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活动教案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混龄活动教案(精选9篇)

混龄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小班:感受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带给自己的快乐,培养积极主动、乐意与人交往的情感,愿意参加活动。

2、大班:感受作为哥哥姐姐一起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会主动找弟弟妹妹交朋友。体验交好朋友的乐趣,培养幼儿主动关爱同伴的情感。

3、中班:感受当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参与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能主动找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交朋友。

4、通过大带小水果快乐串活动,感受一起动手、亲自制作、品尝水果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

2、切好的水果(如苹果、香蕉、西瓜、菠萝、小番茄等)、小竹签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相互介绍、聊一聊

教师带各班孩子到操场集合,引导大班孩子主动找弟弟妹妹做朋友,中班孩子主动找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做朋友,相互介绍,认一认、聊一聊。鼓励小班幼儿大方地与哥哥姐姐交谈。

二、尝一尝

1、品尝切好的水果:请哥哥姐姐带好自己的弟弟妹妹,两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品尝好吃的水果。

2、自由交流:相互讲讲自己最爱吃哪样水果?味道怎么样?

三、串一串

1、出示小棒签并交代串水果的要求:

一手拿棒签,一手将自己想吃的水果慢慢地串在棒签上,象个“糖葫芦”一样,成了“快乐水果串”了。

哥哥姐姐串给弟弟妹妹吃:弟弟妹妹喜欢吃什么,哥哥姐姐就串什么。使幼儿懂得与小年龄同伴一起玩时,要谦让,有礼。

好朋友(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一起串:先给弟弟妹妹串一串,尝一尝;再以同样的排序方法为自己串一串,尝一尝。

四、结束活动

快乐水果串串串,串一串给爸爸和妈妈吃,要求哥哥姐姐帮助有困难的弟弟妹妹。

活动后反思:

本次混龄活动,我们通过大带小串喜欢吃的各色水果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感受一起动手、亲自制作、品尝水果的快乐情绪。

混龄活动教案 篇2

关键词:混龄活动,交往

一、概念的界定

“混龄活动”是指打破幼儿的年龄界限, 让不同年龄的幼儿提过混合的组织方式, 在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环境中, 象兄弟姐妹般地一起活动。混龄活动包括混龄教育活动、混龄游戏活动和混龄生活活动。我们将4—6岁的中大班幼儿混合在一起, 肯定孩子具有自发性的教育本能, 让他们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朋友, 在互动中彼此配合, 彼此协助,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进行自我教育, 促进幼儿集体交往能力的发展。

“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也是社会群体赖以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现状分析

混龄活动已成为众多幼儿园先后采用的一种新型的活动形式, 因为教育工作者们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混龄活动对于幼儿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有效作用。然而, 作为幼儿教育重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的家长以及众多的社会人事却纷纷对混龄活动及混龄教育提出了异议和质疑, 这些异议与质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混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与了解, 别一方面确实源于目前幼儿园所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混龄活动与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从而未能发挥出混龄游戏的真正作用与价值。

(一) 混龄活动缺少科学的设计与组织, 无法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

幼儿园简单地将不同年龄的幼儿混合在一起, 没有为异龄儿童的交往、自主学习等创造环境, 这就出现了混龄活动的形式化, 而无真正意义。在许多混龄活动中, 只是活动对象发生了变化, 从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改变成了不同交往

年龄段的孩子, 而活动内容与以前没有任何的变化, 更缺乏精心的设计与组织, 一方面导致了在混龄游戏中, 大年龄的孩子“吃不饱”, 小年龄的孩子“不会吃”的情况, 另一方面也无法促动幼儿的异龄互动。这也是导致家长无法接受混龄游戏的主要原因。

(二) 混龄活动目标不明确, 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

教师们对为什么要混龄, 本次混龄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都不清晰, 更有许多的教师认为混龄还不如同龄学习更为高效率。目标确定行为, 因而教师无法采用有效的策略去面对不同年龄的儿童, 而是沿用对同龄孩子的指导方法, 在许多的混龄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看似混龄的活动中, 孩子们仍以同龄聚集来进行活动, 异龄幼儿之间没有交往的兴趣、技巧, 更谈不上交往的快乐。而混龄游戏的一个重要作用恰恰就是能极大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混龄活动, 重新认识混龄活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让混龄活动为幼儿开辟一个自然化的人际交往环境, 有效培养其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感受交往的快乐。

三、混龄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益处

(一) 对体能发展的益处在一

项对青少年 (12-19岁) 与年幼儿童 (4~11岁) 异龄互动的研究中, 研究者记录了196个自然状态下发生的青少年—年幼儿童的互动事件。通过对事件的分析, 研究者发现在两者互动时, 青少年会调整活动规则, 使得这些活动可以挑战每个年幼儿童的体能, 不会太超出年幼儿童的能力。同时, 青少年还能修正规则、调整目标, 使得这些活动具有挑战性, 变得有意义。通过这样的互动, 青少年不仅增强了自己的体能, 同时也增强了与他们一起活动的年幼儿童的体能。

(二) 对认知发展的益处在接触不

同年龄、经验、个性和发展水平的同伴时, 幼儿会发生认知冲突。由于互动双方年龄相差不大, 认知冲突往往发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 因此这种冲突促进了互动双方认知的发展。

四、开展混龄活动教育

混龄活动的组织开展应从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木的出发, 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能够的内容,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活动实践中获得发展的, 教师要积极为孩子创造与同伴进行交往的机会,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应有意识的多设置一些需要相互合作、分享、谦让的活动内容, 促进合作、分享、谦让等行为, 达到习得交往技能、促进交往能力发展的木的。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交往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游戏内容, 以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混龄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应注重避免活动的复杂单一, 可尝试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能够, 如混龄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 尤其是混龄游戏活动的开展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体育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外出参观等都可以作为混龄活动来组织开展, 以吸引幼儿的参与爱好。

参考文献

[1]埃利斯.学前儿童与异龄儿童交往的研究.《国际社会快报, 2003.11[1]埃利斯.学前儿童与异龄儿童交往的研究.《国际社会快报, 2003.11

对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思考 篇3

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价值

学者华爱华在《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一文中指出:“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它们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的交往,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失去了可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2]。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将混龄教育与区域活动整合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与同龄的区域活动相比,在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适度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愿选择活动材料,幼儿处在一个更为真实的社会性环境中,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更充分的活动机会,更有效的经验共享,更有利于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及提供促进幼儿发展的最大可能。异龄互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与不同年龄的同伴接触和交往,更容易形成社会性交往系统。大龄幼儿认为自己是在树立榜样,而年龄小的幼儿可以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二)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混龄区域活动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了。面对这一新的教育情境,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用于混龄区域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活动后的评价反思等。由于我国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起步晚,资料有限,需要不同班级教师充分合作等方面的原因,混龄区域活动还有助于促进幼儿教师合作研究的能力。这种由实践到反思再到实践的研究过程,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1.设置一个“公共活动场所”区。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环境是重要的资源,除各个区域精心的布置及丰富的材料投放外,考虑到混龄区域活动会涉及更多幼儿间的互动,应将空间优化,建议设置一个“公共活动场所”区,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由出入,在此休息及活动等,借此消除来自不同班级幼儿之间的陌生感,优化混龄区域活动的效果。

2.心理环境的创设。

在混龄区域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应向幼儿介绍本次混龄活动规则,在进入需混龄的班级时,教师应引导到来的幼儿对本班的幼儿表示友好,本班的幼儿对到来的幼儿表示欢迎等,从而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营造一种礼貌、宽松、友爱、热烈的活动氛围。

(二)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形式

1.采取间断性混龄的区域活动形式。

混龄教育有连续性混龄与间断性混龄两种。连续混龄是让幼儿自始至终持续接受混龄教育;间断性混龄只是让幼儿在每天或每周的某个时段接受混龄教育[3]。在我国幼儿园素有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背景下,间断性混龄是一种比较适合的组织形态。因此,幼儿教师可将混龄区域活动安排在集中教学活动之后,如下午离园前的区域活动时间。而安排的次数,应根据幼儿具体的适应情况,制定学年、学期、月、周计划,并注意混龄区域活动的频率等。

2.采取逐步过渡的混龄区域活动形式。

混龄区域活动应从幼儿入园开始系统深入地开展,可采取逐步过渡混龄的方式,即采取由相近两个年龄段,如大班与中班混龄、中班和小班的混龄逐步过渡到大班与小班的混龄;而在混龄的层次上,可以由两个年龄段逐步向三个年龄段过渡,即先尝试让小班的幼儿和中班或大班的幼儿混龄,然后逐步过渡到任何一个年龄段的混龄区域活动;此外,针对不同的区域活动需要应采用最适合的混龄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前期开展的情况,分析出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对幼儿发展贡献明显的区域并做出权衡,着重在这些区域设计开展混龄区域活动。

(三)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内容

1.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活动内容。

我国大多数幼儿园都在开展主题式课程,与主题相结合的内容可成为混龄区域活动的主要内容。与一般的区域活动相比,与主题相结合的混龄区域活动,目标更为具体清晰,内容与活动课程紧密结合,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如在“美丽的云南,我的家乡”全园主题活动中,混龄幼儿在建构区合作搭建翠湖公园、玉龙雪山;表演区分角色表演云南彝族、白族节目;绘画区合作长卷画云南自然美景图等。

2.促进各领域融合的活动内容。

走进幼儿的活动室,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国的幼儿园活动各领域的融合渗透还不够深入。由于混龄区域活动涉及的是不同班级、年龄段的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在表演区、建构区、益智区都将融进幼儿的社会性及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混龄区域活动的内容设计可以考虑将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全面整合的发展。

(四)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1.混龄区域活动前幼儿教师的准备。

混龄区域活动开始前幼儿教师应该共同商定混龄活动的主题方案、时间、场地、材料及区域内混龄幼儿人数搭配等。如,主题应当适合大小班幼儿同时进行,即活动目标应具有层次性;考虑到持续的混龄对异龄伙伴的熟悉度更高,混龄的时间应相对稳定且得到保障,如在集体活动结束后等待离园的时间可以适时开展一些混龄区域活动;考虑到大班活动室相对宽敞,场地较适合选择在大班或室外的区域活动中进行,具体视活动目标及内容需要来定;材料投放应以能为幼儿探索发现提供更多可能的低结构材料为主;人数的搭配应该符合大带小的特征。

2.混龄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目的性不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教师在细致观察基础上的适时参与、适宜的规则在混龄幼儿的充分交互作用中尤为重要。在区域活动进行中,幼儿经常会发生攻击性行为,幼儿教师应坚持“适度指导”的原则,先通过观察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和达成解决办法,如未解决,教师也应秉承着适度指导原则介入,给予幼儿解决问题的引导。值得一提的是,在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做好细心的观察记录。

3.混龄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的反思、评价。

在混龄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大的幼儿带领小的幼儿对区域活动材料进行有序的收拾整理;更重要的是根据活动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教师间应进一步共同反思研究,提出自己的想法及建议,查找资料,丰富混龄区域活动相关材料;也可以进行行动研究、构建园本课程等。

在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进行评价时,首先,教师应对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合作交往能力进行评价。合作交往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即幼儿在活动中经常是一个人活动,还是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合作,在合作中是领导者还是服从者,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等。其次,教师应对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规则意识进行评价。幼儿遵循混龄区域活动规则是保障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也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程度。因此,规则意识应当成为混龄区域活动中评价幼儿的一个重要指标。

此外,针对目前我国幼儿园混龄教育尚处于初步尝试阶段的情况,幼儿教师应充分考虑: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大的幼儿是否会出现替小的幼儿包办,小的幼儿是否会对大的幼儿产生依赖等问题,并在实践中尝试、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使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在不断的实践、评价与反思中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2010(02).

混龄活动计划 篇4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体育活动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基本动作和技能。长期以来,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都是以同年龄、同一个班级而开展锻炼的。活动中伙伴单一,形式呆板,活动范围狭小,造成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大范围互动不够,幼儿对活动兴趣持续不久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了锻炼的效果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进行有效地改革,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经过探索与研究,我认为开展幼儿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不适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途径。

幼儿混龄体育活动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放在同一个空间内通过“大带小、小促大”的活动方式让彼此在相互交流、互助、示范、模仿、学习等形式中自主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在混龄体育活动中通过异龄幼儿间的互动构成一个互助学习与协同游戏的活动方式。这种体育活动方式不但满足了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需要,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更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不断的尝试中,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收获。一是混龄体育活动同时面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有锻炼、提高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了体育教育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各项要求;二是混龄体育活动更好的挖掘、发挥了幼儿间的优势互补潜能,在身体发展的同时,自然地、愉快地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三是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混龄体育活动使教师面临着多元目标的挑战,迫使教

师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机智提出更高要求等;四是它适应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混龄集体,所以培养幼儿在这样的集体中的定位、努力方向及人际交往,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来开展混龄户外体育活动呢?在本学期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活动计划。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活动环境。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兴趣既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最好老师,兴趣的诱发和培养主要源于良好的活动环境的创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积极的体育活动环境和活动空间。

1、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心理环境。

为幼儿创设自由、开放、环境和氛围,能使幼儿放松的参与活动,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主性,我们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满足幼儿自主性的需要,支持孩子、理解孩子,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自主、独立的快乐,萌发自主、主动的意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体育活动需要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但不能太强调技能,而应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中去玩、去尝试,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器材,对投放的区域器材要有计划、有目的,不断的吸引孩子的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在幼儿尝试大带小双人跳羊角球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幼儿协调性、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小

班孩子刚尝试玩跳羊角球时,我们不断地鼓励他们:“别害怕”“你能行”“好棒”帮助他们克服活动中的畏惧心理,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2、扩大幼儿间交往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为了让每位幼儿都有按自己需要和愿望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进一步拓宽了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孩子们的交往面,体现了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幼儿在与不同年龄的伙伴的交往中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让大班的孩子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游戏时,其责任感和榜样作用增强了,谦让和友好的行为增强了。这种大带小,小学大的开放的游戏形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同龄的幼儿玩时有时会互不相让,有冲撞现象,而在混龄活动中,大班幼儿会自发的帮助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摔倒了,哥哥姐姐会主动上前扶起;奔跑中看见弟弟妹妹马上会放慢速度;弟弟妹妹想玩的玩具,大班幼儿会主动的让弟弟妹妹先拿;有危险动作时又会主动保护弟弟妹妹。他们还会和弟弟妹妹一起玩,双人一前一后一起跳羊角球;合作抛接。

二、开展混龄户外区域化体育活动模式。

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作为挖掘幼儿各种潜能开发的载体形式,对幼儿实施体能锻炼,实施发展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我国对混龄教育活动的研究我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运动课程》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多元的活动模式,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

在“三浴”户外活动中采用全园开放式混龄区域体育活动,同时根据3—6岁幼儿混龄两个年龄段幼儿各种动作发展的水平,因地制宜地创设

了跳跃区、平衡区、走跑区、投掷区、球类区、综合区。在这些区域中让不同年龄的幼儿自由选择,彼此联系,产生交互作用的活动。在间断性分时段中,让相应的教师担任某一区域的活动,并准备丰富多彩的材料,混龄幼儿则依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伙伴,鼓励幼儿参加活动,自主选择选择区域参加锻炼。为力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持久,我们还采取轮换的方式,保证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它区域的活动,以促使幼儿基本动作获得全面发展。在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中我强调让幼儿享有四个自由——即自由选择内容、自由选择场地、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玩法。所谓自由选择内容:是指幼儿在混龄运动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选择内容进行游戏所谓自由选择场地:自由选择场地是指幼儿在混龄运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场地。比如,选择跳圈、滑滑梯、走平衡木等。所谓自由选择玩法是让幼儿在混龄运动中根据自己的游戏内容自主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变换各种玩法。如:玩球可以让大龄幼儿带着小的幼儿共同把一个皮球玩出好多的玩法,拍球、夹着皮球跳、两人传球或相互抛球等等。

在这种混龄活动中,幼儿通过自由结伴,共同游戏,让小班的孩子本来胆小的,通过和哥哥姐姐玩了之后,渐渐胆子大了起来,学会和熟悉了许多游戏的内容,大班孩子也在活动中增添了一份责任意识,这种同伴间因共同生活而产生情感传递,大大提高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三、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中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评价也很重要。因为混龄运动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在幼儿运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的是最多观察、最少指

导、最大帮助;同时,发挥各班教师的教育合力至关重要。

在活动中教师要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对于幼儿的危险动作要及时地加以组织和引导;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心,如“你真棒!”“你们真是好姐姐(哥哥)”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通过老师的讲评,让幼儿懂得在一个人的能力不能做到的情况下可以寻找他人的合作,对多动脑筋能解决实际困难的幼儿加以鼓励和表扬。

合作是一种素质,合作会成就一种合力,合作更能使人生取得共赢。幼儿的合作意识教育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素质内涵之一。合作是幼儿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是将来的人们必须具有的而且是不可缺乏的素质。此次开展“大带小”混龄游戏活动不仅受到了幼儿的喜欢,可让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也让独生子女在活动中扩大了同伴的群体,年龄小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从年长的孩子那里得到帮助和启迪;年龄大的孩子能感受到帮助别人所带来的乐趣。在游戏中,孩子们相互学到了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等优良品质,并且也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幼儿园大中混龄班数学教案 2 篇5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横纵坐标等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2、初步学习分类与统计,并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感知数量的多少。

3、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作图的能力,在此特别指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4、勇于尝试和探索的良好品质

5、能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

二、活动重难点

该活动的重难点在于把直观上的数量多少抽象到数学表格和数字,即条形统计图是如何表示数量的多少的。

三、活动准备

1、立方体数个,木板数个

2、示范用的大幅条形统计图,笔;

生活中的其他条形统计图:慧友超市水果销量条形统计图

3、小组活动材料:做条形统计用的长纸条,笔,被统计的室内物品:雪花片、工作毯、国际象棋的黑棋、图书角的书、四、活动过程

1、以“建高楼”的比赛为儿童的兴趣点引入。请两位小朋友来用正方体建高楼,看谁建的高。

交流讨论:比赛完成后请其他小朋友说说谁建的高,是通过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再请两位小朋友来用长方体的木板建高楼,并且讨论,(重复上一过程)

2、教师示范制作条形统计图,使小朋友认识条形统计图及其相关概念和知识点——横纵坐标,坐标轴,条形统计图中越高的组表示越多。

3、出示生活中的其他条形统计图,例如慧友超市水果销量条形统计图,使小朋友们认识到条形统计图有很多不同的表示形式,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4、小组活动,幼儿自由结组并任务尝试自己来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图。

请一位大班小朋友带一位中班的小朋友来统计室内的物品:雪花片、工作毯、国际象棋的黑棋、图书角的书等,中班小朋友负责数数,大班小朋友负责画条形统计图。

5、将小朋友们做好的统计图粘贴到黑板上的组成完整的一幅条形统计图,再次回顾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6、课后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统计自己家中的物品。

五、反思评价

1、课程时间较长,但是由较好的动静结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直比较高涨。

2、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和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和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技能,并且,能够将其与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3、课程的目标设置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由于是混领班,对部分中班的小朋友会有一定难度。

4、在引入过程的“建高楼”比赛中,应当首先提出只建一栋高楼的要求,以避免一些幼儿的盲目。

5、教师出示材料应有一定的顺序并且顺序固定,以帮助儿童更好的完成任务。

混龄班幼儿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篇6

丽水花园幼儿园 戴赟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混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也是可行的,符合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理念的。然而在这越来越多的混龄班涌现的时候,我们该深思的是如何让这混龄班的教学质量跟上它的发展步伐。本文针对混龄幼儿的教学活动安排设计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混龄;教学活动;幼儿

一、前言

混龄教育就是指将年龄相差12各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①混龄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的价值是十分重大的,填补幼儿在异龄交往上的缺失。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如何规范混龄班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发挥和挖掘混龄教育的优势,就是本文要探讨的。本文针对本班就我国现形混龄教育模式,就和本班的混领教雪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二、混龄教育在幼儿园的组织形式

我国现行的混龄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丰富多样的,目前,据笔者了解的就有:(一)间断性混龄和连续性混龄

现在尝试混龄活动的幼儿园,大部分采用的是分时段混龄即间断性混龄,即在固定的时间开展混龄活动,还有部分园采用的是混龄编班即整日连续混龄,指将是指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内进行生活、学习、游戏等。间断性混龄与连续性混龄的主要区别于时间上,前者是非连续的、间断,后者是连续的、每日的②。

(二)多种年龄的混龄组合

1、小跨度混龄与大跨度混龄:小跨度混龄是指一岁之差,有小中班混龄、中大班混龄等;

大跨度混龄一般指跨度两岁以上③。

2、小年龄混龄和大年龄混龄:按照年龄大小,混龄形式中包括小年龄混龄和大年龄混龄。3岁之前的混龄,或托小混龄,即为小年龄混龄;中班及以上混龄即为大年龄混龄②。

3、托班幼儿入园后分离焦虑明显,生活自理能力差,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不太适合混龄编班,建议成为独立的同龄班级。

三、本班混龄现况分析

本班是一个蒙氏班级,采用的是蒙氏教育法,由于课程的需要,采用的是混龄编班。本班一共是23名幼儿,13名小班10名中班,是小中班的小跨度混龄组合。

本园现在采用的是除教学活动外的一切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等)的混龄模式。教学活动时,全园的幼儿又统一按同龄编班上课。

这样的模式既有的好处,也有它的缺陷。它的好处在于教师备课比较顺利,设计的教育目标较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二他的缺陷在于这种间断性的混龄方式,因为时间的间隔,伙伴之间的熟悉程度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活动质量。

还有一方面就是一个学习氛围,比如说上学期|(二00九学年第一学期)本班也是一个小中班的混龄模式,到主题教学活动时间时,本班是进行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班幼儿去另外的班级有另外的老师为他们上课。一个学期下来,在学期末复习时,笔者发现中班幼儿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不及小班幼儿,主要原因有:

(一)早读时间

由于早读时间本班还是混龄进行,而本班主要进行的是小班幼儿的早读复习,对中班幼儿来说这段早读时间是空白的。对学过的知识没有一个巩固的机会。

(二)教师

指导教师不同,上课效果也不同,对指导老师不熟悉,影响幼儿上课情绪,本班教师也不清楚教导教师的授课进度,授课的方式方法,指导起幼儿来也只是事倍功半。

教师普遍的比较愿意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混龄教育。混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主要是因为很难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否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需要,是否符合每个幼儿的发展规律。

其实,混龄班级的教师不应该按单一的一个年龄段的幼儿发展需要来制定教学目标,而是要兼顾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多个层次的目标。这让笔者想起自己在上学期的一堂公开课,我设计的是小班科学活动《沉和浮》,可是目标定的高了,除了让幼儿发现知道有的物体会沉下去,有的物体会浮上来外,我还要求幼儿把物品分类,并记录下来,因为一

些原因,当时是小中班混龄上的,再幼儿分组操作的时候,我只是想着把记录的工作交给能力强的小朋友,整堂课结束后,确实发现对小班幼儿来说操作困难,中班幼儿操作较简单,这算是一次歪打正着吧,让我有了一点点混龄幼儿教学活动设计的思绪。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个活动中制定不层次的目标。

个人认为本园完全可以开展整日的混龄编班,只是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弹性化的环境,要兼顾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确定多个层次目标,准备丰富的内容和方法,充分利用幼儿的异龄活动,引导幼儿“以大带小”,从而才能事半功倍。

四、教学生活的组织与安排的意见及建议 因此,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首先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选择内容、形式,这是指导幼儿混龄活动的前提条件,它不仅影响着混龄活动的方向和范围,也影响着整个活动过程的组织。应该首先确定开展混龄教学活动的总目标,然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分别提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

(二)创设弹性化环境,选择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

将教学目标、内容局限于教参,在混龄班向全体幼儿呈现集体教学是很难实施的,所以这里我们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个能够提供幼儿活动,实现多层教学目标的弹性化环境。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将教育目标隐含在环境中,将教育内容客体化,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实现教学目标。③

选择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提高幼儿素质的途径。“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活动进行学习是适合混龄班特点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各种年龄的幼儿均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活动,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玩伴,相互讨论交流活动的体验感受。这种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提供给幼儿活动使用的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大部分混龄班在材料的多样化上还显欠缺(蒙氏教学教具就比较多样,涉及面广),幼儿已有经验的进一步提升缺乏推动力,幼儿的内部需要得不到满足等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三)给予灵活多样的援助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还应该就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才能采取有效的应答和正确的指导。以平行的身份参与混龄活动,当一名优秀观察者、协助者、引导者,这是提高幼儿素质的关键。

混龄教育中交织着幼儿年龄插有和同龄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在这么复杂的教育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是一种挑战。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混龄教育的价值,从而体现出混龄教育在我国实施的可能性及生命力,这是需要我们继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赵菁,《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5.10 [2] 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3] 吕燕,《混龄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实施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4] 王晓芬,《国外幼儿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 2006第3期 [5] 张赤华,《开展混龄活动 提高幼儿素质》[J],《山东教育》 2002年3期 [6] 武建芬,《间断性混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J],《幼儿教育》2006.2

① 梁志燊.学前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蒙氏混龄活动中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篇7

为此, 我结合本园的蒙氏教育特色, 根据本园的科研现状, 在每一周的固定时间, 组织幼儿进行蒙氏混龄活动, 旨在通过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 让他们像兄弟姐妹般地相处, 在活动中相互学习、模仿, 从而实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责任感的目标。经过一学期的研究, 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变化。

一、合作互动, 明确责任感, 体验快乐

如今, 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的交流, 他们往往把自己定位为家庭的中心点, 任性、霸道, 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社交圈, 很难懂得什么是谦让, 什么是互相照顾。而蒙氏混龄活动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在活动中大大小小的孩子有机会一起玩耍, 一起生活, 这样很自然地激起大龄孩子的责任感, 他们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 逐渐忘掉在家时接受帮助的特殊地位, 学会照顾弱小的孩子。小的孩子则怀有崇拜心理, 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要求。

案例一:合作真快乐———漂亮的水果拼盘

在蒙氏混龄活动《水果拼盘》中, 大班的囡囡带领中班的翰翰和小班的鹏鹏一起切水果做拼盘。一开始, 她让两个弟弟分别站在自己的两边, 然后拿出一个圣女果, 开始切起来。第一次没切开, 第二次也没切开, 第三次, 她用刀尖切, 切开了。她放下刀, 拿起一头切开, 一头连着的圣女果, 对两位弟弟说:“切的时候, 要用左手按住大的一头, 用刀尖对着小的一头用力切下, 切两刀, 就是这个样子了。”说罢, 她把切开的一头扳开, “像不像一朵花呀?”两个弟弟连连点头。囡囡把圣女果放在餐盘里, 然后又取了一个没切开的, 继续切, 边切边向弟妹介绍要点。切完后, 她让翰翰尝试。翰翰切了几刀都没切开, 于是, 她就用手按住刀背, 帮助翰翰切, 终于切开了, 翰翰笑了。这时, 鹏鹏也想试试。翰翰就把刀给了鹏鹏, 不时提醒他:“弟弟, 要小心哦。”此刻, 囡囡走过来, 抓住刀背, 帮助弟弟一起切开了水果。切了几个, 鹏鹏不感兴趣了, 把刀还给了翰翰。他去拼果盘了。翰翰接过刀, 又开始切起来。但是他还没掌握要领, 囡囡边帮助他边告诉他要领。就这样, 囡囡和翰翰协作切水果, 鹏鹏做拼盘。水果全部切完后, 囡囡和翰翰后又跑过来帮助弟弟完成了一个漂亮的水果拼盘。看到自己的成果, 孩子们很开心。

从上可见, 这三名幼儿配合得十分默契, 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一直有商有量, 谁有困难就帮助谁。囡囡一直是一位称职的大姐姐。她明确自己的责任, 就是要带领弟妹一起安全快乐地工作。因此, 在整个活动中, 她始终一直抓住刀背, 协助弟弟切水果。如果刀尖太靠前, 她就会把刀往下拉一点;如果没切开, 她就会把刀尖用力往下按。两名弟弟也非常配合姐姐, 而且在活动过程中能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鹏鹏切了几个, 感觉到切水果有点困难, 于是他跑去拼果盘了。但他也没忘记提醒哥哥姐姐注意安全, 不要切到手。可见, 姐姐对他的关心感染了他, 他也能主动关心哥哥姐姐了。我们可以看出, 孩子们明白了自己在活动中的职责, 特别是大班幼儿, 更意识到自己的任务。他们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教育资源, 年龄小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从年长的孩子那里得到帮助和启迪, 大孩子能感受到帮助别人所带来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 年龄小的孩子就会从大孩子身上学到关心别人、互相帮助等优良品质, 并且也会逐步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挑战自我, 落实责任感, 共同进步

蒙台梭利提倡:要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发展, 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操作、自由活动, 满足他们内在的需求, 只有这样, 孩子们才能主动自然地发展。正如《纲要》所强调的:“在各类活动中, 把幼儿看作活动的主体,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孩子在各种活动中, 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成人所教的一切,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具有主体性, 这种主体性表现在孩子对活动内容的倾向性、选择性和兴趣性, 也表现在活动过程中的自由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蒙氏混龄活动中, 一些小龄孩子往往对没学过的工作感兴趣, 这些大龄孩子必须付出耐心来帮助弟妹掌握新工作。

案例二:成功的体验———扣小纽扣

在蒙氏混龄活动开始时, 奕奕征求弟弟的意见, 让亮亮来选择日常生活区的工作。亮亮拉着哥哥的手, 来到了从没做过的衣饰筐工作柜前, 盯着操作材料, 一声不吭。奕奕很奇怪, 轻声地问道:“弟弟, 你要做衣饰筐的工作?”亮亮点点头。“这些工作你都会做吗?”亮亮摇摇头。奕奕见状, 指着小纽扣工作问:“我们就选这个工作, 我教你?”亮亮点点头。两人选择了工作, 回到座位上开始做起来。奕奕先做, 他放慢速度认真地做着。亮亮一会儿看看东一会儿看看西, 一会儿又看看哥哥。等到他做的时候, 他怎么也不能把纽扣解开。奕奕见了, 就把衣饰筐拿了过来, 帮助亮亮把第一颗纽扣解开, 然后把衣饰筐递给了亮亮, 让他继续往下解。亮亮解了半天, 还没解开。奕奕只得帮他再次解开。这次解的时候, 他一边解, 一边说:“弟弟, 左手拿住扣子往外拉, 右手用力把扣子推出去。”这次亮亮学得很仔细, 最终他学着哥哥的样子把剩下的纽扣解开了。这时, 奕奕和亮亮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接着, 他们俩一人一次, 一直坚持该项工作, 越做越熟练。两人的交流也渐渐多了。

可以看出, 奕奕是一个有爱心的哥哥。他尊重弟弟的意愿, 让弟弟来选择工作, 可亮亮是个依赖性较强的孩子, 他拿不定主意要选择什么工作, 最终还是哥哥帮他选择了工作。对于这个新工作, 亮亮起先不是特别感兴趣, 因此在奕奕操作的时候, 他百般无聊, 东张西望, 没有认真观看哥哥的操作。所以轮到他做的时候, 他双手配合不默契, 使了好大的劲都没把扣子解开。在哥哥两次耐心的教导下, 他终于看清了步骤, 掌握了解纽扣的诀窍, 最终解开了扣子。就在这两次摩擦中, 他们俩都有了收获:亮亮战胜了困难, 学会了扣扣子的方法;奕奕教弟弟做会了新工作, 俩人都非常开心, 越做越有兴趣。

可见, 孩子间的心智比成人更接近, 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小龄孩子能从大龄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 学会与人相处经验, 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 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的东西。大的孩子在教导过程中受到尊重, 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 提高能力, 实现价值。他会自发地要求自己为小的孩子做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 组织和领导能力得以培养。

三、面对矛盾, 自我调整, 形成责任感

在混龄活动时,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 要关心照顾年龄较小的孩子, 时时处处为他们做榜样, 教他们学本领, 等等, 即一种无形的责任悄悄地落在了大龄孩子身上, 但这种责任感不稳定, 有时大小孩子间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这时, 大龄孩子往往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进行自我控制, 向小龄孩子妥协, 而小龄孩子看到哥哥姐姐的榜样作用, 也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学着谦让。

案例三:耐心等待———漏斗倒水

活动一开始, 钰钰和炎炎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终一致通过, 选择了漏斗倒水的工作。他们对这个工作都非常感兴趣。到底谁先做呢?钰钰仗着自己是姐姐, 一把抢过工作。炎炎只得嘟着嘴, 伸出手, 拽住盘子, 生气地说:“你是姐姐, 我是弟弟, 你应该把工作先让给我做。”“让我先做一遍。”钰钰说道。“不行, 我是弟弟, 我要先做。”看着弟弟生气的表情, 听着弟弟的控诉, 钰钰默默地放下工作, 无可奈何地说:“那你先做吧, 做完了给我做。”炎炎边点头边端过工作认真操作起来。这时, 水洒出来了, 钰钰拿起海绵把水擦干水, 提醒道:“弟弟, 慢慢倒, 手拿稳了, 这样, 水就不会洒出来了。”炎炎听了, 忙纠正自己的倒水姿势。水不再洒出来了, 炎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水倒完了, 炎炎没有把工作递给钰钰, 而是接着又做了一次。钰钰本想把工作抢过来自己做, 但她看到弟弟那专注的表情, 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而是在一边耐心地等待着。做了几次后, 炎炎把工作递给了钰钰。钰钰做完一次就把工作传给弟弟做。炎炎见到姐姐这么谦让, 于是做完一次也把工作让给姐姐做。就这样, 他俩你一次我一次地做开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 两位孩子都非常喜欢做这个工作。刚开始, 钰钰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姐姐, 应该谦让, 所以一把抢过工作。当她看到弟弟失发脾气时, 才意识到自己是姐姐, 不应该抢弟弟的工作, 于是她把工作给了弟弟。当看到弟弟做完一次后不把工作给她做时, 想抢, 但控制了自己, 而是耐心地等待弟弟一次又一次的操作。当轮到她做时, 她很遵守原则, 做完一次就把工作让给弟弟做了。炎炎看到姐姐这么大方, 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于是进行了调整, 与姐姐一人轮一次。在活动过程中, 他们从一开始的争吵到后来的谦让, 气氛越来越融洽, 学会了相互爱护、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享受到当姐姐的乐趣与责任;感受到做弟弟所获得的照顾、关怀和帮助。

混龄活动教案 篇8

关键词: 户外混龄体育活动 特点 实施措施 初步成果

1.引言

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儿童与异龄儿童接触机会较少。因此,形成同伴单一,活动区域较小,师生之间问题严重,学生的体质较弱等问题。面对这样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开展更加有趣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出现了一种结合我国现有的教育条件、师资力量和学生状况的混龄体育活动的形式。本文对这种新的活动模式的特点、实施措施和现在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

2.户外混龄体育活动定义

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是一种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特殊形式。活动进行时,幼儿园要给幼儿们创造好的活动氛围、安装多种多样的运动器械、解除班级和年龄的限制,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游戏的途中互帮互助、共同影响的同时,让天性和自主得到发挥。

3.户外混龄活动的特征

3.1合作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的能力有很大差距,老师会在活动进行时激励年龄大的孩子帮助小孩子,让他们融入活动当中,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年龄大的孩子学会助人为乐、合作双赢。

3.2趣味性。

户外体育活动以做游戏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活动安排者要根据参与对象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活动,以谋求各阶段孩子的健康发展。

3.3多样性。

多样性是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最大的特征,重点体现在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和运动器材的多样性。

3.4整合性。

户外混龄运动不仅综合多个领域,而且对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4.户外混龄活动的具体实施

4.1合理运用已有资源,安排活动区域。

对于空间充足、范围广泛的幼儿园来说,其应设计各种合理的硬件设施,并充分发挥各种运动场地的潜在优势。经过全面的分析设计,精确划分不同活动区域和不同年龄段活动内容及相关的器械。这样在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

4.2设计合适的有层次的活动器材

将足够多的种类丰富的活动器材放置在活动区域内,活动器材主要以木头为材料,制作成的各种器材不仅能引起幼儿兴趣,而且安全耐用。

4.3循序渐进,逐渐完善形式。

凡事都需要循序渐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进行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之前,先分年级开展活动,让所有人都熟悉活动规则。再将接受了“以强带弱”、“同龄混班”指导的各个集体混合开展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混龄户外体育活动,并形成固定的活动模式。

4.4确定游戏规则。

确保幼儿活动空间和密度的充足,方便控制各活动区域的参与人数,提前调查每个儿童的意愿并制作活动安排表,每个区域限定人数。教师在游戏中进行相应的指挥和引导,定期轮换活动区域。

5.初步效果

5.1提高教师的观察和反思能力。

活动进行时,教师需要及时发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问题和状态,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调整。发现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找出不足,及时记录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帮助。

5.2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游戏,开心地释放自己,孩子们会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低年龄的孩子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们会主动帮助。

5.3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混龄户外运动需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完成相应的活动,只有一个团体相互合作、互帮互助,才能取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年龄大的孩子帮助年龄小的孩子完成,让他们能很快掌握技能,与此同时,增强自信心。

5.4学会相互尊重、相互谦让,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进行混龄户外运动活动,让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运动、做游戏,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及时有效地解决活动中遇到的纠纷和误会,增强双方的人际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异龄儿童之间的交流、活动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途径。

6.结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户外混龄体育运动的实施和探索,虽然有所得,但同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怎样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主动帮助年龄小的孩子;怎样合理有效地指导儿童区接收相关的游戏规则等。相信在不断的改进中,让孩子们在自由、充满创新的环境中可以收获更多。同时,孩子们和老师都在不断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1]丁丽娟.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5.

[2]于刚.混在一起的快乐——郑州市绿东幼儿园混班、混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侧记[J].河南教育(幼教),2014.

混龄活动教案 篇9

在上学期,体育教研组的老师们根据我园场地实际情况,将晨间锻炼场地主要锁定在教学楼前的塑胶大操场上,这是一个扇形的活动区域。在划分设置活动区域时我们还考虑到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我园以基本动作为标准将场地划分为四大区域即左操场的大型玩具综合锻炼区;前操场的投掷区、平衡区;右、后操场的球类区;30米跑道的综合项目区。在对应的区域投放了沙包、平衡木、跳床、平衡脚踏车、羊角球、足球、皮球等体育器械。根据项目内容安排好了人员站位,并制作了场地划分示意图,使得各班教师对整个场地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

下学期,根据季节变化以及幼儿情况修改了场地划分:左侧操场大型玩具综合锻炼区、右侧操场球类区,操场的中部划分为一个大的综合锻炼区。幼儿既可以选择自由活动的功能区,也可选择训练目标更明显的循环锻炼区。

上、下学期晨间混龄活动场地的不同划分以及内容、形式的变化是根据本地季节气候的变化调整的,以便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场地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2.2大胆设计活动方案,通力合作

好的方案策划是丰富且有价值的晨间混龄活动开展的前提以及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体育教研小组的老师们分成五组进行活动策划。首先是思考幼儿园器械存放区中现成的材料如何为这个区服务;其次提出作为配套设施还需要提供哪些新的材料,这些新材料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然后形成相关区域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发展的多个活动指导方案。最后经过小组全体成员的讨论和修改,将确定的指导方案分发到各个班级,并由体育教研组组长向全园教师讲解,让教师们全面理解方案的内容和了解园里为幼儿们提供的器械材料以及借助这些材料可以开展的游戏形式,进而让教师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器材去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活动。

例如:我们根据操场上大型玩具的所在位置以及空间特点,在滑梯过道、吊桥低等低矮处铺设了爬爬垫,让幼儿自由探索学习匍匐爬,既有难度,又具挑战性;在大型玩具区的旁边还增添了民间游戏体育器材,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间游戏的乐趣。

2.3科学管理体育器械

以往体育器械总是安静的放在体育器材室里,老师们用来用去也就是几种常用的器械。为了让所有的体育器械都能够发挥它们的功用,体育教研组的老师制定了体育器械投放方案,将器材室里大部分的体育器械安排在了晨间锻炼活动区内,并在全园相应的地区规划了体育器械的摆放位置及摆放数量;制定了体育器械摆放轮班表,让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到体育器械的摆放中,做到器械管理心中有数。除此外,所有体育器械由专职体育教师进行日常清点、维护及管理,做到及时增添、更换。科学、规范的器材管理,既方便了全体教师,又充分发挥了所有体育器械的用途。

2.4先分级活动,逐步形成常规后进入混龄形式

在场地、器械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分年级的游戏活动,开始了混合体育游戏活动的尝试。全园15个班级,采用“年级分组、分功能区”的方式形成了3大活动地带;通过用“同龄混班”、“以强带弱”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贯穿播放优美的音乐,给幼儿们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让他们带着快乐、轻松的心情参与游戏。同时,教师预先告知家长以及幼儿晨间活动的形式以及项目,游戏当天由一位配班教师带领孩子在各个区域间参与活动,保证晨间活动顺利开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与教师的引导,孩子们掌握了混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常规。在此基础上,我园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活动常规,幼儿能够自如、自主地参加活动,并能在结束音乐响起时自觉、自律地回到班级教师处。

2.5制定、学习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指导要求

在开展“晨间混龄活动”中,需要教师及时观察捕捉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并及时给予幼儿以指导和帮助。在混龄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指导帮助上存在困难,于是体育教研组教师集体研讨制定出了活动指导要求,详细列出了关于每一项锻炼内容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指导方法,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操练。促进了教师观察、指导能力的提高。

3实施效果

从活动效果看,晨间混龄活动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进一步得到了发展,通过同伴的影响锻炼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打破班级、年龄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能力、帮助他人等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从教师层面看,指导晨间混龄活动需要教师掌握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更要全面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从而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组织的时间少了,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高控现象消失了,对促进教师随机指导等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上一篇:电力营销稽查机制建设及优化措施分析下一篇:民俗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