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承载网发展趋势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电承载网发展趋势

广电承载网发展趋势 篇1

随着我国资本传媒热与传媒财经热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人民理财意识的崛起,财经媒体进入成长期,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市场也随之突破零界规模,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财经类电视节目将迎来一个大的成长空间,其数量和质量都会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迸发出来。

一、中国财经类电视节目优化趋势

财经类电视节目数量上的崛起使得此类节目市场正从寡头垄断走向垄断竞争,综合资讯类财经节目、谈话类财经节目、评论类财经节目以及故事类财经节目仍然是市场分工的主要类别,风格与内容迥异,但具体要求与趋势都是向着提升信息的公正性和节目的实用性、发挥电视舆论监督的功能以及吸引受众与节目互动的方向发展。

1、及时、准确与全面的综合资讯类财经节目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以数字、图形、文字为主传递信息的综合资讯类财经节目,更加重视提升信息的公正性、权威性与节目的实用性以及发挥其快捷、及时、同步的优势。从沪深两地记者的直播连线,港股、全球股市资讯及时播报,以及产业经济新闻的报道,随着观众与投资者对与全球经济紧密相关的财经新闻资讯需求的日益增长,综合资讯类财经节目向着更加注重实效性、精准性、财经信息完整性、跨地域性、以及报道面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全能财经信息管家”发展。

2、深刻剖析热点的谈话类财经节目

谈话类财经节目目前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其趋势也是四类财经节目中最令人看好的。“第一财经”频道深度财经板块使用最多的栏目形态便是谈话类财经节目,从对热点人物的访谈、热点事件的讨论、市场异动的探讨,我们看出此类财经节目有着细分的趋势,但都向着剖析财经热点的广深化发展,更加注重多元化观点和矛盾的冲击,利用头脑风暴式谈话形式达到思想的碰撞与更深入问题的探索,以展现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市场热点,并有向娱乐化倾斜的趋势。

3、权威性与指导性并重的评论类财经节目

评论类财经节目在质量上,比起综合资讯类财经节目、谈话类节目的发展相对落后,在数量上比故事类财经节目的发展缓慢,但其对财经热点的深入剖析与解读是此类节目发展的动力与核心价值所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人民关注国家经济命运意识的崛起,也是其发展的加速器。评论类财经节目正在向着定位高端、权威公正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财经资深人士鼎力加盟,并且对政策面、经济数据、消息面进行专业解读,有深度的评论。此类节目亦注重多元化观点的报道,更公平地对待对立观点,让受众接受到财经热点更完整全面的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投资选择。更注重权威性与指导性的平衡。此外,结合外国经验可知,由于传媒竞争力的增加,此类节目必定会出现以各种权威且独到的见解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全球品牌网-栏目,这亦是趋势所在。

4、注重趣味性与启示性的故事类财经节目

故事类财经节目在我国电视市场上数量增长最快,但其注重故事情节的离奇与曲折,娱乐化成分高,时效性与权威性底,往往失去了关注财经市场上有充分话语权和决策权的高端受众的青睐,此类节目组大众化路线,因此追求趣味性,故事多有离奇情节冲突,各地方电视台在获取财经咨询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但成为故事类财经节目崛起之地。目前这种趋势仍在继续,并且会在各地方台逐渐形成一批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故事类财经节目,故事描述手法与形式上区域性差异扩大,一定程度上形成文化壁垒,但总体趋势是向着打造更注重趣味性与启示性的故事类财经节目发展。

二、中国财经类电视节目市场格局趋势

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市场的趋势是:逐渐在形成以打造产业价值链为主的财经栏目市场格局,以财经栏目间频道化运作,财经栏目娱乐化成分增多,财经频道间分割争夺受众市场,不同财经媒体间竟合现象加剧,财经节目国际化,节目推广多样化,财经媒体集团化等为特征。

1、频道化运作实现规模效应

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均在财经频道与经济生活频道之中,因此频道化运作是其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央视二套以大财经的形象出现,第一时间、央视证券频道以专业财经频道占领分众市场。财经类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地汇集在财经频道之上,以各自独特的见解与栏目间相类似的风格共同打造频道的品牌,并且根据频道化运作的趋势,各频道由于受到某些限制或者是为了降低节目制作成本,会向着大量购买引进社会制作公司制作的财经节目的趋势发展。频道化运作较低了栏目的运作成本,助长了栏目的知名度,并且形成有效的栏目间竞争与合作机制,形成规模效应。

2、财经频道以各自特色划分节目受众市场

目前,我国财经类节目受众市场已经出现明显分化的趋势,央视二套以大财经视角占领普通大众投资者市场,第一财经以专业化财经栏目群占领高端财经受众市场,地方电视台财经频道也受利于一定程度的文化壁垒,以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财经节目占领区域化受众市场。目前受众被细分的趋势正在加剧,并且频道在市场上划分受众的市场格局与市场分层逐渐明显,此外,有些地方电视台财经频道由于其优秀的节目制作或者频道整合,有突破地域性限制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度很高的财经频道,目前深圳财经生活频道与内蒙古卫视是这种发展趋势的领头羊。财经类电视节目市场垄断寡头的数量在逐渐增加,竞争也在逐渐增大。

3、跨媒体竞合现象逐渐加剧

CCTV与央视国际的合作,传统电视媒体与数字电视的相互合并,第一财经将电视、广播以及报纸捆绑在一起进行运作,媒体融合趋势下,财经节目也向着跨媒体的一体化运作发展。这种利用“品牌”进行经营,打造财经节目产业链的趋势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财经节目、财经频道以及财经媒体利用品牌先行、努力发展跨媒体平台为依托,以最终形成财经媒体产业链的范围经济。此外,财经类节目制作单位公司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收入也在从单一广告收入向多元化经营收入转变。

4、国际财经资讯需求导致财经节目国际化合作

2003年4月10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国际著名财经媒体CNBC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每天通过卫星连线,第一财经频道在CNBC全球电视网中直播《中国财经简讯》、《中国经营者》等节目,向亚太、欧洲以及美国的商界人

士提供中国财经信息。第一财经国际间跨媒体的合作说明了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财经频道选择国际间财经媒体合作来获得更多国际财经咨询,以满足受众膨胀的信息需要。

除了媒体之间的相互提供财经节目的国际化合作之外,在国内财经节目制作上,也出现了国际化倾向,例如第一财经《决策》节目,是一档把哈佛商学院案例电视化包装的节目;国外大型投资机构、期货公司等对CCTV-2套《证券时间》提供调查数据、研究分析等。财经电视节目国际化发展趋势中,这种内容合作会更为频繁并且数量大增。

三、中国财经类节目的未来

正如选秀类节目这些年来在我国的如火如荼,财经类节目将是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可以预见的到,财经类节目在创新和亲民性上将大有突破。

广电承载网发展趋势 篇2

众所周知,电信的起步和发展是以国家投资基础网而建设起来的,积累了大量的物质基础和用户群体,发展了半个多世纪。而我们的有线电视网络是由以前的原广电局中分离出来的,都是靠自身的投资才发展到今天。虽然都是企业,我们更应理性的看到两者的巨大差距,我们的行业标准还不是很规范,市场运作也是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广电网络在某些方面和电信的差距较大,但是只要我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取得市场份额也未尝不可。若与电信等其他运营商打价格战,我们耗不起,也不是长久之计,那么我们就要发挥广电自身优势,也就是多年优质视频服务,因为多年来和用户建立了比较信赖的关系。今后进一步以信誉巩固数字电视用户,赢得客户,也就赢得了市场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新思路、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将自身从事业单位、事业身份中解放出来,只有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我相信才能把我们的事业真正市场化,使我们的服务在用户心中扎根,取得保发展成果这场战争的胜利。

市场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数字电视、模拟电视两大基础业务也日趋饱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死胡同,怎么办?守还是攻?守,目前可以解决温饱,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攻,道路艰辛,但却可以带给我们希望,可以看到另一片蓝天。三网融合更加使我们坚信,只有开展多种增值业务,不走老路子,才能长足发展。

开展多种增值业务,需要的是胆识和魄力。我们要强抓机遇,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广电运营商在互动高清电视方面具有最大的优势,比如江苏省,就走在全国的前列。这就要求有双向网络的支持,我们现在还有三年的缓冲期限,因为这三年是全国试点阶段,我们在这间隙可以进行投资进行双向网络改造,为后期的高清互动电视打基础。其次,大力开展数字电视营销。前期发展数字电视已为我们作好了铺垫,且市场较成熟,不用再进行更多的投资。目前我公司进行较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只要努力去做,大有潜力可挖。第三,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三网合一”进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全国游戏业务每年带来的收入达几百个亿,目前还有大发展的势头。我们不妨可在这方面大力发展,像辽宁、湖南都有这方面的先例,且发展很好。只要敢想敢干,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我们都知道,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具备公益性、政治性、文化性和经营性的特殊特点,虽然不具备其他运营商的纯市场化的运作,但我们却拥有自己所具备的特殊优势,只要我们不气馁,充分认识到市场的发展规律,我们也能走出一片新天地。一位名人说的好:对手再强大也并不害怕,害怕是不能战胜自己,只要相信自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抢占市场,强抓先机,我们就要未雨绸缪,提前部署,只有充分认识到危机感和使命感,广电网络事业必能做强做大。

摘要:本文通过对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要求,从我省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几个方面简要的阐明了作者的想法。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发展探讨 篇3

关键词:三网融合 广电网络 建设思路

1.三网融合为广电网络发展带来机遇

2010年以来,国务院强力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布了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审批通过了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主要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三网融合为广电带来的最大机遇是政策倾斜和资金人才支持。总体方案赋予广电主导IPTV及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权,并获准通过有线网开展完整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和IP电话业务。此外,国务院部署组建国家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任务,明确了该公司的筹建由国家投入资本金,吸引社会各方面融资以及入股。广电有线电视网络有望以此为契机,加快实施全网整合和网络双向改造,提升大规模融合业务能力,进而向通信领域重要竞争主体迈进。

2.广电网络发展面临的问题

国务院给出的试点三年、融合三年的过渡期,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挑战。广电系统需在2-3年保护期内迅速壮大,完成适应全国竞争需要的全程全网建设。广电网络四级管四级建的历史,形成了网络区域分散、缺少整体规划、技术标准不统一、业务运营单一等现状,使得其在接入网改造和骨干网搭建方面有很多功课待补。业务范围从广播视频向包括话音通信和互联网在内的全面融合扩展,广电网络发展除了面临自身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要求,同样要面对电信领域网络的宽带化、移动化、融合化要求,以及来自互联网个性化互动、新媒体替代的挑战。

3.广电网络分阶段发展思路探讨

针对下一阶段发展,广电总局提出要求: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促进有线电视网由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标清变高清、事业变企业、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有线电视接入网的数字化、双向化是开展综合服务的基础。

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是业务目标,为实现“用”字,必须要打通骨干网,连通目前零散的网络满足用户跨区域互动需要。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探讨和跨行业借鉴的内容。

3.1接入网改造(数字化、双向化)思路探讨

(1)CMTS+CM方式有早期试点的意义,现阶段不宜再新建。理由是这类组网,CMTS的功能类似汇聚交换机,其带宽共享模式,两端调制解调,网络上行噪声聚集干扰明显,带宽可用性有限,在用户规模并发时的业务感知较差。

(2)EPON+EoC标准不统一,需特别注意短期切入和长期运营间的均衡。该方式的最大优势是全网改造比较少,可以利旧现有同轴电缆快速开展业务,且覆盖成本较低。EoC调制方式包括MoCA、HomePNA、Home Plug、WiFi等多种,适应多种场景。长期运营来看,技术制式不统一,建网方案繁杂,必然面临大量的管理困难,主要是无法统一网络规划,网管系统不到位,有调制解调厂家绑定风险,不易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导致建设成本较难持续下降。这些问题在省一级网络整合过程中需统筹应对。

(3)EPON+LAN方式,也是电信领域正在全力推进的方式。光进铜退是中国电信这几年强力实施的工作,采用PON+LAN方式适应未来业务承载和低成本建网要求。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研发还是产品线建设,大型战略合作厂商的身影随处可见。广电系统现有的参与方还不成规模,需要开放的魄力,引进广电以外领域的合作者。

3.2骨干网络建设经验借鉴

三网融合的内涵是业务融合,通过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的任何一个网络均可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从这个角度,无论是电信还是广电,未来的基础网络功能大体相似,网络建设存在共建共享基础。目前的情况是,两大系统各自为战,彼此间缺乏统筹规划,分别制定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网络规划。广电系统近期明确提出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构建NGB传输网络、NGB业务平台、NGB管理系统,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业务跨地区的互通、交换和节目资源的共享。目标是新建一个内部专用网路。技术层面分析,NGB骨干网的核心技术,是3TNet的技术,核心网基于ASON电路交换、边缘网基于IP分组交换的混合交换体制。采用这种体制组网,业务承载方式为核心层采用路由器进行扁平式多播,支持跨地区点播,城域边缘范围构建交换式的接入汇聚网。新阶段,以广播电视为承载目标而研发的 NGB封闭网络体系,能否适应当前互联网开放式需求值得探讨。

这方面有必要借鉴一下电信系统以往的经验。最近几年国内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发展方面都面临着来自虚拟运营商和P2P应用对业务网络的影响和挑战,主要表现为VoIP等虚拟运营大量侵蚀网络运营收入,缺少拓扑智能的P2P业务占用大量网间带宽,互联网的拥塞点从原来的接入宽带转移到了网间带宽。综合研究后得出了两点启示和解决问题三个着力点。两点启示是:(1)互联网业务特点,开放型互联网业务占据总接入带宽很小比例,IPTV、VoIP、互联网游戏等封闭型自提供业务占有较大的带宽比例;(2)网络运营要求,运营商需提升内部主控能力,尤其是接入资源、客户资源、内容资源三类核心能力。三个着力点是:(1)构建扁平化分级网络架构:采用IP技术构建统一承载、扁平化、简单化的网络,主动适应P2P和视频需求,引入云计算技术低成本建设业务平台,采用路由型城域网强化城域网范围内的业务承载和控制,通过内容分发网络(CDN)提升本地视频承载效率;(2)实施内外网差分服务:利用和强化内、外网差分服务格局,在运营商间互联互通区域加强流量控制,提升企业内部骨干和城域网内服务感知,根据需求提供有保障的视频业务和有控制的P2P服务;(3)聚合信息资源:一方面在网内积极建设亟需的视频、IPTV等封闭型自提供业务,一方面加强IDC资源引入,分区域集中建设IDC基地,通过IDC代理、网游合作、重要网站镜像和Web Cache等方式引入信息源,提升内网资源聚合能力,降低网间业务感知差异。

预计广电网络短期无法快速提升骨干资源基础和业务承载控制能力的,初期一种可行的方式是与中国移动这类非直接竞争电信企业展开合作。广电网络的地市城域网(包括宽带接入网)层面直接与电信运营企业的骨干网对联,借用对方互联网互联互通和国际出口实现外网互联和访问。广电和移动运营企业共同发展互联网业务,目前国内部分省市已经存在一些实例。广电网络目前的做法只是通过用户接入网资源开展合作,其余的宽带接入、IP承载和互联网资源都由移动运营企业提供,下一步值得推进的是在内容资源尤其是本地视频资源方面加强能力互换,为与主导企业开展激烈竞争时争取缓冲时机。

参考文献:

[1]曾剑秋,陈静.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经济日报,2010-01-21.

[2]韦乐平.三网融合的思考.电信科学,2010,(3).

[3]罗小布.“三网融合”思维札记.中国数字电视,2010,(z1).

[4]王效杰.广电NGB发展思路.新闻前哨,2010,(4).

[5]邬贺铨.电信技术演进的启示.信息通信技术,2009,(4).

[6]侯自强.“三网融合”的基础是互联网.中国数字电视,2010,(4).

[7]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双向接入网技术培训材料. http://bbs.dvbcn.com/showtopic-43672.html,2009.10.23

广电承载网发展趋势 篇4

近年来,我国网络购物实现了近乎100%的年增速,网络购物成为了人们新的消费习惯,冲击着传统的零售市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科院预测,2010年中国的网络购物额将达到50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而在电子商务更加成熟的发达国家,这个比率可达到10%,网络购物业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报告描述了当前我国网购市场的发展现状,对网购十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网购市场对传统零售市场的影响、网购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术语定义:

网络购物——包括发生在互联网中企业之间(Business to Business,简称B2B)、企业和消费者之间(Business to Consumer,简称B2C)、个人之间(Consumer to Consumer,简称C2C)通过网络通信手段缔结的商品和服务交易。

C2C购物网站——C2C购物网站主要指的是为消费者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买卖提供交易平台的网站,在中国主要有淘宝网、拍拍网、TOM易趣网和百度有啊。

B2C购物网站——B2C购物网站是指直接把商品或服务售卖给消费者的网站,中国主要的B2C网站有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京东商城、红孩子等。

网络购物渗透率——指半年内在网上买过东西的用户数量占网民数量的比例。

一、我国网络环境及网购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增幅为18.6%。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

/ 16

万人

***3380031.8%3600028.9%2980025.5%2530022.6%270002100019.1%1620016.0%***2.3%***0.5%8.5%9.4%35%30%25%20%15%10%5%0%02005.122006.122007.12网民数2008.12互联网普及率2009.12

图 1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

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的特点,其中,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截至2010年6月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为33.8%、30.5%和29.1%,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2亿、1.28亿、1.22亿,半年用户规模增幅分别为31.4%,36.2%和29.9%,增速在各类网络应用中排名前三。由于我国网民基数庞大,随着新增网民网络使用逐步成熟化,以及网络购物相关服务不断优化,我国网购网民数量在未来可能会有较大规模的增长。

200001500028.1%***1419633.8%40%30%20%2009.12网民规模2010.06使用率

图 2 2004.12-2010.6年中国网民和网购网民规模变化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25万亿元。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网购市场交易额达到2500亿元,而淘宝网2009年实现商品成交额超过2000亿元,达到2083亿元,注册用户超过1.9亿,几乎占到网民总数量的一半。据中国社科院发布《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9-2010)》预测,2010年中国的网络购物额将达到50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008年,网络购物交易额占中国社会消费

/ 16

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突破1%,2009年突破2%,我国网络购物整体规模增速超过100%。2009年,美国网络购物成交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占到了零售业总额的6%;韩国销售额也达到200亿美元,占到零售额总额的12%,网络购物业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较快增长,显示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趋向常态化,网络零售业务日常化,网络购物市场主体日益强大。同时,2010年,网络购物市场涌现出一些新的模式和机遇。首先,团购模式的兴起,显现出区域性电子商务服务发展的势头;其二,购物网站向手机平台平移,移动电子商务紧密布局;其三,B2C模式主流化发展,网络购物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安全保障等;其四,购物网站加快自建物流或合作提供物流的步伐,积极主动夯实线下服务基础。另外,随着免运费价格战再次打响,通过媒体宣传和促销活动使网络购物加速向社会大众渗透。

二、国内网购十年发展历程

1999-2002年,前传。中国网购发展,避不开8848。作为中国B2C的开山鼻祖,8848.com当年不断刷新奇迹。同年(1999年),邵亦波创立易趣网,开中国C2C网站先河;当当网也投入运营。此时,互联网在中国兴起不久,网购更是新潮玩意;但这个新奇事物,最初就彰显了其蓬勃的前景。易趣推出个人网上开店服务后,一周内吸引5000多位网友“尝鲜”,这也是中国首批靠网络来赚钱的网民。业界没有预料到,此后这一群体将以惊人速度膨胀,并发展为“新360行”。

然而,由于企业急功近利及行业本身不成熟,网购之路暗伏危机。2001年7月,易趣宣布对卖家收费,为人所诟病,也为后来者留下了赶超空间。2001年左右,受互联网泡沫影响,网购进入低迷期。领头羊8848没能熬过冬天,猝然倒下;雅宝网,这一曾与易趣齐名的C2C网站,最后也因资金原因无法坚持下去。

三年间,中国网购市场重新洗牌,频频受挫中大浪淘沙,走向了一番新天地。2003-2005年,奔腾岁月。2003年,非典肆虐,给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迎头一棒。但正如龙永图预言,“非典后时代”会有一批新产业和企业家诞生。5月,淘宝网诞生上线。20天后,淘宝网迎来第1万名注册用户。

可以说,SARS改变了网民消费习惯。同年业界巨头eBay1.8亿美元接管易趣,进军中国。此前,易趣经过几轮厮杀,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易趣依旧实行收费。这给了免费的淘宝成长的机会。不到一年,战争以淘宝获胜终结。三年

/ 16

间,淘宝探索出一套独特的C2C运营模式,抛弃了eBay邮件式沟通,开发旺旺即时通讯工具;创造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并在2005年升级,推出“全额赔付”。可以说,这场战争无形中推进了网购市场规范化。

2005年,中国消费市场迎来井喷,中国的消费增长率连续16个月增长速度超过12%。恰逢其时,阿里集团宣布,追加10亿元投资,淘宝网继续免费三年。

2006-2007年,回归理性。2006年开始,网购格局回归理性,频频出现收购、合并、注资,几大重要网购网站出现鼎立之势——淘宝网成为亚洲最大购物网站;腾讯公司旗下的拍拍网正式运营;TOM在线与eBay成立合资公司,更名为TOM易趣。2007年,京东商城获得了来自今日资本千万美元的融资;当年6月5日,卓越网更名为“卓越亚马逊”。此时各大网购网站日趋成熟,认清自己也看准竞争对手。随着近几年B2C市场的快速发展,自然成为目标之一。

2006年5月10日淘宝开创B2C业务,推出“淘宝商城”。这一平台在减轻中国中小企业渠道压力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通过网货建立品牌的可能。“重要的是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为导向,进行定制化生产,迅速开始新的营销。”在马云眼中,未来的网购市场,将会升级为C2B,所有的制造业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改变自己产品设计。

2008-2010年,逆流而上。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当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苦寻扩大内需途径时,以淘宝为代表的网络零售行业却保持翻番的增长势头。2008年,中粮集团投资创办我买网,专注于食品类的B2C电子商务;京东商城一直保持高速成长,连续六年增长率均超过200%,2010年初,京东商城获得老虎环球基金领投的总金额超过1.5亿美元的第三轮融资,预计2010年营业收入将超过100亿元;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融资2.72亿美元。

同样“大”市场,淘宝也有“大”动作———2009年9月4日阿里集团启动“大淘宝战略”,旗下淘宝网和阿里妈妈即日起合并发展,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电子商务生态体系。蓝图中,淘宝要做电子商务水、电、煤基础设施的提供者。2010年11月1日,淘宝商城正式启用独立域名(),淘宝商城盛大开幕再次挺进B2C市场,业内保守估计淘宝商城2010年的成绩单应可达到200亿元。

2010年上半年全国上下刮起了一股猛烈的团购飓风。继美团网、F团等一线城市的团购网站取得佳绩之后,各二三线城市团购网站更是异军突起。随着搜狐、4 / 16

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使这场被称为“百团大战”的战事趋向白热化。中国电子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底,国内团购网站数量飙升到480家,预计到2010年底,国内团购网站数量有望达到880家。在团购网站自身看来,这一行业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参加多少不重要,关键在于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并跑出好成绩。

三、主要购物网站市场情况

在购物网站数量方面,截止到2010年6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已经达2.07万家。其中,B2C、C2C与其他非主流模式企业达1.25万家。另外,2010年上半年我国个人网店已达1200万家,预计到年底将达1300万家,将比去年新增260万家。

(一)主要购物网站市场份额

正望咨询报告指出,2009我国网上购物继续高速发展,网购规模达到2670亿元,比2008年增长90.7%,按网购金额计算,在被调查的26城市中,2009年淘宝网的市场份额为71.7%,京东商城以3.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当当(3.1%)和拍拍(2.9%)分别位居三、四位。与2008年相比,京东商城的市场份额上升了0.9个百分点,淘宝和当当分别上升了0.6和0.4个百分点,Vancl市场份额也有0.3个百分点的提升。卓越和麦网的市场份额则分别下降了0.3个百分点。在艾瑞咨询以及清科研究中心两家机构2009年的统计数据中,京东商城以40亿元收入排B2C市场销量第一,其次是卓越亚马逊,第三是当当14亿元,凡客诚品以12.2亿的营收、31.3%的市场份额排名网购服装第一,在B2C市场市场排名为第四。

图 3 2009年26城市按购物金额计算的市场份额

/ 16

目前,我国网民的大部分网购商品是在首选购物网站上购买的,首选购物网站是网民网购消费的主要平台。用户半年内在首选购物网站上支出的金额占到半年网购总额的96%,从用户首选的购物网站看,目前C2C类购物网站占据的首选用户市场份额达85%,但各购物网站的市场份额差异较大。其中,淘宝网用户市场份额达76.5%,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次是拍拍网,占比6.1%。当当、卓越、京东商城三个主要B2C网站分别以5.8%,2.2%和2.2%名列其后。有啊首选用户规模超过易趣,为1.5%。红孩子、云网、麦网及网上书城等B2C购物网站分别只占据了不到1%的首选用户市场份额。

图 4 购物网站首选用户市场份额(%)

C2C网购平台涵盖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服装、饰品、玩具、化妆品、消费电子等,甚至还能买到商场中都难觅踪迹的商品,因此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对C2C购物网站的满意度低于B2C购物网站。相对而言,B2C购物网站在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上都领先于C2C购物网站,但是C2C购物网站品类丰富、低价优惠的模式更适宜目前用户的偏好。

(二)B2C市场主要企业竞争状况

据《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我国主要B2C购物网站的网购用户渗透率普遍较低,市场垄断竞争的特征较为明显,当当网、卓越网、京东商城和红孩子等网商相对领先。主要B2C购物网站的用户差异较为明显,各家B2C

/ 16

购物网站的品牌转化率水平相当,基本在30%左右。

网站的网络购物渗透率是反映网站在网购用户中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主要B2C网站的用户渗透率较低,均在20%以下。具体看,当当网占据最大的用户份额,其网站渗透率达10.4%。卓越、京东商城、红孩子名列其后,网站渗透率分别为4.5%、3.5%和1.6%。B2C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用户渗透率波动较大。从网站渗透率的变化看,京东商城的网民使用比例上升较快,网站渗透率跻身B2C市场前三的位置;红孩子的用户渗透率也有所增长。

图 2 部分B2C购物网站网购用户渗透率(%)

大多数B2C购物网站在网购用户中的品牌认知度还不高,在未提及的情况下,用户最为熟悉的B2C购物网站当当网也只有29.8%的用户认知率。其次是卓越网,占到15.6%。京东商城和红孩子分别以9.5%和4.5%排名三、四。

(三)C2C市场主要企业竞争状况

目前,我国主要C2C购物网站市场格局处于淘宝网一家独大的局面。各网站的用户差异较为明显。除淘宝网外,大多数网站的品牌认知度和转化率还不高。

目前,淘宝网的渗透率高达81.5%,远高于其他C2C网站。百度有啊凭借百度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用户群在慢慢扩大,目前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已经达到2%。

/ 16

图 6 C2C购物网站网购用户渗透率

(四)网购商品类别分析

从半年内网民购买的商品类别看,用户网络购物的生活化趋势较明显。2009年上半年,服装家居饰品稳坐购买用户数首位,超过半数的网民都在网上购买过服装家居饰品。化妆品及珠宝的购买比例超过了书籍音像制品,二者分列用户购买数量的第二、三位。

图 7 2009上半年网购各类商品的网民比例(%)

服装是网上最畅销的商品。2009年消费者通过网上总计购买了约640亿元

/ 16

的服装类产品,共有8600万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过服装,约占到全部网购消费者数量的三分之二。调查发现网上购买服装的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装的金额占到了全部服装消费额的四分之一,而且随着网购服装经验的增加,网购服装的金额占比也会逐渐提高。服装网购市场中淘宝的市场份额为86.3%,拍拍的市场份额为4.5%,麦网和Vancl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和1.5%。淘宝网在服装网购领域的份额主要是由众多的中小卖家贡献的,而服装品牌企业纷纷在淘宝商城开设旗舰店,推动了淘宝网服装网购份额的大幅提升。

服装家居用品销售的走俏,与商品、渠道和用户特点都有关。首先,服装家居产品是易耗品,其更新换代的短时消费和网络流行时尚、产品多样化结合,能较好地发挥网络购物的优势。其二,服装家居用品具有金额小、易保存、体积小等特点,在各大网购商家拓宽产品线的今天,逐渐成为商家纷纷上架的产品。其三,随着时尚元素向网购市场的渗透,与男性在3C产品上的消费热度对应,女性在服装饰品上展现了强大的购买力。由于女性往往是家庭采购的主力,对服装饰品的网购具有良好体验的女性,可能将家庭日常购物中的部分商品也通过网上购买来实现,从而带动了日用品网络零售的增长。目前服装家居饰品的购买潜力还未完全释放,未来生活化用品的网购将会在更多网民中渗透。

中国社科院《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9-2010)》认为,服装家居饰品的网购人数将稳居首位。2009年有61.5%的用户半年内在网上购买过服装家居饰品,这一比例较之2008年提升了12.6个百分点,2010年此比重将接近80%。蓝皮书并预计,家电网购会成为2010年网络购物的最大热点,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800亿元。2009年,家电网购销售额为400亿元。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家电企业,与京东商城、新七天电器网等网上家电商户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五)购物网站满意度

网上购物消费者体验较好。有75.1%消费者认为网上购物总体满意度不低于网下购物,其中有13.2%的消费者认为网上购物总体满意度高于网下购物,接近六成(58.1%)的消费者认为网上购物的乐趣不低于逛街。这使得消费者对网上购物持比较乐观的态度,而有86.4%的消费者表示未来会增加网上购物或者基本上保持不变。有37.9%的消费者表示有购物需求时首先会想到去网上购物,有近三分之二的用户表示会在网下看好商品然后去网上买。

/ 16

从不同类型购物网站使用满意度评价看,用户对C2C购物网站使用满意度低于B2C购物网站。B2C网站在支付、物流和售后服务上较之C2C网站有先天的优势。虽然C2C网站可以利用第三方账户付款,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保障用户交易的安全性,但是,B2C网站提供的货到付款服务,更加符合网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习惯。很多大的B2C网站甚至筹建了自己的物流体系,同时,B2C网站的售后服务提供者是厂商,所以售后服务更稳定、更有保障。在C2C网站占据比较优势的商品和网站使用上,B2C网站的用户体验也没有输给C2C,网购用户对京东商城、卓越和当当的商品性价比和网站好用性评价都不低于甚至优于C2C购物商圈。从商业运行的差异上看,由于B2C购物网站商家相对单一,进货渠道较为透明,产品可信度较高。并且,大多网站自建了物流和配送中心,使得B2C购物网站在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上都领先于C2C购物网站。

图 8 用户对购物网站各项因素满意度评价

2010年B2C网店模式在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的发展中最为突显。各大传统行业都纷纷加大了对电子商务的投资与关注,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店长也不甘落后。在B2C的竞争中,网商们都看到了网购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将目光关注到了电子商务这一市场。凡客诚品重资打造“VJIA”望建设成为“中国时尚业亚马逊”,国美电器收购库巴商场开始进军B2C,麦考林的成功上市。

B2C这个战场,有不少的企业都脱颖而出在各方称霸。首先:是否拥有线下

/ 16

实体店铺。传统的零售商场拥有着强大的品牌优势以及稳定的用户群体,建立B2C来实现传统到电商的拓展。再者:自身拥有工厂,本身亦为生产商。同时考虑自身的产品种类以及销售利润,如果单品利润过于低下,只能考虑批发。其三:本身没有产品,通过代理品牌商品以建立保质公平的交易商场。其四:产品独特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是为一定的用户群体服务。后者:低价商品,通过一定的进货优势利用价格低廉来赚取一定的用户量,这种模式较适合个人去做。在以上的几种B2C模式中,都能够看到成功者。

四、网店与实体店间利益的平衡

(一)网购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正望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2010年国内服装网购金额将达到1150亿元,与2009年全年的640亿元相比,预计同比增长79.7%。但是,由于线上销售渠道和线下实体门店的冲突难解,恒源祥等品牌服装仍处在欲进还休的状态。淘宝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淘宝网服装成交金额162.4亿元,男装、女装、男鞋、女鞋交易额同比都增长140%以上,分别达到25.6亿元、64.6亿元、4.6亿元、12.9亿元;运动鞋增幅最低,同比仍增长77.9%,达7.4亿元。以男装品牌杰克琼斯为例,单日网上销售金额最高达500万元。

知名品牌产品“网销”化已成为未来电子商务的趋势之一,如何平衡电子商务平台与实体店之间的矛盾,是摆在不少企业面前的一道“考题”。终端实体店已然感受到来自网络的威胁,来自七匹狼的公开消息显示,每天都有10起各地代理商投诉网店低价严重冲击实体店市场,这是网店与实体店之间矛盾浮出水面的一个生动写照。

在网店迅速崛起的同时,实体店自身的发展已经走入了一个重要的关口。这种困境首先来自渠道终端高昂的成本,专卖店是鞋服类企业的主要渠道终端。目前,一个专卖店一年的房租都在几十万以上,部分重点商业区专卖店的房租甚至高达数百万。宁波服装商会对泉州8家企业的考察中,九牧王董事长林聪颖就曾直言,高房租已经成为制约服装企业终端发展的一大掣肘,“做得半死,到头来都是给房东打工。”

除了专卖店之外,大卖场中的专柜也是鞋服类企业的主要终端渠道,而进驻大卖场,虽然店铺租金成本要远远低于专卖店,但其高扣点,却同样让企业苦不堪言。据徐智勇透露,目前,商场店铺扣点至少在20%~30%之间。相比之下,11 / 16

电子商务平台在成本上无疑具有绝对优势。电子商务平台无需房租,其扣点也仅在5.5%至10%之间。

除此之外,实体店受到地域的限制,仅可触及区域商业街的客流,而网店则可以有效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优势都是实体店所无法比拟的。”凭借着价格优势,网店开始一步步地蚕食着原本属于实体店的市场份额。

网购市场巨大的潜力,显然是不少企业所不愿意放过的,而从已经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的实践来看,大多获益匪浅。以国内运动鞋巨头李宁为例,李宁官方网店在开设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流量增长了15倍,销量增长了5倍,而目前,李宁已经超越阿迪达斯,在运动鞋品牌的网购中位列第二。

(二)网店对实体店市场的冲击

就目前的市场份额而言,电子商务平台还不足给实体店带来太大的压力,但网店的低价策略,却着实给实体店的定价体系造成巨大冲击。据福建喜攀登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嘉猛观察,网络上很多产品销售价格仅仅比出厂价高出20块钱,“这彻底打乱了产品的定价。”张嘉猛的说法可以寻找到很多例证,以匹克的产品为例,同样的一款产品,在匹克的实体店里卖价为228元,官方商城上的售价为182元。而记者在某购物网站上看到,这款产品的定价极其混乱,在记者查看的十多家网店里,最低售价仅为123元。

混乱的价格彻底打乱了企业的定价体系。据潘远超介绍,目前网络上出售匹克运动鞋的网店,除了匹克的官方商城外,多数是区域经销商以及私人开设的网店。“私人开设的网店根本不受我们掌控,可以随意定价,这给我们的价格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更让潘远超忧心的是,部分私人网店中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给匹克的品牌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据他介绍,不久前,就曾有消费者拿着从网上购买来的匹克运动鞋到匹克总部要求退货。

匹克的遭遇并不是一个孤例,七匹狼董事长助理胡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透露,七匹狼每天要接到十几个来自全国代理经销商的电话,投诉网上销售的低折扣商品,严重冲击地铺市场。正是在这种冲击下,发力电子商务,被视为是一种被动防御手段。张文龙表示,国辉之所以花大力气进入电子商务,正是对网上混乱形势的一种应对之策,“这也是多数企业的想法,实际上现在大家都很无奈,花这么大的力气到电子商务里面,主要就是要清理这些不规范的网店。”胡军同样表示,七匹狼发力电子商务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整顿和梳理。据了解,七匹狼已经

/ 16

与淘宝网展开合作,淘宝网每个月将至少整顿30家未经七匹狼公司授权的网店。匹狼的做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所效仿。据张文龙透露,CBA雷速进入电子商务的第一件事情,同样是整顿网上不规范的网店。

恒源祥市场部总监吕菁认为,李宁公司等在服装网购市场发力主要是受到了线上销售对线下销售的冲击。李宁的目标消费者是14~28岁的年轻人,这也是网民群体的主力,这部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越多,意味着线下销售渠道的销量可能减少,吕菁说,恒源祥的目标消费者是35岁左右的男性群体,这部分消费者与互联网主要使用人群相重合的并不多,另外如果恒源祥勉强上马网上购物业务,只是将原来线下的业务搬到网络平台上,基本上还是同样的消费者,并不能扩大消费者的数量,因此恒源祥至今未启动网购业务。

马克华菲网络直销项目部运营总监林平表示,很多传统服装大牌企业在面对网购这个问题时比较尴尬,以马克华菲为例,网购平台一度充斥了假冒伪劣产品,商品价格混乱不堪,导致线下销售商向马克华菲投诉,另外网上销售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让消费者对品牌评价不高,消费体验不佳。

(三)网店与实体店互为补充

虽然前景广阔,但网购还没能成为服装巨头的重要业绩支撑点。百丽电子商务运营总监胡琛荣表示,2008年下半年开始,百丽开始做电子商务,目前百丽已经发展了100余家网络经销商,网购平台目前为百丽集团贡献的收入还不到1万多家实体门店销售收入的1%。Kappa电子商务部经理顾皓澜也表示,网购的概念2005年就已经提出,酝酿多年后,目前网上销售的收入占到Kappa整体收入的4%左右。实际上,在传统市场已经做强做大的服装巨头在进入网上销售市场时仍然顾虑重重。

七匹狼经销商对网店的投诉,无疑是实体店与网店之间矛盾的一个写照,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虽然网店迅速崛起,但实体店依然是企业销售的“主动脉”,而网店充其量只是从体外注射的“营养液”,“企业必须抓住电子商务这个发展趋势没错,但切不可过分伤害实体店的利益。”正是源于对实体店造成伤害的担心,泉州一知名男装品牌早在两年前就已谋划进军电子商务,但一直不敢贸然“动手”。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电子商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崛起,在不久的将来,电子商务平台与实体店之间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如何平

/ 16

衡电子商务平台与实体店之间的矛盾,是摆在不少企业桌面上的一道“考题”。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解决这对矛盾的最有效做法就是实现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店之间产品的差异化。以李宁为例,为了避免网店对实体店造成冲击,李宁一方面不允许所有的线下经销商向线上供货,另一方面则通过电子商务部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规范的网上渠道进行销售。

目前不少企业通行的做法则是让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企业过季或促销产品的销售平台。但仅仅作为过季或促销产品的销售平台,显然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并不符合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实际上,在电子商务的步步紧逼之下,实体店并非一无是处。

服装网上销售看上去很美,网上和网下销售渠道理论上可以完美结合,但是这种结合是有条件的,如果现在将大量精力放在线上渠道的发展上,企业会走弯路,线上和线下的渠道融合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未来百丽不会设定线上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例目标,线上销售目前还不是百丽考虑的重点问题。马克华菲未来3~5年,网上销售的产品主要是过季的库存产品和网络特供产品,过季产品占到30%左右,网络特供产品约占30%,线下实体门店不再销售库存商品,这样线上和线下的产品互不交叉,是两套不同的价格体系,两种销售渠道可以并行不悖。

就目前而言,相比实体店,电子商务平台仍有诸多难以企及之处。因为网购主要通过网络和电话完成,这虽然能给消费者带来购物的便捷,但也导致了消费者无法在购买时亲身体验到具体的商品。“对于鞋服类企业而言,消费体验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实体店的经营者具备网店所不具有的优势,实体店的经营者知道如何向消费者推销,有信誉和经验的优势,生产商即便在互联网上为自己的产品建立一个网上商店,也并不能向消费者提供一种完善的购物环境。

这种差异使得实体店与网店之间拥有了相互配合的空间。实际上可以设计出这样的一种模式,生产商在最前端,零售商在后端,顾客在网站上研究、比较、下订单,然后去零售商那里履行交款取货并接受服务。零售商也可以销售附加产品,补充部件和最适合在商店购买的产品。这样不仅不会完全抛开零售商,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并降低他们的库存成本。

五、未来中国网购的展望

经过十年来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耕耘,网购市场呈现出以下三大趋势及3D、14 / 16

视频购物网站等新技术:

第一、“网货”加速品牌化。网货成为今年上半年网购市场的消费焦点,这其中既包括歌瑞尔、德尔这样的外贸转内销网货,也包括麦包包、零号男、相宜本草等一批完全基于网络发展起来的网货品牌。

第二、“主流品牌”网销化。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品牌厂商的网络销售进程,并涌现出一批“明星网货”。其中既包括联想、宝洁、优衣库、戴尔等国际知名品牌,也包括李宁等国内著名品牌。化妆品一直是备受青睐的网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众多国内外品牌纷纷进军或者优化网购渠道,例如国际品牌雅诗兰黛,国内品牌欧诗漫等。

第三、“主流消费”网购化。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家居日用类商品销售的数量和金额都是2008年全年的两倍以上。家居日用类商品首次登上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3D网店购物:这个是技术为主导的一个商业模式,将网络游戏中才能实现的功能放在了网页上实现。并可以对视频购物的模式进行整合。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有相当多的应用,国内的“第一电子商务”,也花了4000万巨资打造其3D网店平台。这一技术到成熟,还有一段漫长的渗透期,但必将成为以后的主流商业模式。

视频购物:现在已经有很多家公司尝试这一模式。类似于电视直销。通过视频、讲解进行产品的销售,这是一种能够主动销售、产品展示、产品试用的网购模式,解决了现阶段无法逾越的商业模式的难题。相信在将来,现有B2C商城会加上这一功能,也将有更多此类网站将站上主流位置。

参考资料: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

3、正望咨询《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调查报告2010》

/ 16

4、新华网《中国网购十年:从萌动到出芽》

5、中国社科院《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9-2010)》

6、淘宝网《2009上半年网购市场发展报告》

7、中国鞋网《鞋企如何平衡网店与实体店间的利益》

8、第一财经日报《网店与实体店冲突难解,品牌服装线上销售欲说还休》

光纤通信传送网承载业务分析 篇5

摘要: 介绍了目前光纤通信传送网的现状,通过介绍自由交换光网络(ASON)的功能及技术特点,从承载业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ASON网络承载业务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光纤通信,SDH,DWDM,ASON;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by introducing the technical features and function of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ASON),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ON network carrying business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Key words :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SDH, DWDM, ASON;

1引言

光纤通信由于具有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而备受业内人士的青睐,发展非常迅速。从SDH(同步数字系列)发展到DWDM(密集波分复用),超大容量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光纤的容量得到了比较彻底的发掘,解决了网络节点间传输容量的问题。但是网络节点瓶颈的问题依然很突出。

随着各种光传送网技术的商用,各大运营商都在探讨光传送网技术的引入问题。从承载业务的角度出发,结合ASON传送网的功能及特点,给出了基于ASON传送网的业务承载分析。

2光纤传送网技术

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单波传输设备由20世纪70年代的PDH发展到90年代的SDH,2001后又推出了MSTP的产品,以适应城域网IP业务的发展。此后,随着网络对于组网能力和智能化需求的提升,又出现了基于MSTP的ASON设备。而多波光传输系统方面,也由早期的2.5G速率发展为10G速率,波道数则由8个波长发展到了160个波长甚至更多。到了今天,用于干线的DWDM技术已大量步入城域网,其组网的灵活性和业务承载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光传输技术已非常完美地解决了TDM业务的承载问题,但随着IP业务为主的分组业务的发展,光传送网的承载能力正在经受挑战。国际国内的各个光通信厂家一直在不断地寻求新的技术和产品来提升光传输设备对于各种业务的承载能力,发展的领域涉及带宽、灵活性、可靠性、可管理性等各个方面。

2.1同步数字系列(SDH)

SDH具有统一光接口标准和幀结构;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在光路上互通。一步复用特性,上下话路简单,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强大的OAM能力--5%左右的信息作为开销,用来对设备和网络进行操作、管理、维护和配置。增强网络的生存性和安全性--能组成各种自愈网;前向/后向兼容--兼容PDH各种速率信号,并能兼容新业务信号。

但是SDH频带利用率低,指针调整机理复杂,软件的大量应用时,系统易受病毒或者误操作的危害

2.2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

DWDM能组合一组光波长用一根光纤进行传送。DWDM系统的传输容量很大;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多波长复用在单模光纤中传输使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比单波长传输增加几

倍至几十倍;由于同一光纤中传输的信号波长彼此单独 因而能够传输特性完全不同的信号;波分复用通道对数据格式透明;能消除电光转换中电子器件的瓶颈。

但是DWDM系统采用了较多的光器件由此造成了系统成本过高,这是当前制约DWDM系统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DWDM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还不完善等。

2.3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ASON是指一种具有灵活性、高可扩展性的能直接在光层上按需提供服务的光网络。它将是未来几年骨干传送网的发展方向。2005年智能光网络产品将会在运营商的网络中得到小规模试用,而几年以后智能光网络将会成为运营商传送网的主流技术。

ASON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大而灵活的传送和交换能力、支持复杂拓扑的格状网络;

(2)分布式的控制。建立分布式、开放的网络控制系统;

(3)开放的网络管理;

(4)以业务为中心,支持多业务。

ASON可为用户提供以下业务:波长批发、波长出租、带宽运营、按使用量付费、光VPN和光拨号等;它还有良好的生存性;具有链路管理、连接进入控制和业务优先级管理;具有路由选择功能;它还具有信令机制。

3光纤通信传送网业务承载分析

作为解决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支持高速的数据接入的光纤通信传送网络,其业务承载除了GSM话音业务外,更多的是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承载。作为数据业务的整体提供方案,集团用户数据专线业务、智能小区高速上网业务以及带宽出租业务等都应在光纤通信传送网建设中给予考虑。针对上述考虑,可开发的通信业务将更加丰富,通信网上承载的信息总量和信息流量将迅速增长。远程医疗、网上购物、网上投票、网上视频直播、VOD视频点播、IPTV、网上教学、宽带游戏、视频会议、视频聊天、多媒体邮件等宽带增值业务应用日趋广泛。以下对ASON传送网的全面承载业务分类进行分析。

3.1话音业务承载分析

3.1.1 固定话音业务承载分析

目前固定电话用户数缓慢增长,固定话音业务也保持平稳的增长趋势。固定电话业务对带宽的需求增长不快。不远的将来,固定电话网络将向NGN下一代网过渡。数据通信格式为IP数据包,IP数据包首先通过IP承载网承载,然后过渡到传送网络进行传输。固定运营商传输节点多,传送网络庞大,电路利用率低。传输带宽需求继续平稳增加,引入ASON可以在满足新增传输带宽需求的同时整合目前电路配置的混乱现状,实现传送网络的平稳转型。

3.1.2移动话音业务承载分析

目前移动电话业务带宽需求增长较快,移动电话网络的带宽需求占传输系统总带宽需求的比例较大。3G网络的语音和数据都是以分组的方式传输。IP数据包首先通过IP承载网承载,然后过渡到传送网络进行传输。IP承载网由于承载话音业务,不会在传统城域网内混和传输,必须组建IP专用承载网,此专用承载网必须经过传输层的保护,因此IP承载网是承载在传送网之上的,占用传输带宽。ASON传送网络通过提供丰富的接口、灵活的配置管理、高效的带宽利用、完善的恢复机制等一系列优点。

3.2数据业务的承载分析

3.2.1基础数据业务的承载分析

基础数据业务的承载网络主要有X.25、DDN、FR/ATM等。X.25、DDN业务未来呈缓慢萎缩趋势,FR/ATM还有一定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基础数据业务的带宽需求不大,未来对网络的冲击微乎其微,一般城市基础数据网络的节点数都不会很多,设备的端口速率一般不会超过155Mb/s,对传送网络影响较小。网络规划时一般取基础数据网络占交换网络带宽的5%左右。随着技术进步,基础数据网络的承载方式也将革新。

基础数据网络虽然带宽占用不大,但是历史沿用至今,承载的业务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银行专线等,基础数据网络的传输层对安全的要求非常高。ASON可以对电路割接,提供更高的基于网络恢复机制的安全性。

3.2.2 IP多媒体业务的承载分析

随着宽带的普及,IP多媒体业务是发展最快的业务。借助Internet,主要开展娱乐、视频点播、信息浏览查询下载、远程教学、聊天、邮件等各种业务。3G牌照发放之后,各大运营商都将在省际、省内、本地层面建设专用IP承载网,以便疏通3G语音和移动数据业务。ASON在疏通IP承载网业务上具有优势能够在传送网上疏通疏通IP承载网业务,能够提供完善的保护机制。

3.2.3 移动数据业务承载分析

移动数据业务是通过IP承载网进行疏通的,IP承载网必须经由传送网络进行传输和保护。因此ASON对IP承载网的疏通包含了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承载。

3.3流媒体业务承载分析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指在数据网络上按时间先后次序传输和播放的连续音/视频数据流。本质上,流媒体技术是一种在数据网络上传递多媒体信息的技术。目前数据网络具有无连接、无确定路径、无质量保证的特点,给多媒体实时数据在数据网络上的传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流媒体技术实际上是IP数据网层面的技术,传输层面只是提供透明的传输通道。

ASON传送网络以其动态带宽自动配置的优势特别适合流媒体业务的开展。因为传输层为路由器配置的通道是可以通过动态调节不断变化的,路由器之间数据流量小时可以缩减传输配置,路由器之间数据流量大时可以动态增加传输配置,只要带宽需求在ASON传输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带宽范围之内,都可以实现动态配置,使得流媒体业务不会因为底层传输的瓶颈而受到影响,不会出现网络拥塞,实时业务不能提供等弊端。

3.4其它业务承载分析

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带宽出租、大客户接入业务等。这些业务是运营商增长较快,盈利性较好的业务,必须通过传送网络的保护,最大限度的提高业务的安全性,让客户满意。ASON引入后比之目前的SDH等传输技术可以更加快速的配置端到端电路,安全性能也更强。4结论

通过对基于ASON传送网的各种承载业务进行分析,认为在目前传送网的各项业务中,传送网承载业务IP化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IP业务逐渐成为主导业务,因此,承载业务的IP化成为整个电信网发展的必然趋势。ASON也是下一步运营商规划时重点考虑引入的重大技术,是网络转型的重要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 韦乐平,光同步数字传送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 邬贺铨,中国光纤传送网的发展,电信科学 1999年第 10期

[3] 中国电信.2009年年报

[4] 李允博 徐荣,数据业务承载技术应用分析,《电信网技术》,2007年8月第 8期

广电承载网发展趋势 篇6

在3G产业方面,中国联通具备最成熟的WCDMA技术,为提升3G时代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联通还拥有较好的固定宽带接入资源,固定和移动业务捆绑将是迈向融合的合理切入点,而端到端融合则是中国联通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3G网络,提升移动和固定宽带的接入能力,配合深度终端定制策略,树立家庭品牌和企业业务品牌,加强移动增值业务的多样化,将有力的提高中国联通的整体竞争能力。烽火通信致力于为中国联通的发展提供最佳承载网解决方案,高度契合于中国联通的网络现状和发展战略,满足3G、移动和固定宽带业务、三网合一发展的需求。

在各类新型业务的高速发展中,一方面需要关注业务发展对于网络建设带来的新需求,例如3G、数据业务发展带来的带宽、QOS、网络弹性等特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对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例如现有MSTP网络的融合和定位,以及网络安全的提高等。

3G承载网的要求 3G网络的建设使得承载网的业务类型由以TDM为主向以IP分组为主发生转变,IP RAN从广义上讲,是运营商基于IP的无线接入网,为3G业务提供有效承载与覆盖,特别是当前基站接口IP化转型时期,业务类型剧增,对IP RAN建设在带宽和区别服务上提出了新的要求。IP RAN在承载网建设上首先要求具备广泛的覆盖能力和组织大型网络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提供多业务承载,并能够区别对待不同业务,提供不同服务质量;需要满足业务在带宽、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等方面的差异化要求以及频率同步、时间同步等功能特性(特别是针对3G技术体制);需要强大的OAM能力,对业务端到端的管理和调度,简化网络运维管理;需要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整个产业链的共同成熟。

具体到设备形态需求上,业务接口由E1向FE变化,业务粒度由2M向10M/100M发展。业务的全IP趋势发展对基站回传承载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P化业务通常呈现出带宽突发性高、峰均值比高等特点,而传统的基于电路交换的MSTP传送网以刚性管道为特点,不能很好的满足IP化业务的承载需要,因此,如何构建一个能承载多种新旧业务、易于扩展、可靠、且低OPEX和CAPEX的承载网是中国联通面临的巨大挑战。

现有网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从工信部获悉,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全球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到4.85亿,其中,中、美两国宽带接入用户在全球宽带市场的占比已达41.9%,移动宽带接入市场以3G技术为基石,在未来几年内将大幅拓展。

固定和移动宽带各有特点,由于移动宽带终端受电池、屏幕、操作键盘和工作环境等限制,决定了移动网不适合开放业务质量高的宽带业务,一般开放的是小巧、灵活的宽带业务,而固定宽带业务的特性是接入带宽资源理论上是无限制的,并拥有舒适的工作条件,因此可以在固网中开展业务质量高宽带业务,但在窄带业务方面,移动取代固定是必然的,因为移动性符合人们个性化和随意性的特性,只要技术和经济支持许可,移动通信是用户的必然选择。通过全业务运营,运营商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捆绑业务,减少总成本,最大化便利程度,同时也提高用户对运营商的忠诚度,提高业务的使用量和运营商的竞争能力。中国联通把宽带升级提速作为与3G建设并重的重大工程,固定宽带接入将逐步过渡到以光纤接入技术为主,不断地缩短铜缆的长度,对于现有的铜缆覆盖区域,通过PON+ADSL扩大接入段带宽,选择重点区域积极推进FTTH,满足高宽带业务发展需求,同时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积极探索与广电企业的合作模式,发展IPTV等新兴业务。通过3G实现宽带接入的无缝覆盖,积极发展3G等无线宽带接入业务。无论是PON还是基于3G技术的无线宽带业务发展,对于承载网的带宽、QOS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LTE承载

随着移动业务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游戏、手机电视、视频通信、流媒体等新型业务迅速增长并将在未来逐渐趋于普及化。LTE(Long Term Evolution)作为移动网络演进的下一代主流版本,将引领移动通信进入真正的宽带时代。相比现有的2G/3G网络,LTE网络产生了一些新的需求,从而导致承载网解决方案也需要有相应的变化。

LTE的无线接入网命名为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核心网则为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PC)。

如上图所示,与2G/3G网络相比,LTE网络最显著的新变化主要有: 网络结构全IP化。核心网取消了CS(电路域),全IP的EPC支持3GPP、非3GPP各类技术统一接入,实现固网和移动融合(FMC),灵活支持VoIP及基于IMS的多媒体业务;

网络架构扁平化。取消了之前定义的RNC,eNB(Evolved NodeB)直接接入EPC,从而降低用户可感知的时延,大幅提升用户的移动通信体验。

引入了两个新的接口。X2是相邻eNB间的分布式接口,主要用于用户移动性管理;S1 Flex是从eNB到EPC的动态接口,主要用于提高网络冗余性以及实现负载均衡。

由于EPC是实现了全IP化的核心网,因此各主要核心网元之间的需要采用大容量的IP化承载方案,E-UTRAN承载网(也被称为LTE回传网)主要是指城域传送/承载网(只有少部分流量需经过IP骨干网)。

E-UTRAN承载网主要面临两种接口,一个是S1接口,用于基站和核心网网关之间的连接;另一个是X2接口,用于基站和基站之间的逻辑连接,这两种接口对承载网的容量、时间同步、低时延等方面提出了需求, 因此其解决方案应满足高带宽、灵活的业务调度能力、组大网、多业务承载、高可靠性和QoS、低时延、时间同步等方面的要求。

现有网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现有SDH/MSTP网络在设备稳定性、成熟度、组网架构方面无疑是最完善的传输网络,中国联通对MSTP 网络也具备丰富的运维经验。经过2009 年和2010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国联通各省公司对原有SDH/MSTP 网络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基本建成以10G 容量为主的MSTP骨干汇聚系统,因此,如何更好的对现有投资进行保护也将是网络建设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根据2009 年中国联通集团对MSTP 承载3G 分组业务的测试结果来看,MSTP 技术在带宽、业务接入、汇聚和收敛、QoS 机制、业务隔离、网络安全、运行维护等方面完全可以满足3G初期的分组化业务承载。预测分析2009-2012 年期间为3G 网络的建设期,建设重点在于网络覆盖,传输接口为E1+FE,接入带宽为10~30Mbit/s,MSTP 技术能够满足3G 建设期和业务发展初期的需求。随着3G 建设重点向HSPA+等网络升级转移,基站带宽将达到30~80Mbit/s,核心汇聚层MSTP 带宽将难以满足3G 业务需求,此时,将需要引入分组传送技术。

针对现有的MSTP网络定位,一方面需要进行持续的网络优化,满足2G和3G初期业务承载的需求,建立网络优化的长效机制,形成“优化指导规划”、“规划指导建设”、“建设促进优化”的良性循环。例如进行网络安全性优化、网络容量优化、业务流向优化、旧设备替换等,通过这些网络优化手段来达到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提升现有网络容量为,优化网络中业务流向等目的。另一方面现有MSTP网络可以作为未来PTN网络的一种补充,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MSTP和PTN将共存,并且在PTN网络建设的初期,MSTP网络的完善性要远高于PTN,那么在一些PTN暂时无法覆盖的地区则需要MSTP设备完成接入,同时MSTP设备也可作为相同站址PTN设备的备份,完成应急通信、故障抢修时的接入功能。

业务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变革,现今大客户业务、移动基站回传、IPTV等业务都向IP化跃迁,解决IP业务的高效承载是光网络的发展方向,烽火通信全业务承载网解决方案以系列化的OTN和PTN、MSTP设备为承载平台,融合了ASON智能控制平面技术,可为中国联通构建具备全业务接入能力、易运营、高效率的光承载网络。解决方案包括了FONST1600、FONST3000、FONST4000、FONST5000等OTN产品;CiTRANS 680、CiTRANS 660、CiTRANS 640、CiTRANS 620等PTN产品;SmartWeaver智能控制平面及OTNPlanner网络规划工具,全面涵盖骨干、汇聚到接入各网络层面。

核心层

随着全业务运营的开展,承载着局间业务和基站调度业务的核心层面临着新的挑战。它所承载的业务颗粒由2M/155M发展为GE、2.5G、10G等接口,具备灵活的大颗粒业务(如GE/2.5G/10GE等)调度能力的OTN很好地迎合了这种业务发展的趋势。但OTN对业务的调度是透明的,带宽分配也是刚性的,不具备业务收敛及小颗粒业务调度的功能,严格来讲,OTN不参与业务层面的组网,其作用更侧重于传输层面上。可在核心机房之间组建PTN核心调度层,从基站来的业务经过接入、汇聚层,一直到核心调度层,建立端到端LSP,实现业务灵活调度和管理。作为PTN网络的最高点,核心调度层既可将来自各汇聚环的基站业务收敛到指定的RNC端口,起到节省带宽和端口的作用,同时还具备端到端业务调度的能力,方便基站业务在不同BSC/RNC之间的归属和灵活的业务调度,并提供传输和RNC之间LAG或MSP的保护机制。烽火通信采用FOSNT 系列WDM/OTN设备实现灵活的组网,MSTP/PTN系统承载在WDM/OTN系统上,可实现大容量、高速率的业务传输。考虑到核心层在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建议网络结构尽可能实现环网保护,如果具备网状网光缆条件,则可以引入基于OTN的ASON 技术进行组网。

汇聚层

对于汇聚层,由于主要是承载大量接入层站点汇聚业务,对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能力要求比较高,必须依托汇聚层光纤及机房资源,组成若干10GE环网,并具备带GE链的能力。汇聚层PTN网络应采用环形或者网状网结构,环路节点数量宜为5~8个。PTN网络收敛的TDM电路应在汇聚层或者核心层以STM-N方式与SDH汇聚层网络对接。

烽火通信可采用CiTRANS 系列PTN、MSTP设备组建汇聚层网络来实现对各类业务的疏导和汇聚。

接入层

接入层站点繁多,机房条件有限,可采用高集成度的小容量PTN设备,对设备安装方式和功耗等都有较高要求。接入层PTN的部署主要依托现网接入层光纤资源,组成多个GE接入环(单环节点控制在4~8个节点),局部辅以链状结构,在热点区域考虑到业务的高速发展允许部署10GE接入环(环路节点数一般为6~10个节点)。

烽火通信CITRANS 和IBAS系列PTN、MSTP设备能够实现灵活高效的组网,主要设备类型包括CITRANS680/660/640/620、CITRAN550、IBAS 180等,可提供灵活的多业务作为行业领先的光通信设备供应商,可提供灵活的多业务带宽接入。

站式IP化端到端解决方案

作为行业领先的光通信设备供应商,烽火通信在中国联通的网络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早就开始在OTN和PTN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和高品质的系列化产品。目前,烽火通信在OTN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系列化产品,可提供从骨干到接入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网络的各个层面。烽火通信FONST产品系列OTN产品包括FONST 5000、FONST 4000、FONST 3000、FONST 2000/1000等,提供80G~5.12T的交叉容量,支持100G速率传输,满足未来海量的业务传输需求。

烽火通信CiTRANS系列PTN产品是目前业界系列化程度最高的PTN产品系列,交换容量覆盖5G到T比特范围,完全能够满足运营商对城域传送网络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其中,CiTRANS 620为接入层小型设备,可以进行远端网络业务接入,灵活经济。CiTRANS 640为小型汇聚型设备,具备50G/90G交换容量,支持交换容量的平滑升级,简约适用。CiTRANS 660、CiTRANS 680为骨干汇聚型设备,包交换能力可达Tbit级别,设备槽位丰富,功能强大。

IP RAN解决方案为基站IP化承载的另一选择,烽火通信IP RAN解决方案基于IPV6技术,具备完善的IPV6路由子系统,包括IPV6核心路由管理、BGP4+、OSPFV3、ISISV6等,支持L2/L3 MPLS VPN及端到端PW伪线仿真,能够满足3G、LTE和多业务承载的需求。

面向LTE承载

随着3G在我国的逐步商用,LTE技术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为了满足未来LTE承载的需求,烽火通信在面向LTE的承载上潜心研究、充分准备,可通过对现有PTN设备进行软件升级方式来支持三层处理功能,从而迅速实现LTE承载网的无缝演进。

业界最完善的保护功能,为网络保驾护航烽火通信OTN、PTN系列设备支持业界最全面的保护方案。历次大型运营商组织的测试结果表明烽火通信OTN、PTN设备的保护方案完善程度居业界第一。

烽火通信OTN、PTN系统支持电源、网管、交叉等主要部件的1+1保护,提供基于线性、环网、Mesh结构的网络保护方案,支持混合网络的协调保护,具备完善的端到端网络保护方案。

其中,PTN设备的GE双归保护为业界的一大亮点,在各运营上的测试中,烽火通信PTN启用双归保护机制可轻松抵御网络多次故障,并提供单节点失效情况下的长效保护机制,是PTN设备与无线设备之间互联保护的优选方案。

高稳定、高精确的时间同步解决方案

烽火OTN、PTN系统支持IEEE 1588v2时间同步,能够提供高稳定、高精度的地面传送解决方案,为3G及LTE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海量传输无止境

烽火通信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用技术引领着光网络的发展方向,继2005年推出国内首个40G系统后,100G传输系统方面又一次站在了业界之巅。优异的成果来源于深厚的技术积淀和烽火人不懈的努力,以国内863“100GE光以太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传输试验平台研制” 项目为依据,自主研发的高速传输系统再次吹响了民族通信产业腾飞的集结号。

烽火通信早在2002已经就已经对于高速通信系统进行战略布局,并且顺利进行了产业化,烽火通信的OTN、PTN、ASON、MSTP系统的传输带宽能力均为业界第一。

高效、智能、完善的网络管理

烽火公司新一代OTN、PTN采用先进的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助力中国联通打造高效、智能、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OTNM2000系列网管采用先进的软件架构,具备强大的管理功能,支持全系列OTN、PTN在支持同一套网管下进行管理,支持子网交叉功能,大大方便运维的管理。除了传统的管理功能之外,烽火通信还为OTN、PTN、MSTP全系列产品精心打造了控制平面的融入和管理功能,并提供网络规划软件技术,OTNPlanner规划系统可灵活完成WDM/OTN/MSTP/ASON/PTN网络的统一规划、系统仿真、故障模拟等工作,为网络的运营和维护带来极大便利。

自主创新科技,绿色引领未来

流量经营需求下IP承载网的发展 篇7

所谓“流量经营”就是以智能管道 (物理网络) 和聚合平台 (商业网络) 为基础, 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方向, 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的一系列理念、策略和行动的集合。

移动通信技术从2G发展到3G, 用户在通信方面的需求方式、手段选择、使用习惯等都随着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智能手机的渗透率提高, 数据流量大幅激增并持续化。2012年度三大运营商财报显示, 中国电信上半年移动数据业务收入达到192.67亿元, 同比增长46.7%, 移动数据业务占收比达到45.3%。而中国移动数据业务上半年收入达到760亿元, 同比增长17.3%, 占运营收入比重上升至28.5%。中国联通移动非语音业务收入对移动服务收入的贡献则达到超过二分之一, 达到52.3%。三大运营商的高层在不同场合都表示, 要向“流量经营”转型。“流量经营”渐渐变成一种概念, 并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共识, 成为运营商转型的重要命题。

2 流量经营对IP承载网的需求

流量经营虽然被各运营商认为是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可是流量经营不像传统话音及短信业务那样仅关注于网络质量保障, 而要求IP承载网为流量经营提供的数据可视、准确客户分析、有效网络资源管理能力。

其一, 流量经营要求IP承载网具备充分的数据可视能力。数据流量承载的业务多样化, 且数据流量的整个运营过程包括终端、网络、应用等多个环节, 价值链长且复杂, 流量业务满足的是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运营商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有准确的识别能力和快速的响应能力。因此,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经营工作, 数据可视能力是前提, 即IP承载网需要实现用户终端可视、用户访问内容可视、用户接入网络可视、用户行为可视等内容, 以对精细化流量运营进行支撑。

其二、流量经营要求IP承载网具备准确的客户分析能力。客户的使用行为对运营商的基础承载网络和流量规模与流量收益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IP承载网需要对客户应用的精准分析和支撑能力, 以便于提升网络管理水平。同时, 应该具备客户群细分能力。纵向比较, 找出聚集主要人群的优势标签;横向比较, 找出与整体平均水平有显著差异的独有特征。针对细分人群, 采取不同策略。

其三、流量经营要求IP承载网具备有效的网络管理能力。在识别出不同价值业务后网络要结合用户类型、终端类型和网络状况。根据事先确定的策略动态地调配网络资源实现区分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就是要有策略的进行网络资源调度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 实现收益和用户体验的最大化。

3 IP承载网转型, 助力流量经营

流量经营对运营商是一个巨大的转型挑战, 转型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IP承载网能否完成从话音时代的共性化支撑能力转变为流量时代的个性化支撑能力。

其一、DPI技术实现用户数据可视。用户数据可视, 即业务流量区分能力, 最常用的技术就是DPI (深度包检测) 及相关的衍生技术。DPI除了对IP包4层以下的内容进行分析外, 还包括应用层分析, 依靠特征库可以识别各种业务应用及其内容。对于检测出来的业务流, 可以由DPI设备根据预配置的策略进行正常转发、阻塞、限制带宽、标记优先级等处理。

用户行为监测系统一般以镜像或分光的方式, 对与骨干网、第三方出口互联链路数据进行采集, 通过DPI技术, 进行Vo IP业务监控、非法并机监控、P2P业务监控、网络流量流向分析、为用户行为分析提供准确基础数据。通过DPI能够识别出多媒体业务中的各种数据流区分出对用户和运营商而言的高价值业务、一般价值业务。

其二、流量分析系统实现准确客户分析。流量分析系统可通过DNS解析, 获取用户热点访问TOP N信息, 分析用户流量流向, 了解网内资源占比及流量占比的情况;通过部署在骨干网网间及第三方网间流量控制系统, 获取用户访问网间流量热点分布情况, 结合DNS数据, 可以获得用户访问热点、投诉或重点保障需求、大流量业务访问需求等客户需求分析。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资源引入、Cache设置的重要参考。

其三、网络应提供有效网络流量管控。网络流量管控三大关键点, 开源、节流、强基础。

“开源”就是挖掘用户访问热点, 通过DNS日志挖掘、DPI系统挖掘用户访问网外热点资源, 完成热点ICP的资源引入, 提升缓存白名单热点命中率;充分发挥Cache效能, 优化调度服务器指向集团出口, 有效协同网内资源, 将第三方出口流量疏导优化回网内获取资源。

“节流”就是控制低价值流量, 加强网建P2P流量管控, 降低出口P2P流量和IDC服务外流流量;规范流量调度策略, 通过流量流向、拨测等手段发现资源共享短板, 进行网络优化。

“强基础”则是提升网络质量, 提高客户感知, 持续监测、分析网内、网间网络及业务质量, 及时协调ICP或Cache系统优化, 提高用户访问资料。

4 IP承载网演进目标-智能管道 (Wise Pipe)

智能网络是全业务智能网络, 一是提供端到端差异化的高智能服务, 集成电信网络各种要素资源, 实现资源的有机结合、优化管理和调度;二是适应用户和业务发展的多维度需求, 智能型网络和业务平台间的良好互动和协同;三是多用户多、多终端、多网络、多业务之间的智能配置、融和协作及和谐发展。智能管道的目标是以现网能力为基础, 以客户体验为向导, 重点提升网络智能性, 满足客户感知良好、运营管理方便、业务开通灵活等需求。

智能管道的核心能力是对融合网络的可管可控, 因此, 多网协同的融合架构是打造智能管道的基础, 对用户、业务和网络状态信息的感知是前提, 策略控制与计费 (PCC) 功能是核心技术手段。

首先, 建立一个智能的IP承载网络。以实现网内端到端面向业务的网络服务质量提升工作, 达到用户可分级、业务可识别、流量可管控、资源可调配的网络运维目标。

目前IP承载网智能化的主要目标, 一是引入QOS机制, 接入层实现业务标识, 网络层实现分级转发;二是建立智能化管道, 推进业务分级管理, 实现高价值业务高级别保障;三是加载网间流量控制策略, 从管道化到可视化, 业务精细化区分, 分级保障。依靠DPI技术识别各种业务应用及其内容。对于检测出来的业务流, 可以由DPI设备根据预配置的策略进行正常转发、阻塞、限制带宽、标记优先级等处理。在部署了策略与计费控制架构 (PCC) 的场景下, 也可以将业务流的信息反馈到策略控制节点, 由策略控制节点统一决策并指示策略执行节点执行相应策略。

其次, 引入策略控制与计费 (PCC) 功能。PCC是3GPP定义的通用策略与计费控制架构及功能, 部署在分组域核心网侧, 支持固定/移动各种接入技术, 可以实现业务流级别的QoS策略控制、计费控制等功能。PCC架构主要包括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及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PCEF两个关键功能实体。PCRF是一个中心控制器, 作为整个网络控制策略的中心控制节点, 包含策略控制决策和基于流的计费控制功能, 向PCEF提供关于业务数据流检测、门控、基于QoS和基于流计费的网络控制策略规则。PCEF一般位于分组数据网关上, 根据PCRF下发的规则执行业务数据流检测、业务流的QoS处理、业务数据用量的测量, 以及在线计费和离线计费的交互等。

具体来看, PCRF可以根据用户和网络的综合信息, 再依据运营商预定义的用户优先级规则、业务优先级规则、接入网络优先级规则、公平使用规则等策略逻辑, 为用户的业务会话制定特定的策略控制规则, 并发给PCEF执行。这些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用户签约信息、用户业务数据用量信息、应用服务器或业务检测设备提供的业务特征信息和QoS要求、网络状态分析系统提供的网络忙闲状态信息、数据网关提供的接入技术类型, 以及用户当前位置等多维度输入信息。

利用上述基于PCC的智能策略控制机制, 可以在保障整个网络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的同时, 实现差异化服务和精细化运营。

5 结论

不同于话务经营和宽带经营, 流量经营是通信运营商向信息运营商转型在全业务和移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全新命题, 是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 改变互联网时代“管道工”角色的关键。发展流量经营, 需要重新构建和优化运营支撑体系, 从IP承载网、云计算、智能终端、分布式基站、聚合服务等多维度, 构建一张性价比最优的网络, 以促进流量规模和价值的提升。流量经营要求运营商的组织架构、基础网络、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等需要全面的转变, 而IP承载网的转变将是转变之始。

参考文献

[1]3GPP TS 23.203.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architecture; (release7) , 2008.

[2]3GPP TR 23.839V0.2.0.Study on support of BBFaccessinterworking, 2010.

[3]RFC 2475 An architecture for differentiated service, 1998.

[4]YD/T1899-2009.深度包检测设备技术要求, 2009.

[5]赵慧玲.“智能管道构建思路探讨”.《电信科学》, 2011年第3期、8-11页, 共4页.

上一篇:科学饮食日记下一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