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怀古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潼关怀古(精选9篇)

潼关怀古 篇1

关键词:张养浩,潼关怀古,经典,教学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 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

【译文】:略

【赏析】

元朝天历二年 (公元1329年) , 陕西大旱, 因廉正耿直、直谏犯上而丢了“乌纱帽”的张养浩, 终于应召离开隐居达八年之久的故乡济南, 再次出仕了。他此次官任陕西行台中丞, 身负赈济灾民的重任。《山坡羊·潼关怀古》便是他赴任途中登临潼关, 怀古思今, 写下的抒情杰作。

这首散曲 (或称“散曲”中的“小令”) 起笔不凡, 前三句着意绘景, 从空间的广度用拟人的手法, 横写潼关雄伟险峻的气势。作者登临潼关, 远眺“峰峦如聚”———只见绵延起伏的群山峻岭正从四面八方向潼关奔聚而来, 一个“聚”字用得非常巧妙, 赋予静态的山峦以极强的活力;近观“波涛如怒”———黄河之水咆哮怒吼, 滚滚东流, “怒”也把自然的黄河人格化, 似乎人间种种不平的憾事惹烦了它;紧接“山河表里潼关路”, 总括了潼关内据华山、外凭黄河, 素为军事要地的险峻地势。这样句句写景, 字字融情, 如中国传统的泼墨大写意巨轴, 为读者展示了潼关雄峻壮美的英姿, 也隐示出作者登临潼关内心波涛起伏的情感, 为下文叙史直抒胸臆造成一种雄浑阔大的气势。

“望西都”以下四句怀古, 以长安为背景, 跨越时代, 用千年史实纵写历代王朝的兴衰, 为后面警句出台做铺垫。西都长安曾是著名的帝都, 秦、汉、唐出现过繁荣昌盛的景象。而从秦到两宋转瞬已过了一千多年, 其间风云变幻, 朝代更替, 可哀那当初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修建的阿房宫、未央殿, 早已在战火中化为了灰烬。怀古思今, 伫立潼关, 西望长安, 作者自然想起了秦、汉等历代帝王的兴衰, 想起了眼前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及一路所见饥民遍野的凄惨现实, 于是思绪万千, 百感交集, 悟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颠扑不破的真谛, 不由升华出一声深深激愤的呐喊:“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

“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这一警拔的结语, 一语中的, 道破了封建王朝兴兴亡亡的实质, 点明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根本对立;它既是对上文怀古所作的总结议论, 又抒发了作者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感情。试想哪朝哪代的统治者是为黎民百姓着想的?他们征战杀伐, 文治武功都不过是为了一己或小集团的私利。时代在演进, 历朝帝王在历史宏大的舞台上粉墨登场, 演出了一幕幕争权夺利的丑剧, 一个朝代灭亡了, 一个朝代又兴起了, 而对广大人民来说, 只不过是刚刚砸碎了“李”家皇帝的枷锁, 又套上了“赵”家皇帝的锁链———作为一名封建官吏, 作者能从历史变革和人民现实生活的考察求索中真实地喊出广大人民的心声, 这使作者的思想在这呐喊中得到空前的升华, 也使作品价值上升到空前的高度。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中国文学史告诉我们, “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就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作为“元散曲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好的一首小令” (《中国古典文学自学辅导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 人们喜爱它警拔的结语、犀利的思想, 自然也喜爱它成就此思想的深沉感情基调和雄浑阔大的气势, 而其从大处着手, 纵古贯今, 结构严谨, 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的精妙笔法, 则昭示着作者不愧为元代大散曲家。

参考文献

[1].王洪主编《古代诗歌精粹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元明清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第三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

[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

[5].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潼关怀古教学反思 篇2

亮点二:“亡,百姓苦”可以理解,但是“兴,百姓苦”怎样理解呢?这个问题好,很有必要,也很有启发性。

亮点三:在复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水调歌头》《过零丁洋》时又一次理解意思,再次进行默写巩固。

亮点四:师: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忧国忧民。作者更看重(关注)的是谁?生:百姓。后一问很好,直指作品主旨,简练有力。

遗憾一:字的读音值得注意,华山的华(应读去声),兴亡的兴(应读平声)。

遗憾二:师:峰峦象征历史的繁盛,波涛象征人民的愤怒(?),能体会到吗?生:能。学生怎么能体会到呢?勉强能理解就不错了。这属于不当(无效)的提问。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案 篇3

授课人:

备课人:符敏华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伊能静的歌曲《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家听完这首歌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自由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每次听这歌总觉得它充满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在沧 桑中又透出几许人生空幻的色彩。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霸主 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但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 会改变,亘古悠长的,那份旷达与超脱正是出于对历史与人生的大彻大悟的理解。

同学们,这就是咏史怀古诗,读这样的诗能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种 种的烦恼,能让我们的心胸豁然开朗。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 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

1.揭示课题:初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 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 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 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 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 《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二)、分析《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播放范读作品,学生用心欣赏,同时注意容易错读的地方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教师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 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 快(意踌躇)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独立思考后个别提问: 按写景、抒情、议论给这首曲划分成三个 层次。

6.本小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7.给学生一定时间反复朗读直至背诵,抽若干人背。

(三)、课堂探讨:学生通读全部课文后,提问: 1.请同学讨论这首散曲的优点?试说明理由。此题为了锻炼学生的思 维能力,言之有理即可,不合理的地方大家要共同讨论。例如: 弄 望清影 怒 聚 等等

(四)、堂上练习:完成下发的练习

(五)、布置作业:默写这首曲子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潼关怀古》张养浩

凭吊古迹──峰峦、波涛、宫阙

《山坡羊 潼关怀古》阅读答案 篇4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8、此曲描写 ,感慨 ,对人民在**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2分)

9、“西都”指 ,“经行处”指 (2分)

10、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这首曲的作者是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3分)

12.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

参考答案:

8、潼关险要地势,历代王朝兴亡;(2分)

9、长安 秦汉故都遗址(2分)

10、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2分)

11. (3分) 张养浩 聚 怒

山坡羊 潼关怀古阅读诗词赏析 篇5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主旨:借怀古伤今,揭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衰亡给广大百姓造成的极大痛苦

作者介绍: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全文

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

极写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的险要地势,正是为下文的望而意踌躇提供抒情的诱发点,使作者更好地抒发感情。

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聚怒用得好。运用化动为静的表现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阔景象和险要地势。其中,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的汹涌澎湃,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文的主旨句是?此句妙在何处?

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个结尾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较强感染力。

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答: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潼关怀古 篇6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主题

这首散曲借凭吊潼关古迹,展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的悲惨命运之所在。

赏析

第一层 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以“聚”写出潼关处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以“山河表里”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发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第二层 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没有直接提到战争,但“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已经让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第三层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1

2形成一体。

题库

1、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参考答案: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2、这首诗是怎样安排内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起笔描写潼关险要,落笔抒发怀古感受,收笔在由怀古引发的历史结论上。这是一种层层深入、篇尾点题的方法,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主题是从写景抒情中自然得出的。前面的描写为后面的主题提供了基础,主题则是从前面的描写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可谓水到渠成。

3、理解性默写

(1)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曲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曲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原文和翻译 篇7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⑴

峰峦如聚⑵,波涛如怒⑶,山河表里潼关路⑷。望西都⑸,意踌躇⑹。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⑻!

译文

词句注释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白话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创作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篇8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无首》中的一首元曲。这首萧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广泛,脍炙人口。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任职期间体恤百姓,赈济灾民,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此文就是他任职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经之地“潼关”时,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流传千古的散曲。

四、教学方法

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学此诗,重在诵读,但诵读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每一次都应该有新的体验。因此,我采用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伊能静的歌曲《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家听完这首歌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自由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每次听这歌总觉得它充满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在沧桑中又透出几许人生空幻的色彩。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霸主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但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那份旷达与超脱正是出于对历史与人生的大彻大悟的理解。

同学们,这就是咏史怀古诗,读这样的诗能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种.种的烦恼,能让我们的心胸豁然开朗。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

1.揭示课题:初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二)、分析《山坡羊 潼关怀古》

潼关怀古 篇9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昏君,在此滥施淫威,虐杀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一份难得的沉重。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介绍

上一篇:团队委托管理协议下一篇:中班保育员教育笔记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