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精选10篇)

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篇1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

原文:岂不痛哉!

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

第三段: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

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

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

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

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篇2

记得这兰亭集序在初中就学过,当时还能背下,不过当时年纪小没有什么感觉。当它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已走过了八年的路。

现在的我爱旅游,看风景,去散心,原因正是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从小到现在,我的理想不断的变化,亦如情随事迁。每当我有感于世事,立下鸿志,无不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当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我看兰亭集序,所情所感于此相同,这也是读书的乐趣所在吧。每当读到这样的文章,或感同身受,或焕然大悟,就如同一阵清风吹过,听见树叶掉落,听见花开的声音。你飘入深蓝的天空,把爱恨情仇都忘却,唯有超脱。

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次”、“修”、“与”、“因” “期”、“ 临”、“ 致”、“ 或”等重要的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

3.了解课文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点,体会课文文采美。【教学重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写景状物的特点和方法。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教学难点】

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散文佳作,它也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脍炙人口。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这篇文章。

(二)作家和背景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他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表现出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被后世誉为书圣。曾为秘书郎,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世称王右军。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三)朗读课文,研习文本

1、要求学生标出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导朗读: 正音:

癸(guǐ)丑

修楔(xì)事

清流激湍(tuān)流觞(shāng)曲水

形骸(hái)

游目骋(chěng)怀 趣(qŭ)舍万殊

若合一契(qì)

齐彭殇(shāng)语调:“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要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3、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并翻译课文。

4、分人朗读课文。

5、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6、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订正错误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文研读:

1、朗读第一段: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这是一次怎样的集会?

明确:良辰—美景—佳处—乐事,“信可乐也” ——“乐” 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即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结合“癸丑”,简介古代干支纪年及相关知识。

佳处:“会稽山阴”即浙江绍兴,兰亭在绍兴兰渚山,据说勾践曾经在那里种过兰花。

乐事:“修禊事也”。古人规定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但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第一部分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周围的环境、场面,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2、朗读第2段,本段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 本节的议论与前一段的叙事是什么关系?明确: 明确:作者承接上文“乐”,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承上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下面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趣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3、讲析第三部分作者在这段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一是“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二是“后之视今,亦犹今视昔”。作者认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的意味。在对老庄哲学虚无主义世界观的批判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生的眷恋和热爱。

(二)、小结全文: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附: 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景美

乐 人贤

事雅

忧 或取诸怀抱……(谈玄悟道)

或因势所托……(归隐山林)终期于尽

一死生……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 篇4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归去来兮辞 序: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蒙江洲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时坐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沟,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小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呼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劝学》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禀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必修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5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泝:击空明兮泝流光(通“溯”,逆水而上)

4、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5、举匏尊以相属樽酒杯

二、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7、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②如怨如慕(副词,像)

【二】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二、古今异义

1、放浪形骸之外放浪:古,放纵、无拘束。今:放荡

2、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3、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4、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

5、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6、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①表凭借,用来。今: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7、俯仰一世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8、俯察品类之盛品类古: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4、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5、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6、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四、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篇6

一通假字:

①氓之蚩蚩(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②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③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④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⑤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⑦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⑧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⑨孔棘(棘通急,紧急)

⑩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 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二 古今异义:

①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②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③送子涉淇(子,古 你,今孩子)

④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⑤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⑥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 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 至于)

⑦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 今:停止)

⑧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 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⑨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 今:阳光、太阳等)⑩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 今:思考,想)⑾君子之车(君子:古义 将帅,今义,人格高尚的人)⑿小人所腓(小人:古义,士兵,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三词类活用:

①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②其黄而陨(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③士贰其行(贰,数词做动词,不专一,有二心)④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⑤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四一词多义 1言

载笑载言(动词,说)体无咎言(名词,预兆)

言既遂矣(助词,无义,再如复驾言兮焉求)拘礼之人,不足以言事(动词,谈论)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名词,谗言)2作

舍瑟而作(起来,起立)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制造,创作。开始用俑殉葬的人,一定没有后人!)

日出而作(劳作)一鼓作气(振作)雷声大作(兴起)薇亦作止(薇菜冒出地面)

《离骚》屈原

一通假字:

①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②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③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在…)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③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④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鞿羁:名作动,鞿羁原来分别指马缰绳和马立性)

⑤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助词,无义,放在余心可惩主谓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助词,无义,定语后置的标志词)④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⑤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⑥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②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③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④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⑤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⑥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 今:技艺巧妙)

三词类活用

①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 赶着…走

笼头,此处指约束自己)

⑤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⑥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⑦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⑧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⑨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四虚词 之

①哀民生之多艰(助词,无义,放在民生多艰主谓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助词,无义,放在灵修浩荡主谓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固时俗之工巧兮(助词,无义,放在时俗工巧主谓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鸷鸟之不群兮(助词,无义,放在鸷鸟不群主谓中间,取消句子独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词)⑧众女嫉余之娥眉兮(助词,译为 的)⑨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译为 这)⑩吾从而师之(人称代词,代指 他)

余虽.好修姱以革羁羁兮(虽,虽然)既替余以.

蕙纕兮(以,因为)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

五句式(1)倒装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后置的定语)

(2)被动句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替,被罢免)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解,被肢解)

六一词多义 掩

及其未济,出兵掩之,可令大溃。(乘其不备而进攻,袭击)弦弦掩抑声声思(抑郁 低沉)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流泪)掩人耳目/掩耳盗铃(遮蔽/捂住)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废弃,此处指罢免)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衰落,衰落)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替代)修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美好,洁美)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身高)此地有茂林修竹(长,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养生)

本单元叠词汇总

氓之蚩蚩(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泣涕涟涟(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淇水汤汤(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言笑晏晏(晏晏,欢乐的样子)信誓旦旦(旦旦,诚恳的样子)忧心烈烈(烈烈,形容忧心如焚)四牡业业(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四牡骙骙(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四牡翼翼(翼翼,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雨雪霏霏(霏霏,形容雨雪很大的样子)行道迟迟(迟迟,形容缓慢的样子)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 形容高耸的样子)何乃太区区(区区愚拙的样子)感君区区怀(区区情意真挚的样子)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郁郁登郡门(郁郁繁盛的样子)晻晻日欲暝(晻晻昏暗的样子)奄奄黄昏后(奄奄暗沉沉的样子)寂寂人初定(寂寂寂静的样子)长路漫浩浩(浩浩无边无际的样子)悠悠我心(悠悠思虑连绵不断的样子)暧暧远人村(暧暧昏暗模糊的样子)依依墟里烟(依依轻柔而缓慢飘升)

本单元比喻集锦

①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蕙纕是指以蕙草做佩带,揽茝是指采集白芷。比喻自己的美德)

② 怨灵修之浩荡兮

(灵修原指神仙,此处喻指君王)

③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

(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的德行)

④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喻指准绳、准则)

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鸷鸟不群,方圜不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⑥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复修初服,重新整理当初的衣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⑦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⑧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余冠,长余佩是指把头上的帽子再戴高些,把长长的佩带再加长些,指要增加自己美好的修养)

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指姑娘思念情人,此处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⑩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池鱼,用笼中鸟和池中鱼比喻受到束缚的自己)11 久在樊笼里(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高中英语必修二的课文及翻译 篇7

在云间度过的一天

The air is thin and we have to rest several times on the short hike from camp. To our left, snow-covered mountains disappear into clouds that seem almost close enough to touch. On the plain in front of us, we can just make out a herd of graceful animals. This is why we’re here—to observe Tibetan antelopes.

空气很稀薄,我们不得不在离开营地的短途徒步旅行中休息多次。在我们的左方,白雪皑皑的群山消失在似乎触手可及的云层中。放眼平原,我们隐约看到一群体形优美的动物。这就是我们来到此地的原因——观察藏羚羊。

Tibetan antelopes live on the plains of Tibet, Xinjiang, and Qinghai. Watching them move slowly across the green grass. I’m struck by their beauty. I’m also reminded of the danger they are in. They are being hunted, illegally, for their valuable fur.

藏羚羊生活在西藏、新疆和青海的平原上。看着它们在绿色的草地上缓慢移动。我被其美丽所震撼,也想到了它们所处的险境。因其珍贵的羊毛,它们正遭受非法猎杀。

My guide is Zhaxi, a village from Changtang. He works at the Changt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The reserve is a shelter for the animals and plants of northwestern Tibet. To Zhaxi, the land is sacred and protecting the wildlife is a way of life. “We’re not trying to save the animals,” he says. “Actually, we’re trying to save ourselves.”

我的导游扎西是一位来自羌塘的村民。他在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该保护区是西藏西北部动植物的庇护所。对于扎西来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保护野生动植物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是在试图拯救动物。”他说道,“其实我们是在努力拯救自己。”

The 1980s and 1990s were bad times for the Tibetan antelope. The population dropped by more than 50 percent. Hunters were shooting antelopes to make profits. Their habitats were becoming smaller as new roads and railways were built.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藏羚羊来说是一个悲惨的时代。藏羚羊数量减少了50%以上。猎人们为了谋利而射杀藏羚羊。随着新公路和铁路的修建,它们的栖息地也不断缩小。

In order to save this species from extinc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laced it under national protection. Zhaxi and other volunteers watched over the antelopes day and night to keep them safe from attacks. Bridges and gates were added to let the antelopes move easily and keep them safe from cars and trains.

为了使这个物种免遭灭绝,中国政府将其置于国家保护之下。扎西和其他志愿者昼夜守卫着藏羚羊,保护它们免受攻击。新增的桥梁和涵洞,便于藏羚羊自由穿行,防止它们撞上汽车和火车。

The measures were effective. The antelope population has recovered and in June , the Tibetan antelope was removed from the endangered species list. The government, however, does not intend to stop the protection programmes, since the threats to the Tibetan antelope have not yet disappeared.

这些措施是有效的。藏羚羊的数量已经恢复,6月,藏羚羊从濒危物种名单中删除。然而,政府并没有打算停止这些保护项目,因为对藏羚羊的威胁尚未消失。

In the evening, I drink a cup of tea and watch the stars. I think about the antelopes and what Zhaxi told me. Much is being done to protect wildlife, but if we really want to save the planet, we must change our way of life. Only when we learn to exist in harmony with nature can we stop being a threat to wildlife and to our planet.

刘凝之二文言文翻译 篇8

只要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其实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集会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一、之”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学设计

(一)、方法设计:诵读、讲解;多媒体辅助;2课时

(二)、过程设计

一、引入:“郗(chī)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这东床快婿是谁呢?---王羲之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这位名人,了解千年前由他召集的一次聚会的情况。

二、范读,朗读,注意字音:

多音字:会稽(kuàijī)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岁在癸guǐ丑修禊xì流觞shāng曲水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兰亭序》由来(齐读注释一前半部分)

2)、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兼撮cuō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行草《兰亭集序》被誉为“行书第一”。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3)、文体“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齐读注释一后半部分)

自序:介绍作品写作经过、主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别序: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赠序:临别赠言。

寿序:祝寿的文字。

四、初步感知作者的感情变化(讨论)乐---痛---悲

五、文章讲析

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语言清新洒脱,注意文章中的景语与情语;文章不论记叙还是议论都颇有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晋时期,玄学风行,在山水游记中体悟、探讨人生道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哲学思想。

1)、生译、纠正、讲析第一段:(修禊)之乐。

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兰亭盛会的?

第一句: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

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和王公年次纪年;现在的公元纪年。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

如:是戊子年;己丑年;(汉太初元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第一个甲子年正式开始)……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之:助词的

修禊:修:动词,做、从事某项活动。必修的修,学习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长高)竹

邹忌修(长高)八尺有余

况修(【寿命】长)短随化(造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修葺修缮)岳阳楼,增其旧制 。

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游,并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禊事:现代专有名词

第二句:与会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都。咸:都。(互文)

第三句:兰亭周围地形环境

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修:长、高。修业映带:映衬,围绕。带:名词动用,像衣带一样围绕

第四句:宴饮之乐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引导。引(之),省略宾语“之”,清流激湍。流觞,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谁前,谁来取饮。曲水,引水环曲为渠。(展示流觞曲水的图片资料)。

盛,盛大。觞,古代喝酒的器具,这里解释为饮酒。(名词作动词)

咏,用诗词来赞颂或叙述,指作诗。以,来。

流觞曲水:也称为“曲水流觞”,春禊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引溪水进入弯曲的水渠,人们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

曲:使动,使(水)弯曲

次:旁边

一:一边

一觞(活用动词喝酒)一咏(活用为动词作诗吟诗)(一边一边)

夫人之相与(结交交往),俯仰(时间短)一世(整个)

晤言一室之内(数量词)

若合一(数量词一个)契(符契)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用为动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以…为一把…看成是一样的)

所以兴(动词产生发生)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

幽情:深藏内心的感情

第五句:天气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指示代词,这。惠风,和风。

第六句:作者的主观感受。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仰观,抬头观望;俯察,低头察看。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表示行为赖以实现的方法和工具手段,不是表结果的连词。

所以(用来)游目骋怀

所以(原因)兴怀,其致一也致:情趣。

游目骋怀:纵展眼力,开阔胸怀。

极:穷尽

娱:乐趣,享受。

信:实在,诚

六、朗读第一段

七、分析第一段:交代了兰亭集会bsp;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修禊

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事情: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八、为何而乐?(讨论归纳):

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流知音相聚

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山清水秀,环境清幽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胸怀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心旷神怡

身为官员,在此“良辰美景”即无丝竹之乱耳,更无案牍之劳形,乐!

九、试背第一段。

十、讲析第二段: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死生)之痛。

第一句:眼前聚会盛况,引起人生感悟。

⑴.与:结交,交往

⑵.俯仰:时间短。

第二句:两种生活态度:“晤言一室”与“放浪形骸”

⑴.或:有的人

⑵.晤言:面对面交谈

⑶.因:就着

⑷.放浪:放纵无拘束

第三句:两种生活感受:“快然自足”与“感慨系之”

⑴.趣:通“趋”,往,追求

⑵.曾:竟,乃

⑶.老之将至:“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子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⑷.之:往,到达

⑸.系:附着

第四句:过渡深化:生之无常--死之无奈

⑴.向:以前

⑵.俯仰:时间很短

⑶.犹:尚且

⑷.之:代事,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⑸.况:何况

⑹.修短:寿命长短

⑺.期:至,及

第五、六句:得出“死生亦大”的结论,令人悲痛。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庄子德充符》)

朗读第二段

十一、分析第二段;为何而痛?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匆匆不过百年而已,人生短暂)

两种人的生活方式: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乐境易逝)

老之将至:(生命短促)

由生到死:(终期于尽)

十二、讲析第三段:(今昔)之悲 思考:作者因何而悲?编辑兰亭诗集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句:指出古今兴感相同这一现象

⑴.若合一契:(古人兴感之由)象符契一样相合

⑵.不能喻之于怀: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为何叹息悲伤?)

第二句:批驳“死生一体”的观点,解释“兴感之由”。

⑴.固:本来

⑵.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体

齐彭殇:把长命和短命等同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

第三句:死生之大,千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之中。

⑴.由:通“犹”,如同

第三、四句:指出结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共鸣。

⑴.述:陈述,创作

⑵.所以:……的原因

⑶.致:情趣

朗读第三段

4、深化迁移

十二、、文章思路 (修禊)之乐--(死生)之痛--(今昔)之悲

十三、作者的哲学思想及相关文化背景

⑴.(讨论)作者的死生观:死生亦大,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对生命的热爱。

⑵.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

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

生命的短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儒家:“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儒家重视人的社会存在和现世存在,认为道德仁义远较个体生命重要,思考现世生活远较思考死亡重要,对死亡采取的是视而不见的态度,从而忽视了个体生命面对死亡时所应有的态度。西汉以后,经过统治阶级改造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士大夫将以仁义道德为核心的伦理观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理想作为自我价值的最高实现,希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人生价值,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也是儒家那种视而不见的风范。

道家:“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生死存亡为一体”(《庄子大宗师》)

道家的庄子对死亡则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大谈特谈死,“死生”一词在《庄子》一书中至少出现过24次。他意识到死亡的恐惧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死与生的问题是庄子人生哲学的底层。与儒家对死亡的视而不见不同,庄子创立了“至人”、“真人”、“神人”的“游”的境界来作为他的人生理想,最终用虚幻的理想境界掩盖了现实人生的苦难,也掩盖了他对死亡的恐惧感。所以庄子说“生死存亡为一体”,他以自然天命作为生死的本体,主张将个体的人完全返回到自然状态,让人在混沌的世界中听从天命,取消生死差别,这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反过来掩盖了他哲学中死亡意识的光芒。

魏晋士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

时至魏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长期分裂动荡时期,社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中,整个社会都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上。浓厚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个时代,魏晋时代的人对死的恐惧和由之引发的对生的焦虑,这种感受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旧的虚幻的群体社会彻底解体了,昔日士大夫们赖以生存的儒家权威思想全面崩溃了。“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士大夫的内心充满对时光易逝和生命飘忽的无限感慨,死亡是令他们感到恐惧和哀伤的幽魂,驱之不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阮籍《咏怀》)他们将生命比作朝露、比作暮春草,看作飘忽的轻烟,充满对生之无常和死之无奈的感慨。

此时,玄学兴起,玄学家致力于“援道入儒”,力图把儒家提倡的道德规范建立在道家自然本体论思想的基础之上。一般是在哲学上讲自然本体论,在政治上调和儒道,在人生方面追求玄远、超绝,成为魏晋士大夫的精神寄托。以“竹林七贤”为例,三国魏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为当时名士,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据地以埋’”。(《晋书刘伶传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阮籍传》)

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与山巨源绝交书》)

无论放浪形骸,还是自得自足,都源于对“人生苦短”的无奈,尤其是前者,对死亡意识的表现已达极至。总之,魏晋人的死生意识是从个体的生命出发的对死的恐惧及对生的焦虑,是对人的生存困境的观照和思考,是对儒家生死观的`反叛和对道家生死观的深化。它不凭仁义道德,也不凭自然万物来消解人的个体存在,从而消解死亡意识,而是直接面对死亡思考,因此,魏晋时代是文化观念充分开放的时代,不再单纯拘泥于儒或道。正如李泽厚所说,是“人的觉醒”的时代(李泽厚《美的历程》)。正是在人的觉醒的人文思潮里,魏晋人在表面看似颓废、消极、悲观的死亡感慨中,深藏着他们对人生、生命强烈执著的追求和留恋,可以说是一种源自于死亡意识的“悲怆的美丽”。

⑶.《兰亭序集》中的生命意识:

第一段: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带给人们严重的不平衡和压抑感,而优美的自然环境却能使人在身体和心理上获得短时的安静和松驰,自然景观一跃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要。人们开始了从自然中去超凡脱俗,在观赏自然中体悟人生道理。“仰观,俯察”宗白华说这是古代哲人、诗人观察世界的两种特殊方式。

第二段:正视生死,隐含对儒家死生观的批判,儒家重生而轻死,对死亡这一人生终极问题避而不谈,是不能为人接受的。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别解:人的一生很快就会过去,时不我待的生命意识。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面对须臾人生的两种生活态度,前者如嵇康,后者如阮籍。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两种生活方式无所谓积极与消极,在人生体验方面都有共同之处,两种必经阶段:“自足”与“感慨”、“得意”与“失意”……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世事变迁无常,都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何况人的生命长短听任自然安排,最终都要结束,非人力所及,第三段:正视生死,隐含对道家死生观的批判,道家以虚幻的“真人”“神人”境界掩饰对死的恐惧,在天天面临死亡威胁的魏晋士人也是无法接受的。因此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人们世代要面对这个令人痛苦却无法解决的终极问题,传达出一种永恒的生命意识。

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篇10

《兰亭集序》教案27

教学目标

1、了解序的体裁特点。

2、了解作者旷达的性格及其借题发挥的写法

3、弄懂“修”、“期”、“致”、“临”、“次”等多义词的义项

4、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及内容 相关知识

1、作者介绍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瑯玡临沂(现在山东临沂县)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他作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2、时代背景

东晋前期,国势日衰,士大夫们一味追求享乐,大多意志消沉,只是依靠门第把持高官,却又要“不以物务婴心”,不讲求进取。在这种情况下,清淡玄理的风气更为兴盛。士大夫们一方面用老庄的任诞思想支持自己不受任何拘束的纵欲享乐生活;一方面又从老庄超然物外的思想中寻求苟安生活中的恬静心境;同时还以清淡高妙的玄理点缀风雅,炫耀才华,掩饰精神的空虚。作者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借题发挥,批判了当时士大夫的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3、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一篇序,总述其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

序》,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兰渚之亭,在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西南20余里。文序,文体的一种,一般放在集子的开头,介绍创作的目的、主要内容及评价。课文评释

永和九年(注释:永和:东晋穆帝的年号。),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注释:会稽:郡名,辖区在现在的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带。山阴:县名,在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修禊事也[注释:修禊(xì):古代习俗,于三月上旬的巳日(曹魏后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嬉戏,以消除不祥。文人常借此宴集,为诗文之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注释:群贤:许多贤达人士,这里指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人。毕、咸:范围副词,皆,全都。)。此地有崇山峻岭(注释:崇山峻岭:险峻挺拔的山岭。崇、峻,同义词,高。),茂林修竹(注释:修竹: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流激湍[注释:激湍(tuān):流势急而激起浪花,这里指激流。],映带左右(注释: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四周。映带,映衬,围绕。左右,指亭子周围。)。引以为流觞曲水[注释: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引(湍急的清流)作为流觞的曲水。觞,酒杯。曲水,环曲的水渠,专门开渠而供流觞之用。修禊时,把酒杯放在上游让它随着水流向下流,在谁面前停下谁就取饮。],列坐其次(注释:列坐其次:分列在水渠两边而坐。列,排列。次,旁边,这里指水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注释:虽:虽然,虽说。丝竹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用来代称弦乐和器乐。盛:多,这里指热闹。),一觞一咏(注释:一觞一咏:边喝酒,边吟诗。),亦足以畅叙幽情(注释:畅叙幽情:痛快地倾抒心中的感情。幽情,深藏于内心的情感。)。是日也,天朗气清(注释:是日:这一天。是,指示代词,“这”。),惠风和畅(注释:惠风:和风。)。仰观宇宙之大(注释:宇宙之大:天空是那样的广阔。这里是意译。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统称,这里用来代指天空。之,助词。),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注释:所以游目聘怀:这是放眼四望、驰骋情怀的好地方。所以,古代汉语中的固定短语,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面的时候,可以理解为“用来+动词(或动词短语)+的+……”,这里指用来游目聘怀的好地方。游目聘怀,尽情观看、驰骋想象。),足以极视听之娱(注释:极视听之娱:极尽视觉听觉的乐趣。),信可乐也(注释:信:副词,的确,实在。)。

[译文]东晋穆帝永和九年,这一年是癸丑年,三月初,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求福消灾的活动。众多的贤达名士都来了,老老少少聚集在一起。这个地方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森林,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水激流,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四周。引来清澈的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众人在曲水旁边分列而坐,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伴奏,边喝酒边吟诗,也完全可以畅快地倾诉内心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轻拂。向上看,天空是那样的无限广阔,向下看,大地上事物如此繁多,由此,极尽目力和想象,足可以极尽视和听的乐趣,着实快乐啊!

——本段交待兰亭聚会的缘由及其情况。先交待聚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及兰亭的自然风光。次写作者的感受和快乐的心情,其中“俯”“察”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为下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夫人之相与(注释:夫:句首语气助词(旧称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可以不译。请注意,千万不要把这个“夫”和下文中的“人”连读成“夫人”。人之相与:人与人相互交往。之,语气助词,这里用来表示缓舒语气。相,副词,表交互,可以译为“彼此”、“相互”。与,动词,相处,交往。),俯仰一世(注释:俯仰一世:在一低头一抬头之间便过了一生,这里用来喻指时间短促。)。或取诸怀抱(注释:或:代词,不定指,可以译为“有的人”。请注意,古代汉语中的“或”,是个代词,极易被误解为连词,特别是在“或……或……连用的语言片断里更是如此。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晤言一室之内[注释:取诸怀抱,晤(wù)言一室之内:从内心深处掏出自己的想法,在一个室内面对面畅谈。这里是意译。取诸,即“取之于”,从……中取得。诸,兼词“之于”。怀抱,胸怀抱负。晤言,面谈。晤,见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注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凭借所喜爱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行为,不受约束地生活。因,凭借。寄,寄托。所托,所寄托者,指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不拘束。形骸,身体,形体。)。虽趣舍万殊[注释:趣舍万殊:爱好取舍各不相同。趣(qù),通“趋”,趋近,取。舍,舍弃。殊,不同。],静躁不同(注释:静躁:安静和热闹。),当其欣于所遇(注释:欣于所遇:对接触的事物感兴趣。),暂得于己(注释:暂得于已:一时感到自我满足。快然:高兴的样子。),快

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注释:曾(zēng):副词,乃,竟。不知老之将至:不觉得老年的到来。出自《论语•述而》。];及其所之既倦(注释:所之既倦:对原来爱好的事物感到厌倦。),情随事迁(注释: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系之矣(注释: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向之所欣(注释:向:时间副词,从前,过去。),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注释:陈迹:旧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注释:以之兴怀:因此而发生感慨。);况修短随化(注释:修短随化:人的寿命长短听任自然造化。),终期于尽(注释:终期于尽:最终将归结为消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注释:死生亦大矣:死生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据庄子说是孔子的话。)。”岂不痛哉(痛:悲痛,伤心。)!

[译文]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不知不觉就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有的人在一室之内畅谈理想抱负;有的人把感情寄托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上,放纵行为,无拘无束。尽管各自的爱好千差万别,有的喜静,有的爱闹,趣味不同,可是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的时候,一时间很自得,很陶醉的时候,竟然不知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已经厌倦,情感就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人生的诸多感慨也就随之产生了。从前所喜爱的,片刻之间,已经变成了旧迹。至此,仍不能不因它而生发感慨;何况人生寿命的长短全随自然造化,最终会归结于消亡。古人说过:“人的死和生也是一件大事!”难道不是很让人痛心吗?

——本段重点论述死生的命题。先说作者由喜而悲,提出人生的重大命题死生问题,再由是概括赋诗作序的感慨。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注释:每览:每每读到。昔人:古人。兴感之由:对死生大事生发感慨的原因。),若合一契(注释:若合一契:同自己的想法吻合一致,如同符契。契,用木、竹刻制,分成两半,由两人执掌,合起来可作为凭验。),未尝不临文嗟悼(注释:临文嗟悼:对着古人的文章感叹伤心。),不能喻之于怀(注释:喻之于怀:在内心使自己明白。喻,明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注释:固知:本来就知道。一死生:把死和生等同看待。一,数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一样看待。诞:荒唐,不真实。),齐彭殇为妄作(注

释:齐彭殇:把长寿和短命等同看待。齐,形容词,整齐,这里活用作动词,相同看待。彭,彭祖,古代传说中长寿的人。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注释:由:通“犹”,好像,如同。),悲夫!故列叙时人(注释:列叙时人:一一列出当时参加聚会的人。),录其所述(注释:所述:所作的诗。所,结构助词,它与后面的动词“述”组成的“所”字短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字短语,这里指“……的作品”。)。虽世殊事异(注释:虽:连词,即使。世殊事异:时光推移,事物变化。),所以兴怀(注释:所以:古代汉语中的固定短语,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面,可以理解为“……的原因”。),其致一也(注释:其致:人们的情趣。其,代词,这里用来指代人类。致,情致,情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注释:斯文:这些诗文,这里用来指这本诗集。)。

[译文]每每看到古人对死生生发感慨的原因,同自己的想法完全契合,不能不面对着古人的文章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本来知道把生和死等同看待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的。后代人看待如今的我们,正如我们现在看待古人那样,悲伤啊!故而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合编一集,并以本文为序。即使时代变迁,事情不同了,引起人人感慨的原因,以及人们的情趣还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一定会对这本诗集中的诗文有所感慨吧。

——本段进一步讨论死生问题,引出抄录诗集和作序的目的与意义。作者不赞成“一死生”,“齐彭殇”的虚诞论调。

[字词积累]

1.读音(正确诵读下面加点的字)

癸丑guǐ

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怀chěng

趣舍万殊qū

齐彭殇shāng

会稽kuài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2.通假字

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3.一词多义

(1》修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修造(《岳阳楼记》)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议书》)

邹忌修八尺有余

谏》)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国策》)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集序》)

(3)致

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治理、整治(《过秦论》)

修订、修改(《答司马谏

高(《邹忌讽齐王纳

长(《兰亭集序》)期限(《史记•陈涉世家》)

约定时限(《大铁椎传》)

限度(《吕氏春秋》)

期望、企求(《察今》)

满、周,一周年(《战

至、及(《兰亭

送、送达(《柳敬亭传》)

表示、表达(《屈

原贾生列传》)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到达(《劝学》)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获得、得到(《送东阳马生序》)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招致、引来(《过秦论》)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

语)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兰亭集序》)

(4)临

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阳楼记》)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集序》)

低处看(成语)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次

贤能不持次而举

次(《荀子•王制》)

致使、使得专

极、尽(成 情趣、面对、迎(《岳

面对、引申阅读(《兰亭居

从高处往

将要(《出师表》)

陈胜吴广皆次而行

按次序(《陈涉世家))

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在排列上次一等(《孙子兵法》)

师退,次于召陵

临时驻扎(《左传•僖公》)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

行军途中的驻地(《陈涉世家》)

其次

旁边(《兰亭集序》)[句式积累] 特殊句式:

“所以”句:“所”与“以”构成一个固定结构。①表示行为实现的方法,如“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②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如“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课文解析

1、文章结构

兰亭聚会之由及其情况(1)《兰亭集序》

提出“死生亦大矣”的生死观(2)

写作者对生死的看法及录诗作序的目的(3)

2、写作特点

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本文仅325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用抒情

笔调来写,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无论写景、叙事、抒情,都相当精彩。

(1)写景,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十六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2)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毫无雕琢,却将宴会中所有重要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情雅致。

(3)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成了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

应该看到,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句句顺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感到无穷逸趣,这正是本文能够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主题思想

文章交代了兰亭修禊事,说明作诗缘由及《兰亭集》的成书经过,并指出本书的意义,同时借题发挥,谈了自己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学法指导

1、熟读成诵,理解作者作序的目的,并积累成语: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修短随化

世殊事异

群贤毕至

崇山峻岭

2、积累多义词:修

3、通假字积累:趣—趋

由—犹

4、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把……看做一样);“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同等)。

5、注意特殊句式:“所以”句:“所”与“以”构成一个固定结构。①表示行为实现的方法,如“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②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如“所以

然者何?水土异也”。练习解答

一、回答下列问题,把握各层大意,背诵全文。

1、本文第1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作者根据什么说这次盛会“信可乐也”?

2、用课文原句或自己的话概括第2段所议论的问题,然后说说这番议论跟前一段叙事是怎样联系的。

3、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

1、第一段是叙事,分两层写,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先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又描写了当地的自然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入题。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景色做烘托,由此说明“仰”“俯”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聘怀”之“乐”,自然顺理成章,为本文奠定了抒情的情调。

作者根据“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和“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等情况说“信可乐也”。

2、第一问:“死生亦大矣”。第二问:前一段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

3、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二、这是一篇书序,文中有些话说明诗集的由来,有些话说明编集的目的,试一一指出并体会作者行文的巧妙。

解答:文章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作诗缘由,又用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序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

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首尾圆合。

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临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上辱身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4、又间令吴广之所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解答:

1、高

2、长。修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3、修建

4、整治、治办

1、必,这里是必定到达的意思

1、情趣,情致 期

2、jī,周。期年,一周年

1、面对,这里引申为阅读

2、面对,这里引申为迎。“临风”,迎着风

3、面对

4、将要

1、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

2、下一等

3、次序,按次序,这里引申为轮到

4、驻扎

上一篇:他真聪明作文下一篇:关于xx市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