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对比

2025-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翻译对比

翻译对比 篇1

被动与主动

英语多用被动句,而汉语少用被动句,多采用主动的表达方式。

英语常用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施事的原因。

A 施事未知而难以言明。

B 施事从上下文中可以不言自明。

C 施事不如受事重要,或受事需要强调。

D 由于特殊的原因而不要指明施事,如为了使叙述显得圆通,得体,或为了表达某种微妙的情绪。

Some things have been said here tonight tha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spoken.今晚有人在此讲了些不该讲的话。

2.句法的要求。

A 为了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Some kinds of plastics can be forced through machines which separate them into long, thin things, called “fibres”, and these fibres can be made into cloth.B 为了保持句子平衡。

I was astounded that he was prepared to give me a job

3.修辞的考虑。

英语修辞学主张不要过分使用被动句,但适当使用被动句可以使表达方法灵活多变,避免句型单调,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

4.文体的需要。

某些文体较多使用被动句,以迎合其表达的需要。例如科技文体,新闻文体,公文文体等,以显客观,正式。

It‟s traditional among technical writers to keep themselves in the background, to exclude personal pronouns and emphasize their work instead.由于铝总是和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自然界找不到处于游离状态的铝。

原译: Since aluminium is always combined with other elements in nature, we can never find it.Since aluminium is always combined with other elements in nature, it is never found free.我们将理论设想与模拟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理论设想完全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was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from simulated tests and was found to be applicable to power system.汉语少用被动句

汉语的被动语态有较明显的消极情态色彩,历史上曾经被称为 “不幸语态”(the Inflictive-Voice)。

汉语中实际存在两种被动句:

一是有形态标志的被动句。

形态标志主要指的是“被,受,遭”等词语,又称为结构被动句。

The aged should be respected everywhere.老人应到处受到尊敬。

She was caught in the downpour.她叫大雨淋着了。

The dictionaries have been affected with damp.字典受潮了。

Two-thirds of the area are covered with immense forests of pine, spruce and birch.面积的三分之二由广阔的松林,云杉林和白桦林所覆盖。

If this suggestion is accepted, it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a precedent.如果此建议被接受,以后不得引以为例。

We were received with great honor and kindness in your great country.我们在贵国受到过隆重和盛情的接待。

另一种被动句是无形态标志的被动句,又称为意义被动句。

杯子打了。

这个座位占了。

新产品总是好卖。

那个技术性难题很难解决。

Only objects struck by the light are visible.只有被光照到的东西才能被看见。

光照到的物体是可见的。

汉译英

A 汉语的“意义被动句”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

军备竞赛必须制止。

The arms race must be stopped.我们的团结进一步加强了。

Our unity has been further strengthened.B.汉语的无主句往往转换成英语被动句。

必须保证8小时睡眠。

Eight hours‟ sleep must be guaranteed.发现了错误,一定要改正。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C.有时将主动句转移为英语被动句是为了上下文的连贯,使句子之间的衔接紧密自然。

那个孩子在街上玩,一辆摩托车把他撞伤了。

The boy playing in the street was injured by a motorcycle.他出现在舞台上,观众给予热烈鼓掌。

He appeared on the stage and was warmly applauded by the audience.英译汉中的一个普遍而又可理解的现象:不适当的乱用”被”。

Unless something is moved, no work is done.除非某种东西被移动,否则功就不会被完成。

除非某种东西发生了移动,否则就没有功。

英译汉

A

转换成汉语的意义被动句。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was ultimately found.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终于找到了。

On their domestic stations events in the Middle East were dismissed briefly.在他们国内电台的广播中,中东事件只轻描淡写地报导了一下。

B 变状语或其他成分为主语,把原主语转换成宾语。

Friction can be reduced and the life of the machine prolonged by lubrication.润滑能减少摩擦,延长机器寿命。

C 如原句无表施动者的状语,考虑到汉语的表达习惯,可适当填词,如 “人, 人们,大家,我们”。

The lecture is considered very important for beginners.大家认为这个讲座对初学者来说很重要。

Although the first synthetic materials were created little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they can now be found almost everywhere.虽然首批合成材料仅在一百多年前才研制出来,但现在人们几乎都到处能见到它们。

D 转换成汉语无主句。

A force is needed to stop a moving body.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就需要施加力。

E 有些英语被动句被动意义很弱,侧重强调或肯定某一事实或行为的存在,可按原句语序译成汉语“是„.的”判断句。

History is made by the people.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The credit system in America was first adop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in 1872.美国的学分制是一八七二年在哈佛大学首先实施的。

F 用“加以”,“予以”等字眼。

These problems should be resolved at an appropriate time with an appropriate means.这些问题应当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

Our prisoners of war must be repaired without further delay.我们的战俘必须毫不延迟地予以遣返。

英语被动语态有其独到的修辞功能.比较:

The games of the 29th Olympiad in 2008 are awarded to the city of Beijing.Beijing has been awarded the games of the 29th Olympiad.在翻译被动语态时,句尾信息核心原则(the Principle of Endfocus)不可遗忘。

应用文翻译

应用文就体裁而言,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tourist guidebook)等各类文本。

应用文翻译有别于文学翻译。

按照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语读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原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及译文的表现形式,以满足不同文本的功能。

文本类型分类

按照文本功能,文本可分为三种:

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s)

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s)

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s)

表达型文本的核心是作者的思想,其在文本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因而作者的个性成分构成了表达型文本的表达要素,包括他所要传递的思想,信息以及表达思想的方式。

Question: 哪些体裁属于表达型文本?

文学作品,私人书信等

信息型文本中,信息传达的“真实性”是这类文本的“核心”,而作者在文本中只是处于一种“匿名”的地位,作者的个人写作手法,风格或者个人成分不再重要。

Question: 哪些体裁属于信息型文本?

科技报告,法律文书,合同,商品说明书等。

对于信息型文本(科技,法律,新闻)的翻译来说,其侧重点在于信息的准确传递。在这些文体当中,引起读者的晦涩,曲解是大忌。因此,与一般的翻译文本不同,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它往往注重内容而轻形式,为突出信息传递的效果不惜改变原文形式。它不像文学作品那样追求对文学形象的审美体验。

The contract was declared null and voi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y.主管部门宣布合同无效。

We are looking forward with interest to your reply.盼复。

Hijacked Jets Destroy Twin Towers and Hit Pentagon.恐怖分子劫持客机撞向世贸双塔,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也遭突袭。

呼唤型文本中,由于文本的“核心”是“读者层”,是需要呼唤读者去感受,反应,行动,因而文本作者的身份并不重要,包括他在文本中体现的个人成分:思想,风格。

Question: 哪些体裁属于呼唤型文本?

广告,包括商品,旅游广告等

对于呼唤型文本的翻译来说,其目的在于诱导。非常注重读者的反应。意在唤起读者去体验去行动,它更看重的是译文的效果而不是原文。

在翻译策略上,基本以“归化”为主流。

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顺从译文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心理感受,尽量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减少信息交流与文化交流的障碍,去获取译文预期的效果。甚至原文的信息都可以考虑增删,改动,以配合读者的需要。这是它大大不同于文学翻译的地方。

M&M’ melts in your mouth, not in your hands.只溶于口,不溶于手。

Where there is a way for car, there is a Toyota.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

总而言之,在具体的操作中,很少有文本是只有单纯一种功能的,大部分文本都是以一种功能为主而其他二者兼而有之。因此,译者必须首先确定一种文本的主要功能,或在同一文本不同部分确定每一部分的语言功能,从而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手法,或忠实传递原文信息,或顾及译文读者,注重译文效果。

英汉旅游文本对比与翻译

旅游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等。

旅游资料是一种大众化的,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它的目的就是要让普通游客读懂看懂并能从中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并有到此一游的愿望。

旅游资料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动。其功能更像商品广告,目的是要吸引游客,最大限度地取得旅游产品的预期功能。

英汉旅游文本的差异

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竟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花公园,阵阵桂花花香扑鼻而来。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Tiny islands are strung around the edge of the peninsula like a pearl necklace: hunks of coral reef, coconut palms and fine white sand.座座岛屿玲珑小巧,紧密相连,像一串珍珠缀成的项链,环绕着半岛边缘。岛上椰树成片,沙滩如银,四周满是红色的珊瑚礁,景色如诗如画。

英文旅游文体大多简洁,明了,客观力求忠实再现自然。最忌罗嗦堆砌,失其自然流畅之美。

汉语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声情并茂,诗情画意盎然,情景相融,虚实相生,充满了意境美,色彩美,音韵美,情感美,极大地迎合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

英汉互译

汉译英------修辞性减译

英译汉------修辞性增译

Venice invites idleness and strolling.Its silence is restful and its sundials are inscribed with the words: Horas non mumero nisi serenas(I count only the happy hours).威尼斯是人们休闲解闷,闲庭信步的好去处,她宁静从容,闲适悠然,连城中的日就上都刻着这样的铭文:“只记幸福时光”。

阿坝州风光秀丽,山河壮美。座座雪峰耸入云霄,原始森林遮天盖地,莽莽草原花团锦簇,叠溪遗迹神秘奥妙,瀑布溪流蜿蜒跌宕,高山湖泊灿若明珠,藏羌村寨别具一格,肥沃河谷瓜果飘乡。

The beautiful landscapes of Aba Prefecture feature towering snow-clad mountains, crisscrossing rivers, and boundless forests and grassland.On this fertile land are peculiar geological ruins, fantastic streams and waterfalls, alpine lakes, and Tibetan and Qiang villages.注释性增译或改译

The earliest recorded eruption of Vesuvius occurred in 79 A.D.and destroyed Pompeii.有记录记载的最早的维苏威火山喷发是在公元79年,摧毁了庞贝古城。

归化

As one of the Four Tigers in Asia, Hong Kong is also known as the Oriental Pearl and the Shopping Paradise.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同样被誉为“东方之珠”和“购物天堂”。

Singapore, the smallest nation in Asia, occupies a 225 square mile expanse of swamping, tropical islands---an area about the size of Trenton, New Jersay.亚洲最小的国家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国家,原是一片洼地,面积为225平方英里,远不如香港的一半大。

英汉企业推介文本的差异与翻译

企业推介文本是对外宣传企事业单位形象的一个主要途径,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让国外读者或消费者了解自己,以促成购买的欲望与行为。

企业推介文本属于呼唤型文本,其翻译的核心是传递信息,感染受众。

英汉企业推介文本的差异

内容

语言

内容

我国企业在推介自己时,多在炫耀自己是成功者,竭力为读者树立一个强大而可靠的形象,以博取消费者的信赖。

我国的简介在内容上常常千篇一律,一般都是包括企业的经营性质,注册资金,从业人员,厂房占地面积,产品介绍,获奖情况等。

英文的推介显得灵活轻松,以人为本,客观具体,突出信息功能,把功夫放在给读者留下切实可行的印象上。

语言

汉语修辞讲究词句整齐对仗,声韵和谐。重视凝练概括,辞藻华丽。大量渲染烘托,夸大煽情。常常用响亮的口号作为结尾。

英语

不示人以其艺术性的艺术是最高的艺术。

这一修辞传统造成西方话语推崇质朴自然,在平实中显生动,重客观表述事实,不提倡文字表达重过分张扬,空洞无物,重复堆砌。因此,英语企业推介文本行文简洁直接,信息明确,逻辑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精制老北京二锅头”为北京特产。已具百年历史,因具独特风格而蜚声华夏。该酒以红高粱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本品清香纯正,醇甜绵柔,爽净协调,余味悠长,实为宴朋赠友之上品---精制老北京二锅头。

西凤酒是久负盛誉的名酒之一,远在唐代就被列为珍品,北宋末年,苏东坡任职凤翔,酷爱此酒,随之盛名益彰。1910年西凤酒参加南洋赛酒会获奖,随获世界声誉。

西凤酒清澈透明,香气浓郁,醇厚圆润,回味悠长,别具一格。饮后令人神声清爽,有通胃祛劳之功,历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西凤酒

绵竹“剑南春”酒,久负盛名,曾多次荣获各种奖励,1989年荣获国家优质金奖,为中外人士赞赏。

“剑南春”历史悠久,唐人李肇《国史补》一书已有记载。

它是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酿造,具有芳香浓郁,醇和甘甜,清冽净爽,余味悠长的特点,是宴席馈赠之佳品。---剑南春

中铁XXX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支修建铁路,公路,承担市政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设备安装,火电,水利水电,机场,港口,矿山建筑与安装的大型专业施工队伍。现有员工XXX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干部XXX名。

企业资产总值XXX亿多元,年施工能力XXX亿元以上,拥有各类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XXX台(套),拥有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隧道,桥梁,铺架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图示方机械化施工生产线,在全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建筑企业排序中名列第XXX位。

1999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获得英国UKAS证书,并取得国家对外开展经济合作业务的资格。2002年取得“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主项资质,进入全国99家特级企业行列。2003年通过GB/T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可。

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荣誉称号,连年被辽宁省信誉评级委员会评定为特级(AAA)信誉企业。

China Railway XXX Bureau Group Corporation is a builder comprehensively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for railways, highways and airports, civil engineering, water conservancy, thermalpower/ hydropower projects, mine building and equipment installations.The corporation has XXX employees among whom xxx are professional technicians.Well equipped with xxx large-and-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a world-advanced productive line in the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for tunnels, bridges, expressways and large-scale earthworks, it possesses a total capital of more than RMB xxx billion with an annual productive capacity of over RMB x billion, ranking xx among the 500 larges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China.Entitled to be a superfine contractor in railway construction by the state in 2002, it was authorized as one of the 99 superfine enterprises in China.处在世纪之交的XXX 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奋力实现“再现国家队雄风,再造新世纪辉煌,再为社会主义增光”的宏伟愿望,朝着“发展规模集团化,产品品种系列化,市场营销国际化,经营格局多元化,企业规模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信誉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不仅以更多的高质量,高品位,高档次的新产品满足市场,而且以良好的作风,为广大用户提供一流的全过程的服务。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XXX Railway Rolling Stock(Group)Co.Ltd, is now striving hard in confidence and well on the way towards a global-market-oriented enterprise group to be well developed in management, marketing and product series.Focusing on our clients, we will continue with our credit to provide our customers with high quality and advanced products as well as our cover-all services.天津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重点高等师范院校,诞生于1958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她也历经磨砺,走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三十多年来,一批批德才兼备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汇集在这里,怀着振兴天津,振兴教育的希冀,在这块土地上默默地耕耘。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两万多名教育教学人才走出学校大门,足迹遍及全国,桃李满天下。他们献身教育,殚思竭虑,为撑起教育的脊梁,托起明天的太阳。

Founded in 1958,the University has entered its fourth decade with a remarkable record of both hardship and achievements.It is now ranked as one of the key institutions of teacher training in China.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hundreds of talented teachers, resear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have gathered and worked here in a continuous endeavor to meet the ever-increasing demands for educators both in Tianjin and the rest of the country.More than 20 thousand students have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and are now teaching nationwide.They have dedicated their wisdom and energy to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country in the firm conviction that future of China lies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国内外受众的思维共性,心理习惯,信息需求和言语表现方式等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在翻译企业推介文本时,应充分考虑译本受众的接受倾向,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与翻译

征婚广告

男,未婚,36岁,身高172米,北京市某公司总经理,大学毕业,朴实自信。当过军人,记者,城市有私人豪华住宅(带泳池)及轿车。觅25岁以下,漂亮纯情,中专文化的女性,凭照片简历试缘。

女,48岁,身高1.58,有婚史,独居,初中文化,体健貌端,气质高雅,在某市工作,觅60岁以下(大中城市),65岁以下(海外),身高1.65以上,开朗大方,经济条件优裕的男士为伴。

S/W/M, 5‟10‟‟,165.Ibs., blonde hair, blue eyes, seeking attractive, slim lady between 28&40, who likes to go dancing and have a good time.I am social drinker.Enjoy 50‟s and 80‟s and country music, dancing, dining out, cookouts, sports.Great sense of humor but also a serious side.Please send photo and phone number.Thank you.S/W/F, 31, 5‟6‟‟, blonde and tan!Seeking sun loving male, 26-42.Must be affectionate, honest, caring.But also can get wild and crazy!Interests: Romantic weekends, beaches, fishing, camping, cuddling, auto races, barbecues, flea markets.Loving for friendship or relationship? Enjoy summer activities? Pick up that pen and write!Photo and phone number.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语言,文化与翻译

如同在做心脏手术时人们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我们在翻译时也不能冒险将翻译的言语内容和文化分开来处理。

------Susan Bassnett

To do translation, you have to be both a bilingual and a bicultural.(1)ecological culture

(2)material culture

(3)social culture

(4)religious culture

(5)linguistic culture

ecological culture

挥金如土 ;瑞雪兆丰年;

揠苗助长;解甲归田;瓜熟蒂落;

俯首甘为孺子牛 ;

黔驴技穷;人心齐,泰山移;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all at sea

burn one‟s boats

sail before the wind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to sink or swim

to go with the stream

to clear the decks

all at sea

plain sailing

to rest on one‟s oars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

老黄牛--------work like a horse

狐朋狗党

狗急跳墙 狼心狗肺 狗腿子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lucky dog

Every dog has his day.Love me, love my dog.Barking dogs never bite.2.物质文化对比

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叫我怎么样呢?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What do you expect me to do?

I don‟t see what I am supposed to do without any capital.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3.社会文化对比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4.宗教文化对比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都未必这样巧的呢。”

Gracious Buddha!” Mrs.Zhou chuckled.“How terrible chancy!You might wait for ten years without such a run of luck.”

God bless my soul!” Zhou Rui‟s wife exclaimed.“You would certainly need some patience!Why, you might wait ten years before getting all those things at the proper times.”

5.语言文化对比

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

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 因又自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

文化的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

词汇空缺

词义冲突

联想意义不同

词汇空缺

我属鸡。我从来不吃鸡。鸡年是我的本命年。

钱先生周岁时“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得名“钟书”。

文化空缺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还体现在语言层面。

表现在:语言韵律,修辞格,句子的长短,句子结构的紧凑或松散,篇章的层次,段落的排列组合,衔接等。

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Downy lips make thoughtless slips.哼!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并不聋啊!

Hem!Although my ears are dull of hearing, my mind is not dull of apprehension.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Everlasting Longing Bai Juyi See the Bian River flow, And the Si River flow!By Ancient Ferry, mingling waves, they go, The Southern Hills reflect my woe.My thought stretches endlessly, My grief wretches endlessly, So thus my husband comes to me,Alone on moon---lit balcony.鲁大海:放开我,你们这群强盗!

周 萍: 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儿子?

Hai:

Let go of me, you hooligans!

Ping: Hustle him outside!

Ma:

You are hooligans, too!(going across to Zhou Ping)You‟re my---mighty free with your fists!What right have you to hit my son?

词义冲突

联想意义不同

等我性子上来,把这‘醋罐子’打个稀烂,他才认的我呢!

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到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鲁迅《祝福》)

语言的融合鳄鱼的眼泪------crocodile tears

橄榄枝------olive branch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

酸葡萄------sour grapes

白色污染------white pollution

语言的融合 绿色食品------green food

网上购物------on-line shopping

快餐------fast food

网址------website

民主;科学;逻辑;雷达;维他命;超市

翻译方法

1.直译法

直译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语言表现形式,但前提条件是译文必须为译语读者所理解与接受------通顺易解。

奈达:最好的翻译应该读起来不像翻译。

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You want the horse to run fast and you don‟t let it graze.叫一声请,一起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遭去了一半。看那周先生时,一箸也不曾下。

At the signal to begin, they fell to with their chopsticks, like a whirlwind scattering wisps of cloud.And half the food had gone before they noticed that Chou Chin had not eaten a bite.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Her beauty would make the fish sink, the wild goose fall down, the moon hide herself, an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2.套用法

在保留原有意义的前提下,套用或借用译语表达方式来代替原语的表达。

壮得像头牛---as strong as a horse

聪明无比---as wise as an owl

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hare

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as nervous as a cat on a hot tin roof

海底捞针---to 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

It‟s all the fault of this rascal Chai.He goes down to the villages like a donkey in a lion‟s hide, and he must have scared this painter fellow out of his wits.宝玉忙道:“只是这姑娘可好,你们大爷怎么就中意了?”香菱笑道:“一则是天缘,二来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What‟s the girl like? How did he come to take a fancy to her?

---It‟s partly fate, and partly a case of “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Don‟t be a fool!” he roared.“Just passing one examination has turned your head completely---you‟re like a toad trying to swallow a swan!”

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

Bao-chai laughed.“You‟re like the famous general, „one conquest breeds appetite for another‟.I advise you to take things more gently.”

需注意:尽量避免使用译语中的具有典型民族文化特征的词语------不要给洋 人穿上长袍马褂。

as wise as Solomon 智如诸葛

to 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夫子庙前卖文章,关公面前耍大刀。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3.直译加注法

这种方法既保留了原文的文化与语言色彩,又能为译语读者所理解。

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

They call jealous people “vinegar bottles”, don‟t they? Well, she‟s not just a bottle full of vinegar;she‟s a storage jar---a whole cistern---full of it!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鲁迅《祝福》)

After exchanging a few polite remarks when we met, he observed that I looked fat, and having made that complimentary remark he started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ries.“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 因又自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

Can this be some silly maid coming here to bury flowers like Frowner?” he wondered.He was reminded of Zhuang-zi‟s story of the beautiful Xi-shi‟s ugly neighbor, whose endeavor to imitate the little frown that made Xi-shi captivating produced an effect so hideous that 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The recollection of it made him smile.“This is „imitating the Frowner‟ with a vengeance,‟” he thought, “---if that is really what she is doing, not merely unoriginal, but downright disgusting!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到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Ah Q, may you die sonless!” sounded the little nun‟s voice tearfully in the distance.(---a curse intolerable to hear in China)

我属鸡。我从来不吃鸡。鸡年是我的本命年。

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ooster.I never eat chicken.The Year of the Rooster will bring me good luck or bad luck.Note: Chinese people traditionally use 12 animals, representing the 12 Earthly Branches, to symbolize the year in which a person is born.Spring Festival 1993, for example,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Year of the Rooster.People born in this year have the rooster as their life symbol.All other years of the rooster, according to an old Chinese saying, become either good-or-bad-luck years for them.钱先生周岁时“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得名“钟书”。

When Qian was just one year old, he was told by his parents to choose one thing among many others, he picked up a book of all things.Thereupon his father very gladly gave him the name: Zhongshu(=book lover).意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巨大差异,意译是不可避免的。意译的好处是译文易懂,但失去了原文的文化与语言色彩。

Free translation is the last resort.等我性子上来,把这‘醋罐子’打个稀烂,他才认的我呢!

Y:

“One of these days when I really lose my temper, I‟m going to give that vinegary bitch a good beating to show her who‟s master here.”

H: One of these days when I get my temper up I‟m going to lay into that jealous bitch and break every bone in her body.Then perhaps she‟ll know who‟s master round here.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

Bao-chai laughed.“You‟re like the famous general, „one conquest breeds appetite for another‟.I advise you to take things more gently.”

“The more you get, the more you want!” Chuckled Pao-Chai.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ve set eyes on such a ravishing beauty.Her whole air is so distinguished!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No wonder our Old Ancestress couldn‟t put you out of her mind and was for ever talking or thinking about you.But poor ill-fated little cousin, losing your mother so young!

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

They call jealous people „vinegar bottles‟, don‟t they? Well, she‟s not just a bottle full of vinegar;she‟s a storage jar---a whole cistern---full of it!

If other women are jealous, she‟s a hundred times.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Her beauty would make the fish sink, the wild goose fall down and the moon hide herself, an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Her beauty is beyond description.除了我这间房,大院里还有二十多间呢。一共住着多少家子,谁说得清?住两间房的就不多,又搭上今儿个搬来,明儿个又搬走。我没那么好的记性。大家见面,招呼声“吃了吗?”透着和气。

翻译对比 篇2

传统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笔译的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简单归纳如下:学生对翻译笔译课普遍存在恐惧感、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翻译实践不足、翻译教学资料不足、学生应变能力不足、语言五项基本功 (听说读写译) 脱节、对学生的汉语能力提高训练不足、学生对汉语语言知识掌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整体职业素质培养不足等。

面对以上的诸多问题, 一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2010年《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学校教育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是翻译课堂教学应该追求和遵循的目标。而翻译对比报告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这种教学目标。

一翻译对比报告的性质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新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的二语习得是不断通过应用策略来理解和输出二语的心理过程。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 体现了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在心理学中“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而产生的积极影响, 即起促进作用的, 叫正迁移;而产生消极影响, 即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 叫负迁移。而英汉对比是避免母语负迁移错误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应通过英汉对比、归纳、分析等训练活动培养学生对英汉语言差异的意识和敏感性。翻译对比报告就是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翻译对比训练, 总结整理翻译过程中的错译, 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同时又能有效地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而在实践训练中逐步提高翻译能力。

二翻译对比报告的内容

翻译对比报告的写作应该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基础上, 能独立进行篇章翻译训练。特别是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是一个很好的翻译训练活动。学生自主翻译完一篇习作 (600-1000字) , 经过反复检查修改后, 对比参考译文总结整理自己译文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并以此写出翻译总结报告并提交教师。根据翻译习作的长短, 训练周期可以一个星期一篇, 或两个星期一篇。教师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是把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对比后, 分析自己习作的失误;分析研究参考译文的翻译特点以及翻译准确度的原因, 并以此找出自己译文错误的原因。要把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难点和重点都整理出来, 然后加以对比分析。

具体内容是:

第一, 在不断的对比检查修改中, 进一步理解原文的观点, 包括论点论据;主题展开方式;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中找出对原文观点的错译和漏译。

第二, 提高对原文语言结构的把握能力。这包括对原文文体、语体风格、句子结构、词汇使用倾向等准确理解, 这样才可以确定译文语言的使用方向。

第三, 通过与参考译文的对比, 找出自己对原文理解的难点, 也就是明确是主题的理解方面有困难, 还是语言理解方面有困难。具体是指对原文的知识范畴、主题背景、文化背景、论点的逻辑关系、语言表达习惯、语法、长句子、词汇等方面的问题。明确了对原文理解的难点所在, 才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 分析自己汉译文中出现的汉语表达错误, 也就是明确是否有汉语负迁移的问题。要找出自己在汉语语言基本功、汉语表达能力、汉语文体语体、语言使用习惯、句子结构、词汇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最后, 明确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要找出与问题相对应的解决方向, 这样就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并根据不同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可制定短期或长期学习目标。这样学生也就可以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和翻译能力。

这实际上是一种任务型的翻译教学模式, 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任务型的翻译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有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任务, 创设真实或类似于真实的情景, 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理解输入、输出, 主动完成任务来提高翻译能力的相对稳定的操作性框架。该模式强调学生在任务中学习, 主张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语言。

三翻译对比报告的意义和作用

与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讲授后学生根据规定内容完成相关练习的方式不同, 在翻译对比的训练和完成翻译对比报告中, 学生不再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而是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成为知识的主人。认知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

翻译对比报告的意义和作用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运用所学的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 并能调动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首先, 在进行翻译训练和完成对比报告的过程中, 消除对翻译训练的恐惧感, 并在不断的训练和进步中体会和培养成就感。这是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基础。其次, 在对比过程中, 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英汉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翻译能力。

四翻译对比报告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既是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 也是外语教学的必需。语言是人们认识世界, 认识自己, 实现自我发展的工具, 语言习得也是这些社会实践的结果。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必然需要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语言能力的培养如同其他能力培养一样, 不是一个分离式的语言知识点或语言技能的学习过程, 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语言能力体系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只有创造机会让学习者在有意义的语言使用中取其所需, 用其所能, 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而翻译对比报告的活动训练正是提供了这种机会。

首先, 在这种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所长的训练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其次, 在独立完成任务中,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 在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 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中, 促进了合作学习能力、互相学习能力、取长补短能力。第四, 在翻译活动中, 通过英汉或汉英翻译的对比,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第五, 在分析整理错译问题的原因过程中, 提高了思考和思辨能力。第六, 在明确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同时, 也促进学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七, 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确立了今后解决问题的方向, 锻炼的制定计划的能力。第八, 在完成翻译对比报告的写作过程中, 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 在进行整个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

总之, 学生通过大量的翻译对比训练, 不仅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也加强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巩固和学习翻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也提高了综合素质。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07 101

五翻译对比报告适用的训练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 要判断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知识, 唯一的办法是看他能否学以致用, 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解决的学习, 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 更是一种认知策略的学习和思维品质的训练。因此, 翻译课外训练的设计应该围绕真实的任务来设计, 而不是套以传统翻译教材中以“规定性, 机械性和还原性”的题型为主的简单化训练形式。

总之, 翻译训练活动的选材要有一定的专业性, 要与商务英语专业相结合;选材的情景要真实性;选材的难易度要有差异, 要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学生, 不能所有学生都用一个同样的训练内容;选材的倾向性要灵活,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和兴趣选取不同的训练内容。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也可不断调整。要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参与翻译活动, 实现翻译训练的最佳价值。

六翻译对比报告的训练模式反馈

学生的反馈和学习需求与翻译教学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学生的反馈为翻译对比报告的训练模式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学生在翻译课的总结报告中普遍提到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大量翻译的对比训练和完成翻译对比报告的训练, 首先克服了对长句子、长篇文章翻译的恐惧感, 不少同学对翻译有了兴趣。其次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同时也锻炼并培养了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而分析整理归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是学生们最大的收获。通过翻译对比报告的训练, 使很多学生明白了不仅要提高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 更要提高掌握和运用汉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只有提高两种语言的基本功, 才有可能提高翻译能力。学生的反馈促使翻译对比报告在翻译教学的训练中进一步完善。

七翻译对比训练中教师的角色

在这种任务型的翻译对比活动训练中,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仅仅是课堂的主要讲授者和知识的传递者, 而应该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是活动实施的督促者和帮助者;是活动中的聆听者和鼓励者;同时也是一个同伴学习者;最后还是问题的解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和翻译活动的操作中, 教师不再以传授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为主, 而主要是进行任务设计和对学生的翻译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 并指导帮助解决翻译对比报告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任务, 并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任务。教师要把所要传递的内容寓于到该项任务中, 要期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经历、感受到教师要想讲授的内容。教师不再先入为主, 将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就是“发现”。而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阅读学生的翻译对比报告, 帮助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翻译习作中的错误, 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把学生共同的错误放在班里通过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 以此加强巩固翻译技能。另外教师要善于收集整理分析学生出现的英汉双语的语言错误, 尤其是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影响所造成的语言错误。要及时总结两种语言的异同点, 认清双方的内在本质, 找出英汉语言间的转换对策。要随时提醒学生不能用汉语思维英语语言现象, 让学生多接触目的语文化, 加强文化意识, 并指导学生力求排除母语干扰。

在任务实行过程中, 教师要充当协调员、协助人和咨询员, 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检查、反馈、评价、肯定和建议。并随时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这种训练模式也有助于教学相长。在学生提高能力的同时, 教师也同样有收获。教师的角色中又多了一个学习者的身份。

总之, 一种教学的训练模式的价值并不在与形式本身, 而在于使用该模式进行教学时能否产生有效的学习。与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相比, 翻译对比报告的训练活动的应用, 更符合语言习得的认知规律。在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 通过翻译本身的训练、翻译对比训练和完成翻译对比报告的思考过程, 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学习者不仅提高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翻译对比报告的训练在翻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海雅.英语专业笔译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A].外语教学法的机遇与挑战:第二届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刘季春.调查与思考——谈建立我国翻译教材的新体系[J].中国翻译, 2001 (4) .

[3]彭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A].戴炜栋.外语教学法的机遇与挑战:第二届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4]束定芳.论外语课堂教学的功能与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1 (1) :5-8.

[5]王海啸.体验式外语学习的教学原则[J].中国外语, 2010 (1) :53-59.

[6]翟永清.宋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研究[A].彭建武.第五届中国及东亚地区学习者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7]赵光锋.外语研究与实践[C].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1:50-53.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利用对比分析提高翻译教学 篇3

【关键词】对比分析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对比分析是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分纯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于教学的研究。解释对比理论最有影响的著作算是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写的《跨越文化的语言》(Robert Lado: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根据拉多的观点,学外语的学生虽然学会了不少目的语的词,但他还有母语的语音系统、语法、词汇用法等。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试图以目的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倾向于在形式上或意义上将母语和母语文化迁移到外语和外语文化中。这一论点反映了语际迁移论的观点:学习者所习得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母语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即正转移(positive transfer);也可以是负面的,负转移(negative transfer),即母语干扰(mother-tongue interference)。这为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找到了理论依据。因此,对比分析理论认为,学习者所习得语言中的错误是母语干扰造成的。所以,要预示学生会发生的错误,得先把母语与目的语比较一下。两种语言的相同点是容易掌握的,不同点是学生的困难所在。教师如果将学生的本民族语言与他们所学的外语加以比较,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真正的困难所在,更好地组织教学。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中国人学外语》中也指出:“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英汉对比分析是在长期英语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条经验,它在英语学习中有着切实可行的实际用处。

以下,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来谈谈采取英汉对比分析这一措施的一些具体做法,兼述其与翻译教学的关系。

一、词义差异

因为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经验自然存在差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所以,任何两种语言在选择词汇时都不可能出现绝对的一致。学生要注意两种语言在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等方面的对比,看它们的对应情况如何,并根据特定的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如汉语的“有”与英语的“to have”相同之处,在表示所属关系时,是一致的,“有房子(钱、兄弟、姐妹)”等。英语用“to have”,但并非汉语表示“有”的其他意思也都用“to have”这个动词。请看下列例句:

1.这台机器有毛病。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machine.

2.他有点失去理智。

He is a bit out of senses.

3.今天有雨。

It’s going to rain today.

4.虎妞说:“我有了!”

Huniu said:“I’m pregnant now!”

可见,源语与译语之间,往往没有相对固定的词义相对应。英汉词字层面上有多种对应情况:完全对等;多词同义;一词多义;词义交织;无对等词语。词义辩析则为判断词义准确意义的前提。教学重点应放于此处,也只有通过对比分析才能找出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在词义辨析基础上,可采用多种翻译技巧来翻译词语,运用增词法与减词法、词类转译、词序调整,也可采用引伸法、替代法、合并法、音译法等。

二、叙事与表态的顺序差异

在对比了原文和译文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一个汉语句子有叙事部分,有表达部分,往往先把事情讲清楚,最后是简短的表态或评论。英语则相反,先表态然后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英文中常用it作先行主语,以便把较短的表达部分放在前面。由此可见,学习英语重要的是学会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一种特殊的交流习惯。经过对比分析,显现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表达方式不同,学习者对英语中先行主语的运用更具有自觉性。之后,可结合学生以往学过的知识提出英语中先行宾语的用法,举出诸如We think it most important that theory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e.(我们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这样的例句,说明英语之所以用it作先行宾语,也是为了把宾语中较短的表态部分提前,把较长的叙事部分置后。实践证明,这一分析对比会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大多数学生能较为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下述汉语的句子:

6.史密斯太太对我抱怨说,她经常发现与自己十六岁的女儿简直无法沟通。

Mrs. Smith complained to me that she often found it simply impossible to communicate with her 16-year-old daughter.

三、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的差异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文必须符合译入语民族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因此,不同的思维方式对翻译的理解和表达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国哲学强调悟性,强调天人合一,人与客观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张人对自然、社会的参与,主体介入客体,客体融入主体。因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在语言上体现为:句子多以人或隐含以人开头,汉语中处所、地点也常常作为主体看待出现在句子的开头。而英语民族由于受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理性主义的影响,强调理性,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物我二分,主客分明,强调客观性,客体意识突出。在语言上则体现为主语的客观性,句子常以物体、抽象概念、抽象名词作主语。如例5中甚至用没有实际意义的代词it作形式主语,以体现英语客体意识突出的特点。英语中被动句的频繁使用也是英语客体意识的体现。从这一点出发,学生在英汉互译时,必须从符合译入语表达方面的主体意识或客体意识的宏观角度思考问题,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汉译英语以物体、抽象名词、抽象概念以及非人称用代词it作主语的句子时,应转换成以人或隐含以人开头的句子,以符合汉民族强调主体的思维方式,突出主体的自我中心性。例如,

7.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bt to Thomas Jefferson.(《大学英语》精读,董亚芬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册)

托马斯•杰弗逊为美国的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样,英译汉语句子时,也要作相应的转换,选择符合英语强调客体意识的主语,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例如,

8.他开车时心不在焉,几乎闯祸。

His absence of mind during the driving nearly caused an accident.

9.热烈欢迎世界各地的客商来此建立和发展贸易关系。

Customer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e warmly welcome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business contacts.

对于上述两个句子,学生多译为:

He was absent minded when he drove his car and he nearly caused an accident.

We warmly welcome customers around the world to come here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business contacts.

学生的这两个译句明显体现出汉民族主体的自我中心性对翻译的影响,第一句译文突出的是“他”的一切行动,是他闯祸。第二句译文增添了汉语中隐藏的主语“我们”,强调的是“我们”的态度。虽然也能达意,却不符合英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因此,只有不断地向学生输入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差异的知识,才能在学生的知识系统里形成有关的知识体系,内化成先在的知识,从而给翻译以宏观的指导,提供方法论的帮助。

四、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对语法形式极其重视,在句子行文中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联结手段(多用结构词或虚词)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表现形式严密地受逻辑形式支配;汉语则是语义型语言,重意合(parataxis),没有形式上的语法区别,表现形式受意念引导,不用或很少用结构词或虚词,行文具有隐含性。

请看下列一组分别从英文和中文作品中选择的具有对应性的话语:

10.“Dear dear,think of me,if you won’t think of yourself.What should I do when you die?”(O.Henry,The Last Leaf )

11.“爹,你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我想想,也得想到……俺娘。”(刘思成:《两代艄公》,《小说月报》1988年第4期)

学生懂得形合与意合是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后,便不难将例句10译为比较地道的汉语:

“哎呀!你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我想想,你死了我怎么办呀?”(译文中省略连词when,if.)

将例句11译为比较地道的英语:

“Dad,think of me …and my mammy,if you won’t think of yourself.”(译文中增补了连接词if.)

总之,在教学中,应将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建立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汉语与英语的对比基础上,着力探讨两种语言在翻译中的异同之处,对翻译的动态过程进行认真研究。翻译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翻译教学中应传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的进行翻译技艺的学习与应用,提高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拉多.跨文化语言学[M].密西根大学出版社,1957,12.

[2]张震久,袁宪军.《英汉互译基础》•绪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海涛.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北京:中国翻译,1999,(1).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5]但汉源.意合与形合:英汉翻译中的逻辑关联映现[J].外国语,1996,(1).

翻译对比 篇4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类的语言表达深受思维方式的支配。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在维英翻译过程中,应重视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性,避免受到本族语言思维方式的干扰。

关键词:思维方式;中西差异;维英翻译

一种文化的特点集中反应在该文化地区族群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差异造成语言的差异性。当今世界各民族地区间的交往离不开翻译,翻译的基础是人类思维共性。然而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可译性、不可译性、误译等问题,这是因为人类思维除了共性特征外,不同地区或民族间的思维方式均有个性特征。与共性相比,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恰恰造成翻译困难。因此,研究英维语言对比与翻译离不开研究中西思维的差异。

一、思维结构与方式的基本概念

思维结构是人类思维过程或形态。思维在经历直观行动、具体形象及抽象逻辑这三大阶段中呈现的思维能力结构模式,例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系统化等等。而思维方式则指同语言的群体其思维结构特征或特定样式以及共同倾向性。这些特征、样式或倾向性是对思维结构共性或常规的变异。

思维方式长期影响人的一言一行,使得在某一背景成长的人类无意识地接受了它,并以此来与人交流。反应在语言上,表现为不同民族、地区的语言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而生活在同一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难以发现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对语言的隐蔽控制机制,这种机制常常呈现无意识状态,只有当与异文化民族发生实际碰撞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人们在学习和应用外语时常常不自觉的将母语思维方式移植到外语表达中,阻碍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人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为中式英语“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把人山人海译成“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使得说英语国家人民看到后不理解。

二、中西思维特点

(一)中国人重螺旋式思维,西方人重线性思维

中国人思维通常是“螺旋式”的,思维活动螺旋式绕圈向前发展,做出的判断或推理的结果以总结的方式安排在结尾。这种“螺旋式”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采用间接交流方式,语言上首先叙述事情的背景,罗列客观条件,或着说明事件原因,最后再得出结论,证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然而,西方人是“线性”思维,直线推进。这种“线型”的逻辑方式使得西方人采用直接的方式交流。

他们往往首先表明看法或观点,点明主题,然后再以此说明背景、条件、原因或进行分析。例如,维语介绍某地市时,语言表达为“该市地界巴山楚水,湖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自然风光融为一体,遍布其间,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四字短语罗列,语句零零散散,表面上看没有逻辑关系,对应英语“The city,bordering Sichuan and Hubei provinces,is an ideal scenic spot for tourism with its panoramic views dotted by mountains,rivers,lakes and historical sites.”主句语义重心在“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上,其他部分表原因或伴随,语句结构逻辑清晰。

(二)中国人重综合思维,西方人重分析思维

中国人推崇“万物一体”,十分注重整体关联性,而不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加以逐一分析研究;注重结构、功能,而非实体、元素;注重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多样性的和谐和对立面的统一。而西方人注重通过事物的本质来把握现象,对事物整体加以分析,西方的分析性思维占主要地位。

维英翻译时主语的确定十分重要,关系到译文准确性与表述逻辑性。如维语“我们的国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农业要搞上去,最重要的还是要期考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表现不出小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竹节型展开,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农业要搞上去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全句语义重心;“我们的国家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表动作发生的原因;“最重要的”和“依靠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是动词“调动”的方式。该句英语“Agriculture advance in so vast a country,with suc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backward economy as in China,requires above all else mobilizing,by means of correct policies,the initiative of the farmers to work hard and self-reliantly.”

(三)中国人重主体型思维、西方人重客体型思维

维族的思维方式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和研究事物。西方文化思维则以物为主体,以自然为中心,侧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与研究。例如,维语口语中对于动物的叫这个动词表达统称“叫”,如猫叫,狗叫,羊叫;而英语中不同动物叫的动词各不相同,如:羊或小牛的叫bleat,母鸡叫cackle,牛moo,猫miaow,狗bark。

(三)中国人重顺向思维,西方人重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原语与译语从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角度来传达同样的信息。中西方有时采用截然不同的语言表达来描述同一事物、行为或现象。例如中国人常说的“您先请”英文则为after you。又如在方位表达上,维语中的“东南”、“西北”等,翻译成英语是“southeast”,“northwest”。类似的例子还有“左右”、“迟早”、“得失”,英语的对应词序通常反过来表达,即“right and left”、“sooner or later”、“loss and gain”。

三、维英翻译的对策

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①又说:“愚对译事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由此可见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在翻译活动中需通过对比源语与目的语的民族思维形态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其对翻译的影响,从而减少或避免由于对翻译思维模式的转化缺乏重视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翻译维语语句时应精确透彻分析原文语义逻辑内涵关系,找出语义重心,确定译文句子主干;理清原文语义重心与其他各小句的逻辑语义关系,分清主次轻重;进而用英语的各种语法手段,将原文各次要部分按逻辑关系挂连在确定的译文主干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英维两种思维方式及其在语言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维英翻译中,虽然维英思维语言上的共性为翻译提供理论基础,但只有归纳研究语言思维差异性,才能找出翻译规律并更好地运用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才能有利于在维英互译中避免受到本族语言思维方式的干扰,才能使译文更准确、更地道、更符合目的语的思维方式。(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傅雷.论文学翻译书[A].载罗新璋。翻译论集[C].背景:商务印刷馆。

注解:

翻译对比 篇5

导读: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对英汉两种语中典型和特殊的被动句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文章认为,射体和界标的理论也可用于分析英语被动句式。最后讨论了英语被动句式的认知翻译观等问题。

论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基本原理,被动句,典型,特殊,认知翻译观

一、引言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教学与研究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汉语动词无形态变化故无语态概念的错觉。其实,语态概念表示的是关键词形态仅从属于主谓关系。因此,汉英两种语言在主被动语态上的概念,理论上应该是基本一致的[1]。英汉被动句的表现形式迥异,两者的系统比较难度较大。本文采纳不受具体语言形式束缚的、以人类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语义分析方法对两者进行比较。根据Croft的研究,被动句原型产生于事件的状态观,表达的是一个自足的(即没有外因出现的)理想化状态性事件,否则便属于特殊形式范畴[2]。下面我们先观察英汉被动句的原型和特殊形式,然后用事件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of Events,以下简称为ICM)来概括解释。

二、英汉被动句的原型和特殊形式比较

1.英语被动句的原型和特殊形式根据“被动句原型表达的应是自足的状态性事件”这一EICM观点特殊,下列句型应是英语被动句的原型(A型):

A. 主语(受事)+ BE + V- EN分词

①The team was defeated.

相比之下,偏离事件状态观的被动句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一是引入施事者,二是把动词所表达的事件重新及物化,三是加入“情态”(如may)、“主动性”(如get)等因素。据此,我们可以把下列英语中的被动句型归入被动句的特殊形式状态性(B型)。

B1. 主语+BE+ - EN分词+介词+名词短语(施事者)

②The piano was made by my father.

③I was a bit surprised at her words.

B2. 主语+情态动词+BE+ - EN分词+介词+名词短语(施事者)

主语+BE+being+ - EN分词+介词+名词短语(施事者)

④He is being scoffed.

B3. 主语(受事)+其他系动词+ - EN分词+介词+名词短语(施事者)

⑤The bridge is getting rebuilt.

2.汉语被动句的原型及特殊形式

由于汉语的语态无动词形式变化,因此我们采取与英语表述形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汉语被动句的原型(C型)。

C1. N(无生命)受事+V

(1)你要的那支笔买了。

C2. N受事+V1 V2

(2)我的鞋穿破了。

C3. N(有生命)受事+V

(3)鸡杀了。

C4. N受事+被+V

(4)她被碰伤了。

可不用“被”字而使用“被”字,是汉语被动句的特殊形式(D型)

D1. N受事+被+V

(5)棉袄被脱了。

D2. N受事+ {被}+N施事+V

(6)栗子{被}哥哥吃了论文网站。

D3. N受事2+{被}+N施事+V+N受事1

(7)树{被}我浇了水了。

D4. N受事+{被}+N施事+V1V2;N受事+{被}+V1 V2

(8)菜{被}吃完了。

D5. N受事+{被}+N施事+V1+得+V2

(9)姐姐被他逼得无路可走。

D6. N受事+情态动词+V

(10)那支笔一定要买。

D7. N受事+表进行的时间副词+V

(11)大厦正在建设之中。

3.英汉被动句的比较分析

3.1 英汉被动句原型的异同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被动句的认知语义结构是一致的,即英汉被动句的原型都产生于表状态的EICM,表达的是一个自足的、没有外因出现的状态性事件。从句型3来讲,两者都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即受事+状态,其中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例如:

你要的那本书?买了。

The enemy ? was defeated.

这个问题? 讨论过。

The cap ? was blown away.

但两者在表现方法上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英语对被动概念采用的语法化手段包括变换语序、动词的形态变化及使用半独立的虚词。汉语对表达被动概念采用的语法化手段主要是变化语序,在有的情况下使用虚词。戴浩一(1984)指出这是因为英语从施事的观点看使成动词的终点,汉语则从受事的角度观察[3]。换句话说,在同样情景下,英语更关心谁做什么,汉语更关心发生了什么。(b)英语有形态的变化(包括格的变化等),所以在表被动的概念时,不需要区分受事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也无需区分受事与动作之间的关系是有标关联还是无标关联。由于汉语动词没有形态的变化特殊,所以必须用其他手段来进行区分,如“被”字的使用。

3.2 英汉被动句特殊形式的异同

英汉被动句特殊形式的认知语义结构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对表状态的事件理想化模式的背离,表达的是过程而非状态。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他们在表达同一语义结构时采取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其区别主要表现在:英语被动句的特殊形式主要通过使用介词by来引入施动者,且放在动词之后。而汉语的施动者往往放在动词之前,受事之后。这是因为汉语是表意型语言,而英语是形态性语言。英语如果把施动者放到动词之前,就会影响被动概念的表达。另外汉语在引入施动者时情况比较复杂。汉语在引入施动者时有时是不能有标记的,有时是必须有标记的,有时则可有可无,具体看受事与动作之间的认知关联情况。

三、英语被动句式的翻译

1.英语被动句式的翻译

翻译对比 篇6

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结构谈大学英语中长句的翻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定义为翻译.翻译在教学实践中颇具优势.英译汉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上下文推断语境意义的能力.本文将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结构谈一谈大学英语中长句的翻译技巧--分译法.

作 者:王芳芳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大学英语部,吉林・长春,30022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36)分类号:H315.9关键词:翻译 翻译技巧 分译法

英汉词义对比分析与翻译 篇7

词汇是语言系统的基础, 是时代文化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系统最基本的单位, 其意义必然蕴涵着丰富而复杂的民族文化因素。由于英汉文化上的差异, 人们在描述客观世界或者表达主观思维的时候, 选择的词汇会有所不同。相应地, 词义也会发生变化。

词义是复杂的。诚然, 英语中的“book”就是汉语的“书”, 汉语的“周末”就是英语中的“weekend”。但是, 这种在词义上几乎完全对应的现象只是极少数。词义 (meaning) 通常分为两大类:指示意义 (denotative meaning) 和隐含意义 (connotativemeaning) 。前者是指词的外延, 即“将词或片语同现实世界或虚构的或可能实现的世界里的现象联系起来的那部分意义。”意义体系里, 它可以被认作词项的“中心”意义或“核心”意义, 常与所指意义 (reference) 及认知意义 (cognitivemeaning) 相提并论。后者则是指词的内涵, 即“词或片语基本意义之外的意义”。它表示人们对词或片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所怀有的情感或所持的态度。意义体系中, 内涵意义所包含的那部分意义有时称为情感意义 (affectivemeaning) 或感情意义 (emotive meaning) 。

2.英汉词义特征对比分析

由于英汉文化的不同, 词汇的外延可能会有差别, 而词汇的内涵也常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既可以是单纯的指示意义上的, 也可以是语体色彩或感情色彩上的。例如, 英语中的“snow”对澳大利亚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而对我国北方人来说“雪”却有“冷”、“漂亮”、“破坏”等内涵意义;“horse”在英语中按照五种不同的语体色彩, 可以分为charger (拘谨) 、steed (正式) 、horse (交谈性) 、nag (随便) 、plug (亲昵) ;在感情色彩上, 汉语的“宣传”若译为“propaganda”则表示“传播有偏见的消息以使人赞成或反对某种观点”。对比英语和汉语, 词汇的意义有四个特征:词义基本对应;词义平行;词义空缺;词义冲突。

2.1.词义基本对应

词义基本对应是指词汇的指示意义、隐含意义、使用以及转换的范围基本一致。由于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有着基本相同的生活体验, 这种相同的生活体验就使不同语言间词义的基本对应成为可能。这种现象可以称作为一种文化重叠 (culture overlap) , 因而这些词汇的隐含意义、使用以及转换的范围是相通的。因此, 翻译时常常直译。例如:water———水;tree———树;sun———太阳;paper———纸。需要注意的是, 词义基本对应的词汇主要是实词。此外, 词义基本对应中还存在英汉词义所包含的范围大小差异。例如,

1. 英宽汉窄:

parent———父母;aunt———阿姨、姑姑等;uncle———叔叔、伯伯等;

carry———扛、担、抬、背;give———给、送、授予、赋予等;make———做、造、设置、成为等;

2. 汉宽英窄:

笔———pen, ball pen, pencil, brush, etc;工作单位———company, government, school, factory, etc.完成———fulfill, finish, complete etc;打———beat, strike, hit, etc;

2.2. 词义平行

词义平行是指英语和汉语都认同某一事物的现象或者概念, 但是两种语言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却不一样, 它们在语义上是平行的, 是一种同义套用。词义平行通常在单词以上的语言表达法里特别突出。翻译时, 一般用形式不同但喻义相同或相似的译文来代替原文。例如,

扫兴的人———awetblanket;重要人物———abig fish鸡皮疙瘩———gooseflesh;打破沉默———to break the ice

强壮如牛———asstrong asa horse;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hare过牛马生活———to lead adog’slife;犹如雨后春笋———just like mushrooms

爱屋及乌———loveme, love mydog;下倾盆大雨———itis rainingcatsanddogs挥金如土———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新官上任三把火———anew broom sweeps clean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one can’t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2.3. 词义空缺

词义空缺是指由于受文化的约束和影响 (例如, 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的差异) , 有的词义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 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存在。由于语言间的词义空缺现象普遍存在, 在表达某一事物现象或概念的时候, 英语和汉语也常常缺乏相互对应的词语, 这就给英汉语之间的翻译增加了困难。翻译时, 可以采用音译、直译、意译以及对它们的混合使用来实现英汉语之间的词义转换。

(1) 汉语中的词义空缺

首先, 汉语中有不少从英语借用过来的外来词, 翻译时, 一般用音译、意译或半音译半意译的方法。

1.音译

bikini比基尼;chocolate巧克力;clone克隆;engine引擎;humor幽默;logic逻辑;motor马达;nylon尼龙;radar雷达;shock休克;沙龙salon;tank坦克;

2.意译

Cocktail——鸡尾酒;Cape of GoodHope———好望角;Chain store———连锁店

Multimedia——多媒体;Pacific Ocean———太平洋

3.音译+注解

有的外来语在翻译的时候须照顾词义。例如,

Ballet——芭蕾舞;Bar———酒吧;Ice-cream———冰淇淋

NewZealand———新西兰;Rifle———来福枪

A Pandora’sBox———潘朵拉之盒, 灾难、麻烦和祸害的根源

Achilles Heel———阿基里斯的脚跟, 一个人、组织或国家致命的弱点

(2) 英语中的词义空缺

对应汉语中的词义空缺, 我们可以采用类似的翻译方法来实现汉语和英语之间词义的相互转换。

1.音译或音译+注解

气功———Qigong;功夫———Gongfu;风水———Fengshui;

阴阳———Yin and Yang (in Chinese philosophy, medicine, etc.) Yin, the feminine or negative principle in nature;Yang, 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

2.直译或直译+注解

丢脸———to lose face;三角债——triangle debt

班门弄斧———to show one’s proficiency with ax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劳动密集型———labor intensive

三个臭皮匠顶上个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can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 of mind.

2.4. 词义冲突

词义冲突是指语言与语言之间存在矛盾, 或者说某些语言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关系。由于英汉社会制度的不同、价值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的差别, 两种语言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词义冲突。例如, “peasant”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释义是“a person without education or person with rough and unrefined manners”, 意指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社会底下的人, 或者是教养不好的、粗鲁的人是“农民”。但在1949年后的社会主义中国, “农民”却是褒义, 完全没有贬义。同样, “工人阶级”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含义也是不同的;英语用“as wise as an owl”来赞美猫头鹰的睿智, 但在汉语里面却说“夜猫子进宅”, 意味着厄运将至;汉语里, 人们喜欢蝙蝠, 因为它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 但英语里面却说“as blind as a bat”。

英汉词义冲突常见的例子还有:liberalism———自由主义, ambitious———野心勃勃的, equalitarian———平均主义, dog———狗, west wind———西风, 以上这些英语词的词义均为褒义, 但它们的汉语词义却是贬义;politics———政治活动, politician———政治家, white elephant———白象, laborer———劳动者, peacock———孔雀, 以上这些英语词的词义常常是贬义, 而汉语词义却是褒义。此外, 英汉语中还有一些词在一种语言里是中性词, 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却变成了褒义词或贬义词。例如, lion———狮子, bamboo———竹, 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 鉴于英汉词义之间的诸多差异,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词汇的时候, 应注意: (1) 必须明确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 双语词典里的释义只能是一种近似。 (2) 在英汉两种语言里, 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指同一种事物或概念, 实际上指的却是两回事情。 (3) 某些词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 但内涵意义的区别会很大, 尤其要留心那些有文化内涵的词语, 这也说明了学习英语与学习英语文化密不可分, 教授英语也与教授英语文化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Richards Schmidt.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2][英]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四版) [M].李北达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英]杰·利奇.语义学[M].李瑞华等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4]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戴炜栋何照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7]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汉英书信称谓语翻译对比研究 篇8

[关键词] 称谓语 对比 文化差异

称谓语在词汇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可以说是既古老但使用频率又非常高的一类词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洗礼,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不论是单个的称谓语,还是整个的称谓系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透过它可以窥见语言、社会、人类文明在历史中的发展轨迹。” [1]同时,称谓语还涉及到语法、词汇、语义等多个语用层面,并同社会学、文化学、哲学、史学、美学等各学科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认为,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称谓语形式,而称谓语形式上的差异也正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因此,通过研究称谓语了解英语系文化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1 称谓语的定义

在研究称谓语之前,我们必须先对两种不同文化中的称谓语定义及其研究范围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称谓”的定义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2]

在英语中,书信的“称谓”使用“Salutation”,书面中则使用“Appellation”,解释是:name,dsignation,意思也就是名称,名字,或者描述定义。同时,像“title”这类的词也有称谓的意思,也是指名字或者定义。在目前阶段,大致有三种方法来界定称谓语:“广义、狭义说”[3],“称谓语、称呼语一体说”以及“称谓语、称呼语差异说”[4]。

2 书信称谓语的分类

从称谓语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不难看出,称谓语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庞大的词汇网状系统,为此,仅从书信中的称谓语切入,按照自身理解,将其按照“与收件人的关系程度”及“收件人的类别”进行分类归纳。

2.1 按照与收件人的关系程度归纳

分为家庭亲属之间书信的称谓语,朋友之间的称谓语和陌生人之间的称谓语。

2.1.1 家庭亲属之间的称谓语

英语的亲属称谓语的概括和抽象性较强,因此,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并非像汉语那样,呈现网状结构,比如英语亲属称谓中不存在父系和母系的划分。

英语用grandfather合并了祖父和外祖父,用grandmother合并了祖母和外祖母,用uncle合并了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用aunt合并了伯母、婶母、姑母、舅母、姨母,用brother合并了堂兄、堂弟、表兄、堂弟,用sister合并了堂姐、堂妹、表姐、表妹。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只是起一个抽象符号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甚至非常少用,他们更习惯于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因此英语称谓语在具体描述功能上比较薄弱。以下为中英家庭人员称呼对照表:

Chinese address terms English address term

祖父、爷爷;外祖父、外公 grandfather

祖母、奶奶;外祖母、外婆 grandmother

孙子、外孙 grandson

孙女、外孙女 granddaughter

侄子、外甥 nephew

侄女、外甥女 niece

婆婆、岳母 mother—in—law

公公、岳父 father—in—law

媳妇、儿媳 daughter—in—law,(one’s wife)

女婿、姑爷 son—in—law

姐夫、妹夫;大伯子、小叔子;内兄、内弟 brother—in—law

嫂子、弟媳;姑子、姨子 sister—in—law

2.1.2 朋友之间的称谓语

“在社交信中,普通朋友之间,美国人用My Dear,而知己朋友之间则用Dear;与美国人相反,普通朋友之间,英国人用 Dear ,知己朋友之间用My Dear” [5]。或者有时“熟人和亲友之间以教名(或昵称)相称。按亲密程度递增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以Bertha这个名字为例):Dear Bertha,My dear Bertha,Dearest Bertha,My dearest Berty,My dearest,Darling Berty,My Darling,My very own darling”[6]。

2.1.3 陌生人之间的称谓语

如果不知道收信人的姓名,则可用Dear Sir(用于对男子的称呼),Dear madam(用于对女子的称呼),如果连对方性别都不知道,则可以用Dear Sirs,或Dear Mesdames。

2.2 根据收件人的类别选用称谓语

2.2.1 收件人是领导或老师的称谓语的选用

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官本位的思想,他们更崇尚平等,强调个人权力。官职在他们看来代表着一个人的工作性质和责任,而非权力。因此欧美人在称呼对方时,常常直呼其名,即使是在称呼最直接的领导时,也直呼其名。特别是美国人,他们认为官职无足轻重,一个人今天担任这一官职,明天可能就会担任另一个官职,因此,他们很少用“姓+官职”的方式称呼人,只有在特殊的工作领域或特殊的场合下,需要明确指出一个人的工作性质和责任时,才会用到官职称谓。英语中,官职称谓对象通常只局限于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它一般采取官职+姓氏的形式,也可以是官职+教名的形式,如President Bush(布什总统),Colonel Quail(奎尔上校),Judge Harley(哈利法官)等等。不仅如此,这种称谓面称时还可以使用“Mr.或Madam+衔称”的形式,如Mr.President(总统先生),Mr.Judge(法官先生),Mr.Ambassador(大使先生)等等。在学术界,Doctor(博士)和Preofessor(教授)的头衔称谓较为普遍,但Teacher(老师)则不作称谓使用。在医学界,Doctor(医生)的称谓对象仅局限于内科医生、心理医生、精神病医生、牙医和兽医。

2.2.2 收件人是某企业或单位的称谓语的选用

在英文书信中要使用敬语,最普遍的敬语是Mr,Mrs和Miss(用于未婚女性)。英国人常在男性的姓名之后用Esq. (Esquire的缩写),不过在商业上也在慢慢地改用Mr. Mmes.(Madam的复数形式),用于二个女士以上。Messrs(Mr的复数形式)用于二个以上的男人,或用于二个以上的男人组成的公司或团体。在英国式英文信里,Mr, Mrs, Messrs,均不加缩写句点,相反地,趋向于进步自由的美语反而加缩写句点如Mr.,Mrs.,Messrs.。在称呼方面,商业上最普遍的有Gentlemen(美国式)与Dear Sirs(英国式)二种,相当于我国的“敬启者”或“谨启者”。

给公司单位写信时美语用Gentlemen(复数形式),英语用Dear Sirs。如果对方公司只一人时,必须使用Sir/Dear Sir。称呼后一般要使用标点符号,英国式采用逗号(comma),美国式用分号(colon)。书信结尾客套语(complimentary close)有多种,相当于我国书信在结尾时使用的“敬礼”、“致敬”、“顺安”等句。最为典型的美国式写法是Sincerely和Best regards,典型的英国式表达有Yours sincerely(熟人或知道对方姓名),Best wishes,kind regards 和yours faithfully(不知姓名)。此外,英国式的客套语还有特别礼貌的格式,但除了特殊情况外,现在不再使用。

3 英汉称谓语表达法上的文化差异

3.1 T型称谓语和V型称谓语

3.1.1 T型称谓语和V型称谓语在英汉文化中的使用分布情况

1)美国人无论获得对方注意与否都青睐于“sir”的运用,且其运用几率远大于“Mr.”。

2)在V社会称谓情况下,英语社会头衔的运用机率远大于职务头衔和职业头衔,高学历职业头衔如“博士”,“教授”比职务头衔甚至社会头衔享有优先权;而汉语的职务头衔比社会头衔甚至职业头衔更具有优先权。

3)美国人对其配偶的亲人、甚至配偶的父母往往习惯用不带姓的名来称呼,对继父、继母等关系亦如此,其原因不仅因为“同等”理念及不带姓的名的广泛运用,而且因为是姻亲关系不能代替血缘关系。

4)美国人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直接面对面称呼其父母;然而中国人只能间接地从孩子角度指称其父母。

5)美国人倾向于使用头衔不加姓,不是为了表示最正式和最严肃,而是平等理念使美国人越来越不注重宗源及背景。

6)由于“同志”等的衰退及“先生”,“小姐”等的引起争议,零称谓的运用趋势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陌生人。当“师傅”作为社会头衔时,是对作为职业头衔的泛化,此种泛化现象主要盛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7]。

7)在中国,使用T称谓情况下,全名的使用趋势越来越大,而不带姓的名的运用逐渐减少。

8)壮语的亲属称谓和类亲属称谓的表达结构与英语的相近,都为“主词+限定词[8]。

9)中国农村的类亲属称谓的语言市场远大于城市类亲属称谓的语言市场。由于旧走婚风俗,“大哥”的泛化运用不适合于桂林龙胜一些地方的语言社群。

3.1.2 称谓语使用分布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美国文化以个人主义、平等和独立为特征,“同等”理念是美国人言语行为的价值导向。因而T(亲近,随和的通称)称谓,主要为不带姓的名的运用有着日渐上升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理论上的V(礼貌,客气的尊称)称谓。

相反,中国文化以谦恭有礼著称。大多数中国人崇尚权势和威信,严格遵从尊卑长幼、远近亲疏的等级制度。“权势”比“同等”更有优先权,因而V称谓运用经久不衰,突出表现在“遇官称衔”上,也体现于繁多的亲属称谓及亲属称谓的广为泛化上。”[9] 一般而言,汉语的称谓有两大特点: 一是家庭味浓厚,二是官味浓厚。家庭味浓厚,如 “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家庭称谓很自然地在官场、民间的各类社交场合广泛使用,朋友之间 “称兄道弟”,同姓之间寻根攀亲,商家称顾客为 “衣食父母” (称 “上帝” 是舶来品),百姓称知府知县为 “父母官”、“大人”、“太爷”,大臣称君主为 “君父”。这自然有 “真真假假” 之嫌,但更重要的是,古人是想把冷冰冰的社会关系融化在家庭的脉脉温情之中。官味也很浓厚,官衔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之高,堪称世界一绝。原因很简单,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皇帝及其各级官员是社会的统治者,与之相对,士农工商,即使是富可敌国的巨商,也只是被统治者,古代叫作 “民”。简单地说,官就是贵族,贵族就是官,而中国古代特有的科举制度 (类似现代的文官考试制度) 又给平民提供了进入官场和贵族社会的机会。因此,在古人心目中,朝廷命官就是人生的最高荣耀,不但自己荣耀,而且祖宗也跟着荣耀。这就是所谓 “显亲扬名,光宗耀祖”。因此,称呼某人的官衔或官方授予的荣誉,哪怕是有名无实的虚衔,都是一种尊敬和恭维。不但对活着的人,即使对已故者,称呼其官衔也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如称杜甫为 “杜工部”、李白为 “李翰林”、韩愈为“韩吏部”、司马光为 “司马温公”、王安石为 “王文荆公” 等[10]。

从称谓就可以看出中西价值取向的差异: 西方民族注重个人的独立,尽可能使亲戚关系淡化,使社会关系简化,“先生” 加上 “女士”,两个称呼就可以叫遍世界;而华夏民族注重人在社会中的关系,尽可能使亲戚关系密切化,使社会关系微妙化,因此在称谓上做出了一篇篇奇妙的文章。

参考文献:

[1] 容晨朴.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英称谓语的差异[D]. 天津: 天津大学,200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 杨应芹.谈谈汉语称谓[J].安徽大学学报,1989(3): 93—99.

[4] 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5] 周邦友.使用英文应用文大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6] 于干.英文书信大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 司显柱,卢仁顺,曾剑平,冯德兵,甘仙女.英语写作教程[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

[8] 李春蓉.英俄汉称谓语对比研究[D]. 成都:四川大学,2004.

[9] 苏承志.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六年级学生个人简介下一篇:构建和谐景区,打造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