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成本分析报告(共8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也随之增强,带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服装加工企业,由于其行业壁垒低,入门简单,外销容易,从而也导致受国外经济状况制约较大以及竞争激烈的局面。另外,近几年的劳动力成本与原材料价格不上涨趋势日益增加,加工型服装企业如何在种种不利的局面生成发展也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一情况,从企业内部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成本管理的方式来提出建议。
关键词:服装加工企业;成本管理;建议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11-0-02
服装加工企业可以提供较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国家在一定政策和制度下鼓励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大部分的服装加工企业都是以出口产品贴牌为主,产品自身的附加值被国外企业拿着,在核心竞争力上略有不足,近些年来由于人力资源和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的升值和退税比例的下调,企业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的严峻问题,如何改变企业现状和扭转形式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其中加强管理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已是主要捷径,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本管理的相关概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的范围分别是各部门对成本的预测以及成本计划和进行成本决策与核算、管理、分析等方面,覆盖的方向全面,贯穿整个经营活动的过程。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尽一切的利用资源以及调动人力的基础上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保证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产出,其中管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定时期的成本管理为预先目标,发挥成本控制的主要职权,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各种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管理,特别是投入发生前的成本以及控制过程中的成本,从而保证预防和调节的措施让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管理
(一)成本控制对象。本文中成本控制的对象主要是指服装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成本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流程:服装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运输、售后服务和管理过程以及后勤保障等过程。对于服装加工型的企业,在整个环节中容易产生成本较大波动的是原料采购和样板制作的过程,另外就是销售过程中成本波动。在针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要加强这几方面的督管。(二)成本控制内容。成本控制的内容按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产前控制和产中控制以及流通控制;以成本的构成为细分主要是原材料、人力与行政管理以及制造成本控制。针对加工型服装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在原材料方面主要是以生产所需的布匹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基层员工的工资构成为主;制造成本是指动力燃料等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正常的行政开支管理而产生的费用。
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向不明确。服装加工企业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方向停留在对市场的表面分析以及行政管理。具体表现在成本控制停留的方向一般是容易看见的项目上,例如是原材料以及办公费用,至于一些不易发现或是隐性的成本,企业则比较忽视和考虑,导致管理方向的不明确以至成本过高,企业的竞争力不强。
(二)管理范围不广泛。大部分服装加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以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策略为主,企业员工的作用是以为完成成本管理控制目标而工作,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上都比较缺乏,因此整个成本管理的形式为“自上而下”,管理范围并不广泛,受众面小,部分制度很难贯彻落实。
(三)管理工作不合理。服装加工企业对内部管理成本的工作往往是以任务型和控制性的发放方式从上往下的进行任务下达的,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都是以完成目标的方式而展开节约成本的工作,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培训工作并没有相应的进行开展,尤其是对基层员工的工作培训计划,不注重全面多能的员工培养,没有一定程度上利用员工的技能性去提高劳动效率,用来节约人力成本。
(四)机械设备过于老化。对于服装加工企业的机器设备老化与陈旧的问题,一般是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降低折旧或是对折旧采取不计提的方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导致产品的竞争能力不够以及后劲不足的情况,从而减少了改造资金的投入以及缺乏核心的技术竞争。
(五)库存控制不理想。企业对库存货物的管控和监督力度始终是不太理想,对仓库存货的盘点方式比较守旧,从而使得资金周转慢,限制了企业资金流通的速度,进而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生产经营情况带来影响。
三、加强成本管理的策略及方法
(一)转变管理意识。服装加工型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必须摒弃原先的管理观念与模式,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树立成本效益的观念,由传统管理模式中的“节省开支”到现代的直接与效益挂钩的转变,真正的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提供完善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也力求使企业尽可能多的获得利润。企业在实施现代管理的前提就是对管理意识的转变,直接将成本效益观念带入成本管理中,将其看待成一切效益的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来看待前期的投入是否必要与合理,并在整个过程中控制成本的支出,尽可能的多创造使用价值。企业管理者在整个管理体制的建立中要有着足够的重视与认识并且恰当的落到实处,因此在对管理人员的管理中需要筛选有胜任能力的和具备职业道德以及财务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另外在机制建立中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经营意识与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改变传统的惩戒方式对员工进行约束,这样才可以更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真正的实现民主管理。
(二)进行成本管理。大多数服装加工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监管还处于在对生产计划和任务订单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特别是对每道工段和工序没有采取细致化、管理化的手段,导致企业管理阶层不能及时地掌握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状况。因此,服装加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加强成本观念认识。对全体员工进行成本观念教育,培养培养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使服装加工企业落实生产与管理并重,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促使每一位员工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形成自身的成本意识,主动的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与方式,例如对最细小的如物品摆放方式动作分析等。对降低企业成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其成为“自上而下”的成本管理形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企业少数人的成本管理变为全员参与管理的模式,降低成本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三)机械设备改造。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原因是为了从内部制度上进行更新改造,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与节约一定的成本开支。因此,为了保持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提高工艺水平就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改造,淘汰一些陈旧与落户的设备,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维修费用的发生与使用效率,减少残次品的数量,保证产品的质量,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与竞争力。
(四)提高资金使用率。企业想要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就必须加快资金的周转周转速度以及降低使用成本。首先可以通过对库存的管理与控制,一方面是定时定点的进行盘点,不仅可以提高仓库的使用次数也可以很好避免货物的积压;其次是采购部门在进行物资采购时必须及时的查看原有的物资登记情况,以免反复购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对必要物资进行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尽量的合理与多方比较,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要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最后是生产部门在经营活动过程中针对生产周期和原材料的使用率一定要缩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外企业可以内部组织一个专门的部门以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回收与再利用工作,从而真正的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服装加工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应当将着重点放着如何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上,尤其重视对技术设备的投入。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中首先是对管理意识的改变,将经济效益与成本管理直接挂钩,改变以往旧的管理模式,其次是在整个管理政策中进行细致化的管理模式,摒弃原先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尺度,让员工参与到成本管理的每个环节,另外是对机械设备的更新,这个是提成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创新管理的直接原因,有利于企业抓住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的水平;最后是加强对废旧物资的监督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冯仕玲.浅谈服装企业的成本控制[J].轻纺工业与技术,(01).
[2]陈汉东.浅析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新趋势[J].企业导报,(01).
[3]周晓惠.服装企业生产流程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8).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 服装行业在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 还会面临各种客观因素的挑战。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压力下, 我国大多数服装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 都更加重视成本管理, 通过开源节流, 逐步转变旧有的成本管理理念, 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经营管理的创新化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 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长足的提升, 消费观念的转变也给服装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 人们只需要达到较低水平的衣食住行水平, 所追求的是统一化的消费习惯, 现在人们追求的是时尚化的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鉴于此, 为了适应时代和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 服装行业开始有意识地采用自动化、电脑化的生产模式。伴随着高新技术在服装行业中的深度运用, 一方面帮助服装行业显著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提高了制造费用在服装企业产品成本中的比重。针对这样的客观现象, 成本计算的科学性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管理层做出经营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同企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目前, 我国纺织工业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在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的现在,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逐步凸显, 为我国服装行业全面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服装行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 服装行业确有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必要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 服装行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导致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开始朝着差异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服装行业的季节性, 尤其是时尚感不断增强, 很多服装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多品种、多款式、小批量”的发展模式。在服装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 我们必须看到的是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各类直接费用的比重已经开始大幅度降低, 间接费用却大幅度升高。针对现在国内外市场的白热化竞争, 服装企业的产品定价问题成为关注的核心。产品成本结构一旦发生变化,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出人工工时、产量、机器小时等分配标准下产品的基本消耗。由此可见, 来自企业内外部的种种成本计量、管理的压力, 都驱使着服装企业改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的核算。
(二) 服装行业能够正确对各项作业进行确定
所谓“作业”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诸如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包装、保管等各个环节, 这其中的每一项具体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一项作业, 并且在执行任何一项作业的过程中, 都会涉及到一定的资源耗费。根据作业成本的产出方式分类, 可以将作业划分为单位水准作业、批量水准作业、产品水准作业、设施水准作业等类型。其中, 与单位产品产出有关的作业叫做单位水准作业;与产品批次数量相关的作业叫做批量水准作业;与产品品种相关的作业叫做产品水准作业;为了维持企业生产条件而生产的作业叫做设施水准作业。其中, 设施水准作业由于会让企业整体受益, 因此并不具体指代某一项产品。客观来看, 服装行业的生产特点使其能够对各项作业进行正确确认。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涵盖服装设计、面料采购、样板制作、裁剪、缝制、熨烫、包装、储存、质量检验、销售等各个基础环节。服装行业需要根据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和性质, 分别确认出服装设计作业、原材料采购作业、样板制作作业、裁剪缝纫作业、质量检验作业、入库储存作业、营销作业等内容。
(三) 服装企业的管理方式日趋现代化
客观来看, 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法, 将提高成本管理的难度, 工作量也较大, 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设备提供技术和管理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目前, 大多数服装企业都开始装配了现代化的管理设备, 能够根据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具体特点和实施要求, 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以便顺利完成资料搜集、系统分析、信息反馈等工作, 能够及时将服装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库存数量、产品消耗作业量等信息进行及时反馈, 让管理层切实了解企业的整体生产运营状况, 可以说, 这些技术的存在, 能够让服装企业获得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条件。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化, 很多服装企业已经开始朝着“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快交货”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变, 因此也给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将更加重视市场调研、服装设计师培养、营销宣传等工作。
三、服装行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建议
(一) 提高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水平, 强化介绍与宣传工作
伴随着各项现代科学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广泛运用, 企业所面临的制造环境已经得到了极为显著的改善, 电脑控制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服装行业呈现出技术密集型的发展趋势, 但是想要彻底改变管理工作中的传统模式, 还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大量的投入。只有服装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全新的成本管理体系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才能够真正产生出应用的强烈动力。因此, 加大对作业成本法的宣传和介绍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企业管理层需要充分了解作业成本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其次, 服装行业的管理者可以学习一系列国外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法先进案例, 相信通过生动、真实的案例介绍, 管理者能够理解得更加直观与深刻, 并且在内心深处引起重视。我国推行作业成本法的相对滞后, 在很大程度上跟缺乏宣传教育有很大联系。服装企业的管理层可以通过成本数据的灵活运用来进行成本管理分析, 选择站在战略高度上审视成本管理问题, 应该摈弃过去仅仅追求眼前短期收益的管理思想, 而是去追求长期成本的稳步降低, 最终实现长期收益, 并且在充分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 改进成本计算方式, 尽可能消除各种阻力。最后, 服装企业还可以成立相应的咨询机构, 用以解决各部门在实施作业成本核算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 对突发状况进行处理。
(二) 企业需要重视对成本核算基本资料的汇集和统计
一方面, 服装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重视对产品成本核算基本资料的汇集, 这是服装企业完成高质量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和原始资料。通常来说, 原材料及其他主要材料是服装企业产品中的主要成本, 因此对于每个班组、机台消耗的原材料的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从实际业务需求来说, 仅仅依靠这一点来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是不足以高质量完成工作的, 服装企业还需要进一步记录各类有关于成本核算的基本数据, 诸如机器消耗的蒸汽、空压、水电数量等等。如果缺乏以上数据, 那么最后形成的成本信息将是不完全的, 管理者很难利用这样的信息对企业成本进行准确掌控, 成本信息的偏差甚至还会导致管理层决策的失误。另一方面, 服装企业的其他部门还应该重视对成本核算信息的统计工作, 汇集成本信息是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初始环节, 后续的统计工作则会对成本核算环节的有效性、准确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尤其是在作业成本核算法下, 对人工工时、制造费用等数据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好适当的方法和标准。
(三) 作业成本核算法下将改变过去的制造费用分摊法
通常来说, 服装企业的制造费用在企业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都会超过50%, 是企业产品成本的首要组成部分, 更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因此, 科学地对制造费用进行分摊是十分必要的。从现有的情况来看, 服装企业在进行制造费用的分摊过程中, 往往还在沿用按照机器工时为基础的分配方法, 然而在目前多种类服装的生产模式下, 虽然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大部分相同, 但是对于原材料的消耗量和基本比例却有着一定的差异, 每一种服装所涉及到的生产线、加工流程也不尽相同, 因此, 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成本计量方式会造成成本核算结果的失真。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解决制造费用分摊不合理的问题, 对提高服装企业成本信息核算的科学性有积极影响。
四、结语
近十年来, 作业成本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成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会计核算办法, 它能够更加紧密地将成本与价值联系起来, 弥补传统会计核算的缺陷。作业成本核算的一系列思想对于促进服装行业提升内部控制水平、重新梳理经营管理理念、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服装企业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日益重视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逐步完善, 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实施将会给服装企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管理制度上的深层次革新, 最终会被更多的行业所借鉴和采用。
参考文献
[1]胡端红, 胡桂兰.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羊毛衫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分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1) .
投资要点:
1、 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速创年度新高。
2、 棉花直补细则将引导新棉价格下降,利好棉纺织龙头企业。
2014年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933.53亿美元,同比增长5.74%。其中,纺织品、服装分别出口733.63、1199.90亿美元,同比增长4.67%、6.40%。8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305.33亿美元,同比增长8.89%,环增0.61%,其中,纺织品、服装分别出口99.64、20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14%、10.27%。
同时,8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同增1.4%。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中,零售额实现同比正增长的企业有2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13家,较上月增加7家。其中,服装、化妆品、日用品类销售增长情况好于上月,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8%、3.9%和6.2%。
另外,临近9月中下旬,新棉将进入规模化采摘阶段,预计近期将出台的棉花直补细则将引导新棉价格下降至1.5万元/吨左右。2014年受棉价将大幅下跌的预期,棉纺织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客户都倾向于谨慎下单,若棉价后续大幅下跌并较快企稳,棉纺织龙头企业2015年的订单将明显向好。
医药:基药主线存在投资机会
投资要点:
1、 二季度行业环比数据有所改善。
2、 国家严控基药增补,进入增补目录品种有望受益于新一轮基药招标。
今年二季度,行业环比数据有所改善,中药、医疗服务和原料药等细分行业业绩良好。2014上半年医药行业营收同比增长14.8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32%,行业整体向好。从各细分行业运行数据来看:医疗服务、中药板块上半年一直维持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态势发展;而化学制剂板块增速略低于行业平均;化学原料药板块具有周期性,今年上半年由于各大宗商品提价刺激,其收入增速提升到14.88%。
另外,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国家卫计委制定并印发《意见》,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用药衔接,促进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进一步满足基层用药需求,有利于完善国家药物政策。《意见》明确提出不鼓励进行新的增补。由于国家严控基药增补,尚未增补的省份未来继续增补的可能性小,因此,进入多省基药增补目录的品种有望受益于新一轮基药招标。
推荐天士力、华东医药、康缘药业、誉衡药业、香雪制药、通化东宝等新进国家基药公司。
环保:水处理板块迎投资机遇
投资要点:
1、 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将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2、 污泥处理投资高速成长的黄金时代到来。
2014年7月21日以来,环保板块涨幅17.5%,跑赢全部A股约2.5个百分点。其中高成长板块、水处理板块涨幅分别达到24.3%、23.4%,超越环保板块17.5%的平均涨幅;从市值来看,50亿以下公司涨幅20.4%,涨幅较大。
从水处理板块来看,目前地表水及地下水均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污染物排放超过水环境容量。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各项目标的实际进度较“十二五”规划有所滞后,为完成规划目标,预计前期污水治理投资增长停滞的趋势将会逆转。预计2014-2015年,国内城镇污水治理领域投资额分别为450/490亿元。
同时,重水轻泥现象将有所改观。未来污泥处理量或将自2013年的504万吨增至2018年的2940万吨,5年复合增速高达42%。另外,随着第三方治理模式在工业污水领域快速推进,政府监管加强推动工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负荷率上升,以抵消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放缓的影响,预计2014-18年工业污水处理运营费用年均增长10%。
个股方面,推荐聚光科技、雪迪龙和天瑞仪器。
核电:行业步入高速增长期
投资要点:
1、 行业新增项目审批重启在即。
2、 行业高速增长期利好国内核电运营商。
在2011年3月份日本福岛事件后,中国核电行业进入了三年低谷期,政府停止了对新增核电项目的审批。但是,项目审批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重启。预计在2020年前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6800万千瓦,对应2014/15年和2016/17年新批准装机容量分别为600-800万千瓦和800-1000万千瓦。
另外,发改委在今年发布的《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力争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力争2017年底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这或将成为政府支持核电行业的一个有力信号,支撑行业回暖。
随着新增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预计2014/15年均新增装机容量为900万千瓦,而过去14年中每年平均只有100万千瓦新增。同时,核电行业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准入门槛较高。目前中国政府只允许四家国有企业控股核电站,其中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控制了几乎全部的核电站。在此情况下,国内核电运营商将受益。
一、服装零售行业概述
(一)服装零售行业的界定及特征分析
服装零售业是以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团体等为服务对象,通过提供不同经营项目的服装品类产品销售,以现金及与现金交易相对应的信贷消费的交易方式进行结算的零售业态,属于零售业按零售业种划分的细分行业。服装零售业位于纺织服装产业链终端,直接面对消费者。
1.周期性。服装零售业产品各异,一般而言在服饰产品中,价格较高的高档时尚服饰产品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较为明显,价格较低的满足基本着装需要的服饰产品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小,满足基本着装需要的服饰产品需求有刚性特征,不随经济周期而相应的波动。
2.季节性。服装零售业受季节影响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地域广阔,北方地区由于一年之中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对服装产品的需求随着四季变动差异也较大;南方地区一年之中气候差异较小,因此对服装产品的需求随着四季变动差异也较小。季节交替时是服装集中消费的时间段,各类人群对应季服饰需求旺盛。
目前我国服装销售主要通过批发商、零售店铺(直营和加盟)和网络销售渠道实现,而零售商需要提前备货以应对应季服饰需求高峰。对于服装零售来说,每年的6-9月份为销售淡季,1-5月和10-12月份为销售旺季。因此,服装零售行业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为了提高经济效率,服装零售企业通常在销售淡季进行集中打折促销。服装零售业在下半年的销售额一般明显高于上半年,主要原因在于下半年秋冬装销售旺盛,且秋冬装的单价也要普遍高于春装和夏装。除此以外,由下半年法定节假日所带动的消费需求增长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3.地域性。服装零售业受地域影响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各地经济发达程度、气候条件及对服装的偏好特征都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及各一线城市购买力较高,对时尚趋势也较为敏感,而二、三线城市及周边地区的购买力和时尚敏感度则较低。
(二)服装零售行业产业链分析
整个服装行业主要涉及以下环节:设计、原资料推销、生产、物流配送、品牌之渠道营销、批发商、零售店铺(直营和加盟)、品牌之消费者推广、消费者。服装产业产销模式为:面料商、生产厂、品牌商、总代理、零售商、消费者。面料商和生产商根据成本大约各加价15%销售给品牌商;品牌商根据自己的品牌价值大约加价15%--45%供应总代理;总代理大约加价20%--30%供给零售商;零售商街边地铺大约加价30%--150%后贩卖。零售商商场销售根据商场的定位加价到100%--1000%不等贩卖。服装零售业主要涉及品牌商、总代理、零售商和消费者。离消费者最近的、价值发现较多的产品企划/策划、品牌营销和零售终端(含终端经营商和商场物业)是服装行业的“金三角”环节,是产业链中利润获取最多的环节,利润率最大。
(三)服装零售行业现状分析
基于消费者的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好的品牌就意味着质量有保证、产品信誉好、服务售后完整,以至于购物环境也被列在其中,而更高一层次的理解就是引领潮流、彰显个人形象、职位地位等,人们越来越注重品牌。电子商务让商业模式向多元化发展,随着网络购物的`兴旺,B2C、C2C等各种电子商务模式相互辅助或联合,批发商与零售商的竞争是必然的。未来的格局将会是批发商市场逐渐萎缩,零售商队伍将不断扩展,而零售商的利润增长点不能单靠流通来实现,更多的是要靠品牌溢价去完成。批发模式也将以新型的品牌集成平台所取代,向零售+形象的品牌集成平台模式转换。直营店将是将来服装企业利润增长点。服装行业的利润重点终归是要从流通转到品牌溢价上来。品牌的溢价能力,也是品牌作为服装行业最大利润的证明。对于有时令性的服装行业来说,精确定价和调价是提高利润最快也是有用的手段。
电商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消费渠道的转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中国网购用户调查报告》显示,服装类网购替代率为86.5%,电商对整个服装需求市场规模扩张影响有限。2010年以来,服装网络零售额增速理性回归,2014年我国服装网络零售额为6153亿元,同比增长41.48%。
二、服装零售行业供需分析
(一)需求方面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消费已脱离基本生存需求,服装消费更多的是追求品质和品位。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约为1099元,由于个人消费支出主要受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差异较大,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约为1627元,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约为510元,城乡差距较大,农村衣着消费潜力巨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增速的持续走低,自2011年以来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增速持续放缓,但农村市场增长情况仍然好于城市市场。
由图可知,服装零售额增速与居民收入增速正相关,居民衣着消费支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自2011年以来居民收入水平增速持续走低,加之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服装零售业销售额增速锐减。
2014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零售额为8936亿元,同比增长9.24%,增速自2006年以来首次低于10%;服装销售量为4.22亿件,同比增长-3%,增速连续两年为负。服装消费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明显。
(二)供给方面
根据全国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零售额增速与服装零售期末商品库存额增速比较发现,服装零售期末商品库存额增速自2010年以来均高于全国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零售额增速近10个百分点,服装总体产能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2011年我国服装产能过剩问题显现。2010年我国服装产量一度达到285亿件,2011年出现“断崖式”下降。 2014年我国服装产量为299亿件,同比增长10.41%,服装产能过剩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三)进出口方面
服装店经营的好坏关键在进货,店主一般每周到批发市场进一次货,每季要到外地进两次货。进货时一看款式,二看价格,三看流行,四看面辅料。只要款式新、价格低、面料好的符合流行趋势的服装都能卖个好价钱。进货最好货比三家;销售时要有讲价技巧,善于察言观色,了解顾客的消费心理和其所能接受的价格底线。现在许多服装店都走高中档路线,做品牌服装,吸引了许多熟客,并采取打折扣和发优惠卡等促销方式。由于近年来服装店越开越多,生意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许多服装店改为代销的方式,进货时先付一点定金,卖完后再结帐,卖不完可拿回厂家再换新货,经营灵活,利润虽比购销差一点,但旱涝保收。
中国女装市场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2008年女装在各大百货商场的销售比上一增加了23.1%,2008年女装商品占整个服装类商品销售近38%的份额,占绝对优势。虽然中国女装品牌众多,但却是一个大市场、小品牌的行业。虽然国内女装消费存在重款式不重品牌的现象,但是近两年,这种情况正有所改变。中国女性高级白领人士的增多,也导致一部分女性有了品牌消费的欲望,正由随机消费、情感消费步入品牌消费。中国女装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已从款式和价格之争,开始进入一个细分时代。过去,一家服装企业的产品涵盖几个年龄段,一件衣服可以从20岁穿到40岁,如今,这种年龄跨度大的定位方式已经逐渐被更细化、更专业的定位方式所取代,而且针对特定生活环境和收入水平的顾客群体,产品在坚守统一风格的同时,服装版型也根据不同年龄女性的特征作进一步改进。
【引言】
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进入了调整期,各项经济运行指标或将不再保持过去两位数甚至更高的增速,特别是出口增速必然回落到低位区间。服装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也将进一步改善。行业将继2000 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十年周期性发展历程后,再次经历调整、积累、淘汰和发力的产业演进过程。尽管在指标数据上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进步速度将放缓,但产业体系的构建、价值体系的重塑、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将使服装产业内在素质发生根本变化、得到根本提升,从而完成我国服装产业在国际分工中产业地位的升级,并以此赢取未来发展的契机。行业进入集约化发展阶段,企业集团、产业链集团、品牌集团、跨国集团等大型产业集团群体将迅速发展壮大。以大型产业集团为核心的“星系化”发展模式将对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格局重塑,起到明显的推动和调节作用。大型产业集团对中小企业的带动力、引导力加强,甚至将对产业集群格局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生影响。分工进一步深化,市场进一步细分,将真正为中小企业良性发展提供空间。产业国际化进入实操阶段,国际化将深入行业各个环节和领域,并颠覆性地改变中国服装行业形态。国际化将呈现多元化,供应链国际化、研发设计国际化、制造国际化、市场国际化、渠道国际化、品牌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外延服务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等等均将作为国际化的手段和方式在行业内爆发式增长。特别是供应链国际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实现突破的关键点。本着开放的心态,掌控、分配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是未来我国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录】
第一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服装行业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第二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服装行业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服装行业行业发展
(二)服装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三)……
二、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进一步扩大我国服装行业产品供应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服装行业工业技术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我国服装行业产品质量
(四)……
三、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 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服装行业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服装行业国际市场调查
(二)服装
行业国内市场调查
(三)服装行业价格调查
(四)服装行业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服装行业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服装行业市场竞争调查
二、服装行业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服装行业国际市场预测
(二)服装行业国内市场预测
(三)服装行业价格预测
(四)服装行业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服装行业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服装行业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服装行业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服装行业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服装行业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
(一)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服装行业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服装行业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服装行业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服装行业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服装行业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服装行业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组织计划和人员安排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服装行业项目组织计划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服装行业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服装行业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
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服装行业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服装行业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服装行业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服装行业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服装行业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服装行业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第十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一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 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1)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 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 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
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第十二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风险及防控措施 第十三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营运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净额,是资金总体中流动性最强的组成部分,其周转是整个企业资金周转的基础和依托。营运资金由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等要素构成。营运资金是企业“循环的血液”,营运资金周转快慢直接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和EBIT,营运资金成本的高低影响企业的净利润。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竹泉教授从渠道管理的视角对营运资金进行了重新分类,将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并进一步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这种分类既能够将各个营运资金项目涵盖在内,而且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营运资金在渠道上的分布状况,从而为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借鉴基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研究方法解读纺织服装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以期对该行业企业改进营运资金管理提供参考。
一、纺织服装行业经营活动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行业之一。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经营活动有以下特点:
(一)利润集中
整个服装行业主要涉及以下环节: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配送—品牌之渠道营销—批发商—零售店铺—品牌之消费者推广—消费者。离消费者越近的价值创造越多,产品企划/设计、品牌营销和零售终端为服装行业的金三角,特别是品牌环节利润率是最高的,谁掌握了品牌谁就掌握了利润。
(二)成本构成中原材料所占的比重最大
通常状况下,服装生产企业的成本主要由五方面构成:一是服装的原材料约占总成本的60%-80%左右。二是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10%-25%左右。三是水、电、汽、交通运输等制造成本占总成本的8%左右;四是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成本的6%左右;五是产品外加工费6%左右。这样的成本构成导致服装的成本受原材料价格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纺织服装行业受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制约较大。
(三)纺织服装行业属于高度外向型行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行业之一。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大部分是出口依赖型企业。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上市公司的外销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平均值就达到20%,有些公司的外销占比甚至达到99%。
(四)OEM向ODM转变
目前,世界各服装出口竞争国的外贸加工价格都已经相当透明,加上我国服装生产受到人力、土地、能源等因素影响,加工成本一再升高,继续走单纯贴牌加工路线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外贸加工经验的积累和设计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我国一部分服装企业具备了由OEM向ODM转变的实力,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加入到ODM队伍中来。ODM与OEM最根本的区别是ODM是加入了“自主研发”过程的产品加工,这一关键环节中,科技创新不仅仅创造了利润还牢牢掌握住了资源,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核心技术和超值服务,有效避免了客户流失。从“E”到“D”改变了我国服装行业的竞争力构成,“技术”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竞争核心。目前,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服装产业大省中ODM已经十分普遍,大大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改变了我国乃至国际服装贸易竞争格局。
二、基于渠道视角看纺织服装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
(一)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原材料库存量大,应付账款周转期长,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最短
由于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有的比重达到60%-80%,所以原材料的价格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本总额。于是为了能够抵御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特别是在2010年棉花的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许多公司都积存了大量的原材料,但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效率是很高的,与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相比周转期是最短的,而且周转期的平均值为负数。这与企业推迟原材料的付款期限,占用供货商的资金进行生产,增大应付账款资金额度和周转期,使得营销渠道总的占用资金减少,周转期降低有关。
(二)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服装在产品以及房地产存货项目占用资金量大,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最长由于服装的生产工序较多、流程较复杂,生产的周期较
长,所以在纺织服装皮毛行业的生产渠道中在产品所占用的资金量很大。再加上不少大型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将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受房地产企业生产周期较长,大量房地产正处于开发建设阶段。于是许多大型纺织服装公司的存货中房地产存货项目占用的资金量最大。例如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年末的存货的账面价值总额为18,727,363,249.05元,其中在产品项目的账面价值为379,698,513.51元,房地产存货项目的账面价值达到16,689,239,025.06元。该部分存货项目的积压导致了该行业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下降,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三个渠道中是最长的。
(三)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除外销占比小的公司外,应收账款周转期总体较长
由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属于高度外向型行业,有些公司外贸收入额占总收入的90%以上,外向型行业不仅受海外市场环境的影响,而且汇率的波动对该行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的影响也很大。所以该行业营运资金管理应重点关注外汇风险,特别是汇率的波动对应收账款额度变动的影响。我们通过分析还发现,在该行业的68家上市公司中应收账款管理绩效排名靠前的公司都是那些外销比例很低或者没有外销收入的公司。相反,那些外销占比大的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期都较长,周转效率都很低。从行业的整体情况看,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额度是较大的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期也是较长的,这和该行业属于高度外向型行业,海外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大有关。这是导致该行业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较长的重要原因。
三、纺织服装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本文以纺织服装行业6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按照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计算方法得出近三年来纺织服装行业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统计数据(如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9年和2008年相比,2009年行业平均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显著延长,绩效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行业的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速度变缓所致,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速度也有所降低。2010年与2009年相比,2010年经营活动管理绩效的行业平均水平则有一定的改善,但改善并不十分显著,周转期指标降至107天,减幅只有10.08%,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的改善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从2009年的51天降到2010年的37天,减幅达到27%。
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呈现这一变化的内部结构原因:总体来说,三个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三年内起伏较大,不具有稳定性。采购渠道周转期的行业平均水平,三年来总体上持续降低的,周转期在10天上下浮动;而生产渠道周转期的行业平均水平2009年较2008年有较大的波动,2009年比2008年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增幅达到48%,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行业整体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延长了22天,2010年较2009年无明显变化,该渠道周转期60天,仅比2009年周转期减少两天;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的管理绩效三年中虽有起伏,但最终还是有所改善的,从2008年的43天降低到2010年的37天。
四、纺织服装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周转期长
就存货周转期来看,三年间基本保持稳定,但周转期一直居高不下,维持在130天以上,这可能与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序多,流程复杂,人员构成杂乱有关,存货管理方法并不十分有效,以至于存货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流转速度慢。另一方面我国纺织服装业企业部分投资房地产行业,而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往往跨越几个年度,这必然导致存货周转期的增加。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纺织服装企业存货周转期长达130天以上的疑问。
(二)应收账款回收慢
应收账款周转期近三年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45天左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的外销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平均值就达到20%,有些公司的外销占比甚至达到99%。所以汇率的波动对该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很大,即使国外经济的复苏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量有很大的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绩效并没有很明显的改善,这一方面可能与我国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该行业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额度比较大,但海外应收账款回收难度也大。
(三)应付账款周转期短
近三年应付账款周转期绩效并不十分好,一般维持在45天左右。这主要归结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越来越多企业从OEM向ODM的逐步转变,一定程度上使纺织服装业企业在采购渠道上有更多的话语权,进而占用供应商的资金进行生产,增加应付账款周转期。其次,纺织服装业企业的成本构成使其受上游供应商的制约较大,从而导致应付账款周转期比较短。
总体上来看,我国纺织服装类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是偏低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度依赖出口,以及品牌话语权不足。要想真正改善这一现状必须从提升内功做起,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加大国内销售量,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让国内更多的消费者相信本国自己的品牌服装。
五、改善纺织服装类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建议
针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经营活动和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以及现阶段该行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现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营销渠道建设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主要受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影响(但是前面的数字显示生产渠道是关键),所以加强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的管理是提高服装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1. 转变营销模式:
由直营模式为辅转向直营模式为主。现阶段,我国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采用批发和加盟模式进行纺织服装产品的销售,这种模式虽然能借助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的力量推广企业产品、扩大企业影响力、提升其市场占有率,但由于批发和加盟模式中间链条较长,致使企业对终端的控制力较弱,难以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而现阶段是需求方为主导的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相应对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零售直销模式正好可以弥补批发和加盟模式的缺陷,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
一方面,零售直销模式不仅能捕捉到实时变化的市场需求、市场价格等信息,并快速反馈给企业管理层,有利于企业及时做出开拓市场、研发设计、降价促销等决策,加速库存周转;而且在营销理念、售后服务等方面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另一方面,零售直销模式可以快速回笼资金,降低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服装业营运资金周转期主要受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影响,而在营销渠道内部,营运资金主要由库存商品和应收账款构成(2009年库存商品平均余额占营运资金的比例为44.9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占营运资金的比例为68.25%),零售直销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应收账款占用水平,而且可以根据快速变化的市场信息加速库存商品的周转。目前,以七匹狼为代表的服装企业正在不断增加直营店的数量。在由直营模式为辅向直营模式为主进行营销模式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直营店和批发商、加盟店在价格、货品、形象、售后服务与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冲突,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是确定合理的销售范围,避免最直接的近距离利益和客源冲突;二是严格进行价格规范、保持促销活动的一致性并统一终端形象建设、科学地进行货品品类管理。三是由于直营店的快速拓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网上销售模式的投入成本较低,企业可以循序渐进,利用淘宝网、当当网等网上销售模式作为直营店的过渡或者替代。
2. 完善分销商网络。
营销模式的转变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在转变营销模式的过程中,批发商、分销商等中间客户仍将在长时间内成为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主力。完善优质的分销商网络不仅有利于商品的销售,而且能加快货款的回收速度。纺织服装类企业应对批发商、分销商和加盟店进行整合,通过信息技术加强与这些中间商的沟通,对中间商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销售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优质的中间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完善分销商网络。
(二)利用信息系统实施供应链管理
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缩短客观上需要采购、生产、营销各个流程之间快速响应,而造成各流程之间反应速度过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畅通。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加快信息的流通,提升各个流程之间的响应速度。
利用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采购、生产、物流、营销整个价值链上信息的透明,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信息迅速做出生产、采购等决策。同时,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有助于加速商品的销售。如POS系统可以使各个分销商的销售信息(包括销售商品名称、销售单价、销售数量、销售规格或型号、销售时间、销售地点、购买顾客等)及时传到本部,有的商品可能在A地很好销售,但在B地可能滞销现象比较严重,总部则可以根据各地区的销售信息在地区之间及时调配商品,并安排畅销产品的生产,这不仅可以加速产品的销售、降低库存,而且可以快速把握商机,提升销售业绩,加速资金的周转。
(三)通过“应收保理”改善内外销转型时期的营运资金管理
对内外销转型时期的企业而言,其营运资金周转期存在拐点,尤其是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拐点现象严重,大幅延长了整个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而且,内外销转型期的企业比内销企业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和外部市场风险,所以应重视内外销转型时期的营运资金管理。深入分析转型阶段周转期出现拐点的原因,我们发现主要是收入的波动幅度小于应收账款的波动幅度,也就是说应收账款的回收不及时。建议这一阶段的企业采取“应收保理”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降低坏账损失和外汇风险。
(四)纺织服装业应强化主业,提升内功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70%的纺织服装企业存在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而以房地产为主业的纺织服装企业也高达20%,这与我国房地产市场利润回报丰厚,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纺织服装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客观环境有关。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企业的资本要求、筹资能力等都非常高,而且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在进一步规范当中,其高利润的背后也隐藏着高风险,所以建议企业谨慎入市。同时,甚至有一些国内名牌服装企业以房地产销售收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一个好的品牌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因为房地产业务而将多年来积淀的品牌拖下水,那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另外,国外名牌服装企业大举进攻我国市场,而我国虽然是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大国,但占据的却是低附加值的加工生产环节,没有一个世界级的名牌服装企业。如果纺织服装业能强化主业,不断提升内功,创立世界级的名牌,那将不仅仅是对国家以《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首的政策扶持的响应,更将承载历史的荣耀、为国争光。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72024)和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科规划重大项目(H092DA02)资助。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大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J).会计研究,2010(9).
[2]刘青鸾.我国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与完善建议(J).财会月刊,2011(7).
[3]王竹泉,刘文静,高芳.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J).会计研究,2007(12).
关键词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最佳可获得技术
中图分类号 X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8-0016-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8.003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陷入了“国际压力陡然增大”和“国内经济发展现实”的矛盾。一方面中国已经向国际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另一方面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现代化基础设施还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过程,我国国内经济发展还需要一定的爬坡期,相应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还会快速增加。2010年中国的能源消耗为32.5亿t标准煤,约占世界总量的20%,预计到2020年的能源消耗将达到45-48亿t标准煤[1-2]。水泥生产过程会带来一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约占全球人类活动排放的5%。模型估计显示2050年世界水泥产量将达到36.9亿t,高情景显示2050年产量有可能达到44亿t。全球水泥生产从2000年到2006年增长了54%,同期的排放量从5.6亿t,增加到18.8亿t[3]。
水泥行业是中国的传统基础工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我国水泥产量已突破18.8亿t,连续25年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年产量超过世界的50%。根据初步测算,2009年水泥部门的能源消耗量约为1.53亿t标准煤,约占当年能源消耗量的5%[4],对于中国未来水泥产量的预测,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5]对中国未来水泥产量有一个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水泥产量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三种不同情景下分别为14.91亿t、18.42亿t和21.84亿t,之后逐步回落,到2030年分别为8.50亿t、11.43亿t和15.99亿t。同时水泥行业节能减排也列入了国家重点关注的行业。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水泥企业是重点之一;重点耗能行业能效对标活动水泥行业名列其中;“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水泥余热发电”占据其一,26种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中,水泥榜上有名等。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了水泥行业未来仍将是耗能大户,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水泥行业节能潜力很大。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在识别了18种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典型技术基础上,以日产5 000 t的生产线作为基准,通过边际减排成本的测算,定量分析了水泥部门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并给出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
1 中国水泥企业技术水平和能效概况
目前,中国每t水泥生产的平均热耗和平均电耗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5%和10%。据统计,2009年中国水泥产量突破16.48亿t,当年的燃料、电力消耗达到1.86亿t和1 376亿kW?h时[4],为全社会煤炭消耗量的6.62%、电力消耗量的4%,水泥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10亿t, 占全国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85%以上。可见,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对我国工业整体节能减排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水泥企业众多,技术差异较大,既有一批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能耗高的立窑生产线,其产能比重已经由2003的72%降低到2005年的55%;还有技术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大大提高了热效率,生产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环保的优点。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比重2003年仅为20%,2005年提高到40%,2007年55%,2009年达72.7%(见图1)。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水泥行业还具有一定的减排空间。
近年来通过逐步淘汰低能耗的长干法窑和湿法窑等,实现了可观的节能减排量。吨水泥综合能耗已经由2005年的129 kg标煤降低到2009年的104 kg,降低了20%(见图2)。
2 水泥生产节能减排的最佳可获得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泥生产工艺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从最早期间隔式生产的土立窑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新型干法预分解窑,实现了水泥的连续生产,窑炉单机产量也从10 t/d增加到5 000 t/d以上,更为显著的是水泥生产能耗也大大降低。水泥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包括窑炉工艺、粉磨工艺及过程优化等几个重要方面,并且贯穿原料矿山开采、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等生产工艺全过程。
最佳可获得技术是指最有效、最先进、最节能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并且可以进行实际应用;通过最佳可获得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佳可获得技术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的综合性,包括技术本身、技术的设计、安装、维护及运行;二是技术的可获得性,即在工业生产中可获得实际的、经济的运行;三是技术的最佳,即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取得最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水泥工业最佳可获得技术具有技术的综合性、可获得性和最好的应用效果。为更好地进行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潜力的分析,本文对水泥工业最佳可获得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到了以下18种典型水泥节能减排技术,见表2。
nlc202309031531
3 中国水泥企业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分析
为了能较为全面地分析我国水泥企业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本文选取了上述18个典型的、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技术进行分析,以下分析均以日产5000 t的生产线作为基准。
3.1 边际减排成本的计算方法
基于上述18个典型技术的实际运行效果,本研究对每个技术都搜集计算了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相关参数。在以下的模型计算中,其基本参数的假设如下:
(1)贷款利率/折现率为12%;
(2)水泥生产线为5 000 t 熟料/日;
(3)年生产时间为300日;
(4)熟料年生产量为1 500 000 t;
(5)标煤排放因子为2.6 tCO2/tce;
(6)电力排放因子为0.770 7 tCO2/MWh;
(7)标准煤单价为1 000元/t;
(8)水泥企业用电价格为0.55元/kWh。
另外,本文在计算年化单位成本时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M=C×d1-1(1+d)n
其中:M为年化单位成本,C为单位投资成本,d为折现率/贷款利率,n为该技术的使用寿命。
基于以上的模型和假设,即可计算出该技术的年总成本增量和年总减排量,本文定义的减排成本如下:
减排成本=(使用减排技术后的所有成本)-(基准情景的所有成本)/(基准情景的排放量)-(使用减排技术后的排放量)=(使用减排技术后的成本增量)/使用减排技术后的减排量)
18项水泥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不难看出,从减排潜力的角度来看,潜力最大的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每生产1 t熟料可以减排
将近1 tCO2;从经济效益上来看,成本节约最多的是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达12.52元/t熟料,而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在经济效益上则排名最后。本研究中将减排量和经济效益两项结合的指标,就是上文提到的减排成本。
3.2 边际减排成本曲线
为了能够更好更直观地体现水泥节能技术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本文采用了边际减排成本曲线作为分析的工具。
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C)是评估在特定时间内,一系列减排措施相对于排放基准线减排水平的一种表示方法。它体现的是每个减排措施实现的减排量和减排每tCO2所要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关系。图3是据上述模型计算得到的18种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其中,图中的技术编号是按照减排成本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对应技术如表3所示。
3.3 边际减排成本的分析
通过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选择依据。总体来讲,可以通过不同技术在图中的位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明显位于横轴下方的负成本的技术,即成本有效的技术;第二类是在横轴附近,属于零成本的技术,即通过较小(近似于0)的成本就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最后一类是位于横轴上方,是正成本的技术,即节能减排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方可实现的技术。
从图1中,可以看到,前13个技术是明显位于横轴下方,说明该13项技术在减排的同时还能节约成本,即是成本有效的减排技术。在这13项技术中,减排成本最低(即减排单位CO2所节省的成本最多)的一项技术是矿山优化开采,减少1 tCO2排放的同时能够节约1 522元成本,是一种极具投资吸引力的技术。同样新型窑尾钢丝胶带提升机(每tCO2减排产生效益777元)、生料立磨粉磨技术(每tCO2减排产生效益613元)、生料辊压机粉磨技术
(每tCO2减排产生效益550元)和矿石输送拖动发电系统(每tCO2减排产生效益505元)等也是有非常可观投资回报的减排技术。
从减排量来看,减排潜力最大的四种技术是水泥生产的碳捕集与封存(CCS)、能耗在线检测和分析管理系统、水泥生产替代燃料和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其中CCS虽然是最具减排潜力的技术,但是其处在边际减排成本的正成本区(横轴上方),需要支付额外成本才能达到减排量的技术,而非属于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的技术,并且前期投资巨大,运行维护成本高,不属于近期优先考虑的技术,不过在长期则具有良好的前景。能耗在线检测和分析管理系统处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的零成本区(即
横轴附近),其减排潜力仅次于CCS,属于中期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而水泥生产替代燃料和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则位于在横轴下方,属于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的技术,是近期应当高度关注和推广的技术。实际上,也是近几年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4 结论和建议
基于本文分析,可以按照节能减排技术的性质将其分成四大类:节能与提高能效技术、能量回收利用技术、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使用技术以及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
(1)本文提及的11种节能与提高能效技术均是成本有效的,但是对于中小水泥企业来说,一次性的大额资本支出对其财务是巨大的考验,因此必要的财政补贴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如目前,国家已经对购买使用高效电机加大了财政补贴力度,对低压高效电机根据功率档次每千瓦分别补贴58元和31元,对高压高效电机每千瓦补贴26元。同时全面开展能效对标活动,继续加大升级淘汰力度,作为一个长期工作持续高效执行下去。对于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在政策上给予特殊的支持,如提供低息贷款,降低税收等;对于大型企业政府要加大监督力度,同时适当设置节能减排行政指标。
(2)回收熟料生产过程中的余热,无论是用来供热或发电都是非常现实又节能的措施,但是由于并网难和收费高,使得余热发电技术会遇到实施障碍,需要更多利用市场手段而非行政命令进行推广,其中补贴和贷款政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典型可行的有降低税负水平(例如增值税税率的优惠),给予余热发电优惠电价(差别电价),简化政府贷款(低息/贴息贷款)办理程序和降低门槛。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节能专项资金为节能企业提供补贴,以山东省为例,补贴的标准为每节约1 t标煤给予200元的补贴,若按照山东省2010年产业规划目标,即达到60%的余热发电推广度,则需要财政提供3.1亿元资金的支持,这仅占2006年山东省财政收入的0.17%,具有一定可行性。
nlc202309031531
(3)尽管从技术上讲,水泥生产过程中可以100%地使用替代燃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障碍,如不同替代燃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与传统燃料(如煤)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缺乏替代燃料收集和运输网络以及替代燃料的价格问题等等。需要对适合用来做替代燃料的材料和废弃物进行识别和分类。并且如何处理和使用这些替代燃料的研发成果应当及时共享,以确保可以大量稳定地使用替代燃料。科学规划,建立健全替代燃料的回收和运输网络,在这过程中适当的补贴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现金补贴、税收优惠等。
(4)从技术角度看,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应用不太可能在2020年前实现商业化,如捕集成本过高,我国地质存储潜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以及水泥厂能耗也会增加等问题。因此,不仅要看到CCS的发展前景,更要深刻地认识到发展CCS有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和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到量力而行,加强配套的能力建设。第一,认真分析和评估CCS技术路线,对适合中国发展的CCS技术进行重点研发与示范。第二,应加强CO2储存的研究,对有可能最先作为CO2储存的含油、气、煤的盆地结构的地质进行重点调查研究,对于监测可能、储存潜力、泄漏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估。第三,增强CCS的风险管理能力,对于CCS技术的各个环节(如捕获、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和管理。第四,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引入国外的技术和资金,与全球CCS同行建立联系,跟踪进展、了解动态,交流问题与经验。
(编辑:刘照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国际能源署. 世界能源展望2010[M]. OECD/IEA,2010.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World Energy Outlook 2010[M].Paris:OECD/IEA,2010.]
[2]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 2050 China Energy and Carbon Emissions Research Group. 2050 China Energy and Carbon Emission Report [M]. Beijing: Science Press,2009.]
[3]WBCSD,IEA.Cement Technology Roadmap 2009-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s up to 2050[R].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09.
[4]中国水泥协会. 中国水泥年鉴2010[M]. 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China Cement Association. China Cement Almanac 2010 [M]. Beijing: Jiangsu People Press, 2011.]
[5]史伟,王东. 2009到2050年中国水泥产量预测. 2009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重庆,2009. [Shi Wei, Wang Dong. China Cement Production Forecast from 2009 to 2050.Collection of Papers for China Cement Technology Annual Conuention in 2009 and 11th National Cement Technology Exchamge Conference[C]. Chongqing, 2009.]
[6]汪澜. 论中国水泥工业CO2的减排[J]. 中国水泥,2006,(4):34-36. [Wang Lan. Discussion on Cement Sector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J]. China Cement, 2006,(4):34-36. ]
[7]崔素萍,刘伟. 水泥生产过程CO2减排潜力分析[J]. 中国水泥,2008,(4):57-59. [Cui Suping, Liu Wei. Analysis of CO2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during Cement Production Process [J]. China Cement. 2008,(4):57-59. ]
[8]毛紫薇,王灿,陈吉宁. 山东省水泥行业CO2减排关键技术的实施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20(3):14-18. [Mao Ziwei, Wang Can, Chen Jining. Implementation Analysis of Shandong Cement CO2 Key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3): 14-18.]
[9]刘虹,姜克隽. 我国钢铁与水泥行业利用CCS技术市场潜力分析[J]. 中国能源, 2010,32:34-37. [Liu Hong, Jiang Kejun. Market Potential Analysis of CCS Technology in Steel and Cement in China [J]. Chine Energy. 2010,32:34-37. ]
The Potential and Cost Analysi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Dement Sector
【服装行业成本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运动服装行业分析06-15
暑期县区服装行业调研社会实践报告07-21
服装的行业术语07-08
服装行业存货管理制度10-31
个人简历-服装行业类11-03
服装类广告分析05-25
服装种类调研报告06-15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07-17
Playboy服装品牌分析报告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