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材45页46页
二、教学目标:
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掌握理解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单位,知道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经历对比、动手、等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多个物体时单位“1”的理解及分数的抽象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分数的产生
视频1,说明古人在测量时遇到不能正好整数结果的问题。视频2,说明在分物和计算的时候也常常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总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者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板书 分数的产生)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复习旧知:
师:你能用下面的物体说一说它的四分之一吗? PPT显示一个正方形,一个圆,一条1分米的线段。
2、引入新知
(1)表示4根香蕉的四分之一(2)表示8个橡皮泥球的四分之一。
被平分的物体在数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目的:让学生理解不管是一个物体还是多个物体,都可以拿来平均分,只要平均分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它或它们的一部分。)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
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的分母表示的是?(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的是(这样的几份)
(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
(3)单位1的理解
动画演示4根香蕉成为一把;8个橡皮泥球合成一个大团的过程,并讲解被平均分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目的:学生抽象分数概念的形成需要感性材料做基础。五年级孩子无法将离散的单个的物体看成是一个整体。运用橡皮泥这样可分可合的材料,可以突破孩子无法抽象的难点,进而形成多个物体也可以看成整体的想法。)
总结:不管是一个物体还是多个物体我们都可以把他们看成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用自然数表示就是1,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3、阅读自学
阅读46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回答:什么叫分数单位?举例说明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一堆12块的橡皮泥,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感到非常高兴,为了加深大家对我的了解,老师特意制作了一张个人资料,请看大屏幕。(出示“个人资料”):性别(女);身高(1.63米);体重(54.5千克);兴趣爱好(听歌、打羽毛球,每次至少0.5小时)。
师:这些表示老师身高、体重、时间的数据都是什么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都有小数点。
生2:都是小数。
师:你能读出这些数吗?(让学生试读)
师:象1.63、54.5、0.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小数,日常生活中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小数,可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设计意图]出示教师个人资料,学生从资料中发现表示教师身高、体重的这些数都是小数,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感知小数的产生
(一)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关键问题:一张课桌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多少分米?多少米?
活动要求:1.各小组分别用厘米、分米、米做单位,用米尺测量出本小组一张课桌的长度,请记录员把测量结果记录在学习卡上。2.各小组代表交流分享。(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一张课桌的长度用米做单位表示的话,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测量和计算往往得不到一个整数的结果,那么就要用另一种数来表示,除了用以前学习过的分数外,聪明的人类祖先发明了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小数就产生了。(板书课题:小数的产生)
(二)了解小数产生的历史。
师:你们知道小数最早是由哪个国家提出和使用的吗?让我们一起了解小数产生的历史。(投影出示“小数的历史”)
[设计意图]让学生测量一张课桌的长度,并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他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亲自测量体验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产生的历史。
三、探究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小数有如此悠久的历史,那么小数在日常生活中表示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就借助米尺,通过把1米进行平均分来探究小数的意义。
关键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或几份的长度用整数、分数、小数怎样表示呢?(课件出示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
学习要求:(1)对照课本第50页例题1的米尺图,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题。(2)各小组进行交流,并做好总结。(3)各组推选一名组员在全班交流。
师:象0.1、0.4、0.9……这样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的小数,我们把它叫作一位小数。请认真观察,分母是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呢?
生: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
关键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呢?
学习要求:(1)对照课本第51页的米尺图,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图中的填空。(2)小组内交流,并总结。(3)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分享。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做单位的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呢?3厘米、6厘米呢?
(生交流分享,逐一呈现以下数字)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用米做单位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呢?6毫米、13毫米呢?
(生交流分享,逐一呈现以下数字)
师:像这样小数点后面是两位数的小数,我们把它叫作两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是三位数的小数,我们把它叫作三位小数;请认真观察,分母是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呢?
[设计意图]紧扣教材,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吗?”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3.类推。
师:如果继续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0份呢?每一份是多少米?可以写成几位小数呢?
生:万分之一米,0.0001米,写成4位小数。
师:如果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0份,每一份写成小数是4位小数。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000份呢?每一份又是多少米呢?可以写成几位小数呢?
生:写成5位小数,0.00001米。
师:我们还可以继续平均分吗?分得完吗?
生:分不完。
师: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根据需要把它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像这样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补充课题:意义)
[设计意图]在讨论0.1、0.4、0.9表示什么后,让学生从共性上去分析他们的共同点,进而概括出一位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总结,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四、探索小数的计数单位
1.认识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师:0.3里面有()个0.1。
师: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一位小数的组成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的计数单位)
2.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师:你能像刚才那样说说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组成吗?它们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并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结: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可以写作0.1、0.01、0.001……
3.巩固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形式,学生自己得出0.3里面有3个0.1,而0.1就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同理,可以知道0.01、0.001分别是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五、探索小数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师:()个0.1是1
生:10个,因为1里面有10个0.1
师:()个0.01是0.1
生:10个,因为0.1里面有10个0.01
师:()个0.001是0.01
生:10个,因为0.01里面有10个0.001
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分米、厘米、毫米三者的进率入手,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等相关知识。
六、回顾整理,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你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数有哪些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当堂构建小数基本知识框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學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组织学生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的面部表情告诉我,你们特别高兴。我很感动,也很高兴。现在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讨论,可不是你们坐在那里听我讲。我们班学生的特点,绝对不只是带着耳朵、眼睛来的,你们更重要的是带着脑子和嘴巴,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好不好?希望这节课下来之后,你们所说的话要比我说得多,如果你们让我说的话多了,那你们可就吃大亏了。时间都让我霸占了。每个同学都要争取有发言的机会好吗?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同学们,欢迎我给你们上课吗?好!欢迎我的同学请举手?哇!全班同学都举手啦!谁能用一个数来告诉我你们对我的欢迎程度?
100%。
同学们,她用百分之百表示,你们听说过这个数学吗?关于这个数你了解多少?同学们,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百分数?
的确,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大家在学了这节课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你想知道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77~78页。
谁能说说从书上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学生的问题。
二、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大家真的都会读百分数了吗?老师来检测一下。
(出示课件)
请大家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45%;99%;100%;3%;121%;300%。
(提示:读百分数的时候,读成百分之几,不用读成一百分之几。)
现在读我们会读了,你会写吗?大家能把百分数写的和读的一样漂亮吗?
你能上黑板上来写一下吗?
(提示: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应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三、百分数的意义
从课本上你还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77~78页。
同学们百分数的意义你们理解了吗?那么老师这儿也有三道题,你们会不会?
判断下列分数能否改成百分数: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白兔的数量是灰兔数量的■;
一堆沙重■吨。
为什么■吨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呢?因为它不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所以说它不能改写成百分数。那么,这个数我们以前学过,它叫什么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四、辨析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量,也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读法不同:百分数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
写法不同: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百分数把分子写下来,再添上“%”。
分母不同: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任何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
分子不同:分数的分子必须是自然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
百分数不可以约分,分数可以约分。
五、百分数的应用
看来同学们都学得很好,下面我们来把百分数带到实际生活中应用一下好不好?
1.出示课件:
(1)让学生读
(2)说不同(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比有什么不同?)
哪个和一半一样大?
有没有等于1的?是谁?
(3)动笔写。
我喊开始,就动笔写。我说停就停。
你能不能说一句含有百分数的话,让老师能猜出你写了几个?例如:我完成了老师布置任务的百分之二十,同学们说说他写了几个?
假如有一个同学说:我超额完成了20%,那么他写了多少个呢?
(4)出示课件:
选择填空:
a.可以填哪些?
b.不可以填哪些?
c.每填一个说明了什么?
2.出示课件:
通过这两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说明我们的祖国真了不起,那么少的土地养活了那么多人口。我们应该为我们生在这样的祖国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是啊,百分数在我们的身边无孔不入,就连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经典成语中也蕴含着百分数呢,你相信吗?请看:
出示:课件:看成语猜百分数:
六、课堂总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大家都有什么收获?
出示课件:
老师对你们的表现是100%的满意。
你对自己的满意度是多少呢?
最后老师送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出示课件: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城阳二中小学部 李顺慧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练习十一部分习题。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学生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情分析:
概念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必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说才达到,而且这也是学生喜欢的,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形象的语言,同时激活课堂氛围。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经历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3、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示。
4、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并理解单位“1”,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李老师非常高兴能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上一节愉快的数学课吧。夏天就快到了,同学们喜欢吃的西瓜又快上市了?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这有一个大西瓜,要分给四个人,怎么分最公平呢?平均分成四份,如果用一个数来表示每个人得到的西瓜,该用哪个数表示呢?1/4。对于1/4这个分数,你还了解些什么呢?现在同学们都知道用1/4这个分数来表示每个人得到的西瓜,那同学们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数产生的历程。(播放视频)我们前面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刚才同学们把一个西瓜给平均分成了四份,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有八个小正方形,能用一个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吗?
说一说这个数的含义是什么?八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4,这其中的一份里面有几个小正方形呢?(2个)那1/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材料,先来看看都有什么?(一张长方形纸片,一段绳子,四张小狗卡片,十二个小圆片)请每位同学们任选一种材料,通过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1/4,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出1/4的?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表示1/4的。
刚才同学们在分物体时都是怎样分的呢?(平均分)嗯,平均分,那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在数量上相同吗?不同,有的是一个物体,而有的是一些物体。但是我们在分的过程中都把它们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单位1”。(板书)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够看作“单位1”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现在这有一盘面包,把它平均分成五分,其中的一份该用哪个数表示呢?说一说3/5又是什么含义呢?
现在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分数,和同桌说一说,它是什么含义呢?谁能起来介绍一下?看来,如果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老师这还有一些分数,请同学们看一看它们又是表示什么含义呢?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这还有一个圆呢,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四份、八份,那每一份占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呢?1/2,1/4,1/8,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请同学们看,这里有一个圆,你能用一个数表示涂色部分吗?
5/8,那5/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说一说下面分数的分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那分数单位是由谁决定的呢?(分母)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三、实践探索
猜猜一共有几只粉笔?
(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小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整理和复习,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
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习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2、概念回顾。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
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性质相似。
教师:如果的分子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分母应该加16,因为分子加6之后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也要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应该加16。
(4)复习约分和通分。
教师: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便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也便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学生: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复习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
教师:分数如何化成小数?小数如何化成分数?
学生:分数化小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按要求取近似数;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二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
教师:怎样的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可以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乘若干个2或5,使分母变成整十或整百、整千等,一定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6)复习分数的加减法。
教师: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能简算的要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概念的回顾与复习,可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例如,约分与通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区别在于,约分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要对两个分数进行。再比如,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也可以解决分数化小数的问题(分数化小数既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应用拓展,发展技能
1、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练习。
(1)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分子是3的假分数有(),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把一条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3)()÷()=0.6=()÷35。
(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估计一下哪个更接近2。
(5)先填空,再把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下面哪些数是最简分数,哪些数不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第(1)小题至第(6)小题是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综合练习,其中第(4)小题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并通过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第(5)小题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还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其中与的大小比较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考查。
2、分数的加减法练习。
【设计意图】同时出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适当增加简便运算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
3、拓展练习。
(1)为帮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小红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的钱一定比小红多吗?请说明理由。
(2)在等式=+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设计意图】第(1)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单位“1”的掌握情况,为六年级学习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做铺垫。第(2)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括号里填相同的数,那么=+;如果括号里填不同的数,则有多种选择,=+=+=+=+。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写出所有答案,只要能有意识地先将分子、分母乘以相同的数,再分成两部分,最后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可。
(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错误?
2、回忆今天复习的方法,对今后的复习有什么启示?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的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梳理知识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初步形成相互评价与自我反思的能力。评价方案: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后反馈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网络图以及拓展练习检测学习目标1和2;
2、通过小组反馈中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检测学习目标3。学习过程: 课前小训练
自信、勇气能力展示,3—5名学生做自我介绍。
要求:不能超过五句话,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大大方方。
一、导入(2分钟)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同时学生细读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的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梳理知识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初步形成相互评价与自我反思的能力。
二、小组自主学习
1、同时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10分钟)
师:现在给你4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可以翻阅课本对第四单元的知识进行回忆总结,老师也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些本单元的知识点(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真假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共5个),但是非常凌乱,你也可以参考。然后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4分钟之后可以和你本组的成员进行交流。
(学生开始自主尝试梳理本单元的知识)(4分钟)
师:好,4分钟时间到,下面再给你6分钟的时间和自己的小组成员交流,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6分钟之后请你们本组的代表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开始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时间6分钟)
三、小组反馈展示(5—10分钟)
师:好,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有没有哪个组自愿派代表上台展示一下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呢?你可以直接拿着黑板上老师给你的知识点提示来完成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好,第A组和第B组。其他同学可以看看他们和你们总结的有没有不一样?对比一下,想想你们谁总结的比较好,好在哪里?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同时分别讲解自己小组梳理的知识网络。(4—6分钟)
小组展示反馈预设情况: 预设情境一:
最坏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只能根据学习的顺序来简单罗列出来本单元的每个知识点,不能根据知识点的联系来构建知识网络。例如:
1、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
2、真假带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出现此情况,说明孩子已经认真看书并总结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但是没有注意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时要提醒孩子想两个问题: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什么?约分和通分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孩子明白约分和通分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的关键分别是找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从而让孩子明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预设情景二;
分数单位
分数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假、带分数
分数基本性质
此种梳理结果是相对比较理想的结果,首先,把本单元之间的最重要的知识点给联系起来了,这样孩子就能把相对分散的知识给整理的相对有条理一些进行记忆,这时重要的是要鼓励孩子把总结的这个知识网络讲出来,让大家都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总结,特别是分数基本性质。根据孩子的学情来分析,9个小组,至少应该有2个小组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果,同时,根据孩子平时课堂的表现,每组应该有1个孩子可以讲解,能讲解很详细的至少可以有4—6人,因此,在课堂上要鼓励孩子自己来说。
代表展示过后,教师根据情况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讲解。(1—4分钟)
四、总结评价(4分钟)
师:刚才这两个小组的代表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相信很多同学也认真看了,认真对比了,谁愿意来对这两组的成果进行一个简单评价呢?
找2到4人来相互评一评,可以说一说好的地方,对自己的启发或者是存在的不足之处等。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情况进行总评。(1—4分钟)
五、巩固拓展(10分钟)
师:现在在你们的头脑中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是不是有了一个清晰的网络?下面我们就乘胜追击,做几个题考考你。(10分钟)请看大屏幕: 乘胜追击
(1)工程队修一条5千米长的公路,7天修完,平均每天修的占这条公路的(——)。平均每天修(——)千米;(2)分数,当x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时,它是真分数;当x等于()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x等于()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
看来你们对本单元知识掌握很扎实,接下来同学们可要深思熟虑了。深思熟虑
(1)分数都比整数小。
()(2)4千克的1/5与1千克的4/5相等。()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4)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5)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下面我们继续进行变式训练(备用)变式训练
分数(m、n≠ 0)
(1)、如果分子扩大8倍,分母 ,分数的大小不变。
微课的序幕随着比赛的热潮正式拉开了,但如何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来优化课堂效率,教师们如何更好的认识微课,将微课的优点用在自己的教学中,这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1 对微课的概述
1.1 课的概念
在教学论的专著中,“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1.2 微课的概念
在我国,对于微课的概念众说纷纭。百度微课,呈现给我们微课的概念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将其定义为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黎加厚说微课是指时间在10 min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在2013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行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官方文件里将微课界定是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1.3 微课的特点
1.3.1 教学主题突出,目标明确
微课主要是针对或围绕教学任务中的某一个知识点(疑点、重点、难点)进行剖析,或者是一个小故事、一个小问题引发的讲解点,以前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在教学的内容上显得繁琐众多,微课恰恰细化了这些目标,使得目标更加明确,教学的主题更加突出。
1.3.2 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
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 min以内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一节课的集中注意力大概在15 min左右,一节微课的时间刚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构建有效的学习系统。正因为微课的时间短,制作成视频一般也不超过几十兆,随着网络的普及的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只要有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都随时在线播放或者保存在设备上随时观看学习,使用也相当方便。
1.3.3 教学情境真实,资源多样
在观看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微课教学的情景真实,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将自己的教学主题与教学场地相结合。比如体育教学,学生根据不同的课程统一着装,使整堂课的情景明显突出,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更有效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2 体育微课与体育传统课程和说课的区别
2 . 1体育微课与传统课程的区别
通过文献的整理和对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上所传上的103个视频的研究发现,微课的本质还是一堂课,它存在着课的基本属性,体育微课与传统课程有很大的区别。
2.1.1 授课时长
传统的体育课程一般是45 min一节课,而体育微课一般控制在20 min以内。
2.1.2 授课内容
传统的体育课是多个知识点或者是多个动作,而微课只针对单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个技能动作,比如说健美操,这节微课讲的是并步,就只学习并步,通过对一个简单动作的发散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动作变化,是知识点在课堂上掌握的更加牢固。相对于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强。
2.1.3 学生参与性
传统的体育课程更多的是消极被动的去接受,而微课更多的是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思考。呈现给学习者是更快乐的一种学习体验。
2 . 2体育微课与说课的区别
说课,顾名思义主要在于说,而且说的对象主要是专家或者是同行,它面对的不是学生。说课主要是针对一门课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如何上好这门课,包括课程的定位,情感的认知,课程的目标,怎么上、为什么要这样上,其实质更多的是“纸上谈兵”,一种虚拟的课程,而并非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真实的、具体的教与学情景。
3 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现实意义
3.1 应用
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于2010年率先提出了微课,并在中小学优质微课区域资源的开发中付诸理论实践,也在佛山市成功的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教学比赛。2012年至2013年全国教师网络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高校各学科教师,按文史(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理工(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两大类别分组参赛。[4]当然体育也在其中,体育的不管是术科或者理论课都有很多参加了此次比赛,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上传的视频可以得之。
3.2 对教师的意义
微课的短小精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单一,首先要求教师在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上需进一步加深。从课的选题再到课的设计、上课的衔接、课后的复习和反思过程都需要教师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知识当中的重中之重,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思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其次是对资源的整合。在信息量非常大的资源中,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并为之所用且做到恰如其分,通过对微课的设计,将信息处理与自己上课的逻辑思维相吻合,以最通俗的话语将知识或技能展现为学生,让学生能更快的接受新的信息。最后是对知识的讲解和逻辑总结能力的加深。微课的时间很短,需要教师在几分钟只能将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或者是技能生动清晰的传授给学生,也算是一节高度浓缩的“课”要求教师在语言的表达上清晰明朗、思维缜密、逻辑严谨,让学生能更好的消化和掌握。微课让老师的教学更加注重细节、更精益求精,对教师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能让教师迅速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3.3 对学生的意义
微课能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有的同学对于一个知识和动作技能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快,有的接受比较慢,一节微课的时间刚好是人注意力集中的可以达到的时限,在学习的时间上他们的注意力是可以保证的,下课之后也可以通过老师在上课时所应用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学习,从而更好的加深和巩固课上所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其次微课相对于传统课程中教师的篇幅还是精简很多,主要讲的都是知识或者技能的精华部分,所以在微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值得学生关注,必须要求学生在课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对学生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时刻保持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对每一个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的目标性,突破一个个知识点和技能,从而更牢固的掌握。
4 结语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分数,学生再接触百分数。对于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很是不解。百分数毕竟源于分数,学生很自然地认为分数与百分数属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分数具有的属性,百分数也一定具有。这是长期学习属种概念所产生的迁移所致,正如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一样。尽管教师再三阐释,学生还是懵懵懂懂。屡经尝试,进一步加强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勉强区分了分数与百分数的不同。然而,这种劳神费力有何意义呢?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为何不能统一?如能统一,还要这种无谓的负担干什么?更何况,《标准》指出:百分数的应用、思路、方法和已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基本相同,这里主要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推,不必作为新知识花很多时间教学。然而起始课,百分数源于分数,教师要花很大精力区别于分数;后继学习,百分数的应用又类推于分数,前后岂不是未能做到一致?搅乱了学生的思维,打消了学生的兴趣,教材这样处理实在不好!
二、可行性
我们知道,分数既有量的意义,又有率的意义。如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们可以说“每人分得3/4块饼”,又可以说“每人分得一块饼的3/4”。前者在分数的后面写上计量单位(如本例中的“块”),表示某一个量实际的、具体的值,我们称之为量的意义;后者在分数的前面写上表示单位“1”的量(如本例中的“一块饼”),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倍比关系(分率),我们称之为率的意义。每一个分数都有这两方面的意义。或者说这两方面的功能。
同样,百分数又为何不可以具有这两方面的意义或功能呢?“75%块”,百分数后面带上单位,我们一眼便可识别它代表量的意义,其意义等同于“75/100块”。“每人分得一块饼的75%”,我们又可以知道它代表率的意义,分得的与被分的两种量在一起比较。所以,不同的语言环境,便可识别百分数代表的不同意义,这与分数所在的环境不同代表的意义也就不一样是一个道理。我们不会混淆百分数两个意义的表达。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便表达不同的含义,这是文化人形成的共识,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识别能力。因此,不必害怕百分数具有这两种功能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百分数表示率的意义多一些,用百分数表示量的意义少一些,有时甚至不用。所以不必在教材中限定百分数不可以表示量的意义,这样会将学生的思维禁锢。
三、教材的改编
如果将百分数的意义统一于分数的意义,笔者认为这样反而有利于教材的创编。可直接将百分数定义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然后教学百分数的另外一种写法,即带百分号的写法,强调这种写法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子可以大于100,也可以小于100,这种写法只是为了更加简便。在教学百分数表示率的意义时,可以引进“百分比”;“百分率”等概念,使学生加深理解百分数这方面的功能。如此编排,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学生的思路便能前后连贯,学习省时又省力。
荥阳市第一小学
柴丽
2011年11月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
课
程: 小学数学
教
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77--78页 课
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内容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安排为一个课时。百分数的意义也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只要理解意义,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本节课主要通过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联系生活实际引入百分数。课前,让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百分数。课中交流搜集到的百分数,说说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广泛。第二个层次,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结合实例说说百分数表示的意义。第三个层次,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在此给学生明确:百分数就是分母就是100的一种特殊分数,一般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数和分数只有一字之差,学了意义后,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个问题: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学情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们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改进。但学生不能用语言规范的描述百分数的概念,所以在概念的描述过程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反复说百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班级展示,会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会说出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
2、能够正确的读写百分数。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百分数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会说百分数的含义。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生从生活中搜集的百分数等。目标评价方式:
1、通过展示环节里的1和3来达成目标1;
2、通过展示环节里的2来达成目标2.教学策略:
1.“让学生归纳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策略:
通过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完成。活动1:通过组内交流初步感知百分数。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疑惑的问题,例如: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很多学生总结不出来,也就是对百分数的意义不清楚。这时在组内交流就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找出77页的百分数说一说,可以说是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动2:通过班级展示对百分数的意义达到理解和提升。
这个环节通过展示(1)课本上77页的百分数;(2)教师课前出示的百分数;(3)生活中搜集的百分数;三个部分组成。
通过展示(1)课本上77页的百分数从而让学生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此还要指出百分数不管叫什么,它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是一个分率,不能带单位,为下面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打下基础。
通过展示(2)(3)让学生体会从抽象又到具体的过程。真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同时展示(2)教师课前出示的百分数又回归引入部分,体现了首尾呼应。(2)的展示同时又能解决一个问题:生活中经常用百分数的原因:百分数的分母是100,便于比较。同时为下面的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埋下伏笔:百分数的分母是100,不能约分。2.能够正确的读写百分数的解决策略。
第二个学习目标比较简单。在自主学习环节里,让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展示时,让学生去说百分数的读写。去观察百分数的分母,分子的特点。分子可以是整数,可以是小数;可以大于一百,也可以小于一百。教师只强调百分号的写法。在灵活运用环节里,通过巩固练习的第一题来检测这个环节的完成情况。用本节课学的百分数描述一下你的完成情况,从而又检测了目标一。可谓一举两得。
这两个问题展示完以后,随机来两道判断题: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2)一根绳长150米,也就是长米,也就是50%米。这两道题既反映了学生2100对百分数意义的掌握情况,又能让他们回忆起分数的两种意义。为下面分数和百分数意义的不同做好铺垫。
3、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的解决策略。
在前两个问题已解决的基础上,抛出一个问题:百分数和分数只有一字之差,他们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呢?再次进行小组交流。孩子们的智慧是无限的。有些小组通过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能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教学评价
1.百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通过组内交流,班级展示,反复说百分数表示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又让百分数应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2、百分数和分数意义上的不同之处运用组内讨论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教学资料:教科书77-79页的资料、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1、透过教学让学生明白百分数的好处。能正确、流利的读写百分数,体会百分数在实际运用中的广泛性。
2、能在具体环境中解释百分数的好处,培养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类、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潜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百分数的好处、正确流利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写有百分数的商品标签、报刊或杂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百分数的好处
1、出示课本插图,让学生找出里面的百分数。
(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观察并读出自己带来的商品标签上的百分数。
(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百分数应用广泛。)
3、给出定义:像(板书)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这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好处和写法(板书:百分数的好处和写法)。
4、提出问题:你能说出插图上的百分数的具体好处吗?如:“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8%”的具体好处是:(板书)这批产品中合格产品占这批产品的。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理解百分数的好处、体会生活中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5、让学生模仿说出其他百分数的好处,及时给予鼓励。
6、归纳百分数的好处: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1、指导百分数的写
强调指出:要先写分子,再写分母。
2、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同学互查,举手汇报,群众订正。
3、指导读百分数。
4、让学生读出“做一做”的第2题,群众订正,及时鼓励。
三、知识拓展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2题。举手汇报,群众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3题。举手汇报,群众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天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好处和写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举手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外作业
学生课外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及练习十八的第1题。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好处
18%50%64.2%百分数
合格率98%表示合格产品数是产品总数的。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和百分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一家网站对刘翔将取得怎样的成绩进行了调查,据了解,被调查者当中有过半(53%)的人认为刘翔会夺取金牌但不会破世界纪录,有比较多(36%)的人认为刘翔能夺取金牌并再破世界纪录,有一些(9.5%)的人认为刘翔将夺得银牌或铜牌,还有很少一部分(1.5%)人认为刘翔将折戟未获奖牌。
师:这是我们当中的一个同学从网站下载的一份调查报告,如果我把这段文字中的过半、比较多、一些、很少一部分这些表示程度的词换成具体的数(如上述),你们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数来描述事物或说明问题。
问:这样的数你们见过吗?叫什么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百分数”。
师:你们认为通过百分数的学习,我们应该了解哪些内容呢?(读法、写法、区别、意义)
2.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查找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的资料,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读时介绍你是在哪找的资料)
师:看来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非常普遍,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预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不少学生对百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想了解些什么?这一说,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学生也由被动的客体变成了积极的主体和中心,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充满了人文的亲和力的气息。)
第二环节:引领探索、抽象概括。
1.读法、写法
师:刚才在介绍资料中你们已经读过百分数了,我们再来齐读几个百分数吧。(着重强调:%这个符号是百分号,读作百分之几。)
师:看来读百分数没有问题了,那么你会写百分数吗?
师:写写看,谁愿意上来写?
师:大家看,他写得怎么样?还可以写得比他更好吗?
师:写百分号要注意什么?再写一个百分数试试,写好后相互看看,比比。
(预设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读、写百分数,既尊重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又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构建了规范的读法、写法。)
2.百分数意义
(1)老师这里有3件毛衣,它们的薄厚都差不多,你能帮助老师挑选一下,看看哪件穿在身上会最暖和?(屏幕出示)(如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可作必要的介绍:羊毛含量越高则越能保温,穿在身上就会觉得更暖和。)
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的?(表示羊毛含量的百分数)
能具体说说这3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谁是谁的30%)
这3个百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羊毛含量是面料总量的百分之几)
(2)刚才的百分数是老师给你们的,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收集的百分数,说说它的意思呢,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小组内互相说说资料中的百分数它表示的具体意义。
学生汇报时(另外可选择分子是小数的、超过100的),可以利用一个学生的材料请其他学生谈谈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3)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百分数(98%),你们能试着用98%说一句话,并试着向同学解释一下。
(如学生回答中出现不合乎常理的说法,如世界上有98%的国家举办过奥与会、98%的同学在单元测试中不及格等,教师要利用非预设生成或教育或帮助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从而真正理解百分数在现实中的意义)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关于98%的句子,虽然情境不同,有说××的,有说××的,也有说××的,但98%表示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百分数,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样的数叫百分数呢?
(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百分数就是把一样东西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是百分数;一样东西占另一样东西的百分之几的数。)
师:我们可以把一样东西看作一个数,另一样东西看作另一个数,那么就是说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同时教师指出: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百分数的意思了,现在你能不能再来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思呢?(教师指着刚才屏幕上的信息)
中国用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
(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畅谈自己对这些百分数的理解,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小结: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的关系。相比的两个量我们就用一个数和另一个数表示。
3.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
我们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那么你们认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吗?能举例说明吗?(读法、写法、意义),像下面两句话中哪个分数可以改用百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①我班新发近视的人数约是总人数的7/100。
②一根绳子的长度是17/100米。
问:17/100一米为什么不能转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既有区别和联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分数:既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即分率,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预计意图: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又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数,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概括百分数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百分数和分数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了更加清晰的、准确的认识。)
三、第三环节:巩固强化、实践运用。
1.判断(利用百分数意义判断)
(1)一袋面粉用去一部分后,剩下30%千克。()
(2)小芳家十月份支出是九月份的105%,十月份的支出比九月份支出多。()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20%
38%
98%
8.1%
100%62%5%0.001%
(1)这节课上,全班()的同学都很认真,他们学会了新知识的()。
(2)一根绳子,用去了它的(),还剩下它的()。
(问:还可以怎么填?只要用去的和剩下的分率相加的和是100%就可以。)
(3)一辆汽车严重超速,其速度是最高限速的(),这个司机要被吊扣驾驶照。
(4)你认为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5)如果全班同学只完成了作业的(),老师肯定会生气的。
(预计意图:紧扣“百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开放的设计不但加深了百分数的理解,对学生也进行了很好的价值观教育。)
第四环节:总结知识、适度延伸
1.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在书上找找百分数的意义。
2.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3.人们常说: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屏幕显示),这句名言里包含的不仅仅是两个简单的百分数,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成才的道理,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付出汗水必定失败!下课。
(预计意图:尊重文本是必要的,但接触百分数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的阅读上,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独具匠心地引领学生的视角从表面走向纵深处,使学生的心灵得以敞开、人文意识得以唤醒,学生们在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和心灵共同感悟“为学”、“为人”之道,努力实现数学学科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分数意义,分数概念,对比练习
浏览历年的小学数学毕业试卷, 经常会有类似的试题:把x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x份, 每份是全长的, 每份是米。很多学生屡做屡错, 究其原因, 还是对分数意义的不理解。分数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分数意义的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如果分数意义的教学不能很好落实, 那么, 小数意义、分数计算、分数实际问题解决都会受到影响。分数意义的教学该如何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又该怎样面向全体, 落实目标,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一、从分数的产生入手, 初步认识分数
分数学习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拓展。认识分数, 首先要明白分数的产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 不能用整数表示就可以用分数表示。苏教国标本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2个小朋友去秋游, 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怎么分?当然平均分。4个苹果平均分2份, 每份2个;2瓶水平均分2份, 每份1瓶;1个蛋糕平均分2份, 每份半个, 半个不能用学过的整数表示了, 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用分数1/2表示。教学时, 我们就用好这个情景, 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产生认知冲突, 发现已学的自然数不够用了, 需创造一种新的数表示“一半”。体验分数的产生,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部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比较肤浅的, 不能把握分数的本质。因此在教学时, 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通过组织大量直观的、感性的数学活动 (折纸、涂色) ,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理解分数的意义, 将生活数学提升为学科数学。
二、抓住单位“1”, 建立分数概念
确定单位“1”是学生认识分数概念的关键。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分了三个阶段, 逐步揭示单位“1”的概念, 第一阶段把一个物体或图形看做单位“1”进行“平均分”;第二阶段把一些物体当做一个整体, 看做单位“1”进行平均分;第三阶段综合揭示单位“1”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做单位“1”。而最终的归纳综合揭示是以前面的教学为基础的。因此, 前两次分数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次分数教学中, 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这个蛋糕的1/2, 为什么一定要说“这个蛋糕”的1/2, 直接说“每份是1/2”行吗?如果说“每份是1/2个”行吗?教学中如果能在这里做一下“文章”, 也就对分数概念中的单位“1”埋下了伏笔, 学生如果在这里能正确辨别, 相信毕业试卷上的习题也就不会错了。第二次分数教学中, 单位“1”由一个物体扩展到一些物体, 是学生理解水平的一次飞跃, 因此更重要。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帮助学生建立整体“1”的概念。可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出示一些图片 (一把伞、一盘桃、一把香蕉、一盒蘑菇……) 告诉学生:我们早就认识了数1, 1无处不在, 这些图片中也都能找到它。再请学生也来举例, 学生立即意识到:一个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一支粉笔、一盒粉笔等。这些实例让学生体会到:1不仅可以表示一件物体, 而且常常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从生活中的“1”入手, 贴近学生生活, 突破教学难点, 为学生理解分数概念中的单位“1”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通过对比练习, 深化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数意义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字面意义上, 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还需通过不同的实例, 通过对比练习进行深化。例如出示一组图:
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然后进行两次对比:图1、2和图3对比, 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数量虽然不同, 但只要平均分成4份, 每份都是1/4表示。图3和图4对比, 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数量虽然相同, 但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用来表示每份的分数也就不同。两次对比, 帮助学生抓住了关键———平均分的份数。从而深化了学生对分数本质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情境生活化, 促进分数意义的巩固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课为百分数教学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其次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大量的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孩子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并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我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的。
1、让学生经历新知呈现的过程。
本节课我把教材进行了合理整合,设计了投球比赛这一环节,先呈现投中 球个数的信息,在学生争议中引导学生建构新的分析材料,出示投中球个数、投球总个数两个量的信息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决策。通过“哪位老师投球更准” “只知道投中球个数能进行比较吗?”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 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就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心中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与兴趣,同时自觉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与生成中来。并随着“哪位老师投球更准?”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与争论中看到了知识的成因,突现了思维的过程,这样就把原本静态知识动态化,将数学教材实践化。学生学到的也就是“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这样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并让学生深切理解了百分数在实际进行比较时起的作用。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百分数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内容,于是在教学时,我从生活实例导入,又让学生搜集大量的百分数,在充分理解每个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对百分数的认识用抽象的语言概括。新授教学充分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发生过程蕴含着极丰富的推理方法、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它们是知识结构中最活跃的元素,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素材。
3、练习体现一个“精”字。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我在练习时,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小游戏和百分数意义理解题的设计,是针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设计的,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使得学生对于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的认识又更进一层。
4、注重课堂人文关怀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中国初中生的近视率为49%”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指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要让窗户蒙上灰尘。提醒学生马上就要进入初中学习,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时间,注意保护眼睛。通过学习“大脑的开发使用率约为3%”指出目前提高大脑使用率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习,鼓励学生现在多学习知识,将来能揭开大脑神秘的面纱。通过最后课堂小结时爱迪生的名言激励学生勤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课堂中我处处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充满了人文的关怀。
当然,在本节课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在处理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方面还须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让孩子们深刻领悟到意义的内涵。
2、让学生提前准备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素材利用的不够,造成资源浪费。
普育学校 张秋菊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动手操作测量彩带的长度,体验小数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3.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立体导入,明确目标:
1.以知识树的形式引入新知,明确学习内容,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复习,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㈠了解小数的产生:
活动一:猜一猜,这条彩带有多长? 活动二:
指名动手操作,测量彩带的长,体会在实际测量和计算中得不到整数时便产生了小数。总结:
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于是产生了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量一量,使学生亲身体验如果用米作单位,表示彩带的长度时,已经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时常用小数或分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进一步感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道理。㈡理解小数的意义: 1.引导探究: ①大屏幕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用分数怎么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板书:(1分米、1米、0.1米),谁能说说0.1米表示什么意思? 10②那如果3分米呢?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是多少?
③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答:分母是10)将分数与小数联系起来看,又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在观察这些小数,小数点的后面有几位数字?(一位)
④师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又掌握了学习一位小数的方法,为后面自学做好铺垫。2.自主探究: 活动三:
根据教材51页主题图,完成51页的填空。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师生归纳总结:通过把米尺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我们找出了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呢? 师生总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理解一位小数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类推迁移的方法,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体现“真思考、真合作”的教学策略。
㈢练习反馈: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填一填:
⑴ 0.3里面有()个0.07里面有()个 101000.5里面有()个0.09里面有()个 101001组成的,10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总结:像0.3,0.5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所以我们就说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十分之一,写作0.1。像0.07,0.09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的计数单位就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四位小数呢? 师总结:从上面这些题目我们可以得知: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它们分别写作:0.1、0.01、0.001„„。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练习中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提升到小数的计数单位,降低了学习的难度。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0.1米里有()个0.1米。0.1米里面有()个0.01米; 0.01米里面有()个0.001米。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师归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设计意图】:通过将0.1米转化为1分米,0.01米转化为1厘米,体会0.1米里有10个0.01米。在练习中体会单位间的相互转化,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3、下面哪两只手套是一副,请你用线连起来。
1组成的,所以我们就说两位小数100
【设计意图】:回归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分数和小数间的相互转化,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六年级学习分数、小数的互化做好铺垫。
五、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1、指名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树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1分米 1厘米 1毫米
111米 米 米 1010010000.1米 0.01米 0.001米 一位小数 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七、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1米=0.1米时,我注重渗透等量替10换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其次,本节课中我注重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微课《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11-07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作文11-03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10-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06-14
分数意义教学(党员课)06-02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1-02
浅析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05-31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复习课教学设计07-2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微课11-06
《真分数和假分数2》教学反思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