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评课稿(共3篇)
这篇课文主要是对前面三篇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小结:通过对食物的统计分类,食物所含的营养、食物营养的均衡到怎样得到更好的食物营养--------------------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 首先让学生知道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由于吃食物的方法不同-------------有生吃的、熟吃的,这样就会影响我们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从而引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应该怎样合理食用呢?
2.学生知道问题后,让他们观察书上的图画,也可以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交流后进行发言,让大家知道更多的食物知识。
3.大家知道了许多生吃的食物和熟吃的食物后,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问题上来。
老师事先已经把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放在桌子上,请每个组的同学从生的马铃薯仔细观察起在到熟的马铃薯,方法用:看、问、捏、尝(卫生常识事先交代过)。
仔细观察后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教师适当补充完善。
之后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准备好的玉米,并讨论发言。
老师给学生指出: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有营养,但是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玉米也一样)
4、把学生比较植物生食和熟食的注意力转移到动物的生食和熟食上来。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生的鸡肉( 方法:看、问、撕),让学生猜测如果把鸡肉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然后用镊子夹着鸡肉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熟以后进行仔细的观察(方法:看、问、撕、尝)。
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和发言,然后进行小结:生的鸡肉有腥味,颜色是红的,不容易被撕开,有细菌,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不利于消化和吸收。熟的鸡肉有香味,容易被撕开,细菌被杀死了,里面的蛋白质和脂肪加热后发生了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了。
5. 让学生阅读50页的知识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生食和熟食的各有各的好处)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这是一堂由静态观察转为动态观察的转折课, 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区分生食和熟食,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让学生明白有些食物可以生吃, 有些食物必须煮熟了吃;二是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对生食与熟食进行静态观察, 加深学生对生、熟食物表象特征的理解;三是观察比较生鸡肉到熟鸡肉的变化过程, 让学生在观察中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出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细节。各活动之间有着一定的递进逻辑关系。
四年级的学生对生、熟食物已经具备很丰富的生活经验, 对“有的食物适宜生吃, 有的食物适宜熟吃”这一知识点也并不陌生, 但对食物为什么要生吃和熟吃的原因并不是很了解。学生在三年级时, 已经具备一定的对物体进行静态观察与描述的能力, 但对物体的动态观察及对细微变化的描述能力仍需要提高。
所以笔者在教材上作了如下处理:选择学生熟悉的肉片作为材料, 先适当展示, 唤起学生对“生的肉片和熟的肉片的不同”的认识, 呈现前概念, 再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课的重点研究的内容“肉片从生到熟是怎么变化的”。学生通过对肉片的观察, 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出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细节, 分析讨论食物为什么要生吃和熟吃的原因。最后研讨得出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有的食物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熟吃的结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 有的食物适宜生吃, 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有的食物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 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过程与方法:
在加热的过程中, 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察, 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观察比较生、熟肉片, 了解生肉片到熟肉片的变化过程。
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材料:6 片生肉片、盘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热水、烧杯、镊子、火柴、水槽、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上课之前, 老师想和同学们聊聊, 兰老师第一次来缙云, 你们能给我介绍一下缙云有哪些好吃的吗?
生:缙云烧饼。
生:番茄酱。
生:瘦肉丸。
师:说到吃的, 老师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今天, 我们学习的内容也和吃的食物有关。
(评析:课前谈话, 活跃课堂气氛,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聊天内容与课堂有关, 也起到引出课题的作用。)
一、直入主题
师:那么, 今天和兰老师一起研究什么呢?
生齐读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评析: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二、引导探究, 学生实验
师:兰老师在每一小组桌子上放了一盘肉片, 它们现在能吃吗?
生:不能。
师:怎样才能吃啊?
生:烤熟了、烧熟了才能吃。
师:那么, 生肉片和熟肉片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生肉片吃下去会有细菌。
生:熟肉片好吃。
生:熟肉片有香味。
生:生的肉片和熟的肉片颜色不一样。熟的肉片是深红色, 生的肉片颜色是浅红色。
师:看来同学们对生的肉片和熟的肉片的不同了解得挺多, (停顿) 那你们知道生肉片到熟肉片是怎么变化的呢? (板书:生肉片→熟肉片)
(评析:关于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学生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了解, 教师通过简洁的语言, 直指探究主题, 很好地展现了学生的前概念。问题的设计有针对性, 探究活动价值较高。)
生:慢慢变热, 慢慢变得有气味, 慢慢变成深红色。
师:是这样吗?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肉片从生到熟是怎么变化的?” (出示实验装置如图1) 这是我们要用到的实验用具。
生齐说: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火柴、镊子。
师:怎样利用这个装置来研究肉片从生到熟的变化呢?
生:先点火, 再把肉片放到烧杯里煮。
师:煮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放肉片呀?老师给大家一点小提示,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6 片肉片, 我们要观察从生变成熟的过程, 肉片该怎么放?怎么取?
生:1 片1 片地放, 用镊子取出来观察。
生:把肉片全部放到烧杯中, 等它上面有气了, 说明肉片熟了, 取出来观察。
师:同学们都知道要给肉片加热。但我们要观察肉片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所以老师建议大家将5片一起放进去煮, 留1 片作对比, 每隔2 分钟用镊子夹出1 片放在盘子相应位置进行观察。每2 分钟再取出1 片进行观察。这种方法是不是更好呢?
(评析:关于肉片的放入问题, 应该要多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而不是教师说出来。当学生说全部放进去煮时, 教师可以说, 当肉片发生变化时, 我们怎么知道跟原来不同呢?怎么比较?学生自然想到“留1 片作对比”。怎么观察?5 片放进去, 每人看1 片吗?显然不行。我想知道2 分钟后发生的变化, 可2 分钟到了, 我们没来得及记录下来, 后面的变化就已经发生了。所以, 我们可以每隔2分钟取出1 片来进行观察。这样的引导才能激起学生思考, 自己想到该怎么做。)
师: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呢?
生:肉片的颜色、气味、味道。
生:硬度。
生:水的颜色。
师:嗯, 非常好。这位同学知道除观察了肉片, 还可以观察水, 水也能反映肉片的变化情况。
师:等会同学们要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看一看, 有没有问题?关于实验还有没有不明白的?
师:都没问题啊?那时间怎么计啊?出示计时器:红色指针两圈计1 次。明白吗?
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 老师这里有几点温馨小提醒。 (课件出示图2)
师:看完了吗?有问题吗?如果同学们没有问题的话, 那老师要提问了, 刚才说了肉片怎么放?
生:留1片作对比, 其余5片一起放进去煮, 每隔2分钟观察1次。
师:有没有补充?
生:每2分钟取出1片观察。
师:嗯。很好!下面请组长上来领取材料。
(评析:活动的指导指向最核心的问题:怎么放、如何观察、如何计时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对于如何进行实验有了明确的认识, 这样才能更加规范地进行操作, 才能有更多的发现。通过提问强化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 让后续的实验操作更具体、有效。)
师:每个小组都完成实验了。再给大家1分钟时间完善记录单。请组长用湿布将三脚架、烧杯等放到铁盘子上, 送回原位, 注意安全。
三、交流研讨
师:经过那么长时间的研究, 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发现, 哪一组先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评析:通过小组展示, 补充交流, 让学生在补充、交流、质疑中提升对知识的了解, 促进思维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拿记录单上台展示。
师:请你来说一说肉片和水分别是怎么变化的?
生:肉片颜色由深红变浅红了。水由清变混浊最后又变清了。 (师板书变化)
(评析:这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前概念“熟肉片是红色的”进行修正, 红色是在加热过程中放了调料。)
师:嗯, 非常好。观察得很仔细, 记录得也很认真。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生: (投影记录单) 我们组发现肉片由不易撕开变成容易撕了, 由软变硬了。水变得越来越白, 最后变清, 水中还有肉渣。
师:这一组观察得也很认真, 记录得也很详细。
(评析:交流研讨时肉片和记录单应一起展示为好。展示时, 教师请一组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并概括出肉片和水从生到熟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用板书记录, 其他小组补充, 这样处理很好, 但我觉得教师还可以对有的问题进行修改, 比如第一组学生记录“水变混浊”, 教师应在另一小组补充“水最后又会变清, 水面有肉渣”后让学生进行补充修改, 形成班级记录单, 这样更佳。)
师:我们看到了肉片从生变熟的变化过程, 你认为肉片怎么吃好?
生:撕开吃, 一点一点地吃。
师:那你觉得肉片是生吃好还是熟吃好?
生:熟吃。
师:那其他食物呢? (师出示苹果) 它怎么吃?
生:生吃。
师:用一句话概括, 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有些食物生吃好, 有些食物熟吃好。
师:同意的举手。 (全班举手)
师:再来看一样东西 (出示西红柿) , 又有什么想说呢?
生: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
师:那所有的食物是不是都可以生吃或都可以熟吃?
生:不是, 有些生吃的好, 有些熟吃的好, 还有一些生熟都可以吃。
(评析: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 帮助学生剖析生吃、熟吃的合理辨析, 培养学生准确使用科学语言的能力, 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有些食物生吃有细菌, 要煮熟了才能吃。
生:食物的结构不同。
……
师:嗯, 对。我们再来看一份资料, 看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图3)
师:有发现的请举手。
生:食物的营养不一样, 有些食物生吃的话维生素不会被破坏, 熟吃维生素会流失。
生:有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熟吃的话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生吃的话不容易被消化吸收。
(评析:学生的思辨开始了, 通过给予学生充足的交流、有效的交流指导, 学生能真正地得到发展、提升。)
师:嗯, 讲得非常好。那我们能不能在刚才的实验中找到证据。哪一现象说明烧熟了吃容易消化吸收的?
生:从不易撕开到容易撕开。
师:又有哪些现象说明熟吃营养物质会流失?
生:颜色深到颜色浅, 从软到硬, 水的颜色、水的变化。
(评析:通过师生互动研讨, 寻找食物生吃熟吃的原因, 再讲到从肉片实验中找证据, 加深学生对为什么生吃、为什么熟吃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师:看来食物选择生吃还是熟吃真有大学问。以后,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食物作出合理的选择。
四、课后延伸
师:关于食物, 我们想研究什么?
生:食物的分类。
生:食物的营养成分。
……
师:这些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进行研究。
【总评】
本节课一开始快速直接导入, 展示前概念, 直视探究主题“肉片从生到熟是怎么变化的”。再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研讨活动, 学生亲历肉片从生到熟的变化, 这样的经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 这会让学生终生难忘, 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对教材作了大胆的处理, 从上课效果来看还是非常可行的。教师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长时间探究、充分的交流研讨,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培养科学素养。
我觉得实验的记录单设计的不错,最后加了一个自己给自己小组的评价,认为自己小组可以获得几颗五角星。新课标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自己也参与评价,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汇报的时候比较强调注意听,因为我认为倾听同学的发言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平时自己上课的时候也比较注意这一点,但很多同学还是不会认真听,每次都需要提醒的,我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处理比较好?在这次汇报的同时,叶老师还叫学生思考平时我们为什么吃熟的马铃薯?通过交流明白熟的马铃薯比生的马铃薯有营养。我们一般要多吃熟食,因为生的食物常常带有细菌等,多吃会危害人体健康的。
通过一句“发明了什么以后我们开始有熟的食物?”过渡到了用火烤玉米的环节。老师直接提出了烤的办法,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回答一下有几种方法可以把生的食物变成熟的食物,这样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而且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就想到的。然后可以选择烤的办法或者怎么样,教材上还提供了一种用水煮的方法,我在《科学课》的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玉米煮不熟怎么办》,一般这个实验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建议用鸡蛋来代替。
在用火烤玉米这一环节中,先叫一学生上台来烤玉米,在这个过程中讲述操作时的要点和注意点,如加热要均匀,小心烫手等,并问学生为什么要留下一些玉米,这样才能比较生的玉米和熟的玉米之间的变化。学生边看边听应该记的很牢。我觉得也可以通过电脑展示需要注意的要点。在小组合作烤玉米的过程花了4分半(领材料的时间不算)的时间,我觉得是不是太久了,一般烤一下1——2分钟就够了吧。这个阶段的汇报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而且老师很注重,对每个汇报的同学的记录单上描述好的特点都用笔圈起来,这样非常清楚,共叫了四位同学汇报,描述出来的结果都是有点不同,每个小组都有其特点,并以玉米为奖励。
看了这节课的录象后,我觉得以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亲历活动,获得亲身体验
课标指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烤玉米这个环节,让学生亲眼看到了从生的玉米到熟的玉米的变化过程,感受到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很清楚的知道了生的和熟的玉米的不同之处。如果老师由于怕使用酒精等学生有可能有危险而不让学生实验,只是老师做一下,那效果肯定没有学生自己做来的好,只要讲清楚实验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注重纪律和安全的教育,肯定不会有事的。
二、调控实验材料的发放,开展高效的活动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看到实验器材,他们忍不住去碰一下是很正常的,怎样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去碰那些材料,是我们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实验中材料发放也是一个很好的控制环节,我们可以通过材料适时的发放来调节,不要过早的让孩子接触那些材料,实验完后材料的整理工作也非常重要,什么时候应该让学生把实验材料放回老地方,我们要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提高课堂上的效率,不然就算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又如何,也许他们只是在那里觉得好玩,其实什么也没学到。
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上用插图提示的用水煮玉米的方法,在课堂上其实是不可行的,因为花费的时间太长,而我们一节课也只有40分钟,这个用水煮的方法应该让他们到课外去做。我们平时的时候让学生动手的实验自己必须先做过,这样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合理的掌握时间的安排,调控讨论或者实验的时间。
四、让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制定,成为学习的主体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评课稿】推荐阅读: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说课稿10-30
食物链和食物网伏教学设计11-21
食物作文400字09-27
我们需要食物教案11-07
食物的英语谚语11-19
常见食物安全经验11-27
防食物中毒预案06-21
食物之旅作文400字07-10
春节有什么传统食物09-11
食物中毒处置流程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