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推荐8篇)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篇1

为了贯彻落实XX省生态环境厅、XX省交通运输厅、XX省商务厅、XX省公安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专项整治的通知》(X环函[2021]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单,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单位清单,掌握环境管理现状,严厉打击非法收集、利用、处置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铅蓄电池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系,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防范环境风险。

二、整治范围

全县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铅蓄电池产生单位(包括工业企业、汽车4S店、机动车维修企业、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电动自行车销售及维修企业及个体户、铅蓄电池销售单位),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铅蓄电池收集、经营单位(场所)等。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排查清单。

建立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单,以及收集、贮存单位清单,利用、处置单位清单和废品回收企业(站、点)清单。

(二)全面开展排查。

深入排查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各环节落实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情况。重点实施“五查”,一查产废单位是否将产生的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收集、贮存、利用、处置;二查是否按照规范要求如实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三查是否在XX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中申报危险废物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四查是否按照要求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涉及跨省转移的,是否履行审批手续;五查贮存条件是否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和《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607)等相关标准要求。

(三)落实属地责任。

县经开区、各乡镇要切实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责任,对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单位及废品收购站等开展入户宣传和排查登记工作。

(四)建立联动机制。

县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公安局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成立联合专项整治小组,依法查处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中违法行为。举报电话:生态环境分局XX、交通运输局XX、商务局XX、公安局XX。

四、时间安排

(一)摸排宣传。

2021年5月10日前完成辖区内涉废矿物油企业摸底排查工作,排查清单报送至联合专项整治小组。

(二)问题整治。

县经开区、各乡镇要督促各企业在6月10日前完成问题整改。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篇2

1 项目选址

为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国家环保部颁布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 (试行) 》, 该技术原则对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选址要求进行了明确, 即选址除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外, 应进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结合技术原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危险废物处置项目选址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1 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 并取得公众支持;

1.2 确保城市市区和规划区边缘的安全距离, 不得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 避开人口密集区、宗教圣地等敏感区;

1.3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距离主要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距离, 应不小于800m, 场界应位于地表水域150m以外。对于医疗废物焚烧设施, 还特别要求处置厂距离工厂、企业等工作场所的直线距离应大于300m;

1.4不属于河流溯源地、饮用水源保护区, 不属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度假区, 不属于国家、省 (自治区) 、直辖市划定的文物保护区, 不属于重要资源丰富区, 避开现有和规划中的地下设施;

1.5 可以常年获得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供应。

2 危险废物来源调查

由于了解危险废物的来源、种类、形态和危险特性等, 对于评价危废处置中心规模、选址和工艺的可行性至关重要。因此, 在开展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项目建设时, 必须要详细调查危险废物的来源、种类、形态和特性等。调查可采取以下几种调查方法:

2.1 引用申报数据。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强了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与控制,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工作指南》中关于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的规定, 危险废物申报起始量为10kg/a, 按申报登记技术规范制作了危险废物调查表格和填表规定, 采用填表格法要求各化工企业申报废物的实际产生和处理处置情况, 通过各产污单位的申报数据汇总得到危险废物来源情况。

2.2 资料调查法。

通过对经批复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危险废物类别及产量进行调查, 但环境影响评价的数据一般为预测数据, 往往企业实际运行的工况与环评批复并不一致, 甚至工艺也可能产生变化, 因此, 该调查得到的数据准确性一般。

2.3 现场调查法。

深入各产废企业调查各种危险废物的来源、种类、形态和危险特性, 该调查方法数据较准确, 但投入较大, 周期较长。且企业对调查存在顾虑, 因此, 现场调查往往需要得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

3 危险废物运输线路的要求

考虑到当前危险废物运输以道路运输为主, 因此, 文本仅就道路运输危险废物对路线要求进行了分析。根据《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 (JT617-2004) 》规定, 运输危险废物时, 应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主要有: (1) 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不得在居民聚居点、行人稠密地段、政府机关、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停车。如需在上述地区进行装卸作业或临时停车, 应采取安全措施。 (2) 运输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应事先报经当地公安部门批准, 按指定路线、时间、速度行驶。此外,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试行) 》 (环发[2003]206号) 规定, 医疗废物运送路线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综上, 规范未明确规定危险废物 (包括医疗废物) 的运输路线, 但应尽量避开敏感点, 且必须按照规定的运输路线进行运输。

同时, 2012年12月24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HJ2025-2012) 》, (2013年3月1日正式实施) , 也明确危险废物公路运输应按照《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 (JT617-2004) 》执行。

4 结语

环评作为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前期审批工作的关键一环, 通过加强环评工作, 可以使危险废物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 减少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也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项目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出版社, 2004.5-148.

[2]李金惠, 王琪, 王洪涛, 等.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46-48.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篇3

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检查考核,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促进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以下简称“产废单位”)落实各项法律制度和相关标准规范,全面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防范环境风险,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结果应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持续推动企业落实处理危险废物的主体责任,确保环境安全。

(二)突出考核对象。

重点对以往检查问题较多且整改不积极的县级重点监管产废单位进行考核,按照不低于县级重点监管产废单位总数的20%比例进行抽查。

二、考核要求

(一)自行考核

各企业应按照《“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见附件2)相关要求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自行考核,在10月中旬前完成。

(二)县局考核

县生态环境局适时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县级重点监管产废单位按照不低于20%比例进行抽查,并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三、考核内容

(一)现场检查

1、对企业危险废物产生的各生产工艺进行全面核查,检查企业是否将生产工艺中各环节产生的危险废物全部纳入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并建立了相应台账;

2、危险废物存放是否规范,是否做到了分类收集,涉危废企业危险废物存放容器及贮存场所必须达到《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3、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应张贴信息识别标签;

4、暂存的危险废物贮存期限是否超过一年,超过一年的需报县生态环境部门批准。

(二)资料审查

1、是否使用了市局统一定制的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台账登记危废种类是否齐全、内容是否规范,是否对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置进行了全面核清并全部登记管理;

2、检查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台账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转移等情况,是否存在弄虚作假;

3、检查产废单位是否制定管理计划、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否在县生态环境局备案;

4、检查产废单位是否完成了本应急演练和人员知识培训,并做好了相关资料记录;

5、检查产废单位危险废物是否全部提供或委托给持相应危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利用或处置,各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是否严格执行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并规范填写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

四、考核结果应用

县生态环境局将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通报,对在考核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或不积极整改的企业,将严格依据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涉嫌环境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附件:

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指标(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

评估项目

评估主要内容

分数

评估标准

评估方法

备注

满分

得分

一、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第三十六条)

1.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建立了涵盖全过程的责任制度,负责人明确,各项责任分解清晰;负责人熟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相关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制定的制度得到落实,采取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1.建立了涵盖全过程的责任制度,负责人明确,各项责任分解清晰;负责人熟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相关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制定的制度得到落实;采取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得2分。

2.建立的责任制度未涵盖全过程,但负责人熟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有关制度和本单位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情况,且采取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得1分。

3.未建立责任制度,或负责人不熟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有关制度、不熟悉本单位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情况,或制定的制度未得到落实、环境管理职责不明确,或未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现场管理混乱。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相关管理制度)、现场询问、核查

执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公开制度,在显著位置张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

1.在适当场所的显著位置张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且张贴信息能够表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危害特性、去向及责任人等。得1分。

2.未张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或张贴场所位置不明显,张贴信息未能明确表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危害特性、去向或责任人等。得0分。

现场核查

二、标识制度(《固废法》第七十七条)

2.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所示标签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设置了规范的(样式正确、内容填写真实完整)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得1分。

2.识别标志样式或填写内容有1处错误。得0.5分。

3.未设置识别标志,或识别标志样式不正确,或填写内容有2处及以上错误。得0分。

现场核查

二、标识制度(《固废法》第七十七条)

3.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所示标签和警示标志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在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均设置了规范(形状、颜色、图案均正确)的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得1分。

2.上述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相关设施、场所识别标志有1处错误。得0.5分。

3.上述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相关设施、场所未设置识别标志或识别标志有2处及以上错误。得0分。

现场核查

三、管理计划制度(《固废法》第七十八条)

4.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危险废物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

制定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齐全,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危害特性、产生量、利用处置方式描述清晰。

A.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描述清晰。

B.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依据充分,且提出了减少产生量的措施。

C.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描述准确,且提出了降低危害性的措施。

D.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描述清晰。

以上每项符合得0.5分,共2分。

1.查阅相关资料(查看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2.比对该企业近3年管理计划,查阅危险废物产生情况是否有较大变动。如有,请企业提供说明材料。

5.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报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内容发生变更时及时变更相关备案内容。

1.经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并可提供相关备案证明材料;管理计划内容发生变更时及时变更相关备案内容。得1分。

2.未报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或未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或内容有变更未及时变更相关备案内容。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由企业提供已经备案的证明材料)

四、排污许可制度(《固废法》第三十九条)

6.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

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证排污。

1.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许可证中按照技术规范对工业固体废物提出明确环境管理要求,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自行利用处置和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符合许可证要求,按要求及时提交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得2分。

2.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自行利用处置和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符合许可证要求,但未按要求及时提交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得1分。

3.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或依法取得了排污许可证,但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自行利用处置和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不符合许可证要求,未及时提交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核查

五、台账和申报制度(《固废法》第七十八条)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有关信息。

如实记录;内容齐全;能提供证明材料,证明所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1.全面、准确地记录了危险废物产生、入库、出库、自行利用处置等各环节危险废物在企业内部流转情况;且可提供各环节台账记录表等证明材料。得6分。

2.记录内容中存在2处及以下错误。得3分。

3.不记录或虚假记录的,或记录内容中存在2处以上错误。得0分。

1.核对产生、入库、出库、利用处置等各环节数据的逻辑关系。

2.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同转移联单、经营单位管理台账进行核对。

3.若不同环节间数据存在因挥发等因素造成的数据偏差,判断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五、台账和申报制度(《固废法》第七十八条)

8.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如实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如实申报;内容齐全;能提供证明材料,证明所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1.全面、准确地申报了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情况;且可提供证明材料(如危险废物管理台账、环评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合同、财务数据等)。得4分。

2.申报内容中存在2处及以下错误。得2分。

3.不报或虚报、漏报、瞒报危险废物的,或申报内容中关于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存在2处以上错误。得0分。

1.至少抽选2种产生量大的危险废物,核实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流向的合规合理性。

2.查阅相关资料(由企业提供已经申报登记的证明材料和相应的其他证明材料)。

3.比对该企业近3年申报资料,查阅危险废物产生情况是否有较大变动。如有,请企业提供说明材料。

六、源头分类制度(《固废法》第八十一条)

9.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收集。

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收集、贮存。

A.所有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均按种类分别收集。

B.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不同废物间有明显间隔。

以上每项符合得1分,共2分。

注:此条评估企业内部收集时的源头分类。

1.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现场核查所有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分类收集情况。

2.现场核查厂区内(不仅限于贮存设施)危险废物存放情况。

七、转移制度(《固废法》第三十七条、第八十二条)

10.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委托他人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

核实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

A.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且可提供证明材料。

B.及时核对受托方收集、利用或者处置相关危险废物情况,且可提供证明材料。

以上每项符合得2.5分,共5分。

1.查阅相关资料(如受托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及其附件的复印件等)。

2.实地或电话同受托方核实,包括转移联单同产废单位的台账核实;转移联单同经营单位的经营管理台账核实。

11.转移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转移有关规定,如实填写、运行转移联单。

按照实际转移的危险废物,如实填写、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1.转移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转移有关规定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如实填写、运行电子联单。得4分。

2.联单填写不规范,存在2处及以下错填、漏填等情况。得2分。

3.未运行联单擅自转移危险废物或联单填写存在错填、漏填在2处以上。得0分。

1.现场查看转移联单,并结合台账记录、环评文件等材料进行核对。

2.至少抽选2种转移量大的危险废物,核实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流向的合规合理性。

12.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向危险废物移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

向移出地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

1.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危险废物的,在转移危险废物前向移出地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并得到批准。得2分。

2.未获得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转移危险废物。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批准证明)

八、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固废法》第八十五条)

13.依法制定意外事故的环境污染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有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综合性应急预案有危险废物相关篇章或有危险废物专门应急预案)。

A.应急预案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及负责人。

B.有意外事故的情形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C.有应急预案中要求配置的应急装备及物资。

D.内部及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1.制定了环境应急预案且达到以上全部要求。得1分。

2.未制定环境应急预案,或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不能达到上述2项以上要求。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环境应急预案)、现场核查

14.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

在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

1.环境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有相关证明材料。得1分。

2.未备案或无相关证明材料。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备案证明)

15.按照预案要求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按照预案要求定期组织环境应急演练。

对于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在10吨以下的企业:

1.有图片、文字或视频记录。得2分。

2.无任何记载或不能够证明组织了环境应急演练。得0分。

对于危险废物年产生量10吨(含)以上的企业,以下每项要求符合得0.5分;未组织环境应急演练的得0分。

A.有详细的演练计划。

B.有演练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记录。

C.有演练后的总结材料。

D.参加演练人员熟悉意外事故的环境污染防范措施。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环境应急预案演练记录)、现场询问

九、贮存设施环境管理(《固废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七十九条)

16.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三同时”验收。

有环评材料,并完成“三同时”验收。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2分。

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了评价,但未完成“三同时”验收。得1分。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部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1分。

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对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评价或危险废物实际贮存方式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一致。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环评材料及批复、验收报告等)

1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危险废物。

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有关要求。

A.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一般要求,按照危害特性分类贮存危险废物、未混合贮存性质不相容且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具备防渗漏功能或采取相应措施等。

B.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贮存容器有关要求,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完好无损等。

C.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有关要求,危险废物贮存过程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满足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等要求。

D.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监测有关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自行监测等。

以上每项符合得2.5分,共10分。

现场核查厂区内(不仅限于贮存设施)危险废物存放情况,重点核查是否存在随意堆存、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掺混等情形。

十、信息发布(《固废法》第二十九条)

18.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依法及时公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依法及时公开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

1.通过企业网站等途径依法公开当年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得1分。

2.未依法公开当年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

合计

——

十一、利用设施环境管理(《固废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七十九条)

19.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三同时”验收。

有环评材料,并完成“三同时”验收。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利用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2分。

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利用设施进行了评价,但未完成“三同时”验收。得1分。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仅对部分危险废物利用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1分。

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对危险废物利用设施进行评价或危险废物实际利用方式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一致。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环评材料及批复、验收报告等)

十一、利用设施环境管理(《固废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七十九条)

20.定期对利用设施污染物排放进行环境监测,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监测点位、指标及频次符合要求,有定期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按照有关法律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等规定,建立企业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且近一年内按照监测方案要求的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对自行利用设施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监测,有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执行标准。得2分。

2.近一年内有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执行标准,但监测点位不符合要求或监测指标、频次不足。得1分。

3.近一年内未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或污染物超标排放。得0分。

注: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利用自有人员、场所和设备自行监测;也可委托其他有资质的检(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

查阅相关资料(对照相关标准查看环境监测报告)、现场核查

21.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危险废物资源化产物符合《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相关要求。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得6分:

A.危险废物资源化产物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限值和该产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限值,符合国家相关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并提供证明材料。

B.当没有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时,危险废物资源化产物中所含有害成分含量不高于利用被替代原料生产的产品中的有害成分含量,并且在该产物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高于利用所替代原料生产产品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并提供证明材料。

查阅相关资料(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报告)

合计

——

十二、处置设施环境管理(《固废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七十九条)

22.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三同时”验收。

有环评材料,并完成“三同时”验收。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2分。

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进行了评价,但未完成“三同时”验收。得1分。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仅对部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1分。

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对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进行评价或危险废物实际处置方式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一致。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环评材料及批复、验收报告等)

23.符合运行环境管理要求。

运行要求符合相关标准规范。

以焚烧、填埋、水泥窑等方式自行处置危险废物的运行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如《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等)。得6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打分。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核查

十二、处置设施环境管理(《固废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七十九条)

24.定期对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进行环境监测,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监测点位、指标及频次符合要求,有定期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按照有关法律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等规定,建立企业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且近一年内按照监测方案要求的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对自行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监测,有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执行标准。得2分。

2.近一年内有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执行标准,但监测点位不符合要求或监测指标、频次不足。得1分。

3.近一年内未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或污染物超标排放。得0分。

注: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利用自有人员、场所和设备自行监测;也可委托其他有资质的检(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

查阅相关资料(对照相关标准查看环境监测报告)、现场核查

合计

——

加分项

A.在危险废物相关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应用视频监控的,加0.5分;在危险废物相关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应用电子标签的,加0.5分。

B.对管理人员和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的,加0.5分;参加培训人员对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相应岗位危险废物管理要求等较熟悉的,加0.5分。

C.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加1分。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核查

否决项

A.擅自转移、倾倒、堆放危险废物的。

B.将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环节豁免的除外)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的。

C.未运行联单擅自转移危险废物或未经批准擅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境转移危险废物的。

D.由于危险废物管理不当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

E.执行台账和申报制度存在不报或虚报、瞒报危险废物的。

现场核查

评估得分

评估结果:达标

基本达标

不达标

说明:

1.工作组应当至少包括2名具有环境执法证件的人员,可邀请专家参与检查。

2.评估人员要做好记录并签字。

3.对危险废物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要核查原始凭证。

4.根据评分要点给出得分。

5.备注栏可对评估情况进行简要记录。

6.评估内容不适用的,计为0分,并将该项分值从满分中扣除后,按比例换算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界值。

7.加分项目以当年是否开展为准。

8.否决项,即该项不得分,则评估结果为不达标。

9.评估标准:

(1)无自行利用或处置设施的产废单位满分为50分,40(含)-50分为达标,30(含)-40分为基本达标;30分以下为不达标。

(2)有自行利用或处置设施的产废单位满分为60分,48(含)-60分为达标,36(含)-48分为基本达标,36分以下为不达标。

(3)有自行利用和处置设施的产废单位满分为70分,56(含)-70分为达标,42(含)-56分为基本达标,42分以下为不达标。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篇4

经中心学校研究,决定在全镇各学校开展危险物品和管制刀具专项整治工作,特制订此方案:

一、进一步加强校园法治教育与安全管理:

全镇各学校在4月底前前,要通过宣传板报,主题班会,家访,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活动,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管理刀具及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室、学生宿舍的管理,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及收缴工作。

二、积极开展校园危险物品和管制刀具的专项整治

各学校要成立校园危险物品及管制刀具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保障专项整治工作的如期完成。并于4月底前按如下要求落实好相关工作:

1、各学校都要迅速制订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

2、迅速对学校及周边商铺开展一次大排查。对于学校周边商铺出售危险物品及管制刀具的,要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及时进行收缴。各校以班级为单位,对教室、学生宿舍、老师公寓开展一次地毯式的安全排查,发现危险物品和管制刀具的,一律收缴,对收藏、购买、使用危险物品和管制刀具的人员,在学校内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

3、在学校门口醒目位置张贴“严禁携带危险物品和管制刀具进入校园”的警示牌,要组织开展校园治安乱点,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的摸排,针对突出问题开展整治,下发整改通知,按要求整改到位。

三、扎实抓好工作落实。

各学校要按照要求,认真落实相关工作,中心学校将于5月份组织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各学校的校园法治教育开展情况,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台账及管制刀具收缴情况记录,要注意留存备查。各学校要将专项工作整治方案,整治工作图片及总结材料于5月10日前交中心校

周旺中心学校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篇5

易爆物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系统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集团系统工作实际,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部署

为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关于近期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突发性,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为总体要求,立即在全公司系统地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使用企业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具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此次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等安全专项 整治工作,全方位、全环节、全覆盖、深层次、地毯式隐患排查治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堵塞漏洞,切实强化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伤亡事故发生,进一步促进公司内部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安全管理,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三、整治内容

对公司各部、各分公司使用和储存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

物品进行全面彻底排查,并对公司以及所属单位仓库、车库和食堂等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整治。具体内容:

1.组织相关部门和分公司负责人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执行国务院、省、市安委会会议精神,深刻理解集团的方案要求;

2.建立公司和分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实现“五落实五到位”;

3.按要求和需要在公司、分公司配置专业安全机构和专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

4.建立作业人员及车辆驾驶员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每日上岗前警示制度,做到人员持证上岗;

5.建立并执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部和各分公司分别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6.公司安委会组织作业安全部对公司食堂、电闸箱、排烟机、空调机、消火栓等防雷防静电、防火防爆、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确保报警、通风等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完好运行;

7、建立并严格执行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登高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8.财务部要坚持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专项经费; 9.公司综合部、作业安全部牵头,组织分公司等相关部门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演练,操作人员确保熟练掌握现场紧急处置方法等,配备齐全应急救援物资,并清理消防疏散通道,确保通道

畅通,达到应急要求。

四、方法步骤

此次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等安全专项整治由公司组织各分公司进行自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阶段(8月26日-8月31日)。公司成立检查组,对内部各环节、各场所、各设备、各岗位等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的自查自整。对自查发现的隐患要逐条梳理并分别列入台账,一般隐患已全部治理完成。

(二)备查阶段(9月1日—9月10日)。接受集团安委会督查检查。在进一步整改的基础上,接受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的抽查指导。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篇6

6月13日,浙江温岭发生槽罐车爆炸事故,事故暴露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安全隐患突出。按照省、市、区工作部署,结合全区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要求,现就开展全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总原则,深刻汲取温岭槽罐车事故教训,通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主体责任落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

二、整治目标

通过开展全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把危险货物运输市场准入,坚决淘汰和取缔不符合许可条件和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以下简称“危货企业”)及车、解聘不符合从业资格条件的从业人员,进一步强化落实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业管理机构行业监管责任,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解决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危货运输全链条安全生产管理。

三、整治时间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从即日起到7月底止,7月15日前为全面排查期,7月15日至7月底为隐患整改期,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迅速部署行动,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企业资质管理

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36号)规定的许可条件,逐一排查已许可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资质条件。对危货企业现有的专用车辆,配备与运输的危险货物性质相适应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设施设备,停车场地条件,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进行排查,对不符合企业资质条件的,责令企业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要配合相关部门予以整顿或依法吊销经营许可。

(二)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1.强化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严把从业人员资质准入,全面排查,逐一核对辨别从业资格证的真伪,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从业人员,要督促企业予以辞退或调整工作岗位,不得继续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工作,并登记造册,坚决杜绝伪造、假冒、未持证上岗等类似事件的发生。

2.强化从业人员教育管理。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立即将事故情况传达至辖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督促企业传到至每个一线从业人员。督促企业加强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驾驶员、装卸人员、押运人员等重点人员的教育培训,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意识、法规制度、操作规程、防御性驾驶、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应急处置等教育培训活动。

3.全面排查从业人员资格条件。加快推进关键人员安全能力考核。尽快组织实施本地区道路客运企业、道路危货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工作,严格危货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员的从业资格认定,集中排查,落实从业人员退出机制。

(1)对安全管理人员未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不得从事危货运输相关安全岗位。

(2)对不符合资格条件的从业人员(如驾驶证记满12分等情况的人员),要督促企业予以辞退或调整工作岗位,不得继续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工作。

(3)对被公安交警部门注销或吊销驾驶证等达到从业资格证注销、吊销条件的驾驶员,要依法注销、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件。

(4)对使用假冒、伪造从业资格证的从业人员,要直接清除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行业,并向公安部门通报相关嫌疑线索。

4.规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加快推进关键人员安全能力考核。尽快组织实施本地区危货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工作。严格要求培训机构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授课,增强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实操能力。

(三)加强车辆技术管理

严格车辆准入,督促危货企业按照《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有关车辆、罐体等设备管理的规定,做好专用车辆和罐体等设备的安装、维护、检测、使用及管理等环节的排查,确保专用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符合许可规定的车辆技术条件;对不符合车辆技术条件的,要暂先收回《道路运输证》,并责令企业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要取消其营运资格。

(四)加强电子运单管理

各单位要督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按每趟次运输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和真实的填报电子运单,要利用监管系统加大企业电子运单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严格依法查处违规行为,对未能如实使用电子运单或多次被通报批评且整改不力的,应暂停新增或更新运力不得扩大经营范围。要加强辖区内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运单使用情况执法监督检查,依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对未按规定携带运单的驾驶人实施处罚。要加强与当地应急和公安交通部门电子运单信息共享,切实提高违法行为查处效率。

(五)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路面执法

一是强化重点领域的执法。

认真研究辖区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律、特点,摸清危险货物非法违法运输行为多发的区域、路段和时间,在日常执法巡查中提高对辖区重点区域、路段和时间的执法巡查频次和密度,把厢式货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列为重点执法检查对象,及时发现查处无资质的企业、车辆和人员从事危险货物运输活动。二是强化专项执法行动。专项整治期间,执法大队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查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各种非法违法行为。三是加强打非治违力度。严厉打击无资质的企业、车辆和人员非法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活动的,根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调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等源头单位执行发货装载前对运输企业、车辆、人员资质的查验登记情况,发现托运人委托未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资质的企业承运危险化学品、夹带谎报瞒报危险化学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严格处罚。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局机关责任科室和运输报务中心、综合执法大队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依法行政,形成整治工作合力。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精心组织,认真制定方案,在巩固前几年专项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确保专项整治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二)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纪律。

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要对本地区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组织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

(三)加强宣传教育,确保信息畅通。

在专项整治过程中,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要加强宣传工作,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对专项整治中发生的典型案例要进行曝光,对一些好做法、好经验要善于总结推广,为专项整治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加强信息报送。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建立企业、车辆和从业人员清理整治台账,将整治行动汇总表和专项整治行动总结于7月底日前一并上报至区交通运输局安全监督股。

联系人及电话:XX

XX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篇7

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全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部署,根据《江城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江城县201O年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江安发〔2010〕4号),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宝藏乡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为契机,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为载体,深入治理化工企业安全问题,加快实施危险工艺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改造,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罐车的专项治理,严防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力争把死亡人数控制在指标内,全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

全乡成立了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

简单的单一装置,在完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超限、联锁报警装置、可燃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配齐安全阀、防爆膜等紧急泄压装置的基础上,还应安装紧急停车系统,通过实施自动化改造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

根据整治要求,对不符合产业规划和政策,工艺落后、设备设施简陋,高耗能、重污染,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安全生产条件没有保障的企业,要通过部门联合执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采取转产、搬迁、整合等措施,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提请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三)继续推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32号)和《普洱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专项整治方案》(普政办发〔2008〕160号),做好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罐体与车辆载质量不匹配的更换以及相关资质证照审核专项整治工作。对不具备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条件的运输车辆,以及超载和不按照规定路线、速度、时间行驶等违法

单位的专项整治情况。同时,做好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五、整治措施与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深化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和责任。要成立相应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及时沟通,研究重大问题,认真落实好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二)突出重点、分阶段、分步骤抓好落实。各村、各部门要按照全县深化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和步骤,结合实际,研究各地、各单位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要以重点企业为试点,全面推进专项整治分步实施。要及时发现、了解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研究制定相应对策措施,加强对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的督促和指导,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淘汰国家明令规定 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结合制定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大力整顿治理安全防

江城县宝藏乡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协调

领导 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李 攀(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副组长:王思恩(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成 员:谢 俊(乡中学校长)

刀云花(乡中心校校长)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篇8

文件

卫 生 部

环发[2011]19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卫生局:

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险废物含有有毒有害成分,若利用和处置不当,将对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甚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十一五”期间,我国不断加大危险废物监管力度,规范利用处置行为,纳入规范化管理的危险废物数量持续大幅度上升。但是非法收集、转移、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的现象屡禁不止,由此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呈多发态势,暴露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依然薄弱,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的压力巨大。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效控制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为目标,以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以产生、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为监管重点,以落实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为根本,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完善危险废物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手段,严格环境监管,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摸清全国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以及利用、处置单位情况,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危险废物管理进一步规范,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0%;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5%。发展一批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骨干企业,取缔一批非法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企业,淘汰一批落后的利用处置设施。大、中城市医疗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有效遏制危险废物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

二、规范产生和经营单位内部管理

(三)规范产生单位危险废物管理。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以控制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为目标,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备案。依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6年第11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1号)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自行或委托专业机构正确鉴别和分类收集危险废物。对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要确保无破损、泄漏和其他缺陷,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规范建设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并设置危险废物标识。加强危险废物贮存期间的环境风险管理,危险废物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一年。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委托给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经营活动。严禁委托无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单位运输危险废物。自建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设施的,应当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等相关标准的要求,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按照所在地环保部门要求定期对利用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其中对焚烧设施二恶英排放情况每年至少监测一次。要将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情况纳入生产记录,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相关信息并及时依法向环保部门申报。

(四)加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管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08号)依法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要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55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环保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经营活动情况;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配置应急防护设施设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要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其中对焚烧设施排放二恶英情况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防止污染环境。

(五)加强业务培训。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体人员对危险废物管理的认识。确保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运送、暂存、利用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单位制定的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等各项工作要求;掌握危险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提高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对危险废物填埋和焚烧设施操作人员探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三、加强对产生单位的环境监管

(六)完善环评审批。建设产生危险废物的项目,应当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合理分析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危害特性、产生量、利用或处置方式,科学预测其环境影响。对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大以及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分析不清、无妥善利用或处置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建设项目,不予批准其环评文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风险防范措施,管理计划等进行核查。

(七)建立监管重点源清单。各级环保部门应当于2011年年底前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监管重点源清单并及时更新。原则上年产生或贮存危险废物1吨以上的单位列为市级危险废物重点源;年产生或贮存危险废物10吨以上的单位列为省级危险废物重点源;年产生或贮存危险废物100吨以上的单位应当列为国家级危险废物监管重点源。产生含氰等剧毒类危险废物以及被剧毒化学品污染的废弃包装容器的单位应当纳入市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的重点监管范围。

(八)强化监督管理。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开展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推动落实各项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对纳入监管重点源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年抽查率不低于30%。对产生单位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要坚决打击,从严处理。对超期贮存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应责令限期处置;逾期不处置或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指定单位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承担。以产生废矿物油和铅酸蓄电池的机动车维修企业为重点,因地制宜,探索对流通领域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管。

(九)开展对自有利用处置设施的专项检查。各省(区、市)环保部门应当于2011年年底前,组织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自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和评估。对于污染物排放超标的设施,特别是二恶英超标的焚烧设施,要依法处罚并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要依法关停;限期治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四、加强对经营单位的环境监管

(十)严格许可证审查。各级环保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按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审查和许可证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65号),不断规范和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审批工作。上级环保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环保部门审批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下级环保部门审批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要做好新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工作的衔接工作。对从事收集、贮存废弃荧光灯管、废铅酸蓄电池等流通领域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依法开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工作,鼓励生产企业回收废弃荧光灯管和废铅酸蓄电池。

(十一)加强监督性检查和监测。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落实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属地监管责任,积极开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工作。发证机关应当组织对持证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监督检查和监督性监测,对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二恶英排放情况每年至少监测一次。要定期对持证单位污染防治情况和突发环境事件防范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对存在严重安全和污染隐患,不符合原许可条件的持证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直至依法吊销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十二)严格依法处罚违法行为。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坚决取缔无证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行为。对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要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被依法吊销或者收缴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5年内不得再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五、加强医疗废物监管

(十三)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6号),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废物产生后的分类收集管理并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负责从医疗卫生机构收集医疗废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置。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防止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非法加工利用。

(十四)加大对医疗废物的监管力度。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环保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设施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对小规模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的监督性监测力度,对不能稳定达标的,要在1年内依法淘汰或者关停。各停用处置设施可用于突发疫情期间应急处置医疗废物。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等偏远地区,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的基本要求。

六、完善监管机制

(十五)建立风险监管机制。落实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经营情况报告制度,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申报登记工作。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成果和其他相关调查成果,结合群众举报等相关信息,加强对各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违规可能性的分析,建立健全违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定期组织开展环境风险排查,着重防范突发自然灾害引发危险废物,特别是长期堆存的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件。

(十六)推行考核机制。在2010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督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指标体系。各省(区、市)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置单位的监督性检查和抽查,考核各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统计各地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要纳入对地方环境保护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低于60%的地区,要通报批评,暂停对该地区有关环境保护的评比创建活动。

(十七)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区域合作,以及与公安、交通、安监、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合作,联合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利用和处置的行为。鼓励建立危险废物应急处置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各级环保部门的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管理、环评、监测、监察、应急、宣教等部门要信息共享,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十八)完善危险废物收费政策。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收费政策的制定完善,保证处置设施的正常运行。

七、创新监管手段

(十九)建立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国家和省级固体废物管理机构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保障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质量,尽快实现危险废物网上申报登记、转移管理和经营许可证审批,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利用、处置单位档案库,建设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辅助决策系统,提高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十)探索电子监管。充分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探索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进行全过程电子跟踪监管,提高管理效率,防止非法倾倒。

(二十一)推进信息公开。各级环保部门要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发布的制度,参照《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导则》(原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第33号)的要求,定期公开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利用和处置状况,监督管理情况等信息,保证公众知情权,促进舆论监督。

八、加强基础建设

(二十二)加强能力建设。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因地制宜,进一步理顺承担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关系,明确相关职能定位,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局面,提高管理效能。国家和省级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应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标准化建设,加强大、中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建设。加大对危险废物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各级固体废物管理机构要强化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基础调查工作,摸清本地区各行业危险废物基本情况,研究对策建议;指导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置单位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配合环境应急部门加强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专家库。

(二十三)加强危险废物鉴别能力建设。及时动态修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完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各地应当因地制宜,依托现有环境监测机构或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加快危险废物鉴别机构建设,提升危险废物鉴别能力。鼓励危险废物鉴别机构在条件成熟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逐步加入国家司法鉴定体系。

(二十四)保障中长期危险废物填埋处置能力。各省(区、市)环保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危险废物填埋设施选址规划,保障中长期危险废物填埋设施建设用地;要采取技术措施和经济手段,控制危险废物填埋数量。

九、建立长效机制

(二十五)完善政策法规。抓紧研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健全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完善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有关污染控制标准规范。针对危险废物鉴别、申报登记、管理计划、转移管理、应急预案、经营许可、经营情况记录等各项管理制度,逐一制定和完善配套的实施办法和指南,增强可操作性。积极推动地方危险废物相关立法工作。重点针对量大面广的危险废物,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促进综合利用。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违规风险识别和评估导则。

(二十六)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强含重金属盐类危险废物、阴极射线管的含铅玻璃、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废氯化汞触媒和废弃含汞荧光灯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泥窑等工业窑炉共处置危险废物,以及危险废物污染场地评估与修复等技术的研发,依托重点工程项目组织开展试点示范。研发铬渣、砷渣、镉渣和氰渣等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和利用处置技术,统筹国家和地方的科技资源,促进科研单位、企业、政府之间的联合,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鼓励低汞触媒生产技术在聚氯乙烯行业,无钙焙烧工艺在铬盐生产行业的应用。

(二十七)制定专项规划。环境保护部要抓紧编制全国“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提出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工作重点和相关政策措施。各省(区、市)环保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积极落实。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环保部门要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和分工,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环境保护部各督查中心要对各省(区、市)执行国家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政策、规划、法规、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情况报环境保护部。

各地要在2011年3月31日前,将本地区落实本意见的实施方案,报送环境保护部备案。

二○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主题词:环保 污防 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 意见

上一篇:木工艺品商业计划书下一篇:小学营养餐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