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篇1

二、确定目标

第一课时了解全文六个部分大意,了解杨振宁和邓稼先,正确识字,流畅地朗读;

第二课时弄清楚本文是如何表现出来邓稼先的功绩的,精读感悟,解除疑难,发掘出本文的人文价值。

三、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1、导入: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科技强国军事强国,一改百年来受尽屈辱的历史,1964年是中国军事科技史上最自豪的一年,我国自行制造了原子弹,使世界震惊!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记述实现这个伟大改变的中国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2、初读课文,结合预习,速读课文1~2次,小组解决生字识记,难词理解,教师巡视答疑。(宰割挚友筹划彷徨仰慕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层出不穷可歌可泣)

3、交流资料,把你掌握的关于本文的资料讲解给小组的同学听,要表达清晰流利,听的同学做好简洁的记录,可以互相评出优点。

(没有准备资料的同学,教师要随即做好恰当的安排)

4、再读课文,把你阅读到本文的人物、事件概括出来,注意简练重点突出。

(教师可视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出示概括现成的幻灯片,或是否需要集体讲解:这篇文章开篇写百年中国的历史,和邓稼先有什么关系?这里需要学生理解杨振宁所说的“对中国历史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本文6段文字主要内容各是什么?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师板书:回顾历史—概述生平──比较性格──感情震荡──敬业精神──骄傲自豪,各段之间以爱国奉献为线索联系起来)

5、自读感悟,找到你最有感触的语言或文段,要想好写出这些文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用你认为恰当的语气反复阅读你选的文段,练习读好后,读给同桌听,再读给同学听。(教师一定要选择某几个句子集中指导,结合课后联系二)

6、课堂小结,学生自己动笔总结,你在本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对照老师提出的目标,你做到了哪些,还有什么需要加强的。

7、布置下节课准备的材料:思考课后练习一,看看自己能否解决;把自己还有的疑惑写下来,大家下节课一起来解决。

第二课时

1、导入第二课时:

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不可小视的经济军事大国,拥有自己雄厚的军事力量,让许多霸权主义者不敢轻举妄动,在中国军事科技历史上,邓稼先无疑是最伟大的元勋。

2、板书课题回顾上节课的相关内容

可出示图片,解说中国“两弹一星”的科技军事意义;再次解说人们对邓稼先的高度赞誉,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3、再读课文,自由提出疑问,注意结合学生的问题来完成练习一(教师的指导性解读要合理,要结合学生的回答来联系课文,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

4、联系学生的问题,研读第五段,深入体会人物伟大的精神世界,体会邓稼先的奉献精神。主要抓住稳重的议论抒情句来研讨,如下例几个问题:

⑴ 读这一段的小标题,使你感觉到说出此话的是什么样的人了么?

(默默奉献,哪里危险到哪里,不怕牺牲)

⑵ 阅读这一段,考虑为什么杨振宁由原子弹实验场联想到古战场,会联想到马革裹尸的古代勇士?作者回忆《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

(联想到的是一种誓死的爱国精神,不屈的伟大的民族灵魂,为了祖国的安全悲壮牺牲的勇士精神。补充邓稼先的材料──28年鲜为人知的苦苦砖研。)

⑶ 杨振宁以猜测的语气写“不知道稼先在蓬段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你能够体会到邓稼先的心情么?说说看。

(悲壮,豪迈,视死如归,不畏牺牲)

⑷ 你能理解杨振宁为什么要用这首儿歌来为邓稼先传做背景音乐么?

(称赞邓稼先是古今的奇丈夫,独手撑天空的中国男儿)

⑸ 体会本文作者杨振宁先生对邓稼先的崇敬赞誉之情,理解本文写作上的“大手笔”之说。(可以简单提示,拟不做重点讲解)

5、总结全文凭邓稼先的才学能力,他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可以想象,他这种级别的人,如果做出其他的选择,会获得什么。而他却本着对祖国强烈的爱,要使中国发展自己的核武器,要使自己的国家强大的愿望,做出如此的人生抉择。杨振宁说“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的道路”

在今天这个物质第一的社会里,我们在思考如何做人的时候,学习邓稼先的事迹,确实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他是一面旗帜,是净化我们灵魂,引导我们追求的伟大旗帜,要使中国强大,要使我们不再受强敌欺凌,我们就需要向邓稼先那样奋斗不息,奉献不止。

6、整理出从本文的学习中你得到的关于两位科学家的资料,课外搜集他们的故事,试着讲给家人听,让家人给你评分,装入你的个人档案,看看自己讲故事的水平,或者写出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说出内心真实的感触。

【板书设计】

回顾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两弹元勋

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篇2

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 以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 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 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就是人物传记。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做出的突出贡献, 往往为人们所景仰。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 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 处处效仿名人。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 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a.这篇文章篇幅较长, 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b.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 作者既有传统眼光, 又有历史视野, 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 体会深沉的情感。c.文章语言很有特色, 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建议]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 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不难看出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仍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何谓“发展为本”?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 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因此对于本文的教学, 笔者认为由于篇幅较长, 内容较深, 可拟设为问题讨论课, 同时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背景资料, 为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其具体目标如下:

a.熟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借助小标题, 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b.通过默读与精读, 揣摩文中关键语句, 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 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c.通过朗读, 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 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设计]

1 教学过程

1.1 导语。

1986年7月的一天, 邓稼先在弥留之际, 他拉着妻子许鹿希的手, 向她描述原子弹爆炸时的壮丽:奇异的闪光, 比雷声大得多的响声翻滚过来, 一股挡不住的烟柱笔直地升起……沉浸在这自己创造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诗意中, 他的声音虽然微弱, 却是那么坚定。“我不爱武器, 我爱和平, 但为了和平, 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 那么, 我仍选择中国, 选择核事业。”这, 就是中国人民最有奉献精神的好儿子-邓稼先。1.2整体把握情节, 理清思路。1.2.1速读全文, 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为标题寻找合适的修饰语, 如:伟大、舍己为人、公而忘私…… (学生自由发言) 。1.2.2全班分为6个小组, 每组派一个代表对文章6个部分进行抽签选择, 组员用5分钟时间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作复述准备, 并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a.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一生;c.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及奉献精神;d.作者的情感;e.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f.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和悼念。1.2.3课文六部分间是否可以调换顺序?如果不能, 你能试着找出它们的联系吗?学生合作研讨, 教师点拨:1.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文章思想感情1.3.1学习第三部分。1.3.1.1默读并划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句子或词语。点名回答:奥本海默———一个拔尖的人物, 锋芒毕露……。邓稼先———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 忠厚平实, 直诚坦白, 从不骄人……。1.3.1.2文中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同桌间两两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重点写邓稼先;运用对比手法;其作用是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1.3.1.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你能试着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学生小组内研讨交流, 教师点拨:a.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和睦相处, 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 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b.指“他没有私心”, 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3.1.4邓稼先的一生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一生, 我们的祖国有千万个像邓稼先一样的忠实儿女在为她奋斗, 你还知道谁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1.3.2学习第五部分。1.3.2.1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1.3.2.2自由研读, 提出理解中的疑难。学生提出的疑难可能有:a.作者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b.“也不知道……什么心情”“不知道邓稼先……手有没有颤抖”这两句话应该怎样理解?c.结尾处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探究:a.《吊古战场文》是唐代散文家李晔的名篇, 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 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 文中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在于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b.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情谊, 这两句话以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深情。c.“中国男儿”即邓稼先,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 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五o四”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 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1.3.2.3资料延伸。这一部分中邓稼先一句“我不能走”, 将自己的赤子之心解剖在了人民面前。其实, 象文中的例子在邓稼先身上还有很多, 比如身为核武器研究院院长的他, 在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总是站在操作人员身边;再如, 一次航投实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 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 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 仔细检验, 他也因此肝脏被损、骨髓中侵入放射物。当身患癌症的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时, 却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 但没想到它会来得这么快。”这些不禁让我们想起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1.3.2.4教师教唱《中国男儿歌》, 师生共同感受激情。一曲《中国男儿歌》, 气壮河山, 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 “要将双手撑天空”, 是一种气概, 同时也是一种使命, 千百年来, 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 撑起了自己的天空。臧克家、钱三强、陈景润、华罗庚、童第周、张光斗、陈岱孙、于光远……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始终闪烁着光芒的名字, 这些民族脊梁式的人物、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 撑起了祖国母亲的一方天空。今天, 当我们再次唱响《中国男儿歌》, 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呢?1.3.2.5播放音乐《龙的传人》和MTV动画, 学生畅所欲言。1.3.3学习其余部分。1.3.3.1你能说说在写邓稼先以前, 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吗?学生自由研讨, 教师归纳:突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 说明他是对中国近一百年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1.3.3.2研读第四部分。a.邓稼先对“谣言”仍然亲自调查, 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b.你认为杨振宁流泪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a.邓稼先事实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b.当杨振宁知道是中国人独立完成原子弹工程的时候, 他的眼泪既是为朋友而自豪, 更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一种表现。1.4品味语言。1.4.1本文不仅在内容上较之一般的传记高出一筹, 语言也毫不逊色, 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同学们试试看, 能否有所发现。学生合作研讨, 教师点拨:1.4.1.1修辞手法的运用。a.对比。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b.引用。第二部分中描述邓稼先的一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第五部分对《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的引用。c.排比。第一部分中的1898年四个列强侵华的罪行, “强占”“租借”的反复出现等。其作用是:语言凝练, 增加气势, 给人以强烈的震撼。1.4.1.2句式的多变。a.句式十分整齐。第一部分中列举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第二部分以时间为序介绍邓稼先简历和贡献的句子;第五部分第三段等。b.长短句交错使用。第三部分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选择什么样的句式, 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 前者有气势, 读来琅琅上口, 后者则形成一种交错美, 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1.4.1.3文章无华丽词藻, 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感情。第四部分的末段一个“热泪满眶”将作者的感情震荡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五部分第二、三段两句询问对朋友流露出的深情。1.4.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以“我最喜欢……句, 因为它……”的形式在组内交流。1.5拓展延伸。1.5.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 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 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 准 (下转255页) (上接153页) 备精彩发言。 (例如,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我发现“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凝练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 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 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1.5.2请以“假如我是名人”为话题, 组织一段话。1.6结束语。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 为了灵魂深处的希望, 邓稼先让生命喷发着绚烂激情, 他对生活乃至人生永恒的理解和感悟, 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虽然邓稼先已离我们远去, 但他会永远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1.7作业布置。1.7.1学生给邓稼先写“墓志铭”。 (老师示例:朋友, 此墓中长眠着的老人, 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站立”的人。他用他那“大写”的智慧, 使中国的大地上“站立”起了两朵“大写”的蘑菇云。从此, 让中国“大写”, 让中国人“站立”。他, 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1.7.2收集“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请参照课文选择一人为他写小传。

2 教学反馈

2.1 达标检测。

2.1.1请试着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平沙无垠·:马革裹·尸:2.1.·2请仿照《邓·稼先》一文中的“…·…时代, ·恐怕是……最……最……的年代, 德国强占了……租借……俄国强占了……租借……法国强占了……租借……”的句式, 写一段话。 (原句式的词语只保留:“恐怕是……最……最……”, 句子形式要保留) 。提示:可从写国家、学校、家庭、个人等发生的事件, 主要训练用整句的形式, 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写几件事。2.1.3请仔细阅读《我不能走》部分, 完成下列各题:a.你能概括出本文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 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吗?b.你知道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吗?2.1.4你能谈谈本文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吗?

2.2检测建议。

本课作为名人传记, 留给学生的空间较宽泛。因此, 教学反馈的途径尽可多样化, 笔者以为除检测题外, 还可采用以下方式:

2.2.1学生利用收集到的“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 制作小报或课件, 在班内交流;2.2.2选出学生所写小传的优秀作品, 编成集子, 予以表扬;2.2.3以“名人故事大家讲”为主题, 开展演讲比赛;2.2.4班内举行一次相关知识竞赛。

3 教学反思

感动邓稼先 篇3

这年8月16日,正在上海参加离别晚宴的杨振宁,突然收到有人专程乘民航从北京送来的,邓稼先经请示周恩来总理后写的简短信函:“我们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由中国人自行研制,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后来,人们得知,1979年的一天,在一次航投试验时,降落伞出现故障,导致原子弹坠地摔裂。邓稼先非常清楚其危险性,但还是毅然捡起碎片查找原因,不幸遭受嚴重的核辐射,由此而身患癌症。即便他行走都十分困难时,仍坚持亲自动手拆装,并严令下属:“你们还年轻,不能去!”

其实,早在1958年8月,邓稼先就奉命着手“两弹一星”的研究,从此便做着连亲人都不知道的隐姓埋名的“神秘”工作。直到1986年6月,各大媒体才披露邓稼先和他的团队,用28年默默无闻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核大国地位。曾经不少人问邓稼先到底拿到了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 1986年6月,杨振宁在探视病中的老友时亦提及此事。邓稼先夫妇最终如实相告:“10元。准确地说是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说什么也不相信,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强调说:“这是真的,不开玩笑!”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留下遗言:“假如人死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我的祖国,选择核事业!”说完就撒手人寰,享年62岁。

舍生忘死,淡泊名利,一心为国者,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篇4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11、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

16、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7、梁希(林学家)

18、林巧稚(著名妇产科专家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19、张孝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邓稼先》教学设计 篇5

1.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进而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2.使学生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文中重点语段,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词的含义,品析句间关系及段间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教师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梳理和恰当引用,以及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充分挖掘,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有“巨大贡献”,为何“鲜为人知”?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细读,体会邓稼先尽管历尽复杂恶劣的人文环境和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但依然保持着德高望重、严谨沉稳、忠诚坚韧的精神品质。

首先是对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次是邓稼先所经历的客观条件概括。

学生对于第二部分的探讨可以得到初步的理解,有着“巨大贡献”的邓稼先性格沉稳内敛,没有张扬丰功伟绩的内心需求;他长期扎根于艰苦的科研环境中,也没有被宣传的客观条件。进而,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下一环节探讨问题:既然邓稼先没有张扬功绩的内心需求,也没有被宣传功绩的客观条件,那么他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呢?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

教师可以先给出几种假设,比如“名誉”?“权力”?教师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就这两个做出贡献的动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精读,体会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真正动力,进而感受其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

在这里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万里长征”“万里长城”和“僧侣向西朝拜的旅程”这“两个半万里”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共同体会理想和信仰的巨大力量,正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才支持着邓稼先作为一名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学家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却甘愿默默无闻。

第三环节:总结与升华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特点,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学生学起来往往无从着手,教师可采用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本课有特色的地方加以点拨,引起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提出问题,如:课文第一部分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本文的主人公是邓稼先,而在第三部分中为什么会涉及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针对本文深厚的民族情结、私人友爱,平实质朴的语言,我将体会情感、品味语言作为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教学时重视体验性阅读,体会情感;品位语言运用发现阅读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灵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选一)

1、激情引入法

教师先播放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迹。他们忘我的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的最好时机。

2、质疑引入法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让学生留下人类在这里是难以生存的印象。然后教师指出,我们老一辈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这里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核实验基地。这时,学生会质疑,会惊讶,而教师正好借此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学生交流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

三、速读训练

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可结合小标题)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四、思考

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总结

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

六、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二、揣摩语言(可用发现阅读法品味,见附案)

1、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

⑴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⑵ 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⑶ 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你是如何理解这几句话的?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文中还有哪些语句难以理解或值得品味?

2、朗读课文片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请举例证明。

(见课后练习二)(句式多变,句式整齐)

三、体验反思

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发和感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邓稼先的故事?

四、课外作业

1、讲一个关于核弹建设的故事。(选做)

2、以我眼中的邓稼先为题作文,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感。(必做)

备于2004年3月

上一篇: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分析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 (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