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期末复习重点(共5篇)
期末重点考点整理笔记(根据历年考试重点)
绩效概念:组织绩效:1.绩效是组织、团队的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2.有效性(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效率(组织使用资源的节约程度)和可变性(组织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3.衡量:卡普兰和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法(财务、顾客、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能力)。员工绩效:绩效是其行为和产出的综合。
绩效管理:为了达成组织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员工做出有利于组织目标达成的行为。(即绩效管理就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产出进行管理)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的区别:
①绩效评估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②绩效管理侧重于信息沟通与绩效沟通,贯穿管理活动全过程,强调事先的沟通与承诺;绩效评估只是管理过程的局部环节和手段,侧重于判断和评估,只出现在特定时期,是一种事后评价。④绩效管理更加人本化,它强调组织与员工共同管理、控制员工绩效;绩效评估则是强调组织、上司来考察评估员工的绩效。
绩效管理的内容: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绩效管理的作用意义:1.绩效管理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控制机制;2.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意义:①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②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③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其他环节的关系:a.工作分析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分析→工作职责、工作产出→制定关键绩效指标→确定该职位任职者绩效评估标准;b.薪酬体系:职位价值(position)、绩效(performance)、任职者胜任力(person),职位价值决定薪酬中比较稳定的部分,绩效决定薪酬中变化的部分;c.招聘:绩效评估是对人的“显质”(已经表现出的业绩和行为)的评估,还可反观人员招聘的标准与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d.培训开发:绩效评估之后,根据绩效现状,结合个人发展愿望,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和未来职业发展计划;e.人员资源管理工作:人事变动;调整组织的战略。
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1.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战略稀释”:原因最主要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各部门、各职位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相脱节】;2.绩效管理仅仅被视为一种专业技术。【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必须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其他业务板块相互配合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绩效管理必须基于任职资格制度,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以及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价值分配以及后续培训 岗位晋升等方面】;3.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不明确。【我们通常将企业的经营过程(企业的价值链管理)分为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三个阶段。绩效管理两大核心目的:改进工作(作为管理的工具寻找企业经营的短板所在并不断改进)、分配(通过绩效评价为价值分配提供依据,分配包括物质激励、培训、晋升等等)】;4.绩效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管理责任。绩效管理主体只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人力资源部在绩效管理中只能起到组织、支持、服务和指导的作用;5.组织绩效、团队绩效、个人绩效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和脱节,未能有机衔接)原因:①组织、团队、和个人的绩效目标出现脱节;②组织绩效、团队绩效、个人绩效三者性质不同。【无论组织、团队还是个人的目标都应当来源于战略的,三者之间应当是层层分解和细化的关系。个人绩效是由员工的职业化行为决定,团队绩效主要是由团队合作的程度(团队建设、跨团队跨职能合作、知识经验共享、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团队高绩效)所决定和形成】6.绩效管理指标没有重点。应当建立KPI体系将绩效管理与员工的业绩结合在一起,引导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战略目标。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7.一套考核指标无法对所有员工产生牵引作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和客户意识,必须能够为企业内所有部门、员工的要求,才能真正满足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要求;(绩效目标是动态的,随企业经营状况调整,而且针对不同员工、同一员工的不同考核期指标都会有所区别)8.如何避免员工追求短期绩效,忽视长期绩效。必须在企业内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原则建立起包括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运营指标和员工发展【财务、顾客、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能力】(每个维度包括目标、绩效指标、目标值和行动计划)在内的综合绩效指标体系。通过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考核——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从而将企业的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协调在一起;9.绩效管理成为奖金分配的手段。(考虑的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10.忽视员工的参与。作为绩效管理的主体之一,我们强调员工在绩效计划、绩效辅导以及绩效评价和反馈的全程参与。
绩效管理的原则:1.以人为本。(思想精髓)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2.目标一致。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3.员工参与。(员工参与是绩效管理的基本途径);4.有效沟通。作用:①可消除管理中的阻力,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误解和抵制;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③实现员工参与,提高参与效果;5.管理与支持相结合(共同管理);6.科学考核。有弹性、经常化、制度化;7.适度激励。制度化与柔性化相结合,以保证激励的公平、及时、全面,针对员工个人特点进行激励;8.持续培训。绩效管理以发展为导向,提供培训机会能使组织保持竞争优势、增强实力,员工能够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前途相结合。
绩效管理体系:1.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控制系统。它与决策系统、组织实施系统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体系。2.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目的是对员工绩效进行指导、管理、考察、奖励和发展。
企业价值链管理: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它包含三个最基本的部分: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要客观地分配价值,必须对价值创造者的贡献度进行准确的评价。
绩效评价系统:1.以素质模型为核心的潜能评价体系(岗位适应性,什么样个性与潜能,在某个特定的岗位上更容易产生高绩效)2.以任职资格标准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建立一种能产生高绩效的企业行为规范及标准,员工是否按照这些规范标准去工作)3.以战略为导向的KPI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作用:成为员工的约束机制、发挥战略导向的牵引作用)、4.以经营检讨及中期述职报告为核心的绩效改进体系(共享学习和持续进行绩效改进的过程。通过绩效分析找出问题,找出改进绩效问题的行动和措施,进行能力提升和潜能挖掘以及寻求资源支持)、5.以提高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为中心的绩效管理循环体系。
绩效管理的基础:1.目标管理:(1)基本含义: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将总目标→责任和分目标,并把它们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指导思想:Y理论,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特点:重视人的因素(参与、民主、自主),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分解、统一),重视结果】(2)优越性:①员工更清楚组织目标;②强调结果非任务,有助于改进计划工作(预测);③管理者在自己的职位层次上工作,而不是在比其低的层次上工作(减少监控);④有助于公司把握命运(主动适应环境变化);⑤改善上下级之间关系(减少监控);⑥为各个管理层评估各自的绩效提供了参考;⑦鼓励维持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3)①内耗;②短期行为;③目标设置难;(4)目标的设置:①预定目标(上下级共同商量确定,领导必须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②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③确立下级目标。(具体、量化、便于评估);④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和目标实现后的奖惩达成协议。(赋予下属相应的资源配置权力,实现责权利的统一);(5)目标过程的管理:定期检查、向下级通报进度、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修正调整目标。2.工作分析:对职位的描述是绩效管理的基础(设定绩效指标的基础),是最直接影响绩效的因素。(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投入与参与也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绩效计划(共识,承诺)、绩效实施【贯穿整个绩效期间】(指导与过程控制,解决问题,调整)、绩效评估(评估的依据:绩效管理开始时双方达成一致的关键绩效指标,收集的绩效表现的数据和事实)和绩效反馈四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组成。
绩效计划:1.含义:①是关于工作目标(结果)和标准的契约;②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③参与和承诺是制定绩效计划的前提;2.制定绩效计划(工作标准)的原则:①是否与企业战略相关;②是否可度量或可定量;3.绩效目标的来源:与岗位KPI来源一致,来源于部门目标的层层分解和职位应负责任(具体责任人)。绩效管理一定是源自企业经营计划;4.对目标设定的误区:①认为不确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在浪费管理者的时间。(制定目标过程迫使管理者和员工认真思考要干什么和怎么干)②认为目标可以消除变化。③认为目标和计划降低了灵活度(设定目标和计划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承诺牵引员工主动完成工作,之所以会成为一种约束,是因为认为不可再做修正。我们强调目标和计划的严肃性,要求不得轻易改变目标,但并不是完全排除了计划的调整)
绩效目标内容:1.针对KPI的绩效目标(结果指标);2.行为指标(以任职资格中的行为标准为依据)要根据每个员工不同的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评价;3.绩效目标衡量标准的设定:(1)绝对标准(以客观现实为依据);相对标准(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2)建立标准的SMART原则:S-具体的(specific)——目标是否具体,M-可衡量的(measurable)——目标是否可衡量,A-可达到的(attainable)——目标能否达到,R-相关的(relevant)——目标与工作是否紧密相关,T-基于时间的(time-based)——目标有无明确的时间要求。(3)对目标的设定要区分出层次:①合格标准,指对某个被评价对象来讲,期望达到的一般水平,或者对多个承担同一指标的人来说,这种标准是每个被评价对象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水平。作用:判断被评价者绩效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要求;②优秀水平:只有少数员工经过120%的努力才可以达到的。
绩效管理实施与管理:1.误区:①绩效管理重要的是计划和评估,中间的过程是员工自己工作的过程(沟通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并且营造宽松氛围);②对员工绩效的管理就是要监督、检查员工的工作,要时刻关注员工的过程。(绩效管理往往是一种目标管理,经理人员应该花主要精力关注员工的工作结果,也就是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对于具体的工作过程,不必过分细致的关心。【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加拿大·贝恩,a.过分关注员工的工作细节,不给员工自己做决策的机会,对员工相对孩子一样呵护,担心员工无法独立完成工作(权威和优越感,常常认为自己有能力,别人不行,表现为主观、支配他人,或者对他人过分呵护,不给别人独立自主的权力)-管理者“父母”心态,被管理者“儿童”(过分依赖,不愿自己做决策和解决工作中出现问题);b.客观理智,冷静、谨慎、尊重别人,表现对他人的信任,认为自己和别人同样有能力-“成人”心态;c.不成熟、无主见,认为自己缺乏做决策的能力,依赖,退缩和感情用事-】“儿童”心态)③认为花费时间做记录是一种浪费。不做记录:一方面在绩效评估时对工作表现记忆不够清晰,容易造成对事实的歪曲;另一方面,与员工沟通时,没有足够事实依据在手中,容易引起争议。所以在制定了绩效计划后,绩效实施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需要做的事情有两个:持续的绩效沟通+对工作表现的记录。
持续的绩效沟通:1.绩效沟通的目的:(1)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2)员工需要在执行绩效计划的过程中了解到有关的信息。(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困难,自己工作做得怎么样)(3)经理人员需要得知有关的信息。(进展,支持,协调,避免发生意外事情时措手不及);2.沟通的方式:(1)正式:书面报告、会议、正式会谈。(2)书面报告:优点:①培养员工理性、系统地考虑问题,②短时间收集大量关于员工工作状况的信息;缺点:①书面报告的信息是从员工到经理人员的单向传递,缺乏双向的信息交流。②容易使沟通流于形式,员工也会由于书面形式浪费时间而感到厌烦;弥补:①将书面报告的方式与面谈、会议或电话等口头沟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将单向的信息沟通转变为双向的信息沟通;②简化书面报告中的文字工作,避免繁琐与官僚;③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交流手段,提高交流速度和效率,增强实时性。(3)会议沟通:优点:①更为直接,可以满足团队交流的需要;②传递有关公司战略目标和组织文化的信息;缺陷:①会议组织耗时费力,对经理人员的管理和沟通技巧要求较高;②有些问题不便在团队中进行公开讨论;③与会者抱着各自目的参加会议,会对沟通中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过滤;准备:让与会者准备,给予与会者必要的信息,使他们了解会议的主题,并告诉他们应该做哪些准备;组织:尽量多给员工发言的机会,不要急于在会议上立刻做出决策,注意制定会议结束后的行动计划。(4)面谈沟通:优点:给员工一种受到尊重和重视的感觉;缺点:无法进行团队的沟通,容易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等。(5)非正式沟通:①走动式管理:使员工感到压力的减轻,感到鼓舞和激励,注意不要对员工具体的工作行为过多的干涉,不要对他们指手划脚、评头论足,否则的话会给员工一种突然袭击检查工作的感觉,员工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逆反情绪;②开放式办公:将员工置于比较主动的位置上;③工作间歇时的沟通:自然而然地引入一些工作中的问题,尽量让员工主动提出这些问题;④非正式的会议(联欢会、生日晚会)
绩效信息的收集:1.原因:(1)提供绩效评估的事实依据(还可以作为晋升、加薪等人事决策的依据);(2)提供改进绩效的事实依据;(3)发现绩效问题和优秀绩效的原因(积累一定的突出的绩效表现的关键事件);(4)在争议仲裁中的利益保护(一方面可以保护公司利益,另一方面保护当事员工的利益);2.收集方法:观察法、工作记录法、他人反馈法;3.收集信息中应注意的问题:①让员工参与。主管应明确告诉他们收集那些信息,最好采用结构化的方式,将员工选择性收集信息的程度降到最小;②要注意有目的地收集信息;③可采用抽样的方法(间隔抽样法、随机抽样法、分层抽样法)
绩效反馈:1.准备:尽量不要选择接近下班的时间,主管人员要选择一个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绩效反馈面谈中去的时间,计划好面谈将要花费多长时间。2.原则与技巧:在谈到员工的主要优点和不足时,可以谈论员工的某些性格特征,但要注意这些性格特征必须是与工作绩效有关的;“第二手称赞”,指管理人员使用从第三方那里得到的对员工表现的赞扬来对员工进行称赞;3.和不同类型的员工沟通:(1)优秀的员工(往往有比较强的个人发展愿望):鼓励为主。花多一些时间了解员工的未来发展设想,为其发展创造机会和空间,不要轻易做出加薪或者晋升的承诺,以免不能兑现;(2)一直无明显进步的员工:①个人动机不足。充分肯定员工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激将法”;②现有职位不适合。一方面帮助分析什么职位适合他,另外听听员工自己想做什么再做决定;③员工工作方法不对。帮助其分析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3)绩效差的员工:一定要具体分析其绩效差的原因,不要一概认为是个人原因;(3)年龄大、工龄长的员工:肯定他们过去为组织做出的贡献,并且表示亲切关怀。但强调过去成绩不能够被抹煞,可也不能代表现在或者将来的成绩;(4)沉默内向。开放性问题,多征询意见。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体系):1.概念:KPI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2.理解:(1)KPI是用于考核和管理被考核者绩效的可量化和可行为化的标准体系;(2)KPI体现对组织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3)通过在KPI上达到的承诺,员工与管理人员就可以进行工作期望、工作表现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沟通;3.区别:KPI体系/一般绩效考核体系——为达目标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不会主动采取行动,战略中心/控制,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自下而上根据个人以往绩效,来源于组织战略目标与竞争需要/来源于对过去行为与绩效的修正,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体现关注短期效益兼顾长期发展的原则/以财务指标为主、改进行动与战略需要脱钩;4.建立企业KPI体系的三种方式:部门承担责任的不同(强调部门从本身承担责任的角度,突出部门的参与,可能导致战略稀释现象的发生,指标可能更多是对于部门管理责任的体现,忽略了对于流程责任的体现)、职类职种工作性质的不同(突出了对组织具体策略目标的响应。各专业职种按照组织制定的每一项目标,提出专业的响应措施。增加了部门的管理难度,可能出现忽视部门管理责任的现象。而且依据更多的是结果性指标,缺乏驱动性指标对过程的描述)、平衡记分卡(兼顾了对结果和过程的关注);3.KPI的选择:(1)方式:①外部导向法,即标杆基准法。通过选择业界最佳企业或流程作为基准(确定企业成功的关键领域),牵引本企业提升绩效,缩小差距。标杆基准分类:a.按特性,战略与战术(产品标准、职能标准)、管理职能(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跨职能(客户标准、成本标准)b.按标杆参照对象,个体行为标杆、流程标杆、系统标杆;②成功关键分析法。寻找企业成功的关键点,并进行重点监控,通过寻找关键层层分解选择考核的KPI。【鱼骨图】指标筛选的原则:有效性(客观,集中反映要素的要求)、量化性、易测算性;③采用平衡分析卡思想的策略目标分解法。通过建立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绩效水平进行监控。【a.确定企业战略;b.业务价值树分析:战略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就要通过业务价值树分析,对战略方案和计划进行评估,并按照它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分别建立企业的价值体系,并以此找出企业中数目有限的关键战略价值驱动因素,进而确定关键的岗位和部门;c.关键驱动因素分析。第一进行关键驱动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找出对企业整体价值最有影响的几个财务指标;第二就是将后置的财务价值驱动因素与前置的非财务价值指标驱动因素连接起来。(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的引入的基本程序: 1.说明愿景。指明公司的发展目标。
2.有效沟通。通过有效沟通,组织内部上下级对目标达成共同认识,形成认识的一致性,把达成目标作为我们工作的平台。3.业务规划。不同工作在业务完成中贡献度大小不同,按大小排序后,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4.反馈学习。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从结果出发,进行溯源,找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平衡计分卡的所谓“平衡”是指在长期与短期目标之间、在外部计量和关键内部计量之间、在所求的结果和这些结果的驱动因素之间、在强调客观性测量和主观性测量之间保持平衡。】 4.具体岗位绩效指标的确定:(1)制定:对结果的关注和对过程行为的关注。高层(结果>行为),基层相反。越是基层员工越难与企业或部门的KPI建立直接的联系。员工除了对企业的目标承担流程责任外,还应当对部门的业务管理承担责任,以体现对部门的贡献。而且员工的日常工作也应该纳入绩效考核范畴。(2)筛选:第一次为去掉互相重复的指标、岗位完全无法控制的指标时、影响不太大的指标、管理成本过高或者计算过于复杂甚至不能计算的量化指标;第二次将指标根据对于企业经营和经济效益影响力的大小进行排序,选择最重要的几项指标作为最终确定的岗位KPI。(指标不能太多,分配权重比较分散,体现不出激励。)团队绩效测评:1.每个成员都具有双重角色:职能角色和团队角色,四种类型:建议者、协助者、攻击者和调和者;2.质量圈: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团队组织形式。承担企业质量问题的责任通常是由8-10名员工以及主管组成的工作群体;3.影响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团队凝聚力、团队成员的熟悉程度、团队的领导、团队的目标;5.确定考评要素:数量、质量、成本、时效性。
4道简答题: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的区别:
①绩效评估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②绩效管理侧重于信息沟通与绩效沟通,贯穿管理活动全过程,强调事先的沟通与承诺;绩效评估只是管理过程的局部环节和手段,侧重于判断和评估,只出现在特定时期,是一种事后评价。④绩效管理更加人本化,它强调组织与员工共同管理、控制员工绩效;绩效评估则是强调组织、上司来考察评估员工的绩效。
建立标准的SMART原则:
S-具体的(specific)——目标是否具体,绩效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的;
M-可衡量的(measurable)——目标是否可衡量,绩效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 A-可达到的(attainable)——目标能否达到,绩效目标应该是切实可行的;
R-相关的(relevant)——目标与工作是否紧密相关,绩效目标应该具有行为向导;
T-基于时间的(time-based)——目标有无明确的时间要求,绩效目标应该是受时间和资源限制的。
★平衡计分卡的运作的基本程序:
1.说明愿景。指明公司的发展目标。【阐明愿景,达成共识。将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表述成组织中人们共同愿望的景象,企业全体成员就组织使命和战略达成共识。】
2.有效沟通。通过有效沟通,组织内部上下级对目标达成共同认识,使部门及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总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把达成目标作为我们工作的平台。【沟通与培训,设定目标,绩效评价指标与报酬激励相联系】
3.业务规划。不同工作在业务完成中贡献度大小不同,按大小排序后,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设定目标,分配资源,建立标尺,使战略新举措保持一致)【以平衡计分卡全面设定的多角度的战略目标为依据分配资源和确定工作优先顺序,有利于采取那些推动长期战略目标实现的新措施,并在工作有目的的加以协调。】
4.反馈学习。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从结果出发,进行溯源,找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明确对愿景共识,提高战略反馈,促进战略考察与学习。通过工作过程中的反思进行学习。以信息反馈和反思的基础,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从四个角度监督短期绩效,并根据结果及时和保持地修改,调整战略,将学习融会于工作中。】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
1、问题:请具体论述平衡积分卡的四个方面。
解答:
1、财务方面,反映企业如何满足股东的需要,即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和利润预测的可靠性等。
2、客户方面,反映企业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代表性的指标有:客户满意程度、市场占有率、产品交货率等。
3、内部流程方面,用来反映企业是否较好地完成了其核心工作,具体指标包括产品制造周期、单位成本、收益率、废品率、及其利用率等。
4、学习与成长方面,用来反映企业改进与创新的能力。具体指标有员工满意程度、员工培训次数、员工建议数量等。
(1)财务角度——其目标是“我们怎样满足股东”,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所有的改善都是为了最终达到预定的财务目标。财务方面是所有目标考核焦点。税后利润、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各种财务比率。
(2)客户角度——目标是解决“顾客如何看待我们”。企业为了获得长远的财务业绩,必须创造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核心的衡量指标包括市场份额、老顾客回头率、新顾客获得率、客户满意度和从客户处所获得的利润率。
(3)内部流程角度——其目标是解决“我们必须擅长什么”,应本着满足客户需要来制定业绩衡量指标。生产制造过程的业绩衡量指标: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成品率、次品率、返工率;产品设计开发的指标:开发所用时间、开发成本、销售额,“时间平衡法”(研制某新产品到新产品投放市场并可以平衡研制投资的利润所需的时间);对售后服务的衡量指标:对产品故障的反应速度,服务成本、一次成功的比例。
(4)学习/成长角度——其目标是解决“我们能否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在学习和发展方面,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信息系统和组织程序,必须尊重尊重、重视和尽可能采纳第一线员工对改善经营程序和业绩的建议和想法。此外还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改善企业内部信息传导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学习/成长角度的目标包括培训支出、培训周期、雇员满意度、雇员忠诚度、每个员工提出建议的数量、被采纳建议的比例等。(相关制度有员工的培训、晋升、换岗。)
四个角度之间的关系:公司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财务角度),财务(收入)的增长取决于客户购买量和满意度(顾客角度),为使客户满意公司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内部流程角度),公司的技能和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公司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本(学习和发展角度)。
题目知识要点:
目标管理法的创始人是 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法的四个步骤是计划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结果 和反馈。
4.下哪一种绩效管理工具更有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D)。
A.目标管理法 B.平衡计分卡 C.关键绩效指标法 D.标杆管理法
9.以下哪种方法是量表法与关键事件评价法综合运用的产物(C)。A.描述法 B.强制分配法 C.行为锚定量表法 D.目标管理法
请简述绩效评价方法的种类。
绩效评价方法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描述法。绝对评价包含量表法和目标管理法。相对评价即比较法,包含排序法、配对比较法、人物比较法和强制分配法。
标杆管理最早在 施乐公司 应用,标杆管理是通过向业内外最优秀的企业形象来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 模仿创新 的过程。
1.选择关键绩效指标应遵循的三个原则:指标的有效性、指标的重要性和 指标的可操作性。【有效性、量化性、易操作性】
团队激励计划包括利润分享计划 和 收益分享计划。
1.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依次是(B)。(P27)A.绩效实施、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绩效计划 B.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
C.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绩效辅导、绩效评价与结果的应用 D.确定评价内容、确定评价主体、确定评价方法、确定评价周期
8.以下哪种方法对于避免评价误差、提供必要的反馈依据作用最显著(D)。A.描述法 B.强制分配法 C.行为锚定量表法 D.目标管理法
2、下列哪种绩效评价方法的成本最高?D A、强制分配法 B、关键事件法
C、排序法
D、目标管理评价法
9、以下哪项不适合用平衡计分卡的是(A)
A)刚起步的小企业 B)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 C)战略导向型企业 D)具有指标创新能力和意愿的企业
案例分析题:
关于绩效面谈:
(1)说明员工绩效面谈的作用
1)使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对绩效管理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通过绩效面谈,使得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对绩效管理的目标,考评方法、程序有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下一轮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
2)将员工绩效考评的情况反馈给员工。考评者要将员工绩效的真实信息反馈给员工本人,对员工的成绩、优点进行表扬;要指出员工的问题、缺点,使之改正。
3)依据考评结果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是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共同的事情,考评者要给被考评者一定的指导。
围绕绩效面谈,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做到:
1)对考评者以及被考评者明确考评的目的;
2)明确绩效面谈的目的;
3)加强对考评者的面谈技巧的培训。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表面上看,是“绩效面谈”使得小王感到苦恼和不安。实际上,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
1)公司的绩效考评系统:公司上下对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清;
2)小王的上司对小王有偏见;
3)小王的上司没有很好的绩效面谈技巧,不敢对小王谈论问题与缺点。
(3)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公司在建立开放式的绩效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应当做到: 1)考评前绩效目标制定要明确、客观、量化;
2)考评过程中要公正、公开、公平,考评者要注意员工绩效信息的收集。
3)考评结束后要注意考评结果的反馈,考评者与被考评者要就考评的最后结果达成一致,共同制定员工的绩效改进计划。
1、请指出案例中体现了考评制度设计的那些内容?
2、请指出该公司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请说明运用绩效分析方法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的主要步骤。评分标准:(1)内容:(本题共10分)
①考评主体:规定了考评者和被考评者。(2分)
②考评方法:采用了多角度评价的考评方法,涉及上级、本人、人事部、下级等方面。(2分)
③考评指标:包括业绩、态度、能力三个方面。(2分)
④考评时间和期限:规定了月末位考评时间,月度为考评期限。(2分)⑤考评流程:规定了员工与部门经理考评,人事部汇总等考评执行流程。(2分)(2)主要问题:(本题共10分)
①员工只参与评价,没有参与目标制定。(2分)
②参与人员的评价权重不合理,一般而言,自评和下级评价的权重不宜过高,绩效评价应以上级评价为主。(2分)
③人力资源部考评角色定位有问题,人事部不应直接参与考评,而应对整个考评的流程进行监督。
④考评期限不合理,部门经理的考评期限不宜太短,应按季度或考评。⑤考评反馈应由员工的直接上级进行,人力资源部可以负责分数的汇总,但不能直接把结果反馈给员工。(2分)(3)主要步骤:(每项2分 最高10分)①通过绩效考评明确绩效现状。(2分)②根据工作说明书分析绩效标准。(2分)③确认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的差距。(2分)④分析绩效差距产生的原因。(2分)⑤在根据绩效差距原因分析基础上,确认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2分)⑥针对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拟定培训计划。(2分)
2、A公司是一家著名的乡镇化工企业。2008年10月份,该公司在某咨询公司和人力资源部的共同努力下,设计和引进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估系统。该系统包括职务说明书、绩效目标管理卡、绩效考核体系、薪酬和发展系统四部分。然而该系统在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总监却遇到以下五个问题:
①虽然整个系统非常科学和实用,但管理者仍然反映不知道如何对部属进行迅速、合理和真实的评估;
②每当考核完毕,被考核人经常以结果不公平为由,直接向人力资源部申诉,要求公平和公正,搞得人力资源总监疲于应付而影响了其他工作;
③一部分员工对绩效评估提出质疑:绩效评估是不是就是繁琐的填表和交表?是不是就是为了找员工的不足与缺陷? ④管理者对评估结果的描述和运用简单,而且缺少变化,让部属感到无所适从或不被重视;
⑤管理者认为考核过程太繁琐,耽误很多时间。问题:(1)如何改进公司的绩效考核工作?
(2)评价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在绩效考核工作中的意义。解析:(1)A公司绩效考评工作改进的办法主要有:
①加强培训工作。使管理者和员工了解绩效评估系统。改变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使他们明白,通过评估,对其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将会起到更有效的推动作用。管理者
和员工不应把实施绩效评估系统看作一种负担,而应当看作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还可以建立绩效评估申诉制度。
②培养员工的责任感。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公司发展方向统一起来,提高他们对公司的荣誉感和忠诚度。
③加强沟通工作。有效的沟通可以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不合,促进绩效评估的公平,同时还可以促进员工积极的投入到绩效考评系统中来。
④提高考评人员的考评技巧和方法。考评者需提高以下技巧:准确制定出部属的工作要项和工作目标;了解绩效评估方法、程序和评估标准;如何做绩效评估面谈及相应的技巧;如何制订绩效改进计划;如何实施对部属的辅导。
(2)有关人员的培训在绩效考核工作中的意义: ①通过对员工培训,让员工了解绩效评估系统的意义,知道绩效评估将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绩效考评中来。并积极与上级沟通,纠正考核中不合理的地方,促进考核系统的完善,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 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管理人员需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项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在于薪酬和绩效管理。
1薪酬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 员工的绩效管理十分重要, 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相对准确的评价, 并以此为依据, 进行薪资酬劳的发放。对企业而言, 以薪酬和绩效为基础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是最简单的, 同时也是最有效的, 可以方便企业对优秀员工进行选拔。另外, 通过薪酬和绩效管理, 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每一个员工的基本信息和工作情况充分了解, 对员工进行合理安排, 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确保员工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 以薪酬和绩效管理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可以使人事安排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 减少和消除违规用人的行为, 对员工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2薪酬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要想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进行, 保证薪酬和绩效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需要在企业内部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其进行合理应用。
(一) 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标准
对企业而言, 任何规章制度都必须具备合理完善的标准, 才能确保得到贯彻和实施。因此, 对于企业而言, 要制定规范严谨的薪酬绩效考核管理标准, 使得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充分了解薪酬绩效考核的内容、标准和作用, 同时确保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在薪酬绩效考核完成后, 要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 一方面确保了考核的公平性, 另一方面也可使员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改变, 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 强化薪酬绩效管理意识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薪酬和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同忽视的作用。但是, 目前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薪酬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片面地认为薪酬和绩效管理仅仅是一种对内部员工进行管理的工具, 只是为员工的薪酬分配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 而没有挖掘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 要及时对这种错误的认识进行转变, 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薪酬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次, 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 看待薪酬和绩效管理, 确保薪酬和绩效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然后, 对企业员工而言, 作为被考核的对象, 要从客观角度来看问题, 认识到薪酬绩效管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薪酬绩效考核活动中去, 而不是敷衍了事。这样, 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最后, 要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将员工的薪资待遇与绩效相挂钩,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充分认识到, 合理有效的薪酬绩效管理, 可以为企业带来强大的发展活力,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 完善健全绩效管理体制
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 企业绩效管理体制的建立, 必须以企业自身的长远目标为目的, 确保其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力。对企业而言, 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不断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体制, 同时深入基层, 加强与基层员工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了解企业员工对绩效管理体制的看法和建议, 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另外, 要结合绩效考核的结果, 对员工的基本信息和能力进行评价, 根据员工自身的工作特点和潜力, 对工作岗位进行合理分配, 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 在提高企业业绩的同时, 促进员工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才能在市场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作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在于强化薪酬和绩效管理。因此,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及时转变观念, 充分重视薪酬绩效管理, 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 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而言, 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变得十分重要。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 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结合薪酬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郭云深.薪酬与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 2013 (11) :106.
[2]叶森盛.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与组织缋效关系研究一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D].浙江大学, 2013.
一、绩效考评和绩效管理的区别
绩效管理是一种对公司的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和使用,以达到某个目标并实现顾客期望的过程,也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工作职责和提高工作绩效问题进行持续沟通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有准备、有指导、有沟通的循环过程,既重视结果,亦重视行为,而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要回答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之间的区别,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离开绩效管理谈考核,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然后通过过程的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绩效管理首先是管理,管理的所有职能它都涵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而绩效考核包括在完整的绩效管理当中,只是管理的一个环节。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是为了员工和他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共同协议。协议包括:期望员工完成的工作目标;员工的工作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
以明确标准说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么意思;员工和主管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工作绩效如何衡量,即绩效标准是什么;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提前排除或寻求排除的办法。
而绩效考核是依据既定的标准,通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和系统的方法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对职务所规定职责的履行程序,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绩效考核是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的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
总之,绩效管理是经理和员工的对话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使员工的努力与公司的远景规划和目标任务一致,使员工和企业实现同步发展。
二、绩效考评的目的(多角度)
1、对员工的晋升、降职、调职和离职提供依据;
2、组织对员工的绩效考评的反馈;
3、对员工和团队对组织的贡献进行评估;
4、对员工的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5、对招聘选择和工作分配的决策进行评估;
6、了解员工和团队的培训和教育的需要;
7、对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效果的评估;
8、对工作计划、预算评估和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信息。
三、关于年终考核(戴维舒斯特)
1.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办法,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不足,又指出其的优点。让员工更加卖力为公司工作。
2.这是一个团队!团队体现出的是协作,而不是个人。在这团队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大家只有相互帮助才有获得更高的荣誉。所以,他们懂得奉献,懂得付出。
本案例读来感情很细腻,感受到一个工作小集体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和谐而积极的氛围,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令人心情愉快,相信各种才能也能发挥到尽致;看来管理大师梅奥的观点是对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关键因素。
本案例涉及到薪酬的构成、功能等有关知识,不过要求读者用创新的眼光去看待本案例。课件讲述中曾提到薪酬包括非金钱奖励和金钱报酬,金钱报酬又包括非直接报酬和直接报酬,作为直接报酬中的一部分——奖金可有许多形式,这些形式可根据组织具体情况灵活决定和实施;至于具体某一奖金方式是否适用,其判断标准是该奖金方式能否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显然,在遵循这一标准的前提下不拘一格地、创新地采用新颖的奖励方式,定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四、作为管理者,如何做年终考评 年终的绩效考核无论对于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因为无论如何,对于个人的评价和考核总是会引起被评价者的关注和敏感,特别是这个考核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到他下一年工作,以及晋升、福利薪酬等利益。
第一步:准备
成功的关键在于事先充分的准备。在绩效考评中,充分的准备意味着首先要制订考核的目标,并且要确保员工都明确他们的目标。
目标好比路线图上的方向标,你的组织好比路线图,只有在明确了目标的前提下,员工的工作才会有方向性。如果员工在他的工作中都找不到方向,你又如何期望他达到目标,控制他的工作进程呢?而让员工自己制定他们的工作目标又是促使员工提高效率完成目标的关键。在自我的约束下,他们会更加地努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步:评估管理者关键的职责在于对员工的业绩做出及时的评估和反馈。尽可能快地对员工的业绩做出反馈,被证明在提升员工的业绩方面是最有效的。如果在一项工作结束数周以后,你才跟你的员工交流,这项工作他做得如何的糟糕,或者是如何的出色,对于员工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非常低效的。尽快地让你的员工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可以帮助他们及时找出问题,复制成功,提高绩效。
其实,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最担心会出现的情况就是:员工的敌对和不理解。管理者之所以回避将考核的结果反馈给员工,就在于害怕引起员工的敌对情绪。他们把绩效考核看作是一场他们与员工之间的斗争,这也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的一个结果。
如果绩效考核工作成了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他们工作方式和进展的唯一时间,特别是如果员工认为这样的考核将会对他们薪酬的调整带来重大的影响时,考核工作将会占用管理者和员工的大量时间。特别是如果因此而让整个讨论过程都充斥着紧张的气氛,那么这样的讨论也必将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交流。当被问及这样一年一度的考核会让人联想到什么时,绝大多数的员工都把它看作是“一次到负责人办公室的旅行”。那么,如何减少绩效考核工作参与人员的恐惧和焦虑,相互之间不间断的沟通是关键。
第三步:回顾相关的文件
在和员工共同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之前,回顾一下这一年来的所有文件;回顾一下,在年初与员工共同制定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书,这一年来与员工相关的所有纪录文件。
管理者需要翻阅一下这一年来所有与员工开会的会议纪录,起草一份有关员工绩效的总结文件。同时,也要给员工一个机会,让他们也总结评估一下自己这一年的绩效。然后,在正式的评估开始之前,管理者和员工要首先讨论一下这一年来员工所取得的进步,这样可以使员工在整个考核过程中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并且可以让他感受到他将接受的是一个公正的评估。这也是减少员工不理解的一个有效方法。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地点
与员工沟通评估的结果,地点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而通常,管理者选择的沟通地点就是他们的办公室,而这恰恰也是最坏的地点。管理者的办公室不能体现沟通双方的平等性,不管这里是多么的好,也不管你与你的员工共事了多长时间,这里始终是你的领地。第五步:考评信息的清楚传递
把你对员工的评估结果,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给他,不要用任何的专业术语,也不要琐碎冗长。即使评估的结果很可能会让员工失望,五、员工冗余 编码效率:Coding Efficiency(机理类比)一个小公司根据业务情况需要40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正常情况下,运作比较好。但是一遇到人力资源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公司离职5人,业务马上无法正常开展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领导决定冗余配置各个岗位,原先需要40人,现在配置60个人,一般性的人力资源市场干扰,不会引起业务中断。实际需要的人员配置和冗余后的人员配置之比可以称之为人力使用效率(类似编码效率是原始信息比特和冗余后信息比特的比)。上面例子的人力效率就是2/3。我知道有一个县的税务部门额定编制15人,实际在岗人员达45人,人力效率是1/3,超级冗余。
人力使用效率越小,冗余度越大,人力流失对业务的影响较小,但人力成本上升;相反人力效率越高,冗余度越小,人力流失对业务的影响较大,但人力成本较低。
很多事情都是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通过折中的方法,找到中间某个平衡点作为稳定的工作状态。
六、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P156 P256
七、绩效评估中容易出现的偏差
P235
一、光环效应:由于被考核者在一个品质上表现得比较优秀,结果考核者在对其进行考核时对他的其他品质也都做出了比实际水平高的考核。出现光环效应的原因是考核者犯了逻辑错误,混淆了不同考核维度的含义。例如,一个被考核者从来不缺席或迟到,我们可以认为他是可靠的,但有的考核者进而推论认为他是正直的,从来不会利用组织的资源牟取个人私利,这种推论就是没有依据的,犯了光环效应的错误。
二、趋中效应:倾向于将被考核者所有的品质都考核为平均或接近平均的水平。在从1—5分的考核标准中,常常将被考核者考核为3分。
三、过于苛刻:倾向于将被考核者考核成为低于平均水平。
四、过于宽容:倾向于将被考核者考核成为高于平均水平。
五、近因效应:考核中较多受到被考核者最近的行为表现的影响,忽视其在整个考核期中最普遍的行为表现,仅仅根据最近的行为表现做出考核。
六、首因效应:考核中较多地受到对被考核者的第一印象影响,忽视其在整个考核期中最普遍的行为表现.仅仅根据对其的第一印象做出考核。
一、概念题
1.商务谈判:是指在经济贸易活动中,买卖各方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彼此间进行意见交流、关系协调,争取达成一致协议的过程。
2.商务礼仪: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仪容仪表是指个人的形象,言谈举止是指每一个人在商务活动中的职业表现。
3.无声语言:指凭借有声语言之外的诸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信息符号与谈判对方进行沟通的语言表达工具。——少了无声语言的配合,有声语言显得枯燥乏味;无声语言能让有声语言更生动有趣,以丰富的内涵和多变的形式更能表达谈判者的意思。
4.谈判策略:在商务谈判中,谈判者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谈判情况所采取的特定的计策和谋略。——商务谈判策略是谈判者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是寻求双方利益平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达到既定目标,针对预期效果采取的进攻或防卫策略。
5.风险规避:风险的规避,并不是说要彻底地去除风险,而是说我们要规避风险可能给我们的商务活动带来的损失。一方面要降低发生这种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是采取事前控制的措施;另一方面就是要降低损失的程度,只要是事后及时进行补救。
二、填空题
1.商务谈判的心理特点:相对稳定性、隐蔽性、个体差异性。
2.商务谈判者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坚韧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心、灵活的应变调节能力、较强的自控力、有诚意。
3.商务谈判准备的内容:谈判所需信息收集、安排谈判人员、制定谈判方案、模拟谈判、物质条件的准备。
4.谈判人员的选拔方式:经历跟踪法、观察法、谈话法、谈判能力测试法。
5.让步原则:目标价值最大化、刚性原则、清晰原则、弥补原则。
6.正确运用语言技巧的原则:客观性、准确性、针对性、规范性、逻辑性、辩论性。
7.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跨国、跨地区性、跨文化性、较强的政策性、资产跨国转移性、谈判的特殊复杂性。
三、简答题
1.商务谈判开局行为的禁忌。
1)迅速进入实质性洽谈:双方一见面,马上进入实质性谈判,这对谈判相当不利;建立友好气氛和相互合作的洽谈气氛,需要一定的时间;开始时选择的话题最好是松弛的,非业务的。
2)开局陈述不当:切忌猜测对方的立场和目标;发言过于冗长繁琐;不认真倾听对方
陈述;对对方陈述观点发表异议。
3)报价过高或过低:报价必须合乎情理,要能够讲得通;报价过高,对方或认为这是
一种冒犯;报价过低,就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了。
4)个人形象差:装束上不清洁、搭配失调,不整齐;握手时无力、多汗、冰凉;神态
显得紧张、优柔寡断、疲惫不堪;与对方接触时,目光闪躲、游移、猜疑
5)权力分配处置失当:双方享受均等的发言机会;提问与陈述要尽量简洁;要有合作
精神,给对方足够的机会发表不同意见和设想。
2.语言技巧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
1)商务谈判成功的必要条件;
2)阐述己方观点的有效工具;
3)实施谈判策略的武器;
4)处理双方人际关系的关键。
3.商务谈判中僵局的成因。
1)谈判人员素质较低:谈判人员从自身情感出发;试图通过自我表现显示实力;恶意
进行人身攻击,伤害对方尊严。
2)立场争执:看法产生分歧;固执加大分歧;分歧加大协议难度;久争不下,付出巨
大代价。
3)信息沟通障碍导致僵局: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
4)谈判者故意制造僵局:双方会有意识地避免僵局的出现;人为地制造僵局,可以促
成谈判的公平进行。
四、案例分析
五、概念要点
第一讲商务谈判概述
1.商务谈判的要素:谈判主体、谈判客体、谈判目标、谈判环境。
2.商务谈判的特点: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多变性和随机型、注重合同条款的严密性与
准确性。
3.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真诚守信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合作原则、维护利益原则、互惠
互利原则、就事论事原则、客观标准原则。
4.商务谈判的作用: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手段、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树立企业形
象的窗口、企业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经济联系。
5.商务谈判的内容:合同之内的谈判、合同之外的谈判、商品贸易谈判、技术贸易谈判、劳资合作谈判、合资合作谈判。
第二讲商务谈判心理研究
1.需要的特点:①具体性:需要是有具体针对对象的;②连续性: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出现新的需要;③发展性和上升性:需要的标准不断提高,内容不断变化。
2.商务谈判需要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①细致周到地满足谈判者的生理需要;②为谈判者营造一个安全的谈判环境;③让谈判者感到归属感;④满足对方的尊重需要;⑤使对方感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3.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①自身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会受到伤害;②谈判目标不合理:没有很好了解谈判内容,缺乏有效信息,没有有效应对措施;③思维模式僵硬:坚持旧有经验惯例,不能灵活变通,无法达到既定目标。
4.解除心理挫折困扰的防卫机制:①转移目标;②替代作用;③压抑情绪。第三讲商务谈判的准备
1.谈判所需信息收集:①了解谈判环境;②把握市场信息;③搜集对手情报;④整理并分析谈判信息。
2.谈判人员的素质要求:①健康的身体素质;②良好的气质和高尚的思想意识;③良好的心理素质;④较高的知识素质;⑤较强的谈判技能素质。
3.谈判人员的分工:①洽谈技术条款的分工;②洽谈商务条款的分工;③洽谈合同法律条款的分工。
4.谈判人员的配合:单凭个人高超的谈判技巧不能保证预期的结果,需要班子人员的功能互补与合作;针对某一议题,以谁为主进行发言,阐述己方的立场和观点,此人即为主谈人;其他人处于辅助的位置,称为辅谈人。
5.商务谈判团队:指人们为了协调彼此之间的商务关系,满足各自的商务需求,以团队为基本。
6.形式,以管理学为基本理论,在商务谈判整个过程中处理各种已知和未知时间的一整套的完善的方法和机制的总和。
第四讲商务谈判的过程
1.开局阶段的主要工作:①双方商议确定谈判的程序、主要议题;②适当介绍己方情况,提出某些初步要求;③营造适宜的谈判气氛。
2.开局气氛的营造:礼貌、尊重;自然、轻松;友好、合作;积极、进取。
3.报价的原则:①开盘价必须是最高价;②开盘价必须合情合理;③报价坚决果断,清楚明确;④不做主动的解释、评论。
第五讲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
1.商务谈判语言的类型:有声语言、无声语言。
2.行为语言的种类:头部语言、微笑、肢体语言。
第六讲商务谈判的策略
1.商务谈判策略的重要性:实现谈判目标的桥梁、扬长避短的有力工具、实现双方的友好合作、调节和稳舵的作用、具有引导功能。
2.商务谈判策略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共同利益原则、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对事不对人原则、灵活变更的原则。
3.商务谈判策略的分类:个人策略和团体策略;常规策略、迂回策略、强硬策略及顺水推舟式策略;姿态策略和情景策略;进攻性策略和防守型策略;预防性策略、处理性策略及综合性策略;速决策略和稳健策略。
4.谈判过程:开局阶段、磋商阶段、交易阶段。
5.对付强硬型谈判者的谈判策略:沉默策略、以柔克刚策略、忍耐策略、黑白脸策略。
6.对付固执型谈判者的谈判策略:固守策略、制造僵局策略、小圈子会谈策略。
7.对付虚荣型谈判者的谈判策略:投其所好策略、赞美策略、强化制约策略。第七讲商务谈判中僵局的处理
1.避免和处理僵局的原则:正确认识僵局、冷静理智思考、聆听不同意见、协调双方利益。
2.避免僵局的办法:融洽谈判气氛、观点求同存异、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避免冲突恶化。第八讲商务谈判的风险与规避
1.商务谈判中的风险:①人员风险:素质性风险、技术性风险;②非人员风险:自然性风险/政治性风险、市场性风险。
2.风险的预测和控制:①评估风险集中在事件发生概率大小和损失程度两个方面;②人员风险比较容易预测和控制,非人员风险更难以预见;③风险一经被识别和衡量,就会很容易找到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3.风险规避的手段:①提高谈判人员的素质;②主动征询,请教专家;③利用保险市场和信贷担保工具;④公平负担。
第九讲国际商务谈判
1.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
2.国际商务谈判的原则:平等性原则、互利性原则。
3.日本商人的谈判风格:①注重礼仪,讲究面子;②深谋远虑,顾全大局;③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④具有极大的耐心。
4.英国商人的谈判风格:①注重礼仪,崇尚绅士风度;②交往比较慎重;③谈判态度不积极;④谈判缺乏灵活性;⑤合同不能按期履行。
1、时间概念:1986年2月20日苏联“和平号”空间站发射成功,并于2001年3月23日坠入太平洋。
2、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3、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制定的国防政策,追求的国防目标也不相同。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
4、(1)国防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2)国防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3)国家的性质、制度、政策决定着国防建设。
5、我国古代的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终结,大约经历了四千年的历史。
6、《国防法》是一部仅次于国家宪法的国防基本法。
7、海军具有在水面、水下和空中作战的能力。海军由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
8、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主要遂行空中作战任务的军种。
9、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我国先后建立了夏、商、西周三个奴隶制王朝。这是中国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到鼎盛的整个历史阶段,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
10、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
11、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也”。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5.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1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3、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14、战争是阶级社会的必然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
15、毛泽东指出:“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
16、1.人民军队的性质
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党指挥枪”的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原则。
2.人民军队的宗旨
3.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形成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除以上三项重要内容以外,还有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17、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
二是战争的群众性。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重要条件
18、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目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兵家公认的原则。19、江泽民在1997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对于新时期军队建设,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是我始终加以关注的:一个事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军能不能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一个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军能不能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
20、当前影响世界安全形势的主要因素有:国际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21、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1)美国视我国为潜在的全球性竞争对手,极力遏制中国的崛起,对我国家安全
利益构成了严重挑战。
(2)美国不断强化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逐步前推打击力量,对我国维护军事安
全构成了现实威胁。
(3)美国奉行以台制华的对华政策,极力插手台海局势,对我国实现祖国统一构
成了重大障碍。
22、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
1972年12月,俄罗斯在新的《国家安全构想》中,正式提出了“现实遏制”的新
战略以保持和维护大国地位为战略总目标。
23、日本以邻边为假想敌,在军事力量的部署上加强针对中国和朝鲜的部署。日本的军事战略第三阶段的军事战略主要特点是:一是确立了“专守防卫”军事战略。
24、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2)日本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3)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4)中亚五国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使我国安全环境面临许多新的挑战(5)我国与周边国家尚存在诸多领土、领海、海洋权益的争议
(6)台湾与祖国统一面临现实而严峻的挑战
25、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26、导弹通常由战斗部、推进系统、控制系统和弹体等部分组成。分类方法很多:按作战任务可分为战略导弹和战役战术导弹;按弹道特征可分为弹道式导弹和飞航式导弹。精确制导武器也有各种类型,按不同的控制导引方式概括为自主制导、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复合制导四种。
27、精确制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
(1)提高了作战效能
(2)精确制导武器使作战样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3)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
28、航天器一般都在距地面100~120千米以上的高空上飞行。
29、军事卫星按用途可分为军事侦察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均是测地卫星、军事气象卫星等。
30、电子对抗:电子技术水平的高低和装备数量的多少,已成为军事系统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31、核武器是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大规模杀伤破坏性的武器。
32、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1)战争界限日益趋于模糊
(2)战争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战争焦点由低维空间向高维空间飘移
(4)军队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绩效管理期末复习重点】推荐阅读:
5 绩效管理重点06-17
第四章绩效管理重点10-31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试题10-28
绩效管理纲要11-06
绩效管理-激励12-09
绩效管理管理咨询报告07-24
公司绩效管理方案05-25
中层管理绩效考核09-24
绩效考核管理论文10-10
制造企业绩效管理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