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品牌战略实施研究(共8篇)

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篇1

考籍号:910810101857姓名:刘文庭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指导教师: 李兴国

题目: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研究电话:***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二、企业品牌战略意义————————————————

三、我国企业目前的现状与分析 ————————————

四、企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品牌战略及其对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服务、信息的竞争了,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已是企业

必然的选择。本文就企业品牌、品牌战略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做了一些简

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绪论

【关键词】 品牌 品牌战略 品牌规划

企业品牌形成的背景及作用

1、企业品牌形成的背景

中国自从推行经济改革,对外实施经济开发以来,这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庞大市场,便

引起了许多先进地区的企业家的兴趣,纷纷为他们的产品在中国建立了桥头堡。这些国外牌子的产

品,凭着它们独有的物质,再配以排山倒海般的推广活动,很快便对中国牌子的产品构成了严重的威

胁。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进行经济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引入

竞争,为企业注入活力。对企业来说,就是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存、求胜。中国要从一个以卖方为主导

地位的封闭市场,演化成为要面对竞争的局面,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

南方时曾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中国企业

必须多方位地推展企业形象、企业品牌、企业战略等一系列的文化和市场营销体制建设,创立有中

国特色的名牌。而这也是和整个国民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2、品牌的作用

品牌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品牌具有标识商品的功能,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导向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再次,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最后,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保护消费者利益。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例如有人说,雀巢咖啡的牌子值85亿美元,美国百威啤酒的牌子值102亿美元,可口可乐的牌子值244亿美元。如果可口可乐公司一夜之间所有财产全部荡然无存,只凭商标即可重振雄风。这就是“品牌效应”。

在中国,提起红塔山、五粮液、海尔、蒙牛大家马上会想到是怎样的产品,而这些仅仅用为品牌代言词的名称。可见,品牌这个词,现在不再用为特指产品或包装好了的货物,它还是一种思想方法和企业的主要经营战略。事实上,当人们引用品牌这个词时,通常想到的是品牌名称,或者是该知名品牌的产品或服务。

二、企业品牌战略意义

给品牌取名是一回事,培育一个品牌却是另一回事。企业有了属于自己的“牌子”,如何使其成为一个众人皆知、被人认可的“品牌”,这正是企业需要探讨的问题所在。企业若想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必须做到:一是在顾客看来,该品牌确实独具特色,而且顾客很重益;二是该品牌能够为顾客带来情感或功用方面的某些利益;三是品牌能够始终如一地履行自己的承诺。全球闻名的可口可乐曾经有一句非常响亮的广告词:Enjoy it everywhere in the world!世界所到之处就会有可口可乐的足迹!这句简短的广告词不仅仅体现出产品的特色,更能体现出企业对顾客的一种永久性承诺——“您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可口可乐公司的成功对我们国内企业来说,其成功的产品品牌战略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可口可乐的实例经验表明,品牌决策的正确、品牌设计的科学、品牌保护的得力对成功经营企业影响重大。

1、品牌战略的定义

品牌策略在企业经营运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显突出,品牌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品牌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要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演变历程。商品经济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卖方市场特征突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简单,没有必要强调产品与服务的外在特征,因而生产经营主导着企业管理,产品的品牌化程度较低。买方市场的发展引发了消费革命,企业和产品的趋向则要求开发产品功能之外的能使消费者动心的异质特色,品牌的文化标识功能得以彰显,品牌战略初露峥嵘。由于市场发展的反复和不平衡性,早期的品牌仅仅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工具,甚至仅仅处于营销策略层次。即使企业进入旧战略经营后,企业管理仍紧紧围绕营销的四大要素——产品、价格、地域、促销,品牌战略与企业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投资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并列齐观,成为企业诸多战略选择的一种。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信息化进程,市场的主动权从企业进一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企业沦为市场第二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愈加依赖和取决于自身信息化程度高低,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2、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一般在战略业务单位或企业层面才有品牌战略,其前提要么是有多个产品种类或产品品种,要么就是新推出的产品,而且,是否采用品牌都是企业或战略业务部门的战略性考虑,有其特定的战略意义。常见的品牌战略组成有三种:产品组合品牌策略、多品牌策略、联合品牌策略。在产品组合品牌中,值得一提的是地产业的万科就用过“万科城市花园”、“万科星园”、“万科紫金苑”、“万科广场”等品牌名称。这种品牌策略也被称为家族品牌策略。在多品牌策略中非常值得一说的是宝洁公司,在同一产品种类下,企业可能针对同一目标市场或特定目标市场采用数种品牌,如宝洁公司

旗下的五个不同品牌:海飞丝、飘柔、潘婷、润研、沙宣、伊卡璐。还有像联合品牌策略,例如广东美的与东芝就合联推出过“美的——东芝”,蒙牛与友之友奶业在汉共同打造的“蒙牛——友之友奶品系列”。

一般来说,品牌战略的目标主要有四个:借用已有知名品牌而拓展市场、满足经营多元化或并购后品牌管理的要求、抵御或参与竞争、细分市场而重新定义行业运作模式。创立、培育一个品牌实在不易,打造一个知名品牌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培育品牌的投资也不菲。因此,品牌的投资在企业往往都被视为了长期投资,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短期战略目标的需要。已有知名品牌很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或认可,即可以满足产品迅速拓展市场的需要,又可将品牌资产物化成现实的利润,于是,借用已有知名品牌而拓展市场就成为了许多企业的选择。例如早期的“琴岛——利勃海尔”就是借用了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知名品牌;万科地产在全国拓展就是极大的利用了“万科城市花园”这一知名地产品牌。多元化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选择之一,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之时,面对的消费者可能与原有品牌大不一样,也有可能是雷同或相似,这时的品牌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要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演变历程。

略考虑有可能是沿有已有的品牌,例如TCL就凭借着TCL电话的成功迅速推动了TCL彩电和手机的发展。这种品牌策略在国内比较常见,当然,企业名称加产品种类名称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圆圈外,企业也会重新创立品牌。有时一些企业为了抵御竞争而不得不推出新的品牌来应付,例如为了能参与低端市场的竞争,现有的中高档空调品牌“科龙”、“容声”受到价格的打击,广东科龙公司在2003年便推出了康拜恩这一针对低端市场的消费产品品牌。在细分市场而重新定义行业动作模式的品牌策略中,精明的联想就不得不提了。1992年,联想用1+1这个品牌首次提出了“家用电脑”这个概念,将原来毫无区别的电脑分为“家用”、“商用”,重新定义了行为市场的动作模式,并生生将国外品牌挤出了“家用电脑”的圈子

三、企业品牌战略在我国目前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企业目前的现状与分析

1、国内企业目前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社会负担过重、历史债务重、经营不善、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产品质量低劣、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究其原因,归因于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产权分明。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管理思想陈旧,经营观念落后也是许多国有企业经营滑坡的症结。另外,一些企业的领导素质低的问题也很突出,在一次对158名国企领导人的企业有关知识调查中显示,竟有58%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增值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企业正面临着最大、最根本、最彻底也是最深刻的环境变革。所以,通过变革企业的“想法”,就是企业的心,使人的理念共识化;变革企业的“做法”,就是企业的手,使事物的活动环境化;变革企业从基础上、根本上重新思考公司的组织和经营,并把旧的体制、观念、做法等革新,而非从表面无关痛痒的改动;最终使企业显着地提高管理水平,扩大市场销售以及提升经营业绩。

我国大城市消费者已有很强的品牌消费意识,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品牌意识也渐渐增强。年轻人以追求知名品牌的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一种时尚,但由于他们从小是在消费外国品牌如雀巢、麦当劳中长大以至于发展成为以追求外国品牌为时髦,这不能不让有识之士为国内民族品牌担忧。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细分化市场形成,针对不同消费顾客群,进行目标市场营销,以及品牌营销是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企业能否开展好的品牌营销,建立自己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业务长期战略密切相关,因为,品牌战略取决于业务战略。

2、对国内企业目前实施品牌战略现状的分析

从整个国内企业来说,对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还处于意识阶段。这种意识一是来源于政府的引导,二是来源于市场竞争的实践。特别是市场的实践,使许多商业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尽各种竞争招数左冲右突而难以奏效,而看到一些同行另辟蹊径,发展自己的品牌商

品却连连获胜。如在上海,就有三枪牌内衣、开开牌服饰、古今胸罩、真丝大王、爱建衣料等等,由于发展了自己的品牌商品,而使企业在同样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转眼之间,发展成为令人惊羡的大企业。于是许多商业企业逐渐觉悟到,商业发展到今天,再走传统的道路不行了,应走现代经营之路,去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但是许多商业企业意识到品牌战略是一回事,在付诸实践时又是一回事。

当前,商业企业在实践品牌战略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其一,对实施品牌战略的概念模糊。不少商业企业一听说应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立即把目光投向生产商发展的名牌商品。以为只要与这些生产商多联系,多经营名牌商品,搞一些专卖、特约经销之类,就是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商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直接含义是商业自己发展品牌商品,是利用商业自身贴近市场、主导市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品牌商品,而不是简单的搞拿来主义就能成功的。其二,缺乏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现在企业里要做的事情很多,当前最要紧的是把销售抓上去,其他的事都要放一放。而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其商场屡战屡败,倒不如从品牌战略找寻突破口。其三,不知从何着手。由于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缺乏,一些商业企业在当前实施品牌战略时茫然无措,很多时候是自己看着别人搞什么品牌,然后去跟着学样。其实在知识经济下,并没有太多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唯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开发出自己的具有个性的品牌商品来。其四,缺乏相应的机制。目前,许多商业企业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唯有实行了这种分离,企业的经营者才有独立的人格,否则在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时,难免产生短期行为。而品牌战略是一个过程,具有连续性,短期行为,是搞不好品牌战略的。因此,商业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一定要解决好企业的经营机制问题。

四、企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品牌战略及其对策

1、树立强烈的品牌经营和战略观念

企业有无树立争创驰名商标的战略思想,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尤其是在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后,“洋货”不断涌入我国市场,企业如仍因循守旧,缺乏争创名牌的战略思想,就容易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所吞没。

2、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战略品牌

选择商标要注重显着性、独创性,并重视开发商标文化的经济价值。商业企业通常经营的商品种类,少则成百上千,多则成千上万。实施品牌战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发展这么多的品牌商品,而是应经过市场调查,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开发一两个品牌(通常一个品牌也就够了)。目前消费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企业品牌开发的重点要体现出异质性——跟着市场走,甚至引导市场走。着名品牌正是开发到了同类别产品中的异质性才获得成功的。

3、确立营销范围,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资源决定其战略资金投入,切不可以朝四面八方进军品牌的投资非常庞大,想短期内通过品牌投入谋求长久的品牌效应是不现实的,而企业资金预算往往是相对不足的。因此,如果企业在品牌投入方面的资金预算不太充裕,那么重新创立一个品牌就会显得比较勉强。企业可以通过多方位来筹措品牌推广中的资金不足问题,例如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创立品牌是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品牌则是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

4、利用现代的互连网信息产业资源,多方位地实行品牌推广和经营组合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过高速信息公路,可以实现最快的组合经营。其一,新开发的品牌迅速上网,不仅可以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还可大量节约必要的广告宣传投入,这种投入是开发任何一个新品所必需的,而且是巨大的。其二,新品信息上网,能以最广阔的视野在全球导求贸易伙伴。其三,随着信息网的普及,网上购物将成为销售的最佳渠道,而这又成为组合营销最直接的组成部分。所以,实施品牌战略,不可不运用信息网。

5、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管理

品牌战略的本身就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一是要使开发的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要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事实上,当新开发的品牌进入导入期的时候,即可推进到连锁经营,而不管这种连锁是企业自身的连锁,还是加盟的连锁,都可以推进。二是依靠大集团推进新开发的品牌。三是商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可以通过定牌生产、监制生产等形式在新品牌的生产制造上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随着技术力量的不断增强,全球工业正在向标准化进展。目前,中国品牌普通存在管理技术和管理系统落后的现象,没有意识到数据化管理的重要性;再者就是人力资本的严重不足,具有国际化标准的人才严重缺乏,以及在商业信誉上也缺乏一个通用的标准。中国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运营方面的概念,应该与市场经济通行的理念和哲学相对应,中国品牌可以说在技术、项目、贸易合作的障碍便可得到有效排除。凡此种种,都是我国企业达到国际化急待突破的问题点。

6、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开发环境

商业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议对鼓舞员工、稳定人才、引进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创建品牌战略的时候,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议就显得更加重要。应把这一决策贯彻到全体员工中去,发动群众参与企业精神和文化的塑建,除了企业的内部环境之外,还要有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我国这样刚刚走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过早地失去政府行为是不行的。首先商业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要争取到政府的政策扶持。其次是争取到一个好的市场环境。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打破目前尚存在的地方保守、垄断、割据等“围墙”。最后是寻求法律保护神。品牌开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离开了法律的保护,不是夭折,就是会流失。所以,依靠政府的支持,营造一个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环境,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结论

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是全球化,中国加入世贸WTO,标志这中国转型进入市场经济。任何时代的国际竞争都,以实力为基础。跨国公司在全球建立自己的企业帝国的时候,首先高扬的就是品牌的旗帜。有了品牌他们所向披靡,无往不利。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

如何运用品牌战略的方法和理论建设自己的品牌?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他们缺乏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本文对战略品牌实践和操作进行了介绍。

致谢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关于企业品牌战略的研究论文终于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难题,但是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同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写论文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最初对企业品牌战略的粗略认识到最后能过对有些问题进行探讨,我体会到实践对学习的重要性。以前只是明白理论,没有经过实践考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明确,通过这次的做让我明白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刘庆元教授主编:企业战略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甘华鸣主编:市场营销[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孙黎着:企业形象策划[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2006

杜纳。科耐普:《品牌智慧》2006

戴维。阿克:《管理品牌资》2006

荣建英:《品牌——另一种创造》2006

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篇2

1、中国运动品牌行业的社会环境。

中国现在正处于近两百年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虽然社会上还有许多的体制存在弊端, 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矛盾, 但是政治上相对较稳定, 法制化进程已经开始, 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并步入正轨。在一些大中城市, 为健康而消费成为新时代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时尚。各种运动品牌借着这个机会加强自身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来增大品牌的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优势和人口优势已经变得不明显了。反而面对的是消费市场被瓜分和人口消费水平低的巨大压力。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对于中国运动品牌的发展是一种阻碍。

2、中国运动品牌格局。

运动品牌市场份额基本上被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两大军团平分, 其中, 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是市场主要力量。由于这些品牌都拥有很深的目标市场基础, 市场总体格局将保持基本的稳定。调查也显示, 李宁、耐克在品牌挽留率和抢夺能力两项指标都比较靠前, 但也有所不同, 预计在再消费市场竞争将主要发生在这四家之间。目前, 中国运动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经过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之后会出现新的格局。

3、中国运动品牌的市场化细分。

中国各运动品牌之间客户基本趋同, 未细分市场。对于运动品牌应该按照年龄进行细分市场, 中外品牌在中国不应都盯着90后市场, 而应该从消费者的年龄、性别、穿着功能等方面进行市场细分。目前, 中国的运动品牌消费群体中, 70%-80%都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其实, 15岁以下、15-25岁, 25-35岁, 35岁以上以及老年人, 不同年龄段对运动品牌的需求都是不同的, 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

二、知名运动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

1、Nike与NBA。

国际运动盛会是最能够体现运动品牌价值的地方。当运动员或运动队穿着某一种品牌的运动装进入体育场、参加比赛、登上领奖台而对亿万观众的时候, 感觉最幸福的不仅仅是运动员和他们的崇拜者还有运动员身上那身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者。因为那时亿万人所崇拜和肯定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英雄—驰骋赛场的运动员, 还有运动员身上的品牌运动装。这便是耐克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

2、Adidas与世界杯。

阿迪达斯是南非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 其标识在各个赛场随处可见。阿迪达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赫尔伯?海纳曾表示, “南非世界杯是我们一次重要的机遇和平台, 我们的足球类产品销售会达到创纪录水平。”有统计数字显示, 在南非世界杯预热期, 作为官方赞助商, 阿迪达斯第一季度足球产品的销售额增长26%, 其中出售翻版球衣超过650万件。当主裁判吹响2010年南非世界杯决赛终场的哨声时, 伴随西班牙球迷的欢呼声, 由阿迪达斯赞助的西班牙, 最终如愿捧得大力神杯, 穿上了阿迪达斯预先准备的夺冠纪念衫。

3、Kappa与色彩。

Kappa服装设计历来以色彩闻名, 2011年夏, Kappa设计师们推出惊艳潮流新品“你好?色彩”主题系列新品。该系列服装风格愈加成熟鲜明, 极具时尚年轻活力与奔放的个性, 产品一经推出, 迅速受到消费者追捧, 销售业绩一片大好, 而Kappa也借此机会强化了在消费者心中鲜明完美的品牌形象。

三、二线运动品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建议

1、技术含量不足, 提升科技含量与外形设计。

处于二线的运动品牌大多存在模仿一线品牌的现象, 在技术竞争上处于劣势, 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其产品虽然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但是在质量上却没有办法与前沿运动品牌相竞争。二线运动品牌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 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最主要的就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引进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 摆脱一线品牌的影响, 设计出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产品。

2、同质性严重, 实施差异化战略。

二项运动品牌之间的区分度不够明显, 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 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到宣传乃至营销都基本趋同, 消费者在选择时没有明确的选择目标, 因为各种品牌之间的没有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我国市场特点,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发挥自身优势, 寻找适合品牌自身特点的目标市场。

3、马太效应明显, 可以融合东西方文化。

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和发展战略, 在运动品牌市场竞争过程中马太效应明显, 即有竞争力的少数几个运动品牌占据了大部分消费市场, 大多数运动品牌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获取很少的利润勉强的生存。运动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二线品牌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融合的作用。东西方文化虽然有着根本的不同, 但是也存在很多相同之处, 我们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将东西方文化进行恰当的融合。在设计理念中引进东西方文化的精髓, 注重各国的实际, 考虑各国消费群体的接受能力。

四、结论

尽管我国的一些运动品牌正面临所谓的中年危机, 但是在当前形式下只要我们准确分析运动品牌发展的现状,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就一定可以度过难关, 迎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晓洁.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探析[j].企业经济, 2009 (08) 1、熊晓洁.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探析[j].企业经济, 2009 (08)

[2]、何璇.知名品牌核心价值观塑造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 2009 (02) 2、何璇.知名品牌核心价值观塑造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 2009 (02)

[3]、王远征.中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品牌战略[j].税务与经济, 2007 (05) 3、王远征.中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品牌战略[j].税务与经济, 2007 (05)

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篇3

关键词:工业强县 路径选择

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全国百强县的实践证明,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县域经济做强的关键在于工业经济的壮大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各县要脱贫致富,关键在发展工业。现以重庆市的国家级贫困县武隆为例,就武隆如何通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力作如下探讨。

一、武隆发展工业的优劣势分析

2010年县委十二届八次全委会提出“旅游富民、工业强县”战略,力图通过实施“两大”战略,实现武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年来,旅游业迅猛发展,成绩斐然,目前已是全国旅游大县。但工业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当前,面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过程和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如何通过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成为当前必须研究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关键是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结合县情,认真分析武隆工业发展中的利弊因素,切实做到扬长避短。

(一)比较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武隆位于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经过近几年发展,“六纵四横”的交通网络使区位优势迅速凸显:它是重庆市渝东南各区县和贵州省遵义以北地区经重庆通江达海、通边出关的重要通道,也是重庆地区通往“长三角”、“珠三角”的重要通道;它处于重庆市“一圈”与“两翼”的重要交汇点,在重庆“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中起着战略支点的作用。随着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其工业发展既能优先承接内陆开放高地的部分产业转移,又能辐射渝南黔北乃至整个大西南。高速路至重庆主城仅146公里,随着重庆“外三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南涪铁路和渝怀铁路复线以及仙女山旅游支线机场的推进完工,将很快形成通畅便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其客运、货运能力将极大提高,物流和通信更方便快捷。二是资源优势。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290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50.2平方公里,未利用地135.4平方公里,具有工业用地的比较优势。水力资源:水能可开发量190万千瓦,已完成装机4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0亿千瓦时,工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方便便宜。矿产资源:全县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镁、铝土、含钾页岩等20多种,14种已开发利用,大理石、铝土矿、重晶石等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其它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砂等也十分丰富,开采利用价值大。林草资源:全县林地面积287.2万亩,活立木蓄积672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地面积155万亩,耕地面积98万亩,林产业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潜力很大。旅游资源:武隆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家5A级景区,目前还是国内唯一的国际户外运动A级赛事基地,旅游商品加工业和创意产业基础良好。劳动力资源:全县现有劳动力20.4万人,可转移近9万人,县域周边区县闲置劳动力5万以上;县内有职业中学1所,常年在校学生3000人,周边涪陵、南川、黔江及主城职业教育较为发达,劳动力资源充足。三是政策环境优势。具备了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环境:随着武隆旅游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多种政策聚合: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政策、渝东南地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少数民族政策等,这一系列政策可以带来数以千万计的产业扶持资金和财政贴息等。本地优惠政策:出台了《武隆县鼓励工业投资优惠政策》,从用地、财税、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投资者最大限度的优惠,并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个别项目实行“一企一策”。

(二)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基础薄弱。目前经济的高增长仍然是靠高投入来拉动,产业和行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产出能力较低,工业经济增长缓慢。二是工业规模小、实力不强、后劲不足、工业化水平不高。尤其是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太少,且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增效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差。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工业企业始终维持着原有的规模和格局,投入不足,致使工业产品中初级产品多、粗加工产品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少,缺乏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名牌产品。四是产业配套能力差且关联度小。武隆产业配套能力存在先天不足,经济发展仍以内循环为主,缺乏大型工业项目和配套紧密的产业链和技术链以及跨企业、跨行业之间的横向合作,没有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缺乏竞争力。五是园区建设滞后。受人们思想观念、征地拆迁、建设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园区规模不够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比较缓慢,影响园区功能作用的快速发挥。

二、武隆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路径选择

贫困地区发展工业,需按因地制宜原则,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之路。武隆实施工业强县,必须走以下三条路: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走的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也要求:“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武隆作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富集之地,要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只有通过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才能在做大工业、做强经济的同时,做强旅游、保护生态。为此,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夯实工业化发展基础;要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要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打造产业集群,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发展协调性;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坚持走“三化”同步推进之路,推动工业经济上数量、上种类、上总量。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把“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作为重庆“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的实现路径。笔者认为,武隆的工业发展必须坚持“三化”(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在目前武隆工业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推进工业化,一方面以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100亿材料工业和100亿机械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集群;另方面,可学习借鉴温州模式,广泛发动各乡镇村社返乡创业者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微型企业和家庭工业。通过推进城镇化,加大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力度,解决工业建设用地和劳动力问题。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100亿级以下的林产品、牧产品、农副产品、旅游商品、特色食品和生物制药等特色产品加工业。

(三)坚持走“五园联建”“五化联动”之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持续发展。武隆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既要围绕国家和市上的重大战略部署,更要结合自身县情。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两大’战略,加速绿色崛起,建设中国武隆公园”。走“五化联动”“五园联建”新路,将2901平方公里的县域全境打造成“经济富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世界级大公园。为此,我们在发展工业时必须牢固树立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五园联建”“五化联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改变传统工业“两高一短一低”(即高能耗、 高污染,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发展局面。

四、武隆工业强县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武隆工业经济底子薄,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企业经营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强、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不优、工业经济总量小等问题,结合武隆是生态旅游大县等县情,笔者认为,当前着重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旅游与工业向来被认为是一对“矛盾体”。武隆作为一个生态旅游大县,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依靠工业发展为旅游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物质支撑,做好规划是前提。当前,应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从工业发展的时序安排和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同时介于武隆发展旅游业,工业发展可采取“两头在外”的方式,确保旅游工业协调发展,将武隆打造成工业、旅游良性互动发展的示范县。

(二)加快完善产业结构体系。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扶植幼小产业理论”,结合武隆工业发展优势,综合考虑产业特性、区域优势、发展潜力等因素,瞄准国际国内市场,搞好产业定位,明确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开发和挖掘新产业,建立和完善“2+3”产业结构体系。利用区位、政策等优势,发展机械制造和材料产业,利用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能源产业,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发展农户产品加工业、旅游商品加工业和生物制造等消费类制造产业。围绕山地户外运动等发展体育用品及创意产业。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围绕产业体系,明确招商项目和对象。目前武隆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工业总量扩张,加速资本积累。面对重庆主城及一小时经济圈内区县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区域背景,武隆的工业招商需按区域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主动参与区际劳动分工,在机械制造和材料产业方面形成自身相对专业化的产业结构,并通过各种要素、产品在区域间的流动,形成有竞争力的经济总体。二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利用资源、资本、资讯、政策等吸引项目和投资,并从招商机制、队伍建设、渠道拓展、引资体系、跟踪落实等方面开展工作。建立起政府主导,政府和民间互动、专业和业余互动、全社会互动的多元合作招商引资新机制;建立项目信息库,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建立招商项目论证评价体系和招商引资考核体系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支持外来投资者以并购、项目融资、特许经营和风险投资等投融资方式来武隆兴办企业,为企业争取政府贷款和金融组织贷款。三是要充分聚合现有各种优惠政策,发挥“政策洼地”效应。

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篇4

作者:张悦玫、栾庆伟 来源:《中国软科学》 日期:2003-03-20 点击:12

摘要:战略不能实现,并非都是战略本身的问题,多数情况下,是战略实施得不好。本文论述了现存战略实施的主要障碍,介绍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的战略地图方法——将战略目标在BSC的四个方面展开,利用因果关系假设找出驱动因素。由此,BSC超越了企业评价体系的范畴,成为战略实施的一个系统框架。并且,在BSC与战略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实施方法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BSC,战略地图,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能够与外界环境协调发展而制定的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指导性的规划,是对未来的总体把握。由于战略本身的长远性,组织中的员工对它的理解可能会有很大不同,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与之不一致的行为,形成达到战略目标的障碍。1999年6月的财富杂志上一篇题为《Why CEOs Fail》的文章,说明了CEO失败的最重要的因素,作者概括道,“多数情况下,估计为 70%,问题并不在于战略本身不好,而是因为战略实施得不好”。但是,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如何制定战略论述较多,对战略实施的研究却相对欠缺。而且,关于战略实施的研究多集中在具体职能战略上,如,品牌战略、形象战略、财务战略、营销管理战略、人力资源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等等。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的实施,则缺乏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

1992年大卫·诺顿和罗伯特·卡普兰建立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绩效评价方法,通过四方面测评企业业绩,为四个基本问题提供了答案,即:从财务角度,怎样满足股东?从顾客角度,顾客如何看待企业?从内部过程角度,企业必须擅长什么?从学习和成长角度,企业能否继续创造价值?而且,若要获得组织最终目标——财务上的成功,必须使顾客满意,使顾客满意只能优化内部价值创造过程,优化内部过程,只能通过学习和提高员工个人能力。BSC在跟踪财务成果的同时,能够监控未来增长所必须的无形资产的获取和企业能力的培育过程。研究发现,BSC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合理的模式,有效地克服了战略实施的障碍,超越了最初的为“未来的组织”而设计的全方位的“平衡的”绩效评价体系,发展成为企业实施战略的重要系统分析工具。

一、战略实施障碍分析

企业为完成使命制定了完美的战略。但在实践中,战略目标往往难以达成。财富杂志上一项对于管理顾问的调查显示,90%以上有效阐明的战略得不到成功实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就在于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

(一)战略沟通不足,共识缺乏

第一个障碍是企业无法使员工都能理解并参照执行企业战略,难以使战略成为其工作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如何把高深的想法和计划转变为现实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结果可能使行动不统一,或各部门各行其是。不同的经营单位对战略的具体含义缺乏共识时,就会根据各自的理解制定同总体战略间没有协调联系的不同的工作计划,这显得分散而形不成整体。而且,许多研究表明,随着组织层级的降低,企业目标被了解得更少,根据 Renaissance与CFO杂志的合作调查,不到10%的员工了解企业的战略,以及战略与本身工作的关系。特别是处于低层次的员工和经理对于最好的顾客和业务机会等经营决策相关信息有较深入了解,但他们又很难与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等财务目标联系在一起。企业战略本身的高度复杂性,使得管理者难以用过去日常管理活动语言,将战略分解成各部门以及单个员工相关的工作任务。将战略转换成具体的、可测量的、为众人所理解的行动方案,才能追踪战略是否被正确执行,而这只有在员工们对企业战略形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

(二)部门及个人目标同战略联系少

组织由大量的组织单元和专业部门所组成,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经营范围,经常也有自己的战略。在传统财务指标驱使下,营销部门考虑如何扩大市场份额,生产部门考虑降低库存,财务部门考虑降低成本和提高投资报酬率,业务部门目标的差别妨碍了战略实施的统一性。部门工作局限在传统的管理控制体制下只满足财政预算的要求,个人的目标也只能局限于本部门的短期战术目标。但是顾客从不会对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表现做出评价,而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看其能否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单个战略必须被联接和整合,组织的绩效才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企业的作用就是定义期望创造的整合和保证合作真实发生。实现战略要靠组织中每个人付出行动和智慧,这就要求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联系起来,激励他们以促进战略成功的方式进行日常工作。实际上,高级经理人员的工资补贴大多同企业财务目标联系在一起,只有很少一部分高级经理的补贴和奖金同长远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在基层,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企业难以在组织内的每一位员工身上贯彻战略就不足为奇了。

(三)短期决策与战略相关性差

大多数企业短期预算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是否符合长期战略,结果导致随机拨款和资本分配与战略要点脱节,造成企业预算及业务目标与战略相关性较差甚至无关。许多计划很少顾及到长期战略重点,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在同时抢夺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资源大战”,竞相提高局部指标,并相信这是使整个系统有效性最大化的途径。而短期局部优化不一定就是全局长期优化,往往造成资源浪费,有碍于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战略资源由狭窄到宽泛、有形到无形、物本向人本的转变,预算与衡量更加困难,结果是无形资产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估计和认可。传统的战略评估和衡量系统是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没有反映企业核心能力的提高,为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误导信号,不能使短期决策适应当前战略要求,管理过程通常不能支持战略作业。如,大量削减研发预算可以增加短期利润和股东价值,这种做法却使企业在技术开发、核心能力上丧失优势,透支未来。

(四)反馈及学习和战略关联性弱

目前,大多数管理体系只是提供短期的、有关工作表现的反馈,大部分反馈仅限于财务状况,只注重于经营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如实际每月或每季度的开支同预算的比较等。企业很少花时间来研究战略执行情况,不能形成充分信息反馈,这增加了组织战略检验、调整和持续发展的难度。在战略实施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智慧不能及时有效地反应到新一轮的战略形成过程中,许多能形成更好战略的想法不能被广泛有效地搜集和利用。倘若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无法建立有效的监测及反馈学习循环,就如同船只按既定航线朝向目标行驶,却无法在遭遇暗礁或暴风雨前修正其航道。企业找到关键成功因素上的战略衡量,才能及时检验最初的战略假设和判断是否必须修正。在快速变动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与环境互动的战略执行与反馈的学习能力,是奠定其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二、BSC战略地图——战略实施的工具

(一)战略地图的作用

实施战略的关键,是让组织中的人了解它。在明确战略目标的情况下,制定出最直接相关于目标实现所需的具体行动方案,并依据该战略行动方案的优先顺序作为资源分配的基础,才能有效利用企业的有限资源达到最大化战略成果。战略地图就是组织需要的交流战略和实施战略的过程和系统。战略地图使企业关键关系可视化,明晰了创造预期产出结果的因果联系,包括组织如何将人员积极性和资源(包括无形资产)转变成有形产出;让员工明了其工作和组织整个目标间的联系,使员工在追求组织目标下的协同工作成为可能。

(二)内容和做法

战略地图是从目标开始找出能够到达目标的路线的过程。在开始设计战略地图之前,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战略目标陈述和核心价值定位,即,为什么企业得以存在。在这些信息下发展战略远景,即,企业将变成怎样,以形成企业总体目标的清晰描述。战略地图的标准模板和BSC的四方面相对应,也包括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学习和成长四方面。此模板就像财务报表提供了一个普遍接受的、描述财务状况的结构一样,它提供了用于描述任何战略的普遍框架和语言。四个不同方面的因果关系链,将预期产出和产生这些结果的驱动因素相联系,构成了战略地图的框架。典型的战略地图是从增长股东价值的财务目标出发。

1.企业对于财务增长有两个基本要求:收入增长和生产率提高 前者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从新市场、新顾客、新产品建立收入机制;通过扩大销售、加深现存顾客关系以增加价值。生产率提高通常也包含两部分:通过减少直接或间接费用改善企业成本结构和通过减少给定水平项目的流动和固定资金以高效利用资产。两个战略的平衡保证了成本和资产减少不危及通过顾客给企业带来的成长机会。

2.顾客方面并不是像顾客满意那样泛泛的目标,而是集中在企业战略上更加具体的行为 任何商业战略的核心都是顾客价值计划。它定义了在吸引、保留和加深顾客关系上与竞争者的不同。顾客价值提高计划从三个典型的不同方面选择:经营优势、顾客亲密关系、产品领先。企业在保持其他两者基本优势的情况下,选择成为三个领域之一的优胜者。追求经营优势的企业需要在竞争性定价、产品质量和选择、完成定单速度、及时送货等方面取胜;对于顾客亲密关系,则必须加强和顾客关系的质量,如充分的和额外的服务;追求产品领先战略的企业必须集中精力于产品和服务的功能、特性等等。

3.企业有了顾客和财务方面的清晰定义,就可以确定为达到不同的顾客价值计划和达到财务目标的内部过程方面的具体办法 它有四个关键行为过程:第一,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深入新的市场和顾客群;第二,通过加深现存顾客关系提高顾客价值;第三,通过提高成本、质量、周期时间、资产利用、能力管理等取得经营优势;第四,通过和外部利益相关群体建立有效联系树立良好公司形象。完整的内部过程战略应该包括全部四个过程的提高。

4.任何战略地图的基础都是学习和成长方面,它定义了员工核心竞争力、技术和支持战略的企业文化的目标 组织必须决定如何弥补现有人员、技术系统和文化的能力与实现突破性战略目标所要求能力间的差距,以满足关键内部过程和顾客价值计划的需要。

以上的论述可以简化为上图1。具体企业可以由此而选择相关项目建立整体战略地图,不同业务单位和部门也就能够发展自己的次级地图各自操作,实施战略。

三、基于BSC的战略实施框架评价

(一)BSC和战略的关系

实际上,我们研究发现,BSC和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图2所示。

1.BSC把战略置于中心地位 BSC将企业战略目标在四个方面依序展开为具有因果关系的局部目标,并进一步发展对应的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把所有的员工拉向总体的远景规划,以及实现该局部目标的必要行动方案,并与补偿系统相联系。员工对于能够影响其福利的事情最为关注,当员工确信结果系统代表其实际绩效,就会被激励而促进目标成功。战略就会成为使所有员工都为之努力的焦点。

2.BSC使战略在组织上下进行交流和学习,与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 BSC要求部门和个人制订自己的计分卡,在此过程中,必然要求组织更多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来确立支持整体目标的局部目标行动方案,确保组织中的各个层次都能理解长期战略和评价标准,从而使部门及个人目标服从战略目标。

3.BSC使战略运作达成一致 人们即使已对战略达成共识,但如何使战略实际运作还有很多争论。多数情况下,组织成功的能力早已存在于组织之中,员工具备了执行战略需要的技术和知识,但是缺少对组织目标的理解和相应的集中、一致。成功运用BSC的组织往往使用相同的设备、相同的产品和服务、由相同的人员创造了突破性业绩。建立BSC的过程会使不一致的领域显现出来,澄清战略目标,确认重要的驱动因素,从而就如何成功达成一致。

4.BSC将组织力量集中在战略目标上 种种改革方案的出现,诱人的结果都在争取管理者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支持。经理们发现,很难把这些不同的新举措组织在一起,实现战略目标。利用 BSC制定的各方面目标作为决策行动优先顺序和分配资源的依据时,员工就会采取能推动自己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新措施,将力量有效集中,并加以协调。

5.BSC成为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桥梁 在过去,企业的发展部门负责制定战略,战略专家们制定出五年或十年计划,再由总会计师制定一年的经营预算方案来批准生产、销售、交付现存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并测评短期绩效。而现在,BSC组成的交叉功能团队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把财务预算和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并行发展。BSC预算着重于开发新的能力、接近新的顾客和市场、对现存过程和能力做出根本提高的战略预算过程,努力从短期次优化下保护长期目标不受短期财务绩效的压力,合理分配资源,从不断短期成果中促进长远成果的取得。

6.BSC使战略不断发展 BSC根据最近的业绩评价战略,通过定期和不间断的反馈和学习,鼓励雇员就如何实施蓝图和战略提出建议,这种反馈和建议可使雇员为企业的未来出谋划策、参与制定并执行战略,靠随时学习所得,用以修改和发展战略。

(二)评价

通过两者关系的分析可见,BSC对于战略的管理是个循环的过程,可以不断地用于实施战略的管理实践,用来检验战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形成经营管理运作的动态闭环,用其实施战略是可行而有效的。在实行计分卡的企业,经营战略已经存在,并且已经被接受。但在把战略变为具体行动时,需要对战略进行澄清和修改。BSC为管理层提供了就经营战略的具体含义和执行办法进行对话的机会,这种讨论通常可以把具体的管理程序上升为战略高度的具体行动。BSC的定义包含了企业战略实施的最重要的四方面内容,它将战略实施简化为一种选择性行为过程,使战略实施的操作性增强。BSC的战略地图结构将这些行为进行整合完善,成为企业战略完整连贯的具体实现方法,为战略实施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操作框架,使克服战略实施障碍成为可能。

战略显示了从企业现在到其向往目标的运动,因为企业从来没有经历过将来的目标,这条路就充满了一系列相关假设。BSC的战略地图将这些因果关系分类,有条理地、整体地、系统地审视战略,促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能够交流并清楚理解这些假设,将战略转化成为具体部门和个人的可操作目标,并不断检验假设,提示差距,采取早期正确行动,按战略意图进行调整,形成真正的战略反馈,从而作为管理系统的基础帮助组织高效快速成长。

但是,如果这种因果关系虚弱或被错误定义,只能以失败告终。真正成功因素的复杂性,往往增加了因果关系确定的困难。由此,对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的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且,四个方面的计分卡也过于刻板,不一定能代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的所有方面,如企业社会效益方面的战略实施越来越重要,也应加入某些企业的战略实施分析中。

四、结论

e时代的来临,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快速学习和将学习转化为行动成果的能力,已成为企业存亡成败的关键。因此,以战略为企业的核心,以战略的执行、学习、反馈为日常活动的新形态组织,将取代以延续成长为目标的传统企业。企业若没有适宜的战略或不能有效地实施战略,将在竞争中失去发展空间,难以维持生存。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并能加以有效实施的企业,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在关键时刻能抓住机会,保持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并能促使企业改进决策方法,优化组织结构,增强整个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BSC提供了一种好的形式,将战略转化成简单易用的战略地图的逻辑结构,创造了战略实施的共同语言。从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学习和成长四方面将战略目标用战略地图展开,企业战略依次衍生出具体的衡量指标,并逐层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与绩效目标中,成为组织所有单元和员工的共同的、可以理解的参考点。辅以配套的激励与奖励制度,以及战略学习及反馈系统,能够促进组织和战略对齐,整合局部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尽管BSC实施战略还存在一些缺陷,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不断得到改善。BSC在我国企业实践中将会大有作为,必将使许多企业能够迅速转型为以战略为核心的高绩效组织。

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篇5

一、跨越转型是智库发展的大趋势

为什么要提出跨越转型战略?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跨越转型是智库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全国各类智库机构的共识。近年来,全国最集中的一个话题就是政府各类智库机构的转型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国家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完成后,面临作为“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的政府智库机构怎么过渡、怎么适应的问题;二是去年以来,各地智库机构特别是社科院都在探索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有很多观念的碰撞,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三是国外智库模式的启示,国外智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智库在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占的分量越来越重,有人说智库是软实力中的硬实力,我们必须思考怎样借鉴国外智库的经验。

第二,跨越转型是各地智库机构服务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我工作过的陕西社科院而言,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强省建设,发挥好思想库、智慧团的作用。但客观地讲,地方社科院的思想库、智慧团作用发挥得还远远不够。在宣传自我、希望引起领导重视、寻找自尊时,说点大话可以理解,但要真正成为地方党和政府时时想得起、用得上、靠得住的思想库和智慧团,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管理水平、成果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

第三,跨越转型是智库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也必须是智库工作永衡的主题。目前,智库存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挥作用的高要求和发展低水平之间的矛盾,求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智库的热切期盼和高度共识。就民间智库而言,要在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达到一流水平,靠常规发展是不行的,必须跨越发展。除了寻求大跨越以外,就是转型。如果转型转得好,就有可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走出一条更科学的路子,这样就给智库的跨越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二、跨越转型的基本内涵

关于发展目标问题,各地智库机构都提出了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关于智库跨越转型战略的总目标,我认为一是要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智库,二是建成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关于跨越转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跨越和转型两个方面来说。“跨越”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是思想观念的跨越。第二是智库条件和智库规模的跨越。第三是科研实力和水平的跨越,具体就是科研成果要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大。第四是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的跨越,要成为地方党和政府名副其实的思想库、智囊团,要成为引领社会发展、引领社会生活的智库,现在智库发挥作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影响大众和媒体来影响决策。

关于“转型”也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是发展模式的转型。从求生存到求发展的转型,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型,从纯实体到实体加网络的转型。第二是体制机制的转型。第三是学科设置的转型。学科设置的转型目标应该为:一是学科要比较齐全;二是学科要特色鲜明;三是要形成若干优势学科;四是科研转型。实现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的转变,从一般的理论研究向有针对性的、精品化的研究转变,从重视出成果向重视成果转化转变。

这里再专门强调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题成果。从智库的一般特点来说,它的课题成果应该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立智库与政府的关系,应该是“若即若离”的关系。所谓“若即”就是我们工作要紧紧围绕政府展开,紧紧依靠政府开展。所谓“若离”就是我们研究成果的观点要有独立,不一定与政府的观点完全一致。否则你只是一部解读政策的机器?二是思想性。也就是成果要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眼光。三是专业性。研究成果要有说服力就必须专业。从政府需求的视角来看,有一些要求与前面三个特点重叠,另外,政府需求还要求智库研究成果有三个特点:实用性,政府需要我们研究的就是决策急需的;可操作性,研究成果要有独特视角,更重要的是建议要有可操作;快捷性,许多问题都是决策急需的,在决策咨询建议方面。

三、跨越转型的战略取向与路径选择

第一,借势发展战略。地方智库及民间智库是“弱势群体”,资源有限,所以借势发展战略应该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路径选择。借什么势呢?目前两个方面的势可以借,第一是借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大势。第二是借助强势。“弱势群体”要借助强势。

第二,整合资源战略。整合资源就是创新,整合资源就可以创造财富、创造效益,关键要看整合得妙不妙,能不能使各方利益达到一个共同的契合点。这要靠智慧。地方智库及民间智库的优势是品牌、平台和人力资源,除了这些软资源优势之外,我们没有硬资源,所以只能靠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第三,外延扩张战略。外延扩张说白了就是占地盘,首先要确保现有的地盘一个都不能丢,同时还要扩张地盘。占的地盘大了,运作空间、影响力等会跟着提升。

第四,内涵提升战略。内涵提升战略的核心在于创新,实际上是一种优化组合,包括科研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通过内涵升级战略,生产力水平将大大提升。

第五,比较优势战略。地方及民间智库在规模、实力、研究人员数量、经费等方面都不占优势,所以必须寻找比较优势。跟国家级智库比,地方及民间智库的比较优势就是熟悉省情、市情,甚至县情,要把这个比较优势发挥出来。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篇6

大庆广播电视集团

(2010年1月22日)

近年来,广电集团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广电局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践行市委书记韩学键提出的“四个服务”、“五个必须”基本要求和“达到省会城市台水平”奋斗目标。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擎,大举实施品牌战略,舆论引导能力和经营创收水平双攀历史新高。下面重点汇报一下广电集团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品牌抢占制高点,用品牌蓄竞争强势 让大庆人爱听大庆的广播、爱看大庆的电视。这是广电人面临的最大课题和不懈追求。

进入21世纪,传媒业进入了品牌取胜阶段,谁先启动品牌战略的引擎,谁就将成为传媒市场竞争中的赢家。

人们说现在广电已进入“遥控器时代”,那么是什 1

么指挥遥控器在100多个频道中的选择呢?是品牌节目,是在受众心中有影响力和亲和力的品牌节目所带来的收听收视期待。

基于这一认识,2007年,首先针对广电人才短缺、设备承载能力较弱的实际,制定了“突破一点,带动一面”的品牌战略。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和有限设备,打造一个品牌频道,通过一个品牌频道带动一个台,用一个台来带动整个广电的起飞。

我们实施品牌战略遇到的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找到一个与品牌相匹配的名称问题。经过调研和思考,我们果断推出了与这座“百湖之城”相契合的战略制高点——“百湖”品牌,拉开了广电传媒“百湖”品牌系列化进程的大幕。2007年11月15日,百湖频道正式改版,2008年1月15日,广播电台开始打造交通广播。短短两年时间里,以电视台百湖频道、广播电台百湖之声、报纸《百湖周刊》、百湖网、百湖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百湖影视创意基地为骨架的“百湖系列”品牌正式形成。

为了叫响“百湖品牌”,我们还实施“分层打造战略”。百湖系列是广电大品牌,各台、报、网是中品牌,同时还重点打造了一系列小品牌,比如百湖频道以《今

晚60分》、《大庆新闻》为主体的新闻类节目“百湖大直播”、娱乐类节目《百湖大剧院》、《百湖大放送》、广播电台百湖之声的《百湖男女》等一大批栏目。同时,实施人才品牌战略,柳艳辉、孙广东、高岩、宇凡、郑辅源等品牌主持人脱颖而出、星光闪烁,大庆广电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百湖品牌系列。

“百湖之城”赋予了百湖系列品牌以生命和竞争先机,广电百湖系列品牌又使“百湖之城”这个新的城市名片得以张扬并强化市民的认同感。自广电集团推出“百湖”品牌系列以后,我们这座城市相继出现了一大批以“百湖”命名的饭店、医院等,到工商局和在互联网上以“百湖”注册的名称几十个,“百湖”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大庆宝贵的文化财富。

二、敢于超越,在媒体的最前沿起舞

我们认为,走创新创优的品牌之路,就要实行节目定位的差异化竞争,实现节目形态的唯一化生存,就要敢于超越自我、突破禁区、挑战权威理论,在媒体的最前沿起舞。

两年前,电视直播还被业内视为危险地带,零下二十几度直播更是禁区,而我们的“第一仗”就在这里打响。2008年交通台改版开播晚会“冬天里的一把

火”,冒着零下29度的严寒,在室外演出并进行电视直播,挑战设备耐寒极限。

独创是品牌建设的捷径。我们投资500多万元购置的第一批设备悍马直播车到位后,立即推出每天直播1小时的《绝对现场》,开启了中国电视大时段现场直播的先河。如今,两台主体节目全部实现直播化,中央台的同行对此也赞叹不已。《市民议事厅》被央视报道后,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介绍推广经验作法;省外同行陆续前来学习考察,有3家电视台成功进行“克隆移植”。

三、做一流品牌,做一流影响力

实施品牌战略,不是简单地让受众记住一个标识一个符号,重要的是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实现最广阔的传播覆盖,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通过品牌的公信力和亲和力,使品牌成为沟通政府和市民的有效渠道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心声的平台。

现在,百湖传媒的品牌效益已经初步显现。《今晚60分》栏目开展“感恩圆梦老会战”活动,有20多个爱心企业、上万名老会战参与进来,共被老会战领走“会战帖”6000多个。电台《四大帮办在行动》记

者采访受阻,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关注,几百名出租车司机赶赴现场声援并到医院陪诊,各界人士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对记者和栏目的关心和关爱。目前,广播电台四套节目在与省台四套节目的同城打拼中,已占有70%的市场份额,交通台在全国地级城市中排名第五。电视台百湖频道从收视率到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已成为大庆地区观众最喜爱的“第一频道”。“百湖大直播”在每晚6时至7时25分的时段里,具有100多个电视频道无可比拟的强势收视率。

品牌就是影响力,品牌就是效益。一大批品牌栏目的广告承载力明显增强。《今晚60分》年广告承载达到640万元,《大庆新闻》达到235万元,电台交通广播达到1200万元。《百湖周刊》发行量在全国284家电视报中独占鳌头,两年时间,广告收入由200多万元增长到2900万元,被广电总局和电视报协会授予“全国著名品牌、改革创新示范”称号。2009年集团广告收入由2006年的4000万元增长到1.15亿元,网络传输公司利润由500万元达到2500万元。

几年来,广电实施品牌战略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只是初出茅庐、初试锋芒,略窥门径,略见一斑,今后我们将加大品牌打造力度,进而不断提高品牌影

我国企业名牌战略实施研究 篇7

一、名牌战略及其实施意义

1.名牌战略含义及构成

品牌是顾客对企业包括产品、名称、服务质量等的认知总和。名牌战略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品牌获取差别利润和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名牌战略内容包括选择目标市场、品牌战略规划、企业管理等。

第一,目标市场的选择。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企业不可能提供满足全部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需要分析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选择适合目标市场进入。

第二,战略规划。一是应设计和开发具有名牌特征的产品。产品质量是名牌战略的基础,卓越的产品质量是取得客户信任的前提,在信息传递速度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容易被模仿,通过设计和开发有自身特质的产品,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导措施。企业应综合考虑产品价值、成本费用、市场供求和企业形象,灵活运用心理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差价策略。

第三,强化企业管理。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不仅在产品质量上要加强,还需要强化企业管理,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我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意义

名牌战略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一,名牌战略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良好形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客户心中价值的体现。

第二,名牌战略有利于企业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消费者对名牌认可度高,通过名牌战略,可以使企业产品被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品牌商品在质量、技术,甚至所蕴涵的文化等方面有自己特点。消费者从众多的同类商品中识别出企业的商品,就是依据商品的品牌。品牌能够产生差异化的效果,区别本企业的商品与同类商品,有利于促进商品的销售。

第三,名牌战略可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名牌战略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企业内部形成同心力,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从而调动职工积极性。

第四,成功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可以形成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名牌企业的核心产品,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地区经济增长点。通过发展名牌企业的名牌产品可以优化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相关产品的崛起。

二、我国企业名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思想意识上的误区及与国际名牌差距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起步晚,2004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中,我国只有海尔1个,2005年只有海尔、联想、央视和长虹4个,许多企业没有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对品牌战略认识不足。有的企业将名牌等同于高定价、高档次,认为名牌必然价格高,忽视大众需求。多数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措施也只有广告宣传、营销推广等方式。我国名牌与国际名牌相比,差距明显。一方面我国企业多数处于国际分工的加工阶段,自主品牌少。例如我国家电行业,家电出口以代工生产或贴牌为主,我国自己的品牌所占份额不足20%。另一方面,我国产品质量略低,在国际市场中难以赢得良好的形象。

2. 品牌定位存在偏差及盲目延伸品牌产品

品牌定位对塑造品牌形象,吸引并保留顾客群有重要影响,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忽视品牌定位,希望将自己的产品介绍给市场的所有顾客,这样的行为,往往适得其反,造成企业形象不够鲜明,顾客对该品牌印象不深刻。我国许多企业在某一个产品的品牌打响之后,便急于延伸其他相关产品,所延伸的产品在质量上往往存在一定缺陷,严重时,会拖垮整个企业。例如巨人集团曾经是我国计算机行业领先者,但企业盲目延伸品牌,涉足保健品和房地产行业,导致资金分散,最终使巨人集团破产。名牌企业延伸品牌必须建立在某一产品已经取得绝对领先地位,并且充分了解所拓展产品的基础上。

3. 对名牌缺乏有效保护及名牌产品的技术支撑不足

品牌和商标被抢注现象屡见不鲜,据统计,我国出口商品被抢注事件有2000多起,严重阻碍了国内企业开拓市场。还有一些企业因近期利益,将商标转让给国外企业,这都限制了我国企业名牌战略的实施。我国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名牌的重要性,但所实施的名牌战略仅停留在宣传等表层工作中,对技术创新和改进不够重视,尤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三、我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建议

1. 目标市场定位要准,以质量树立名牌形象

企业应根据顾客对于产品的识知程度,确定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中位置,找出适合本企业产品的顾客群,创造本企业产品的特色,树立市场形象,满足消费者个体的需要和偏好。通过对目标市场中顾客消费心理、行为习惯、消费水平的分析,结合品牌包装、价格定位、销售方式打市场,在目标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企业树立名牌,广告及其他宣传方式只能让消费熟悉某一品牌,要充分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需要较高的产品质量。在商品经济中,消费者面临的选择丰富多样,消费者不认可这一品牌,会选择其他品牌通过亲身体验,消费者必然会选择质量较好的产品。因此,质量是树立名牌形象的关键所在。我国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2. 企业应对品牌实施战略管理

第一,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消费者是通过品牌识别企业的,有效的名牌战略能为企业创造独有的竞争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必须首先对品牌有正确的认识。品牌的推广是蕴含文化的渗透过程,企业应树立以目标市场为中心的品牌观念,不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从而丰富企业品牌内容。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学习商业知识,树立名牌意识,把握机遇,实施品牌战略。

第二,要完善品牌的管理平台。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要有优秀的管理者,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并制定适合的名牌战略。优秀的员工也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保证,企业战略的实施需要每个员工的落实。

第三,培养消费的品牌忠诚度。也就是培养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使消费者只购买一个品牌的产品。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需要通过关系营销,建立与消费者的伙伴关系,把产品特点与消费者需求联系起来,增加消费者的重复购买。有研究表明,产品吸引一个新顾客的费用是保持老顾客费用的4-6倍,并且从老顾客获得的利润是其他顾客的9倍以上。

第四,加强品牌投资,树立名牌形象。要获得社会的认同就要进行必要的广告投资。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可以让顾客认知自己的产品和企业。例如金利来公司成立初期拿出3万港元作电视广告,树立领带产品的名牌形象,领带开始畅销。金利来进入内地市场时,提前3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广告,使内地消费者认同了金利来这一品牌,正是通过广告宣传确定了金利来的名牌地位。

第五,加强售后服务,维护品牌地位。要关注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动态,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以便及时做出相应对策。高质量的产品也需要完善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没有后顾之忧,企业品牌的信誉度也会随之提高。例如海尔集团正是通过送货上门、免费安装等的服务,赢得客户信任的。

第六,企业要有保护自己品牌的意识。名牌产品最易成为不法人员伪造的对象,名牌的持有人要树立保护自己品牌的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要增强法制观念,将品牌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加以保护,防止其他企业盗用品牌,必要时采取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权益。其次,企业要关注市场上是否出现假冒自己产品的行为。不可否认部分人会唯利是图,仿造形象良好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产品。企业如果发现伪造产品,应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

3. 营造名牌开发营销环境

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在名牌保护方面,还需要政府行为的干预和扶持。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进行协调,打破地方保守和经济割据,使企业的商品能在更广泛的地区流动,增加晶牌的影响范围。其次,政府应提供法律保护。商标是名牌的重要标志,是应该受到法律切实保护的知识产权。政府应营造相应的法律保护环境,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支持。实施名牌战略需要一定资金支持,资金不足会阻碍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企业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加快品牌开发。具体可以通过兼并、特许经营、收购、有偿使用等方式引进成形的品牌。企业购得好的品牌,就相当于取得一个市场。企业新开发的品牌要迅速在网上传播,互联网宣传费用低,信息量大,影响面广,可以节约广告宣传费用,也可通过互联网寻找贸易伙伴,甚至可以进行网上销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营销将成为产品宣传的主要途径,网络营销也将成为企业营销重要内容。

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篇8

摘要:随着声像通用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工作,科技声像工作已成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声像发展概况、研究了科技声像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科技声像工作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科技声像 服务实效 创新驱动 理念回归

伴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始于科技电影的科技声像工作,也在漫长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为传播科学知识、推广科技成果、保障科学研究、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号角全面“吹响”,为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为创新创造松绑加力。面对新形势,科技声像在今后发展中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科技宣传服务实效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科技声像发展概况

“科技声像”所反映的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外部或内部的形态和变化,需要通过专门的技术工具、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实现对这种外部或内部形态和变化的摄取、记录、虚拟、加工、处理,为人们的社会需要服务[1]。

中国的科技声像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以收集和放映国内外科技影片为主,当时有条件的专业部委、省市科技情报所建立了电影室,并从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订购了美、日、英、法等国有关机械、农业、交通、医学、电子技术、科普宣传等方面的科技影片向区域内受众放映。早期的科技声像工作由于受技术发展限制,还没有配备独立制作电影片、录像片的相关设备。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录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科技情报领域,使得科技声像工作得以全面发展。科技声像队伍作为一支专业化技术队伍,已经能够独立制作电影片、录像片、译制、发行国外科技情报声像节目,这对科技声像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一阶段活跃的个体主要以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机械工业部情报所、化工部情报所等部委情报所和上海、天津、四川等部分省市情报所为主体,例如,中国科技情报的“快速成型模具”,机械工业部情报所拍摄的“钳工操作”,江苏省情报所的“220KV架空电缆带电更换线”等,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和革新[2]。

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数字压缩方法不断完善,例如云储存、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等新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以及电视技术、非线性编辑软件(包括剪辑和合成)、图片处理软件、数字化高清晰度摄录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和升级,也将科技声像应用全面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为向全社会、大众传播科技知识、获取最新科技信息提供了实用、高效、快捷的服务。如2011年11月3日,我国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成功,中央电视台通过电视直播、动漫模拟等现代电视制作技术,充分向受众展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实验的成功的全过程[3]。

二、我国科技声像工作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以声像为特点,以科学技术工作为服务中心和重点开展的科技声像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门类,在社会需求的强烈推动下,充分运用声像通用技术和设备直接服务于科学技术工作的各个方面,成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21世纪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围绕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我国科技声像工作在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才短缺,软实力不强

科技声像工作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一方面要对当前我国的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区域科技工作发展情况要有所了解掌握;另一方面,又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实操技术,这就要求从事科技声像工作的人员既会动脑思考问题,又会动手实践。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这类科技声像工作人员正是当下各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紧缺的。通过人事部门招聘往往胜出的是“考试型”人才,实操能力欠缺;而单位自行聘用人员,虽然业务熟练,但由于没有编制,人员流动性大,这在当前的科技声像工作人才培养上成为两难问题。另外,目前科技声像工作多数都在中国科技情报所等部委和省级情报所开展,往下延伸相对困难,特别是目前对基层机构整合,也存在基层科技声像人员流失的现象。人才是工作开展推进的主体,人才的短缺,软实力不强,直接影响当前科技声像工作的发展。

(二)宣传不够,远离受众视野

尽管科技声像工作的开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往往也只是业内一些人员了解,社会上有相当多的人对科技声像工作是干什么的都知之甚少,觉得陌生。其实,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科技声像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单一,当时的科技声像工作通过电影片、录像片为人们认识新事物,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做出了积极的时代贡献。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自身宣传的覆盖面和服务用户群体过窄,使得科技声像的“光鲜”优势渐渐淡出历史舞台,远离了大众、用户视野,致使声像手段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效果不佳。

(三)认识不清,追究物质化

一方面由于声像工作需要摄影、摄像、文稿撰写、配音、后期制作等技术流程支撑,很多人都把从事科技声像工作的人员看成“电视人”,甚至一些从业人员自身也把自己看成“电视人”,造成科技声像情报与科技电视概念认识不清;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一部分情报所将科技声像工作作为单位的经济创收部门,承包业务,致使越来越多科技声像人员忙于主体业务之外的事宜,对于科技声像情报工作研究甚少,对服务科技长远发展贡献率有限。

(四)偏离主业,职称评定难

对于从事科技声像工作人员来说,隶属于科研类事业单位,声像业务技术性强,与新闻、编辑类工作多有相交,多数都是外出拍照、摄像,后期视频制作等繁杂工作,由于没有项目支撑,导致在职称评定上出现困难,影响从业人员对科技声像工作发展的研究与交流,限制了当前我国科技声像为科学研究、科研试(实)验、科技管理、科技普及、成果推广和教学训练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五)实训较少,技术提升有限

近年来,虽然各地情报所的培训学习机会较多,但多数针对主体战略研究、评估分析、文献查新等,科技声像培训学习机会较少,作为全国性的专业活动也就是每1-2年,由中国科技声像学术委员会组织的交流学习,每次学习交流也仅限几天时间,多数以座谈形式开展,没有实际操作的培训,很难在技术上有很大提升。

三、促进我国科技声像工作发展的意见建议

新形势下科技声像工作应该在今后发展中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为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一)科技声像理念“回归”

“回归”声像工作最初的理念,与电视概念分清。要坚持走科技情报声像路线,通过声像手段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外部或内部的形态和变化进行摄取、记录、加工、处理等,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要让科技声像工作更好地与主体业务的融合,要从过去独立的搞科技“电视新闻”,转变为主体业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科技声像将承担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全程监督、以及参与立项研究等更多职责;通过建立数字媒资系统[4],实现科技声像资源的数字化,将信息资源的初始积累转化成二次文献,积极探索资源库信息检索工作,为更多受众提供直接可用的便捷信息。

(二)加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要从科学、实用的角度选拔人才,特别是针对科技声像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要求,一方面要按照国家人事部门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实施办法要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聘)的方式进行,同时要针对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资格条件,采取实操考试,从而选拔出适合岗位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科技声像从业人员的技术培养。通过交流学习、继续深造等多种方式,鼓励大家快速、熟练掌握品尼高、会声会影、索贝、大洋、avid、edius、vegas、premiere等剪辑软件和afereffects、fusion、nuke、combustion等合成软件;要熟练掌握摄影、摄像操作技能,以及filmconvert等编辑插件的应运等现代化多媒体声像技术。

(三)加大业务推介力度服务企业用户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信息化数字时代的大背景要求科技部门要更好地整合资源服务受众,特别是做好企业用户群的信息服务工作,比如科技大数据云服务、战略研究、科技项目受理、科技咨询评估、科技报告管理等业务工作,以此统筹整合科技服务资源,延伸科技服务链,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科技创新主体。这其中需要科技声像加大业务宣传推介力度,在宣传科技自身服务企业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介入企业创新运作实践中,跟踪记录、拍摄企业在项目实施、创新研发、成果推广等环节,提升受众对科技声像的认知度,实现科研单位深入企业,融入一线的新常态创新服务模式,有效推动科技情报业务工作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对接,营造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新局面。

(四)运用各类媒介创新科技工作展示形式

科技声像工作就是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科学技术活动的外部或内部的形态和变化展现在公众面前,过去我们很多工作都是通过电视、杂志、报刊、电子屏来展现,而随着各种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创新科技工作展示形式也成为科技声像工作探索的领域,如利用科技系统网站、科技视频联盟、QQ群、微博、微信、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二维码等等。

(五)积极申请科技声像资质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科技计划项目正在向购买服务过渡,考虑未来在招投标中顺利中标,应提前考虑科技声像资质问题,积极在广电部门申请建立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为今后事业单位改革,面向市场化运作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训练教材编辑工作委员会.科技声像概论[M].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宁夏通志编纂委员会.宁夏通志科学技术卷(上)[G].方志出版社,2008

[3]吴建平.科技声像情报的形态及发展趋势.四川冶金[J].2012(2):73

上一篇:幻想方面的名人名言下一篇: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