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事求是党课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坚持实事求是党课(精选8篇)

坚持实事求是党课 篇1

徐特立是“延安五老”之一,他在革命生涯中一贯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反对任何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特别强调“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周恩来称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

“实事求是”就是在现实中坚持真理

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对自己、对他人,徐特立都践行着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对自己坚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谦逊克己,不图虚名。在中央苏区时,徐特立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由于部长瞿秋白在上海,因此苏区教育工作实际上由徐特立主持。1934年2月,瞿秋白来到瑞金。徐特立马上向中央提出,秋白同志年轻有才干,是党中央负责人之一,应该由他任部长,得到中央同意。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俩互相尊重,默契配合,使苏区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两人之间也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众所周知,徐特立是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的老师,而毛泽东致徐特立60大寿贺信中的肺腑之言——“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则更是令人对这对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所感动。对此,徐特立从来不沾沾自喜,更不曾高高在上、得意忘形。他总是说:“从前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教过书,当过毛主席的先生,那是真的;

那只是一日之师,而毛主席是我的终身之师——是他带我这个老朽走上了革命道路。”言辞恳切,实事求是,充满着对毛泽东的爱护和尊重之情。

对待同志坚持实事求是。徐特立在长沙稻田师范当校长时,有几个学生在厨房与工友吵起来,打烂了一篮碗。工友很生气,坚决要求徐校长挂牌开除这几个学生。第二天,徐特立果然挂了牌,但上面写的不是开除学生的公告,而是一首诗:“我愿诸生青胜蓝,人力物力莫摧残。昨夜到底缘何事,打破厨房碗一篮?”徐特立的牌子挂出后,学生作了检讨,工友也心悦诚服了。徐特立历来主张教育学生“不应该用强制的方法,更不应该有粗暴的态度”。他认为“我们的教育,是革命的教育,其目的是教国民,不是教顺民,应反对无理的服从以及自己没有了解的盲从”。对待青年学生如此重视思想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曾有一段时间,徐特立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代部长,社会教育局局长王昌期不服自己在1933年2月进行的查田运动中被定为地主阶级,多次向上级申诉。徐特立多次与中央土地部及中央工农检查部商议派员复查,同时派教育人民委员部巡视员罗振邦前往参与复查,要求他们同有关方面核实情况。在地方苏维埃政府配合下,巡视人员对王家土地等财产的综合情况进行反复核对,最终认为王家的阶级成分定为中农比较符合实际,从而使这起错案得以纠正。这个案子的正确解决,促进了查田运动的顺利进行,也大大调动了旧知识分子出身的王昌期的积极性。从此,他工作更加努力,还挤出时间撰写了《苏区教育的发展》一文,宣传、歌颂苏维埃建设的成就,刊登在1934年9月29日的《红色中华》报上。

“实事求是”就要统筹兼顾,不能只顾眼前

1940年,党中央为了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在延安成立了自然科学院,徐特立被任命为院长。

当时,对于如何进行我们党的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建设,在自然科学院甚至在党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边区科学技术人才缺乏,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后,这个矛盾更加突出。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陆续建立了一批工厂,如石油厂、纺织厂、化工厂、机械厂、造纸厂、炼铁厂以及兵工厂等,这些工厂都迫切需要技术人员。就当时有限的技术力量,怎样使用?是统筹安排,让一部分科学技术人员参加生产建设,另一部分人员搞好科学教育工作、培养新生力量,还是只顾眼前生产建设的急需而不办、缓办科学教育,或者只顾办科学教育而不考虑当前生产建设的迫切需要呢?有人主张只搞生产建设,不必办正规学校,如果办学校也只能搞短期的技术教育,不必搞系统的教学。他们甚至主张把自然科学院改为比较高级的职业学校。

徐特立主张统筹兼顾,不能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需要,既要支援当前生产建设的需要,又要坚持把自然科学院办下去。他认为,我们党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工作,像政治、经济、军事等工作一样,每一步骤,既要从我们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又要照顾将来。“见近不见远”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实利主义;

“见远不见近”则是小资产阶级的乌托邦主义。他主张党的方针政策“应该顾到实际条件的可能和需要,如果没有人力物力的一定基础,幻想提高科学是不可能的。如果当抗战开始时,在边区即提出学校正规化,不需要军事和政治的训练班,是非实际的。如果当没有中小学生的时候而提出建立自然科学院也是非实际的。但是有了起码的条件,只等待着条件完全具备,而不愿意在已有的条件下加以创造,只知道天定胜人而不知道还有人定胜天,同样是错误的。可以说,空想主义和实利主义对于科学建设同样是有害的”。

徐特立认为,理论必须与实际密切结合。他说:“研究科学如果停止在书本上(即原则上),与停止在解决目前的生活问题上,同样是非实际的。”他还把读书、钻研学问生动地比作打仗,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攻坚”,第二是“掠野”。所谓“攻坚”,就是要像攻克敌人的据点一样,掌握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都是下苦功夫、长期刻苦钻研的结果。但是只“攻坚”还不够,还必须更广泛地学习新的知识,扩大知识的广度,这就是“掠野”。学习就像作战一样,“其中心对象是守住中心据点,一切掠野是为着攻坚,是为着守这一据点”。

徐特立还强调指出,我们研究自然科学是为了认识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经济建设。他说:“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及使用自然科学,无法跳跃其必然阶段,人类支配自然,必然要依据它的必然性来支配。我们今日来谈科学建设,首先是对于科学必然性有初步的了解,不然就会变成无原则的主观主义者,和无原则的实利主义者。”

我们党长期革命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徐特立这些意见是十分正确的,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徐特立站在历史和全局的角度,终于把自然科学这株幼苗在贫瘠的荒山上建立起来,为党培养了一批科技骨干力量,奠定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基础。

“实事求是”不能“自以为是”

新中国成立之后,徐特立关注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应该时刻不忘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是保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

1949年10月21日,在为《河北教育》创刊号题词时,徐特立写下“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他在附言中进一步说明:“党的学风应该是实事求是;

学校的学风和办教育刊物的作风,也应该实事求是。”他指出:“在年高、位高、学高、‘功高’的四种高人面前,则‘自以为是’四个字,就是第一等的障碍物,首先就障碍了自己的前进(即障碍着‘实事求是’),不接受他人的批评,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主要是害怕丢脸——以被人批评,被人指责为耻辱,反不以‘自以为是’为耻辱。”

同样,1950年徐特立给湖南第一师范的题词以及1963年在上海的题词,均强调以“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我们的党风、校风和刊风,作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准则。他说,我们党的延安整风“连续大整两年,三风之一风是学风,学风中最主要的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两句话九个字,这九个字可以用来测量党员的学习风气,尤其是有教育责任的党员及干部,更应该严格执行这九个字”。他经常利用讲课和研究的机会,明确要求这九个字要配合使用,不能独立行之。他说:“单只是不自以为是,如调和派,不负责任,好好先生,自己没有正确和坚定的主张,这是不能成事的,其结果必归于失败。”

徐特立还精辟地指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本质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没有它,一切革命,一切建设,一切工作与学习都会有偏差,都会有走上恶风的危险”。他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党的作风、无产阶级的作风,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关系着我们党的事业能否胜利发展的重大原则问题。他还深有感触地指出:“‘实事求是’一语说起来十分简单,做起来难于登天。尤其是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卖学问,卖知识,常常不问市场情况,一切从主观出发,不易接受批评,又缺乏反省(即缺乏自我批评),以学风中毛主席所指出的话来概括,就是‘自以为是’。”

1953年4月16日,徐特立给《新观察》编辑部写了一篇短文。他在短文中说:“自以为是,是思想生命的一个病态。生命是不断的新陈代谢。自以为是者,他保存旧有的东西不加自我批评,旧的物质不排泄,就无法吸收新东西,就是思想的生命断绝。如果他是一个老头,他将就木,危害社会还不大,就可让他顽固;

而年轻人,前途远大,成熟过早,目中无人,不独危害自己,同时更会危害社会。少年得志,成功者少。古代状元,无一学问者,就因为他自以状元了,自以为是,就是主观主义,如果主观主义再形成一伙,就是宗派主义。”

1958年,社会上刮起了“浮夸风”“共产风”,一些人为了“放卫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这年秋天,徐特立南行途中,路过河南,到一个公社参观棉田。当时薄霜降过,又逢阴雨,棉桃大都没有绽开,而介绍情况的同志却满口“豪言壮语”,声称亩产皮棉能达几百斤。徐特立当即表示:“我不相信,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等我回来还要到这里,看看到底摘了多少斤。”介绍情况的人还说稻子亩产能达上万斤。他听了,更加不高兴地对周围的同志说:“这不可能!不透空气,稻子怎么能生长呢?这是普通常识嘛。”

从河南回京后,徐特立心情沉重。后来有关方面通知他去徐水参观,他坚辞不去,并感慨地说:“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困难了。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对于共产党员讲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徐特立深有体会,他说:“讲大话容易,到头还是老百姓遭殃。”

坚持实事求是党课 篇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指导作用。新闻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同时, 新闻的本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是遵循新闻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

首先, 实事求是是确保新闻报道真实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尊重客观事实, 寻找客观规律。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实事求是, 有助于新闻报道的资料收集、编辑加工和审核等环节, 把事实作为主要依据, 以较为客观、全面的角度, 进行新闻报道, 尽可能保持中立, 少发表带有个人主观倾向的观点, 发挥媒体的社会属性功能, 为大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其次, 坚持实事求是有助于加强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和信任度。在信息时代, 受众容易被碎片化的信息分散注意力。因此, 对于新闻报道而言, 获得受众的注意力至关重要。最后, 坚持实事求是有利于解放思想, 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要贯彻落实实事求是就必须要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必须是立足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解放思想。

二、在新闻报道中因忽视实事求是而产生的问题

实事求是原则对新闻报道至关重要。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新闻报道要很好地贯彻落实实事求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 因为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因素而产生各种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 虚构夸大。在信息碎片化时代, 为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一些新闻工作者刻意追求报道的典型性, 用爆炸性的标题、浮夸的数字、主观色彩的文字进行新闻报道。出现部分桃色低俗新闻, 对社会精神文明造成不良影响。同时, 某些新闻工作者为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 不惜虚构假新闻。

(2) 以点概面, 以偏概全。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辩证、全面、客观的看待问题, 然而在现实中, 一些新闻往往进行较为片面的报道, 将个别问题当作普遍现象、重成就轻不足、强调正面报道忽视负面批评、突出现有成就弱化往昔辉煌, 并且有时话语权掌握在强势、精英群体手中, 群众的真正呼声被淹没。突出表现有报道成就时, 报喜不报忧。

(3) 捕风捉影。一些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 吸引受众眼球, 充分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 报道一些未经验证、并且加入较多主观色彩和个人想象的新闻。有些新闻报道只是道听途说、缺乏亲身的事实验证。并且对于值得商榷、考证的关键点, 往往缺少实证、深究的毅力和勇气, 使得新闻报道脱离实际。同时, 对社会舆论产生不良影响。

三、在新闻报道中贯彻落实实事求是原则的对策

新闻的本质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要从根源上预防、克服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是关键。

(1) 尊重新闻规律, 把握新闻事实。新闻的本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所以新闻报道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真实、准确地进行报道。对于新闻材料的真实性要加以验证, 不能单凭个人的主观经验判断或多数的主流观点, 而不假思索地跟随报道, 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从新闻现象到新闻本质的材料都要力图确保真实, 同时拥有质疑和探索精神, 对新闻材料进行多方面、深入的考证。在进行撰写新闻报道时, 排除主观、客观的干扰, 不受金钱、权势的威胁和诱惑, 用事实说话, 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2) 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全面。要呈现新闻的本质, 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全面的报道。客观, 是指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客观事实。公正, 要求新闻工作者保持中立位置, 作为第三方, 客观、理性地进行报道, 不将个人的主观感情主观色彩融入新闻报道中, 并且使报道的利益相关者有平等的表达机会。全面, 是指新闻工作者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同时具有整体思想和全局观念, 使报道要达到主观和客观, 具体和历史的统一。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 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全面。

(3) 深入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 社会主义新闻报道的宗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离开人民群众和实践, 实事求是只能成为空谈。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深入人民生活, 体察民意、洞察民心, 新闻报道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 满足人民需求, 从而引起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共鸣, 真正发挥新闻的积极作用。

(4) 善用新媒体。得益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应用和普及, 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同时也对新闻报道产生深刻影响。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等特点, 进行新闻资料的收集和新闻报道的发布, 了解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新闻。同时, 可以通过网友的视角, 发掘有价值的新闻, 并且通过互动了解事件的真相、进程, 反映民生, 满足人民的需求, 拉近新闻媒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结语

新闻的本质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是遵循新闻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只有走实事求是的新闻发展道路, 遵循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得新闻报道成为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才能真正达到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发展的要求和层次。此外,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以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使得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服务, 获得人民的共鸣和喜爱。同时, 也促进新闻事业自身的发展, 达到多方共赢。

摘要:实事求是原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也是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不仅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供基础, 也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的信任度和认同感,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在新闻报道中, 我们需要明确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正视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 进而分析其原因。最终, 以客观实际为基础, 遵循客观规律, 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实事求是,新闻报道,客观性,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李东坡.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实事求是观[J].新闻界, 2009 (1) .

[2]张洪.新闻批评报道如何才能实事求是[J].新闻传播, 2011 (5) .

论坚持实事求是的不能与不愿 篇3

关键词:实事求是;不能;不愿

实事求是,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它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要坚持和遵循的准则,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往往难以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能不能”“愿不愿”等因素在阻碍着实事求是的实现,怎样解决实事求事的不能与不愿问题,笔者联系现实情况就如何做到实事求是提出几点意见。

一、实事求是的内涵

我国最早记录“实事求是”一词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记录的是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娴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故事[1],以此来告诫人们因该注重实证的作用,作好治学之道。而在毛泽东看来,“‘实事求是’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其实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此后,邓小平的解放思想,江泽民的与时俱进,胡锦涛的求真务实,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讲话精神等都是实事求是的创新发展,并不断地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不能与不愿

(一)实事求是的不能

1.客观事物复杂性影响人们对其本质的、规律的认识

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就是要把握事实,但人们往往因为客观事物的外在现象就无法辨别和认识事实,把现象假象化,与事物的本质分离等现象频频发生。客观事物本身就包含诸多内容,加之其趋势不断向上发展的,会增添许多新的内容,对其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复杂的、漫长的过程,使人们不能轻易并正确认识它。

2.实践手段的有限性阻碍实事求是的发挥

实践手段就是人们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桥梁。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实践手段的落后性等局限已经影响我们实事求是的改造客观事物,我们需要对其创新与发展,而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谈到得调查研究的方法,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认识能力的局限性阻碍对实事求是的认知与把握

“主体的局限性受制于所处的时空,也受制于个体自身水平、能力、经验等个体素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客观事物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和发展也是无限的。但由于个体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任何真理只是对无限宇宙的某一部分、某一片断的正确反映。”[3]时代的发展,认识水平、认识环境的制约,人们自身水平、能力、经验等等,都使人们的认识能力产生局限,很难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二)实事求是的不愿

实事求是,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通俗来说就是说实话、干实事、做老实人。而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不愿实事求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象尤为严重,实用主义泛滥。“要求别人实事求是,自己却不实事求是;讲成绩、讲优点实事求是,讲缺点、讲问题却不实事求是;平时可以实事求是,关键时刻要承担风险时就不能实事求是;不涉及个人利益时讲实事求是,一旦涉及个人利益就不实事求是,甚至弄虚作假,欺骗组织。”[4]怕说真话、怕担风险、怕丢乌纱帽等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件时,只有极少数人坚持实事求是。

三、如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一)尊重事实,务实求真

实事求是,首先是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即“实事”。事物具有复杂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对客观事实不了解,仅凭主观想象去“求”,是不会得到“是”。所以,我们必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求真务实。在其过程中我们应排除个人的主观意志随意性,克服自身能力的限制,准确把握客观的事实。此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必须先对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与教条主义,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事实的本质,才能务实。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就是“求”,即探索研究。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这需要我们解放自我思想,排除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现实,起到思想引领作用。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学会与时俱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体现其预见性、超前性。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发展的方法去探究研究中国道路的发展方向,以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探究规律,理论联系实际

探究规律,即“是”。这需要我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们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探究到事物本质的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用发展的、全面的、历史的看待问题,善于发挥大脑的思维加工作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升华到事物的本质规律中去,以此来指引我们发展的方向。

(四)提升自我素养,主动实事求是做好表率

当前实用主义泛滥,能坚持实事求是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在思想上“不愿”实事求是,这实际上是一种私心在作怪。面对这种现状,这需要我们抵制私欲,自觉树立立党为公、乐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自我本真,通过培训提升自我理论素养与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党性修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调查研究与反思总结,在实践中做好表率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娅珲.论实事求是的阻力及其实现途径[J].学理论,2013(36):6-7.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3]吴洪芹.关于实事求是“难”之探析[J].理论前沿,2007(19):29-30.

[4]李敬学.关于解决实事求是难得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1990(10):33-35.

坚持实事求是,做好组织工作。 篇4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党的组织工作必须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来推进党建组织工作。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正是由于坚持这一实事求是作风,才使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今天,我们党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视组织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逐一破解。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健全和完善调研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基层情况、加强规律探索,找准影响和制约全局的关键性问题。

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中的组织工作则是重中之重。因为其特殊重要性,我们更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唯有如此才能让党建工作顺利的展开,工作也才得以突出实效性。人民群众也才会满意,我们的党也才得以真正体现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红麒麟热点精选:坚持实事求是 篇5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但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标准表述】

[问题]

广大党员和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展示了共产党人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形象。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和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

一是有的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下基层,很少接触群众,对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气”不够。

二是有的一切从本本出发,唯上、唯书、不唯实;有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和工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

三是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蛮干、瞎干;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甚至弄虚造假。

四是有的怕担风险,明哲保身,明知是错的,却听之任之,不批评制止;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修正错误、择善而从。

凡此种种,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虽然不是主流,但如果不重视、不警惕、不纠正,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

[深度分析]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 90多年的历史,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作了精辟论述。他说:“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措施]

领导干部一定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道理很清楚,没有科学理论功底,不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就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容易陷于盲目性、片面性、被动性,也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

第一,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牢牢掌握认识世界、认识客观规律的思想武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借鉴历史经验和总结新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第二,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始终是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要做到实事求是,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必须有公而忘私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带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了人民利益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以坚强的党性来保证做到实事求是。

第三,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讲实情,就是讲事物的本来面貌,讲真话、讲真理。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心得体会 篇6

根据国家局及总队深入推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近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讲话精神,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对调查XX工作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这次学习让我对主席的执政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加强了党员党性的教育,反复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的传家宝。要牢牢记住我们的传家宝,科学智慧的用好我们传家宝。

一、充分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理论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与生命力。

二、真正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这始终是我们进行科学决策所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增强忧患意识,充分看到发展中的困难和不利因素,不是消极泄气,而是要避免犯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错误,真正做到即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要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实践。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我们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紧密结合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人民意愿。我们的工作,党和人民事业,就会无往不利。

坚持实事求是党课 篇7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一语, 其意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理。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实践中深化了对它的理解, 并对其做出了一个经典的注释: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可见, “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 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统一, 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

从概念上讲“实事求是”一词不难理解, 在自然科学的实践中也容易坚持, 但在社会科学的实践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则并非一件易事, 原因在于实事求是的背后隐藏着异乎寻常的复杂性。如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主体 (不同的个体或利益集团) 特别是利益主体的多元性, 必然导致的对客体认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利”与“弊”、“优”与“劣”等做出的判断是依据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价值事实的, 对于同一个客体的性状及其变化, 由于不同的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同, 因而他们所获得的对价值事实的判断和取向也一定是不同的。正如列宁所说“几何公理一旦违背了资本家的利益, 也会被资本家当作敌人而打倒”。由此可见, 要“实事求是”就必须正视客观现实, 而客观现实又常常是复杂多变, 捉摸不定, 有时甚至是十分残酷的。这就使我们不仅在认识客观事实和真理时需要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 而在对客观事实和真理的坚持上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亦即坚持真理, 从某种程度上讲, 比认识、了解真理难度更大。所以只有充分认识“实事求是”的根源及其复杂性, 才能使我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清醒正确地坚持和运用这一精神。

二、“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偏离与弱化的表现形式

由于其认识主体的多元性和价值判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就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偏离与弱化的表现形式。

(一) 表现为否认历史观的虚无主义。

否认历史的规律性, 用支流否定主流, 以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 孤立的分析现实中的个别现象或历史上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发展过程。如一些主张全盘西化的造势者, 无视我国建国以来取得的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而是对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错误和个别现象以偏盖全地否定改革开放的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 表观为不按客观律办事的主观主义。

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凭主观意志办事, 盲目蛮干, 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 脱离实际、好大喜功, 将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想和标新立异认为是创新。

(三) 表现为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

把理论绝对化, 迷信本本, 迷信教条, 思想僵化, 不以时间、地点的时空变换为条件, 一切照抄照搬, 缺乏与时俱进精神。

(四) 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大局的本位主义。

一切从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的利益出发, 以是否符合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为评判是非、好坏、得失、美丑的依据。尤其是本位主义在一些企业和团体中的表现还具有极大的隐藏性, 它不像社会上明显的本位主义, 表现出不顾国家利益、甚至损害社会利益, 因为在一些企业和团体中的本位主义往往是以企业利益为幌子来强调部门的利益。

(五) 表现为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准则功利主义。

官本位思想严重, 只唯上, 不唯实, 唯唯诺诺, 盲从权威。不能客观公正地看人看事。如在干部使用上心胸狭隘, 以人划线, 拉帮结派, 甚至导致道德上的缺失。

(六) 表现为有用即是真理的实用主义。

只关心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利益和报酬, 不管这行动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合符原则, 有用即是真理, 无用就是谬误, 缺少坚持真理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气。甚至表现为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低下, 理想信念动摇, 不讲党性原则, 无视党纪国法。

总之, 在现实工作中“实事求是”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偏离与弱化的表现形式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三、“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的坚持与运用

道理上承认“实事求是”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实际行动中坚持“实事求是”, 能否始终做到“实事求是”。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 它不是满足或拘泥于旧有的思想观念, 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新的理论。在现实中做到“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因而我们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

(一) 坚持思想上的“实事求是”。

1.坚持思想上的“实事求是”就是要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 “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 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凝聚民心的根本条件, 也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历史新阶段的重要前提。

2.坚持思想上的“实事求是”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思想基础, 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 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客观事物, 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 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自觉地同弄虚作假、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作斗争。人生观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根本取向。错误的的人生观, 必然是个人利益至上, 一旦感到坚持实事求是会危及个人利益、影响自己的升迁提拔、或不利于为自己捞取好处时, 自然就会放弃。价值观是一个人评价事物好与坏、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尺度。如果把吹牛拍马、弄虚作假、投机钻营视为时尚或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就不可能坚持实事求是;如果堂堂正正做人, 踏踏实实做事, 清清白白做官, 就会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 也敢于坚持实事求是。

(二) 坚持行动上的“实事求是”。

1.坚持行动上的“实事求是”就是要讲真话。

讲真话、往往要担风险, 花代价, 甚至付出牺牲。比如, 对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 群众切齿痛恨, 纠正起来却困难重重, 原因之一就是有的同志不敢讲真话, 怕得罪人, 怕个人担风险。说老实话的人吃亏, 讲假话的人占了便宜。这种不利于我们的事业和社会进步的不健康氛围和环境, 是弄虚作假、浮夸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实事求是”精神难以得到真正贯彻的一个症结所在。现实工作中, 评价一项工作、评价一个人、评价一件事, 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领导者, 应该讲真话、讲公道话, 如果连这点也做不到, 那么, 在利益面前和遇到生死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2.坚持行动上的“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办实事。

办实事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现党的宗旨,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实事求是, 按客观规律办事, 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 不盲目攀比;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不急功近利” 坚决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良现象。还要建立完善监督奖惩机制, 通过制度保证, 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 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

3.坚持行动上的“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

理论的活力来自于实践, 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随着客观过程的推移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新事物层出不穷, 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难免遇到传统的观念、习惯势力的抵制和反对, 要承受别人的误解和各种压力, 这比因循守旧, 按部就班要艰难得多, 风险要大得多。因此, 坚持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 要有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追求的高尚情怀, 有勇于牺牲自己的勇气。因此, 坚持实事求是, 也必然是研究新矛盾、概括新经验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开拓前进的过程。

综上所述, “实事求是”看上去简单易懂, 做起来复杂纷繁, 它深受实践主体的认识根源、价值观根源的影响。因此, 实事求是既具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实事求是的复杂性及其根源, 才能使我们能够更清醒地、更正确地贯彻这一精神。忽视或看不到这些复杂性及其根源, 实事求是就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或变成一些人“为我所用”的一个工具, 把任何行为都冠以实事求是的美名, 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

坚持实事求是党课 篇8

一、领导重视,深入基层,办好虹口实事项目

(一)区领导把改善民生作为深入调研和着力解决的重点课题。区委、区政府领导始终把“四个确保”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目标,把民生工作作为突出实践特色的重要内容。在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重解决的8个方面问题中,就有3项与民生有关:一是如何有效突破旧区改造动迁瓶颈,加快以虹镇老街地区为重点的旧区改造步伐;二是进一步抓住“世博”机遇,切实改善城区面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切实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推进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联系点,深入街道、动迁指挥部、人保局、市容局等与民生工作关系密切的单位,开展调研和指导。指出学习实践活动要以“解民忧、帮民困、保民生”为重点,努力解决一批市民反映强烈的“急、难、愁”问题,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十项实事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区委、区政府明确今年要完成十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一是安居工程。完成“百弄整治”15万平方米、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100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100万平方米。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政策受益面,确保符合廉租政策条件的家庭受益。二是老龄服务。新增养老床位200张,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到16000人,新增老年人助餐服务点5家,新增老年人日间服务站2家。三是增加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25100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以内,职业技能培训达19000人。四是便民服务。对18家标准化菜市场建立计量器具长效监管机制;对18座公厕及50座二级旧里弄倒粪站升级改造;新建5座环卫公厕。五是平安创建。完成10000名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新增“110”联网报警系统用户110家、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220扇、封闭式小区100家。六是公园改建。对曲阳公园、江湾公园实施改建。七是河道防汛整治。改建防汛墙200米。八是交通排堵保畅。落实路口渠化,增辟公交港湾式车站等10项排堵保畅工程性措施。九是教育设施建设。完成密云学校、培华学校、凉城第四幼儿园3所学校教学楼大修,总建筑面积约7900平方米。十是节能减排。完成市一医院分院热泵型供水系统及热泵型中央空调系统改造。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快了民生实事的落实。各相关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有序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截止一季度末,新增就业岗位5816个,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844人;“平改坡”综合改造在建75万平方米,“百弄整治”在建3.5万平方米,新增受理廉租181户,配租167户,发放廉租补贴资金537.5万元;已为13581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绿地老年公寓、凉城街道老人日间服务中心等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完成农民工安全培训3893人;完成三角地公司大连菜场在用电子秤的集中配置工作,开始运行标准化菜市场计量器具长效监管机制;完成2项排堵保畅工程性措施;防汛墙改建已完成90米。

二、突出实践,满足需求,确保群众得实惠

(一)以“迎世博600天行动”为契机,大力改善市容市貌。区委、区政府要求以“迎世博600天行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实践内容,顺应群众呼声,整治市容环境,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让社区居民群众真正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重点抓好旧居住区综合改造项目,清洗建筑物立面,实行高层综合整治和平改坡、落实二次供水改造等,总任务量为41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总任务量的64.1%。乍浦、嘉兴、新港等街道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大力开展拆除违章建筑、整治马路乱设摊、扩大绿化面积、粉刷建筑物外墙等“迎世博600天行动”;欧阳路街道会同区公安、市容、城管等力量,集中拆除天宝路490平方米经营性占路违章建筑,掀起了环境整治和市容建设的新高潮。江湾镇街道自筹100万元资金,对街道范围内一些老公房进行屋面翻新、电路更换、门窗调换、污水管道疏通等项目大修,美化房屋外观,提高房屋安全系数,改善居住舒适度。同时抓好重点地区景观优化工作,重点地区景观建设范围包括北外滩地区、四川北路、大柏树地区、周家嘴路海宁路、吴淞路四平路、大连路大连西路广中路。目前,四川北路景观建设示范段已正式开工建设,其余道路优化工程,也于4月份陆续开工。

(二)以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为重点,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区委、区政府提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本区“支出型”贫困家庭数量呈上升的趋势,积极更新观念,建立健全发现机制、锁定机制、核准机制和反馈机制,通过财政投入、社会筹集、慈善捐赠、结对帮困、福利彩票等多种途径,加大做好帮困资金投入,实现困难家庭从“悬崖效应”到“斜坡效应”的转变。针对本区人口老龄化、服务需求多样化的趋势,积极构筑社区为老服务工作平台,不断完善生活照料网、紧急援助网、医疗保健网和精神慰藉网,依托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等为老服务设施和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急、助行、助洁、助浴、助医”等“六助”服务,全区已建成10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其中综合型老年人助餐服务示范点一个,综合型老年人助餐服务点3个,单一型助餐服务点6个;60岁以上有需求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同时还注重做好残疾人关爱工作,区残联先后举办残疾人自主创业培训班和稳定就业岗位培训班,加强残疾人职业指导和岗位开发,不断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做好重残无业人员的居家养护工作,并投入60多万元用于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更新工作。

(三)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不断满足群众的各类需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各部门各单位以“人民群众得实惠”为目标,不断满足群众的各类需求,积极构建和谐社区。区民政局继續深化“晚霞心苑”品牌活动内涵,在各社区建立“晚霞心苑——心灵港湾”工作站,逐步形成了“独居老人结对关爱”、“孝亲敬老”、“老年维权”、“老年文化艺术”、“看虹口,话和谐”、“老年志愿者”等6大系列主题活动。区教育局全面推广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的便民举措,进一步落实各项开放措施、增加开放时间、加强维护检查,并且在学校门口挂上统一制作的铜牌及开放的时间、内容,接受社会的监督,为社区健身团队、体育锻炼爱好者提供了健身锻炼场所,缓解了社区居民缺少健身锻炼场所的矛盾,融洽了学校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区卫生局把“聚焦百姓健康,突破发展瓶颈”作为实践重点,在系统内开展“迎世博窗口行业文明服务”竞赛活动,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在三家三级医院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并向社区卫生中心推广,积极落实各项人性化便民服务措施。围绕新医改方案的出台,通过设置意见箱、分别发放病人和职工《征求意见卡》、开通网上意见有奖征集活动等多种形式,广纳各方意见和建议,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保障虹口人民的健康权益。区体育局于3月组建了一支由1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巡查队,对社区内公共运动场、健身苑点、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加强巡查、管理,提升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开放管理的水平,以充分满足广大市民的体育健身需求。

三、以人为本,着眼长远,健全民生工程长效机制

(一)不断健全各类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努力做到“四个三”,即围绕“三类群体”(困难群体、老年群体、特殊群体),做到“三细分”(细分人群、细分年龄、细分需求),突出“三增强”(增强为民服务的政治责任意识,增强为民服务的执政能力,增强公共财政的资金投入力度),注重“三个因”(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引领,保障实效为检验,有效整合资源,攻坚克难,提高金融危机形势下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能力。全区不断完善区、街道、居委会帮困救助三级立体垂直网体系,做好慈善助困、助学、助医“三个100万工程”。并通过进一步完善帮困救助5大机制以及8项个性化帮困救助措施,稳步实现帮困救助“应帮尽帮、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总体要求。建立市民综合帮扶资金,全区每个街道都建立了50万—100万元的帮困救助基金,建立了商业综合保险;各居委会都建立了3万—5万元的临时帮困救助资金,为那些政策上不能覆盖或虽能享受政策但还存在实际困难的受助对象给予帮困救助。

(二)不断深化“双结对”活动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机关党组织“双结对”活动长效机制。在区机关党工委统一要求下,全区各机关党组织都先后与居民区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以及本部门本单位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同时结对帮扶了一大批困难群众。“双结对”活动既促进了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又密切了党群关系。在坚持数年的基础上,通过树立典型、宣传交流、总结推广,不断深化“双结对”活动内涵,创新“双结对”活动形式,并着力健全“双结对”活动长效机制,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定期开展联组学习,联办各类主题活动,联手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双结对”活动又成为突出实践特色的优选活动方式,推动机关部门深入基层、征求意见、了解民意、找准问题、落实整改、办好民生实事。二是形成“三拓展、三延伸”“双结对”活动机制。针对新形势下党员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全区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实践,不断丰富“双结对”的内涵。在内容形式上,实现由基层党组织一对一向多方结对、党组织帮助困难群众向党员帮助困难群众、物质帮困向全方位帮困“三拓展”;在参与范围上,实现由居民区向“两新”组织、社区企业向各类学校、区域内向区域外“三延伸”,确保每个困难党员群众都能及时得到党组织和党员的帮扶。

(三)不断完善创新和谐社区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共建联建党建工作机制。区委积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建立一种上下联动、条块协同、信息共享、资源统筹的党建工作机制,为解决好人民群众的“三最”问题提供了服务保障。在全区普遍开展了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协调解决物业管理中维修不及时、服务不到位、收费不规范和业主委员会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积极推行“社区——公园——志愿者”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游园环境,提升公共活动场所的文明程度,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探索创新社区城管执法党建联建工作,解决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升城管執法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舒适的市容环境,促进社区和谐。二是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区委、区政府把社区“三个中心”建设作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在全区基本完成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强调要进一步健全“三个中心”运作机制,制定下发《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和《关于在社区部分窗口单位实行全年无休服务的试行意见》。各街道坚持把“三个中心”作为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同创共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抓手,不断提升社区“三个中心”服务能级,放大服务效应。同时围绕群众的需求,不断健全社区“三个中心”服务机制,做到服务项目、服务要求、服务时限、服务承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完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区委、区政府针对虹口老城区居多的特点,推出“百路百弄”优化工程,瓷化公用部位,绿化环境,更换老化电线,有计划改善老城区居民居住环境;面对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热情不断提升,区委、区政府要求社区(街道)党工委指导居民区党组织,充分运用“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积极探索社区群众“恳谈会”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居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提升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为进一步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形成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合力,区委、区政府要求进一步发挥社区(街道)党工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整合辖区内党建资源、行政资源、行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使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实现“共赢”。

上一篇: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教学反思下一篇:管理学815考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