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学习效果(精选11篇)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积极探索新的考试模式,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适应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考试 改革 创新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201028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7-01
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试能有效地了解教与学的状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标准、培养目标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课程考核、评价学习效果的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传统的课程考评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课程考试内容过于偏重对教材内容、记忆能力的考核,轻视对学生运用知识、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教材内容、标准答案等,使学生形成了线性思维的习惯,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不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和训练。
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多数课程采用闭卷考试,试题内容、评分标准往往偏重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或理解,综合性、应用性试题偏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考试次数少,评价不科学。多数课程的考试通常安排在学期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这种考试安排极大地削弱了考试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既不利于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也助长了应试教育和应试学习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忽视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应用能力考试少。闭卷笔试是最便于运用的考评形式,因此被广泛地使用。然而对课程中重要实践环节的考评,由于实践操作相对麻烦,教师往往只看实验报告便给出分数,轻视了对实践过程与操作水平的考核,导致学生应付甚至抄袭,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改革考试内容
丰富考试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校要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需要通过考试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测评。因此,不但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其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习,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既要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要检验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因此,需要构建全面综合的考试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全面学习与发展。试题内容不应仅限于教材、教学大纲,应体现出足够的知识面宽度,尤其要设计出能反映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试题。也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试题,让学生有自选机会,以此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和智能。
三、改革考试形式
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是常常使用的两种考试形式。教师应结合课程的特点、性质、学生的层次等实际情况,可以考虑运用多种形式完成课程的考核,以此给出相对合理的评价结果。比如,近年来在课程考核中,以下形式应用得越来越多。
考试与考查相结合,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运用“期末考试+平时测验”的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测验成绩为辅,这种方式给出的评价结果比较科学全面。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闭卷考试评分比较客观、公正,能够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数,因此在考试中被广泛使用。但对一些专业课程,学生完成考试题目需要查阅大量的已有数据和资料,而这些数据和资料很难或没有必要全部背下来,对这样课程最好是采用开卷方式,以此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
考试与课堂发言或课程论文相结合。教师可结合课程特点,事先布置题目让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再进行课堂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加深发言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和新颖思想应给予以肯定。课外论文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水平,因为做论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运用知识、理解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对某些课程可以运用“笔试+口试”的方式考查学生。这样可以使考核成绩更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四、多种评价方式
以权威的等级考试或职业水平测试代替校内考试。我国现在许多行业都已有相应的等级考试、资格认证考试或水平测试,这标志着我国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准入标准正趋于规范。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可以在一些课程的考核中适时地引入行业的测试标准,以此实现所培养的人才与行业直接对接。
对于实习实训条件比较完备的高校,可以将实践性质较强的课程考核安排在企业中进行,根据学生最终完成的工作结果或取得的工作业绩,再结合企业单位的评价给出考核结果。以此可以引导学生重视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可以开展专业知识竞赛或组织学生参加较高级别的专业大赛,对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在相关的课程考核中给予加分或免考,这样可以起到以点带面,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多次考试,以最高分计入课程成绩。运用该种评价方式时,允许对第一次考核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再参加一次相应课程的考试,取两次的最高分计入课程成绩。为了兼顾保证公平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评奖评优的时以学生的第一次课程考核成绩为主,在学生的个人成绩单中以最高分为主。
当今,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对于创业或创新的学生,高校可以考虑允许其免修或免考一些校内课程,或者在相应的课程考核中给予加分的奖励。
对于一些社会科学类的课程,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提交读书报告或课程论文,并以此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五、结束语
素质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考试改革也非一日之功。高校应提倡教师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考试改革,改革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由知识性学习变创新性学习,以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提倡考试改革,力求能全面、合理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考核,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理论知识。无论怎样改革课程考核,对于任课教师都意味着增加了工作难度。对教师而言,这也是一项长期的教研课题,甚至是一个挑战。每一种考试形式都存在利与弊,权衡利弊,不断总结,注重实效,逐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考评方法是广大教师应长期认真思考的课题。
作者简介:
研究目的
对本专业学生群体的代数类课程学习成绩等数据运用数学工具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寻找高等代数课程与后续课程 (近世代数、运筹学、初等数论等) 的关系, 得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这类课程的整体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对象与数据
由于各个年级之间相同课程期末考试试卷难度有差异, 我们对计算专业2004级学生成绩进行研究。该专业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均取自学生的成绩单, 其中高等代数课程是按照两个学期的平均得分计算。
分析与处理
先对高等代数与近世代数的成绩, 拟合散点图, 初步进行趋势线性质的预测, 然后再调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中的“回归”分析, 分别输入X, Y的单元格引用 (以高代成绩为X轴, 对照课程成绩为Y轴) , 得到学生高等代数成绩与对照课程成绩之间的回归分析数据, 包括相关回归的统计量、回归方差分析表以及回归系数表。
在以上分析中, 回归模型分别为。所有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F<0.05, 即这些回归模型都通过整体F检验。
结论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到, 所考察学生的高等代数与近世代数、规划论、初等数论等几门代数类课程成绩的相关系数 (Multiple R) 都大于0.7, 说明它们与高等代数课程成绩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即认为高等代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其它相关课程掌握得也较好。这就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高等代数课程的重要基础性地位。也提示我们在教学中, 要充分注意到高等代数对其他课程的这种影响, 加强基础教学, 以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
摘要:本文以某数学专业某年级全体学生涉及代数类的几门课程的成绩为研究对象, 用统计方法对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揭示高等代数这一重要基础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课程的教学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等代数,课程,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孙清华.高等代数内容、方法与技巧[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8.
[2]周汝光.在《高等代数》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 .Vol.17, No.1. (1999) :16-17.
关键词:细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学习效果
【分类号】G712;TP301-4
由于高职高专的入取分数线越来越低,今年分数线150分,生源的基础普遍偏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加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 教师很难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过程中要着眼细节, 做到细化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1细化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从三个方面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的小目标, 并在课堂教学中把细化的教学目标内容告知学生, 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1.1细化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基本知识和技能
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对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分层次细化,做到每个层次的目标都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以达到的、合理的,例如:Word中“插入图片”这个知识点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细化为○1确定插入图片位置,○2插入--图片--插入图片,○3选定图片,打开格式--大小--裁剪,其中○1○2两个目标是要求所有同学都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3个目标作为知识扩展,由每个学生能够接收的小目标,逐层提高,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学会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1.2细化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醫专计算机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会学生利用课本、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学习,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教会学生今后在工作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可先围绕问题把目标细化,然后各个击破,再综合,解决问题。
1.3细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例如:在讲“图文混排”时,通过美文、美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追求美的积极情感。 在讲“字体设置”时,在不同的字体设置中让学生体会汉字的美感。在讲“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时,通过模仿淘宝网,给出100件商品,要求学生又快又准的从中找出开运动会用的队服:衣服、裤子、鞋子组合,总价格不能超过100元。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实用性。总之,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知识以外的情感素养,树立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2细化教学活动,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2.1创设趣味性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图文混排”时,我指着教室后面学生办的黑板报说,谁能把黑板报搬到电脑上,学生兴趣马上来了,积极动手。在讲 “共享文件夹”时, 我说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上有很多小游戏, 同学们怎样才能偷这些文件玩呢?学生对游戏类的话题很感兴趣,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高涨。
2.2任务驱动, 分散教学难点, 逐层提高
如在讲授“插入表格”这个知识点时,先布置任务:要求插入一个外框双线型实线的表格,再分散难点:把一个任务分为两个小任务,小任务一: 插入--表格,小任务二: 表格工具--设计--表格样式--边框,小任务看书或在网络上找操作视频, 一看就会。由小任务一到二,分散难点,由简到繁、逐层提高,形成不同层次的任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3细微观察,及时答疑解惑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内容,不随意打断学生说话, 不急着提前作出评判。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几分钟前才讲过的内容, 即使学生提的问题听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 教师也要耐心、细致的解答,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开认识上的疑惑,让他们的思维在模糊--清晰--模糊--清晰的反复中,不断理顺。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时,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有一次讲授完“将文本转换为表格”,学生做练习:将用文本表示的“姓名,高数,物理,英语,总分 ”转换为用表格表示。课堂巡视时发现某学生, 刚开始做很认真,不一会儿就烦躁起来,原来他用“插入--表格--文本转换为表格--文字分隔位置--逗号--确定”作题时,总是显示不正确。这时,教师提示这里的逗号是英文状态下还是中文状态下的,她恍然大悟,原来中、英文状态下的逗号看起来相似,但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个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课堂洞察力和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能正确听辨学生的发言,细致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 并对倾听获取的信息迅速作出教学决策,把它们转化成一个个随机生成的教学细节,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有效的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细化教学评价,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观,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在细化评价标准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积极上进。
3.1二次评价,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积极上进
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得更好,笔者在平时测验时,通常给学生二次考试机会,二次评价。例如,利用“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模拟考试”系统进行课堂测验时,当学生交卷后,系统立即给出成绩,并说明学生哪些地方做错了。若学生对成绩不满意,允许学生再考一次,二次评价。通过二次测验,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竞争意识,积极上进。
3.2慎用否定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弱智儿童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为对于弱智儿童来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障碍。影响他们完成正常的学习过程,只有认真分析研究弱智儿童存在的学习障碍,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不断克服弱智儿童的学习障碍。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所谓学习障碍,是指在获得听、说、读、写、推论、计算能力和在使用方面表现为显著困难的一种不同性质的多方面障碍的归纳用语。弱智儿童的学习障碍,从病理角度而言,一般都是内在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不全所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情绪不太稳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多动,喜怒异常,控制能力较差,行为不合常规。②神经系统轻度异常,思维迟缓,记忆力差,遗忘快。③对理性知识和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按受效果很差。④动作不协调,反应不灵敏。性格随意散漫,感知活动质量较差。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同龄的儿童相比明显低下,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给予特殊的关心和指导,以便克服学习障碍。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用的生活技能,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劳动者。然而,究竟如何克服弱智儿童上述病理性的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和措施。
1、创设意境,激发兴趣。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弱智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比较短暂,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必须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设计一些色彩鲜艳的图案,如猫、狗、鱼等作图案,飞机、轮船等实物图案,甚至利用设计的图案和收集到的一些有关动物园、游乐园等卡片让学生做游戏,边玩边考考他们,同学们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学习情绪也很高涨,促进了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发展,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掌握记忆规律,合理安排课程。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所记忆的材料或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遗忘。弱智儿童由于思维发育不健全,记忆能力更差,遗忘速度更快。据研究表明,正常人识记完材料2小时后大约会遗忘50%左右,24小时后大会约殓忘75%左右。弱智儿童的遗忘速比正常儿童要快很多。识记完材料1小时左右遗忘60%左右,2小时以后遗忘大约75%左右,24小时后遗忘90%。根据这个规律,我在教授弱智儿童知识后约2-4小时内,一般都要进行一次复习,在24小时保证再进行一次复习,尽可能地把学生的
随着近几年留学低龄化趋势的发展,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衔接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而北京早教英语培训行业备受睹目的莫过于瑞思学科英语了,在2017年的北京早教英语领域继续发力运作,在2018年将迎来北京早教英语的井喷时期,那么作为少儿学科英语的开创者,瑞思以“美式教育专家”为定位,依托霍顿•米夫林•哈考特(HMHG)集团丰富的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将美国K12原版课程体系引入中国,同质同步美国课堂,帮助中国孩子轻松对接美国课程,为将来站上国际舞台奠定基础。
看了这么多,大家对于瑞思学科英语课程体系有没有浅显的了解和认识了呢,别着急,下面介绍的瑞思学科英语的北京早教英语课程体系的信息更精彩哟!
·
· 班主任在线
班主任在线引领小伙伴们一起探讨问题,组织活动,指导学习进度。· 外籍导师辅导
每周一次,欧美持证教师在线辅导七年级课程,不出门也能和美国的小伙伴体验同步课程。
· 中籍导师补漏
担心孩子口语不好,跟不上外教进度?每月一次的中籍老师帮孩子查缺补漏。
· 合作院校老师授课
每年暑期,瑞思为孩子空运美国合作院校的优秀老师来瑞思美国校园营授课,不出国门拿双学籍,修美国学分。
关于瑞思学科英语:
瑞思学科英语,3-18岁英语培训专家,自2007年进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十余载,一直专注少儿英语领域的培训,课程体系涵盖3~6岁幼儿英语、7~12岁儿童英语、13~18岁青少儿英语,引进美国霍顿•米夫林•哈考特教育集团K12原版英语教材,采用美式教学方法,同质同步美国幼儿园、美国北京早教、美国中学课程体系,让孩子在全浸入式英语环境中学习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培养英语演讲演示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瑞思的体系性教学让学员不出国门轻松拿美国高校offer,如正在瑞思就读的Tom就被美国蓝带中学破格录取。
目前,瑞思已经在全国80多个城市开设了250多家少儿英语培训中心,每年有数十万家庭选择让孩子在瑞思学习英语,其中又有九成以上的家庭选择持续续费,让孩子一直在瑞思学习,从幼儿园阶段到北京早教阶段再到中学阶段,直到与美国名校无缝对接,进入国际名校进行深造。
摘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在高校开设之后,存在各种问题。文章针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特点,结合该课程的现状,从教材选用、构建学习框架、转变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师素质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学效果;教学模式
一、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特点
(一)课程涉及领域宽,知识综合全面。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分支科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审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公司治理等多学科领域,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备一些相关基础。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材内容每年基本都有变化,纵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这三年,我们发现教材的主要框架和内容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全书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司战略的内容,涵盖战略的概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的内容,分别对应教材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部分为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等内容,对应章节为第五章和第六章。除此之外,全书还增加了第七章,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内容。可以看出,该课程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的基础上,所涵盖的知识点也很综合全面,这在一定程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类问题。
(二)课程模型较多,内容抽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理论模型非常多,比如第二章战略分析宏观环境分析有PEST分析模型,产业环境分析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五种竞争力两大模型,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有价值链分析、通用矩阵和波士顿矩阵三大模型,第三节还包括内外部环境综合的分析工具SWOT分析模型。除此之外,还包括第四章战略实施涉及的平衡计分卡模型。第五章风险与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基本程序模型。其中,很多内容学生都比较陌生,再加之缺乏实务工作经验,学生反映该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晦涩难懂。
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现状
(一)内容较多,学生不好把握重难点。2009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科目之一。之后,相继有很多高校开设了该门课程。由于起步较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参考书目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多高校选用中注协编写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课程教材。该教材异于普通教材,每章节前面部分缺乏该块内容的学习指导,章节知识主题部分缺乏案例、和相关知识连接,这给学生预习教材增设了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教材内容较多、知识点琐碎,不好把握教材重点和教学难点。且教材章节结尾部分没有对应习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达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机械式课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照搬国外翻译资料,语言表达异于中文习惯,晦涩难懂,学生读起来相对吃力。所以,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目前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PPT向学生讲解教材基础知识,作为知识的化身,教师通常是从该节课的开始讲到该节课结束,期间缺乏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学生被动机械式接受,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实务经验不足,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实务性和操作性都相对较强,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应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只有这样在讲解过程中才能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和具体化。但是,高校教师大多都是毕业就走入教学岗位,理论知识丰富,缺乏相应的实务经验,教师更多的是流于课本,纸上谈兵。教师难以启发学生思考,自然而然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提高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一)合理选用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很多高校出于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的目的,大多选用注会教材作为学生的课程书目。这样确实能够为学生考取证书打下一定基础,但是高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还应注重学生综合实力的养成。因此,对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材的选取,应结合高校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来看。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本科生,可以优先考虑注会教材。教师除了教材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外,还可以充分的利用注会考试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网上学习,下载视频资源和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实行课外辅导制度,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专科生和专升本学生,教师应熟悉学生基本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选用教材,慎用注会教材。而且在具体章节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的删去部分理论性太强不适合课堂教学讲解的内容。如价值链分析部分,就可以侧重讲解价值链的两类活动,价值链的实践步骤部分可以删掉。风险与风险管理部分,侧重加强学生对风险种类和风险管理策略工具的学习,其他部分如风险管理技术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
(二)构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框架。如前所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知识点琐碎,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多有困扰。因此,教师在第一节课就应该向学生讲述该课程特点,强调构建整本教材知识框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如在战略分析的讲解中,首先让学生清楚是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方面展开,其次引导学生构建外部环境从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竞争环境三个方面和内部环境从企业资源与能力、价值链、业务组合分析内容的框架,最后综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形成的SWOT综合分析方法。在战略选择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战略的层次划分,引出该章节的框架可以从战略的三个层次角度来构建,进而进一步划分每一个层次上的具体战略以及每一个具体战略里包含的具体内容。通过构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框架,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的总结和回顾所学内容,将厚重的教材变薄变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该课程的计算性很弱,通篇几乎都是文字内容。如果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就会开小差,分神,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学习,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突出学生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应发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可以在课程第一节课,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明确每个小组的组长,教师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知识点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有选择性的将知识点分配给学生讲解。整个过程中突出小组组长的作用,要做好任务分工和后期的协调工作。教师在学生讲完之后进行点评,在充分肯定学生所讲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学生讲解不清或有误的地方及时补充和更正,确保所讲内容的准确性。通过突出学生的作用方式,让学生感受当老师的乐趣,变课堂被动为课堂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实务性较强,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如组织教师对校外知名企业的操作运行进行观摩学习,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士进校开设企业管理相关的专业讲座,对教师进行综合实训软件的培训等。同时,在教师招聘上,高校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企业从业经验的教师或者有双师型称号的教师。通过提升教师资源的素质,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和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梁毕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3)[2]赵志华.如何提高《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一、现行的“信息理论基础”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 现行评价模式的构成
根据调研发现, “信息理论基础”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普遍存在单一的问题, 即使有的学校增加了实验环节, 但是不少实验报告存在模仿甚至抄袭现象, 不能较好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实验成效。虽然课程设计形式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是, 不太适合理论性很强的“信息理论与基础”这门课程, 该课程学习效果普遍的评价模式, 如图1所示。
从图1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可以看出, 每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由该课程的总成绩决定 (通常总成绩为100分) , 而总成绩一般由平均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通常平时成绩占20%, 而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一般又由学生到课率和平时作业构成, 通常两者各自占总成绩的10%。
2. 现行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图1可知, 现行的评价模式以期末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手段和尺度, 再辅以到课率以及平时作业成绩作为补充手段, 长期实践表明这种评价模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下面从评价模式的各个构成部分分析现有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1) 由到课率引起的问题。目前, 很多高校开始强调学生的到课率, 要求任课教师狠抓学生的出勤, 班主任督促学生上课, 任课教师勤点名。笔者以为这种做法使得当代大学生总处在管制期, 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且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这项成绩, “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违背了该项成绩的初衷——督促学生学习, 培养学习风气。
(2) 由平时作业引起的问题。平时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养成平时学习的习惯, 但实践证明由于抄袭现象严重, 根本无法达到目的。同时由于分不清谁抄袭导致无法对平时作业进行公平的评价, 从而影响这项成绩的可信度。
(3) 由期末考试引起的问题。高校里, 一个学生是否优秀, 衡量的最主要杠杆是每门课程的期末最终成绩, 保送研究生、评定奖学金也主要是依赖这个来实现。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 学生们发现期末考试成绩占绝对重要地位, 并且评价尺度就是通过期末的一次考试, 致使很多学生都是在考前备战, 临时抱佛脚, 考完就忘,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致使很多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再者, 为了得到这项成绩, 致使学生养成平时懒惰、期末突击、答疑套题、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 使得这项成绩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真实性, 偏离了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
总之, 现有的评价模式把期末考试成绩看成是能力的外在表现, 导致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 无法进一步发挥其反馈、激励作用。为此, 本文在多年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理论与基础”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 以期改变目前的状况。
二、新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
1. 新评价模式的构成
本文提出的新的课程学习效果的评该课程的总成绩不得超过100分。
2. 新评价模式的优点
新的评价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 阶段测试注重了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 每部分学完则测试一次, 要想得到该章的成绩, 临时突击的做法失去了作用, 平时必须学习, 否则该章无法通过, 影响总成绩。
(2) 由于分数比较分散, 学生平价模式如图2所示。
图2所示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表明:该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由该课程的总成绩决定, 而总成绩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1) 阶段测试成绩; (2) 平时作业成绩; (3) 说与思成绩; (4) 期末考试成绩。具体的构成比例由课程的结构决定。在“信息理论基础”课程中, 根据该课程的性质以及相关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设置测试的次数和成绩分布。考虑到信息的度量是整个课程的核心, 后续的章节完全是建立在信息能够度量的基础之上, 为此本章进行一次测试, 成绩为10分;信源与信道的基本理论是解决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问题的基础, 为此这部分设置一次测试, 成绩为5分;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是解决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的关键, 设置一次测试, 成绩为5分。在每部分教学任务完成后, 及时安排测试, 主要测试学生对概念和细节的掌握情况。平时作业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态度, 但是又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 为此该部分成绩根据作业的次数定为5分。期末考试成绩为70分, 且主要是测试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题型设置时一定为综合题型, 一般为闭卷考试。说与思部分的成绩为10分, 它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及畅谈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构成。时必须重视每一节课, 不能随意缺课或不认真听讲, 否则无法通过本课程, 对学生逃课现象有了有效的约束, 同时也维护了课堂纪律。由于分数比较分散, 学生某次考试受挫, 不会失去信心, 后面的章节再努力可以补回来的, 有效地维护了学生的自信心。
(3) 期末考试是总结性评价考试, 是综合性评价手段, 能够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高校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要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期末考试题型设置符合这个原则。
(4)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符合培养人才的原则, 最基本的理论需要学生掌握, 并且学会如何着手解决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期末考试题型设置可以有效解决到课率和课堂纪律的问题。“信息理论基础”课程若干年的实践表明:对于综合题型 (实际也是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 , 学生完全靠自己自学根本无法解决。
(6) 说与思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及畅谈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构成。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或者能够畅谈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证明该生思考了, 对课程有收获, 则给予加分, 这样如果测试成绩不理想, 则可以由这部分成绩来弥补,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总分不超过100分。同时通过说与思的方式, 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 活跃课堂气氛,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7) 在新的评价模式下, 学生随时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 考试容易通过, 不再有作弊的动机, 作弊现象会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总之, 新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 考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因素, 结合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更好地发挥其评价、促教促学功能, 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并且多年的上述评价模式的实施,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细节的掌握基本都在平时完成了, 再加上一定的综合试题的练习, 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套题现象大量减少, 平时问问题的同学增加了, 不及格现象大大减少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新评价模式实施的保障
新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要想发挥促进学生平时努力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公正、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的优与劣, 成为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 (1) 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大, 需要得到有关部分的大力支持。 (2) 每次测试, 需要及时批阅, 否则影响下次测试。 (3) 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总之, 随着社会的进步, 以往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要求, 改革势在必行。新的评价模式从理论上能够满足当今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 如果严格执行新的评价模式, 那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被激发, 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从而教师与学生能真正互动起来, 提高教学质量, 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世民, 等.改革考核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农业教育, 2001 (3) .
一、激发学生兴趣
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永恒的动力。”学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引入新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用学生听懂或大致能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谚语,或让学生进行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或唱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完成新课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进行新课时,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教学中,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等)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学生就能印象深刻,掌握准确。老师讲解节忌繁、杂、重。要精讲,长则生厌。要变讲为提问。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课不能千篇一律——先教学单词、背背课文、讲讲语法,后照着课本,大声念一遍,翻译一遍,就算进行了教学。。我们应该不惜花时间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精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讲深讲透,不该讲的不讲。“多练”就是多听多说,多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例如,教句子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然后比谁朗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这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教课文时,我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学生学得兴趣浓,练习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三、使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亚里士多德讲:优秀是一种习惯。海安县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也提出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差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累一辈子。预习,不但有助于扫除新课中的知识障碍,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预习也有助于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增强学习效果;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它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长期预习实践的锻炼,就会加快学生阅读的速度,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这种自学能力一旦形成,学生将终生受益。
四、引导学生自主小结
学生在精神世界上也有需求,他们希望自己是探索者和发现者。让他们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学完新的知识之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和小结,得出结论,找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
五、向课外延伸
3月30日下午按照年初护理部的计划进行了护患沟通知识的培训,随着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提出了患者是一个整体“社会人的概念,护理工作不仅满足患者治病要求,还要满足患者作为“社会人的高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护理工作本着“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的宗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满足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从评估、计划、实施到效果评价,都需要沟通。良好的护患可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了解,同时也增进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调动其主管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康复及维护健康的目的。
在我院六楼会议室请纪检书记授课,由全院护士参加共98人,书记从护患沟通的概念谈起,分别讲了护患沟通的形式、护患沟通的必要性,护患沟通带来的必然结果,以及护患沟通的要求、技巧、应用和最终达到的目的。宋书记的讲解生动、具体,用大量的实例来说明,通过讲解使护士明确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和意义,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医患双赢;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懂得如何进行护患沟通,沟通应掌握六个原则:(一)主动沟通,微笑礼貌、(二)稳重大方,语言得体、(三)耐心细致,不卑不亢、(四)掌握分寸,保护隐私、(五)固定沟通,随时跟进、(六)团队合作,灵活机动。护患沟通最终达到目标:护士“美而雅”的良好形象,为良好的护患沟通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赢得病人的信任与尊重,获得宽容与理解(孩子的学习),可以融洽护患关系,继而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拓展更大的医疗空间.。效果评价
尊敬的学员:
您好!
这是一份探讨夜大学员学习的问卷,希望了解您夜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其目的是为改进教学提供建议,希望您能予以支持。本调査纯属学术研究,所发问卷不要求写上姓名,只用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请您放心如实地回答。希望您的配合。谢谢!
一.基本信息
1.性别: ①男②女
2.婚姻状况:
①己婚 ②未婚 ③离异
3.原学历:
①高中 ②大专 ③中专 ④本科
4.您的年龄:
① 18—25 ②26—30 ③31 — 35 ④ 36―-40 ? 40 岁以上
5.您的工作类型:
①企业普通职工 ②公务员 ③教师 ④军人 ⑤农民 ⑥商贸、服务业人员 ⑦私营、个体
经营者 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⑨其它
6.您参加工作时间:
①两年以下②两年到五年③五年到十年④十年以上
7.您在攻读的学历层次是
①高中起点专科 ②高中起点本科 ③专科起点本科 ④第二学历
8.您平均每月的薪水是
① 1000 以下② 1000---1500 ③ 1500—2000 ④2000 元以上
二、问卷内容
1、老师布置的作业您能完成吗?
①能②一般能完成③有时会完成④从没完成过
2、面授课前您预习教材吗?
①总是预习②经常预习③偶尔预习④从不预习
3、您一般什么时候自学?
①考前自学②有空闲时间就自学 ③偶尔自学④从不自学
4、您平均每天的自学时间?
①半小时以下②半小时到一小时③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 ④一个半小时以上
5、您认为自学是?
①函授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②和面授同样重要,两者不可或缺 ③可有可无的环节④完全没必要的环节
6、自学时您会制定学习计划吗?
①会 ②一般会 ③偶尔会 ④从没制定过
7、如果您制定了学习计划,能坚持实施吗?
①能 ②一般能 ③偶尔能 ④不能
8、对于函授教育的面授加自学的形式您认为:
①很好 ②一般 ③不好 ④很不好
9、对于自学您的看法?
①自学时我自己掌握学习进度,效果不错②自学时我控能力不好,不能坚持学习③我自学能力差学到的知识不多④我不喜欢自学,喜欢老师的指导⑤其他
10、在自学中遇到困难问题时您怎么处理?
① 自己寻找答案②等面授时请教老师③和同学交流④放弃
11、影响您自学的主要障碍?
①工作、家庭和学习的矛盾②学习的注意力、记忆力等下降
③不想学习④认为学习没用
12、授课时老师教授的内容侧重于
①课本知识 ②学习方法 ③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④自学指导
13、授课时您更喜欢老师讲授哪些内容?
①辅导自学难题 ②讲解新知识 ③传授学习方法 ④对教材进行系统讲解
14、对面授您会感到厌倦吗?
① 不会②偶尔会③经常会④一直都厌倦
15、您汄为那种教学形式对您学习帮助最大?
①面授②自学③辅导答疑④作业
16、如果您有缺课情况,那原因是
①工作忙,没有时间来上课②对老师的讲课不感兴趣③不喜欢面授的学习方式
④面授中学不到什么⑤路程远,交通不便
17、您来上课的频率是
①每次都参加 ②基本都参加③经常不来④有时间就来⑤从没参加过
18、您认为缺课对您的学习影响程度大吗?
①非常大 ②一般 ③不大 ④没有影响
19、您到课的情况下会认真听讲吗?
①总会 ②一般都会 ③偶尔听讲 ④不会
20、除了课本,学校还提供哪些学习资料?
①光盘 ②电子资料 ③辅导资料 ④没有
21、网上辅导答疑系统能否解决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①都能 ②一般都能 ③解决小部分 ④不能
22、教师是否用多媒体教学?
①每次上课都用 ②经常用 ③偶尔用 ④从不用
23、如果老师上课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您会更乐意学习吗?
①会 ②一般会 ③无所谓 ④不会
24、您认为在学习中产生学习差异的原因:
①学习者的能力 ②学习者的主观意愿 ③学习资源条件的好坏④教师的指导
25、影响您进行网上辅导答疑的主要障碍有
①老师经常不在线 ②自己没时间上网 ③没有电脑 ④网上辅导效果不好 ⑤无
26、您到夜大学习的最主要原因?
①获得学历 ②增进知识 ③扩大人际交往范围 ④转换工作需要
27、对您来说,学习是件?
①高兴的事 ②必要完成的任务 ③没必要的事 ④痛苦的事
.28、您认为通过函授学习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吗?
①帮助很大 ②有一些帮助 ③几乎没有帮助 ④完全没帮助
29、影响您自学的主要障碍?
①工作、家庭和学习的矛盾②学习的注意力、记忆力等下降③不想学习④认为学习没用
30、除了学习课本,以下哪种学习方式对您的帮助比较大?
关键词:微课 应用效果 评价体系
本文系2015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高职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项目化教学的微课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H150692)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王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一、微课教学评价现状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结构独立、交互性好”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微课兴起之后,就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
微课在我国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是微课的 “微资源构成 ”认识与实践阶段,二是微课的 “微教学活动 ”认识与实践阶段,三是微课的 “微网络课程 ”认识阶段。微课已经成为高职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热点,但什么是好的高职微课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现有的标准多数都是针对微课比赛出台的相关评价标准。相关评价标准的建立可以突出一些效果好的微课,可是微课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谁的水平高低,微课评价的最终目的:通过评价标准建立,建立适合课堂的微课评价和适合学生发展性的评价,引导微课的制作与开发。
查阅了微课竞赛的竞赛标准及一些文献资料,整理与分析后发现微课评价的现状:第一,大部分的评价标准过分关注对视频资源和展现效果的评价而忽略了目的性;第二,微课毕竟是课程,缺少完整教学设计,大多数微课评价缺少对学生方法能力与素质的提高的考查;第三,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更多的是结合理论由专家讨论决定,没有结合具体实践。
二、高职微课评价考虑方面
(一)实用性
微课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习者传授最有价值的知识。所以需要高度的知识浓缩。微课并不是展示技术和展示美貌的艺术品,微课的价值和贡献在于它的实用价值,虽然时间短但教学过程完整,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能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升。高职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考虑行业发展,应具有行业及职业特色的体现。
(二)引導与启发性
除了教学过程完整,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具有引导性与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过程中,除了知识的衔接还要考虑学情。知识的衔接对于教师来说基本没有问题,多数教师有时为了唯美的效果及技术要求,忽略了考虑学情。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但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因此,必须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呈现内容,其目标是让学习者以最容易理解、最省力、最有趣味的方式来学习。微课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习者内在的求知和探究的热情,让学习者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所以引导和启发在高职微课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时速性
微课内容精悍、具体,数据量小,易于手机和网络传输分享。教师可以与学习者进行网络互动。学习者可以随时查看教学资源,对课程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适时根据评价,总结并完善教学设计,集思广益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教学的评价应该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
微课是一种课程,课程的教学应用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微课程教学应用过程中既要体现出微课特点,也要考虑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效果
1.微课自身的特点:短、小、精、悍。
微课的特点: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一般在10分钟内;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 ;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画面色彩、字体大小样式、配乐等符合微课内容;配套资源丰富,供多层次学习要求。
2.微课教学体现的教学过程特点
教学知识科学性:讲解的知识内容要正确,切记为了表现效果,出现描述性错误。
教学内容选择:微课教学,主要是针对“重”“难”点及实践操作的视频资料为主,所以在选择内容时,不要企图通过一节微课解决多个知识内容,实现多个教学目标;目标过多,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找不准目标,使微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及目标如果选择不恰当,微课就会和传统的网络课程没有区别,失去其价值。
教学环节设计:微课是一种课程,课程就需要设计:有导入、讲解与演示、测评等环节。各个环节之间需要良好的衔接。导入可以用故事、问题、游戏,可以多多利用视频与动画,使学生“入境”;讲解与演示要求生动、简练,突出重点;测评要具有可实施性;这些都是考核评价主要指标内容。
教学设计学情性: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但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因此,必须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让学习者以最容易理解、最省力、最有趣味的方式来学习。高职学生没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及注意力,所以在画面设计上要具有冲击力,在导入与讲解中可以设计成竞技游戏的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好奇心与好胜心,从而继续、持续的学习。
3.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应该看教学效果。看同学们经过微课教学,是否达到了知识、素质技能的提高。所以这部分评价占分较多。
知识掌握:是否掌握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进度、牢固程度,是否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与工程实际或者能够举一反三等,是考查知识掌握的重要方面。
素质形成: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一会提倡,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利用微课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学习时间,进行分组教学、讨论;发言阐述观点等,可以培养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了评价: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交流、解决问题能力。
技能提高:微课主要以微视频展现为主。对于操作技能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微课教学后,操作步骤可以清晰明朗展现,对于学生记不住或者易于混淆步骤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评分体系中设置了关于技能提高的赋分。
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融入素质教育,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在微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强这一评分,引导微课制作注重素质培养,利用互联网与手机终端,为素质培养提供一个新途径。
总结以上内容,微课程教学应用效果评价见表 1
现在的微课评价多是专家、学者等设计的评价体系。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有制作者、使用者与受用者。制作者更多的考虑的是微课本身特点的展现;使用者考虑的是教学目标、内容的特点展现;而受用者多数是为了学习,关注的应该是学习效果的展现。微课教学评具有引导与评估的作用,微课评价体系的发展对微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小清 .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2]卢敦陆.高职优质微课特征及评价指标体系探究 [J].职教通讯,2015年01期
[3]邱甜等. 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广西广播大学学报, 2016.7
[4]李玉梅. 高校微课教学的相关要素与教学效果评价探讨[J],科技风,2015.21
作者简介:
【精品课程学习效果】推荐阅读:
精品课程特色示范09-16
精品课程建设网10-18
机械制图精品课程10-30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01-07
婚姻继承法学精品课程11-02
精品课程教学评价方案12-09
北京大学精品课程推荐07-23
精品课程建设会议纪要10-22
西南政法大学精品课程10-29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调查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