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精选5篇)
【摘 要】本文阐述了作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重视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与时事政治和焦点事件的有效结合,同时,重视道德与法治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的收集与利用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
随着新形势下国家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加强青少年尤其是初中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新课标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内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实现学生能够懂法、守法和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风范。笔者多年耕耘在农村初中教学一线,一直坚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道德与法治素养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要从激发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兴趣入手。随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建成,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室装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网络班班通,可以方便地使用网上视频图片文字资源。信息技术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使抽象的概念和说教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7课《积极奉献社会》第1课时《关爱他人》时,我利用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播放了一段“关爱老人”的短视频,视频的结尾打出“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的字幕,一下子引起了学生深深的思考,形成“人人都应关爱老人”的心灵共鸣,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了。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关爱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的问题。在“探究与分享”环节,我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精心剪接的有关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和腿有残疾的人士乘坐公交地铁、过斑马线的时候,司机大叔都会耐心等一等,售票员也会上前帮忙,车上乘客也会纷纷让座的视频。接着抛出问题:“(1)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上发言,说出讨论的答案。大部分的组代表在汇报发言中都提到“(1)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是关爱老人的行为。(2)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重视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与时事政治和焦点事件的有效结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是脱离实际的。光有课堂上学的纯粹的理论而没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话,是无法真正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与时事政治和焦点事件的有效结合。我们都知道,时事政治是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较强的、从大局出发的事件,是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而焦点事件则是关注度比较高、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运用同学们对时事新闻、事件的报道较感兴趣的心理,给学生讲些新闻事件,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导入方法。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10课《建设美好祖国》第1课时《关心国家发展》,我利用党的十九大及全国两会召开的时政事件为新课的导入,和学生一起关注学习十九大文件和全国两会精神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今后发展的目标与规划,关心国家发展。又如在讲“维护消费者权益”课时,我利用多年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报道内容,通过三鹿奶粉、PM2.5超标、农村食品安全事件等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及时导人新课,从而使学生不光了解了时事热点,还能因此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再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法的时候,我利用广西贺州市“贺江水污染”这个全国关注的焦点事件,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如何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由于每年中考都会有时事政治相关的题,这种导入方法无形中会对学生巩固时政热点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道德与法治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单靠教材中内容达到教育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教学之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一些观点的理解,必须借助于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理解深刻。教师必须及时地有针对性推荐或让学生收集有关书籍,文摘,影视,图片等资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丰富知识,树立正确观点,提高思想觉悟和法治思维。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10课《绽放生命之花》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中外身残志坚、坚韧不拔、让生命之花绽放出光彩的名人如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等的事迹、名人名言,并用墙板报或班会的形式在同学间展开交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自觉向先进人物看齐,努力学习,争取日后成为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一定要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式教育,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多渠道丰富教材外的教学资源与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效果,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一、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要转变教学观念
地理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相互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重要场所。因此, 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知识, 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 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 让其学会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积极构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学情境, 将教学与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教学准备要充分
课堂教学的成果与课前备课息息相关, 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教学法以外, 还要备学生。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已形成一个模式, 教师备课也很系统化全面化, 但教师只注重教学过程而忽略教学成果, 往往教师努力的教导, 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并不高。因此, 我们在备课的同时还要备学生,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环境、心理状况等, 知己知彼因材施教, 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1.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 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大, 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地理知识过于抽象、空洞、较难理解,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要注意抓学生的心理特点, 适当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 教师要努力和学生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喜欢上你, 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这也不失为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办法。同时, 教师幽默的言语, 渊博的知识, 高尚的情操都有可能成为吸引学生的方面, 让学生从此爱上听你讲课, 这样一来, 课堂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
2. 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现实生活给我们带来的直观感受往往要强于书本世界, 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是单调抽象的文字难以取代的, 学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世界, 因而, 将地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把单调的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关联起来,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将变得多姿多彩, 对学生的吸引力将大大提高, 如同一潭死水里注入清泉,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带动课堂教学。
合理的运用科学的产物, 如投影仪、计算机、录像等, 现代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可以将书本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再现生活百态。以图像和文章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可以让学生手眼脑并用,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 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教学的应用, 使原先抽象的课本知识更形象化, 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地理现象及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大小、远近以及快慢程度都可以随意变化, 可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事物的本质, 加深学生的认知, 例如地球板块的运动等。电脑教学的应用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 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围绕学生展开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教应尽可能的减轻学生负担,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自由支配学习, 使学习成为一件轻松的事。现在开展的“研究型”学习是要加强学生的个人发展, 重在以学生为主体,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彻底改变以往学生机械性地接受知识的状况,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探究知识, 并通过资料查找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小问题。教师可采取诱导的方式, 促进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比单纯的由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效果要好很多, 这样教学就容易很多, 收到的效果也会提高很多。
4. 使地理课堂变得多样化
教学课堂不应局限在教室内, 应将实践活动与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在应用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地理课堂教学不应脱离实际, 一味地注重课本知识, 要将两者相结合, 这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社会实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因此, 地理室外观察也是很重要的, 有助于学生学好地理, 提高地理教学的成果。例如,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室外考察, 考察本地的地形特征和种类, 然后关联起来讲授陆地地形。通过让学生参观垃圾处理站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环境保护等, 在实践活动中去学习知识。同时, 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 感受自然, 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关注全新的教学成果
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 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密切关注全新的教育发展状况, 努力研究并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加强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同时, 将课堂教学作为一项教研项目, 不断深化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重视课后总结
教学目标的达到与否是靠课后总结得来的。往往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课后总结, 教学成果与课前准备是否成正比, 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那些不足, 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兴趣点在哪里, 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教师做详细的课后总结, 及时的回顾总结, 以此来不断改进, 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 以改革为契机, 转变教育理念,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心,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堂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是教师教导学生的场所。因此, 课堂教学成果的好坏决定了学生汲取知识的多少与能力提高的快慢。当代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人才的创新、观念的创新、教育的创新与手段的创新, 因此地理学科要转变教育观念, 及时更新教学手段,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以兴趣为抓手,引领学生爱上美术课
1、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美。
美术源自生活,回归生活。生活告诉我们,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农村孩子身边的事物、环境创设各种观察情境,充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让学生逐渐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微妙的美,通过学生具体的感受,理解客观事物的美。如形状、颜色,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物体的形状、特点、颜色,去发现美,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在讨论中认识美。
讨论是一种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探尋美的规律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能有效地提高美术课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充分地展开谈论交流。在交流中提升学习的兴趣。
3、在操作中领略美。
美术教学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一门学科。有绘画、书写、剪裁、制作、加工等方面。学生在个体操作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在与其他同学的作品对比中获得不同的认知,找出不足和差距。在实操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以小组学习为主阵地,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体,以教师启发引导为辅助的新型教学形式。美术课堂教学尤为需要这种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信心,增加学生的体验,固化学生的学习感受,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优势互补,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协作精神。小组合作还可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沟通,相互探讨,从而借助集体力量顺利完成任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用丰富多彩的组内活动形式和组间活动及师生生动的实践,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性,不但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健全了学生的学习品格,构建了生动愉悦和谐的美术教学课堂。
三、让学生在鼓励中学习美术,提升审美能力。
“说教”或“传艺”都不能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也不能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会鼓励。鼓励审美个性,鼓励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实践,大胆的创造。 鼓励审美个性,既是鼓励学生不仅仅是能学会欣赏艺术作品,而且能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对于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意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自我体验动手的能力。不是教师画什么,学生一定画什么,而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喜欢什么,可以让他们画什么,通过学生的表现,在此过程中肯定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动手动脑,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顺应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四、课堂生动、形象,教师幽默、富有感染力是美术课堂教学高效的要求。
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我们对所上的内容能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必定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力求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感染力。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感染力。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精心组织,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上画人物肖像时,自己做出几种笑的表情,让学生们说出各种表情的特点,引得学生开怀大笑,课堂气氛很活跃。接着让学生们各自画出其中的一种表情,同学们还是觉得不好描绘,我就请三四个同学站在讲台上分别做出不同的表情,大家看着台上的同学纷纷描绘起来,而摆造型的同学有羞涩的笑、微笑、大笑、冷笑等等,笑出不同的神情,有的纯粹把脸遮了起来,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课后同学们都觉得这堂课生动有趣,学到的知识和技法难于忘怀。
在美术教学中还应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代飞速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这样就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解多,学生感悟、练习少的状况,使美术课生动、直观、有趣,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
美术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散打。如:认识物体的形态,先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先看到物体是一个点,点与点的延长构成一条线,线与线构成一个面,面的叠加构成一个体,所以要画好一个物体的形态,先要画好每一点,每条线,线画好了就能画好面,面画好就能画好体。
再如素描的教学,必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素描虽然是单一的,单调的,但他同时也是绘画的基础,是学习美术的重点和要点,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基础,素描学好了,也就等于打好了学习美术的基础。色彩,创作等都离不开素描这一课。有了扎实的素描基础,基本功,色彩创作设计就不难了。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原理枯燥、乏味、空洞,在课堂上出现了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教学局面。怎样才能克服这种不利的局面呢?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只有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要求我们做到:
第一、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们的教师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授受式教学模式。这种授受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在教学中能起到发挥学生的听觉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发挥学生想象力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单一的授受式教学往往容易出现“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少”的现象。
因而面对复杂的教学工作,必须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它们特有的功效。如:对事实、现象、过程性的知识宜采用授受式教学。例如:在讲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教师可将其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要求通过讲授的方式将相关内容传递给学生。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则宜于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模式。如在“孝敬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这一课的学习中,就宜于采用实践活动式教学,让学生回到家中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领会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真谛。而对于概括性的知识则可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切忌教学模式单一化,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预
期的目的。
第二:善于对各种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
对于条件许可的学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强教学实效。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资源的成功运用,在教学中可以把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息息相关》的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让学生对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与个人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能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容量,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条件比较落后的乡村中学,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教师也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拜访烈士家属、听革命前辈讲述烈士的英勇事迹来增强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读书看报或观看电视新闻时如发现有价值的资料时,及时地收集起来,并应用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去。例如:在“竞争与合作”一课中,教师可用收集到的《瞎子与拐子》通过合作火海逃生的故事。成功地让学生认识了合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善于对身边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善于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情启思,以思促情,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
如在《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搜查》的教学中,教师设置情景角色让学生表演:
小品一: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犯罪嫌疑人,敲开门后,出示搜查证,主人让其入屋搜查。
小品二: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并出示搜查证,主人未让其入屋搜查。
小品三: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敲开门后说:“我们要搜查你的屋子,”主人说:”请出示你的搜查证。”公安人员说:“什么搜查证,你不知道我们是公安人员吗?”然后强行搜查。
表演小品后,让同学们讨论公安人员的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哪个小品中的主人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为什么?表演的同学积极性很高,其他同学也兴趣盈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张包医百病的处方。作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创新。
关键词:职业学校; 钳工实训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G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14-001
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钻床等按照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一项工种,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产品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周期大为缩短。钳工实训课教学如何应对形势的发展呢?钳工实训课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结合这几年的钳工教学,本人谈几点看法。
问题一:专业认识有误区
钳工实训课作为其他实践课的入门训练,练习锉削、锯削,钻孔、铆接、刮削、研磨、钣金等基本操作。多数钳工专业课的教师深感无奈,觉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钳工真的是无用处了。本人认为,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的加工设备的使用广泛,但有些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是离不开钳工的。所以本人认为要使钳工专业有长足进步,就必须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实现产教结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实习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舍得花钱和力气进行投入,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据我了解,有些职业学校,设备简陋,钳工专业仅有几张钳台、几台钻床,学生一阶段的实习都是靠几块铁板来训练锉削、锯削、钻孔等基本操作技能,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实际产品,这样的条件要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实习实在太单调了,学生普遍觉得厌烦,甚至怕实习。
问题二:师资队伍的落后性
要有好的双师型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基本素质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正确标准的操作姿势和动作,每一个演示动作都要规范到位;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且具备高级工操作水平。
2.要指导学生,首先自己得会干,体会实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重点在什么地方、难点怎么解决。
3.具有较高分析工艺的能力。工艺方法、步骤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件的质量,所以要求实习教师不仅自己具有较高的分析工艺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提高分析工艺的能力。
4.具有解决实习难题的能力。
5.具有言传身教的能力。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面对学生侃侃而谈,教法灵活、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学生树立学好钳工技能的信心。
问题三:考核的片面性
钳工实训从开始学习锉削、锯割、錾削等基本功,到后期的简单的装配、维修的学习,每一项都关系到钳工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锉、锯、钻、铰及平面划线上,过分强调这几项基本功,而钳工的其他基础和基本技能。不能体现出来。现代企业中钳工使用锉配技术与生产联系不大。维修、装配等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却非常广泛。而我们片面重视考试,而忽视全面的技能训练,对考试内容竭尽全力,而对非考试内容轻描淡写,学习一段时间,大部分时间耗在练习基本功上,虽然实习鉴定中合格率很高,但到企业后则显出所学非所用,出现了脱节现象,因此,应将钳工实训单一的应会考试形式变为灵活多样的方式,除了在内容上改变外,还要在时间上、方法上作灵活变动。
我们具体做法是,将所学的内容与实习产品挂钩,将某个产品的某个加工工序作为考核内容,由教师按技术要求定出考核要求、评分标准和考试所需的时间,让学生考试。做到内容上分阶段进行考核,时间上进行分批考核,方式上实现理论实践多元化考核。
策略:教学实习的一体性
“一体化”教学改革把钳工工艺课和实习课合二为一,带钳工实习的教师同时兼任钳工工艺课,即教师一体化。条件成熟时,还将对钳工专业进行教材一体化和教室一体化配套改革。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钳工工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工艺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1.制定钳工实训“一体化”教学计划。根据钳工工艺实习教材内容,结合汽修钣金工的要求,将钳工实训的相关技能和工艺知识分成若干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制定具体技能和工艺理论要求。
2.计划编制钳工实训“一体化”教材,汽修教研组将报请学校批准和支持,进行钳工实训“一体化”教材编写。编制原则:以原教材为主,结合钣金工的要求和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编制。
3.加大了“双师型”师资培养力度。汽修教研组将制定措施,建议学校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比如:(1)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2)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3)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使学校拥有一批能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改善了“一体化”教学场地。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本学期,汽修教研组与钳工教师一起对钳工一体化教室进行了重新布置整理,并制定出台了《钳工“一体化”教室规范》,保证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上只是目前阻碍钳工实训教学发展的几点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成为一个好的钳工,需要时间、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体力、脑力上的付出,需要有好的培训基地,好的双师型教师。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钳工实训教学的发展就会与时代同步,就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06
[2]钳工生产实习,中国劳动出版社,2005.06
[3]钳工实习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与保持,职业教育研究,2005.12
[4]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钳工专业课教学,文教资料,2007.2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09-09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07-01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课堂教学效率10-30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25
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初探06-28
如何提高爆破效果06-05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07-04
如何提高班组安全活动效果09-06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07-20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