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 1 1
活动目标:
1、对鞋底感兴趣,并能用语言表达观察后的感受。
2、学习用鞋底印画,能根据鞋印的形状大胆地想象,进行简单的添画。
3、能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平底有花纹的鞋子若干、白纸、水粉色、调色盒、油画棒、湿抹布,鞋印添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鞋子,引起兴趣。
“今天,许多的鞋子宝宝要来参加舞会,它们在哪儿呢?(引导孩子发现脚上的鞋子,引起观察的兴趣)找一找,你喜欢谁的鞋子宝宝?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鞋子不同的样式、颜色、图案等)
二、观察鞋底的花纹,激发想象。
“请你们看看自己的鞋底:
(1)你看见鞋底上有什么?
(2)花纹有什么不同?
(3)看看这些花纹象什么呢?”
三、尝试用鞋底印画,体验活动中的趣味性。
“鞋底的花纹真有趣,看鞋子宝宝跳舞了(教师示范印画)。你们的鞋子宝宝想跳舞了吗?选你最喜欢的鞋子,穿上漂亮的衣服跳个好看的舞。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印画的画面,并将鞋印画放到桌子上晾干)
四、欣赏鞋印添加想象画,拓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刚才我的鞋子也去跳舞了,看,它们在这儿呢。咦?怎么变了。原来它们刚才化妆了,看看,它们化妆成什么了呀?怎么化妆的呢?”
(引导幼儿观察在鞋印的不同部位,添上线条、点、圈,变成不同的东西)
五、幼儿进行鞋印添加想象,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六、展示作品,师幼共同欣赏。
“你们装扮的鞋子宝宝真有趣,赶快让它们到舞台上来表演吧!看看谁的鞋印化装得很有趣、很新奇,给好朋友讲讲。”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 2 2
活动目的:
1,了解月饼的基本形状——圆形。
2,能够画出自己心中的月饼。
3,体会画出美丽月饼的乐趣。
活动准备:铅笔,彩色笔,橡皮擦,画纸,胶布。
活动重难点:画出规整的圆形,自己设计月饼内部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小朋友们怎么过的呢?
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中秋节。
二,引出月饼。
哇,小朋友们都吃过月饼呀?那么,月饼是什么样子呀?
恩,看来小朋友们吃过的月饼都不一样呀。老师刚刚从小兔家里回来,小兔告诉我,他中秋节没有吃到月饼呢。他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没有吃到过月饼呢,小朋友们,我们要怎么帮帮他呢?
三,画月饼送给小动物。
恩,有的小朋友呢,想出了去给小动物们买月饼这个主意。小朋友们真棒,愿意跟小动物们分享我们的东西,但是呢,老师这里有一个不花钱,小动物们也能够收到小朋友们的心意哟。
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画画本,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大大的漂亮好吃的月饼,然后送给小动物,班上这么多小朋友,没人画一个,小动物们就够吃啦,好不好?
四,画月饼。
五,点评。
对孩子们画的月饼表扬,除非有特大失误,不批评。
六,送月饼。
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月饼交到老师这里,老师放学啦就帮大家送到兔子家里,让他给森林的小动物发月饼。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 3 3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刷画,乐意对画面进行想象;
2、体验刷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前期活动——磕瓜子
2、刷盘、板刷每人一份;水粉颜料、白瓜子壳大量;
3、“瓜子妈妈”道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熟悉作画工具
1、认识作画工具
2、探索作画工具
二、情境讲述引题并展示刷画过程
1、(出示瓜子妈妈)瓜子妈妈要去旅行,家里的瓜子宝宝没人照顾…….3、示范刷画:
(1)、洒落瓜子壳
(2)、刷画:给瓜子壳宝宝做一件彩色的衣服
(3)、引导欣赏老师的作品
三、幼儿操作
鼓励大胆尝试操作
四、讲评
引导、鼓励幼儿介绍、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 4 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棒棒糖及棒棒糖图片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棒棒糖的形状、颜色、花纹等。
2、喜欢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体验棒棒糖各种形态带来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棒棒糖人手一个,网上下载各式棒棒糖图片(多于幼儿人数)。
2、三个不同形状的棒棒糖,供幼儿观察讲述用。
活动过程:
1、猜一猜,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看,老师的口袋鼓鼓的,里面会是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听,还有声音呢?到底是什么呢?”揭秘:糖。“是什么糖?”(棒棒糖)
2、观察棒棒糖的外形,了解棒棒糖的基本特点。
“老师手里的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连贯描述:上面一颗糖果是圆圆的,下面的棒棒是长长的。
“你会把老师手里的棒棒糖画下来吗?”“请小朋友试一试把棒棒糖画下来,老师会给小朋友放音乐,音乐一停,小朋友立刻回到座位上,好吗?”孩子们回到座位上开始画一画自己看到的棒棒糖。
画完后,简单小评:小朋友画的真不错,棒棒糖画得圆圆的,你能告诉大家你画的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吗?
3、出示各式棒棒糖,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学习讲述。
①“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和小熊打招呼。小熊为我们带来了更加漂亮的棒棒糖,想不想看?小熊说了,谁能讲出棒棒糖的样子,他就和谁做好朋友。”出示花形棒棒糖:“这根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上面还有什么样的花纹?”请个别幼儿连起来完整讲述。
②出示动物形棒棒糖:“这根棒棒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会完整的来说一说?”原来动物图形也可以用来做棒棒糖,③出示人物形棒棒糖:“这根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棒棒糖的种类可真多!
交代要求,幼儿观察讲述棒棒糖图片。“小熊在糖果店里看到那么多漂亮的棒棒糖,真想带回来给小朋友看看,于是他就把棒棒糖都拍成了照片,你们想不想看?老师把照片放在后面的桌子上了,请你选一张最喜欢的,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说完了,还可以换一张再说一说。”
幼儿观察讲述后把照片放在桌上回到座位,教师随机抽取两三张照片请个别幼儿讲一讲,鼓励幼儿完整大方地讲述。“还有很多小朋友也想讲一讲自己的照片呢,这样吧,把你们的照片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客人老师会有奖励哦!”
4、品尝,结束。
“说说你的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延伸:“下一次,我们把这么漂亮的棒棒糖也画下来,好吗?”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 5 5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尝试表现人物的简单动态。
2、体验大胆创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图片-城市雕像
2、画纸,油画棒,四肢、头部能活动的小纸人。
3、各种雕像的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引出游戏情景
美丽的城市里有一群雕像,一到晚上,它们就快乐地在一起跳舞。
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立即变成雕像,向城里的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
2、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城市雕像”,随音乐跳舞。
当听到音乐中太阳升起的信号时,幼儿马上做出一个造型动作;
当音乐再次响起时,幼儿继续跳舞。
二、观察造型动作
1、音乐停止时,教师分别模仿几个有代表性的造型动作,请幼儿猜猜这个雕像在干什么。
2、出示范画
请幼儿用小纸人摆出范画上雕像的动作,并说说这些雕像放在城市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3、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
哪些部位可以活动,哪些部位不能活动,初步了解关节的活动与动态表现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城市雕像
1、启发孩子当设计大师,为美丽的城市设计更多、更美的雕像。
2、在轻音乐背景下,幼儿边画雕像,边做相应造型或摆小纸人。
四、展示作品
1、把幼儿设计的雕像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模仿。
关键词: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情境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美术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依然是教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游戏法、操作法等教育方法和策略虽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受传统教育教学观的影响,幼儿园美术活动仍然存在沿袭传统方法按部就班地呈现教学内容,注重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等弊端。从而促使美术活动或远离幼儿的生活,或偏离幼儿的真情实感,或使幼儿学习的乐趣淹没在枯燥的技能训练中。因此,怎样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运用良好的策略设计和组织美术活动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情境通常指对人发生作用、产生意义的环境,这种作用与意义源于人与周围人、事、物的“交往”和“对话”。相对于中大班,小班幼儿的思维更具具体形象性,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交往、持续对话中建构着关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从而获得发展。从此出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从情境教育入手,以各种环境事物为主题,通过运用和创设各种情境,努力将美术活动还原为幼儿自主体验的意义过程。
一、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
自然而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小班幼儿自在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们形成经验、获得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受能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小班幼儿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和情节有创作的兴趣。因此“发掘生活情境在美术活动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好真实的生活情境,首先要求教师从幼儿生活环境中取材,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社区里的飞鸟鱼虫、爸爸妈妈、老师同伴……这些贴近生活的各种人、事、物都打动着幼儿,吸引着幼儿,都可以适宜地设计为美术活动的内容。这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使艺术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过程。例如,在三八节“漂亮的妈妈”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妈妈在家劳动时喜欢穿围裙,于是有些幼儿就选择了折纸,折成了很多小花粘贴在围裙上,认为妈妈穿围裙很漂亮;有些幼儿还选择了在围裙上画五颜六色的线条,说妈妈喜欢穿有彩色条条的围裙。通过教师的引导,有些幼儿说“妈妈的头发最漂亮,弯弯的,长长的。”于是就生成了“给妈妈设计发型”这个美术活动,幼儿在活动中为妈妈设计了很多种发型,有弯弯的长发,还有短发,还有的把妈妈的头发画成了红色,告诉老师“这是妈妈新染的颜色”。幼儿沉浸在为妈妈设计发型的愉悦中。通过不同内容的美术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而且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提升。
利用好真实的生活情境还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与生活情境充分互动,以使其对事物加深理解、丰富表象,便于创作。其有效途径是指导性的观察,通过指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帮助他们获得更深的情感体验,扩展美术创作经验。由于“3岁左右的幼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平衡,他们容易激动,抑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事物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学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等有序观察技巧,并通过启发、迁移等方式引导幼儿关注事物的主要特征并展开想象。此外,教师还要减少约束,尊重幼儿的观察体验,允许幼儿对观察事物做出自己的解释,在提高他们观察思维力的同时,关注幼儿审美感受能力的获得。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给树叶宝宝穿衣服”的涂色活动时,幼儿都将树叶的颜色说成是绿色的,通过教师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落叶,并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落叶的颜色和形状,萌萌说:“老师,我捡到的叶子是黄色的。”琪琪说:“老师,我捡到的叶子有绿色还有红色。”还有些幼儿说:“我捡到的叶子是长长的。”还有些幼儿说:“我捡到的叶子像手。”回到教室再组织幼儿进行涂色的时候,有些幼儿在一片叶子上涂上了红色、绿色,还有黄色……每一幅作品都非常漂亮,颜色各异。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不仅感受到了周围生活中的颜色变化,而且还学会了观察,对事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
二、构建支持性的人际情境,激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创造性
人际情境指的是由人际交往所构成的心理环境。虽然从表面上看,模仿在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必不可少,但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宣泄情绪的方式方法之一,美术也是幼儿运用多种方式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思维和自由创造的活动过程,这种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所处的心理环境。一个开放、包容、互动,能给予幼儿支持的人际情境能促进幼儿自然流露情感,从活动中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在获得美的陶冶和愉悦时独立思考、主动实践。因此,教师首先要给予幼儿情感支持,通过语言、肢体语言等,表达自己的鼓励和肯定,接纳他们各种形式的标新立异和奇思妙想,并且不以作品是否客观、真实为原则评判幼儿,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的喜悦。例如,在玩色活动中,亮亮用板刷将画纸上的太阳刷成了深蓝色,同桌的小朋友看到后说:“太阳不是红色的吗?怎么变蓝了?不好看。”亮亮说:“那是因为要下雨了,乌云挡住了太阳。”说完,亮亮感觉自己的作品得不到认可,顿时有些失落。教师见到了这种情景,并没有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作品,而是表扬了亮亮的想法,并且在全班这小朋友面前讲评了亮亮的作品,表扬了亮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自由、宽松、和谐的人际情境有助于激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创造性。
除去情感支持,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和灵活的策略支持,使幼儿随时都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维持创作动机。在区域活动中,几名幼儿在美工区在画“毛毛虫”,幼儿在画毛毛虫的身体时遇到了困难,乔乔着急地说:“老师毛毛虫的身体我画不圆?”教师及时将准备好的一个个毛毛虫身体的圆形卡片给了乔乔,告诉乔乔可以借助小卡片,把圆形小卡片拓印在纸上连起来就变成了一条可爱的毛毛虫了。乔乔高兴地画了一条可爱的毛毛虫,觉得特别满意。教师也参与其中和幼儿一起画,其他幼儿也拿起了老师提供的材料大胆地画了起来。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自己的毛毛虫画的都很棒。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投放活动材料,以平行绘画的形式介入活动中来巧妙应对幼儿的需求。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及时针对活动的难点进行引导,如:毛毛虫的身体是由一个个圆形连接起来的,不要把圆形分开,要不毛毛虫的身体就会断了。孩子们在绘画时就将圆形一个个连起来,并且体会到了活动的乐趣。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帮助幼儿迁移、整合已有经验,进一步启发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
支持性的人际情境不仅取决于教师,也源于同伴。儿童与同伴间的关系和与成人间的关系是儿童世界中两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同伴关系作为其中的水平关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比与成人间的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广泛(Hartup,1989)。虽然美术活动强调个人创作,但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多种途径与同伴进行积极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大胆表现自我,通过积极的同伴互动,促进幼儿同伴间灵感的激发与启迪。例如,在“帮助大树妈妈找树叶宝宝”剪纸活动中,有些幼儿将叶子剪成了直线,有些幼儿叶子边剪的不是很光滑,教师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对于剪得比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并且让这名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叶子,怎样剪才能将叶子的边剪成弧线,这名幼儿边说儿歌边演示:“爬呀爬,爬山坡,爬到山顶下山坡……”幼儿通过借鉴同伴的经验来学习,更能激发参与活动的欲望,促进幼儿同伴间灵感的启迪。
三、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幼儿美术创作过程的兴趣性
随着人们对美术活动本质认识的深入,幼儿美术活动与游戏的联系就愈加紧密。“幼儿美术活动,特别是幼儿早期的美术活动,仅仅是一种自发自为的涂鸦行为。幼儿最初并非出于塑造形象而使用工具,更不是利用材质、机理等表达式表现自己内心和客观世界,而是将工具材料视为可操作的有‘意思’的‘玩具’”“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意识和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原始、本能的一种存在方式,是自然状态下自由发生的,是幼儿生命进程不可缺失的游戏活动、简约的审美活动。”美术活动的游戏本质使美术活动游戏化变得顺理成章,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拉近了美术活动与幼儿现实生活的距离,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创作,在创作中享受快乐。
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首先表现为活动任务游戏化。教师结合活动特点和所需材料等客观要素将教育意图融进一个个幼儿能够扮演或担当的角色活动中。受形象思维的影响,这样的活动总能激发起小班幼儿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主体,主动想象、主动操作,从而有效增强了幼儿美术创作过程的情趣性。例如色彩活动“秋天的果实”中,教师利用涂鸦墙为幼儿设计了一个大果园的情境,幼儿化身为魔术师,拿着板刷自由自在的为果园里的水果宝宝涂颜色,给果树妈妈和树叶宝宝换衣服;在绘画活动“好大的毛毛虫”中,教师先请幼儿扮演毛毛虫,引导幼儿发现毛毛虫的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圆圆的,并且每个圆都连在一起,在之后的绘画中幼儿从“让毛毛虫快长大”的想法出发,反复画圆的枯燥无味荡然无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美术活动中往往过于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幼儿美感和初步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美术技能也是顺利进行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美术活动中,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还表现为技能传授游戏化。教师在引出技能知识点、强调常规要求等各环节,以及细节指导时都要注意使用符合游戏情境和角色身份的言语表达方式,此外,还要根据创设的游戏的特征和教学本身的需要,尽量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充分运用感官进行操作、训练和体验。例如,在线条画“喜欢水的鱼宝宝”活动中,教师设计了情境——鱼妈妈带鱼宝宝在水里游,鱼宝宝喜欢很多很多的水,引导幼儿为鱼宝宝添画水波纹。教师将波浪线的技巧编进儿歌“小鱼小鱼水中游,向上游,抬抬头,向下游,快加油!”在儿歌的引导下,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画出一条条波浪线,在学习的同时又体验了成功感。
四、总结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构建支持性的人际情境、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教育者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还能在满足幼儿生理、安全、表达等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激活思维,唤起情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这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试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J].学前教育研究,1997(03).
[2]赵玲.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几点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1998(01).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美术活动 指导措施
小班孩子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式阶段,他们此时的心理、生理正处在发育之中,绘画只是为了体现绘画过程中愉悦感,而并不是为了具体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刚刚入园的幼儿甚至对绘画是怎么一回事不太清楚,还不太习惯有组织的美术绘画活动,因此在该时期,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方面的指导时要着重引导、帮助小班幼儿从不清楚过渡到清楚,从不习惯过渡到习惯,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具体的指导措施如下。
一、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富有游戏性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几乎为零,认知发展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时的幼儿一般只对日常社会中自己比较熟悉、感兴趣且经常接触的一些物体才会有绘画兴趣,继而进行绘画创作。因此,小班教师应先选择本班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题材,再组织相关美术活动。举个例子,如果教师发现本班幼儿对卡通人物比较感兴趣,在设计美术绘画活动时,就可以设计“光头强的帽子”、“喜洋洋的新衣服”等绘画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吃的、喝的或人或玩具为题材,例如“我最喜爱的饮料”、“我的爸爸妈妈”等。幼儿教师选择的具体绘画活动内容时应当具有游戏性,因为单一的临摹活动、单调的涂色练习都是小班幼儿不喜欢的,教师应当让他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这也是他们比较乐意的一种绘画创作方式,可以简单借鉴。
二、环境适宜,材料丰富有趣
当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绘画操作时,会发现,幼儿会被材料吸引,从而很快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活动中,他们会自然、主动地摆弄材料。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适宜的环境,才能真正地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如在印章画“小鱼吐泡泡”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不同的瓶盖,让他们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蓝色的纸上,进行小鱼吐泡泡的绘画创作。有时候会发现即使活动结束了,还有小朋友还在为自己的作品欢呼欣喜,有的小朋友则仍然乐此不疲地想要印染瓶盖。由此可见,适宜的环境,丰富、有趣的美术活动材料会让幼儿更喜爱美术创作,他们会觉得绘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绘画的过程原来就是在“玩”游戏。
三、活动富有游戏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一旦对新事物产生新鲜感,他们就会借助游戏活动学习。具体措施如下:
1.以游戏的口吻进行活动导入。
小班幼儿的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具体体现为好动、好模仿。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注意角色化的教学方式,即运用谜语、故事、游戏等形式进行导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开设绘画活动“草地上的花”时,我先给孩子们创设了故事情境:“前几天下了大雨,大雨把草地上的花都吹跑了,小动物们好难过啊。”我这么一说,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都开始想办法,想让草地变漂亮,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十分投入,由此可见,要想活动更成功,开场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做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
小班幼儿尽管年龄比较小,但需要掌握一些撕、剪、贴、画、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然而,这些美术技能要想让幼儿玩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教师就应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在教小班幼儿学习一条条地剪纸时,活动前教师可以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比赛做面条好吗,看谁剪得面条最最好,一样粗细。”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活动会进行得很顺利。
3.指导语注意要讲究游戏性。
在美术活动中,小班幼儿总是画到哪儿算哪儿,有时还画画就停了,这些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此时期的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他们不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先想后画。这时,教师就可以巧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指导、提示、鼓励幼儿。有一次,在教孩子们涂红苹果时,我发现小卜涂到一半说:“老师,涂得我累死了。”然后他就把蜡笔放一边,不涂了,我就问他:“小卜,你的苹果怎么一半红,一半白呀,这样的苹果可不好吃呀。”他听了,又拿起了一旁的蜡笔开始涂了起来。
总而言之,教师应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充分地、自然地、无拘无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内心蕴藏的丰富情感,让孩子们真正地、打心眼里喜爱美术活动,切勿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勉强幼儿。这样,孩子们才能创造出一幅幅充满童趣、充满想象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一】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策划方案优选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入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对橡皮泥特感兴趣。但由于年龄小,动手能力有限,所以选了做棒棒糖这个简单的素材,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初步了解泥工活动中团圆、揉、捏等基本技能。通过帮小兔做棒棒糖,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团圆、揉、捏等泥工的基本技能。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口语发展能力。
3、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橡皮泥、皱纹纸、棉签棒、玩具小兔一只、棒棒糖、小纸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老师将玩具小兔放身后,嘴里发呜呜呜哭声吸引幼儿注意力。“小兔,你为什么哭呀?”“我把妈妈送给小动物们的棒棒糖弄丢了,怎么办呀?”(勾起幼儿的同情心)。
2、“我们班小朋友最能干了,我们来帮助小兔好吗?”
二、制作棒棒糖。
1、出示棒棒糖,让幼儿观察其外型特征,剥开糖纸再看看是怎样包裹的。
2、教师示范讲解:先将橡皮泥揉、捏,使其变软,然后放在手心团圆,团圆后插在棉签棒上,再将准备好的皱纹纸包上,注意要将“糖”放在纸的中间,包拢后左手捏着纸的收拢处,右手轻轻转动一下棉签棒,使包裹“糖”的纸不容易散开。
3、讲解过程中让幼儿跟说“揉、捏、团圆”等词。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辅导能力较差的幼儿。
5、边观察边出示幼儿作品,说说哪些做的好哪些没做好,应注意些什么。
三、结束部分。
1、要求完成了的幼儿把棒棒糖送到小兔身边的小盒子里,并对小兔说:“小兔,给你棒棒糖”。
2、分享成功的喜悦、感受助人的快乐。
今天,我们用能干的小手帮小兔解决了一个难题,小兔很感谢你们、很开心,你们开心吗?现在,小兔要把棒棒糖送到森林里小动物们的手中去了,我们一起来跟小兔说声再见吧!
【篇二】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策划方案优选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学习点画的作画方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能大胆随意点画,学习围绕花蕊点画花瓣。
活动准备:
稀稠适当的各色水粉颜料,纸,抹布。
活动过程:
一、活动层次
第一层:学习单点画,即用手指一点,点画出花形。
第二层:在学会单点画的基础上学习用多点画的方式点画出花瓣。第三层:要求幼儿能注意颜色的变化,在一张画面中交替画单点和多点的花。
二、活动指导
1、导入
①小朋友,刚才我们看了漂亮的花,有的花开了,有的还没有开,老师想了个办法把它们留下来,你们看!这跟我们平时画的一样吗?你们猜猜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把它留下来的?
②教师引出:手指点画。
③教师讲解手指点画的方法:伸出食指,喝点水,擦擦嘴巴,轻轻地在草丛中一按,一个漂亮的花骨朵就画好了。
④请幼儿上前示范。
⑤出示另一张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教师讲解如何画一朵盛开的花。
⑥提出活动要求:想尝试手指点画的小朋友请去橘色月亮美工区,请颜色宝宝帮忙,其它月亮宝宝家里都有许多好玩的,小朋友去玩的时候一定要爱惜月亮宝宝家里的玩具,不争也不抢,玩好后哪里拿就要放回到哪里去。
2、幼儿自主活动
①重点指导:美工区(花儿朵朵)教师关注幼儿参与情况,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点画,引导能力强的幼儿点画盛开的花朵,并对画得好的幼儿及时进行表扬,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②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点画。
③提醒幼儿注意卫生。
④鼓励幼儿之间会用短句进行交流。
3、一般指导:其他区
①教师环顾全体区角,了解每个区幼儿的活动情况。
②教师以角色身份关注幼儿活动状态,进行常规遵守、收拾等方面的提醒,以及积极性、专注性等方面的肯定,促进幼儿体验活动成功感,提高参与的有序性。
③关注个别特殊幼儿,引导其积极地参与活动,协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4、交流分享
①展示美工区花儿朵朵作品进行交流分享:你画的是什么?有哪些好看的颜色?你喜欢手指点画吗?
②其他区域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玩得怎么样?
③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简单小结,并提出下次游戏要求。
5、收拾整理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操作材料,知道哪里拿放回到哪里。
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活动不仅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发现了不同的作画方式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小手指体现大本领,花骨朵、盛开的花都能用一个小小的手指点画出来,小朋友们可开心啦!画了一朵又一朵,都争着要我看他们的作品。只是有的小朋友在能力方面较弱,因此都只画了一个个的花骨朵,于是我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画盛开的花,通过教与孩子们自己尝试后,大部分的孩子已能较完整地画出一朵盛开的花来,所以本次活动也还是比较成功的。而其他区域中的孩子们也都玩得较开心。
【篇三】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策划方案优选
一、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黑白也精彩》之子课题“动物的黑白世界”开展以来,孩子们的视角渐渐关注到动物身上的花纹、皮毛甚至它们喜欢吃的东西等等。斑马、奶牛、斑点狗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动物,而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黑白花纹的动物,这些基本主题经验是孩子们已经积累的。同时,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在区域中很喜欢为小动物穿衣服(涂色),但都有这样共性的特点,就是不懂得很好地在轮廓线内涂色,而且坚持性不够。通过此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黑白花纹动物的明显特征,从而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喜欢动物、亲近动物。经过我对当前我班孩子的情况分析,以为黑白花纹动物洗洗澡为切入口,在幼儿能接受理解的方式下,自己勾勒黑白动物的花纹并学习在轮廓线内涂色,即习得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的习惯。同时,我将活动延伸到班级的美工区,孩子们即能巩固装饰动物的黑白花纹,还能在动物的周围添画。
二、活动目标
1、在参观动物园的过程中了解黑白花纹动物的主要特点,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
2、幼儿学会画奶牛的花纹,并尝试在奶牛的身上画出来3、愿意为小狗、奶牛、斑马等动物设计花纹轮廓,并学习正确地涂色。
4、寻找生活中与黑白动物身上相似的线条。
三、活动准备
动物园的图片一张、郊游的音乐一曲、动物图片每人一张,人手一支粉笔,生活中的斑马线及象奶牛一样的花纹一朵、一朵的白云,记录表人手一张,让幼儿寻找生活中点。
四、活动过程
〈一〉花纹动物的特点,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
1、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幼:“去过”
师“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呢?(请三个幼儿讲一讲)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黑白花纹动物园去看看,有些什么动物呢?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出发吧,(放智慧树的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跳。音乐结束,老师出示黑白花纹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有些什么动物?(幼儿随便讲,有什么什么动物)。
师:请幼儿再说说他们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如果幼儿说不出,老师可以个别指出,让幼儿一个一个说,小狗身上的花纹是一点一点的,奶牛身上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斑马身上的花纹是一条一条的,然后出示三种花纹图样。
〈二〉画奶牛的花纹,让幼儿尝试在纸上画。
师:这三种花纹你哪一种不会画,老师着重示范奶牛花纹的画法:“爬了一座山坡停一停,再爬一座山坡停一停,请幼儿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画。爬了许多座山坡累了,又回到出发点休息了。”请幼儿在地上学画奶牛花纹的画法,(每个幼儿在地上画花纹。老师巡回指导。)展示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的作品。
〈三〉白花纹添画花纹,并给动物配上适合的花纹。
每组有现成的动物作品,但是没有花纹,请幼儿为他们设计花纹,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并放音乐。《琵琶曲》
〈四〉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作品。
〈五〉生活中相似的线条师: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与动物身上相似的线条,斑马、奶牛、狗等等幼:斑马线与斑马身上的花纹相似,奶牛身上的花纹与白云的花纹相似、小狗身上的花纹与泡泡、雨点、露珠等相似。并展示课件。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幼儿的活动兴趣很浓厚,能够对动物身上的花纹进行想象,象泡泡、象白云、象斑马线等,通过儿歌的方式学画奶牛的花纹,幼儿的兴趣很浓厚,也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学画奶牛花纹的同时,幼儿虽然掌握了方法,但由于幼儿的年龄有限,有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点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接纳孩子,包容孩子的能力,所以老师的要求也因人而异,准确看待每一幅作品。
活动目标
1、观看幼儿示范,倾听教师讲解,学习在指定范围内画彩色的点,表现美丽的大鱼。
2、学会认真、耐心地进行美术活动。
3、欣赏表现鱼的各种形式,感知了解点画特有的风格,提高幼儿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棉签若干,颜料盘每组2-3盘。
2、水墨画、油画棒、水彩等形式表现的各种形态的鱼。
3、在白纸上画一条鱼的线条。
活动过程:
一、听谜面引出主题。
教师:有头没有颈,身上亮晶晶,有翅不能飞,没脚倒能行。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二、教师出示范例——鱼。
教师:图上有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笔、什么颜料画的吗?
向幼儿简单介绍绘画的方式,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欣赏幼儿用书,了解棉签画的特点。
教师: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鱼身上有什么?鱼鳞是怎样的?你知道鱼身上的鱼鳞是用什么表现的?
出示黑板上白色线条鱼以及棉签和颜料,请个别幼儿分别上来示范在大鱼身上画点点,表现彩色的鱼鳞。
四、介绍操作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鲜艳的颜色。
在指定的范围内自主地进行点画活动。
点画要均匀,画面要用棉签点满空白的地方,不要留很大的空间。
五、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个别指导。
六、展示幼儿作品,说说:你最喜欢的大鱼。
七、带领幼儿开展音乐游戏:网小鱼。
1、通过活动让幼儿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包装礼物,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感受成功的快乐。
2、鼓励幼儿乐意将自己包装的小礼物送给好朋友分享,共同感受过新年的愉快和欢乐。活动准备:幼儿每人自带一份礼物、礼物包装材料若干、新年树一棵、包装好的礼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宝宝,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哦,新年马上到了,顾老师收到了很多很多的礼物,这些礼物都是我的好朋友们送给我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2、出示各种不同的礼物,和幼儿一起分享、欣赏。(老师做简单的介绍)
二、讨论交流:
1、师:宝宝,那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呀?你想送什么礼物给你的好朋友呢?
2、幼儿交流各自带来的礼物。
3、出示教师的礼物,问幼儿:你们看老师的礼物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们喜欢谁的礼物?
4、幼儿讨论交流。
5、师小结:原来,老师的礼物有包装,你们的礼物没有包装。如果把包装好的礼物送给好朋友,好朋友一定会更加高兴的,你们说是吗?
6、师:那你们想不想也包装一下礼物呀?
三、包装礼物:
1、师:宝宝,你们可以挑选喜欢的材料来包装礼物。
2、幼儿包装礼物,教师个别指导,完成后挂到新年树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艺术领域的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在水粉画学习过程中, 对于生活中色彩浓郁、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幼儿往往容易产生深刻印象, 他们喜欢用较为夸张的手法进行概括和表现, 从而展现出一幅幅富有个性、思维奇特的作品。因此, 水粉画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更为符合的画种, 他们学习和创作的兴趣也更易于被激发出来。
在了解了水粉画的特点与功能之后, 我们《美术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便打算将水粉画定为班级的美术特色活动。但是, 幼儿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油画棒, 对于水粉画是知之甚少, 如何才能让其“粉”墨登场呢?当幼儿了解水粉之后, 又该采用哪些策略让幼儿爱上水粉画, 会画水粉画, 并从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 我开始了摸索, 并在班级中进行了尝试。如今, 我和幼儿都有了收获, 借此机会, 将我教小班幼儿学习水粉画的策略与体会进行了整理。
一、“魔瓶游戏”———给幼儿了解水粉的机会
托尔斯泰曾经说:“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确, 兴趣是一种能够促使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个事物的心理倾向, 有了对事物追根问底的好奇心, 就会形成人执著以求探究事物的内驱力。
在一次科学活动《好玩的水》中, 幼儿用透明的矿泉水瓶装水, 倒水, 玩得非常开心, 于是我有了灵感。我用瓶子装上大半瓶子水, 事先在瓶盖里涂上适量的水粉颜料, 找到一段神秘又有节奏感的音乐, 让幼儿和我一起玩“魔瓶”的游戏。我用魔法师的身份创设情境, 告诉幼儿要注意“魔瓶”的变化。随着音乐的由低到高, 由慢到快, 我们一起有节奏地上下甩动瓶子。突然, 有的幼儿发现水变颜色了。在大家惊讶之余, 我们一起猜测魔瓶变化的原因, 最后, 由我揭晓答案, 我慢慢拧开瓶盖, 幼儿一下子就发现了瓶盖的秘密。看到时机成熟, 我趁热打铁, 告诉大家, 其实, 水变颜色的原因不是因为这是“魔瓶”, 而是因为它———水粉颜料, 并适时地介绍了一些有关水粉的知识, 让幼儿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此时此刻, 水粉已经隆重登场, 并成功地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第一步, 诱其深入。
二、“创意区域”———供幼儿自由玩乐的空间
在幼儿了解了水粉之后,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 一定是想亲自玩一玩水粉颜料。而且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他们正处于涂鸦时期, 喜欢用自己喜爱的颜色进行随意的涂鸦。于是, 我乘胜追击, 在班级活动室内开辟了“缤纷创意坊”这样一个美术区域。在区域的墙壁上, 张贴了老师创作的随意的、抽象的水粉画作品, 既能起到装饰作用, 又能给幼儿一定的参考。并且在区域内投放了水粉颜料、笔、画纸等材料, 利用区域游戏的时间, 让幼儿自由玩乐, 自由涂鸦, 然后根据幼儿涂鸦后的情况, 开展“变魔术”活动: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画面内容, 然后进行添加, 使幼儿时时处于新奇的氛围中, 充分激发其对水粉画活动的参与兴趣。一段时间之后, 幼儿对于水粉的特点以及使用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为接下来的集体教学奠定了基础。第二步, 承上启下。
三、“游戏课堂”———助幼儿获得基本的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指出, 教师应“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 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显然, 在开展水粉画活动的过程中光有兴趣是不够的, 还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工具使用及掌握技能技巧的辅导, 在指导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
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来说, 他们就是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因此, 我将枯燥的水粉画相关知识采用拟人化的方式告诉幼儿, 并将水粉画的技能技巧与幼儿喜爱的游戏相结合, 使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逐渐学习水粉画。
例如, 在介绍画笔时, 因为笔的外形有大有小, 于是, 我就自编了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故事讲给幼儿听, 一边讲故事, 还一边介绍最大的笔就叫做“爸爸笔”, 稍微小一点的笔就叫做“妈妈笔”, 最小的笔当然就是“宝宝笔”喽!并且让幼儿欣赏了不同的笔画出的不同线条, 让大家知道可以在以后的水粉画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画面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画笔。又如, 在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颜色, 并且尝试区分冷暖色的过程中, 我更是动了一番脑筋。首先, 我利用散步的机会, 让幼儿发现并认识身边常见的色彩, 如, 大红、粉红的花;深绿的树, 淡绿的草, 蓝色的天空等。在此基础上, 我再尝试让幼儿学习区分暖色和冷色。在认识暖色时, 我首先收集了很多典型的红色图片, 如, 火红的太阳、火焰、红花、红灯笼、大红喜字等, 让幼儿在我的引导下感受到红色的温暖、热烈、喜庆、奔放, 于是, 自然而然引出“暖色”, 并将暖色中的红色比作是一位热情似火的小伙子, 称为“哥哥色”;那么, 对于暖色中的粉红色、橙色等, 因他们比红色稍淡, 我们就称之为“弟弟色”, 并告诉孩子们如果同时用“哥哥色”和“弟弟色”来涂色的话, 整个画面会显得和谐统一, 非常生动, 而且十分漂亮。反之, 在引导幼儿认识冷色的时候, 我又收集了天空、大海、森林、草地等图片, 让大家感受到冷色的宁静、神秘, 并将绿色和蓝色比作一位冰清玉洁的小姑娘, 称为“姐姐色”, 而相对稍淡的淡绿和淡蓝则称为“妹妹色”, 鼓励幼儿在作画时注意使用。而且制订了《好看的格子布》《好吃的棒棒糖》《青青草地》《花儿朵朵》等一系列的水粉画内容让幼儿将所学知识不断练习和巩固。
除此之外, 我还自编了一些儿歌, 帮助幼儿大胆表现。例如, 在水粉画《可爱的小鸡》教学现场, 为了让幼儿更准确地表现小鸡的形态, 我引导幼儿将小鸡的身体看作是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形, 小圆是鸡头, 大圆是鸡的身体, 并用儿歌“小小圆圈在上面, 大大圆圈在下面, 相亲相爱不分手, 你碰我, 我碰你, 大家一起变魔术”来帮助幼儿表现小鸡形态。
通过拟人化的方式以及充满游戏性的集体教学, 在宽松、自由的游戏情境下逐渐丰富技术要领, 是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 他们从开始时喜欢水粉画的层次逐步加深到在技能技巧上的慢慢进步, 保持着对水粉画的浓厚兴趣, 并不断地享受着学习水粉画的欢乐。第三步, 华丽转型。
四、“有效延伸”———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体验
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最容易忽视的就是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这一环节。殊不知, 在这个环节中, 幼儿能够充分欣赏自己以及同伴的作品, 发现彼此作品中的美和不足, 并在教师主评、师生共评以及生生互评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色彩瑰丽、千变万化的水粉画。
在每一次的水粉画活动结束之后, 我必定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将孩子们所有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首先是展示在室内进行展示, 并借此机会组织大家进行说画和评价。也就是说让幼儿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 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 让幼儿走进画中去, 感受画面中所变现出来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元素,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画的表象而已;另外, 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和已有的美术知识去评价作品, 帮助幼儿取长补短, 共同成长。第二步是将幼儿的作品在室外进行展示, 一是向家长进行展示, 让幼儿获得家长的关注和好评;另外也可以吸引平行班级的目光, 让大家能够在相互欣赏中发现更多的问题, 进行更多的水粉画教学实践, 最终迸发出更多的教学灵感和创意。这样一来, 不但全方位、多渠道地帮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产生了积极有效而且持久的情绪体验, 更好地投入到水粉画活动中来, 而且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不断分析和自主成长。第四步, 一举两得。
关键词: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材料应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材料和工具对于幼儿的创作兴趣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为了保证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展开,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与运用工作。
一、材料的收集
为了实现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较好应用,幼儿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收集自然材料与废旧材料,这种自己收集材料进行的创意美术作品创作,能够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
1.生活中自然材料的收集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与幼儿共同收集大自然中的树叶、羽毛、石块等自然材料,这一收集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世界的理解,还能够为具体的创意美术活动提供材料。幼儿阶段认识周边事物大多依靠自身的直接感知,这种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自然材料收集能够有效地推动幼儿的成长。
2.生活中废旧材料的收集
除了对生活中自然材料的收集外,幼儿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纸杯、报纸与旧杂志、扣子、药盒等,利用多种多样的废旧材料,幼儿园小班幼儿就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意美术活动。这种废旧材料的收集,同时还给小班幼儿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教师对环保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进一步推动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材料的应用
在完成创意美术活动材料的收集后,幼儿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材料灵活地开展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应用实例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为我国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良好展开提供一定的帮助。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中设有美术创意活动设施,该设施在我园幼儿群体中极受欢迎,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小班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美术创作,小班幼儿在生活中收集的自然材料与废弃物材料,都会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得到有效利用。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美术创意活动的展开,幼儿园教师需要将幼儿收集的材料进行清洗、消毒,并将材料按照由易到难进行分类,这样小班幼儿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选择材料,自由地进行美术的相关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对小班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在其需要帮助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与引导,以保证小班幼儿能够顺利地进行美术创意活动。
笔者通过实际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经常会出现对材料不感兴趣、没有创作欲望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教师需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增加或删减,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入一些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使幼儿产生创作的欲望,这样幼儿就能够凭借自身的兴趣进行更好的美术创意活动。例如,在讲解与雪有关的课程后,幼儿园教师就可以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开展“雪花飘飘”主题活动。通过观察发现,小班幼儿最喜欢对纸张进行撕、团、拧等变形操作,所以在“雪花飘飘”主题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撕碎收集的废旧报纸,让他们玩下雪的游戏,这样幼儿就能够在互动的游戏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下雪游戏结束后,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碎纸的打扫,教师可以利用碎纸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美术创作,这样能够激发小班幼儿的创作兴趣,使美术创意活动得以继续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小班幼儿通过对废弃纸张的拧操作,使幼儿自由地进行美术创意活动,如果小班幼儿无从下手,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操作演示相框的制作过程,为小班幼儿的创作提供灵感。
三、结论
在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教学中,美术创意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美术是一种能够有效进行小班幼儿自我实现、创造世界的语言形式,能够使小班幼儿的美术创意活动较好地实现幼儿自身情感的表达。美术创意活动室模式下的美术创意活动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与鼓励下,小班幼儿主动进行材料的收集。这种由幼儿自身收集材料,自由创作美术作品,在美术创意活动中能够起到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保证小班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较好展开。
参考文献:
[1]黄冠珠.谈小班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创新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3):57.
[2]欧阳慧霖.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5.
[3]印雪梅.浅谈幼儿美术创意活动中材料的收集与使用[J].黑河教育,2015(12):78-79.
吹泡泡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游戏,以孩子们喜欢的泡泡导入课题,让幼儿在游戏感知的情景下展开活动,对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创新教育。针对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物体激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思维想象活动。活动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开展,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启发联想法、操作感知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创新思维,做到寓教于乐。幼儿喜欢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大胆想象进行创新,所以泡泡变变变活动就为幼儿创新提供了一个小平台。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尝试在圆泡泡的影子上添画。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已经画好的泡泡、水彩笔每组一筐。音乐《吹泡泡》、课件
【活动过程】
1.以“泡泡歌”导入活动
放音乐《泡泡不见了》,教师带幼儿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师:你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那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这些五颜六色的泡泡漂亮吗?可是最后这些漂亮的泡泡到哪里去了?那你们想把泡泡留下来吗?
3.出示课件
今天付老师可把这些泡泡留了下来!看,这个泡泡是什么颜色的啊?这个泡泡可是有魔法的哦!看仔细咯,1、2、3变。变成了什么呀?这里还有一个魔法泡泡,如果你是小小魔法师,你想把他变成什么呢?看,付老师,把他变成了什么?
4.出示已经画好的泡泡。
看,我这里有一副泡泡留下来的影子。你们想把他们变成什么?谁愿意上来当小魔法师,在纸上变一变。
个别幼儿作画。
5.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轻音乐)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变出各种不同的形象。
(2)用不同的颜色给泡泡变魔法。
(3)画好以后轻轻地拿起画,把画黏在魔法泡泡世界里。然后坐到原来的位置上,等待一会。
(4)魔法世界时间一到就会关门。所以请听魔法音乐,音乐结束你们就要赶紧把你们的魔法泡泡送到魔法世界哦!
6.评价
请个别幼儿到上来介绍自己的魔法泡泡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用完整句讲述:“我把圆圆的泡泡变成了……
7.结束
活动目标:
1、在绘画活动中,充分感受线条的柔美。
2、尝试画出长线条。
3、迁移生活中对柳树的观察经验,尝试用弯弯的线条表现柳枝的柔软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柳条垂吊的柔美的同时能用长线条表现出来。
活动难点:
能给柳树画上很多的柳条把画面画满。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过柳树
物质准备:绘画纸上画有“柳树林”的树干、水彩笔、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们到小区去玩,看到了柳树。今天,柳树姑娘来到我们班做客,你们找找看,它们在哪儿?
2、教师:可是,它们的“头发”还没有长出来呢,请小朋友来帮它们打扮,好吗?
二、出示PPT,引导幼儿回忆对柳树的经验,探索柳条的画法。
1、教师:柳树姑娘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边回答边用动作做一做)
2、教师边念儿歌边用手表现:柳树姑娘,辫子长长,弯弯腰来点点头。[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边徒手练习)
3、教师介绍活动要求:今天要请每个小朋友各打扮一片小树林,让它们在一起做游戏。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教师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绘画,尝试用两种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
2、对于画面不饱满的作品,教师可以用“柳树姑娘喜欢头发多多的”语言提示。
提示要点:此处重在要求幼儿投入分绘画活动,有兴趣的画柳条,而不刻意要求幼儿画出柳条的精准度。
四、欣赏作品,引导幼儿对着作品念念儿歌。
教师:看一看,哪个小朋友的柳树姑娘最美丽,谁的柳树姑娘头发最多?
活动建议:
1、活动延伸:活动后带领幼儿到小区观察柳树
2、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提供各种姿态的树干,皱纹纸、绿色彩条、浆糊等材料,手工制作柳条,满足幼儿操作的愿望。
3、变式设计:可将集体教学改成分组活动,给幼儿提供颜料和棉签,引导幼儿用棉签练习画长线条并点画柳芽;也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变化颜色深浅的要求。
4、关注学习品质:柳树是春天里常见的体现春天来了的最明显的一种植物,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画柳条感受春天来了的气息,体验绘画的成就感,从而保持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并能坚持画出更多的柳条。
一、注重兴趣激发,创造快乐的活动现场
瑞典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尤其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兴趣激发的重要性更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要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大班“手的联想”中,我就提前学习了手影游戏,准备了手电筒和白色的幕布,绘画之前,我“变身”魔术师,一边念叨着“这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一边给小朋友们变出孔雀、狐狸、狗等小动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叽叽喳喳讨论开来。很多孩子已经按捺不住,我还没要求孩子们学习手影,大家就已经开始自己尝试模仿老师的动作变出手影。再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画泡泡”中,我先带领小朋友们玩泡泡游戏,我一边吹出色彩斑斓的泡泡,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泡泡的形状和色彩,孩子们一边追赶泡泡,一边大喊着“泡泡是圆的”“泡泡有好多颜色”,欢快的游戏为孩子们画泡泡做好了认知铺垫。
二、注重师幼互动,创造合作的活动现场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行为与幼儿形成互动,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美术活动中的平等地位,从而调动起幼儿的学习潜能。我们还可以采用小团体创作的方式,大家一起配合完成作品,也会让幼儿的创作激情高涨。在群体力量的作用下,幼儿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美术作品不但能够做到新颖独特,而且能充分流露出孩子真实的情感。在大班“我学叔叔捏面人”的活动中,在了解捏面人的方法后,我便让孩子们自己组合成小组,积极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出现问题后及时询问身边的同伴,而此时我只是偶尔扎进孩子中间与他们讨论制作方法,有的幼儿不同意我老师的说法,我带领大家为敢于反驳老师的幼儿鼓掌。在这个活动中,没有老师手把手指导的幼儿反而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这就是教师适当放手、培养幼儿自我探究能力的结果。
三、注重道德渗透,创造德育活动现场
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构建的阶段,美术活动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特别适合教师对幼儿开展情感教育。三八节的时候,我带领中班幼儿为自己想要感谢的人制作一副工艺品当作节日礼物。我先自我表态:“老师要把礼物送给妈妈,因为老师忙于工作好久没去看过妈妈了”,有了老师的带头,幼儿们踊跃的举手发言,有的幼儿说:“我要送给奶奶,奶奶年纪大了还要为我洗衣服、烧饭”;还有的幼儿说:“我要送给食堂的阿姨,他们每天为我们烧好吃的饭菜”……一番讨论后,孩子们纷纷开始利用自己在幼儿园中学到的知识制作工艺品,有的画手指画、有的做中国结、有的折纸、还有的剪窗花……孩子们埋头制作,此时此刻,在孩子们那颗幼小的心里盛满了感恩。看着孩子们用心的样子,我已经看到了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德育的成效。
四、注重想象诱导,创造创新活动现场
鲁迅认为:“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自信的、大胆地用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个性。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动物王国”的一次绘画活动中,一位小朋友把长颈鹿的脖子画得特别长,插进了云霄里,我带着探寻的眼光询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画,孩子天真的跟我说:“因为那样小朋友们就可以顺着长颈鹿的脖子到云彩里去玩了。”这正是展示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儿童有他们自身的认识特点,只有让孩子在想象的天空下才能够进入快乐的创造乐园,所以,在指导儿童的绘画的时候,我们必须采用儿童惯常的思维认识世界、描绘世界。当我看到孩子们把小猪的脖子画的像长颈鹿的时候,当我看到孩子们把河水涂成粉色的时候,我从不指责孩子们的对错,因为孩子们可能是说“小猪吃食把脖子伸长了”“我要给小河换套漂亮的衣服”,这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想象力,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的眼光和思维,并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有效的引导。
五、注重回归乡土,创造生活活动现场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应该“跟老师学、跟伙伴学、走向社会与自然界去学。”我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根据常州本地实际情况,注重对幼儿的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开发出许多新的美术教学内容,如《恐龙园之夜》《雄伟的天宁寺》《红梅公园的春天》……带领幼儿们参观明城墙、篦箕巷、青果巷等常州名胜,到幼儿园外进行写生活动,积极将乡土资源引入美术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充分的体验。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和素材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丰富多彩的乡土素材激发起了幼儿更强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无论是参观活动,还是手工制作,或者观察写生,这些活动在无形之中激发起幼儿对于自然、文化和家乡民俗风情向往与热爱,有效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
大胆想象、自由探索、体验快乐,这是每个美术活动的共同目标,愿我们身边每一朵祖国的小花都能在快乐中领略到美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幼儿园美术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朱家雄.《儿童绘画心理与绘画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8
[3]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2012.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教师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有效途径。《纲要》中也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但在平时的教学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有不少幼儿不喜欢上美工课,对美工活动缺乏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和深入了解中,发现并不是幼儿不喜欢美术,也不是他们没有爱美之心,而是单一、机械的,缺少环境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只重视表现技能或活动结果而轻视活动过程的教学方式使本来很有趣的美工活动变得淡然无味。幼儿没有了兴趣,没有了个体的愉悦体验,如何去感受美、表现美,又如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造美呢?
艺术教育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如何立足幼儿园课程本身,结合幼儿实际,多通道参与,多手段渗透地开展生动活泼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是我们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通过实践探索,深深体会到:激发小班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是构建理想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精髓所在,这其中包括和谐的师幼互动、各大领域的整合。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定位上,强调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而要想在美术教学中达到这点,就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积极动手操作、大胆想象创作的过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这充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观点。
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小鱼吹泡泡”等绘画内容,还以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教师应注意选择的教材必须具有游戏性,因为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
二、优化美术活动的物质环境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被材料所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轻松获得成功,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如我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其尝试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又如在吹画活动“放烟火”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水粉颜料和吸管,幼儿只需轻轻一吹,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吹,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能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往往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 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绘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幼儿体验了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其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良好的情绪基础。
2. 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可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先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对着白纸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仅仅愉快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又如有一次在涂色“苹果”的活动中,嘉嘉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说:“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两种颜色为“饼干”涂色。
2、体验涂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熊图片,盘子每组两个;
2、涂色纸人手三张(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油画棒人手一盒。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小熊图片
教师以游戏口吻:小朋友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
小熊、小猴和小猪走了很远的路,肚子早就饿的咕噜叫了,小朋友们想请它们吃些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几种涂好色的饼干和没有涂色的饼干?
(1)教师:老师替你们准备了许多饼干,我们送给它们吃吧!
(2)教师:你们知道小熊在说什么吗?
小熊在说:这里面又些饼干香喷喷的,真好吃!可是,有的饼干一点味道也没有。
小朋友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幼儿知道,有的饼干没有漂亮的颜色,所以不好吃。)
(3)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些白白的饼干“做”成香喷喷的饼干呢?
二、教师请来油画棒宝宝帮忙
1、先“做”一块红色的正方形的饼干吧!
请红色的宝宝搬进来,住在上面。
请粉红色的宝宝住在下面,它们拉拉手做朋友。
一块漂亮的.红色饼干就做好了,放在盘子里。
2、接下来做一块三角形的饼干
先请深绿色的宝宝来帮忙,再请浅绿色来帮忙。
绿色的饼干也做好了!
3、我们把这块圆形的饼干也做成彩色的吧!什么颜色的好呢?
(引导幼儿先用深色从旁边涂色,再将浅色涂在另一边,并将两种颜色融合。)
4、教师:小熊说 “彩色饼干真好吃”小朋友们,大家一起来做彩色的饼干吧!
三、幼儿涂色,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涂色,选用漂亮的颜色进行涂色。
2、提醒幼儿用两种颜色涂色,并能先用深色再用浅色。
3、鼓励幼儿“饼干”做好后,用黑色宝宝加一点黑芝麻。
4、提醒幼儿将好的饼干放在盘子里,以免弄脏。
四、讲评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妈妈的项链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是幼儿学习将长条形蜡光纸粘贴在绳子上的技能。教师在示范后幼儿不难掌握,但浆糊的正确使用对于小班幼儿来讲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活动中强调并在幼儿操作时进行指导。
2、可以在活动后期开展“我爱妈妈”的活动,小朋友除了做项链送给妈妈,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谢妈妈,如给妈妈拿拖鞋、帮妈妈捶捶背、给妈妈表演节目等。
活动目标:
1、学习将长条形蜡光纸粘贴在绳子上的技能。
2、在粘贴时,能将各种颜色间隔开来。正确使用浆糊。
3、将做好的项链送给妈妈,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色蜡光纸彩条、绳子、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是3月8日,你们知道是谁的节日吗?
妈妈平时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宝宝,真辛苦,那我们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
二、出示范样,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妈妈准备的礼物,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三、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先拿一张彩条,抹上浆糊,将彩条折起来粘在绳子上。再换一种不同颜色的彩条粘在绳子上,一个挨一个地粘,一直将绳子粘满。
四、提出制作要求:
轻轻地蘸浆糊,不要抹得太多,全部粘好后,将手在抹布上擦干净。
www.hoing.net
五、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一、良好整理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整理习惯应该从小班就开始重视, 不同的美术活动对幼儿有不同的要求, 如:活动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画画时把蜡笔、炫彩棒等放在规定的地方, 不到处乱扔;撕纸时不把纸扔在地上, 废纸要放在纸篓里;画好后每一位幼儿都要主动收拾自己用过的绘画用具;活动后将桌椅摆放整齐;结束后会主动盥洗, 盥洗时不拥挤等。
现在我带的是大班, 我们班的小朋友每次美术活动之前都会有小组长负责把桌垫铺好。然后, 小朋友会自觉地根据活动准备要求, 从自己的小抽屉中拿出记号笔和蜡笔, 整齐地摆放在自己面前的桌面上。不管是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还是活动结束时的整理环节,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做自己的小主人, 自觉有序地收放。这样的好习惯离不开我们小班时候的常规习惯练习。从小班开始我们就用幼儿喜爱的动物图形标记帮助孩子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用品, 活动中提醒他们将自己的用品和材料放在固定的位置。剪刀等共用的工具, 用完马上放回桌上工具篮里。每次活动结束时, 就示范讲解收归的方法和要求, 先请能力强的幼儿帮着一起收归, 逐步扩大到让全班幼儿共同收归。这样, 幼儿逐步养成了自觉收归用品的好习惯。对于活动结束时的整理也让我困惑了一段时间, 刚开始在想是放完作品洗完手再去搬椅子还是先搬椅子再去洗手。经过反复实验, 觉得应该把画放在椅子上送完椅子放好画再去洗手才合理。于是采用了这个方法后, 整体感觉没以前那么乱了。慢慢地坚持下来, 小朋友也有了习惯。另外, 因为我们小班小朋友用的作画工具都是大家一起用的, 并没有分到个人, 所以每次活动结束的时候就涉及到一个收归问题。经过多次实验, 发现让小组长带着组员一起收起用好的蜡笔、炫彩棒和桌垫, 这样更好更方便, 还能为下一步做准备。整理的过程中我也会及时的表扬整理好的孩子, 不仅可以给孩子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 也可以给其它幼儿起到一个模仿带头的作用。
还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 孩子们都看在眼里, 自然而然也会跟着做了。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本人一定要做到, 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习中的基本常规习惯, 它是激发孩子积极思维、积极参与的重要保证。它包括:不东张西望, 不东摸西摸, 不交头接耳, 眼睛要看着老师和图片, 不插嘴, 积极举手发言, 声音响亮, 大方回答等等。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会倾听, 不但能正确完整的听取所要的信息, 而且还会增强幼儿对事认真、塌实, 同时也树立尊重他人的品德。
在入园初, 幼儿注意力极不稳定, 易分散, 有的幼儿对一些普通话听不懂, 有的幼儿不理解语义, 内容, 对语音语调的感知能力也较差, 从而影响了幼儿的倾听。首先, 在美术活动中的语言要生动, 可以是情景化拟人的语言, 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轻、重、快、慢, 再加上一些夸张的动作。其次, 活动中结合活动内容做一些形象生动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 对小动物的一些动作, 要一边说, 一边跳, 这样才能吸引幼儿。还可以运用教具, 提供的教具要能吸引孩子的目光, 让他们特别的感兴趣, 就会自然而然的看着你, 安静的倾听你说话, 听儿歌或故事时, 可以一边看画面 (或多媒体课件) 一边听, 幼儿乐意听, 也容易懂。小班幼儿任何行为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 从一点一滴做起, 不断训练, 强化, 慢慢内化成习惯。
三、良好作画习惯的培养
美术活动中, 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蜡笔、油画棒和水彩笔, 忽略对幼儿书写姿势的指导, 幼儿很容易养成不正确的书写习惯。教师要重点指导幼儿的握笔方法, 对于个别幼儿不正确的握笔方法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帮助他纠正过来, 可以采取唱儿歌的方法, 让幼儿摆好书写姿势后再开始画。
小班的时候, 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把水彩笔帽拿在手里, 有的放在桌子上, 甚至有的最后不知道水彩笔帽去了哪里。针对这一情况, 我统一让幼儿把水彩笔帽扣在水彩笔上方, 这样既容易取放, 又不容易丢失, 为幼儿解决了这个问题, 幼儿不再为找不到笔帽而发愁。其次是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声音过大, 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会与小伙伴讨论一些问题, 如:怎样才能把画画好, 涂什么颜色等。他们爱说爱动, 讨论的声音过大, 有时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思路, 这时我采用听音乐的方法, 播放轻音乐, 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不影响幼儿讨论, 创造了绘画氛围。另外, 关注个体差异还是很重要的。小朋友绘画的速度有快有慢, 有的动作慢的幼儿到了老师讲评的环节, 为了能够较快的完成作品, 到最后就会拼命赶, 既影响了作品的质量与美观, 也影响了讲评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请动作慢的小朋友在中午或区域活动的时间把自己没有完成的作品继续完成。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良好常规习惯培养就应该从刚入园的小班着手,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更好的提高活动质量。然而, 习惯的养成, 非一日之功, 须持之以恒。
摘要:好的常规习惯是幼儿绘画水平提高的关键。小班幼儿正处于摆脱自我中心、学习按指令行动的时期, 是良好常规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笔者从良好整理习惯、良好倾听习惯、良好作画习惯等培养方面, 简单谈谈自己六年美术教学活动中积累的相关经验。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07-25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蝴蝶和花10-09
幼儿园小班手工活动方案09-25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方案:比长短06-10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06-20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07-02
幼儿园父亲节活动方案小班09-25
幼儿园小班户外亲子游戏活动方案10-29
幼儿园小班的重阳节活动方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