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精选8篇)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编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合理配置道路资源,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和道路交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及管理经费投入。
第四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
(一)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综合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职责,组织较大以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二)农牧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实施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国家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走式农牧业机械的登记、检验、管理,以及农牧业机械驾驶人的考核、发证管理;
(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实施对道路客运、货运、机动车维修企业、驾驶人培训单位和道路运输站(场)的行业管理,加强对公路及设施的建设、管理和养护,负责公路标志、标线和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维护和管理,及时治理道路安全隐患;
(四)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市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实施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公交线路和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与交通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维护和管理;
(五)气象部门应当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等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气象信息;
(六)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对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履行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
第六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开投诉电话和举报信箱,并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第七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执法监督机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情况。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八条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除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机动车和机动车号牌上安装、喷涂、粘贴影响号牌识别、影响交通技术监控信息接收的装置,机动车号牌应当使用专用固封装置,不得使用可翻转、拆卸的号牌架;
(二)车身两侧的车窗和前后窗不得粘贴、喷涂妨碍驾驶视线的文字、图案,不得使用镜面反光遮阳膜,车体不得粘贴、喷涂影响机动车特征及号牌识别的文字、图案;
(三)重型中型载货汽车、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运输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道路行驶,应当在车辆尾部和侧面粘贴、悬挂能够显示车辆轮廓及所载物品轮廓等特征的发光、反光标识或者灯具,并且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持清晰、完整,不得遮挡、污损;
(四)校车、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半挂牵引车和总质量大于等于12吨的货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设备,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应当保持行驶记录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婴幼儿乘坐家庭乘用车时应当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第九条机动车更换发动机只能更换同型号或者同功率、同排量的,更换车身或者车架只能更换同型号的。
第十条机动车加装压缩天然气或者液化天然气燃料装置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在加装后10日内向车辆管理所申请变更登记。
申请变更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机动车所有人身份证明、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以及由具有资质的改装厂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压缩天然气或者液化天然气燃料装置改装、检验合格证明。
车辆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日内,确认机动车,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在机动车登记证书、行驶证上签注变更事项。
第十一条机动车驾驶人、所有人住址或者联系电话等信息变更的,应当在信息变更后的30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建立维修车辆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送修人身份证明、车辆号牌、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外观损坏部位和损坏程度。记录资料至少保存两年。
机动车维修单位发现送修车辆有交通肇事逃逸、盗抢、拼装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
第十三条大中型客运机动车驾驶室两侧应当喷涂经营单位名称、核定的载客人数、监督电话等,并按照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第十四条客运车辆夜间行驶速度不得超过规定行驶速度的百分之八十。每名驾驶人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日间连续驾驶不得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不得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
第十五条驾驶人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上高速公路行驶,应当由持相应或者更高准驾车型驾驶证3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其中,驾驶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的,可以由持有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以上准驾车型驾驶证的驾驶人陪同。
第十六条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建立车辆登记、使用、检验、维修制度,健全车辆安全、技术档案,及时消除车辆交通安全隐患。
第十七条从自治区口岸临时入境的外
国籍机动车和驾驶人,应当遵守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按照我国规定向入境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领机动车临时入境号牌、行驶证和临时机动车驾驶许可,并投保短期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协议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积记分制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累积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机动车驾驶人,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对其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重新考试;考试合格的,发还其机动车驾驶证。第三章 交通技术监控
第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行为证据。
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检定合格后,方可用于收集违法行为证据。
第二十条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合理的原则,设置的地点应当有明确规范相应交通行为的交通信号。
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使用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测速的路段,应当设置测速警告标志。
使用移动测速设备测速的,应当由交通警察操作。使用车载移动测速设备的,还应当使用制式警车。
第二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违法行为信息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后30日内,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告知方式有邮寄、电话、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公告等。告知义务由车辆注册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履行。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采纳。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二十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对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有异议的,可以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当事人书面复核申请后10日内,对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进行审查,并作出书面复核结论送达当事人。
第四章 道路通行条件
第二十七条苏木乡镇、嘎查村、居民区道路以及其他组织或者个人自建的供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交通信号等交通安全设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指导。
第二十八条道路管理部门以及道路经营、养护单位应当保障道路完好,根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安全状况以及交通安全需要,设置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其交通安全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标准与道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十九条设置公路限制性标志、标线、设施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道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研究提出,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设置;城市道路设置限速等限制性标志、标线、设施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后负责实施。
交通信号设置应当规范、合理、清晰。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应当与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同步设计、安装、使用,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维护,保证使用正常。
增设或者调换限速、单行、禁止转弯等限制性交通标志、标线的,应当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并在实施15日前向社会公告。设置道路交通安全减速设施、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应当在道路的前方提前警示。
第三十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应当根据公共交通发展规划,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和港湾式停靠站。
公交车站点的设置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三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大型、中型公共设施以及商业街区、居民区、旅游区,应当按照标准建设停车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划和标准建设停车场。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在城市道路范围内施划、调整或者撤销道路停车泊位,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施划道路停车泊位。
第三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在道路上从事摆摊设点、堆物作业等妨碍通行的活动 第五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三十三条同方向划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和摩托车应当在最右侧的机动车道内通行。
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通行。拖拉机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设区的市中心城区内的道路。
第三十四条车辆进出道路应当让已在道路内正常通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进出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不得妨碍非机动车、行人通行。
第三十五条机动车变更车道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普通道路上提前100米至50米开启转向灯,在高速公路上提前150米至100米开启转向灯;
(二)不得一次变更两条以上机动车道;
(三)同方向行驶左右两侧车道的车辆向中间车道变更时,右侧车道的车辆让左侧车道的车辆先行。
第三十六条车辆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右方道路的来车直行,本道车直行或者转弯时,本道车让右道车先行;
(二)右方道路的来车转弯,本道车也转弯时,本道车让右道车先行;
(三)右方道路的来车转弯,本道车直行时,右道车让本道车先行。
第三十七条车辆通过交叉路口,相对方向同时被放行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右转弯的机动车应当让相对方向左转弯的车辆、同向直行的非机动车、行人先行;
(二)左转弯的车辆让相对方向直行的车辆、行人先行。
第三十八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在同方向划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且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路段,高速公路最高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普通公路最高速度为每小时90公里,城市道路最高速度为每小时70公里;单位、居民区内,最高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
第三十九条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顺行方向,车身右侧紧靠道路边缘停靠;
(二)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车,机动车应当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第四十条公交车应当在停靠站一侧按顺行方向依次停车;有港湾式停靠站的,进入港湾式停靠站停车上下乘客;无港湾式停靠站的,靠最右侧机动车道边缘停车上下乘客;暂时不能进入停靠站的,在最右侧机动车道单排等候进站。
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城市客车不得从事公路旅客运输。
第四十一条在道路上使用普通车辆牵引故障机动车,只能牵引一辆车,被牵引车辆不得拖带挂车,并且应当有驾驶人操作。
第四十二条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警车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其他车辆、行人应当主动避让,不得穿插、阻挡。
第四十三条摩托车上道路行驶,驾驶人及乘车人应当戴摩托车专用安全头盔,并系扣牢固。
第四十四条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非机动车靠右侧通行,行人应当靠路边通行。从道路右侧边缘线算起,行人在道路边缘1米范围内行走,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1.5米范围内行驶,人力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在2.2米范围内行驶,畜力车在2.6米范围内行驶。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第四十五条符合自行协商处理条件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填写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协议书,或者另行书面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号牌、机动车驾驶证号、保险凭证号、碰撞部位、赔偿责任等内容,由当事人签字确认。
自行协商处理的交通事故,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利用虚假身份或者虚假信息填写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协议书,导致无法获得保险赔偿而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的,应当提供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照片、协议。
保险公司可以查看、提取交通事故现场视频、照片,或者要求当事人出示自行拍摄的交通事故现场照片。
第四十六条对仅造成人员轻微伤或者双方车辆损失,事实清楚双方无争议、无交通肇事犯罪嫌疑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
第四十七条对未造成人员伤亡且当事人可以自行移动车辆的,当事人应当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车辆位置后,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安全地点,就近自行协商处理或者报警等候处理。涉及保险理赔的,应当及时通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当事人保留现场等候处理。
第四十八条宠物、牲畜在道路上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报案予以处理。
第四十九条因道路管理、维护缺陷,导致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道路管理者应当承担相应交通事故责任。
因在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物品等妨碍通行的行为,导致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道路管理者应当先行承担相应的交通事故责任,并有权向行为人追偿。
第五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调查交通事故的需要,可以查阅、复制有关单位电子监控记录的车辆信息、车辆维修单位维修记录、交通事故当事人的通讯记录等信息,必要时可以依法提取和封存相关信息、资料。有
关单位应当及时、无偿提供,不得伪造、隐匿、转移、销毁。
第五十一条对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事故发生时自治区城镇居民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具体项目和标准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一次性困难救助等。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规定予以处罚。违法行为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当事人在现场的,应当指出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后放行。
给予警告和罚款处罚的,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未经许可,占用道路从事摆摊设点、堆物作业等妨碍通行的活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消除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第五十五条使用设立乘客站立区的城市客车从事公路旅客运输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违法状态消除后,应当及时返还车辆。
第五十六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处警告或者5元至50元罚款。
第五十七条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并责令改正:
(一)实习期内未粘贴或者悬挂实习标志的;
(二)在车况良好、道路畅通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慢行、停驶,阻碍后车通行的;
(三)在机动车上粘贴、喷涂文字、图案,影响机动车特征及号牌识别的;
(四)婴幼儿乘坐家庭乘用车时未使用安全座椅的。
第五十八条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50元罚款:
(一)在设有乘降站点的道路上,驾驶客运机动车在乘降站点以外的地点停车上下乘客的;
(二)驾驶拖拉机驶入禁止通行的道路的;(三)驾驶摩托车时手离开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的;
(四)驾驶两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时不戴安全头盔的;
(五)驾驶摩托车违反载人规定的;
(六)机动车行驶时,不使用安全带的;
(七)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
(八)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九)违反规定使用喇叭的;
(十)在同车道行驶中,违反规定不与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的;
(十一)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且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驾驶人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
(十二)机动车在单位院内、居民区内不低速行驶、不避让行人的;
(十三)向车外抛洒物品的。
第五十九条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100元罚款:
(一)驾驶机动车违反路口通行规定的;
(二)遇有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在人行横道、网状线区域内停车的;
(三)违反机动车载物或者载人规定的;
(四)机动车行经积水路面、漫水路或者漫水桥时未低速通过的;
(五)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的机动车的;
(六)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人视线的物品的;
(七)行经人行横道未减速行驶,或者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未避让的;
(八)在机动车未停稳时上下人或者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行车的;
(九)驾驶机动车下陡坡时熄火、空挡滑行的;
(十)驾驶不按照规定安装、使用行驶记录设备的机动车的;
(十一)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未依次交替驶入车道减少后的路口、路段的;
(十二)驾驶机动车不按照规定车道行驶或者违反规定使用专用车道的;
(十三)驾驶机动车时使用手持电话、观看电视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行为的;
(十四)车辆进出道路没有让已在道路内正常通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的。
第六十条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50元罚款:
(一)驾驶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指示或者不服从交通警察指挥的;
(二)驾驶机动车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禁行时间、路线上行驶的;
(三)违反规定拖带挂车或者牵引车辆的;
(2013年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四)单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五)营运客车驾驶人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超过8小时,日间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时间超过2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每次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六)特种车辆违反规定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的;
(七)不避让执行任务的救护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警车或者穿插、阻挡的;
(八)学习驾驶人违反指定路线、时间上道路学习驾驶或者使用非教练车上道路驾驶的;
(九)学习驾驶人在道路上学习驾驶时,教练车乘坐与教学无关的人员或者在教练不随车指导下上道路驾驶教练车的;
(十)机动车行驶时遗洒、飘散载运物的;(十一)违反规定更换发动机、车身、车架的。
第六十一条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驾驶证超过有效期仍驾驶机动车或者驾驶证丢失、损毁、被依法扣留期间、违法记分达到12分仍驾驶机动车的;
(二)使用他人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
(三)驾驶无机动车行驶证、车辆号牌、保险标志、检验合格标志机动车的;
(四)驾驶机动车逆向行驶的;
(五)违反规定超车、会车、让行、掉头、倒车、变更车道、使用灯光的;
(六)违反铁路道口、渡口通行规定的;
(七)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仍驾驶机动车的;
(八)驾驶机动车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未停车让行的;
(九)实习期内驾驶公共汽车、营运客车、执行任务的特种车辆、载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牵引挂车的机动车的;
(十)驾驶机动车突然变更车道、急停、急转弯,妨碍其他机动车正常行驶的;
(十一)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事故,不按照规定设置警告标志、使用警示灯光的;
(十二)运载危险物品、超限物品违反规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未悬挂警示标志的;
(十三)故意遮挡、污损、不按照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或者在机动车和机动车号牌上安装、喷涂、粘贴影响号牌识别或者交通技术监控信息接收材料的;
(十四)未按照规定喷涂放大的牌号,或者未按照规定粘贴、安装车身反光标识或者灯具的;
(十五)加装压缩天然气或者液化天然气燃料装置,未在规定时限办理变更登记的;
(十六)发生轻微道路交通事故,未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造成拥堵的。
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当事人提供相应的合法证明或者补办相应的手续后,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第六十二条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0元罚款:
(一)从匝道进入或者驶离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时违反规定使用灯光的;
(二)通过施工作业路段,不减速行驶的;(三)违反规定变更车道的;
(四)骑、轧车行道分界线或者在路肩上行驶的;
(五)机动车行驶时,不使用安全带的;
(六)正常情况下低于规定最低时速行驶的;
(七)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违反规定速度行驶的;
(八)没有正确设置故障车警告标志牌的。第六十三条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驾驶禁止驶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机动车驶入的;
(二)机动车发生故障或者事故,车上人员未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的;
(三)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的;
(四)试车或者学习驾驶机动车的;(五)载货汽车车厢内载人的;
(六)违反规定拖曳、牵引故障车、肇事车的;
(七)驾驶两轮摩托车载人的;
(八)实习期内上高速公路行驶,未由持相应或者更高准驾车型驾驶证三年以上驾驶人陪同的。
第六十四条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或者将机动车交由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的人驾驶的,处1000元罚款;驾驶营运载客汽车的,处1500元罚款。
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驾驶机动车的,或者将机动车交由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的人驾驶的,处1000元罚款;驾驶营运载客汽车的,处2000元罚款。
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或者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人驾驶的,处2000元罚款。
第六十五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血液酒精浓度在每100毫升20毫克以上,不足每100毫升40毫克的,处1000元罚款;
(二)血液酒精浓度在每100毫升40毫克以上,不足每100毫升60毫克的,处1500元罚款;
(三)血液酒精浓度在每100毫升60毫克
以上,不足每100毫升80毫克的,处2000元罚款。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5000元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以下的,处200元罚款;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处1500元罚款。
第六十七条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百分之二十以内的,处200元罚款;
(二)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百分之二十以外百分之五十以内的,处1000元罚款;
(三)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百分之五十的,处2000元罚款。
有前款所列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运输单位的车辆经处罚不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5000元罚款。
违法行为人无法自行消除违法状态的,对超载的乘车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联系转运。消除违法状态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违法状态消除后,应当立即发还被扣留的机动车。
公路客运车辆载客不得超过额定乘员。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不得超过额定乘员的百分之十。
第六十八条货运机动车违反规定载货,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超过核定载质量百分之三十以内的,处200元罚款;
(二)超过核定载质量百分之三十以外百分之五十以内的,处1000元罚款;
(三)超过核定载质量百分之五十的,处2000元罚款。
有前款所列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运输单位的车辆经处罚不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5000元罚款。
第六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00元罚款:
(一)驾驶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
(二)非法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的;
(三)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五)驾驶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
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强制拆除、收缴警报器和标志灯具。
有前款第五项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强制报废。
第七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500元罚款:
(一)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二)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三)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四)在道路两侧及隔离带上种植树木、其他植物或者设置广告牌、管线等,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妨碍安全视距,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排除妨碍,拒不执行的。
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强制排除妨碍,所需费用由行为人承担。
第七十一条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5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2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3000元罚款。
当事人提供相应的合法证明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第七十二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按照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出具虚假检验结果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所收检验费用10倍罚款,并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撤销其检验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不依法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执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制度或者不按照规定将依法收取的费用、收缴的罚款及没收的违法所得全部上缴国库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三)违法扣留车辆、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车辆号牌的;
(四)使用依法扣留、收缴的车辆的;
(五)当场收取罚款不开具罚款收据或者不如实填写罚款额的;
(六)不公正处理交通事故的;
(七)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的;
(八)违反规定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车辆的;
(九)非执行紧急公务时拦截搭乘机动车的;
(十)其他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
第八章 附则
一、我国《道交法》及其实施条例存在的问题
1、部分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
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中主要以法规规章为主, 但在部分法规、规章的规定之中仍存在法律冲突的现象。比如对非现场执法规定存在的冲突, 《道交法》第7条、第114条对非现场执法做出了规定。而在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律体系中, 对非现场执法规定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非现场执法与《行政处罚法》第5条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存在冲突。行政处罚不应以追究行政法律责任为唯一目的, 而应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纠正违法行为, 教育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等社会成员自觉守法。而非现场执法作为行政处罚方式的一种, 只强调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却忽视了对违法行为的纠正以及对违法行为人教育。同时, 非现场执法在不能确定违法驾驶人的前提下, 处罚的往往是机动车的所有人或管理人, 而真正的违法驾驶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处罚, 造成错误的执法, 有失公正。这样只是以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而处罚, 难以达到通过处罚纠正交通违法行为, 教育公民自觉守法, 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处罚目的。二是非现场执法与《行政处罚法》第6条规定的“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存在冲突。在非现场执法中,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通常不在现场, 在做出处罚时一般不会听取违法行为人的意见或者不会听到违法行为人的意见。同时在非现场处罚执法中, 违法行为人往往是在处罚发生很久一段时间后才知悉自己违法, 要回忆当时的具体细节为自己申诉或抗辩存在较大难度, 更难说保留证据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因此, 非现场执法与《行政处罚法》存在的这种冲突难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在一定意义上剥夺了违法行为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2、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规部分条文不够具体明确。
比如对机动车超载行驶的治理需要进一步明晰。《道交法》第92条、《道交法实施条例》第106条对机动车超载行为作出了规定。但这些规定中, 更多的是强调对超载行为的处罚, 对处罚后如何处理超载的乘客或物品、违法状态如何消除则规定模糊。《道交法》第92条规定, 存在超载行为, 由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处罚并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道交法实施条例》第106条进一步规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扣留机动车后, 由机动车驾驶人或所有人将超载的乘车人转运、超载的货物卸载, 并承担转运或卸载的费用。尽管上述法条对超载行为的处罚以及机动车的扣留作出了规定, 但由于欠缺法律规定的支持, 在实践运行中没用专门的转运机构来落实超载乘客或货物的转运事项。于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对超载行为处罚后通行做法, 一是由机动车驾驶人或所有人自行联系转运车辆, 这样不仅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而且也是相当麻烦的事, 特别是要求外地车辆在短时间内自行联系转运车辆更是困难。二是如果超载的是货物, 则涉及到转运货物的临时保管问题, 比如保管场地、保管费用、超载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等等。三是交警在收取罚款后, 不再对超载的乘客或货物另作处理而直接放行。这样做不仅仅违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立法精神, 而且也不利于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3、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有待明晰。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在《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之前就在学界以及实务界存在很大分歧, 观点众多。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属于技术鉴定行为, 它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一种鉴定行为, 它解决的是事实问题而非法律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属于行政裁决行为, 它是对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责任进行认定, 其目的在于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 符合行政裁决行为的特征。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属于行政确认行为, 它具有法律效力, 产生法律效果, 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产生影响, 符合行政确认的要件。除了前述学说,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还有行政证明说[]、行政居间说, 行政调查说, 行政指导说, 限于篇幅有限, 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可见, 作为交通事故认定制度的基础理论,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界定存在众多学说, 观点不一, 由此产生实务操作中对交通事故认定救济方式的不统一, 交通事故认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救济等问题。
4、非现场处罚的执法困境。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 特别是高等级道路交通中车流量大, 车速快的特点, 在现实交通管理执法中, 警力不足、现场执法难度大的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现场交通执法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而类似于雷达测速仪、数码照相机等高技术设备的出现则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途径。因此, 非现场执法这一新兴执法模式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就非现场执法这一新兴的执法模式, 赞成者有之, 反对者也不在少数。作为有别于传统执法模式的新兴执法模式, 非现场执法存在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一是非现场执法告知程序的问题。《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了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之前应当遵循告知程序, 履行告知职责。但《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都未对非现场执法的告知程序做出规定, 即使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公安部105号令) 第20条中也仅仅是规定“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可以通过邮寄、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这里就存在“可以”义务与“应当”义务的冲突, 以及如何保障违法行为人受告知的权利等问题。二是处罚对象不当的问题。非现场处罚一般都是通过拍照、摄像等技术监控设备确定违法行为人。但是受技术限制, 监控设备很难确定违法机动车的实际驾驶人, 同时“套牌车”、“克隆车”的出现, 更是加大了非现场执法的难度, 造成处罚人并不是实际违法人的尴尬处境。于是非现场执法中的这些制度漏洞也就催生了“买卖驾照分数”, “驾照违章处理黄牛”等社会乱象。
二、我国《道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完善
1、加强对《道交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清理和修改。
在前文分析中, 《道路交通安全法》与其它法律法规存在的冲突导致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交通事故的实务操作做法不统一, 条文适用混乱。此外, 诸如对超速、超载的一些规定不明确, 导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面临执法困境。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道交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清理和修改工作, 以适应道路交通活动的发展。加强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清理, 应建立常规清理与专项清理相结合的制度。这里的常规清理是对现行法律法规开展定期的清理, 使之成为一项日常的法制工作。而专项清理是指针对规范内容或对象是同一类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门的清理。专项清理的好处是针对性强, 有助于集中时间和力量解决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问题, 有助于以法的形式, 在一定的时期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常规清理和专项清理工作, 发现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的冲突, 为进一步对其进行修改和编撰打下基础。在清理后的基础上, 适时对其中存在冲突、规定模糊不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进行修改和补充。除此之外, 在高位阶的法律法规修改之后, 低位阶的部门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也应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相应修改, 对没有修改又与高位阶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应予以废止。通过这些清理、修改和补充工作, 让现行的道路交通事故行政法律法规在其完善性上更进一步。
2、明确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为具体行政行为。
一种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主体条件, 即行为主体必须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二是内容条件, 即行为内容是行政机关向向行政相对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 目的在于建立、改变或者撤销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三是程序条件, 即行为的作出应当依法律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就交通事故认定行为而言, 从主体上来说,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明确规定,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从行为内容的上看,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一种有别于一般民事行为的独立的职权行为。从行为的程序上看,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行使职权的行为。因此,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完全符合具体行政行为要求。它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 依据法定职责, 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检验之后, 通过分析研究, 进而形成对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造成原因以及当事人事故责任划分作出认定的专门活动。笔者建议适时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 将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明确为具体行政行为。这样即可避免在实务操作中出现执法不统一的现象, 又可增加对交通事故当事人权利救济途径。
3、完善非现场执法程序。
问:《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为公众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那么,食品安全信息将以什么方式向消费者公布?
顾:《食品安全法》解决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要靠政府、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协作来完成。政府管理部门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管的同时也要为公众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得消费者对国家的政策信息、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国家采取的措施和措施所起到作用具有清楚的了解,而不是把问题夸大化。信息公开分为向全社会公开和特定环境公开两方面,要做到“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特例”,即在原则上一切信息都应向公众公开,但是当信息危机到商业机密和国家安全等“特例”时是不予以公开的。
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检验等技术资源的共享。此举意义何在?
顾: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要对食品安全负总责,信息与技术的共享可以使得政府的监管力度大大提高,技术资源以及信息交流平台,能将我们现有的信息、资源、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带来的浪费。
问:从1995年的《食品卫生法》到如今的《食品安全法》,两个字的改变,折射的是我国立法及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从概念到模式的巨大改变。《食品安全法》承载着无比沉重的生命安全与社会成本代价,您对此的看法是怎样的?
顾:食品安全分为三个层面:1、食品的质量安全即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公众健康的影响,2、食品的数量安全即由于食品供应数量的不足对公众造成的危害,3、人为的恐怖活动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即人为地在食品中故意加入有毒有害的物质对特定人群造成的健康危害;食品卫生也有三层意思,分别为:1、食品要具有无毒无害的特性;2、食品要具备固有的营养素;3、食品要具备特定的感官性状。现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故我们首先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法》要从本质上解决我国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问:《食品安全法》首次明确食品生产经营第一责任人,并加大对违法的第一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请问什么是第一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会为消费者带来哪些实惠?
顾:所谓的第一责任人就是食品的生产企业,一个好的食品不是靠政府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所以要求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
对于第二个问题,过去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者的违法成本低,提高其违法成本要从提高市场监察频率和加大处罚力度两个方面同时进行,《食品安全法》在这两个方面都加大了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还提出“民事赔偿优先”的政策,即当违法者同时触犯了刑法,行政法以及民法等法律时,首先赔偿民事违法应当赔偿的份额,然后在考虑其他违法赔偿。从“刑事赔偿优先”到“民事赔偿优先”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法》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问:《食品安全法》中正式将保健品纳入食品的范围进行统一监管,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保健品,有些是“卫食健字号”有些的是“国食健字号”,作为消费者应当怎样鉴别保健品的真伪?
44、在道路同方向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 坐车为快速车道右侧为慢速车道 在快速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应当按照快速车道规定的速度行驶 未达到快速车道规定的行使速度的应当在慢速车道行驶 摩托车应当在这右侧车道行驶
有交通标志标明行驶速度的按照标明的行驶速度行驶慢速车道内机动车超越前车时可以借用快速车道行驶
在道路同方向画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
变更车道的机动车不得影响相关车道内行驶的机动车的正常行驶
45、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
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三十公里公路为每小时四十公里
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五十公里公路为每小时七十公里
46、机动车行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形式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三十公里:(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超过每小时十五公里)1进出非机动车道时通过铁路道口急转弯窄路窄桥时 2掉头转弯下陡坡时
3遇到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五十米以内时 4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 5牵引发生故障的机动车时
47、机动车超车应当提前开启着转向时变换使用远、近光灯或者鸣喇叭在没有导入中心线或者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前者与后者发出超车实在条件允许课的情况下应当降低速度靠右让路。后车应当在确认有充足的安全距离后从前车的左侧超越在与被超车打开必要的安全距离后开启右转向灯驶回原车道。
48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与相对方向开车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减速靠右行驶并与其他车辆行人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2在有障碍的路段无障碍的地方先行但有障碍的一方已经驶入障碍路段而无障碍的一方未进入时有障碍的地方先行
3在狭窄的坡路上坡的一方先行但下坡的一方已行至中途上坡的一方让下坡先行 4在狭窄的山路不靠山体的一方先行
5夜间会车应当在这里相对来说一百五十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展露寨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适用远光灯
49.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方以及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桥梁急转弯陡坡隧道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可以掉头。
机动车在没有禁止掉头或者没有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点可以调头但不得妨碍正常行驶的其他车辆和行人的通行。50、机动车倒车时应当查明车后情况确认安全后倒车不得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单行路桥梁急转弯都和或者隧道中倒车。
(2004年10月22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未参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方按照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予以赔偿。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损害赔偿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一)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减轻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
(二)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减轻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
(三)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减轻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
(四)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减轻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
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直接向保险公司报告的,保险公司应当依法理赔:
(一)当事人依法自行协商处理的交通事故;
(二)仅造成自身车辆损失的单方交通事故;
(三)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2号)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已经2005年10月21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10月21日
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损失;机动车一方未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应在其应当投保的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
河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7-28 生效日期: 2006-07-28
第四十二条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有事故责任的,对超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百分之百赔偿责任;
(二)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八十的赔偿责任;
(三)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六十的赔偿责任;
(四)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四十的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征求意见稿第五稿2010-05-20)
第八条 【未投保交强险的责任承担】
第四十四条 调查食品安全事故,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查清事故性质和原因,认定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
参与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部门应当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的工作效率。
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十五条 参与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部门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
第四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制定的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应当包含食品抽样检验的内容。对专供婴幼儿、老年人、病人等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应当重点加强抽样检验。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检验购买样品所需费用和检验费等,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四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一组织、协调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管理;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重点加强监督管理。
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或者接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第十条规定通报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后,设区的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第四十九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疾病信息和监督管理信息等,对发现的添加或者可能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品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名录及检测方法予以公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
第五十条 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初步筛查;对初步筛查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第三款的规定进行检验。初步筛查结果不得作为执法依据。
第五十一条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包括:
(一)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
(二)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录;
(三)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情况;
(四)专项检查整治工作情况;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前款规定的信息涉及两个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由相关部门联合公布。
第五十二条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布信息,应当同时对有关食品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解释、说明。
第五十三条 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电话,接受咨询、投诉、举报;对接到的咨询、投诉、举报,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条的规定进行答复、核实、处理,并对咨询、投诉、举报和答复、核实、处理的情况予以记录、保存。
第五十四条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依据职责制定食品行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采取措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对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处理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五十六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制定、实施原料采购控制要求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或者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仍加工、使用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食品生产企业未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建立、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食品生产企业未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制定、实施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或者食品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情形未依照规定采取整改措施的;
(三)食品生产企业未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的;
(四)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未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记录、保存销售信息或者保留销售票据的;
(五)餐饮服务提供企业未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定期维护、清洗、校验设施、设备的;
(六)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或者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的。
第五十八条 进口不符合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没收违法进口的食品添加剂;违法进口的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__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医疗机构未依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报告有关疾病信息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六十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未依照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采取措施并报告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定职责,本行政区域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定职责、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十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
餐饮服务,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
第六十三条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进行。
国境口岸食品的监督管理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条例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
本刊讯 (记者房慧) 2009年7月8日,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草案) 》。
会议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施行。为配合和促进食品安全法的实施, 有必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强化了企业的事先预防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细化了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职责规定, 强化了地方政府和各监管部门的责任, 并对启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实行食品复检、召回制度等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会议决定, 该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 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12月1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公布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此前5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签字意味着该项行政法规的生效。其中的内容,则早在11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
从“两税合一”的基本法出台到实施条例的出炉,经历了从慢到快的过程。在“两税合一”被推迟了至少两年之后,今年3月,《企业所得税法》在“两会”期间获得通过;由于该法将从2008年元旦开始实施,紧迫的时间倒逼着实施条例加快了制定的脚步。
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对外资的强烈需求,旧版《企业所得税法》曾在税收方面向外资做出幅度很大的倾斜。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统一市场条件的完善,政、学两界要求“两税合一”的呼声不断高涨。
“在年初通过基本法回归内外资公平税负的原则之后,此番通过的实施条例,则在配套设施上细化了市场公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孙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苦乐不均彻底成为历史
“两税合一”之前,外资企业18%的企业所得税率与内资企业33%的高税率成为学界批评炮火最集中的所在。
实施条例出台之后,由于规定较多,专业性较强,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出台以答记者问形式出现的条例解释。
在谈到工资薪金支出的税前扣除时,三部委负责人说:老税法对内资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扣除实行计税工资制度,对外资企业实行据实扣除制度,这是造成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施条例的起草者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就此规定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假设在内资企业工作的人员月工资为5000元,老税法的扣除标准为1600元,实施条例的扣除标准为据实扣除——5000元。也就是说,公民缴纳个税的标准虽未变化,但免税税基由1600元拓展为5000元,企业因此避免了3400元范围内的企业所得税。
在企业非常关心的业务招待费方面,实施条例也就税前扣除进行了明确。此前,内外资企业扣除标准不一,外资宽松而内资从紧,新税法的实施条例统一将扣除标准定格在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其总额的上限不能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
“这一次不分行业,同时追加了企业的责任,比如企业每花出1万元的招待费,就要自己负担其中的4000元。”起草者说。
另外,实施条例还统一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老税法对内资企业实行的是根据不同行业采取不同比例限制扣除的政策,而对外资则没有此限制。
起草者称,和业务招待费一样,由于此前各行业扣除标准不一,新税法也将造成不同行业“苦乐不均”的情况。其中,医药、化妆、食品等行业由于原先扣除比例较高,在2008年之前拥有更多资金投入宣传;此番收获了“苦果”,而一般加工业等原先扣除比例较低的行业正好相反。“通过这一调整,对主要靠打广告生存的行业造成了影响;同时,和医药等行业一样,外资的优惠幅度也有所缩小。”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举例来说,某企业2008年度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达到当年营业收入的20%,多出的5%可以结转到之后的年份;但是,如果该企业2008年度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只有当年营业收入的10%,减少的5%则不能流转到之后的年度。
另一项通过扩大免税税基的规定来自公益性捐赠。老税法对内资企业采取的在比例内扣除的标准为应纳税额的3%,对外资企业则没有限制。《企业所得税法》第9条将这一标准统一提升为12%。
“长期以来,国家对捐赠与税收之间的关系没有做出清晰的规定,也因此广受诟病,此番通过《企业所得税法》予以了明确。”孙刚说。
新政策下的新规
与老税法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一样,新税法也体现了新政策的强大威力,中央近年来的一系列旨在缩小“基尼系数”的政策均在实施条例中有着明文规定。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实施条例通过细化农、林、牧、副、渔的税收优惠,来具体引导农业生产。《企业所得税法》第27条规定:企业从事农、林、牧、副、渔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在广泛调研之后,实施条例对此进行了细化,用起草者的话来说:并不是所有农副项目都能免税。例如,花卉、茶、鲍鱼、海虾等海水养殖由于收益很高,只能享受减半征收的待遇。
出于对公共财政转型的考虑,《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事国家扶持的重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减免税收。实施条例就此明确为: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投资经营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
“过去只有‘两免三减,对外资有过‘五免五减,免三年减三年还是第一次。”孙刚说。
同时,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方面,实施条例同样对符合标准的项目给予了“三免三减”的税收优惠。
在鼓励企业加强社保、加强工会职能、重视教育方面。条例规定了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标准,相应的扣除标准虽然仍为14%、2%和1.5%,但是,免税税基却从“计税工资”拓展为“计税工资总额”,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
出于贯彻自主创新战略的考虑,《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4个方面的优惠,实施条例分别进行了明确。其中的一个规定是: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起草者告诉本刊:这是在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流转,从而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而不是死守着“秘方”不放。
除了上述几项新政策的落实,实施条例还通过间接减免税这一方式拓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空间。例如,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并符合规定比例。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过去税收优惠通常采取直接优惠的方式,比如‘两免三减,而符合国际潮流的间接减免方式虽然也已经开始出现,但却很不规范”,起草者对本刊说,“通过实施条例,国家第一次对间接减免进行了规范”。
起草者解释说,间接减免的好处在于:政府可以通过收入总额计算简单得出经济活动的相关数据,而直接减免由于减免部分统计吃力,平添了不少管制成本。
实施条例中,环保、节能、安全生产、创业投资、技术进步等方面均部分实施了“间接减免”。
基本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宁国市市长牛传勇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经表示:由于“两税合一”后将造成地方税收上的苦乐不均,安徽所在的地方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所得税法》对此没有做出规定,如果实施条例也未规定,地方上将考虑出台政策抵消这一“负面影响”。
这位市长所担心的,就是此番实施条例中仍然没有做出规定的汇总纳税。由于公司总部多处大城市,中部和东北面临着这一已经迫在眉睫的问题,西部由于实行15%优惠税率而抵消了这一“负面影响”。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起草者表示,即使是作为基本法的《企业所得税法》,也无权解决这一问题,除非财政体制发生变革。因此,在实施条例施行后,国家将根据“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分配”的原则,合理确定总分机构所在地政府的分享比例和办法。在财政、税务部门负责制定的办法出台之前,财税两大部门采取了一些内部规定来对此进行规避。据本刊了解,中央部委在集团汇总纳税方面的审批已经从紧,“甚至可以说停止了审批”。
类似采取“另行出台办法规定”之处,在实施条例当中有10处之多,除了汇总纳税和合并纳税,还包括税收过渡期、高科技企业认定等方面。
【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推荐阅读:
道路交通安全条例09-20
广西道路交通安全条例07-17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07-01
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05-26
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实施方案06-14
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10-06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05-30
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工程11-02
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06-28
我与交通安全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