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网络流行语的作文

2025-03-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论网络流行语的作文(精选11篇)

谈论网络流行语的作文 篇1

1)谐音:就是利用数字、英语或汉语谐音来表示某种含义,如“1314”一生一世;“5646”无聊死了;“伊妹儿”电子邮箱;“果酱”过奖;“童鞋”同学。

2)缩略词:英文字母或汉字的缩写,如“CU”seeyou;“NP”Noproblem;“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3)符号系统: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造了许多生动形象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如:-)表示笑;:-(表示生气;:-0表示惊讶;8-)表示带着眼镜;:-P表示吐舌头;zzz...表示正在睡觉;orz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

4)杂糅:数字、英文、符号的杂糅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如:u2(youtoo你也是)、me2(metoo我也是)、3ku(thankyou谢谢你)、CBA(Coolbila酷毙啦)

5)幽默诙谐:网友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来达到一种讽刺的效果或表明一定道理,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

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网络语言之所以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首要原因就是提高效率,简洁方便。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时间的宝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语言文字上的缩写无疑是一种省时省力,又能准确表达意思的好方法。于是,各式各样的缩略词变应于而生了。其次是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与新潮显然成为社会的一种趋势,网络流行词语便是其中一种。用网络词语进行聊天,再网友看来是一种非常fashion的表现,不然就会显得自己out了。这样不仅起到了张扬个性的效果,还推动了网络语言的盛行。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网络语言的盛行使得语言表达更加丰富,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新奇、简单、幽默,符合了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的特点。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彰显个性。正因为网络语言有上述所说的有点才可以盛行。当然网络语言也给规范汉语的运用带来不小的冲击。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不仅如此,这些网络流行语一旦出现在需要使用规范语言的地方,就显得格格不入。处于中小学阶段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一但受到网络词语影响过深,学生们很难把握网络流行词与规范用语的使用。常常混淆不清,弊大于利。

网络语言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规范使用网络语言,不滥用网络语言,不片面追求新奇,是我们对待网络语言的正确途径。

谈论网络流行语的作文 篇2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网络亚文化,营销价值

一、网络流行语及其生成机制

(一)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通常被理解成在网络中流行的语言。俞秋萍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由特定语言符号所构成, 伴随社会热点事件的产生而在短时期内被网民大规模、高频度地使用于网络聊天室、网络社区、博客等的热门词语, 具有高度流行性和统一认知度。”[1]此外, 目前的网络流行语大致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年轻化, 其主要在年轻人之间产生及传播;二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网络流行语一旦形成, 便会迅速出现在贴吧、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并得到广大网友的极力传播, 其辐射范围几乎为整个网络;三是语言简练、生动, 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的网络流行语就可以表达出相对复杂的意义;四是由网友自发、大量传播, 如今被网络流行语“刷屏”的现象层出不穷。

网络流行语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 并受到了各界学者的关注。然而, 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 网络流行语在不断得到扩充的同时又具有了新的价值。

(二) 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

首先, 网络流行语可由广大网友自行创作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编扩充, 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流行开来。例如,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被进一步衍生为“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刚吃饱的肚子说饿就饿”等多个版本;由“厉害了我的哥”衍生出了“厉害了我的某某”;“蓝瘦香菇”源于南宁一小伙儿失恋后所发的视频, 而后在网友的恶搞下与“蓝瘦香菇”有关的段子也随之产生。

其次, 网络流行语可来自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例如,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傅园慧在接受采访时使用了“洪荒之力”一词, 而后“洪荒之力”被媒体及网友反复提及, 成为网络流行语。中国首富王健林在谈及创业时, 表示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 比如挣它一个亿”, 随后“先定一个小目标”成为广大网友戏仿的对象。

二、网络流行语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一) 将网络流行语用于广告文案中

2015年一封颇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被各大企业运用于广告文案的创作中。2016年的“蓝瘦香菇”成为网络热词引发网友关注后, 三只松鼠、维达、纯生啤酒、海尔洗衣机以及必胜客等众多品牌便借此之势展开营销活动。

(二) 网络流行语被企业“抢注”

据媒体报道, 在“洪荒之力”爆红网络几天后, 一名保定人正式将“洪荒之力”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成商标, 其涉及食品、体育用品、影视音乐作品三大类商品或服务。2016年9月5日, 深圳市“赚他一个亿”实业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2016年10月13日, 深圳市“蓝瘦香菇”实业有限公司在深圳市福田区注册成立。虽然企业将网络流行语注册为商标的现象早已有之,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此举热度依旧未减, 企业仍将其视作博消费者眼球的重要手段。

三、网络流行语的营销价值

(一) 借势吸引消费者

借势营销是将销售的目的隐藏于营销活动之中, 将产品的推广融入一个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环境里, 使消费者在这个环境中了解产品并接受产品的营销手段。具体表现为通过媒体争夺消费者眼球、借助消费者自身的传播力、依靠轻松娱乐的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2]网络流行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以及受众乐于接受的特点, 因而企业可以将想要传达的内容隐含在网络流行语之中, 让消费者在沉浸于网络流行语营造的狂欢氛围的同时, 也能关注到企业所做的宣传, 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的营销宣传成本。

(二) 深入“圈层”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圈层”是指具有相同社会属性的阶层, 或是社会属性相近的群体。纵观网络流行语的兴起及传播过程, 可以看到网络流行语一般兴起于社会的某个“圈层”, 或受到某个“圈层”的极力传播, 最终使其达到高潮。而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首先要对市场进行细分, 确定目标消费群体, 并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特点进行精准营销。在现实社会中, 当热衷于网络流行语的“圈层”与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体相契合时, 企业便可以将网络流行语作为连接纽带, 深入“圈层”, 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从而获得消费者的好感。

四、企业在运用网络流行语营销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 应与企业文化相契合

企业, 特别是知名的大品牌、大企业在历经多年的发展之后, 已经形成了被消费者所熟知与认同的品牌调性或企业文化, 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而网络流行语属于网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有网络亚文化去中心化、边缘化、非主流的特点。网络流行语的兴起及传播是网络狂欢的重要表现形式, 能够使人们暂时摆脱现实枷锁的束缚, 其主要目的是以娱乐为主, 在文化内涵方面会稍显不足。因此, 企业在借网络流行语营销时, 不能盲目跟风, 应注意借助与自身企业文化相契合的网络流行语, 从而真正达到提升企业知名度、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目的。

(二) 应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网络流行语虽能在短时间内引爆社交圈, 吸引众多网友的关注, 但其热度的持续时间并不长, 当新的网络流行语出现时, 人们对原有网络流行语的热情便会逐渐衰退直至完全消失。企业单纯依靠网络流行语进行营销或宣传, 效果并不持久, 不适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 企业应在网络流行语的原有基础上进行独特创新, 使其带有自身品牌的烙印, 并转化为可供消费者参与、协同创意的沟通元。

参考文献

[1]俞秋萍.网络流行语及其广告传播价值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9.

谈论人生的作文 篇3

性格坚强,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不管遇到多少人生路上的“大山”,都会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不会放弃生命。性格懦弱,对生活没有希望的人,遇到一点挫折,就半途而废,想要结束生命。

能坚持不懈,勇敢地走下去的人,能不能把一切做到最好,或者尽力而为呢?如果不尽力做到最好,那所做的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以前的付出就会白费,还不如不做!

能让生命活得精彩的人,有意义的人,像雷锋、任长霞……等等,后人都会赞颂他,流传他。而做一颗无名的小草,一直默默生活的人,不会有人记起,更不会有人谈论,这样一生不就白活了吗?

虽然人人不能都像雷锋、任长霞那样伟大无私,但是只要让自己活的有意义,每件事都尽力而为,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谈论暑假生活的作文 篇4

大海

今夏暑假,喜逢G20峰会,大家都不止一次地外出郊游、远行观光,我也乘之良机跟随爷爷奶奶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还和妈妈跟团亲吻了大海。

在一个初秋的夜晚,妈妈突然对我说,明天我带你去看海,我顿时心喜若狂,无比兴奋。第二天,我们乘坐旅游大巴直达宁波象山,绕过了港湾,眼前就出现了一片茫茫的大海。深蓝的大海,辽宽平坦,风平浪静,瀚海无边。蔚蓝的天空,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广宇无垠。远远望去,海天接壤,连成一片。在大海的远处,隐约可见几艘小船在捕捞作业,尤如夜空中的小星星眨巴着眼。在浅海近处,用一个个浮球穿接起来的警戒线,好像一串大大的珍珠项链,包围着整个海滨浴场,提防着泳士们穿越防线,小心出轨。一群群男女,身着泳装,有的在戏水玩水,有的在奋泳搏浪,也有的在沙滩上将整个身躯掩埋在沙堆里享受着沙浴。当我光着小脚丫踩踏在绵绵的沙滩上时,脚底下有一股电流似的`刺激,轻触着我的神精末稍,有一种按抚舒痒之感。我迎着海风,沿着海岸线,边走边捡斑斓的贝壳时,还在海边的沙滩上留下了我两行长长的脚印呢。

享受了一番海风拂面,光脚踩沙之后,我们大家终于抵挡不住大海的诱惑,纷纷涌入了大海,体验海泳的快乐。当我泡入大海时,无意中尝到了海水的滋味,匆忙将嘴中咸咸、苦苦的海水呸出口外。由于海水的比重较淡水大,所以在大海里游泳显得格外的轻松自如,有一种身轻自浮的感觉,成就我在大海的怀抱中尽情地戏水和畅游。

欣赏了大海的风情,领略了大海的风骚,就这样匆匆地结束了两天的大海之恋的行程,我向大海挥手告别,再见了一一大海!

暑假游北京

在这个暑假,我终于来到了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城市,那就是我国的首都——北京。

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乘上开往北京的和谐号列车,高铁的速度真快啊,不到6个小时的我们就已经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下车后,我们首先来到了我们事先预定的宾馆,宾馆离天安门很近,步行至天安门也就十多分钟。

刚到宾馆放下行李,我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天安门,可是妈妈说要先去吃晚饭,休息一下才能出去玩,于是我们就近找了一家饭店吃晚饭。为了能快点去看天安门,菜刚一上来,我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大家都笑了。等大家都吃好饭后,稍微休息了一会,我们就步行沿着东长安街朝天安门的方向走了过去。

还没到天安门广场,远远的就看见天安门前人头攒动,长安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北京的夜景真美啊!

来到天安门城楼下,我仰望着这庄严雄伟的城楼,心情无比激动。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又庄严又美丽,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高高地悬挂在天安门城楼的正中央,画像两边的城墙上分别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天安门城楼对面就是著名的天安门广场,它位于北京的中心,广场四周有很多庄严雄伟的建筑,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上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金光闪闪,广场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西两侧分别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好多游人都在广场上拍照留念,我也让爸爸用相机为我记录下这激动的时刻。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又游玩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博物院,听大人说故宫就是以前的皇宫,是古代皇帝主持政务和住的地方。那里的建筑都是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显得非常的宏伟壮丽。我们还游玩了八达岭长城,爬上了著名的好汉坡;在老舍茶馆品了茶,看了一场具有京味的表演;还去了颐和园;参观了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那里是莘莘学子们心心向往的地方,也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学校的环境十分优美,让我流连忘返。

作文 谈论孝道 篇5

说实话,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所以在看到这样的事情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思考这个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子女与父母是要有多大的矛盾才能让他们如此安置年迈的父母而忘了父母曾经的生养之恩。

(1)父母的忽略

讲到原因,我想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个,80后的孩子不像我们现在90后的孩子因计划生育所以个个都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而是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血缘亲戚一大堆。虽说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不可否认,孩子多了,烦心的事也就多了,父母自然而然会因为家庭或个人的原因在不经意间偏爱其中一个孩子,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

哪个孩子不渴望父母的关注,却因父母无意间的忽略受到了伤害,数次多了,便自我感觉父母不爱自己了,长大了,只记住了父母的不好的他们,亲情自然也就淡了,怨或恨却增加了。于他们来讲,只是远离父母已是仁至义尽,想要他们好好的赡养父母,呵,那纯属扯淡。

(2)父母财产分配不均

俗语说人多好办事,可这个道理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却并不灵验,高中二年级作文《作文 谈论孝道》。◆分享好文◆子女多了,当他们成家立业另立门户之时,大部分父母都会因林林总总的原因使某个孩子的财产比其他孩子的要多。良心好点的,最多也就在心里抱怨一下,该有的赡养费却不会少上一分钱,可是亲情却也淡了,调查一下不难发现他们回家的次数也少了。

至于没有良心的人,我想不需要我说大家也都知道,众多的纠纷案例中可是有不少都是因为财产分配不均引起的。

(3)爱人与父母的隔阂

有使以来,因自身爱人与父母的关系不好闹上法庭的赡养纠纷同样不少。不是他们不爱父母,而是相比较而言他们更爱自己的另一半。以他们的立场来看,一边是一起度过前半生的年迈的父母,一边是将要一起度过后半生的妻子,即使是愿意赡养老人,也会因为新婚妻子的枕边风而远离老人,不与父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在他们的想法中还是爱人重要,至于父母,给点钱也就差不多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任何一个人处在赡养父母与维系自己小家庭安稳的矛盾中都会举步维艰,大概只有父母曾在年少时给予他深刻的感动的人才会站在父母这一边吧。

&&

尊老,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传承与发扬的,可是现在的人们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与父母闹上法庭,难道他们忘记了吗,忘记了父母把自己从小养大,付出的心血、倾注的爱心?

虽然那案件最后已然完美解决,可我却并不认为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当赡养父母的问题闹上法庭,当儿女与父母站在对立面时,我深刻的怀疑亲情是否还在,即使赡养问题最终得到解决那又怎样,父母的心已然凄凉。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父母给我们的,又何止是滴水呢?父母恩情深似海,他们给我们的是整个大海,我们应该懂得回报,懂得孝道。

网络流行语的概念隐喻研究 篇6

在展开研究之前,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研究的范围。语言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网络流行语也是如此。作为一种语言现象, 网络流行语反映了近段时间人们所关心的话题。通常来说网络流行语被认为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 但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流行语以其新颖的形式, 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传播方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首先我们需要定义流行语。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中, 其中一位作者张普把流行语定义为:“在一个特定时期、在某一个特定人群, 在某一个特定领域迅速传播开来, 被大众所认可、接受的词语。”王铁琨定义到:“流行语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它指在某一时期、某一范围迅速盛行、广为传播的词语。”

依照这些定义, 我们有如下流行语的例子:2008年北京奥利匹克运动会, 志愿者, 汶川大地震, 神舟七号, 中日关系等等。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些词语代表了某段特定时间发生的重要事情。但他们从形式和意义方面并没有很多的语言学研究价值。之前给出的定义专注于流行语在特定领域内的普及度。这是因为这些学者正在进行一些社会或文化领域内的社会调查。然而在语言学的领域范围内, 流行语的定义与之前给出的略有不同。在语言学研究中,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有语言学研究价值的东西。即是说, 在进行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的时候, 我们应该给予在形式或内容上创新的词语更多的关注。

总的来说, 网络流行语有三个主要特征。他们是:网络流行语有时效性, 在这段时间内他们被频繁地使用, 并且在形式和意义方面都具有创新性。

1. 时效性

网络流行语的时效性是指一个网络流行语被限制在某一段时间之内。网络流行语在某一个时间出现, 他们之中的一些词盛行一时并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消失了, 剩下那些没有消失的成为了固定词汇。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说, 被保留下来的词语可以看成对语言的丰富和补充。用“给力”这个词来举例说明。它被用来描述那些满足人们期望的事物并且从2010年开始在网络上盛行, 并且连那些不常使用网络的人也知道它的含义。另一方面, 有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并没用保持那么长时间。比如“大虾”这个词, 它用来描述一些在某些领域拥有过人专业技术和知识的人。然而与很多流行的东西一样, 在2015年的今天, 我们鲜见有人还使用这个词语了, 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接触网络, 不停更新自己网络流行语词库的人。如果在现在的语境下使用这个词反而会给人一种过时的印象。

2. 高频性

网络流行语在一段时间内被频繁使用。频繁性是网络流行语的一个显著特征, 如果一个词并未被频繁广泛地被使用, 那么它就不能被成为流行, 进而也不能被称为网络流行语。

3. 创新性

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性可以体现在语言的每一个元素里, 例如语音创新, 语法创新和语义创新。它或许会在发音, 句法结构或者意义上有别于现有的词汇。这些创新归因于限度人类的创新思维和更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此外新事物的快速出现也促成了流行语的生成, 当现有词汇难以描述新生的事物的时候, 人们便开始创造新的词汇或者老词新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区分网络流行语和新词、高频词的区别。网络流行语不完全是新词, 因为有时我们会老词新用创造网络流行词。新词也不完全是网络流行词, 因为有些新词没有达到网络流行词时效、高频、创新这三个特点。对于高频词来说也是同理。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向来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类:

1. 语音创新

语音创新是指一个网络流行语由来于一个词语的语音发生变异。它通常伴随着一个同音词去替代之前表示同样意义的那个词语。

例1:“矮油”

这个词本身是一个感叹词用来抒发调侃的语气。在“矮油”这个词出现之前, 是由“哎哟”这个词来表示同样的意思的。写法改变之后它的语调读音也发生了改变, 原先的“第一声-轻声”变成了“第三声-第二声”以用来加强调侃的语气并表达更多的幽默感。

2. 语法创新

网络流行语的语法经常有悖于传统语法, 这在词、短语、句子的结构上都可以得到体现。这一类型的网络流行语还经常伴随着模因现象。

例2:“被XX”

尽管中文的词语不会因为主动货被动的语态改变其形式。在“被XX”这个模式在网络上流行开来之后, 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这样的语言形式, 例如“被代表”, “被自杀”, “被增长”和“被就业”。“代表”、“自杀”、“增长”、“就业”这些词语本是用来描述主动发出的动作, “被XX”表达的就是人们在不知情或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动产生某种动作或状态, 表现人们对某些事件的怀疑和无奈。按照传统语法的说法这样的用法是错误的, 然而正是因为这一份突兀感, 给人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多了一种更加诙谐和讽刺的选择。

3. 语义创新

语义创新是语境效果的创新产物。相对于正式语言, 网络语言更加具有不稳定性。当出现一种新事物的时候, 去描述它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去创造新的词语来描述它, 另外一种是赋予旧的词语新的涵义。

例3:“囧”

“囧”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汉字。在2008年以前很少被人们所知晓。知道忽然被人们发现比起这个词原本的意思 (光和亮) , 它本身的字形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因为囧字看起来就像一个极度窘迫的人脸, 而他本身又和窘迫的“窘”字同音, 于是这个词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即表示一个人的无奈和窘迫。

4. 语码结合

这一类型的网络流行语经常结合了多种语码, 例如中文和英语的结合或中文与数字的结合。

例4:“hold住”

这个短语来源于一个娱乐节目被用来描述能轻松自如地面对各种环境和情况。

三、概念隐喻下的网络流行语

在认知语言学中,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 还是人们认知世界表达思想的手段。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快速更新出现的环境。因此,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日益增多的信息的交流需求, 大量网络流行语被创造出来。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对一些网络流行语从隐喻角度进行研究。

1.坑

“坑”在中文中的本意是地面或者平面上凹下去的部分。在网络上它获得了新的涵义:留下一些事情没有完成和陷害别人。

我们会这样使用这个词:“挖坑”用来表示开始一项不太可能完成的新计划;“填坑”意思是进行一项艰难的工作;“坑爹”, 去欺骗货坑害别人。

在这些短语中, 目的域是一些没有完成的事物或者一些欺骗行为, 源域是一个具体的“坑”。在这个映射中源域和目的域之所以可以形成映射是因为它们之间可以由隐喻得到意义的连接。比如挖坑的动作本身就是开始一项工作;用其他东西把挖好的坑填充起来是一个很形象的完成工作的例子;我们在地上挖了一个坑, 如果有人因为这个坑摔了个跤, 也可以说是这个人的利益受到了直接的损害, 也就是说被我们“坑了”。因此这些新意义与原义之间就形成了具象意义到抽象意义的映射转移。

2. 黑、白

黑和白是一组网络流行用语中常见的概念。这两个词原本用来表示两种完全相反相对的颜色。而在网络流行语中, “黑”代表了去诬陷或批判自己不喜欢的某人或某事, 形式上, “黑”经常出现在要被诬陷的那件事之前。例如:“他不留余力地去黑自己喜欢的东西”;它也被用来去描述一个对某种事物持有抵触情绪的团体。

另外一方面, “白”用来被表述某种原先被人误解的、名声狼藉的事物, 忽然被证实是正确的, 例如“这个反面角色在最后一集的时候被洗白了。”

这些黑和白的隐喻建立在人们对与黑与白的情感色彩想象上面。在中国人的认知中, 黑与邪恶的、坏的事物相联系, 而白色代表了纯洁和善良。当我们看到黑色的东西的时候, 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个东西被玷污了并且是肮脏的。同样地, 当我们去诬陷一个人的时候同样也是一种“弄脏”他的一种方式。这个情况对于白这个词来说也是一样的。在这个例子里面, “黑”与“邪恶、肮脏”, “白”与“纯洁、简单”之间完成了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 构成了人们通过色彩到善恶的概念隐喻认知。

3.雷

在网络用语中, “雷”被用来描述说话者为某事感到震惊的心态。原本它是用来描述一种自然现象, 雷声和闪电给人们一种受到惊吓和恐惧的印象, 正好是人们看见独特的、甚至是吓人的事物时那种惶恐的心情。在大多数情况下, 它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 除了受到惊吓之外, 还带有一些恶心厌恶的感情色彩。这个隐喻映射是基于雷电与那些惊人的事物都有使人受到惊吓的共性, 因此对于自然事物的认知可以被用来生动形象地描述它本意之外的一些事情。在这个映射里喻体也就是源域是“雷”, 而本体是“惊人事物”。由“雷”这个字展开的概念隐喻也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映射, 它们被用来描述一系列使人感到吃惊的情绪, 形成一个系统。比如我们原有的一个词语“避雷针”, 它本来是人类发明的一种用来躲避闪电袭击的设施, 通过概念隐喻, 它获得了新的意义, 避雷针所要避的不是自然现象的雷, 而是“惊吓”。同样地我们还有另一个形容词“外焦里嫩”由“雷”这个概念隐喻而得来, 这个词原本是被用来描述食物的口感, 但经过概念隐喻, “外焦里嫩”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人受到惊吓之后的状态,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被雷得外焦里嫩”。

结语

隐喻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并且在语言现象中普遍存在。概念隐喻是指用人们用一个领域的事物或概念去理解另一个领域的事物或概念。一个概念域可以是人类的任何经验, 包括事件、物体、感觉等。网络流行语也不例外, 所以同样地, 网络流行用语也是概念隐喻的。这种概念隐喻现象具有自动化、无意识的特定,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的交流需求被创造出来, 有些被人们习惯地运用并固定下来, 成为拓展和发展语言资源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John I.Saeed.Seman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8.

[3]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语言生活报告 (2005) (上编) [R].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4]胡培安.流行语的语言学界定及特征[J].华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1) .

[5]宿哲骞.隐喻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教师论坛, 2006, (10) .

[6]魏瑞华.基于流行语语法和语义的研究[J].文学语言学研究, 2012, (59) .

[7]王铁琨.专家解读2009年十大流行语[EB/OL]. (2009-12-30) [2011-02-02].http:hanyu.iciba.com/liuxingyu/fantan.html.

谈论理想作文 篇7

没有理想的电灯。电脑飞机等不会出现。理想是深远的。含糊,但不是亵渎。一些古代人。一个伟人。名人谈论过他们的理想,但有几个人成功地抓住了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模糊和有形的。理想是只有反复把握才能获得的东西。

理想这个词让我想起了以前的老师。他让我们告诉他我们的理想。之后,他对学习好的同学说,如果他们努力学习,将来会成功的。对学习差的学生来说,理想吗?你还有资格谈论理想吗?我是后者。一些学生听到这句话后努力学习,而另一些人却没有恢复过来,而我却一笑置之。因为,说别人没有资格谈论理想的人,他们是没有资格的。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嘲笑他们的.理想,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努力工作,就会有机会,只要他们努力工作,即使他们没有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也会死而无憾,因为他们已经努力工作了。

就像我以前读过的《狼王》一书一样,我现在的记忆有点模糊,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一只狼为自己的理想而战:成为狼王,并在历经千辛万苦后最终成为了狼王。然而,一年之内,他被另一只狼杀死了。这本书的结尾写道:他没能保住狼王的位置,一旦他失败了,结果将是死亡,就像他现在一样。他死得无憾!”

我想,我们不应该像这样为我们的理想而战吗?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起源 类型 特征 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人类传播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传播时代。那些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思维灵活,喜欢新事物,冲上创新,不断创造出一些充满怪异情趣、生动活泼的新词,这些词在网络聊天中被网民们约定俗成后广泛流传,我们称其为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信息技术、浏览器等;二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等;三是网民在网络上所

①用的常用词语,如神马等。狭义的网络语言就仅指第三类。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仅是针对狭义的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而言。

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语言词汇库的扩展,是那些在日常应用着的语汇库中不存在的,首先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词语,或者是在日常应用词汇库中旧有的,但是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词。网络流行语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具有一定的风向标的作用。

一.产生群体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超过台式电脑网民数3.8亿。

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该群体比重为17.7%,比2011年底上升1.5个百分点。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但主要还是以青壮年为主。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数量为12499块/32,相比上年底增速达到33.0%,排名迅速上升,仅次于美国、巴西。②

网民中青壮年比例较高,从用户职业上来看,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他们活跃在网络上,其年龄、学历和职业结构使其具备了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年轻、有知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反叛精神。他们在网络上显示了其特有的智慧和才情。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一)数字部分,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组合排列产生新的诙谐活泼充满情趣的意义,大多数是运用汉字外文的谐音,或者通过特别的数字组合表达某种意义。

(二)字母部分,通过字母组合利用汉语拼音首字母或者英文单词的字母大写或读音的谐音来表达某种含义。

(三)文字部分,它们是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或原有的词汇附加了新的意义。

(四)符号部分,陈原《社会语言学》 :“表示现代社会生活的某些特殊情景,不能或不满足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来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

③迅速地做出反应。”

数字类、字母类、符号类范围相对文字类范围比较小,三者举例如下:

9494=就是就是 596=我走了(数字谐音)

BS=鄙视 GGMM=哥哥妹妹(汉字首字母缩写)

:-D=笑 O(∩_∩)O哈哈~=哈哈(通过组合符号、字母等形成新的表情)

文字类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又分为以下几种:

1.旧词新意 这个不难理解,在新的时代或者是在某种场合赋予旧词以新的意义,使之成为交流沟通的新工具。

2.由方言引申出来 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传统语言中,方言只限于定的区域使用,但是在网路世界里,来自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可以自由交谈,一些有趣和生命力强的发言就被挖掘出来,成为网上流行语。现在我们会经常听到“你也太二了吧”、“你真二啊”这样的话,如果不知道这个“二”的含义,你根本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意思。“二”其实是由方言转变而来的。在陕西方言中,“二”有三层意思: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分不清场合,掂不来轻重,说话不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如“那个人二得很!”;形容自己听到惊人且不能理解的言论时的心理状况,如“我二了”;形容某方面比较强悍,带有戏谑,如“那打球二得很。”在东北方言、保定方言中都有类似的意思。

3.由影视文学作品、春晚等演变而来 影视作品的热播、文学作品的出版和春晚的播放等,是其中的一些经典台词进入网络中,成为流行语。冯小刚导演执导的《天下无贼》中有一句“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对白广为流传,《国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等模仿的标题也纷纷出现;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作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成为“全球第一畅销书”,这使得“谁动了我的××”格式的说法走红,网络、新闻出现大量类似格式的句子,如“谁动了我的生育权”等;2009年春晚上,小品《不差钱》令人捧腹大笑,其中的经典台词“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钱还没有花完。人生最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没死,钱花完了”火到不行,“不差钱”这句流行语也火了整整一年。网民的模仿能力在这种演变中得到深刻体现,影视文学作品、春晚等节目,为网络语言提供了很多很好的题材。

4.由一些被曝光的社会事件发展而来 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一些事情被媒体曝光,或具有很强的娱乐调侃性,或具有深思性和启发性,被网友疯传,进而成为网络流行语。2011年的流行语里,必不可少的一定有那句“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河北大学新区里两女学生被撞一死一伤,肇事者李启铭非常淡定地耍狠:“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于是,“我爸是李刚”这句话火了,人人争相调侃“我爸是李刚”。接着,“李刚体”也疯行起来,成为唐诗三百首的百搭句式:“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日日思君不见君,我爸是李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我爸是李刚„„”。还有XX门也是如此,这样的实例真的是恒河沙数,如去年无比火的“hold住”等。一些被曝光的社会事件无论是因为具有娱乐调侃性还是发人深思性,已经成为网络语言的重要来源。

5.由重大事件发展而来 此处说的重大事件并不等同于被曝光的社会事件,它是指那些本来就处于媒体的密切关注范围内的国家国际大事,高关注度使之成为网络流行语。

6.网络水军以及名人微博推动而来 如曾经火了一时的“XXX,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就是由百度魔兽世界吧的一个标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被水军推动而产生扩散的一个网络流行语。和此种情况相同的还有“讲内涵、造天亮”曾经是百度卢浮宫的李毅吧产生的网络流行语——“屌丝”、“李菊福(有理有据使人信服/理据服)”等。再如同【何安体】#韩寒#发展婚外恋爆红网络,而女方赵卓娜用“何安”来给韩寒写微博,而何安正是“韩”字的拼音读声。按照“何

安体”,姓“李”的童鞋可以写成“乐怡”,姓“孙”的童鞋可以写成“斯文”。

三.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1.新奇求异性 这符合修辞学上谈交际中心原则的一个概念:新奇求异性原则。它指的是“词汇系统中的现成词缺少了新鲜感,于是就去临时性的创造出一些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④

2.不稳定性 网络流行语的频繁更新表明它具有不稳定性。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曾经的伊妹儿、小猫、老鼠早已被踢出新一代的网络流行语词典,越来越多的新词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变化比日常用语更快。

3.省力原则 在这一点,网络流行语和日常用语相同,即最有效、最直接的表达最大的信息量,许多网络流行语就是从省力原则出发并流传的。

四.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

霍开特在《现代语言学教程》中提到:“每种语言都定出一个语言社会,即

⑤通过共同的语言能直接和间接地彼此进行交际的一整群人。”那么网络流行语也

定出这样的语言社会——网民群体。但这个语言社会与其他语言社会有很大不同。这个群体不稳定,从网络兴起之时到现在网民的中坚力量始终是35岁以下的人群,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种种原因使原来的网民脱离了这个群体,那么原来网民所用的流行语是否被新网民接受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

另外调查表明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省时省力,生动有趣。这正好符合网络快捷化的要求,但是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不高,只有少部分人喜欢使用,偶尔使用的占大多数,也就说明了网络流行语会随着时间退役而消亡,另外国家政府部门也开始对一些不规范的用于加以规范。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语言的本职是动态发展的,规范是为了更好的交际,衡量规范与否的标准是交际值,即交际到位的程度。同时预压规范是有层次的,交际也是分类型的,对不同的语体的规范也不同,对于网络流行词的规范,我们相信在汉语本身的自律性的同时只要稍加规范,它们就不会对我们的交际带来很大的影响。网络流行语新奇求异性、不稳定性的特点暗示了它不可能很长时间的流行。

参考文献:

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第1版,第11页 网易新闻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陈原 《社会语言学》

钱冠连 《语言全总论》

谈论网络流行语的作文 篇9

网络作为新型媒体, 大有赶超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趋势。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交互, 传播速度的确惊人, 网络流行语汇亦是层出不穷, 令人应接不暇。继2008年冒出“山寨”、“打酱油”、“俯卧撑”、“范跑跑”、“很黄很暴力”、“雷人”等流行词语后, 在2009年, 新的更有影响力的语汇横空出世。本文以从百度、谷歌等多家网络媒体总结出的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 探讨网络流行语盛行状态下受众的心理。

求新与求异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没有个性就等于没有你自己, 如何在数以万计的网络受众中脱颖而出, 吸引别人的注意, 就要看是否有酷酷的造型、标新立异的网名和另类的网络语言。因此, 网络受众会用另类的方式来张扬自己的个性。网络流行语已成为网络受众表现其个性的标志和象征。

此外, 网络流行语的这种求新与求异也受到注意力经济的影响。注意力经济也叫“眼球经济”, 是指网络用吸引注意力的方法, 赢得经济效益。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概念的是Michael·H·Goldhaber, 1997年他在美国著名的Hot Wired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 他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网站最大的资源, 谁能吸引更多的关注, 谁就能拥有更大的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 “注意力经济”成为国内网络内容提供商 (TCP) 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甚至有人将“注意力经济”直白地称为“眼球经济”, 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 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赢家。众多的TCP为吸引注意力而倾尽心力, 甚至发展到了哗众取宠的地步。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句式被反复模仿, 不难看出网络受众求新求异追求时尚的心理。

“别迷恋哥, 哥只是个传说”起源于猫扑大杂烩, 由网友“不要迷恋哥”的一个帖子引起的恶搞, 其中PS和恶搞的图片蜂拥而至, 许多猫扑高管也参与了其中的恶搞活动。此流行语颇有些“囧”的意味。

“哥吃的不是面, 是寂寞。”在2009年7月初, 百度贴吧里突然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 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 是寂寞”,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有受众相继模仿“哥×的不是×, 是寂寞”的句式。这种看似无厘头的话语方式, 正是目前网络恶搞的新流行———句式模仿。看似平淡的句子被网络受众瞄上并竞相模仿, 立即显示出极大的爆发力, 其像病毒一样强大的传染性和传播速度为广大受众所青睐。

娱乐与消遣

在后现代的文化视野中, 庄严、理想、神圣的事物成了游戏, 而金钱的力量却无所不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主义应运而生。消费主义的观念是娱乐性、消遣性、商业性, 只要能够满足娱乐、消遣和商业的需要, 任何经典的、神圣的东西都可以被戏弄和篡改。人们的政治热情和宏大理想开始被一种游戏化的、娱乐化的文化体验和诉求所淹没, 我们只要从电视媒体中那些轻松搞笑的娱乐性、游戏性节目越来越得到受众欢迎的现象中, 就不难看出这种体验和诉求的蔓延趋势。

“不差钱。”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不差钱》播出后, 不但穿着苏格兰裙的小沈阳红得发紫, “不差钱”更是附带着“这个可以有”、“感谢八辈祖宗”、“跑偏了”等Pia Pia地都成了流行语。

“××,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2009年7月中旬, 在百度贴吧里, 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空帖, 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 点击数百万次, 回帖数十万条, 引发了一场网络受众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 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 就有人喊出了“台湾,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 得到了普遍认同。

宣泄与释放

网络亚文化对网络流行语有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在网上发表帖子, 以补偿现实中的失落, 网络给了社会边缘群体空前的自由, 给他们带来现实所不能给予的满足感。在工业化、都市化的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 人们经常感到生活的紧张和压力, 因而渴望获得休闲和放松, 以舒缓精神生活。信息时代的信息爆发给人一种随意的空间和能力, 它代表了一种被压抑的心理的解放。广大网络受众就在网络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宣泄各种情绪, 释放现实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与不满。

“楼脆脆。”2009年6月, 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的13层住宅楼, 突然在几秒钟内连根拔起并“卧倒”。有人称这种楼盘整体倒塌事件为“第9大建筑奇迹”, 许多上海市民和外国人都前往参观。有网友因此将这一“景点”命名为“楼脆脆”。继上海的“楼脆脆”后, 又有了南京的“楼裂裂”、成都的“楼歪歪”、浙江桐乡市的“楼薄薄”, 凡此种种, 无不表达了广大受众在面临高房价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时, 对中国楼市一大怪现象“房价高高在上, 房屋质量不怎么样”的一种悲愤情绪。

“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 上面摆满了杯具 (悲剧) 和餐具 (惨剧) 。”该流行语中的“悲剧”一词源出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的讲演。“悲剧”代表的是一种真实的负面情绪。“杯具”的适用范围很广。网络受众恋爱受挫、心情郁闷或事业不顺, 凡日常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和感受, 都可借“杯具”一词仿造句式来宣泄情绪。

由于“杯具”具有日常用品的特性, 由此扩大了词语的适用范围, 不少受众借此设计出场景化的语言, 有人仿照张爱玲的“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 上面爬满了虱子”, 仿写出“人生是一张茶几, 上面放满了杯具”;也有人以“杯具”为灵感, 发明出洗具 (喜剧) 、餐具 (惨剧) 、茶具 (差距) 等等衍生词, 令“杯具”文化发扬光大。

质疑与批判

在传统的媒介时代, 民众的话语权常常无法得到保障。而通过网络流行语, 民众以极其智慧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立场, 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体现出了舆论的力量。看似笨拙的“不打酱油了, 改做俯卧撑”或呆板的“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却最为生动地体现了事件的本质。正如罗兰·巴特所说:“活在我们这个矛盾已达极限的时代, 何妨任讽刺、挖苦成为真理的代言。” (2)

“躲猫猫。”躲猫猫事件是继2008年流行词“俯卧撑”之后, 又一个引起网络受众质疑和批判的社会新闻。话说云南玉溪一青年男子因盗伐林木被刑拘, 蹲看守所不到半个月就离奇死亡, 死因为“重度颅脑损伤”。公安机关给出的解释是, 该男子受伤, 是由于其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 遭到狱友踢打并撞到墙壁而导致。网络受众对这一带有戏谑口吻的解释普遍表示不信服, 才有了后来组织网民参与调查, 乃至最后真相大白等一系列的进展。在公众对社会问题日益关注的今天, 即使是很普通的事件都会被拿来批判社会问题。

“被就业, 被××。”网上一度流传一个非常形象而又搞笑的词“被自杀”, 以表示对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质疑。后来有高校毕业生发帖仿制了一个新词“被就业”, 意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已被签署了就业协议书。随后, “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等多种“被××”词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有网友戏言, 我们已经进入“被时代”。

“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2009年初, 在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中, 面对“天津市每年要偿还的公路建设的贷款量有多大”的提问时, 天津市政公路管理局官员回答说:“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在天涯、猫扑等论坛, 一些帖子下面, 常常跟有“这事楼主说得太细了, 下回注意”、“这事儿我不能说太细”之类的回帖, 网络受众以这样的方式持续表达自己对政府机构的质疑与不满、戏谑与批判。

“70码。”源于2009年5月7日杭州的一次交通事故, 杭州警方在案发后的事故通报时称, 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每小时70码左右”, 此事引发争议, 在掺混了复杂情怀的“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这类词句持续风传之际, “70码”迅速成为一个新的顶级热词, 在各大论坛流传开来, 被用做网络受众对政府公众事件解释及处理不满时的一种反讽。

结语

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 网络无疑是最有力的推动者和传播者。综观2009年网络流行语, 不难看出人们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创新, 广大网络受众也更乐于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对热门话题的见解。网络舆论对国家公共事务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正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盘点2009年出现的每一个网络流行语, 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在生活中制造潮流, 也都在生活中追赶潮流, 玩的是新奇与刺激, 网络语言的流行可以看做是网络受众的集体狂欢, 是娱乐自己娱乐大众, 更是放松神经减轻生活压力的调味剂。但同时在仔细阅读那些诙谐甚至有些无厘头的网络流行语后, 我们不难发现广大受众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注释

1 杨玲:《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年。

我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议论文 篇10

神马都是浮云

一天中午,晓宁点燃一张废纸。拎在手里吓唬前排的女生。看到她们尖叫着跑开,晓宁乐得哈哈大笑。班主任闻讯赶来,见教室里烟雾缭绕,生气地问:网络流行语“晓宁,你在于什么?”晓宁怯怯地说:网络流行语“没什么。老师。其实神马都是浮云!”老师听了哭笑不得。

给力

一次,我们班和五(1)班进行拔河比赛,双方难分胜负。关键时刻,我们班的队员有些松懈,让五(1)班抓住机会抢得了优势。眼看我们班快要输了,站在一旁观战的晓宁不声不响冲到长绳末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一拉,结果我们班赢了!裁判自然判

我们犯规,要取消比赛结果。大家都生气地埋怨晓宁,他却委屈地说:网络流行语“这叫给力好不好!”

餐具

要交作业了,晓宁翻遍书包,也没找到作业本。老师生气地说:网络流行语“你到底做厂作业没?”晓宁连声说:网络流行语“我真的做了!”可惜他拿不出证据,只得重写一遍。后来,他发现作业本原来躺在书包的夹层里,就哀叹一声:网络流行语“这真是餐具(惨剧)啊!”

网络流行语翻译 篇11

逐个说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卖萌小清新英文逐个说:“坑爹”、“伤不起”、“吐槽”均是时下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新鲜词。这些词无论生命力多强,都给我们的语汇带来一丝喜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份轻松。此外,这些流行语(如“富二代”、“剩女”)往往反应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是对这些问题凝练的调侃。

“坑爹”、“伤不起”、“吐槽”均是时下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新鲜词。这些词无论生命力多强,都给我们的语汇带来一丝喜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份轻松。此外,这些流行语(如“富二代”、“剩女”)往往反应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是对这些问题凝练的调侃。

高中生可以通过熟悉这些新鲜词来让自己想起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并将它们作为事例佐证自己的作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曾说:“我语言的极限就是我世界的极限。我所知道的东西仅是我可以用语言表述的。”(The limits ofmy lan-guage are the limits ofmy world.All Iknow iswhat I havewords for。)因此,当学生们常常抱怨举例困难时,不妨用这其中部分现成而短小精悍的词来提示自己,那么作文举例会变得左右逢源。

笔者罗列了近年来活跃于青少年唇间的中文新鲜词40例,并提供了它们的英语说法。这些译文有些来自权威英语媒体如 《中国日报》、《上海日报》,有些来自于笔者对众多网络翻译的精心筛选,其余则是笔者自己的翻译如“纠结”、“忐忑”、“淡定”等。可以说,与其看着学生草率地将这些中文流行词翻译成英文并运用于作文中,还不如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将标准的讲法告知他们。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译文中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中文 英文

1.神马都是浮云 It’s all fleeting cloud。

2.山寨 fake, counterfeit, copycat

3.宅男 Otaku(“homebody” in English); geek

4.被雷倒(到)了 in shock

5.纠结 ambivalent

6.忐忑 anxious

7.悲催 a tear-inducingmisery

8.坑爹 the reverse of one’s expectation

9.哥只是传说 Brother is only a legend。

10.伤不起 vulnerable;be prone to getting hurt

11.你懂的 It goeswithout saying that…

12.吐槽 disclose one’s secret

13.小清新 like [好似] a breath of fresh air

14.穿越剧 time-travelTV drama

15.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Whether you believe it or not, I am convinced。

16.拼爹 daddy-is-the-key;parents privilege competition

17.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Happiness is theway。

18.卖萌 act cute

19.腹黑 scheming

20.折翼的天使 an angelwith brokenwings

21.淡定 calm;unruffled

22.羡慕嫉妒恨 envious, jealous and hateful

23.团购 group purchasing

24.微博 Microblog

25.富二代 rich second generation

26.林来疯 Linsanity

27.凡客体 Vanclize/Vancl Style

28.微博控 twuilt(来自于twitter和guilt两个字,表示不发微博心里就内疚)

29.海归(海龟)overseas returnee

上一篇:狂欢元旦舞动青春策划书下一篇: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练习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