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篇1

1.如何快速壮大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1.1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弊端

林业经济管理学中还有很多的弊端。第一,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是一切专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专业没有师资就没有发展前景,熟话说好马配好鞍,同样的好的专业也要配备好的专业老师。但是我国大学都有的一大教学弊端就是对专业老师的培养力度不够,没有领会到大学的灵魂在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严重阻碍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为了提高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我国经济管理专业老师主要从事有关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计划经济管理的教学和研究,但是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模式更多的向工业方面发展,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大,国家非常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入驻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所以国家必须要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增强和提升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第二,专业内容太少涵盖面太窄。教学内容太陈旧,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骤,专业内容很是落伍。林业经济管理学缺少以经济为本位的教育改革来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的教育体系。同时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也缺少自己专业学科的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1.2处理林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的办法

为了全面改善我国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发展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力量,努力提高师资教学和科研能力,这就要大学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知识分子来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还要帮助年轻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学者到国外进行深造培养,除此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召开国际性的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会议,促进和国际间的交流,开展学术专业研讨会,来提高我国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第二,建立完善的教师制度来约束,进而使得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快速提升。教师队伍要积极合作互相帮助,这样进步会更快。

2.结束语

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篇2

关键词: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 主要理论

1.1 生态林业

1.1.1 生态林业是一种经营利用制度。

这种观点认为, 生态林业的目标是人和自然的协调, 其本质特征是自然和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1.1.2 生态林业是一种新型的林业生产模式。

具体地说, 生态林业就是在同一个地域内或同一块林地上, 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则指导下, 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合理有效地利用林地上的环境生态资源, 建立多物种、多层次结构, 实行多行业、多时效的集约经营的林业生产模式。

1.1.3 生态林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具体表述为, 生态林业是一项利用和改造自然、稳定和发展社会经济、促进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它把林业看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生物生态经济的系统产业, 强调多目标、多效益、多结构、多层次、多组成及多元化。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理事会给出了关于农、林、牧、渔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即: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以及调整技术和机构变化的方向, 以确保满足当前及今后世代的需要, 认为农、林、牧、渔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既能保护土地、水、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 又不造成环境退化, 技术上实用, 经济上可行, 而且社会能够接受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空间尺度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潘存德提出“通过空间等级系统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认为中国实践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兼顾行政区划的前提下, 从概念上建立新的空间系统框架, 建立以流域单元为基础的3级等级系统, 即流域———省 (自治区) ———国家。张瑛山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落实到区域, 研究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1.3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美国Boyle提出的定义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森林经营。”黄选瑞等认为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陈学军等人认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林业的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 进而保证行业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 不断增加林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沈国舫的定义是:“可持续林业是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不产生空间和时间上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林业, 或者在特定区域内不危害或者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林业。”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关于生态林业的研究

生态林业学说正在日益兴起。国际林联前主席穆林赛克和德国林学家哈茨费尔德认为, 近自然林业与生态林业的内涵是一致的, 近自然林业和生态林业学说的整体发展将趋向完善, 它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将越加广泛, 从而必将对全球林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张建国在《论现代林业》一文中指出, 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础经营模式, 是根据“生态利用”原则而组织的森林经营利用制度。它是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 为人类自下而上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

2.2 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持续林业是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从20世纪开始, 国际组织和各国林学家都在积极研究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内涵、定义、技术标准和指标。但各国研究的重点各有侧重。如美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重点是:森林经营活动对森林资源保护、生产力、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马来西亚等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重点是:天然林可持续经营计划, 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标准和经营指标、评估鉴定程序等;中国在积极研究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标准和指标等。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将是21世纪世界各国林业发展战略的共同指导思想和原则。从20世纪80年代起, 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农业、可持续林业和可持续工业, 并开展了研究。

总之, 生态林业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林业生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必须服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森林物质产品和和生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并真正实现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瑛山.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16)

[2]张建国, 吴静和.现代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篇3

关键词:林业;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产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75

从宏观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林业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處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基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概念。现代意义上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与基层林业产业的发展需求相配合,从科研角度入手,为林业发展指明方向。

1林业与林业经济的产生根源

在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与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客观矛盾是始终存在的。林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遵循林业生态平衡的自然特点与规律,这一点是林业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的问题。换句话说,在林业发展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林业发展规律,以达到林业发展与生态平衡兼顾的目的。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角度上来说,生态林业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林业经济主要研究内容是:在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的过程当中,不同结合形式下不同资源配置方案的差异以及内在规律,标志着人们在经济发展视角下对林业经济关系认识的深化与升华。林业经济的发展也解释了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体系中,本学科对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作用与价值。

2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战略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破坏有所加重。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得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一问题得到了各方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从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上来看,林产品以及木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林业生态建设以及林业产业发展将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之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从管理层面、社会层面、生态层面、环境层面、政策层面,以及理论层面等多个角度入手,在满足社会各行业领域对林产品以及木材需求的同时,与国家生态安全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要求相吻合,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

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将优势学科充分凸显出来,使本学科建设能够体现世界范围内相关专业的前沿成果与水平。同时,在学科研究中,需要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使本学科能够在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相关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3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目标

传统的林业发展强调实现林业生态的平衡关系,现代意义上的林业发展则将重心放在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存之上,这一改变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发展中客观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得以发展的基本框架。在这一理念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需要以我国现阶段的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在管理学理论以及经济学知识的引导下,将国内外有关林业经济的研究成果以及前沿水平吸收起来,为具有我国特色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同时面向本专业学科研究服务。

二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必须全面结合信息化技术与计算机系统,构建以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为核心的数据库中心,为林业经济管理科研活动以及理论研究提供真实、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持,促进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科学性水平的提高。

三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重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自传统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同时将分析模式自规范性转变为实证性模式,从而为现代经济管理学科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研究发展中必须鼓励并支持研究人员深入林业产业发展的基层,通过基层调查研究的方式,使本学科研究人员掌握林业生产部门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将生产需求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五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重视与国外林业经济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在结合我国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前提下,吸收国外有关林业经济的发展理论与成果,使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内容更加完善。

4结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林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现代林业建设为林业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之下,研究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产生根源,找准本学科的发展战略与方向,已成为构建新时期林业经济理论体系的重中之重。本文围绕林业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各方重视与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卫民,王磊,夏国雯,等.关于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起源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75-80.

[2]张春磊.浅谈当代林业建设背景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4,(4):350-350.

[3]王克福.建设我国林业的经济管理学科的浅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1,(18):14.

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篇4

1.1林业管理改革不到位。

改革开发加快了我国林业体制改革的步伐,但林业体制改革仍局限了局部,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出资建立了专门从事林业管护等工作的国有林场单位,这些单位大多扮演“亦政亦企”的角色,既是国有林区的经营主体,又是国有林业的管理主体,这就造成政企职责部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的问题。随着我国进行林业全面改革深化,通过取消和下放林业行政审批项目36项,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改革等举措,加快了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但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现行的管理措施仍不完善,对林木的流转与经营、林权登记管理、资源评估等服务还不到位,这不利于对林业资源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1.2林业产业政策不健全。

林业产业政策不健全主要表现:从资金政策层面而言,存在主观部门对林业工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因资金缺口较大,一些技术人才待遇较低,留不住优秀人才,同时资金短缺造成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资金问题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政府管理层面而言,一是存在着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林业产业涉及的部门繁杂,部门之间的分工和职责不清,在监管中容易产生推诿扯皮或错管、乱管的问题,管理的混乱使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二是管理方式不适合林业发展的要求。在管理方面,关注点过多地放在林业建设上,投资需求很高,但一些投资过于盲目,不符合林业资源发展的特点,导致资金的浪费。三是法规政策滞后。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林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过去很多政策已不再适应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3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林业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也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总体结构来看,初级产品和粗加工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对林产品的深加工以及附属产品的精细加工的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业经济产业化经营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龙头带头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林产品深加工转化率低,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率和转化率过低,导致林业经济利润空间小,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从种植结构来看,林业种植结构呈单一化特点。很多地区的林地大都种植一些杨树等树种,品种单一且产生的经济效益低。果树种植中偏重于大众水果的种植,一些市场比较稀少、经济价值大的品种种植较少。苗木、花卉等种植发展缓慢,种植多以大众化、简单化的品种为主,名、优、特产品种植较少,这就容易造成销售困难,市场竞争力不强。

1.4林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比较落后,特别是在生产技术方面。一是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弱。目前我国大多依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林业技术,一些机器设备也大多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二是技术应用研发推广不够。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研发出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较差,一些新技术不能直接应用于林业生产,或投入生产的周期过长,还有一些农户过于保守,对新的科学技术不认可,推广困难,这都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2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科技兴国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方针,不仅适用于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同样适用于推动林业的迅速发展。现阶段的林业科技相对完善,以林业发展的科技应用不仅包含线下的生产与管理,互联网的线上林业管理模式也已逐渐形成,大部分的林区也均实现了林业区域的全面现代化网络覆盖,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应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是林业技术方面,应采用符合林业发展的需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对林业管理及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其次要在林业现代化设备方面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采用先进的林区病害防治与监控设备,升级现有的林区基础设施,使其能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最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及时的做好相关的强化措施,将林区的信息管理技术深入基层,进而构建完备的林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2.2建立林业科技体制创新制度

林业经济结构较为特殊,一旦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将导致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因而需要相关部门根据林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对林业管理体制与林业规划制度进行创新,使其做到与时俱进,进而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林业发展时刻需要向规范化与标准化迈进,而维护规范化发展的根本在于体制的改革,通过不断的创新,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对林业体制进行优化,以科学合理的眼光看待林业体制中的问题,从而建立可靠的林业体制创新制度。

2.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林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强基础研究对于提高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需要根据林业分布的实际情况,对区域的林业发展做专项的基础研究,不应以一窝端的模式,统一的进行规划,以便基础研究能够在林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林业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主要从三个方向抓起。第一是生态系统方向,应以构建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为基础,进行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管理研究,进一步解决生态系统维护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第二是苗木种植方向,要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的主要目标,将现有的林业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培养水平。第三是生产加工系统方向,要对现有的木材加工系统进行优化,从加工与制造方面出发,对工艺与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使其木材的经济价值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促进林业产品出口与销售额度,提升林产品的基本层次。

3.结语

我国经济林业的发展策略论文 篇5

林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它主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在防风固沙、保护环境、保护水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林业可以提供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木材等产品,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大贡献。我国一直重视林业发展,将发展林业作为发展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碎石沙尘暴、PM2.5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及全社会开始重视环境治理工作,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绿色经济成为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离不开林业的建设发展。

2经济林业

林业是生态建设主体,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经济林业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转变人们以往的陈旧思想,克服简单的木材生产理念,根据市场开辟新生产领域的林业,经济林业使林业生产具有多样性、专业性及规模性的特点。经济林产业化是批量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实现经济林产业化,必须构建产品绿色化经营体制。经济林产业化主要含有前期栽培产业化与后期加工产业化。经济林产业化能够构建较为发展的果品产业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林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有效提高经济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要实现经济林产业化一定要重视政府的领导作用,构建产业化的建设机制,推广政策性服务,制定有关林业生产的责任制度,在技术、人力、资源方面构建政策扶持体系。

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篇6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发展瓶颈,如何调整转型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阐述林业提供的薪材是农民生产、生活能源的重要来源,是我国农村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再生性能源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林业;农村经济;调整

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农村经济战略结构调整中,林业的基本任务是: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林业。林业区域布局与农业区划相结合,因地制宜,加大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状况,发展特色林业,建设区域间优势互补的农村林业体系。加快农村林业发展,对于全面拓展农村居民生存和发展空间,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牧业生产环境和条件,增加林产品以及各种可再生经济资源和农村能源的有效供给,彻底改变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生态恶化的面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保障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快农村林业发展。

2林业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要作用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大政方针是粮食的市场化改革,农民追求利益,增加收入种植业结构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在我国劳动力难以大规模转移到工业生产上去,粮食生产基本有保障,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难以上升的情况下,吸纳农民发展相对优势较高、市场容量大的林业种植业,通过增加可再生的经济资源,增加农民的财富,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种植业调整的战略性选择,符合我国山区面积大、农业劳动力多且文化水平低、技能不高的实际。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幅高,增加部分主要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后,来自于粮食作物以外的其他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是重要的方面。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要取消旨在限制非粮食生产的农业特产税,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利益驱动机制。对低产农田、山区和沙区的旱田、撂荒的土地和农业种植效益不佳的土地,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商品林,包括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济果木林、竹藤、花卉、药材等,变“四旁植树”为规模造林。实行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我国紧缺的产品,使农民收益最大化。

3农村提高林业产业应采取的措施

1)通过立法规范“订单林业”和“期货林业”市场要鼓励、保护和规范农村出现的多种多样的林场、造林大户等林业经济组织,解决公司和企业法人面对千家万户难以订立和履行合同的问题,通过立法规范“订单林业”和“期货林业”市场,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2)充分发挥社区农民参与的作用,无论沙区治理、退耕还林,还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林业建设项目,都应在具体实施中举行听证会、政务公告等形式,广泛征求社区农民意见,吸收他们参加制定实施方案和作业方案,充分发挥社区群众具有乡土技术、乡土知识和乡土树种选择等方面的优势。

3)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林业,扶持以造林为主的专业户、中小型林业企业,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林业。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预测看,近50年,以大量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发展为依托,走农村城市化的道路,更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应扶持造林专业户和中小型林业企业,使其很快形成规模。通过人力资本加资金资本加自然力的作用,从小作坊、小工场、小林场、小果园、小桑园、小茶园、小种苗圃和花圃、小药材园等发展,逐步扩大,这是农村林业产业发展必然的过程。

4)大力扶持以林果、花卉为主以及林产品加工大户、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发展,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寻求通过税收、信贷、补贴等市场经济手段,支持农村用材林、经济林、非木质林产品、薪炭林、森林旅游、森林绿色食品、养殖业等及果品加工、木材加工、纸品加工、木材加工、人造板产业的发展,使农村产业多元化,农民收入多样化,降低市场风险。森林培育需要规模经营。对形成规模造林的大户以及带动营林发展的制浆造纸业、人造板加工业、竹藤加工业等龙头企业,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区,加大政府贴息贷款和小额贷款扶持,延长贷款期,让经营者既承担融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贷得起,还得上。通过政府扶持工业用材林的发展,为减少对天然林的采伐利用创造条件。二是各类林业经营主体应与农业经营主体一样,享受WTO“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对农业的政府补贴项目。三是鼓励和引导农民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等方式,进入林业领域经营。四是应给间资本以同外商投资主体同样优惠的政策,促进林业发展。

4发展林业主要克服的几项要点

发展林业要克服盲目性和为造林而造林、为体现政绩而造林的问题。林业发展的盲目性危害严重:一是林业一次性投入大,盲目发展造成的损失大。二是林业经营周期长。一经造林,占用土地时间长,即使是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也要三五年才能有收获,一旦失误,难以补救造成的损失。如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发展建筑用材柳杉。几十年后,建筑用材大幅度减少,而造纸材市场需求量增大,但是柳杉不适宜造纸,只能作为风景林保护起来。三是市场容量有限,盲目发展,会造成产品过剩,价格下降,农民利益受损。前些年发生的砍伐山楂树、苹果树等事件,“果贱伤农”的教训十分深刻。

参考文献:

[1]夏长菊.抓林业产业建设促农村经济发展[J].中国林业,,(2):41.

[2]严宏生.江苏: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苏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J].中国林业产业,,(7):19-22.

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篇7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 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 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1]。它是多功能、多目标、多层次、多成份, 也是结构有序、组合合理、内外交流、开放循环、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林业具有可持续性、稳定性、科学性、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多功能性和多层次性等特点。生态林业的建设要统筹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要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要具有优化合理的结构, 要保证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平衡,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坚持服从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

2 推进生态林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并将其作为执政纲领写入党章, 还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和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些战略思想是推动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根本指针, 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就是要加快发展生态林业。林业功能广泛, 核心是生态和民生, 改善生态是林业多种属性的本质属性, 发展生态林业是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推进生态林业健康发展, 既是林业资源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也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 更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重要保障。展望未来, 生态文明将引领我国现代林业建设新方向, 促进生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而生态林业的健康发展必将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和生态基础。

3 林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林业资源管理工作, 不断改善林业资源管理手段和措施, 但在林业资源管理中作中, 还存在林业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缜密的长远规划、林业科技及专业水平较低、林业资源采育不均衡、林业补偿机制不健全、林业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违规采伐情况严重、林业行政执法能力薄弱、监管督查不到位、可持续发展理念认识不到位、林业生态化观念不强等问题。此外, 长期以来, 一些地方重造林、轻管护, 重利用、轻保护, 形成了大量低效低质林, 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都不明显, 造林绿化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在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提升森林质量方面的投入力度还是不够。特别是经过多年造林, 剩下的林地条件越来越艰难, 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结构单一、不稳定的问题比比皆是[3]。我国林业改革整体滞后, 如刚刚起步的国有林区林场改革、需要继续完善的集体林权制度和创新水平依然很低的林业体制机制, 已经成为制约林业管理和生态林业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

4 强化林业资源管理推进生态林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4.1 打破机制束缚加强造林绿化

要敢于打破束缚生态林业健康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逐步建立健全生态资源产权、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监测评价、生态资源监管、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和调控、生态补偿、财税金融扶持等各项制度, 修改完善体制机制, 为发展生态林业提供可靠机制保障。不断扩大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规模, 加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程。

4.2 健全法律体系深化制度改革推动

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林业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推进生态林业健康发展。全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解决国有林区林场产权虚置、责权利不一致问题, 使林场的工作重心由过去的造林和采伐, 转变为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完善国有林场和国有林权经营管理体制, 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和监管体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提升林业发展活力和效益。开展木材采伐经营、打击危害森林资源和生态建设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4.3 加快转变林业建设和发展理念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林业必须创新发展理念, 补齐发展短板, 完善发展举措, 加快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观,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构建最严格的生态林业保护制度。坚持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4 加大生态林业建设的宣传教育

各级林业部门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关, 通过召开会议、签订责任书等形式加组织领导, 通过电视、文件、公益广告、广播和标语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林业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结束语

生态林业建设是林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 是林业资源管理的关键领域, 而我国在林业资源管理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必须强化林业资源管理, 以满足生态林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宣进, 李小会.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促进生态林业健康发展[J].北京农业, 2015, (7) :95.

[2]郭雨民, 李平.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促进生态林业健康发展[J].林业科学, 2015, 35, (6) :88.

大力发展林业 助推绿色经济 篇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OECD国家通过了部长级理事会宣言,倡导“绿色增长”,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绿色发展报告,提出了新的创造财富方式,描述了绿色发展模式的特色路线图:认为绿色经济是在改善人类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的经济。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与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大变革,我国也将绿色发展列为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主题,绿色发展指标将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

林业与绿色经济的天然联系

林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础。森林及林业为绿色经济提供了生态基础,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林业提供木材等木质原材料、产品和能源产品,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森林还可以提供果实、油料、香料、中草药等非木质林产品,对于维持逾全球10亿人的生计有重要作用;林业在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维护粮油安全、能源安全和资源安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业大致也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主要指的是营造林业,第二产业主要指的是林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指的是涉林服务业。其实在“绿色经济”概念提出以前,林业三产就已经在走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换言之,林业三产具备强大的维系生态安全和保障绿色增长的潜力。到如今,林业的三个产业已在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第一,营造林业通过集体林权改革释放生产力,增强商品造林的活力,改善林区百姓的生活;第二,加工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加工方式升级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顺应时代发展对加工企业的要求;第三,生态旅游获得发展良机,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有望有机结合。升级后的新三产将在绿色经济中发挥更加重大作用。

林业一产以生态促经济

林业第一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生态保障方面,健康的生态环境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后盾。一般来说,生态环境是一个隐性条件,只有当生态缺失时才能意识到其重要性。在这方面山西右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佐证,右玉的发展恰好经历了一个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构建过程。

在建国初期,右玉已经成为毛乌素沙地的边缘地区,全县19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剩5.3平方公里(约8000亩)的残林,森林覆盖率0.3%,沙地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6.1%。由于生态系统的全面退化,右玉气候长期处于寒冷干旱状态,年均平均气温2-4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00多毫米,几乎日日有强风和沙尘暴,一年六级以上大风达28.8天。霜冻冰雹、水土流失、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人民生活极其贫困。

建国后,右玉逐步开展了有组织的造林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总结中国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惨痛教训,决定在中国的“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而右玉县被列入防护林建设重点县之一。在这一阶段,右玉抓住了这一林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制订了相应的林业建设规划,明确了“植树种草与农建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林业建设行动口号。进入90年代中后期,林业建设规划的规模与思路随着国家启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开始林业“绿色新政”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了实质的改变。基于这样的背景,右玉重新确立了“从零开始,大抓三个改造;从严入手,攀登新的高峰”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林业建设由生态防护型向生态经济型转移,坚持“上规划、调结构、抓改造、重科技、严管护、创效益”的十八字林业建设方针,大力开展工程项目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1世纪以来,右玉的林业建设已经基本具备生态旅游县的模式和格局。在短短的六十年里,右玉就从一个森林覆盖率不足0.3%的西北小城,变成了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森林大县,可以说经过六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右玉的森林建设实现了全方位的绿色发展。

从经济发展角度,右玉造林最初的目的源自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保护农业生产,之后又通过种草发展了畜牧业。至今右玉人均收入持续提高,收入结构变化,从单一农业向林业、畜牧业符合方向发展。2000年后随着六大林业工程的展开,全国苗木需求持续增加,右玉以自身长期造林的经验发展了苗圃产业,目前全县苗圃达2万亩,在“十二五”期间将达4万亩,形成真正的绿色产业。同时生态旅游投资规模也在加大,右玉生态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来到右玉休闲旅游,进一步拉动了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在造林过程中,为方便苗木运输和劳动力移动,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发展,右玉在全县丘陵山地都建造了公路,保证森林灌溉的水利工程也同样汇集农田。通过生态移民将偏远山区的村庄移动到县城和乡镇周边,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

林业二产以创新赢效益

林业第二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二产是林业资源的加工使用产业,只有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才能带来生态和效益的共赢。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它是一家顺应国家生态工程而建成的创新性企业,它的成功告诉我们有时“鱼和熊掌也可兼得”。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一家通过科学利用沙地资源,结合先进技术,开展生物质能直燃发电,进而实现规模、有效、持续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治理沙化土地的专业化公司。公司的建立以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为背景。2000年,国家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被列为全国沙区唯一试点旗。工程实施以来,乌审旗始终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工程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于2003年成功引进了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为沙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为了避免重蹈我国农区生物质发电企业(秸秆电厂)因无原料基地而受困于燃料供应之覆辙,毛乌素生物质电热厂开展了能源基地建设,成为全国也是全世界第一家在沙区通过营造能源林基地抚育可再生林木资源进行能源产业化发展的示范企业。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就先行委托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在项目区制定了《毛乌素沙地60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规划》。从2006年冬季实施起,两年来,共营造各类沙生灌木能源林33万亩(际控制面积)。毛乌素生物质电厂先行大规模营造沙生灌木能源林基地的行动,既反映了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治荒模式的内在需求,又昭示了企业尊重自然规律、寻求科学发展的理念,赢得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一致认同和支持。

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内蒙古沙区的绝大部分宜林沙地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多数农牧民无力治沙,也无心治沙,普遍存在“守着百十亩草地,荒着千百亩沙地”现象。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提出发展生物能源战略,建立规模化的自有能源林基地,取得了企业和农牧民的合作共羸。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找到了一条“企业+基地+农牧民”合作发展的道路。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选择“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在积极配合当地国有治沙站,承揽其全部治沙抚育任务的同时,广泛联系项目区内的农牧户,采取宣传鼓动、典型带动、利益拉动、合作推动等形式,鼓励农牧民把宜林沙地拿出来与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合作经营,最后再由基地建设造林组按照基地年度建设作业计划组织实施。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使公司得到长期有效的发展,而且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帮助了农牧民脱贫致富。

林业三产以效益促保护

林业第三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生态效益方面,三产的典型是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看树代替砍树”的新模式,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有望使生态保护由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导方向转变。四川巴中市的红色生态旅游值得借鉴。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是川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幅员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万,其中农业人口329万人,耕地保有量23.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被中外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巴中的生态环境极佳,生态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光雾山、诺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米仓山、空山、镇龙山、天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大小兰沟,国家水利风景区——江口水乡,省级风景名胜区——神门。这里有中国彩林第一山——光雾山: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这里是中国溶洞第一乡——诺水河:两岸青山百千洞,一河波涛唱洞乡;这里是中国红叶第一山——米仓山:八百里红叶,层林尽染,峰峰岭岭红霞映天,沟沟谷谷红叶毡地。

同时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红军遗址遗迹众多,被誉为“露天革命博物馆”,是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因此巴中以生态与红色为接入点,打造西部旅游新亮点,构建川陕旅游“金三角”, 陆续开发了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精品旅游景点、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今天十一长假期间,不少来自省内及周边省市的中短途自驾游游客选择前往巴中在感受优美生态环境、红色主题旅游和饱览绝妙自然风光的同时,尽情畅享了“运动、健康、快乐”的旅游新理念。

大力推进的旅游经济不仅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增强了生态安全,更提高了旅游区群众的收入。以巴中市通江县为例,全县共接待游客10.2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482.8万余元,农家乐、乡村酒店等旅游设施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巴中市南江县铁炉坝村,通过搞集生态、观光、绿色经济于一体的立体产业, “农家乐”办得红红火火,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现在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大幅调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林业与绿色经济带来的启示

林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石,增加森林资源资产,保持森林健康活力,通过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增进林区人民的福祉就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发展理念。林业绿色发展不仅能够保障和促进国家的绿色增长,而且还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林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绿色增长的一个主要内容。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切实可行,前景广阔,无论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均能带来绿色的惊喜。正确认识林业在实现绿色转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进一步提升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在必行。绿色经济下的林业发展不再只是一个部门的问题,而是中国这个经济体的一个基础问题,这需要国家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同时,林业所涉及到的绿色经济的新型产业潜力很大,应受到足够的关注。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关键在于发展思路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创新。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思维,树立林业创造国家财富、国民福利和生态安全的理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各种市场条件,比如生态补偿制度、森林碳汇交易制度等等,逐步加强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要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个出发点,才能达到兴林富民的目的。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寻求提供多种多样的发展和减少贫困的机会,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多元化的收入和就业,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抵御了市场风险,这些方面应当成为未来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篇9

摘 要:简述了歙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乡镇林业站发展思路,主要包括:合理配置林业站人员、加大引进人才力度、保障推广经费和加强林业站自身培训力度等。

关键词:歙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20-02

乡镇林业站是林业部门最基层的单位,也是林业部门与群众沟通的窗口,肩负着乡镇林业的规划发展,生产管理,组织协调,技术指导重任。乡镇林业站开展的工作属于公益性,其职能有林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林木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森林资源管理、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技术服务,以及培训林农等。笔者从事林业工作30a,现就歙县乡镇林业站的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谈点看法。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

1.1 乡镇林业站基本情况 歙县地处皖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林地面积173 751.4hm2,森林覆盖率75.57%。全县现有28个乡镇林业站,接受县林业局和乡镇政府双层领导。乡镇林业站原属差额事业单位,2010年后,县人事局核定乡镇林业站为全额事业单位,127个编制。编制的转变,一定程度上给林业站职工吃了定心丸,鼓舞了士气,也为人员队伍稳定,以及今后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了基础。

1.2 乡镇林业站管理情况 目前乡镇林业站硬件设施基础薄弱,软件上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但全体林业站工作人员在县林业局和乡镇政府双层领导下仍然顶着压力,迎难而上,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名城打基础、增后劲,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林业站自身建设,努力完成目标管理任务。

1.2.1 林业站承担的重点工作近些年来,歙县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德援项目、油茶项目、森林抚育试点等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公益林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等工作,除国有林场承担小部分任务外,大部分的工作重心都落在乡镇林业站。乡镇林业站尽管任务十分繁重,但无论是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上,还是在营林生产、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工作上,林业站职工始终恪守职业操守,尽职尽责做好工作。

1.2.2 林业站机构队伍建设、学历教育及培训 截至2013年底,已有46人先后参加了业余学历教育培训。有26名林业站站长参加了岗位培训,全体职工都参加了市级或县级的继续教育培训。2014年,全体乡镇林业站职工参加了“全国乡镇林业工作站岗位培训在线学习的平台”的网络学习。通过学习,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技术,使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1.2.3 林业站管理体系建设 县林业局对全县乡镇林业站实行目标管理,从造林绿化、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林业产业、林权改革、自身建设等6大方面进行考核,细化考核内容,并根据计划进行适当调整,确定评分标准,兑现奖惩。乡镇林业站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设生态歙县的迫切需求、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续工作的不断推进,乡镇林业站仍然存在一些长期以来没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办公条件差 由于县财力有限,目前只有三阳、郑村、深渡、许村、桂林等乡镇的站房面积达到工程建设标准。其他乡镇林业站站房陈旧,办公、生活条件简陋、居住条件差。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林业技术人员下乡工作十分不便。

2.2 人员老化严重,工资待遇偏低 目前,乡镇林业站共113人,其中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27人,60年代出生的34人,70年代出生的48人,80年代出生的4人。全县乡镇林业站人员整体年龄结构不合理,尤其80后、90后人员太少,人才断层现象突出。由于职工年龄偏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如遇森林资源清查、重点项目规划设计、GIS运用等重点工作开展,在人员的抽调和搭配上都显得很困难。再加上林业站职工整天与农民、山林打交道,且条件艰苦、待遇低、升职慢,很多大学生不愿报考乡镇林业站岗位。即使考录进来,也未必能长久留住。近3a,乡镇林业站共招考了7名大学生,已有3人辞职另谋职业。这不仅增加了主管单位的招考成本、培养成本,同时还给暂时留下来的大学生带来不安心的影响。

2.3 工作经费少 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除正常的工资由县局统一支付外,其他一些工作经费如技术推广经费、办公经费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都需林业站自行解决。在现有条件下,林业站能够维持一般性正常运转已属不易,经费的紧张,直接影响林业站职能作用的发挥。乡镇林业站没有多余资金用于建立造林、育苗等示范基地,因没有示范效应,竹林管理、老果园高接换种、复合种植等一些急需的营林技术推广起来速度迟缓、且见效慢。乡镇林业站发展的思路

为调动乡镇林业站人员积极性,提高乡镇林业站人员待遇、改善条件,进一步稳定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队伍,充分发挥林业站职工在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化发展、林农增产增收中的作用,现提出如下发展思路。

3.1 合理配置林业站人员 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乡镇林业站人员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各乡镇林业站日常工作正常开展。在重大项目建设和电脑软件新技术应用上,应做到林业站人员可跨乡镇临时调剂和整合,确保重大项目的实施和新技术应用。

3.2 加大引进技术人才力度 人才是单位的第一资源,有了人才,服务于“三农”的工作才可以轰轰烈烈地开展下去。根据歙县基层林业站编制设定,目前还缺编14人,再加上今后几年50年代出生的27名职工相继退休,到时人员缺编数量更多。如果不及时招录,输入新鲜血液,改变目前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林业工作将受到影响。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主动与县人事部门协调,做好引进人才需求计划和上报工作,及时招录人才充实到乡镇林业站技术岗位上来。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筑巢才能引凤,单位的硬件设施完善,也是留得住人才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家林业局《乡镇林业工作站工程建设标准》,山区县三级站的房屋建设面积不少于230m2,目前仍有7个乡镇林业站没有站房,而是靠租借办公房开展工作。建议省、市、县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林业站站房新建和维修,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办公设施等。

3.4 保障林业科技推广经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县级财政部门应着手建立长效的财政保障机制,将林业技术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按规定使经费逐年提高,确保乡镇林业站工作正常和高效运行。

3.5 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拥有林业科技人才是林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想林业有所发展,适时出台一些林业技术人员下基层的保障激励政策很有必要,同时提高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满8a固定一级工资标准,落实和提高林业站人员福利待遇,让学林的大学生愿意考进来,并且留得住,激发林业站技术人员的工作潜能,为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做好全方位服务。

3.6 加大林业站自身培训力度 当前,我国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为了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乡镇林业站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义不容辞。授人以渔,自身的功夫要过得硬。乡镇林业站要想管理好森林资源、培训好林农,只有勤练内功,充分利用好“全国乡镇林业站岗位培训在线学习的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服务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搭好桥,传真经,使林业新技术、新成果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易学易干,得实惠,为我国的现代林业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林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措施论文 篇10

2林业保护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林业改革阻力较大,相关法规条例不健全

十八大后,政府明确了林地的经营权要下放到个人农户,要把林木的经营权落实到个人,还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林业管理与经营中。但在实际的政策落实中,往往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再加上个别部门与单位办事不利,导致很多地方出现了林权过度集中和农民失去了林地使用权等不良现象,很多地方出现了林权的纠纷案例,使得我国的林业经营与发展出现了较大阻力。由于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无法一步到位,使得很多育林的农民积极性得不到提升,政策没有吸引力,也使得林业的保护管理难以取得进展。

2.2生态公益林的补贴不到位

生态公益林是林业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项目,是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而专门设立的,为了发挥其最大功效,需要得到专门的管理与保护。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往往要投入更多的补偿资金,用来雇佣专职的管护人员、补给国有林业单位,还要拨出部分款项补植公益林苗木以及林木的抚养等。生态公益林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如今的生态公益林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很多生态公益林的资金落实不到位,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在拨款使用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漏洞,都对林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生态公益林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林农没有足够的管理意识以及目前政府部门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力度偏小,难以满足林农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2.3乱砍滥伐现象频发,监管机制不够

乱砍滥伐一直以来都是林业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首要敌人,个别不良商贩为了自身的利益,违法潜入林区乱砍滥伐树木,尤其是偷盗一些品种珍贵的树木,对林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乱砍滥伐对林业的危害较大,不但破坏了生态平衡,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巨大影响。相关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乱砍滥伐现象没有得到本质的缓解,有的地方还由于人为的失误,造成了森林火灾现象的发生,对林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3林业资源科学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

想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可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地方政府需将森林的覆盖率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来对待,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的标准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检查以及抽查。一旦出现了乱砍滥伐等违法违规的行为,要严肃进行处理,尽可能减少林地的损失。对于林地的外包要落实责任制,明确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限额林地的开采,避免发生过度开采的现象。推动林业资源集约化发展,提高林业管理力度,防止出现林业资源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3.2科学合理的经营林业

在实现生态环境效果改善的同时,还能保障林业实现稳定的经济收入,需要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林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林农可以通过林业资源的管理实现自身经济的发展,政府与部门要积极落实将相关补贴政策,增加林农收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还要从环境方向入手,通过对林区的资源开发,努力挖掘林区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林区资源的经营能力。进一步整合林业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强化林区的经济效益。适当改变林业的树种结构,引入更多的花卉品种,开拓林业市场,进行集约化经营,打造自己的林业品牌。

3.3保护林区的覆盖率,建立全面的林区监管体系

由于乱砍滥伐现象频发,使得很多的林地面积在不断缩小,很多林区逐渐变成荒地,造成林业资源递减,而林业资源的减少会对该地区整体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做好林区资源保护工作,林木开采务必要持有专业部门颁发的林权采伐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对于失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对一些低产林适当进行改造,引入全新的树种,提升林区的覆盖率。保护林草资源,实行禁牧、禁垦、禁樵等措施,推动荒漠的生态环境优化发展。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测系统,对林区实现24小时全天监控: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握林区的动态,防止乱砍滥伐与森林火险的出现;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观测树木,实现对该林区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

4结语

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环境的保护,需要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与此同时,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力度,做好林地采伐工作的安排及控制,加强林木防虫等,提高林业区的防火力度,避免毁林等恶劣现象的出现,全面落实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刘代汉,黄寿昌,郑小贤等.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趋势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6)

2金京梅,朴日男.论如何加强中国林业资源管理的发展与研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9)

3李福祥,林文树.对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的探讨[J].森林工程,2005(5)

4莫淑君.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J].吉林农业C版,2012(4)

现代林业产业规划管理及发展 篇11

摘 要 林业产业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等多方面的职能,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林业发展的现状,对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加强林业的规划管理及实现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林业;规划管理;生态林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2

新疆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该地区的林业产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发生森林火灾的频率较高,非法贸易及采伐、毁林开荒等问题较为突出,对该地区的林业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林业产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直接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建设。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当前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权结构模式较为单一

权指的是以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作为基础,以使用特定的森林资源并获取收益作为目的的他物权。大部分的森林资源都属于集体所有或国有,这种林业产权结构严重阻碍了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健全

生态补偿机制是有偿使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机制。在合法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应该支付资源所有人一定的费用,或者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付出过代价、做出过努力的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目前,这一机制还不够健全,仍然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

1.3 采育严重失衡

目前,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及积蓄量都有所增加,但是人均占有的比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某些地区甚至还存在着锐减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森林的年采伐量远远超过了其生长量,并且没有在采伐之后及时的进行更新。另外,采伐的木材不能够得到全面的使用,并且在经过加工之后,其出材率较低。

1.4 缺乏林业保护的监管力度

新疆地区在对林业产业的保护和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在不断使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得到加强。针对地方政府存在的毁林垦地、违法征地等行为,相关部门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这一措施在恢复森林植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地区性的监督管理部门而言,其监管的力度不够,还不能够严格的将各项管理及监督措施落实到位。

2 加强林业规划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宣传教育

要想做好林业的保护与管理,要首先建立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做好年初的计划与目标,年中的检查以及年底的总结工作。还要加强组织与领导,督促林业管理的相关工作,并将其落实到位。一旦出现问题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一定不能够有所怠慢。另外,还要进一步的开展与保护森林资源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各林业企业需要先针对工作人员开展与林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相关的宣传教育,使工作人员增强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及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为做好林业管理打好坚定的思想基础。

2.2 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培育

要使林业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就必须进一步的加强林业的管护及资源的培育。对林业进行管护通常包括管理木材的流通、森林防火、防治有害生物、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等工作。首先要加强培训运输木材的管理人员,进一步的对运输监督检查行为进行规范;其次,要加强防治减灾、检测预警及检疫御灾等工作,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对林业灾害开展季节性的普查,严格的按照植物检疫证对运输进行控制,以有效的避免外来有害生物对林业造成危害;还要认真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并使森林防火的建设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管护野生动植物及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2.3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

只有不断加强对林业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的对林业管护制度进行完善,才能做好其管理工作。林业管理通常包括林业保护和林政资源管理两大部分,林政资源管理由林木资源、林业的林权、法规、林地资源、木材经营及采伐等多种管理组成。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护机制,不仅能够明确管护人员的权利与责任,还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管护林业产业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林业管护的最终目的。监管森林资源还要对伐区的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全面落实,采取采伐限额管理的方式,对毁林开发、非法占用林地及超额采伐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避免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实现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完善的管护制度能够保证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通过这一制度能够明确并落实林业管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另外,林业管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与林业管理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现代林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对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从而达到监督和管理林区的目的。

3 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主要包括三个产业结构:对于第一产业而言,应该尽量加大培育短轮伐期的工业原料林的力度,加大名特优新经济林、竹林及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建设。对于第二产业而言,要加大开发新产品的力度,加快低层次原料加工转变为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的步伐。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花卉业及森林旅游业。通过对林业产业的布局进行调整,促进林业产业之间的重组,及时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使其产业结构达到合理的优化,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2 依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林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为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体现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健全森林采伐监督制度、森林认证制度、林木、林地流转及评估制度、林权变更登记公示制度等多项制度。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为林业产业指明发展方向,还能够与该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加快该地区的生态建设,从而使林业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3 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能够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改善生态环境,而忽略了经济的增长,要将林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在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的约束条件下,使林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①规模造林。大规模的发展经济果林、苗木基地及速生丰产林等商品林,不仅能够增加景观效果,提高生态效应,还能够增加经济效益。②林农结合式。使用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办法,并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成果,发展以林业产业为主,林农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从而逐步形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能够使林业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还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篇12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是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 促进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最好的途径。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具体包括哪些要素, 在林业资源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改进才能更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这是目前比较关注的课题。

1 林业资源管理要素分析

就融水县而言, 林业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林业产业建设、森林资源管理及林业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 各个部分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共同促进林业资源的发展。

一般来说,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就是要加强林木、林地及在林地梄息的野生动物的管理。林地是森林和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林木的多样性有利于林地的保护和野生动物的繁衍, 有利于维护食物链的平衡, 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林地、野生动物三者之间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森林生态林建设是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逐渐富足, 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林业的主要任务已从以生产木材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 林业具有为社会提供林产品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双重使命, 林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就要处理好森林的保护和发展问题, 抓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建设, 将构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森林生态体系为发展目标。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事关民生问题, 事关林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 着力培植林业产业龙头, 打造自主品牌, 做强做大林业产业。

林业保障体系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林业保障体系要以建立健全与林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为重点, 加强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林业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2.1资源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林业资源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 在管理制度方面存有许多不足:乡镇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制度不健全, 执行不到位、奖罚不严格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森林保护的考核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缺失, 导致各单位间没有形成合力;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不够精细, 形式化严重。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欠缺。目前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过低, 公益林区的群众返贫现象突出, 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长远发展。

2.2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质量不高

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全国森林面积2.08 亿公顷, 森林覆盖率21.63%, 森林蓄积151.37 亿m3, 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31% 的平均水平, 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 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林分质量不高, 林地生产力低下。根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 全国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89.79m3, 只有世界平均每公顷蓄积131m2的69%;产业结构不合理, 林业第一产业比重依然较大, 二、三产业欠发达。林业产业发展以初步传统加工业主主, 林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产业化体系不完整, 不能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资源。

2.3资源安全保障有待加强

林业资源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及人为危害的伤害, 如森林病虫害、火灾、毁林开垦、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等外在因素, 严重伤害到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需要各级林业部门加大管护力度, 制订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 加大执法力度, 把损害林业资源的行为消除在萌芽中。

2.4林业建设投资标准偏低, 投资机制不活

林业生态工程主要由中央财政投资, 但大部分为补助性投资, 远低于水利、农业等部门相关项目投资标准, 加上林业较其它行业投资周期长, 短期经济效益低, 对社会资金吸引力较较低, 地方缺少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招商引资政策, 导致林业工程投入不足, 投资机制不活, 严重影响到林业可持续发展。

3 促进林业资源持续发展途径

3.1加强组织领导, 层层落实责任制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 是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提高森林质量, 促进林业可续持发展的必由之路,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把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作为生态建设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领导责任制。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 各部门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的领导小组, 层层签订责任状, 层层落实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制。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归于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将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生态公益林管理、保障体系建设作为考核内容, 加大对森林覆盖率、森林保有量、采伐限额执行、林地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指标量化, 确保森林资源管理落到实处。

3.2完善相关制度, 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管理制度先行。我国已初步成较为完善的林业资源管理体系,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及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推进, 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却没有随着林业发展形势的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显得相对滞后, 在木材运输监管、生态公益林补偿、山林纠纷调处等缺少具体操作细则和有效的监控手段, 导致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屡禁不止, 林地纠纷增多, 为此要继续完善相关制度, 有效促进林业资源的积极健康发展。

3.3优化资源结构, 提升管理科技含量

3.3.1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

林业能否发挥应有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关健在于森林资源培育能否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实践证明: 合理的规划, 科学的经营, 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综合质量。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科学编制好“森林经营方案”, 明确森林培育目标, 按照适地适树原则, 确定科学的营林措施;根据森林资源数量制定切实可行的“采伐限额编制报告”和木材加工产业规划, 处理好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为森林资源的发展做好战略规划。

3.3.2扩大生态保护区建设, 提升林业的生态保护功能

用足用活国家生态建设资金, 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 逐步加大阔叶林种植面积, 丰富物种资源, 优化林种结构, 提升森林的生态保护功能。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3.3.3加强监督机制

受多种因素影响, 森林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乱砍滥伐、非法占林地现象时有发生, 要积极探索有效管理途径, 尽可能的采用新、多、实用性强的形式, 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力度, 可以运用3S技术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加强对林木采伐、迹地更新和征占用林地管理, 及时了解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还可以建立群众监督制度, 依靠群众的力量, 拓展监管力度和广度, 真正为林业资源发展保驾护航。

4 多措并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林业管理资金问题一直是影响发展的瓶颈, 要积极拓宽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采用林农用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 解决林业建设资金问题, 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下种养项目, 发展周期短、经济见效快的项目, 解决林业建设周期长, 长效慢的难题。

5 结语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不仅关系到林业的发展, 也与人们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我们要立于时代的高度, 用长远的眼光对待这个问题, 提高认识, 改进方法, 加强管理, 真正促进林业良性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聪.浅谈现代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3) .

上一篇:妈妈,母爱下一篇:万用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