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进修计划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院进修计划(精选7篇)

学院进修计划 篇1

简介:

上海市黄浦工商进修学院是黄浦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学院创立于1983年3月,由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黄浦区委员会和黄浦区工商业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在20世纪80年代曾挂牌上海电视大学黄浦区民建工商联辅导站,90年代经教育局批准升级为学院。学院为黄浦区A级办学资质、黄浦区成人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会员单位。

上海市黄浦工商进修学院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中高级复合型人材为已任,积极倡导终身教育,认真做好教学管理,热忱为学员服务。学院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区教育系统“社会力量先进办学集体”、“诚信建设单位”等光荣称号,1999年被民建中央评为全国先进办学集体,并在历次上海市教委评估院的审查中均得到好评。

建校以来,学院以社会化、市场化为导向,大力开拓职业教育培训的新领域,积极寻求与大专院校、企业、行业合作,认真探索与海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模式。根据市场紧缺人才需求,学院积极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培训质量,积极促进社会就业,为构筑上海终身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招生专业:

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1.高中起点专科:金融管理与实务、会计、保险实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律事务、投资与理财、经济信息管理。

2.高中起点本科: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

3.专科升本科:金融学(金融监管方向、农村金融方向、货币金融方向)、财政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保险、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学(经济法方向)、投资学、国际商务。

4.学制: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业余学习。高中起点专科、专科升本科学习期限为2.5-5年,基本学制为2.5年,教学计划按2.5年一个周期滚动安排;高中起点本科学习期限为5-7年,基本学制为5。在学习期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专科修满83学分、专科升本科修满90学分,高起本修满172学分)即可毕业。

财会培训

税务培训

会计继续教育

招生对象:

学院进修计划 篇2

长兴教师进修学院占地65亩, 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三年来,学院共投入2000万元,建立了一流的现代化培训设施,目前学院拥有各类多媒体培训教室36个,包括微格实验室、视听阅览室、教育心理实验室、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钢琴教室等,能同时承担2000人以上的教师培训,较好地满足了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使用。

学院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远程双向视频系统,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基本形成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信息管理网络。

三年来,长兴县教师进修学院在长兴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依托“三位一一体" (机构培训、校本培训和网络培训) 、“三方联手” (教师进修学院、县教研中心、县教育技术中心) 、农村教师培训站等培训机制, 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三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达29447人次。学院先后被省干训中心评为“十五”干训先进集体被省师训中心评为小学教师主题培训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浙江省首批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2008年获得省文明单位称号。

赴长沙税务进修学院培训学习心得 篇3

在市局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成为此次为期七天的税收业务骨干培训班的一员(其实我不是税收业务骨干,很惭愧)。经过近四小时的汽车颠簸,来到风景秀美的扬州,来到坐落于瘦西湖旁的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我是第一次来税院学习,来之前已经听到不少身边的同事对税院的赞誉,脑海中曾经想象过她的样子。但是当我一踏入税院还是被她的美丽优雅所折服。学校与风光秀美的瘦西湖仅一廊之隔,是一所园林化、生态化、智能化的新型院校。办公楼庄重而不失优雅,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门类齐全,功能先进。建有体育活动中心、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拓展训练设施等文体活动场所。我暗暗地下决心,有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税院为我们量身定制了相关课程,有潘雷驰老师的《税源监控与税收收入分析》、叶美萍老师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资料的审核与分析》、郭勇平老师的《税务行政执法风险与防范》……后两天是周敏老师的《提升税务公务员的执行力》、梁洪武老师的《传统管理哲学与管理智慧借鉴》以及冷秀华老师的《管理者的有效沟通》。

毕竟自己不是直接从事税收业务工作,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的课程是最后两天的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学习冷秀华老师的《管理者有效沟通》一课,对我而言,有很大帮助。我一直认为自己在沟通协调能力上还能说得过去,聆听了冷老师的课后,感觉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就如何学会沟通谈谈我学习的体会。

沟通在管理中就如人的血脉,在生活中也同样的重要。如果沟通不畅,就如血管栓塞,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学会沟通,就一定要懂得其途经。因为它不只是语言和幽默,还包括动作、姿态、眼神、表情等等。正如冷老师上课前的开场白:今天上午你们是“梁梁的”,下午又是“冷冷的”,真是难为你们了,不过我们老师的心还是滚烫的。一段幽默说得在场的同学们大笑起来,课堂上的气氛顿时也活跃起来。还有课堂上互动时的小游戏,握握手、点点头、笑一笑,学会赞美别人----都会有很大作用,让你开心快乐,提高幸福指数,由此得出:沟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认为作为人事干部日常工作中需要沟通的人群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领导,二是同事,三是群众。怎样与领导的沟通。有人曾说过:“山不走过来,我就走向山”。要想与领导沟通,就要学会走向领导。但是不同的领导有着不同的性格,在同他们的沟通当中,当然也要因人而异,要学会未雨绸缪。领导每天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事情很多,为了提高沟通的质量,我们要提前把沟通的目的以及表达的方式思考成熟,对领导的工作日程也要有个清晰的了解,还要对领导的心情做个大致的揣摩,这样既能节省时间,也能使沟通更为有效。倘若在领导日程排得很满、心情又很糟糕的时候去与之沟通,往往会事倍功半,不但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反而会使领导对我们产生反感。针对不同性格的领导,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与同事的沟通技巧。尊重他人,随和待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也就等于尊重自己。所以,在与同事的接触中,对每一位同事都平等相待,千万不要因为对某个人有意见或看不惯,就不愿于与其说话,这样很不利于团结。有时简单的一声问候就能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工作顺利开展。讲究诚信,宽容待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我们在与同事相处时,要树立“诚信第一”的观念,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做到,也要诚恳地向对方说明,取得对方的谅解。对于同事的一些小缺点和小毛病,不能挖苦讽刺;对于听到的一些关于议论自己的言论,也用不着去追根问底,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然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和同事有一些磕磕碰碰,这时,要学会主动找同事和解,只要真诚地向对方解释清楚,相信一定会赢得对方的理解。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它会让周围的人更加尊重你。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在领导身边工作,是领导身边的人,不好接近。所以想要消除别人对我们的这种误会,就必须在和他人的相处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情,不要高高在上,更不要到处炫耀自己的成绩,要保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关心他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要学会和同事沟通感情。同事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向你请教时,要耐心地解答,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事在生活中遇到了难处时,要在精神上或者物质上及时给予帮助,使他感受到温暖。某些工作需要与同事配合进行时,要学会主动承担责任,不斤斤计较。这样,会让同事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从而愿意与你共事,工作的效率也会提高很多。与群众的沟通技巧注重礼仪,微笑服务。人事部门是干部职工之家,无论来访者是何种身份,我们都要笑脸相迎,要主动询问来访者的来由和目的,尽可能地帮他们提供相关的服务。在接听电话时,要主动问候来电者,并询问他所要找的人或所要办的事,语气要平缓,不能生硬。还有就是耐心地倾听,尤其是在接待离退休老同志时,这时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允许他们把心里话发泄出来,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可以办理的,及时给予解决;因种种原因不能办理或无法解决的除了稳定来访者的情绪外,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清楚,尽可能地使他们满意而归。

学院进修计划 篇4

院务工作

简报

第1期

浙 江 电 大 长 兴 学 院 院 办

2005年3月24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专题

●3月21日下午,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在组长、省电大校长张金山的带领下进驻浙江电大长兴学院,对长兴学院参加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进行总结性评估。副县长闵云和县教育局局长刘秋平,以及湖州市教育局、市电大的领导参加了欢迎仪式。闵云致欢迎辞。

欢迎仪式后,评估组专家们听取了赵志祥院长的试点项目工作汇报。晚上,评估组专家们分五组下课堂听课。课后,专家们又立即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

●3月22日上午,评估组专家们仔细地查阅了我院整理的总结性评估材料,核实各项数据,抽查作业完成与批改情况,查看毕业作业及小组学习记录等原始资料。

下午,专家组分别召开了领导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科研和技术人员、专职教师座谈会。

晚上随即抽取了58名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技能测试。

●3月23日上午,专家组召开会议。下午,召开评估情况通报会。副县长闵云和县教育局局长刘秋平,以及湖州市教育局钱、市电大沈琪芳副校长等领导到会听取了专家们的反馈。

浙江电大长兴学院长兴教师进修学院

院务工作

简报

第2期

浙 江 电 大 长 兴 学 院 院 办

2005年3月24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专题

专家组召开评估情况通报会

3月23日电大长兴学院参加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顺利地接受了省教育厅的评估。副县长闵云和县教育局局长刘秋平,以及湖州市教育局钱、市电大沈琪芳副校长等领导到会听取了专家们的反馈。

近年来,长兴电大发展很快,尤其是参加“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工作以来,学院在办学基地、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办学特色,为长兴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电大长兴学院已成为我县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中心,成为长兴高等教育的基地。

2004年11月,我院被省电大确定为全省县级电大中唯一的试评单位。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组长、省电大校长张金山代表专家组对长兴电大三年来试点项目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虽然通报会上没有宣布评审结论,但反馈意见表明,我院已成为全省首家通过中央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县级电大。

省专家组希望长兴电大继续努力,创造更新的业绩。副县长闵云、县教育局刘秋平局长先后在反馈会上表示,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指导长兴学院,把长兴学院办成县高等教育的基地、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心和全国一流的县级电大。

浙江电大长兴学院长兴教师进修学院

院务工作

简报

第3期

浙 江 电 大 长 兴 学 院 院 办

2005年4月8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专题

长兴学院被定为全省县级电大中唯一的试评单位后,受到全省兄弟电大的关注。大家都希望了解专家们评估的具体细节,以便准备得更加充分一些。因此评估组工作还没有结束,衢州、舟山两市和常山、开化电大的同仁就捷足先登,来我院了解迎评工作。

3月24日评估工作刚一结束,上虞、淳安、德清、安吉、永康、建德六所兄弟电大同仁来我院。

3月25日,嘉兴市电大以及平湖、嘉善、海盐、海宁、桐乡等电大来我院指导工作。

3月29日,富阳、杭州经贸电大来我院。

3月31日,湖州、台州及玉环、仙居、天台和义乌电大来我院共同探讨总结性评估工作。

4月8日我市德清、安吉两兄弟电大再次光临我院,交流迎评心得。

诸多市电大和兄弟县电大的光临,使我院蓬壁生辉,校园充满天下电大是一家的兄弟情谊,同时给我院带来了巨大的鞭策。

我们感谢全省电大对我院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浙江电大长兴学院长兴教师进修学院

院务工作

简报

第4期

浙 江 电 大 长 兴 学 院 院 办

2005年4月10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专题

4月1日,我院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院领导对我院一年来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进行了初步总结。

学院进修计划 篇5

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

2011-2012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在局党委的关心下,我校依靠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紧紧围绕校文明创建方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创建工作,坚持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明显提升,内涵建设。

学校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主要从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师生素质明显提高

1、抓好政治学习。

学校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班子成员做到带头讲学习,学习做到重过程,强落实。教师政治学习做到三定“定时、定点、定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理论,为学习型校园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

2、强化师德建设。

学校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先进人物为引领,使师德建设更加人性化,具体化。学校每年都邀请专家来校开讲座;每年开展“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评选;两年一届的立达“绿叶工程”评选坚持开展。在“强师德、重师能”理念引领下,一支梯度合理、师德高尚、业务技能出众的教师队伍逐渐形成。高中支部夏登峰老师被评为2011松江区优秀共产党员;高双福、彭卫镝、杨志林等老师先后获“市、区优秀园丁”称号;尹蓉、俞月红、徐巍老师被评为永丰街道“我最喜爱的老师”;

3、培育德育特色。

学校德育工作以“两纲”为指导,以“抓好常规、强化管理,突出重点、实践创新”为具体工作目标,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各类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以“班主任工作坊、温馨教室创建、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内容为载体,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固化我校德育传统特色项目(松江区德育精品项目)“模拟长征、远足佘山”,至今已进行了27次。15公里的步行,使学生体验到红军长征的艰辛,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在磨砺学生意志,培养顽强毅力的前进道路上学生互相关心、互相鼓励,共同战胜困难,更是在真实的集体主义教育中感受团结一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自主管理见成效。

学生行为规范督察部是我校一道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亮丽的风景线。“爱我立达、从我做起,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响亮口号则鲜明地表达了督察部为维护校纪校规,巩固良好校风学风的坚定决心。良好的自主管理机制,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使我校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上了新台阶,班风、学风、校风建设上了新品位。

二、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核心作用发挥显著

1、创先争优常抓不懈。

为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校党总支制定了我校创先争优活动计划和实施细则。各党支部按照校党总支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争创活动及其定期交流小结活动,切实增强了党员的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迎世 博”期间我校“党员护校队”坚守岗位;结对共建期间我校党员徐明君、张勇远赴边疆支教;课改中党员尹蓉、徐巍、黄佳荔等老师积极投身,成为学校教改的排头兵。目前,我校创先争优活动正进一步推向深入。

2、党务公开常态实施。

学校制定了党务公开实施方案、基本目录,并不断总结、探索开展党务公开工作中的好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党务公开质量和效果,力求及时、长效,并建立了党务公开长效工作机制,做到了党务公开规范化和制度化。

3、党风廉政有效开展。

学校制定了《立达中学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计划》和《实施日程》,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学校与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分别签署《立达中学落实党风廉政(师德)建设责任制承诺书》。

学校的党政领导以身作则,依法治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坚持校务公开,坚持民主集中,坚持秉公办事。班子成员作风民主,相互尊重,讲求工作效率。

党总支始终把党员推向各项活动的第一线,凡涉及募捐献爱心、义务献血等活动,党员总是走在前面;交特殊党费,帮助困难家庭,成了党员的义务。

4、党群工作落实到位。

重视并支持学校群团开展工作;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会提议认真对待;团委工作予以关注;少先队活动大力支持;妇女工作常常关心。教代会的作用明显发挥;教职工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政务公开成为惯例;党群、干群关系良好。

校工会坚持开展“文明组室”评比,每月有记录,年终有总评。全校12个工会小组全部获得“文明组室”称号,达标率100%。这为学校绩效工资的有效落实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三、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办学绩效显著

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指向,围绕“提高办学质量、创建新优质学校”这个中心,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和科文艺体特色培育,促使学校跨越式发展。

1、以课改(引发教学)推突破,打造活力课堂。

学校继承和发扬立达学园教育思想,进行“引发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革的效益正逐渐显现,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校际交流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根据课改的需要和进程,对引发教学进行实践探索,有计划地进行外出考察,通过开展校际交流,把兄弟学校的成功案例经验、先进教育理念、立达教育思想、分层教学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校本化。以闵行区七校 “智慧教学”和松江区五校“分层教学”两个共同体为学习基地,以区教师进修学院为依托,以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为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引发教学模式”。2011年4月17日面向全市的“引发教学,打造活力课堂”展示活动得到了专家和同仁的一致认可。

2、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师科研素养。

我校坚持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区重点课题《“引发教学”,打造活力课堂》引领下,实现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合一,教师提高与学生发展合一,学校科研成果不断:夏登峰、高彦芳、张子辉、李雪梅、张勇等老师的科研成果在市、区获奖,其中夏登峰老师的《专业引领 同伴互助 实践反思 共同发展— —2007-2011年立达中学“862”聚焦校本研修实践研究成果》获区重点课题——成果一等奖;两年中教师获奖和发表论文27人次,我校被评为第十届区教科研先进单位。

3、以品牌抓发展,创建校本特色课程。

学校以“引发教学,打造活力课堂”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三类课程体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突出课程结构的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在高中建立“1+3+3校本课程”(“1”文化课是核心,“3”美术、音乐、体育是辅助,“3”是高三阶段加强文化管理、编导、摄影)。把“科文艺体”纳入学校课程的整体框架之中,加强校本特色培育,多元化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课程发展思路。

4、“科文艺体”特色培育逐成体系。近几年来,“科、文、艺、体”特色培育学校自主发展项目积极推进,学生参与总人数几乎全覆盖,为高校培养输送了大量特色人才,也为学校的自主发展明确了方向。

(1)科技方面

我校将校本课程《机械人》纳入到教学计划,在高一和预初两个年级开展;配合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劳技中心的工作,开展机器人、航船模、剪纸等科技活动;建立了我校科技方面的专业网站;依托杭州师范大学的教学资源,推进学校“创新实验室”的建立,这已成为松江区科技方面的一个亮点;近年来,学生参加区级以上比赛获奖达202人次。连续多年在国家、市、区三级青少年科技节、青少年创造发明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我校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松江区科技特色学校。

(2)文学方面

为推进立达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语文组教师辛勤耕耘下,编著了《古典选读·论语·老子庄子》;通过挖掘早期立达名师优秀人文作品,编写了《立达名师散文选读》等校本教材。学校还通过立达文学社、辩论队等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2010年学校辩论队在全区中学生辩论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3)艺术方面

注重美术特色班建设。通过一技之长,为学生创造就读高等学校的机会。我们积极与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开展产学合作,设立招考基地、实习基地,开展各种类型指导、讲座等,谋求高校优势资源的支持和帮助,提升美术特色班的办学成效。几年来,成绩显著,美术类考生高考本科录取率成两位数增长。

声乐兴趣小组,虽然参与学生人数不多,但在音乐老师的辛勤培养下,成功率很高,每年总有6、7位学生考取艺术类本科院校。

为培育音乐特色、增强学校艺术氛围,学校抽调专业教师执教,成立了学校合唱队,教唱有早期立达名师作词谱曲的著名歌曲和其他红色歌曲。

(4)体育方面

学校广播操有“松江第一操”的美誉,学好做好广播操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体育老师手把手教,个个过关,做到整齐划一。2011年代表松江区参加上海市中学生广播操比赛,获市“三等奖”。

由体育组的老师负责成立了田径队、体操队等,不但培养学生兴趣、锻炼体 质,还在区中学生各项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5、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制订了合理可行的规划(立达中学四年发展规划、“强师兴教”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帮助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组织分层培训、学习、考察;我校还成立了“班主任成长坊”,制定了《班主任成长坊——校本培训专业发展成长手册》,并通过讲座、沙龙、观摩考察、实践反思、课题研究等活动推进,给班主任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学校每年一次的“红烛情”教学评比,坚持了10年,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每年开展一次“四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中年教师特色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活动落实到位。与此同时,我校还利用进修学院附属学校的优势,开展与区教研员结对等活动,培养了骨干,推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队伍不断优化。目前,学校已有区级名师6人;区教坛新秀8人;校级名师能手十余名。至2008年以来,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教学业绩自然也不断提升。

2012年秋季中考,我校学生总158人,其中市重点高中录取20人,占12.6%;区重点高中录取16人,占10.1%;普高达线率50%。2012秋季高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科上线39人,其中4人为重点大学。

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生活丰富

立达学校是所老校,有光荣的传统。根据学校的校情,我们始终坚持“科技人文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坚持在艺体方面进行探索,“走多元发展”之路,给学生发展搭建平台。

1、构建节日文化。

我们通过构建节日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星空下”心理社团、合唱社团、广播社团、辨论社团、机器人社团、篮球社团、电声乐队等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电声乐队,在短短时间内已成为区各类活动演出中的一大亮点。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体验、感悟、提升,展示自身的风采,获得成长的快乐,多渠道培育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2、打造德育精品。

德育传统精品项目“模拟长征,远足佘山”活动,坚持至今已有27届,学生磨练了意志,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3、实施结对共建。

我们依托大学城丰厚的资源,与东华大学合作,在高中部组织开设了“辩论赛”“模拟法庭”“演讲”等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好评;我们的高一高二辩论赛在区级比赛中也屡屡展示风采,学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相当高涨。

4、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实践作为我们的德育课程已形成了系列,初中开展了以探寻松江之根、参观禁毒馆、民防知识教育等为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和生命教育,高中则是形成了高一军训和“模拟长征”、高二赴绍兴考察和学农活动、高三赴南京参观和举行成人仪式的社会实践德育课程。通过这系列活动,我们让学生走出了课堂,体验了社会与生活。

五、优化校园环境,平安健康达标

1、平安校园建设 学校成立了平安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岗位实际签订安全责任书,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并有效落实;严格执行校园值班制度,门卫和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校园稳定;加强消防、民防、国防教育,定期开展消防检查,逃生等演练。

学校已连续数次被评市“安全文明校园”。

2、健康校园建设

学校重视健康教育,认真落实 “两纲”教育;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工作出色,学校荣获区青春期心理健康特色校、上海市“心理辅导学校”等称号。在2010年11月的星级考核中又被认定为市二星级“心理辅导学校”。

3、校园环境建设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投入资金美化校园;连续多年获区“绿化先进单位”、市“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市“无吸烟学校”等称号。

六、学校社会良性互动,内外关系和谐

1、校园内部关系良好。

班子团结合作;重视职工利益;关注妇女工作;关心离退休老师的生活;无群发性事件发生。

2、学校与社会关系。

我校团委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结对共建,开展了丰富的活动。我校高中生走进东华大学参观校史馆等,学生对大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东华大学辩论社团的成员到我校为立达的辩论社团做专题讲座;两家单位的团总支共商工作计划。

此外,我校与永丰街道玉树居委会结成联谊单位;公共体育场地休假日向社区居民开放。

七、特色指标

1、有成效的公益活动:

连续几年,我校徐明君教师远赴云南省宁蒗自治区贝尔中学支教,张勇、陆建民老师陆续到新疆喀什支教,我校学生也与当地学校结对共建,多次捐款捐物。

2、有特色的创建活动:

(1)校团委坚持27年的“模拟长征,远足佘山”成为区德育精品课程。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很好的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出发前,通过动员大会、领导寄语、观看资料、阅读书籍和授旗仪式等,使同学们明确:要锻炼意志,要听从指挥,要战胜困难,要互帮互助。行军过程中深化教育的内涵:磨砺顽强意志,培养集体观念。十几公里的行程历时三个多小时。一路上,同学们热情高涨,一路高歌,相互鼓励。途经大学城、参观新城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和学习的兴趣。途经广富林,凭吊抗清英雄墓,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返校后,写周记、谈体会、搞征文、出小报,对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了自律、自强的个人风貌和团结、进取的班级集体,达成了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素质的育人目的。

(2)电声乐队作为我校特色培育新项目,在短短一年间成绩斐然。2012年在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通过文广局专业乐手的执教以及同学们近一年的艰苦训练,初见成效,4月1日在松江剧场的专场汇报演出,受到教育局、文广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同年还应邀参加了区教育局“庆六一”和永丰街道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以及庆祝教师节等文艺汇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逐步成为松江区校园文 化建设的特色亮点。对于队员来说,通过乐队的日常训练和汇报演出,不仅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提高技能、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群体意识,有效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已成为松江区科技方面的一个亮点;连续多年学生在国家、市、区三级的青少年科技节、青少年创造发明设计竞赛中获奖。我校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松江区科技特色学校。

2011年10月,张佳程、朱正豪同学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上海市机器人竞赛中获初中组机器人足球二等奖,许彦亭同学获初中组机器人灭火优胜奖,俞陆寰、陈捷同学获高中组机器人足球优胜奖。

2011年11月,夏卫华、管俊利、邵荣老师在第十二届“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指导奖。

学院进修计划 篇6

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 更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紧迫任务。那么, 如何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呢?作为地区教育业务指导管理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的教师进修学院, 又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一、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著名爱国科学巨匠钱学森留给我们的最后遗产。“钱学森之问”, 尽管直接指向了大学, 但从深层次原因来分析, 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阶段, 中小学也必须主动回应。因为杰出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系统而又漫长的过程, 是由于许多条件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方面, 中小学与大学一样担负着重要责任。

1、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中小学教育的现实中, 许多中学生包括许多学生家长都有这样一种观念, 即认为中学阶段要好好学习, 刻苦钻研, 到了大学学习压力就轻了, 就有好日子过了。当下的一个反常的现象与这种教育观念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反常的现象即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而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却相对“较轻”。中学阶段, 许多学生每天上课八节九节甚至更多, 每天回家作业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很晚才能睡觉, 双休日上课还大有人在。而到了大学呢, 大学里的课安排得不紧, 一般考试科目大概只需在考试前一两个星期里突击复习就能搞定。特别是到了大学三年级以后, 学生的学习也许会更轻松, 主要的任务往往不是学业, 而是找工作、参加各类面试等等。

学生及其家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教育观念, 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因此, 中国老百姓, 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家长, 他们的普遍想法就是让孩子在“书包”上翻身, 翻身的唯一出路是读书, 所以中学阶段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普遍重视。另一方面, 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长时间为升学而拼死拼活地读书做题的现象很普遍, 他们一旦考上高等学府后, 便失去了升学的压力和学习的动机, 致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其放松的心态可想而知。

这样的教育观念也直接影响了中小学的教育。中小学教育的任务被“窄化”为:让学生在各类考试、特别是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让学生能够考取一所好学校。在此任务的驱动下, 教师围绕着升学指挥棒, 向学生多教知识, 大搞题海战术, 学生则整天埋头于书本, 做着大量的备考习题。试想, 这样的教育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2、中小学教育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创新人才

国家和上海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各个学段教育的目标均有明确的要求。例如, 上海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便在重点任务中分别就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培养目标导向问题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各学段教育富有清晰的特质与边界, 形成了人才培养链, 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层次性、阶段性、针对性和未来性, 教育的目的最终指向于“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作好知识、能力和精神等方面的“准备”。

众所周知,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最重要的时期, 也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 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摒弃“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的正确观念, 主动思考如何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出有主动精神和创新素质的一代新人, 如何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发展的需求和动力等一系列问题;应进一步革新教育教学方式, 使中小学教育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和终身发展, 更加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发展, 进而为创新人才成长奠定坚实的“根基”。

为此, 中小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热爱学习, 培养学习的热情与态度, 珍惜学习机会, 学会用适合自己的、合理科学的方法去学习, 而不是让学生因为过重的、简单重复的课业负担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继而厌恶学习、害怕学习。

中小学校应该在完成必要课业的基础上, 更多地提供让学生选择的机会, 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想办法把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兴趣找回来,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真正乐趣, 通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地区教师进修学院需主动指导服务中小学培育创新人才

“钱学森之问”已问到教育的要害之处、关键之处, 是对教育中急功近利、浮躁心态的一次宣战。要真正回答好这个事关重大的问题, 关键还在于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只有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 才能寻求出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的路径。

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也称教育学院) 是配合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 集教师培训、德育、教学、科研和信息技术应用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大服务”的教育业务机构。它上挂省市教师 (干部) 培训、德育、教学、科研、信息技术等有关部门, 下联本地区中小学、幼儿园 (含民办) 等各级各类学校, 是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和教育资源中心。很显然, 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对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 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怎样站在一个历史的高点主动服务于基础教育的转型发展, 积极指导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呢?

1、提升研训员队伍的创新教育指导服务能力

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重点是要提高学院研训员队伍 (包括教研员、德研员、科研员等) 的创新教育指导力。学院可以通过优化研训员师德建设、进修学习、激励竞争、反馈评价和支持保障机制等, 来提升学院研训员的教育境界和专业素养及服务指导调动基层学校提高创新教育的校长领导力和教师执行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与此同时, 也在服务指导过程中, 提高学院研训员的创新教育指导力。

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应努力建设“三高二中心”。所谓“三高二中心”, 是指应将学院建设成为地区教育人才高地、教育研究学术高地和信息高地, 建设成为地区教师学习中心和教育资源中心。积极构建高品位学院文化和人文环境, 加强以争当“师德师能表率, 教书育人专家, 服务指导模范”为导向,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充分激发教师的潜能、创新精神, 调动教师投身教改、服务基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教育境界, 形成有力的促进学院持续发展、地区教育改革和专业支撑, 在服务教育、研究教育和发展教育中实现自身价值, 在服务指导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发挥最大的功效。

2、提升中小学校长的创新教育领导力

人们常说, 有一个好校长, 就有一所好学校。对于创新人才培养而言, 同样需要一个富有创新教育领导力的中小学校长。那么, 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具有创新教育领导力的校长呢?首先, 他/她应是一个对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具有正确认识的校长;其次, 他/她应是一个教育视野开阔、富有远见、教育观念超前的校长;再次, 他/她应是一个敢于突破不科学的教育实践范式、勇于教育革新、具有创新精神和勇气的校长;最后, 他/她应是一个对创新人才培养富有热情、并且能够将这股热情和正确的教育观念付诸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校长。

那么, 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教育领导力的校长呢?或者说, 如何才能提升中小学校长的创新教育领导力呢?作为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主要是通过加班培训、校长论坛、专题研讨、现场攻关、观摩交流、扶持课题和总结经验等, 提高校长的创新教育领导力, 增强校长的创新教育使命感, 帮助校长在创新教育中成长发展为创新型校长, 成长为重视教育科研并能激发师生创新的教育领导者, 成长为帮助学生成人、成功、成才的专家型校长。

3、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靠教师。很多杰出的创新型人才, 他们的成长和成才, 均离不开教师的作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对于创新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当前, 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域, 已经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要培养创新型教师。可是,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创新型教师呢?什么样的教师才具有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呢?笔者以为, 这两个问题, 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创新型教师一定是具有创新教育实践能力的教师, 因为, 如果一个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不是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话, 那么, 这样的教师也是不能被称之为创新型教师的。反之, 如果一个教师具有了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那么这个教师就理所当然可以被称为创新型教师。

那么, 什么样的教师才具有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呢?首先, 应是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教师。如果教师的观念十分陈旧、落后,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 那么, 不仅不可能具备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而且还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次, 应是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教师。创新人才的成长必然有其规律, 教师只有善于去把握这些规律, 并采用合乎规律的、科学的教育方式, 才能有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再次, 应是对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富有热情的教师。教师不仅自己富有创新精神、对创新保持较高的热情, 而且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充满热情。最后, 应是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备指导和教育能力的教师。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可能都具备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但是, 这不意味着他们都可以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因此, 教师应善于引导、教育和指导, 长其“善”, 而救其“失”。唯有如此, 才能培养出既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又有健康的身体和善良的心灵的人才。

作为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必须遵循创新型教师成长的规律 (即自主探索、持续创新走向成功、创新性环境与教师创新性密切相关、民主领导促进教师创新、创新型教师群落效应, 教师创新性与实效性相互促进等五个基本规律) , 主动探索创新型教师研训模式, 加强研究提升教师教育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和技术的培训课题, 引领教师在教科研中创新, 采取教研培训化、培训教研化的方式, 创建支持教师教育创新的领导和管理制度和环境, 消除阻碍教师创新的因素,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进而提高教师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4、加强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科研工作

作为教育科研机构, 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应加强对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科研工作。调查、分析和课题研究工作不仅要先行, 而且要贯穿始终。对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新经验, 特别是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诸如:横向上中小幼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失衡, 纵向中小幼创新教育衔接脱节、兴趣爱好发展链断裂, 区域内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缺失, 以及创新教育师资培训、中小学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实验、学校扶持, 学生实践和创新基地建设等) , 要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一方面, 为上级部门和领导宏观思考和教育决策提供咨询报告;另一方面, 转化为重点攻关和突破的研究课题, 通过收集分析研究情报资料, 推进行动研究和实践研究, 探索科学认识和操作经验, 及时组织交流推广, 引领地区中小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和实践, 与此同时, 重点扶持一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并取得科研成果的学校, 通过现场研讨、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活动, 发挥其辐射和推广作用, 实现优质创新教育资源放大效应。

5、努力形成地区创新教育“全程一贯, 整体联动”机制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而言, 需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全程一以贯之, 各个方面整体联动, 形成“1+1>2”的系统整合效应。

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应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以其集合性的教育的“中介”机构功能定位和丰富的优质资源优势, 拓展服务指导内涵, 创造服务指导的新时空, 创造性地发挥其独特作用。

诸如针对中小幼学校创新教育衔接脱节的问题, 学院可以牵头组织本地区部分中小幼学校确立中小幼创新教育衔接的课题研究, 采取“总—分—总”方式, 形成课题群开展行动研究, 取得成果后由点到面辐射推广。

又如针对地区内校本创新教育课程缺失现象, 采取“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互动一体”的方式, 在指导一些学校相继建设并实施各具特色的校本创新教育课程基础上, 加强区、校两级课程领导力,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校本创新课程交流、观摩、示范和推广, 然后组织力量遴选地区各级各类校本创新教育课程, 经过梳理、提炼和整合, 形成系列的更高水准的区本创新教育课程, 再进行试用验证, 修改完善, 然后试点示范, 全面推广。

再如, 针对区域内中小幼创新教育不均衡、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项目多样且各具特色等状况, 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可以组织校际联盟、“结对学校”, 搭建交流研讨平台, 开展合作研究, 成果交流, 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创新教育网络交流平台, 专题网络视频及数字化资源库等。

三、用创新的精神和思想积极打造服务平台

教师进修学院必须积极发挥各部门的业务优势、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 聚焦并放大优质教育资源, 着力打造高效能服务区域教育发展的五大平台, 不断完善区域资源共享的机制。

1、深化课改的教研平台

学院对广大基层学校课程教学具有研究、指导、管理和服务功能。教研员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 担当连接课程改革目标和常态有效教学的桥梁, 努力发挥推进区域教研前瞻性和导向性的功能。学院明确要求教研员上随堂课、研究课和示范课,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例研究, 对学科建设、教研组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 定期组织教研员开展业务交流, 取长补短, 鼓励教研员结合区域学科现状开发培训课程,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三项制度建设:一是“挂牌教研活动制”, 注重增值, 促使教研员对教研活动质量的精益求精;教研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更为密切, 学科间相互借鉴有效的教研方法, 一起研究教研组建设和课堂教学, 一起下基层进行合作视导。二是“薄弱学校蹲点制”, 渐次抚平了我区城乡之间教育的发展的不均衡。三是“学科教学视导制”, 把学校落实教学五环节的情况作为主要检查项目, 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评价反馈。

为加强课程教学的监控, 从整体上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主要有三个抓手:集中优势力量, 一天一点全方位地毯式的常态检查;分学段, 分对象, 分主题的质量研讨会;全区范围的诊断性调研测试与反馈。还有基于上述三者的整改落实。

2、基于问题的科研平台

学院构建了区域优质教育科研资源体系, 充分运用整体建构策略、分层推进策略, 榜样示范策略、任务驱动策略和合作共赢策略、有效拓展了管理功能的发挥、骨干队伍的引领、示范学校的援助、科研成果的辐射、区域内外的交流等科研资源共享的途径, 区域科研的管理水平与指导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课题的立项数量与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学院的市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有《区域教师教育中专业引领模式的研究》、《郊区教师进修学院服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新农村教师教育中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等十多项;学院还承担了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县教师研训机构开发和优化教师人力资源的研究与实践》和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的研究项目《上海市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精心编辑的《奉贤教育》从双月刊改版为月刊, 成为广大教师分享教科研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院刊》也很好的向区内外广泛展示了我院的研究和指导工作。

3、成就教师的培训平台

学院采用了项目制的管理办法, 区域层面主要以通识性的项目为主, 学校层面以个性化项目为主, 形成了区校合作的教师培训项目体系。为了扎实推进项目培训, 实现培训的互通共享, 学院建设了优质教师资源库, 实施了优质教师群体辐射指导工程, 搭建了网络教育信息平台, 培育和建设了学校培训基地, 使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为整体提高教师的素质, 打造奉贤教育的优质师资, 学院组织力量对全区7000多名教师进行了课改专题、英语专项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技能系列培训。

学院注重不同层次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的研训, 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执行力,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着力推进教导主任 (业务园长) 的研训、教研组长培训、职初教师培养的“135”工程, “中小幼课程教学高级研修班”128培训项目, “特级教师工作室”和“双名三优123工程”等。在此基础上, 依托专家团队, 设计并实施了校长培训、名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职初教师培训和新教师培训等阶梯式培训, 重视培训过程、讲求培训实效, 切实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加快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4、跨越时空的信息平台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学院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为目标, 以信息化应用项目的推进为抓手, 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校管理、德育、教学、师训和科研等工作结合起来, 积极开展区域信息化工作评估、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研究、依托网络环境的远程教学研究、“名校长、名教师”博客群建设等工作, 有力地提升了区域信息化整体水平。学院还通过区域优质教师视频远程讲学平台的构建,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视频实时与非实时教学型网络方式, 为教师的专业研修提供丰富资源。另外, 中心还构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优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模型。一是通过课内模型的构建, 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二是通过课外模型的构建, 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课外合作学习环境。

5、教育品牌的创建平台

教学节是奉贤区的教育品牌, 是我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我区已举办了十七届教学节, 今年已是第十八届教学节, 一届一个主题, 一届一个特色, 持续推进着奉贤教育发展。学院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承担了每届教学节的策划、宣传、组织的具体工作。建设教育资源联盟, 形成教师教育整体合力, 是奉贤教学节的一大特色。学院针对本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和各校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面向全市, 立足本区, 站在促进区域教师教育均衡化发展高度, 积极探索纵横有序、立体多元的教师教育资源联盟体系, 为创建奉贤教育品牌增光添彩。

总之, 创新人才培养已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命题。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在指导服务中小学校培养创新人才方面, 应该做的、可以做的项目很多, 大可探究, 也大有作为。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作为地区教育业务指导管理部门的教师进修学院, 应通过提高研训员队伍的创新教育指导力、校长队伍的创新教育领导力、教师队伍的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以及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建设地区创新人才教育机制等途径, 主动为中小学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指导服务。

学院进修计划 篇7

在科技和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县级骨干教师参加了鞍山进修学院赵炜处长到我县的培训。虽然培训时间很短,但是带给我的收获却是无限的。

这次培训很不寻常,在赵处长的讲座中我们不仅获得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知识更久久被他闪耀的思想光芒、高尚的人格魅力所震撼和感动着。赵处长身患疾病,却依然幽默风趣,侃侃而谈,倾其所有;那是怎样的一种坚持?就是这样的无私,让我们内心由衷的敬意。

赵处长所讲的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列举的大多数案例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不论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些经验之谈,都帮助我解决了班主任工作中的遇到的许多显而易见的难题和自己一直困扰的地方。在这次培训中,赵处长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激发起我太多的感悟,更激起了我太多的反思。

我想,诚如赵处长的教育观点“如果真心的热爱学生,就会产生无尽的教育智慧“,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完完全全地投入到工作中,热爱学生,竭尽全力教育学生,自然就能懂得教育的真谛、教育的方法,就能做到为人师的最高境界——乐在其中。而作为教师更要明白”一桶水“的真正含义就是你要拥有的是一桶时时更新的活水。在这次培训中,赵处长重点将课堂对话技术中的采访、追问、表决、反意、评价该怎样灵活使用通过举例、互动的形式详细地进行了讲解,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并且处长还把“小先生”制在课堂中该如何实施在现场进行了反复演示和指导,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该怎样解决也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正,从而使我们深刻明确了如何避免问题的发生和这一技术的正确使用步骤,我相信不久以后它一定能成为非常好的教学辅助技术。

通过培训,我发现自己需要学习和改进的东西非常多。他的话犹在耳边,‘现在的课应该怎样上?上好课的关键是什么?’我明白了课堂教学不能拘泥形式,要有突破创新,要有批判精神,要敢为人先;我也懂得了备课要多查找、多阅读、多思考,备课要花的心思不亚于“台下十年功”。

而最让我反思的是在现场演示环节,因为是初次尝试现场模拟演课,并不清楚模拟课的特殊要求,就按照普通常规课模式来准备,在离上课还有40分钟的时候我才得知模拟课是不能使用课件的,当时脑子里有一分钟的空白,第二分钟我告诉自己没有选择必须全力解决这个问题,终于在最后20分钟里我茅塞顿开想到用“猜数字”游戏导入和板演算式的教学方式。结果演课还算顺利,但因为缺乏现场即兴训练,经验少,在回答提问环节不够机智,这将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正是这次培训让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小挑战,让我得到了有价值的锻炼。总之,以后的路还很长,我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把这次学到的知识,积累的宝贵经验用到工作中,教学相长,切实做到一个有责任,有涵养,有学识的新时代教师。

参加鞍山进修学院赵炜处长培训心得体会

上一篇:江苏省高等岗前培训下一篇: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