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管理部门工作计划(通用11篇)
摘要: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全新要求,档案管理应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能否满足新时代社会实践的需求,是衡量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系统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制、科学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构建全新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是完善、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
信息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日新月异,让信息化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目前,医疗档案的管理均逐步实现了信息化,但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医院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足、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落后……因此,想要完善、创新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我们应从多方努力。那么,怎样科学地完善、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呢?
一、建立系统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制
1.优化档案管理模式,明确职责。优化档案管理体制,明确的责任体系十分重要。医院是人员密集、信息内容更新较快的医疗单位,档案的形成和管理涉及全院诸多医护人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院上下协同配合。在职责体系中,确定主管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宏观指导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和计划,制定工作监督体制。确定涉及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对全院各类档案科学归类、存档管理。全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为实际执行人即第三责任人,这样建立一个在院领导引领下的责任体制,明确各方职责,层层落实责任,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具体的责任追究。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一系列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落实,确保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客观真实性、安全性,使医院档案管理更科学、高效、便捷。
2.健全工作人员管理体制,加强档案管理者队伍建设。医院档案管理者选用有档案管理经验者,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无经验,但思想灵活,勇于创新的人才。一些“资深”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守和陈旧思维,阻碍了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同时,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待遇差,晋升慢,无法吸引年轻有为的人才,这也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建立一个全新的档案人员管理体制至关重要。可以引进竞争激励机制,通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吸引人才;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创新,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力;在人员的管理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将档案管理者的工作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与薪资、晋职挂钩,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确立科学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
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医院应积极开展档案管理相关培训:(1)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组织档案管理者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学习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系统地学习最前沿的档案管理方法,调动档案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及时反馈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明确整改方向和措施。(2)培养档案管理者创新及实践应用能力,把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档案管理实践中。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亟需年轻有为、熟练计算机软件操作且热爱档案管理事业的人才,医院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培养信息化的专业人才,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术,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发展。(3)培养档案管理者综合服务素质。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理念,培养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精通、踏实肯干、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人才。
2.加强软环境建设,营造人性化的工作氛围。(1)营造积极、活泼、创新的工作氛围,调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比如档案管理知识竞赛、传统档案管理与信息化档案管理辩论赛,先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评比等调动工作者的激情与活力,激发创新思维,提高专业知识水平。(2)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发掘员工的优点和专长。在工作安排上,根据人员的专长和个性特点安排适合的岗位,双向促进,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率,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构建全新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
在全新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中,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科学分类,探索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方法,使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完善。(1)建立一套完善、健全和科学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如通过制定落实严格的保管制度,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把住存储载体的质量关,规范存储载体的保管条件,加强计算机的病毒检测,应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信息或载体损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规范电子文件形成、积累过程的管理以及?w档责任、检查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2)建立数字化信息档案馆,实现网上归档、网上检索。把档案馆中储存的档案、影像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全部上载到相关的网络云数据库。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创新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利用效率。(3)培养档案管理者信息化管理水平。可聘请专业人员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并培养和强化档案管理者的安全保密意识和网络安全防范技能。(4)严格控制电子档案的可转换性,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对电子文件进行特定保护。做好电子档案使用中的控制与管理,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加强安全保护。(5)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上传部分档案到专业平台,方便各单位互访数据。(6)从电子文件的源头抓电子档案的质量。为档案部门增配设备,对电子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制作,规范电子文件形成所使用的软件。(7)设置专人对纸质文件集中审鉴,保证纸质文件与电子信息一致。(8)严把电子信息归档关,做好电子信息动态管理。在电子信息归档时,对电子信息进行检查、鉴定、验收,实行动态管理。
当前医院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做好信息化档案管理是时代的需求,我们应将档案信息资源网络的规划、设计、管理和运行纳入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实施,从而深入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参考文献:
医疗设备是医院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精、尖医学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在医疗领域中快速地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加速了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1]。每年各家医院报废的设备均在几十台甚至上百台[2]。新设备的应用,旧设备的淘汰,成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3],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工作是医疗设备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政策性、程序性非常强的工作。目前,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设备的报废淘汰只是简单地反映为经审批同意固定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而没有将医疗设备报废从申请→鉴定→报批→审批→处置及再利用等各环节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完整地体现。因此,完善医疗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使其更加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就必须对设备报废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使报废工作更加严谨,既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又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2]。
1 医疗设备报废的管理现状
1.1 医院各部门对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工作从使用部门到管理部门都未得到有效重视。设备的管理既可以理解为物的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人的管理。目前,各大医院一直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实,尤其是对设备报废的管理,更是认识不足,认为报废设备没有必要作为工作重点,导致设备报废管理工作不严密,缺乏程序性、科学性操作。
1.2 医疗设备的报废工作未实现精细化信息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实现了对信息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分析,使得医院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了对资产的增减及调配全过程信息管理。不仅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未实现报废工作精细化信息管理。设备的报废处置管理只反映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功能,没有对设备报废处置全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监督,从而形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2 如何完善医疗设备报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
完善医疗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使相关部门掌握医疗设备报废的全部信息,可以在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增加以下四大模块。
2.1 医疗设备报废申请模块
医疗设备报废申请模块主要包括临床设备报废标准和设备报废信息记录2种内容。
2.1.1 医疗设备报废标准
医疗设备报废必有原因,报废得当与否,不仅体现了设备是否充分利用,而且也体现设备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4]。因此,明确报废鉴定标准是做好医疗设备报废工作的重要前提。医疗设备的报废标准与估计耐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5]。设备估计耐用寿命包括物理耐用寿命和经济耐用寿命。物理耐用寿命是从其物质形态上看其使用年限[1]。常见的医疗设备报废原因包括:仪器设备经过长期使用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折旧期限(一般为5~10a);仪器设备的零部件与结构已经严重老化,其安全性、准确性、可靠性和性能等指标经过维修检测已达不到基本使用要求;虽然设备还能继续使用,但是由于技术落后,性能较差,无法满足使用科室的基本需求等[6]。以上标准均属于自然淘汰报废。经济耐用寿命是由高效、先进、经济等观念决定的[1],常见的医疗设备报废原因包括:现有医疗设备已被效率更高的设备所取代;随着就医需求及服务规模的扩充,现有设备由更大服务能力的设备取代,继续使用现有设备将导致经济效益不佳[5];个别设备虽未达到规定折旧年限,但由于维修费用过高(超过设备原值的70%),继续使用会增大经济核算成本等。除上述2种基本鉴定标准外,还有因为操作人员使用不当,管理不善造成设备无法继续使用;严重污染环境或不能安全运转,可能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经计量检测或应用质量检测不合格,由工程师维修后仍然达不到使用要求;特殊设备强制报废;城市规划或医院建设需要拆迁的设备;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设备;国家规定需要进行处置的其他情形等。根据上述标准结合设备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报废技术鉴定。
2.1.2 报废设备信息记录
申请报废医疗设备的使用科室,根据固定资产科室分户账内容,填制“医疗设备报废申请单”,详细内容包括:申请科室、申请日期、设备品名、规格型号、主要附件、购置日期、数量、单价、总金额、仪器编码、设备条形码、申请报废理由等。其中,申请报废理由应由责任工程师根据医疗设备的物理耐用寿命和经济耐用寿命以及特殊原因等标准进行填报,填报的相关信息必须真实、准确。
2.2 报废技术鉴定和评估模块
2.2.1 技术鉴定和评估功能
医学工程处是主管医疗设备的职能部门。设备的安装验收、检修、维护保养、报废技术鉴定等都由专业工程师负责。报废设备技术鉴定是一项技术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医疗设备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环节[3]。使用科室申请报废设备首先要由责任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报废技术鉴定,依据报废相关规定将报废设备的使用状况、维修保养费用、零配件供应情况等信息进行整合并提出技术性建议。对于未达到物理耐用寿命提前报废的设备还需要由技术鉴定小组(由3位以上专业技术工程人员组成)出具报废鉴定意见,最后由医学工程处主要负责人审核。
2.2.2 权限、审核和查询功能
报废设备技术鉴定审批应根据信息化管理的多级权限控制设计操作功能。采用逐级授权方式,细化权限设置,实现权限动态配置,更加灵活高效地对系统进行权限访问控制。自定义不同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菜单工作权限,以及相关的审批权限[7]。经医学工程处鉴定确需报废的设备,单价或批次报废设备总金额未超过20万元,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由财务处上报主管部门(卫生厅)审批,并到财政厅备案,审批同意方可进行处置;对于报废设备单价或批次报废设备总金额超过20万元以上(包含20万元),由医院资产管理委员会上会研究讨论通过后,由财务部门上报卫生厅审核,审核通过后,再上报财政厅审核,经审批同意方可进行处置。目前,报废审批过程历时较长,申请科室对整个报废审批信息进度无从知晓,经常咨询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方可知道资产报废的审批进度。所以,增加报废审批与审核进度查询功能,可以提高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也使相关信息得以公开透明。
2.2.3 医疗设备报废流程图
医疗设备报废流程图如图1所示。
2.3 报废处置模块
设备管理科应设专人管理报废设备,对报废设备回收情况进行登记、编号、分类,力求使废旧设备发挥其应有作用,变废为宝。经审批同意报废的医疗设备,设备管理科由专人回收,并在报废申请单上签字确认后,交固定资产会计将设备信息进行账务处理。相关的技术鉴定资料和报批文件整理后交由档案员进行归档保管。报废设备不能继续利用的,可作为废品公开处理,所得收入一律按“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不得擅自使用,由医院的财务部门缴入自治区财政专户,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报废设备中的零部件具有放射性有害物质的,需管控好,不得擅自处理,应会同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做好处置工作。在处置模块中,分为可利用设备和不可利用设备2个部分。可利用报废设备需详细登记残值利用去向,实现可追溯性,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性地再利用,具体再利用情况可到残值利用模块中进行查询;不可再利用的报废设备需登记变卖的详细情况,包括变卖的地点、时间、参加人员、数量(质量)、金额、各种费用支出及变卖收据的电子版,作为处置原始资料进行留存。
2.4 残值利用模块
目前,医疗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比较闭塞,只有申请科室和审批部门清楚,具体情况其他科室无从知晓。医疗设备报废中可再利用设备信息应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公开说明,鼓励科室申请利用旧设备进行科研、教学等辅助性工作。对于报废设备可利用的配件,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办理相关拆卸手续后,仍为现用的同类设备提供配件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旧物新利用。
3 完善医疗设备报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3.1 提高了相关部门的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
通过完善医疗设备报废信息系统工作,提高了设备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对报废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不能轻易报废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等检查管理工作,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调动医院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技术工程师,使其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技能,厉行节约。让每一位参与报废管理工作的员工,都能认真地履行起自己的职责,确保报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严格地落实[8],实现设备价值的最优化,保障医院建设更好地发展。
3.2 体现了精细化科学信息管理模式,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医疗设备报废工作涉及国有资产保护、环境保护、市场秩序以及医疗安全等多个领域[9],信息是手段,管理是关键。通过对医疗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将医疗设备报废管理中零散、耗时及重复的琐碎工作,串联组织成为一套有序、高效的工作整体,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精细化[7],相应地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杜绝资产浪费与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王克奇.医疗设备报废的管理举措[J].民营科技,2008(6):123,126.
[2]叶细锋,李双齐.关于现代报废医疗设备处理的初步探讨[C]//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杭州: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11:185-186.
[3]万胜春,李仁春.医疗设备报废工作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0(3):61-62.
[4]蔡明芳.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及再利用的探讨[C]//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杭州: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11:221-223.
[5]谢晓梅,汪学文,李丹霞,等.加强医疗机构设备报废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72-173,175.
[6]吴斌.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建设对策[J].武警医学,2013,24(6):537-538.
[7]陈绵康,沈正海.关于医疗设备报废工作的几点思考[C]//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杭州: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08:307-309.
[8]张国群.刍议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17):231-232.
[关键词]医疗档案;信息管理;信息科学;应用
引言
由于以往醫院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不重视,也受到时代信息化发展限制,导致了以往信息化相对滞后。信息化管理无法得到保证也影响并制约了医院档案资源的开发和日后合理的使用,为了能够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不断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相关人士也在不断进行分析探析,下面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而提出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1、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档案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十分重要,在医院各项工作医疗档案是医院在各项职能活动中重要体现,无论从文字,图示,声像等等方面,都属于其中一部分,其体现的更是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原始性。那么在信息时代,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也必然借助信息时代下的有利条件,不断进行合理的信息化应用。另一方面,从医疗档案的医学价值,和其他方面的保存价值和法律凭证等上看。也必须要实现医院医疗档案的信息管理标准与规范化。
2、医疗档案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开发相对落后
就目前来看,档案管理软件在开发上仍然落后于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速度,在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开发速度比较慢,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单一的单机版计算机医疗档案管理也存在,并没有迎合信息时代的发展。随着医疗档案的增多,明显发现对于档案信息化要求也不断增加。并且急需升级并更新。
2.2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最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财务系统到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以及局域网管理、办公自动化等,都已开始在医院实施和运行。但一些领导还是不能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迫切性,致使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未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同步考虑和同步实施。
2.3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低
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从现在阶段来说,医院收费系统、统计系统、病历病案系统、检验系统、影像检查系统等部门系统不全一致,规格不一,不能通用,也与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着接口、存贮档案数据方式不同和无法交换等问题,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在各医院的信息网络建设中,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医院内部的数据分析不能够统一,不能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就谈不上是档案信息化管理。
2.4医院档案管理格局混乱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是一个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比如医院的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而医疗文书档案、各种检查影像等又分属其他医务部门管理。管理部门采用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不同,在管理职责上也不明确,也没有纳入医院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这样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
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方案
3.1医疗档案信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非常必要,通过规范化档案管理体系不断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网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上,需要结合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事项,实现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在档案管理软件上,必须能够结合多种文件存储格式,能够符合实时浏览,并实现联网检索等功能。在收集整理上,对于数据储存、阅读管理、统计管理、报表数据、业务权限等等方面都要实现收集整理的准确与完善性。进而不断满足医院文档管理要求。从软件信息化上讲,对于通用性强的档案管理软件备受欢迎,所以医疗信息化管理需要进一步保证医院内部网与档案系统网之间的信息有效存储,并且能够合理进行交换。医院工作信息量量非常大,医疗档案的种类也十分繁琐,利用高科技手段能够实现有效管理,可以达到无纸化办公水平。可以进行分级管理,保证医院和档案室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合理运行,并且确保数据的有效存储与整理。进而有利于医院更好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3.2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医院更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步伐。相关医院部门要结合自身的经济能力,更好的配置对应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系统,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迎合医院相关工作。在医疗档案管理上,必须提高信息资源传输的网络化,对应的制定合理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医疗档案资源的共享。医疗档案与其他档案管理有明显区别,其利用价值高于备份存储价值。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必须要实现应用信息的及时呈现和管理。
例如,可以通过医院内部网,构建档案信息共享网站,使信息能够及时共享并实现远程检索服务。在医疗资源信息化管理上也可以定期开展档案信息咨询服务,在定向、定题等方面实现交互式信息咨询,并且能够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加工和提炼。或者实更加深层次的开发。提供更多二次、三次加工的信息产品,拓展医院档案的服务功能,提高档案服务质量。要做好医疗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医院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建立电子档案收集和归档制度,电子档案的利用、保管制度,制订电子档案的保管期限、归档范围等规定,并将这些制度和规定纳入医院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中去,建立健全医疗电子档案的动态管理制度,使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按规范化的流程进行管理。
3.3加强档案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促使由档案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应该是具有广博的知识并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面对需求上的这一变化,首先要做好现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档案工作人员不但是档案学、文书学、信息传播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通信工程技术、信息网络、信息管理、数据库生产和服务、办公室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这也是当今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可知,医院的档案数据直接反映了医院工作能力,也对其历史也现状提供了科学参考。作为医院宝贵财富,必须要进行合理存储和利用。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要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应用,进而提高管理能力,为医院正常运作提供有效保证,从而提高人们就医质量,给人们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侯晓玲.加强医疗档案信息管理保证信息科学合理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03:190.
卫生部近日发布《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并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文如下: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依法执业,诚信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是指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以及其他与医疗卫生服务有关的信息。
本办法所称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是指从事疾病诊断治疗、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采供血和卫生技术服务等医疗卫生服务活动的单位。
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执法任务的卫生监督机构信息公开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执行。
第三条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统筹指导全国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工作。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公开信息,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做到公开内容真实,公开程序规范。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若发现与自身相关的、可能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责任和程序。信息公开前,应当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应当将开展信息公开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保障有关工作正常进行。
第二章 公开范围和内容
第七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信息,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
(一)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二)反映医疗卫生服务单位设置、职能、工作规则、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三)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第八条 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和卫生技术服务等活动的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应当公开下列信息:
(一)辖区内居民相关领域健康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主要技术措施;
(二)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含中医药)项目、内容、服务人群及实施情况;
(三)承担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含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服务)项目、内容、价格、收费依据及实施情况;
(四)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精神疾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实施情况;
(五)营养和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的技术服务工作内容、进展及实施效果;
(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内容、进展及实施效果;
(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机构、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等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和服务项目;
(八)职责范围内确定的主动公开的其他信息。
第九条 从事疾病诊断、治疗和采供血等活动的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应当公开下列信息:
(一)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执业许可证、卫生技术人员依法执业注册基本情况和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的身份标识;
(二)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开展的诊疗科目、准予登记的医疗技术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
(三)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大型医用设备名称、从业人员资质及其使用管理情况;
(四)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内容、流程情况;
(五)提供的预约诊疗服务方式及门诊出诊医师信息;
(六)医疗服务、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及其在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报销比例;
(七)纳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情况,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政策和补偿流程;
(八)接受捐赠资助的情况和受赠受助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
(九)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医疗服务投诉信箱和投诉咨询电话;
(十)医疗服务中的便民服务措施;
(十一)职责范围内确定的主动公开的其他信息。
第十条 同时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除第八条、第九条的相关内容外,还应当公开下列信息:
(一)配备的国家基本药物名称、价格,配备血液的种类、规格、价格;
(二)与本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的综合、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或者专科医院名称,支援本单位的专家姓名、专长和服务时间。
第十一条 医疗服务中患者使用的药品、血液及其制品、医用耗材和接受医疗服务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及医疗总费用等情况,以提供查询服务或提供费用清单的形式告知患者。
第十二条 医疗服务中的下列信息应当事先告知患者按照规定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应当及时、规范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一)患者接受的重症监护(ICU)、介入诊疗、手术治疗、血液净化、器官移植、人工关节置换、高值(千元以上)费用项目等诊疗服务及其收费标准;
(二)患者接受的超声、造影、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磁共振成像(MRI)等主要辅助检查项目及其收费标准;
(三)医保患者使用的自费比例较高的药品和诊疗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和诊疗项目之外的药品和诊疗项目;
(四)法律法规和临床诊疗规范规定的其他知情同意事项。
第十三条 除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应当向社会主动公开的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依法向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申请获取涉及其自身利益的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的下列信息,不得公开: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
(三)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的;
(四)属于可用于识别个人身份的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造成不当侵害的;
(五)不属于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法定权限内的信息;
(六)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予公开的信息。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因卫生行政部门等安排,参加评审、调查、鉴定等活动的,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外,本人不同意公开其相关信息的,可以不予公开。
第三章 公开方式和程序
第十五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指定机构(以下统称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并向社会公开本单位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
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具体职责包括:
(一)承办本单位信息公开事宜,并对公开的信息向公众进行必要的解释;
(二)受理和处理向本单位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
(三)采集、维护和更新本单位的信息;
(四)对本单位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主动公开的信息,应当通过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具备条件的应当在单位网站主动公开,同时可采取符合该信息特点的以下一种或者几种方式予以公开:
(一)公告或者公开发行的信息专刊;
(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
(三)信息公开服务、监督热线电话;
(四)本单位的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开栏、信息亭、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场所或设施;
(五)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方式。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向特定服务对象提供的信息,可以通过当面交谈、书面通知、提供查询等形式告知。
第十八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信息,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获取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向拥有该信息的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提出申请。采用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形式提交申请的,应当通过电话形式加以确认。
获取信息的申请应当包括申请人姓名或名称、身份证明、地址、联系方式、所需信息内容描述及用途等。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在收到申请后应当及时登记,并根据下列情形给予答复或者提供信息:
(一)申请信息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申请信息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不属于本单位掌握的信息或者该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能够确定该信息拥有单位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单位的名称或联系方式;
(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在合理期限内更改或者补正,申请人逾期未更改或者补正的,视为放弃本次申请;
(五)对于同一申请人重复向同一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申请获取同一信息,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已经作出答复且该信息未发生变化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再重复处理;
(六)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对申请人申请获取与其自身利益无关的信息,可以不予提供。
第二十一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收到信息获取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
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本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获取的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应当征求第三方意见。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二十二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向申请人提供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依法不能提供的,应当告知无法提供的理由。
第二十三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向申请人提供信息,除可以收取实际发生的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收费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监督管理和处罚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和干部岗位责任考核体系,定期对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第二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相关部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收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予以调查处理,并书面向投诉举报人告知处理结果。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按规定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公开内容不真实、弄虚作假,欺骗服务对象的;
(三)公开不应当公开的信息,或者故意泄露服务对象身份识别信息和个人隐私的;
(四)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五)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向本单位职工公开信息工作按照政务公开相关规定执行。
基于UML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模
统一建模语言(UML)已成为一种面向对象建模语言的标准,它吸收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阐述了结合使用J2EE和UML的原因以及如何运用UML实现对J2EE的建模表示,探讨了运用UML对复杂系统建模的过程和方法.这些模型有助于开发人员对中间层(即商业逻辑层)设计的优化,并可有效的实现软件的.重组和复用.根据纯面向对象思想,在UML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实现Java三层结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
作 者:王世华 艾剑良 WANG Shi-hua AI Jian-liang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上海,200433 刊 名:科技与管理 英文刊名: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9 11(1) 分类号:C931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统一建模语言 面向对象 快速还原法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省卫生厅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自上而下,公卫优先,分步实施”原则,突出重点。以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建成与医疗卫生服务相适应的,覆盖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系统,充分利用卫生信息资源,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社会及大众提供卫生信息服务,目前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得到加强。我县卫生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红安县卫生局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工作,把信息化当作红安县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各医疗卫生单位也配备人员,加强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卫生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上有领导管,下有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局面。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好地成绩。
随着医学科技快速发展和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院管理更加复杂和困难,对医院管理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仅靠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不能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1、红安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发展迅速,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不断的努力,已投入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强大管理系统。目前县人民医院准备新投入的医院管理系统涉及医院业务、费用、财务、药品、设备、质量控制等管理上各个环节。
2、县中医院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临床信息管理为重点”的医院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体现了先进性,全面实现临床信息系统的整合,体现以医疗信息为主线和以医生为主题,反映当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通过应用,充分体现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管理理念,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便于医院管理科学化。
3、乡镇卫生院医院管理系统建设。由于我县乡镇卫生院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医务人员电脑水平低下,其医院管理系统建设之前一直处于空白,县卫生局非常重视,10年7月份,通过招聘,引进了8位计算机专业人才,同时考虑到乡镇卫生院人员电脑水平低下、方便以后维护,卫生局又统一选用乡镇卫生院医院管理系统。县卫生局投入了21万余元,统一为11个乡镇卫生院配置IBM服务器和 UPS电源。11家乡镇卫生院投入70余万元,完成了购置电脑、内部网络布线、人员培训、医院管理系统安装。
(三)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
我县新农合自实施以来一直重点抓信息化建设,新农合运行5年以来住院报销、门诊报销及监管一直走“优质、高效、低耗”发展的信息化道路。2011年合管办统一为全县每个参合农户配备磁卡,实现参合登记、县内外住院就诊、县内门诊及慢性病就诊一卡通管理。县内所有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与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并成功与省新华医院医院管理系统对接运行,县内病人在新华医院看病可就地报销,进步一方便了农民报销。
(4)村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形成。
村级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考虑我县自身经济底子薄、村级卫生建设相对困难。卫生局利用项目资金79万元,通过统一政府招标采购为25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购置了电脑,并统一安装了刷卡器。并积极与电信部门联系开通了各村网络,并在所有定点村卫生室安装了新农合管理系统。现全县所有村级卫生室网络覆盖率达到90%,农民持合作医疗卡在村卫生室门诊可实行刷卡就医。
(5)妇幼保健管理系统。
建立了实现孕产妇管理、儿童管理、婚前检查等功能的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6)卫生网站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
建立了红安县卫生信息网站及合作医疗信息网,对网站的版面进行多次改造,合理增设特色栏目,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强化网站功能,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增强时效性,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网站的建设为卫生搭建可靠的工作平台,向社会全面、准确、及时地展示红安县卫生的工作情况。方便了群众查询,开展卫生政务公开。
二近期规划
我县下一步将在全县397个村卫生室、11个乡镇卫生院、县级卫生数据中心进一步加强建设。提高全县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我县卫生信息化工作水平,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
(一)硬件配备
建设硬件基础设施:为全县397村卫生室配备电脑等信息化设备;为11个乡镇卫生院购置乡村医生业务培训信息化设备;建设县级卫生数据中心。
(二)软件配备
1、县级卫生数据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
按照卫生部要求和全省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指导意见,配置数据库、应用集成中间件、应用服务中间件、消息中间件等系统软件,搭建快捷、安全、高效的软件支撑环境。负责县、乡、村三级联网,通过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村卫生室之间以及村卫生室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新农合经办机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实现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药品采购配送管理、财务管理、网站及内部文件收发管理、与新农合对接平台实现网上公示查询、与卫生院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收费公开公示。实现公共卫生管理、卫生应急系统管理、电子病历管理、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管理。
2、村级卫生室应用软件
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应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支持村卫生室全科诊疗、收费、药品管理以及新农合、妇幼、培训等工作。主要满足下面功能:
①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实现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与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的紧密相连,实时查阅、动态更新健康档案基本信息、健康体检信息以及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就诊、会诊等信息。②与新农合管理系统对接。支持管理参合农民的基本信息和就诊信息,支持新农合一卡通基本服务,包括家庭和个人的信息采集、缴费情况以及就诊费用报销、即时结算等。
③支持村卫生室全科诊疗、收费、药品管理等日常业务。提供与诊疗业务关联的门诊病历书写、处方开具等功能,实现诊疗业务与慢病管理、健康档案和病人随访等卫生服务的联动;配合国家重点发展中医政策,为乡村医生提供中医经验处方;实现药品采购、配送、使用、追溯及有效期管理等服务;为常见病、慢病病人建立门诊病历模板、处方模板,提供合理用药辅助系统,减少村卫生室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④支持儿童、妇女、老年人、慢病病人、残疾人、重型精神病病人等重点人群专档管理,记录定期体检和不定期随访信息,自动生成儿童生长曲线、慢病病情发展曲线,记录病情的发展过程,方便医护人员制订干预措施。
⑤支持县卫生局对村卫生室的工作量统计和绩效考评等综合管理工作。支持对乡村医生在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三 问题建议
(一)问题
虽然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和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大部分的单位没有制定较具体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的医院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医院发展的作用,对信息管理所涉及的医院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性变革有畏难情绪,不敢予以实施,对卫生信息化所带来管理手段缺乏足够信心。
2、卫生信息化组织机构不健全。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组织结构,使信息化工作得以全面实施、上下协调、统一建设。全县卫生行政部门均无专设卫生信息化管理机构,卫生信息化职能一般都挂靠在有关科室。
3、卫生信息标准化缺少整体规划。由于各医院管理系统数据机构不同,使得各医院使用的管理系统无法共享,阻碍了信息之间的交流,也造成了一定资源的浪费。
4、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不足。卫生信息化建设需要必要的资金作为后盾。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尤其是有的医院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与开发,短期行为造成损失和浪费。在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势必形成恶性循环,给今后的信息化建设留下隐患。
5、信息化人力的缺乏。面对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相对滞后,无论从数量上海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普遍缺少既懂医又精通信息化及医院管理的人员,同时,对人员的培训机制没有到位。
(二)建议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关键是管理者观念问题,需要加强认识要把卫生信息化作为一个长远的过程,全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推动需要资金做保障,因此必须保障一定资金用于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给医院发展及公众带来的重要作用和效益。在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问题上,要给予需要的重视,要建设成熟的信息化业务培训机制,从而推动信息化建设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
1 医疗设备信息化现状
目前, 医院建立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业务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设施。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需求与其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 信息化管理大多只是基于常规的物资财务管理平台, 处于设备、耗材、零配件等出入库管理的初级管理阶段, 还无法对设备运行中的相关信息如设备折旧情况、仪器维修和效益分析等进行自动汇总、统计、分析, 无法真正实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所以, 无法提供有效且直观的数据为医院的管理和临床决策服务。
2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分析
2.1 与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比, 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1) 能够加强对设备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 从而有效的整合设备资源,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降低使用成本; (2) 为设备管理提供数据采集、维护、分析等工作的信息化平台, 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 缩短管理决策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3) 优化设备管理流程, 简化操作步骤, 避免重复、无效劳动的出现, 优质高效地完成设备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4) 提高医疗设备在采购、维护等流程中的准确性、安全性、稳定性[3,4]。
2.2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平台:
(1) 计划采购:记录了医疗设备从计划、采购、签订合同、到货验收等工作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表单。该程序涉及的数据信息, 是设备管理信息的重要部分; (2) 质量管理:针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日常检查和维修等内容记录各质量检查数据该程序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及时采取措施, 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3) 在用管理:对医疗设备的基本数据、附件数据和备注做完整的记录, 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库, 这些信息资源有助于对设备进行详细的跟踪管理; (4) 库房管理:主要涉及医疗设备的数量管理和财务管理, 包括对医疗设备出入库、报废、存储等流程的管理。该程序记录了设备在医院内各部门科室的分布情况, 建立了完备的设备信息资料。全院的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 设备使用状态、科室分布、帐目明细一目了然, 申购时先查询医院是否存在类似闲置的设备, 可避免不必要的设备采购, 为医院节省资金和资源; (5) 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档案的管理和信息的查询。档案管理把信息借助计算机建立索引信息, 方便用户检索资料, 信息查询是指数据字典信息的检索和查询; (6) 科务管理:主要指对设备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 包括人员的基本状况、专业分工、任务分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 责任绩效考核以及培训等信息的管理; (7) 计量管理:是对计量设备的管理, 包括对计量器具的查询, 能快速查询每台计量设备的情况, 系统也能及时报告需检定的计量器具[5,6]。建立医院设备科流程化管理, 建立有序的工作程序, 保障合理的库存, 提高医院设备管理水平。
3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实现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 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 建立起设备采购、使用、维修、更新、保养等一系列体系;综合设备使用、临床需求、患者反馈及财务收入情况双重分析;科学系统地合理调配利用资源, 降低闲置率, 提前报废、封存老旧故障设备, 并防止有使用价值的设备或配件流失;将报废设备收入冲减亏欠的折旧费, 并归入专项资金, 作为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资金来源之一;建立健全科室使用反馈制度, 完善对预购设备的可行性分析等并结合采购计划和资金情况, 进行设备购置前的市场调查研究、实际考察可行性分析及论证工作;健全设备验收、安装、调试记录;实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与系统化检修相结合, 专业管理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利于明确设备的事故责任及提出公正处罚建议。
同时,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是医院实现医疗服务目标, 以适量投入获取设备最佳信息、最佳效益的工具和手段, 是有效利用院内外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信息化是手段, 管理是关键, 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也是衡量医院是否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标志[7,8]。业务流程的优化或重组是核心, 增强先进医疗设备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设备价值的最优化是最终目的。
4 小结
当前, 信息化建设日渐重要, 覆盖于各个领域,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中。在医院层面上进行医疗设备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 减少或杜绝人为损坏, 还可以保证医疗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 运用现代管理手段, 扩大信息交流。最终实现为医院提供有效且直观的数据, 为医院的管理和临床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洪林.业务流程管理是大势所趋[J].2008, 10:55.
[2]尚长浩.军队医院医疗器械采购流程与体会[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5, (4) :68-69.
[3]黄炳梅.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 2005, 26:90.
[4]汤黎明, 于春华.医疗器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28:112-115.
[5]吕明, 仝青英, 孟晓东, 等.武警部队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08:100-101.
[6]张超群, 钱志凤, 王红宇.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79-80.
[7]亢德洪, 朱华, 刘伟.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学管理, 2011:34-36.
【摘要】本文分析目前医院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难题,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结合自己工作经验,提出建立符合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构想,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价值回报
1.前言
1.1.目前医院设备科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题
当前医疗设备的装备程度业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医院经过近几年快速的发展,购置了大量的医疗设备,这就对医疗设备的资产管理与运营、资产保值增值、设备的更新、淘汰、维护、维修、效益分析、供应商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大都呈现供应品种多、供货厂商多的特点,采购、入库、出库,保证库房账物相符是医院耗材管理的重点。出库后的去向管理、领用科室的账物相符、患者费用准确计价、耗材成本的准确计提和控制等,尤其是关于高值耗材的精细化、追溯管理,是目前高值耗材管理的薄弱环节。与此同时,管理是否科学、规范,不但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有直接关系,与医院的效益和声望也紧密相关。由于高值医用耗材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医疗器械安全的高度重视,高值医用耗材的全程监控管理已是势在必行。
1.2.建立医院设备科专用管理软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纵观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医院其它各科室都在HIS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各科室的专用管理软件,如病案管理和综合统计软件、检验科LIS软件、影像科PACS软件,而设备科的做为管控医院医疗设备资产和耗材进出的重要科室,却一直没有建立专用的管理软件,基本处于半手工操作管理的模式。
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以及“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和强调,各级医院,尤其是二级以上的医院应当高度关注和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并通过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同时在医院等级评审相关文件中,有众多关于设备科日常管理制度和配套信息化建设的硬性条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软件来对全院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医疗收入才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而购置、使用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医疗设备是增强医院治疗能力、提升医院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手段。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设备资产的增多,相应的设备及耗材的维护、管理、资产处置等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重和复杂,传统的手工统计式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查询困难、无法追溯管理、无法参与绩效考核;而且很难做到“科学、有序、有效、全面、直观”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设备科日益繁杂的工作需求。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对医院设备科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全程化、精细化”管理,保障医院设备的运行效率,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优化医疗设备资源配置,规范医疗耗材流转,规避资产运行风险,是当前摆在医院设备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利用信息化搭建一个与医院发展规模相适应、规范并优化工作流程、有效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设备科医疗设备及耗材专业管理平台”是破解设备科日常管理难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创新手段,也是推动医院整体效益提高的重要举措。
2.设备科专用管理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搭建符合医院设备科管理需求的专业级“设备科管理平台”,打造数字化设备科。该系统能实现如下功能:
A、规范科室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全流程导航,将设备科日常管理工作,按照软件流程图的形式进行管理,对设备从申购计划、招投标、采购、运营、维修保养、淘汰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数字化管理,规范并优化设备科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工作要点,划分工作权限,使得设备科的管理架构清晰、工作职责井然有序,有效提升日常工作效率;
B、实现符合卫生部医学装备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规范,促进医院评审以及医院管理需求的报表数据支持;系统立足卫生部相关规范,采用医疗器械分类和编码建立全院医疗设备电子分户帐,同时提供强大的数据自定义报表功能,形成智能、多维、立体的数据汇总、分析,方便各项指标查询。
C、规范并优化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管理,降低设备运营成本
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对设备的使用、质量、服务等方面的指标自动进行量化统计,对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降低维修消耗,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量化维修、维护人员的绩效考核
D、加强对医疗设备资产的管理
对设备的购置、使用、流转、盘点、折旧、报废、处置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管理,贯穿资产整个生命周期,有效防范资产流失,保障资产安全。
E、健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完备的电子档案实现了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通过对设备及高值耗材建立电子档案,对设备的申购资料、维修资料、技术资料以及采购、评价、验收过程中的合同、报告等文档进行规范管理。结合“条码资产巡检系统”,有效提升质控工作效率,保证质控有效性和普及性。
F、建立实时、动态的库存监控机制,规范耗材采购流程
解决库存积压、库存过剩、库存不足等常见库存管理问题,自动生成订单,实现库存预警机制,进行库存动态管理。对科室申购、审批、询价、采购、领用进行数字化管理,使耗材采购流程规范、科学、有序
G、建立高值耗材“精确控制,100%跟踪”平台
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做到“精确控制,100%跟踪”。针对目前高值耗材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用两个管控点进行严格把关,即设备科管控耗材质量、财务科管控耗材付款,从而实现流程的优化管理。
H、提供医疗设备采购决策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医疗设备利用率、故障率、维修率、闲置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管理者在医疗设备采购的决策上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资产运营分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与HIS系统做接口整合,进行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结合日常维修、保养费用,清晰反映设备的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
3.小结与展望
3.1管理价值回报 此项目投入后,能规范医院设备科日常工作,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精细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同时,由于设备的维修养护成本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降低,耗材管理清晰明细,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和积压,资产管理避免了流失风险,使设备科日常工作深化了管理细节,相应提升了医院的管理价值。
3.2经济价值回报 试算一下,医院每年投入重复购置设备的费用、浪费的耗材费用、资产流失造成的损失费用、不必要的设备维护和保养费用等,我们相信应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能够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堵塞管理漏洞,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那么经济投入的回报是显而易见的。
3.3社会价值回报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也即数字化设备科的理念目前在全国尚属前沿产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本地区域内目前计划或是正在建设的单位屈指可数,此系统的建立,不仅能为医院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提升医院的区域性知名度。
作者简介
1.禹進,1971.9,男,汉族,湖北省当阳市,当阳市人民医院,电工技师 医疗设备维修及管理。
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工作计划与考核方案
一、目的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纳入常规管理、首要管理。要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三、成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由院长负责,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医技、药剂科、中医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四、健全规章制度:
1、强调执行以“医疗核心制度”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查房制度;(3)会诊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术前讨论制度;(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3)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制度;(15)病案管理制度;(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检验、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合格。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4)、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每月对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医疗质控小组每周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会议上通报。
(3)、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七、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奖励基金。
为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逐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修订)》制定2013年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一、医疗质量安全监控
1、提高每月对医疗质量考核指标进行分析、评估与总结,对影响医疗质量安全的因素与环节予以分析,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确保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在目标范围内。
2、医务科会同相关领导定期深入临床、医技科室检查医疗工作质量,对工作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与质量缺陷予以及时纠正,必要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问题。
3、每季召开一次专业委员会会议,从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上分析,总结医疗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剖析重点科室和重点质量个案,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二、医疗文书质量
1、每月对归档病案予以审核、分析,及时纠正病案质量缺陷,完善措施,对月度医疗文书质量纳入月质量考核中。
2、每月对医技科室工作质量检查汇总,对辅助检查报告单质量、处方合格率等指标予以评估、考核,并纳入月质量考核中。
3、积极强化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重点督导科室内部对医疗文书环节质量的卡控。
三、落实医疗工作制度
1、年内将开展质量安全意识教育,重点考核15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对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予以重点检查。
2、医务科将对未履行好工作职责,未按照要求执行制度的科室予以相应的处罚,对存在的质量缺陷提交相关委员会研究解决。
3、为确保质量,须不断完善相关措施与制度,并予以经常性的检查与考核。
医务科
【关键词】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实现途径
一、前言
信息化时代下,医疗档案的管理也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实现信息化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传统的医疗档案管理是人工实现的,档案也是具体可感的,耗费人力、财力,还经常出现档案丢失,整理错乱的情况。调取档案时往往都不尽人意。所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可以实现档案提取的科学性,提高效率。虽然目前在医疗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依然呈现着可喜的趋势,医疗档案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
二、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医疗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可以减少原件的直接使用,原件多为纸质的资料,使用过程中难免容易损坏。而信息化可以避免使用原件,将宝贵的原始资料保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档案信息化还能节省成本,原本的繁重的归档整理档案等所花费的人力都可以解放,减少人力开支。更直接的优势体现在查找资料方便、快捷,提取资料时只需要输入关键字,及时、准确、系统。档案资源整合重在体现资源信息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共享性,信息化发展可以使得医疗档案在医学界实现快速的共享,可以扩大档案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
三、在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医院对于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许多医院存在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调较为滞后,信息更新不迅速,这些与领导的不重视也是密切相关。医院只看重了提取档案时的结果,但却没有重视档案管理中的效率问题,要重视过程的高效化。有些医院领导觉得信息化可有可无,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小问题,但是却没与深入研究档案管理背后的重要意义、从细节提高整体管理效果的必要性。医院只有提升重视度,才会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中投入更多的资金、人才培养、技术支持。
(二)档案管理软件开发落后。我国的软件开发与许多先进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都一直在迅速发展,但是在医疗方面的软件还是相对较为缺乏。随着医疗事业中的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复杂性也不断增强,所以对档案管理软件的需要不断增加,功能要求也不断提升。软件的更新才更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提高软件管理的效率。但是目前软件的新开发赶不上计算机硬件的创新发展。为了提升我国的档案管理软件开发,需要不断培养开发新软件的人才。国家和社会都要重视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主要是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相关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创新能力。
(三)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主要存在非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传统的人员安排有些还没有改变,依然安排专业知识匮乏的,有些人员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这严重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在入职时需要进行专业知识考查,进行一定时期的专业培训,要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会导致档案的整理、提取等出现错乱的可能性增大,出现错误时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广泛的时代,专业人员要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能应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实现。
四、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一)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档案中的丰富信息对于医疗事业中的参考作用是极其强大的,所以实现医疗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极为重要,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医疗档案管理要支持多种方式储存、支持实时浏览,具有方便的检索功能,内部网和外部网都支持,实现资源的共享。软件公司也要不断开发多功能的医疗管理软件,支持档案管理中的输入输出、检索、数据储存、统计报表等等功能。管理标准也要明确制定,做到有标准可依、可衡量。管理人员也要明确职责,达到体系化、规范化。
(二)加强医疗档案信息化传输的网络化。加强医疗档案信息化传输的网络化,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医疗档案的使用性,发挥其最大功效。发挥这些信息的最大功效的一个途径就是建立医院自己的档案信息网站,将档案中的有效信息都进行实时的发布,为其他医疗界同伴提供资料共享,为病人了解病情更加有效。可以通过这个医疗信息网站检索、上传、邮件接收、输出等功能,实现网络化能将医疗档案最大化地普及全社会,提供需要。
(三)加强医疗档案专业管理的人员队伍建设。目前,档案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因此加强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就很重要了。为了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这需要更高的要求。在招新的人员时,要充分考察人员的专业知识,还有更方面的能力,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最为需要的人才,要有创新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对在职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在职的人员要重视后期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开发创新思维。还要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对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考察,实行奖惩制度,激励人员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充分的发挥医疗管理档案信息化的优势,促进医院医疗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
五、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事业的发展也紧随时代的步伐,医疗档案信息化发展也是必要趋势。医疗档案的管理实现信息化有节省个人力资源、管理便捷、效率高、资源共享等等优点。虽然目前医疗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的路途中还有许多的难点,但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还是能在不断的探索中完美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强医疗档案信息化传输的网络化,加强医疗档案专业管理的人员队伍建设,这些都是实现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医疗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需要新技术的支持,大致都是更加高效的趋势。
参考文献
【医疗信息管理部门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06-12
社区医疗信息系统10-14
佛山市医疗信息09-30
医疗区域信息化方案12-03
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10-01
医院医疗质控管理计划10-27
医疗管理工作总结11-14
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09-08
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