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简说: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鸟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我上的是第一课时,为此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目标等。
二、设计思路:
1、 采用歌曲引入和图片欣赏等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充分阅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词句。
2、 重视多样诵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更因为这篇课文语言精美,适于积累,只有多样读了,才能品出文章的味道。
3、 在学习生字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通过分类组合生字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然后分析字形并范写生字以有效达到写字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 会认十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祖祖辈辈等词语。
2、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会认十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
2、 难点:通过多样诵读文中描写西沙群岛的`优美词句,体会它的美丽与富饶。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师生合唱儿童歌曲《娃哈哈》,引入西沙群岛。
(二) 新课的学习:
1、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并多读几遍带拼音的生字。
2、同桌互相指认课后二类生字。
3、分组比赛识字
4、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再次认读巩固生字。
(1)自由读;
(2)指名读。
5、由词入文,感知课文内容,在此环节上出示图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充分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6、学写生字。
7、再读课文,回答课后小话筒提出的问题。
8、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总结本课内容。
9、布置作业。
关键词:德育渗透,德育,语文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已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语文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课堂中 , 运用信息技术——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情境渗透德育, 教学中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将会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如图 1)
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 综合运用信息技术, 通过创设交互环境, 使得学生在情景中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来解难答疑, 语文是通过一个个语言的文字串联起来的字符进而形成令人陶醉的情景, 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感悟, 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最后通过博客让学生一起分享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 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 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 , 潜移默化 , 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 在教学中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下, 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为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三年级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 已经逐步学会积累语言, 思维比较活跃,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想象力丰富。通过对教材分析和学生生活习惯的了解,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 对西沙群岛海水的五光十色, 海里鱼种类、数量的多, 还是缺乏感性的认识。白居易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语文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 是使受教育者在充分的阅读中获得真挚情感, 激发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 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课堂上充分运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 以图带文、以文为本、图文并茂, 直观地展现“西沙群岛的海里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游动的鱼”, 画面、声音与文字得到完美的统一, 使儿童身临其境,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西沙群岛不仅景色美丽, 而且物产丰富, 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热爱的美好情感。
2. 合作学习, 突破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表达, 与人交流合作。”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交流合作的需要尤其强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 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段落通过小组讲解、导游介绍方式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 学生上前点击中国地图放大西沙群岛。然后根据前置性作业的完成, 学生向大家讲解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理解词语“海防前哨”。这样, 图文结合, 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理解课文为什么说它是祖国的“南大门”, 不仅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难点,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保护祖国疆土的使命感。
3. 以读促悟, 提升情感
在课堂指导学生阅读教学中, 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 使学生通过感知、理解、阅读感悟, 使其从小就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感性认识, 随着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引导其在内心深处扎下热爱祖国的根。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拉透明度的功能, 把海面的画面直接切换到海底的珊瑚、各种各样的鱼的画面来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课文语言优美, 用词准确生动, 通过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 如自由读、小组读、挑战读等, 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在读中体会, 在读中感悟, 拉近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有力地促进了对课文中优美语句的理解、感悟, 提升了学生对西沙群岛赞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博客拓展, 升华德育
学校专门为每个班级开设了班级网站, 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博客天地, 这里成了学生们的开心乐园, 他们互相浏览、评论同学的博文;在这里, 他们畅所欲言, 写下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快乐和烦恼;在这里, 他们和老师们共同完成前置性作业, 使课堂学习得到了无限延伸, 班级网站成了学校、学生、老师和家长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也记录下学校的多彩生活、班级发展、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在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富饶的西沙群岛, 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 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的过程中, 笔者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 设计了“导游讲解”的环节, 首先, 课前学生已经把完成的前置性作业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中, 课堂上, 师生一起进入班级网站, 学生打开自己的博客, 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讲解自己了解到的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 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讲解、评论,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表达、展示的机会, 接着, 学生还争先恐后地希望能代表自己的小组走上讲台, 图文并茂地为大家做“导游”讲解。
有的学生打开博客中各种颜色海水的图片, 向大家介绍:“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首先, 我将带领大家去欣赏西沙群岛美丽的海水。西沙群岛的海水有深蓝的, 淡青的, 浅绿的, 杏黄的, 真是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啊!接下来, 让我们再一起潜入海底来欣赏各种各样的珊瑚吧 (打开海底各种珊瑚、大龙虾的图片) 。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 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底的物产非常的丰富, 不仅有懒洋洋的海参、各种各样的鱼、还有全身披甲的大龙虾, 你看它划过来, 划过去, 样子多威武!祖国的西沙群岛真是个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的地方啊!”
有的小组把课堂拓展到了课外, 他们准备了相关的祖国壮丽河山的资料、图片, 通过小组集体汇报的形式为大家讲解展示, 一名同学负责打开班级网页, 组内的另外同学负责讲解、演示当地的风俗等, 台上的“小导游”讲解着, 台下的“小游客”听着、欣赏着、评论着, 课下, 学生还意犹未尽, 纷纷在博客上留言评论:“西沙群岛真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啊!”“我们的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啊!”祖国美丽的风景, 丰富的物产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同时, 在他们的心灵里也埋下了对祖国深深热爱的种子。
学生在博客上交流、展示、评论, 留言, 使得课堂成了师生和谐共享、学生们自由表达和展示的舞台, 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课堂教学, 成了学生们富有活力, 充满着无穷魅力的知识乐园, 学生们通过博客交流,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智慧, 洋溢着生命的色彩, 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幸福体验, 课堂上传递着真善美的正能量。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1. 课堂渗透德育, 遵循教学规律
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揭示真善美的道德情感。利用这一教学资源,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下进行阅读教学, 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 我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 在教学中以读为本, 辅以直观的视频、画面的渗入、拍照、聚光灯、资源库中拖拉等等功能的适时运用 ,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运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 如教学中, 各种各样鱼的视频的播放, 学生们屏息凝视, 全神贯注地盯着看, 看完后, 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此时及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然地表达出, “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太多了!”、“西沙群岛的物产太丰富了!”、“我真想去看看!”“我为祖国西沙群岛的富饶感到自豪!”等等, 学生们的赞叹、惊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身临其境, 多种感官积极性的调动, 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使学生把文本内容, 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内化成自我的感受, 提升了情感, 陶冶了情操, 又达到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和谐的统一, 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的提高, 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2. 链接班级博客, 德育渗透无限延伸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教育不单是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感染, 心灵的熏陶, 这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班级博客作为班级数字化管理的新平台, 记录班级发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定格班级成长的精彩瞬间, 在师生间架设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 在教学设计中, 可以巧妙地运用电子白板的链接功能, 使学校、班级博客作为课堂交流、学习的新平台, 班级网站成了供课堂调用的一个巨大资源库, 同学们在自己的博客上完成前置性作业、课堂上展示、交流, 课下互相浏览、评论同学的博文, 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打开班级网站, 进入自己的博客向大家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西沙群岛相关资料, 还有的同学搜集了祖国各地的优美风光图片、视频等资料, 学生们的兴趣顿时高涨起来, 都想带领大家到自己的博客“做客”交流, 教师在此基础上巧妙引导,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中优美语句的理解、感悟, 提升了情感, 形成了开放交流的互动课堂,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提升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开放交流的互动课堂,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使师生共同享受这一开放的幸福课堂, 徜徉在幸福的课堂文化氛围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 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去感悟祖国河山的壮美、物产的富饶,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3.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美好情感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 语文教学指出, 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得到和谐的统一。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揭示真善美的道德情感。利用这一教学资源, 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教育成功的关键, 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 激发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拉透明度的功能, 把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画面直接切换到海底丰富的物产 ---- 海参、珊瑚、大龙虾、海龟、各种各样的鱼和贝壳;最后再回到茂密的树林、海鸟,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 围绕“富饶”这一中心词, 学生从资源库中拖拉出自己需要的各种图片, 来辅助自己的“导游”讲解, 拉近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对文中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是个可爱的地方”的理解和感悟油然而生, 有力地促进了对课文中优美语句的理解、感悟, 提升了对西沙群岛、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自然流露。在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富多彩的课堂空间里, 学生在阅读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 随时、随地看到、听到、感受到阅读的美感和声音, 美好的情感得以熏陶。
四、结语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空间里, 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 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德育的研究, 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德为先的教学理念, 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语文德育渗透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预定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读通课文,学习课文生字词,了解课文是围绕“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来描写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节课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十二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单元是由介绍祖国迷人景色的五篇课文组成,要求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富饶与美丽,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目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新课标》对低年级识字阅读的教学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认真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体会西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认知结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我确定如下重难点: 重点: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写作的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进一步掌握围绕总起句把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难点: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西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她的富饶和美丽,对于生活在我们西北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十分陌生。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她无穷的魅力,就是我进行教学设计的难点和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因此依据本课的特点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节课重点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感觉如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在学法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同学们对于我国的西沙群岛并不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水,对奇特的海洋生物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都缺乏感性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的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因此我在课堂正式开始前通过让欣赏乐曲《西沙 可爱的家乡》,让学生深深的陶醉在这缤纷神奇的情境之中,自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好了铺垫。
(二)复习导入,加深印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通过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应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理解课文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弄清楚课文的描写顺序,进而为本节课的学习理清头绪。
(三)指导阅读,突出重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新课标这一要求,我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阅读指导。主要体现在对重点段落的指导上。每次训练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含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通过让学生齐课文的中心句,让学生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2、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从“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两个重点词语入手结合课件展示的图片
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海水的美丽和神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别的地方的海水是蓝色的,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如此的五光十色呢?通过学习让学生理清第1、2句与第3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让学生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达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懂得海水的颜色与海水的深浅息息相关,感受祖国南海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3、在学习海底这一部分时我充分采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各种各样的海底生物,让学生用手势、动作演示出珊瑚的形状和海参的蠕动。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使学生遇到难点时迎刃而解,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师轻松的教,学生轻松的学,使画面形象与文字形象得到统一,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海底不仅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有的像„„有的像„„”这个句式,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深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4、在学习5、6自然段时,我通过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前面几段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自主去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既优化了学习时间,又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让学生在读书中自悟自得,实现了教与学的整体优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第7自然段是课文的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通过对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确实感受到了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正如课题所说富饶的西沙群岛。同时让学生明白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坚信西沙群岛的明天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让学生带着对西沙群岛的向往,带着对西沙群岛深深的祝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深化课文中心,进而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6、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引导知道这一段和第一段的关系:相互照应。并根据板书,理清全文是总分总的模式,分写部分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展开叙述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布置作业。作业是学习的延伸,是课后学习重点的提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和手段。本节课设计了两个作业
1、阅读积累课后《选做题》。意在通过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语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当“小导游”向家人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
本课的板书设计比较简明地表达出了课文的中心句,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加上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内容,通过板书,能比较系统地展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总: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分述: 海水 海底 海滩
海岛
总: 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做一个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
》的地位(所处的年级上写册单元),是一篇(文学体裁),主要写了(),表达/告诉/教会()。
本文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情节结构波荡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或者说一下本文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等)给人很深的启迪。(符合哪条说哪条)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说一下本课或者本课知识点的在教材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的要求和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读通顺课文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文学常识,借用工具书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目标2:抓住重点词句把握感情,把握/理解文章中的(本文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情节结构波荡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或者说一下本文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等,)写作方法/写作特色并学会运用。(符合哪种说哪种)
目标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培养(),喜爱()。引导学生从现实经验和体验出发。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将()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重点一般为目标1、2难点一般为目标3,结合实际情况说)。
二、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具体有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力求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三、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导入,图片导入,分析题眼,质疑课题,实物观察等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中/高的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首先会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展播图片(说清楚自己的方法),营造氛围,进而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板书课题(小学要书空和齐读),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感知。首先会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关于这篇文章的文学常识,老师做一个简单的补充,接下来处理本课的生字词,生生之间互相释疑,老师巡视指导对于疑难的字词进行简单的讲解,如、、、、、、处理完字词障碍之后,请学生自由地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样的主要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汇报,老师做简单的补充并适当点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脉络,便于接下来的研读赏析。
环节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多读,边读边思考,在读中体会感情,升华情感。
我会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勾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文中标注出自己的理由,请学生自由讨论并汇报,老师做补充和简单的点评。
请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1、问题2、(这两个问题如果面试时候有书就问课后的问题,没有书就紧扣着目标二来设置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并派人回答,其他组的人员作补充,老师适时出示PPT带领学生分析重点知识点,体会感情。
最后请学生带着感情或者带着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再读一遍课文。
环节四:拓展延伸,知识积累:
语文不只是要在课堂当中学习,还要学会运用。
我会请学生模仿本文的语言特色/描写方法/表达方法说一段话。(对本文知识点的拓展)
或者是本篇课文的思想情感,说说自己的想法或者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在生活中会怎么做。
环节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检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标准。布置作业如下: 1:抄写本文中你们喜欢的句子。
2:将拓展延伸当中的小练笔整理成一段小练笔。
四、板书设计
立刻转过去写出自己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体现的就是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知识点和上课流程的体现)。
写完之后转过来解释自己的板书:板书设计就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本篇文章讲了。。。这样的板书更有利于学生把我文章的知识点,在复习的时候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1、教材分析
《观潮》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写得直观形象。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这篇课文的选篇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教学目标
鉴于上述对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据四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我确定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现在我着重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是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会生字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天下奇观”的景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难点
由于本组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课文描述的景象是学生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我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坚持导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导读中分析、综合、比较,在分析、综合、比较中导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索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根据学生对大潮缺乏感性认识,给学习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巧用课文插图、影像资料等,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题;读、找、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机地运用教学插图、影像资料等强化感性认识;反复训练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熟读成诵,积累知识,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上课一开始,我先用一段饱含激情的话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观赏过潮水吗?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你们想不想也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呢?”(请看视频),然后指导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课文。让大潮的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等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最后叫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描绘大潮雄奇的插图。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陶醉于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抓住文眼,整体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我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结果,接着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完成以下表格(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引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通过读、划、议,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从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三〉指导朗读,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进行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然后听录音,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课文,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环节,能使学生赏境悟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那段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句子,并要求他们说说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通过同学们的读与找,了解到: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样写好在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观察钱塘江大潮时,所听到的声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体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五〉总结全文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师的“一人言”小结变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要求学生把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或最想说的话讲给大家听(我则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形式独特新颖,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让学生去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并和大家相互交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说板书设计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课。是一篇带有浓郁的演讲色彩的文章,主要叙述了美国总统林肯刚上任,在参议院演讲时,受到参议员的嘲笑,因为他是鞋匠的儿子。而他以出类拔萃的才华,感人至诚的演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全文故事情节简单,内容通俗易懂,特别是林肯朴实真诚﹑富有张力的语言富有特色。本节课教学内容正是紧紧围绕林肯的三段演说展开 .这三段文字不仅展现了林肯的人格魅力,更把他智慧超群,处变不惊、巧妙回击的演讲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目标意在: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2、学会课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练习迁移运用。
3、感受林肯演讲的语言艺术。
说教学重难点:
抓住林肯的演说辞进行研读感悟,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体会宽容的力量、体会林肯的博大胸襟和和平民情怀,品析林肯演讲的语言艺术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说教法: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来品味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抓住文章三段演说特点,挖掘文章空白点和语言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在基于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合理想象、发表独到观点,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重难点的处理,采用反复朗读,读中悟情明理,联系实际、对比体验的方法突破。
说学法:
学生在以上方法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阅读体悟、交流互学、揣摩练笔、总结收获进行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直接导入。
教师导入:林肯在当选总统发表演说时,参议员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发表了怎样的演说使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如此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学习文章,教师直入主题,自然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研读,小组共学。
(设计意图:我校的”二四五“教学模式,重在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为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益做根本保证。)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们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二、自主研读,小组共学。
1、出示预习目标:
请同学们默读林肯所说的那三段话,找出关键词句,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林肯怎样的人格魅力?
2、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在这环节中,学生利用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感悟参议员态度的变化,并通过小组合作,及时修正补充整理自学的相关信息,使林肯的形象在自己心中逐步丰满起来。)
三、交流反馈,深入感悟。
(小组共学后进入第三环节:在交流反馈环节中学生主要围绕三段演说进行交流。)
1、例如交流第一段话。
(1)学生明白三个”永远“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从”感激“”忠告“这些词语中体会到林肯的宽容和委婉的态度。
(3)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悟语言。
最后教师及时提问:这是一位怎样的总统?
(这时,林肯宽容大度、尊敬父亲、他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这样的形象就呈现在了学生的心中。学生也感受到正是宽容的力量和林肯平和的演讲态度使参议院内由嘲笑变成了一片静默。)
2、交流第二段话。
(目标:除了感受到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他在平实、诚恳的演说中不卑不亢、悄无声息的回击了对方。这就是演讲的技巧,是他智慧超群的体现。)
(1):这里为什么不用”修理“而要用”改正“? 其言外之意是不仅要改正鞋子,也含有改正参议员傲慢态度的意思。
预设对比:当我们受到羞辱是如何做的?林肯又是如何做的?
教师及时揭示:这正是林肯有力回击、巧妙化敌的演讲技巧。
(2):做鞋子是技术活,这里为什么要说”艺术“?”艺术“体现了父亲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林肯对父亲的怀念,
(3)教师点拨:是对修鞋这个行业的尊敬,这正是他平民情怀和人人平等思想的体现。
(通过第二段的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基本达到了这一目标。)
3、交流第三段话。
(1)引导学生讨论:林肯赞叹父亲的伟大,其言外之意是什么?他想告诉参议员们什么呢?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时学生从这段感人至诚的话语中体会:他深深地爱着父亲,深深地爱着人民,深深地爱着国家,不仅是鞋匠的儿子,还是美国人民的儿子,所以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
总结:整个第三环节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实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
主体性。
4、再次引读这三段文字。
面对参议员的嘲笑,林肯这样说——
对那位傲慢的参议员,林肯说——
对所有的参议员,林肯动情地说——
(课标中对阅读的解读有这样的一句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中思维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智慧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时,再次读,学生应该已经怀着对文本的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把读上升到演讲的层度。他们此时所收获的是林肯巧妙回击、感人至诚的演讲语言的乐趣。)
5、通过三段演说你感受到林肯怎样的人格魅力?
指名生回答,教师板书人物品质的词语。
6、总结: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这就是正面描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生:侧面描写)
四、拓展延伸,总结写法。
1、教师引入写话训练:参议员的心理变化也是侧面描写,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参议员,听了林肯的演说此时此刻你一定有所触动,你会想些什么?(自然进入第四教学环节)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
3、教师补充写作方法。: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刚才我们对参议员的心理描写也是衬托人物形象的侧面描写。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可以这样描写。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所以在最后)→
通过本轮说话练习,林肯将”宽容、博大、仁爱、平等“的思想种子不仅种在了
所有参议员的心中,也深深的种在了每位学生的心中。
说板书设计:
21鞋匠的儿子
参议员: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辅线) 侧面描写
林肯: 宽容大度 尊重父亲平等待人 (语言) 正面描写
说教学效果: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迷人的地方游览一番。(课件西沙群岛图片1-4)师:同学们看,这迷人的风光,美丽的小岛,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对,这就是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 师:课件出示我们祖国的版图。
师:这是海南岛,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的海域内,有一群岛屿,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想不想去畅游一番?我们的“西沙群岛游览”活动现在开始,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西沙群岛。
2、板书:富饶(ráo)的西沙群岛。(提前板书)
师:“饶(ráo)”字是翘舌音,谁能把它读好?师:齐读课题。师:指导识记“饶” “饶(ráo)”字比较难读,谁能把它读好。
生:饶(ráo),是翘舌音。我们可以给它换个部首?去掉部首“尧”,在字典中它是高高的意思。加个食字旁,就是食物堆得高高的,说明多,而富饶就是东西多,物产多的意思。
在我们预习课文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一定要查字典,还可以借助已知字义理解新词。
二、检查预习
过渡:在通往西少群岛的路上,老师设立了3个关卡,看你是不是能通过。1.第一关,出示生字词 开火车读 齐读
深蓝 杏黄 交错 披甲 威武 颜色 懒洋洋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五光十色 高低不平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飘飘摇摇 指导书写:威武
2、第二关,通过预习课文,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说吗?(师评价:你真会读书,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3、第三关,师:快速读课文,小组讨论,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生说师板书。师:课文就是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4个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祝贺大家顺利过关,你看,我们已经来到了西沙群岛。
三、品读课文
过渡:这么多美景,从哪看起呢?我们站在岛上,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水
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2自然段,用文中的话说说海水的特点?生: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说说表示颜色多的词语有哪些?说说其他表示颜色多的词语。
“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生:海水反射太阳光线,闪闪发亮。(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老师来解释:你看这两个词都表示颜色多,但五光十色多了个光字,不但写出了海水颜色多,还写出了海水有光泽。)
师:说的真棒,你抓住了“五光十色”比“五颜六色”多出的一个“光”字。每当早晨,太阳出来时,灿烂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海面就出现了各种色彩,真是。生:五光十色。
师:(出示填空)如果我们去花店看到的花是五颜六色的,如果我们去珠宝店,就可以说这里的珠宝五光十色。看来,这两个词,大家都会用了。
师:这样的海水你喜欢吗?喜欢的话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谁想站起来对着海水美美地读呢?(抽生读)
师:谁愿意展示读?(一生站起来展示读)
师:读的真好,给掌声(生鼓掌)
师:你平常见过的海水是什么颜色?
生:蓝色
师:那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却是五光十色的呢?你知道原因吗?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实答案就藏在其中。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回答(抽生汇报)海底剖面图 加深理解。
师:谁还愿意读?(生纷纷举手)举手的一起读(生齐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看来,海水的美深深地吸引了大家,就一起把美读出来吧。)
指导学生读出海水颜色的浓淡深浅
②海水色彩为什么会不同?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学生读相关句子。
全新的教学理念呼唤着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双主教学”应运而生。同学带有主体意识主动地去发展是双主教学的根本,教师要尊重同学的主动性,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热情,使同学自觉的接受教育,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同学的主体地位的实现。
根据“双主”的教学模式,和新课程规范提出的要求,我是这样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通过学习使同学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同时要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使同学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观看有关的海水、海底、珊瑚等有关录象。强化同学的直观效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的理解, 体会文章描写的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培养同学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在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难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以和丰富的海域产品,对于远离海域的北方小朋友来说,都缺乏着感性认识。在教学时是一个难点。
一、优秀教案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发明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同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省时高效的学习。教师要在与同学一起学习以及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师生在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中一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让同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体现同学主体地位。
1、以读为突破口,让同学自主读书、自主感悟
语文教学的特色任务是让同学学习语言,即语言训练。语文是规范的语言,是同学学习的范文,同学学语言的直接感知以积累为主,理应让他们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不需要插入第三者太多的解说,要想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靠语言实践。所以,本课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诵读“你最喜欢的地方,读出西沙群岛物产的美丽、可爱”。
同学充沛练读后,根据自身的感悟,把自身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一起评议。同学有了充沛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改变了全盘授予的保守教法,使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方,有的.同学喜欢西沙群岛海底这一段课文,尤其在看完海底的录象后,会由衷的发出感叹,海底的鱼真多、真漂亮!对海底世界发生喜爱、赞叹之情。这时,同学再去读书,必定能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读出文章的神韵感受,语感也便随之发生了,使之内化为自身的语言。
2、尊重同学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解决文章的重点。
合作学习是课程规范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的合作精神、团体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同学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西沙群岛的丰富的物产,也是文章的重点。我在讲这一局部时,设计了合作学习这个环节。在合作之前我先让同学独立考虑问题,“想想文中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丰富的物产,用笔画下来,然后四个人再一起合作学习,完成手中的习题。”(出示习题)每个同学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一起解决问题。实现了同学主体的人人参与,个个投入,一起研讨,合作解决,以和信息共享的目标,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1、创设情境,培养同学的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要想使同学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同学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而适当的情境教学必定会引起同学的情感体验,协助同学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小同学对直观、形象的东西印象深刻,教师可以充沛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向同学展示真实的情境,从多种感官给同学以刺激。我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时,就充沛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同学营造这种情境教学的氛围。如在讲海水、海底这两个地方,我把从网上查找到的有关录象向同学播放。(播放海水、海底录像)当同学从屏幕上欣赏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便由衷的发出了感慨“大海真美,真漂亮!”当同学看到了海底的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时,再一次使这些北方的小朋友从视觉、从直观上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感受到了大海的神奇。以此来开拓同学的视野,激起同学求知的欲望,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2、因势利导,做好引导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掌握时机,掌握分寸,处置好“放”与“收”、“开”与“合”、“动”与“静”、“快”与“慢”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巧于点拨,善于调控。当同学思路不疏通时,要进行疏导;同学思路偏离目标时,要善于引导,同学思路狭隘,不开阔,甚至钻牛角尖时,要巧于开导。比方我在讲《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最后一个自然段,同学可能对“岛上英雄儿女为什么要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有些不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中国地图,(出示中国地图)从地理位置上向同学讲述西沙群岛的重要性,使同学明白文中语句的含义。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1、从同学的兴趣动身,打破原文的顺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
这篇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在教学中,我没有依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是找出同学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点,即“你对课文的海底、海滩、海岛哪个地方感兴趣,就去学哪个地方”来进行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力完全交还给同学。引导同学在读中去感悟、体验和理解。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进行迁移重组,仿造练习。
语言训练是语文课的一项任务。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让位给同学语言的运用。因此教师应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同学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进行迁移重组,仿造练习。如我在讲珊瑚时,播放各种各样的珊瑚图片,(播放图片)同学会看到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教师让同学仿造书上这样的句式,说说珊瑚像什么,以此拓展同学的思维,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同学真正成为学习语言实践者。
三、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处置,把知识进行拓展,实现学科自身知识、跨学科的整合。
1、播放海底其它水产品的图片,让同学看过后,谈谈自身对海底有什么印象。
2、课后知识拓展。课后读读有关海洋生物科普读物,还可以让同学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和图片,选取自身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以上是根据我“双主教学”的模式和新课程提出的要求,采用新的思维方式设计了这节课,目的是用这些新的方式方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的主体作用在兴趣中得到强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西沙群岛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学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则》的第一篇,本文通过两人同名师弈秋学下棋,虽师出同门,却结局不同,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决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课文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说学情
学生之前学习过文言文,所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形式上差距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其内涵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断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是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难点则为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现代下棋大赛的视频,并顺势导入新课《学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释题:“学弈”的意思。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断句的正确方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厉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样厉害?
3、两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学习的?找到原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
4、这两个徒弟师出同门,结局却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话得知?那么结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这两位徒弟不同的学习方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从课上体会的道理结合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学弈》。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语文X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 》是*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一篇略读(讲读)课文,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本文采用了(写法),其中(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第()学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够理解文本,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确定为: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有:谈话法、小组合作法、朗读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教学时,我以读为本,以读生情,让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品词析句,获得启迪。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是新课标倡导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想、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我设计了指名读、范读、品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促悟,领悟(道理、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准备安排两教时来完成教学。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我将以三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节和他人情感的感染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处,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度几遍,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畅,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有的可以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解决。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1:检查自读情况
(1)、我将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并采用(指名读、男女赛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对个别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进行指导,我重点指导“X”“X”的书写。(教师范写,副板书)
(2):接下来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机板书。(此时板书,主板书)
第三环节: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学习第X-第X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提问题)或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指名学生分享(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六、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通过(几个关键词,重要线索),抓住了本课的重点,简明扼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民风民俗”这一主题中。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共20个自然段,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通过表现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等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安塞腰鼓》一文,其最大特点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大气磅礴、豪情万丈、气吞山河的阳刚美。学习《安塞腰鼓》,绝不是为了记住“安塞腰鼓是怎样一种鼓?这种鼓怎么打的?姿势怎样?”等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刘成章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描绘安塞腰鼓的,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的,如何将黄土高原上男儿的激情淋漓尽致的宣泄出来,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等,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针对课文的特点,我在教案中作了以下安排。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教会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并在朗读中,逐步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读出自己特有的感受,产生独特的体验,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策略:
1.构建对安塞腰鼓“生命之劲”的追索主线,奠定教学的情感基调,引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奇伟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我借助各种形式的朗读,意在教会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出自己特有的感受,产生独特的体验,感悟到文章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结合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读、说、写等能力的特点,我抓住“好”字,组织学生和课文展开对话,以“生命之劲”为情感主线,设计了“感好鼓”“品好句”“读好文”“写好词”四个教学环节。
“看好鼓”环节是一个课前与课上相融贯通的部分,由于生活中学生对安塞腰鼓缺乏基本的感知,因此,我首先在课前以国庆60周年庆典上安塞腰鼓舞蹈画面和热烈的音乐,在视觉上感知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壮阔,再在回忆课文内容的安塞腰鼓中,读一读带“劲”儿的词中,初步形成情感基调:安塞腰鼓强盛的“生命之劲”。
“品好句”环节,则主要借助范读、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分声部读、理解后读等各种方式的朗读,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去文本中寻找“生命之劲”的活动步骤:找一找带“劲”儿的句段、品一品带“劲”儿的文章结构。不动笔墨不读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画出富于感染力的语句,并采用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感受排比、反复的作用。第六自然段“骤雨一样,是……”,句式极为特别,我设计了一处小练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种排比中含比喻句子,被描写对象显得形象生动、句式特别整齐有力的特点。借助反复,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及对黄土地上的人们的赞美。议一议难句环节,则尝试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效果,“读好文”环节,师生合作朗读演练,更是对文本进行全面把握并充分表现安塞腰鼓“生命之劲”的本色演绎。
【富饶的西沙群岛小学语文说课稿】推荐阅读: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10-15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学反思09-07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案教学设计10-07
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件10-19
富饶的西沙群岛同步练习题11-20
《富饶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1-03
部编新版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参考4)富饶的西沙群岛07-10
西沙群岛的导游词11-04
教学设计西沙群岛09-17
盐酸莫西沙星说明书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