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出发的名言警句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实际出发的名言警句(精选10篇)

从实际出发的名言警句 篇1

然而, 中国地大人多, 学校多, 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每个学校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在国家层面上, 只能是宏观的指导性方针、路线, 不可能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制订不同的政策, 这就要靠我们这些职业教育人, 按照实际情况落实国家的政策。

一、产教融合的不足

笔者身在武汉的一所高职院校, 就以我所处的环境来说明下当前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所体现的不足。要实现产教融合, 无论是《决定》还是《规划》都强调了企业参入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制定规划的领导和专家们也意识到当前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没有参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很多企业认为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产经营, 职业教育的职责归教育部门。他们没有这个公共意识, 其实办好职业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是他们。所以在《决定》中提出了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 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 深化产教融合, 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举例论证, “专业指导委员会”不是最近而是很早就提出的, 必须有将近一半的成员来自行业用人单位。我们的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甚至课程标准的制订都需要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讨论, 把专业指导委员会里面的企业成员请到学校参入讨论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为这些成员往往是企业的骨干成员, 耽误他们的时间, 就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所以专业指导委员会往往流于形式, 除非给予他们足够的补偿, 有时候都是靠关系、人情, 因为“这不是他们的事”。关于企业参入职业教育的消极性, 无需举过多的例子。

二、校办企业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 政策上不仅允许还鼓励校办企业

在《决定》中还指出:“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从实际情况出发, 学校办自己的企业, 这是我们现阶段, 学校可以努力的方向。

(二) 校办企业的可行性分析

《决定》明确指出学校可以办企业, 和其他企业目的不一样, 一般企业主要是为了实现最大的盈利, 学校办企业是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事实上, 除了少数发达地区的几所职业院校由于经济水平高, 财政拨款充足, 聘请的都是已经具备一定技术研发能力的博士, 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老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研发能力不足, 其他硬件设施也不具备, 所以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办企业, 不可能生产出比市场上技术水平更高的产品。那么学校办企业靠什么立足、靠什么生存, 学校的财政能力也不可能允许亏损。首先, 学校办企业虽然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但是既然是企业就要面向市场, 可以把懂企业的人请进来, 找准校办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其次, 校办企业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1) 享受税收等优惠; (2) 场地优势, 无需租用写字楼或厂房; (3) 劳动力成本优势, 员工由学生组成, 学生工作即是实习实训; (4) 用水用电按照居民价格类执行。再次, 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办企业的成本优势在市场上去竞争, 只有回避我们的技术短板, 由于老师的主业是教学, 跟一般企业的专业研发人员比, 只能在课余时间业余研发。怎样回避我们的技术能力短板, 我们可以瞄准市场上技术含量低, 又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生产项目。应该说市场上应用广泛, 职业院校老师和学生可以做出来的产品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生产的对象。

(三) 校办企业的起步阶段

在学校这种行政体制鲜明的环境下, 校办企业的建立, 初期的发展出路在哪里。首先, 结合专业群, 学校的硬件条件, 找准市场定位, 最难的当然是产品的出路。以电子专业群为例, 可以先生产实验所需的实验箱, 从最简单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开始, 搭起生产的平台。再考虑把实验箱推销到其他兄弟院校, 也可以和兄弟院校联合生产。依靠成本优势, 无需盈利, 应该可以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再逐步地扩大到其他产品, 如LED显示屏及给LED屏供电的开关电源。产品有了出路, 生产可以按照学生人数确定规模。

三、校办企业在产教融合中优势

(一) 能让职业院校教师拥有充足的机会深入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

笔者所在的地区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利用暑假深入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 分期分批委派青年教师到企业第一线参加一年的社会实践, 并把教师参入社会实践的时间纳入到职称评定中。实际情况往往是走过场, 因为老师到企业只是一个学习的角色, 企业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一名来参加社会实践的老师, 一般的老师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校办企业需要很多老师亲身参入进来, 一边教学一边参入校办企业的工作, 组织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 能跟这个行业接轨, 了解、接触最新的生产技术、材料及工具仪器, 在学校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双师培训基地。

(二) 可以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实习、实训

职业院校的实训一般持续1~3周, 如果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把学生带到企业。对于企业来说, 就要打乱他们的生产秩序, 还有交通、学生生活等都是很大的问题, 所以根本不现实。如果有校办企业,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灵活的调整生产计划, 在校内, 交通生活都不是问题。职业院校的实习是国家规定的, 高职毕业生不少于半年的实习。现在要联系实习单位并不难, 很多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 为了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 他们欢迎实习生。至于是不是按照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及特长来安排实习岗位, 那就不一定了。很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 往往从事的繁重的流水线作业。有些娇生惯养的学生根本无法忍受, 给学校的教学组织带来很大的麻烦。校办企业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岗位, 生产时间可长可短, 劳动强度可大可小。在实习教学中, 让学生能多一种选择。

(三) 可以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在《意见》的基本原则中指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 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 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我们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 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如:多媒体播放现场视频、展示真实的装备、仿真软件虚拟、模拟现场的实验室、虚拟真实工作的教学项目等。这些教学方法虽然能贴近真实工作工程, 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的紧缺, 并不能充分的运用。尤其是实验室的投入可以说是个无底洞, 校办企业可以把生产作为教学, 让老师和学生都成为企业的员工, 在生产的过程中, 老师传授学生知识、技能, 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校办企业总会有一定的利润, 可进一步的投入, 至少维持学生实训、实习所需的耗材、工具、器件等。

(四) 能更好地输送技术技能人才

从过去我们的调研中可以看出, 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到了就业单位刚开始什么都做不了, 用人单位好不容易把人培养起来, 人马上就跳槽走了。校办企业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 建立起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人才梯队, 通过校办企业生产规模和专业招生规模协调统一发展, 校办企业可以接受毕业生就业, 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毕业生, 欢迎别人来这里“挖”人才, 也欢迎毕业生跳槽。学校学生每年新陈代谢, 校办企业也会有源源不断的补偿, 从校办企业走出去的学生已经是具备相当的职业能力的职员, 把学校真正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输送基地。

四、结语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 在中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已提出好多年, 不仅在中国,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全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界都是公认的。然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现阶段除非足够的眼前利益输送, 靠企业主动、积极地参入, 那是不现实的事情。靠制定法律、法规强制企业支持职业教育, 在中国这个法治还不完善的国家那更是遥遥无期。作为我们职业教育人不能等, 国家的经济要转型, 我们作为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地方, 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综合以上对现状的分析, 学校自办企业是当下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唯一出路。

摘要:本文从国家制定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出发, 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 阐述了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不足, 为了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本文提出了职业院自办企业, 论述了校办企业的可行性和诸多优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办企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5) .

[2]教育部等6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z].2014, (6) .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文 篇2

――题记

我存在于各家各户,各个地方。我饱受争议,一直被赞颂与咒骂,我早已迷茫。我是世界上第一团火,是普罗米修斯违抗宙斯命令带给人间的一团火,是一团不灭的火。

普罗米修斯将我带到人间交给人类,我才刚刚诞生。犹如新生婴儿的我被人惊讶、赞叹。我为他们将生食变为熟食,他们视我为珍宝,尽管风吹雨淋对我毫无影响,不会使我熄灭,但他们一点也不让我受到任何伤害。所以,我受到全方位的保护,过得很安逸,也很快乐,我尽所能为他们带来光、热和熟食,为他们驱赶野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让他们快乐。

然而突然有一天,他们原本洋溢着快乐幸福的脸上布满了惊吓、恐惧和憎恶,这使我很无措。我希望他们快乐起来,就更加努力的放出火焰,将一棵棵树木吞了,将一所所房屋吞了,这使我十分自豪。但我转过头来,想听他们对我这些壮举赞叹,赞扬我的厉害时,却很失望,他们的脸上布满惊恐,身边笼罩着害怕的情绪,指着我,大叫:“魔鬼!你这个魔鬼!”当我反应过来,靠近他们,想询问原因,但他们惊恐的大叫,而且还拿石头扔我,砸我,并且大叫让我滚,这让我很伤心,我只是听他们的话,他们想要更多的火焰,我明明给了他们,可是为什么他们不开心,反而骂我是魔鬼,还让我滚,这实在太奇怪了,太让我伤心了。于是,我决定离开这个伤心地,去游历,去开开眼见,我没必要跟这些没见识的人类一般见识。

长久的漂泊,无尽的孤独,早已把我的傲气磨平,我甚至有点后悔离开了他们,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才不会回去任那些无知的家伙辱骂呢,这明明是他们让我干的,是他们的错!

终于有一天,我在一片森林中救下了一个小孩子,我为他驱赶走野狼,他很感激我,我却从不回答他任何问题。他每天都来森林给我说好玩的事,还给带吃的,我告诉他我不需要食物,只要他每天都能来陪我就行。他答应了,于是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我为他做熟食,开心的在森林里度过,我以为我一生都将这样度过,但是,有一天,他长成一位强壮的男子汉,却惹怒了森林中的狼,猛�耄�熊等凶猛的动物,他希望我放火焰驱赶野兽,但这需要大量的火焰。当我准备放火焰时,我想到那些村民对我的辱骂,我退却了,我拒绝了他的请求。他一边与野兽做搏斗,一边大声责问我为什么,我无言以对,我不能告诉他“我是魔鬼”,就这样,他在我眼前被野兽吞食。我这才反应过来,我失去他了,我失去了我唯一的朋友,永远的失去了!

我离开了那片森林,又开始了无止境的漂泊,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普罗米修斯被关押的地方,那时的普罗米修斯惨不忍睹。我问他:“后悔吗?”普罗米修斯平静的回答我:“既然做了,就不会后悔。况且我认为将你带到人间是我做得最对的事。你又怎么了?”我当即向他哭诉我的经历,并且认为不应该来到人间。普罗米修斯严肃的对我说:“你没有错,那些人也没有错,只是你没有正确使用自己的力量,没有在对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于是,我恍然大悟,又回到人类身边,为他们带来光和热。

如何从实际出发去求职 篇3

目前又到了毕业阶段,各用人单位纷纷入住各高校打起争夺人才大战,且有愈演愈热的趋势。而毕业生们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要想找称心如意的工作也较难,很多人忙着投简历、面试,到头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却并不满意,而时机已过却后悔晚矣。

那么如何才能找着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毕业生们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首先,要对自身的条件进行准确的评估。不要以简历上花哨的文字来迷惑自己,而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及所学专业来确定自己适合工种。其次,应选择好将要从事的行业,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所能提供的机会要比一般的行业多得多。这两点一定要注意,最好找有经验的亲朋好友谈一谈,多了解一下各方面的情况,不要一味孤行。

有了上面的思想指导,就应该确定具体的战术了。首先,不要忙着四处投档、面试。应多从网上了解行业的状况,应先到九博人才网去多多了解,这样得到的信息的准确性及可信性都要高一些。其次,应竭尽所能对用人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了解的情况应是各方面的,还可以把搜集起来的资料做成对比表格,便于在选择时进行比较。

现在,就应该进入实质性的行动了,“先发制人,出奇制胜”。不要急着去填什么表格,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直接去见用人单位的主管,当然,有些人可能不接受这种方法,但是,只要你方法得当,相信会事半功倍,因为,真正欲求才的用人单位不会放弃每一个人才的。不然,即使你的解很才能,都有可能被埋没在一大堆花哨的简历之中,而与机会失之交臂。

当然,机会是一瞬即过的,如先发制人的机会没把握住,那么就应该在应聘过程好好下功夫。首先,应写好自己的简历,不要千篇一律,应针对每一个用人单位的情况来写(但切莫华而不实),这样被选中面试的可能性要大些。其次,在面试时要把前面搜集来的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当然不要夸夸其谈,而应提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相信用人单位对此不会视而不见。如果你其它方面的情况都符合用人单位的条件,那么相信这份工作就非你莫属了。

从实际出发 真抓实干 篇4

真抓实干

——“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在这个初冬的季节,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团校主办的“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第四十五期的培训,我是带着学习的目的来的,所以十分珍惜这次培训学习。培训从2011年11月14日开始到2011年11月18日结束,每天的日程安排得紧紧的,虽然辛苦、累,但收获却是巨大。

听了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同志在启动会上的讲话,明白党和国家政府对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让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深感肩上的担子之重大。

听了贵州大学教授谢萍的《教师人文素养》和贵州省团校高级讲师李东志的《教师礼仪》讲座,要做好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做好这项工作;贵州省委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吴祖平的《走社会主义道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让我们的教师明白中国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经过生死奋斗的选择,让中国人的内心更加明白这是中华民族的选择。教师明白了这一点,思想、认识提高了,才会教育学生;在贵州省团校讲师禄红“励志训练在未成年工作中的运用”的活动中,让我们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贵州省团校教师的“祖国好家乡美”活动短片及歌曲的传唱,要我们树立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把这些带到学校,带给我校的教师,带给我的学生们;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何

克的《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分析指导》讲座,对我来说,虽然了解一点,但都理论化多一些,不太好操作,听完后,激发了我的灵感。特别是团省委春晖中心蔡顺华主讲的《春晖感恩教育》,特让我感动,我们确实应该反思自己:我们好好回报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学生、关心我们周围的人,回报社会,让“感恩”之花遍开神州大地;还有学习小组讨论、德育教育经验分享,从中获得不少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全体教师都要重视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实际情况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的进行,它不是任何一方的、单方面的教育活动。在后面的学习中也是收获很大。

从实际出发的名言警句 篇5

如今,幼儿园对科学探究活动都非常重视,但在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的现象,使科学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要从幼儿实际出发,将教育目的落到实处,使孩子获得主动发展。

一、从幼儿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探究的主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会使我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只有这样的科学教育才可能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使幼儿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教师要敏锐察觉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事物,生成系列探究活动或短期内可以完成的随机教育活动。

春天,我们组织孩子们饲养蚕宝宝,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及结茧,了解蚕丝的作用及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还饲养小蝌蚪,观察并记录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制作成小蝌蚪的成长记录册。夏天,我们带着孩子们到野外去捕捉昆虫,认识蝉、蟋蟀、蛐蛐等,和它们交朋友;我们还带着孩子们走进了草莓棚,观察了解草莓的形状、特征,孩子们用自己的零用钱向农民伯伯购买自己亲手采摘的草莓,美滋滋地品尝草莓特有的味道。秋天,我们带着孩子们在田野里捡稻穗,观看农民伯伯打稻穗,从而知道了粮食的来源及生长过程;我们还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橘园,知道在采摘的时候,不能用力拉、拧,而是握着橘子轻轻的转一转,将橘子摘下,然后将已摘了橘子的树枝用剪刀剪一剪,这样,明年还能长出橘子来。冬天,我们带着孩子们了解雪的特征及形成过程;还让大家制作冰灯,挖掘冰灯的奥秘。在大自然中,孩子们学得自主、开心、有兴趣,真正解放了自己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二、适合幼儿实际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持久性。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虽然幼儿有很多动手机会,对注意力的维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同样会使幼儿的注意力减弱。如果我们设计活动时,灵活多样地设计组织形式,特别是动静结合,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注意力的转移,不但能有效延长幼儿注意力的维持时间,还会引发幼儿主动观察周围环境。

如在“滑动与滚动”的教学中,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物体滑动与滚动的特性。又如在“磁铁的奥秘”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动手玩磁铁,从而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科学活动室里,孩子们发现了“会飞的纸蝴蝶”“会变颜色的花”“蜡烛怎么熄灭了”“小船为什么会开动”等奥秘,了解了“万花筒、天平、凹凸镜”等现象和知识。生动有趣的实践操作活动,提高了孩子们观察的能力,激发了孩子们用脑想、动手做、用嘴说的兴趣,增进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劲头。

三、根据活动实际,给幼儿以有效的引导

幼儿通过探究获得科学知识与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还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有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这样才能将探究活动一步一步引向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幼儿们在观察蜗牛时,发现蜗牛壳少了一块,便议论纷纷,有的还伤心落泪。我马上提出了问题:“蜗牛的壳还能长出来吗?”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有效的引导,必须是及时的,幼儿的任何一个探究活动都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究过程。要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并不断深入,教师的及时引导是关键。

当幼儿们为蜗牛长出新壳而高兴时,我进一步问道:“长出的壳和以前的一样吗?”“怎么知道蜗牛长出新壳呢?”当幼儿们为蜗牛拉的是血还是屎而争论不休时,我又及时提问:“为什么说是屎而不是血呢?”正是因为这些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引导着幼儿们探究活动的方向,使得探究活动不断深入。

四、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记录方式

孩子们可以用图画、表格、文字和口语等多种形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这是孩子们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限,记录也应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而不能千篇一律。大班可以采用符号、标志、数字的记录方式;中班可以采用图表、绘画的记录方式;而小班可以采用实物、粘贴或直接以实验结果作为记录的方式。如在开展“天气预报”活动中,中班、大班我采用符号、绘画的形式记录,但小班就不可以,于是我采用了给娃娃穿衣服的记录形式。天气冷了,给娃娃穿厚衣服;天气热了,就穿上薄衣服;风大时,幼儿就会给娃娃蒙上纱巾;下雨天,就给娃娃撑起雨伞。形象的记录方式提高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自理能力。

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记录,是幼儿得出结论、分享和交流的基础。渐渐地,幼儿们会获得可贵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

五、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幼儿概括和提升经验

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采用回忆、表达、交流、讨论、记录和统计等方式得出初步的结论,并用幼儿的语言进行描述,从而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更加清晰、系统。这样做能帮助和促进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如我在进行“盐和糖哪去了”的活动时,当盐和糖溶解在水里后,幼儿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着自己看到的现象:“我看到盐和糖开始在水里,后来就看不见了。”“盐和糖化在水里了。”我没有教幼儿说溶解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讲太抽象了,会降低探究的有效性。事实上,幼儿们已经看懂了这一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这就足够了。

面试技巧:从实际出发去求职 篇6

那么如何才能找着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毕业生们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首先,要对自身的条件进行准确的评估。不要以简历上花哨的文字来迷惑自己,而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及所学专业来确定自己适合工种。其次,应选择好将要从事的行业,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所能提供的机会要比一般的行业多得多。这两点一定要注意,最好找有经验的亲朋好友谈一谈,多了解一下各方面的情况,不要一味孤行。

有了上面的思想指导,就应该确定具体的战术了。首先,不要忙着四处投档、面试。应多从网上、报刊上了解一下该行业的状况,最好是知名站点或大报,这样得到的信息的准确性及可信性都要高一些,

其次,应竭尽所能对用人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了解的情况应是各方面的,还可以把搜集起来的资料做成对比表格,便于在选择时进行比较。

现在,就应该进入实质性的行动了,“先发制人,出奇制胜”。不要急着去填什么表格,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直接去见用人单位的主管,当然,有些人可能不接受这种方法,但是,只要你方法得当,相信会事半功倍,因为,真正欲求才的用人单位不会放弃每一个人才的。不然,即使你的解很才能,都有可能被埋没在一大堆花哨的简历之中,而与机会失之交臂。

当然,机会是一瞬即过的,如先发制人的机会没把握住,那么就应该在应聘过程好好下功夫。首先,应写好自己的简历,不要千篇 一律,应针对每一个用人单位的情况来写(但切莫华而不实),这样被选中面试的可能性要大些。其次,在面试时要把前面搜集来的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当然不要夸夸其谈,而应提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相信用人单位对此不会视而不见。如果你其它方面的情况都符合用人单位的条件,那么相信这份工作就非你莫属了。

机遇永运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从实际出发的名言警句 篇7

我是个农村山区教师,光荫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从事语文教学已经二十几年了,不说成为行家能手,按理说也应该是个善教者。可悲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我竟然一直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会教书了。一篇课文到手,真有些无从下手。不由感叹:教语文真难,教作文更难!课改之后,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各种理论指导更让我茫然:该听谁的?怎样才算是好课?孩子们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学会、学好?将这些感受和同伴们一说,发现大家都很困惑,所以我一直试图寻找出路。下面就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感悟,请同仁赐教。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身边的同行们,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教师写下水文,这对初学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是有帮助的。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的确能帮助学生作文。可这种做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照着老师下水文的思路写下去。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能力并不能获得持续发展。二是老师为学生订一些课外读物,比如《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刊》、《作文》、《小学生作文向导》等,让学生模仿作文。而这些刊物上的作文,大都是城市学生的作文,与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因而其借鉴作用也就不那么明显,比如城里的学生可挤公共汽车、玩游戏机、逛公园等内容,而农村的学生就没有这些方面的生活经历。不仅如此,而且还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导致学生懒惰、抄袭、不诚实等。实际上,通过这两种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得不到获得持续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文时,应该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解决问题。

一、立足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仅是为人处事之道,也是教学生作文之道。比如:我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这样一篇作文,是一篇续写作文,有这样一段开头:“今天天气晴朗。早晨,我穿着件漂亮的新衬衫去上学,心里特别高兴,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显然,这次作文,是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后面的情节。如果老师还是去找一篇范文读给学生听,然后就让学生作文,那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许就是挤公共汽车,“我”的衬衫被别人弄脏,或者“我”的新衬衫……如果农村学生也像这样去写作文,不但形成不了作文的能力,反而会导致对作文丧失兴趣,越来越怕写作文,最后也就不会写作文了。

在教学这次作文时,我的具体做法是:“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晴朗的天气里,你穿着新衬衫去上学,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同学们回答:“感到高兴。”“那么,你们感到高兴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天气晴朗、新衬衫。”“那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与哪两个因素有关?”“与天气和新衬衫有关。”“好吧,就抓住天气和新衬衫这两个因素加以联想,在我们农村,上学路上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这样一引导,同学们那紧皱的眉头开始舒展了。

二、拓展思路

抓住关键,拓展思路,是引导学生作文的必由之路。

经过前面的引导,学生们都知道了那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与“天气”和“新衬衫”有关,因而可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路。“请同学们继续想一想,天气会怎样变化?新衬衫又会怎样变化?”同学们回答:“天气变成下雨,新衬衫变成脏衬衫。”“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天气转变’和‘弄脏新衬衫’两个方面加以合情合理的联想,下面用十分钟的时间作准备,想好后,举手说一说。”

还不到十分钟,就有同学陆续举手。江颖伟说道:“我刚走到半路,一场瓢泼大雨下了起来,我怕淋湿我的新衬衫,赶紧往前跑,可是,雨大、心里又着急,脚就不听使唤,一跟头摔倒路边的水田里,爬起来不容易,在田里滚了一番,才爬起来坐在田埂上,新衬衫面目全非了……”杨继发说:“谁知天公不作美,已经快到学校了,天下起了大雨,路边没有躲雨的地方,只见路边有一棵枯树,枯树上有一束束的稻草,我就捡一束稻草顶在头上遮雨,水就顺着稻草杆往下流,谁知那稻草杆上的泥浆等污秽之物就雨水流到我的新衬衫上,走到学校旁边,我把稻草从头上取下来,才发现自己的新衬衫变成了一件很脏的衬衫,我心里好不滋味,站在学校旁边的房檐下哭了起来……”江红同学说:“我快走到学校了,听到已经敲上课铃了,我三步并作两步走,这时刚好碰到许加样的爸爸赶牛回家吃早饭,可牛一跑,跳进人家的秧田里打了一个滚,又继续朝我这边跑来,我躲迟一步,牛从我的身边挤了过去,我左衣袖被擦满了泥浆……”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思路拓展了,学生们就有东西写了,也不必去照抄别人的东西了。

三、写好结尾

学生打开了思路,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于是,我便接着指导:“同学们,今天的作文大家都有事可写了。就把你们的想法写下来吧!但是我在这里还想提醒大家一句,写好作文的过渡部分,可算续写作文成功的一半,还应该注意作文的结尾部分,几部分都写好了,你的作文才算写好了。”我还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构思好结尾,通过叙述这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可以写事过之后的心情,也可以写自己获得经验、启迪。

这次作文,由于同学们的思维活跃,因此非常成功。事后,我在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立足实际去拓展思路,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体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的佳语。

作者邮箱: bixianjun70@126.com

从生活实际出发上好初中数学课 篇8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 那么,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 就应该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学起数学来才会感到亲切、自然、真实, 才能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 促使其主动参与。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同时也使自身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笔者认为,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贴进生活的事例入手,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 教师应把生活中的素材引进课堂, 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周围, 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吸引力, 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中有一节“你今年几岁了?”在教学中可设计老师与学生展开一段对话的情景:

老师:同学们相信吗?我能猜出你们中的任何一位同学的年龄。

学生 (疑惑) :老师, 你来猜猜我的年龄。

老师:请你告诉我, 你的年龄乘2减5得数是多少?

学生:21。

老师:那你今年是13岁。

学生: (疑惑, 迫切想知道老师怎么猜出来的。)

这段对话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产生疑惑,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从生活实际取材入手, 适当整合教材, 以便于对比教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努力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并对教材进行必要而合理的整合, 以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对比学习和理解。如教学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实际问题:某学校举行演讲比赛, 选出了10名同学担任评委, 并事先拟定从以下4个方案中选择合理的方案来确定每个演讲者的最后得分:

方案1:在所有评委所给分数中, 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 然后再计算其余的平均数;

方案2:所有的评委所给分数的平均数;

方案3:所有评委所给分数的中位数;

方案4:所有评委所给分数的总数;

下表是10个评委对某一位演讲者所给分数的统计表:

(1) 分别按上述四方案计算这位演讲者的最后得分;

(2) 根据 (1) 中的结果, 请用统计的知识说明哪些方案不适合作为这位演讲者的最后得分。

此题设计巧妙、新颖、富有实效, 既能复习“三数”的基本概念及其求法, 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熟悉而贴近生活的事例, 学生的学习更有了强烈的探究心理,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这样的数学教学, 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巧设问题情境, 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建模是一种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 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 在教学扇形的面积时, 首先来一段学生熟悉的《小兵张嘎》机枪扫射的战争场面, 把同学的情绪激发起来。然后, 引入问题:假设敌人碉堡的机枪射程是100米, 机枪转动的角度是120度, 那么敌人机枪的控制区域是多大?这个问题自然地引入了扇形的面积问题。

四、设计生活化练习, 提高应用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客观的眼光, 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探索数学规律, 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 若能围绕学生的活动经验, 由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活动, 可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 从而激发其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 还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从而收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如在教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 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初一年级165名学生要出去春游。汽车公司有两种可以选择, 大客车有45个座位, 小客车有30个座位, 已知大客车每辆每天要800元, 小客车每辆每天500元, 要使每人都有座位, 怎样租最合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产生了探索的欲望, 在自主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其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就是这一问在孩子心中激起探索的欲望, 敲开了思维之门, 创造的灵感也荡起了千层浪花, 收到了激活思维的理想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 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 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也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

五、重课外拓展, 解决生活问题,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学生从生活中学到数学, 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于现实中去, 这样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 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由于实际问题是错综复杂的, 因此, 只有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 才能真正巩固数学知识。例如, 笔者在教《课题学习——红灯与绿灯》之前, 就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进行分组, 要求收集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有关的数据和信息, 并绘制各种统计图:

问题1: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见的红绿灯由红灯、黄灯、绿灯组成, 为什么我们却称它为红绿灯呢?

问题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交通信号灯的法规呢?

问题3:“石狮市民对我市交通现状的满意程度”的调查。

在教完本节课题学习时, 笔者要求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用自己的名义给石狮市交警大队队长写一封建议信 (要求信的内容要有数据表、统计图表和相关的文字说明和建议。)

这种拓展活动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在社会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各种问题。这样做, 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又从课外拓展中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六、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技术, 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在信息时代, 学生普遍对网络信息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现代信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一些学习素材, 下载一些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应用,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丰富学生探索的视野。

从实际出发的名言警句 篇9

姓名:陈明倩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号:2015071024

摘要:

在当代中国,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关键词: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发展 正文: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是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历史中国的教训

“大跃进”时期,左倾错误泛滥,没有实事求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掀起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风。1960年提出要长期保持大跃进,继续要求工农业生产达到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对1959年上半年压缩指标进行不公正的指责,一味强调反对右倾,要把干劲鼓足。在各地粮食告急的情况下,还不断追加基建投资、追加基建项目,钢年产量指标一吨也不能少。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又再度全面地泛滥起来。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的三年“左”倾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这种没有实事求是的“运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二、历史拐点的中国

1978年,邓小平明确地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回顾改革开放进程,不难发现,有一条重要的思想原则在指导着改革的实践,使我们的改革始终没有偏离中国的实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一贯提倡和遵循的思想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高举的思想旗帜。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就告诫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一思想原则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步骤的实施,非常注意从国情、民意出发。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即使要学习应用,也只有与国情相结合才具有实际意义。各级领导干部,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既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要求,解放思想,不断进取,又从地方、行业、企业的实际出发,大胆实践创新,极大地丰富了改革方法、手段和内容。最可贵的是,有了这样一种从实际出发的信念,使一批领导者敢于顶住违背实际的要求和做法,避免了改革走弯路,使改革不断取得实效,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使一大批改革的领导者得到锻炼和成长。有人在总结面对“国有经济要全部退出竞争性领域”风潮时,一大批干部敢于从实际出发,以搞活国有经济为手段,以发展国有经济为目标,进行大胆实践时说,他们不争论,不盲从,重实践,重发展,使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再次发挥了威力,保证了我国经济的产权结构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运行要求相适应,为改革的顺利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是贯彻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实践。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在不断推进,各种思想冲突,利益矛盾也会不断出现,而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原则,是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和方法的有效法宝。任何假说教、伪命题,盲目的照搬和教条主义,都会在实事求是的旗帜下败退。在改革开放的新征途上,只要我们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我们就一定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当代发展的中国

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也因此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一方面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本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对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必须做到既要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又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分层和利益调整,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政治观念、政治觉悟发生深刻变化、政治需求与政治参与扩大的情况下,执政党必须做到对社会民众分化的利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强的维护社会稳定和进行社会整合的能力。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问题凸显,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弱势的国家与民族,一方面必须主动实行对外开放,以积极应对全球化之大潮,从而通过跨越式的发展来赶超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的全球化中被“边缘化”,沦为大国的附庸,并导致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不难看出,近代以来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外生型国家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在现时代仍然没有终结。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毛泽东思想,很大程度上正是在拒斥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与“衰败化”的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而成功地阻断了近代以后“中国被边缘化”进程,推动它由被动卷入现代化向主动进行现代化建设转变;同时,毛泽东思想中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径设计,关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体现出积极的开放姿态与包容精神。因此,曾经成功指引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同样可以正确指引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境况下,通过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成功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些统一性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从实际出发的名言警句 篇10

——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过程

【摘要】

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源都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但由于两次“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思想的影响,导致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遭受到重大的挫折和损失。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坚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不断寻找更加适合我国自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一切从实际出发、“左”倾机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具有客观存在性,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源都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科学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出发点。不从实际出发的认识问题是没有不错误的,不从实际出发的指导实践是没有不失败的。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曾出现“左”倾机会主义,这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屡次遭受重大的错误和挫折,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以经济建设为例,由于指导思想没有从实际出发,从而导致了两次大的失误和曲折。

1958年,党的错误的指导思想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甚至实现共产主义都是指日可待的,只要反掉“右”倾保守派,大搞群众运动,这样就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因此,从当年开始,全国大规模进行“大跃进”,企图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赶上工业发达国家;加上一轰而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范围内大搞“高指标”、“瞎指挥”,导致肆意刮起“共产风”、“浮夸风”。由于一个没有从实际出发的错误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刚刚重新建立起的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遭到了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造成了经济的大衰退,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降到了1957年的水平。

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兴起,刚刚恢复过来的国民经济被搞得大乱,特别是林彪等“四人帮”的破坏,把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从经济建设转移到阶级斗争革命中,使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仍然有着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左”倾错误,致使社会主义发展仍然处于被动局面。这两次“左”倾指导思想的失误和曲折,归根究底就是没有从实际出发,脱离客观实际情况,急于求成,没有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没有正确地分析和估计各方面的条件。在当代中国,要从实际出发,就只能从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胜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正确地分析了我国实际,并根据这一客观实际作出了《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同志也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精辟地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据此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正确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社会主义的活力迅速得到激发,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只有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能真正领会党的基本路线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党在现阶段必须实行这个基本路线,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如何把我们的伟大事业在21世纪全面推向前进,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担负的历史重任。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有了历史成功的铺垫,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坚持立足国情,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不断寻找更加适合我国自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才能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三节: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2、《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袁实勇、伍雄武

上一篇:7.1活动总结下一篇:祝新婚夫妇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