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共12篇)

人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篇1

(2008年3月4日 XX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扩大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渠道,保障人大代表对本旗有关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根据《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旗人大工作实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旗人大常委会要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向上级人大代表和本级人大代表通报有关重大事项,使代表了解掌握本旗的重要情况,更好地做好代表工作。

第二章通报的内容、方式

第三条向代表通报重大事项的内容包括:

(一)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上级和本旗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本旗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三)涉及本旗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情况;

(四)关系本旗全局和经济长远发展以及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五)重、特大自然灾害和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

(六)在城乡建设和“惠民政策”的落实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实事办理情况;

(七)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办理情况;

(八)旗法院、旗检察院的重大案件和重要工作情况;

(九)其它需要通报的重大事项。

第四条向代表通报重大事项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主要包括:

(一)对关系全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工作,通过组织召开代表小组会议和常委会领导与工作委员会联系代表的方式,随时向代表通报情况;

(二)对一些特别重要、特别紧急的工作情况,要及时召开代表会议随时通报;

(三)对人大及“一府两院”领导的有关重要讲话、重要文件以

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实事办理和代表建议办理等情况,由旗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各委员会负责搜集,经旗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汇总后,以书面的形式印发专题材料向代表通报。

(四)及时编发《杭锦人大》刊物,向代表通报有关情况;

(五)通过召开苏木乡镇人大主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并由苏木乡镇人大主席负责向代表通报;

(六)旗人大常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代表座谈会,加强联系,及时向代表通报情况。

第三章保障措施

第五条旗人大常委会要认真落实《宪法》和《代表法》的有关规定,强化服务意识,把向代表通报重大事项作为密切联系代表、扩大代表知情权的重要措施,积极为代表搞好服务,主动为代表知情知政创造便利条件,支持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发挥作用。

第六条旗人大常委会各委员会要加强与“一府两院”的对口部门的联系,对需要通报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向旗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建议,经主任会议研究确定后,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第七条代表对所通报的工作如有建议和意见,可及时提出,旗人大常委会各委员会要及时搜集汇总,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并在下次通报情况时向代表反馈。

第四章附 则

人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篇2

一、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现状

1.多年来, 地方各级人大从当地实际出发, 在实现重大事项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进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 成效凸现。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选择议案, 大大提升了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质量。各级人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围绕“一府两院”的工作、计划, 围绕人代会交付审议的议案等等, 依法行使决定权, 保障和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是加强沟通协调, 强化跟踪督办, 增强了重大决策的办理实效。重大决定发布后, 人大常委会加强与“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 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决定的自觉性。同时, 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督促整改。近几年, 人大常委会着重关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农村饮水、交通出行、社会治安等等民生问题, 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一些实际问题, 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三是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促使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近年来, 一些地方人大先后制定了关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譬如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12月颁布实施了《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重大事项的规定 (试行) 》, 在广东省率先进行立法规范的尝试。2009年10月15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毋容置疑, 相关规定或办法的出台为人大决定权的落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实现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奠定了基础。

2.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存在,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还很不充分、很不到位, 离“有为人大、民生人大、活力人大”的目标和要求仍相距甚远。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表现为: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难为[1]。《宪法》第104条和地方组织法第44条虽然对地方人大行使决定权作出了规定, 但由于规定得比较原则, 内容上缺乏实质性的规定;操作性差, 形式上缺乏程序性的规定, 故在实际操作中有一种无从下手的“难为”之感。

二是自身思想认识不到位———少为。一些地方人大既想切实履行好决定权, 又顾虑重重:一怕与党委有争权之嫌;二怕与政府有分权之疑;三怕自身有越权之虑。对于什么是重大事项, 其标准是什么, 范围如何界定, 由谁界定等问题, 似乎在理论上说不清、在实践中道不明。因而往往形成优柔寡断的“少为”局面。

三是深受传统决策模式的影响—不为。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了重大事项由“党委决定→政府执行→人大监督”的决策模式, 人大仅仅被视为“一府两院”的监督机关;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对人大行使决定权之事, 在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既认可又不习惯的情形, 每遇大事, 多实行党委、政府联合决策或党委决定、政府执行, 规避人大作为。故人大决定几成一厢情愿或多此一举, 因此往往以“不为”了之。

四是例行公事、不思进取———泛为。社会上普遍将人大看做监督机关, 而不是权力机关。实践中, 人大也常常忽视决定权。部分地方人大行使决定权就是走走过场、做做形式。其所决定的重大事项几乎都是对每年一度的人代会的报告的决议, 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程式文本, 除了时间、届次不同外, 内容和表述大同小异。这种“泛为”式的决议, 其直接后果就是执行机关难执行, 权力机关难督办。

五是越权任意决定———滥为。少数地方人大接受地方政府的求助, 对本不该属于人大决定的如拆迁开发、旧城改造、筹措资金等等事项任意决定, 不仅影响权力机关的威信, 且事倍功半的教训也不少。

二、如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

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现状与宪法、法律的规定及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值得引起重视和进一步探索。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 我们认为要更好地履行好重大事项决定职能, 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

(一) 科学界定和正确把握重大事项的标准和范围是前提

长期以来, 对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界定和规范问题, 在“一府两院”和人大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究竟哪些才属“由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呢?我们认为, “重大事项”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一方面,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重大事项可以是确定的, 它一般指的是本行政区域内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要事项, 具有合法性、国家性和重大性特征[2];另一方面, 具体到某一事项是否属于重大事项, 又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过程中, 要善于把宪法和法律的原则性规定与本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 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界定和灵活把握, 及时发现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问题, 根据该事项的性质, 影响范围和重要程度, 审时度势, 做出科学的判断。只有科学界定和正确把握重大事项的标准和范围, 才能保证人大常委会能够依法、及时、适度地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 做到在正确处理好党委领导、人大决定和政府依法行政的关系的基础上, 该用的权力坚决用好, 不该滥用的绝不滥用, 依法履职, 科学用权, 对重大事项及时做出正确决定。

(二) 建章立制、规范操作是条件

地方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是一个民主决策的过程, 必须有严格的程序约束, 这是行使决定权的必备条件。加强程序设计和程序保证, 完善重大决策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也是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地方人大行使决定权, 必须要有法律依据和工作制度作保障。如《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的正式实施, 就是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发扬人民民主方面的具体程序。该《办法》体现了三大亮点, [3]一是将《宪法》和《组织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具体化, 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是怎么去决定重大事项, 从程序上进行了设计;第三就是强化了责任, “决定以后, 政府应该怎么去行使这个决定”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 对于政府越权作出的行政决定, 人大常委会有权依法撤销。由此可见, 各级人大常委会迫切需要制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切实做到有章可循, 这既符合《地方组织法》第69条的规定, 也为各级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 理顺体制是关键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目前“党委决策→政府执行→人大监督”的运行机制逐步转变为“党委建议→人大决定→政府执行”, 这将是历史的必然, 也是党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 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题中应有之义。[4]进一步理顺体制, 需要:

1. 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的关系。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 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也是实现党关于国家重大事务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的重要途径和形式。[5]因此, 必须坚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 依法行使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实践也证明, 人大常委会必须主动与党委沟通, 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 积极地争取党委的支持, 才能正确而又有效地行使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

2. 正确处理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与政府行政决定权的关系, 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各级人民政府是本级人大的执行机关, 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 政府负责贯彻执行, 这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大特点。因此, 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当尊重本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 并贯彻执行好已作出的决议决定。另一方面, 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尊重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使行政权, 不能越俎代疱干预政府工作, 去管那些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情。

(四) 监督和决定相结合是保障

“徒法不足以自行”。将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结合起来, 有助于提高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主动性和实效性。重大事项决定后, 如何贯彻执行并取得实效, 这既是行使决定权的出发点, 也是最后归宿。而要确保所作决议、决定得以实施, 则必须要有规范的督办制度来督查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要有必要的制约手段来解决规避问题, 对决议、决定执行不力或拒不执行的, 要采取措施加以严肃纠正和处理, 维护地方人大依法行使决定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践中, 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的行使与监督权的行使是分不开的。一方面, 通过执法检查、视察等监督方式, 能够发现一些重大事项, 使人大常委会有针对性地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的报告, 并作出相关的决议决定, 从而大大提高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的主动权。另一方面, 监督权的行使, 能够加强对决定的重大事项的跟踪督办, 使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定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从而切实提高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实效。

(五)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议事能力和履职水平是基础

地方人大常委会需要研究、决定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政策性、业务性非常强, 因而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议事能力和决策水平高低是能否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基础。因此, 要不断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 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决策重大事项的能力和水平, 使其善于抓大事、议大事。进一步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知识、年龄和能力结构, 从根本上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健全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 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人大干部队伍。

结语

“民生大事, 人大做主”, 这体现了权力来源的本质复原, 捍卫了人大的权威和尊严。[6]如何将其制度化, 并铺陈开来, 并做得更好, 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使人大决定权真正得到尊重, 首先就要增强其可操作性, 明晰其法律责任, 并使之成为常态。要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 关键是人大能够将该管的事情管起来, 并能够将该管的事情管理好。

摘要:多年来, 地方各级人大一方面就如何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成效凸现;另一方面地方人大对该项职权的行使还很不充分、很不到位。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 应从科学界定重大事项、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理顺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探索。

关键词: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规范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4]杨培田.论地方人大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10/13/1517149015.htm.

[2]房德臣.关于县区级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思考.http://www.mzfz.gov.cn/, 2008-9-16.

[3]林小昭.广州水电气涨价将由人大来决定.第一财经日报, 2010-1-5.

[5]卢钟鹤.依法行使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努力推进地方重大决策民主化法制化 (.广东省人大常委主任在中南六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国人大新闻网, 2003-11-10.

人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篇3

笔者认为,地方各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对哪些属于重大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完全是既合理也合法的,并非没有法律依据,即理应依法享有界定权。

其一,是由重大事项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众所周知,重大事项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复杂性、区域性、动态性等性质特点。各地实际情况不同,重大事项的内容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在甲地是重大事项,在乙地就可能不是重大事项;且事物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重大事项的内容标准也会发生改变,因而重大事项还具有不固定性。正由于重大事项的诸多性质特点,地方组织法只从哪方面工作的层面上,对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权作了简单的规定,并没有对重大事项进行具体的界定,事实上,以后也难以界定。即使进行界定,也只能作原则性规定,因而需要地方人大常委会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工作实践中具体界定把握。

其二,是由部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也享有立法权所决定的。立法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等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依法享有的地方性法规立法权,从立法的角度,为这部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重大事项进行界定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这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完全有权依法制定具体的内容标准和操作程序,即对重大事项进行界定。实践中,绝大多数享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也相应出台了这方面的规定。

其三,是人大常委会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众所周知,地方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一府两院” 由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宪法和地方组织法也明确规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之所在。地方人大或其常委会这一法律地位性质,也为各级地方人大或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界定权提供了法理、公理上的依据。如果地方人大或其常委会不就哪些事项属于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进行界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说,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进行界定是完全必要的,是其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所必需,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所决定的。此外,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常委会也因重大事项的特点等因素,在对重大事项作出规定时,也明确授权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作出具体规定,如《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就明确作了此项授权。这充分表明,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进行具体界定是必要的,从另一侧面,也为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界定重大事项提供了法律依据。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A内部重大事项报告职责和程序,便于上级主管单位及时了解、掌握我会组织有关活动内容和发展方向,及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对我会业务的指导与监督,根据《A管理条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A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重大事项报告的原则是:事前请示,事后报告,实事求是,及时准确。

第三条 重大事项是指可能或已经对A的组织结构、项目管理或者慈善资产产生较大影响的活动或计划。

第四条 A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包括以下机构和人员: 1.A理事和理事会; 2.A监事;

3.A高级管理人员; 4.A各部门负责人;

5.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第二章 重大事项范围

第五条 相关部门及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在发生或即将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及时、准确、完整地向A理事会报告:

/ 4

1.接受捐赠额折合人民币在5000万元以上的捐赠活动; 2.除定向捐赠外,单项资助额在人民币500万元以上的资助项目;

3.单笔投资额超过上年底募集资金余额的50%以上的投资活动。

4.调整A资产运作的原则、策略、途径和重大投资事项; 5.调整会计政策、人事薪酬政策以及重大公益项目等的管理政策;

第六条 相关部门及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在发生或即将发生以下情形时,除及时、准确、完整地向A理事会报告,还需按照规定将有关材料上报上级主管机关,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与监督。1.组织召开理事会; 2.A理事会、监事换届会议;

3.拟任主要负责人审查、主要管理人员的聘任与罢免; 4.修改章程、变更登记和年检;

5.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的设立与变更; 6.A的分立、合并;

7.跨组织跨地区举办的重要会议、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活动及刊物发行等;

8.A的涉外活动,其中包括吸收境外人士担任名誉职务;与境外民间组织合作或联合兴办的活动;接受境外捐

/ 4

赠和资助;邀请境外人士或境外民间组织参加活动;组团出国出境、与境外民间组织的交流交往活动等; 9.主要负责人的出差、出国等重要活动; 10.开展年度计划外的重大公益项目; 11.有关A的突发事件; 12.其他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

第三章 重大事项报告程序与职责

第七条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是部门重大事项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向A理事会、A、S报告与报备。

第八条 各信息报告义务人应在知悉本制度所述重大事项的当日,以电话、传真或邮件方式向A、S报告有关情况,同时将该重大事项写在“重大事项报告单”上(见附件),由重大事项报告第一责任人签字并附相关依据及资料,报送综合管理部。

第九条 根据重大事项性质,AA或S责成相关人员按规定程序及时间要求向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报送或备案,传播外联部按A规定履行相应信息公开程序。

第十条 A综合管理部应对上报的信息资料予以妥善保管。

第十一条 各部门负责人等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负有

/ 4

敦促本部门内部收集、整理的义务。

第十二条 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违反本制度规定,未履行相关职责,A将视情况追究其责任。

第十三条 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应认真、负责地传递本制度所要求的各类重大事项信息,并对所报告的重大事项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负责。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A章程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制度与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本A章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的,以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本A章程的规定为准。

第十五条 本制度由AXXXX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制度自颁布【或A理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篇5

第一章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一条上级有关部门来机构检查指导工作;

第二条参加上级召开的重要会议情况;

第三条涉及到公共财产变更、转移、外借和帐号借用的;

第四条涉及机构形象或工作的突出事件;

第五条发生泄露机秘文件或综治保卫出现问题的;

第六条“事务所”接受有关单位、部门或个人赞助的;

第七条“事务所”使用的公共设施遭受较大损失的;

第八条“事务所”工作人员出现人身安全情况的;

第九条其他应报告的重大事项。

第二章报告方式

第一条重大事项发生后,实行逐级呈报制度。直接责任人应当立即将情况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向事务所主任报告;事务所主任向理事会报告。情况紧急的,可直接向事务所主任报告(外出时应先报告主持工作的)。

第二条在逐级报告的同时,事务所主任对涉及到的有关单位要及时告知。

第三章奖励与处罚

第一条重大事项的直接责任人、部门主管、事务所主任、知情人及时报告并妥善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不良影响或事态扩大的,由理事会研究决定,视情况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二条重大事项的直接责任人、部门主管、事务所主任、知情人有义务及时呈报上级领导。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区别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和纪律处分:

(1)隐瞒不报的;

(2)扩大或缩小事态进行谎报的;

(3)有意拖延报告期限的;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篇6

一、重大事项报告的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信息畅通”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系统重大事项报告工作,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切实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重大事项报告的范围

1、本单位(系统)贯彻落实市纪委监察局重要决定和部署的情况;

2、本单位(系统)的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和重点工作情况等;

3、本单位(系统)领导班子成员的重大违纪问题;

4、本地区(系统)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对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意见、建议等重大社情民意;

5、本地区(系统)发生的各类紧急和重大突发事件,包括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和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治安案件、灾害和伤亡事故等;

6、本地区(系统)发生的各种政治事端,可能引发或已经引发较大影响的非法集会、示威、上访、游行、阻断交通等苗头及行为;

7、因一些敏感事件或因素引发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8、网络披露的涉及本地区(系统)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或群众反映强烈的舆情信息;

9、本单位、本系统(派出派驻机构、条管单位)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来人检查指导工作等事宜;

10、其它市纪委监察局要求报告和本单位(系统)认为需要报告的重大事项。

三、重大事项报告的程序及内容

1、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实行重大事项逐级逐项报告制度。

2、市纪委办公厅负责全市纪检监察系统重大事项报告的组织、管理。各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办公室(厅)、派驻机构(含派出机构)承办本单位、本系统重大事项报告事宜。

3、重大事项的报告均以书面形式报告,经单位负责人审签并加盖公章后上报。重大突发事件或事故要在3小时内报告;情况紧急时,可先用电话报告,然后再补报文字报告。其他应报告的重大事项应在知晓后24小时内报告。

4、重大事项报告要写明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经过、应急措施、初步原因、联系人及有效联系电话。因情况紧急,来不及报送详细情况的,可先进行初报,然后随着事态进展和调查处理进展情况,随时进行续报。

5、各单位重大事项的报告,由办公厅值班人员负责接收,报办公厅主任和分管领导阅批后报送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同志。

四、有关要求

1、报告重大事项是一条严肃的政治纪律,各县(市、区)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含派出机构)必须严格执行。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严肃工作纪律,确保做到重大事项即发即报,防止迟报、漏报、瞒报和误报。

2、提高重大事项报告的准确性。重大事项报告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事实清楚,信息准确,表达清晰。切不可道听途说,模棱两可,带来判断失误,造成工作损失。

3、办公厅对接收的重大事项报告,要立即登记,迅速报请办公厅主任和分管领导阅批,并按领导要求及时、安全、保密地做好承办工作。

4、各单位要将重大事项报告列入责任考核内容,促进纪检监察干部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对一些影响全局的突发事件,没有及时上报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篇7

㈠根据各级的要求和规定,报告的内容包括:

1、中央《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中办发[1997]3号)中规定的内容:⑴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营建、买卖、出租私房和参加集资建房的情况;(2)本人参与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不含仅在近亲属范围内办理的上述事宜);⑶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的情况;⑷本人因私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活动的情况;⑸配偶、子女受到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的情况;⑹配偶、子女经营个体、私营工商业,或承包、租赁国有、集体工商业的情况,受聘于三资企业担任企业主管人员或受聘于外国企业驻华、港澳台企业驻境内代办机构担任主管人员的情况。

2、市委《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办法》中规定的内容:⑴本人、配偶及共同生活的子女有关住房方面的情况。①营建私房:建房地点、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用途及原因,土地使用及审批手续,资金及材料来源,动用人力和车辆的情况。②买卖房屋:所买卖地点、面积、用途及原因,资金来源,买卖房价及纳税情况,房屋部门审查意见及现住房情况。③出租房屋:房屋的地点、面积、产权归属、出租的原因、起止时间、月租金数额、承租方情况。④集资建房:建房地点、面积、集资金额、资金来源、集资单位及现住房情况。⑤装修住房:资金材料的数量及来源,承装修工程单位情况。⑥其他个人住房变动情况。

⑵本人参与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不含仅在近亲属范围内办理的上述事宜);包括请客人数、客人身份、花费数额、动用车辆数和出车单位、收受礼品、礼金数。

⑶本人婚姻变化的情况:离婚的原因、原配偶的身份、职业及对离婚的态度、有关部门的意见、再婚的有关情况。

⑷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境)学习、定居的情况。

⑸本人因私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活动的情况(不含以因私名义办理出国、出境手续的因公出国、出境人员):起止时间、事由、所到国家、地区、批准单位、经费来源。

⑹配偶、子女经营个体、私营工商业,或承包、租赁国有、集体工商业的情况,受聘于三资企业担任企业主管人员或受聘于外国企业驻华、港澳台企业驻境内代办机构担任主管人员的情况。

⑺计划生育、收养子女方面的情况:计划生育二胎指标及收养子女申报的原因、所涉及的有关政策和有关证明,主管部门的意见。

⑻配偶、子女受到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的情况:查处机关、原因、时间、事情经过、处理结果、本人态度及配合情况。

3、本人认为应当向组织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也可以报告。

㈡报告可采取事前报告和事后报告、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事前报告为主。对报告内容,局党组认为应予以公开或本人要求予以公开的,在会议、政务公开栏或局域网上进行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予以保密。

㈢凡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营建、买卖住房,本人参与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子女婚丧喜庆事宜,购买汽(轿)车,因私出国(境)等事项都要事先报告,并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0 篇8

第一章

第一条

为确保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遵循“事前请示,事后报告,实事求是,及时准确,逐级上报”的原则。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机关及司属各单位。

第二章

请示报告事项

第四条

重大事项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要会议、文件、批示等

1、要求及时贯彻落实公司的重要会议精神。

2、公司的重要会议、文件、决策及有关工作部署。

(二)重要工作事项

3、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重要统计数字汇总上报。

4、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

5、年度工作阶段目标完成情况。

(三)安全、质量、信访、稳定

6、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7、其他影响社会稳定、危害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

室;涉及劳动人事等重大事项,一般应抄送公司人事部;涉及资产处置、资金流动等重大事项,一般应抄送财务部;涉及法律文书等法律重大事项,应经法律办审查。上述部门接到抄送件后,应认真审核,并向分管领导报告审核意见。

第十条

对各单位申报的重大事项,办公室按照轻重缓急采取不同方式,报公司领导进行研究批复。一般的批复程序为:由办公室向公司主要领导报告,经公司主要领导批转有关职能部门调查落实后,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领导,经公司领导集体研究后,下发文件或口头进行批复。

第十一条

办公室要做好各单位重大事项报告资料的存档备案,各领导和职能部门按照责任分工负责各单位重大事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各单位主要领导是本单位重大事项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重大事项报告的主要责任人,职能科室、部门主要负责人按职责分工为本部门所涉及重大事项的直接责任人。

第四章

第十三条

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篇9

一、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适用范围

公司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内容

1、本人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和持股情况;

2、本人、配偶及共同生活的子女营建、买卖、出租房屋和参加集资建房情况;

3、本人参与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收受礼金、礼物情况;

4、本人及其配偶因私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活动情况;

5、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出国(境)留学、定居情况;

6、本人、配偶及其子女受到执纪执法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的情况;

7、本人、配偶及其子女根据规定需要报告有关从业及其变更情况;

8、按照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向纪委报告的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其他重大事项;

9、本人认为应当向纪委报告的其他事项。

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形式

1、报告可采取事前报告和事后报告、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事前报告为主。

2、报告的形式,一般应书面报送,按规定应该事前报告的必须事前报告,事后报告一般不能超过一个月。

3、领导干部本人应自觉、及时报告重大事项,若不按规定报告或不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公司纪委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四、几点注意事项

1、领导干部应按时、如实地报告个人重大事项。

2、不报告或不如实报告的,经查明情况后,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等处理。

3、党员、群众对报告人报告事项有反映,或报告事项与事实不符的,公司纪委责成其说明情况;仍不能说清问题的,一经查出,构成违纪违法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篇10

2、领导干部本人及家属、子女户口变更(除随军、招生、婚嫁等“农转非”和农村户口迁往异地外),应向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申报。

3、因家庭特殊困难,确需借公款元以上且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应向县纪委申报。

4、直系亲属(指配偶、父母、子女等)受到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的情况,个人及其直系亲属涉及重大民事纠纷的.,应向县纪委报告。

5、本人因私出国(境)和在国外活动的情况,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的情况,应向县委组织部报告。

6、经县计生委批准生育第二胎的,应向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报告。

7、因工作需要在各类经济实体兼职的,应向县委组织部申报批准(但不得兼职兼薪)。配偶、子女经营个体、私营工商业,或承包、租赁国有、集体工商企业的情况,受聘于三资企业担任企业主管人员的情况,要向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报告。

8、每半年填报一次《党政机关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表》及《县直属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收入申报表》。

9、本人参与操办的家庭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要向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及时报告。

10、 本人认为应当向组织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也可报告。

中共XX县委

集团公司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 篇11

来源: 未知

作者: 资产财务部

发布时间: 2008-6-1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集团财务管理,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规范集团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结合集团实际情况,制订《通号集团公司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是指可能对企业财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或事件出现时,按照本制度规定企业应及时将相关事项向集团公司报告的制度。

第四条 企业重大财务事项报告义务人包括:

1.企业负责人(厂长、经理);

2.企业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工作的负责人);

3.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

4.集团公司派驻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5.企业其他相关负责人。

第五条 集团公司受理和审议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的人员,负有对外部保密的义务。

第六条 各企业应按照本制度规定,落实重大财务事项报告责任,确保集团公司及时了解、知悉和掌握重大事项。

第二章 重大事项的范围和内容

第七条 企业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分为请示和备案两种情况。请示事项需经集团公司批准后实施。备案事项不需经批准,但集团公司对备案事项提出了不同意见的,企业应按照集团公司意见对企业原拟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第八条 企业重大财务请示事项主要包括:

(一)财务预算以及预算的调整;

(二)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的调整事项;

(三)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及非经营损益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事项;

(四)大额减值准备的提取和资产损失的核销(存货单项损失在5千元及以上、其他资产单项损失在5万元及以上);

(五)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重要会计差错更正、合并报表范围和口径变动;

(六)对外(包括对子公司)投资、担保和借款;

(七)集团内部交叉产品价格政策变动;

(八)重要资产(不动产、关键设备、生产线、重要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处置;

(九)企业分立、合并、产权转让、重组和改制;

(十)企业以财产进行抵押;

(十一)发行企业债券;

(十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十三)修订企业章程涉及注册资本、股权比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配等条款发生变动;

(十四)企业财务舞弊案件的处理;

(十五)其它需要向出资人报告的事项。

第九条 企业财务备案事项包括:

(一)财务工作安排和总结;

(二)季度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三)涉讼事项或因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受到重大行政、刑事处罚并有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失或赔偿;

(四)企业出现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安全事故);

(五)企业委托的资产评估事项;

(六)企业重要关联方关系及交易;

(七)企业未清偿到期重大债务(指占企业负债总额10%及以上);

(八)企业重大潜亏事项或重大或有财务事项(指占企业资产总额10%及以上);

(九)企业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

(十)企业财务负责人无法履行职责或者因涉嫌违法违纪被有权机关调查;

(十一)企业外部股东发生重大变化(拟改制重组、被兼并、拟关闭或可能破产、股价发生重大波动)

(十二)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原材料市场价格发生重大波动、地方政府或行业出台新的政策对企业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十三)更换会计机构负责人;

(十四)其他重大风险情况。

第三章 重大事项内部报告的程序

第十条 企业应按照下述规定向集团公司报告重大财务事项:

(一)对于请示事项,企业应在实施前以正式书面文件形式向集团公司提交报告,经过批准后实施。

(二)对于备案事项,除集团公司另有规定外,企业应按以下原则报告:

1.企业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就重大事项做出决议的,应在决议后5日内以文函形式向集团公司报告决议情况,并附相关决议文件;

2.企业就重大事项与有关当事人签署意向书、协议或合同的,应在签署后5日内以文函形式向集团公司报告,并附相关协议文件;

3.重大事项获得有关部门批准或被否决的,应在批准或被否决后的5日内向集团公司报告批准或否决情况;

4.企业出现重大突发事项的,应在知悉的当日以电话、传真或邮件等方式向集团公司及时报告事项的内容、原因、可能产生的影响、企业拟采取的措施。紧急事项应在知悉的当时报告。并在之后随时报告进展或变化情况,直至事项的解除。

(三)集团控股企业重大事项的报告责任和方式,按照集团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派出董事、监事管理办法》(通产权〔2006〕8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受理企业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受理部门应在收到报告后按职责权限及时予以处理。如认为必要,可以要求企业补充报送有关详细资料。

(一)对企业出现重大突发事项的,受理部门应在知悉的当日、紧急事项应在知悉的当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领导报告,并同时告知其他相关部门;

(二)对企业上报的请示事项,受理部门应在收到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提出批复意见,提交主管领导或总经理办公会研究,经批准后及时批复企业;

(三)对企业上报的备案事项,受理部门应在收到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未提出不同意见,视为同意备案;

(四)应会同其他部门共同处理的请示事项,各部门之间不得推诿。不论部门职责分工是否为主办部门,收到企业报告的第一个部门即负有受理责任。应向上一级领导报告的应在当日报告,应转入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在当日与其他部门进行衔接。

第四章 责任与处罚

第十二条 企业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对于不按本制度报告企业重大事项的,或故意漏报、瞒报重大财务事项的,集团公司将追究企业负责人和总会计师的领导责任及其他报告义务人的工作责任;对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后果的,集团公司将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总会计师及其他报告义务人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处理企业报告事项。对拖延不办或越权指示、或违法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企业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的,集团公司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制度与集团公司过去的规定不一致的地方以本制度为准。

人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篇12

股司董办„2011‟162号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印发《重大事项内部报告制度》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根据2011年8月16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2011年第五次会议精神,现将修订后的《重大事项内部报告制度》随文印发,同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单位应在收到本制度后5个工作日内,将本制度送达本单位报告义务人(公司委派至各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办公室负责送达)。

二、公司各单位、本部各部门应指定1名日常联系人,负责本单位(部门)重大事项报告,并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联系人信息(包括姓名、部门、职务、座机、手机、电子邮箱)报送

(一)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二)公司各部门负责人;

(三)公司所属各全资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四)公司委派至各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五)公司各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六)上述部门或公司指定的日常联系人。

上述报告义务人均负有按照本制度规定的时点向公司报告其职权范围内所知悉的内部重大事项的义务,并对本部门或本公司日常联系人所报告事项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各子公司的董事长、各分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本部门或本公司的重大事项报告工作,各子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公司的重大事项报告工作;公司各分公司应当指定一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具体组织和协调本公司的重大事项报告工作。

日常联系人应当熟悉相关业务和法律法规,并报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备案;如日常联系人发生变动,应于变动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办理变更备案登记。

第六条 公司董事会办公室是公司重大事项内部报告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承担重大事项内部报告的相关工作。

公司各全资、控股子公司的董事会办公室、不设董事会的全

付款保函、履约保函提供的反担保等);

(四)公司或所属各分公司、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事项,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应当在合同签署前5个工作日报告:

1.与关联自然人之间发生的交易金额在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关联交易;

2.与关联法人发生的交易金额在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的关联交易;

3.根据证券监管机构要求应当披露的其他关联交易。公司财会部应于每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公司董事会办公室报送关联交易的会计记录、核算、报告及统计分析。

公司财会部应当及时向董事会办公室报送因股权关系导致公司关联人变化的关联人名单及关联关系的说明;

(五)公司或所属各分公司、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应当及时报告:

1.涉及金额在人民币1亿元以上的(标的额为外币的,按立案当日汇率折算)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2.虽未达到前款标准或者没有具体涉案金额的,但基于案件特殊性,可能对公司股东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诉讼、仲裁事项;

3.涉及公司股东、董事会决议被申请撤销或者宣告无效的诉讼事项。

3.变更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

4.董事会就公司发行债券或者其他融资方案形成相关决议;

5.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持股情况或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或拟发生较大变化;

6.公司法定代表人、经理、董事或监事提出辞职或发生变动;

7.生产经营情况、外部条件或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包括产品价格、原材料采购价格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等);

8.新颁布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政策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9.聘任、解聘为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10.法院裁定禁止公司控股股东转让其所持本公司股份; 11.股东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或者设定信托或者被依法限制表决权;

12.获得大额政府补贴等额外收益,或者发生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或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3.其他可能影响公司声誉等的重大事项。

第八条 如果已报告本制度第七条所述的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还应当按照下述规定持续报告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

(一)董事会、监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就该重大事项形成决议的,及时报告决议情况;

时报告董事会秘书;

(二)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将需要披露的重大事项报公司董事会秘书,由其提请公司董事长向董事会报告。

第十条 所报送重大事项属法定信息披露事项的,由公司董事会秘书负责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对外披露。

第十一条 本制度第九条第一款所述的“有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一)发生重大事项的原因、各方基本情况、重大事项的主要内容;

(二)所涉及的中标通知书、合同意向书或协议书等相关法律文件;

(三)所涉及的政府批文、法律法规、法律文书等;

(四)法律事务部、中介机构关于重大事项出具的法律意见;

(五)公司内部对重大事项审批的意见、相关决议;

(六)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或报告义务人认为与事项密切相关的其他重要材料。

第十二条 公司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需要进一步了解重大事项的详细情况的,报告义务人应当积极配合。

第十三条 公司董事会秘书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对报告义务人进行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培训,以保证公司内部重大事项报告的及时和准确。

上一篇:《热血教师》个人观后感心得下一篇:一年级暑假计划400字作文:我的暑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