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实施心得(推荐11篇)
这两天,我们参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培训。聆听了省教育专家张晖老师的讲座《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内涵与实施途径》和陈海青园长的讲座《对课程游戏化的理解》以及张红俭园长的讲座《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与分析》,丰富详实的讲座内容,鲜活的案例分析,让我对课程游戏化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全新的解读。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我们通常只是植单一的插入一些游戏。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通过培训我了解到,课程游戏化是要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结合讲座来反思自身发现,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年也能注重体现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险”通常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
这次的培训活动,给了我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共成长。
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课程游戏化是什么? 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 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 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 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 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 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 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 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所以,我认为课程游戏化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抓手。如何贯彻落实《指南》? 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这个项目去引领。所以说,课程游戏化不是在《指南》和《纲要》之外另外给大家增加要求,它本身就是《指南》和《纲要》的精神本质之一。此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落实《指南》和《纲要》精神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不是课程改革的唯一路径。课程改革的路径有很多。例如,有些地方提课程生活化,有些地方提课程经验化,有些地方提课程过程化,有些地方提课程情境化。这些提法有相似之处。江苏选择的是课程游戏化, 这一切入点比较适合当前幼儿园教师认知水平,较容易与实践靠近,这也反映当前课程实践中基本的问题和焦点。江苏从课程游戏化切入,跟其他省份选择从课程生活化切入, 或课程经验化切入等是异曲同工的。从这一意义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很多。
既然生活化就一定要游戏化,既然课程是游戏的,也必然有情境。游戏是一个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包含经验, 这是相通的, 只不过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外延稍有差异。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 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质量,关注实践过程。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不是比文章写得多不多,而是教育过程是否有效,幼儿是否得到了发展,幼儿园课程水准是否提高。因此,游戏化的推进最终标准是实际水平的衡量。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提升经验,总结经验。经验总结出来,并继续辐射下去,深入下去,就形成江苏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它能体现江苏的基本水准。这是引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二、课程游戏化的实质
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 而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确保是指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能自选游戏,自由游戏时间应得到保证。2014年是《儿童权利公约》颁布25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很多纪念活动,其中有很多研究报告讲到确保儿童的游戏权。儿童游戏权首先表现在对儿童自由游戏机会的保证。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把游戏理念及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去。这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
课程游戏化即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 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要适合幼儿?因为幼儿的内心是游戏的,幼儿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幼儿的内心更贴近游戏。我们应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让幼儿园游戏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课程游戏化一定要更加有利于幼儿成长。课程既然应该是适合幼儿的,即意味着不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幼儿园课程应更加生动,不可死板;更加丰富,不可机械。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更加生动有趣。幼儿园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使活动更加有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课程游戏化与《规程》《纲要》中提到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什么关系? 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是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儿童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所以有个词叫“教学活动游戏化”。一节课中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集体活动不只是获得经验和能力的,也是充满愉悦感受的。因此,游戏的基本活动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所以, 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改为游戏活动,而是在自由游戏保证的情况下,让游戏精神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中是被控制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自由的、创造的。有人会问:自由自主的游戏需要纪律吗? 需要的。有纪律才会有自由,没有纪律是不会有自由的。纪律和自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自由的孩子才会有好的习惯,没有好习惯的孩子经常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三、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特性
游戏化是课程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实幼儿园课程本来就应该游戏化,幼儿园教育本来就具有游戏特征。现在小学教育改革开始讲课程游戏化、情景化问题。幼儿园更应关注。
对幼儿园来讲,游戏是幼儿园的存在方式,也是生活内容。没有游戏的生活就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
幼儿园要形成何种课程文化? 第一,幼儿园要鼓励游戏。幼儿游戏的过程需要我们去欣赏。游戏不是幼稚的,游戏中有很多亮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要素。第二,要服务游戏。我们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游戏材料。第三,学会观察游戏。第四,合理指导游戏。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 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指导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就会失去,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形成这种课程文化。
我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够有趣、有效一点。而做到这一条, 要求我们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要去研究幼儿。要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教学活动可游戏化、趣味化,区域活动也可以做到,生活活动亦如此。趣味化的活动才能使儿童积极、投入和专注,才能使幼儿面对新挑战,获得新经验。
有效的学习一定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要获得新经验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数量惊人。但是,幼儿玩一会就走了。所以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会玩。幼儿之所以不会持久玩下去,其根源在于教师。因为活动区里的材料教师不曾更新。有些活动一名幼儿是玩不起来的, 需要两三名幼儿一起玩,有些需要特定的材料,有些需要适宜的指导,总之我们需要深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认真听教师讲,这不是全部学习。幼儿的学习要动用多种感官,尤其是手的动用非常重要,这在《指南》中多次强调,而且“活动”一词在其中提到80多次,这并非偶然。
教师需要让幼儿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与幼儿进行交流,包括师幼之间的谈话。让幼儿主动活动,教师不等于不说话,教师说话是有意义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是引导孩子进行经验的提升和重组。有些活动,教师通过和幼儿讨论,把幼儿当前经验与已有经验进行整合, 幼儿就能得到提高。因此,有些时候教师与幼儿的谈话很重要。但是,我们不主张教师在一节活动中从开始一直讲到结束。我再次强调幼儿园教师的备课写的不是讲稿,是行动方案。教师写的是幼儿做什么、在哪里做、用什么做及如何做的方案,而不是自己要讲的话。
幼儿有效学习与教师体力消耗不成正比。并不是说教师讲得越多,幼儿发展得越好。幼儿有效学习与教师的脑力消耗成正比。教师也需要创造性的劳动,无需多讲就可以把幼儿调动起来, 幼儿就可以有效获得经验。有些教师既讲解又演示,非常忙乱,最后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这不能说明教师投入了,创造了,这个活动就有效了。恰恰相反,这个活动中教师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探索、表达的机会。
四、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
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 重新建立一套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儿园所做的课程都是有价值的,其中包含了成功、失败,包含了创新和教训,不能轻言放弃。
课程游戏化要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 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幼儿园经常推翻自己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但幼儿园必须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幼儿园所建设和采用的课程应与《指南》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和缺陷。我们需特别关注幼儿园课程是否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 幼儿园课程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
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其方向是《指南》和《纲要》。让幼儿园课程更加完善尤其是更加体现游戏精神,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目的, 是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轻易扔掉自己现实成果的幼儿园不会有大的进步。成为经典的幼儿园课程都是能够坚守自己的核心的东西,但不可固步自封,要找到差距及自身的问题,要把《指南》中的核心理念与当前实际进行对照,找到自身的不足。因此,找差距、找不足、找缺陷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意味此项目的推进要从对自身的诊断开始。
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就可以, 不是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时间,不是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理念开始, 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然后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大家的课程理念已在更新,但只是改变理念是不够的,要从内容、资源、活动形式等多方面整体考虑,并努力融入科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从本园实际出发真正实现课程游戏化。
游戏化要避免一些误解。如:强化各类游戏的预定性目的; 强化教师的直接指导; 在计划中增加所谓的“游戏课”;在所有活动中硬加游戏环节 ;进行专门游戏设计和组织比赛;细化并检查游戏计划,等等,这些都是对游戏化的误解,也会带来对教育和儿童的危害。
五、课程游戏化的思路和途径
课程游戏化基本思路首先是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思考课程游戏化。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应以《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儿童是主体就必须是积极的、主动的和创造的。课程要聚焦儿童的多感官参与,多样性的活动。
关注幼儿园现实的条件和资源。课程资源具有区域化特点,要充分挖掘幼儿园周围的课程资源。浙江省安吉县做得很好, 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地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孩子在教室拿着本子完成书本上的任务是不可能游戏化的。游戏化要求我们关注周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活动组织形式上要不断鼓励创新,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 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 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要从实际出发,从蓝本(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方案)出发,从生活出发,从改造出发,走向创新和发展。课程游戏化的最后结果是过程和习惯,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新经验,不只是文本。
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儿教师就必须专业化。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将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 也应该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能力缺失一直是困扰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大问题。
日本幼教专家高杉自子提出了推进幼儿园教育的三个论点:一是使幼儿能够情绪安定,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实施以幼儿自发游戏为中心的综合性指导; 三是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指导。高杉自子认为“这也是今后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指标”。高杉自子的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化最终是通过有效促进幼儿发展体现出来的,促进幼儿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目的。然而,教师的专业化也是非常艰巨的过程, 这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是否能真正实现。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 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
游戏化的课程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精心选择有效指导幼儿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促进幼儿个性的张扬、能力的提升、和谐的发展,让幼儿真正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游戏化课程 组织 拓展 优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同时强调“课程游戏化”,游戏化的课程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精心选择有效指导幼儿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促进幼儿个性的张扬、能力的提升、和谐的发展,让幼儿真正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游戏化课程的组织
游戏化课程强调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彰显幼儿在游戏化课程中的“主人”地位。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发展变化着的独特的生命体,总是以“主角”的角色在与外部世界的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魅力。幼儿会在游戏化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大胆地充分地进行自主性的创造性的游戏化课程的活动。
游戏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尽最大可能的让幼儿能够更多地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热情去进行游戏活动。教师应成为游戏化课程的环境创设者,游戏化课程的条件提供者,游戏化课程的观察指导者,教师应着力通过游戏化课程环境的改造、材料的投放等吸引幼儿去实施游戏化课程,让幼儿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彰显自主性与创造性。比如,在“探究磁铁有哪些性质”的游戏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们提供一些磁铁以及一些物品,如木棒、塑料片、光盘、铁球、铜球、皮球、乒乓球、足球、牙签、剪刀、布片、纸片等,幼儿们对探究磁铁的特征兴趣浓厚,幼儿通过实验操作一定会自主探究出磁铁的特征。在诸如此类的游戏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放手让幼儿去自主操作、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创造。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幼儿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困惑需要寻求教师的帮助时,教师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顾,而应主动出击,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应及时给予启发、给予点拨、给予指导,努力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让幼儿满怀信心地投入游戏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让幼儿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获得经验的增长,能力的提升。
二、游戏化课程实施空间的拓展与优化
游戏化课程实施的空间设施、游戏化课程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幼儿并有效地支持幼儿参与游戏化课程各种活动的探索、发现、分享。教师应努力拓宽游戏化课程实施的空间,让幼儿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内自主地与环境发生作用。通过拓展并优化游戏化课程实施的空间,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化课程的实施。比如,教师可以对幼儿园的操场、门厅、走廊、通道、地面、墙面等进行统筹规划,有效整合,合理利用,为幼儿去实施游戏化课程提供物质保障。
三、游戏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游戏材料的投放及优化
游戏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应当有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自由选择游戏伙伴,自由选择游戏材料,自由选择游戏方式的权利,因而在游戏化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应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创造性。
1.优化材料,彰显游戏化课程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鼓励优化组合游戏材料进行游戏化活动。比如,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主或合作开展“科学小制作”的游戏活动,幼儿们有的制作了拉力器,有的制作了飞盘,有的制作了流星帽,有的制作了花环,有的制作了“同心板”。值得一提的是在“同心板”的游戏化课程活动中幼儿们兴致勃勃、热情高涨,一块小小的木板作为游戏化课程的活动材料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供游戏活动的“支撑”,幼儿们在这样的“同心板”上可以自由跳跃,在木板之间迂回跑,在木板上开展“平衡”的游戏活动。这样的游戏化课程的实施发展了幼儿的多种运用技能,又体现了一物多用、美观耐用的魅力,同时更彰显了游戏化课程的趣味性,让幼儿能品尝到游戏化课程实施顺利展开的喜悦,同时更让幼儿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自已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
2.细化材料,分类摆放,彰显游戏化课程的科学性。游戏化课程实施过程中鼓励教师细化游戏材料,进行分类摆放。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让幼儿依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自主、自愿地去选择游戏化课程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自我调控、自行调整。
四、游戏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方面
在游戏化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不同性别的幼儿在游戏化课程活动类型上会有不同的偏好,以及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开展的频次会存在差异,游戏化课程活动材料更换频率不高,游戏化课程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品种不齐全,比较单一,同时数量不够充足,利用率不高等。
【结 语】
“课程游戏化”的提出并非对幼儿园课程的新要求,而是《指南》与《纲要》对课程的一致性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游戏化建设方面应时刻把握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特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这三大关键要素。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应该充满游戏精神,应该充分保证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与空间,应该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幼儿园应形成一种服务游戏、鼓励游戏、欣赏游戏并科学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构建游戏化的教育环境,将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与教育有机整合在一起,最大化地支持与满足进行游戏化课程活动的需要,鼓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获得有益的游戏化课程的经验,还幼儿一个有趣的、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王凤侠.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9)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兴趣为主要教育基础。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群体的普遍兴趣,将教育的课程融入到游戏中去,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成为现代幼儿园教学的一大主题。于是我学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六大支架,其中支架1: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支架2: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支架3:改变活动室内小学化的课桌椅摆布方式。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恰当布置课桌椅,以方便儿童游戏为基本原则,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支架4: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支架5: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支架6: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老师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
其中,支架2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不断的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使之符合新时代对儿童的需要,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尊重、热爱儿童,通过教育活动激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孩子走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完善我们的教育呢?
要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表现,现在一些独生子女,娇气十足,这与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依据这一现实,我们应教育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他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我经常给长辈做工作,使长辈们理解培养孩子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由此我感到:正确地儿童观、教育观应首先树立在对幼儿的态度上。作为教师,要经常分析幼儿的现实表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求自身的教育责任和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教育者的儿童观才能获得最初的教育和实践价值。
发现孩子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兴趣的发现、保护和激发。因此,教师不应对孩子的表现过多加以否定,而应该冷静地观察他的言行,从中发现它身上的闪光点以及新表现出来的兴趣,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的兴趣得到良好的发展。
尊重理解孩子,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老师眼中文静、听话,不惹是生非,才是好孩子。久而久之,压抑了幼儿个性的发展。我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到这一点。我以尊重、理解幼儿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性的保护和发挥。比如,在开展环境保护的活动中,从资料的搜集、环境的布置到活动的交流,我都给每位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我把幼儿看成是环境的主人,和他们一起商讨问题,孩子们也一起动手动脑,从而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
恰当地评价幼儿,促进孩子不断地发展。教育实践中,有不少家长往往会这样评价儿童:“这画儿真难看,画的什么呀?看嘟嘟画的多好呀!看隆隆画的多好呀!”显而易见,这种单纯把某孩子与其他幼儿进行横向比较的做法,本身没有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既有可能挫伤孩子学习、上进的积极性。必须看到,集体中个体间必然存在差异,教育者应承认这种差异,尊重“落后”幼儿。教师不仅要注意横向比较为幼儿提供榜样,而且要善于把个体的今天和昨天进行比较,发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我们要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肯定、承认、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每一个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吴老师在《指南》中提到教师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我想很多老师都知道儿童学习的方式是游戏,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吴老师的贯彻落实《指南》----惯性、改变、讲座中提到幼儿园游戏的类型分为两大类。
一、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
二、一类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常见在集体活动中。
还提到了三个关键点:
1、儿童以一出生就是主动的,有能力和自信的学习者。
2、我们眼中的儿童的形象和我们同年的经验,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课程观,儿童观,教育观。
3、教学就是倾听,教学就是回应(闭上嘴、张大眼、竖起耳朵,追随儿童的学习方式,回应儿童的需求)。
东青幼儿园刘爱华
游戏在幼儿世界中的存在很普遍,对幼儿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发挥着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游戏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学前教育的两种重要手段。把游戏运用于课程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课程中实施游戏,一方面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发挥其主体性——这是课程游戏教学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幼儿喜欢游戏,尤其喜欢角色游戏。因为其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如何指导幼儿更好地充分发挥游戏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应注重游戏的发展价值
在角色游戏中,大多数教师把指导重点放在品德和常规的教育上,如教育幼儿不争抢玩具、不大声说话,对别人要有礼物,习惯用成人的做法来要求幼儿,如“娃娃家”的宝宝手摔断了,“医生”想用透明胶粘合,老师说:这样不行,应该上夹板。教师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来看待幼儿的游戏;而忽略了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游戏,怎样游戏才能让幼儿感到满足和快乐。无形这中,把主动积极投入游戏的幼儿变成了消极被动适应教师教育要求的“小木偶”。游戏是为幼儿所喜爱的,为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所需要,不能剥夺其随意性、目的性以及同伴间的协作性。
二、应注重游戏的特点和需要
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的阶段,只要提供种类少、数量多的玩具材料,多创设几个“娃娃家”就可以了。可不少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主题游戏,幼儿玩起来看似热闹,但实际上他们的经验是有限的,因而游戏情节很肤浅。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就不感兴趣了。还有,不少教师为了能让幼儿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花费时间和精力制作了各种现成的游戏材料,如用海绵缝制水果和蔬菜,用泡沫做成汉堡包。面对这些美观的材料,幼儿只能被动操作、摆弄,游戏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剥夺了。
一、自身在“充电、实践、研究、合作”中提高
1. 主动“充电”充实理论依据。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 我们始终加强理论学生, 深入研究《英语课程标准》、《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并做好笔记, 写好反思、小结, 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还经常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 理论知识的丰富, 开阔了眼界, 也促进了研究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真学习课题方案, 学习英语方面的教育专著, 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 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定期进行交流和小结。
2. 通过课题实验, 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课题实验的实施, 通过专家的指导以及交流, 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对于我们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学习, 掌握现在语言教学方法和技能, 掌握了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支撑和帮助, 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 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更新, 整体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实践研究, 科研意识不断增强。通过这次课题研究的实践, 我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 觉得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寻找资料、阅读、分类、核查、筛选、汇总和分析工作是研究者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这样就促使我形成了学习的习惯。有了课题任务, 我会用研究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在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把课堂作为研究的现场, 这样就促使我逐步形成了反思的习惯, 我把自己在反思中取得的成果付诸实践, 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发挥群体智慧, 集体备课, 相互促进。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评议。课题组成员相互探讨对教材的理解和体会, 定位和把握教学重难点, 交流各自的想法, 设计出合理的任务, 创设出合理的情景, 优化教学过程。然后再撰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二、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乐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真实阅读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锻炼思维方
式, 复习、巩固旧知识, 扩大词汇量, 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等诸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解题技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及英语综合能力、对加强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意识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 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寻求学生的闪光点, 抓住以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鼓励、理解、接纳、信任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 积极营造和谐、互助合作的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排除心理障碍, 建立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改进学习方法,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 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必须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 给知识、信息附加更多的感情色彩, 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 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 要尽量做到让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享受感, 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达到情感的交融,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状态。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活动 小学化教学 游戏教学 主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59-02
一、幼儿园数学活动小学化的现状分析
教育心理学认为,3-6岁幼儿是智力高速发展的关键期,而数学一向被教育教学界、家长、社会所认为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一直以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千古名言”被广为传颂,到现在素质教育为主题的今天,数学仍被高度重视,许多家长被“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论调所震撼,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古训所征服,认为数学从小抓起,从幼儿园抓起,让幼儿们快速口算、心算,说出3+5=?, 8+9=?甚至12+6=?,2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做到快、准,否则,担心“不可教也”。
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的教师,也为了迎合众多家长的心理,满足他们的需求,从幼儿园小班起,就认数字、写数字,从简单的1+1=2,1+2=3等背诵开始,到中班,10的分合,一个个要背诵,如4可以分为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这样2到10的分合,要孩子们倒背如流。再根据分合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教学,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灌输”、“死记”,1+2=3,2+1=3,3-1=2,3-2=1类似的算式,每一个抄写N遍,直至不假思索地说出其运算结果。
这样的教学,不仅小学化,也忽视幼儿园教学的基本任务——启发孩子们的智力,以掌握了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忽视幼儿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更与《纲要》大相径庭。因此,改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小学化的教学态势,创新开展数学活动势在必行。
二、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学化,数学活动小学化,容易使孩子过早得背上沉重的学习负担。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的多数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重结果,只关注分数,对于数学,只问是不是考了100分。只问结果,不看重过程的做法,导致幼儿对学习产生惶恐的心理,极早对学习感到厌倦,不利于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教育心理学认为,发展孩子智力,首先应发展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不应把计算速度、计算准确度等作为唯一的标准和要求,应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内心激发学习的动机。《纲要》也指出,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应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所以,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准绳,将游戏贯穿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之中,渗透到各种活动中,让游戏成为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主题。
三、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开展游戏的几个策略
1.以情境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的培养对于3-6岁的孩子而言,更见其必要性。以灌输为形式,以考试夺高分为标准,以迎合幼儿家长的心理为目的的数学活动都是不足取的。
而如果放下考试的包袱,改变“小学化”的倾向,以“玩”为主要方式开展数学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学6的分合时,教师用多媒体呈现红红过生日的情境,红红过生日,来了东东和明明为她庆祝,红红拿出6颗糖,准备分给东东和明明,聪明的你,知道红红怎么分这6个糖果吗?一共有几种分法?哪种分法最合理最好?拿出你的小纸片,动动手、想一想、分一分吧!谁分的方法多,分得对,老师这里也有糖果而作为奖励的。问题情境的提出,熟悉的生活情境,诱人的糖果,立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分起来。
2.以游戏提高参与度
3-6岁的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又容易转移,做事不能持久,逻辑思维能力更没有发展,数学又抽象,如果教师在数学活动中,缺少启发和引导,让幼儿采用“仓储”学习,很难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反之,游戏活动的开展,教师与孩子们一起玩,一起游戏,可以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如幼儿数学“1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教学时,开展一个“看数字击掌”的游戏,教师拿出卡片1,幼儿击掌1次,拿出卡片2,就击掌2次,依次类推。也可以增大活动的难度,让幼儿击掌的次数比看到的数字多1或者少1,可以训练孩子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如教师拿出卡片2,让幼儿击掌3次,拿出写有4的卡片,幼儿击掌5次,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会感到趣味盎然,百做不厌,对数学活动也乐在其中。
3.以游戏促使孩子们动起来
数字的写法也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主要内容,1-100的数字和认识时,让幼儿把数字每一个写几行甚至一张纸,幼儿们反复抄写,无容置疑,会感到身心疲惫。其实,幼儿园数字的写法,不需要写多规范,只要会写,对于小班和中班的幼儿来说,与其说是会写,不如说会“画”出数字就行,如8的写法,多数幼儿通过两个0相叠加而成,这样,从某些方面说,不可取,但从幼儿的认知、身心发展规律来说,也不能彻底给以否定。因此,数字的写法教学,让幼儿能“画”出,就给以高度的表扬和鼓励。这个画数字的教学,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游戏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给教室里的桌凳编号,为孩子们的茶具编号,给自己的学具小花、三角形以及圆形纸片标出1、2、3、4……,为小组里的小朋友的座次标出序号等,再比一比,谁写得最好,最准确。丰富多样的活动,竞赛性质的游戏,孩子们乐趣无穷,乐此不疲。
数学游戏很多,游戏的主要作用益智、娱乐,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游戏,还可以激发幼儿兴趣,丰富幼儿体验,以游戏带动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兴趣,发展智力和能力。改变“小学化”教学,以游戏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更多可行的办法,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卞娟娟.幼儿数学游戏的设计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09)
沛县大屯镇中心幼儿园于2015年4月成功申报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幼儿园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贯彻落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想方设法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参与游戏。
在县教育局、中心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投资20余万元,增添了户外大型积木,攀爬架,新堆了一个小山坡,在二楼平台设立了迷宫和玩泥区。户外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钻、爬、跳、投,多项基本技能得到有效发展。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用木板、树桩等材料搭建成崎岖的小路攀越、爬行,在自己构建的情景中快乐游戏。玩泥游戏中,孩子们使劲摔打胶泥,亲自体验胶泥的变软过程,最后做手工,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揉、压、搓、捏等多项基本技能有效发展。在游戏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增强了,教师的游戏指导理念更新了。
对活动室的空间,以游戏为目的进行规划并加以改造,针对人数多、场地小的现状,缩小集体教学区巧妙安排游戏区域。现在,每一处角落都可以作为幼儿游戏区域,幼儿随时可以自主地游戏,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
课程实施以后,幼儿园改进统一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各班可以就场地利用、游戏开展等因素选择活动内容,制定自己班级的一日作息表,让幼儿自觉地按作息表有序地进行一日活动。幼儿园还尝试一
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
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从“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要把真理教给孩子”转变为“教师是童年的守护者,要向儿童学习,陪伴和支持儿童成长”。
从游戏切入改造幼儿园课程:从“依赖教材、注重集体教学、强调规范统一”转变为“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经验,追随发展需要规划和生成保育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支架: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如果幼儿园实施了下列工作,教师们最多应该在2个月之后,对儿童发展和教师作用的认识有根本性转变,应该能够从内心认同“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如果不知道具体怎么引导没有关系,那是我们第二步支架要做的。
支架1: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自己用随笔(最好是白描)方式记录,同事们之间以即兴谈话或沙龙方式高频度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也可以正式讨论),坚持做1-2个月。要求:发现儿童令你惊喜的时刻(wow时刻),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而不是去发现问题,也不需要提供帮助,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提示:户外游戏更容易观察。教研人员和园长也要随教师一起观察儿童,并且还要观察教师。
支架2: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自己的观察经历与教育经验,对于每一条目标都举出3个案例。要求:不要死记硬背指南内容,不提倡要求老师书写案例,以口头交流或者QQ群交流分享为主要形式。对于每一条目标如果能够举出6个案例的,属于熟练掌握指南。
支架3:改变活动室内小学化的课桌椅摆布方式。要求: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恰当布置课桌椅,以方便儿童游戏为基本原则,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
支架4: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要求:打破“安全”的束缚,用“怎么让孩子更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去代替“孩子不安全怎么办”,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支架5: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
一、“游戏化美术”课程理念在美术活动中融入并落实
1.情景性故事创建——幼儿对美术游戏兴趣增加
2.趣味性竞赛融入——幼儿对美术游戏信心提升
3.激励性语言鼓励——幼儿对美术游戏更加热爱
案例体现:中班美术撕纸《借型想象:月亮的味道》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2)粘贴动物的眼睛、嘴巴和花纹等。
(3)乐意参与手工活动,感受撕贴过程的愉快和成功完成作品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了解一些小动物。
(2)示范PPT。
(3)彩纸每组一盒
(4)胶水、黑色水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活动引入主题
小朋友你们见过月亮吗?你们知道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吗?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
(二)设置故事情境,讲解添加想象的方法
1.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观看PPT
(1)看PPT提问:你认识图中哪些小动物?讲出它的名字?(小海龟、大象、长颈鹿、斑马、狮子、狐狸、猴子、老鼠)
(2)这些动物外形分别有些什么特点?
(3)最后小动物尝到了月亮的味道了吗?老师这里准备了6个月亮,请小朋友一起帮忙把小动物请出来够月亮,我先请一个小动物,你们看看它是谁呢?
2.鼓励幼儿观察思考,找出动物
提问:它是谁?再看看?这样看呢?再转过来看看它是什么小动物?最像谁呢?“嗯!我觉得它最像××,接着我还要给它加上眼睛嘴巴还有身上的花纹!小朋友,请你把小动物们请出来吧。
接下来,大家一起来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动作最快,帮助小动物最先够到月亮!
操作语:分成6组,每组6人,自由选择并组合,在操作盒子中拿出一个动物,多看看它像什么动物,多转转多观察,最后帮最像的小动物加上眼睛、嘴巴和身上的花纹。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使用操作材料,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找出不同的动物,幼儿相互学习,让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帮助稍弱的幼儿。教师重点辅导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帮助其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教师鼓励幼儿没有得到第一名的小组不要灰心,下次美术游戏时可以再进行竞赛。
活动反思:
我发现这类美术活动内容要在符合中班幼儿年龄、心理特点,遵循幼儿绘画特点、目标,在课程游戏背景下,所有幼儿都能直接参与,所有美术游戏应该符合美术活动所具有的美术的基本元素、基本技能的要求;作为教学内容的游戏设计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
二、“美术游戏化”的活动氛围在环境创设中体现
课程游戏化中美术游戏的合理运用,是我们刘海粟美术园结合了常州市的实际情况,发挥传统艺术即美术的优势,弘扬海粟精神,探索“以美育人,以画载道”的一次大胆尝试。
首先,在每个班级里创设美术作品的展板。美术作品展板就是孩子美术活动后一个展现自己、懂得欣赏他人作品的平台,也是用来记录幼儿美术游戏过程、结果的美好回忆。
其次,将美术活动渗透在班级平时的区域游戏中。在课程游戏化中进行个别化小组游戏能够使幼儿美术活动出彩。各班级可以设立和美术相关的区域游戏,根据课程游戏化教学进度不断更改。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进一步注重幼儿的自由选择性、自主操作性,增强个别幼儿的辅导,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使全班幼儿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美术游戏化”课程效益在幼儿园特色画展中放大
今年是我们刘海粟美术幼儿园成立二十周年,将举行系列庆祝活动。具体分两个板块举行:第一版块是学术研讨活动。第二版块是主会场庆典活动。
在第一版块的学术研讨中,由于我园是省课程基地,因此,本学期我们将对全区开放课程游戏化展示活动,举行游戏、区域、户外晨间操节及公开课的展示,还有教育集团四大品牌活动。在第二版块的庆典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常州特色景点西瀛里明城墙作为主會场,这也充分体现“美术游戏化”的活动氛围在环境创设中,在“六一”前夕举行“何不忆江南”大型儿童画展,我们将一改传统,把以往在美术馆内举办展览的方式改为露天式户外展览,把封闭的展览形式改为开放式的展览,让全市人民都能看到刘海粟美术幼儿园的特色美术教学活动的成果,给刘海粟美术幼儿园的孩子们提供更大的展示美术特色的舞台。学习激发幼儿主动性,教师在一系列美术游戏化活动中不断反思、提升。为了这次画展的圆满成功,从去年的11月份就开始策划,期望办得比十周年的画展更大气,更能显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们开展画展活动,帮助幼儿积累艺术经验,是以画展为载体的方法进行年级、全园的交流,表现形式为美术创作,互相交流、观摩,从而获得各种美术经验,成为幼儿表现自我的舞台。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这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美术游戏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应在设计游戏时因材施教,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丰富的游戏方法,给予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把枯燥的美术知识、技能变得生动有趣,使美术游戏更加自由、自主、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张宇.游戏动画设计[M].海洋出版社,2006.
【课程游戏化实施心得】推荐阅读:
家长对课程游戏化心得体会07-07
课程游戏化研讨07-01
拔河游戏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09-08
游戏化管理11-11
小班游戏化论文10-01
游戏化个案策略10-21
拼音教学的游戏化06-21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心得09-28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论文10-20
构建小班化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