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期刊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理学期刊

物理学期刊 篇1

至于Nature子刊,例如Nature Physics,Nature Materials等,这些分门别类的学术期刊诚然不属于综合性的学术期刊,但是,他们在研究人员心目中的学术地位大体与PNAS相当,从某种意义上,还略高一些。这一切,显然与它们的祖宗Nature有关,同属一个“大宅门”,因血统纯正,而“阖家”优秀!这些期刊啊,同样令人神往!

然后,该提及一些重要的综述期刊了,主要有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RMP),Physics Reports(PR),and Advances in Physics(AP)等。RMP的影响因子在30左右;PR的影响因子在20左右;AP的影响因子在15左右。RMP是美国物理学会的旗舰期刊,它综述了物理类的最前沿研究,而与美国的RMP相对应,PR是欧洲物理学界的旗舰期刊之一。迄今,国内研究机构在 RMP 上以第一单位发表的综述论文只有1篇,而,在PR上发表的综述论文,据我们统计,在1986.1-2006.7的20年内,总共发表6篇。据此可以看出,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综述论文的难度。主要难在两点:一方面,作者自己需要牛;另一方面,作者牛了后,还得有人认为这位作者牛,否则,白搭。这里的“人”特指这些期刊的Editor,因为这些Editor一般都是各个领域的公认的大牛,他们只邀请各个领域的牛人担任这些综述的作者。RMP每期只发几篇综述论文;PR,一般来说,每期只发1篇综述论文。所以,委实不易!

接下来,该讲讲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L)了。是的,PRL基本是物理学研究人员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复旦物理系以前多年难得发表1篇PRL,最近4、5年来,这个情况得到了显著改观,每年都有大约7、8篇PRL发表。非常喜人!PRL的影响因子在7左右,它发表物理学一级学科上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要求“very important”,“broad interest”,and “high significance”. 所以,能够在此杂志发表论文,虽然不是“难如登天”,但是,也确实很难。

除了PRL之外,美国物理学会的其余一些期刊,例如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A,B,C,D,E),则是代表了物理学二级学科的顶尖刊物。例如,与“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对应的期刊是Physical Review B,与“软物质物理”对应的期刊是Physical Review E. 这些期刊本身的学术level处于同一类,不分高低,当然,它们的影响因子不尽相同,这是学科差异导致的。与此对应,欧洲物理学会也有类似的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系列期刊(A,B,C,D,E).欧洲物理学会的这些刊物与美国物理学会的这些刊物,大体对应,但,不是很严格。基本可视为处于同一个level上,可是,在学术界内,美国的这些刊物地位略高一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的期刊EPL,这个杂志最初是想与美国的PRL竞争的,它同样强调“broad interest”等,可是,这个杂志不知什么缘故,影响因子一直上不去,一直徘徊在二点几,因此,此杂志在学术界中的地位显然不可与PRL同日而语,它的学术地位可看作略高于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系列期刊,而,大体与Physical Review系列相当。

与美国物理学会相对应,美国化学学会的一些期刊,例如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系列(A,B,C)等,也常常发表一些物理类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当物理学交叉学科的研究得到长足发展的最近10年来,软物质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了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系列期刊的青睐。这些杂志在学界的学术地位与美国物理学会的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的学术地位相比,旗鼓相当。不能因为它们是化学学会的玩意儿,就忽略这些杂志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当然,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是因为与化学有关的缘故,通常略高于同类的物理类期刊。同样,这是学科差异使然。此外,美国Institute of Physics中的一些期刊,也大体可以看作处于同一level,例如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JAP). JAP的学术地位在同行心目中略低于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但,Applied Physics Letters(APL)在同行心目中的学术地位可视为与Physical Review B相当(或稍弱)。10年前,国内在APL上发表论文还是非常不易,近年来,在APL上发表论文相对而言,容易一点了,(对一些研究院所,有灌水嫌疑),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的研究水平上升得较快的缘故。可喜!

除此之外,英国以及其余的欧洲的一些学术期刊基本在同一个level上,例如 Journal of Physics系列(A,B,C,D等),Physica系列(A,B,C,D,E)。当然,前者在学界中的学术地位较后者,高一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有不少英文的学术期刊,比较好的有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等。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不是很高,这可能是因为国内的研究人员不太倾向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投给国内期刊的缘故。导致这种状况的发生,有多种因素,其中各种各样的评比是一个原因!例如:学生奖学金评比、教师职称评比等。当然,发到国外著名期刊,可以提升成果的影响范围,这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值得高兴的是,这些期刊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之中,发展势头非常喜人,例如一些期刊已经与欧洲的一些著名的学术出版社合作,这对提升国内英文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研究地位非常重要。

......

物理学期刊 篇2

1 知识交流研究现状

姚伟, 郭鹏等人通过检索ACM Digital Library等数据库, 发现关于知识交流的文章涉及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3]。邱均平, 杨思洛认为, 从图书情报的视角来看, 知识交流与科学交流和学术交流有很大的重合[4]。我国的知识交流起源于对图书馆学的研究[5]。近年来很多学者从期刊引证的视角, 利用引文分析方法, 从期刊层面上分析科研领域中的知识交流。

Zhang, Glanzei等用不同的计量指标研究了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期刊所形成的知识交流网络中的单个期刊角色[6];Linderman, Chandrasekaran等分析了1998—2007 年间运营管理类期刊与其他管理类期刊间的知识交流模式[7];杜奕才从期刊引文分析的视角向读者介绍了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领域在学科内部和学科间知识交流中的作用[8];张勤, 马费成基于核心作者互引网络指出了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知识交流中的权威, 并表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信息传播渠道不够顺畅, 知识交流结构有待完善[9]。期刊作为创新知识的载体, 对其知识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可以正确反映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Francisco, Ortega等用随机前沿模型定量化分析了经济期刊的产出效率[10];George, Nickolaos等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分析了229 种经济期刊的引证效率, 并根据其效率值将期刊分为4 类[11];张垒用DEA方法对档案学和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进行分析, 通过选取合适的投入产出指标, 得出期刊影响力大、知识输出能力强的核心期刊, 知识交流效率高和办刊规模过大会降低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结论, 并指出了效率低的原因和改进的措施[12]。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可以很好地表征期刊的影响力和知识传播能力。

管理学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 但是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发展的。管理学是一门跨自然、工程、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 管理学呈现出科研文献量急剧上升的特点。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管理学学术期刊是管理学科研成果发布和课题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 因此对管理学期刊进行研究对于确定管理学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张辉以2004—2006 年的CSSCI数据库为基础, 通过被引次数的分析对中国管理科学70 种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研究[13];王建军, 杨德礼用引文分析法对CSSCI收录的管理学领域的25 种学术期刊进行了学术影响力的研究[14]。岳洪江, 李逸舒利用引文网络数据,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管理科学期刊领域内的知识交流模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管理科学领域在引证网络图中处于第二中心的位置[15]; 张自立, 姜明辉等以30 种重要期刊在1980—2009 年间形成的互引网络为分析对象,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期刊的异质知识交流能力进行了研究[16]。

2 管理学期刊知识交流效率

目前关于管理学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研究较少。文献之间的相互引用实际上就是知识流动的过程, 知识交流效率实际上表征着作为知识载体的期刊的传播知识能力。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一种在既定投入产出体系下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非参数方法, 在对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进行测算时, 选择可以反映期刊引用与被引用能力的指标, 分别选择来源文献数、平均引文数作为投入指标, 影响因子、篇均被引频次、被引刊数和学科扩散指标作为产出指标。正确评价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可以准确地反映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 并且为提高期刊的知识交流能力给出参考意见。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上的数据反映的是被统计期刊所刊载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的大致情况, 而期刊文献发表与引用存在一定的 “时滞”效应, 也就是说期刊在发表之后需要一年或者多年才会被引用, 期刊的评价指标之一 “影响因子”等于前两年发表论文数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在统计当年的数据, 也是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将期刊的被引指标数据进行处理, 用模糊数来表示期刊的被引状况。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只适用于投入产出是精确值的情况。在实际评价时, 由于被评估指标的属性制约等原因, 数据往往是不确定的, 通常用区间数或者模糊数来表示这种不精确的信息, 在模糊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合理地测算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 这将作为以后的研究方向。

3 结论

从湖南期刊看2008年期刊市场 篇3

生存业态

众所周知,期刊分为两类:消费类期刊和专业类期刊。由于专业类期刊存在强烈的特殊性,目前,走市场化路线的均为消费型期刊。徐升国先生曾根据我国消费型期刊的趋势与现状,将其分为七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以一个类别为主体——大众文化类期刊、娱乐休闲类期刊、财经类期刊、生活服务类期刊、时政类期刊、细分市场类期刊和国际化期刊。以笔者所属的湖南期刊业来看,基本上都处于第二阶段,即娱乐休闲类期刊。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娱乐休闲类期刊就成为了市场化期刊的主体,但此阶段方兴未艾,大有可为,从未来发展看,时尚、休闲、娱乐期刊仍将是期刊行业的大热门,且仍将是搏杀的主战场。这点从2008年美国期刊市场就可以得到印证——时尚、休闲、娱乐期刊依然为新创期刊的大热。

第一阶段中,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大众文化类期刊占据主导地位,在一片荒芜的期刊市场取得了迅速而巨大的成功,《读者》、《知音》等杂志以这一阶段代表期刊的姿态出现。在这一阶段中,受到市场认可的畅销期刊,主要以故事和心灵鸡汤般的情感消费为主打内容,以巨大的发行量支撑,形成了一种以发行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模式。然而,湖南市场化期刊目前主要以娱乐休闲类期刊为主导,就2008年的经验来看,妄图效仿第一阶段,以故事取胜的刊物均停滞不前。即便像《华声》较之2007年有明显进步,在发行、内容制作上均上了一个台阶,但也只是很小的进步而已,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使自己摆脱焦虑,依然在逆风而行,步履缓幔。实际上,第二阶段杂志的共性是,观念(或称为姿态)制胜,在这点上,以“优秀城市生活读品”示人的《晨报周刊》,在2008年就成功打下了属于自己的坚实阵地,给湖南本地读者培养起了一种长效阅读习惯。虽然因体制原因,目前《晨报周刊》在财务上尚无法独立结算,但依其发展速度,相信在2009年里,一定可以获得更长足的进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处于第二阶段的湖南期刊,不应再充当说书人和催情丸。随着投入门槛增高,市场培育期延长,低端纸张和简单印刷日渐式微,发行取利的模式渐行渐远。所以,妄图以发行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支撑整个刊物的运作思路,在2008年已宣告陈腐过时。而那些追求品质,从业者趋于高端化甚至精英化的刊物,抱紧如下战略一一零售与订阅双管齐下,在很多时候甚至以零售为主、订户为辅;旨在培养读者阅读习惯,为未来开辟出一个长效稳固的读者市场;吸引时尚奢侈品、汽车、通讯、地产广告投放……只要能顺利度过创刊的青涩期,成功从相对于读者的“陌生性”发展为“高粘性”,均可以在未来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就是老话儿——目光放长远,挣未来的钱。

定位之痒

定位的首要问题,是姿态。

笔者从未在心里认同过娱乐休闲类期刊就要“俗到极致”这一说法。如何滿足读者的内容需求,以怎样的姿态示人,成为2008年办刊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消费型期刊来说,针对读者内容需求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假如一份娱乐休闲类期刊坚持“俗到极致”的方针,认为不加取合地取悦俗众文化就能获得广泛的读者群,那么我想,这样的杂志,只会变得文本单一、姿态一样、为搞而搞、为闹而闹,甚至几近下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终将会产生阅读疲劳甚至排拒心理,难以对这份杂志产生应有的认可,至于尊重,就更谈不上了。

以《华声》为例,在2008上半年,秉承着“一切都可以恶搞”、“每篇文章都要可乐可笑”、“标题尽可能骇人听闻”、“每个版面都跳出惹眼,视觉冲击强烈”、“对玩味心态坚决割合”等激进的观点,以一种狂暴的形式出现,结果导致如下后果——市场:反馈欠佳;读者:杂志不能轻松阅读,视觉感太累,文风单一,无法形成期待感;广告商不认可:过于流俗,影响品牌形象。

造成这种激进思路的原因,恰恰正是对于“俗众”定位的极端理解。

在意识到这一严峻问题之后,《华声》在2008年中期进行了一系列改版活动,针对以下四点进行加强,全面纠正主导思路一姿态先行,用事实说话,骨子中透出一种威重;富有智慧气息的软幽默;隐隐约约的书卷气;相对兼容并包。

于是,在下半年,《华声》走出了困局,开始步入正途。

此外,在定位方面,如何取长补短,曲径通幽,也是办刊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晨报周刊》为例,在2008年有近两个版的美食内容,主要是介绍长沙本地名不见经传或口耳相传的店家的特色菜肴。然而,湖南本地有线电视台中,至少有三个台有类似的带状专门节目,在电视节目活色生鲜、每日更新的美食资讯冲击下,这两个版的时效性和精彩程度被电视媒体活活比了下去。于是,《晨报周刊》也做出了调整,在2009年将这部分内容缩减至一个版内,且不再以详细介绍的形式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简洁干脆的短讯——几十字,告诉读者哪里有什么吃的,去吃就是了。

办刊的过程正是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转变自我的过程,只要办刊者能够及时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转危为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强。

混乱战局

先亏本,不计投入,以期获得长期利益;谨慎行事,做有价有效发行,抓住可见的短期利益——这是个矛盾的问题。

一份期刊,是通过华丽的包装、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追求较高的广告价值;还是专心做好内容,提高读者粘合度,从而吸引广告投放商关注呢?——这也是个问题。

从目前来看,有较好的包装、较强的宣传,是吸引广告客户投放的重要手段,因为广告客户品牌价值获益能够以直观有效的形式立即表现出来。但是,从读者市场的角度分析,很多杂志读者群并不庞大,通过发行收入根本无力自保,一旦不计成本地投入,以高姿态得到广告客户的认可,就将内容制作放在了一边(因为读者市场的支撑在此时并不能决定其生死),从追求长期利益转变为一种放弃读者的病态短期效应,先挣看得到的钱。如此一来,

一些期刊就走入了这样一种怪圈——大规模投入,轰炸式宣传,高姿态示人,以谋取长期利益的方式做着追逐短期利益的事,但又忽视了短期利益中最重要的一环即读者市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当广告客户发现你的发行疲软,不再投放后,你的期刊就很快面临生死问题。

许多期刊意识到了以上的危机,于是展开了残酷且混乱的战局。

报刊亭的街头争夺战,有无数的前辈已经阐述过多次,笔者在这里就不赘言。除去街头争夺战外,机场的期刊核心广告位与杂志专卖架,公车站和人行道旁的灯箱广告,高速公路、大桥以及写字楼上的广告牌,咖啡馆、茶座甚至出租车上的免费赠阅……这些抛开了传统终端——报刊亭,针对第三方的争夺,对现今的刊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各家刊物在这些阵地上的争夺和手段,严格说来,属于内部营销机密,在这里就不便详述了。

谋时谋世

其实,因为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如成本回收周期、运作压力、盈利何时实现等,一份刊物的决策人和执行者,或多或少都有一种焦虑感,有时甚至是一种难以遏制的焦灼。

在这种心态的驱驰和逼迫下,人的动作常常会发生变形,呈现出一种张皇失措感,因而会匪夷所思地矫枉过正,甚至于左右手互搏,导致自己面目全非。

原有的理念被肢解,各种纷乱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胡乱杂陈,在这种情形下,办刊者的判断极易失准,会脚步踉跄。这一年来,笔者本人的行为举止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稍加探究,则会发现,它们大多出于下意识,而并非蓄意为之。

可惜的是,人在焦灼状态下,很难看清自己。

对于2009年的憧憬,我想应该是在传统期刊与网络的深度结合上——2008年的一系列事件都说明,网络的力量已经庞大到无法估计的地步,网络化给期刊带来了无限的挑战与机会。就笔者所知,基本上有能力的杂志社,都开始试水网刊,一些时尚、财经、体育、时政類期刊都推出了网络版专志。其实,传统媒体不应该惧怕网络,网络有网络运作的规则,其盈利模式和推广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差异性非常大。所以一份期刊做成网络版,只是一个形态上的变化,并不会对它的根源和本质产生影响。对于办刊者来说,如何应对网络的海量资讯需求,才是真正需要深思的。也许,传统期刊与巨无霸型的门户网站合作,携手达到双赢,才是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持续创造新价值的惟一道路。

最后,把在2008年间搏杀出来的一些“结论型”建议放在这里,与诸位同业者共享——

娱乐休闲类期刊,无论表现姿态如何亲切可人,但它的骨骼一定要是令人尊重的。“普天之下皆可一搞”,是一种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泼皮无赖牛二的做法,是为人所不齿的。

尽可能以现存事实、背后事实和可能事实说话,让读者尊重并达成共识。莫须有的东西相当于“狼来了”,只能欺一时,不能成一世。

所有的栏目乃至稿件都以一种面孔或姿态示人,会让人生厌。

应该掌握读者阅读过程中的求知欲、阅读兴趣和向上心理。

期刊业已被证明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现阶段及以后更不是。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是投机者的做法。

如何做到“大树之下,百草丰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正常的判断常常来源于对尽可能多的最新事实的掌握,而不是用过往经验来衡定。

就期刊业而言,最新的知识远比十年前的经验更有用。

投其所好,更多的是营造一个好心情,但未必可以打遣一个事业。

听到风未必就是风,听到雨未心就是雨。

国内岩土类期刊学术期刊汇总 篇4

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

1.岩土工程学报

http:// 2.《地质学报》 :http:// 3.《地球科学》 :http:// 4.《地学前缘》 :http:// 5.《岩石学报》 :http:// 6.《沉积学报》 :http:// 7.《地球化学》 :http:// 8.《矿床地质》 :http:// 9.《地质科学》 :http:// 10.《第四纪研究》: http:// 11.《地球学报》: http:// 12.《矿物学报》: http:// 13.《地质地球化学》:http:// 14.《地质科技情报》: http:// 15.《地质与勘探》: http:// 16.《现代地质》: http:// 1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http:// 18.《地球科学进展》: http:// 19.《中国区域地质》: http:// 20.《高校地质学报》: http:// 21.《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http:// 22.《地层学杂志》: http:// 23.《古生物学报》: http:// 24.《矿物岩石》 :http:// 2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http:// 26.《岩石矿物学杂志》: http://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http:// 28.《中国岩溶》:http://

物理学期刊 篇5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期刊评价指标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为基础, 选择数学、信息与系统科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电子与通信、计算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1 300余种中国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由3大部分组成: 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期刊典藏计量指标以及来源期刊刊名目录。 3部分独立成系统, 又互相联系, 构成一个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从各个角度对期刊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评价。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对期刊的学术水平、学科地位、编辑状况、交流范围以及读者满意程度有一个客观、概括的了解。 为了便于读者多用途、多层次的查询和评价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采用多种形式的排序格式, 包括: 按刊名字顺排序、按期刊评价指标排序、按大学学报类别排序、按来源期刊总排序等, 以帮助读者综合全面地评价、分析期刊, 迅速有效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期刊统计信息。 期刊引用计量指标: 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自引率和他引率。 它主要显示该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 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评价期刊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和客观标准。 来源期刊计量指标: 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和基金论文比。 它通过对来源文献方面的统计分析, 全面描述该期刊的学术水平、编辑状况和科学交流程度, 也是评价期刊的重要依据。 尤其是这些指标很多反映了中国期刊的特色, 就显得更重要了。 期刊典藏计量指标: 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普赖斯指数、老化系数。 它主要提供期刊文献老化状况的信息, 以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有效地管理馆藏期刊文献, 确定期刊老化速度, 从而科学化、定量化地管理图书馆。 (期刊评价指标的理论意义和具体算法见第337面。) (摘自《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年,卷(期):11(2)分类号:关键词:

物理学期刊 篇6

1.从经营管理来看

学术期刊不以赚钱为目的,即其行为是非商业化的,只注重社会效益;非学术期刊则大多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既注重社会效益也注重经济效益。

2.从文献刊发的`过程看

学术期刊要求相关专家、学者对学术论文进行严谨的评审和筛选,更注重的是文献的学术价值,而非学术期刊一般只需经过刊物编辑的编审就行,注重的是大众性和市场价值。需要说明的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划分的界线。只是依据“ 载文量多 ” 、 “ 收录量大 ” 和 “ 被引次数多 ”进行选刊。

3.从期刊的特性来看

期刊具有学术性、局域性,而非学术期刊则具有大众性、普及性。

4.从发表的文献看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

5.从期刊的主要功能看

打造期刊品牌提升期刊质量 篇7

一、特色策划

期刊品牌的确立,意味着在读者眼中它是不可替代甚至是唯一的,享有极高的读者忠诚度。期刊个性化策划是重要手段,品牌是内在的丰富底蕴与外在的完美风采结合而成的高智力产品,它凝聚着出版人出神入化的策划能力,特别是个性化策划,这是品牌期刊压倒竞争者的威力所在。相对于广播、电视等时效性强的媒体,期刊在编辑、加工、整理信息方面满足了人们对“深度信息”的需求,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期刊这种“整理信息”的功能,体现在办刊的细节上就是要注重期刊的策划(包括内容、栏目、专题乃至标题等一系列与独创性和可读性有关的各种策划)。策划胜人一筹,才能把握期刊的最佳定位。在环节上,创新永远是主题。今天人们的触角已趋于疲惫与麻木,没有好的点子,是很难震醒国人神经的。因此,需要标新立异,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去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又不离开期刊本身的特色与期刊市场。

二、科学准确的定位

创建期刊品牌,必须先寻找市场的最佳位置。定位准确才能体现风格,风格鲜明才能创建品牌。美国 《新闻周刊》 总裁有句办刊名言:“办好期刊的秘诀,就是定位,定位,还是定位。”“优势定位,是品牌期刊能够跳出来的弹板。”中国期刊数量众多,为何优秀期刊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很多期刊没有明确的编辑方针,缺乏办刊理念,也不清楚读者群是些什么人,甚至对自己的优劣势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是盲目去做当然难以形成品牌。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唯有体现自身特色和品牌,而要体现特色,创建品牌,关键在于定位。

1.栏目定位

要使刊物具有特色,就要优选最恰当的报道内容并设立自己的特色栏目,做到“人无我有”。这个领域不仅是本刊的优势,也应是读者所需要的。这些内容和栏目或从新的角度报道所涉及领域的热点,或体现自身编辑力量的强项,是有别于同类刊物、吸引更多读者的关键。栏目的编排不可面面俱到而又面面平常,缺乏精品和力作,而应具有一定的逻辑素养和审美意识。因文稿内容衔接的逻辑联系,只有使目次排列符合阅读习惯,才能形成和谐的逻辑结构,体现栏目编排的艺术美。栏题是文稿组群的逻辑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读者具有提供导读和查找信息的作用。因此,栏题一定要准确反映文稿群组的内容,不可过于宽泛、空洞。充分利用特色栏目的效应,名栏对名刊有很大的辅助作用,由特色栏目走向名栏,再由名栏带动名刊,这也是期刊塑造品牌的基本途径。

2.读者定位

读者定位包括年龄、学历、性别、经济收入、兴趣、专业等。韬奋先生就十分注重读者定位,他在1926年接办《生活》时,将读者定位在“一般有正当职业或准备加入正当职业的平民,尤其是这班人里面受恶制度压迫特甚的部分”。读者定位是期刊的市场定位、发行定位,也是从读者出发,选择进入市场的最佳切入点。读者定位须充分考虑读者的自然、社会和心理等属性,一个理想的读者定位对一本期刊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期刊的编辑取向或发展方向,决定了期刊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3.理念定位

理念定位是目前开启媒体市场新卖点的时尚操作。办刊理念是期刊的灵魂,是媒体价值取向的体现,是对公众社会的郑重承诺,是获得社会公信力的一个诉求点,更是树立媒体品牌形象的重要标志。《新周刊》的理念是“为了新一点”;《花溪》的理念是“有爱情的地方就有《花溪》”。这些期刊把办刊理念用形象化、通俗化的简洁语言说出,生动、易记、朗朗上口,品牌形象一下子就出来了。应提炼出自己期刊的精神内涵,深入读者心中,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宣传。

三、重视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强刊

1.建设相对稳定的、高业务素质的编辑队伍

加强编辑人才选拨、培养,不断提高编辑队伍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适应21世纪形势发展需要的编辑队伍,是创建品牌期刊的根本保证。编辑要抱着对期刊事业、对读者和作者极端负责的态度,把好编辑和校对质量关。称职的编辑,必然是所处学科活跃的学者或学术活动组织者,一般都具有相当学位(如硕士以上)的专业背景,有自己的研究专长。但脱离专业之后,会由于知识老化等问题而影响对稿件尤其是创新性稿件质量的判断。因此,编辑人员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机会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更新知识结构;可聘请一线在岗的科研人员以保证编辑队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水平,优化人力资源、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引进专业人才年轻人才,是创建品牌期刊的关键。

2.建设一支动态的、高水平的审稿人队伍

质量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审稿是保证期刊质量的中心环节,除了高水平的作者和编辑人员外,建设一支动态的、高水平的审稿人队伍对提高期刊质量,打造期刊品牌非常关键。审稿专家:应学术造诣精深、学风严谨;熟知本专业科研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把握该领域的前沿动态;发表过相当数量高水平研究论文。具体稿件送审时,编辑要对稿件的学科分类与专家的研究方向进行认真比较分析,保证专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具有发言权,从而保证审稿人与论文作者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对口,提高论文评审的可信度。同时,编辑部应建立自己的审稿专家档案,定期对审稿专家做动态评估和优化调整,以保证拥有一支责任心强、作风正派、学科门类齐全、学术造诣深厚的审稿专家队伍来保证审稿的质量。

四、以读者为本,加强互动

读者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期刊品牌创立的关键在于构建读者的认同,这是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为读者认可的过程, 是期刊输出的信息与读者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期刊不断接受读者挑剔和选择的过程。期刊编辑应重视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以人性化的服务吸引读者。通过读者参与、读者服务等活动,来增强品牌在读者中的亲和力和忠诚度。要强化读者的参与意识,变“单向传播”为“编读互动”,如举办读者座谈会、读者评刊办刊活动等;为读者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服务,用真情回报读者;策划一些目标读者感兴趣的社会性活动,有效扩大和吸引由此衍生的更大读者群。期刊品牌的塑造在于对目标读者阅读需求的深刻把握和理解,在于编读双方的互动和沟通。

五、整合资源,拉长品牌价值链

成功的品牌往往是多种资源整合的结果。期刊品牌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过品牌营销和传播,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广告商,开发更大的潜在市场。因此,要充分利用品牌的市场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开展相关的信息服务,进行有效的品牌延伸,如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举办论坛等大型活动、创办子刊或地区版、介入其他多媒体、生产期刊的衍生品等。这既是利用品牌的放大效应服务读者进而强化读者对品牌的认知过程,也是期刊品牌自身价值提升和扩大影响力的过程。品牌延伸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和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将进一步推动品牌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化。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期刊只有依据自身特点和办刊优势,积极探索品牌创新,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柏宁.教育期刊品牌战略发展的构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7(9).

[2]张晓明.科技期刊寻求品牌延伸[J].中国标准化,2007(7).

物理学期刊 篇8

近日,《看世界》杂志社在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被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国家期刊奖是我国期刊界惟一的政府奖,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2000年开展了首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本届期刊奖的评选工作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新闻出版总署本着“坚持导向,注重质量;严格标准,客观公正;滚动评比,优胜劣汰;突出重点,有所兼顾”的原则,经过评委会专家的审读、初评、入围公示和最后评定,共选出346种获奖期刊(包括社科期刊和科技期刊)。在这次评选中,广东省有5家杂志被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看世界》榜上有名。

《看世界》月刊是 1995年在广州诞生的新锐媒体,是一本全方位反映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的综合性大众期刊。在同类期刊中,《看世界》的发行量居于前列,是增长最为迅速的期刊。《看世界》是“穗版优秀期刊”第一名,并荣获“广东省优秀期刊”光荣称号。2001年加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后,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2002年,在京广线上,“看世界”冠名列车启动,开中国期刊界先河。2002年底开始的“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的活动(计划募集200万元人民币在阿富汗建两所希望学校),现在正在进行中,已经在全国各地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可以说《看世界》初步具有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看世界》也正逐渐成为一个有力的文化品牌。

期刊年检自检报告 篇9

××省新闻出版局: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省新闻出版局相关文件要求,《×××学报》领导高度重视,对20 年全年的出版工作认真进行了核查,现将本刊自检情况汇报如下:

一、20

年,《×××学报》编辑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工作重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立社会效益优先的意识,努力贯彻“三贴近”方针,努力为构筑和谐社会和三个文明的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作出贡献。

本刊为高校刊载学术论文的学术刊物,本没有出现刊载内容偏离办刊宗旨的情况。

二、本刊自1980年创办,1998年经批准获国内统一刊号(CN×××),2000年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码(ISSN×××),双月刊。本没有出现一号多刊、超越业务范围的情况。

三、《×××学报》的出版经费由×××大学全额拨付,经费充裕,本没有出现以各种形式出卖刊号或版面、转让报刊出版权的情况。也没有引入业外资本介入出版编辑业务。

四、作为《×××学报》主办单位的×××大学,非常重视《×××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学校校长亲自兼任主编。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和编辑3人都是学校正规在编人员。本没有出现聘任社外人员担任报刊社主要负责人的情况。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办刊宗旨,认真为作者、读者服务,强化精品意识,规范编排,坚持执行三审定稿、主编把关的编审制度,恪守“一号一刊”,不断提高出版质量,无违法违规现象。

《×××学报》编辑部

期刊管理制度 篇10

为配合企业变革转型,弘扬XXX企业精神,倡导正向积极的工作作风,披露存在的不良管理现象,确保集团企业文化宣传期刊创作、编辑、发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集团各单位。

3.关键词解释

3.1《XXX人》:期刊,受众群体为集团客户和全体员工,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正面宣传标杆,反 面案例分析,达到统一思想、优化管理的目的;

4.职责

4.1名誉主委岗位职责

4.1.1负责从宏观上把握办刊方向,提出办刊指导意见,监督、引导编辑出版工作正常运行。

4.2主委岗位职责

4.2.1负责监督集团内部期刊编辑工作中,有关文化出版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是否坚持正确的 舆论导向等。

4.3副主委岗位职责

4.3.1协助主委负责监督集团有关文化出版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是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等。

4.4 主编岗位职责

4.4.1负责组织制订和实施集团期刊发展规划以及工作计划;

4.4.2负责组织制订和实施集团期刊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

4.5 执行主编的岗位职责

4.5.1负责集团期刊的策划、审核工作;

4.5.2负责集团期刊编委会工作人员激励和奖励的管理工作;

4.5.3组织召开编委会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评估工作、总结成败,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案;

4.5.4负责集团期刊编辑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4.6 责任编辑岗位职责:

4.6.1遵守编委会各项规章制度,不得无故缺席编委会内有关活动,关心集团期刊,热爱团队;

4.6.2与子公司专/兼职企业文化对接人保持联系,并完成所负责栏目的约稿、组稿、统计工作,制定 每期的发稿计划;

4.6.3完成稿件初审,提出初审意见;

4.6.4完成稿件的编辑加工、清样校对任务;

4.6.5完成对集团专刊的组稿、统计、编辑、排版、出版和发放工作。

4.7 记者岗位职责

4.7.1遵守编委会各项规章制度,不得无故缺席编委会内有关活动,关心公司集团期刊,热爱团队;

4.7.2贴近市场一线服务,了解市场一线人员动态,及时报道市场一线动态;

4.7.3独立完成对市场人员的采访、稿件写作;

4.7.4 与子公司专/兼职企业文化对接人保持联系,并完成所负责栏目的约稿、组稿、统计工作,制定 每期的发稿计划;

4.7.5协助责任编辑完成每月期刊的组稿、统计、审稿、编辑、排版、校对、出版和发放工作。

4.8 企业文化人员岗位职责:

4.8.1 积极主动向期刊投稿,每月投稿至少一篇,有责任组织好本单位的约稿工作并保证本单位的投稿 质量;

4.8.2负责本公司范围内稿件的组织、收集和推荐;

4.8.3负责组织相关业务员对重点客户进行约稿及员工家属进行约稿;

4.8.4负责本公司期刊的及时领取,按照公司规定发放至基层个人并在宣传栏目中张贴。

注:各职能部门兼职秘书自动成为文化对接人,负责所在部门的稿件收集、报刊发放工作。

5.内容

5.1XXX集团期刊

5.1.1《XXX人》每一个半月一刊,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刊;

5.1.2 集团期刊根据实际要求不定期进行改版升级,发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2XXX集团期刊规格:210mmX285mm。

5.3XXX集团编辑组织:XXX集团编委会 注:如遇重大新闻报道需调整版面的由XXX集团编委会统筹安排,或组织出版特刊、月刊、号外。

5.4编委会岗位设置

5.4.1名誉主委:1 人;

5.4.2主委:1 人;

5.4.3副主委:3 人;

5.4.4主编:1 人;

5.4.5执行主编:1 人;

5.4.6责任编辑:2 人;

5.4.7记者:2 人;

5.4.8企业文化人员:各单位文化对接人。

5.5 稿件来源及要求

5.5.1 稿件来源

5.5.1.1 自然稿:由编辑与记者根据每月重大事件、重要精神自然采编的稿件;

5.5.1.2 约稿:①根据版面主题设置,各子公司文化对接人对销司进行约稿,并按时提交;②由编辑、记者根据集团当月重点工作、突发事件对相关人员进行约稿;③由编辑、记者根据集团发展规划对集团一级 部门负责人有计划地约稿;接到写稿任务的干部,必须保质保量按时提交;

5.5.1.3 专访稿件:(1)、子公司自行选定人物并完成采写;(2)、子公司提供人选,记者采写;

5.5.1.4 客户约稿:由各子公司指定业务员对重点客户进行约稿;

5.5.1.5 员工家属约稿:由全集团员工向家属约稿。

5.5.2稿件要求

5.5.2.1 稿件内容真实,时效性强,有的放矢;

5.5.2.2 稿件主题积极向上,符合集团企业文化宣传导向,贴近工作、生活;

5.5.2.3 稿件文体不限,如:纪实、诗歌、散文、演讲稿等;内容多样,可涉及企业文化、产品信息、员工事迹等等;亦可是书法作品、摄影作品等;

5.5.2.4 来稿应注明公司名称、真实姓名,以便通知修改以及支付稿费;投稿一律不予退稿,底稿自留;

5.5.2.5 稿件中所出现的图片/照片、书法/绘画都应注明作者/出处;

5.5.2.6 所有投稿均视为专刊编委会有权依据企业文化宣传导向进行修改、使用。

5.6投稿

5.6.1投稿流程:文章作者投稿可采取两种方式:

5.6.1.1 将稿件提交至相关单位企业文化通讯员处;

5.6.1.2 直接将稿件发送至编委会版面编辑、记者处;

5.6.2 各文化对接人需依照编委会的要求,按时收集稿件提交。

5.7 下发对象、下发方式、下发数量统计

5.7.1下发对象:集团全体客户与员工,每人 1 份;

5.7.2 下发方式:按照现有的下发形式执行,采取公司代表直接领取与邮寄的方式下发;

5.7.3 下发数量统计

5.7.3.1 员工:由各企业文化通讯员统计本单位每月报下领取与邮寄份数,并提交至编委会版面编辑或 记者处;

5.7.3.2 客户:相关业务员提报客户名单及份数,销售公司总经理负责审核,并提交至相应的文化对接 人处。

5.8 学习办法及存档要求

5.8.1 学习办法:根据公司需要,由集团培训文化部主导,各一级单位不定期组织开展期刊学习活动并 提交学习记录;

5.8.2 存档要求:由编委会对电子版与纸质版报纸进行存档,各单位根据具体需要自行决定存档方式;

5.9 稿件评选标准

(稿件的等级评定最终以XXX人编委会评定为准)

5.9.1 一类稿件

5.9.1.1 主题鲜明,与组稿主题结合紧密,为集团的发展谏言献策,不仅自主挖掘大家喜闻乐见的宣传 主题,且观点/视角/想法新颖独特,引起广泛共鸣,内容文字有很强的煽动性和感染力,起到了很好的宣传 效果;

5.9.1.2 文章格式规范,结构清晰,段落层次分明,文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根据内容的需要,进行了 图文搭配和数据图表分析,整体视角效果美观。

5.9.2二类稿件

5.9.2.1 主题鲜明,与组稿主题结合紧密,观点/视角/想法新颖独特,能够引起普遍共鸣,内容文字较 有煽动性和感染力;

5.9.2.2 文章格式规范,结构清晰,段落层次分明,文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文字用语规范。

5.9.3三类稿件

5.9.3.1 有明确的主题思想;主题和组稿征稿要求结合紧密,语言组织严密,对企业文化有良好的宣传 效果,就事论事文章格式规范,结构较清晰,段落层次较分明。文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6.期刊稿酬与奖励

6.1稿酬标准

一类稿件:240 元/千字;二类稿件:180 元/千字; 三

类稿件:120 元/千字;图片/照片:6 元/张; 注:集团、中心培训文化部员工投稿,稿费减半发放。

6.2 奖励

6.2.1编委会于每评选一批工作踏实、成绩出众的员工、企业文化工作人员,授予¡ 企业文化工作 标兵¡ 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给予内企业文化工作取得突出贡献的子公司或职能部门授予¡ 济民可 信企业文化示范集体¡称号,并给予奖励;

6.2.2编委会不定期对企业文化工作人员进行企业文化、文章创作、文字编辑等方面培训。

7.罚则

7.1 收到XXX集团编委会会议、活动通知单或口头通知者,必须准时出席。凡请假者,必须在活动 或会议前将请假条交到执行编辑处,有紧急情况不能出席会议或活动,须先口头请假,过后再交假条;假条 交执行编辑存档;

7.2缺席次数超过所召开会议和所组织活动总数三分之一者取消评优资格;

7.3严禁抄袭。一旦发现存在从网络或其他媒介抄袭稿件行为的,编委会将对抄袭者处以 200 元/篇、直接上级以 100 元/篇的处罚,并在集团内通报批评;

7.4 不得一稿多投,一经发现处以罚款 500 元/次、直接上级处以罚款 1000 元/次;

8.稿件保密

8.1严格执行公司保密制度,对涉及公司商业机密的新闻信息、技术信息等不得列为公司新闻信息发布;

物理学期刊 篇11

关键词:音乐期刊电子期刊纸质期刊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2)06-0119-04

1906年2月,李叔同先生在日本编辑出版了《音乐小杂志》,虽然《音乐小杂志》仅出版一期,但作为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它揭开了中国音乐期刊的发展历程。1981年年底,在英国伦敦问世的《有声音乐杂志》,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份有声音乐杂志。这种把广播、录音和刊物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在当时是一种创举。2003年由台湾KURO音乐软件公司“飞行网”电子杂志制作团队发行的《酷乐志》,被称为“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杂志”,这种文字、音频、视屏三位一体结合的新兴杂志,很快风靡网络。

人类的文化信息传播,历经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书面(印刷)传播阶段后,迎来了电子传播的时代。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的电子杂志为当时纸质平面媒体占主流的时代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Lasswell)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这5个W分别为:“Who”即传播者,“sayWhat”即传播的信息内容,“throughWhichchannel”传播的渠道,“toWhom”即受传者是谁,“Withwhateffect”为这种传播取得了什么效果。“5W模式”是最早将信息传播过程准确划分为5个阶段的理论。在下文中笔者将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对非学术性音乐类(本文简称为“音乐类”)电子杂志和纸质杂志加以对比。

1“Who”——期刊的把关人

一本期刊杂志把关人或者说是出版发行组织者一般意义上为杂志的编辑人员,虽然杂志的传播内容会受到外部环境和撰稿者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对文章的审读、组稿、排版加工、整体设计才是杂志由思想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变为具有完整传达效果读物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音乐类纸质期刊的发行过程中,编辑人员主要以书斋式,相对慢节奏的文字处理为主,即在“文责自负”的前提下,对符合本刊发表风格的来稿进行语言讹误上的编辑,使其言语流利,文字通顺,故而扎实的语言文字能力是传统编辑形式中所要具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传统的编辑流程是一种各司其职的割裂模式,杂志的出版至少要经历编辑部门、版式设计部门和校对部门这三大环节,各部门的编辑花费大量时间在案头工作上,另外加上各部门之间各有所专,所以编辑人员即使想参与杂志的全程策划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矣,工作固然是十分辛苦,但这些案头的工作大多数为重复的服务性劳动,所以在创新性的体现上略有不足。

而电子期刊作为一种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以Internet为主要依托的产业,它的编辑人员要从海量网络信息中以敏锐的触觉抓到读者最感兴趣的最有价值信息,并同时注意避免版权方面的纠纷,这需要编辑人员在注意提高自身的编辑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加深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电子期刊使编辑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民编辑的时代,因为电子期刊具有很高的互动性,使读者参与到编辑工作中成为可能。各编辑部门不再是独立的各自工作,电子期刊的全方位多媒体化,突出了版式设计、文字编辑等各部门沟通、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传统的单纯文字处理功底已远不能满足电子期刊对编辑人员的要求,因为电子期刊中音频、视屏、Flash等多种超文字媒体的运用,使对相关软件的使用和对音乐、图片、视屏综合鉴赏、编辑能力成为电子期刊编辑的必备技能,这一现状造成了音乐类电子期刊的编辑年龄年轻化趋向。

音乐类纸质及电子期刊的编创人员组成也存在着很大不同,例如在《爱乐》杂志的编委会成员中我们可以看到像王次诏、卞祖善及叶小纲等音乐界权威性人物。而在电子期刊中会因为所需技术等限制会对专业性的要求有所降低。

2“SayWhat”——期刊的内容

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音乐类电子期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刊发行,纸质期刊(已)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当今的读者群体在对期刊的选择方面拥有大量的余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只能从少数的几本期刊上获取信息,而是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购买。虽然期刊的封面、赠品、排版等会是读者选择期刊的因素之一,但是在这个“内容就是王道的时代”[1],我们应该对期刊的内涵予以关注。

2.1对内容的阅读体验方面

传统的音乐类期刊用以大量的文字为载体,分门别类的向读者推荐最新的唱片,引导读者进行欣赏,传播近期的业界讯息,聚焦业界的重大事件等。虽然有些杂志会附赠本刊介绍的相关音频片段的CD,但是这部分刊物因其成本较高,在音乐类纸质刊物中所占的比率并不大,音乐类刊物还是纯文字类的占大多数,例如在国内第一家杂志折扣订阅网——“杂志铺”网站的音乐影视杂志订阅排行榜上,居于前两位的《Hit轻音乐》和《爱乐》杂志均是以纯粹的纸质形式出刊发行的。而音乐类电子期刊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音频、视屏等多媒体手段,读者可以在阅读CD推介文字的同时欣赏这一乐曲,这样一来读者就可以在直观的用耳朵而不是通过文字用眼睛和思维来感受音乐。音乐类电子期刊从读者的阅读体验角度上来讲与传统的纸质期刊有着较大的优势。

2.2内容品质的专业性和思维深度方面

音乐类纸质和电子期刊在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方面存有一定差距,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类纸质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大多是在业界具有权威影响力的人群,但在电子杂志编辑人群中因为受到相关能力的限制,例如电子期刊编辑需要能够熟练的操作电子杂志编辑软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上进行资讯的浏览和筛选,而在音乐方面具较高音乐鉴赏力和相关音乐专业知识的人群,因为术业有专攻,他们需花费大量时间在自己的本专业上面而不是电子杂志编辑技能的学习,所以在音乐类电子期刊编辑人员的选择上就会有所取舍。例如在Zcom电子音乐杂志排行榜上排名第五的《ARIR阿丽雅》杂志,是由库克音乐图书馆创办的非流行音乐杂志,库克拥有着Naxos、CRC等国际著名唱片公司的支持,使得《ARIR阿丽雅》杂志有强大的资源库做后盾,但与纸质期刊相比,由于编辑人员音乐专业化程度的差别,而在期刊的内容深度和专业度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nlc202309032029

其次,每个期刊对读者群体和办刊宗旨有着各自的自我定位,不同的侧重点也是造成内容差别的因素之一。例如隶属于英国最大的媒体集团Haymarket的音乐杂志《Gramophone留声机》,它曾在中国创立过中文版《人民音乐·留声机》,这本杂志的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世界古典乐界最具权威性的媒体”,它每期的内容中包括超过上百款唱片、音响器材、DVD、书评等,均是由欧美资深乐评价家撰写的,从而决定了这本杂志高品质办刊的自我定位。2008年7月18日,由星夜钢琴网推出的电子杂志《钢琴志》是国内第一本面向广大钢琴爱好者的综合性钢琴类电子期刊,它的办刊口号为:“一本人人都能看的钢琴杂志”。这一定位决定了它选择更加广泛的大众钢琴爱好者人群作为读者,就会在内容方面倾向通俗化、大众化。

音乐类纸质期刊的读者人群决定了期刊品质在专业度和深度挖掘方面的定位,而电子期刊所面对的大众人群,多是本着娱乐至上的态度浏览期刊,故而期刊定位以通俗易懂,普及传播为主,从而会存在一些内容品质良莠不齐的现象。

最后,音乐类纸质及电子期刊的内容会对人的思维深度产生不同影响。青年作家张悦然曾说“网络阅读给我一种不安全的感觉”[2]。有这种感觉的不止张悦然一人,很多人在阅读中享受的是随意而舒缓的阅读过程,以及纸质书留给人们阅读后无尽的思维空间带给人们的安全感。这样一来音乐类电子期刊在另一种层面上无异于对人们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综合冲击体验,人们在其中目不暇接,多方位的多媒体引导造成人们独立思维的迷失,从而会对人们的思维深度造成一定影响。

2.3内容的时效性方面

在音乐类期刊中不论是纸质还是电子版本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当时音乐界的重大事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电子期刊因依托互联网为平台发布,互联网高速便捷的特性使电子期刊在信息传播中具有较高的实效性,它可以在第一时间推出大型音乐集会活动的专刊,而纸质期刊由于一些不可省略的如编辑、装订、邮寄等步骤,并不具有实效性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与纸质期刊配套发行的电子期刊因有更多步骤需要完成(如对纸质期刊的扫描,光盘的制作等),同时也为了避免对纸质期刊的发行造成影响,故而出刊时间会有滞后的现象。但对纸质期刊来说实效性并不是杂志的核心竞争指标,所以在期刊内容的时效性上会有所取舍。

3“InWhichChannel”——期刊的发行渠道

期刊的发行是其信息传播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离开这一环节,信息传播过程将无法完成。

传统的音乐类纸质期刊主要以邮寄发行为主,再加上一些刊物的自办发行、委托发行、书店及报刊亭等其他销售手段,共同组成了纸质期刊的发行销售环节。在这一发行环节中不但会因为邮寄而出现刊物偶尔丢失的现象,而且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加强杂志的竞争力而给销售网点更低的折扣价格从而造成杂志利润的削减,最重要的是虽然现在我国的邮政运输服务已经在快速的发展壮大,但传统刊物在邮寄过程中不论是由读者还是由期刊发行部门负担的额外花费,和必要的邮寄时间,都是音乐类纸质类期刊发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传播成本。但另一方面,因为传统期刊发行和读者间是“一对一”的发行模式,对期刊集作者的版权起到较好的保障作用。

电子期刊大多数是通过互联网直接发行,由读者自行选择下载或直接在线阅读的模式。这种信息传播的模式防止了传统期刊邮寄过程中额外成本的产生,为受传双方提供了方便。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像iPad、iPhone等一系列便携电子产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2010年6月,《PICKUP!拾音器》以全球第一本中文音乐互动电子杂志的身份入驻苹果旗下的iPad系统;2010年8月3日,在我国占有领先地位的移动互联网阅读平台读览天下,作为中国首个正版电子杂志平台入驻iPad。电子期刊无孔不入的发挥着自己在发行传播方面的优势。但它“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模式,还需相关部门在今后杂志的版权问题和文章作者权利的保障方面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4“ToWhom”——期刊的读者群体

在期刊信息传播过程中,“5W模式”的第四条“toWhom”——受传者,所指的就是杂志的读者群体,这一拥有大量人数、成分复杂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各不相同的个人喜好,他们根据自己的标准有选择的接受期刊的信息,读者群体的态度更是对信息传播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在这个读者选择直接决定杂志发行量的当今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分析也显得尤为必要。

音乐类纸质期刊较电子期刊而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读者群体。首先,从价格方面来说,在传统纸质音乐类期刊中,有一部分因其随刊附赠CD增加了期刊的出版成本,还有一部分因为对期刊高品质的要求而采用了全铜版纸印刷,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音乐类纸质期刊的发行成本,使其较国内文摘性期刊如《读者》、《视野》等价位较高(一般在10元至30元人民币价格区间内浮动),这一价格对于并不是有针对性选择的普通大众来说并不亲民,这一因素决定了音乐类纸质期刊的读者必须能够负担这笔期刊的花费,或者说得是有一定收入来源的群体。其次,从内容方面音乐类纸质期刊以其刊物的品质和一定的深度、高度、专业度和电子刊物相区别,他是以一种小众化传播的模式,更具有针对的进行出版,他的专业化有时会体现在杂志文章对音乐专有名词的使用,故而音乐类刊物的读者群体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音乐欣赏水准或有着自己独到的音乐鉴赏水平,甚至是一些音乐专业的权威人士,他的对杂志的评价会产生一定的口碑影响,从而为杂志发展一批潜在的的读者,这也是音乐类纸质期刊受众窄化发展后读者群体改变的结果。

音乐类电子期刊针对的读者群体,和传统的纸质版期刊有所不同。首先,它有着一个非常亲民的价格。如:Zcom作为国内最专业、最权威的电子杂志发行平台,它为读者提供了互联网上几乎所有的免费电子期刊的阅读和下载服务,这样普通受众就可以低价甚至完全免费的享受到音乐类电子期刊。其次,在互联网一些电子期刊平台上,虽不乏例如《阿丽雅》、《钢琴志》等偏向古典音乐赏析的期刊,但是更多的还是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欣赏种类的电子期刊,它的内容更加年轻化、普及化、通俗化。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音乐类电子期刊更多是针对更加广泛的大众读者群体。最后,音乐类电子期刊依托网络传播信息,在网络这一信息的洪流中,读者不再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群体,电子期刊的便捷反馈系统如网络聊天室、在线论坛等,使读者这一受众群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了杂志的编辑过程中来,使音乐类电子期刊的读者具有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双重身份。

nlc202309032030

5“WithWhatEffect”——期刊信息传播的效果

对期刊信息传播效果的研究是信息完整传播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传双方互动的情况,还可以得出信息传播是否有效,读者对期刊的反馈情况等,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今后期刊信息传播的优化,以及下一次信息传播过程的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音乐类纸质期刊几乎都拥有一个厚重的外观质感,例如2011年度《爱乐》杂志每期约为黑白印制版240页左右;2009年度《人民音乐·留声机》杂志每期约为全彩铜版纸制版140页左右。此类杂志大多分门别类的用大量文字填满这上百页的刊物。而大多数的读者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栏目予以关注,而非从头至尾的逐篇阅读。音乐类电子期刊一方面因其对文字、音乐、图像等多媒体手段的综合利用,能够很大程度的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与物纸质期刊的厚重相比电子期刊无论从整体的页数上还是内容文字的篇幅上,都较为轻量化,这一点也符合了时下大众阅读呈现碎片化的趋势。

在信息传播中受传双方的互动,以及读者对刊物的反馈方面,依托网络平台发布的电子期刊,为受传双方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直接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音乐类纸质期刊也通过随刊附上的“读者调查问卷”进行读者反馈意见的收集,但因其过程较为繁复,且读者真实的反馈意见不能第一时间反馈给传播方,故而纸质期刊在及时掌握传播效果以对自身传播行为做出正确评价,进而修正改进方面较电子期刊略显滞后。

美国媒介理论家提出了著名的“补偿性媒介理论”,他认为“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种先天不足功能的补救和补偿,但这种补偿又会产生新的缺陷。[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而产生新的传播方式,而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并不是为了替代旧的传播方式,而是以一种弥补其不足的并存方式存在。音乐类电子期刊虽具有纸质期刊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在短时期内,电子期刊无法完成对纸质刊物的完全替代,他们必将处于长期的互补和共存状态下,故而在音乐类期刊电子版及纸质版的选择上,我们要考虑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利用以达到信息传播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云.内容就是王道——松下内容战略部总经理小冢雅之访谈[J].消费电子商讯,2011,(2):20-21.

[2]任珊珊.青年作家张悦然:网络阅读总给我一种不安全感[EB/OL].[2012-07-20].http://news.cntv.cn/20110

423/103330.shfml.

[3]王健,陈琳.补偿性媒介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阅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48-50.

作者简介:侯榕育潇(1990—),女,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上一篇:学校寒假值班安排下一篇:小实验家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