了, 你还是惩罚我吧!然后和我讲述了他以前的闯祸经历以及其他老师的体罚教育。然而我的冷战方式貌似更有效, 并且我还当朋友是的开导他其实这都不是他故意这样做的, 只是毛手毛脚的, 容易犯错, 以后做事少急躁, 多想想, 你就不会犯错了, 还有, 别说自己是个‘倒霉蛋’, 只要你想, 你也能成为‘幸运儿’。”

探索四:现代化的沟通方式学生更易接受

新学期开学没多久, 我就在黑板上公布了我的手机号、QQ号和微信号, 动员学生加入了我的飞信群, 并建立了班级QQ群, 班级微信群。一到周末, 我们班级的QQ群、微信群里就异常热闹, 而李超的第三件祸事基本是在QQ上解决的。在QQ群里, 我和他聊了很多, 后来他告诉我说他对我撒谎了, 他确实抽烟, 我发了一些抽烟损坏了心肺的图片给他看, 当他看到那些图片时, 他说:“老班, 我在这里发誓, 我再也不抽烟了, 我说话算话, 请全班同学们监督我。”这时, 和他同寝室的另一位男生也说:“老班, 对不起, 我也抽烟了, 我决定和李超一起戒掉烟, 也请老班相信我, 请同学们监督我!”

在QQ群、微信群里, 大家都畅所欲言, 这样有助我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这真是一个很好的和学生沟通的平台。

征纳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13

征纳沟通是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是两者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情况和交流情感的过程。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加强了与纳税人的沟通交流,如开展人性化服务、搭建咨询平台、推出“12366”服务热线、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等,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应当看到,征纳沟通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错位”,少数干部仍存在“特权”思想,不愿与纳税人沟通;二是内容形式单一,虽建立健全了税法宣传网络,拓宽了沟通渠道,但仍局限在以税务机关单方面传递信息为主,与纳税人面对面感情交流少;三是沟通能力不强,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导致沟通效果不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要平等忌错位,实现征纳之间愿沟通。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态度上,税务人员要乐意与纳税人打交道;在行为上,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建立平等的征纳关系。同时,在与纳税人的沟通上,要切实做到“三心”:一是要热心。无论是催税办证还是稽查评估,一定要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多一点平等对待,少一点盛气凌人。二是要耐心。在与纳税人的沟通中,要体谅他们的心情,做到心平气和,绝不能有厌烦情绪,更不能大声辩解呵斥。三是要真心。对纳税人提出的涉税异议和合理要求,能及时解决的要当场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必须说明情况,不能敷衍推卸,更不能欺骗纳税人。

二、要创新忌单一,实现征纳之间能沟通。实现双向沟通,要有听、说、问三个行为。不能只说不听或是只说不问。为此,要积极主动地搭建与纳税人沟通的平台,创造有效沟通的环境,完善征纳双方的沟通机制,实现沟通内容和形式上的新突破。多渠道加强征纳交流,比如纳税回访、座谈会、恳谈会、上门拜访、为纳税人办实事好事、建立服务联系点并加强联系等,真心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和经营中的困难,最终与纳税人达成共识,实现沟通的目的。

三、要变通忌呆板,实现征纳之间勤沟通。纳税人来自社会各个行业,各自的阅历、性格和知识背景都不同,因而与他们沟通交流要变通。比如:由于纳税人的个性不同,在沟通时应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有的要诚恳委婉,有的要单刀直入,有的可以直言不讳,有的甚至要义正辞严;在与不同的纳税人交往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上的变化,有的要“请进来”,有的需要“走出去”,有的可以经常通电话沟通,有的必须上门拜访。沟通还要注意场合、选择时机。一般是等对方情绪稳定、气氛缓和的时候进行工作,效果最好。税务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断观察、思考、总结,有意识地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沟通技巧习惯。同时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逐步掌握纳税人心理的基本规律,找准换位思考的角度,拉近与纳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实现有效沟通。

上一篇:转型发展破难题下一篇: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