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精选8篇)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篇1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如何在初中物理新课改理念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史有效教学的根本体现;二是有效教学必须合乎教学规律;三是有效教学要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要求。

物理知识很多来源于生活或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展开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物理这一学科特点,我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作初步探讨。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生活例子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师若能以学生经历过的“趣题”、“趣事”导入新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并唤起潜在的有意注意。

例如在学习“连通器”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2003年全国人民抗击非典,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有这样一个问题:香港陶大花园爆发“SARS”,经香港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引起香港陶大花园“SARS”病毒大面积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一些家庭很少使用地漏排除地面上的污水,从而造成与卫生间地漏相连的U型存水弯头内没有足够的水,有的甚至是干的,因此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又如讲摩擦起电时,我引导同学门回忆“冬天,天气干燥,长头发的女同学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经常粘住梳子”。通过这些实例,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体验、探究物理知识

1.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体验

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对物理现象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归纳的过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心理的自我体验过程,体验往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有了体验才有记忆和理解。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影响。这种利用生活经验的体验过程既能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能熟悉新的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密度与物体温度的关系时,向学生介绍“空调应装在离地面较高的地方,而北方用的暖气则需装在离地面较低的地方”。学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一课内容时,通过利用木筷子、耳塞、玩具电子琴等工具让学生体验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是怎样通过骨传导这种方式“听到”声音的,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的神奇。又如学习“光的折射”时,我在一个较深的水槽里装满水,水中放了一些橡胶小鱼,我让一位同学通过一个直径十厘米左右的圆筒往水面看,并用“鱼叉”刺水里的橡胶小鱼。同时,通过实物投影把这位同学做实验的情景显示给全班同学看,观看的同学会发现叉鱼的同学总是刺中鱼的上方。我于是引导同学们回忆“到游泳池游泳时,站在岸边,看着清澈见底、深不过齐腰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冒险下去,因为,水实际上的深度比看起来深多了”这些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通过这样的例子,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兴趣。2.联系生活实际,浅化知识难点

在教学中一些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原理,教师虽然已经分析得比较够透彻了,但学生还是不明白,解题时出现张冠李戴或生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在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实际,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

例如学习功率这概念时,我首先播出一段录像,展示两位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把两堆相同的砖块搬到二楼,通过比较两人搬运砖块所用的时间不同和相同时间内搬运砖块的多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做功的多少无关。又让他们算出两人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引导学生得出“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功率”,这就使学生较轻松掌握教学的难点。又如在学习压强时,我首先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单杠的图片,另一幅是沙发的图片,问学生:坐在哪里感觉比较舒服?(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然后再拿出一个装着重物的背包,让一位学生试背,一次用扁而宽的背带,一次用细绳做背带,让他告诉全班同学他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得到“压力大小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结合声和光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学完有关热学的知识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成功地解释身边的现象,例如“夏天吃冰棍儿时,刚从冰柜里面拿出来,包装纸外面有‘粉’,剥开之后会冒‘烟’,把它放在茶杯里,茶杯会出‘汗’”。学生知道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解释“地铁的站台上,都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候车时乘客要站在黄色安全线外。”接着教师马上提出“打开的窗户外面,一阵风吹过后,窗帘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呢?”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来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矫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念性” 错误问题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同学在学习物理时都会因为物理知识的抽象而有畏难情绪, 所以, 教师若能以学生经历过的“趣题”、“趣事”导入新课, 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由弱到强, 逐渐提升, 主动性不断提升。例如, 很多女生都有这样的记忆, 在深秋和冬天的时候, 由于气候干燥,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 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 头发甚至还会经常粘住梳子。在学习摩擦起电时, 我便应这细节导入, 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思绪集中到课堂中来。例如, 在学习“连通器”时, 可以结合2003年非典的例子, 经香港卫生组织的调查, 在香港陶大花园爆发的“SARS”之所以造成大面积传播, 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当地很少一些家庭使用地漏排除地面上的污水, 这就极易造成与卫生间地漏相连的U型存水弯头内没有足够的水, 有的甚至是干的, 所以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这貌似故事性的导入, 能够牢牢锁定学生的心理, 引起他们学习教学内容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体验

物理知识看似抽象的, 但实际上又是具有很强主观性的,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 也是是一个自我心理的体验过程, 在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升华与提高。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对物理知识接受程度的影响, 对学生的学习也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 在教授“光的折射”一节时, 我在一个较深的装满水的水槽里放了一些橡胶小鱼, 然后让一位同学通过一个直径大约十厘米的圆筒往水面上看, 并配合动作——“鱼叉”刺鱼。这一过程全程用投影向全班同学展示, “观众”就会觉得鱼叉总是刺不到鱼, 而每次都是在鱼的上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同学还想起了自己游泳的时候, 在岸上看水并不深, 差不多只是齐腰, 但实际要深的多。这样“光的折射”的原理就不言而喻了。在学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一课时, 可以举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失聪的例子, 贝多芬在失聪后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可以利用木筷子、耳塞、玩具电子琴等工具让学生来亲身体验, 感悟物理知识的神奇。这样的例子其实比比皆是, 就是要求教师在平常能够做个有心人。

三、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指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在物理教学中, 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能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夏天吃冰棍儿时, 刚从冰柜里面拿出来, 包装纸外面有‘粉’, 剥开之后会冒‘烟’, 把它放在茶杯里, 茶杯会出‘汗’”;在学生知道了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之后, 就可以让学生分析“为什吗打雷时,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 但是我们却是先看到闪电, 后听到雷声?”;“地铁的站台上, 都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 候车时乘客要站在黄色安全线外。”这一困惑会在学完热学知识部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顺利解决。联系生活常识来解释物理知识,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释很多不理解的现象,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不断提高。

四、联系生活实际, 矫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念”

针对学生在对日程生活中碰到的物理现象解释有误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正误做详细的列举对比, 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原先认识的不足和错误, 让学生在正确、错误的对比中辨明是非, 提高概念的准确性、全面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例如,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认识, 认为“只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可以运动”, “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 “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更大, 因为木块浮在水面而铁块沉到水底”等等。然而这些貌似正确的认识, 其实在物理上是错误的。教师应纠正学生认识的误区, 通过先理论后实验的方法, 让学生信服。例如:针对很多学生认为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大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在水中行驶的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大还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呢?”在纠正学生认为“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更快”这个错误的观念时, 可以先让学生将一张16开的白纸和一个一元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起落, 结果较重的硬币下落得更快;接着再把一元的硬币粘在16开的白纸上, 然后让粘有硬币的白纸和单个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起落, 结果还是硬币下落得更快。这样的方式直观形象, 通俗易懂, 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较强,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要以事实说话, 单凭生活经验得到的“理论”, 是不能成为科学的。

小结

物理教学如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新, 以一种开放、立体的教育视野和理念进行教学, 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这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理教学和学习的难度, 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心理状态下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考试周刊》, 2007年第12期。

[2]修红卫:《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探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

[3]邢耀刚:《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年第12期。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篇3

关键词:物理 新课改 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合格率偏低,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属于一种低效的教学,所以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重教学策略的开展。

一、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注重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是让教师能够遵循教育活动当中的规律,使用相对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理念最重要的是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去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包含了三重含义:一是需要注重效果,主要是指教学活动需要与预期的教学目标高度吻合;二是需要提高效率,使有效教学占据实际教学总时间的大部分;三是要有社会效益,注重个体进入社会的实用性价值。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一)创造全新的教学情境

创设全新教育新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能够作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教学的需要,主动联系生活的情景,真正为学生创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这样可以摆脱过去的“一言堂”的模式,在理论知识产生的过程中,真正让学生身临其中,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一个敦煌的名曲,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声像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为学生展示更多山水的美景,另一方面营造一种全新的意象,配合诗歌朗诵“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为学生展示一个轻松惬意的画面,在这种氛围之下,教师就可以提出“山动船行”的一种矛盾现象,从而真正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一些未知的兴趣。

(二)真正加强实验中的探索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保持学生对于周围环境的好奇心,真正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从而在探索过程中,使其能够产生一种自豪和兴奋的感觉。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过去一些常规的方法,真正激发学生参与的情趣,从而保持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欲望。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展开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例如在《气体的压强》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创设实验的情境,在易拉罐中倒入一些水,然后慢慢地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在罐口就会出现白雾的现象,然后迅速地用橡皮泥将口封住,让易拉罐慢慢地冷却,学生就会发现易拉罐变形了,很自然地就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个实验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易拉罐会出现白雾?”“易拉罐出现白雾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排空气的方法在初中物理当中又有那些可以应用?”

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地把问题慢慢深入,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和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发展。

(三)积极引导,真正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在忙着做练习题,大量的作业导致学生的压力过大,但是学习成绩却没有提高,考试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如果没有真正掌握有效的解题方式,那么课堂上讲解太多的内容,学生也不会理解。因此,我们在讲解习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做好课堂上的笔记,真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解题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复杂电路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其次将对应的数据认真标好,这样才可以真正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理顺学生在解题当中的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理课程的设计需要展现全新的发展思路,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让学生主动去观察和推理。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展现挑战性,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探索,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率,保证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教师也需要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1]王丹.论物理实验主题的选择[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

[2]陈鸿,周云飞.课堂理文化样本——当代文学出版社[J].舞蹈,2012(11).

[3]吴宏兰.初中物理课堂创编课程中的运用[J].舞蹈,2012 (11).

[4]张慧峰.浅谈物理教学有效课堂的技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2 (9).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篇4

提交者: 王占利(提交时间: 2011-2-22 21:14:19)答题内容: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通过面向全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激发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就是求知欲,来源于知识本身。间接动机来源于与学习相关的外部,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很有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等。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有活动的动力,创造的激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话说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结义,决定通过比力气排座次,看谁能够把自己拔起来就算谁胜利。让每一个学生开动脑,初步感知受力分析,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激发兴趣。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一节好课就是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顺利地直观地完成预设目标。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时,这节课开始时通过过山车来引入,以学生喜欢的、常见生活事例和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进入新知识探究的时候,由于缺少了新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又没有注意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兴趣及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缺少积极的思考,教学效果也就下降了。

二、通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运动学、力学、热学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运动学时我让学生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情况,例如跑步、赛车;在教学力学时我会让学生做些小实验,让他们体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过多的讲授对高一年级学生效果不大,因为他们刚进入高中,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同一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过程来完成,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通过教师关爱学生,重视学生情感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这样做虽然比较耗费时间,但是学生体验到了分析研究的过程,而并非重复前人的实验。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的基础也会得到反映,是老师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例如:有个学生把双曲线画成了折线,老师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知识的补充。精心设计练习,调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有效性。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篇5

logo设计

分享到: 本站编辑:admin 日期: 2013-05-10 11:26 点击:

189次

【摘 要】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想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强调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成为物理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营造浓厚、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物理实验,明晰概念和规律,是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会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并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强大、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到《大气压》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卡片盖在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卡片把水杯慢慢倒过来,让学生观察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让学生在惊讶和疑惑中,学习并解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与知识的双边交流,只有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形成民主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活泼有趣,充满生机,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物理课堂要摒弃教师是中心、学生是配角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图像、实验、小组讨论、多媒体等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亲自观察或亲自操作一些物理实验。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突破一些教学疑点、难点知识,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讲分子的扩散和温度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提出:把等量墨水分别滴到等量冷水和温度不同的等量热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的结论。通过上面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使整个课堂充满着趣味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运用物理实验,明晰概念和规律

由于惯性思维的局限,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时,对于一些概念和规律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作为教师,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反的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和规律的记忆深刻,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很有意义。

例如:学习“浮力”问题,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形状有关。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教师可以做如下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学生不难知道“物体的浮沉不仅要看其本身因素,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总结:

总之,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探究和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燕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1.(22)

[2]唐绚红.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2011.(06)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篇6

性。

雷鸣初级中学

叶秀豪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难易要适度

教师对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要“吃透”,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如果提出问题太浅缺乏启发性,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如果提出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抑制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化难为易。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生发性,有较大的引伸余地,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目的要明确

课堂提问的设计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千万不要在课堂随意提问,这样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首先,课堂提问必须围绕教材中心,紧扣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筛选,寻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针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利用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设置问题,进行提问,通过对例题的剖析,达到解惑的目的,能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有一种思路清晰的感觉。设置问题,切忌不分重点,满堂提问,纠缠于价值不大的枝节问题上,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课堂提问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光是由老师单向提问,学生难以摆脱被动学习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同时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 肯定学生敢问的勇气,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再在方法上给予点拨和启发,让提问的同学有成就感。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将提问合理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心得体会

上传: 刘毓球

更新时间:2012-5-7 16:55:37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的手段,又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的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提问技能,主要是指通过师生在课堂中的提问与回答及期间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展开的有效提问在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起到强化知识信息传输、评价学生学习状况、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沟通师生情感交流。提问能起到几个作用:激励参与功能、评断功能、反馈调控功能、巩固强化功能、暗示功能。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以下就针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谈一点不成熟的见解。

课前预习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而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由于各种原因,其效果并不理想。不少教师对此非常苦恼,有的教师因此一上课就雷霆大发,破坏了课堂融洽和谐的氛围,影响师生的上课情绪。其实,利用提问对预习进行检查不失为一种好做法,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通过课堂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如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只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包括多个有趣的实验或动画)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提问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或讲授时,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发学生自觉思考。可惜的是,很多教师只是口头禅式地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毫无启发性可言。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例如,向自己提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推论?推论是怎样得来的?我为什么相信它?……问题可以正面提,也可以反向提。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5、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要承认,求知过程是辛苦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具备“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境界。特别是在学业负担繁重的今天,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处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增强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追求成功的信心。

二、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得出结果。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物理转变为“会学”物理。

2、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各章节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的“问”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于一体,教师的“答”要切中要害、精练干脆、准确无误。

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挖掘教材潜力,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或生产实际,科学地运用提问方法,以“问”促教,真正地展现出课堂提问的魅力。

3、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而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待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刨根问底,直到得出结论。

4、适时性原则: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筹划课堂提问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巧妙地提问,给学生暗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正确答案的途径。

5、针对性原则:教师上课前要进行周密考虑和统筹安排,要对教学内容了然于心,并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不仅要对教学的整体布局反复思考,而且对每一个具体环节也要反复斟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做出的反映,要充分的估计,并事先设计好应对措施。

6、适度性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三、课堂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形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1、“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

2、“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3、“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4、“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5、“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6、“直问式”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7、“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8、“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受制于课堂中的有效活动。所谓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里的“有效”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含量足、个体获得的发展效果明显。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学生能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发展。在这里,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就成为鉴别教学有没有成效的核心指标,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以及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教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首先,题意清楚 准确严密。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有一题:某同学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质量不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在两次提升重物的过程中()A.机械效率相等 B.做的额外功相等C.做的总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等。一说题目学生纠结着,不知是否考虑滑轮自重,或是摩擦的存在,还是理想情况等等,所以此题应加上摩擦不计,才算是完美的。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其次,紧扣目标 精心设计。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接着,优化程序 注重研究。提问的一般程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然后指名回答。那种先指名后提问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被提问的学生会因没有思考的余地而非常紧张,而其他学生觉得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用“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好不好”之类的判断和填空题让学生齐声回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实质上大多数学生未经深入思考而随波逐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不但对物理概念与规律获得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如何发现与研究新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必须优化提问程序,注重研究性学习。提问之前,必须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提出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并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使一系列的提问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纽带。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课前必须精心设计。

最后,面向多数,以点带面。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当自己的答案与被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不同时,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进一步分析或进行修正,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转换,而不仅仅传递特定的课程内容。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陈宇鹏

班级:汕头市物理1班

学校:潮南区司马浦中学 发布时间: 2011-11-20 21:44:30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

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教师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中学物理课堂提问技巧作几方面的探讨。

1.避免盲目,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或是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和难点,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的设计提问,并拟定好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功效。千万不能随心所欲,随意发问。

例如学习了电场强度后,学生对公式E=F/q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

(1)在静电场中的某点处,放置一带电量为+2C的检验电荷时,所受电场力大小为8N,方向水平向右,求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2)若在该点处放置一带电量为—2C的检验电荷,则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和方向?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变化?

(3)若在该点处不放检验电荷,则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4)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应该由什么决定?

(5)与此具有相类似情况的还有什么物理量?(比如:加速度、电阻、电容、磁感应强度等)

这样通过几个问题,加深了电场强度的理解,明确了定义式与决定式的区别,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能力。

2.避免过难,讲究科学性。提问的科学性是指内容的科学性和问题本身叙述的科学性。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问题本身叙述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科学性还表现在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让所有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或“不对”,要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一系列小台阶的问题做铺垫。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和考试要求,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针对学生的疑点和知识的关节点,合理组织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极积性。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则不能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呢?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避免枯燥,讲究趣味性。单

一、呆板、枯燥的提问,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不能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提炼充满情趣、新颖别致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主动回答。例如在学习机械波的传播中,比较质点振动的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把长度2Km的杆在1s内水平移动距离1m,那么长杆运动的速度大小是多少?长杆运动的这个运动形式传播的距离是多少?传播速度大小是多少?这样就把复杂的波动问题用学生易感知的长杆运动代替。让学生即感觉到新颖又容易理解。另外,对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教师要不落俗套,善于变换提问角度,设计精巧、生动有趣的提问,让学生听后有新鲜感,刺激学生的探究欲。

例如在高三复习时间和时刻的区别,若直接问学生,定然没有问题,如果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就可能使部分学生出现判断失误,一质量为5Kg的物体,从50m的高处自由下落,则在3s末重力的功率为多少?(g=10m/s2)

4.避免教条,讲究灵活性。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司空见惯的,学生对问题不理解或回答不上也不鲜见,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千万不能死搬教条或有急燥情绪,要随机应变并冷静处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课前作精心准备是必要的,但不能不顾教情学情生搬硬套,要灵活机智,在提问时,根据情况变化,随时改变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地发问,特别是当学生答不出时,不能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及时调整方案,或改变提问方式,或降低问题难度,或铺设思考台阶,或分解问题要素,或提供启发信息等,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确保学生能思善思、思而有得。

例如学习电动势,若直接问什么是电动势?很难说清楚,也不好理解。如果分成几个小问题,则容易回答也有助于理解,电动势是用来描叙什么的?它和电压单位相同,是否就是同一个物理量呢?它们在大小上有什么不同?它们在作用上有什么不同?能否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一下电动势的作用?

5.避免偏面,讲究广泛性。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使问题吸引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及学生实际设计难度不同、梯度合理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知识水平上经过努力回答出来,得到相应的提高。不能只提问少数优生而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更不能把“学困生”弃于“被遗忘的角落”,最终导致他们思维能力愈来愈差,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课堂提问如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呢?下列3种做法值得分析:①让差生回答简单问题,中等生回答一般问题,优等生回答难度较大的综合题。②提出问题后,先叫中等生,再叫优等生,偶尔叫差生试试。③择优罚差,为了节约时间,总叫优等生回答问题,只有当差生走神时(如看小说、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或睡觉等),教师才扳着面孔,提问差生。上述3种做法产生的结果只能是优生更优,差生永远是差生,都不可取。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扬其长而避其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和自尊心。例如我班内有几个学生喜欢踢球,在讲到质点时,就问他们足球在踢出后为什么有时做直线运动,而有时做曲线运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什么情况下不能看作质点?他们极积的参与讨论,激发了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见,不一定差生只能回答简单问题,更不能把提问差生做个样子,偶尔叫差生试试。

另外,提问还要注重方法和合理评价,讲究激励性,使学生产生心理认可性,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中树立自信,激活思维,学会交流,获得真知。

总之,问有法,而无定法,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充分注意了提问的艺术性,定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各类问题“应有尽有”;(2)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后进生,或者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者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他们难堪;(3)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4)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质疑不理不睬;(5)不能灵活应变,拘泥于原有教案的设计,不善于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这些弊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例子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获得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功感,而且还能逐渐养成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这对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很有帮助。

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学生的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一、物理课堂提问的功能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有以下几方面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提问可引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集中学生对这一学习课题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

2.诊断作用。通过提问可了解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对过去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的心理状态,对新知识的感知、理解与掌握等情况。

3.强化与评价作用。利用提问中学生的反应、应答,造成强烈印象、强化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4.培养作用。在提问中,为深入展开思路进行追问与反驳,通过再次追问,促使学生加深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5.促进相互学习。通过对话刺激学生对教师或其它同学发问,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同时通过对话,让学生得到从别人的立场出发来相互学习的机会。

6.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二、物理课堂提问的结构和过程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引入、陈述、介入、评核四个阶段。

1.引入阶段:即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其问题有所准备。引入要有明显的界限标记,教师要用语言显示出由提示转入提问。

2.陈述阶段:即教师陈述所要提及的问题,主要包括:①点题集中:教师引导学生并清楚地显示出将要提及的主题;②陈述问题:教师陈述提问的主题;③提示方式:教师预先提示回答的方向;④提名回答:教师指定某位学生作答。

3.介入阶段:即教师在学生不作答时才引进此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以各种不同的方法,鼓励或诱发学生作答。这一阶段主要包括:①查核:教师查核学生是否明了所提问题;②催促:教师催促学生作答;③提示:教师提供资料,协助学生作答;④重复:教师重复所提的主题;⑤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变换重述问题。

4.评核阶段:即教师以不同的方法处理学生的答案。这一阶段主要包括:①查核:教师查核学生的答案,并看看其它学生是否了解;②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③评论:教师对学生答案的内容加以评价;④延伸:教师依据学生答案的内容联系其它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另一更深刻的问题;⑤更正:教师给学生正确的答案;⑥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追问其中要点;⑦扩阔:教师就学生的答案,补充新的资料或提出新的见解;⑧重述:教师以不同词句重述学生的正确答案。

三、物理课堂提问的种类与实例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种类。结合当前物理目标教学的实际,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提问分为六类:

1.回忆性提问:主要是使学生联想所见所闻的事或回忆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如①回忆日常经验:“我们坐在汽车上,当车突然刹车时,身体向哪方向倾倒?”②要求是与否的问题,“匀速圆周运动是不是匀变运动?”③概念、规律、单位、常数等的回忆问题:“加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2.理解性提问: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至今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叙述、比较、说明等。如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试叙述速度概念的物理意义”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你能讲述一下表明光的粒子性的一主要特征吗?”③对比:“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3.应用性提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如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如“试用惯性的概念解释一下为什么当车突然开动时,车上的人身体会向后倾倒?”

4.分析性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透彻地分析理解、推断事物或现象的动机与原因,援引有说服力的例子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为什么农民常说雪是小麦的被子?”

5.综合性提问:主要是让学生寻求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如①要学生预见问题:“假如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世界将会是怎样的?”②要求学生敏捷地表达思想和印象:“物体以一初速度在粗糙平面上运动和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分别会怎样,如果水平光滑无摩擦,物体将会做什么的运动?”

6.评价性提问:主要是寻求评价,征求判断或有根据的意见。如①要求学生给出对争论问题的看法:“你认为夏天是应该穿黑颜色的衣服还是应该穿白颜色的衣服?”②要求学生判断思想价值的问题:“你认为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思想反映了什么问题?”③要求学生判断各种解决问题方法优劣的问题:“你谈谈在电磁学中,运用场的分析方法与运用路的分析方法的优劣”④要求判断美学价值的问题:“法拉第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的美学价值是什么?”对于评价性提问常用的开头语一般有:你同意„为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你对„有何看法,为什么?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你相信„为什么?你觉得„为什么等。

在这六类提问中,其中前三类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属于低级认识提问,它主要是一些检查知识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后三类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属于高级认知提问,这类问题通常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可能是一些答案比另一些答案好一些,而且这类问题仅靠阅读或记住教学材料是无法获得答案的。回答这类问题要求学生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解释或进行概括等。在目前的物理课堂中的提问有很大一部分只是属于低级认知问题,这是急需改进的。有经验的物理教师,几乎在每一节课中,都要精心设计不同水平的形式多样的提问,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去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并多以高级认知问题去鼓励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念和证据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四、物理课堂提问的要求与技巧

在物理课堂提问中,遵循一定的要求,运用熟练的技能,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提问的要求与技能有以下几方面:

1.明确与连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求十分明确,能让学生确切地理解。因此,要求所提出的问题要尽量集中在重点内容和关键性的问题上;应从实验现象或日常生活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确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提问题要恰当中肯,确能被学生清楚地理解。其次,所提问题要求表达连贯清晰、简明扼要,不要提出模模糊糊、很难说清的一类问题。因此,在拟定提问的问题时,要事先计划好,尽量事先写在教案中,并加以严格地推敲。

2.停顿与速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准备回答这个问题。还有一些迹象表征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70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当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回答。因此,在教师提问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迹象。停顿时间长短对于学生同样也是一种信号手段。在重复原问题或改变措词提问前的短暂的停顿,表明教师正在等待学生迅速地回答;较长的停顿(超过三秒钟)表明在等待回答之前需要学生仔细地思考。提问的速度则主要是由被提问题的种类所决定的。低级认知问题可以很快地提出,高级认知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在提出前应有短暂停顿,并缓慢地仔细提出,并且随后要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如果以快节奏去提出一个复杂的问题,结果则会引起混乱。所以提问时要根据需要确定提问的速度。

3.指导与分配。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都了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比其他学生更愿回答问题。这些学生通常比较聪明和吸引人,而教师也有意无意地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些学生身上。久而久之,就会使那些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纪律问题,特别是坐在后排和旁边的学生往往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些学生更需教师的关注。因此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对特殊学生采取指导性提问,对全班学生要恰当地分配提问,同时组织好全体学生仔细倾听回答,参与确认和修正。如果一个问题没有被第一个被提名者回答上来,可以停顿一会再向另一个或另一些学生提出,这样可使全体学生保持警觉和注意。巧妙地指导与分配能使学生更密切地参与提问。对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给以更多的鼓励和表扬。

4.提示与探询。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和探询是必要的手段。提示是指由帮助学生而给出的暗示所组成;探询则是引导学生更深入考虑他的最初答案,并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物理课堂提问中要用提示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并要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敏锐的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答案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对这些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释疑、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

五、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回答提问

正如教师的提问存在技巧怀样,学生回答提问也同样存在着技巧问题。在教学的提问中要指导学生回答,让学生了解对于一个优秀的答案一般要求学生检验以下几方面:①我的回答标准吗?即回答中是否给出了正确的事实与数字;②我的回答清楚吗?即回答是否能被别人理解;③我的回答合适吗?即回答是否恰当的回答了被问的问题;④我的回明确吗?即别人是否会明白答案的内容;⑤我的回答中包含支持我的观点的内容吗?即回答是否给出了理由、事实或例证以支持自己的观点。⑥我的回答全面吗?即回答是否包括了问题的各个方面。当然学生回答技巧的提高与教师提问技巧的提高一样,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训练。

一、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首先要求提出的问题从情景素材到具体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背科学常理;其次,提出的问题还应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使学生学习常见物理模型、掌握一些重要假说;再次,设计的问题还要注重体现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体现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2.基础性。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提出的问题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二是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有能力解决。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有发展的空间;而且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有成功的可能。

3.实际性。提出的问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科技、生产实际,要有时代气息,突出“应用性、实践型”,表现出物理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物理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提高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4.目的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结合学生实际,有目的地设计每一个问题,切忌随心所欲,盲目地即兴提问。

5.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简单的一问一答,只会使学生懒惰,长期如此还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造成损害。教师应抓住教学的内在矛盾,把握时机,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问题,使学生达到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6.发展性。提出的问题情景应具有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发展的功能。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应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包含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信息,应该营造亢奋的心理环境,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发展的情感信息。

7.递进性。提出的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8.延伸性。提出的问题具有延伸性,能促进多方位的发展,或将学习引向深入,揭示其物理本质;或引发一些新的思考,打开通向新世界之门,让物理教学达到蕴味无穷的境界。

二、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基本方法

1.挖掘教材设计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

2.应用知识设计法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科技、生产、生活实际,设计知识运用类问题,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和接收,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可以“神舟七号”为背景,提出这样的问题:

⑴若飞船在轨作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受重力作用吗?宇航员为什么会飘起来?

⑵宇航员在舱内“行走”过程中,碰到飞船内物体,有撞击力吗?

⑶飞船升空阶段,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飞船返回过程中,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吗?

⑷“神舟七号”与地球同步卫星相比,有哪些不同?(开放性问题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铅山二中 周小平课堂提问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起到积极作用。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艺术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问题的作用

1.激励和诱发学生思维的功能

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会使学生陷入困境,寻求问题的解答,摆脱问题的困扰,将会激起学生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强烈愿望,将会给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的动力。正如科学哲学家波普所说的:“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验,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浮沉条件前,我们先做如下的演示:可口可乐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不要装满),瓶盖旋紧,水中悬浮着一只用滴管做成的浮沉子。让学生观察(同时让学生猜测结果),当手指用力压瓶壁使之变形时(注意:手指位置应在滴管的下方),滴管将下沉,松手后,滴管又上浮。然后问学生:如何解释这一奇异的现象?这一问题情境将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它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当学生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去攻克难点时,教师的提问又会帮助他们开辟新的路径,接通新的联系,产生顿悟和突破。

2.反馈和调控的功能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功能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老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二、提问的技巧

1.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生,难易问题无阶梯。(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8)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难过深而造成冷场。(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2.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也往往不一样。“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事物发展的途径和方向,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自成靶子式”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警戒”的敏锐状态,从而从反方面锻炼了其思维的判断能力,培养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直问式”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式”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作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幡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

3.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予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效果的探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高级中学黄位文

邮编:528231

手机:*** 邮箱:huangweiwen2008@21cn.com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丰富课堂教与学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主动投身于物理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课堂提问有助于贯彻启发性原则,诱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三,课堂提问能起信息反馈作用,教师可据此来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物理活动中的困难,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第四,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沟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物理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值得提出的是,并不是任何方式的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只有“有效”的提问才会成为可能,教师善于设置问题和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和提出新的问题。本文探讨的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效果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效果探讨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丰富课堂教与学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活跃物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诱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能,并且能够搭建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形成教育和教学合力,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然而,课堂提问是有艺术的,问得不好,也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降低课堂效率。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并且还会在这些认知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而不是在课堂上“将问题解决没了”。新课程课堂评价由关注结果性评价转向关注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转向关注师生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这就要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还要反过来,学生善于问,教师善于答,师生互问互答,有问有答,双向交流互动。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与回答,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给予他们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暂时解决不了,可以放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

那么,如何使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取得好的效果呢?下面对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提出几点探讨。

1、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值得注意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只提好学生,不提后进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6)提问表达不清楚,学生不知所云,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提问完毕,学生不知对错。(8)不能针对学生的突变性回答灵活应变,追问下去,缺少教学智慧。等等,这些提问对课堂无疑是不利的。

2、提问方式应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有一些学校规定,教师提问要个别提问,这是不是最好的提问方法呢?当然,个别提问能让教师准确地了解到被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对该生的学习给予有效的帮助。但是,个别提问常常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老师问得太难,学生答不上会很难堪,老师问得太易,学生又会不屑一答,这需要教师知根知底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设问。个别提问还可能导致一些思想活跃,想回答问题的同学得不到回答的机会,久而久之产生冷漠的心。个别提问还很浪费时间,降低课堂效率。在中学和大学的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集体提问往往比个别提问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能集中全班同学的学习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到底该采用个别提问还是集体提问,不能一概而论。当要检查某个同学或某个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时,宜用个别提问方式,而当想调动全班同学的思维时,采用集体提问会更合适。

还有一些学校规定,学生回答问题要举手。这样的规定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实行起来比较容易,效果也挺好,教师提出问题后,举手抢着回答的学生很多,学懂的、学不懂的,都抢着举起自己的小手,学懂的是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表现,学不懂的是怕不举手会遭人笑话,因此,老师千万别以为举手的同学都懂了。到了高中、大学,举手抢着回答的同学就不会多了,这不是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学生已经长大,变深沉了,变得更加深思,更加熟虑了,您老师提问题的时候,他可能在思考,也可能在考虑怎样问答您的问题更好,这时,我们还要求高中生、大学生举手抢答问题显然是可笑的。当然,能培养起回答问题先举手的习惯,对建设一个有秩班级和有秩社会是有益的。

因此,我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中,个别提问不再是唯一的和最好的方式,高中学生回答问题不一定非得举手。

3、提问内容应利于诱发学生思考和开启学生心智

常常听学生说,物理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怎么还是不明白,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很可能是教师上课所提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不足于诱发学生的思考,开启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当然就不理想。因此,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出适当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心智,循序渐进,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释疑解惑,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他就能够逐渐地在提问中学会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了。

4、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提问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选择回答的对象。这样,提问才会少一些尴尬,多一些愉悦。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最佳时刻,充分发挥其不同的功能。如新课导入,开头先设置悬念,自然会引人入胜,而重点难点是教学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于此处设疑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情绪高涨,思维积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学生对某些疑难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有必要探询和提示。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加以讨论、纠正与补充。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

5、提问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经验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

如在讲授《抛体运动》时,提出下列几个贴近生活的问题:在一次抗震救灾中,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下,还是在准备到指定地点还有一段距离时就提前投下?在比赛场上,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这些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如对下面这道物理题的提问: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o。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

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2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6。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易于理解和接受。

6、问题的设计要有新意,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的设计首先应注意角度新颖、富有启发性;其次要从学生易于联想、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唤起学生自信心,使其体验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斜抛运动》,我提出的问题是:(1)什么是斜抛运动?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2)斜抛运动能不能象平抛运动那样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进行分解?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如何?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又如何?(3)斜抛运动有哪些主要特征?比如其初速度方向,运动中的加速度,运动到最高点的速度,运动过程的机械能等。(4)斜抛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时间怎样计算?它的射高等于多少?射程又等于多少?(5)怎样计算斜抛运动的合速度和合位移?这些问题设问的角度是比较新颖的,也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寻找答案。

7、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和渐进性

思考性是提问的价值所在,渐进性则是提问的技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学生提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有一定的梯度。问题的设置,应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应先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把思维引向深化,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楞次定律》时,学生对“阻碍”含义的理解是掌握楞决定律的关键,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干扰,学生常把“阻碍”理解为“相反”。为此,教学中可按程序式设计成系列问题及时进行点拨:(1)闭合回路中原磁场方向怎样?(2)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怎样变化?(3)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增加时,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怎样?减少时又怎样呢?通过讨论、演示,使学生认识到“两磁场方向间具有‘增反减同’的规律”。这种其具思考、循序渐进、追根究底的提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观,掌握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8、要注意以“问”引“问”。

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诱引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里,第一个“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哈佛大学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我亦认为,以“问”引“问”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

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的,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这也正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最高境界

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王先银 发布时间: 2009-11-27 19:26:12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尽量避免“什么是××”,“××定律内容是什么”式的提问,这样的提问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只能使学生机械的死记硬背。我认为提问

(一)要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或自然现象中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提出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习惯。

(二)要善于利用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来提问,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也得到训练。如: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让学生分析“拔河”时,胜负双方的受力情况,并说明胜负的原因。提出问题后,学生对该问题很感兴趣,立即展开激烈的讨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该问题的提问和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问要抓住重点

通过提问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展开详细的讨论。因此,提问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如:我在《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规律,我依次提出下列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物体不受外力就不会运动?

2、物体只要有力作用就会运动?

3、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变化时,运动状态才改变?

4、物体只要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就会改变?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并列举现实中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学生就能理解“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问后要有评议

学生回答问题后,特别是有不同意见时,老师一定要有评议。首先要明确说明正确的答案,其次,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指出错误所在,帮助学生纠正。第三、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对个别学生特别是差生回答不上来时,要设计台阶,并进行启发,尽可能帮助他们得出答案,实在不行也不能批评,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四、提问后要留适当的思考时间

提出问题后,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考虑,不能一提出来,就马上提问。所留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要顾全大局,做到“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五、要注意因人而异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篇7

一、影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析

(一) 授课时间偏少, 教学内容过多

教育部门对教学内容都是制定好教学大纲的, 学校要按规定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 实际上却存在课程内容多、授课时间少的问题, 很多老师都觉得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达成教学任务有点力不从心, 所以很多知识点只能简单地一带而过, 对学生来说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也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缺乏实验课教学

物理的典型特点是理论联系实践, 因为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对众多的物理现象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但是由于学校设备、财政资金、观念落后等原因, 使得物理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并不是十分的丰富, 甚至没有开展实践活动, 但是这恰恰是物理教学中极度重要的一环。实验课的缺乏不仅会降低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 而且还会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三) 物理教学模式陈旧

一方面, 现在大部分初中的物理老师都还没有摆脱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属于“应试教育”, 围绕着“提分”展开。另外一方面, 部分初中物理教师授课仍然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 这种教授方式被称为“填鸭式”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而且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 重教材内容, 缺乏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 但是在现实的课堂当中, 如果经常受到教材的束缚, 让学校去背诵教材内的知识, 那么教学内容就会显得过于呆板, 就会让学生有种脱离生活实际的感觉。同时, 有些教师太过于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 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同时忽略了创新和科学探究能力, 这样关于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会理想的。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 发现探究动机, 确定切入视点

在物理教学当中, 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准备好一些和本次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物品, 在课上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 在课下自己总结。比如, 我们将要讲的是声音这一课, 教师可以让同学提前准备好一些可以发声的物品, 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 然后再有老师演示并且总结声音的产生方法与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得同学们感受课堂上的知识, 可以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物理的广泛和魅力, 而不是广泛地理解一下理论。这样的教学使得全体同学有亲密的互动, 极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活跃性。另外, 这样的教学还使得学生们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得到提升。

(二) 探究性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于概念性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教授, 并且通过模型讲这些问题演示出来, 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们能够深入和确切地了解到相关的知识。例如, 教师在教授磁场电流课程的时候, 可以通过小磁针的模型和水流等模式来演示,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能够接受和学习。而且, 图片和实际的教学方法远远比单纯的文字表述更具有吸引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研究、提问、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

(三) 注重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物理, 实质上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实践, 那么课堂就一定更加活泼有趣, 也可以增强学生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和总结物理知识。在实验课上, 学生可以自行分组实验, 并且教师应当允许学生们在课堂上犯错, 允许同学们在课堂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创新, 让同学们了解现象和本质, 锻炼探究和实践的能力。另外, 教师也可以在实验课程当中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和观察出动手能力的高低。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实验当中了解学生的一些问题, 比如操作工具错误, 操作步骤错误等, 便于教师去纠正, 而且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同学们记住自己的错误, 并及时改正。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通过看学生的反馈可以适当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进度, 从而反过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 革新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众多先进的科技也运用到了教学当中。当今, 多媒体教学已经十分趋于普遍完善。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和演示技巧, 教师更多应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让同学更加生动活泼地接触和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物理现象, 使物理现象成为常识, 并使课堂更加活泼。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也应该适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作为教师, 要有巨大的责任感, 不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还要具有创新精神,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不足的地方,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断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熊书满.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3)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60-01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广实施,使得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占据着极大的一部分,在当前的背景之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逐步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备较为陈旧。就目前来看,部分初中学校存在着实验教学设备以及器材陈旧的现象,甚至一些教学器材因为长时间的使用造成了破损,影响着实验数据准确性,并且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学校并没有引进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设备,这就导致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无法进行物理实验,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虽然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一些好的教学方式,但由于长期以来比较固定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得部分初中物理教师担心一旦改变现状,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情况,这就导致在初中物理实验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所采用的仍然是以讲解为主的陈旧教学手段,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缺乏对于实验的重视,既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影响了学生物理学习的热情,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学方式过于僵化。在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僵化,使得物理实验教学的原则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不能为学生留下充足的自我发展空间。这主要体现在,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导致学生通常不会对实验进行预习以及思考,使得教师需要花费时间为学生进行讲解,而学生也仅仅只需要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最终的实验数据。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仅使得学生的自由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更加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要想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首要的就是要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强化教师实验教学的能力,实现实验教学策略的创新。由于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新形势之下的初中物理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好物理实验的具体步骤,还需要指导好学生的物理实验,使得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物理实验的过程当中,发挥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对于实验现象以及结论进行自主的思考,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设置趣味性实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实验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同时,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提高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从而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如在学习“气体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课之初,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多媒体教学中呈现的演示进行操作,让学生将保温瓶中装满热水,然后去打开保温瓶的瓶盖,这时学生会发现保温瓶的瓶盖很难打开,教师可问学生“为什么保温瓶的盖子不容易打开?”、“如何才能省时省力的打开盖子?”这样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进入气体性质的学习内容。

(三)实现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的相结合。多媒体技术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减少教师的重复工作,改变“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简单电教手段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容量和知识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会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接收知识。改变“节奏慢,容量小,教学方式比较单调”的模式。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加融入到实验探究的过程当中,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结语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质十分强的学科,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实验教学,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之下,初中物理教师需要针对当前教学中的现状问题,从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使得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物理实验中,通过亲身实践,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泽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浅说[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8).

[2] 白升文.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科学导报,2015,(12).

上一篇:南街社区工会工作计划下一篇:老人生日祝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