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灯作文(共11篇)
是谁,从我们不会写拼音教我们现在可以写出400左右多字的文章。是谁,在我们考试成绩差时却帮我们分析题目,那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语文课吴海霞老师。
一年级开学初,吴老师开始给我们上课,初看她好像没什么特别,可仔细一瞧,原来吴老师的眼睛“会说话”。当我们上课窃窃私语时,她就用生气的眼神盯着我们,全班顿时鸦雀无声,安静下来,只听见椅子的吱响声和水笔落到地面上的声音。当我们全班都学习进步,比如同学们听写都过关,而且字迹端正,页面整洁时,吴老师就好像用看着宝石一样温柔的眼神看着我们。吴老师上的课会让我们哄堂大笑,随时把幽默带进课堂,有时还会插进一些温州话,让教室充满笑声。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没来上课,吴老师就让我们想象他在外面做了什么,她说有UFO来地球,是那位同学没来上课,我们听了哈哈大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晨读大吵大闹,根本不像晨读,吴老师“会说话的眼睛”就一直盯着我们,说:“你们为什么这么吵,晨读就应该有晨读的样子。”吴老师其实为我们好,她很早就说过:“早晨晨读时间就是一天最宝贵的时间!”她的一举一动就是为了正在茁壮成长准备成为苍天大树的我们。吴老师在教我们学习方面花了不少心血,她还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让我有深深的体会。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在上课发完言之后,吴老师突然对我们说:“上课发言的对与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吴老师说完之后,我看见很多同学心里都有感受。我也不例外,听了这句话,很少发言的我,慢慢地,找回了前进的目标与方向。
今后我如果考上大学,我一定不会忘记我小学的语文吴老师;有了好的工作,我一定不会忘记细心而又负责的吴老师。因为是她,让我在人生学习的道路上,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她是我的心灵之灯。
一、 掀起你的盖头来———正解“ 国学”
什么是“ 国学”?相对于“ 西学”而说,它是指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典, 泛指经、 史、 子、 集四部和蒙学读物“ 三百千”及“ 六艺”等的总称。“ 国学”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 已经深深镌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基因之中, 是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形成的以儒学为核心兼容道佛思想的文化体系。 我校的国学课堂有别于旧时的私塾、讲堂, 是对传统教材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要是古诗词与《 三字经》《 百家姓》《 笠翁对韵》《 弟子规》《 千字文》 以及“ 四书”《 诗经》《 老子》《 庄子》 中的经典语句。 这些经典名作为学生点燃了智慧心灯, 培养了他们温文尔雅的气质, 为其德行高尚的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学海无涯 “ 趣” 作舟———另辟蹊径学国学
国学基本涵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是中华五千年道德精神的结晶。 要想使学生能充分品味到国学经典的真谛, 教师必须创设系统有效的学习体系。
1.循序渐进,建构开放的教材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这个向世界贡献过孔子、孟子、 老子、庄子、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 竟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 “ 四书” “ 五经” 了, 有些人甚至只是从一些流行歌曲中才感受到古典诗词之美妙。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重视母语、 建构正确开放的中国语文教育教材体系的责任。
根据儿童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年龄特点, 笔者将国学教材按年级分为以下几类:
一年级:《 三字经》
二年级:《千字文》《弟子规》
三年级:《笠翁对韵》《论语》
四年级:《笠翁对韵》《老子》
五年级:《大学》《中庸》
六年级:《庄子》《孟子》
构建特色的语文教育教材体系, 是加强国民人文修养和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也是发展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改造国民性格的需要。 这样的安排充分依照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学生就在这不断积累中拓宽了自己的眼界,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并且开阔了胸襟,形成丰富的“ 文化教养”。
2.情智语文课,学生快乐的天地。
在我们学校的课程表上, 每周都有一节特殊的课程———“ 情智语文”课。 这节课是学生最喜爱、最期待的。 在情智语文课上,没有环环相扣的追问,没有咬文嚼字的品词析句, 有的是师生共读校本教材时的朗朗书声, 有的是师生共赏校本教材时的欢乐笑声。 情智语文课的教学, 是简单的, 不需要多讲,先捧起书来默默地读,再拿起书来大声地诵着; 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轻松的,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想读几遍就读几遍; 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活泼的, 想表演就表演, 想唱出来就唱出来……从李白到苏轼,从《 如梦令》 到《 一剪梅》 ,一篇篇经典诗文就在这种简单而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地浸润学生的心田。 这看似并没有多少高深之处的普通做法, 却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 语文教学的规律,即“ 读”。 正所谓“ 熟读成诵, 不求甚解”。 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 学生们给《 论语》 配乐, 给《 笠翁对韵》 擂鼓助兴,把《 弟子规》 搬上舞台……为经典赋予了时代的元素, 注入了鲜活的生命。 学生也乐在其中,享受到更多受益终生的精神食粮。
与此同时, 每学期我校还举行一次“ 倾听花开的声音”校本教材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诵读比赛评出个人单项“ 诵读之星”和班级团体“ 金银牌班”。 从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编排,不仅班级里的学生全员参与,还有许多家长也积极地投入其中。 每到诵读比赛月,学生们热情高涨, 家长也热情洋溢, 那快乐的情绪不亚于过“ 六一”儿童节。
3.家常语文课,打开最美的一扇窗。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感悟。 想让经典真正地浸润学生的童年, 只靠每周一节的情智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孙双金校长的带领下, 我们北小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实践课堂教学改革。 少问几个 “ 为什么”,多进行拓展延伸,留下更多的时间、 空间让学生徜徉在经典诵读的海洋里。学了《 古今贤文》 ,再读读《 弟子规》 ;读了《 孔子游春》 , 再背背《 论语》 ; 背了《 揠苗助长》 , 再诵诵《 庄子》 ……由一篇文章带几篇课外美文, 由一个故事走近一位作者。 让孩子在更广泛的视野中, 自由地享受母语阅读带来的饕餮盛宴。
为了更好地保障经典诵读的有效开展, 学校从考核体制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在每学期的语文期末检测中, 学校在每学期背诵的国学教材篇目中,随机抽取十篇进行口试,而这一测试的比重将占学生语文总成绩的30%。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考试制度的保障, 学生和家长对诵读国学教材都极为重视,积累得也更扎实、有效。 走在校园里, 背诵经典诗文的气氛日渐浓厚, 阵阵清脆悦耳的诵读声飘溢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这已经成为北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4. 多彩的活动, 培养诵读经典的兴趣。
古人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通俗的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 学国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且学得轻松而有效。
( 1)“ 流行”制造兴趣。
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 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 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由模仿到感兴趣, 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 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 在学生朗诵经典时,他们的朗朗唱读声,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再加上孩子们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 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而兴趣有如一个共振能量场,互相激发, 互相推动, 很快就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 2)“ 示范”感染兴趣。
黑格尔说过: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 新的课标, 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平等中的首席。 所以在学习时, 我特别注重以激情唤起激情, 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一定先背过,需要讲解示范的, 自己必须研读透彻。 如我和学生一起背诵 《 论语》《 弟子规》 《 三字经》 , 一起咏诵 《 岳阳楼记》《 劝学篇》《 陋室铭》 , 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的设计, 或快或慢, 或吟或唱, 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学生们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 3)“ 动画”提高兴趣。
成语故事、 勤学故事、《 三字经》 故事、《 弟子规》 和《 千字文》 故事等,我一般结合动画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圣贤智慧, 在成长的道路上力行学文。 其后引导讲故事, 让学生在故事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 4) 创意形式巩固兴趣。
唱经典。 《 毛诗序》 说:“ 情动于中, 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质朴的音乐、真实的情感能带着学生跨越千山万水,跨越历史的洪流, 走入经典的传奇。低吟浅唱,就是国学经典的音乐化, 就是学生语言的再创作;低吟浅唱,就是师生对国学经典的语言、节奏、情感交融的过程;低吟浅唱,激发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语感。
画经典。给《 论语》 配画,给《 庄子》 插图, 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把国学按作者、内容主题分类, 办成手抄小报…… 这也是学校学习国学的另一方式。 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中, 孩子们都会用一周的课余时间来专心收集资料, 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国学经典。 通过“ 画”这种艺术形式, 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艺术联想。
演经典。 每隔一月的班会课是学生最盼望的时刻。 因为这一节课, 学生们会进行精彩的国学诵读汇报演出。 孩子们往往会非常有创意地把国学的精髓部分用“ 读、 唱、 讲、 品、 书”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经典如音乐般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营造了更浓厚的诵读氛围。
三、 见证奇迹的发生———诵读经典得提升
1. 诵读经典: 学生潜能开发的有效方式。
( 1) 在小学低年段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我们曾就学生诵读经典与识字量的关系问题作了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6个月至1年,每天15~20分钟的经典诵读之后, 识字量都有明显增长。
一年级6个实验班的学生经过6个月诵读经典后, 实验班的学生平均识字量为800.57个,与实验之前对照“ 小学一年级识字量标准化评价表”比较, 可以发现经过6个月诵读经典的学生的识字量, 相当于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所拥有的识字量。上述实验还表明,低年段学生可以通过看书诵读经典,不需要额外讲解, 就能够自然学会认字。 其中看着书本诵读经典, 和不看着书本诵读经典的两组结果对比显示: 学生看书诵读经典对识字有帮助; 不看书本只是跟着教师诵读对识字影响不大。 这一结果提示了诵读经典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必须看书诵读经典,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是小学二年级实验班的实验。 在诵读经典10个月后,二年级实验班的结果显示: 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识字量水平上相差4个月, 即如果对照班学生只用原来的方法, 需要4个月的时间才能赶上实验班学生的识字量水平。
( 2) 国学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 记忆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16岁是每个人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没有读书难、 背书难、记忆难的概念,并且在这个时期,只要读得次数多,就自然记得住;甚至读得次数越多,就会记得越牢, 他们的记忆力也就发展得越好。 特别是在这个黄金时期,诵读国学经典,对开发他们的记忆力和智慧潜能效果尤佳。 现在我校一、二年级学生能熟背 《 弟子规》《 三字经》 《 百家姓》《 千字文》 , 三、四年级学生能熟背《 老子》《 论语》 ,五、 六年级学生能熟背 《 论语》《 大学》《 庄子》 等几万字的经典,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 诵读经典: 健全儿童人格的有效方式。
如今, 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再加上外来文化、 网络文化等所谓“ 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 营养不良”, 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 自私、 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我校, 学生背诵古典经文已蔚然成风。 我们精心选择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编写的 《 古诗词诵读精华》 作为校本教材,在全校推广使用, 并统一要求各年级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书本体系进行诵读,平均一年达到40首,六年学完三册书,共计230首。我们的教室、 走廊里也张贴着国学经典语录, 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学“ 场”;早晨的微型课上,各班有序地诵读唐诗宋词; 晨会、班级和校园橱窗里,是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阵地。 学校通过开展评选书香家庭、 班级小书迷、开心书会、读书笔记、 剪贴大展示等多种活动, 轰轰烈烈、 扎扎实实地激励和推进了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 并在期末语文检测中适当融入唐诗宋词、中华经典、必读书目的内容,以考查学生阅读的质量。
通过诵读这些语言凝练、 富有韵律、 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 我们的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 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童蒙少年时期是人格的奠定时期, 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 在诵读吟咏中他们会逐渐培养起人文精神。 研究表明,实施国学经典的诵读后, 我校学生表现出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使命感, 对于民族文化越来越感兴趣。 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 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 与他们形影相随, 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形成的时期, 国学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 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 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3. 诵读经典: 培养儿童情操、塑造品德的有效方式。
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不少家长还心存疑虑: “ 学这些老东西有什么用?孩子能懂吗?”而如今家长们的态度却发生了明显变化。 很多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 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用语也多了……家长们说, 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 走进了他们的家庭, 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 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 “ 指南针”。 教师们也反映, 自从学生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 尊重师长了。
中国优秀的经典文化意存高远, 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底蕴和优雅情怀。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诵读古代优秀诗文, 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 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而国学所蕴含的“ 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抛弃的精髓,它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 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 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但生活中,世人阅读状况是令人堪忧的。许多场合你不难发现这样的女孩儿:外表靓丽,但是谈吐俗不堪言;你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男孩儿:时尚帅气,但是思想肤浅,让人可笑。电视里,我们可见大大小小的花样百出的“比赛”、“选秀”,但只要静心看一场,保准你会深深为他们叹息:这些花季少年怎么没读到书啊!
面对如此状况,身为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想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无力改变这个社会;但我们的力量也是无限的,因为我们起码可以用阅读去点燃孩子们的“心灵之灯”,让他们在人生的任何暗流里,照亮自己,展示各自精彩的人生。
一、甘做阅读的“痴情者”
学高方可为师,如果想去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之灯,我们必须先从自己做起,勇做阅读的“痴情者”。工作之余,让我们痴情地漫步书海,细细品味,听书中鸟儿浅吟低唱,看蝴蝶翩翩起舞,任雪花嬉戏在你的面庞,采撷着大自然的珍奇,体味人生的哲理。走进书中,与圣贤相对而坐,倾心长谈,品一品李白的老酒,摘几朵易安的黄花;看看杜甫的眼泪,瞧瞧东坡的华发;听听泰戈尔在“雨天”讲述“孩童之道”,闻闻冰心“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的心灵诉说…… 漫步书海,带着我们的心灵去感受老子的深邃,庄子的诙谐,去饱览“四大名著”的波澜壮阔,领略鲁迅的犀利尖锐,品味巴金的沧桑凝重,去欣赏唐诗宋词的豪迈婉约……这是何等的惬意,又是何等的洒脱!长此以往,我们自己就成了一本书,成了学生心目中神秘而又温馨的书。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先于学生去阅读,先于学生而感动,然后才能把真正优秀经典的作品推荐给学生,使他们保持读书的热情,减少在有限的时间里与经典擦肩而过的遗憾。我们经常阅读、经常推荐、经常和学生交流分享便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学生对阅读的浓厚期待。通过阅读,教师与学生成了相互依赖的生命共同体、共同成长的伙伴。
二、善做阅读的“诱惑者”
要让学生发现神奇无比的“阅读”的魅力,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善于去做阅读的“诱惑者”,于不知不觉中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拥抱阅读。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善于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去诱惑他们。
1.无声的诱惑
无声语言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班级里的环境布置。在和每一届学生见面了以后,我都会挑选自己喜欢的格言,请人书写装裱,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书籍就是营养品,没有书籍,如同鸟儿没有翅膀”、“书就像一个魔术师,带领我们走进神奇的大自然,了解无穷的自然奥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要选择合适的格言,但是,有一句是不变的——“今天,你读了吗?”这句话始终出现在教室的前方,不用我问,学生每天一抬头就会自问了,效果真的很棒!
我还经常在学生的习作本、积累运用本的封面上写上关于阅读的名言,也常常把名人的话恰到好处地写在他们习作的评语中,他们读着的时候总会激动不已。当然,无声语言的创造和运用绝无定格,黑板报的编排、小书签的设计等等都是很好的途径。只要可以润物无声,只要可以惹得学生们眼睛发亮、脸蛋红红、跃跃欲试,就是好的。
2.有声的诱惑
有声诱惑的主阵地在语文课上,在每一篇精美的课文中。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非常美丽,我们一定要在备课的时候吃透教材,精心把握,才能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学生,从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那些经典的片断,一定要美文美读。比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把自己当做了一朵荷花,随着微风翩翩起舞。教学时,我让孩子们站起来,闭上眼睛,在我的朗读声中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也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然后,我又让他们自己去读,去舞,去倾听自己的耳边似乎响起了怎样的音乐……他们说仿佛听到了轻柔的华尔兹舞曲,因此,朗读时,他们读出的是轻缓的语调。紧接的是“风过了,我停止舞蹈……”孩子们在这之间也停顿了许久才开始读,似乎他们自己真的融进了荷花池中,慢慢地才停下舞步……在这样的美读时刻,孩子们忘记了发呆,个个兴趣盎然。利用课堂主阵地,抓住美文美读等环节,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得到你意想不到的提升。
拓展孩子们的阅读面,仅仅利用语文教材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通过“每日佳作欣赏”,引导孩子们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把更多精美的文章带到学校,用自己甜美的声音去朗读,和同学们共同分享。在这样的时刻,还有哪一个孩子不感觉阅读的滋味好极了呢?
三、巧做阅读的“展示者”
当学生们爱上了阅读以后,便会出现很多闪光的收获。这时,我们老师一定要巧做阅读的展示者,及时地把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捕捉住,甚至需要放大很多倍,然后,多渠道展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习作中展示。我鼓励学生将阅读中收获到的美词佳句,所思所得,组织成自己的语言,成为习作中的亮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如,“我好像看到了一位浪漫的诗人。”“只有聪慧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发现。”“了不起,简直就是大文豪啊!”……看似平淡,但在幼小的心灵中,这就是伟大的发现啊。
在竞赛中展示。孩子们都有一种表现欲、好胜心,这是他们证明自己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学中,我喜欢创造各种渠道,让孩子们“比比看”;在各级各类阅读知识竞赛中,我也鼓励他们广泛参与,通过竞赛展示,善于阅读的孩子们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那样的伟大,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
展示就是要发现和创造各种“媒体”,平常我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校刊、手抄报渠道,甚至还鼓励他们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公共媒体上一展身手。展示还意味着要经常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比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竞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找到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舞台,让孩子们集体飞翔。
四、爱做阅读的“拓荒者”
家庭是孩子进行阅读的另一个主要场所,所以,我们还要心系他们的家庭阅读状况。有的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课外阅读,孩子在家时多是在无尽的题海里漫游。所以,我们一定要爱做阅读的“拓荒者”,让家长知道“没有书的家,是一片没有鸟的树林;没有书的家,是一个没有草的山坡;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让每一个家庭都有书香四溢的小空间。我们要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机会进行宣传,和家长取得有效沟通,共同搭建家庭阅读平台,把“家庭小书房”建设好。“家庭小书房”的标准是:每个孩子在家拥有一片自己的空间,一个小房间、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把椅子、一摞健康的书等。同时还要开展每学期的抽查评比活动,从而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每个孩子在家里有了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有了一片散发书香的小天地,阅读的花儿自然芬芳无比,阅读的硕果当然累累挂枝。
总之,做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引领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是我们的责任。也许,我们的希望很伟大,也许我们希望的仅仅这么简单: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无论身居何处,与人相处时不会显得没有品位;在他们遇到困难孤独无助时而不至于悲观失望;在他们每每遇到人生暗流时,都不至于被吞没;进而希望他们时时能够打开心灵,寻求到一扇通往光明的窗口,从无垠的荒漠走向希望的绿洲。或许也就是为了他们未来能在心底里说上一句:感谢您,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一个眼神,彼此就心领神会。以至于后来,我习惯了任何事都找他,慢慢形成了依赖。
因为他可以解答我所有的疑问,可以解决我所认为困难的事,可以在我迷失方向时变成我的指南针。
性格大大咧咧,过于豪放直爽的`我,和男生聊得来,很快就可以成为朋友。而女生……说实话,像那种小女生骄纵,善妒的性格我并不太喜欢,因为会感觉太弱小,爱哭,觉得麻烦,所以,我不太合女生交往。他告诉我:女生怎么可以只和男生玩呢,说出去多不好,要多和女生交流交流,万一碰到自己如意的呢。
我应了,逐渐和女生交流起来,我发现,并不是所有女生都是那么骄纵,也有大方直爽的,很快,我的闺蜜越来越多。我把我的好消息告诉他,他微微一笑,摸摸我的头,宠溺的问我:挺好的呀,现在感觉如何。我伸个懒腰,笑道:幸福感爆棚耶!
不过呢,我也是个善吵架的主。但我和他从不吵架,可能是因为他温和,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吵不起来。
我和闺蜜小A吵架了,起因很简单,她弄坏我的本子,虽然她道歉了,但我没有原谅她,因为那个本子是他送的。我闷闷不乐地告诉了他,他又给我买了一个本子,劝我:去和她和好吧,一件小事,我知道你不会计较。我嘟起嘴:那多没面子。他鼓励我:要啥面子,人家也道歉了,你还斤斤计较,显得多小气。还夸一句:我知道你一向大方!
好吧,我承认,我很听他的话。第二天我就去和小A道歉,又成了好闺蜜。
我颓然地想: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时,盲童自言自语地说“‘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我愕然了,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里却具有了这第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
“大哥哥,你听!”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我茫然地沉默不语。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是有猫叫!”我只好顺从地打开门,呀!真有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地叫。
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之类的声音。
他是用心有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
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比我们多一份细腻的感情,比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的美丽。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熄的生命之灯。我黯然,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了方向,已经不能够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美?
12、本文叙写了有关“盲童”的两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他是用心有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这句话是针对文中什么现象而发表的议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面对这位“盲童”,每个人都会怦然心动,文中的“我”受到震撼,情绪发生急剧变化,开始“颓然”,而后“愕然”,最后“黯然”。请分别指出情绪变化的原因。(3分)
答:“颓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愕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黯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结尾时写了“瞎婆点灯”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本文叙写了有关“盲童”的两件事:“盲童向”“我”询问“红”是什么样子的问题、“盲童”听到小猫叫声、道理:只有用心去领悟世界,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13、在正常人眼里,红色仅仅是一种抽象的颜色,而“盲童”却感受到了它是有生命的,美好的、正常人常常听到的是嘈杂声音,而“盲童”能从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14、同情盲童的不不幸、对盲童细腻的心灵世界的惊讶、对自己感触不到生活美好的自责
内容提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会使学生从内心里信服老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让学生从语言到行动都羡慕老师、模仿老师,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并且拥有正直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人格魅力吸引力感召力正真心灵健全人格
教师被誉为“启迪心灵的使者”。然而,要真正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积极、健康、乐观地成长,拥有正直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却不是一件易事。
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可以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通过在课堂上对“美”的体悟与颂扬,对“恶”的认识与鞭挞,净化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不断向前。而这一切的重要前提就是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对学生有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的启迪力,可以激励、鼓舞学生汲取知识的信心,不断向知识殿堂奋进。
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由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丰厚的文化积淀;优化的教学语言;完善的人格力量。
让教学理念紧扣时代脉动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内容越来越丰富。这对当下的语文教育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作为一个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来说,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紧扣时代脉动,拥有紧跟时代的教学理念。
党在十七大提出了的“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理念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语文教学中同样需要教师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当前的成绩,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变“关注眼前”为“可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们已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人的一生。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学生一旦爱上了语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不竭的源泉。
新疆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任金璧曾经运用“魔鬼词典”的方式引导学生做练“句”的语言训练,“妒忌——一种最无能的竞争;“命运——暴君作恶的权利,也是傻瓜失败的借口。”然后,要求学生把某个物象仿照魔鬼词典的方式写出自己的词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创作,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有了四五条,硕果累累。【1】任老师从思维入手,却训练了语言,思维活了,语言也会活起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
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活动,如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编文艺墙报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总之,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语文教师对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的有效把控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
第二、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
曾在《中国教育报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在一堂语文课上,A教师让学生“亮出我自己”即进行自我介绍。在许多同学把自我介绍和展示特长结合在一起向同学展示后,A老师随机叫了一位同学,这位同学说我嗓子不好,随即深深地将头埋在了桌椅之间。A老师什么话也没有说,又叫了下一位同学。在另一堂语文课上,B教师问一位同学问题而这位同学的回答是“老师,我„还„没„想好!”时,B老师等了一会儿,见他确无说话的欲望,就说:“看来,他可能的确没有想好。那么,下课之后想好了再来说给老师听,行吗?”他如释重负般坐下了。下课后,他随着B老师进了办公室,才知道是这位学生觉得不好意思,他给B老师小声说了自己的见解,虽然声音小,但条理清晰。B老师微笑着对他说“就是这样的,很好,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明天再在班上像刚才那样说一遍,好吗?”见老师鼓励他,他好像有了信心,使劲地点点头。第二天一上课,它讲述的的内容更充实,情节更生动。B老师又让其余学生评价他的回答,大家都给予了肯定。从那以后,这个学生上课发言变得积极主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就意味着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我们应该像B教师一样,用我们的爱心和智慧去哺育每一棵幼苗,为他们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让他们都能茁壮成长。这既是每一个学生享有的权利,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
将学习进行到底
有人这样说,一个博学多才的教师不仅要有演说家的口才和艺术家的风采,让学生从语言到行动都羡慕他、模仿他,而且还应是一个不断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勇于进取,能持续获得知识的人。
在学生心目中,这样的教师是永不满足的知识富有者,他们身上的那种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使学生终身受益,并不知不觉地模仿、追随。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学习者。语文教师亦是如此,只有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学习,与书为伴,成为未来学习型社会的“读书者,进而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因此,担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语文教师,显然更应该热爱学习、认真读书,不断给自己充电,以更新教育理念、丰富知识、增长智慧。
任金碧说:“我读书,是为自己的大脑充氧,给自己的笔进补,说不上有什么经典意识和高峰意识,我不允许有哪一种重要的思想或作品对于自己是全然陌生的。我了解这些东西,既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讲课,而是为了用自己的身心去体认,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因为我坚信一个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教师有能力也有必要理解和吸收一切文明的成果。”【2】
教师,从本质上来讲是文化的传播者,如果自己没有文化,传播什么?如果自己对前沿的文化一无所知,怎样引领学生走向未来?因为谁也不能给予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
学生曾在名著探讨课上这样问过我:“老师,为什么东方人认为《西游记》取经路上唐僧最不可缺少的徒弟是孙悟空,而西方人认为是猪八戒?”“老师,为什么很多妖怪在抓到唐僧之后不先咬一口,而要等父亲母亲或妻子来一起吃?”“老师,2009年年末,曹操墓的考古大发现,颇为惊人,一时间关于曹操的话题再度成为焦点,那么对于曹操你有什么看法?”
像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一定的了解,没有认真研读《西游记》《三国演义》,对当今时事漠不关心的话,你的答案是根本不可能让学生信服的。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朴素而又深刻地描述了成功语文教学的特征:“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3】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学习,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真正尊重传统,又不落后于时代。
苏霍姆林斯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4】
在某语文杂志上,曾介绍过这样两位教师:一位教授没有按常规顺序授课,他迟迟不上房龙《〈宽容〉序言》的原因是,他正在读房龙的《宽容》,准备读完后再和学生一起学习。异曲同工的是,他身边的一位优秀教师也喜欢这样,譬如要讲诗歌了,她一定回去翻翻朱光潜的《诗论》,要讲《报任安书》了,她一定要把《史记》再研读一遍,所以她讲课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
使教学语言鲜活有味
语言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知识的最重要的媒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苦练基本功,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准确的转变为学生能够理解领会的语言并表达出来。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总要有一个反应时间段,而教师清晰的表达,可以大大缩减转化的时间。通过教师清晰的讲授、引导,形成学生较清晰的科学的知识脉络。
北大教授曾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小论文作业:“我观中学语文”要求大家回顾中学阶段语文课开设的情况,包括教师、教学方式、高考、教材等等,说说中学语文到底给了他们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设想自己来当语文教师又可能有哪些作为。有30多篇论文对中学语文持有较多的批评,甚至是否定的意见。有的同学说:“高中语文实际上就是字、词、句的机械记忆课、现代文阅读牵强理解课、作文应试造假课„„即使不上语文课,最后一年勤学苦练突击复习,高考得个130分也大有可能。”但也有文章说,老师激情地讲解、诗意地表达,让他们体会到中国语文之美,体会到中国人文精神的之美,对他们学习、阅读习惯的养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一名从事母语教学的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楷模,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应正确、规范、得体。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经验值得学习与推广,她上课时的语言不仅规范、正确、得体,而且十分优美,听他讲课,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于漪之所以有如此高超的教学语言技术,是与他的努力分不开的。于漪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经过三关打磨:一是将上课时要说的话写下来;二是经过书面语的润色;三是将书面语言再度口语化。这样打磨出来的语言自然就有了一定的质量。【5】
有些老师说,教学过程中很多语言是即兴的,是随机的,这是事实。但是正因为是即兴的、随机的才往往更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语言水平。语文教师通过对语文课的导入语、衔接语、小结语、总结语等久而久之的打磨,教学的即兴语言表达水平也会随之而得到提高。
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北大教授给学生布置的小论文作业:“我观中学语文”中,有30%的文章对老师表示了极大地尊敬,他们庆幸遇上了好老师。这些回忆都谈到,好教师不但
注意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注重思维方式和人格的培养。“高中三年下来,我们远不止在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社会及祖国文化的理解加深了,这些都影响着我对是非善恶的评判以及对人生、世界的感悟”。这些学生同样要面对高考,但整体能力上去了,考试也不成问题。
一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在得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荣获七项世界冠军”的喜讯时激动不已,心中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他感到这件大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于是决定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让学生们进行集体讨论,然后以班级的名义,给为祖国争光乒乓球健儿的一封信。
第二天上课时,他首先向同学们郑重地报告了这一喜讯。接着,他就开始讲述当时的情景:
乒乓球队的叔叔和阿姨是怎么登上领奖台代表中国领奖的,奖杯上是怎么刻上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字的;南斯拉夫诺维萨德体育场怎么响彻我们雄壮的国歌,怎么升起我们庄严的五星红旗;乒乓球队的叔叔阿姨们是怎么苦练基本功的„„他越讲越兴奋,越讲越激动,以致最后有个学生对他说:“老师,你的脸红了。”他立即回答道:“因为我心里太激动了!”老师的真情切意使学生们受到了感染,大家都说全班写一封信太少了,要每人写一封,还要寄小礼物——他们有的寄上了一根美丽的羽毛,愿自己飞到叔叔阿姨身边表示祝贺,有的在家里摘下两朵最美的报春花,说一朵送给男队的叔叔,一朵送给女队的阿姨,愿叔叔阿姨像报春花一样青春、健康„„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师?”100个学生也许会列举出1000个标准,但像上面的这位正直、幽默、博学、有激情的老师,无疑其中的一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一个具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正如二月的春风,能够在课堂上悄无声息地唤醒学生心底对语文的热爱,为学生解疑答惑,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
参考文献:
【1】任金碧《语文论稿》新疆教育出版社2003.7
【2】任金碧《语文论稿》新疆教育出版社2003.7
【3】倪文锦《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2003.5
【4】王海丰《名人格言》2002.1
【5】方智范 赵志伟 主编《走进课堂-中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2009-2010赵丽君、学校教学论文一等奖地区教学论文
文明是涓涓细流,是和煦春风,是灿烂阳光,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妈妈领着一个小男孩在逛街,小男孩口渴了,叫他妈妈为他买一瓶可乐。不一会儿,那瓶可乐就被喝得见了底,那位年轻妈妈从小男孩手中接过空瓶子,向附近的那个垃圾箱大张的“嘴巴”进行远距离投射,在“砰”的一声撞击垃圾箱之后,骨碌碌到了一边。对于这“小小”的失误,妈妈压根儿没想要纠正,自顾自地继续往前走。然后意外的一幕发生了,小男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朝瓶子的方向跑过去,将瓶子捡起,轻轻地放进可回收的垃圾箱中。面对众人对小男孩的交口称赞,那位母亲的`脸从脖子红到了耳根。
小男孩帮妈妈捡瓶子的动作也许不足为外人道,但是这一个细微的动作深深地感染了我。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小男孩用实际行动为他的生命之旅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口痰、一滴水、一片纸屑、一句话、一个手势……文明与不文明有时全在乎一念之间,往往一不注意就会犯下“小”错误,发生“小”问题。扪心自问,小男孩的“乖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的吗?当我们遭遇这样,那样的选择时,是否都能如那个小男孩一样自觉维护文明新风呢?平时,老师、妈妈经常灌输给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理念。往往到了紧要关头,却压根儿地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所以我觉得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单单是一句口号而是应该要切实落实的行动。这一点一滴的举手之劳将浇灌出盛开的文明之花。
人生永远是彩排,而没有正式的演出,我们无法在洞悉了人生的奥妙,领悟了人生的烦恼之后再去选择人生,因此,人生的希望是绝望。
如果风吹断了命运的帆,请不要失望,因为岸还在;如果冬凋零了美丽的花朵,请不要失望,因为春还在;如果乌云遮蔽了晴朗的天空,请不要失望,因为太阳还在。
人生的路曲曲折折,虽然我们不能在这条路上把声明演绎得完美无瑕,但我们抱着希望前进,脚印虽然歪歪斜斜,但足以证明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春秋。
烟花抱有希望,它愿意牺牲生命,希望得到人们的一声赞美。烟雾中的花,应是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但烟花却亮到极点,美到极致,因为它心中的希望在鼓励着它,等待着有朝一日的爆发,为人生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伟大作家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因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将错过群星。”是的,人生的路上远远不止一颗珍珠。
希望是命运的帆,鼓励着人生的航前进:希望是一束阳光,普照了我们的内心;希望是一场春雨,滋润了爱的土地。
希望支撑着我们的新年,让我们在困难中勇敢前进,勇于超越;希望支撑着我们的毅力,让我们在磨难与奋起中壮大。
――题记
深秋的雨总是伴着刺骨的风向大地吹来,即使此时我穿着夹克衫,也会被这冷风吹得瑟瑟发抖。
站在窗边,望着那点点细雨,竟入了神,一阵冷风吹来,我的心情更加浮躁起来。一股无名之火在我心头涌动。
正愁无处发泄,门开了。散步的爷爷从门外进来。
“哎,小玉,怎么不关窗呀,多冷!”爷爷满脸慈祥。
“要你管!”我呼地站起来,两眼怒视着爷爷。
“好好,我不管,你们这些年轻孩子,真那你们没办法。”爷爷叹口气坐在了沙发上。
看着茶几上被我揉成团的卷子,爷爷拿起,慢慢舒展开来,我一把夺过卷子,“嚓嚓嚓”,几下撕了个粉碎。
我伏在沙发上嚎啕大哭起来。
“我没用,我没用!这么关键的测试,最有把握的学科竟然不及格!”我边哭边对爷爷大吼。
爷爷轻轻将我搂入怀中,那温湿的珍珠像脱缰的野马,经过我的脸庞,流入爷爷的怀中,又溅落在地上。爷爷用他那粗糙的双手,慢慢将我脸上的泪液拭去。
“小玉,你平时不善于和我交流,从你爸爸口中,我知道你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你知道你这次在哪跌倒的吗?”爷爷注视着我。
“在哪儿?”我惊异地问道。
“在哪儿?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麦子之所以会低着头,是因为它有满肚子的粮食;芦苇之所以会仰起头,是因为它肚子里是空的。”爷爷深情地说道。
“麦子会低头,芦苇会仰头,这不正是谦虚与骄傲吗?”我满脸疑惑道。
看着爷爷慈爱的脸庞,我顿时明白:人只有谦虚才会进步呀。
爷爷是个农民,不知道什么叫做文学,但他人生哲理诠释得如此淋漓尽致。
从前,有一个犯过罪的人去拜佛,当他来到寺院时,见到一个与佛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跪在那儿。他半信半疑的问:“您是佛祖吗?”那人说道:“是的。”他吃惊的说:“那您怎么跪拜自己呢?”佛说:“有时候,求人不如求己,不如在黑暗中为自己点一盏灯,指引自己前进。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拜自己呢?”说完化作风,飘向远方。那个人幡然醒悟,从此振作起来,干出了一番事业。
流沙河曾经写道“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指引我们走向黎明。”在茫茫无际的黑暗中,你是否也为自己点亮了一盏理想的长明灯呢?你是否看到了前方的光芒呢?
接连几次考试,我不进反退,在父母的期盼与厚望中,我渐渐感到力不从心。考试的失利使我感到沮丧,开始害怕考试,害怕自己再一次失败,父母总在身边教育我,要好好学习,不要干这,不要做那,这些都会影响学习,我第一次觉得他们很唠叨。这时的我就像是一只迷途的羔羊,不知道该往哪走,又好像处于无边的黑暗中,想要再见光明,却又不知道通往光明的道路。我心中的.那盏灯已经变得暗淡无光,前方一片黑暗和迷茫。
老师发现了我的变化,找我做工作。在老师的开导下,我找到了原因,重新点亮了那盏灯,仿佛无尽的黑暗中闪出了一点亮光,是那样渺小,但在无边的黑暗中,却显得那么耀眼,它犹如黑夜中的精灵,尽情的舞动着,带给我动力和希望,它为我指明了方向,带我走向光明。它让我懂得了坚强、拼搏,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前行,不再恐惧黑暗,只为寻到它而奋斗。此时的我就像夜晚暴风雨中的小船,看到了灯塔发出的希望之光,满怀希望的向前驶去,只为到达希望的彼岸。
生活中亦需如此,当你在黑暗中迷失方向时,应为自己点一盏梦想之灯,并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去奋斗,它将永远指引着你走向前方。
人总会在不经意间使这盏灯熄灭,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终日混沌糊涂。但灯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它在等待着你将它再次点亮。
虽然有时候它会变得可望不可即,但只要你不放弃,努力拼搏,将不断走向希望之灯。
生命之灯
有一位出海远航的青年,途中遇到风浪,船只沉没了。他迷失了方向,在茫茫海面上游了好几个小时,依旧找不到回去的海岸线。饥寒、疲累、黑暗、恐惧交迫着他,他快要支撑不住了,而前面仍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就在他决定要放弃的时候,他看到远处有一点灯光在闪烁不停。那光芒是朦胧的、微弱的,却给了他以希望和力量,精神瞬间振作起来。有灯就有人家,他这样想着。而且那灯光看起来并不遥远,只要能游到那儿,就有了生还的希望。于是,他使劲朝灯光的方向游去。游了很久,似乎近了,可乍一看,还是那么遥远,在黑暗中摇晃不定。青年鼓起勇气,继续向前游去,近了,又远了,又近了……如此反反复复,最后他终于靠着非凡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游到了岸边。才发觉那灯光原是从海边高山上一座灯塔放射出来,离他所在的位置还有很远,很远。然而也正是这微弱的灯光在黑夜中为他点燃了希望的曙光,给了他搏击的力量,让他得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平安归来。
总结感悟: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但只要心中有个目标,就不用担心会迷路。就像茫茫海上的灯塔一样,给航海远行的人指引着方向,引导人们旅程的归航。给自己点燃一盏生命之灯,也许它会是你一生的希望所在。有了它,我们就会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它,我们就不会在茫茫人海中迷失征途;有了它,我们就会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着我们,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直到胜利的彼岸!
【心灵之灯作文】推荐阅读:
信念是心灵之灯作文07-23
心灵之灯作文1000字10-25
点亮心灵之灯优秀作文500字12-07
心灵的召唤作文 听心灵的召唤作文07-03
心灵窗口作文07-25
心灵和谐作文12-06
心灵的呼唤作文10-20
心灵高一作文700字06-03
心灵之桥作文09-30
守护心灵的春天作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