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的奖励制度
2.职责:
3.1人事科负责内部推荐的统筹管理工作;
3.2财务科负责内部推荐奖励费用的统计工作;
3.3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协助人事科做好内荐人员的筛选工作。
4.要求:4.1内部推荐费奖励标准:
职级分类 内部推荐费奖励标准(元)
高级职称技术人员 200元
中级职称技术人员 100元
初级职称技术人员 50元
一般员工(工勤、保安、门卫、护工、护理员等)20元
4.2内部推荐费发放时间:被荐人员通过2周试用期,正式上班一个月后支付。
4.3内部推荐流程:
4.3.1员工依据公示栏内《招聘申请表》的内容和要求,推荐人选给人事科。
4.3.2.1技术人员、行政人员:人事科与医务科、护理部一起进行初步面试,初步面试通过后试工两周,第一周试工通过后进行第二次面试,第二次面试考官为主管领导和正院长,二次面试通过后,再进行第二周试工,两周的试工通过后再进行体检,体检及格为最终确认录取人选。
4.3.2.2护工、护理员、工勤人员:人事科与用人部门负责人一起进行面试,面试通过后再试工两周,试工通过以后再进行体检,体检及格为最终确认录取人选。
4.3.3内部员工推荐人才,通过试用期成功录用,人事科按内部推荐奖励标准发放内荐奖金以现金形式发给推荐人。
4.4内部推荐奖励的规定:内部员工推荐人选,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4.4.1被推荐人员为推荐人的直系亲属,不能领奖;
4.4.2被推荐人员与推荐人为上下级关系的,不能领奖;
4.4.3被推荐人员与推荐人在工作上有互相制约的关系,不能领奖;
4.4.4被推荐人员的基本条件要符合本单位对人员招聘的基本要求(包括学历、经验、技能等要求);
4.4.5被推荐人员所提供的个人简历不能有任何隐瞒和伪造;
4.4.6被推荐人员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
4.4.7被推荐人员没有任何刑事犯罪记录。
关键词:独立董事,内部监督制度,立法完善
现代公司, 作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典型企业组织形式,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司财产的原始提供者远离对公司运营的控制。“这种模式提高了公司的效率, 但同时也导致了产权分享的不一致:经营层拥有决策权, 股东承担决策的后果, 这就可能出现权力滥用问题。”鉴于此, 笔者提出可以借鉴英美法系的独立董事制度来进行经常性监督。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现状及缺陷
1. 现状
我国在《公司法》中规定了监事及监事会作为我国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 但是由于立法过于简略, 缺乏可操作性, 在制度上存在漏洞, 并且从现实的角度来看, 现有的这些立法规定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 因此, 我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不少公司的监事会还未进入角色, 绝大多数监事根本不会‘监事’”, 事实上, 在许多公司中, “主要由工会主席,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财务科长组成的监事会, 无法独立于董事会”, 因此, 期望其切实行使监督权力颇有些勉为其难。此外, 受知识、阅历所限, 有些监事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
2. 缺陷原因分析
具体而言, 导致我国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体制上的原因。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的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主要出资者仍为国家或国有法人企业, 股东选出的监事多为国有资产或国有法人资产的代表, 监事会往往“成为安排行政人员的摆设”, 更有甚者, 一些公司的监事会“成了安排即将退休干部的老干部局”, 此外, 有些公司的监事会主席 (或监事长) 和监事长期从事政工或行政管理工作, 不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 他们审计财务报告走过场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2) 监事和监事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首先, 监事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大都来自同一单位, 仍残存一种上下级关系, 如职工监事、党委书记监事等, 使之不敢进行大胆的监督。其次, 监事会在组织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监事的任职均为兼职, 无自己的常设办事机构, 监事会的日常监事职能根本无法正常发挥, 最后, 监事会行使监察权所必须付出的费用, 在实践中受制于经营管理人员, 这也严重影响了监事行使职权的独立性。
(3) 监事或监事会的职权不全。我国《公司法》给了监事会“监督”的权力, 却把“怎么监督”留给公司章程去解决, 在我国现代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的情况下, 由股东大会制定的公司章程能否规定监事会完善的职权行使机制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这也在实践中造成了监事会无法行使其法定职权, 如临时股东大会的召集权就是一例。
(4) 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实践中, 公司的经营信息掌握在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手中, 监事会所得到的是经营管理层所提供的甚至是筛选后才提供的信息, 因此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独立董事制度的评析
独立董事制度发端于美国。所谓独立董事, 是指那些除了董事身份和董事会中的角色之外, 不在公司内承担其他职务, 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与公司、股东无产权关系或关联商务关系的董事。“他们通常是商界名人、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员, 他们与股东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因此被股东大会聘任为公司董事, 负责对内部董事业务和公司财务的监督”。近几年来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法学专家、学者建议、呼吁应借鉴国外公司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在国内上市公司中逐步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我国监管机构对此也非常重视, 早在1997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12条已规定“公司根据需要, 可以设立独立董事”。但该条为选择性条款。证监会又于2001年8月制定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设立做出了硬性的规定。《指导意见》要求:“在2002年6月30日前, 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两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 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所以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乃是大势所趋。
三、我国引入独立董事会结构问题
1. 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问题
在美国, 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的结构比较合理, 内部董事只占董事会成员的少数, 而独立董事则占董事会成员的多数。我国则正好相反:一是绝大多数的董事会是清一色的股东董事, 他们受股东委派, “屁股指挥脑袋”;二是公司董事会的运作通常被控股股东所控制, 而不是以集体决策为基础。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结构性的和普遍性的;三是很多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都兼任着经理, 董事会对经理层的制约就逻辑的演变成为自我监督。而监事会监督作用的弱化乃至虚化, 结果控股股东几乎大权独揽, 为所欲为。于是股东董事代表股东利益——大股东董事控制董事会——董事会代表大股东的利益。
2.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
美英国家的公司董事会是单层制, 其经营与监督集于一身, 故其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 以加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 这与其公司治理结构是相容的, 有会产生制度职能的重叠与冲突。而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设有专司公司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制度。若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两者的监督权限如何划分, 值得研究。在我国, 独立董事必须要与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无缝”接入, 既要发挥独立董事的效用, 又要避免功能上的冲突和无人负责的尴尬。一方面, 由于《公司法》已就监事会制度进行了明文规定, 那么就应该着手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权;而另一方面将独立董事发挥效用集中在就内部董事的提名、内部董事经理人员的酬薪以及就公司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控制方面对监事会进行协作的作用上。
3. 独立董事的资源和市场问题
在英美国家, 其经理资源十分丰富, 选任市场也十分完善, 挑选的余地也很大。在我国, 目前出任独立董事的大多为一些专家学者。就独立董事个人来讲, 其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尤其要精通财务、法律、管理及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专门知识。并且出任独立董事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条件和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保障。独立董事在经济上不能依赖于出任独立董事所能得到的报酬。所以在我国还必须下大气力培育独立董事人才及市场。目前不妨大胆从国外引进独立董事, 以解燃眉之急。
4. 独立董事的法定义务问题
在英美法系国家, 公司与董事的法律关系一般认为是信托关系和代理关系。公司董事必须承担信义义务, 包括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注意义务是指董事履行义务必须是诚信的, 行为方式必须是他合理的相信为了公司的最佳利益并尽普通谨慎之人在类似的地位和情况下所应有的合理注意。忠实义务是指董事必须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 不得从事任何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在我国, 公司与董事之间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在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中, 投资主体的性质决定了公司与董事的关系分属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国有投资主体选举的董事与公司表面上构成委托关系, 大陆法系国家着重强调董事的竞业禁止业务。我国也不例外。但对董事的注意义务, 我国则未作相应的规定。因此, 当董事由于疏忽而作出有损于公司利益的决议时, 公司据此主张董事个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欠缺公司法上的依据。所以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赋予独立董事权利时, 还必须对独立董事滥用权力和怠于行使权力所应承担的责任及追究其责任的程序作出相应的规定。
参考文献
[1]臧晓阳:论公司内部权力机构的立法完善[J].山东法学, 1990.5
[2]林忠:现代公司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6
[3]李石泉:国有股份分散论[J].财经研究, 1994.4
[4]殷少平:关于独立董事的思考[N].中国证券报, 2001.4.25
[5]毛亚敏:公司法比较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关键词]证券公司;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实施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就需要对会计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证券公司在稳定的环境中得以发展。为此,建立起会计控制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在证券企业内部得以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证券企业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重点对这一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见解,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标准和应实现的目标
要想在证券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首先就要对实施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管理。其中具有以下几点要求,其一是健全性,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无论是在事前,还是在事中,亦或是在事后,都要做到统一,这样才能将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将会计控制制度有效的应用在每一环节的管理中。其二,合理性的原则。这一原则的落实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上需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只有满足规定中的要求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才能真正的实现的管理中的目标与任务。其三是制衡性,制衡性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实现权责分明的发展目标,将每一名工作者的发展任务都落实到位,一旦发现问题,由相应的负责人进行承担。
除了要满足上述的基本要求外,还要制定出一个更加合理化的发展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实现会计内部的控制制度。首先,通过建立起这一制度,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以避免出现重大的判断失误。其次,企业已经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制定就是起到约束性的作用,因此,更加应该遵守,加强内部的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做到企业内部的安定团结,才能将重心转移到外部的发展中。第三,证券企业是一个具有高危险性的行业,因此在证券企业中的资金也是具有一定风险,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可以保证财产的安全性,将资产有效的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既保证了客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进了证券企业的稳定团结。第四,企业在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具有经济性以及有效性的特点,在企业内部实行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实现会计核算的有效性,避免不实会计信息的出现,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才能保证财务报告的完整性以及精准性,这一过程中,应该尤其重视资产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将资金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在会计控制制度的“保驾护航”下,企业的收益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2、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项具体措施
根据上文中的论述,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是在相应标准以及目标的基础之上才得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几种有效的实现途径,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更加合理化以及规范化,相信通过落实这几项措施,可以实现证券企业的发展目标。
2.1建立严密的财务控制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要求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同时设立独立的内部稽核部门对会计内控进行再监督。
授权批准控制制度。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涉及财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经办人员,包括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会计系统控制制度。要求企业依据《会计法》等相关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会计工作核算规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2.2现金流量预算控制
企业应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实现现金流量控制,实施预算资金审批制度,保证企业现金流处于安全、高效率的状态下。
2.3应收账款和实物资产控制
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并落实专人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实物资产控制是为保证企业实物资产安全、完整而采取的会计控制措施,包括及时人账、账实核对,以及做好档案保管。
2.4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类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处理,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及时了解业务状况和相应的内控要求,明确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并对相关信息及时进行交换、沟通、反馈。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3、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规范,如《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等具体制度,其核心就是规范证券市场发展,提高证券公司治理与管理水平,加强证券公司内控建设,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费用预算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对大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进行事前风险收益评估和预算审批。财务部门按照业务需要和授权程序统一进行自有资金的计划、筹集、分配、使用,加强对自有资金运用风险的控制和对净资本的动态监控。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严格执行资金调拨审批程序。公司将客户资金与自有资金严格分离,客户资金与客户资产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实现了客户资金与自有资金的物理分离。分支机构自有资金除日常经营必备外,全部上划公司总部。同时,采用定期资金压力测试等手段,控制客户资金的流动性风险,防范分支机构可能产生的对客户资金、资产的挤占挪用。
加强各项业务财务处理合规性的监督,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进行收支核算和计提各项减值准备,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公司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了更新,采用了更为先进的ORA-CLE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建立统一核算账簿,实现了会计数据的集中管理,通过ORA-CLE系统能够实现包括对异地营业部账务处理的实时穿透查询,有效地防范营业部财务风险。
4、结语
证券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如何防范和化解证券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仅是监管机关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会计内控问题谈些看法,希望能够对今后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董忠涛.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2(01)
[2]周萍.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J].会计之友(中),2007(01)
[3]程静.浅谈会计集中核算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08(03)
一、目的:为促进和保持公司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贯彻企业精神和经营宗旨,公司奉行有功必奖、有过必罚的原则,保证公司目标实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鼓励上进,鞭策落后。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此制度。
二、奖励涉及对象:公司所有员工。
三、奖励事项分类: 员 工 涉 及 到 如 下 事 项,可享受奖励,奖励金额视具体情况由部门管理和领导作出)(1)在完成公司工作、任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和经济效益的;(2)对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有实效的;(3)保护公司财物,使公司利益免受重大损失的;(4)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坚守岗位,任劳任怨;工作中积极努力,认真负责,处处为公司的利益着想,能圆满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种工作任务。(5)对突发事件、事故妥善处理者;
(6)一贯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廉洁奉公、事迹突出的;
(7)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公司集体,能协助部门主管完善部门的工作管理制度; 爱护和帮助同事,在部门的各项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8)为公司带来良好社会声誉的。
(9)品行优良、技术超群、工作认真、克尽职守成为公司楷模者。(10)遵规守纪,服从领导,敬业楷模者。(11)主动积极为公司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减少成本开支,节约资源能源者。(12)拾金(物)不昧者。(13)遇到非常事变,能随机应变,采取措施得当者。(14)对本公司的损害能防患于未然者。(15)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所属岗位相关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工作中。(16)凡做满一年者加薪。
审批人:
二、员工奖励分三等:
(一)、员工有下列事迹之一者,设定为三等奖,给予50-200元奖金或奖品,并书面通报表扬。
1、工作积极主动,连续三个月完成销售任务;
2、热心奉献,在个人业绩和顾客服务方面有具体事例者;
3、严守公司规章制度,敢于阻止揭发违纪员工的行为者;
4、维护公司形象,优质服务受到顾客书面表扬者;
5、凡本公司连续一年未缺勤的员工,经审查合格后授予年度全勤奖。
(二)、员工有下列事迹之一者,将设定为二等奖,并给予500-1000元奖励及带薪假期2天,并由总经理书面通报表扬。
1、改进公司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方面做出显著成绩或提出合理建议,公司采纳后
卓有成绩者;
2、连续三个月双倍完成销售任务,并协助同事提高销售业绩;
3、业绩、营销策略及开发项目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三)、员工有下列事迹之一者,给予记一等功,并给予1000-5000元奖励。
1、在保护公司财产方面做出贡献,使其免受重大损失者;
2、防止或挽救事故有功,保护员工生命安全者;
3、有其他重大功绩者。
三、员工月考勤全勤奖50元/月。
四、奖励的核定与颁奖,由总经办负责。
五、颁奖日期原则上随评定随奖,亦可根据公司实际定期颁发。
一、做法简介
科诺威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石油公司设在英国的分公司,主要从事加油站业务,共有职工1700人。1993年,该公司因油车运输故障、火灾等意外事故损失了945个工作日,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
为此,公司的安全部门于次年推行了安全奖励计划,对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的职工在年末给予一千英镑的奖励。但在该奖励计划实施之后,公司的管理当局发现意外事故虽有所减少,但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首先,职工对一年细致谨慎工作的回报仅为一千英镑并不十分满意,但公司尚缺乏充裕的资金满足工人提高奖励金额的要求;同时公司无法确信提高奖金是否可以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其次,该项奖励计划并未改变大多数公司职工在事故发生后缺乏必要的应对技能的状况。
针对以上问题,公司于1995年在运输部门和各加油站推行了一种以积分为基础的新的奖励制度,旨在激励职工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培训,开展安全作业。根据这项奖励制度,职工可在当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或是取得某种成就时得到一定的奖励积分。例如,油车司机和加油站工作人员在一年内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均可以得到120分;油车司机如果通过公司每年组织的高级驾驶考试可以获得30分,加油站工作人员如果通过急救工作考试(如救火)可获得50分;在事故抢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非肇事人员也可得到50分。同时,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保障能力,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公司每年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安全竞赛”,在竞赛中取得名次的职工可获得高额分数,其中冠军可得1000分。
当职工的分数积累到36分时,他们可以在以下三种奖励方式中做出选择:现金150英镑;价值180英镑的名牌产品;8.4小时的带薪休假。
为了加强对安全作业的协调工作,科诺威公司在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组成,每个月集会一次,委员们在会上就有关安全作业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同时,公司总部派专人对会议内容进行记录、整理,编辑名为《安全标准》的通讯简报,同时登载职工安全竞赛获奖信息及讨论安全问题的论文,发给每位职工。这使得上述奖励制度成为职工长期注意的中心。
此外,公司为了保证这种奖励制度的有效实施,还强化员工安全作业的培训,严格推行“末位惩罚”制度,对各基层单位(加油站和运输车队)得分最低并且没有达到规定积分的两名职工取消奖励,若其连续两年得分最低则给予行政降级或取消公费旅行资格的惩罚。
同时,在公司内部的提升计划中,将积分数作为评价考察对象的重要参数。这些有效地推动了职工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安全作业及相关业务技术,提高工作质量。
总的来说,科诺威公司的安全作业奖励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采用不同的奖励方式并允许员工自由选择,满足了职工对奖励的不同偏好,有效地激发了全体职工尤其是那些偏好休假职工开展安全作业的热情。与此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三种奖励方式所耗费的企业资源大致相当,没有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财务负担。
第二,“末位惩罚”制度对连续落后分子采取了经济手段之外的惩罚方式,有效地保证了安全作业奖励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至于仅仅局限在那些热衷于得分的职工范围内。
第三,变员工被动接受公司培训为主动进行自我培训。原先的奖励计划仅对安全作业给予奖励,而忽视了职工除安全作业外钻研其它业务技术的努力。因此,公司不得不制定详细的员工培训计划,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又难以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培训的目的。而新的奖励制度将职工个人的利益和其钻研各种业务知识的努力程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职工展开自我培训,为公司减少意外事故发生和减小事故损失打下了良好的业务技术基础。
新的奖励制度实施后的几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它有效地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油车在公路上损坏的情况,保证了准时送油,大大降低了由于缺油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其次,意外事故发生率降为1993年水平的33%,1996年公司由于意外事故仅仅损失了140个工作日,且事故基本由不可抗力造成。公司的车辆保险费用也因此比1993年减少了54%,大大低于英国国内同等规模公司的保险费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职工中间,交流安全作业方面的经验和学习安全作业知识蔚然成风,强化了职工之间互助合作的氛围,员工的工作热情高涨,离职率很低。这种由奖励制度带来的积极变化已成为公司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分析思考
科诺威公司的安全作业奖励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公司严重的意外事故问题,因此,它的思想对于那些必须强调安全生产或对员工专业技能要求高的部门,尤其是运输、建筑、化工等企业有着广泛的适用性。此外,它对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损耗也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事先确立质量标准和损耗标准,当生产工人在一定时期内(如1个月)达到上述两类标准的要求,则给予积分,否则视具体情况给予再培训、换岗等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查工人工作成果的时候,要注意质量问题的可控性,并且必须事先明确各种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否则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提高工人士气。
从企业内部职能分工的角度来说,科诺威公司的安全作业奖励制度不仅仅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线职工,在工作性质并不存在安全问题的行政工作人员中,也可以实行这种制度。如果一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季度内没有出现重大差错,即可得到一定的积分;若他通过了某项反映实际工作能力的国家级考试,这个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其后的一定年限内连续得到该积分。如果某一个部门在一定工作期间内(如两年)不出任何重大差错,则可以给该部门颁发奖杯,并同时奖励其中的每一名职工。这样有助于各部门在工作上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绩效的提高。
各企业在采用这种奖励制度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积分的决定要充分听取基层管理人员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弄清不同岗位对职工业务技术的要求,才能使所确定的积分切实反映职工的努力程度,有效地激励员工按照企业整体目标的要求开展工作。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1. 内部控制的涵义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这是我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与国际接轨的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基本规范》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1)企业战略;(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3)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4)资产的安全完整;(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具体包括(1)内部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措施;(4)信息与沟通;(5)监督检查等五要素。
从以上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就可以看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目标呈多元化趋势,但概括起来主要涉及以下两点:一是合规经营。具体而言,就是保证企业依法组织经营活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保财产安全和资产完整;二是效益性。即保证企业管理政策的贯彻实施和效益目标的实现。
2.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1)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
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诸管理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在我国,内部控制外延的拓展正是由公司治理机制变化所致。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机制下,公司作为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消亡的经济组织,以管理监控为己任的内部控制的目的必须拓展到保证公司政策的贯彻和公司管理目标的实现上。内部控制体系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已成为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公司治理结构制约着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动力,二是制度,三是外部机制。动力是指所有者或经营者是否具有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度是由相关机构和人员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外部机制是实施内部控制的相应环境因素。内控实施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动力,而内部动力又根源于公司治理结构。虽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本是公司治理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有效运行所必须的,但我们更清楚,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全面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要有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序且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建立企业全面控制的基础,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显效的首要条件,它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其他层次的制度安排和控制如何实施,制约着其他层次内部控制效果。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1. 内部控制客观环境的局限性
(1)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内部控制信息缺乏接受力。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仍不尽健全,交易不规范、非法牟取暴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能引起投资者的猜疑和恐慌,对公司的资本运作产生不良影响。
(2)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力。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典型的股权集中型,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比例较高,即使能将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全部买进,也不一定能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在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等关键人大权独揽的情况下,中小股东主要以二级市场的“逐利”为主,更关心的是企业运营结果,而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兴趣不大。
(3)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具”,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而作为所有者代表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内部控制如“空中楼阁”,形同虚设。
2. 内部控制制度自身的局限性
内控制度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人为错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完美的内部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员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同时,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等,也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系统陷于瘫痪;第二是越权管理。控制制度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工具,但任何控制制度最终都是靠人来执行的。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担任控制职能的人员越权管理,同样可能导致内控制度失效;第三,计划没有变化快。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单位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那些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的,因此,可能会对不正常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控制能力。企业处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为便于生存和保持竞争能力,势必要经常调整经营策略或增设分支机构,或增加新的生产线,这就导致原有的控制制度对新增的业务内容失去控制作用。另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遍应用,也会给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
三、有效构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1. 加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与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内控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由三种层次人员及其活动构成,这三种层次人员分别是董事会、管理阶层和其他员工,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企业的组织结构。董事会与管理阶层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前者将资产委托后者经营并为其制定博奕的规则,用于约束后者的经营行为,后者则在经营过程中受前者的监控和引导,并对受托资产的安全及盈利状况负责,同时经理人员又在整体上负责监控下属员工的工作绩效,同时也受到他们的监督,但总的来说,在这个控制的“金字塔”中,董事会的控制能力和权威是至关重要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改善内控环境,首先就是要强化董事会的权利和职责:第一,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对现有董事会结构进行调整完善,提高其质量,充分发挥其监督、制衡和决策作用,减少内部董事,相应增设外部董事数,特别是一定数量的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并且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独立董事;第二,尽量杜绝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担任的情况发生,若特殊情况需要兼任的,还应考虑设立首席独立董事,由其协调外部董事发挥制衡作用。
2. 强化预算管理,重视提高经营效率效果的内控目标
现代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查弊纠错和保护财产安全,其目标已延伸到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保证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实现。而预算管理正是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最好工具,它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考评等环节构成,在理想状态下,企业最高决策者可以在制定出最优方案后通过预算管理结合其他内部控制方法使其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企业规章中确定预算方案的制定权在董事会,组织实施权在总经理,然而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是由总经理组织编制,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由于信息不对称,董事会不可能对预算草案提出实质性意见。这也会导致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可在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其任务是:具体负责企业各项预算的讨论、修改、报批、下达以及通报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由董事会掌管预算制定权。
3. 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企业应注意内部控制制度的弹性设计,再完美的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设计者应根据经营范围、企业文化、科技水平等,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系统,同时要注意组织之间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有两项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内部审计。在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中,就内部控制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二是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企业通过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
4. 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制度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产生,行为主体全是人(这里所指的人是指一个企业从领导到有关业务经办人员)。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随时把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把内部控制工作做好。具体讲,除公司领导本身应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要及时掌握企业相关岗位人员的思想行为状况。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相关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掌握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第二,对相关岗位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相关岗位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摘 要:公务员奖励制度是对公务员进行鼓舞和激励的重要手段,它对公务员的管理,工作效率,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轻视奖励、奖励不公,缺乏监督救济等问题。本文将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从思想上重视、公开奖励、完善救济与监督等解决方法,使公务员奖励制度有一定的进步。
关键词:存在问题;公开奖励;监督与救济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①为了对工作成绩突出者进行奖励,我国设立了公务员奖励制度。公务员奖励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法规,对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以及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给予激励的各种具体规定的总称。我国早在 1957 年就颁布了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随后又在 1993 年颁布了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而现行的 《公务员法》则是对之前两部法律法规从内容和细节上的总结,从而构建起了公务员奖励制度的框架,这些规定的制定对公务员的自身完善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②
一、公务员奖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奖励的思想观念比较淡薄
公务员是经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一般都会从基层开始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差是他们工作后面临的问题,但有人认为早吃苦才不会晚吃苦,因此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对他们的工作成果不重视,不看好;与此同时,民众认为公务员都是吃财政皇粮,不用担心失业等问题,只需干好本职工作,奖励是他们通往腐败的途径,也是特权的表现,对公务员的奖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二)奖励适用标准的模糊性
在奖励标准方面,《公务员奖励规定》规定了如下内容:“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一)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嘉奖;(二)对做出较大贡献的,记三等功;(三)对做出重大贡献的,记二等功;(四)对做出杰出贡献的,记一等功”。从上述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奖励所适用的标准过于笼统和模糊,因而在操作中,就难免会出现适用过轻或者过重的情况,违背了奖励的目的。
(三)奖励内容的单一性
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的奖励方式主要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并且主张两种奖励方式相结合,即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精神奖励主要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等,物质奖励则主要以给予一次性奖金或其他待遇为主。公务员奖励是个人奖励和集体奖励并存的,所以对个人主要是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很小或者不奖励,这样导致所有人都是同酬同奖,但每个人在工作时的付出是不同的,因此这样的方式会挫伤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奖励过程不公开
在公务员奖励的过程中,根据《公务员奖励规定》的要求,相关人员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将奖励的具体时间、地点、原因、过程、所依据的法律规定等及时告知被奖励者和社会公众。但实际上,奖励方式和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等问题时常发生,大大的降低了奖励的公正性,使奖励制度形同虚设,降低了公信力。
(五)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救济途径
公务员奖励监督是指依法监督公务员奖励活动的实施,纠正公务员奖励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③此规定是为了保障公务员在奖励过程中不受干扰,但实际上它却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作用。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两种救济方式都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且《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对其内部的行政行为,尤其是在奖励、惩罚、任免等方面,不允许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对此也不会受理,当事人只能通过申请复核和申诉这两种方式进行主张权利,而这两种方式,无法解决现有的矛盾。
二、完善公务员奖励制度的对策
(一)树立对公务员进行适当奖励的思想观念
公务员虽由国家负担工资福利,但对其确有的卓越表现,应当实行奖励。整个社会应树立对公务员工作认可和支持的思想,尊重他们的工作方式,理解他们的辛苦,将他们的劳动成果作为奖励评比的重要标准,这对于公务员来说,是极大的尊重和鼓励。
(二)丰富和增加奖励的方式
應该丰富奖励的类型:如学习交流,以促进其个人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对其进行假期奖励,增加在法定假日之外的休息时间,让其劳逸结合,休整调养;还可以进行职务晋升,使他们有更大的平台去发挥自身的聪明才干,为人民谋福。
(三)规范奖励的标准
现有的奖励主要分为嘉奖和记功,而且在标准的认定过程中,“表现突出”、“ 较大贡献”、“ 重大贡献”、“ 杰出贡献”都属于弹性标准,因此应该将其具体化和确定化,并在每个明细的标准之后加以兜底性的条款,提高和保证奖励标准的可实施性。这样就可以做到奖励有规范的标准可依,不会给投机分子留下操作空间,使“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④的弊端不复存在
(四)公开奖励
在奖励的程序中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参与体系,使社会公众和其他公务员能够参与进来,让整个过程都处于阳光之下。这就要就要求公开奖励的所有具体信息,使整个奖励的各个环节都能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下进行,从而保证公务员奖励的公平性。
(五)完善奖励的监督与救济
在奖励的监督上,可以充分发挥党的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公众监督等多种方式的并存,协调统一,相互配合;在救济方面,应该将行政诉讼制度增加进公务员奖励的救济方式中,从而增强对公务员权益的保护效果,从根源上确保公务员的切身利益,而这也将是解决同类争议的最终途径。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2条。
②梁升希:《中国公务员奖励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毕业论文。
③应松年主编:《公务员法》,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195页。
④吴子学、伍竞艳:《我国公务员奖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成都行政学院报》,2006年第2期,第8页。
参考文献:
[1]应松年主编.《公务员法》.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梁升希.《中国公务员奖励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毕业论文.
[3]董丽君.《我国公务员奖励救济制度之缺陷与完善》.《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4]吴子学,伍竞艳.《我国公务员奖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成都行政学院报》,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
二、主管生产领导因管理不善,影响生产任务完成,罚管理不善者500元;造成重大问题报董事会研究处理。
三、总经理及副总经理对公司员工及管理人员反映直接影响公司的消防、安全、生产、质量、声誉等各类突出事件的问题,不及时组织指挥解决或解决不了又不上报研究解决方法属工作渎职,造成后果根据损失部分罚款20%以上。
四、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及副主任,经公司领导检查对照职责确认,对本单位工作不履行职责,工作消极渎职,完不成日常工作和公司布置的中心工作的;不服从总经理、副总经理分管的工作安排一次性罚款50元,当月发生二次以上取消职务补贴,责成书写检查;对员工反映危害公司安全和危害经济损失的行为隐患不劝阻,不制止,不汇报,不组织,不服从指挥解决的各类突出事件,造成后果的根据损失大小给予10%以上处罚。
五、专职质检员、统计员在生产过程中精心工作检出或发现批质量事故并未出厂前整改完善者一次奖励100—1000元,如不负责渎职者罚款100—1000元,二次以上调离工作岗位。
现公司因扩大需要注册两个商标,现征集两个商标的名称,要求如下:
1.商标名称要求:2个字,大气,简洁,易懂易记,手打这个名称的时候在输入法的第一页不用翻页寻找,具有一定的含义。
2.商标名称要求:2个字,大气,简洁,易懂易记,手打这个名称的时候在输入法的第一页不用翻页寻找,具有一定的含义。
名字一经使用并注册成功,奖金1000元,希望大家参与,为公司贡献一份力量。
1、品牌名称,简单易记,含义明确(例:女鞋品牌:百丽,百变所有
美丽)类似这种简单易记,可以形成一句广告语的。
今年上半年,国家着手对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地区之一的青海省,用奖励“少生”代替惩罚“多生”,进而获得“少生”、“快富”两个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推动贫困地区走出“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困境的有效措施,该项制度将极大地调动农牧民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推动农牧区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缓解当地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特殊困难,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一、奖励扶助对象的条件和确认办法
奖励扶助对象的条件是: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3年至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生育;现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儿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年满60周岁。
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由本人申请,村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公示、上报,经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公布、确认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奖励扶助的基本标准
对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
已超过60周岁的,以奖励扶助制度在当地开始执行时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
奖励扶助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确定合理比例共同负担,纳入专项资金预算。
三、奖励扶助金的发放
奖励扶助资金将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实行专账核算、直接拨付的办法,直接委托有资质的相关机构进行社会化发放。
以年为单位计算,每年发放一次。由省财政部门根据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报送的奖励扶助对象人数,每年9月底将资金拨付到委托机构安排发放,发放机构12月底以前将资金发放给奖励扶助对象。
四、奖励扶助金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奖励扶助对象进行严格审查,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奖励扶助金或以扣代罚及其他搭车收费行为。
严禁用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营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奖励扶助金抵扣个人贷款、抵交农业税等款项。
五、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直接补助,到户到人。健全机制,逐步完善。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财政部门负责奖励扶助资金的管理和发放。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奖励扶助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公司内部的奖励制度】推荐阅读:
公司内部保密制度11-10
小议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01-04
公司内部沟通管理制度09-23
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12-05
小额贷款公司内部控制制度10-24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报告评估制度10-03
某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06-21
公司内部环境的分析11-17
对公司内部管理的建议09-21
公司内部升职的自荐信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