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专题讲座讲稿(精选5篇)
基于“语言是在使用过程中提高的,孩子们不必学语法”的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曾编写并推广一本英语教材Language use。经多年实践,发现英国学童的语言水平下降了。在1987年兰卡斯特召开了对语法教学的作用重新评价的学术研讨会。诸位名家公认:语法教学是必要的。可见,要真正推动外语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发展,务必要对语法教学科学地定位,进行科学的语法教学。更好地为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服务,使外语学习事半功倍。课程改革要求淡化语法讲解,但非淡化语法教学。
一.语法教学是必要的。
(一)认识语法教学的内容。新课标指导的语法教学是句法(Syntax)、语义(Semantics)和语用(Pragmatics)三方面教学的结合。
课程改革旨在强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既关注语法的规定性,又重视语法的描写性,强调语法学习应该为语言运用服务,体现语法教学的“承载性”(语法结构是语言的载体),“可行性”(哪些句子可以被交际者接受),“得体性”(语法运用在一定的语境中是否得体)和“现实性”(某种语法结构是否在现实中实际运用)。
(二)语法作为形式语言的要素,是掌握语言的工具。语法是对语言存在的规则所做出的概括描述。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没有语法,人们交流思想的公认形式就没有一致性,就无法构成语言。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胡春洞指出:“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语法教学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情况都不能淡化。”
(三)我国学生在课堂学习英语的行为属于学得(Learning),这就必须学习语法。学得(learning)是相对于习得(acquisition)的概念。习得指依靠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通过接触、像儿童学习母语那样掌握一种语言;它运用人类特有的专门的学语言的能力去学习,多使用语义记忆。学得则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活动而掌握一门非第一语言,它主要用一般认知能力去学习,多采用事件记忆。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都是为了创造学生“习得”英语语言能力技能的语言交际机会或任务。但这不等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要有“习得”活动就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我国学习英语缺乏习得目的语的环境,学生在课外没有机会“浸泡”在英语环境中,是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因此,需要必要的、灵巧的语法教学即必要的“学得”来支持、促成学生的“习得”。总之,就是让语法学习为语言交际服务。
(四)实现学习英语的目的即全面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获得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需要学好语法。例如在阅读句子结构复杂而又长的句子,借助于语法基础就可迅速找出句子主干,通过语法帮助正确理解句子、段落。语法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语法而学,而是为了取得学习目的语的工具。
二.需对语法教学科学定位,使之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在中学所教的语法是实践语法,而不是理论语法。要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对语法不要进行过分的思辨。克服为学语法而学语法的偏向。协调好语法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关系。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犯语法错误时,引导学生实践,通过实践解决语法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法教学是帮助学生学得语言规则,帮助其习得外语的,但不代替语言实践的作用。
三.如何优化语法教学?
(一)优化语法教学的原则。
1.多样性原则
充分考虑每项语法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语法项目采样不同的方法,同一个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教。
2.层次性原则
教学语法不但要有条理性,还要有层次性。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一般到例外,由单项到复杂。过程要符合语言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思路。
3.有情境的交际性原则
真正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使用中培养的。学习是发生于特定情境之中的知识的建构过程,所学得的知识是惰性的还是积极灵活的取决于学习的情境与方式。情境的设置给学生以使用语法项目的目的也就是动机,交际活动的设置给学生以实现目的的途径。这种在使用中的记忆和理解比做大量的书面语法练习更有趣,效果更好。
4.思维性原则
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尤其是语序,实际上体现了使用该语言的人思维的语言表达程序。所以语法教学要和思维训练相结合,避免学生逐词逐句硬译的弊病,有助于发展用英语想英语的能力。3.有情境的交际性原则
真正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使用中培养的。学习是发生于特定情境之中的知识的建构过程,所学得的知识是惰性的还是积极灵活的取决于学习的情境与方式。情境的设置给学生以使用语法项目的目的也就是动机,交际活动的设置给学生以实现目的的途径。这种在使用中的记忆和理解比做大量的书面语法练习更有趣,效果更好。
4.思维性原则
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尤其是语序,实际上体现了使用该语言的人思维的语言表达程序。所以语法教学要和思维训练相结合,避免学生逐词逐句硬译的弊病,有助于发展用英语想英语的能力。5.阶段循环,突出重点
一个语法项目的学习往往有几个阶段由浅而深循环若干次。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同一个语法项目在不同的阶段就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初级阶段意识别、模仿、套用为主,中高级阶段以归纳、比较、系统分类为主。要突出重点。有的系统教,有的多见面,有的多练,有的只需点破,就能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内容中来。
(二)优化语法教学的策略 1.认知策略
创设情境呈现语法,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对语法结构的学习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提炼公式,抓特征。讲解语法概念时语言要生动、准确、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形象,让语法结构特征给学生以最深刻的第一印象。下面谨以笔者教学时态为例:教学现在进行时,告诉学生要树立“时间观念”,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我们所讨论的事物动作往往就处于不同的“状态”,时间于状态紧密关联,合而为“时态”。学生对于这个在中文母语学习中所没有的概念就轻松而又清楚地理解了,从而为各种时态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教学现在进行时的结构“be doing”, 向学生解释,be动词要与现在分词结合起来表达动作在进行中的状态。而be动词在此担当助动词,疑问时提前,否定在后加not。现在进行时,be 为 am, are, is。过去进行时,be 为 was 和 were。在之后学习其他时态以及被动语态的时候,学生的这种思维、经验就能够正迁移,触类旁通,轻松掌握了。2.任务策略,采用“任务型”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在一定语境下从运用认知或从认知到运用的转换过程,该过程中,学得语法与习得语法相得益彰。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结构,潜移默化语法知识,并在循环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对语言规则认识的自觉性。淡化语法讲解,让语法教学情景化,进行以意义为中心的语法情景性练习。例如七年级(上)Unit 1 My Name is Gina.任务型巩固活动:之前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制定个性化身份证。接下来进一步利用自制的身份证。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让学生的身份证混合,每人拿到一张其他组员的身份证,每个人要将手上的身份证物归原主,并同时找回自己的身份证。学生必须运用“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My telephone number is ….”来完成任务。该活动还可以变型为学习巩固第三人称变化的训练:每个组有一名学生担当警察的角色,其他组员拿到他人的身份证来找警察以找到失主。在警察与学生对话时,其余学生也是有任务的,他们必须认真听,才能领回自己的身份证。
要优化语法教学就要将原则与策略完美结合起来,将语法教学进行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一、落实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对于语法复习课来说, 尤其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法复习如果只是单纯地将语法重点再重新归纳总结演示一遍, 基础好的学生会因为学不到新的东西而失去兴趣;基础不好的学生仍然是听不懂;而本来对分散的语法点稍有了解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整合和归纳而混淆, 出现“你不讲我还明白, 你越讲我越糊涂”的现象。所以, 在复习的最初就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 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评价方式也应该各有不同。只有在一开始就确定分层的评价制度, 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因此, 在复习前, 建议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具体要求, 对优等生少讲多练, 使之有时间自主学习, 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对中等生实施“双基”教学, 注重课本中的原句和习题的处理, 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基础差的学生应以考点为主, 使其掌握语法的基本概念, 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能。课堂上运用以好带差的方式, 让学生相互之间帮助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平时的练习题分为基础题、综合题和提高题, 分别对应三组学生, 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
二、紧扣高考大纲, 把握复习难度
对于高考备考而言, 语法复习掌控在怎样的一个范围之内是需要慎重权衡的。复习中任何的拔高或降低都会误导学生, 或使其沉溺于语法练习, 效率低下, 劳而无功;反之, 若复习中轻视语法这一环节, 一带而过, 将无所收获。比如, 在语法复习课上, 教师费力地讲解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问题, 实际上只要教会学生辨析其与所修饰的词或句子主语间的语态 (主被动关系) 即可, 因为高考大纲对此并未作过多的要求。再如, 复习中教师常强调冠词的一些特殊用法, 忽略其最基本的、表泛指或特指的用法;可是在近年高考真题中多是对此用法的考查。因此把握语法复习的难度务必紧扣考纲要求, 高考考查什么, 我们就复习什么、训练什么, 竭力避免反复的无效劳动。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前提下, 无论是语法知识的拓宽与延深, 课堂的设计与操控, 还是练习的难度与数量, 终极目标都要落在高考大纲考点上, 用这把尺子去衡量和把握复习的难度, 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掌握基础语法, 侧重高频考点
如上所述, 语法专题复习要从考纲要求的方面来把握。在实际复习中, 教师应逐一对照考纲要求对基础语法进行整合梳理, 精心选择, 构建脉络清晰和简练实用的语法知识体系。高考测试的基础语法包括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冠词、代词、介词、复合句、强调句、感叹句、倒装句、反意疑问句、省略句和it的用法等;教师应在语法复习中, 在对基础语法进行简化归类、加以取舍的同时, 不能放过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在这些测试项目中, 动词及非谓语动词形式又是重点中的测试重点。从这几年语法测试题看, 动词的比例占有率相当大。如在2011年试卷中, 单选部分对于动词的考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比例。考查方向包括:1.动词短语。对于动词短语的考查是放在特定的场景之下、作为交际用语,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 辨析词义, 进行选择。2.动词时态。众所周知, 英语和汉语存在着诸多区别, 其中时态是最大差别之一。中文中对于时态的表意十分模糊, 没有固定的规范, 而英文则不同, 五花八门的时态各司其职, 时态成为了高考语法的高频考点。3.情态动词。自初中起, 我们便开始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情态动词, 作为传情表意的好方法, 高考同样不会放过情态动词的考查。与中考等低年级考试不同的是, 高考中的情态动词考法通常会与时态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弄清楚各个情态动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再次要重点关注一些特殊用法, 如“情态动词+have done sth.”表示推测意义等;最后, 则同样是要结合上下文加以准确判断。
四、研读高考真题, 注重语境突破
语法复习备考时, 应多多研究高考真题, 注重从语境作为解题突破口, 结合高考的命题思路, 指导学生有效地复习。近几年的高考单项填空题不再考查“纯语法”或“纯词汇”, 而是在特定语境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单项填空题涉及面广, 试题设计灵活多变, 因此, 要求考生对每一道题都不能掉以轻心, 必须认真审题和解题, 细致观察, 灵活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技巧进行答题。例如, 考查动词时态, 不给出明确时间状语, 重点放在对每一时态最基本含义的理解方面。因为近年高考有关时态的考题多以语境化形式出现, 很少有语法书中强调的明显的时间状语。如果概念不清, 不懂语境和语用, 是无法解答高考题的。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1题:…I hear you___in a pub.What’s it like?……Well, it’s very hard work and I’m always tired, but I don’t mind. (A.are working B.will work C.were working D.will be working) 此题没有标志性的时间, 我们就要根据语义来合理地推测语境中的时态。对话中, 第二句说“这是一份困难的工作, 而且我经常很累, 但是我不介意”, 整个语境都用的一般现在时, 说明这是描述目前的情况, 所以选择A选项, 用现在进行时描述现阶段长期重复的一个动作。这一特性通过语境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测试形式在高考单项填空题中非常有效地考查考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的能力, 因此要指导考生学会认真分析上下文语境, 以语境为切入点, 对测试题进行思考、分析、甄别和抉择。
五、精选精讲精练, 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 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语法专题, 只能在“精”字上做文章。教者除了按考纲考点编排知识体系、抓能力训练以外, 一定要对各种资源细心甄别, 大胆取舍。特别是对良莠不齐的资料应精选精练, 切不可使学生陷入题海, 因低效重复而疲于奔命。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讲, 讲关键内容。例如, 一位教师在讲授非谓语动词的主被动用法时, 所列举的5道例题中有3道反映的却是though, unless等连词引导的状语从句的省略这一语法。尽管有主被动关系, 但本质属于谓语动词的省略现象, 和非谓语动词的主被动用法是不同性质的问题。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谓语和非谓语这一根本问题上概念不清, 产生混淆。其实如果精心甄别取舍, 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复习效率呢?正如前所述, 最有效的依据就是考纲考点。学生应该练什么、怎么练, 只要对照考纲就会一清二楚。
备课是一个将学生、教材和教师自己进行多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和情感准备的过程。
备课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需要老师的技巧和匠心,那么,关于备课有哪些新的理念和技巧呢?
三个新理念
备课新理念之一:教师要成为学习设计师
教师两大专业行为,即备课与上课,二者比较,备课更为专业和重要。备课的专业说法是学习设计。课堂革命的前提是学习设计的改进,而常规备课不适应核心素养的要求。专业方案直接关联学习设计。教案就是教师专业度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许多教师的教案并不专业,也不专门。
不专业、不专门体现在三个方面:形式不专业,还是几十年的老套路,即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生产过程不专业,许多教师并不会认真写教案,不分析具体情形,照搬照抄,甚至直接在网上下载下来;不专门,有教师不因人而异、因时而变,一个教案用多年。
而专门方案的制定需要理论、规范、技术和工具的支撑。学习过程中无流程的任意发挥现象已比较普遍,教师要成为学习设计师,掌握高质量学习的技术,才能构建高质量的课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备课新理念之二:始终带着产品的思维展开
产品思维线路图是这样的:
先发路线——显性的逆向设计,即预期会用一个怎样的产品交付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整个过程需要边生产边学习。
跟进路线——隐性的导航设计,即在尊重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中埋下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知不觉地导航着用户的认知走向。
错综交互路线——只有显性与隐性紧紧贴合,才能实现课程目标,也就是说,既要始终以“用户需要怎样的产品”来贯穿,也要逐渐被“我希望你能产生这样的共鸣”所影响。
这种过程实现了所期待的理想学习状态:学习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不断地积累与打破经验、建立并改变范式,不断地更新、充实、发展自我的过程。
学生从开始确立选题起就是有产品化预期的,需要不断洞悉谁会需要这样的产品,并将一系列有设计的“打法”贯穿于研究之中,一路的解决问题与自我成长又是对能力、态度、精神品质的锻造,最终看到自己的产品诞生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学生在完成一次学习闭合的同时内动力再次激发,学习的能量在巅峰中得以存续。
备课新理念之三:充分放大关注学生差异这一维度
如何备好一节课?需要考虑的维度很多,但备课中最需要考虑的一定是学情,而学情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差异,因为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备课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两种关键性的认知差异:一是起点差异,二是思维差异。
为什么说这两种认知差异是关键性的呢?首先,学生个体间的起点差异直接决定着教学起点的定位问题,具体到一节课而言,如果教师对“该课背景下”学生个体间的起点差异研究不透,就有可能把教学起点定得过高或过低,甚至错位,这都会影响教学实施的针对性。
再说思维差异,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有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得很快,有的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得很好。抽象思维发展得好的学生学习数学就相对轻松;而有的学生离开实物就没有办法理解,会显得很吃力。
针对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材料和设计多种活动方式,供他们选择,使之每种思维方式与学习材料和活动高度相匹配。
四大技巧
技巧1:常听“老教师”的课
所谓“老教师”,要么是对所教内容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比如已教过至少两轮),要么是对所教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相处心得(熟悉学生更理解学生)。听这样的教师的课,可以使新入行的青年教师减少盲目摸索的风险,在相对较高也更平稳的起点上更顺利地摸索适合自己的路。
首先,听课时不只要记录课堂流程,更要随时把自己所关注和思考的东西标注出来,比如对某些概念的深入阐释,对难点的具体处理方式,对学生特定反应的应对等。边听边主动总结,注意把握整体框架(整节课的主线是什么,重点和难点如何分布,高潮在什么位置以及怎样处理)。
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只要听过课就尽可能找被听课的教师讨论,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追问一番,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很多处理思路是高度:经验性的,一时也未必能解释清楚,等自己亲自上过课之后,可能就会有进一步的体会。
技巧2:反向设计教学
美国学者将课程设计过程进行了规范化,并且取名为“反向设计”,其实就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设计教学。
反向设计的程序,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期望的结果。你期望学生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些什么,这些就可以形成你的课程目标。
第二步,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也就是用测验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估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除了测验,你也可以采用提问、观察、对话,以及一些更传统的方法,比如背诵或者默写。
第三步,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什么样的活动、素材和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
技巧3:用思维导图备课
“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虽然是图,但本质还是思维。为此,在运用思维导图备课之前教师应该做到五个读懂:
一是读懂课标。
课标是我们教学的纲领,设计教学时读懂了课标才不会在教学时与其背道而驰,领会了课标理念,我们的设计才能更具有创新性、有效性和开放性。二是读懂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地位、目标、重点、难点,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确处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三是读懂习题。
习题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每一道习题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关键看老师能否读懂其意图,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四是读懂自己。
包括自己的教学心态、教学情绪、专业水平等诸多影响教学的个人因素。反思自己的知识水平:今天的这节课,我目前的知识水平能否应付?要上好这节课,我需要哪些知识储备?五是读懂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中的主体。我们教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教学前,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技巧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
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
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作适当调整;
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上的。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和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合理、有效利用上,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目的,要避免形式化的倾向。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讲稿)
——苏家湾镇中心学校
黄冬梅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蕴涵着博大丰满的精神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时下小学古诗教学愈来愈引起大家的重视,但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古诗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时空跨度大,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二是古诗词的语言与学生现有语感相差甚远;三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平时我们在教学古诗时虽有新课程理念引领,但教学现状仍不尽人意,介绍背景、解读诗句、读诵默写、熟记重点词的传统教法屡见不鲜。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地把握诗意,想象诗歌表达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是领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育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我们每位老师要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寻根溯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让学生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
一、提炼主题 吃透教材,但不局限; 突破教材,但不背弃; 了解学生,坡度适宜; 课程资源,取舍有方。
• 背诵积累也可按主题进行。• 把零散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 “读读背背”里的诗句积累。
二、传承文化
• 传承文化是母语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最明显特质。• 对小学生而言,文化味,就是诗词的吟诵之声,就是书写的一笔一画,就是历史画卷中的稀奇故事,就是经典史册中的人物故事……我们以平实的语调、寻常的方式,让他们听懂,看见,感受到,就是在传承文化。
三、以读为本 •
1、改“讲”为“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明确读的内容。
• 在古诗教学中,不光是指导学生读诗句,而且应把诗人、诗题、诗的注解、课后习题、以及同题(或同内容)的诗和赏析文章,都尽可能地读到,使学生学得全面些,学得深刻些,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3、采用多种方式读。• 古诗的教学,要以“读”为本,应体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这样一个渐进的朗读层次;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欣赏、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比如配乐朗读、配画朗读、创设情景朗读、唱读等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来诵读古诗文。• 落实读的“四个环节”:(1)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2)通读:字字句句皆入心
——扫除多音字、生字、生僻字、通假字等阅读障碍 ——弄清诗词表达形式上的特殊意义 ——理解诗词语言内涵上的特殊意义(3)品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①自主读:给足时间读出“诗意” ②引导读:点拨方法读出“诗情” ③想象读:进入意境读出“诗韵”(4)吟咏:此情绵绵无绝期
四、增添情趣
• 哪里有趣味,哪里就会有愉快的劳动和创造;哪里有趣味,哪里就会有人生的一份乐趣与温暖。
五、有效拓展,适时补充 •
1、补充相关诗句 • 一是为理解诗意,感悟诗境而补充。• 二是课后的拓展延伸。•
2、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就是与诗词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知识、历史背景、现实情景、作者经历、背景故事等等。
3、补充画面,展开想象,丰富意境(1)抓住“意象”可以实现对古诗的感悟。(2)补充具体画面,帮助学生丰富情境。(3)想象抽象画面,读出字面后的独特意境。(4)通过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六、关于古诗的解读
•(明)谢榛《四溟诗话》:“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七、善于挑起矛盾冲突,引导自主探究 冲突点是思维的兴奋点、碰撞点、闪光点。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原有知识与现有知识的差别,原有经验与当前面临现状的冲突造成的认知矛盾。
• 挑起思维的矛盾冲突可以是语言文字上的冲突,可以是表现手法上的冲突,可以是情意层面上的冲突,还可以是理解层面上的冲突等。
语法专题
dule1
简单句:由一个主语(或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或并列谓语)构成。
一五种基本句型:
.
主语+系动词+表语(S+V+P)Heishapp
2.主语+不及物动词+(状语)
Heissiing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状语)
Isahiustn
4.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Shelenteabie,主语+及物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
Shelentabiete
.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Thegdnesadeushapp
二练习:写出下列句子的基本成分。
.
Heliesusiveruh
2.Thesuptastessalt
3.Shersverhard
4.teaherasedetealittleearliernexttie
.
fatherbughteaputer
dule2
宾语从句:以一个句子作为宾语的复合句。
一宾语从句的时态:
主句
从句
一般现在时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所需要的时态
一般过去时
相应的过去时态
一般过去时
客观真理或自然现象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态
egHesasthatheisgingttheinea
Hesaidthatheuldn’tfinishtherntie
Theteahertldusthattheearthgesarundthesun
二宾语从句的语序:陈述句的语序。
三宾语从句的引导词:
陈述句
that
一般疑问句
if/hether
特殊疑问句
疑问词
egHesasHeliespainting----Hesasheliespainting
IsheAerian?Heased----Heasedif/hetherheasAerian
hereistheinea?Idn’tn----Idn’tnheretheineais
四练习:把下列句子改为宾语从句。
Thestrisverinteresting
hatdidusa?
heredesheefr
Isurfatheradtr?
Hassheseenthefil?
HanIgettthehspital
Heisplaingputergaes
Theillhaveaeetingtrr
dule3
动词不定式(td)和动名词(v-ing)
有些动词后面需加td或-ing来把意思补充完整。接td的单词多为“打算”、“计划”、“希望”之类的动词,而这些动词都表示未来。接-ing形式的动词要么表示是正在进行,要么表示一般性或经常性行为。有的动词既可以接td,也可以接-ving。一
接
td的动
词
有
:ant,uldlie,agree,refuse,deide,learn,need,ffer,affrd,ish,hpe,as等。
二接-ing的动词有:feellie,eep,en,finish,pratie等。
三既可以接td,也可以接-ving的动词有:hate,lie,lve,begin,start(意思一样),reeber,frget,ntinue,stp,tr,gn(意思不一样)等。
四练习: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uldulie_____________aupftea?
I’vertired,let’sstp_____________arest
Iasedhhesiled,butheuldn
’treeber_________________ate
Heants_____________anebie
uustee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glisheverda
Haveufinished_____________theb?
Ideide______________theGreatallthishlida
sisterens_______________tusi
Helearnt______________allbhiself
0
fatheragreed____________eaputer
Ifrgt_____________thedresterda
Ihate______________
Theteaherising,estp_____________
etried______________therntie
Sallrefused______________duringthefinalpratie
Heffers____________eithther
Shean’taffrd______________aditinar
Ihpe_____________abrad
Daeiased____________theputergaenfather’sputer
Hestarted_______________hisnradiprgraerattheageffifteen
dule4-
一
由if引导的条状语从句
句子结构
主句+if从句
If从句,主句
时态变化
主句
从句
一般将来时
ill
n’t
一般现在时
v
dn’t+v
v-s
desn’t+v
启使句
v
Dn’t+v
eg:
Ifu
tsasething,up,please
=
IfLil
thegift,she
verhapp
=
Ifshe
uplate,she
thebus
=
=Sheshuld ,r
二
感叹句
hat+a/an/+ad+n!
eg:
leanlassrit!
hnestidT!
terriblenesthis!
fantastinertsthe!
funnplaeeentesterda!
H+ad+主语+be!
H+adv+主语+v!
H+ad/adv+从句!
【英语语法专题讲座讲稿】推荐阅读:
新编英语语法教案06-18
英语语法倒装结构06-18
英语语法综合训练09-30
初一英语语法复习10-04
英语语法记忆歌10-16
初中英语语法综合习题05-26
高考英语语法知识总结05-26
图解高中英语语法06-20
高三英语语法优质课07-06
英语口语语法基础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