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程教案(精选9篇)
南川乡奕龙希望小学
小学美术课教学教案----<会飞的玩具>
我一直认为:“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因此,这节课中,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创造性地进行自主表现”。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根据作业的设计与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为了上好《会飞的玩具》这堂美术课,我先确定好了课堂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优秀作业展示,让学生了解有“关”飞的原理,通过分析飞机会飞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制作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方面:感受合作制作带来的愉悦,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往,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进行会飞玩具的制作。
【设计意图】借助“鸟的翅膀”,引导学生了解“飞”的原理,让学生在对翅膀添加创意设计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并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实录 1、谈话导入
通过情景创设,将学生引入课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对“飞”的好奇心。(出示课题:会飞的玩具)
2、探究学习A、提升体验: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玩具,想看看吗?请每个同学从盒里拿出一个.边看边想,小组内轻声交流:它的形状什么样的?上面翅膀是怎样的啊?摸上去什么感觉?这个看上去又象什么?(学生欣赏玩具,互相交流)
师: 你们觉得它们“妙”在哪儿啊? 生:„ 师:对啊,翅膀有直的,有曲的,还有条状的.真是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啊!B、创造设计: 1、欣赏
师:这些美丽的画纸除了自身很美,我们还可以把它制作成我们可玩的玩具呢!瞧:出示纸做的飞机。
(师生一同玩纸飞机。玩具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也是最能调动他们兴趣的,“转转飞”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希奇的,对于怎么玩,学生们更是不明白,由此在激起学生玩的热情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研究学习的欲望)
师:好玩吗?除了这好玩的,还可以用它们制成各种精美绝伦的会飞的玩具呢?(一同欣赏实物玩具)
师:好看吗?其实用纸做的玩具不仅仅这些还有更多呢!(播放多媒体欣赏,来拓宽学生的视野)2、制作步骤
师:如果是你来制作这些,你准备怎样一步步的来创作呢?(板书:选材—构思—制作—组合—调整—试飞)师:刚才咱们不仅仅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作品,还掌握了制作方法.现在你们想自己也创作一个好吗?
C、学生学习,教师巡回辅导(分发作业要求板)
师:接下来同学们就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根据作业提示板上的要求小组制作.一件或几件你们自己喜欢的作品,哪一组的同学分工最有序,合作最默契,作品最新颖独特,那你们就有机会打开这个魔术盒,最先了解到我们这里有哪些同学20年后能成为著名的创作家,科学家。
三、评价作品 1、自我评价
小组内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每组推选一个最好的作品,派代表给大家介绍他的作品。
2、生生互评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教师评价
结合学生的意见评选出最佳作品。
四、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在学生作品展示这一环节中,根据当时情况要做到及时改变原来的教学预设,面向全体学生,给了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其意义将是深远的。反映教师良好的教学机智,同时也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
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这是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的。这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呈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如果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在这一过程中,看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了同学,实际是自我欣赏的过程,也是自我满足的过程。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实际也是给了每个学生一次成功的经验。
五、教学拓展
综合艺术课程往往涉及教育的许多方面, 不同专业各有侧重。课程是教育活动中一项基本要素, 课程定义有很多, 最广义的课程定义涵盖了对学生的一切影响因素。长期以来, 我们的课程, 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基于对综合课程的理解我们对综合艺术课程有如下的理解:综合艺术课程是将各艺术门类具有内在的关联 (如通感、通识、价值、功能等。) 和艺术学习内容及其他形式的内容统整在一起的, 在同一人文主题统领下的一种课程模式。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和过程获得特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 得到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 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情感, 提高人文素质。
综合艺术课程的具体内涵:
1. 综合艺术课程所涵盖的课程内容既有各艺术门类的学科知识, 亦有学生获得的主体经验;
2. 综合艺术课程以统整或去边界的方式将有同一主题的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
3. 综合艺术课程将学科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的依据是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课程内容属性的关联性和课程内容价值或功能的关联性等;
4. 综合艺术课程的价值、职能表现为消除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 提高综合艺术能力, 不仅仅局限到单科的知识技能, 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 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 提高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相关能力。
二、关于综合艺术课程的概念性认识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综合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的一门学科。
2. 综合课程是依据一致性原则, 将学科间相近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素进行统整而形成的一种课程。
3. 综合课程是使学生在了解各门学科知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知识形成整体印象的一种课程。
4. 综合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而设计的课程。
三、界定综合艺术课程的概念内涵首先需要分析其被赋予的固有属性
综合课程所具有的属性具体表现为:
1. 综合课程以特殊的手段和方法实现教育的固有目的
其实在综合课程的每一个教学单元中, 涉及所有各门学科的内容是既不需要也不可取的。能否把某一学科的内容和知识综合到某一教学单元中, 关键取决于这样做是否有意义, 只有各学科知识综合在一起, 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易于理解, 促进学习, 这才是综合课程的目标。
2. 综合是"整合”而非“拼合”
综合课程中的“综合”不是指单纯地将被分割的东西拼凑在一起, 也不是指简单地把各门学科聚合起来, 或在同一个主题下包容所有学科的知识, 综合艺术课程是指把本来具有内在联系而又人为地被割裂的内容重新整合为一体的课程模式。这种内在联系是自然的和真实的, 而非人为的和勉强的。也正因为如此, 有人主张这种课程模式在概念表述上应当用“整合课程”而非“综合课程”, 以避免在对这种课程模式的理解上产生歧义。显然, 这种理由是充分的, 依据是确凿的。尽管这样, 我们仍必须清醒地认识并向人们清晰地阐释综合课程的“综合”绝非“拼合”, 而是“整合”。
基于此, 综合艺术课程之于艺术专业课程内容的主旨, 与其说是建立联系, 不如说是发现联系, 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发现学科知识与目标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或共同性, 而且还应使学生以自然的方式去认识学科间的这种内在关联。在学生没有发现或认识到这种关联时, 教师不能将自己建构的关于学科间的关联强加给学习者, 否则, 学习者对这种关联的认识就是勉强的、非自然的。牵强附会的联系只能使课程变成一个大杂始, "如果两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不是自然的, 那么不要把他们牵强附会地联系起来;不是每样东西都必须与某一主题联系在一起的”。 (有保华《综合课程论》22-23页)
3. 综合是相对的和灵活的
尽管综合艺术课程作为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概念, 然而, 综合和分化又绝对不是势不两立的。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 二者之间有着较大范围的交融地带。譬如, 许多人在关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跨学科课程”或“多科学课程”的类属问题上分歧较大, 而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上述课程的范式处于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交融地带。综合艺术课程并非排斥艺术专业学科 (科目) 的分类而专业分科课程中, 一门学科的教学单元也可以以综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4. 综合艺术课程是有组织、有计划的
无论综合艺术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 或二者兼具无论综合课程有多么大的灵活性, 对于特定的教师和学生群体而言, 每一项综合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都应当是有计划的。具体而言, 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科知识的关联性甚至重叠性, 然后明确制定综合课程计划的目的, 寻求实施课程综合、综合教学以及开展综合学习的方式, 确定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 选择对综合教学或学习实施评价的手段方式和方法。总之, 综合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 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有条不紊地进行。
通过上述对综合课程的分析, 我们可以给出综合艺术课程的定义:综合艺术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专业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的, 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 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 并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模式。
我们在“综合表演艺术专业”和“综合非表演艺术-视觉传达专业”的专业建设及制定教学计划前做细致认真的市场调查, 充分发挥学院的精品专业和优秀师资的良好条件, 整合资源, 聘请专业资深具备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教师及行业专家全聘授课, 聘请专家指导教学, 对教学计划无数次地做严格认真修订, 不断完善教学 (参见附件综合艺术表演和非表演两个平台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12) 。
四、综合艺术课程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如果美妙的艺术使我感动不已, 而对你却无动于衷, 那么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是教育。
我国的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 它既有强烈的现实性需求, 又有广泛的世界性背景。新一轮教育改革背景下产生的综合艺术课程, 也是应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展开而产生的, 新的艺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我们探讨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关系的重要内容, 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实践与理论课题。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植人的心理发展, 是影响和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 是通过实践和学习使人的素质上的缺陷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随着社会发展, 将来多学科的结合将是科学发展更为突出的特点, 人才的基础知识结构也将既专又博, “一专多能”并具有创新意识, 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的重心。从个体思维发展规律, 也能看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 这是个体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
“高分低能”是一种表现。学生有较多的知识和专业文化, 并不一定代表他具有其他方面的素质和修养。特别是, 在相当一部分人中, 其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专业知识水准不成正比, 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而综合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它是一种心灵的体操, 一种灵魂的净化剂。
黑格尔曾经说过:"按照席勒的看法, 美感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为本身就是理性的" (《美学》第1卷,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第78页) 。在席勒看来, 理性与感性是处在对立面的冲突之中, 而美感教育"所要做的"正是实现二者间"调停与和解"的要求。这一思想, 相当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在前面对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和功能的规定。席勒的这一见解, 可以看作实质上是强调艺术教育是培养人的完整健全的心理素质的一种理论表述。显而易见, 综合艺术教育要重视基础性, 强调综合性“整合课程”。
五、综合艺术课程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教学目的上, 更加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 强调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提高其人文素养;
2. 教学方式上, 加强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在教学内容上, 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 拓展艺术视野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评价方式上, 关注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 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3.应当强调的是, 综合艺术课程是一个对学校艺术课程内容进行统整的宏观观念, 是对学校艺术课程综合化的一种概称。尽管综合艺术课程是一种课程的模式, 但它提供给人们的与其说是某种课程的某种运行方式或操作程序, 不如说是实现课程综合化的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人们可以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发、设置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艺术课程的范式。我们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确定适合本校的综合艺术课程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 凡是具有上述属性的课程范式都可纳入综合课程的概念范畴。我们可以从诸如相关课程、交叉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以及经验课程等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 来丰富我们的综合艺术课程。我们相信, 随着学校艺术课程综合化的深入, 更多具有上述属性的综合课程的范式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综合艺术课程必须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协同下, 加以精心设计和组织, 才能实现。也就是说, 任何艺术课程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 而只有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学生的能力、学生所处的社会的价值观) 出发, 从教学中随时遇到的具体情景以及这些情景激发的动机和动力出发, 从各艺术门类之间以及艺术与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综合和交叉学习的实际需要和实践经验出发才能设计出优秀的综合艺术课程, 因为只有在充分考虑以上各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被解决的方式。
我们“综合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第一年的综合艺术课程学习阶段实施无方向专业分班, 目的为了更好的贯彻综合平台学习的指导思想, 实施综合艺术课程教学, 使学生真正做到真实本意的选择学习, 使综合艺术平台真正体现教学计划设定的实际意义, 使之完善, 从而达到平台的科学建设。不同专业方向同学入学按学号的奇数和偶数分一、二班, 简称表演一班;表演二班。第二年按考前专业方向分班, 需改变专业方向学习的学生还需按专业方向申请手续考试执行。进入所选专业学习, 达到表演艺术平台建设的本意。
学生通过该专业的考核, 进入该专业的必备学习, 这种选定建立在一个“活”字上, 我们暂且把它叫做“活模块”。指所学内容为某一特定专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第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第二年的选择专业影响学习非常有好处。
因此,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选择某一特定行业分之前, 所有学生都必须有这样一个综合基本能力学习的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把不同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选修课。以求学生能掌握较宽的专业知识面, 掌握多项职业技能, 能具有向相近职业的横向拓展能力。因此, 在中等艺术学校开展“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搭建综合艺术教学平台是有其现实的必要性, 也有较深远的指导意义。使学生在一年的综合艺术学习, 选择特定的学习专业方向通过考试得到选择认可, 确定专业目标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 充分认识自我, 了解所学专业, 有较好的艺术基础知识, 对特定专业学习是有帮助的。艺术素质的提高, 同时也加快了特定专业技能的学习, 也有利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观愿望。
4. 另外, 综合艺术课程还受其所在的社会人文背景的制约。不同地区的课程实施者, 会受到不同地域文化极其价值观的影响;在同一个地区内, 不同学校的课程也会有不同的框架和自己标准, 以便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在同一个学区之内, 不同学校也将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运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最后, 即使在同一个地区和同一个学校之内, 每个教师也会采用适合自己的和适合学生兴趣和需要的课程计划和指南。综合艺术课程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我们都是艺术课程的创造者、实践者、探索者和建设者。
由此而形成的综合艺术课程为学生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奇妙幻想的艺术世界和人生境界, 由此激发出来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形象必将产生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 并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学生的品德人格和审美意识, 以及他们的感知、情感、想像、思维和创造力, 都会在这种新型艺术课程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六、重视综合艺术, 发展可持续综合能力
综合艺术课程在目标定位上, 提出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中, 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 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感知、欣赏、创造、表现、知识、技能、反思、评价、交流等多项能力。这里应该特别注意“整合发展”和各种“连接”与“关系”的提出, 它们具有在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方面的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艺术课程培养一种艺术能力, 艺术化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方式。一个人是否用艺术的方法、精神、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社会, 发挥出创造性潜力。基础能力的培养应该由基础教育来承担, 在确认基础能力是什么之后, 重点是能力的养成及可持续性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当前不仅要努力克服听觉 (音乐) 与视觉 (美术) 彼此分割的传统习惯, 还应注意对一人类智力的发展源于感官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只有在感觉发展的基础上, 才能发展认知, 形成理解。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更是学生获得艺术经验的最基本方式和基础。只有在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达他们的独创、个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摘要:综合艺术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的, 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 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 并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宽基础”综合课程模式。
课题:
人教小学美术第9册第十六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2、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在欣赏陶瓷文化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从器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陶瓷艺术的方法和充分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以及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用具:
课件、生活中的陶、瓷用品、欣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开课前布置一些陶瓷实物,放古典音乐,营造一个陶瓷艺术的环境,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参观,评论,回座位
2、教师激趣,让学生对陶瓷产生兴趣,同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认真观察,大胆推测,积极发言。
二、讲授
师:刚才我们看了一些生活中的陶瓷用品,这节课我们来欣赏更为珍贵的国宝陶瓷。现在我们就来寻宝,首先进入:(课件)
(一)陶瓷揭秘
1、分析陶瓷的历史年代
师:“请大家翻开书三十页,第十六课。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课本上的每一件陶瓷作品,并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介绍,同时对照桌子上的陶瓷器皿观察。
师:思考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课件)
生看书,教师巡视,(学生之间交流。看一看摸一摸桌上的陶瓷器皿。)
师:大家都看完了吧,谁来说一说这些陶瓷艺术品是哪些年代。
生:新石器 南朝 宋 金 元 明 清
师:(板书)从这里可以看出最早的陶瓷出现在什么时候?
生:新石器时代
师:“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器,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商代(板书:商)就出现了瓷器(板书:瓷器),从此陶和瓷并肩发展,一直走向现在的辉煌。”
师:“其中唐朝出现了一种特别有名的瓷器,谁知道它是什么?”
生:唐三彩(课件)
师:你们对历史了解还真不少。陶瓷艺术其实是陶器和瓷器的艺术,CHINA这个英文单词是什么意思?
生:中国。
师: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陶瓷。陶瓷和中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古代的陶瓷艺术就是我们的珍爱国宝。
2、陶瓷的生产过程
师:我们来看第2个问题:陶瓷又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生答。
师:(板书:土 火)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揭秘。(视频:坯胎制作)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在烧制之前应该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什么?你来说一说。
生:捏形
师:你说的这个过程就是捏制坯胎。(板书:坯胎)
师:我们再来看看(视频:窑烧)
3、分辨陶器与瓷器
师:陶瓷就是土与火的艺术。(指着板书)这就是陶瓷的制作过程。同样的方法可以制作出陶器,也可以制作出瓷器,(走下课堂)你们能分辨一下,哪个是陶器?哪个又是瓷器?
生:分辨,这是陶器,这是瓷器。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再摸一摸,质感有什么不一样?)
生:瓷器非常光滑,陶器有点粗糙。
师:你用了“摸”这个直接的办法,很好,请大家摸一下你们桌上的陶瓷器皿,感受一下。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请学生敲一敲陶与瓷,让学生听)怎么辨别?
生:瓷器声音清脆,陶器声音浑厚。
师:答得真好,请坐。(课件:出示区别表)
师:除了大家刚才发现的2种区别以外,它们在制作原料和烧制温度以及胎质也是有不同。
师:通过了解的陶瓷的历史、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我们逐渐揭开了陶瓷艺术的面纱。
(二)陶瓷鉴赏
1、欣赏陶器作品
师:下面我们就来鉴宝,首先我们来看这件作品。(课件:白陶鬶)
(1)师生讨论‘鬶、白陶
(2)师生分析欣赏的方法。(板书:器形 纹饰 釉色)
(3)师生具体分析白陶鬶的外形、
(4)师生分析白陶鬶蕴涵的的文化
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动物形?是什么动物?
器形上的点线代表什么?还像什么?
(5)观看白陶鬶的视频介绍
师:这样的作品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状况,这就是陶器所反映的文化。
2、欣赏瓷器作品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更为精美的瓷器作品。(课件青花瓷)
(1)师生讨论分析青花瓷盘的外形
仍让学生从器形、纹饰、釉色上进行分析
(2)师生分析青花瓷盘蕴涵的的文化,并讲解釉下(上)彩
师:你会把这个精美的瓷盘送给谁?为什么?
具体分析器形、纹饰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师:在古代人们就是用艺术品传达美好的愿望和进行文化的交流.
(3)观看青花瓷的视频资料
(4)分析青花瓷的弥足珍贵
3、学生欣赏评述
(1)师:我们了解一些欣赏陶瓷的方法,书上还有许多精美的国宝陶瓷,请每个小组根据课桌上的图片进行欣赏,组长把大家的感受写到作业单上。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欣赏。(课件:欣赏提示)
学生小组分析(师参与学生交流)
(2)分小组汇报,师生点评
三、陶瓷与生活
师:我们不仅要看精美的国宝陶瓷,而且还要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的陶瓷用品,生活中你看见哪些地方用到了陶瓷?
学生回答生活中的一些陶瓷用品
师:每一件陶瓷艺术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好趣的陶瓷艺术品。(课件:陶瓷图片)
四.总结下课:
师:一件件作品,就像一个个音符,他带着泥土的芬芳,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伴随着中华民族昂首前行。
起立,下课
五.板书设计:
中班艺术活动:美丽的蝴蝶_中班艺术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鲜明的形象、内容、情感,喜欢用动作创造性的表现。
2、培养幼儿创编动作的兴趣与能力。
3、使幼儿体验在音乐创编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头饰、积木
活动流程:
尝试感受创编——重现欣赏——交流讨论——联想创作
活动指导过程:
舞蹈〈快乐恰恰恰〉,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2、教师以蝴蝶仙子的角色进入游戏。
二、欣赏活动:
(一)、尝试创编活动:
1、幼儿建设花园:
“蝴蝶仙子最喜欢去哪儿玩呢?”(花园------)
“那我的花园在哪儿呢?你们快快来帮我造个美丽的大花园吧?”
——幼儿在音乐背景中造大花园。教师共同参与。
2、“这么美丽的花园,我一只蝴蝶玩,真孤单。”“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到花园里玩吧!”——放音乐录音,音乐中,幼儿随音乐的性质自由表演。
(二)重现欣赏:
蝴蝶仙子给小朋友准备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小朋友一起来听。
(三)交流讨论:
1、了解:这首曲子名字叫〈化蝶〉,是中国的名曲,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外国人也都喜欢。一般都喜欢用小提琴、钢琴演奏。
2、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3、音乐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幼儿讨论,放背景音乐。
(四)联想创作
1、幼儿编故事(春天的早晨,蝴蝶苏醒了,她出门去找花姐姐们玩,突然发生了(------),后面速度快了,听上去欢快地,她看她们胜利了,欢快地在一起玩了。结尾部分又慢慢静下来,好象太阳下了,她们休息了。)
2、分段听音乐表演
3、再次创编表演:
幼儿根据故事分配角色,选头饰听音乐表演。
比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听音乐表演,要求根据音乐的故事发展,动作随意,注意不碰总碰撞其他同伴。
三、歌表演〈蝴蝶找花〉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材分析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自5000年前仓颉造字的传说开始,到3400多年前殷商时期在龟甲和动物胛骨上刻写的“甲骨文”,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字篆、隶、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瑰宝;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的演化还直接促进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汉字的历史,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尺子,蜡笔或水彩笔
(教师)课件,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在纸上写上书法 “甲骨文”车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车”为例子,了解汉字的历史。
(2)小结: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字体,具有美观醒目的特点,我们在书刊、广告、包装等方面都能看到,如果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美术字,那该多棒啊!
(3)揭题:《字的创意设计》。
2.了解设计创意字的方式。
(1)我们一起来过关,第一关火眼金睛 猜字 说说字的创意。
1、通过改变字的笔画。
2、通以图形取代字的部分改变字
3、根据字义对字进行创意设计
4、对字进行花纹,颜色和影子的添加
(2)牛刀小试,根据老师介绍的几种方法对“鸟”进行设计
1.根据老师介绍的方法试一试对鸟这个字进行设计。
2、教师示范
对“鸟”进行设计选择颜色进行填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填色。
3、出示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孩子都用图形代替文字,所以举例从对比中知道注意保留字的形体,只是在某个笔画用相应的笔画进行设计。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展评:对照“笔画形状是否统一,结构是否稳妥,文字在格内是否满格,大小一致”的要点,共同评议优劣。
(5)课后延伸,拓展研究。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对称的方法剪出蝴蝶的基本形状,并能用已学过的各种变化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3、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课前已欣赏过蝴蝶标本、图片,明白蝴蝶的基本形态。
2、纸、剪刀、钩线笔、蜡笔、胶水、回形针;蝴蝶头饰一个。
3、《梁祝》乐曲,录音机。
4、创设春天美丽的情景。
三、活动过程主要环节:
感受美--创作美--表现美--感受美情景设计:创设春天美丽的情景,能让幼儿亲身地感受,以直观的、具体的美来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们对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赏,从而激发表现美、创作美的兴趣。这一环节,是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铺垫的。
1、欣赏蝴蝶的美。(出示蝴蝶图片的展版)
(1)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蝴蝶)
(2)这些蝴蝶长得什么样呀?它们有什么特点?你们能够走上来仔细地欣赏一下。
(3)集中:你觉得这些蝴蝶怎样样?
(4)讨论:什么地方很漂亮?(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蝴蝶的图案美、对称性等特征)学习词:对称,两边一模一样叫对称。请你来找一找蝴蝶有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两边的花纹、图案、颜色、大小等是一样的)(评析:第一环节是一个感受蝴蝶美的过程,以《梁祝》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了孩幼儿子听觉上的美,展示各种蝴蝶图片让幼儿欣赏,给了幼儿视觉上的美。因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训练幼儿”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感受是表现的前提,幼儿仅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对美的情趣。这一环节是为了给后面的创作作铺垫。)
2、创作蝴蝶的美。
(1)蝴蝶真的很漂亮,你想自我扮成蝴蝶吗?(出示蝴蝶头饰,引起制作兴趣)
(2)动动脑筋看,教师是怎样把这个蝴蝶头饰做出了;
来的?用什么方法能够剪出对称的蝴蝶?(把纸对折后,画上蝴蝶的半个身体,再沿着线剪下来)
(3)小朋友能够在蝴蝶身上画上各种线条或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我们来比比看,谁做得蝴蝶头饰最漂亮。
(4)幼儿制作蝴蝶头饰。(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各种线条和图案装饰蝴蝶)
3、幼儿头戴蝴蝶头饰进行表演。
(1)小朋友做的蝴蝶头饰真美啊,你们能够相互介绍一下。
(2)听了这段音乐感觉怎样样?想干什么?让我们一齐扮作一只美丽的蝴蝶到花园里去玩耍吧!
关键词:艺术、体育专业,大学外语教学,问题,策略
艺术、体育专业的大学外语教学一直是公共外语教学中公认的薄弱环节,其相关的教学研究也少。随着这类院系的扩招,大量的艺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如何提高这类学生的外语教学效果成为了相关教师研究和实践的客体。我在参与所在学校相关教学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启示,现将其整理成文如下。
1. 引言
我所在的陕西省安康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安康学院在陕南地区、陕西省其他地区,以及在西北其他各省,在湖北省、四川等省都有一定影响。学院下设的艺术系、体育系办学时间长,同时也是我院第一批申办本科成功的学科之一。艺术系与体育系师资力量较强,生源质量在同类院校中较好。
长期以来,学院的相关领导与艺术系、体育系的教学负责人对大学外语教学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教师普遍感觉艺术、体育专业的大学外语教学收效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两年的大学外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从有兴趣学、有愿望学到厌学,甚至放弃学习。外语课上的总体成绩基本原地不变,甚至有所退步。两级分化更趋严重,少数学生在听、说、读、写上都有所进步,但其所占人数少,对其他同学的正面影响小,榜样作用有限。
以安康学院为代表的地方综合院校中,艺术、体育专业的大学外语教学急需改革。
2. 大学外语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我从事大学外语教学五年来,先后负责连续两级,共计四个学年艺术专业(美术学)大学外语(本科)教学,个中体会,尤为深刻。现以安康学院艺术系08级美术学专业,两个教学班(共计84人)为例说明大学外语的教学现状。
2.1 由于英语基本功差,学生大多数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整体成绩原地不动,甚至有所倒退。
我举例的两个班级学生生源地驳杂。两个班共计84人,其中以陕西、山东两省的生源为主,还包括湖南、四川、甘肃、新疆籍同学若干。高考外语成绩普遍较差,两个班中最高分为107(山东生源),平均分只有64分左右,有近10位同学的成绩在30分左右(还应该考虑各省高考外语试卷内容和评分原则有差异)。我在这两个班入学时组织了摸底测试,考试结果与其高考外语成绩相似,情况不乐观。
在经历了进校伊始短暂的热情期后,大部分学生在外语课上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都下降了。尽管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外语基础差,但学院在其教学活动安排,尤其是在《大学外语》课程教材选择上没有作出相应的有力调整,教师在教学中十分为难。教材(安康学院本科各专业统一使用“新视野”系列教材)的编撰是以高中阶段经过扎实的外语学习的毕业生为对象的,艺术、体育专业学生无法适应该该教材的难度。学生在外语学习上的兴趣丧失,导致厌学,甚至放弃。
我选择了以两个教学班,连续三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例,将成绩做成正态分布图如下。
从期末成绩原始数据和相对应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一班与二班在连续三个学期中,平均成绩略有退步(一班较二班严重)。三个连续学期中,各班最高成绩与最低成绩之间的全距保持在70分左右,严重的两级分化始终没有改变。两个班的成绩的中位数略有向前,而同时平均成绩却都在向后退,成绩的中位数与平均值离散趋势增加,这意味着两级分化的情况在加剧。成绩优秀的学生数量有限,成绩在80分往上的同学保持住了这种明显的优势,但是中等成绩的同学退步明显,在连续三个学期中60分到80分的同学数量有所减少,而且该层次学生的成绩逐渐向较低区域靠拢。在三个连续的学期中,大学外语课程及其相对应的期末考试难度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学生成绩如此,教师与学院都是不满意的。
2.2 社会普遍认识到了外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艺术、体育专业的同学几乎都有强烈的外语学习需求。作为一线教师,我感觉到了学生中的这种潜在的力量。学生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对听、说能力的掌握。
艺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外语的基本功普遍较差。大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也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阶段。这个时候要求他们再重新来学一遍中学,甚至小学学习阶段的知识是不现实的。而至少当下,对他们开展的大学外语教学还停留在上面的那个设想上,教学效果差则不可避免。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口语与听力上的提高上要明显好于传统的语法、阅读和写作学习。我将以上两个班在三个连续学期中期末考试听力成绩 (试卷仿照PRETCO考试, 听力部分分值为15%) 抽样作了比较, 结果如下:
我在两个教学班中各随机抽取5名学生为例。5名学生的总成绩处在两个班级的各个位置,具有代表性。柱状图反映出:两个班的10名同学在三个连续的学期中,期末考试听力的成绩大多在不断提高,尤其以总成绩居中的同学提高最为明显。总成绩靠后的同学的听力部分成绩没有什么进步,还有退步的趋势,在以选择题为主的听力测试中,正确率不及1/4,这类学生几乎没有英语听力能力,他们将是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真正困难户。
我在教学中还发现有这样一种相似的现象,就是一类同学的口语能力进步的要比笔试测试能力提高快,且明显。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这一类学生外语学习效果与大学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暗合的,是值得提倡的。这类同学在课下肯定做了大量的工作,才会有这样的成绩,而且他们的成功将无疑带动其他同学。
3. 教学中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上面的例子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安康学院相关系部为例的艺术、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大学外语》课程学习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如:基础差、教材难、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中出现厌学现象。学生中的两级分化严重,不利于优等生进步,后进生补差。一个班级中的中间力量集体下滑,期末成绩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标准差不断增大,不少中间生沦为后进生。当然,也有一些好现象被发现了。比如,同学们普遍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听、说,有不少学生在口语和听力上有所进步。
应对上述问题的策略如下,首先应该对艺术、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以充分的鼓励,安康学院艺术系连续三年举办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外语系大学外语部组织艺术、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全国英语知识竞赛,意在培养兴趣,这些都收效明显。另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一线指挥者,应该多做一些相关的工作。应该切实降低艺术、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的《大学外语》课程教材的难度,甚至可以考虑使用大学外语的专科教材,或引进的国外基础阶段的语言教材。只有班级里学生喜爱的、可以接受的教材才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应该确立可行的艺术、体育专业《大学外语》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检验方式。当下,非艺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以报考CET,学校检验教师教学的效果一般也使用CET。显然在艺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使用这种考试是不可行的,难度太大了,可以选择PRETCO或PET。难度适当的考试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与测试中应该服务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 结语
伴随着本世纪初高校扩招,人数日益增加的艺术、体育专业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这类学生有其他专业学生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他们有其所长,但是文化课基本功较差,特别是外语的基本功差。艺术专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鲜明,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是广大教师所应思考的。
基于上面的论述,我认为在艺术、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大学外语》课程的教学中,广大教师与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应该充分考虑“因材施教”。具体而言,就是应该在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式和考察手段等多个环节体谅艺术、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殊之处,切实做到降低教学难度,维持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MarianneCelce-Murcia主编.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2]J.B.Heaton.英语测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175-178.
[3]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
[4]卢晓丽, 柯建华.大学英语教学思考[J].理论月刊, 2009, (10) .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3-01
在新课改的一路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尝试过在初中语文的教程中导入艺术,但是都未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就要求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添加艺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亢奋中接受艺术的洗礼,实现精神上的升华。尽管目前初中语文课程导入艺术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都不够成熟,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掌握科学的导入方式,成功的将艺术导入语文课堂。科学的导入方式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本文就是从教材内容,教学的需要和学生接受的特点等方面做出分析,给出一些比较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一、感情基调的营造,丰富教学的艺术性
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将艺术导入语文课堂中才能表达课程深层次的情感。导入的艺术决定着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导入的艺术是奠定语文课程教学的基调。所以如何将艺术导入语文课堂,是老师值得考虑的问题,成功的导入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人教版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整个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是非常科学的,另外内容的情感也是十分饱满。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情感、情节安排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海燕》一课中,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海燕迎暴风雨在大海上飞翔的视频,给学生展示一些海燕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海燕的勇敢,同时也会被海燕所感染,对课文产生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很容易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初中的语文课堂重在营造感情基调,为课堂注入活力,所以老师要科学的将艺术导入课堂,丰富教学的艺术性。
二、朗诵表演式的导入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诗歌、诗词、话剧和戏曲,这为朗读提供了基础。朗诵作为艺术表现的形式之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朗读的方法,来提高艺术的导入量,也是增加艺术导入的途径。初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郭沫若的《雷电颂》,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有感朗诵。这首诗歌文字流畅,语言生动而细腻,是比较富有激情的,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带有感情的朗诵。老师在安排诗歌朗诵的时候,可以多安排几组学生,让他们在朗诵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其他同学的表演。这样就可以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朗诵诗歌之前,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语调、姿势等方面做出一些指导,尽可能的让学生体会并表现出诗人当时的思想情感。对于话剧或者戏曲的表演,老师可以请教相关艺术老师或者让艺术老师做出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诗歌带来的艺术熏陶。学生在朗诵时应该语调和诗歌自身一致,真实的表达。
三、讲述相关的故事或者传说
中学生的好奇心普遍都很强烈,对语文相关的故事或资料很感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进行课外扩展,课堂延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抓住中学生心理好奇的特点,把课文的知识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跟着课堂的节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课本知识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延伸,丰富课堂的内容。在资料查找方面,老师应该从教学内容的需求和学生接受能力等方面考虑,合理的安排,查找一些积极向上,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的资料。例如:在《论语十则》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时常去列国周游,再去晋国的路上,被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拦下,让孔子回答两个问题才给他让路。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天鹅的叫声为什么那么大呢?孔子回答到:因为天鹅的脖子比较长,所以它的叫声大。接着小男孩又问:青蛙的脖子短,为什么它的叫声也那么大呢?孔子惭愧了,无言以对。孔子在给他们学生说:我不如小男孩,他可以做我的老师了。孔子的这则小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对课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初中的语文老师应该结合教材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进行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四、设置疑问,增加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巧妙的设计一些疑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上《皇帝的新装》时,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皇帝为什么会那么愚蠢呢?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敢指出皇帝没穿衣服,而只有一个纯真的小孩子指出来呢?这篇文章揭露了那时社会怎样的问题呢?接着让学生做出探讨和思考,学生会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思想文化等方面做出探究,老师最后逐步做出讲解,让学生认清当时那种灰暗的世态,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虽然那种社会已经不存在了,但对现在的学生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这种设置疑问法可以让学生轻松的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各国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也是艺术导入的重要形式之一。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艺术导入是一项具有科学和技巧的“工程”,需要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挑选导入艺术的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教学的内容要相呼应,方便学生的理解。主要是从情景再现,多媒体应用等方面着手,真正把学生带入艺术的氛围中去,让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梦,徐永红.变语文为生活,变生活为语文——浅谈语文教学中兴趣的激发[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13期
[2]杨李.浅谈创新性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动”起来[J].语文天地2010年22期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2.培养辩证地认识事物、科学地看待问题的观点。3.学习本文以事例为主,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重点:
懂得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懂得辩证地看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等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朗读法、研讨法。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画“晓阳辐射新学光”和“超弦生万象”。
二、课前热身
(1)介绍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等。2004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 学 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 轼 的《水 调 歌 头》,到 迈 克 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 的阐述。
(2)借助课文注释理解部分词语 潜意识 婵娟 共鸣 依赖 奠定
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科学家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发展。
(2)双边互动 互动1 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话,通过理解,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的事物。
互动2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明确: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互动3 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
互动4 再次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第二部分(2-10)具体论证论点。
第三部分(11-12)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四、达标反馈
(1)简要说说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是一致的?(2)细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①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② 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五、延伸拓展 1. 链接生活
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找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事例。(例如:“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杂技、魔术、戏法里有许许多多物理、化学、心理学的学问。)
2.实践探索
查找各种资料,收集古今中外的涉及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神话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讲讲我国古代的人们面对冰清玉洁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编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例。
请一个同学说出::《科学与艺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合作探究 双边互动 互动1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自选文中一部分,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问题1: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问题2: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问题3: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它们的关系。问题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 的表现。互动2 学生交流
明确1:强调艺术的创造力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地情感。
理解: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理解:“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 欣赏者的共鸣 反映。
明确2: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理解: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科学的普遍性: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理解:这就是说原理 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明确3: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个人类。
理解: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科学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围要大于艺术家所追求的。
明确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互动3 议一议本文运用的例证法及其作用。
明确: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宋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互动4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
三、达标反馈
阅读王禹民的《科学与艺术》,完成语段阅读理解练习。
四、课文总结
五、布置作业
学习例证法的写法,先针对一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举例论证。(150-200字)
板书设计: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论点: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共同目标: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论据:李白《把酒问月》,苏轼《水调歌头》;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
【艺术课程教案】推荐阅读:
戏曲艺术教案06-26
沟通的艺术教案06-26
小班艺术《柳树》教案07-20
教案设计的艺术09-12
中班优质艺术活动教案06-27
《糖果爸爸》小班艺术活动教案05-25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10-19
小班艺术教案画棒棒糖06-05
幼儿园艺术教案及反思06-26
后现代设计艺术教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