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谈会发言稿段杰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恳谈会发言稿段杰

恳谈会发言稿段杰 篇1

大家上午好!我是苏汽集团汽车修理厂市场开发部的段杰。从去年七月中旬至今,我已经在苏汽修理厂工作、学习一年多了。幸逢有这次机会让我回顾这一年的经历,感触颇深。在苏州生活了一年,我越来越喜爱这座美丽的城市;在修理厂工作了一年,我越来越坚定当初来时的信念。

去年大学毕业我从古城西安来到了天堂苏州,我一直希望毕业后能够来苏州工作和生活,因为这里美丽富饶,离我的家乡也很近。到修理厂报到后,前四个月我被分到相城区的维修二分厂进行车间实习。在那里,我试着从一个学生向一名职员转变。在分厂领导和维修师傅们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从最基层的车间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没有的知识。一来,自己通过跟着师傅观察学习,动手实践,积累了一部分维修知识,虽然很有限,但是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对车辆结构、工作原理(以客车为主)有了更加清晰和具体的认识,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二来,由于经历了分厂内部岗位的调整,熟悉了维修分厂的业务流程,从一辆车进厂报修到它竣工出厂,各道工序安排,各个工种职责都有所了解,这培养了我的系统观。

去年十二月份,我被调到总厂新成立的市场研发部工作。在这里,透过一个全新的视角,我找到了一种归属感,这也许与我的兴趣有关,我一直希望从事有关市场方面的工作,因为我觉得这样的工作更富有挑战,更需要创新意识和大局观。目前,我们市场部主要负责苏汽龙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运作,从注册、装修,到开业、经营,主要工

作内容包括建立并优化相关流程、制度、考核标准,人员培训,沟通各合作商,引进加盟品牌,宣传营销,市场调研。在这期间我跟着市场部的王工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工作方面的,更重要的是为人处事方面,他睿智有哲理的话常常让我思考良久,领悟后更加感悟颇深。在厂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正在逐渐适应这个工作,而且我相信我也能胜任这个岗位。结合我自身特点和职业理想,厂领导将以后龙捷车辆保险这方面的工作交给了我,虽然这不是我的专业,但是我想只要我专心、努力就一定可以做的很好,很专,挑起这份责任。

在集团公司转型升级之际,修理厂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十二五期间打造一个新苏汽的号召,于今年年初相继成立了苏汽钢构公司和苏汽龙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触角不断延伸,争取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形成一个综合型维修集团。经营上形成涵盖大中型车辆维修保养,钢结构制造加工,汽车配件销售,知名厂家特约维修,私家车快修保养、美容装潢、保险理赔的统筹发展模式。管理上更加民主、科学、和谐,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企业观。苏汽龙捷是一个集投资、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汽车服务平台,现与两家公司合作,分别是经营汽车美容业务的吴江骏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和经营钣金喷漆、保险代理的苏州百佳公司,并且分别与他们合资成立了龙捷百佳和龙捷骏驰公司。苏汽龙捷有着准确的市场定位(填补4S店空白,实现错位经营),科学的管理思路,蓬勃的发展朝气,合理的发展愿景。我们希望在公司成立第一年里开设西站、陆慕二家门店(己启动筹建),争取下半年完成园区店(近

东环路)选址、办证、装修;第二年开设门店5~7家,3~4家连锁门店拟选址在市、县结合部或开发区客户集中但4S布点尚有盲区的区域,2~3家大型居住小区内社区门店,尝试在市区外开出首家合资店(昆山或常熟),并准备引进加盟商;第三年市区再开出3~5家(主要为社区门店),外县市完成每市一家连锁门店;五年内完成锡、常、通大区域内的幅射与复制。这是一个令人斗志昂扬的发展规划,透过这个框架,我看到了苏汽龙捷,苏汽修理厂越走越豪迈的步伐,越走越昂扬的姿态。就我个人而言,经历了苏汽龙捷发展初期的工作历练,我有信心逐步成长,成熟,逐渐能够挑起企业发展赋予我的责任和使命,实现自我价值,为苏汽修理厂,为苏汽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青春,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恳谈会发言稿段杰 篇2

魏建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前商务部副部长

李剑阁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

王一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朱金海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潘力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龙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

乔亚东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特征

王一鸣: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以下三大新趋势和特征:一是工业经济服务化日趋明朗, 生产性服务环节成为制造业价值链增值的主体, 全球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市场迅速扩张;二是跨国公司利用其优势将国际生产工序和价值链在全球重新组合, 自己坚守高端, 发达国家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环节集中;三是生态化趋势更加明显,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模式与产业相互融合, 成为产业发展和竞争的制高点, 人力资本成为新的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 影响和决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新时期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五大挑战”, 必须实现“三大转变”

王一鸣:五大挑战是:第一, 在国际产业科技竞争加剧的条件下, 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第二, 在生产能过剩压力加大的条件下, 如何改变产业规模扩张过快和素质提升较慢的问题;第三, 在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的条件下, 如何选择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 在低成本比较优势不断减弱的条件下, 如何加快培育以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第五, 在资源环境矛盾加剧的条件下, 如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排放强度。

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第一, 加快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着力突破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品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 增加在全球产业链中高附加值产品和环节的比重。第二, 加快从以价格竞争为主向以技术、质量、品牌和服务等非价格竞争为主转变。促进企业立足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 更多地依靠研发、设计、市场开发、品牌建设等能力建设和无形资本投资, 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三, 加快由“高投入, 高排放”向“高效益, 低排放”的产业发展模式转变。把握以低碳技术为核心的绿色能源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广东亟需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魏建国:广东虽然有华为、中兴等一批大型的IT研发投入较多, 但总体来看, 目前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39%, 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5%, 远低于北京的5.61%、上海的2.56%、江苏的1.67%, 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研发的投入不足是造成广东产品和技术处于国际分工低端的一个重要原因。广东拥有高科技活动的企业占全部大型企业的16.8%, 低于全国的23.2%平均水平, 居全国第24位。更令人担忧的是, 近100万的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创新活动, 缺乏创新人才;每万名的劳动力中从事R&D也是研发活动的人数仅为42人, 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水平, 也低于南京、青岛等一些省级城市水平。创新能力不足直接导致广东核心竞争力弱。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对外依存度仅达70%以上, IT产业85%以上的核心技术和专利都掌握在国外企业里, 所以来自国外的发明专利占了9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广东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施和推进主动型经济国际化转型战略

魏建国:广东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能否定开放性经济, 而是要转变传统的外向型经济的模式。广东下一步经济的发展调整方向不是要由外向转为内向, 由国际市场主导转向内需市场主导, 而是要实施和推进经济的国际化转型战略, 抓住当前的有利机遇, 把境外和国际资本主导的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外向型经济, 尽快转变为由内源经济、本土经济主导的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相对的高端的国际开放型经济。以加快珠三角以及泛珠三角的整个产业整合, 深化粤港澳以及东盟地区经贸合作, 创建一个新的平台, 作为下一步战略发展的重点和切入口, 构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的制造业“双轮”, 经过5—10年努力, 建设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基地和区域性现代服务的中心。

广东选择主导产业的四大原则与四个方向重点

王一鸣、朱金海:广东对主导产业的选择, 则要依据四个基准原则。 (一) 产业关联度基准, 即产业的关联效应大, 带动能力强; (二) 投入弹性基准, 即市场需求潜力大,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 (三) 生产率上升基准, 是符合并代表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 (四) 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包括软、硬环境, 既有的基础条件与将可能培植形成的发展环境条件。

依据上述原则、基准, 在新的发展阶段, 广东培育具有持续带动能力的主导产业, 应重点瞄准以下四个方向:

(一) 培育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形成新的产业驱动力和新的财富创造方式。如新能源汽车, 新一代信息技术 (4G三网融合、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技术) 、LED照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 以及新兴海洋产业等。

(二) 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核电设备、风电设备、输变电重大装备、汽车、船舶制造、数控机床及系统、海洋工程设备、现代交通运输设备及控制系统、临港重化产业、高端钢铁等。同时对家电、食品、服装等既有的优势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 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

(三) 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创新创业投资的金融保险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服务外包、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营销、品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 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含量, 形成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四) 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高档消费产业。如游艇产业、奢侈消费品等, 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新一轮产业发展升级及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

制定实施配套的政策措施, 推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

王一鸣:广东在选准方向并确定好具有持续带动发展的主导产业后, 应加快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推动这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

政策重心由结构性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转变。适应我国及广东工业化的阶段性变化和产业结构矛盾由部门之间的比例不协调, 向关键环节转变滞后的现象, 将政策重心由过去的部门倾斜, 向以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兼顾结构性政策转变, 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 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实施“广东服务”和“广东制造”两大工程。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军企业, 鼓励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品牌打造, 建立港、澳、深、穗、佛紧密联结的国际金融中心圈, 支持服务龙头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现代物流分销体系, 建设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配送中心, 打造一批营销服务中心、会展中心和中央商务区。构建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建立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产学研结合机制, 以自主创业带动自主创新, 推动发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 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和科研成果产业化, 建立技术创新服务支撑体系, 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 吸引研发创新型企业集聚, 培育创新型企业产业集群。

加大政府支持和培育市场环境双管齐下,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研究开发及其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如增加对研究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专门的融资担保体系, 完善对高技术企业及研究开发活动的税收优惠与加速折旧制度等;加快建立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机制和环境条件, 如风险投资、技术鉴定、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机制, 创新型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实业资本的合资、合作机制等。

加大对教育和职业培训支持力度, 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要在继续加快实现12年基础教育免费制度和职业技术教育补贴制度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降低受教育者的投入成本, 提升要素禀赋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特别是广东在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上应大胆探索, 包括和国际一流的大学进行合作办学模式, 培育国际水准的高层次人才。

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支持企业建立全球生产体系。选择若干区域, 集聚资源要素, 吸引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 引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形成若干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产业聚集区, 扶持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标准推广、质量检测、专利服务、人才培训、融资担保、品牌管理、营销策划、物流等服务组织, 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支持广东优势大企业“走出去”, 建立全球生产体系, 帮助解决国际化人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外海投资的体制机制问题, 支持企业到发达国家设计研发机构, 获得先进技术资源, 鼓励引导企业到新兴市场投资设厂, 将部分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的产业向外转移, 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朱金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一轮工业化的引擎。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仅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更是顺应新科技革命和低碳、绿色经济发展趋势、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现阶段应将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将成为新一轮工业化、城市化的核心和引擎。

冯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一是技术创新频发甚至颠覆性技术出现, 带来技术不确定。新兴产业往往发端于重大的技术创新, 频繁出现颠覆性创新, 从而对此前的技术造成“创新性破坏”, 使原有产能短时间变成“废资产”。

二是商业模式不成熟, 供给创造需求, 市场化初期成本高, 消费环境及服务配套设施不足, 市场化初期成本偏高, 造成市场推广难度大。

三是创新型小企业活跃, 大量的根本性创新来自新兴企业如美国8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 德国的太阳能专利技术有70%掌握在中小企业手中。

四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导致现行体制不适应, 新兴产业体制性碰撞更大。

朱金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要掌握关键技术。虽然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有不同的理解, 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各地提供庞大的市场潜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要掌握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 核心是关键技术的竞争。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在规模上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但组装加工能力不强, 技术集成能力薄弱, 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谁能及时把握我国新一轮工业化的趋势, 就能抓住历史性的机遇, 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冯飞:突出技术、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三大创新”:

技术创新:一是区域创新体系 (平台) 的建设。必须要解决产学研结合的问题。1976年日本政府支持富士通、日立等5家主要的半导体公司组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发合作产业联盟 (VL-SL Consortium) , 在1985年技术超越了美国, 1987年美国成立联盟性质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公司, 几年后重夺霸主地位。我国有诸如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成功案例, 但总体上起步晚, 发展不足, 关键是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联盟机制。政府通过提供创新经费资助、购买创新产品、引导成员互信甚至直接参与等方式支持发展。二是需求侧创新激励政策。与发达国家供给与需求双向激励并重的创新政策相比, 我国的创新激励政策, 供给侧强, 需求侧弱。对新兴产业具有特殊意义, 供给侧的技术不确定, 需求侧的外部性效应突出、需求侧瓶颈制约大。具体政策:对需求侧采取税收优惠、直接补贴、区别性价格、应用示范、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政策。需注意三个问题:主要支持有创新技术应用的产品, 激励技术创新;其次是需求侧激励政策的阶段性;应体现普适性。三是创新核心要素 (人) 的培育。要改变重物质要素投入, 轻人力基本投入的状况。

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 恰恰是新技术导入市场的初期阶段, 商业模式创新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新产品、新服务的市场推广速度, 其对发展新兴产业的作用不亚于技术创新。新兴产业的许多领域均有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加速推动市场应用的要求。为此, 应采取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 要消除行业壁垒和行业垄断, 开放市场。美国的支持方向是将商业模式创新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 在我国可考虑将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纳入高技术企业的范畴, 采取同等政策支持其发展。

体制机制创新:广东要发挥先行先试改革优势, 通过激励和倒逼两种方式, 扩大企业创新发展空间, 形成外部压力。放松经济性管制, 把市场准入管理的重点从注重规模转向激励创新, 完善相关市场开放机制, 扶持新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加强社会性管制, 从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 由前置性审批转向过程监管。

新一轮城市化使现代交通蕴含无限商机

朱金海:交通设施建设重点由公路转轨道交通。中国前一轮城市化的基本依托是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 而新一轮城市化正在转向轨道交通的连接, 支撑中国前一轮城市化的是钢筋、水泥, 而后一轮城市化则需要由高科技来支撑。

2010年底, 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2座城市, 先后建成并开通运营了48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运营里程1395公里。目前共有36座城市向国家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划, 其中有28座城市获批。计划至2015年前后规划建设96条轨道交通线路, 建设线路总长2500多公里, 总投资超过1万亿。如果按照100万人口修建轨道交通的国际标准, 那么未来我国约有150个城市可以修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 为全世界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城市航空事业的加速发展。中国目前有175座机场, 计划在未来5年内新建45座民用机场, 在2015年前达到220个以上。“十二五”期间, 全行业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 主要用于建设新机场和增加飞机, 全国机队规模将从2010年底的2600架, 增至4500架以上。据中国商飞发布的《2010年-2029年市场预测年报》, 到2029年, 全球共需要30230架干线和支线飞机, 总价值近3.4万亿美元。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对民用飞机的需求价值高达4568亿美元, 中国客机机队占全球机队的比例将从现在的8%上升至14%。飞机制造是技术资本双密集型制造业, 可分为飞机整机制造、主要零部件制造、次级部件制造、飞机制造支持服务四个层级, 形成一个系统的产业链, 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

游艇产业大跃进。按照国际惯例, 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 游艇经济开始萌芽;达到5000美元时, 人们开始注重追求生活中的休闲享受, 经济能力允许的消费群体会购买游艇;超过6000美元后, 游艇产业也会随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无论是游艇超级大国的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和荷兰, 还是“后起之秀”的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泰国等, 都遵循这一规律。

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 参照上述惯例, 中国的游艇产业也应已迈入飞速发展阶段, 游艇产业被喻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商机”。中国拥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 6500多个岛屿, 24800个湖泊, 发展游艇业具备先天优势。游艇产业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 游艇休闲业的繁荣, 不仅能带动游艇制造和零配件、装饰等产业, 还将带动保险、培训、赛事等配套服务业的发展。

世界产业转移的三个阶段

魏建国:改革开放30年, 我国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 使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成为世界的工厂, 成为使1.2亿的农民工加入了我们整个的加工贸易行列。世界产业转移经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第二阶段是以化工、重化为主的资本密集型的转移;第三阶段就是当前全球实施的以新技术、新材料IT产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的转移, 这一点很多人不够重视, 还没有引起足够的统一的认识, 特别是服务外包, 应该认真的考虑和研究。

世界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迅猛

魏建国:1980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仅3800亿美元, 1990年达到了1.9万亿, 10年增加了5倍;2000年为28150亿美元, 2010年已经达到了7.165万亿美元。而中国2009年服务贸易总额仅2868亿美元。

2008年全球业务流向外包服务市场的总收入为6825亿美元, 从类别来看, 2010年的信息技术外包 (ITO) 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60%, 而业务流程外包 (BPO) 和知识流程外包支持 (KPO) 以30%-40%发展, 我们预计到未来的5-10年全球服务外包总额1.65万亿到1.8万亿美元, 远远超过我们整个的货物贸易,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到2010年底, 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 服务外包执行总额403.3亿美元。总体来看, 我国服务外包仍存在散、乱、小、差的状态, 处于一种初期的阶段。

广东打造亚太地区服务外包中心的政策建议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可再创新奇迹

魏建国:广东在过去30年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创造出一个农民工的奇迹 (解决1.2亿农民工的就业) , 形成了开放型经济优势。服务外包不消耗能源、不带来污染, 只需要出理论、出思想、出智慧, 既能解决就业, 又能增加财政投入。广东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各种独特优势,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 将在未来30年再创造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 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的新奇迹。

魏建国:一是尽快建立省级层面的打造外包服务中心的高层领导机构和组织协调机制。制定发展外包服务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明确当前以及5年后具体发展目标, 特别要提出引进和建立以世界500强独立和合资的外包服务投资项目。

二是尽快制定有关建设服务外包中心的政策措施。由政府财政设立服务外包引导和支持专项资金, 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业务;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向服务外包重点项目发放贷款;尽快制定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税收和人才优惠政策措施。

三是加大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力度,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下, 尽快制定广东与东盟的战略合作规划。要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为突破口, 在招商引资上, 重点向金融、物流及中介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倾斜, 鼓励港澳及欧美发达国家和东盟国家的有关机构在广东设立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地区总部等。

四是加快培养发展外包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 举办全球外包服务高层论坛和博览会。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选择若干高等院校作为试点, 加强同香港和国际著名院校特别是服务贸易的院校及跨国公司合作办学, 为服务外包业发展培育和输送各种人才。尽快在东莞或广州筹划举办全球服务外包高层论坛和服务外包博览会, 扩大国际影响力, 聚集相关资源, 为服务外包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五是建立和完善广东服务外包统计体系。尽快建立全口径服务外包的统计体系, 并根据基本统计分析数据, 建立广东服务外包综合评价体系。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 社会“未富先老”

李剑阁:中国已迈入人口结构转变期, 劳动人口的占比将于2010至2015年间处于72%的峰值, 此后将逐年下降, 人口红利即将消失。老龄化超常加快, 未来20年内, 中国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日本1995年的水平, 国民储蓄率将下降, 经济增长速度会明显放缓。

目前全国劳动力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城市熟练技术工人供不应求, 局部地区开始出现普通劳动力短缺现象。在我国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 只有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率, 提高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 才能解决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先地区, 将更加感受到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迫切。

国民收入倍增的基础是劳动生产力的倍增

李剑阁:国民收入分配这个蛋糕不是想怎么多切点就多切点, 蛋糕就这么大, 你首先要把蛋糕做大。初次分配分成四个部分, 一是税收, 二是工资, 三是利润, 四是地租。提高居民收入首先宏观政策要改变。中国的宏观税负到2010年是34.5%, 而按照世界银行的提出的一般的标准, 低收入国家只有13%, 中上收入的国家是23%, 高收入国家是30%。分税制改革以来,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税收增长, 始终快于GDP的增长, 财政收入增长都在百分之二三十以上, 而GDP增长约10%。而且预计今后十年, 税收增长的弹性系数还会大于1, 也就是还会高于GDP的增长。因此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必须调整初次分配结构, 减税让利, 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把“蛋糕”做大。

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

李剑阁:我国长期外汇盈余, 外汇储备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如果不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解决外汇平衡的问题, 而用加大进口的办法或者说海外投资的办法, 听起来非常简单, 但人民币不升值, 没有人愿意往外投, 因为投了不合算。因为它归根结底是一个人民币的购买力和美元的购买力的问题。在人民币有升值预期的情况下, 谁愿意拿到美元去进口东西呢。我非常担心就是这几天美国的主权债务, 有可能违约的这个风险。我认为将来会形成国内的政治压力, 不是国际压力。所以到那个时候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而是不得不这样的问题。人民币汇率升值也将给广东的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加快转型升级尤为紧迫。

将广州建设成全国财富管理中心

李剑阁、冯飞:金融业既是现代经济核心,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很重视发展金融业, 并想成为金融中心, 这其实是不可能的, 金融中心不可能搞这么多。广州也一样, 从全国 (包括香港) 金融业的布局定位和各种现实的环境条件看, 不大可能实现建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但是广东又有许多优势, 发展金融业仍然大有可为。如广东外向型经济发达, 具有很强的地域优势, 对东盟、南亚, 甚至南太平洋地区的辐射能力较强, 市场经济发达, 市场机制比较健全, 创新、创业活跃, 有雄厚的资本实力, 金融资源丰富, 基金管理资产占全国第一, 比第二名的上海高60%, 全国前10大基金管理公司广东占了6家, 又有深交所创业板这样一个好的平台, 因此完全可以发挥优势, 错位发展, 明确定位, 系统规划, 制定实施相关鼓励扶持政策, 应重点吸引国内外基金管理公司总部落户广州, 大力发展基金管理、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 将广州打造为全国的基金和财富管理中心。

发展“轻资产型软产业”, 打造智慧广东

徐龙:从“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转变。广东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应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和已形成的优势, 在战略定位上, 从“世界制造基地”转变为“中国服务中心”, 着力将以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ICT、工业设施、媒体广告、品牌营销、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咨询顾问、娱乐休闲等“轻资产型软产业” (即投入构成中非物质的投入比重高于50-60%) 打造成为主导产业, 引领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从“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的转变, 从“拼劳动力拼汗水”向“拼智慧拼知识”转变, 努力建设“智慧广东”, 推进广东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低碳发展的轨道。

对策建议是大力开展“四个一”建设, 为发展轻资产软产业提供良好基础环境、人才技术和资本等保障:

(一) 建设一项世界级的ICT (信息通信技术) 基础设施, 为软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应进一步加快珠三角无线城市群建设, 加大对无线城市群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将无线城市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从“单点推进”过渡到连片开发, 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建设, 打造“三网融合”、“三屏融合”的移动生活基础设施。

(二) 建设一系列软产业服务平台, 为软产业发展提供配套设施。如电子商务支持平台、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认证中心、外贸结算平台, 手机软件应用开放、销售平台等基础服务平台, 以提升整个软产业的聚合发展能力。

(三) 建设一组软产业聚集园区, 为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载体。依托广州作为全国三大出口宽带城市之一的优势, 加快打造一个以云特区为代表的云计算产业园区, 并加快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国家级软件及动漫产业基地等建设, 把各种高科技园区和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 形成立体的产业链环,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云计算机等软产业项目。

(四) 建设一个优势的人文环境, 为软产业发展带造宽松氛围。打造民生服务平台, 通过建设丰富便捷的民生信息化应用, 如“市民网页”、“公民服务超市”, 建设学习、沟通、管理、监督“四大网络平台”, 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在广东创业发展的民众的幸福感。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构筑优质人才高地, 落实针对稀缺人才的引进政策, 吸引高精尖领军信息服务人才, 完善人才奖金基金和VC、PE等金融配套服务, 吸引“天下英雄”到广东创业和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乔亚东:在国际石油资源日渐枯竭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下, 传统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我国已将发展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上升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广阔, 广东在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 广汽、比亚迪等公司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居全国的领先地位, 为此, 应加大支持力度, 突破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 政府在公务车的采购上向本省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倾斜。当前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多集中在公交等商用车领域, 今后应加大力度进一步推广政府公务员采购采用新能源汽车, 发挥好对市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二) 尽快推出一套符合广东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新能源车补贴计划。建立以广州为主的珠三角城市新能源汽车示范区, 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具体细则和标准。

(三) 省政府应支持推动电力系统与新能源车制造商之间的沟通。尽快完善包括电池充电系统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确立一个科学、长远、满足各方利益的新能源汽车运营模式。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有效应对低碳挑战

潘力: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及以煤炭为主要的一次能源的国情, 使我国在2006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多重约束, 低碳发展是必由之路。广东是全国能源消耗大省, 又是国家低碳试点省, 只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培育低碳主导产业, 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确保能源安全, 有效应对低碳挑战, 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 (一) 在保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 稳步发展核电产业链。应尽快完成制订并颁布实施《广东省核电装备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东省核电“十二五“发展规划》, 科学指导广东核电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力支持省粤电集团参股在广东省内规划建设的后续核电项目, 远期争取核电牌照, 以争取在广东核电产业链开发布局上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 研究清洁煤电发电技术, 推动IGC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相关产业发展。从政府规划、申报核准、财政补贴, 科技专项资金、税收减免等方面对IGCC发电试验平台项目给予扶持, 鼓励和支持这一先进发电技术在广东的逐步推广应用, 推动建设基于IGCC的煤气化多联产项目。

(三)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培育海上风电产业。充分利用广东发展海上风电的独特优势条件, 统筹配套广东海上风电资源, 避免各地、各方面无序开发, 近期应大力支持我省着个海上风电项目——湛江徐闻海上风电项目各项报批核准工作, 力争早日建成投产, 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 合理布局热电联产的分布式能源项目。依托工 (产) 业园区, 合理统筹布局产业园区热电 (冷) 联产项目。支持有资质和开发经验的企业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建筑物、文体医疗学校等公共设施、经济开发园区、独立居民小区和海岛等区域, 试点推进小型风电、光伏、天然气等分布式发电项目。

恳谈会发言稿段杰 篇3

今天的这次座淡会,是我所知道的全国第一个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我对航天两个集团公司举办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深表感谢。

我在饯老身边工作20多年,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教会我如何做人。我写的《钱学森故事》一书,读者反响还不错。我认为,这不是我的文笔多么优秀,而是钱老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使然。《钱学森故事》一书收录了许多由于保密原因过去未曾公开的故事,对钱学森信仰、事业、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客观、朴实的写作,全面、真实、深刻地展示了人民科学家的卓越贡献和人格风范。如果今天的年轻人从这一個个有趣的故事中,能够感受到一代大师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能够感悟到一些道理,相信钱老的在天之灵会倍感欣慰。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

作为一名航天“老兵”,我曾经很荣幸地在钱老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多次聆听钱老的教诲,受益匪浅。对我来说,钱老不仅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生导师。回想一生走过的道路,我为自己能在钱老直接领导下工作感到十分幸运。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老为开创我国航天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不仅把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导到快速、健康的轨道上,而且言传身教,为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宝贵的人才。钱老前瞻行、仝属性的战略思维,面对压力勇于担当的高度责任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鼓励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大师风范,对我影响分深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高选民(中央组织部干部五局局长)

新老教师恳谈会发言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新教师发言,倍感荣幸。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这对我们新教师来说弥足珍贵。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新教师向为我们提供这次宝贵机会的学校领导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个小小的暑假过去,昨日台下的学生踏上三尺讲台已为人师。我还记得第一次来到随州一中,当我走进这所学校大门时,一条宁静古朴的大道直入眼帘,两边是布局雅致的小花园,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学生宿舍应有尽有。这里教学设施先进的令人感叹,每个教室都配有投影仪,课上老师激情饱满,学生认真专注,教风学风严正浓郁,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当时正直五月中旬,高三还在备考,楼上还挂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励志标语,克俭洁勤,发奋为雄,这一切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地方的深厚底蕴。同时,也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所背负的责任和承受的压力。如今成为新教师,面对新教材,面对新学生,面对三尺讲台,面对班主任工作,我认为我们应该趁着年轻有激情,在动力和体力最好的时候挑起担子,努力进取,把早晚都要做的事先做好了。

我带的是青海班,青海班的学生好带却也难管,他们都是青海本地的好学生,来此求学更为上进,听话懂事有礼貌;难管在于缺乏自律性,精力充沛的他们总会给你出各种难题,因为他们的纪律和就寝问题我和顾老师就操碎了心,才总算慢慢有所好转。目前班级工作的重心在于学生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成绩与基础有关,我们暂时无法与随州学生比,可以慢慢来,但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我们要比,而且要与A班比,与最好的班比!我跟他们说我们先跟隔壁许老师的三班比,向他们看齐。我给他们也列了一周每日常规安排,帮助他们提高时间利用率,一天从早到晚哪个10分钟我们可以抽出来读什么书,哪个时间段练字,哪个时间用来做一天课程的总结等等;学习是学校生活的主旋律,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纪律的保证,目前班级实行班级周常委负责制与小组管理,采用量化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与纪律表现,一切都在不断的摸索与改进。在生活中,对于他们,我把自己定位在兄长的角色上,开学的第一天,我私下和他们说:你们刚从青海来,我也是刚来,我们将在随州一中一起成长,我会努力成为你们坚实的后盾。班主任工作事情多而繁杂,让人应接不暇,有一天晚自习下课,一个

男生跑办公室来找我,开口第一句话说:老师我想恋爱了,我对我同桌来电了。我没想到这种事竟会来的这么快,还说的这么明目张胆,我直接说不行,他说:我都已经表白了,对不起老师,我没忍住。我又劝了半天,表达了我的理解,也表明了我的态度,对于这种没有结果/影响学习的事情会坚决禁止,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他们位置调到离的远远的,后面又找他谈了几次,终于没有让他们发展下去。班主任的工作确是如此繁杂细致,但繁杂的事情可以分成许多一小步简单的去做,简单的事情需要正确做,正确的事情只需要重复做。

年轻对于新教师来说既是优点也是不足之处,我们缺乏经验、缺乏历练,我们现在有很多突出的问题,也有被突出问题掩盖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也会逐层暴露,不断的克服它,我们才会又向前跨出一步,其路漫漫而修远。我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程主任对我的鼓励与指导,每次程主任发现我的问题就会及时的给我指出来,并教我该怎么去做,告诉我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而且还关心我的生活与情感问题,我很庆幸当时自己的选择;还有我们数学办公室里的许老师和姚老师,许老师把我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经常过问我的教学情况,指导我该如何提高,我心里已将许老师当成师傅一般;还有跟着顾老师管理学生,也偷学了不少好东西。

今天,我们在这里拜师学艺,我们不仅要学习师傅们高超的教学与管理本领,还要继承师傅们敬业、乐业的精神,学习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虚心求教,真诚地接受师傅们的督促和指导,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在实践中尝试,在尝试中改进,在改进后提高。

我相信,只要我们新教师刻苦求索、博采众长,未来的我们一定能在教学一线上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辜负师傅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们的关怀和培养!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王俊

恳谈会发言稿段杰 篇5

一是转方式,调结构,定战略。柳州立足于工业城市这个最大的实际,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眼于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这个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实现人才实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人才体制机制与人才发展要求相适应,形成在西部地区的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二是重实际,出政策,创环境。柳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营造人才工作良好氛围的若干规定》等20多个文件,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柳州实际、特色鲜明的引才、用才、励才、留才的政策体系。有关政策规定,用人单位每引进1名紧缺专业人才,可享受市人民政府提供的20万元人才住房和安家补助奖励,并由有关部门协调安排配偶、子女就业、就学等,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对“两院”院士等特殊人才还视具体情况进一步给予优待。对享受柳州市政府津贴的工业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每人每年一次性发给政府特殊津贴4万元,同时为他们提供跟踪服务,妥善解决好专家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实行学术休假制度,为他们的科研工作创造宽松环境。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在管理期内,除享受津贴外,还可应邀参与或列席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活动。柳州市在企业普遍实行了领导层年薪制,设立“首席工人”、“技师带头人”制度,评选表彰各类专家、拔尖人才等。认真落实已出台的各项优惠待遇,柳州工程机械公司先后向6名工作满8年的博士赠送了现住房产权,医疗卫生系统普遍为引进的博士及高层次人才免费提供住房,通过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用真情实意、真金白银把宝贵人才留在了柳州,实现了人才与柳州的共同发展。

三是增投入,筑平台,促成长。2004年以来,柳州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各类人才开发,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2009年,市财政又投入5000万元作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补助资金。柳州还大力实施“出国培训五年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先后选派近200名党政及企事业单位优秀中青年干部前往英国桑德兰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培训学习,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开创了柳州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为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礎。

四是突重点,抓项目,用载体。依托重点产业“纳”才,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需求,广泛吸纳企业人才。每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深入学校、远赴外地开展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同时,积极牵线科研院所与本地、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2010年5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郭孔辉领军,注册成立“柳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引入由20多名中青年研发人员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团队,填补了广西引进院士项目的空白。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企业围绕小型多用客车、轿车等项目,引进汽车专业院士担任技术顾问,带领团队开展技术研发,引领柳州成为继北京、上海、长春之后,第四个年产汽车突破100万辆的城市。依托人才载体“聚”才。充分利用“双百人才工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小高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联谊会和正高人才协会载体,聘请153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市政府顾问,引进36名博士进站开展项目和课题研究,引进8名留学英美等国的“海归人才”前来兴办高新技术企业,聚集高级职称人才580多名,形成一支拥有3600多人的科研团队。

上一篇:2024年统战调研研究工作总结下一篇:珠宝销售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