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写读后感1500字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故事写读后感1500字(通用10篇)

读故事写读后感1500字 篇1

《老人与海》是一本薄中带“厚”的书。它讲述的故事极其简单,但这不过如同冰山浮在海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在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的文字背后,那八分之七的幽深,则有多重的含义。关于它的解读有很多,但这本书无疑是蕴含了各种精神意象的象征与海明威自身的人生感悟。

老人与海的故事,乍看是不折不扣的悲剧。想要逆转84天没捕到鱼的失败,却被意外上钩的大鱼拖离熟悉的海域,在孤独的煎熬和死亡的威胁下与大鱼胶着两天两夜,本以为能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归途中大鱼却在鲨鱼的围攻下被分食,驱散鲨鱼的老人最终回到渔村,一无所获,精疲力竭。这难道不是通常定义的失败吗?可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又如何能鼓舞全人类的斗志,成为人类挑战命运的精神丰碑?这个古巴的老渔夫,又如何成为文学上最不朽的形象之一?

因为这个“失败者”的心灵,从头到尾,都没有为现实屈服,败给自己。

大海或许象征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变化莫测,时而与你温存,时而带来汹涌。而大鱼也许是人生中的艰险考验,在故事中它与老人是兄弟也是敌人,老人对它敬佩却又渴望征服。如此看来,大鱼也代表脱胎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自我的限度,甚至是另一个自己。

命运会给每个人设下无数屏障与限制,有的如游荡在浅海的小鱼,有的则如潜隐在深海的大鱼,当你选择挑战最不堪的.命运时,那闪烁着深海磷光的壮美生命便跃然而出,等待你去驯服,抑或向自己投降。鲨鱼群则像伺机而动的抨击者,或是命运发出的嘲弄与意外。当上天收回它的礼物,降临不幸,我们是否能用尽手中一切武器,如老人一般战斗到最后一刻,哪怕捍卫的只是曾经成功的残余?故事中的老渔夫给出答案,因此,他不是真正的失败者,尽管那副壮观的鱼骨静静躺在沙滩上,接受着村民们或深感遗憾或漫不经心的检阅,没有人关心大海上曾发生过如何惊心动魄的一幕,却总有如男孩一样的人,他会以崇敬的眼神,用饱含希望的口吻告诉老人,不,你已经胜利了。

这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与孤独奋斗的过程,感受生命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单纯讲匹夫之勇的故事,因为我从中也看到老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大鱼的相惜,对男孩的眷恋,与孤独的对抗,以及重拾过去辉煌的渴望。梦中的狮子象征勇猛的力量以及无上的荣耀,它是老人战斗的终点,也是海明威的旧梦。一个勇士,哪怕垂垂老矣,满身伤痕,哪怕手中的武器会被怒海的风浪、鲨鱼的利齿所摧毁,却始终跃动着一颗不屈且无畏的心。正是这永不言败的信念,曾支撑那个叫圣地亚哥的年轻水手坚持一天一夜将黑人的手腕扳倒,也支撑着暮年的他,以衰败苍老的躯壳,幻化成海上的雄狮。

老人圣地亚哥,这个拖回鱼骨架的失落者,却是凝聚着人类斗争精神的化身。他是海明威创造的寓言式人物,折射着全人类心中最天真纯粹的理想,即便是悲剧,也是壮美的。《老人与海》创作于海明威一生的后期,正值他人生中饱受争议的最低谷,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他更深邃、更饱满的精神境界。虽说文学是为了弥补现实的不足与失落,那么它本身也并非完美,但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与海的故事充满残缺,却趋近完美。而海明威独特的冰山理论与极简用词,更使这部作品风格纯净、意蕴深远。似乎我们能透过这些并不华丽的文字,将古巴海岸那如洗碧空、无际海洋尽收眼底,能嗅到空气中渔夫们雪茄与咖啡的浓香,能伴着热烈的音乐啜饮朗姆酒的馥郁,能游进老人蔚蓝双眼中的另一片大海。

读故事写读后感1500字 篇2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 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 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艺术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日常平凡的生活与激烈复杂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催人泪下,一次次苦难中展现出的顽强坚韧的精神品质使人精神升华,读后让人荡气回肠。

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就有这样的经历。1989年,我读省电大汉语言文学自费大专,那时学费四百元 ,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又增添了几分忧愁。我们家七口人,我们姊妹三人都上学,我老大,劳动力只有父母,靠种地养家糊口,我的学费来自卖桃子,那时桃子一公斤才六角钱。因贫穷,父亲不让我补习,故而读书时我颇为惭愧,整日忧心忡忡,怨天尤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向同学借了《平凡的世界》,书中平凡的少平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上学――务农――进城――务工――回乡,从地狱进入天堂又落入地狱,命运似乎一次又一次地跟他开玩笑。但他并没有消极,他始终自信自强,奋斗拼搏。我被少平的奋斗精神震撼了,他的精神给了我前进的力量和勇气。可以说我的成功部分来自于这本书的启示。

故此,除了学好专业课外,我又开始捧起高中英语史地课本,利用晚自习和双休日苦读起来。次年七月(1990年),我又回到母校榆中青城中学,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了高考。尽管没考上,但我也无怨无悔,我已努力了。上专科的第二年,即1991年,我又节衣缩食,不吃早餐,用省下来的钱买了自考书,和同学又报了自学考试,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毕业后没分配工作,但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1994年,我参加了白银市招干考试,当年考入白银区水川一所初级中学任教。此后,我的生活峰回路转。之后,我满足于现状,开始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也变得空虚起来。后来,我买了一部《平凡的世界》,又细细咀嚼起来。在该书521页,我读到“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成年的我再读这些至理名言,又有了更多更深的体会与感悟。掩卷沉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少平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不断攀登,不断进取。我不能满足于现状,只追求物质享受。鲁迅说过:人活到老,学到老。保尔・柯察金亦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人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于是,我又捧起还未修完的汉语言本科专业书苦读起来。此时我已29岁,人生大事尚未解决,但我坚持苦读。不知不觉我步入大龄青年的行列,31岁的我仓促恋爱、结婚。

修完本科后,我又报了英语专科自考。此时,我却遭遇婚变――结婚不到半年闪电离婚。当时来自家庭、社会的沉重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此时,我又想起了少平,相比之下,我感到惭愧。扪心自问,他在遭受一次次情感的打击之后,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依然以惊人的毅力奋斗着。少平坎坷的婚姻再次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我在随笔中写到:尽管命运那样不公,尽管人生这样坎坷,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于是,我又拿起笔,一边写日记,靠写作排遣心中的忧愁;一边记动词、背单词、背时态,并于底顺利拿到英语专科毕业证书。

如今,已到中年的我收入还不错,但一贯不修边幅,同龄人笑话我不注重外表形象,但我不在乎这些。因为我内心充实,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幸福写在我的脸上。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使我产生了很多想法: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每个人良好的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人生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断地拼搏,才会逐步靠近你心中的理想。

读名著读后感700字怎么写 篇3

《儒林外史》毫无疑问是一部值得深究的讽刺小说,众多名人对它评价都甚高,比如说鲁迅先生,他只用“伟大”形容过两部书,一部是《史记》,另一部便是《儒林外史》。吴敬梓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他的亲生父亲把他给了他叔叔吴霖起,成年的时候他随着父亲到各处做官,因此有机会了解到官场不为人知的内幕,这对他作品中揭示官场的腐朽有很重要的作用。2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作为一个官宦子弟家的嗣子,对于家里的财产基本没有争夺的权利,于是他就眼睁睁的看着那一群虚伪的亲族为争夺家产撕破脸皮,他彻底看清道德的丑恶本质,那些表面衣冠楚楚的晋绅在金钱面前还是揭开了虚伪的面纱。这个生活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又是一个积累。

他29岁开始花费了将近时间才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宏篇巨制,他书中所写的人物十有--是确有其人,足足刻画了200多个人物,他没有直接说是本朝的人物,而是假托明代写了康乾盛世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尤其是他们在官场的得意与否。在书中作者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做了鲜明的对此,而作者判断他们正反的标准就是他们对待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态度,如开篇第一人王冕,他就是一个一流正面人物的代表。他的职业就是一个放牛娃,但是却能画得一手好荷花,他的荷花和他的人一样出淤泥而不染。面对“灭门知县”的威逼,他宁可四处逃窜也无视权威,他无愧为作者眼中的名流。同样的比较突出的正面人物还有被安排书中间环节的凤四爹,他是一个十分洒脱的豪侠,也是我最爱的一个人物。据史考确有其人,他的原形就是吴敬梓的一个朋友甘凤池。

他既有勇又有谋,仗义输财救助贫苦,也凭着用力吓退了县官。但是他从来不为钱财,只凭一时高兴。其他的正面人物如杜少卿,马纯上,迟衡山,虞育德,庄绍光等,都是一些聚集在南京的名流。杜少卿或许给人有点懦弱的感觉,明知自己被骗却一直这样的生活,直到把家资散尽,从此过着拮据的生活,却也与名流们生活的自在,可见他对功名富贵并不放在心上。而马纯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既有儒士的思想,又是一个正义之士。而他最后的结局也应正了好人有好报。在书的最后是以市井四大奇人的故事而结束的。一奇是熟黯书法的季遇年,他字写的尤其好却又不肯效仿古人,并且性情尤其古怪耿直。施御史让他去写字却遭到了他一顿臭骂,而和尚不让他写字他却自己研墨拿着破笔大写一通;二奇是做裁缝的荆元,他会弹琴,会写字,也会作诗,这与他家世代为裁缝似乎不太搭调,但是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裁缝难道就不能爱一些文学的东西么?三奇是卖火纸筒子的王太,他自小喜欢下围棋,有一天看到几个大老官围着两个人下棋,他便走过去也要下一局,一开始大家都看不起他,但是才下到一半那个高手就输掉了,人们才对他刮目相看,要请他喝酒,但是他拒绝了,他认为下棋就已经是最爽的事了,喝酒还有什么意义!作者这样安排不同正面人物的出场顺序自有他的道理,南京的名流已经逐渐消失,要想再找奇人只能从市井中下手了。

作为一部讽刺小说,书中着重描写的并且吸引人眼球的还是一些腐朽的儒士,他们的腐朽生活深化了作者所想表现的主题:科举制度的腐朽!书中的反面人物有我们所熟知的范进,他是被周进一手提拔起来的。六十多岁的周进屡试不进,有一天跟着姐夫到贡生院里,看到眼前的情景十分悲伤,竟然头触号板,大家十分同情他留给他集了二百两银子捐了一个监生,日后他又考取了举人,进士,做了广东学道,在这里他遇到了和他同病相怜的范进,五十四岁的范进也是屡试不进,周进把他的文章看了三遍才发现其中的奇妙,让他做了一个秀才,范进后来又考取了举人,又被周进提拔为进士做了山东学道。范进完全是靠八股成名,对于其他的东西一无所知,可见僵化的科举对人毒害之深。除了当官的腐朽,还有一些地方豪强勾结官府欺压平民,如严致和的弟弟严致中,邻居王二家的猪跑到他家里,他扣留了别人家的猪不说,当王二的哥哥去索要时还打断了他的腿。弟弟死后为了谋夺家产以哥哥的名义让弟媳把自己的儿子过继过去为儿子,还满口道理。像他这样的反面角色还有如张静斋,为了夺取寺庙的土地让七八个流氓诬陷和尚与妇女有奸情,?让和尚不明不白的蒙受了官司。

而最能反映科举害人之深这方面的就是匡超人。在最开始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人,对他颇有几分好感。他为了养活他的父母在杭州做小买卖。后来遇到了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马二先生给了他十两银子并鼓励他好好读书。他回家之后一面做小买卖一面刻苦读书,很快得到了李知县的赏识做了一个秀才。但是不久李知县出事了,匡超人为了免遭连累立刻又跑到了杭州,在这里他开始彻底的改变自己。他首先是遇到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江兰和衙役的一个吏官潘三爷,这两个现在是他的恩人,以后有成为他向上爬的垫脚石。从他们这里他学会了待人应考和包揽颂词,日后甚至让亲弟弟成了他的替罪羊。他又因为曾经结识马二先生也开始为人家选文章,获得了大家的推崇。最无耻的是他竟然抛弃了糟糠之妻而取了恩师的侄女,当李知县的罪平反了升官的时候他就很不要脸的跟着他到京任官。后来潘三爷出事了,他连看都懒得看一眼,还有就是为了抬高自己竟然贬低诽谤马二先生,曾经的那个匡超人已经完全消失了,我们不能不说这不是科举的功劳。还有深受科举毒害的如穷苦的秀才王玉辉,他对科举满怀信心却年年不中,但是科举还是深深毒害了他的思想。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葬,公婆不允许,他却反而劝公婆让女儿做一个烈女,结果女儿绝食八天穿着孝衣而死,他却仰天大笑连呼“死得好,死得好”直到女儿入殓后,他看到妻子的悲伤才开始后悔。

读《三体》有感1500字 篇4

《三体》系列小说在近期也算是火热了一把,其中第一部译后的英文版获得了2015年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小说内容涉及天体物理学,悬疑,推理等,虽然也担心会看不懂,但还是跟风买了一套;虽然文章中有无数看过了也看不懂的专业术语,但是并不影响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节和思想,这是作为非物理学专业的读者比较欣慰的一件事,与此同时,这部小说非常适合作为科普读物阅读,小说的情节紧凑,行文节奏也很好,引人不自主一页一页的看下去。

阅读开始的时候感叹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说最开始于2006年5月开始在杂志上连载发行,文章中对虚拟现实游戏的描写,直到今天才小范围的被开发和应用,而作者已经在数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概念。

书中对于宇宙中另外一个文明--三体文明的描写,完全颠覆了我对宇宙的认识:三体星球有三个无规则运行的太阳,导致三体人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三体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脱水休眠的能力,可以将水份排除,把身体卷起来放进仓库里储存,待到环境适合生存时在浸泡复苏;三体人不能说谎,他们的思想会被听见,没有欺骗和隐瞒,所以他们非常直接和诚实;三体拥有远超地球的先进科学技术,为后来三体文明攻击地球做出了铺垫。

霍金之前曾经有一句话:“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对地球也是恶意的。” 在《三体》小说中,定义了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一旦被发现,总有一方被消灭!小说中人物叶文洁向宇宙发送信息探索外星文明被三体人接到,后来因为叶对人性的绝望,不顾三体人“不要回复”的警告,向三体星人发送信息,暴露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坐标;三体星人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在寻找合适的迁徙星球,向地球发起了攻击,因为预测人类的科技进步会在他们到达地球前超越三体科技,派出了“智子”锁死了地球物理科学的发展;地球在得知三体人的意图后展开了种种应对措施,他们选拔了几个“面壁者”,由于人类的思想三体星人无法读到,但是人类却可以完全知悉三体人的想法,“面壁者”就可以调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来抵御三体攻击;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由于科技发展受限,所有增强地球防御的方法都失败了;最终,地球人类的飞船在宇宙中广播了三体星球的坐标,宇宙中存在的更高级的文明将三体星球毁灭了,自此,三体文明只有千分之一的人口幸存,在宇宙中流浪,但这并不是结局,极高的文明像太阳系发动了战争,地球最终也被毁灭,宇宙被归零。

读完这部小说,引发了我种种的思考,在书中描述的宇宙是零道德的,不用了解对方是否善意,就直接消灭;地球的宇宙战队保护地球在宇宙流浪,回到地球后却受到制裁;这一切反映的并不是对与错,而让人发觉人类那么渺小,他们的悲欢离合那么微不足道,当高级文明漠然的毁灭地球时,人类还是地球、宇宙的中心吗?我们把高级文明可以换成其他任意强大的不可抗力量,如此看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还有就是小说中的各种创新的想法,书中的建筑都像树一样,地址都是XX树XX叶,人们可以用飞行器穿梭在空中;广告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还自带受体选择功能,广告中的人物识别了你的身份还会你进行实时的对话;人们可以因为某种原因选择冰冻,在未来的某一天醒来,跨越时间的局限;衣服可以根据你的想法变换款式和颜色,不用担心今天是否穿错了衣服…这些东西都会是我们将来会慢慢实现的吧?现在的科技也在飞速的发展,当然,如果没有“智子”锁死我们的科学(会有“智子”吗?),如果我们想得到,就一定就能做到!

分享到了最后,给大家的大脑做个小体操吧,这是《三体》中的一条猜疑链法则,有一点长,但是要动脑筋哦!两个个体在没交流前对对方会有猜疑,比如,你会猜疑我是怎么想的,我会猜疑你是怎么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你还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也会猜疑你是怎么想我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我的,你还是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你是怎么想我的,我也会猜疑你是怎么想我是怎么想你,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你是怎么想我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是怎么想你的,你仍然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你是怎么想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也会猜疑你是怎么想我是怎么想你是怎么想我的……这样的猜疑在没有进行交流前会一直循环下去,形成一条链。好啦,以上,就是我对《三体》这本书浅显的介绍和想法,希望看了我的介绍大家也会有兴趣想来读一读,然后有更好的分享!谢谢大家!

读舒婷《春夜》有感1500字 篇5

童心

《春夜》这首诗是一首比较直白的诗,所以容易读懂,我很喜欢。全诗分为四个小节,分别讲述了一个场景、一个人的感叹、另一个人的看法和最后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下面我们细细品味这一首优美的小诗。

在第一小节,作者写道:“我还不知道有这样的忧伤/当我们在春夜里靠着舷窗/月色像蓝色的雾了/这水一样的柔情/竟不能流进你/重门紧缩的心房”.这应该是作者与一位友人在一个静谧的、有月亮的夜晚,一同靠着舷窗前交流、谈心的场景:这夜色如此优美,月光在海面细碎而闪烁的星星点点的微波荡漾里更加显得温柔,似乎被海水染成蓝色的雾。“我”的心也被这美景所感染,心情就像如水的月光,柔柔的……但“你”的心门到底有几重?为什么紧紧的关闭,感受不到这如水的月光、静美的夜,还有我像月光一样的柔情呢?

接着在第二节,作者讲述友人“你感叹:人生真是一杯苦酒/你忏悔:二十八个春秋无花无霜/为什么你强健的身子/却像风中抖索的弱杨?”这应该是一位男性友人,有着强健的身躯。但他却有一个脆弱的心。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总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总在抱怨世道不公,抱怨世态炎凉。我感觉这位友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把人生品味成“一杯苦酒”,忏悔自己二十八年虚度春光。而在作者看来:你明明有强健的身体,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弱不禁风?

于是在第三节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知道你是渴望风暴的帆/依依难舍养育你的海港/但生活的狂涛终要把你托去/呵,友人/几时你不画地自狱/心便同世界一样丰富宽广”.这一节是我最喜欢的,也是这首诗的高潮。首先作者客观地讲述了友人的心情和状态,“你”一方面渴望走向一望无际、深邃而自由的海洋,一方面又被亲人的浓浓亲情所牵绊迟迟不能出发。但是生活有时就是这样无情:花开自有花落,秋来叶儿最终也要脱落。作者说道,如果友人不“画地自狱”,他就会发现世界还是那样丰富和宽广。

最后作者用诗人特有的浪漫说出了心中的憧憬与向往:“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读到这里时,我突然想到,这也许是一对情侣,男孩困于亲情,对未来和远方充满迷惘,女孩儿用她委婉深情的话语耐心地劝导着她心爱的人,要走出自己给自己画的牢狱,要敢于走向未来,就像帆一定要遨游在大海之上。而她会是那“顺帆的风”,伴随他走到天涯海角,走向未来,走向远方……

这首诗虽然短小简单,但讲述的道理却一点儿不简单,所谓“大道至简”就充分地在这首诗里体现出来了。对于“画地自狱”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个成语“画地为牢”.“画地为牢”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做监狱。据说,人们很自律,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哪怕他身边空无一人,他也决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但在这里,是作者的友人(也许是恋人)自己为自己画的牢狱,用亲情的牵绊画了一圈,把自己的双脚牢牢地锁在里面。这样的画地自狱其实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最多的就是像诗中这个男孩子一样的年轻人,另外还有一种是出于对外界无知的恐惧和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迟迟不敢迈出走向未来和远方的脚步。还有其它类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由此我联想到3月24日在包头市图书馆举办的“包头最美书友会2018第二期读书分享会”上,青年作家包讷睿分享《关于文学创作》,他讲到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差距特别是和美国文学的差距时说道,中国文学总在讲述“宫斗”之类、尔虞我诈的故事,而美国文学在塑造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英雄,他引用张伟老师在一次讲座中的一句话“现在中国文学出现了高原而没有高峰”形象地描述了当今文学的现状。最后他说道地球太小了,我们人类将来会走出地球,走向太空,走向宇宙,文学作为先知先觉者,如果在这方面多用功,或许会出现划时代的作品。这样的思考何尝不是在打破旧有的思想樊笼,让我们的思想不再局限于小小的地球、小小的宫斗,去思考那广袤深邃的宇宙中的大千世界呢?为包讷睿老师的观点点个赞,也为有创新精神的科幻小说《三体》点赞。

最后说说我读这首诗感受到的另外一点。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狐狸的故事》,最后的场景回想起来眼角不知不觉就感到湿湿的:在一望无垠的茫茫雪原上,小狐狸被一路艰辛、甚至几乎付出生命代价把它养大的母亲赶了出来,它一次次地回头,一次次地遭到驱逐,幼小的狐狸孤独地、一步一回首地慢慢走了,火红的身影在皑皑白雪中渐渐消失在远方……长大了,就要独立生活,这也是就是狐狸世界的生存法则,这也是我幼小心灵第一次思考人生!我们都曾是被母亲呵护在怀里的小狐狸,我们都曾是被母亲保护在翅膀下的雏鹰,但是总有一天我们要奔向那广袤的雪原,振翅于蔚蓝的天空,亲情不应该是我们的牵绊,而要成为我们成长的强大的支撑力量!

写于2018年3月29日晨

作者简介:

读《全球通史》有感1500字 篇6

下一次世界大战,人们将用石头大战—爱因斯坦。

我们的历史观就是非黑即白,我们的成功标准就是非富即贵,一切过于功利,容不得也包容不了失败者,整个社会都沉浸在急功近利之中,欲速则不达,我们忘记了:失败是正常的、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最终的后果消灭了真正的创造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作为律师这只鸭子,总隐隐感觉到当下我们在陷入另一种“浮夸风”中,忘记历史的教训容易重蹈覆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千人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所以我们常常讲:成王败寇,历史是由所谓“成功者”书写的,而越接近当代,历史越虚无。但真正的历史,不仅应纵向研究,还应横向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史为鉴知兴替,真正产生智慧。《全球通史》恰是一本开启我另一种思考、另一种视野的好书。

我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自己无知的东西太多。对历史的兴趣激发我去看这本《全球通史》,该书的作者为斯塔夫里阿诺斯,该书与施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和《世界历史》等是研究世界历史的最权威著作,对于孤陋寡闻的我,无疑是新世界。

《全球通史》与以往我所读过的历史书不一样,他开创了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它没有专注于按朝代或按人物来写历史,它是纵览世界历史,按500年一个段落来分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欧洲、美国、日本、非洲、俄罗斯的朝代兴衰。它更多地分析导致每个大洲国家兴衰的宗教、经济、技术、地理、文化等因素,它最主要集中于古典文明的兴衰、扩张时期文明的兴衰、新兴国家文明的兴衰。而我们最好的历史书《资治通鉴》,也只谈政治与军事,从不提文化、艺术等其他。

这本书,上下两册,我看了三遍,越看越无知,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一片虚无,唯一给我最深的心灵震撼就是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下一次世界大战,人民将用石头进行大战”.历史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人性的本质又是什么?通过与世无争的塔萨代人和残暴无度的芬图人鲜明对比,人类生来既不爱好和平,也不喜欢战争;既不倾向合作,也不倾向侵略。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基因,而是所处的社会教给他们的行事方法。

战争不可避免,因为战争的发生不是由于人性,而是由于人类社会的缘故。看看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战争从未远离,伊拉克、叙利亚、乌克兰等等,炮火摧毁了不只是家园,而是人们的心灵。战争让人们对生命缺乏敬畏,残杀生命变得习以为常,生命变得一文不值,每次战争的最后都是路边堆满了无辜孩童、妇女的尸体,战争的最后都没有赢家,只有儿童的哭喊。战争只是政客的游戏,只不过死的都是我们百姓,所谓兴亡百姓苦,不幸之中的万幸我们还生活在和平的社会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为10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为5500万人,但不知下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会是多少?难怪爱因斯坦会说:下一次世界大战只能用石头大战。也许我是杞人忧天,但我知道:越是人群陷入盲目疯狂的时候,内心越需要平静的思考。我希望世界和平,借用波里比阿的话:“从前,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彼此间没有任何联系,每一种活动仅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但自那以后,一切重大事件都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任何的战争都会产生蝴蝶效应,形成恶性的多米诺骨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不知道炮火的无情。

这本《全球通史》最让我如痴如醉的地方在于讲述唐宋的文明、古希腊文明、文艺复兴时间的文明,在于讲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教、东正教的兴起,在于古典文明、扩张时期的文明、新兴国家的文明兴衰,在于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屹立不倒。但与此同时,《全球通史》不仅没有解答我的很多疑惑,反而带给我更多未知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出海探险,郑成功并没有取得像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那样的丰功伟绩;国家兴亡根本原因是什么?看似一样好似内忧外患,但实际上是否有未解的根本原因。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罗马的文艺复兴共性与差异是什么?对当世与后世的影响又是什么?等等太多问题让我一无所知。

这本书看完以后,让我无从写读后感,只因自己对世界历史的匮乏无知,但在我心里萌生一个心愿:一定要亲自周游美国、罗马、希腊、埃及。虽不期望像托克维尔那样能写出《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但一定要增长自己的见识,看看那些名胜古迹,让历史的天空照耀自己前行。

读《无人生还》有感1500字 篇7

书海拾贝

《无人生还》这本书,是我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买回来的,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并不是阿加莎的书迷,也没有阅读过任何一本她的书,我知道她是在一个国内某推理小说的腰封上……

十个相互陌生、身份各异的人受邀前往德文郡海岸边一座孤岛上的豪宅。客人到齐后,主人却没有出现。当晚,一个神秘的声音发出指控,分别说出每个人心中罪恶的秘密。接着,一位客人离奇死亡。暴风雨让小岛与世隔绝,《十个小士兵》——这首古老的童谣成了死亡咒语。如同歌谣中所预言的,客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杀人游戏结束后,竟无一人生还!

在《无人生还》中,阿加莎设置了不少隐喻。一开篇,她就在悬念丛生的信件中加入了别墅主人U·N·0这个极富隐喻的署名。正如小说主角在质疑主人身份时所讨论的那样,U·N·0是个极富于基督教意味的名字,代表的是一个未知数,看似恶作剧的凶杀案在暗讽现实生活中无辜者受冤、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的同时,赋予了深刻的审判内涵。虽然如此,作者并不急于彰显小说的深刻社会意义,相反,她无限期地将故事延宕,从而让故事一波三折。如小说原本讲述的是法官的“正义谋杀”案,但是在展开主线之前,作者不断地让客人和仆人讲述十桩谋杀案,并且借符合布伦特性格特征的抗议与托辞“不存在什么辩护问题。我从来就是凭良心办事。我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将故事再度搁置。后来布伦特对韦拉供认和澄清女仆事件,以及凶手自述,合并成了合情合理的补充。于是在布伦特和凶手的补述中,小说原本单一的直陈方式被打破,案件也在录音控诉、直陈和补述中变得丰满,发人深省。又如罗杰斯太太、沃尔格雷夫、阿姆斯特朗的遇害,作者故意声东击西,制造死亡假象,将死亡延宕—让罗杰斯太太晕倒,被救醒,饮毒而亡;韦拉遇惊,众人前往营救,沃尔格雷夫死亡(金蝉脱壳);阿姆斯特朗失踪、尸体漂回海边。在这种延宕中,故事叙述的空间被无限打开,众客人的相互怀疑和内心恐惧一次又一次被深化和显露。

在小说的叙事视角上,克里斯蒂也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这部小说采用了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双视角叙述。特别之处是,小说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是不停地切换的。小说的第一章就为这种手法奠定了基调。这一章分作八节,分别是八个主要人物的内心独白。八个人分别对被邀请到印第安岛去这一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联想。本章中读者对于每个人物的背景和性格有了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读者开始进入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分享人物对世界的不同体会。

随着故事的进展,视角的切换进一步向我们展现出了形形色色的人格和价值观。在同一件事情上读者可以看到布伦特小姐的清高与固执、维拉的浪漫气息和恐惧、沃格雷夫的老于世故、隆巴德的玩世不恭、阿姆斯特朗的瞻前顾后以及罗杰斯对秩序近乎偏执的追求。这种视角的变换使得人物不再是平面的人性的样本,而是不同生活态度的代表。读者不禁会随着布伦特小姐思考道德的含义、随着维拉体会爱情的无私和自私的矛盾、随着沃格雷夫看透世人百态、随着隆巴德体味及时行乐的心情,()跟阿姆斯特朗一样担心生活的种种陷阱或者欣赏罗杰斯身上体现的英国旧时代的余味。

由于缺少作为故事主线的侦探及其探案过程,这部小说可以自如地展现一般侦探小说所缺少的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和感悟,使得读者可以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与书中人物的人生体悟发生共鸣。

读《乔家大院》有感1500字 篇8

乔致庸是清朝末期中国商界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最初他乐衷于考取功名、博览群书、明德立新,走仕途救国之路,家族生意的落败使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弃儒从商,掌管乔家生意。在之后的经营中,他重德、重信、重义,把乔家的生意在战乱中推向了顶峰,而他也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儒商。最近,认真研读了一遍《乔家大院》,总结出了他在推行他的商业计划中碰到破产、人才、拓展和牢狱之灾四大危机时表现出的卓越的经营才能。

第一,直面破产。乔家的破产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只是众多从商者破产的一个缩影。清末期,天灾频发,官府腐败,列强入侵,民不聊生,爆发了一批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动摇了清政府对各地的统治根基。盗匪猖獗,各地的官员忙着搜刮民脂民膏,鱼肉乡里,哪里有时间去维护社会秩序呢?所以战争的爆发切断了山西商人经营的大宗商品丝和茶的货源,只剩下唯一的大宗物品——高粱。为争夺高粱资源,他们不顾老乡情面,不惜撕破脸皮,置对方于死地,乔家的破产由此而来。现实的残酷逼迫乔致庸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掌管起了家族生意,挽狂澜于既倒,之后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商业才华。

在获得第一笔援助资金后,他以牙还牙,散布虚假市场信息,使得对手一步步走进他精心布置的陷阱里。仇得报,生意挽回,旗开得胜,破产危机度过了。可他并没有将事态扩大化,置对方于死地,而是以德报怨,重新与对方建立了互信互利的伙伴关系。为什么他要这样?因为他们是商人,商人应该讲信义,而不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纵有为获利为目的的竞争,也应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之上,遵循起码的商业道德规范,他巧妙地通过这次危机,为自己树立起了重德重信重义的良好形象,为以后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经营领域强势拓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经商的本质就是获利,不管是什么行业,往往规模从小到大,品种从单一到多样化,其中的过程不乏功利性,也不乏正义性。山西商人就是典型的代表。在兴盛的时候,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现在很多地方还有的晋陕会馆就是例证。他们主要经营丝、茶、粮食、日用品等。可到了清末期,丝路断了,茶路断了,众多的山西商人只能待在家里苟延残喘,乔家亦是如此。乔致庸上任后,立刻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冒着生命危险疏通了茶路和丝路,并把自家的大德兴茶庄打造成了山西最大的茶商。另外他开通了山西到包头的货物托运业务,且获利颇丰。在经营过程中,他大胆的起用新人,以包头为据点,设立了库伦、归化、东乌、恰克图分号,组建了足迹遍布整个蒙古大草原的行商队伍,采用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式,获得了最大利润。

他最大的拓展是涉足金融业,“汇通天下之日,就是货通天下之时”.乔致庸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商人,也是一个百分之百的读书人,他比谁都明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他的汇通天下就是使天下的钱币都流通起来,以币易物,让家家有余粮,家家有存款,救民于水火,()这是他心中最大的抱负。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他的目标最终没有实现,但是他把票号业真正做成了一件事,做成了一种气象。他的这种精神让人敬佩。若不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泱泱中华会出多少个沃伦·巴菲特多少个比尔。盖茨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经营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最终把乔家的生意推向了顶峰,而其中总有一种精神在指引——获利、忠君、救国。

第三,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什么是人才?以乔致庸的话说就是:不管是一国一家还是一店,要想兴旺,就得有人手,人手是什么?人手是咱们做生意的根本。由此可知,人才在乔致庸经营理念中的地位。纵观乔致庸身边的几个人,不管是分号的大掌柜如马荀,还是跟班如孙茂才、高瑞,伙计如长栓,铁信石等,他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乔致庸总能恰当的使用他们、激励他们、影响他们。在封建社会,身份地位是一张名片,阶层就是一个通向富贵的敲门砖。可乔致庸不管这些,他把一些有才却没有身份地位的人团结在他的周围,接纳了他们。所以来了孙茂才,他摆脱了破产危机,走通了武夷山到恰克图的茶路,并把襄阳城边临江的山开发成了茶山;提拔了跑街的伙计马荀,才有了乔家的行商队伍跑遍了蒙古大草原;他接纳了被遗弃路边的高瑞,才疏通了富产丝绸的苏杭到京城的丝路。

优化环境,完善制度。最突出的改革是他对整个商号员工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整,提高了员工的薪金待遇。拓为员工们顶身股,什么意思呢?就是入股了,伙计们也是股东了,这就极大的提高了伙计们的积极性。在当时,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改革,对当今的我们也很具有借鉴意义。他重新定了店规,不准赌博,不准任用私人,不准喝花酒,捧戏子等等,整个商号的气氛焕然一新,人们也就认同了这个年轻豪气的东家。

作者姓名:宋元军

读《儒林外史》有感1500字 篇9

花了一周左右时间终于把《儒林外史》重读了一遍,书中情节比《红楼梦》更家常琐碎,也无核心事件和核心人物贯穿,中间科场术语和套话很不少,有些章节(主要在三十回以后)读起来较为枯燥乏味。幸亏此书有意无意提到茶的地方甚多,我才得以有动力把书啃完。

据我的经验,作家有什么偏好,总会不知觉地在其作品中流露出来,如金庸先生喜好佛学,所以他的武侠小说涉及佛教之处无论深度还是广度要远胜于其他武侠名家;紫式部精通汉学,所以在《源氏物语》中动辄引用《史记》的典故和《白氏长庆集》中的名句,令人叹为观止。

显而易见,吴敬梓在写那些追名逐利之徒、虚与委蛇之辈时下笔是非常狠辣的,尤其是写他们的装腔作势被别人撞破或揭露之后的那种尴尬狼狈,丝毫不留情面。可是作者在写到饮茶时,笔触却突然变得温情和诗意,在提到江南的富庶与繁华时,更是要浓墨重彩地提及茶的,甚至将其作为殿军:“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城里城外,琳宫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时是四百八十寺,到如今,何止四千八百寺!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这样的好文字,让人有种读《梦粱录》和《东京梦华录》的错觉。在吴敬梓看来,遍地都有好茶喝的城市才算天堂。

里面的各种风流“名士”、衣冠君子,甚至贩夫走卒戏子,会面时是一定要吃茶的,遇到条件好有讲究的人家,佐茶的那些精致茶点吴敬梓也要言不烦地一一列举开来,虽然那些茶点于情节是可有可无的。最令人咋舌的是,倒数第三回写风俗行业的人接待嫖客,那茶也是极讲究的:“房中间放着一个大铜火盆,烧着通红的炭,顿着铜,煨着雨水。聘娘用纤手在锡瓶内撮出银针茶来,安放在宜兴壶里,冲了水,递与四老爷……”就是条件不好的牛老,在待客时也会“一个罐内倒出两块橘饼和些蜜饯天茄,斟了一杯茶……”条件好的如杜慎卿“叫取点心来,便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每样一盘拿上来。众人吃了,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每人一碗。”看得人垂涎欲滴,也想取茶来同饮。

当然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第二十二回沽名钓誉的牛蒲为讨好董孝廉,让自己的舅丈人卜信侍奉茶水,缺了礼数还要一顿批评奚落:“但凡官府来拜,规矩是该换三遍茶,你只送了一遍,就不见了……董老爷看见了你这两个灰扑扑的人,也就够笑的了,何必要等你捧茶走错了才笑!”卜诚也替作者毫不留情地回骂这等势力小人:“没的扯淡!就算你相与老爷,你到底不是个老爷!”第四十七回,成老爹吹嘘自己被当地有钱有势的方老六请吃饭(其实并没有),被虞华轩戏弄。成老爹被虞华轩将计就计骗到方府上赴宴,结果扑了一空,成老爹灰溜溜回到虞华轩家里,虞正大鱼大肉的大宴宾客,并感慨“成老爹偏背了我们,吃了方家的好东西来了,好快活!”让小厮泡上好消食的陈茶来与成老爹吃,“那盖碗陈茶,左一碗,右一碗,送来与成老爹,成老爹越吃越饿,肚里说不出来的苦。”看罢掩卷大呼好玩。

书中我最爱读的是第十四回,写选家马二先生游西湖,一路饱览名胜,逛累了就去茶楼吃茶吃点心,吃饱喝足继续逛,逛累了又继续进茶楼或茶亭……虽有些记流水账的嫌疑,但却是整本书中最有滋有味的一回,有趣的段落不少,如“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腆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上面一个横匾,金书南屏两字——吃了一碗茶。柜上摆着许多碟子:橘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不论好歹,吃了一饱。”这样的文字极鲜活有趣的。

纵观《儒林外史》全书,里面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南京、杭州、苏州、扬州、徽州等这几座南方名城,如果不谈及茶,还真对不住杭州的龙井、苏州的碧螺春、扬州的早茶文化、徽州附近的六安瓜片、黄山毛尖、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还对不住杭州的天目山茶盏、龙泉窑瓷器和宜兴的紫砂壶!

读《恩宠与勇气》有感1500字 篇10

辉辉

曾经伙伴们推荐这本书时,自然会有人问起崔雅最后战胜了癌症了吗?当我听到答案是“没有”时,我心中有一丝失望升起,但转念想想,在失望的背后依然存在那么强的吸引力,故事一定很特别!

故事以崔雅和肯两人美好的爱情故事为背景,以治疗崔雅癌症为主线,描述崔雅和肯在一起五年之中,他们与癌症的搏斗和自身生命修炼的经验。

肯对第一次见到崔雅的感触是:“一触钟情,我们几乎没谈上一句话。从她打量我的光头的表情,我知道她对我绝非一触钟情。我呢!就像大部分人一样,觉得她相当漂亮,却对她毫无所知。但是当我搂住她的时候,我觉得所有的距离和界限都消失;我们似乎合一了。那种感觉就像我们已经在一起好几世了。”如此妙不可言的爱情,令世人生羡。但命运总是很戏剧,婚后第十天崔雅诊断出乳腺癌。如此从封顶跌入谷底的颠倒,无人不为之痛惜。从此走上抗癌之旅,多么艰辛的挣扎,很多家庭同样有过深刻的体悟。崔雅为了给其他受同样苦难的癌症患者更好的帮助,她希望自己深刻地体会所经历的一切,以至后期经历灭顶之痛也尽量不用止痛药,保持清醒的状态觉知大脑中的肿瘤缓慢地破坏所有正常的机能,一点一滴地吞噬侵蚀,然后把这点滴感受记录下来,描绘了一张有关抗癌、死亡过程的明确地图,让肯用在其他病人身上,也让肯对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更有悲悯之心。真是令人深感震撼的慈悲之举。也正是有这样的愿望,使崔雅更加有勇气面对无常的挑战。

崔雅说她喜欢有人提醒她“你会为那些发生在你身上的好事而感谢神,却从不为那些看似不好的事而感谢神;这就是你最大的错误。”是的,只有那些所谓“坏”的事情,才能让你长出完美的翅膀,磨出利如刀锋般的觉知。崔雅说:“这次火灾让我看到我已经不再像从前那么强烈地被所谓的”坏“"事所干扰了。得癌症到现在五年了,我不断地和好消息、坏消息以及不确定的未来搏斗。从中我学会随波而流,不抵抗,允许事情以原貌呈现,然后静观其变。”

肯总喜欢说,我们在自己身上所下的功夫,无论是心里或灵性上的,都不是要设法除去生命之海的波浪,而是要学习如何冲浪。在饱受威胁的情况下,我学会许多冲浪的技巧。

崔雅与病魔搏斗中学会了从容面对未知的一切,清醒地与死亡生活在一起,珍惜每一个当下,恰如崔雅引入的一段很美的话:“这些开在我窗下的玫瑰,和以往的玫瑰或其他更美的玫瑰一律无关;他们长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它们与今日的上帝同在。它们没有时间的概念,只是单纯的玫瑰,存在的每一刻都是最完美的。然而人类不是延续便是回忆;他不活在当下,回顾的眼睛总是悲叹过去,轻忽周遭种种的富饶,他总是踮起脚尖望向未来。除非他能超越时间活在当下的自然中,否则他不可能快乐、坚强。”原因很简单,一切源于恐惧。

上一篇:孩子满月酒简短的祝贺词下一篇:汽车4s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