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道德的实现途径(精选9篇)
政治道德的实现途径
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一样,成为治国方略,对于克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水准下降,党政干部的`腐败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目前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道德问题是政府官员的政治道德问题,因而,实现以德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是探寻政治道德的实现途径.
作 者:宋成一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刊 名:实事求是英文刊名:SEEK TRUTH FROM FACTS年,卷(期):“”(6)分类号:B82关键词:
一、新时期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1.对初中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够
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步入了正轨, 新课程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有的学校依然走应试教育的道路, 片面地追求升学率, 从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同时, 由于初中道德教育运行机制依然不够健全完善, 考核评价比较单一, 导致了一些教师仍把学生成绩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此外, 一些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意识还没有真正转变, 甚至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 给新时期初中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初中道德教育, 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初中道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 道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 是初中道德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一般主要表现在:有些人总是认为道德教育只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的管理, 所以只需要学校健全完善各种体制机制, 进而使学生遵守就可以了。他们认为只要加上严格的奖惩措施, 就可以让学生服从了, 这样就使得了道德教育成为了高压教学, 强迫灌输。另外, 由于过于追求学生成绩, 因此, 一些老师仅仅把道德教育放在次要的位置来传授, 而不是使道德教育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文化修养和理想信念, 未看到道德教育是学生社会生活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3.学校与家庭缺乏有效的沟通
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是当前初中学生道德教育难以有序开展的重要原因。由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少, 造成了双方在道德教育在的作用发挥不够好, 而且互相之间也不了解掌握彼此的情况, 必然使得初中道德教育工作举步维艰。此外, 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教育观念也不尽一致, 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存在着不够畅通、家访不够及时, 甚至不去开展家访等现象。这些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校和家长的积极主动性, 有时还存在着学校和家长之间相互埋怨等不良现象。
4.初中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 很多初中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青少年, 由于父母没有在其身边, 因此他们的自身素质必然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与不足。有的初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关心、帮助别人做得不够好。这些初中学生处处我行我素、自私自利, 只知道自己的利益, 对别人漠不关心。此外, 一些初中学生比、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与其他同学之间相互攀比。一些初中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 不积极参加劳动, 在劳动中袖手旁观等。
二、新时期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探究
1.全面拓宽初中学生道德教育渠道
全面拓宽初中学生道德教育渠道, 是新时期实现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我们仅仅是凭借单调而又空洞的灌输、说教, 那么对于初中学生德育教育而言, 就必然会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与效应。因此, 我们必须全面新时期拓宽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渠道与途径, 进而对初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渗透。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渗透, 成为了学校老师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做人准则、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以及创新精神等知识潜移默化地不断传授给初中学生。实际上,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并在其中全面渗透道德教育,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专题讲座、辅导报告、传统纪念日、参加社会实践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活动, 对初中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初中学生的思想动态, 不断调整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进一步增强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进而提高其效果。
2.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是新时期实现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举措之一。我们知道, 初中学生的想象思维比较活跃, 也比较丰富, 受现实世界的约束比较少。对此, 教学老师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专题主题课程以及活动等, 让初中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维与想象, 善于和敢于跳出常规的束缚, 不拘泥于传统思维的条条框框, 进一步拓展想象思维的空间。这样, 必然就会使初中学生的思维想象全面活跃起来, 进而使他们脱颖而出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就需要我们善于引导初中学生自觉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活动, 使他们认识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发挥了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使他们具有善于创新的精神, 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会失利, 不会落后挨打, 进而逐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合格人才。
3.逐步更新初中学生道德教育模式
逐步更新初中学生道德教育模式, 是新时期实现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初中学生道德教育, 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坚持从高标准、严要求抓起, 坚持循序渐进, 因人而异。此外, 更要注重培养初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习惯, 并按照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 以各种方式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认真了解和掌握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进而确定合理的道德教育目标, 立足最基本的道德教育要求, 坚持贴近初中学生日常生活全面展开道德教育活动, 使他们不能因为目标要求过低而沾沾自喜, 也不能因为目标要求过高而垂头丧气。要着力重视道德教育的科学考核评价, 充分了解自身开展道德教育的现状, 善于发现和分析初中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不断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4.积极开展各种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 是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实现途径之一。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实践教育活动。这是因为, 无论是初中学生道德品质、情感意志、道德行为以及道德习惯等的培养锻炼, 都不能孤立地离开各种实践教育活动。初中学生的良好道德品德需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完善和提高。同时, 由于初中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创新精神比较强, 他们都比较热衷于参与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所以, 我们要在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 积极采取多种培养方法, 善于设计各种实践活动与载体, 着力规范初中学生的道德行为, 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所以, 我们必须积极开展各种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郑才苗.浅析新时期初中学生基本道德品质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 2010, (2) .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课改对政治课的要求入手,论述当前思想政治课堂上如何实施道德教育;本文目的在于通过自己的肤浅认识,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课改;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90-01
一成不变的东西,从来就没有,历史在发展,事物在变化,我们的教育也一样,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大环境,我们必须让教育有一个全新的发展。而课改就是支撑教育改革的基石。政治课是指引人生方向的指路明灯,它的好坏将深深地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只有认真确实地把政治课改当一回事,真真正正地貫彻执行,我们的教育改革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现行的教学方式因循了太多旧的甚至很不合理的东西。总体上说学生是被动式学习。所谓教学相长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传统教学方法并不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课中有“血化了是什么”一题,有学生答“雪化了是春天”被判了零分,因为“雪化了是水”才是标准答案。就这样,一个诗人被扼杀了,世界上也就多了一个庸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授课方式,使得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也这么有意思呢?
教书育人是教师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思想政治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要富有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时代脉搏,构建教育的“制高点”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时代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反映时代特征,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冷静思索新世纪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究竟有哪些基本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又将如何面向新世纪,怎样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在未来社会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乃至学科名称都可能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即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功能都必将得到得到强化。
1.我们要强化思想政治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导向和“免疫”功能,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讲政治”。我们必须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育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情绪化的民族主义,而是成熟、理性和深邃的爱国主义。只有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提高他们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使他们“处变不迷途、遇事不糊涂”。
2.我们要强化思想政治课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指导和深化功能。未来社会将是一支不和谐的双重变奏曲。人类既充满发展的希望,又面临着自毁的危机。道德危机、人口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如何实现希望、战胜危机呢?我们似乎可以说:思想政治教学在战胜道德危机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不仅要构建多元化的道德价值观念,而且要研究和改进道德教育观念同实际效果的转化过程,使道德教育从单一化向层次化、理想化向基础化、运动化向生活化转变,通过正面灌输、价值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社会道德规范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使之从小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关心社会、关心全球利益,建立起以社会为本的道德价值观。“学会关心”是21世纪教育的一个主题。只有将人类道德素质定位在“学会关心”的基础之上,致力于现实的道德教育,才不至于再次引起有识之士的振臂高呼:“拉莫尔(道德)姑娘,你回来吧!”
二、研究教育对象,捕捉教育的“共鸣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认识与情感活动总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例如,在教学“坚持党的领导”时,为了避免纯理论的空洞说教,一位教师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当学生在纪念馆中看到这些烈士都是共产党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中国共产党呢?!”同学们还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革命烈士事迹报告和诗歌朗诵会”,许多学生被革命英烈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流下了晶莹的泪水。在此基础上,教师“晓之以理”,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三、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育的“支撑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不能离开教材另搞一套,而应认真分析教材,既弄清教材的认识价值,又把握教材的德育价值,以此作为“支撑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四、联系社会实际,寻找教育的“交汇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努力寻求理论与实际的最佳“交汇点”,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的科学理论转化为能力、内化为信念,进而外化为行为,达到知、信、行的完美统一。在这方面,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思想疑难问题等均是我们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极好“交汇点”。例如,“美国总统都要通过竞选产生,这是否说明美国的民主制度最优越?”,“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这是否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腐败”、、、、、、面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分析,就可使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五、发挥示范作用,注意教育的“关键点”
1.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言传”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但“身教”至关重要。教师应始终将“育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时时记住“教育无小事”,从教学和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遇事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用自己正确的行为去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
2.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为“人师”,应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体。只有将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学才能真正焕发出青春,充满活力,也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 当前,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能力是一个复杂系统,学生的一般能力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应此,发展学生能力最核心的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4.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启发”虽然不能等同于“启发思维”,但它的根本内容或关键是启发思维。在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如果没有学生思维的启发、撞击,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死水一潭。我们似乎可以说,启迪思维是思想政治课乃至其他所有学科教学的命脉。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教授
王顺达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始终重视道德文化建设。三十年来,道德文化建设经历了从伦理的政治转形到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三十年的建设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措施,提供了道德建设的丰富经验。
通过三十年道德文化建设说明,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道德建设最根本的途径和措施。
一、发展经济,巩固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
1.经济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有利于道德进步
发达的经济有利于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有利于性格的健全和心理健康。经济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手段、方法)贫穷产生道德堕落。极端贫困的环境,尤其是在环境拥挤不堪的地方,总会削弱较高的才能。贫困是一种巨大的而且差不多是纯粹的祸患。过度工作和教育不足、疲乏和忧郁、没有安静和没有空闲,人们就没有尽量发挥他们智力的机会,研究贫困的原因,就是研究大部分人类堕落的原因。
2.把经济建设、利益诉求与道德建设统一起来
第一,建立全国联网的社区道德信息系统。市场主体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必然关注交易对方的道德状况。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是经常发生的,并且是经常要和陌生人做交易,市主体要了解对方的道德状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建立社会道德信息系统是把市场主体的利益追求变成推推动社会道德进步力量的前堤条件。我们应该在各社区建立道德信息管理机构,负责收集本社区范围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行善作恶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输入电脑,建立社区道德信息库.。通过互联网将各个社区的道德信息库连接起来,形成全国的道德信息资料系统,并将该系统向社会开放,供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查询,使市场主体可以通过这个信息系统获取他人道德品质方面比较全面的准确信息。企业可以据此正确选择交易对象、条件和方式,避免上当受骗,提高经济效益。消费者可以据此了解厂家、商家是否遵守商业道德,正确选择交易对象,使那些掺杂使假,不讲信誉的企业失去顾客、失去市场,使那些讲信誉、讲质量的企业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创造一个“有德走遍天下,无德寸步难行”的社会道德环境。全国联网的社区道德信息系统对社会道德进步能起到的作用要比它要大的多。
第二,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大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压缩通过不道德行为获取利益的空间。依靠法律手段打击伪冒或仿冒商标标志、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诋毁竞争对手、合同欺诈等不正当手段侵害竞争者、商业合作者利益的行为。严厉打击以次充好、短斤少两、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淫秽书刊、凶杀恐怖软件、毒品等毒害社会性风气、损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行为。通过严密的法律制度,打击违法行为,使那些想通过不道德行为来获取利益的市场主体,付出巨大的待价,从而制止此类行为发生。
第三,建立和规范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为市场主体采取各种保护性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通过公证、仲裁和律师服务为市场主体寻求法律保护提供帮助。通过财会审计、资产评估、商品检验、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为市场主体正确选择交易对象、交易客体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各种中介组织的服务,一方面帮助市场主体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免受不道德行为的侵害;另一方面压缩了不道德者的活动空间,减少通过不道德行为获取利益的可能性。同时,必须完善有关中介组织行为规范的立法,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监管,防止中介组织自身通过不道德行为获取利益。
第四,提高商品质量检验和防伪技术。现代社会商品种类繁多、结构功能复杂,单靠肉眼很难辩别真伪、判断其质量高低。因此研制各种商品检验设备、采用各种防伪技术是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客观要求,是提高市场主体、消费者辩别商品质量能力的需要。商品质量检验和防伪技术越先进,制假售假者的活动空间就越小,就越能够促使市场主体靠正当手段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发展教育,提高伦理认知能力和道德实践水平1.道德品质形成的条件
道德品质简称品德,是道德的个体化,指个体依据道德规范在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形成道德信念,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掌握有关的道德知识。第二,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知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第三,在道德实践中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经过教育进行培养的。柯尔伯格发现,人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水平一: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水平二: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已经能够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尊守、执行这些规范。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国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附和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称赞。在进行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判断好坏根据行为的动机:有利他动机的即为好的,有利己动机的即国坏的。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认为行为只要违反了规则,并地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好。水平三: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而且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想到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其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个体认识以,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可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判断好坏时,认为只有兼爱的行为者才是道德的,错误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动机是好的而减轻对其责难的程度,但并不因为动机良好而将其错误的行为也看成是正确的。普遍原则取向阶段。这一阶段以价值观念为导向,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独立的价值标准,考虑问题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行为完全自律。„„在进行道德评价时,能超越以前的社会契约所规定的责任,以正义、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2.道德教育的措施
第一,道德教育从儿童抓起。由于人类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先他律而后律的,因此道德品质的培养要从儿童阶段着手,先教他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无论在家庭或学校里,要订出明确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规则,让儿童照着去做。随着认知发展接近成熟,儿童具有了判别是非的自律性道德认知,才能懂得人类道德的含义。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道德认知靠判断,而判断所根据的是非善恶标准,可由于个人所处道德情境与个人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第二,强化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方法主要有:观察学习;榜样和示范;强化的作用。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知、情、意、行这四个心理成分要协调一致地发展,通过大量的道德实践,一定的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之间形成稳固的联系。在这种条件下,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行为的指南,成为个人道德信念,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实质。第三,培养公民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它预先决定了人的行动,它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的坚定性和一贯性。道德信念表现为:一是相信道德知识的正确性,形成了坚定的道德观点,并根据自己的信念选择接受新的道德知识;二是将道德信念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身体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三是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与道德信念相关的道德行为会引起强烈的情感体验;四是用坚强的意志行动去实现自己的道德信念,维护自己道德观点的正确性。因此,培养道德信念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
三、理顺交往渠道,规范道德建设的规则
伦理本是在社会的交往中形成的人际间的关系,交往的范围越大,交往的方式越健康,人们的伦理观念就越清楚,道德觉识就可能越高,如果社会交往渠道不畅通,人们交往的范围太窄,必然导致心胸狭窄,做事畏首畏尾,局限于熟人圈子,不敢信任“外人”。与人打交道,总是赢输难共,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这是由于自我封闭,孤陋寡闻所致。要克服这种习惯和心态,最重要的是要广泛交往,与社会各界甚至整个世界范围内,尽可能多的交往和接触,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交往和联系。
1.广泛交往,激发竞争意识,能够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交往中的任何对象,既是合作关系,同时又是竞争关系。竞争的法则是优者上,劣者被淘汰。交往范围过的必然导致为了照顾亲情关系而不管优劣,其结果必然是影响发展。任何人,如果不想被淘汰,如果还有一定责任心和使命感,就必然要自觉地克服那些影响自己发展的因素,积极争取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因素,以增强实力,从而免于被竞争对手打败。
2.广泛交往,提高人际信任度
弗兰西斯.福山认为,人际信任度是一种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资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必然影响该社会的发展,贫穷、落后和社会秩序混乱的国家和地区,往往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黑手党是影响意大利南部发展、腐蚀政界的最大的毒瘤,黑手党奉行的规则就是对一切都不信任,包括自己的亲属;亚洲,特别是中国人因为缺乏对非亲属的“外人”的信任,所以企业很难做大,经济活动总是以小企业为主,在其他国家,企业创始人因为怀疑子女的能力,而完全可能把企业交给家族外的人管理,中国则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第二代的能力弱,企业就很难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人喜“静”不善于也不喜欢同陌生人交往所致。没有开放的态度,不与他人交往,只凭自己对他人的心态猜度,往往容易把别人看得很差,甚至很坏,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就是常言所说“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怀”。通过对他人的交往接触和了解,通过对其他国家和社会的了解和接触,使我们认识到人的基本面是向上的,是好的;同时,在广泛的接触了交往中,也增加人的识别真假、善恶的能力,提高防止被欺骗的应变能力,增加自己的自信度。3.广泛交往,增加信息,发展信用
信用的英文是“credit”,来自于拉丁文,其愿意就是“trust”(信任)。广义的信用就是信任,它是指人的行为、伦理与道德特性。信用是经济活动中的借贷行为,是权力的一种有偿转让。最早只有商业信用一种形式,到现在,除了商业信用外,还有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社会信用、国际信用„„。信用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和动力,越是发达的社会,其信用关系就越是发达,信用种类也越多。信任是信用的基础。人们之所以把愿意把自己的权利或财产转让给他人,就是基于信任。信息又是信任的基础。人们之所以能够相信他人和社会,是基于对他人和社会的了解,即信息。如果银行对企业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是不肯将钱借出的。而信息的来源在于主动和对方的接触和交往,在广泛的交往中获得更的信息,从而取得信任,建立信用关系。信用关系是一种突破熟人和亲戚圈子的最有效的工具,社会信用制度一旦建立起来,那么,就是在亲戚熟人之间,也必须遵从这种制度。
四、完善制度,强化道德的保障
1.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第一,要正确认为市场经济制度与道德发展的一致性。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既可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动道德的进步。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市场竞争中的每个主体,“尽管他们的天性是自私的和贪婪的,虽然他们只图自己方便,虽然他们雇用千百人来为自己劳动的唯一目的介满足自己无聊而又贪得无厌的欲望,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30页)
第二,市场经济制度与道德进步的关系。经济自由是道德形成必要条件。经济自由是其他自由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自由的社会是没有道德的。正如哈耶克所指出:“经济自由是一切其他自由不可缺少的条件,而自由企业制度既是个人自由的必要条件,也是这种自由的结果。一个古老的发现是,道德和道德价值,只有在自由的环境里才会成长。一般而言,人民和各阶层只有在长期享有自由的情况下,才会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和他们所拥有的自由程度成正比。另一个古老的观点是,只有在自由的行动受着强有力的道德信念引导时,自由社会和会良好地运行。(《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2页)
能够自由决定自己的行动,以及能够依照自己的良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两者是道德观念能够赖以培育、道德价值在个人的自由决定中赖以逐日再造的唯一氛围。„„一个以减轻责任为其主要诺言的运动,它的结果只能是反道德的,不管它所从同出的那些理想是多么崇高。”(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201页)相反,国家垄断只会破坏道德的进步。市场经济制度的对立面是资源的国家垄断。政府一旦垄断资源,就必然会担负起筹划整个经济的任务,只有国家的强制权力可以决定“谁应得到什么”,所以唯一值得掌握的权力,就是参与行使这种管理权。一切的经济或社会问题将都要变成政治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只取决于谁行使强制之权,谁的意见在一切场合里都占优势。同时,政府反而不好自己份内后:政府被经管垄断企业的事务所缠身,虽然它对个人具有不可抗拒的权力,但就它在制定政策的自由方面而论,它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垄断机构等同于政府机构,从而政府本身也越来越被认同管理者的利益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利益。因为垄断必然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最终导致官商勾结。垄断之所以构成一种危险,并不是由于几个有利害关系的资本家的活动,而是由于他们让某些人分享他们的成果因而得到那些人的支持,并且由于他们使更多的人相信,支持垄断事业有助于一个更公平更有秩序的社会的建立。
2.建立公平的财富分配(税收)制度
第一,税收问题是政治和道德问题。国家的财富分配制度直接影响道德的进步。税收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分配的制度,所以税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政治的和道德的问题。税收首先是政治和道德,而且是政治权利和道德问题的核心部分。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关节点”上,经常爆发纳税人运动,制度的演进、变革经常是由税收问题引起的,英国是这样,法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英国的查理一世因为征税问题被砍头,法国因为征税问题引发了大革命,路易十六也掉了脑袋。英国向北美殖民地征印花税、糖税,引起了北美殖民地各州的强烈反对,兴起了独立运动,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无代表,不纳税”诞生了。可以清楚地看出,税收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
第二,税收的公平和道德公正密不可分。西方的思想家们对税收原则的阐述,比如威廉.配第就提出了税收“公平”、“便利”和“节省”三原则。亚当.斯密提出了税收的四原则:平等,确定,方便,和效率四原则。第一,平等原则。在这里,平等首先是指所有的收入来源(地租、利润、工资等)都应该照章纳税,其次是指个人所承担的税负担应该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配。所以,税收的平等原则就是税负担平等分配原则,是税收哲学的基础。第二,确定原则。斯密指出,“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额数,都应当让一切纳税者及其他的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他进而强调,“据一切国家的经验,我相信,赋税虽再不平等,其害民尚小,赋税稍不确定,其害民实大。”可见,确定人民应纳的税额,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则无法杜绝税政官员徇私枉法、盘剥国民、中饱私囊等行为。如果这种行为任其发展,最终会导致国家经济秩序的混乱。第三,方便原则。在斯密看来,方便是指“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予纳税者以最大便利。”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国一些税种虽然法律健全,但是仍然无法征收上来,就是因为税基不好确定。比如财产租赁所得税,很多人通过非法房屋租赁获得灰色收入,就使税收人员无法征得足够的税额。第四,效率原则。按照斯密的观点,政府税收活动效率集中体现在“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干国家所收入的。”那么,经济社会强调税收的效率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尽量减少有关税收政策对市场经济的扭曲效应。德国学者瓦格纳又增加了一条:税收的正义原则,简单说就是,征税必须有合法依据,必须以国民福利的增加为目的。公平、正义、简便、节省、慈善、自律等,都是税收道德的范畴,或者与道德密切相关,至今仍是大部分国家治税的原则。税收与道德不仅不能分离,反而最应该相互交融、相互浸润。税收,必须是符合道德的税收。
3.完善政治制度,实现政治公平
一个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道德进步,就是看权力是否受到适当的限制。在政治领域,公民和当权者理性地追求个人利益能防止恣意暴虐和专制,理由有二:
第一,有效的经济秩序同未加约束且不可预见的干预不相容。与奉行一种不加节制地掠夺臣仆的政策相比,政治温和及通过自由贸易和工商业确保经济正常运行的良政能够更好地满足统治者的贪欲。专制与暴政实属蠢行,它只能减少统治者自己的财富。
第二,政治统治者必须考虑到,市民阶级作为自由经济的受益者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认真加以对待的权力因素,他们已经懂得在“诸侯”面前保护自己的利益。拥有私有财产、越来越自主的、其成员通过经济关系密切网络而保持经常联系的市民阶层的形成,加大了当权者滥用其地位时遭到有效抵抗的风险。允许其成员自由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也会鼓励其成员认识并贯彻自己的政治利益。
浅议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途径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共同构成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品质养成具有针对性、发展性、整体性、反复性等特点.职业道德品质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在专业学习中获得,在社会实践中体现.
作 者:秦正修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河南,焦作,454100刊 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FINANCE & TAXATION COLLEGE年,卷(期):17(5)分类号:B822.9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品质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之本。但到今天,这一向被奉为经典的传统道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发展,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被誉为纯净“象牙塔”的高等学府中亦出现严重的诚信缺失的不和谐因子。大学生作为国民中的优秀分子,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否具备诚信的品德是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更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任务。尽管各大高校始终将诚信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然而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现象却呈不断滋生蔓延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教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深思。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构起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也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工程。
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突出问题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就业方面,这使得大学生的命运更加坎坷。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应对这种急剧变化的情况的素质能力受到自身社会阅历的限制,在诚信方面容易出现偏差。近几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诚信状况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愿望是在行为中表现出诚实守信,但在现实中却表现出知行不一。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价值观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集中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深刻的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泛受到国家教育部, 教委的高度重视, 在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也着重强调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在个别高校中还是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的情况, 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盲目的追求学习成绩, 增大就业率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如果不先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以上对学校声誉有影响的因素不可能有根本上的改善。所以, 在高校管理和培育人才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的价值。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时代, 是我们从学生迈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过度阶段。由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西方文化的进一步渗透, 加之许多高校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导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1、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取向扭曲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 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斥着大学生的思想。在各种文化化思想互相冲击的环境中, 现今的大学生存在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 主要表现在政治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扭曲, 社会责任感薄弱, 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团队意识不强等方面。不善于鉴别分析, 只惯于简单横向比较, 导致只从表象认识事物本质。有的学生个人主义, 个人名利思想严重, 是非观念和判断力薄弱, 崇洋媚外, 攀比心严重, 主张铺张浪费。
2、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弱
高校大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尚显薄弱, 表现为顺利时得意忘形, 失意时妄自菲薄, 他们愿意埋怨社会和他人, 忽视个人责任, 贯于逃避现实, 用肆意的放纵自己的方式来为自己开脱。还有个别学生甚至通过酗酒、通宵达旦地上网、打牌、寻衅滋事、甚至有少数学生通过破坏公共财产, 宣泄心中的抑郁和不满情绪, 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薄弱, 这样的不成熟的心理表现对自身的学业和前途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毛泽东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就等于没有灵魂”, 这个科学的论断间接的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提升高校学生内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及相应全面素质, 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层面内在素质着手, 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科学的思想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提供正确导向。为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为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奠定理论基础。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的价值。
2、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今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 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所起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培养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树立正确的“五观”, 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能够从容地应对, 能够做到自我愉悦、自我调节, 使自身处于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之中, 同样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有效运行。大学生需要有效的提高自身综合心理素质, 并不断进行自我梳理、自我激励、自我心理调适, 不断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消除负面心理压力, 提高应对外界社会的能力。
3、帮助大学生抵御社会不良思想和行为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 能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 抵御社会不良思想,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理念, 对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与评判, 增强辨别是与非、善与恶、利与弊的能力, 进而增强抵御社会各种不良思潮给大学生思想上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
1、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 首先要从学生的日常管理入手,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生活化, 从基础做起。所谓生活化, 也就是针对学生日常学习和校园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加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和引导, 渗透理想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等。其次, 从时代背景出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丰富的业余生活、正确的消费恋爱观念、成熟的人际关系和合理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们了解什么是他们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这样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将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的相结合, 在日常管理中不断向学生灌输一些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理论, 对当前的热点, 敏感问题进行正确的剖析, 找出学生思想薄弱之处, 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 学习中逐渐摆正自己的价值观, 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工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使他们 (受教育者) 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与手段。渗透性教育是最为适合的一种达到此目的的教育手段, 已经成为现今最主要的教育趋势。
渗透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遵循人的思想、遵循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规律, 在一定的教育目的指导前提下, 以受教育者为本体, 通过借助一定的载体工具, 营造一定受教育的氛围, 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教育手段去熏陶和感染受教育者, 使之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并内化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 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并付诸正确和标准的言行。
渗透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主要表现为“三个化”。一是“教化”, 通过学校课堂教学活动, 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二是“默化”, 通过社会, 学校, 家庭和健康的网络等各种环境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认知事物的方法。三是“内化”, 通过加强实践环节, 使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并最终转化为自身的正确思想认识。所以说, 渗透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教育方法, 并且现今这种教育手段普遍得到了大学生的接受和社会及教育界的认可。
3、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首先体现为对个人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人的个体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够实现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能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 如果忽视了个体价值, 也就无法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中, 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以人为本, 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核心作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的调动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认识, 将学生和辅导员的双主体地位落实在实处,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体作用, 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树立远大理想, 确立坚定信念。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根本要求。
总而言之, 加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共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高校中的地位, 应重新审视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各项教育的最基本内容, 基本依据, 基本前提, 加强领导, 重点强调, 合理规划,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事业的每个环节中去。强化思想认识,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利益的位置, 以及正确的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年。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年。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人民出版社, 2006年。
[5]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教学与研究》, 2001 (8) 。
【关键词】 高中学生 政治学科 核心素养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115-01
0
目前很多专家以及学者持有以下观点: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我们需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而不是所谓的经济发展跟新技术革命,如果一个人其道德情感是缺乏,同时还是缺乏责任感,那么这个人关心他人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五育之统帅之思想政治课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德育课程。本次研究主要立足于政治课教学引领功能这一个角度,对目前高中学生开展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工作提供相应的实现途径,促使其培养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一、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有效实现途径
大家都知道教师在角色难以直接的完成物质财富的创造,但是其可以顺利地完成创造物质财富人的有效培养,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这一部分人发展成为财富产生最为重要的原动力。所以,我们需要在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引领策略得到进一步深化,促使其在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在每一节课上课的过程中,在某一引领环节促使每一个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原有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情实现进一步深化。详细的实现途径如下:
(一)引领思维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到,人实质上具有八种智能,不是单一的智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人际交往智能、自然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八种智能中的各种智能其所发挥的重要性是非常显著的,同时也是紧密联系的,不仅如此还具有非常显著的独立性,所以上述理论就需要我们严格按照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关注培养学生的实际情感情况、心理情况以及适应能力跟生存能力等各个方面,这样一来才可以促使学生实现终身的发展,进而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想要满足短期以及长期的目标,所以我认为,首要的工作就是在开展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脑袋急转弯”的题目以及讲述一定的笑话的形式来促使学生实现思维上的碰撞,同时在笑声中逐渐实现知识的领悟以及获取相应的人生道理。
(二)引领问题对话以及情感素材
实施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课堂具备足够的深度,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温度,其中“有深度”是针对知识方面来说的,所以需要教师实现知识的深化,坚持使用“由浅入深”的方法完成有效的深化,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知识问题实现进一步挑战化,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挑战,同时促使学生智慧也可以得到挑战。上述提到的“有温度”实质上是指情感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由境入情的原则促使知识问题跟学生生活实现进一步的亲近,促使学生心灵得到深入的触动。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促使教师完成分析问题对话,同时进一步分析其情感素材,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得到引领,促使其实现探索引领,促使自己所思、所想以及所悟的充分表达,可以实现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学会怎样有效的做人,在实际工作中,在情感体验的同时需要促使其思想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进而提升政治核心素养。
二、总结
思想政治课最为重要的精髓就是“思想”所在。目前来说,素质教育跟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因为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在实施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有效的纠正围绕“升学指挥棒”转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其中政治知识传授才是目前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学生分析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知识机械地培养,导致不够重视思想培养、情感培养以及政治素养培养等内容。在上述的基础上导致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受到直接的影响,同时还导致政治教学存在的科学性以及实效性受到直接的有效,在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会效果不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引领思维、引领问题对话以及情感素材等。促使思想政治课实现有效开展,促使学生相关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教育导刊,2013,No.51305:85-87.
[2]金程遠.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及其培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102-103
[3]李宁.高中生政治素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225-226
[4]周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6,No.25301:52-53.
办好一所大学,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品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数量在扩大,质量在不断提高。从整体上看,高校教师是一支能够担当起高校教育、科研、教书育人重任的队伍。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近年来,部分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也出现了奉献精神衰退、注重物质追求等现象。教师的职业道德滑坡影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其特征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总和。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职业活动范围内, 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主要包括: 特殊性;先进性;示范性;教育性;继承性和时代性;奉献性。高校教师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也是大学精神建设的主体。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和善于治学育人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精神的人格化象征,这支队伍中每位教师的个体人格形象与职业道德品质直接折射着其所在大学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因大学精神的特殊性,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其特殊性。第一,要有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第二,要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第三,要有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第四,要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高校在实践“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宗旨的过程中,肩负着“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责任。我们的教师,是以德治校的主力军,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加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以德治国,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并且,我们还应该走在时代和社会的前列。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迫切需要。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我们看到,正是由于多年来广大教师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创造了突出的办学成绩,铸就了学校的品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否提升办学层次、推进跨越式发展,与师德师风具有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衷共济、敬业奉献,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3、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带动校风学风整体建设的迫切需要。大学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当前,我校师德师风整体是好的,然而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三、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敬业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在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有的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 想方设法到校外兼职, 影响了本职工作。部分教师对缺乏社会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 工作懈怠, 不求进取。缺乏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 不安心教师职业。
2、教学不认真,学术不严谨。在高校以科研为第一评价标准,教学为次要标准的制度下,大量的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方面,很少潜心研究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上课敷衍塞责、照本宣科, 应付差事,不认真备课,教学效果差。而科研方面,缺乏科学求实的态度和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急功近利,伪造数据,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 严重损坏了高校教师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声誉。
3、只教书不育人,教育失规。有的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毫无兴趣,敷衍塞责。育人观念不强,把教书看作是单纯的业务,缺乏育人意识,轻视“ 两课” 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只管学生的学习,不抓学生的思想;有的教师一味追求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忘记了自己的教师责任,在课堂上或对某些问题的解释上,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随意发泄牢骚和怨气,发表学术上乃至政治上都不成熟的观点,造成了对学生思想上乃至行为上的误导。
4、缺乏为人师表意识。有的不注意自身的师德修养, 不注意树立教师风范, 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上课自由散漫,仪表不整, 语言粗俗, 纪律松懈, 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这些行为不仅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 甚至起到错误示范的作用。
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1、提高思想认识,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首要任务。
对社会来说,道德的重建、精神的提升,无疑靠教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一所学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重大而深远的。人们希望今日的教师是社会的道德楷模,是唤醒人们良知的天使。如果教师自身的道德出了问题,岂不是源头出了问题!对一所学校来说,师德滑坡会破坏一所学校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精神特质,降低学校的社会声望,殃及学校发展。一所高校所特有的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象征,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追求、治学风格与文化氛围。一所高校的精神特质是经过长期的培育而逐渐形成的,是一所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如果教风浮躁,教师不能潜心治学,何以谈上学校的精神追求?而失去精神追求,没有精神特质的学校何以谈改革与发展?所以,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将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乃至整个学校管理的首要问题来抓。
2、加强教师思想教育,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思想基础。
从当前整体情况看,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普遍薄弱的环节。近年来, 高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局限于职称的评定, 对学历、论文、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教学工作量、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 但是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要求呈现软性和弹性的趋势。不少高校只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而忽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要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要求, 制定、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的道德要求, 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同时对少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要敢于批评教育, 严格纪律, 严格要求,以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风, 创造教师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一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竞赛、优质课评选、基本功技术比武,选拔培养教学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举办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展等,努力提供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条件和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二是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动,如举办师德建设大讨论、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师德报告会、科技文化艺术节、演讲赛、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三是积极开展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形成教师讲师德、机关树形象、学生抓素质的良好育人氛围。坚持正确的道德舆论导向,对师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积极影响和规范教师的言行。
4、科学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保障。
一是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训机制。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对教师进行思想品德、职业精神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尤其要侧重对新加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进行教育。要加强日常思想政治学习,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教师树立职业形象,加强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的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二是建立宣传示范机制,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经常举行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再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以“树师表形象,树师德典型”为主题的宣传、交流活动,树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教育人,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经常强调,经常宣传,经常褒奖,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深入人心。
三是建立考评激励机制,以积极的政策领引人。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是教师考评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学校师德师风指标体系。对师德师风的标准进行量化和细化,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 考核评价、奖惩办法提出明确要求, 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约束力。把师德评价纳入教师岗位职务考核体系, 考评工作必须做到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职务评聘、评先表优、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记入教师档案,对不能尽职尽责,工作态度不端正,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问题以及违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政治道德的实现途径】推荐阅读: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现途径11-14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09-23
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09-09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促进作用及有效途径11-10
探索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07-10
道德的作文:道德论10-15
职业道德:当前道德建设的突破口05-24
道德的楷模11-07
道德的感受性07-16
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