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

2025-04-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共12篇)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 篇1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语法书: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是机械地罗列教条式的“死规则”,它真的要告诉你规则背后的“活思维”;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追求“大而全”的规则排列,它真的要让你快速掌握“少而精”的思维规律;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那样本末倒置地给出较多生僻的“例外”,它真的让你高效掌握英语思维的本质;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采用枯燥的例句来讲解规则,读起来味同嚼蜡,它真的要让你在欣赏有趣例句、幽默故事以及精美短文的同时,领悟英语思维;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给你孤立的、脱离语境的单一句子。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 篇2

关键词:时态,语态,层次性,学科交叉

章振邦先生主编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以下简称《新编》)是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编写的一部英语语法教科书,该教程不同于传统英语语法教材,参照了当代语法学家如R.Quirk,S.Greenbaum,G.Leech,J.Svartvik,A.S.Hornby,M.Halliday等人的观点,形成一套兼容并包,吸取了当代语法学精华并适合我国学生接受的英语语法教材。为我国英语专业语法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的指引作用。

这部教材不仅告诉学生碰到何种语法现象该怎样处理,也介绍了其理论体系,告诉读者为什么,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呈现英语的7个分句基本类型之前,本书首先介绍了分句及其划分方式,即主语和谓语,并解释为何这样划分,即主语是分句的话题,而谓语是有关该话题的新信息。并进一步将谓语拆散成谓语动词和补足成分(包括宾语,状语和补语),这些连同主语便形成了分句的五个基本的成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不同的组合,同时提示这些不同组合是以谓语动词的特性作为依据。整个过程就如同分析一部机器的构造,先拆散,再组装。当学生了解这个内在的逻辑之后,自然可以接受,尽管对于只了解传统语法的他们来说是全新的。

对于谓语时态的介绍也是如此,“按照传统的理解,‘时态’是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表现方式的一种动词形式。……英语动词的‘时态’多至十六种。”“但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有影响的语法著作,对于Tense和Aspect已经作了不同于传统语法的处理,认为英语动词有两个‘时’和两个‘体’”。《新编》一书对谓语动词的介绍就是借鉴了上述理论,原因作者已在《〈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的体系特征》(以下简称《体系特征》)一文做了充分解释。笔者认为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种如同机器拆分与组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时”和“体”先有一个科学的认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时与体的结合形式,学生很容易理解意思也更清晰地了解了不同时态的动词词组的构成方式与意义,比起传统语法生硬地呈现英语谓语的十六种时态,本书更能让英语专业学生理解和接受。

《新编》的语法理论系统全面,有利于学生建构科学的英语语法体系。全书导入部分便对英语的语法体系做了明确的分层,从词素,词,词组,分句到句子。正如章振邦先生在《体系特征》中提到的,“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学生在这样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下学习,会形成更加科学的认识,即分析分句成分应该从词组的层面去分析,而不是词的层面,突破传统的语法分析方式。

又比如全 书增加了 一个新的 词类——“ 限定词”(determiner),这一概念未曾出现在传统语法书中,但章振邦在《体系特征》一文中论述到“限定词作为一类功能词 (或结构词)早已在现代英语语法中确定下来。”学生理解其中内涵之后,能更好地将原先散乱的词类,如冠词,代词,名词属格等加以整理归纳,并且对某些代词,如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等涉及的范围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认识。

该教材语法体系与传统语法有着很大差异,但正因如此却能让学生突破传统语法的局限,形成对英语语言更丰富全面的认识。比如,该教材对分句的分析使得分句中的主语与谓语的概念脱离了传统语法的束缚,不再强调谓语必须是谓语动词,要体现时态与人称的区别等。本书认为只要逻辑上实现了主语和谓语便形成分句。于是,学生可以看到传统语法书介绍的独立主格结构,分词作状语等等繁琐复杂的语言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现代语法的分句类型去划分与归纳。从而使他们对英语的认知得到扩展和系统化,使传统语法所认为的特殊现象变得自然起来。

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思维 篇3

一、英语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英语教学几乎把语法作为教学的中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而遭到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听说法、认知法、意念—功能法以及交际教学法等。事实上,多数教学理念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观点上的:语言是习得而不是学得的。在习得母语时,语法教学似乎并不重要,但外语习得不同于母语习得。通过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比较,我们发现无论哪种模式的理论,都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可以看出,语法在外语习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总而言之。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语法能力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能帮助学习者创造口头和书面的话语。正确的语法能力,会促进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一些新的如听说法、视听法等教学方法,打开了英语教师的眼界,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春风,注入了活力。英语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也是大起大落。一些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应淡化语法。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有意无意回避了一些语法问题。有一段时期,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英语课堂中消失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大中学生,因语法知识的欠缺使其在英语学习中举步维艰。学生的英语语法掌握得不好,是因为教师已不再系统地讲解英语语法,由此造成了英语教学水平原地踏步甚至后退;在喧嚣的课堂表演之后,中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上并没有多少进步。

同时,在实际语法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以下情况:语法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语法规则,不考虑或很少考虑词、语境、交际目的;举例中缺乏足够的语境,造成句子意思理解困难。不能发挥语法的中介作用,一些练习题中语境超出学生认知范围,学生即使找对了语法题的答案也不懂句子的意思;语法教学是在句子水平上的,语篇水平上语法运用很少;语法教学跟实际阅读、写作分离。

三、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法教学,要求教师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并优化语法教学的方法。教师教授语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语法规则,而是将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去内化语言规则,加深学生对语法意识的体验,从而达到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1提升学生的语法意识。“语法意识提升”是指提升学习者对具体的、特定的语法结构或特征的意识。有语言学家指出,如果学习者为了输出正确的语言形式和恰当地使用目标语言,那么提升目标语言的语法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错误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不知道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或是忘记规则,而更多的是因为对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的意识不强。因此提升学生的语法意识是成功地进行自主语法学习的关键。只有学生在日常自主语法学习过程中,时时注意培养并形成自己的语法意识,才能在英语语言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做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最终掌握好一门语言。

2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语法是语言的重要构成要素,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境教学。因此,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利用语境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刘绍忠指出:“语用能力是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能力和在对语境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在以培养语用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前提下,语法教学就意味着使学生能准确、有意义并恰当地使用语言形式。唐灵芝等认为:“在特定的语境下得体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实施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只有结合语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境识别能力和驾驭语言准确或有效表达思想的能力,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意义,选择得体的语言单位表达意义,语言教学才能提升到较高的层面上”。例如,对进行体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进行体表示动作或过程在某一时间内正在进行,但进行体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情况很多,语用内涵也很丰富。这是因为进行体表示的是一种暂时性、不确定性的动作,会让^感到这仅仅是说话人在做出最后决定之前的一种想法,还不是明确或最终的决定,给对方以充分思考与回旋的余地。因此,听话者不必感到任何拘束,如即使说话者遭到拒绝也不会感到太难为情。如:

I'm hoping you'll lend us some money.

I'm wondering if I might ask you a question.

与对应的一般现在时相比,以上两句态度随便,无期待或请求,也没有让对方一定表态之意,所以显得更礼貌,不会令听话人感到尴尬。

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只有把语法教学置于具体的语境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把语法教学与交际结合起来,与语言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以实践为纲,以交际为中心,以技能为核心,把学习语法的目的引导到实用和交际方面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把语言形式的教学和语言功能的教学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法。

3正确处理练习与运用的关系。在语法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以选择、填空、改错、转换、翻译等单项练习为主要形式的语法练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语法知识。这些形式的练习是语法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练习能使学生在发现语法规则后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规则,从而强化刚获得的知识。但是语法练习不能只停在单项练习上,因为单项练习很难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培养,仅靠单项语法知识是办不到的。听、说、读、写任何一项都包含着综合语言知识的运用,如I have t0 go to school这一句简单的英语句子就包含了代词、情态动词和介词的语言运用,一定要在单项练习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综合性的练习上。单项练习是综合练习的基础,综合练习是单项练习的提高和综合运用,两者练习形式要紧密结合,互相补充,交替运用,以综合练习为主。然而,我们也发现这种机械的练习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有些学生在单句练习中能得心应手,而在具体的语篇中其分析应用的能力很差。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练习与运用的关系。一方面要重视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语言形式,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把语言作为交际体系看待,把语法练习融合到一定的语境中,使形式、意义和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语用能方。

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估教学质量,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这一环节往往借助于测试来完成。由于测试带来的反拨作用,我们必须完善和规范测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除传统的评价模式外,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应得到重视。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学会更明智和理性地进行学习和生活,能促进学生成为自主性学习者。对自己的发展负责,真正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建档案袋的方式在自我评价中用能有助于学生观察自己的学习表现和成果。英语语法学习档案袋的构成可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课程要求,制定每章节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设计学习策略;(2)语言能力评价——堂讨论,表演,演讲等;(3)作业评价——单元测试情况,章节学习总结等;(4)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参与程度等。自我评价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者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自我评价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它让学生成了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 篇4

以图表方式简化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系统性扩充相关要点;例句清晰简明,有助于理解语法结构并实际应用。练习包括口头及书面两种方式,针对听、说、读、写等多项技能整体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用性与趣味性

强,便于及时检查学习成果,巩固提高。设置多种互动性极强的分组对话和开放式自由讨论活动,主题及例句贴近学生生活,使语法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章节容量适宜,安排合理,资源丰富,方便学习与教学。套色印刷,版面清晰,编排精致,好学易懂。

英语语法新思维 篇5

语法=规则

既然是规则,进而就会想到要严格遵守。这就容易让人产生如下误解:

第一,误认为语法先于语言。认为语法是由语法专家事先确定并要求人们去遵循的。这就相当于把“语法”当成“法律”,认为专门制定出来语法规则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言语行为的。传统语法书也加强了人们这种错误印象。因为它们往往是先列出一些规则,然后再针对这些规则给出相应的例句,告诉读者,按照规则这么造句才是对的。久而久之,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先有一套语法规则、教条,然后必须按照这些规则才能制造出具体句子。《英语语法新思维》要告诉读者:事实恰恰相反,语法是源自语言,是先有语言,然后再从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总结出人们在使用这种语言时所遵循的一般思维规律或表达倾向,即所谓的规则。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世上本没有语法规则,说的人多了便成了规则。所以,语法规则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或天规,而是对人们的思维规律或语言表达习惯的归纳和总结。

第二,把语法规则当作一成不变的公式。把语法当作规则来遵守,这就容易让人们把语法规则当作一成不变的公式,学习语法就如同学习数学公式一样,死记一些“公式”般的规则,因而把英语学得非常死板。我们知道,数学公式往往都是来自于某些“公理”、“定理”,是比较确定的、不变的。但是,语言是灵活多变的,同时又具有规律性。语法规则就是对这些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语言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语法规则”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的规则,是为了方便语言初学者的学习。因此,语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也不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而是存在很多“模糊区域”或“灰色地带”,因而总有“例外”存在。所以,语法规则不是绝对的,不是“死”规则。

第三,把语法规则当成随意的公式。语法规则常常似乎表现为随意的公式。比如,对于冠词的用法,一般语法书上会有这样一条规则:“第一次提到的单数可数名词前面用不定冠词a或an,这一名词再次出现则要用定冠词the”。传统语法书上往往只是给出这样的规则,但不解释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冠词(详见本套书“初级”2.5.2小节所给出的解释)。这样一来,英语学习者很容易误认为语法规则是随意的、专断的,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因而容易死记规则,而忽略了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规律。《英语语法新思维》要告诉读者:很多看似随意的规则,其背后都有共同的思维规律。因此,学语法重在理解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而不能“死记”规则。

由于以上种种误解,导致国人和老外(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在使用英语方面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记住了英语语法规则却没有英语思维,而老外是在用英语思维,尽管他们不懂语法规则。我们学的语法规则都用来对付英语考试的选择题了,而没有真正懂得规则背后的英语思维。我们往往只是僵化地牢记一些规则,然后简单地用这些规则来辨别一个句子“符合”与“不符合”自己牢记的规则,而不去关注句子所使用的语境。这样一来我们学到的只是一个“虚构”的英文句子,而不能把所学到的句子活用到真实的英语交际中。这就造成学英语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脱节。在说英语时,我们往往扮演的是“第三者”的角色,说出一些无关自己痛痒的句子,并没有融入英语思维去说英语。只有掌握了灵活的英语思维,我们才能如身临其境般地“言传心声”,否则只能是有口无心式地“鹦鹉学舌”或“言不由衷”。

Lua教程(二):语法约定 篇6

Lua 中用到的 名字(也称作 标识符)可以是任何非数字开头的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的字符串, 这符合几乎所有编程语言中关于名字的定义。 (字母的定义依赖于当前环境:系统环境中定义的字母表中的字母都可以被用于标识符。) 标识符用来命名变量,或作为表的域名。

下面的关键字是保留的,不能用作名字:

代码如下:

andbreakdoelseelseif

endfalseforfunctionif

inlocalnilnotor

repeatreturnthentrueuntilwhile

Lua 是一个大小写敏感的语言: and 是一个保留字,但是 And 和 AND 则是两个不同的合法的名字。 一般约定,以下划线开头连接一串大写字母的名字(比如 _VERSION)被保留用于 Lua 内部全局变量。

下面这些是其它的 token :

代码如下:

+C*/%^#

==~=<=>=<>=

(){}[]

;:,...…

字符串既可以用一对单引号引起,也可以是双引号,里面还可以包含类似 C 的转义符: ‘a‘ (响铃), ‘‘ (退格), ‘f‘ (表单), ‘ ‘ (换行), ‘ ‘ (回车), ‘ ‘ (横向制表), ‘v‘ (纵向制表), ‘‘ (反斜杠), ‘”‘ (双引号), 以及 ‘” (单引号),

而且,如果在一个反斜杠后跟了一个真正的换行符,其结果就是在字符串中产生一个换行符。 我们还可以用反斜杠加数字的形式 ddd 来描述一个字符。这里, ddd 是一串最多三位的十进制数字。(注意,如果需要在这种描述方法后接一个是数字的字符, 那么反斜杠后必须写满三个数字。)Lua 中的字符串可以包含任何 8 位的值。包括用 ‘�′ 表示的零。

只有在你需要把不同的引号、换行、反斜杠、或是零结束符这些字符置入字符串时, 你才必须使用转义符。别的任何字符都可以直接写在文本里。(一些控制符可以会影响文件系统造成某些问题, 但是不会引起 Lua 的任何问题。)

字符串还可以用一种长括号括起来的方式定义。 我们把两个正的方括号间插入 n 个等号定义为第 n 级正长括号。 就是说,0 级正的长括号写作 [[ , 一级正的长括号写作 [=[ ,如此等等。 反的长扩展也作类似定义; 举个例子,4 级反的长括号写作 ]====] 。 一个长字符串可以由任何一级的正的长括号开始,而由第一个碰到的同级反的长括号结束。 整个词法分析过程将不受分行限制,不处理任何转意符,并且忽略掉任何不同级别的长括号。 这种方式描述的字符串可以包含任何东西,当然特定级别的反长括号除外。

另一个约定是,当正的长括号后面立即跟了一个换行符, 这个换行符就不包含在这个字符串内。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系统使用 ASCII 码 (这时,‘a‘ 编码为 97 ,换行符编码为 10 ,‘1′ 编码为 49 ), 下面五种方式描述了完全相同的字符串:

代码如下:

a = ‘alo 123″‘

a = “alo 123””

a = ‘97lo10�4923″‘

a = [[alo

123“]]

a = [==[

alo

123”]==]

数字常量可以分两部分写,十进制底数部分和十进制的指数部分。指数部分是可选的。 Lua 也支持十六进制整数常量,只需要在前面加上前缀 0x 。 下面是一些合法的数字常量的例子:

代码如下:

33.03.1416314.16e-20.31416E10xff0×56

上外高级英文写作教程复习整理 篇7

Exposition

 On the basis of controlling purpose we traditionally divide all prose into three kinds: narration,description, and exposition. Exposition is writing that explains. If the writer intends to tell us how something looks, to re-create the thing in words, we may call it

description.A narrative arranges its material in time.Description most often organizes in space. Exposition organizes its subject by logic. We find that paragraphs of exposition contain two different kinds of statements.The first-a general,rather abstract statement-is called the topic sentence. The expository writer, therefore, uses the common methods of logic and thinking: he develops his

material by offering examples as evidence,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by making analogies, by restating, by giving reasons, by classifying and dividing his subject, by showing cause and effect, by defining, by arguing from premise to conclusion.Definition

 Definition is in fact a form of expository writing. A definition is the effort to distinguish an entity from all other things for the purpose of being able to

recognize it or in some way to understand it. Methods of definition

1.Analysis.The type consists of placing a word in a large class called the genus and then differentiating the word from other members of that class.This method, as old as Aristotle, results in the dictionary kind of definition.2.Synthesis.This form of definition relates the thing-to-be-defined to something already familiar to the reader or listener.It often reveals the thing-to-be-defined as part of some larger whole.3.Negative Definition.Which helps to define a thing by making clear what it is not.4.Exemplification.Often appearing as an aid to definition by analysis or by synthesis is definition by example.5.Synonyms.Almost as familiar as definition by example is definition by synonyms. Types of definition

1.Consensual Definition

2.Stipulative Definition

3.Normative Definition

Judgment

 Judgment, requires the writer to look at both sides of an issue, to find out what evidence exists and

present it clearly, and finally to draw a conclusion. In argument persuasion is the main purpose.The writer of argument must perforce take sides, be

attorney either for the plaintiff or for the defense.The writer of judgment is more like a referee.He must listen to what can be said both for and against, and then he must decide-as objectively and as intelligently as he can-where the truth lies. Good judgment writing requires more than facility with words.One must begin by learning what he

can about the matter in hand.Secondly, the writer of judgment must present the facts clearly and in coherent order.Finally, since facts alone are often not enough, the writer needs to be able to draw the proper inferences.Argument

 The essence of the argument is reason, and reason may work in two ways: by deduction and by

induction.The first argues from general premise to particular conclusion;the second from particular fact to broad conclusion. Deductive argumentation is usually cast in the form of a logical syllogism.At its simplest a syllogism

contains two premises and an inference that necessarily follows from them. If the major premise and the minor premise are true, the inference, or conclusion

 The student who wishes to argue well should consult 1)a good textbook, 2)master at least the

rudiments of logic, 3)and train himself to detect the common fallacies. We may conclude: 1)that it must begin from true premises, 2)that it must derive its conclusions from

these premise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inference. Like the syllogism, induction will be fallacious when it fails to observe certain rules, which may be

called the laws of evidence. Evidence must be accurate, relevant and complete. All evidence must observe these rules;the evidence itself may take different forms.Three are most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 篇8

Authorware高级教程制作记事本

。那么我们能不能在课件中增加一个“记事本”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实现它吧(以英文版Authorware5.0为例)!

界面篇

1、打开Authorware,新建一文件并命名为“记事本”。 2、拖动一显示(Display)图标到流程线上,命名为“Background”,双击打开该显示图标,在其中应用Authorware的绘图工具完成图1所示的界面并输入文字。当然还可以在专业绘图软件中绘制更为美观的界面,然后作为图片引入进来。

图1

功能篇

由于该记事本仅应用于课件中,所以功能上并不需要非常完善,在此我们仅建立5个功能按钮,即“新建文件”、“打开文件”、“保存文件”、“最小化”及“退出”。 1、增加“新建文件”按钮 (1)在流程线中“界面”的下方放置一个交互(Interaction)图标并命名为“Interaction”。 (2)拖放一个群组(Map)图标至交互图标的右方,在弹出的交互方式选择对话框中选择为“按钮(Button)交互”并命名为“新建文件”。 (3)打开群组图标,在其中拖放一个计算(Calculation)图标,并输入“Neirong:=EntryText”,该语句的含义为将输入的文本内容赋值给自定义变量Neirong。 2、增加“打开文件”按钮 (1)拖放一个群组(Map)图标至“新建文件”的右方,并命名为“打开文件”。 (2)打开对应的群组图标,拖放一个计算图标并输入内容“Diaoyong:=Callobject(Childlnstance,“displayopen”)”,该语句的含义为:将用户选定的文件名及地址赋值给变量Diaoyong。 (3)然后再拖放一个计算图标,在其中输入“Neirong:=Readextfile(Diaoyong)”,该语句的含义为:通过引用上一个计算图标的变量值将选定文件的内容赋给变量Neirong。 (4)拖放一个显示图标,双击打开,在其中输入“{Neirong}”,也就是通过显示图标将变量的值即选定文件的内容显示出来。 3、增加“保存文件”按钮 (1)参照“新建文件”的设计方法,拖放一个群组(Map)图标至“打开文件”的右方并命名为“保存文件”。 (2)打开对应的群组图标,拖放一个计算图标并输入如下内容: Wenjianming:=Entrytext Writeextfile(Filelocation^Wenjianming,Neirong) 此部分语句的含义为:将输入的文字内容赋值给自定义变量Wenjianming,然后将“新建文件”部分输入的文字内容保存到以Wenjianming命名的文本文件中,

4、增加“最小化”、“退出”按钮 (1)最小化 拖放一个群组图标至“保存文件”的右方并命名为“最小化”,打开该群组图标并拖放一个计算图标,在其中输入内容“Showwindow(Windowhandle,2)”。 (2)退出 拖放一个群组图标至“最小化”的右方并命名为“退出”,打开该群组图标并拖放一个计算图标,在其中输入“Quit”。 完善篇 1、调整界面及按钮的位置 运行该程序,你会发现虽然界面设计好了,但是按钮的位置排列并不是很整齐,调整方法如下:双击打开流程线上的交互图标,将“最小化”按钮拖放至界面的右上角,将其他按钮拖放至界面的下方水平排列,通过按住“Shift”键将按钮选中(除“最小化”按钮外),然后应用“Modify/Align”功能将其对齐,最终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2、设置按钮交互的选项 运行程序后,当点击“新建文件”后,你会发现所有其他按钮均变成了灰色,失去了作用,调整方法如下:双击按钮响应的标签,打开“Properties:Response”属性对话框,在“Response”选项卡中,选中“Scope:Perpetual”,把“Branch”选项设置为“Return”。 3、调整正文输入框及保存文件中的文件名输入框的位置 在程序运行后,点击了“新建文件”或者“保存文件”后,你会发现文字输入框不是位置不合适就是文字输入框太小,调整方法如下:双击打开主流程线上的交互图标,然后点击文字输入框,通过周围的小正方形进行大小的调整。 4、调整输入文字的大小、颜色及字体 双击打开“新建文件”群组图标中的交互图标,然后双击文字输入框的周围,系统将弹出对话框,在其中的“Text”标签选项中进行文字的大小、颜色及字体的设置。 5、为按钮功能增加快捷键 双击打开按钮交互图标的响应标志,在弹出对话框的“Key(s)”后输入与该按钮相对应的快捷键,如果要使用多个快捷键,字符中间应插入符号“|”,如果要使用“Ctrl”或者“Alt”的组合键时,后面直接加上该字母。整个流程线的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总结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 篇9

目前对加强基础教育已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还未能达成统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

育在手段、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那么,这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呢?

1)问候的态度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瑞克逊指出: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勤奋进取与自卑自

贬是其成长中必经的发展矛盾。

否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而且会使以后的成人生活同样充满彷徨

迷失,缺乏目标。学习历程正是体现并推动这一矛盾的主要过程。可是,有一些

孩子正面临着学习的困境,他们无法在学习中体会成功与喜悦,无法在学习中感

受到灿烂的进步。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这些孩子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种类型中。

否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而且会使以后的成人生活同样充满彷徨

迷失,缺乏目标。学习历程正是体现并推动这一矛盾的主要过程。可是,有一些

孩子正面临着学习的困境,他们无法在学习中体会成功与喜悦,无法在学习中感

受到灿烂的进步。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这些孩子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种类型中。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 篇10

先看原图

图1

效果图

图2

1.在Photoshop中打开一副图像,单击“滤镜-艺术效果-水彩”,设置如图,效果如图。

图3

图4

2.在通道面板上点击“创建新通道”按钮,新建Alpha 1通道,

执行“滤镜-杂色-添加杂色”,设置如图。

图5

3.执行“图像-调整-反相”,然后执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设置如图。

图6

4.回到背景图层,执行“滤镜-效果-光照效果”,设置如图(注意图中红色标记处!其它参数可凭个人喜好自行设置)。

图7

5.最终效果如图。呵呵,是不是很简单哪!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 篇11

转手绘最重要的是多练习和积累经验。再处理的时候不仅把画面处理美观,同时还要多刻画细节,把肤色等的水晶质感表现出来。这样出来的效果才完美。

原图

最终效果

1、打开原图素材,用套索工具选区皮肤范围,注意一次框选区域不要太多,否则效果不好。款选后羽化5像素,然后高斯模糊,一次方法将脸部变得柔和,注意不要框选到五官和头发。

2、高斯模糊后效果如下图。

3、绘制眼睛,方法如下。

4、眼睛详细绘制过程如下图。

5、用钢笔工具勾脸部,颈部轮廓,转化为选区后羽化5个像素,吸取较浅的肤色填充,

6,7、嘴巴及嘴唇的制作。

8、鼻子部分的制作,过程及方法如下图。

9、加上腮红,方法同嘴唇调色一样。

10、用棕色简单填充头发。

11、用59号稍浅棕色低透明度画笔铺出层次。

12、用27号更浅的颜色描出头发,注意好走向。

13、用14号滴溅画笔,颜色设置为米色,用钢笔工具继续描出轮廓。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 篇12

使用高级筛选功能可以对某个列或者多个列应用多个筛选条件,为了使用此功能,在工作表的数据清单上方,至少应有三个能用作条件区域的空行,而且数据清单必须有列标。“条件区域”包含一组搜索条件的单元格区域,可以用它在高级筛选筛选数据清单的数据,它包含一个条件标志行,同时至少有一行用来定义搜索条件。有了条件区域,就可以按下列操作步骤来进行高级筛选:

图16 单击这个按钮

步骤一、选择数据清单中含有要筛选值的列标,然后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按钮,参见图16,或者按下键盘上的Ctrl V组合键。接着参见图17,选择条件区域第一个空行里的某个单元格,然后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或者按下键盘上的Ctrl V组合键。

图17 将选定的列标复制在条件区域中

图18 在条件区域中输入筛选条件

步骤二、在条件区域中输入筛选条件,如图18所示,

图19 进入“高级筛选”对话框

步骤三、从“数据”下拉菜单中选择“筛选”命令,然后从“筛选”子菜单中选择“高级筛选”命令,进入图19所示的“高级筛选”对话框。

图20 单击这个设置按钮

步骤四、参见图20,单击“高级筛选”对话框中“条件区域”设置按钮后,单击选定条件区域中的条件,然后再单击此按钮返回“高级筛选”对话框,最后单击“确定”按钮,结束操作。

在“高级筛选”对话框中进行操作时,若筛选后要隐藏不符合条件的数据行,并让筛选的结果显示在数据清单中,可打开“在原有区域显示筛选结果”单选按扭。若要将符合条件的数据行复制到工作表的其他位置,则需要打开“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单选按钮,并通过“复制到”编辑框指定粘贴区域的左上角,从而设置复制位置。

注意:在“高级筛选”时,可以将某个区域命名为Criteria。此时“条件区域”框中就会自动出现对该区域的引用。也可以将要筛选的数据区域命名为Database,并将要粘贴行的区域命名为Extract,这样,中文Excel 2000就会让这些区域自动出现在“数据区域”和“复制到”框中

★ Visio教程――使用数据图形

★ 教程:网络数据加密知识

★ 筛选Excel 单元格区域或表中的数据

★ 电脑教程:Win7的备份、还原功能详解

★ 浩辰CAD教程_(80)连接外部CAD数据

★ 怎样在iPhone上关闭Edge/3G数据功能

★ 怎样在iPhone上关闭Edge/3G数据功能

★ 筛选公司承诺书

★ 如何筛选销售精英

上一篇:春节真快乐作文600字下一篇:如何进行一分钟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