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设计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荷花》教学设计(推荐8篇)

《荷花》教学设计 篇1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习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白荷花____,”要求补充完整,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从而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七、测试

通过测试练习,当堂反馈、矫正,能够减少学生学习中的误积累,使学生真正达到目标。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荷花》教学设计 篇2

师:一个小姑娘, 立在水中央, 身穿白衣裳, 绿裙水中漾。猜猜谜底是什么?

生: (争先恐后地回答) 荷花。 (师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一列一列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看看能发现什么? (课件展示词语, 生齐读。)

生1:它们都是描写荷花的词语。

生2:这些词语围绕着“颜色、形态、想象”来写, 一个比一个生动具体。

师:再一行一行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生1:第一行是告诉我们文章写什么, 第二行是说怎么写, 第三行则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写。

生2:第二行和第三行的词有补充第一行词的意思。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 读每一篇文章, 我们都要学会思考, 要抓住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关键因素。

师: (出示“翩翩起舞”) 同学们, 这个词会读吗? (生齐读“翩翩起舞”) 知道意思吗?

生:描写人跳舞的时候像飞起来似的, 飘来飘去。

师:你把这种轻快的舞姿形容出来了。起舞是跳舞, 那“翩翩”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轻快。

师:很好, “翩翩起舞”是形容舞姿优美、轻快。

师:汉乐府诗《江南》、南朝的乐府民歌《西洲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都是描写荷花的名篇。荷花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为什么从古到今有这么多描写它的诗文呢?请大家欣赏视频。 (伴随着悠扬的旋律, 课件展示优美的荷花视频。多数学生用手指点画画, 发出赞叹声。)

师:这一池荷花就是一首优美的诗, 一幅天然的画卷, 一曲美妙的音乐, 一个动人的故事。

【评析】结合低年级学生爱玩、喜欢参与的学习特点, 先从猜谜语开始, 然后顺理成章引出课题, 并在此基础之上, 顺势引领学生一起走进荷花池, 如此情境的创设, 不仅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还营造出平等、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潜心品读, 领悟美

师:同学们刚才都陶醉在美丽的荷花池里了。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把一池荷花描写得活灵活现呢?我们读读课文, 找一找、画一画, 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荷花的。 (板书:花、叶) (生读) 第一遍就能读得这么流利, 很不错。同学们, 一朵朵白荷花, 宛如一个个妙龄少女, 娇艳欲滴, 冰肌玉骨。怎样通过我们的读书声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 (一名女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多好啊, 尤其是“碧绿”两个字, 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杨万里诗中描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景。全班同学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还没有读出荷叶“挨挨挤挤”的感觉, 也没有让老师感受到荷叶像大圆盘。 (生再齐读, 在“挨挨挤挤”、“大圆盘”等处增添了情韵) 同学们, 什么时候会出现“挨挨挤挤”的情景?

生1:荷叶长得茂密的时候。

生2:玫瑰花的花瓣也是挨挨挤挤的。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现在坐着是有距离的, 你们能演示“挨挨挤挤”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兴奋地挨挤到一起)

师:“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多么动人的一池荷叶荷花, 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

生: (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

师:我仿佛看到了嫩黄嫩黄的小莲蓬。女同学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女生齐读) 全班同学把剩余部分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 花在什么时候会出现饱胀的样子?

生:一朵花快要开放的时候。

师:说得好, 请同学们用小手演示一下。 (生纷纷用双手模仿花骨朵)

师:同学们, 这个“冒”字可以换个别的意思相近的字吗? (生分别答:冲、长、钻。)

师:为什么作者不用“冲、长、钻”这些字, 偏偏要用一个“冒”字?

生1:这样可以使得文章更生动。

生2:这样可使文章更生动更优美。

生3:这样可以表现莲蓬的生机勃勃, 有朝气, 有活力。

师:刚才几位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很洪亮。“冒”是指液体、气体扑出来, 速度应该是……

生: (齐) 快。

师:同学们, 想象一下, 你现在就是一朵美丽的白荷花, 你娇美的小脸却被又大又圆的荷叶遮住了, 可是你急切地想把自己的脸露出来。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一女生读完句子, 学生纷纷露出微笑的脸, 做荷花之“冒”势。)

师:老师感受到大家朝气蓬勃, 急切地想要把自己的美露出来。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把“冒”势读得更加生动。)

师:真是“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谢谢可爱的孩子们!接下来, 请大家认真看, 用心听, 仔细想。 (师作简笔画:各种姿态的荷花、圆圆的荷叶。)

师:请同学们用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刚才看到、听到、想到的情景。 (生根据简笔画的提示齐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评析】这一环节正确处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个体独特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 因为前面的铺垫, 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文本, 让学生认真读书, 帮助学生养成潜心读书、静默思考的良好习惯;其次, 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 如生本对话、师生对话, 还有生生对话, 让学生在对话中畅谈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接纳, 学会提升自己的认识;再次, 借助文本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同时, 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运用得相当妥帖。因为个体自主, 学习有可选择性, 于是学生积极性高;因为多向合作, 学习以差异为资源, 于是学习有效率和广度;而关于“冒”一词的探究, 更是让学生思维在深度上有所延伸, 让创新和发展成为可能。

三、丰富想象, 品味美

师:满眼是绿, 满眼是景, 美不胜收。青翠欲滴的荷叶挨挨挤挤, 圆润的露珠在荷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光芒衬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荷花, 这情景怎一个“美”字了得。因此, 作者这样描写了白荷花——

生: (齐读) “这么多的白荷花,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观满湖翠影, 看万点雪白, 闻阵阵清香, 令人心旷神怡。哪位同学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生1能够流利地朗读。生2更自信, 读得更有情韵。)

师:你们的语言很美, 这幅画也已经很美, 为什么作者要说它是“活的画”?“活的画”这三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活的画”就是一幅会动的画。 (全班鼓掌)

师:是啊, 普通的画是画在纸上的, 而眼前的这一池荷花不仅展现了纸上的斑斓色彩, 而且微风一吹它便会…… (生齐答:随风飘动。)

师:对, 这幅画是灵动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老先生, 这幅“活的画”的画家又是谁呢? (生齐答:大自然。)

师:大自然无比神奇, 只要人们热爱它, 这个伟大的艺术家就会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让我们尽情享受。请看: (教师配乐讲述, 课件依次展示桂林山水、张家界、曲靖市第二小学校园风光。) “空中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 江上竹筏小舟,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真是“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一幅美丽的…… (生齐答:活的画。)

师:重重叠叠的山峰拔地而起, 耸入云霄, 它在张家界, 有着“十里画廊”的美誉。一幅美丽的…… (生齐答:活的画。)

师:漫步校园, 芳香四溢的桂花, 高大挺拔的雪松, 婆娑的鸡冠刺桐, 红如火, 白如雪, 黄似金, 粉似霞, 这又是一幅美丽的…… (生齐答:活的画。)

师:作者被眼前这一幅充满生机和情趣的画面深深吸引住, 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请同学们带着对荷花的赞美和喜爱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清风徐来, 荷香阵阵, 此情此景, 令人陶醉。人从岸上过, 如在花中行。人倚花姿, 花映人面, 花人两相恋。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你就是这其中的荷花一朵, 再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生再配乐齐读)

师:“一阵微风吹过来……”是轻轻的, 柔柔的, 大家读得像是狂风大作。“我就翩翩起舞……”这是轻快的, 曼妙的, 大家读得像是在做广播操 (生笑) 。我们再带入感情读一遍。 (生又配乐齐读, 声情并茂) 我感觉自己已经在做好梦了。 (陶醉状) 你读书最认真, 告诉我, 现在心情怎样?

生:很轻松很愉快。

师:请你再把最后两句读一遍。 (生朗读)

师:假如你就是美丽的荷花一朵, 可爱的小鱼见到你, 会对你说什么悄悄话?同学们小组内讨论, 注意礼貌用语。 (师简笔画:鱼)

生1:荷花, 我梦见自己终于变成了美人鱼。

师:这位同学心情太愉悦了, 梦见自己成了美人鱼, 虽然他是小男生。 (生哄笑)

生2:荷花, 昨晚我梦到自己在曲曲折折的荷花池里玩耍, 看着天上星星闪烁, 月光皎洁。

师:谢谢你的荷塘月色图。

师:小蜻蜓飞来, 又会对你说什么呢? (师简笔画:蜻蜓)

生1:荷花, 今天早晨我看到一朵朵白云像一群小绵羊在空中翻跟斗, 我也好想到天上去, 和它们一起玩耍啊!

生2:早晨我飞出去看到青山绿水, 云雾缭绕, 空气很清新。

师:你跟人说话的时候, 语气很温和。谢谢你。

生3:早上好, 美丽的荷花, 我叫小蜻蜓。我可以和你交个朋友吗?

师:你真有礼貌。

师:同学们, 除了蜻蜓、小鱼, 有其他小动物和你打招呼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 (陆陆续续答) 小青蛙、小鸟、小蝌蚪…… (师简笔画:青蛙、鸟、蝌蚪……)

师:“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多么动人的一池荷花呀!叶圣陶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 描写了一池荷花的清新美丽, 他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中, 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体验?请同学们再入情入境地读一遍课文。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评析】文本不过是个例子, 借助文本中的字、词、句和段落, 引导学生读书、说话和谋篇布局。读中悟, 读后说和议, 甚至于边读边演, 从前至后, 循序渐进。学生在诸多语文实践活动中累积起来的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 更是无以复加, 其他所不可替代。

四、拓展延伸, 升华美

师: (课件展示牡丹、菊花、玫瑰、樱花、牵牛花图片, ) 配乐解说:这国色天香、姿态万千、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的牡丹是我们的国花, 洛阳牡丹闻名中外。一朵朵菊花在阳光的照耀下, 傲然挺立, 千姿百态, 白的如晶莹的珍珠, 黄的似点点金星。玫瑰花的花瓣一片又一片, 层层叠叠, 微微下卷。艳丽夺目的樱花, 形状像酒杯, 黄色的花心向外伸展, 好像在冲我们微笑。姹紫嫣红的牵牛花, 像是在吹奏着欢快的乐曲。微风吹过, 她就翩翩起舞, 美丽的衣裳随风飘动。 (生不时发出赞叹声) 同学们, 看着这些娇艳欲滴的花朵, 你一定忍不住想动笔了。现在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花,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写出花的颜色、姿态等特点。要求下列词语至少用上一个。 (课件出示:五颜六色万紫千红千姿百态花色迷人艳丽夺目美不胜收) (生练习写作)

……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自己的习作。

生1:洛阳牡丹万紫千红, 有红色的、白色的、粉色的、黄色的。红色的似火, 白色的似玉, 粉色的似霞, 黄色的似金。周末和家人一起逛牡丹园, 心旷神怡。 (师:一幅国色天香的牡丹图。)

生2:千姿百态的菊花在绿树和蓝天的衬托下, 更加迷人。白色的菊花像笼着轻纱的梦。黄的像点点星光, 冲我们眨眼。 (师:有动有静, 你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文字的描述中。)

生3:牡丹花色迷人, 有的像鲜红的玛瑙, 有的像丝滑的绸缎, 有的像孩子的脸蛋, 美不胜收。 (师:贴切的比喻使你的文章更有意境, 更有美感。)

生4:玫瑰花是情人节必不可少的礼物, 有艳丽夺目的红色、有神秘梦幻的蓝色、有娇艳欲滴的粉色, 美不胜收。 (师:玫瑰不仅代表神圣的爱情, 同时, 它也象征着一种人间真情, 象征着亲人的爱, 朋友的爱, 师生的爱。)

生5:艳丽夺目的樱花挨挨挤挤地缀满枝头, 露出嫩嫩的花蕊, 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师:同学们以丰富的想象力, 描写了一幅幅充满生机和情趣的画面, 看得出, 大家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荷花》一文展示的巨大语文魅力。)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篇美文, 记住花之君子———“荷花”。 (生齐读课题)

《荷花》教学案例 篇3

一、案例主题

(一)主题

怎样的课堂教学(或学习)方式是合适于孩子的教育。

(二)背景

这是一节镇级交流汇报课。我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在交流日这天和其他学校的教师集中到镇上小学借用学生上课。我对所教班级学生学情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学生能不能敞开心扉与我交流,我们都忐忑着。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本课教育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我想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已初步具备独立思考,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特别是对“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理解,需要教师好好地引导来体会。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想象的描写事物的方法。

4.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与想象,感受荷花的美丽和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

5.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数:两学时

二、案例描述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1.师:同学们,荷花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歌颂和赞美的对象,自古以来赞美荷花的文章数不胜数。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一课。大家想不想到荷花池边去看看荷花? 请认真观看,等下告诉老师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2.师播放课件荷花视频,学生欣赏。

3.学生汇报观看后的感受。

二、品读语句,感受“赏花美”

1.师:同学们,你们口中的荷花是多么美丽。那么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形容这一池的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图)师:幽香淡淡也如歌,出水亭亭立碧荷。满池的荷花千姿百态,“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就像一大幅——生接答:活的画。

3.师导学:美景如画,可作者为什么要说是活的画呢?现在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的哪些句子中能够体会到这是一幅活的画?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好好体会体会。

4.学生悟读,体会。

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6.全班交流。师:大家读得很认真,那位同学来说说?

生:我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里体会到了。

(1)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生不出声)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但是嘴里说不出,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碧绿的大圆盘”指的是什么?

生:是荷叶。

师:你从“碧绿的大圆盘”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

生:我知道了荷叶的形状是圆的。

生:我还知道荷叶很大。

师:你们真了不起,都感悟到了作者细腻的描写。那“挨”和“挤”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是靠得很近的意思。

师:但“挨”和“挤”靠近的程度不同哟,谁能在图中指出,哪一处是“挨”,哪一处是“挤”。( 生上台指出来)

师:同桌表演一下“挨挨挤挤”的样子。“挨挨挤挤”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荷叶又多又密。

师:荷花挨挨挤挤的,多么亲热呀,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真像是一大幅——生接答:活的画。

7.师小结:多么可爱的荷花呀,多么富有活力的荷花,让人忍不住想多看看它们,忍不住想夸一夸它。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8.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难怪作者会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同学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到底是谁呀?

生:叶圣陶爷爷。(师微笑着摇头。)

生:荷花自己。(师依然摇头。)

师:请大家想一想,这荷花长在什么地方?

生:公园里。

生:我知道了,画家就是大自然。

师:对。正是大自然。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三、启发想象,感受“荷花舞”

1.师:闻着扑鼻的香味,看着那千姿百态的荷花,欣赏着美不胜收的画卷,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了。同学们,你们想变成一朵怎样的荷花呢?请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像:这时,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学生读书,体会。

四、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叶圣陶爷爷的的带领下,一起欣赏了一池美丽、生机勃勃的荷花。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请大家回家,学着作者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花,展开想象,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五、板书

闻: 清香

荷叶 多 绿 大 圆

12. 荷花 看: 活的画

荷花 冒 形态各异

想: 变成荷花

三、案例分析

怎样的课堂教学(或学习)方式是合适于孩子的教育?教学伊始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出水莲》的音乐,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音乐《出水莲》渲染出与课文相应的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特定的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对课文中的事情引起关注,激发情感,使之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为加深其内心感受和体验作好准备。接下来,我抛出“作者为什么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首先,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不过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把白荷花写活了,让荷花在这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突现出来,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还是无法体会其精妙,这时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读一读,演一演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荷花》教学设计 篇4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大家想读吗?一起来。知道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吗?【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生汇报。老师适时展示图片】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吗?

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丽,所以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也出自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之笔,齐读课题——《荷花》。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认读。

(1)词语认读 注意胀(zhàng)、裳(shang)、蓬(peng)(2)小检测

理解“翩翩起舞”,学会用词语说句子。

2、检查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先讲了清晨我到公园看荷花,一进门就——【板书:闻清香】于是,赶紧——

接着写作者看到了荷花各种各样的形态。【板书:赏花形】 最后写了作者把自己想像成了荷花。【板书:变荷花】

3、可见大家的预学收获可真不少!在预习时有没有疑问呢? 【预设:为什么作者把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为什么我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荷花有什么颜色?为什么会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我为什么会变成一朵荷花?……】

三、入情入境 感受荷花

【是啊,为什么把这一池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呢?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啊?】【是啊,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我看到了怎样的荷花?】默读课文,画一画描写荷花样子的语句,反复读一读,感受一下荷花的美丽。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A、荷叶、冒

1、指名读。能告诉老师,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的荷花,碧绿的荷叶】

2、齐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什么样的荷叶?哪个词告诉你的?【挨挨挤挤、碧绿、大】

4、冒?突现出来,显示出荷花的生机勃勃,艳丽夺目。指导朗读。

B、荷花

1、冒出来了,你看到什么样子的荷花?接着读。

2、你喜欢哪种形态的?指导朗读各种形态的荷花。

3、是啊,这一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引读:有的——,有的——,有的——】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你觉得美吗?看,叶圣陶爷爷几句话就把这白荷花写的活灵活现,那你知道他怎么会写得这么美吗?【板书:细致地观察】是啊,没有细致的观察怎会写出如此美丽的荷花呢?

4、让我们也来像叶圣陶爷爷一样,来细细地观察一下吧!【视频欣赏】

5、这一池的荷花,白的如玉,粉的像霞,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说能来说一说?【仿说练习:看,有的荷花歪着脑袋,好像();有的(),还有的()】

6、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一池荷花在我们眼前,就像是一幅活的画,这位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位画家是谁呢?【大自然】对,是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这美丽的荷花,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丽,读出大自然的神奇。【填空背诵】

三、情感升华,幻化荷花

1、满池的荷花洁白如玉,形态各异,再加上清香袅袅,怎能不令人陶醉呢?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都来变作一朵荷花,静静地享受作为一枝荷花的乐趣吧!

【师配乐朗读第四段,生闭眼想象】

1、这朵荷花多漂亮啊!你是不是很喜欢白色的衣裙呢?怪不得。阳光下面暖和吗?阳光下最适合跳舞呢,试试吧!再见!

你的衣裙也好漂亮,看都被风吹起来了,你在做什么?你跳的真好看!我要去邀请我的伙伴们都来看。再见

哇,这里还有一朵粉色的荷花呢,你在做什么?

2、你就是一朵荷花,发挥你的想象,【板书:充分地想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3.太阳越升越高,强烈的阳光唤醒了我,这时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我为什么会忘记呢?【因为荷花太美了,我都沉醉其中了,所以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4、带着满满的喜悦,让我们也跟荷花道声再见吧。

四、总结 写字

同学们,荷花是最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它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叶圣陶爷爷眼里,它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也像荷花一样做一个纯粹、积极向上的好孩子,好吗?

指导写字

五、板书:

荷 花 闻花香

美 赏花形:细致地观察

《荷花》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挨挨挤挤、破裂、莲蓬、衣裳、随风飘动”等词;理解“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扣住“荷花”的独特之处。

1.设疑。师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它们一般生长在哪儿?生长在水中的花儿可否见过?

2.揭题。激趣,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板书“莲蓬”)

好!在这孟夏之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迷人的画卷,一起欣赏给你这水中芙蓉吧!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被花的神采、清香、高洁所倾慕,所陶醉!

3.学生互相说一说,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能说多少说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深层阅读,激发阅读欲望,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这样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能力。〕

二、略读课文,感悟类容。

1.精读课文,(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师问: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怎样的情况下去看的?(学生置身于情境,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与反馈。玩的同时,闻到了清香才跑出去看的。

学生A:时间?(清晨),地点:(公园),看到了:(荷花),起因:(玩得同时,闻到了清香才跑出去看的。)

老师:板书。闻——清香——看(荷花)

3.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三、图文结合,理解类容。(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1.精读课文,互动学习。

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问:“作者跑出去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请同学们细读以下两段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再争议。

教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莲花?

学生B:“看到了全部绽开的荷花!”

老师:“是吗?”

学生C:“老师,应该说是形状各异的荷花!”

老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让大家听听。”

学生D:“作者先写叶,再写花。写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大圆盘。写花,分类写。有的已开出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绽开了,有的才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老师“说得很好!那位能否把叶子的形状特点和花开的三种类型再简练一下?”

学生:E(举手):叶子的形状是“密”,形状是“圆”。

学生F(举手):写花有三种类型;半开的,全开的,未开的(花骨朵)。

老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十分恰当!请大家在想一想,作者用什么的手法或者说方法将这荷花写得如此神妙,形象,逼真?”

学生G:“作者写叶时,用运了比喻的手法。”

老师:点头赞许。

学生H“:作者写荷花时是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的。”

老师:点拨归纳。“这两位归纳的真是准确!老师认为作者写得如此传神,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细节描写更精彩!清同学们把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或者句子画出来!”(细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看起来饱胀得像要破裂似的。”)

学生I:(疑问)“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是描写荷花的动作还是神态?

老师:请全班同学思考!“荷花像大圆盘,荷花挨挨挤挤。”是什么描写?又是什么修辞?

全体学生:(异口同声)神态,既是比喻又是拟人。”

过渡质疑,学习第3,4自然段。

老师:“如此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画卷,我们是怎么感想的?凭着自己的想象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J:“我想象自己成为一名画家,描绘着美丽的景色……”

学生K:“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条小鱼,在这碧绿的帐篷下自由的穿梭……”

学生L:“我想自己变成一名摄影师,留住这动人的瞬间……”

学生M:“我想象自己和青蛙为朋,蝴蝶为友,与荷花永结成姐妹,翩翩起舞……”

学生全体:(哈哈大笑)

老师:“说得好,说得妙!此种感想就在下两段,请集体朗读!”

学生全体:(“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四、板书提纲,进行整理

5.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6.有感情读全文

五、课堂检测

1、辨字组词。

蓬()蹈()晴()裳()篷()稻()清()赏()

2、连 线。

雪白的 小莲蓬子 态度 和蔼 碧绿的 衣裳 意志 坚定 嫩绿的 大圆盘 步伐 坚强

六、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题要,转入主题。

1.质疑,探讨。

同学们,昨日学完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之后,对我影响颇深。今天,谁能说说叶圣陶爷爷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把荷花观察的透彻入微?

学生A:“从高到低,由外到内!”

老师:摇头,示意不确切。

学生B:“俯视!俯视!”

老师:“何以见得?”

学生C:因为文中字里行间没有“茎”,“杆”的描述,只有“花”和“叶”的写照!

老师:“有道理,有没有其他意见?”

学生D:“有,瞧!叶圣陶爷爷站在很高的桥墩上,正在向下俯视池塘里的荷花呢!”

学生全体:(哄堂大笑)

老师:点头肯定,再次激发。这种写法在说明中叫什么顺序?(空间顺序)“二位说得均有独到之处,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新发现。”

图文结合,情景交融。

老师:谁来先“添加”一笔仰视所看到的情景?

学生:“我添!我添一笔有关茎的句子!”

老师:“什么样的茎和杆?说出来!”

学生F:“笔直的茎和杆!”

老师(引申):“这时的叶又像什么呢?”

学生G:“像手!”

老师:“说生动点嘛!回味一下叶圣陶爷爷写出了叶子的什么特点?”

学生H(举手抢先回答)“像……像……像一双…一双宽大的手掌!”

老师:“比喻的好妙啊!我认为应该说成像一双双暴出青筋的玉掌更贴切!同学们再仔细想想,这时的茎和叶连起来又像什么呢?”

学生I:“像点点白帆……”

老师(弥补):“像点点的白帆拉起一艘艘绿色的网船!”

学生(全体)拍手称绝。

二、鼓励创新意识,提高写作欲望。

老师:想不到同学们把这“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水中芙蓉写得如此绝妙,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学生:“我们能否仿写一下!”

老师:“好啊!还不快拿出本子动脑动手!”

学生(全体):发出沙沙的书写声。(老师巡视学生的笔下生花)

学生1写道:“怒放的荷花,露出嫩黄色的小黄莲,如典雅文静的小公主,庄重高贵……”

学生2写道:“含苞欲放的荷花,娇娇滴滴,舞动着它丰满的身姿,露出含情脉脉的睡眼,犹如羞红脸蛋的少女走出沐浴的澡池……”

学生3写道:“望着这超群脱俗的荷花,我自己仿佛也变得玉肤冰洁,晶莹无暇了!”

学生4写道:“未绽开的花骨朵像妙龄少女抹上了淡淡的胭脂……”

三、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1、我会写: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呀!我也要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2、我会说:交流有关描写荷花的文章、诗文、体会。

3、我会做:上网收集相关视频、画面、文字资料、制做有关荷花的网页。

4、我会背: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试背。

5、我会种: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可在水盆中养观赏性荷花,体验实践的乐趣。

〔设计意图:安排此项分层作业,是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更是为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开放。〕

四、总结要点,归纳整理。

今天,我们在互动教学中,同学们参与课堂活动,师生共讨课题,留心观察图文,丰富联想题材,在总结写作特点的同时,不断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今后我们继续学习钻研新课题,新教法。

五、课堂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挤 ___ ___ ___ 翩翩起舞 ___ ___ ___ 四面八方 ___ ___ ___ 一圈一圈 ___ ___ ___

2、对号入座。

如果……就…… 只有……才……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①()他很努力,()成绩一直不理想。

②()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荷花教学设计 篇6

1、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潜力,学习想象描述。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资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完美事物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特点描述部分。

2、体会想象部分中出现的景象及其动态美的叙述。

教具准备:放大的一张荷花图或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荷花盛开时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教师揭示课题:16。荷花

二、观察挂图、了解图意。

1、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这池荷花怎样样?这池荷花在什么地方?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从局部观察。

荷花的叶子和花朵是什么样貌的?图画上除了荷花,还画了哪些景物?看了这幅荷花图后,你有什么感想?

三、初读课文,拼读生字。

1、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幅图上的荷花的呢?

2、学生自学,勾画

3、检查自学状况。

4、指名初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资料是图上有的,哪些是没有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荷花的?

2、综合学生的回答,围绕“闻——看——想”这一顺序组织教学。

(1)学习1自然段。

A、指名朗读。

B、“一......就......”这个词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

C、哪一个词表达了“我”去荷花池看荷花的迫切情绪?(赶紧)

(2)学习2、3自然段。

默读课文并讨论:

A、“我”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B、作者着重观察描述了荷花的哪部分?

C、作者是怎样描述荷花的叶子呢?他们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D、作者描述荷花时,抓住了哪三种不同的样貌来写?请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E、在2自然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把荷花写“活”了?

F、应对满池美丽的荷花,作者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看出?

G、为什么说“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呢?

讲述:课文前三段描述了荷花的香、多、美。

指导朗读。

(3)学习4、5自然段。

A、从哪些词看出是作者的想象?

B、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时候,面前起了什么变化?

C、我仿佛变成了荷花以后,蜻蜓和小鱼有什么表示?

D、让学生合理想象

E、默读4自然段,看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意思?

小结:这两段写作者被荷花的美景陶醉了,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到现实中来。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指名读全文,其它同学看图听读,展开想象。

六、回顾全文,理清思路。

《荷花》教学设计 篇7

一、关注表达, 拎出“冒”

师:多美的画面, 多美的意境啊!这么美的荷花, 作者用了怎样的语言来写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词语和句子, 体会一下, 这些词语和句子美在哪儿?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段, 寻找美的词句。教师巡视。)

师:跟大家说说你体会最深的那个词语或者那句话, 好吗?

生1:在“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中, 我觉得“冒”这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2:我也觉得“冒”字用得好。理由是…… (学生一时语塞)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朱老师引领学生自己去关注文字独特的表达方式、自己去体悟奇特的言语秘妙,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权利, 较好地体现了“生本”思想。在课堂上, 朱老师直面语文教学的内容———言语, 将学生的阅读视角智慧地牵引到“写”的层面上来, 实现了由“阅读学习”向“学习阅读”的美丽转身。

二、触摸表达, 辨析“冒”

师:如果把“冒”这个词换掉, 你打算用哪个词?

生1:长。

师:怎样“长”?

生1:使劲地长。

师:为什么要使劲地长?

生1: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不使劲长出不来。

师:现在白荷花冒了出来, 说明———

生1:生命力很强。

生2:探。

师:怎样“探”?

生2:悄悄地探。

生3:钻。

师:怎样“钻”?

生3:用力地钻。

生4:顶。

师:怎样“顶”?

生4:偷偷地顶。

师:好!这使劲地长, 用力地钻, 让我们读出了作者对荷花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这悄悄地探、偷偷地顶写出了荷花的生长令作者惊喜万分。现在, 你就是小作者, 你内心就是这样的感觉, 看到这样的荷花, 你会怎么读这段话?

(学生积极练读课文。)

语言的形式、语言的表现力, 其独特性只有通过比较辨析 (删减、换词) 、补充、朗读等方式才能体会其价值和意义。当学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时, 朱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采用换词的方式理解“冒”字, 而学生回答“长、探、钻、顶”等词时, 朱老师并没有满足而辅以追问怎样长、怎样探、怎样钻、怎样顶,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加深了学生对“冒”字的体验和感悟。继而, 朱老师适时地小结, 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 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词语的意思, 到联系语境体会词语的深刻含义, 再到情感的体味, 层层深入,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品悟语言的方法, 又深入地走进了文本, 通过咬文嚼字, 学生情感与文章融为了一体。从学生的交流汇报情况来看, 这一策略是很“语文”的, 这种触摸表达的方式也是很有效的。

三、运用表达, 延伸“冒”

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呢?

生1: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生2:呼吸新鲜的空气。

生3:晒太阳。

生4:开花、结果, 向人们奉献“小莲蓬”。

生5:供游人欣赏, 给大自然增添一份美。

……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 写一段话吗?

点击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

(学生自主写话。)

语文教学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感悟语言文字魅力的过程, 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去汲取语言的过程, 是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情境的过程。教师要实现从语言理解为主向语言运用为主的转变, 必须以语言习得为主线, 把语言习得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正如本文的作者叶圣陶所言, “语文课, 即在课堂上教师借课本里的课文做例子, 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 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段的表达是篇章表达不可逾越的阶段, 这是第二学段教学的重中之重。朱教师心中有较强的目标意识, 他抓住该段“典型的语言现象” (排比句式) , 创设情景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 , 鼓励、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掌握的总分段落结构“图式”运用于表达练习, 进行“重点段式”训练。

此外, 朱老师还针对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说一段话有一定难度的情况, 提前做好“预热”工作。朱教师先问学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 继而引导学生想象并说出句子后, 趁势切入, 自然出示排比句式, 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想象坡度。这种上挂下联学习语文, “帆过浪无痕”训练语言文字, 实现了课文这个“例”的增值, 达到了语言吸收与表达的融通。

《荷花》教学设计 篇8

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适合于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认知策略有:(1)组织策略,要求学生把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组合成一个整体,并且表示出它们的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纲要法、网络法列出课文的提纲或画出关系图。(2)精加工策略,是指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细致深入的加工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联想法、先行组织者方法、质疑法、语气体会法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元认知策略,是指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的策略,大致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控策略、自我提问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荷花淀》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思路如下:课文导入,运用先行组织者方法。整体感知、梳理情节,运用组织策略中的小标题法。鉴赏小说内容,讨论小说构思、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运用精加工策略中的比较法、联想法、语气体会法。小结全文、巩固知识,采用元认知策略中的自我提问策略。作业设计,课外鉴赏小说,实现学习策略的迁移。

二、《荷花淀》学习策略教学的目标定位及教法分析

备课过程中我首先确定《荷花淀》的常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品味语言,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景物描写方法及精巧的构思。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抗日根据地军民热爱家乡、保卫祖国的真挚情感。教学的重难点是使学生掌握小说鉴赏方法,提高小说鉴赏能力。

根据《荷花淀》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我把学习策略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小说鉴赏的几种学习策略,并灵活运用到以后的小说阅读中去,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由于教学重点在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因此我确定本课主要采用精加工学习策略。考虑到元认知策略能帮助学生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有效与灵活运用,我在小结课文时又采用了元认知策略。再次,课文整体感知阶段,概括文意的方法学生经常用到,所以我又穿插了组织策略。

在学习策略教学中,我努力将学习策略目标与常规教学目标整合,既要使知识教学流畅、自然进行,又要使策略教学落到实处。策略知识的渗透要适时、明晰、有效,策略教学要服从于整体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与学生课堂认知分析

导入阶段。教师先启发学生回顾以往读过、看过的描写抗日战争的文学作品,呈现先行组织者策略。学生列举出《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地道战》《闪闪的红星》《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等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与《荷花淀》的写作风格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提炼、概括原有的认知结构,并进行思考。学生思维被激活,很快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适时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概括文意阶段。教师明确:要整体把握一篇小说的情节,可以用纲要法概括文意,纲要法包括小标题法、图示法等多种。今天我们可以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小说情节。师生讨论后,确定了最佳答案:与夫话别一寻夫遇敌一助夫杀敌。

研读课文,鉴赏小说阶段。对于小说的理解赏析主要渗透了精加工策略的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学习策略教学的重点。知识教学点有四个:研析小说的构思、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选择了精加工策略中的不同方法:讨论构思的精巧,我把自己设计的小说构思与孙犁的构思比较,学生大悟,很快说出了原作构思的妙处。这里运用的是比较法。体会景物描写的生动,我启发学生用联想法,闭着眼睛想象月下小院的图画,在头脑中设计关于白洋淀正午风光的三个镜头(远、中、特写),然后再说出景物的特征、写法的高超。人物对话描写是课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我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语气体会法,读出人物的个性来。细节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色,但学生一般体会不够。我用投影仪打出仿写的细节描写句子与原文对照,再一次引导学生用比较法体会到了细节在小说中的作用。为了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印象,我将主要学习策略的名称写到了黑板上。

小结全文阶段。我引导学生总结全文,归纳学习策略。我强调鉴赏小说时要经常运用自我提问策略监控自己阅读小说的思路及鉴赏方法的选择,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学过的几种学习策略。

作业,课外迁移阶段。学生课下自读小说《哦,香雪》,运用自我提问策略监控阅读思路及鉴赏小说的方法、策略,力求运用的学习策略不少于两种。

四、教学效果分析与反思

本节课小说鉴赏学习策略的选择较为恰当,能够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抽象的学习策略知识具体化、生动化,课堂教学也活跃、流畅。学生对知识和策略的学习都很感兴趣,有学习积极性。

从课后作业的反馈来看,学习策略课外迁移还不够理想,许多学生还不能恰当运用学到的学习策略。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讲解还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较为薄弱,教师需要通过训练不断强化,并且这种训练应是系统的、连续的。

上一篇:元宵节最美祝福语下一篇:行政上诉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