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职能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学生社团职能(共8篇)

高校学生社团职能 篇1

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与优势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

根据现代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以及信息能力的`概念,提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信息能力以及如何利用图书馆来提高并强化大学生的信息能力.

作 者:吕凤莲 Lǖ Feng Lian 作者单位: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70刊 名:甘肃高师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年,卷(期):20038(6)分类号:B024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信息能力

高校学生社团职能 篇2

一、转变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普及阶段发展, 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的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工作中出现了教育功能弱化、管理权威下降、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开展学生工作必须作出适应性的转变, 正确处理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高校学生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体现。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主要体现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 增加了管理学生的功能, 即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实施规范和控制;90年代后期, 开始强调指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功能。高校的学生工作从教育、管理到服务功能的演变过程, 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注重“服务型”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由之路。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为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需要, 相应成立了如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中心之类的服务机构, 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依然在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 这无疑影响到这些服务机构功能的发挥, 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成效, 也违背了其成立的宗旨。因此在工作中, 我们要牢固树立学生工作的“服务意识”, 切实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将服务功能放在学生工作的主导地位,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和尽可能好的条件, 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服务职能, 丰富工作内容, 提高工作实效

1. 传统学生工作的误区。

传统的学生工作中, 学工人员把学生仅视为教育的对象, 注重教育和管理的功能,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客观差异性。教育方式上多以灌输、说教为主, 管理方式上多以防御型、被动式为主, 工作的导向和评价往往是以学生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为原则, 从而形成以“问题管理”为重点的工作模式, 体制中“政府化”倾向较为明显, 学工人员都成了“保姆”、“消防员”, 又累又苦, 事倍功半, 客观上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要求。

新型学生工作倡导以学生为本, 以服务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工作目标, 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 将教育、管理、服务与发展融合为一体, 并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始终。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尊重学生, 研究学生, 服务学生, 发展学生。尊重学生, 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能对自己负责的人, 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 工作中与学生平等、友好相处, 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形成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要更多地站在学生角度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成为沟通社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研究学生, 就是要全面、及时地了解和研究学生, 随时掌握学生身心及行为的变化, 要知道学生思考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 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学生, 就是要把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 融教育、管理、服务、发展于一体,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条件, 创新服务思路, 提高服务质量, 尊重学生, 满足学生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保护学生发展自我的要求。通过服务教育人, 通过服务感染人, 通过服务吸引人, 通过服务引导人, 通过服务发展人。发展学生, 就是要把一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整合学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 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 搭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 肯定自我, 发展自我。

3. 强化服务职能, 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丰富学生工作内涵。

教育方式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发展而在不断地改进。当前, 高校学分制的施行,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新的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学生工作要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融入一系列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中, 在服务中教育学生, 在服务中管理学生, 在服务中发展学生,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 做到寓教于学, 寓教于乐, 寓教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达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叶圣陶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我教育。学生工作应把学生的需求与学生主体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改变那种千人一面的目标模式和整齐划一的工作观念, 尊重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注意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 让学生自己选择, 自我负责, 自我设计学习、生活及发展目标。

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需要指导和帮助的问题与困难都是服务的内容, 主要包括:招生咨询服务、入学教育指导服务、思想道德引导服务、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学习指导服务、职业指导服务、经济资助服务等。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上述服务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质量必将影响到教育和管理的效果, 关系到学生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情, 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 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创新工作方式, 丰富工作内容, 采取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措施, 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三、全员参与, 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合力

从1999年开始, 高等学校连续多年扩大招生, 带来在校生人数的急剧增加, 高等教育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学生缴费上学, 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在逐步增强;生源素质的多层次, 毕业生就业难, 加上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等因素, 导致学风建设难度在加大;竞争加剧, 独生子女比例递增, 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多, 呈现强烈的个性化倾向等, 这些都使学校的学生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目前, 高校, 尤其是地方同类高校之间, 除了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培养质量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外, “服务质量”也成了竞争的重要内容。要在这场高等教育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在扩招的新形势下培养出一流学生, 就要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积极发展“服务”工作, 努力做好培养人的工作。

我国高校一贯重视“三育人”工作, 强化教育、管理、服务三大板块的育人功能, 多年来形成了“服务只是后勤部门的事”的观念, 同时也使政工干部、教师没有认识到服务学生的责任或义务;还有部分教师存在“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同的概念, 认为把书教好, 把学生管好, 也就完成了服务的职责。种种因素, 使得大部分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也从教师、政工干部那里得不到完整的教育。然而教学活动、管理行为在高校育人活动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 教师、政工干部在这一工作中, 担任着导演的角色, 教他们对人生和学术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以及日常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导向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失去了这样接受教育的好机会,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我们不能把教书、管理和服务相分离, 高水平的学生服务需要相应的环境、氛围, 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 一起努力。无论是学校的教学人员、政工干部, 还是后勤工作人员, 虽然各自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但都应以自己的无私爱心把服务学生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以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全身心地投入, 满腔热忱地服务于学生。要树立“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主动为学生服务”、“服务是每个教职员工的职责”的观念, 在自己的岗位上, 用行动和真情感染学生, 透过各方面的服务、教育和引导, 影响和激励学生自立、自律、自强,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总之, 高校开展学生工作要转变观念, 以学生为本, 强化服务意识, 凸显服务职能, 这是一种趋势, 也是一种必然。当然, “服务学生”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实现, 其需要我们全体高校学生工作人员为之作出不懈的奋斗。让我们一起努力, 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服务工作。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 高校学生工作面对着经济社会变革提出的新挑战, 教育改革进程加快提出的新目标和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要认清形势,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强化学生工作的服务职能, 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容, 更好地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 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潘世墨.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0.

[2]刘恒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6.

[3]刘恒新.以育人为根本, 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新格局[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4]李平安.以人为本与学生管理[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高校学生社团职能 篇3

关键词:共青团;以人为本;学生管理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肩负着把青年一代培育成为“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任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更应发挥团学组织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校园稳定和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生本理念”。“以生为本”的管理实质上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学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制度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以“问题管理、危机处理”为重点的管理模式至今仍然主导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活动,其不仅制约着学校先进管理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还严重地制约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言,各项规章制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形式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在一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形式发展变化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以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重点来开展,忽略了学生内心的需要和感受,这往往造成学生除了服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外别无选择。

二、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然职能

1.思想教育职能。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而言,思想教育是其最为重要的职能,其他的一切职能都是以思想教育职能为基础或者是以思想教育职能为目的。为中国共产党输送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同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当然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核心职能。

2.组织服务职能。共青团组织服务职能是高校共青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高校共青团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组织服务职能具体体现在:一是组织学生社团工作,培育学生骨干以及推动工作创新,指导和管理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二是组织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为学生就业、择业以及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三、共青团组织在教育工作中发展的对策

1.以党建带团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入党,教育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入党。这是共青团组织必须规范的一项制度。我们的推优工作应按照条件,民主推荐,严格程序,全程公开。没有团组织的推荐不得入党。推优工作重在培养,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我们必须加强对团员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国情教育、道德和法律教育,不断提升团员的理论和道德修养,使大学生积极从思想上要求入党,并且利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示范作用影响和教育身边的人,做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加强社团建设。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重视课堂教育,效果明显。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以求表现自己,使自己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大学生的这种内在的需求与学校社团活动的宗旨和形式是一致的。学生社团活动成为了学校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舞台,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具有广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要真正获得学生的认同,就应该立足于以人为本,充分认识社团活动对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共青团组织首先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确立对学生社团的审批、指导、监督功能,对每个社团指派政治素质过硬、具有专业特长的青年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富有思想性、趣味性的活动,把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3.加强网络引导。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BBS、QQ、MSN、微信等互联网产物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广泛性、快速性、扩散性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国内外重大的政治事件、敏感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容易通过网络影响学生,如果引导不及时会影响到学校甚至社会的稳定。针对这一问题,共青团组织应加强青年网站的建设,在网站设计风格上符合青年学生审美观念,内容积极向上,包括热点社会新闻、校园报道、先锋标兵专访等。

四、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尤其是高校的不断扩招,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高校共青团的职能定位以及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切身利益,我們必须不断加强其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引导职能。

参考文献:

[1]刘根厚.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功能的失落与复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4).

高校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几点思考 篇4

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颁布的修改后的《工会法》,是在我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颁布的。修改后的《工会法》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维权需求的增长,突出了工会的维护职能,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劳动人事关系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履行维护职能同样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然而高等学校的劳动人事关系毕竟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企业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相比,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何履行好以维护职工劳动权益为基本内容的维护职能对高校工会来说是个新的课题。本文着重就高校教职工劳动权益维护问题进行探讨。

一、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创造履行维护职能的良好环境

首先,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求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共识。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江总书记在世纪之交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执政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提出来的。高等学校在实践“三个代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实践“三个代表”的中心任务。培养高质量人才与生产其他产品一样,也主要取决于培养人才的“生产力水平”,同样有个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高校教职工是生产“人才产品”的“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尊重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教职工“生产热情”的基本前提。因此,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不仅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更应该是高校实践“三个代表”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存在不同于党的政治理论、政治纲领,高校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实质上是通过工会这一桥梁、纽带实现党的宗旨,在教职工中树立党的形象。

其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既是贯彻依靠方针的实际举措,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方针。依靠的前提是对职工利益的关爱。要让广大教职工真正感到被全心全意依靠,就必须切实地关心、表达和维护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任何时候,任何单位,事业的成败决定于人心向背。高校的改革、发展同样离不开广大教职工的理解、支持,离不开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既然改革必然带来利益的调整,为了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就更需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山:“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基点,也是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途径”。这些道理说起来明白,但要使党、政、工真正达成共识,也并非那么简单。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宣传正作,求得学校党、政的支持和理解,为高校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抓好制度落实,探索新的工作机制,使高校工会的维护职能落到实处

从法律形式看,《工会法》属于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不同于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既不要求做出某些行为,也不禁止做出某些行为,而是授予公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可以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授权性规范的具体实施或者说落实,一般需要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或实施办法、规章制度来实现。如企业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职责,可以依据《劳动法》及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实施。对于高校工会来说,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劳动人事关系不同,暂时还无法

依据《劳动法》来调整劳动人事关系。一旦出现劳动人事关系纠纷,因事业单位不实行劳动合同制,劳动仲裁机构不予受理。而法院受理劳动关系纠纷案件的先决条件是必须经过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这样,高校的劳动人事关系纠纷只能在单位内部处理。如果单位处理不当,当事者就无法投诉。如此看来,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劳动权益,需要各级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以便操作。

《工会法》规定的两大维权手段分别是“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和“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利民主监督”。教代会制度在高校已实施多年,在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也不乏成功的经验。然而对于维护劳动权益的内容,在教代会制度中还较少涉及。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等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对高校暂不适用,因而迫切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相关制度,探索新的工作机制。比如在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定中,工会的源头参与制度,在实行岗位聘任制度中工会与人事部门、用人单位的协调机制,以及相应的监督制约利保证机制。从而使高校工会履行维护职能有章可循,落到实处。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进程中,是否采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制度;如果采用,是由后勤工会还是由校工会代表后勤职工与后勤管理、经营部门进行实行协商;校工会是起指导作用还是直接介入,介入的程度多深;对于这些问题,也急需探索相应的工作机制。

三、研究、分析教职工不同利益群体状况,在维护整体教职工利益的前提下,维护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

由于年龄、学识、工作性质的不同,教职工队伍中不同利益群体是客观存在的。所有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工会都应该维护。同时,在维护整体教职工利益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认真研究、分析不同群体的状况,维护不同利益群体的具体利益,对某些群体的利益给予重点关注利维护。

就教师队伍而言,目前许多高校实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拉开了分配的档次,对专家、骨干教师来说,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利益得以实现。而青年教师因收入的增幅不大,而结婚、购房等生活的压力较大,就易产生失落感。青年教师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希望,工会对他们的利益理应重点关注,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利生活,尽量为他们创造较好的成长、发展条件,使他们早日成才。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较快,各高校都大量扩招,教师的工作量剧增,甚至是超负荷运转。教师的健康状况堪忧,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加强教师的劳动保护,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也是高校工会维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劳动法》对企业职工的劳动时间有限制,教师的工作量是否也应有个上限,值得探讨。

当前,高校的后勤社会化已实质性启动,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将按企业化运作(包括校办产业)。后勤职工的劳动人事关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那些年龄较大,学历偏低,又无技术专长的后勤职工来说,在竞聘上岗中往往处于劣势。这是因为,这些老职工因工龄长、工资基数较高,而随着年龄增大,其劳动能力相对于青、壮年职工则偏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后勤经济实体,追求经济效益,希望降低运营成本。实体的管理者、经营者,当然倾向于聘用劳动能力强,工资基数低的员工。如何维护这一部分后勤职工合法的劳动权益,是当前高校工会应认真研究和重点关注的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职能 篇5

【摘要】新时期,做好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对策。

【关键词】纪检监察;反腐倡廉;廉政建设

高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h,在此背景下,做好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人才培养环境,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系统反腐倡廉的形势依然严峻,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致使“四风”现象和腐败案件多发频发,不仅给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危害,而且对社会风气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高校纪检监察职能的发挥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全力推进。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党委对纪检监察工作重视不够。当今,高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的工作重心也放在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领域,而对纪检监察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纪检监察工作在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中所发挥的作用缺乏足够认识。有的领导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纪检监察工作对办学作用不大,不属于学校中心工作。二是认为学校在社会大环境下办学,灵活和变通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一些具体工作,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势必会弱化纪检监察职能的发挥。

(二)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滞后。近些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加大,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高等学校本身所管理的人、财、物越来越多,权力也越来越大。而纪检监察工作仍然停滞不前,队伍建设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纪检监察人员不仅要掌握熟练的办案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懂得法律法规、财务及心理等方面的知识,由于队伍建设的不完善,而且高校各机关处室人员流动性较大,严重制约了纪检监察工作职能的发挥。

(三)纪检监察职能发挥受到限制。高校的纪检监察机构多为学校内设部门,本身工作职能有限,校外调查取证较难开展。在学校内部,还要接受学校同级党委的领导,工作中必然会考虑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局,出现畏首畏尾现象。因此,不少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宣传、教育、监督等工作职能较多,真正查办案件较少,由于能力有限,职能受限,即使真正查办案件,也是大案办不了,小案办不好。

二、工作对策

(一)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工作。正视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高校党委应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主动为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履行职能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将拒腐防变的理念传达到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心中,让他们深刻理解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反腐倡廉工作抓不好,一切工作成绩都是浮云。二是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三是加强反腐倡廉的机制建设,积极开展以师风师德、学术道德、学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二)加强纪检监察工作队伍建设。高校在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纪检监察干部,在二级单位选聘作风正派、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担任兼职纪检专员,协助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要经常组织或参加教育培训,开展党内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讨论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纪委的工作交流,提升办案能力。三是要广泛依靠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形成教职员工人人参与的最佳监督体系,为纪检监察工作建立坚实的群众基础,相信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有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参与和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会更加顺利。

(三)营造良好的监督执纪环境。风清气正,才能健康发展。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要想充分发挥,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一是要扎实推进惩防并重体系的建设,制定一系列关于纪检监察的规章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仅能有效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而且能通过一系列严肃的惩防措施,净化土壤,从本质上杜绝贪污腐败现象。二是加强对容易发生贪污腐败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如基建、招生、采购部门等,从被动防御变成主动检查,用制度约束,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强化权力监督,要求学校各个部门按照规范化的标准来行使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监督和纠正违法违纪现象,一旦发生违法违纪问题要给出一定的处理意见,并作出相应惩处。

三、总结

总之,高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生活的一方净土,绝对不允许有贪污腐败现象发生。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应牢固树立主业意识,本着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服务的思想,加大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发挥宣传、教育、监督和惩治职能,把贪污腐败现象扼杀在摇篮之中,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学生社团联合会部门职能简介 篇6

社联部门设置:

办公室 财务部 活动策划部 人力资源部 宣传部 外联部 评议部 寄语:人生如花,花一样的使命,理应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瓣一瓣的绽放它的美丽与青春,便使这个原本荒凉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里秀出自己的风采,在这里走出自己的缤纷大学。办公室:

办公室是社团联合会的核心部门,它对社团联合会中的其他部门的工作起着协调和支持的作用,是各个部门的枢纽。而且办公室负责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事务的综合性的部门。工作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资料整理 ②信息传达 ③联系团委 ④办公室管理。具体有:

1.主要负责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日常事务,办公室的值班工作; 2.协助主席团制定工作要点,帮助主席团管理社联,扶助主席团的日常工作;

3.筹备大小会议,包括会议记录等工作;

4.对社联各种文件进行登记;颁布和下发以及社联各类文件的整理工作;

5.完善社联的制度建设,组织编制和修改社联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6.负责社联内部档案文件的整理,归挡,立卷工作,制定社团联合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报告完成主席团下达的各项指令,包括材料的汇总,各项申请表格的分类等。

财务部:

社联财务部是社团联合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管理各个社团及社联内部的经费。在对各社团经费的日常管理正规化,公开化的同时,财务部也会积极配合社联其他部门的工作.1.做好社联资金管理,凭据做帐,定期交由主席团和校团委老师检查;

2.负责汇总社联及社团活动的预算、监督各社团日常财政开支; 3.定期对各社团的帐本,收据进行检查,并对其近期的财政状况作出检查和评价;

4.负责各部门补充日常用品开支的报销工作; 5.负责社联公共财产的管理和维护。

人力资源部:

主要负责社联内部各职能部门成员的考核、培训、选拔工作,社联的招新、换届。部门下设两大职能:调人和监督。团结、严谨、创新、高效是宗旨。

1、在常务理事会的统一安排下,对学生社团干部进行定期与不定期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对干部人事变动提出建议;

2、定期筹办社长沙龙,为各学生社团交流经验、反映问题提供良好的平台;

3、负责每年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招新及各学生社团招新工作;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

4、对各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进行指导,对各学生社团干部聘任情况进行监督;

5、每月完成部门常规工作—每月之星,在评选中提高社联人员的个人素质;

6、在每学期末对社联各部门进行学期考核;

7、负责管理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人力资源相关事务,干部培训、考核评价、素质拓展、人员协调。

对所有部门的考核也是我们的常规工作。如果你有敢于开拓的勇气和一定的创造力,如果你有踏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们期待你和我们一起呵护社联的新生命,见证社联的健康发展。欢迎加入人力资源部。

活动策划部:一个为社联和社团提供活动策划的部门,也是全校校级组织里独一无二的部门。“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我们平时的工作有:

1.负责各学生社团活动策划书的审批和修改工作,并对各社团的活动开展进行协调、提出建议,并做好登记备案;

2.主动收集有关信息,定期(每学期初)和不定期向常务理事会提出学生社团联合会活动策划草案,为常务理事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策划书内容充实,主题突出,操作明确,富有创意。

3.策划并指导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的大型社团活动,确保活动圆满完成;

4.根据常务理事会的安排,对相关学生社团活动进行跟进和协调; 5.每周定期安排人员在办公室值班,方便社团以及团体部的成员能够及时递交策划书并审核修改;

6.完成学校、团委、社联交办的其他工作;

策划的魅力在于创意造就无限的可能,在于广泛的沟通协调,在于用智慧把挑战变成机遇!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我们策划部就是管理者和开创者,只要你敢想敢做。如果你有创意,如果你有心发现,如果你有这份热忱并有坚持下去的心,不需要钢琴十级,不需要歌舞才艺,只要够热情,只要爱文艺,我们欢迎你!

宣传部:

一个旨在唤醒大众视觉的团队;一个尽情挥洒艺术才华的舞台;一个充满爱与欢笑的心灵家园。你热爱绘画吗?你热爱书法吗?你对PS感兴趣吗?你拥有创意吗?你热爱绘画吗?你热爱书法吗?你对PS感兴趣吗?你拥有创意吗?

1.在常务理事会的统一安排下,全面负责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宣传工作,并协同各部门完成学生社团联合会各项活动对内对外的宣传报道;

2.负责办好学生社团联合会的 网站、相关新闻报道,加强对校园海报宣传活动的监管,规划和管理学生社团宣传阵地;

3.负责保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宣传用品,负责对宣传干部进行培训和考核;

4.统筹、协调各学生社团的宣传工作。指导、审核并督促各学生社团宣传部工作;

5.完成学校、团委、社联交办的其他工作;

我们能说能干,我们能写能画,我们能将瞬间的灵感与纯熟的技巧融入手中的画笔,绘出最绚丽的风景线;我们工作高效,我们认真负责,我们承担着社联大型活动的宣传工作,我们背负着协助各社团宣传部发展的责任。加入我们!用你洋溢的热情描绘出充满豪情壮志的青春!

外联部:

充满豪情壮志的青春!酷寒热暑,宛若奔跑者的我们,带着使命,奔走于大街小巷,带着些许青涩,敲开一家家商家的门,失望难免,却无法取代成功后相拥的快乐。.加强社联与社团以及其它校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相互之间的共同发展;.面向社会公关,提高学校、社联、社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负责联系、沟通其他高等院校,组织和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并保障其顺利进行;.展现我校风采,树立金城学院社团联合会的品牌形象; 5.寻找各种商家与其联系、谈判争取赞助,筹集经费提高学生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播洒汗水,宛若耕耘着的我们,怀着希望,相约于社联外联,怀着无尽勇气,跨越一重重艰难的坎,伤痛难免,却无法掩盖成功后相视的感动。将一年的回忆珍藏心间,每每想起,总会有浅浅的微笑。期待明天,期待新的外联,期待与你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

评议部

评议部负责社团考评、受理社团投诉和社团情况调研等工作,旨在促进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的发展。主要有收集各种社团活动资料,对各社团活动进行评议。对各社团遵守社联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接受各社团成员的投诉等任务。

1.在常务理事会的统一安排下,具体负责每学期的学生社团评优工作,并对学生社团评优材料进行审核和登记;

2.对各个社团的招新和收费等情况进行监督和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

3.主动深入了解学生社团情况,对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4.负责各个社团品牌活动的申报工作;

5.接受各学生社团会员的投诉,及时向常务理事会汇报情况,并对

处理结果做好登记;

6.对申请成立的学生社团进行指导,对上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向常务理事会提出审核建议并组织新成立学生社团答辩工作; 7.完成学校、团委、社联交办的其他工作;

高校学生社团职能 篇7

一、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变革不断加快,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对处于这个时期的高校学生而言,其思想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些都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国家发展和学生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时代诉求,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正视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积弊,不断反思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的合理定位和如何做到管理职能发挥的最大化。首先,分析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发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边界定义不清

现代管理理论要求管理行为合理和管理职能有效发挥的前提是必须给管理行为一个明确的边界,否则将会出现管理职能无法定位、管理行为混乱等问题。当前,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的边界被扭曲和混乱。社会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的认识、政府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学生家长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无限期待,三者交织作用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上,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承担无限责任的倾向。本来需要社会、政府、家庭出面解决的问题,被牢牢加在学校身上。拿学生在学校发生意外事件来说,现在中国的高校几乎都承担过从法律上讲没有过错的额外责任。学生家长对学校提出非理性诉求,政府从维稳的角度出发要求学校尽快解决问题,社会舆论则表现为同情弱者推波助澜,身处此种情境下的教育管理者感到勉为其难和力不从心。这些本来是需要不同责任主体承担的责任和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却转移到了学生教育管理者肩头。对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发挥的非理性要求,必然导致学生教育管理者正常教育管理行为受到冲击,正常教育管理工作无法开展,正常教育管理秩序受到干扰。从此角度来看,准确界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对该职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

2.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缺失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存在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没有尽到应尽责任。首先教育管理理念认识不到位,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表现在写在文件中重要,落实到实际中轻飘; 讲在口中重要,实际执行时落空现象还经常发生,日常工作中工作规范不明,执行力不强。其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保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资金支持不到位,人员编制不到位,工作场地硬件条件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到位。第三,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往往被有意无意弱化,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重能力轻素质,重理论轻实践等做法,都不同程度制约学生教育管理育人功能的发挥。这些问题都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缺失的突出表现。例如,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学校按1∶5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要求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用场地设施,要求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这些要求不仅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明确要求,而且应该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发挥的应有职责,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很多高校没有实施或者是没有完全实施。诸如此类问题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都是学生教育管理职能缺失的表现,应该引起业内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切实改进,使我们在面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方面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时,能不断强化职能发挥,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职能缺失的现象。

3.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越位现象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越位,主要是教育管理行为泛化,出现乱作为。首先表现为管理者行为侵害学生权益,违背学生意愿,妨碍学生能动性和主动性发挥,忽视学生参与权、知情权、申诉权,等等。在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中,学生被听讲座、被参与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管理者忽视。还表现在学校没有把实施公共管理与尊重学生私人空间区分开来,认为学生在校所有行为都应该受到学校掌控,干涉学生私人事务,不尊重学生私人空间。比如在学生宿舍安装监控设备,美其名曰是为学生安全考虑,实则是侵犯学生的隐私权。第三,学校提供的服务不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考虑,而是按照学校的供应能力来安排实施。比如,有些高校在课程开设上,不是按照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要求,不是按照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实施,而是按照有无上课的老师来安排,暴露出学校教育管理行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育管理者违背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管理初衷,从管理者的视角出发,行使管理权力,制定管理规范,实施管理措施。一些管理者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态度生硬,动辄以“不准”、“不许”、“不得”、“严禁”等口吻要求学生,都反映出“管理本位”的思想意识,不该为之而为。这些工作越位现象需要纠正和改进。

二、从三个维度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

根据笔者近三十年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和经验,重点从三个维度考查如何提升高校学生管理职能。更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形成新的学生治理结构是前提; 依法行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维护学生正当权益是根本目的;理顺学校内外部权力关系,形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约束保障机制是路径。

1. 更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形成新的学生治理结构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国家管理层面的理念变革。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也要快速适应新形势和新问题,不断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形成新的学生治理结构。一是要扩大学生教育管理主体,促使教育管理主体多元化。除学校、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者以外,可以增加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班级组织、学生自治组织、社团组织和学生个体参与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学生组织的积极性、能动性、广泛性,形成良性互动、教学相长的局面; 其二,教育管理者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平等协商,改变学生管理权力运行的向度,由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变为平等协商,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合理化意见建议,换位思考,变教育管理为主动服务,满足学生的合理利益诉求,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其三,除强调强制性的校纪校规约束外,还可以更多地采用精神引领、环境塑造、制度激励、艺术熏陶、公德约束等手段实现。从这些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教育管理中学生为主体,教育管理者主导,合理设置教育管理治理结构的问题。

2. 依法行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维护学生权益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要依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基本权益。《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对高校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都分别作了规定,为高校和学生享有其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提供了依据。要回应学生的合法、合理利益诉求,赋予学生发展权、知情权、批评建议权等实体性权利,明确他们的申辩权、申诉权以及权利救济等程序性权利,把保障学生成长成才放在突出位置,突出办学行为学生受益原则。首先,高校教育管理者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进一步清理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合法合规的现代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二是推进各项规章制度体系的执行和实施,狠抓落实,以此推动学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可以依法对学生进行正当管理,以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生应当服从学校依法作出的管理规定; 但同时高校又有义务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各种合法权益,接受学生和社会的监督。要维护制度程序公平,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同时告诉学生在充分享有权利的时候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只有明确了学生在校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依法行使教育管理职能,学生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护,这是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的根本意义所在。

3. 理顺学校内外部权力关系,形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约束保障机制

从宏观上讲首先要突出学校的主体地位,提高高校办学自主权,明确界定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明确政府的权利义务,社会的责任义务。政府和社会应尊重学校的依法办学行为,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从高校来讲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制度基础,规范的行为模式来行使自己的办学自主权,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首先建立适应新形势和学生需求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要求,保障学生教育管理机构健全、人员充实、经费到位。第二,在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上与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相契合,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措施上与学生需求相一致。第三,建立监督机制,发挥政府、社会的监督作用,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在高校的有效实施,克服学校管理的主观随意性。发挥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赋予他们监督学校管理行为的权力,畅通他们参与管理的渠道,保证学生组织有序合理地参与学生管理。第四,建立管理者的评价体系,由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增加学生对学生管理方绩效考核和对管理者本身提职晋升的话语权,促使学生管理方和学生管理者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利益诉求。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必将促进社会全方位变革,对高校教育管理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促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职能进行再分析和再认识。

浅析高校后勤的职能与价值取向 篇8

关键词:高校后勤;职能;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560-02

高校后勤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特殊类型,长期以来被旧有错误的“后勤是体力劳动,低人一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观念影响,还有少数人模糊地认为后勤社会化即“高校不要后勤”,因而对后勤管理研究甚少,其理论更贫瘠。为了提高后勤管理水平,迫切需要开展理论研究,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一、高校后勤的职能

纵观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发展历程,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主要有三重目标:一是政治目标;二是经济目标;三是育人目标,或是具有政治、经济和育人三个职能。

1.教育职能

后勤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始终是高校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无法分解的重要组织形式。高校后勤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高校后勤的根本宗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其目的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这是贯穿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指出:“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同时还明确提出:“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因此,高校后勤不仅具有服务与管理的职能,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保障的重任,同时,具有育人的职能,后勤职工在其工作中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任。

2.经济职能

高校后勤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社会第三产业。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计划经济体制制约,高校后勤基本沿袭战争时期军事化“供给制”管理模式。形成学校办社会,后勤一切都由高校包办,经费来源单一——行政拨款制,后勤服务属福利性、消费市场封闭性的后勤服务体制,造成供需矛盾尖锐,经费短缺的恶性循环,使政府和学校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地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在客观上,这一时期我国第三产业尚不发达,社会化服务程度很低,高校内的许多后勤服务工作,社会服务业难以承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都生活在服务之中,服务体现在每项经济活动之中。社会化大生产和经营方式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视了价值规律,赋予了高校后勤原本就有马克思所论述的“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使用价值和价值”观点的内涵。马克思在解释“服务”概念时指出:“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词,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1]按照马克思上述经典理论的观点,就本质而论,高校后勤服务具有商品的属性,后勤服务工作不仅是一种物化劳动,还是一种消耗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活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劳动的两重性(即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就价值而论,对于后勤员工来说,所提供的服务就是商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应从服务对象那里直接得到补偿,即按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他们的经济收入本应取决于劳务价值。因此,高校后勤服务本质属性是经济属性。高校后勤服务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化”的活动,是一个“社会化”过程。马克思关于“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观点,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3.政治职能

从资产性质看,高校后勤实体属国家资产。就整体而言,国家作为高校后勤主体是以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应当从全局综合考量多方面与效益。这就天然地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准确地说,国有资产应该是政府宏观调控的衍生手段,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等同于其他资产主体,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的纯粹市场主体。当国家以资产主体出现时,国家意志天然生成。国有资产除了追求经济目标外,更关心其政治目标。

另外,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保证。高校稳定,首先是思想稳定和政治上的安定团结。高校后勤既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它既有物质文明建设又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真正提高本身就是真正坚持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一方面,为高校硬件建设和师生员工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作贡献。“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教职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关心困难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教职员工排忧解难,多做实事好事,对于高校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优质的服务、管理、经营来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心理环境,既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奠定基础,也对学校思想文化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系统思维强调所有事物之间都有很强的联系性,“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混沌学中的“蝴蝶效应”。 此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的某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制定改革目标时要进行系统分析、全局思考,必须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水平、服务水平相适应,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假若,某一个方面系统规划不好,将对高校稳定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高校后勤的价值取向

高校后勤价值取向是高校后勤哲学中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者在后勤管理服务过程中所必需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终极信念,是高校对后勤判断后勤管理服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管理服务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和特定的价值方向。影响与表明高校后勤如何生存的立场,即价值取向主体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对高校后勤问题所坚持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是高校后勤相对性的自身绝对性,所以,高校后勤价值取向是高校后勤本质和永恒的原则,又具有不可改变性与不可发展性。

1.大学使命与高校后勤社会化

温家宝总理在《对同济大学的祝愿》中指出:“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靠三个方面:一是靠人、人才、人的智慧和心灵,二是靠能够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三是靠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而这三者都离不开人、人才,离不开现代大学的培养。”[2]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的使命是高校后勤服务的本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一头植根于高校,一头与经济建设紧密相连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教育功能日益展现出新的景象和新的趋势。追求“经济”价值固然重要,但是充分发挥其“教育”优势或许更加重要。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后勤服务的价值取向,通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主动承担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精神。如有意识地在后勤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市场方面的有关管理、服务、法律等知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等生活观念的潜移默化。可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具有两种价值活动:经济效益与社会(育人)效益。这也是高校校后勤的特殊性,除了向大学生提供本后勤的产品及其服务外,还要在服务于大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高校后勤如何真正在这两种价值活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中获取双份的“利润”,确是高校后勤所需要探究的课题。

价值取向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首要基本问题,对高校后勤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能否确立起系统科学和现实可行的价值取向来指导高校后勤经营、管理与服务,另一方面价值取向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与服务活动目的实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利润”即经济效益的高校后勤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若,仅仅强调高校后勤的政治与教育属性,高校后勤就物质基础乏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则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或倒退到计划经济的国家拨款时代,后勤社会化也就成为空谈。当然,若一味强调后勤的经济属性,就会必然地损害国家、学校与教职员工的利益,这就无疑成为学校及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不必要的后果。

2.市场经济与高校后勤社会化

从功能上看,作为经济行为,高校后勤的基本目标和唯一动力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需要强调的是利益最大化应该是国家、学校、社会与后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社会行为,高校后勤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学校的整体利益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后勤自身的整体利益和自身的长远发展,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学校使命。它追求的既要保证自身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高校后勤的发展总是与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高校后勤服务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已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适应性规律即高校后勤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必须执行其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功能。因为,高校后勤社会化不可能仅仅在“学府”中进行;它既要适应市场经济又要引领社会发展。因此,探求最贴近高校后勤服务产业形态的思维模式,以形成扎根性理论,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最本质的诉求。最后,尤其要强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环境与生态保护也是后勤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与自然是密切联系的,只要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35.

上一篇:幼儿园开学计划中班下一篇:文学理论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