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微型课堂教学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微型课堂教学(共8篇)

高中语文微型课堂教学 篇1

中期研究报告 彭强国、刘俊强、唐蓉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由来

不可忽视的是尽管写作教学的内容由早期的知识教学向情景教学转化,由侧重理论指导向侧重写作实践转化,而学生的作文却越来越滋生着一股空泛之风、浮躁之风,由于缺乏真实的观察体验,又不愿下功夫学习语言文字,只会用时尚的概念和形式掩盖作文思想的贫瘠,写作成了矫情的文字游戏;而高考的指挥棒又让写作教学不可避免的沦为“应试”的工具。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作文的教、学与考均进行了改革的探索,如2014年北京市高考是将原来60分的作文改为两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大作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语文课堂之外,手机短信、QQ、贴吧、微博、微信等新旧媒体的盛行,给微型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作为新技术的接受者和享用者,越来越广泛参与进来,他们乐于运用新技术,善于运用新技术,通过网络分享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风采,而这种分享自然对他们的微型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育者,因势利导,势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作为教育指挥棒的高考在其题型中,除了明确的“微写作”之外,还设置了扩展语句、运用修辞进行仿写、语言表达、图文转换等形式,我们认为后者也属于微型写作的范畴,如何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正基于此,我们提出了“高中语文微型写作教学研究”的课题。2.课题界定

(1)高中语文: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作了这样的界定:“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微型写作:一般认为发端于微博,利用微博写作的微型文学作品。其文体包括“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并有严格的字数限制,一般在300字内(通常网上微博150字左右)。进行微写作,就是要求用精练的语言写作微型作文。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具有高超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学会锤炼文字、锤炼语言,能够微言大义,见微知博。也就是要像鲁迅说的,“竭力删去可有可无的文字”,做到惜墨如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微作文在实际操作中是很有优势的,既可以在课堂内完成,杜绝抄袭、套构;也可以针对学情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指导。我们做出这样的定义:微型写作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短小的篇幅内运用精辟的语言合理地结构来进行写作的一种活动。

高考题型中,不仅是明确的微写作,其他的诸如仿写等亦属于微型写作。

(3)教学:既指课堂教学,也指课外活动。

(4)高中语文微型写作教学研究: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它指写作教学课程的“微型化”。指“不根据学科知识以及逻辑体系来划分,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教师能力、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编订”(邓彤、王荣生《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以微作文的指导训练为教学内容,以能够解决高中学生实际写作困难为教学目标的写作课程。3.研究目标

(1)以微作文的指导训练为教学内容,将解决高中学生实际的写作困难和阅读困难作为原点,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择文体、结构布局、选取材料和驾驭语言的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2)试图构建高中语文微型写作教学的从课程实施到评价的理论体系。

(3)建立符合学情并能实际操作和推广的高中语文微型写作教学课程模式。4.研究内容

(1)微型写作的写作类型和写作指导(2)微作文教学法的构建

二、课题研究的情况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1.理论成果 2.实践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高中语文微型课堂教学 篇2

微型课程尽管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社会生活的经验以及教师实际能力、学校现有的资源配套和社会性的需求 (也不排除高考考试的需求) 来设计开发的, 但主要是考虑了学生的基础与需求, 是为“人”量身定做的, 以学生为出发点的, 往往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弥补课程内容“旧”、“滞后”、“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 增进了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需求, 显得实在而又有实效。

语文微型课程具有使语文课程及其知能始终处于易于变化的状态中而使语文课程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的微型课程就可以任意设置, 随意处置。微型课程的开发必须同其他课程一样具有一定的计划水准、实施水准和效应水准, 必须依据语文学习的培养目标, 使之成为对受教育者语文素养以及人文素质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施加积极影响的一部分, 要把握开发的领域, 遵循开发的一般原则, 使其既能以专题学习或活动的形式灵活开展, 又不陷入以往那些随意性形式化的小组活动、自我探究的滥觞, 真正达成促进学生知能共进、素养素质齐升的目标。

1.必须根据四方面的情况确立需要开发的语文微型课程的主题, 进而做好内容的有效选择与课程的有效实施。这四个方面是: (1) 学生的兴趣, 已有的语文知能水平、经验以及由主观意愿与社会客观现实 (升学, 就业, 实际) 所决定的语文方向的需求。 (2) 语文课程学习本身的目的与要求及分步推进的阶段目标。 (3) 前人的或现实生活发展所产生的可选择利用的微观课程开发的资源。 (4) 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经验与专业特长或研究兴趣。

2.语文微型课程开发时须注意其课程目标要具体清晰, 切合学生实际, 其根本要求是面向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 满足他们的语文知能与人文品质提升的需要, 拓展学生视野, 提高教学吸引力与效率的同时能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境界, 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有心人。

3.开发微型课程时需注意师生、生生、生本对话, 能让平等对话取代强迫灌溉, 应具有问题引导的特质。问题, 就其本质来说, 是一种情景, 一种“个体想做某件事, 但不能即刻知道这种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既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着差距与转换的障碍。” (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修订版) ”。课程内容具有的这种差距的存在和既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成功转换的召唤, 能吸引师生、生生之间和人与内容文本之间持续不断的互动行为, 提升学生“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解析”的能力, 实现语文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充满生命活力, 获得较全面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质的过程。

4.开发微型课程要处理好与已有教学文本的关系。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虽然“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但教学文本毕竟是教学的重要依据, 一定要用好教科书, 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 这是不可偏废的, 我们提倡的只是在精讲精练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删除与整合, 能够调节出部分学习时间实施微型课程的教学, 只是把它作为教科书文本的有机、有益、有效的补充, 而不是功利的、浮躁的、形式主义的。

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意义;方法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各学校都先后进行教学模式调整和创新,从而进一步符合新课改要求,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面对严峻的高考压力,教师和学生都在寻找一条有效教学和学习的道路,从而最终顺利通过高考。高中数学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和晦涩,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对高中数学老师最为严峻的拷问。

2.微型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对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1微型探究教学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新型探究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很多学校和学科引用,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数学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难度,学生在接受相关数学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加上其内容很少涉及学生自主探究课题,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会出现“听天书”的听课现象。针对此问题,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探究课题的深入认识和挖掘,结合实际设计合理的微型探究教学课题。

所谓微型探究教学其本质是数学探究教学和学习的形式之一,是指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深入掌握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探究因素,围绕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际设计和创造合理的探究课题,让学生针对此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只有真正掌握微型探究教学的内涵才能更有效的实现高中数学探究教学。

2.2微型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教师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每科教师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视的一方面。高中数学其本身晦涩难懂,抽象开放的特点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出现很多学生“谈高中数学色变”的现象。教师通过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和数学教材特点,在总结和借鉴其他学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数学课堂中实行微型探究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科学合理设计和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所学重难点知识进行自主探讨和分析,一方面突破僵化课堂模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微型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这门课程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最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它对学生创新思维有很高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会举一反三,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开展微型探究教学,让学生能亲身体会数学相关概念的来源和产生过程,从而能在具体实际问题中具体运用。这种探究模式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避免思维定式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实施方法

3.1根据概念的产生过程设计微型探究课题

数学概念和其他学科概念一样,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是学生接受知识点的基础,因此,根据概念的产生过程设计微型探究课题是非常必要的。数学概念是从具体实际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之前设计形象、生动的探究课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概念,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几何教材中的“线面垂直”概念,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先前学习“线面平行”时将其转化为“面面平行”的过程,同理,我们也可以先将“线面垂直”转化成“面面垂直”,让学生观察教室墙面和地面的垂直关系,根据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观察从而真正理解“线面垂直”的含义。

3.2根据例题导入设计微型探究课题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点时,例题解析是非常重要的,教材中的例题演练具有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作用,教师可以抓住例题演练设计科学合理的微型探究活动,进一步实现引导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前,教材中出现典型例题解析,即“鸡兔同笼”案例,教师可以根据此典型导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类似的微型探究活动,让学生按4-5人一组进行小组探究讨论,一起探索解决方法。根据例题导入情境设计微型探究课题,一方面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通过例题启发,进一步接受知识点。

3.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微型探究课题

不管是概念探究还是例题探究都离不开我们的实际生活。数学原理本质上来源于实际生活,从具体生活情境中逐步抽象出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解知识点时需要回归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设计微型探究课题,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原理”和“三角形稳定性原理”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利用到两原理的现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各抒己见,教师在听取学生探讨结果后,以典型的“伸缩门”和加固课桌时斜钉木板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数学原理解决问题,结合实际设计微型探究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微型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微型探究活动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进一步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柴西琴.浅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中小学教育,2002(2).

[3]朱建明.开发和设计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和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7).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本站推荐) 篇4

来源:本站陈凤情 发布时间:2013-12-18 14:37:39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

颐和园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 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 教学步骤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佛香阁和排云殿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雄伟高大,金壁辉煌)(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5)背一背这句话。▲十七孔桥(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有的()、有的()„„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17孔桥真()!

(3)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板书设计:

高中语文微型课堂教学 篇5

戴奇志

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教研室

518081 Daiqizhi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Education Bureau of Yantion District

摘要

为探索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近几年笔者组织区域内各中学化学教师成立了课题小组,开展了将微型化学实验引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行动研究,并开发了有关的校本课程,给微型化学实验和探究式教学赋予了强的生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全面落实新课程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在实施的国家化学新课程力求努力改变旧课程化学实验落后的现象,在高中的“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标准建议”中,都涉及了很多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除必修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外,还在选修课程中将化学实验设立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在我国是前所未有的。这充分说明化学实验在新课程内容中占有比旧课程更加重要的位置。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必修课程教材(以鲁科版教材为例)对此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安排。通过设计符合学习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的多样的教学活动栏目,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其中的实验编排不是用过去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分开编排的方式,而是通过设计 “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的全新方式,将实验内容和过程及方法呈现出来。化学1、2(必修)涉及这样的实验设计共有40个,而完成这二本教材的学时只有72学时,相当于旧课程半年的学时(旧课程必修1全年学时为140)。所有这些实验内容如果在课堂上用常规的实验设备与方法,很难全部完成,从而影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新课程目标也难以落实。

为探索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近几年笔者组织区域内各中学化学教师成立了课题小组,开展了将微型化学实验引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行动研究,并开发了有关的校本课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坚持专家引领,注重理论指导。

由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组建的合作共同体,搭建起两类人共同对话的平台。合作行动研究变成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两类人共同的生存方式。我们请全国微型化学实验中心主任、微型化学实验专家周宁怀教授和深圳市教研室教研员吴运来老师等专家共同参与研究,指导研究。专家们定期亲临我区做专题学术报告、实验技术指导及课堂教学点评等。合作行动研究小组每月定期组织2-3次学习研讨沙龙;每学期举行区、市级微型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公开课2-3节,并请专家、学校领导、不同学科教师参与评课;每学期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近几年,我们还组织研究教师参加了全国及海峡两岸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及全国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及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活动。化学专家的引领及各种学习活动对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努力实践探索,积极开发微型实验校本课程。

在进行微型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教材的研究过程中,合作行动研究小组首先集体研究化学新课程教材中的常规实验,然后按教材章节分工将常规化学实验尽可能改为微型化学实验,并设计成探究式的微型实验方案,然后将这些设计方案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微型实验探究,并对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检验SO42-的试剂选择,学生需以微型实验仪器(多孔井穴板)通过以下三组微型实验进行探究,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第一组,以BaCl2为主试剂,以盐酸为辅助试剂。第二组,以BaCl2为主试剂,1 以硝酸为辅助试剂。第三组,以Ba(NO3)2为主试剂,以盐酸为辅助试剂。教师的微型实验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微型实验探究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分析归纳结论。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设计探究具体物质(H2S、SO2、浓H2SO4)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方案,并进行独立的实验探究、做出合理的结论。教师则对每一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和记录,并及时修改完善实验方案设计,在实践中改进并编写《微型化学实验活动与探究》校本课程教材(分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初稿。

研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专家同行的评价及有关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进一步修改微型化学实验设计,以此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教材的建设。

另外,通过每年举行一次区级“化学与生活”或“科学与生活”微型实验设计研究性学习展示与竞赛活动,将微型实验教学拓展到课外。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事物的关注,激发他们开发和利用微型实验仪器主动探究的热情,并在探究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表明,参加活动的学生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意识。在区第五、第六届中学生“生活与化学”、“生活与科学”的实验大赛中,学生的表演精彩纷呈、令人惊叹。有学生仅用微型化学仪器中的多用滴管和井穴板,就能较准确地测定出市售食盐中碘的含量,已由定性研究转向了定量研究;有学生自行设计装置和实验步骤研究香烟的危害等。我们将学生自主设计的优秀的微型实验方案结集成册,便成为丰富的微型实验课程资源。

三、深入总结反思,积极展望未来

近年来,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在实践探索中研究了微型化学实验的功能、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微型化学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关系、微型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及策略、微型化学实验与常规实验的有机结合、微型实验仪器的改进等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

《微型化学实验活动与探究》教材,给微型化学实验和探究式教学赋予了强的生命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一直得到中国微型化学实验中心主任周宁怀教授等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帮助。由于本教材可以结合新课程配套使用,从而使本项研究成果成为课题的一大创新点和亮点,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

利用本教材学习,可以更新学生的化学实验方式,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以微型实验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其模式为:预测(用类比的方法推测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探究(设计微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独立思考推理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预测中归纳整合知识,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教学结果是学生学习兴趣更高,成绩提高较快,知识掌握更牢,思维灵活性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增强。

在课题研究的几年里,区的化学高考成绩在生源较差的情况下能不断提高,进入全市前列,学生的进步率也进入全市前列,据观察统计,报考化学的考生都是从初中开始的微型化学实验的积极参与者,大都在区实验竞赛中取得过好成绩。

其次,营造了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

微型实验引入化学教学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其中教师只是指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讨论、合作研究,学生的探究和思想均得到充分尊重,积极性得到充分保护,自尊心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对别人的尊重。于是有了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师生间的相互提高。

再次,搭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平台。

开展本课题研究,密切结合了化学教学实际,把握住了化学教学的基础和实验改革的方向与重点、难点,它既能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打破了教师传统意义上对学习内容的垄断和权威,让老师真正意识到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促使他们不断充电,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同时利用 2 微型实验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师已不再是教材的机械使用者、被动传播者,而成了课程的主动实施者、积极开发者、热心研究者和精心创造者,为建立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新课程体系提供了条件。另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加强与专家、领导、本学科及不同学科老师之间的合作,对于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构建了最佳发展平台。结果表明,参与研究的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均不断得到提高。几年来,课题组教师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多次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得各种奖项;有一位教师被评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二位教师成为区级青年骨干教师,四位教师先后被评为市级高考先进教师等,成为盐田区最优秀的学科组。

另外,还培养了学生节俭、环保的绿色化学意识和价值取向。

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简单,携带方便,操作简便,药品用量少,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药品,培养了学生节省的习惯和节俭的品质;实验的废气物(废渣、废水、废气)大大减少,大大保护了环境,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很自然地将可持续发展观渗透到了教学中。

当然,常规化学实验和微型化学实验的有机结合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只做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课程教材中的微型化学实验与探究性教学研究,该研究还应该扩展到选修课教材及研究性学习以及生活实际当中。这是我们今后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化学教育专家们已经预言,微型化学实验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必将在新的化学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微型课堂教学 篇6

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罗曼•罗兰说:人类有一种爱美的本性。美育正是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明确写道:“高中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渗透审美教育。

一.学生需要“美”的熏陶,教师需要“美”的修养

走进校园,你会发现有不少中学生们沉浸于网络游戏的迷幻世界中不可自拔,他们的心灵都被狰狞的怪兽占据着,被彼此残杀的血腥充斥着,他们的暴利倾向愈加明显;还有一些同学对周围的一切冷眼漠视,他们无视老师的尊严,父母的付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凌驾于万物之上,肆意践踏他人,天下唯我独尊;而任性妄为,目空一切,社会责任感差,毫无公德心更是十分的普遍。面对这样的现状,培养高品位的审美观,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正确地分辨美与丑、是与非,在现今便具有着重大意义。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不仅给学生带来文学上的享受,同时也在精神上进行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我的呼吁》中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我与地坛》中与命运的抗争和对母亲的愧疚,《<宽容>序言》中对宽容的呼唤等等,通过阅读和赏析这些课文,同学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真、善、美,对人生,对生命,对社会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充满美感的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们在心理形成共鸣,帮助他们爱美恶丑、从善拒恶,抵制没落、颓废的思想情调和庸俗的生活方式的侵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要想进行成功的审美教育,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审美情操,出类拔萃的审美修养,否则就无法理解、感悟文中的美感,也就不可能称职地进行美感教育了,更加不可能帮助学生远离低俗,走向高尚。语文教师只有先用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武装了头脑,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加强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的心理品质等方面的修养,多阅读相关的文艺美学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和美学修养,才能帮助学生抵制腐朽、丑恶、颓废的文化因素对学生稚嫩心灵的侵蚀和毒害,吸取进步、健康、科学的美的文化因素为我所用。语文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美的使者,在课堂上撒播美的种子。

二.挖掘“美”的素材,插上“美”的翅膀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姹紫嫣红;教学形式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在其中有着大量的“美”的教育因素,每个语文教师的面前应该是海阔天空,我们要放开手脚,带领学生在其中驰骋飞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中获得审美启示。因而唤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主动性和创造力是审美鉴赏的关键,语文教师就必须凭借课文,挖掘“美”的素材,给语文课堂插上“美”的翅膀。

1.用自然美点染课堂。“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与大自然的对话,与青山绿水的交流,常会激发人们的诗情画意的勃发。品一品《荷塘月色》中飘着淡淡幽香的月下荷塘,笼着轻柔薄纱的塘上月色,以及心怀淡淡的哀愁和喜悦独步月下的作者组成的静谧、和谐、优美的引人遐思的美景图,唱一唱《沁园春•长沙》中辽阔壮美的秋景前那慷慨旷达的气魄,投身革命的豪情,吟一吟《山居秋暝》中清新怡人的“清泉石上流”,《雨霖铃》中凄冷萧瑟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气势宏伟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幅幅以情寄景、情景交融的图画,使学生领悟到或壮丽、或秀美、或凄凉、或美好的自然风光,引发深刻的美感体验,这无疑是美的源泉所在。1

2.用人文美感染课堂。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领悟,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是诉诸于学生灵魂的行为。翻开语文课本,人文的光辉随处闪耀。杜甫 “艰难苦恨繁双鬓”是一腔愁绪的积累,“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壮志难酬的感伤,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理智却痛苦地指出几千年来国民身上的恶疾,这里闪耀着的是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胡同文化》对胡同没落的惋惜与豁达,《米洛斯的维纳斯》对艺术的珍爱与赞美,《道士塔》对文化遗产流失的痛心,这里闪耀着的是理性思考的智慧。《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们争取自由民主的豪情,《我的呼吁》中史怀哲对全人类的关怀,《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充实伟大的人生,这里闪耀着的是崇高的生命价值。还有《守财奴》中贪婪、冷酷的葛朗台,《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保守、反动的别里科夫,《雷雨》中冷酷虚伪的周朴园„„这些无不使学生在心灵上、思想上受到感染,或爱,或憎,或敬,或嘲,我们已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埋下种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思考人生的价值,塑造健康高尚的灵魂。

3.用文学美提升课堂。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要通过文学美来体现。如《滕王阁序》的才情美之所以让人叹为观止,正是因为文章中那瑰丽的词采,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自然的用典,浓墨重彩、极富层次感的景物描写,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文用骈体,通篇气势奔放,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另外,课本中还有许多作品,体现了多种多样的美学风格和文学境界:或清新优雅,或汪洋恣肆,或飘逸洒脱,或沉郁顿挫,或深刻犀利,或凝练含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使学生不仅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加深对文章主题和技艺的理解。提升语文教学的功能,从而获得完满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激发对“美”的感悟力,培养对“美”的创造力

美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为中介,潜移默化的,因此,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无法准确、深入地感受到美,缺少课堂教学之美,学生这一主体就很难进行能动的审美,因此,除了挖掘课本的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之美,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并创造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人生,树立高品位的审美鉴赏观。

1.赏心悦目,激发兴趣。

文学作品与其它形式的艺术不同,它的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对象却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本文字为主,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他们去感受其中的美。

比如阅读鉴赏王维的《山居秋暝》,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的意境美呢?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意境相同的画面,启发学生从景物的色彩、动静,从画面的构图、氛围等方面感知诗歌。然后从感知形象引发开去,让学生想象这幅诗画中由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由“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的宁静和“竹喧”、“莲动”的喧闹构成的动静相生的映衬美,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含蓄美,“王孙自可留”的情趣美,当然要让学生最终描绘出心目中的山居秋景图,那是独属于个体的唯一,是每一颗心中感受到的诗意美。再如《诗经•蒹葭》是一首朦胧之美的千古绝唱,为了更好的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先放一首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歌,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蒹葭》,之后将这首诗作简要介绍,还可以让学生当场吟唱这首诗或这支歌,学生们很快就能熟记成诵,而且深刻领会了诗歌的意境美,产生了强烈的效应。

利用媒体,可以让学生们的眼、耳获得美的享受,这在创设情境上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的,我们应该利用好它,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2.“披文入情”,加深美感。

对语文教学来讲,学生为老师的讲授所陶醉就是感染。语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教之生情,授之生趣,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就极容易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热情。除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感染学生的情绪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抑扬顿挫的声调,饱满高昂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其审美的内驱力和激动强度,使学生达到情绪的兴奋点,与作品与老师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审美的愉悦。比如姜夔的《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词句给学生提供了时空转换的想像空间,教师可以点拨学生想像过去二十四桥的繁华让月亮都心潮荡漾,说不定也发出了笑声,而如今月亮依旧,却只剩下一泓凄冷的河水伴着孤独的月影,月亮也只能寂寥无声的黯然神伤了。这时学生们就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到“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意境,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美的感悟。

3.融情笔下,审美创造。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美,提高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创造美。写作就是最重要的渠道。在引导学生体味作家文字中那动人的美的基础上,就要引导学生以获得的审美感悟去认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以美的眼睛去寻觅生活中的美,并把它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去感染更多的人。

如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许多同学都被伟大的母爱深深打动了,这时,教师发下作者另一篇怀念母亲的短文《秋天的怀念》,读完后同学们再一次被朴实而坚强的母爱所打动,此时让学生们从记忆中寻找同样感动的片断,记下自己对父母最真实的情感,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而且让学生们体会到抒写真情的文章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父母的爱。

把美的感悟融入到写作的创造性活动中去,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才能焕发光彩。

高中语文微型课堂教学 篇7

关键词:微型课题,探究,通项公式,自主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程理念越来越得到师生的认同.本文介绍“微型课题”教学模式, 针对江苏教育新政以后, 如何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微型课题的提出正好适应了这样一个时代需求.

微型课题研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过程的感知和反思感悟数学结果的推广和深入, 从而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更新.这种让学生从“想学”到“能学”到“会学”到“恒学”的历程是值得期待和尝试的.

微型课题的数学探究作为一种新的课题学习方式, 其探究过程的主体为学生.因此吸引学生参与并维持持续探究的需求和动力是探究设计的关键.“微型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在于其鲜明的教学主张.第一, 学生是通过探究获得新知识并培养能力的;第二, 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的一种提高;第三, 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第四, 重视合作式学习;第五, 探究教学重视形成式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它的着眼点在于学生探究什么和如何探究,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微型课题的选择不宜过大, 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堂时空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 应体现由简单到复杂, 由感性到理性, 由直观到抽象, 由归纳到证明, 由直觉思维到理性思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近期, 笔者在求an=pan-1+r (n≥2) 型递推数列通项复习课上使用微型课题的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较好, 以下是此节课的设计片段.

问题1 已知数列{an}中, a1=1, an=2an-1+1 (n≥2) ,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师生共同探究, 总结规律1)

反馈训练1

(1) 已知数列{an}中, a1=1, an-3an-1=2 (n≥2) ,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已知数列{an}中, a1=1, an+1=3an-1 (n≥1) ,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问题2 已知数列{an}中, a1=1, an=2an-1+n+1 (n≥2) ,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师生共同探究, 总结规律2)

反馈训练2

(1) 已知数列{an}中, a1=1, an=2an-1+2n-1 (n≥2) ,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已知数列{an}中, a1=1, 2an+1=3an+2-n (n≥1) ,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问题3 已知数列{an}中, a1=1, an=2an-1+2n (n≥2) ,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师生共同探究, 总结规律3)

反馈训练3

(1) 已知数列{an}中, a1=1, an=2an-1+3-n (n≥2) ,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已知数列{an}中, a1=1, 2an+1=an+22n+1 (n≥1) ,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这里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能达到的实际目标, 在探究了问题1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1, 马上进行反馈式训练1.在发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以后, 再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2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2, 再马上进行反馈式训练2……这种微型课题的提出适合课堂教学, 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由特殊到一般, 允许学生讨论、质疑, 因为讨论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学生通过思维碰撞获得新的知识, 同时进一步学会该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少一点教多一点悟, 因为教出来的是知识, 悟出来的是智慧.

在微型课题研究式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探究能力决定着教学的最终质量, 然而学生在小学、初中形成的学习习惯在许多学生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学生的探究起点有着明显的不同.探究虽然不是新概念, 但真正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往往不知所措:第一, 学生难以明确探究的目标, 对书本或老师设计的课题提不出问题, 完成不了必要的归纳和总结;第二, 大部分学生有畏难的情绪, 遇到困难挫折后容易退缩.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教学时应循序渐进, 逐步放开, 在学生容易出现困难的地方设置小课题,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给予重点帮助, 同时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微型课题的提出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 它要求我们教师对自身观念反省和必要的更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清楚地知道课本中的哪些知识点可以设计成微型课题, 哪些知识是学生最需要、最重要的, 哪些是学生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且将来可以迁移的能力.课前要预测学生在探究时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处理, 这些都需要教师反复研究课程标准, 查阅大量的教学资料, 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微型探究教学在高中数学的应用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  微型探究教学  运用策略

在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思考研究过程中,离不开一个好的高中数学环境的支持。这就需要在普及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持续性的进行对教学模式的凝练。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模式在完善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环境与氛围,为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运用的关键区域

1.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层面的应用

在进行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过程中,提升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针对性是高中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研究的全面性,并在后续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过程中,和先进的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理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在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运用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相应章节的数学知识点的总结汇总,保证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可以在遵循知识的基本大纲的基础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2.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对于教学目标区域锁定层面的应用

从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应用层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过程中,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主要发挥的作用就是锁定教学目标区域。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高中生的数学解题思维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在进行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掘出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潜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后续的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应用过程中,需要高中数学教师持续进行研究,从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完善,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运用策略探析

1.持续优化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教师在尝试应用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高中生通过接受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模式,能够从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入手,拓宽自身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进行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帮助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持续优化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接受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

2.利用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方法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在运用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能够利用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便于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素质培养过程进行教学氛围的有效优化设计,实现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策略的完善,进而有效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可以在进行高中数学的《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过程中,进行对文章中涉及到的函数模型的知识的汇总,并以函数模型的基础知识为突破点和出发点,让学生在进行这些知识点的应用方法进行深度的探索研究,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进行高中数学教育的《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中,可以丰富函数模型的引入方法,合理的通过对于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方法的更新,调动高中数学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相应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对《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知识的深度探究,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3.利用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方法合理规划高中数学教学目标

利用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方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要从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角度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要充分的发挥出高中数学教学体系的作用,完善教学目标,持续性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

例如,在进行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可以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上提出的各个知识点的基本要求,层次分明的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基本架构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明确《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一些可以延伸的内容,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运用策略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模式应用过程对于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巨大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在后续的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模式研究过程中,重视从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入手,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为学生凝练自身的数学解题思维,高效的进行高中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颜伟云. 科学课堂活动教学中的微探究[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12).

[2] 吴蕾.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开展微型探究的策略初探[J]. 中学数学月刊,2012(11).

[3] 丘立峰. 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4] 王先国. 浅谈数学解证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上一篇:桂林中心小学安全检查与反馈制度下一篇:律所个人实习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