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摆的秘密》教学设计(精选8篇)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杂技演员荡秋千。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2.谈话:
(1)这是什么?
(2)这(指钟摆)叫什么?(板书“摆”)
(3)钟摆是怎样动的?这种运动方式叫什么?(讲解并板书“摆动”)(4)你还看见过什么物体像钟摆一样摆动?(5)关于钟摆,你有什么问题?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摆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讲述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1)讲述:摆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就对这种现象进行过研究。
(2)看课文中伽利略研究吊灯摆动的插图。(3)讲述:
有一天,伽利略来到了教堂,在教堂的大厅里,他看到一盏吊灯在不停地摆动。这件事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想,吊灯来回不停地摆动,这种摆动是否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用脉膊计算时间,仔细观察吊灯的摆动。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发现了吊灯摆动的规律。
吊灯的摆动究竟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像伽利略那样,通过观察、实验来揭开这个秘密。2.指导学生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1)讲述:怎样实验呢?(出示实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螺丝帽,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螺丝帽,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 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2)学生分组安装、观察。(3)汇报观察结果。(多数学生可能不会观察出单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而是观察到其他一些现象,这也没有关系;如果有的学生说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好,可以使下面的实验“师出有名”。根据学生是否观察到或说到,决定下面的实验是探究性的还是验证性的。本教案下面的内容是按学生没观察到设计的。)
(4)讲述:为了更好地观察摆动的规律,我们来观察它在一定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我们首先观察它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摆来回算一次,即摆从左边摆到右边,再从右边回到左边算一次。(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个观察要点,教师肯定要边演示边讲解,然后还要让全班集体观察、出声数出摆动的次数。)
(5)学生分组观察:30秒内摆动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各组学生默数,观察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本中的记录表中。)
(6)学生分组观察:60秒内摆动的次数。(要求同上。)
(7)汇报观察结果:把各组汇报的数据写在黑板上,以便比较、归纳。(8)讨论:
①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再问下面的问题。)
②每个组的摆,在2个3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在2个6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各个组的实验结果是否都是这样?这说明什么?
(9)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板书:每个摆摆动的快慢一定。)当年伽利略在教堂的大厅观察吊灯的摆动时,发现的正是这个规律。(10)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3.指导学生研究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1)讨论:
①在前面的实验中,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是否相同?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②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可以相互观察一下,各组的摆有什么不同? ③要弄清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是否有关系,应该怎么办?
(2)讲述:在各组的3个摆中,选择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的轻重不同(螺丝帽大小不一样)的摆实验,观察它们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实验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文的记录表中。
(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把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5)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6)教师小结:实验表明,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7)讨论:
①现在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要弄清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是否有关系,应该怎么办?
(8)讲述:在各组的3个摆中,选择两个摆锤的轻重相同(螺丝帽大小一样)摆线长短不同的摆实验,观察它们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实验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文的记录表中。
(9)学生分组实验。(10)汇报实验结果。(方法同上。)(11)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12)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同时板书以上知识要点。)(13)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1.讲述: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2.提问:
(1)什么样的运动叫摆动?(2)实验用的摆由什么构成?(3)同一个摆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4)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
(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4.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杂技演员荡秋千。5.提问:
(1)图中是什么?(2)你玩过荡秋千吗?
(3)几个孩子都玩一个秋千。力气大的孩子能荡得快,对不对?体重小的荡得快、体重大的荡得慢,对不对?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研究:两个荡秋千的杂技演员能在空中准确对接,不会掉下来。这是怎么回事?用实验证明。
五、教学参考知识 单摆
也称“数学摆”。由一根上端固定不能伸长的细线(线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和在下端悬挂的一个小球组成。当它在重力的作用下摆动时,六、观察实验指导 单摆实验 目的:
(1)知道同一个摆摆动快慢是一定的。(2)知道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
(3)知道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材料:铁架台、双顶丝、铁钉、40厘米摆线、35厘米摆线、30厘米摆线、摆锤(中药丸的球形塑料盒)、铁垫圈、表、铁丝。方法:
(1)同一个摆,摆动快慢是一定的。
①用铁架台、双顶丝、铁钉、40厘米摆线、摆锤、铁丝按下图装好单摆。②一个学生看表,另一学生推动摆,数30秒内摆动的次数,记录下来。③重复作一次。
④研究上面的实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2)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①在摆线下挂轻摆锤(中空药盒),测定30秒摆动次数。②在同一摆线下,换挂重摆锤(装满铁垫圈的中药盒),测定30秒摆动次数。③研究上面的实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3)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①用40厘米摆线的摆实验,测30秒摆动次数。②用35厘米摆线的摆实验,测30秒摆动次数。③用30厘米摆线的摆实验,测30秒摆动次数。
④分析三次摆动次数,有什么规律,说明什么问题。注意:
(1)摆线应当选用加力时长短变化很小的线,例如缝纫机用的轴线。(2)摆幅要小,摆角不超过5°为好。
关键词:语文单元迁移,教学探究,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 不要让学生局限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 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 通过单元迁移教学促进知识的运用和丰富, 满足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思想的要求。
一、迁移教学的概念
学习迁移主要是一种学习到的知识对另外一种知识产生的影响, 在一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在另外一类知识里面得到迁移。教学的目的不是记忆和背诵, 更多的是在知识的获取上有更多认知技能的活动。而智慧、技能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转移到没有学习到的知识上, 但是知识之间有很多共通点, 通过知识的迁移, 总结出相关的规则, 不同的知识学习中解决同一类问题, 语言的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 甚至有的题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 只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教师具有迁移能力和迁移意识
“迁移”是学生智慧技能的最好培训途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运用迁移这一规律, 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语文教师一直把语文教学看成对字词的理解和作文训练, 没有意识到迁移教学的重要性, 其实语文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多学科课程, 很多学科的基础都是语文。比如, 数学应用题的基础是语文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历史学科要依靠语文的知识迁移, 尤其在问答题中这样的体现更加明显, 学生能够运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答案, 有的学生知道答案, 但是无法用语言清晰明确地呈现给教师, 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迁移意识和迁移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迁移学习能力, 在学习上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效能才能更大发挥, 提升教学质量。同时, 教师的迁移意识对学生的迁移意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不具有迁移能力, 就不能培养具有迁移能力的学生。
三、迁移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发挥
1.教师明确迁移教学方向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迁移方向有把握,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或简化, 或挖掘, 寻找学生能够适应的方法;并且把这些目标结合教学教材目标加以研究, 明确整个单元知识点的训练目标, 并且在整个知识网络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教师对教学的情况要做到胸中有数, 在头脑中要有一棵纵向贯穿的“知识树”, 并且在每一个树枝上进行横向知识迁移讲解,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词语“奇迹”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延伸幸运、意外、偶尔和奇迹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一个词语的运用方法, 了解到其相关词语的运用方法。教师在课前应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 带领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并且在深入的分析学习过程中, 要为学生的再学习、再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重组的学习体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为当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时候, 他们就会主动思考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并且能够想到和自己认识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因此,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因素。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强求记忆是为学生挖陷阱, 学生记忆到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灵活运用,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这才是所谓“鱼”和“渔”的辩证关系。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 在学习中有目
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
地进行知识学习对比, 分析比较其中的异同, 提高
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 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 最好把现有的知识串联在一起, 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知识的迁移不是凌乱地学习知识点, 而要形成系统化以及结构化, 并且有效地融入知识网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运用典型的案例带领学生回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 对待相同的知识和相同的学法, 进行有效的迁移, 总结新的学习方法, 由学习到领悟, 用中学新。
3.学生语言本质探索能力的提升
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篇幅, 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于运用简洁的主旨表现其本质内容, 所以学生要通过繁复的文字描写了解其背后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这也是五年级学生该有的理解力和分析力, 真正地学习是抓住重点, 让书越读越薄。例如, 在课文中有一篇文章《小桥流水人家》, 主要是描写自然朝起夕落的生活, 平和安静的太平生活。这其实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密切关系, 所以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 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 所以对这种场景的感触不深, 教师最好引导学生联系新的形势下没有灵活地运用, 这些知识就不能充分地理解和吸收。新情境中知识的灵活应用, 并且能够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才是真正地掌握知识, 完成知识的迁移, 学习的知识才能做到有意义。学生在传统教学中, 知识都是由教师进行传授, 教师的有些教学方法能够让知识当堂得以运用, 但是很多时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涉及应用。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 不能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教过或者学过, 关键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 知识学习不是目的, 转化为技能才是教学开展的根本目标, 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迁移。以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作为案例, 要求学生根据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写一处景物”, 那么, 教师就可以结合两项教学内容, 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让阅读教学和写作过程相结合, 在教学中让读和写有机地结合, 教学指导中要结合运用读和写的原则, 并且带领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的景物描写文章, 借鉴其中能够运用的语句和写作方法, 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都要学习。在短时间内, 学生的作文学习水平不能马上提升, 因为作文是积累学习的过程, 要在循序渐进中得以发展和提升, 但是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范国强.试论小学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 2014 (29) :3-5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学科 五年级教学 写作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半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为目的,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观的提出,教学的多元化和生活化越发地成为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巧妙地利用教材,学习文章写作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五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进行写作教学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有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学生的教学兴趣,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其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尤其是针对语文写作教学来说,更加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写作教学的开展更是十分有利。比如在讲解《新型玻璃》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时下的玻璃样式的观察和研究,想一想现在我们所用的玻璃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希望改进成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的写作要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想象空间,从而更好地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提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提问艺术”,知识的学习正是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整实行才能够被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利用课文的特点,科学地设置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段落中有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及动作的语句,在反复阅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这样写作的优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和动作呢?大家可不可以也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以此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水平。
另外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语文的写作教学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更是会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说,教师要针对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讨论,分享写作经验,谈一谈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善用想象,发散思维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童心,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最简单也是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进行留白的补充,也就是故事的扩写。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课文的延伸,用学生浪漫美好的想法去进行故事的扩展,用他们的所感所悟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掌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如教师在讲到《珍珠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文讲解完毕之后,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问一问学生,如果自己养了一只珍珠鸟,会和它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假如个别同学对于珍珠鸟没有什么了解,那么就想一想自己家养过的其他的小动物,它们和我们的感情怎么样呢?让学生将这些故事和想象流于笔触,表达出来。通过让学生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情感的真谛,完善写作教学的形式。
四、善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道具。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图片,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通过给学生放送网上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来相互提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讲到《慈母情深》时,我们就根据身边的真人真事和网络上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能看到课文中的文字,更能体会出真挚的感情。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到了五年级的阶段,正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不仅需要教师多年的经验进行探索,更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写作教学是语文综合运用的最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写作的成绩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善于利用教学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小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而不是将其看成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高丽英.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
一.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研究,学生发现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
2. 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及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二.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铁架台、螺丝帽、线、秒表。教师:(与学生材料同)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谈话:
同学们听说过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吗?(生:听说过)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伽利略的小故事。
2、出示flash课件:讲述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3、讲述:摆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伽利略观察到的吊灯摆动就是一种摆的现象,那么在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还有哪些呢?(生回答,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
4、讲述:生活中有这么多摆的现象,那么摆动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就让我们像伽利略那样,通过观察、实验来揭开摆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摆。
教师拿起一个摆,问学生摆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回答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1)讲述:每个组有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1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
(2)学生分组安装。
(3)讲述:我们要研究摆动的规律,首先要知道怎样才是摆动一次。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做摆动一次。
(4)讲述:为了更好地观察摆动的规律,我们来观察它在一定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我们每个实验都要做两次,时间是30秒。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由教师统一计时,各组学生默数,把观察结果记在实验报告单中。)
(6)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7)总结:
同学们想一想:每个组的摆,在2个3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各个组的实验结果是否都是这样?这说明每个组的摆在一定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板书: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3、指导学生研究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1)讨论:
a.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那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刚才门各组在汇报时的数据不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b.讨论完毕,小组代表交流意见。(有的组说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系,有的组说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是否有关系)
(2)讲述:下面我们就分组通过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吧。注意把实验数据记在实验报告单中。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实验数据和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出示ppt课件: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没有关系。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系,摆线长摆动慢,摆线短摆动快。
(三)巩固练习
讲述: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题,把学过的知识巩固一下。出示flash课件
(四)布置实践性作业
出示ppt课件:怎样能让摆摆动的快一 些(设计一个试验方案)板书设计:
10、摆的秘密
摆:摆线
摆锤
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课后小结:
《摆的秘密》一课的教学,我们期望以“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的知识作载体,让学生在科学的思维过程的经历中,其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1)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是以科学的思维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为主线展开的。
(2)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引起思维。做一个摆,对于学生来说是不难的,而我们则希望学生在做摆及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些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判断,在知识、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基本信息
姓名
学段学科
小学科学
区县
学校名称
教学题目
《摆的研究》
所选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6节)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分组实验
教学难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自主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少都接触过一些摆的现象,对于摆的摆动快慢的影响因素,都有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些前概念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摆的认识。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控制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还是比较困难的,实验中,应该给予充分的指导,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用科学的探究去研究摆,能够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做出合理的假设。
三、学习环境选择
1.学习环境选择(A)
A.简易多媒体教室
B.交互式电子白板
C.网络教室
D.移动学习环境
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
教学环节
知识点与教学内容
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效果
导入
生活中的摆
图片
它们都有一个来回摆动的装置,我们把它叫做摆
聆听并思考
感受生活中的摆
展开1
展示两个摆,摆的快慢不同
教师演示
摆动两个摆
思考,摆的快慢一样吗?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摆的快慢不同
展开2
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推测并设计方案
小组讨论
参与讨论
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方法。思考并小组讨论,发言
利用小组讨论时间,让学生推测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展开3
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开展实验
小组实验
参与实验
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实验操作。
把课堂时间充分交给孩子,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
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提问
聆听学生答案并解读
发言,谈谈感受
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并整理
五、评价方案设计
1.评价形式与工具(AB)可多选
A.课堂提问
B.书面练习
C.制作作品
D.测验
E.其他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
一、知识广场
1.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的。
2.通过我们的反复实验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
有关,与
和
无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摆绳越短摆动越。
3.在做摆的实验中,小明在30厘米长的细绳下端系一个20克的螺帽,小刚在20厘米长的细绳下端系一个15克的螺帽,在实验过程中的摆摆动得快,的摆摆动得慢。
二、判断大厅
()1.摆长与摆幅不变,使摆锤的重量增加,不影响摆的次数。
()2.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3.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越多。
三、选择乐园
1.钟摆的快慢与()有关。
A.36
B.24
C.12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
B.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无关
C.摆钟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3.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A.不一定的B.不相同的C.相同的4.根据单摆的(),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计量误差更小。
A.准确性
B.易加工性
C.等时性
5.下列有关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摆摆动的速度与摆锤的重量有关,摆锤越重,摆速越快
B.摆摆动的速度与摆幅有关,摆幅越大,摆速越小
C.摆摆动的速度与摆长有关,摆幅越长,摆速越小
三、研究“摆绳长度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实验。
1.找出实验中需要保持的相同条件,在括号中打“√”。
()摆锤的重量
()摆绳的长度
()放摆锤时的初始角度
()放摆锤时的力度
()放摆锤时的方向
()观测的时间
2.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3.实验结论:。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应急预案等。如同时设计有板书,在下框中表明)
在我们科学课堂很多东西是教师预设所无法预料的,正是这些突发的生成使课堂增色很多。教学的进程中,学生应该是积极的行动者,有效的课堂必然有着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因此,随着新知识的出现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接踵而来的是相应的思考,思考便会产生争辩。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
板书:
摆的摆动快慢
摆幅的大小
无关
摆锤的重量
无关
摆绳的长短
有关
而我烦恼的时候,我就去我的“秘密花园”——卧室来放松。我的卧室不大,而且里面放了许多属于我的东西,使我不会感到压抑。我一旦跨进这里,看到我熟悉的闹钟、课外书籍、喜欢的玩具等一股温暖注入心田,一阵安全感贯穿全身。我特别享受一个人在这里的时光。迎着朝阳、月光读自己想读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简直就像自己一个人的王国,非常惬意!
有一天,我心情非常郁闷,倒霉事接二连三地朝我扑来,感觉非常失落。一走进我的卧室,我的心境刹那间平静下来。我坐在我的椅子上,从书架上拿下自己喜欢看到书。书中的文字就像一片片清凉片,不断抚慰着我烦躁的内心。我忘记了忧愁、烦恼、全身心的投入书海中,汲取灵魂之钙,陶冶着情操。我再也不去想那些烦心事了,我的卧室已用神奇的魔法把他们都化成烟尘了!这使我顿感轻松。
1. 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爱生命———发展生命
2. 知道生理———调节心理———遵守伦理———懂得哲理———明白事理
3. 珍惜生命———快乐生存———幸福生活
二、教材的重点知识
1. 生命
认识自己的出生和死亡、人的社会生命(血缘亲情关系)、地球上的多彩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精神生命等)、尊重大自然的生命(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它们和我们在一起,它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爱惜自己、他人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命(生命既脆弱又顽强、它们的生命受到威胁,它们已离我们而去);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2. 生存
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
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需从小立志,要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有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追求;正视自己的缺陷、不要轻言放弃;每个人都要有法律的意识,要向周围的人学习,具有团队精神;当危险来临时如何机智面对;认识生存环境,生存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3. 生活
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心态;学会与人交往,能与异性友好相处;学会竞争与合作;具有创新的能力;幸福来源于生活中有意义的、有目的的追求。在其他条件一样时,幸福的人有着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或工作上表现得更好,更长久。
每个活动教学课时一般为2课时,有些为3课时,完成全教材为32个课时。这些活动也可以作为学校、年级、班级的学年、学期、月份、学习周、班队课的主题教育活动素材。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 我们的成长
当下,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使个体产生了“为何而生”的困惑;人际关系的淡薄,使个体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因此,个体变得越来越脆弱,塑造完美而健康的人格成为学校、社会追求的目标。了解生命的有限性,珍爱生命、体验生命,确立以人为主体,找到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寻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的教育。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存在于世界上,是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的。
许多小学生只知有生而不知有死。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有意避讳死亡。就算不得不提到死亡时,也往往用把死亡描写得非常“优美”的童话、寓言来说明,或者告诉他们死去的人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暂时不能回来;抑或告诉他们死去的人其实是去了天堂、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向孩子传递了一些关于死亡的不正确信息,使不少孩子误以为死亡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人死去了还会活过来,结果导致一些孩子视死亡为儿戏。
该活动由我从哪里来、我们在成长、父母从哪里来、他们哪里去了四个部分组成。通过图片资料,认识人生命的诞生,青春期的变化、认识人的血缘亲情关系、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通过该活动让学生认识人的出生、成长和死亡、人的社会生命(血缘亲情关系)初步认识血缘关系和进行死亡教育;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生命。
教学时,教学本主题活动的时间建议为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我从哪里来、我们在成长。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搜集尽量多的信息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交流。第二课时完成父母从哪里来、他们到哪里去了两个活动。在组织活动时要完成第四页方框图。了解前辈的故事,让学生交流汇报。
2. 尊重你我他
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己,是基于平等,在彰显个性基础上的对他人的人格尊严的尊重实际上是“开放的我”,“自立的我”的延伸。尊重他人的教育内容是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善于助人,不窥探、干涉他人隐私,宽容大度等。尊重自己,强调自立;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社会,强调责任;尊重自然,强调和谐;尊重知识,强调创新。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孩子通常是受尊重导致成功,轻视导致失败。教育中让学生首先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注视别人,也不能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鄙视他人,更不应该用含沙射影的语言去中伤别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屑的表现去伤害别人的自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假如自己在有些方面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和嫉妒去代替应有的尊重。只有诚心的尊重,才会有不耻下问的心态,才会有共同的进步。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生活中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和不幸者。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真心的尊重。
人们常常说:“劳动是最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劳动也是最辛苦的,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有时候就得献出生命。因此,任何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称赞,任何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劳动,不仅是伟大的,而且还是非常的神圣。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历史,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任何一种劳动,都能创造财富,对人类都有贡献,所以,任何一种劳动都应该受到尊重,劳动果实也应该加倍的珍惜。
活动由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劳动成果三部分组成。教材中的每幅图都是一个故事,例如,第6页图3,不爬变压器围栏;图4,如何食用野生菌;第7页,图1将田埂上的草打结。尊重劳动成果部分的资料导读是一个游客到丽江古城旅游,找不到要去的客栈,正着急的时候,一个小男孩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得到许可后,男孩非常热情耐心地指路。这条路线果然不好走,反复听了几遍,我方才明白。游客正要按照男孩的指点出发,却发现刚才一直站在旁边的另一位男孩走过来,请游客停留一下,他将告诉游客更方便的路线。看到游客惊讶的神情,这位男孩微笑着说:“游客听到他告诉你的路线错了,但为了尊重他的好意,我现在等他走了再告诉你们正确的路线。”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尊重劳动的意义。
通过该活动让学生养成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劳动成果、人格等),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树立尊重的意识。
教学本主题活动的时间建议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人的自然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尊重劳动的成果(人的精神生命)。教学时,除阅读、分析资料外,还需补充学生身边的故事,可通过学生观察图、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教学难点是尊重人的劳动(精神生命),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人,尊重劳动成果。
3. 我们在一起
现代系统科学和环境科学已经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命运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返回来伤害人类自己,所以,人类对自然的伤害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对自然的不尊重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自己的不尊重。这里的问题已经不是人类应不应该尊重自然的问题,而是人类实际上能不能够不尊重自然、或是否还可以选择不尊重自然的问题。人类既然不想伤害自己,他就只能选择尊重自然,选择不伤害自然。通过该活动,让学生能够珍爱自己、他人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命,树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活动由多彩的生命、和谐的生命、生命受到威胁、消失的动植物四部分组成。让学生树立珍爱自然界生物的生命,树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教学本主题活动的时间建议为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多彩的生命、和谐的生命。第二课时教学生命受到威胁。第三课时为实践活动。在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好鸟巢的基础上,选择晴天,将鸟巢挂在树上,并开展保护动植物宣誓仪式。教学中除阅读、分析资料外,可通过学生观察图、讲故事、角色扮演、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体验。教学时,教师还可补充其他资料进行教学。
4. 谢谢您的爱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德,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不仅儿童、青少年需要培养,任何一个人都应当具备。心存感恩,一想到大自然,就会珍惜生态环境不要被破坏,关心大气和水源别被污染;心存感恩,一想到赐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孝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心存感恩,一想到提供自己衣食住行的广大劳动者,就会对他肃然起敬。感恩之心能使人时时感到愉悦与温馨。心存感恩,你自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才能知足常乐,少怨气与烦恼,心灵便获得平静与安宁。人人都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那么我们社会就将拥有更多的善意与爱心,更多的和谐与公正。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他人的各种服务,大自然的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些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浑然不知。通过该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及意义,学会感恩、学会表达自己的感谢,改变自己的行为,从现在起树立感恩的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
活动由我记住了你、表达感谢、献出你的爱三部分组成。使学生学会感恩,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教材第15页组图为一个受到资助的同学怎样感恩的故事。
教学本主题活动的时间建议为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我记住了你和表达感谢,第二课时完成献出你的爱。教学中除阅读、分析资料外,可通过学生观察图、讲故事、角色扮演、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体验。本主题中要求学生在感恩树上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谢的活动除在课堂上完成外,还可在教师节、春节、母亲节、生日中开展活动。蓝丝带活动,教师要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好材料,除在课堂上完成外,还可让学生在课外、在社区、在家里开展活动。第二课时时让学生说说感受。献出你的爱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角色扮演,教师要认真组织,但要注意安全。
5. 编织金色的梦
许多的仁人志士,就是从小开始选定目标,立志成为有用之才的。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十三、四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国建国的高级领导人朱德,青年时便追求远大的革命理想,摈弃高官厚禄,放弃师长不当,千里迢迢找到共产党;数学家陈景润上初中时,就想到“数学是什么事也少不了它的。”立志在数学方面为祖国作出贡献。所以说,目标产生使命感,使命感产生动力。动力的源泉是目标。通过该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一个幸福的人,必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有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追求;正视自己、不要轻言放弃自己的理想。
活动由从小立志、正视自己、不轻言放弃三部分组成。正视自己的资料导读是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学生生下来就有残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从小他就看惯了太多人的白眼,听惯了太多人的嘲笑,于是他变得沉默而敏感,用自卑把自己封闭了起来。班里组织去爬山,老师说每个人都要去,谁也不能请假。这让他慌乱不已,因为自己的腿,他从没爬过山。可他必须去。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向山上冲去,他也向前猛冲,一开始还踉踉跄跄,可一上了山坡,这种感觉立刻没有了。原来在爬山的时候,别人是看不到他的缺陷的。而且,由于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他迈步攀登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竟比别人省力得多!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很快,他已超过所有的人而遥遥领先。让学生从故事中能够正视自己。
本活动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从小立志。举行“我的志向”主题演讲活动。第二课时教学正视自己、不轻言放弃两部分。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写的“我的志向”,教材23页资料导读为一个哲理故事,要多让学生思考。
6. 生活中的规则
活动由身边的规则、法律和遵纪守法三部分组成。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法律法规就是规矩;对学生来说,学生守则和规范就是规矩。遵纪守法,是对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要求。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人人守纪,事事依法,在保护自己权利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能否遵纪守法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外在表现。把法律法规看得更加神圣,从小为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出力,重规则强调责任,尊重人格强调权利,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前提。通过本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素质。
本活动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身边的规则。特别要培养学生的秩序意识。充分利用24页教材四幅图(讲秩序、守时间、不遵守规定、明知故犯),展开讨论。第二课时教学法律是国家的规则、每个人都要遵纪守法。通过教材27页左图的讨论,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法,而右图是渗透文物保护法。教学本活动时,一定要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发生在课堂、校园的典型案例开始,教材中的资料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传物游戏、叶紫的故事要让学生认真体验。本活动中,认识相关法律部分可能有点枯燥,教师应先让学生说,在收集相关法律条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部分不要讲得太深。
7. 赏识的力量
活动由发现优点、赞扬和赏识、互相学习三部分组成。29页的资料导读是一个故事:有位新来的老师走进教室,在大大的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儿。然后,他指着白板大声问班上的学生:“这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儿。”老师惊讶地问:“只有一个黑点儿吗?”“是。”老师叹道:“难道这么大的一块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吗?”全班学生愕然。让学生醒悟到发现缺点容易,发现优点则要人们细心观察。
教材第30页的资料导读,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第31页驴的故事是一个哲理的故事,蕴含着该向别人学什么,应该怎样学的道理。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赏识,因为人人都有缺点和脆弱的一面,赏识像一道灿烂的阳光,会照亮一个人的心灵,会打碎自卑的枷锁,会鼓起人乘风破浪的风帆,会使整个世界为之改变。有幸得到赏识的人,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他会带给我们非常单纯的满足、愉悦和欢乐。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赏识最基本的行为就是认识并肯定别人的成绩,赞赏别人的成绩。有效地赞扬常常能够改变人的一生。通过本活动,培养学生会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学会赏识别人,能够互相学习。
本活动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发现优点、赞扬和赏识,重点是学会赏识别人。教学时,对教材中的三个案例充分展开讨论,让学生体验到被别人赏识后的心情。第二课时教学互相学习部分,教学时多举些例子。让学生动手整理伞布,体验学习的重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多让学生模拟生活场景,展开讨论。
8. 合作的团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需求,是学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要教育学生成人,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就应当教育他们成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自然负责的人。人自身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人与人的交往,都靠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人的道德自律、遵纪守法靠的也是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真诚人的标志。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受到别人尊重和信赖的基本条件。陶行之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一定是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更是成才的基础。进取精神、科学态度、创新能力是优秀人才的可贵品质,这些都离不开责任感,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责任感的基础上,才可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树立责任意识。
教材由学会合作、承担责任两部分组成。学会合作部分的资料导读换了一个故事:一天,五官争吵起来。眼睛说:“我比你们都厉害,因为我能让所有人看见东西。”耳朵听到了,说:“我才是最好的呢!因为我可以让他们听到所有的声音。”嘴巴说:“肯定是我最厉害,因为我能让他们吃到东西。”鼻子说:“你们都说错了,其实我是最厉害的。因为,我能让他们闻到各种香味。”眉毛跟眼睛说:“你有什么厉害的。没有我帮你遮风挡雨,你能让人们看到东西吗?”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树立责任意识。本课的三个活动体验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师要认真组织,特别是第三个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一般就是四人小队,人数太多。第35页上图的图意为几个人在传递物品的过程中摔碎了物品,谁承担责任,是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活动建议教学时间为2课时,但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教育的活动。第一课时讨论五官故事,完成室外活动,体验围正方形、“统一行动”、丈量。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结束后要让学生写出体验日记。第二课时完成室内部分,阅读资料,分析讨论,汇报体验,角色扮演35页的续编故事。教学时,两个实践活动都是可以进行评比的项目,可在一个月后举行徽章展览。学期末开展“我为集体做贡献”汇报活动。
9. 危险来临时
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的安全更多的是依赖于成年人给予的保护。当受到来自儿童所信赖的成年人的性侵犯时,可能会造成部分儿童的安全感的缺失。而且儿童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一旦受害者内化了许多与性侵害相关的痛苦和恐惧,使其自我认同及认知能力受到伤害。她们会因此对他人失去信任,并且经由一些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对于一部分受害者甚至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影响她们的学习、成长和人格发展。由于儿童没有性意识,也有一些受害者,在受到性侵害的当时并没有对她们产生太严重的影响,但是,当她们进入青春期后伴随性意识的萌动,遭受性侵害的记忆重新被唤醒,被害儿童很可能会认为自己与同辈群体不同,自我价值感降低。并因负面事件而提高了自我责难,从而产生了不安、自责和恐惧等心理压力,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强烈地震让人类震惊,云南近几年来地震频发,正确认识地震,树立防震意识、掌握逃生技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活动由避免被侵犯、当地震来临时两部分组成。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如何理智避免被侵犯,当地震来临时,如何科学逃生。
本活动教学时数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避免被侵犯部分,重点是人身安全,难点是性侵犯。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多让学生模拟生活场景,展开讨论。要利用教材插图,认真组织学生讨论,第一部分重点讲了如何防范性侵犯,教师不能回避,要认真讲清楚。第二课时教学当地震来临时部分。教学时,在课堂上讨论,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然后进行模拟演练。
1 0. 环境在变化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还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的影响。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近日在此间发表报告说,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100年全世界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将导致大量物种因不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来自全球95个国家的1360名科学家通力合作,历时4年完成的《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警告说,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2/3支持地球生命系统运转的自然资源已被严重破坏,几近耗光。地球上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可供人类开采时间最多不会超过百年。煤炭在300年左右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更加关注环境,关注能源。
活动由全球变暖、能源危机、我们的行动三部分组成。
教学时,要让学生作第42页的曲线图,并认真分析曲线图。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感悟与评价是让学生根据自己达到的等级,在相应的圆柱上涂色。
1 1. 积极的心态
心态是人生态度的具体化,是人生态度的现实反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的心态环境,一个人需要有积极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最基本的要素。对于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每一种逆境都含有等量的或更大利益的种子。有时,那些似乎是逆境的东西,其实是上升的好机会。积极的心态不是天一下雨就躲进小屋抱怨,而是纵有泥泞也要前行。积极的心态,又使我很会让自己感动。我知道无法摘取月亮,于是我在池塘边的林中细细的享受着月光的沐浴;我知道自己现在不能随便在空中遨游,于是我登临大山,放远了视野,也宽阔了胸襟;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攀上参天大树,于使我学会了跳起来去摘那能到手的果子。
生命的进程必然是曲折起伏的,所以培养小学生承受各种挫折与失败的气度和能力也很重要。人之生命的过程都要经受无数的风风雨雨,必须教育小学生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痛苦与逆境。我们要从生命的意义上去理解生活中的感觉,如果我们仅仅从生活的视角来看待与对待诸如挫折、痛苦与逆境,则往往无法超越,总是觉得生活太艰难,自己太不幸。通过本活动,让学生认识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及意义,具有积极的心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
教材由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伤痛总是难免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三部分组成。教材第50页左下图的图意为分到大小不一样的苹果时,你怎样想?右图为怎样面对一个名额。教材第51页的故事也是一个哲理故事。
教学本主题活动的时间建议为2课时。第一课时,分析讨论教材中的48、49、50页案例。第二课时,结合分析教材51页故事。分析一个人应保持什么样的积极的心态。教学中除阅读、分析资料外,可通过学生观察图、活动体验、角色扮演、续编故事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体验和感悟。
1 2. 学会交往
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小学生不是经常与别的同学保持接触,那么,友谊就不可能建立起来。”朋友,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生的道路;朋友,就像失意时的一缕阳光,给你光明和力量;朋友,就像天空中明亮的北极星,在你迷茫时为你指明人生的方向。朋友,就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世上没有比朋友的情义更美好、更愉快的东西了。没有了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我们要广泛地交友,同时也要学会交友。益友,会成为你走向成功的阶梯,会给你前进的动力,也可以认清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与益友的交往中,可以扬长避短,完善自我,可以随时调整自己人生的方向,使你少绕弯子,更快地实现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如果交友不慎,不仅会成为你的绊脚石,而且会诱导你误入歧途,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能与异性友好相处,处理好异性之间的关系。
活动由同学和朋友、学会交友、男生和女生三部分组成。本活动是对于青春期的儿童来说,很有针对性。
本活动教学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同学和朋友、我想成为你的朋友部分。重点是交往的技巧交友的能力。第二课时教学男生和女生部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男女生间的友谊。教学时,教师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得到体验和感悟。教材第57页中右图“学会拒绝”,要让学生展开讨论“当朋友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你如何面对?在“男生和女生”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展开“男女同学能不能交往?男女同学能不能交朋友?”的讨论。
1 3. 竞争与合作
竞争无处不在部分的资料导读是一个竞争改变了学生态度,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促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人们不断进取,奋发向上。活动体验是角色扮演:康康是本学期从外地转来的,刚开始还很努力,在同学面前,一直不服输。但几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他内心十分痛苦,几次提出要回老家,但后来康康同学获得了成功。竞争与友情同行部分的资料导读一是学生球赛有竞争但失去友情的故事。一次学校篮球赛,四(1)班与四(2)班进行篮球比赛。四(1)班比分领先时,每当四(2)班投球或进攻时,同学们就喝倒彩。后来,裁判老师的一次判罚引起了四(2)班同学的不满,他们最后生气地退赛了。资料导读二是寒假期间,一个叫芊芊的同学接到了老师的电话,通知她和好朋友妞妞10天后,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演讲比赛,并要芊芊转告妞妞。芊芊想:“妞妞虽然是我的好朋友,但现在是我的竞争对手,我过几天再通知她,让她准备的时间少些。”比赛时,芊芊获了奖,老师也知道了原因,芊芊也不快乐。活动体验是辩论会:同学向我请教时。实践活动是搜集竞争与友谊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开展班干部竞选活动,通过“个人演说”竞争“上岗”。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双赢”理念,指出了“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双赢。我们只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这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大家都会有所收获,都能得到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最后倡导学生既要树立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这既是本层次的结束语,也是“竞争不忘合作”的落脚点。我们崇尚竞争,但又不忘记合作。
本活动由竞争无处不在和竞争与友情同行两部分组成。旨在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学会竞争,又要学会合作,还要学会善于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友谊可以促进竞争,若两个人因竞争而反目成仇,互相利用,互相陷害,那么他们二人绝对不是朋友,存在的也不是真正的友谊。所以,友谊可以铸就竞争的成功。竞争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进步、发展得更快。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本活动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竞争无处不在,重点是认识竞争的积极作用。第二课时是生活离不开合作。教学时,教师要多让学生讨论,开好辩论会。
1 4. 创造新天地
人们往往习惯接受已存在的事实而不愿假设新的现象会发生,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会让人遇到事物尤其是熟悉的事物时,主观上做出判断,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往往来自于固有的经验和阅历。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总是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进行生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很重要。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中的核心成分。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的思维过程,它是一个载体,把先人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结晶,通过奇妙的思维形式及方法的运用,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东西,无论是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创造发明,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过程和作用,所以创造发明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材由不要被习惯束缚、创出新世界两部分组成。不要被习惯束缚的资料导读是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儿,很爱吃西瓜。瓜农看到站在田边的她问:“想买西瓜吗?”她点点头:“可我只有一元钱。”瓜农看她可爱,便说:“那我给你一个小西瓜。”小女孩儿想了想,说:“好吧,不过你先别摘下来,我过些时候来取。”瓜农同意了。一个月后,小女孩儿捧走了一个大西瓜,也捧走了一群大人的赞扬。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力量。导读的资料是洗衣机的发明历程,体验活动为列举报纸的100个希望点。
建议教学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中不要被习惯束缚、创出新世界的内容。第二课时举行科幻绘画、科幻作文交流活动。教材中有缺点列举、希望点列举等创造发明的技法的训练,教学时,教师可由此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缺点,列举希望点,发明物品。要求学生创作一篇科幻作文,应该不算难,教师应认真组织,并举办一个科幻作文展览活动。
1 5. 与幸福同行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生命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一个高于其他所有目标的总目标。我们生命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在往幸福之路前行的。生活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快乐与幸福教育。要让小学生生活中有快乐,生命里有幸福,这样才能让他们重视生命的价值。
幸福是社会中的个体满足了某种需要后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只有当需要的满足符合社会准则和价值标准时,这种幸福感才能持久和稳定。因此道德与幸福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幸福,道德就成了绝对律令和法典,丧失现实性;离开了道德,幸福就成了空中楼阁,丧失真实感。因此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必须相互促进才能更好推动个体的发展。
幸福是人生意义实现时的积极的心理感受,具有积极性、动力性、意义性等特征。幸福不等同于单纯的快乐,快乐更多的是指感官欲望的满足带来愉悦。这种愉悦大都伴随着生理意义上的满足,是短暂而不持久的。幸福是一种比较稳定持久的情感体验,会让人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增加对他人或自我的认同,使人乐观、积极、接纳、珍爱。因此,幸福不仅仅停留在自然生命的层次,而是一种向上的生命力量,同时也是人生的追求目标。幸福就像一个玻璃球,一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碎片到处都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捡,但是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捡不完,但只要你努力了,你总会捡到一些的。
活动由幸福在哪里、实现幸福两部分组成。在幸福在哪里部分,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幸福。第64页,介绍了一个人下的智力棋“独粒钻石棋”,其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感觉成功的幸福。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幸福来源于生活中有意义的、有目的的追求,在其他条件一样时,幸福的人有着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或工作上表现得更好,更长久。个人的幸福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的。
建议教学时间为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幸福在哪里。展开讨论什么是幸福。通过下棋,体验幸福。教师要让学生准备玉米粒、小石子或自制棋子,然后体验感悟。第二课时教学实现幸福。通过歌曲、几个案例的讨论进行教学。第三课时,调查情况交流会。结合本活动,要让学生人人会唱“幸福在哪里”,展开讨论幸福与个人的关系。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近几年来国家实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幸福,教师要将学生变成小组,进行分工,提出调查重点,设计调查问卷展开活动。
四、在小学实施“三生教育”的建议
1. 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活动
“三生教育”的许多内容,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完成的,许多内容需要分段连续才能完成,还需要形成一个氛围。通过活动把“三生教育”内化为学生在成长中的自觉行动理念,帮助学生快乐成长。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年级活动、社区活动等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活动。例如,昆明市五华区先锋小学让学生在“校本节日”里享受快乐,结合“三生教育”及学校自身的特色,学校为师生设立了10个“校本节日”。二月亲子节(构建和谐家庭)、三月服务节(增强孩子对学校、家庭的服务意识)、四月科技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五月英语节(提高学生的视野和语言交流能力)、六月艺术节(接受艺术熏陶)、七月表扬节(学会赏识)、九月爱心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十月读书节(赏析经典与经典同行)、十一月体育节(强健体魄、健康身心)、十二月感恩节(感恩家庭、社会、大自然)。在富有学校特色的节日里,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导行,健康、快乐的成长。又如,玉溪市第一小学抓住减负契机,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选择,每天都有30种活动让学生参与,获得快乐。
2. 发挥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生命。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三生教育”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学校办学文化积淀与特色,挖掘和打造“三生教育”文化,让其深深植根于校园这块沃土中,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三生教育”中,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例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让会说话的墙壁、流动的园地、灵活的阵地来促进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三生教育”工作,让学生乐学乐做,融入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规范行为。为感恩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传承中华美德,传承西南联大精神,树中华名校形象为重点,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少儿民族操舞、少儿小博士评审、现代书香之家、明星工程等主题鲜明、特色显著的校园文化活动。2008至2009学年,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围绕以“三生教育”为切入点的目标:“良习修美德,好好做个人”开展。如六(10)班把班级文化定位为三大板块:传承中华美德,滋润生活之根,营造生活的乐园;传承中华美德,浇灌生存之本,创建生存的家园;传承中华美德,培育生命之树,成就生命的树林。
3. 加强家校合作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学科;五年级教学;写作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半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为目的,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观的提出,教学的多元化和生活化越发地成为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巧妙地利用教材,学习文章写作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五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进行写作教学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有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学生的教学兴趣,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其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尤其是针对语文写作教学来说,更加考验學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写作教学的开展更是十分有利。比如在讲解《新型玻璃》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时下的玻璃样式的观察和研究,想一想现在我们所用的玻璃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希望改进成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的写作要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想象空间,从而更好地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提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提问艺术”,知识的学习正是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整实行才能够被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利用课文的特点,科学地设置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段落中有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及动作的语句,在反复阅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这样写作的优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和动作呢?大家可不可以也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以此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水平。
另外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语文的写作教学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更是会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说,教师要针对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讨论,分享写作经验,谈一谈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善用想象,发散思维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童心,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最简单也是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进行留白的补充,也就是故事的扩写。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课文的延伸,用学生浪漫美好的想法去进行故事的扩展,用他们的所感所悟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掌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如教师在讲到《珍珠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文讲解完毕之后,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问一问学生,如果自己养了一只珍珠鸟,会和它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假如个别同学对于珍珠鸟没有什么了解,那么就想一想自己家养过的其他的小动物,它们和我们的感情怎么样呢?让学生将这些故事和想象流于笔触,表达出来。通过让学生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情感的真谛,完善写作教学的形式。
四、善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道具。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图片,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通过给学生放送网上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来相互提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讲到《慈母情深》时,我们就根据身边的真人真事和网络上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能看到课文中的文字,更能体会出真挚的感情。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到了五年级的阶段,正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不仅需要教师多年的经验进行探索,更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写作教学是语文综合运用的最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写作的成绩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善于利用教学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小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而不是将其看成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高丽英.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
[2]邹淑敏.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3).
【小学五年级《摆的秘密》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11
小学五年级《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05-24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07-19
小学五年级语文《莲叶青青》教学教案07-20
小学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案设计07-25
小学五年级体育的教学计划09-22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10-22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09-09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的奖赏》教学教案09-18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