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通用9篇)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篇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一般简称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4.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

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职校生情绪躁动不安,动不动就想哭,大叫大喊或摔砸东西,与同学、朋友争论起来面红耳赤,甚至发生激烈的争执。也有一些职校生经常性的大惊小怪,给人一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印象。

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就其实质而言,职校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有人说职校生情感世界中的“冻土层”很厚,因为在初中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照耀到他们的时间不仅短而且热量少。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职校生中表现更为突出。

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职校生稍遇挫折,就觉得受不了,产生“还不如死了为好”的厌世心理。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也说明职校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薄弱。

4.情感严重压抑,情堵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觉得自己活得真累。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职校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

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

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面对快速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可以说职校生比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

3.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职校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边缘性人格”、“双重人格”、“物化人格”等并不少见,反社会性、分裂性、戏剧性等人格障碍倾向在一些职校生言行举止中也有明显表现。

(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1.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部分职校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2.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独生子女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3.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不少职校生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为时时处处事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关心他人和集体。

(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社会性交往萎缩。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自然在以学业好坏为标志的学校、社会里,职校生就是笨孩子、傻学生,座位是在教室的后排,上课没有被提问的机会,根本没有参加学习竞赛的可能,有些老师和同学都懒得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职校生来往相处。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仍然心存疑虑,总是怕这怕那,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性交往,甚至希望自己与世隔绝。

2.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和异性谈话交流会觉得十分高兴,和异性在一起活动感到特别兴奋、愉快。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3.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4.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而在现代社会转型期,所谓的“代沟”、“代差”问题更为明显和突出。不少职校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轻视父母的存在和价值,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行为冲突。

5.网络交往失度失范。一些职校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不少职校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在网络世界里,更有一些职校生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违背网络交往道德规范,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如粗言恶语、人身攻击、“灌水”、网恋或多角恋等比比皆是。沉溺于网络交往容易导致职校生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性心理问题

伴随着男女两性身体形成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处于青春期的职校生性意识和性情感已经开始萌发,希望多了解性的知识,但又怕别人发现或讥笑。性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给职校生带来所谓的“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产生不少性心理问题。

1.性征体相的烦恼。第二性征的出现,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青少年的“第二次诞生”。许多职校生总在为自己性征体相的不如意而烦恼,担心自己的形象不佳。不少男生常反问自己:我的长相怎样,是不是具有成熟男子汉的气质;而女生常反问自己:我的外貌如何,有没有青春女性的现代风度。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就会兴高采烈、兴奋无比;一旦获得别人的否定性评价,就可能伤心烦恼不已,甚至茶饭不思。职校生中的“追星族”比较多,明星偶像崇拜热一浪高过一浪,内在原因就是要寻求一种莫名的身心补偿,摆脱困扰自己的性征体相的烦恼。

2.性心理反应过敏。有些职校生经常被原始的性欲望所困,对性问题过于敏感,表现为过分热衷于性知识的引诱,过多阅读性描写的书籍,喜欢谈论性的话题,传播一些性的笑话,沉湎于性的想象或性的“白日梦”。有些职校生养成了习惯性的手淫等自慰行为,常常自责不已,有着强烈的罪恶感和负疚感,生怕别人识破自己性方面的隐私或秘密。对于遗精、月经等一些正常的性生理现象,不少职校生缺乏科学的认识,产生惊恐、疑惑、羞涩、精神恍惚、焦虚不安等心理反应。

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的性欲望比做火药库,如不加引发,保管得当,则能够保持平静,相反,则可能引起强烈的爆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不少职校生出现的不良品德或行为问题,追根溯源都与自身性生理、性心理或性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这也说明进行适时、适度、适量、适当的青春期教育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

1.择业依赖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对于职业学校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职校生往往是十分喜爱、情有独钟。这也说明不少职校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

2.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3.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非只言片语所能透析。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见、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特别的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和独特的身份(如独生子女、特困生或孤儿),再加上一些职业学校所做的工作不尽如人意,都使得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多样,更加普遍。这也说明职业学校的相关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要分析的是当代职校生存在的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没有去探究职校生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本文所提及的这些心理问题基本上属于成长性的、适应性的心理问题,是职校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实施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这些心理问题是完全可以而且能够得以妥善解决的。本文无意将职校生的心理世界描述得“一无是处”,而主要是从存在问题的视野来认识职校生的心理现状,为职业教育寻求心理依据,从而有利于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推进和深化职业学校素质教育。限于篇幅,关于职校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存在的心理优势和心理潜能开发的研究笔者将别文探讨。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篇2

一、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原因

(一) 强烈的自卑感。

自卑就是对自我的过低评价, 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人人都会有, 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情况更为严重, 主要原因:一是社会的偏见。有些家长及社会上的有些人认为:上职业学校没有出息, 上职业学校的都是成绩和其他方面较差的学生。这些偏见, 使他们总觉得低人一等, 见人抬不起头来。二是连续经常的竞争失败。三是家长、老师的贬抑。有的学生因学习太差或身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指责、埋怨, 受到同学的歧视和排斥, 因而, 失去了上进心和勇气, 以致自暴自弃。这种心理, 易使人背上不必要的思想包袱, 丧失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崇高的理想, 进而影响自己能力的发展和未来的成就。

(二) 特有的厌学情绪。

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 在经历过中考后, 对准备中考阶段的学习生活感到厌烦, 似乎一提到学习, 就会产生一种不良的情绪反应。因此, 虽然进入职业技术学校, 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面对学习问题时, 这种感觉仍然存在, 使他们很难重新燃起对学习的热情。另外, 由于学习条件的变化, 也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不适感, 久而久之, 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此外, 还有的学生因多种原因, 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 也是厌学的重要原因。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和“精神支柱”, 一旦出现厌学心理, 其“精神支柱”必然崩溃, 从而导致空虚、懒散等一系列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 缺少自主性。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得到家庭过多的照顾和保护, 独立性差, 依赖性强, 缺乏社会竞争能力, 因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显得束手无策, 无能为力。在学习上, 依赖老师的讲解, 不愿动脑、不会用脑, 缺乏激情, 课堂气氛沉闷, 学习被动。同时在处理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上也显得更加生硬, 一方面要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 一方面还期待他们的帮助。

(四) 空虚感与恐惧感并存。

空虚是年轻人常见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这种现象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更为普遍, 主要原因;一是未来的生活目的不确定引起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直接走向社会, 因而, 对自己的未来非常关心。未来的职业是什么?工作单位怎么样?未来成就有多大?未来生活幸福吗?这些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都未确定, 心中自然会感到不踏实, 对未来越感到没把握、没信心, 这种感受就越强烈。二是精神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缘故。有些学生因自感知识贫乏, 在老师、同学心目中地位不高, 求知欲和受人尊重等高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而感到学校生活压抑, 精神上不充实, 隧产生强烈的空虚感。这种感受如果不尽快消除, 会使人感到迷惘、消沉、情绪低落, 甚至颓废。

(五) 抱怨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智力的发展, 判断能力的增强以及社会生活的丰富, 发现了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诸多社会矛盾和不合理现象, 对此, 有的学生因情绪控制力低, 遇事易冲动、考虑问题欠周全等原因, 感到难以容忍, 整天牢骚满腹, 怨天尤人。如在就业问题上, 他们不是本着理解的态度, 努力学好专业理论和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以消除或改善不利条件和处境, 而是一味地抱怨, 抱怨社会竞争不公平, 抱怨家庭没有门路, 抱怨学校分配不利等等。并提出许多过高的要求。这些抱怨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易使他们自己越发难以摆脱不愉快的心境, 甚至丧失进取的锐气。

(六) 希望与失望共存。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个性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 他们在进入职业技校以前, 渴望自己在新的环境里干出一番事业。但是进入之后, 发现与自己想象中的反差较大, 尤其是当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时, 就有了一种失望的感觉。

二、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 教师应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观念

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 学生就不会出现恐惧、焦虑、愤怒或不安情绪, 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帮助。因此在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改革中, 课程、教材、教法固然重要, 但通过尊重、真诚、同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将会为教育带来更为理想的效果。

1.尊重。尊重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之一, 是真正理解学生的基石。尊重的最直接表示是“接纳”。当一位教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尊重与信任, 他就会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尊严与价值。教师不但能欣赏学生的成就和优秀的一面, 而且有能力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过失、困惑和迷乱。这点在对待职校生的行为上尤其重要, 有助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和行为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 教师应尽量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 不要因为一时的学习落后或行为偏差就对学生形成偏见, 不予关注, 甚至完全弃之不管。只有让学生感到受尊重、受信任, 才能使他们产生安全感, 并促使他们以良好的表现来报答教师的信任。

2.真诚。真诚理解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真诚”可理解为老师在学生面前不摆架子, 不故做姿态, 不自以为是。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 教师能回答多少是多少, 能帮多少是多少, 不会为维护教师的面子不懂装懂, 或强加于人。真诚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也感到自尊自爱受到肯定。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真诚, 学生就不可能真正信任教师, 向你敞开心扉, 倾吐胸臆。不少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会很小心地保持自己的形象, 而其中更有甚者希望自己表现得十全十美。其实, 真正的教育, 要求我们以真实的人来与学生交往。

3.同感。同感的了解是任何助人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当教师的回应是具有同感的时候, 学生会感到教师很理解他, 从而有一种舒畅和满足感, 这种感受促使学生继续表达和剖析。作为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是否能设身处地去了解他们的感受, 以他们的眼光来看事物, 是正确引导学生的首要条件。如果仅凭外在规章制度来控制、约束学生, 是很难帮助他们发展成为自信、自觉的成熟个体的。只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同感对他们的帮助, 这样他们才会接受教师的正面引导教育。

(二)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由于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 他们兴趣广泛但又不成熟, 往往思想偏激, 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与冲突, 同时, 由于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导向能力较差, 对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不能自觉抵制。对于以上心理问题, 教师应以多种形式, 如主题班会、主题讲座、典型事例和案例分析会、辩论会、影视评论等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客观地、全面地看问题, 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 防止各种心理偏颇的发生。

2.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 同时, 良好行为习惯不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 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 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在紧张的学习中教师应辅之健康愉快的活动, 调节学生的情绪, 避免由于管理过程中的急于求成而经常斥责、处罚和否定学生所导致的学生“情绪饥饿”, 让学生在适度的心理压力下学习和生活。同时, 教师还应不断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 使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自觉调节情绪的紧张程度、克制消极情绪、培养健康情绪。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环境因素, 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 发展他们的友谊, 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同情和合作精神。对于各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增加他们与同学友好交往的机会。此外, 教师要特别注意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协调, 因为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 学生会看作是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评价, 尤其是教师肯定的评价会使学生由此获得心理满足, 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同时,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他们发展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和乐观性格。

4.改革培养模式, 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新的培养模式, 不仅要让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 全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智能型技术人才。

5.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应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德育的重点教育。要加大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法制观念教育的力度, 防止学生误入网络交友和网络犯罪的陷阱, 自觉抵御黄色网络诱惑;要对学生进行网络身心健康教育, 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 导致心理变态和现代网络身心综合病的发生。要引导学生超脱电子文化虚幻图像时空世界, 防止脱离自然、社会、人生等本真世界, 防止人格扭曲异化等。网络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德育课题, 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探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可以看到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设, 不断地对职校的教育进行反思, 从而加强对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净化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谢红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法制与社会, 2008年2期:255

[2]袁国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理论界, 2007年11期:155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学生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陈旧,职业教育院校在数量上大大的增加,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大幅上升。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管理遇到更大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迅速,随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即将要进入社会的主要群体,逐渐的感受到社会变化的主要的冲击,在心理上也处于转型的时期,正在向成熟逐步的转变,因此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职业技术学校给与高度的重视,高度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的进行学生管理。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般来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招收的都是初中毕业生,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改革,生源也逐渐的多样化,有许多成年人也可以进入到学校进行再次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但是初中毕业生依然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主体。因此,中职生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年轻的、向上的主体,他们正处于青春的时期,心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中等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比同龄人更早的面的社会,面对来自社会的影响与压力,在心理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思维能力发展比较迅速。中职生在智力发展上比较迅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更是逐渐的趋于成熟,同时他们的思辨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客观,对于抽象性的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缺乏成熟理性的认识。其次,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职生对于自身的认识与评价逐渐的趋于科学合理从具体评价转为抽象评价,更加注重自身的个性特点,渴望他们对自身有更多的关注。第三是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情绪控制上与幼儿时期有所区别,他们不再是冲动的、肤浅的、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在行为上仍然存在情绪化的倾向,有时候一些态度与行为具有严重的情绪意义,这个时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表现出冷漠等特征。第四,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徐艳秋。中职生在学习之余,喜欢根据自身的兴趣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他们参加这些活动往往是具有自身的目的的,开始理解一些叫深层次的书籍,明白自己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最后,中职生的亲子关系一般是呈现疏离的状态,中职生逐渐的建立自身的生活圈子,与父母的关系逐渐的疏离,在对待一些问题上更加注重自身的独特的认识。总的来说,中职生的心理特点逐渐趋于成熟,个性特征与思想品德基本上是定型的,在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上呈现多样性的特征,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开始逐渐的提升自身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中职生在教育教学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心理的发展上不够成熟、不够稳定,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困难,学生在心理上也是出现偏差,学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经常破坏纪律、打架斗殴,不能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并且具有较强烈的自卑心理,很多学生认为走进中等职业院校就是自身的失败,学生自信心不足,自己看不起自己。这些学生还普遍的存在厌学现象,逃课、旷课、考试作弊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为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新举措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中等职业院校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管理中观测以人为本理念,哲学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管理,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促进学生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为核心,创造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生本管理中,确定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规定学生的管理都是为了学生,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学生,学生不仅仅是被管理的人,还是学校管理活动中主要成员,学生权利需要得到管理者的高度的重视,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征求学生的意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主题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建立管理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中职生的管理中包括思想政治管理与日常生活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重要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中职生在入校后,没有了升学动力与压力,在精神上很容易松懈下来,在脱离父母的束缚与管制的情况下,在学习上行动更加的散漫,每天沉迷于网络上的游侠,这时候,在学生管理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的措施就是对学生进行激励,采取目标吉利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好短期的学习设计、长久的人生规划与职业规划等等,针对学生内心对于自由、平等的渴望,以及自身需要成熟的急迫性,同样采取吉利的方法。

3.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在中职生的管理工作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上的沟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谈,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积极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消极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是消极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激励,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青少年的发展中,教师需要给与积极的促进力量,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好的愿望,促进学生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总而言之,中职生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红霞.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陆群.浅谈生本管理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建筑教育,2009,(11).

[3]徐广东.“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等教育管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9).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篇4

操作辅导资料

系统WIN7,其他系统不保证;浏览器IE8.0以上。

在职教QQ群下载培训资料主要看两个资料(1)省用户列表查找自己单位的用户名,每个单位分别有三个不同角色的用户,A为管理员;L为单位领导;U为普通用户。(2)《四川省培训环境信息相关事宜》查找网址、密码,密码第一次用12ab!@,登陆后修改密码为:!@ab12,以后登录都用!@ab12。注意:暂时不要变更本单位和本人用户名和密码,禁止变更其他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

一、学校管理

(一)学校基本信息维护模块

1】*,为必填,其他尽量填写

2】学校挂牌信息,单击新增,学校名称一定和学校公章一致(有两个以上公章的,一定要以编委、人事局核准的为准),时间就是学校成立的时间。归属主管部门填写学校主管部门的名称,全市县区属学校的主管部门,均填当地县区教育局,(如:翠屏区教育局、宜宾县教育局)。

3】校区信息维护必须添加。单击新增,在校区号里面输入1,校区名称就填学校名称,其他*部分很好填写。目前全市学校均只同意一个校区,一校一点办学。未经批准。不随意增加校区。4】校内机构信息暂时不填。

5】教学点信息维护:教学点名称就填自己学校名字,未经批准不得增加教学点。

二、专业管理:自己单击新增一个专业,用来熟悉系统,因为该系

统是空的。

三、学年学期管理:必须填加三个学年,这个地方系统有问题,本

应该填2011-09-01到2012-07-01, 2012-09-01到2013-07-01, 2013-09-01到2014-07-01。但是系统现在要求是整整三年,并且现在是5月份,为了熟悉系统毕业模块的试用,请暂时按如下格式填写:2011-05-01到2012-05-01, 2012-05-01到2013-05-01, 2013-05-01到2014-05-01。

四、年级信息管理:单击新增2011级用于毕业模块的试用,2014

级用于新年级的试用。

五、班级暂时建立两个班,分别用于安排2011年的学生与2014年的学生。单击新增按钮。

(二)招生管理模块

1、做招生管理模块之前,用学校领导账户、密码登陆审核专业。进去后单击专业管理,单击审核待审下的数字,通过,然后用县级审核员用户、密码登陆,进行审核,用市级审核员用户、密码登陆,进行审核,用省级审核员用户、密码,进行审核。

2、招生计划管理(单击新增,照系统提示做即可)

3、统一招生学生信息管理是用于五年制大专用。普通中职学校用自主招生学生信息管理,可以单个新增学生信息,也可以单击导入,分别放在2011级,2014级。

(三)新生管理模块

1、新生报到:选择年级2011,2014单击报到注册,2011级报到时间为2011年5月前,2014级报到为2014年5月前。

2、学生分班:可以选择手动,也可以选择自动。

3、学籍管理:按年级选择2011级,查询,查询后选中后进行提交,然后2014级,同样操作。该模块做完后,分别用学校领导账户登陆审核学籍。进去后单击学籍管理,单击审核待审下的数字,通过,然后用县级审核员用户登陆,进行审核,用市级审核员用户登陆,进行审核,用省级审核员用户进行审核。

(四)在校生管理

1.档案管理:选择一个学生,单击档案管理,完善后面的信息(家庭成员及监护人、学习简历等),在相应选项卡上单击新增。

2.照片管理:本系统暂时没设现场采集,照好相片后,用Photo处理像素与大小,然后按身份证号码命名,上传。

3.报到注册:学生每学年都要报到,都要单击一下。

4.学籍异动处理与老系统差不多,这里不讲解。

5.数据补录:软件公司把以前的老系统的学籍迁移过来后,有些字段老系统没有,把没有的字段添加进去。方法:单击综合查询按钮,在年级后面输入相应年级的数字,比如2013,2012,单击查询按钮,相

应学生出现,然后单击导出,回过来单击数据补录——导入数据管理-导入——下载模板把旧的信息复制过去把没有的字段补上,上传。数据还未迁移过来,暂时不做。

6.学籍取消管理暂时不做。

(五)毕业生管理模块

1、毕业申请

单击新增:毕业去向默认是升学,后面就业模块就不做了;就业学生在毕业去向要选择就业,然后单击添加学生按钮,添加毕业生。该模块做完后,用学校领导账户登陆审核毕业生,进去后单击毕业生管理,单击审核待审下的数字,通过,然后用县级审核员用户登陆,进行审核,用市级审核员用户登陆,进行审核,用省级审核员用户进行审核。

六、毕业证书的管理

要等省审核员的身份下号,才能预览打印毕业证、发放毕业证。

(六)就业模块

1、就业学生信息管理

单击查询,显示就业学生,选中一个学生单击详细信息按钮,完成就业信息登记。

2、其他两个是查询

(七)问题学籍管理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篇5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8年后,本文以四川为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做了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四川地区,20所中学随机抽查了800多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放了调查表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1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男生413人,占48%,女生458人,占52%。还和600名普通高中学生的自评量表成绩做了对比研究。材料: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题,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是”与“否”,然后计算出1O个量表(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惊恐、偏执、精神病性)分。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然后评分。

数据分析用spss16。量表包括的10个因子,每一个因子着重反映受试者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

3.评定程序。在开始评定前,先由指导老师把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学生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一次评定一般约20分钟。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评定结束时,指导老师应仔细检查自评量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时,均提请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二、结果

1.中等职业学生自评量表结果与常模的对比

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得分远远高于中国常模,也就是说无论在总分还是各个因子水平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常模。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也许从全国或者全四川来说,本文调查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调查的是四川地区,此区域经济文化相对来说落后一些,是不是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关注经济落后地区中等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考虑的课题。

2.中等职业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自评量表结果的比较

从表2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普通高中的学生普遍比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精神病性和强迫症两个因子上,普通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压力大,使心理欠健康,但是在敌对和恐怖两个因子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这一点一定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两个因子可能使学生性格乃至人格上的不完整,从而影响个体的工作或者生活。

3.公立中等职业学校与私立职业学校学生自评量表比较结果

从表3中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私立中职学生普遍比公立中等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偏执、敌对、焦虑和躯体化四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公立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而在精神病性、忧郁两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十分显著。(调查报告 )在恐怖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非常非常显著。在其他几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还是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但是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我们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形式多样化,大力发扬私立学校,在本文调查的区域内,私立学校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数,那么怎样引导私立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三、影响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就业压力直接影响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就业率相差很大,最高就业率近99%,而最低就业率35%,学前教育、妇幼、酒店管理和数控专业就业率比较高,而以前的热门专业电子商务、电算化会计等专业就业率低。目前,就业不理想的问题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对就业质量更少考虑。很多中职学校宣传的就业率含有很大水分,把学生推出校门有个岗位就算就业,导致有的学生6月份就业8月份失业,造成实质上的未就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调查了400位家长,孩子毕业后工作单位的情况,情况如表4,这样让一些家长认为,上了中职再就业和初中毕业直接就业没什么两样。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就业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

2.主观原因。,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我们研究发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初中时基本都是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我们对这部分学生调查发现,进入职高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最想上的还是普通中学,因此,相当部分学生对此耿耿于怀,久久不能调整自己。

中等职业学生正直心理断乳期后的稳定期,有部分学生在青春期没有很好的过度,导致学生生活习惯不好,心理承受能力低。职业学校是和社会接轨的平台,对职业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要求增加,适应社会能力要求高,这样学生内心的需求和表面要求成熟相矛盾,使学生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教职成〔〕8号。

[2]刘延东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的信职业教育[J].,(21)。

[3]刘家珍,李树金中职生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实践企业科技与发展[J].2009,(20)。

[4]马小惠。浅谈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14)。

职业心理大学生论文 篇6

一、职业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1.择业心态普遍偏高。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大学生定位为普通劳动者”是目前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中的定位,但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这一现状仍然不认同。数十年教育成本的投入及现实生活的压力也使得家庭及学生个人对未来就业提出了物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要求。较高的心理期望与现实的工作环境之间找不到契合点,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方面。同时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也存在着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就业压力远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西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但受社会复杂风气的影响,很多毕业生产生了“就高不就低、就东不就西、就大不就小”的就业心态。毕业生更多看重从业环境、薪资待遇等外部职业条件,而忽视了自身职业素质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

2.对就业签约的严肃性认识不够。笔者在就业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签署过程中,抱着草率的心情,刚签完协议书就后悔,甚至有部分毕业生认为可以同时签署几份就业协议书,特别是山东省实施网上签约以来,很多毕业生已完成网络签约过程,但内心又不认可签约的实效性,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签订就业协议虽不同于劳动合同,但同样具有合同的严肃性,毕业生对此普遍缺乏清晰的认知。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毕业生往往在招聘会一开始,就黑压压地扑向招聘单位,有就业机会就牢牢抓住,满足了自己的急切心理。但经历一番求职之后,慢慢对自己的求职意向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于是,在每年5、6月份毕业之前首批签约者纷纷开始毁约。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表示,希望学校对毕业生加强诚信教育,也希望能有更好的制度来约束那些签了约的毕业生。

3.就业后的跳槽率高。国内高教领域权威调查机构发布的《20XX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有38%的20XX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近九成是主动离职,如此之高的半年跳槽率,虽然与高校“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引导有关,但更多是因为大学生在就业前对就业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职业心理转变。毕业生的短期离职不仅消耗企业的人力资源,对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很多人力资源经理表示,现在的就业难不光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方的招聘工作也变得愈发困难,招聘毕业生的过程难,招聘后的稳定更难。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职业精神,没有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心理转变,没有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更谈不上对企业发展的奉献精神,缺乏主人翁意识,常常把公司对自己的培养看作是跳槽的资本。

二、加强职业心理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消极心理、盲目性、高跳槽率等现象均表明,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高校要运用职业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事先规划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以及从事何种职业,担当何种角色的行为。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人生目标规划的实验,结果发现目标决定了人的方向,而方向决定了结果。目前各个高校虽然也慢慢开始重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教育工作,但由于起步较晚,从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授人员的层次等各个方面来看较欧美发达国家而言还是非常不够的。高校要抓住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在入校之初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从心理层面意识到上大学是为了走上社会求职就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而做知识储备的,同时指导学生根据社会环境需求与自身条件的特点确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以后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不仅是为高校四年后的就业工作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个体心理成长、生涯发展的需要。

2.开展职业意识、职业兴趣教育。职业意识是指个人在求职择业中所形成与实现的同职业有关的自我认知的整体。职业兴趣是指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主观偏好,是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表现为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它的形成与个人的个性、自身能力、实践活动、客观环境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理论,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常规型、艺术型、实践型、研究型、社会型、管理型。职业兴趣与职业类型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匹配度越高,职业的自我满意度、职业的成就也就越高。职业意识和职业兴趣是职业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的关键点,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心理教育时,要结合心理规律,根据他们的职业心理特点、人格类型、职业兴趣加以帮助指导,做好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兴趣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客观、更加清晰地做好自我剖析,为将来的职业定位做好核心工作。

3.开展专业素质教育,提高专业认同。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的趋势和主流,素质教育旨在提升教育客体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当然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素质是高校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大学生中非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占比较大,就算是第一志愿录取,入校之后,发现专业不适合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的也不在少数。学生在高考选专业时,多是根据父母的社会经验,对专业所学缺乏客观了解,对专业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更缺乏理性认知,导致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后对专业提不起兴趣,丧失学习动力。随着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继续考研,而考研复习的关键阶段正是各高校专业课的开设阶段,很多考研的学生是以牺牲掉专业课的学习来保证考研科目的学习。对高校而言,出于对考研率的顾虑对学生专业的学习也放松了要求。加之在“专业所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等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大学生普遍专业能力平平,在就业过程中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多看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换言之,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专业素质的人,特别是后者,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更为用人单位所看重。高校要充分利用成功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能够从这些校友身上发现专业的重要性,并树立专业为立身之本的理念。

4.通过实习实践增加职业的认知度和适应力。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整理、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这些能力和素质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通过专业实习实践,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对于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对于自身在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达到了实习演练的目的,为将来的就业做好职业分析和职业定位。不难发现许多用人单位对有实习实践经历的学生格外青睐,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会表现出更好的心理成熟度,能客观做出职业定位,同时就业后的稳定度也比较高。目前高校虽然都存在实习实践的环节,但因地域经济问题、学生规模问题等因素,实习实践基本上采取“走马观花”的形式进行,这对于学生职业认知度的提升是不到位的。要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和高校资源来做好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高校和企业都要在这一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和贡献。

5.开展人才测评等职业心理咨询服务。所谓人才测评,就是以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人员素质状况、个性特点、职业兴趣等心理特征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以期帮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职业成就感取决于“职业环境”与“人格特质”这两个方面的适配性,适配性越高,则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及职业成就感越高。通过人才测评可以帮助自我更加科学、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这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一步。目前各高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工作中也纷纷利用“霍兰德的职业类型量表”“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等一系列量表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但测评后的解释、辅导工作因师生比例悬殊而很难做到对学生群体的全面覆盖,这就使得测评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在充分利用这些测评工具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心理辅导,针对不同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给出专业性的建议。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电视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做好职业心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6.开展求职技能培训等辅助性就业服务活动。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求职技巧、求职技能低下也是导致毕业生职业心理不成熟、求职困难的原因所在。高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辅助就业类活动,如就业专家报告会。这些报告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邀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做好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报告,让学生对所从事的行业背景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二是要邀请知名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为学生作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何以立足企业、如何在企业中快速成长成才的报告,为毕业生从“校园人”转变为“职场人”做好指导;三是要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为学生作如何成功求职、如何顺利就业的就业指导类报告,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应聘技巧,提高就业成功率。这些报告会要穿插在大学生四年的培养教育过程中进行,有利于大学生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辅导学生撰写求职信、面试技巧、模拟招聘、就业个案分析等。大学生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式的职业辅导必然会促进其职业心理的成长与成熟,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成功就业。

三、结语

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7

一、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职业学校的生源大都是没能考上高中、甚至有的连初中都没有读完的学生, 他们的成绩普遍较差, 有相当一部分在初中就有严重的不良恶习, 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由于自身的不成熟, 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 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 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 性格偏异, 产生不良结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个性及认识障碍。

这类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神经系统还比较稚嫩, 他们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和实现的愿望, 又感到一种无形的“定位”压抑着。这种“自尊”和“自卑”的交织, 使他们在个性上表现为:失去自我控制, 喜怒无常。另外, 由于原来学习基础差, 而教师、家长对学生又期望过高, 要求过严或者遭到学生的嘲笑、歧视, 教师教学方法错位等, 结果使这些学生不能够或不愿意完成学习任务, 整天无所事事, 上课不注意听讲, 下课不完成作业。

2. 情绪、行为障碍。

由于心理因素, 他们常在无特定原因的情况下表现出孤独、胆小、害怕、退缩、不愿与同学交朋友。在面对客观事实和处理人际关系时, 他们经常表现出焦虑和紧张, 有的对客观事物或自身状况漠不关心, 常有消极言论;或者是当一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往往暴怒, 如顶撞老师、打架斗殴、破坏公物, 尖叫等。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在教学工作中发现, 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 严重的厌学情绪、早恋、极度沉迷于网络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 以及来自生理、家庭、学校、社会诸要素作用的结果, 使很多青少年现在正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 自尊心、成人感日渐增加, 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服从长辈的意思淡薄;喜欢独立思考, 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 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 有意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 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 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但由于心理尚未成熟, 思维过程容易表面化和片面化, 自我认识还不全面, 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自我评价容易受情绪波动影响, 因而其成人意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这一矛盾造成了学生内心的苦恼、孤独。

2. 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

从许多家庭的教育看, 存在两个方面的偏差。一方面, 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尽管在子女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却达不到预想的目标, 于是对子女轻则训斥, 重则打骂, 与孩子形成对立, 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 更忽视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教育。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 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 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另一方面, 某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 有求必应, 养成孩子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性格。导致这些孩子独立能力差、毅力不坚强、个性心理脆弱等。

3. 学校、社会因素。

目前, 一些来自社会的不良风气给学生的心理素质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影视、网吧以及外来文化等严重地污染学生的听觉、视觉, 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健全性格的塑造极为不利。而职业学校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 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就业, 要求动手能力强。过多精力用在理论、实操学习上, 这样就会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学生在学校里稍有不顺, 就感到老师不理解、尊重和关心自己, 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

三、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 学校应加强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指导, 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

学校管理上, 第一, 增设心理健康课程, 对学生心理进行卫生指导, 形成健康的男女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将其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上, 第一学期就应开设实操课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操作时间, 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基础差而对理论的畏惧和乏味。另外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和各项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第二, 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 使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 实现自我价值, 培养他们爱生活、爱集体、爱社会的向上精神。

2. 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尤为重要。

首先在家庭内部营造一个和谐、宽松、健康的氛围, 孩子就容易受到良好教育的影响。高尔基说过:“爱, 连母鸡都会。”非常重要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 遵循善良的理性, 过多的溺爱和袒护会导致孩子的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 有时还会表现出不道德行为。要增强孩子的自制能力, 必要时拉孩子一把。孩子总是孩子, 想想我们小时候的淘气相, 可能会使人心平气和地处理孩子的一些麻烦事。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 生活习惯也不同, 自己的经验不能等同于绝对真理。教会孩子宽厚待人, 富有同情心, 凡事不应斤斤计较, 退一步海阔天空, 对朋友要体贴关心, 尊重别人, 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3. 构建和谐社会,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社会环境, 消除不良影响。让学生增加信心, 努力学习专业技能, 同时引导学生走出择业误区, 转变就业观念, 扩大就业渠道,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新的教育过程, 只要大家共同努力, 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会大大提高, 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 自卑感 自信 自我暗示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226-01

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往往都是成绩不好,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被初中学校推来推去,家长也不看好他们,拿他们无可奈何,让他们去打工还太小,在家无所事事还管不了他们,把他们送到职业学校一是希望他们能学到一技之长,二是有约束个孩子的地方。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自己比普通高中差),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这一群孩子都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自抱自弃,学习无目标,在校混日子,认为上中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缺乏自信的原因

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父母对子女扭曲了的期望之外最重要的是目前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所导致的,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学校工作往往会向应试教育的方面靠拢。使学生出现两种倾向:一部分学生放弃全面发展,沉浸在题海战术,极力应付考试争取对它的适应,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另一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离开学习的主流。后者中有相当大部分读中等职业学校,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内心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当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中职学生,不仅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更加重学生的自卑心理。

3 克服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

让中职学生自信,让他们有难忘的中职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我是职中生,我行我自信,这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一项刻不容缓的职责。

作为心理辅导教师,我们不应再让孩子在自卑中学习,在没希望的心理状况下生活。通过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尝试。

3.1 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

一般来说,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这样方面:一是通过自我反省和检查来认识自己;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三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验来了解自己;四是借助活动成果来认识自己。一个人要想比较准确地认识自我,最好能结合多方面的途径来全面了解。如“我是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3.2 以活动促成功,以成功增自信

一个人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越强。可见,通过一次又一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强和升华。对于自卑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增加成功的经验。比如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并在公共场合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多开展学校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如绘画、书法、篮球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信心,克服自卑。

3.3 教师恰当的表扬,增强学生自信

作为学生,没有不在乎教师的,教师的称赞,会让学生兴奋不已。作为教师要学会对自卑学生,多唱赞歌,要用心去分享他们的成功,把学生的成功当作自己成功,一样的快乐,一样的幸福。时时记去教师的赞美,共同欣赏,既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也是治疗心病的最好办法。

3.4 积极的自我暗示

教会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内在自卑感的学生总在不停地自我诋毁:我不行,我不好看,我太倒霉了,我太不幸了,从小到大从没有人真的欣賞过我,这个世界上再不会有人爱我了等等。这些孩子缺少的就是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学习生活中,学生经常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心理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和恐惧。快乐生活。

综上所述,是笔者在工作过程中的体会,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孩子们更应该得到老师及全社会的关注,他们也需要拥有阳光快乐的学生生涯,他们也会给社会创造很多的价值,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期盼。

参考文献

[1]郑霞,陈建华.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9(8).

[2]朱敏,姚本先.我国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

[3]王雪莲,王绪朗.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概观[J].青年探索,2005(2).

[4]马超.大学生心理压力及调适途径[J]. 文教资料,2010(3).

[5]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6]朱敏,姚本先.我国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

[7]杨敏.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及其成因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核办法 篇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切实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激励和促进辅导员(班主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应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考核工作力求公开、公正、公平,注重实效。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校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

第二章考核方式

第四条学校成立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组长,组织人事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纪委、系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全校辅导员(班主任)考核的组织协调、结果审定与争议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学生工作处。

第五条系成立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工作小组,由系主任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主任、团总支书记任成员,具体负责本系辅导员(班主任)考核的实施。

第六条辅导员(班主任)考核采用学生评分、系主任评分、学院评分和辅导员(班主任)专业业务考核相结合,考核程序如下:

(一)辅导员(班主任)对本人一学年的工作做出全面的总结,向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述职报告,并填写《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任)考核登记表》。

(二)学生评分。系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小组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所负责年级的学生(建议10名),按照《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

任)工作学生评价表》(考核表由学生工作处统一下发)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评分。

(三)系评分。系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小组组织系领导班子、专任教师代表(5人左右)按照《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任)测评表》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评分。

(四)学院考核。学院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学院考核评分表》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评分。

(五)专业业务考核。重点考核涉及辅导员(班主任)从事班级管理业务的办事流程、管理业务、教育管理科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等。

第七条辅导员(班主任)考核采用百分制,包括学生评分、系评分、学院评分、专业业务考核,其中学生评分占20%,系评分占20%,学校评分分占30%,专业业务考核占30%,按比例计算四项得分相加形成考核总得分,确定考核等级。

第三章考核结果

第八条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由学院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辅导员(班主任)考核总得分确定其等级,其中辅导员“优秀”等级的考核总得分须达到90分以上,且名额不高于学院辅导员参评总人数的30%比例;班主任“优秀”等级的考核总得分须达到90分以上,且名额不高于学院班主任参评总人数的10%比例,获得“优秀”等级的辅导员(班主任)可申报参评学校“十佳辅导员(班主任)”。考核总得分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等级,且有下列第二款考核结果应评为“不合格”的情况。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考核结果不能定为“优秀”:

1、无故不参加辅导员(班主任)会议或培训一次以上的;

2、所负责年级学生中,受严重警告以上处分率高于2%的;

3、全年累计因病因事离开本职岗位30天以上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考核结果应定为“不合格”:

1、在师生中散布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影响校园和社会安定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的;

2、不接受工作任务,经教育不改或不能按时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造成不良影响的;

3、因疏于教育管理而发生学生严重违纪现象,造成恶劣影响的;

4、发生突发事件,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到达现场并妥善处置的;

5、与学生发生冲突,造成恶劣影响的;

6、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及治安或刑事处罚的;

7、在学生党员发展、评优、评奖和学生资助等工作中弄虚作假,造成恶劣影响的;

8、对学生中的违纪行为隐瞒不报、故意包庇或纵容学生违纪,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九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辅导员(班主任),各系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小组应督促其制定措施,限期改正。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班主任)2年内取消所有评优树先工作,并予以诫勉,诫勉期为半年,诫勉期满有明显改进的可以留用,继续从事学生工作;如果仍表现不好的,系应及时向学校报告,做出相应处理。

第十条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实行学年考核制,以学为考核周期,考核时间为每年的7月份。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井冈山培训心得体会材料201下一篇:初一班主任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