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意义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意义(精选14篇)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意义 篇1

敦煌莫高窟,有近的历史。从公元366年起,就有一个和尚发现了这里的神奇。后来,前后的几代人共同携手铸就了莫高窟的辉煌。其中,也有外国人的参与。至于莫高窟为何会成为世界的绝顶文明,是经历了朝代的变迁,繁荣昌盛的。而唐代的繁荣昌盛,更是靠了两代宗皇:李世民和唐玄宗。

先从李世民说起,他为人正直,十分谦虚,受百姓爱戴。也被称为“忠贞之王”。而李世民还有一位孝忠于他的手下——魏征。他敬重李世民,还帮过李世民改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爱打猎,总得来说,如果没有魏征,李世民也不会成为一代的宗皇。

再说唐玄宗,不少人也应该认识,他做为一代宗皇,有三个好处:追捕偷漏税,勤俭节约和裁员,才被称为了“开元之王”。追捕偷漏税,就是这样,一切能收回的钱全部收回来,减少成本。勤俭节约,就是唐玄宗不让宫里人穿太精致的衣服,自己也不穿什么“名牌”。

裁员就是将宫里全部能裁掉的人通通裁掉。所以唐朝国库富足啦!老百姓富了,心情放飞了,各种文人墨客涌现出来了。其中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也就诞生了。

古代的人,就有对飞一种独特的渴望。他们看到了,鸟儿在空中尽情的飞翔,就有了与飞有关的梦想。这个历史问题终于在实现了。见证了!那就是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成功登上了月球,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了起来。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三位,飞向太空的人。同时也实现了古人的飞天之梦。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无论是四大石窟,还是朝代历史,对我们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见证。不管怎么说,辜负不了我们中华儿女的良苦用心,见证了我们的历史!厉害了,我的历史!厉害了,我的国!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意义 篇2

首先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致辞。王院长回顾了敦煌学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敦煌研究》提出“尊重学术,敬畏学术,与学术泡沫划清界限”的要求和期望。与会专家和学者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介绍当今敦煌学研究动态和热点,为《敦煌研究》期刊的发展献计献策。总的来说,《敦煌研究》要继续保持自己的办刊特色,立足于敦煌石窟、敦煌文献、简牍三条生命线,在加强对石窟资料重视的同时,《敦煌研究》要扩大论文研究范畴,论文研究要贯穿于西域、河西、中原、朝鲜半岛等地。

采稿、用稿、编校方面,与会专家主为,征集相关课题,优先发表,重视定向约稿,主要是向新近博士毕业的年轻人和学术界大专家约稿,加强学术会议与学术期刊的良性互动;保持《敦煌研究》的学术性,把握好内外稿的比例、时隔问题,严格把握稿源质量;完善编辑制度,选优汰劣;扶用新人,不拘一格选文章;等等。加强期刊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实现研究成果双语的转化和发布,择优进行外语翻译,推荐论文全文网上发布;加强新媒体的宣传,如利用微信、微博加大对期刊的宣传等;继续保持《敦煌研究》的彩色印刷特色等。最后,《敦煌研究》编辑部领导和职工进行了工作汇报。

总之,此次会议是《敦煌研究》期刊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盛会。《敦煌研究》经历了30余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敦煌研究》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宝贵而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必将助力于《敦煌研究》今后的發展。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3

姓名:斯琴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蒙古族中学

教材名称: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汉语七年级下册

章节:第五单元17课

教学内容:

17、敦煌莫高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了解莫高窟的特点,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教育。

4、了解文章的叙述的顺序和莫高窟的宗教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积累字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的叙述的顺序和莫高窟的宗教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按浏览顺序写物的好处。

教学准备:敦煌莫高窟视频和ppt课件

教学课时:两节课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通过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视频观赏,入情入境。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见元二年僧乐开始凿酷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学习《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①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生词画出来。

②解释字词。(自己查词典)③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读课文

1、范读第1自然段

明确:莫高窟的价值和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

2、齐读第2自然段,按下面的句式说说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莫高窟()在三危山和鸣沙山的()中,四周(),只有它()。洞窟()地排列在砂岩绝壁上。

3、指名朗读3、4、5自然段,让学生讲一讲,莫高窟是怎样形成的? 明确:“随着佛教的发展,洞窟越来越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4、点名朗读6、7、8自然段,回答问题:郭沫若为什么要提“石窟宝藏”四字?

5、齐读第9自然段,回答问题:莫高窟壁画的内容是什么?“飞天”有什么意义要求用原文回答。

明确:壁画的内容是描绘佛教故事,“飞天”的特点是上下回旋,姿态非常动人。

6、默读第10、11自然段,考虑:课文介绍的两尊大佛的造型是怎样的?

小结:本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历史、藏经洞、壁画、彩塑。

7、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明确:文章按参观顺序,从外到内依次介绍了莫高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名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按游览顺序写物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敦煌莫高窟》,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敦煌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迷人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找出过渡句。

过渡句:①暑假中,爸爸带我来到这里,我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②“爸爸,这么多的洞窟是谁开的?”

③“噢,真想不到石窟还有这样的来历”我说。

④咦!这个面积不到三平米的小洞窟,里面除了一尊菩萨外,空空如也。这有什么好看的?

⑤接着,我们又参观了精彩绝伦的壁画。

⑥莫高窟不但保存着无数宏伟瑰丽的壁画,同时也保存着以千记的有没彩塑。

⑦参观结束了。

2、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藏经洞

壁画

彩塑

3、课文那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

明确:第7——10自然段

4、请同学们组成四人一小组自由读7——10自然段,画出你在最喜欢的句子,然后交流喜欢它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把你喜欢之情读出来。

5、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五、总结: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它也是全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六、布置作业:下课后,上网查资料,要对莫高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

板书设计:

17、敦煌莫高窟

藏经洞

壁画

敦煌莫高窟作文 篇4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莫高窟的个人观后感300字 篇5

进入莫高镇后,我们的车开进了一条小径。我那不耐烦的心情又上来了。这时,我看见一块路牌,顿时欣喜若狂,上面写“距离莫高窟还有1公里,哪怕100公里我也等呀!

过了一会,车开到了景区门口,买了票,我便迫不及待地跑进景区。“哇,好美呀!”我不禁连连称赞。从入口来看,一共有四层。但价值却是谁也比不起的。

莫高窟外面壮观,里面更是好上加好。

其中有一个洞窟,进去一看,里面全是画。里面有许多飞天,中间有一个大佛,十分壮观。飞天绕着房子的一周转,佛祖安详地坐着,举着手掌,念念有词。气氛全部融入了这座房子里,大家不发出一丁点声音,聚精会神得看着大佛。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意义 篇6

关键词:佛教艺术;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6-0026-03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Buddhas approval of aesthetic creativity, this paper first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Buddhist art form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as a treasure trove of Buddhist art and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Keywords: Buddhist art; Mogao Grottoe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前 言

有人认为敦煌莫高窟非凡的艺术就是大乘佛教所描绘的净土世界的一部分。历史上莫高窟所在的敦煌是文化、传统与商品交流的城镇,包括丝绸、金银珠宝和语言的交流。受佛教教义的熏陶,该遗址成为了和平、和谐、容忍与敬仰的典范,莫高窟的中国佛教艺术极大地丰富了灿烂的佛教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佛陀认可的审美创意

作为圆满觉者(Samma-sambuddha)以及以克服人类苦难为主旨的新的精神传统的创建者,佛陀阻止任何妨碍生灵从轮回中解脱的一切事物。早期审美创意对佛陀来说就非常重要,关于这一点,《律藏》在佛与其弟子阿难尊者的一次会面中有过描述。在讲述为僧团成员准备僧袍时,佛陀以摩揭陀国的稻田为例,建议用不同布片拼缀出迷人的僧袍图案。佛陀本意是制作看起来很不错的僧袍。在尊者阿难制作出佛教僧袍后,佛陀称赞了阿难对其旨意的理解与领悟{1}。在梵文佛典《大譬喻集》中,佛弟子目犍连有创意地使用车轮图案来表示佛说法。佛陀批准并许可将该图案绘制在僧院外壁上{2}。这可能就是佛教生死之轮(梵文Bhavacakra)的起源,而且这一标志也见于后来的佛教艺术作品中。

在僧团的居住地,美学的影响更加重要。最初,僧人居住在山林郊野,如芒果林、洞穴、墓地或公用大厅等{3}。接着,人们修建了更多更舒适的场所供僧团使用。佛陀允许僧人接受这种施舍,并赞美这种场所自然迷人(vihare karaye ramme){4}。然而,佛陀也限制使用性行为的艺术形式,比如描绘浪漫或色情的场景,这在僧团中是被禁止的{5}。相反,佛陀更愿意将重点放在佛陀生涯的四大圣迹上。《大般涅槃经》指出这几个地方是: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园、佛陀成道地菩提伽耶、佛陀初转法轮地鹿野苑以及佛陀涅槃地拘尸那罗{6}。对这些圣地的崇拜,以及对舍利塔或支提窟中的佛陀圣物崇拜都得到了发展。这些寺庙的壁画与佛陀生涯有关,这种佛传故事从古代的印度和斯里兰卡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巴米扬山谷、克孜尔石窟、吐鲁番的佛教王国、敦煌莫高窟的佛教艺术与经卷等。

佛教艺术的发展与演化

在早期佛教艺术中,佛陀并不是以人的形象来描绘的。佛陀涅槃后的四百多年间,佛陀是以早期象征形式来表现的,如皇家华盖、足迹、车轮、菩提树等。随着佛教的传播,佛陀的表现形式也得到了发展,比如在历史遗产地犍陀羅和秣陀罗出现的佛像。随着佛陀形象的演化,虔诚的佛教信徒也开始了叙事性的故事画创作,包括佛陀前生的佛传故事,佛教弟子以及与佛教相关人物的故事等。除了敦煌以外,其他石窟体系也有丰富的佛教艺术遗存,如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和斯里兰卡的丹布拉石窟。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许多世纪中,众多地区的很多人都对佛教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敦煌莫高窟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现存有492的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3000尊彩塑。这些数量庞大的作品表明了人们虔诚信奉佛陀及佛教教义。

敦煌艺术的多样性反映了遗址重要的文化意义。这一佛教宝藏的创建始于公元366年,并一直持续到14世纪,创作了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这种繁荣也许得益于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战略地位。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商人和佛教徒往返于中亚与中国内地,包括古代都城长安。作为人流量较大的贸易枢纽,佛教的图画也随着商队而逐渐显现,那些山水、城镇与寺庙的绘画反映了当时繁忙的活动场景,这些富有美感的创作揭示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与生活方式。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慷慨支持,使佛教僧人能够进行佛教史迹故事画的创作。从居住设施、修习佛法的石窟寺以及佛教社区的公共佛堂等可知,敦煌也是四面八方佛教信徒的朝拜圣地。

创意作品的教育价值

佛教史迹故事画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其审美价值。敦煌的佛教作品是佛教僧院生活的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佛教教育的重要性。中国的皇室赞助者认可佛教的价值,这解释了他们对创建广泛佛教艺术的支持。除了绘画和雕塑中的可视性创作品之外,敦煌还拥有公元5—11世纪之间的约6万件手稿、印本及其他残片。1900年藏经洞文物的发现揭示了关于佛教文化以及其他共存文化的更多信息,比如道教、拜火教以及世俗文献等。但是,古代宝藏被后世发现并不总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对数百万热爱和平的人来说,巴米扬山谷大佛像的损毁就是重大损失,它提醒人们,政治与宗教领袖们有责任对无知者进行教育,并提供保护与保存文化遗产所需的知识。

敦煌莫高窟观后感 篇7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从敦煌市出发,赶到河西走廊西端,鸣沙山东麓,岩泉西岸的莫高窟。路上听导游介绍,对莫高窟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我国的三大名窟中,莫高窟最为著名,它气势宏伟,内容丰富。石窟群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多米,创建于公元366年,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的破坏,迄今保存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历时1600多年。

窟在无声无息中给人带来了震憾和冲击。进入每一个洞窟细细品味每尊佛象和雕塑的韵味,仿佛展现在面前的不是那冰冷的山石,而是活生生的历史。我更惊叹这鬼斧神工,俨然置身于美伦美奂的世界中,置身于“飞天”、“反弹琵琶”的丝路花雨中。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8

1、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小节,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艺术宝库智慧结晶

3、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第二~四自然段)

3、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自由读第二~四自然段,画出令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结合你所搜集的资料,交流喜欢它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请各小组的学习小组长组织安排好学习过程。

4、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交流

(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交流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

4、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5、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电脑媒体播放:莫高窟彩塑图片

6、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

7、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8、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交流。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9、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0、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学习情况。

1、你最喜欢这部分的哪些句子?请你有感情地读给我们听。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2、你为什么喜欢?请你结合资料说说,并评议朗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带着喜欢之情来读句子。(配乐朗读)

4、从这里的省略号上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飞天)

5、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的飞天呢?交流。

6、电脑播放:敦煌壁画飞天的录象和图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段话。

7、你喜欢这些飞天吗?让我们把它们深深地刻画在脑海里。配乐齐读。

8、这一节中你还喜欢哪一句?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9、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把你的喜欢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10、学到这儿,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板书:宏伟瑰丽

11、过渡: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还有什么让你喜欢的?(藏经洞)

(三)交流汇报第四自然段学习情况。

1、哪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有关藏经洞的学习情况。板书:文物珍贵

2、有谁知道藏经洞怎么被发现的?还有那些与藏经洞有关的资料?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到这儿,你有了怎样的感想?

4、引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惋惜的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

1、这藏经洞、壁画、彩塑无一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2、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生接)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五、布置作业。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意义 篇9

相传,古时候的“敦煌”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是由一块绿色宝石变来的。

汉唐以前,西部的匈奴屡犯中原,而汉族统治者为了避免战争,便采取“和亲”政策。有一年,汉朝一位公主要远嫁了,临行时,皇帝给她金银绸缎、茶酒马匹无数,她都拒收,说:“此行千里,一去难归,我只要皇上后花园里的那颗绿色宝石。”皇帝只得依允,把绿色宝石交给了公主,但他却派了两个武官送行,暗示他们在途中将宝石盗回。公主看穿了其用心,时时提防。

当护送公主的大队人马快到匈奴地界时,公主便把绿色宝石悄悄塞进皇后给她的那只仙鹤嘴里。第二天仙鹤死了,公主便差人把仙鹤埋进深沙里,同时告诉大家:“昨夜仙鹤被人害死,绿宝石也被盗了。”武士们吓得失魂落魄,那两个武官只好溜走,回朝廷报信。没过多久,埋葬仙鹤的地方便出现了一片绿洲,往来的宾客商队称它是丝绸之路上的绿色宝石。这地方就是现在的“敦煌”。

敦煌莫高窟游览记小学作文 篇10

莫高窟,它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麓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支脉三危山。它上下分布一到四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设施、土坑、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五彩塑和壁画。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莫高窟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有10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异常壮观。这莫高窟有那么多彩塑和壁画。让我们继续向前游览。

我们现在可以看见许许多多的壁画,你们看,这些壁画,每一幅都是那么栩栩如生。尤其是这些“飞天”的壁画,它们被以前古代唐朝的人们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它们已经成为了敦煌莫高窟中壁画的象征,大家可以尽情欣赏。

莫高窟,不仅有壁画还有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佛像,也很著名。大家向前看,这有:乐尊和尚、弥勒佛、东方微笑、三世佛、金刚力士等等,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这些佛像雕刻的也很精美。

而且,这莫高窟中所珍藏的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敦煌可是古代丝绸之路3上的重镇,我们中国人都把这雄伟、壮丽的莫高窟称为甘肃的一颗亮丽的明珠。

说到这儿,我还想起莫高窟的一个传说,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在公元366年,有一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想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奇妙的佛光影象感动了,他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

今天我们就欣赏倒这里,明天继续莫高窟的游览。

敦煌那悠久的历史,通过这些美丽的画像和这些逼真的雕像,透露出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陶醉在其中!

敦煌莫高窟文明游导游词 篇11

各位游客: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胜地。但如今它正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加速侵蚀。其中干旱、风沙侵蚀是这边最大的敌人,因为长年的干旱风沙侵蚀使得我们莫高窟洞内的壁画不断脱落,雕塑受损,岩体坍塌。所以这边的工作人员也通过建立人工灌木林带、建立沙障,砾石铺压道路等方法来缓减风沙侵蚀。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很大的原因来源于我们人类:比如进洞前我们多次强调洞内不能拍照,但还是有人会偷偷拍几张,可能有游客会不以为然,但其实这拍照对壁画也是有损害的,拍照的光会引起化学反应,加速壁画氧化分散使壁画脱落损坏。所以呆会进洞时大家一定不要偷偷拍照喽。

莫高轶事·我的敦煌生涯(七) 篇12

关键词:千相塔;洪辩塑像;王圆箓

中图分类号:K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5)06-0122-04

Mogao Stories—My Life Career at Dunhuang(VII):

About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Remaining Statues

of the Qianxiang Pagoda and the Removal of

Hong Bians Statue in Cave 17

SUN Rujian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30)

Abstract: This short paper recalls two events. The first event is the disassembly of the Qianxiang Pagoda built by Taoist priest Wang Yuanlu and the further handling of the remaining statues in the pagoda.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statues were damaged due to the careless handling of cultural relics at that time. The second event is about the statue of Hong Bian, which was originally in cave 362 instead of cave 17 where it is today(also known as the fabled Library Cave). The statue in cave 362 was identified to be that of Hong Bian in cave 17, leading director Chang Shuhong to move it back into cave 17 in 1965. The author participated in the removal of this statue at the time and draws on this experience as reference.

Keywords: Qianxiang Pagoda; Statue of Hong Bian; Wang Yuanlu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一  千相塔残塑像的整理

莫高窟小牌坊南侧不远的高层洞窟中,第450窟是座较大型的三佛龛窟,原是唐窟,后经宋或西夏重绘壁画,西龛仅存塑像一身,其余塑像均已不存。现在三龛下,简单地修了三面土台。土台上竖立了十几身唐代残塑(一般是残肢断臂,但有一身唐代木雕的六臂观音比较珍贵)。三佛龛上,许多塑像的头部也都制作了小台座,让它们竖立起来,以便观赏研究。上述残塑的集中保存和整理也有一点来历。

上述多数残塑是千相塔出土的遗物。千相塔为道士王圆箓所修,时间大概在民国初年他在莫高窟站住脚之后。他发现藏经洞之后,私自把出土文书等盗卖给西方人士。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悲事件,我就不赘述了。据了解,原来上中下三寺(观)对洞窟都有一定的管理范围,小牌坊以北大致归王圆箓管理。我推想,他可能把洞窟中一些将坏未坏的塑像集中起来造了一座千相塔,把这些千年珍贵的艺术珍品埋在了塔中。1947年初我到莫高窟看见的千相塔只有两层,八方形,体积不算小。似乎王圆篆没有把塔修建完成,顶上是残破的,可能有雨水渗透。据说1943年向达、夏鼐在敦煌佛爷庙考古发掘中,曾到莫高窟考察,打算拆除千相塔。估计他们是怀疑王圆箓把手中的藏经一起埋进了塔中。向达先生他们最终可能因为时间仓促或其他原因没有发掘千相塔。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常书鸿所长夫妇在北京举办敦煌壁画艺术展览,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黄文馥和我等五人在陕西关中参加第二、三期土地改革。土改结束之后,我们集中在西北文化部休整,并作去北京的准备。此时恰逢文物局委派宿白、赵正之、莫宗江、余明谦四位专家学者组要到莫高窟考察,经过西安,我们曾在西北文化部相遇,随即他们奔赴莫高窟而我们几天之后去了北京。专家们在莫高窟如何进行考察的,我们不太清楚。我们7月到北京,9月返回西安,同道返西安的有文物局派往研究所担任行政工作的高瑞生一家,还有刚从北大考古专修班毕业的王去非。其他人在段文杰的率领下很快返回莫高窟,我则暂留西安开会并因其他事情滞留西安,直到1952年4月迎接到李其琼后相伴返回敦煌。

回到敦煌后,我才了解到考察组的工作,留下的资料是我学习的东西,唯独对千相塔的拆除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而深感遗憾。后来我发现在莫高窟南端尽头第139窟中的窟檐内,残塑堆积一片狼藉,千年雕像残肢断臂,残头、断手、断脚的塑像肢体七横八竖地堆满地(图1)。我无法理解考察组当时为何如此处理。

恰逢敦煌文物研究所于1952年正式成立保护组,成立初期有霍煕亮、王去非、我和窦占彪四人。常书鸿兼任组长,霍煕亮在第二年又调回美术组,王去非第二年就去北京不回来了,实际上保护组就只有我和窦占彪二人承担着保护工作的一切事务。大概就在那几年间,我和窦占彪把千相塔的残塑稍加整理,继续存放在第139窟,还是一堆残塑,东倒西歪,只能继续损坏。我想找一处洞窟把这些残像竖立起来,既可以观赏研究,也更便于继续保存。当时上下洞窟不像现在那么方便,爬上爬下地找了一段时间,经过反复比较,最后选择第450窟。选择这个洞窟的原因是洞窟适当的大,三个佛龛基本上是空的,经过和窦师傅商量,用廉价的土坯砌了三面台座,把一些残像立起来安放在固定台座上。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残像了,一些残存的塑像头部也制作了不同大小的泥座,分别把它们安放在小台座上,放置在空的佛龛上。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件残塑的面部是模塑的,是值得研究的宝贵资料。另一件是唐代(?)的木雕六臂观音(也许是八臂,记不清楚了),在我和窦师傅清理这些残塑的时候,观音是身、手、臂分离,经过窦师傅仔细拼装,终于成为一件可观的珍贵木雕六臂观音残像,在石窟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珍品。观音像没有完全上彩,有些部位雕刻似乎并未完成,可能是一件即将完成的作品。

佛龛上放置的小塑像头部,有几件是第46窟涅槃龛中的举哀弟子,有的是第474窟发掘时,发现倾倒在地摔坏的。可惜当时我们人少事繁,没有留下文字记录,也没有相机拍照存档,回忆起来,深感抱歉,但总算保存了这些残存的艺术品,也可算是幸事吧!

千相塔残像的整理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对我来说,却从中得到一些可贵的感性知识。古代的艺术工匠们选择适合塑像身体姿态的木料,如S型的菩萨,选用双向弯曲的木料,两腿分开的力士则用开杈的树枝倒过来即为分开的双腿等等,塑像骨架上再用芦苇或是芨芨草捆扎,再次用麻刀粗泥塑造成粗坯,待稍干后,用掺和大量棉花的细泥精心塑造成型,最后敷彩上色成为千年不朽的艺术珍品。是可敬的工匠们的巧手使普通的材料成就艺术的生命。

还有一件小事,1954年,我经手重修中寺正门及两侧的房屋,原山门在拆除时,寺院匾额《雷音禅林》也随即存放在第450窟中,保存了一件清代寺院文物。

当时我仅仅是一个初步从事文物保护的从业人员,没有文物保护知识和技术,在莫高窟又没有人可以请教,当时也没有文字资料可以参考学习,这种情况可能是当时文物保护工作者普遍感到的困惑,但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我们不断在探索中前进。我不敢自我陶醉,说过去做出多少成绩,我只是做了点基础工作,没有为后来者留下什么多大的隐患而已。有的先生概括研究院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段初期的工作是“看守时期”,虽然不是贬责之意,但对当时只有三两个人从事敦煌三处石窟的保护工作,不是十分理解的吧!就算看守也罢,我们也是尽到了应尽的职责,问心无愧!

据说,现在敦煌研究院的有关部门已经对第450窟当初经过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六臂观音以及一些小头像用于公开展览,成为展品中的精品。就我来说,这是对当年的做法给予了肯定,耄耋之年的我是深感欣慰的。

二  关于第17窟洪辩真身像的迁移

莫高窟第17窟是尽人皆知的藏经洞,为115年前的道士王圆箓所发现的。此后的几十年,在这里上演了多少欺骗、盗劫洞窟中文物的悲剧,随后即有东西方的学者专家,花费大量精力,专门研究从这里流散出去的文献,使敦煌石窟艺术与藏经洞文献共同组成为一门精深的显学——敦煌学。我这篇短文不拟赘述这些事件,而是要谈谈这个洞窟本身的事情。

我们现在看见的第17窟内,面对窟门的北壁前端坐着禅修状的高僧大德洪辩和尚像,身姿端庄,身体健硕,面目慈祥。他后面的墙上有一铺壁画,右侧画一身着男装的妇女,手持一杖、一巾;左侧画一比丘尼,手持纨扇,两人之前各植一阔叶树,枝干苍劲,有藤萝下垂,极富装饰意味。左侧树枝上悬挂一手袋,右侧树枝挂一水壶,洪辩似乎正在说法。塑像与壁画人物、事物之间关系协调,是非常难得的壁画与雕塑相结合的一组人物。西壁上有洪辩的告身碑一通,其它各面均是素壁无画。唯座床正面画双鹿,西侧画一双僧鞋,可以明确说明此窟就是中晚唐时期高僧大德洪辩的影堂,但是在发现藏经洞时,窟内并无此像。

1965年第17窟以北的石窟正在进行加固工程,搭设了工程脚手架。我陪常书鸿先生去视察工程情况。当走到第14窟的工程架板上时,他指着第14窟上面一个小洞窟问我:“你上去过这个洞子没有?里面那尊和尚塑像可能是洪辩像。”我觉得有点突然,回答说:“我最近才上去过,和尚的真身塑像很好,有点不像是这个洞子的。”常所长说:“趁现在有工程架板,你找几个人把他抬下来,放在藏经洞。”当时洪辩像所在的第362窟在第二、三层洞窟的夹层之间,可能是一个小禅窟。它的开凿,破坏了第361窟的东北窟底,窟内素壁无画,塑像放置于窟的南侧,没有正对窟门,窟的简陋与塑像的高质量似乎不相匹配。修理第361窟的底部时,我多次从第361窟下到第362窟,感觉此塑像不知是从何处迁入此窟寄存的。经常所长提示,我也觉得此塑像很可能是藏经洞封闭之前为藏经,把塑像搬出来寄存在第362窟禅窟中的。

遵照常所长的安排,我很快找到窦师傅并两三个工人,从第362窟中把塑像搬迁出来,放在第16窟的窟檐下。塑像很结实坚固,搬迁过程中塑像很安全。当时在现场审视的除常所长和考古组的马世长之外,我和窦师傅也在场。塑像的背面是素泥无彩,背心有一约七八厘米直径的圆孔缝迹,应是塑像时所预留的孔洞,在放置物件之后,又用泥仔细封堵的。大家在现场议论说,可能孔洞里收藏了有关物品,特别能说明真身塑像身份的文字资料。常所长决定,就在现场打开孔洞。当把塑像背面的封泥取掉之后,从洞里取出一个纸质的圆包,纸张色白而坚固,并不很陈旧。我们慢慢把纸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不多的几块骨粒(舍利子),色白而坚硬。纸张上有墨书的汉字,但没有任何有关塑像身份的内容,文字也不成体系,似乎是当时人们用以作书法练习的纸张。既然是这样,我们就依然把舍利子的纸包放回原处,再用泥封堵起来。在现场我们几个人议论,认为此塑像应该是第17窟影堂窟的主人——洪辩的真身塑像,其理由有四条:

1. 影窟中有洪辩的告身碑,确凿无疑是洪辩的影堂窟。

2. 既然是洪辩的影堂窟,他的真身像没有必要书写什么材料来说明塑像的身份,放置他的舍利子就说明是真身塑像。

3. 当年迁出塑像,就是为了在洪辩的影堂窟里放置当时诸寺院所收藏的大量写经、文书、字画等。由于经卷、文书等数量太大,于是把洪辩塑像迁出。时人尊重塑像的身份,没有弃置损坏,而是就近安置在第362窟。第362窟虽地处二三层洞窟之间,但当时石窟之间可能尚有栈道,迁置塑像不是太困难。

4.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第17窟洪辩影堂向南向北大量石窟中没有类似的影堂窟,由此只能说,此像即是洪辩的真身像无疑。

常所长决定把此塑像放回第17窟,我和窦师傅临时找来了几块3—4厘米厚的木板,按第17窟内床座(床座内是中空的)的尺寸,衬垫在床座上,再把洪辩像安放在上面。木板的端头没有作任何处理,我当时有点不放心,怕有人对塑像确认为洪辩提出质疑,所以是临时安置的。洪辩真身塑像从第362窟迁回第17窟正好50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人提出异议。这位中晚唐之间的高僧大德回归他的影堂,如果他在净土有知,也可以安心了。

根据常所长的安排,洪辩像安置完成之后,再把洪辩告身碑迁回第17窟(窟中的西壁原来有适合安放告身碑的位置)。告身碑当时在第16窟甬道南壁,可能是为了拓碑方便,从第17窟内迁移到第16窟甬道南壁,估计这也是王圆箓所为。窦师傅带着工人先把石碑从第16窟甬道上取下来,抬到窟外,常所长在石碑背面(只是粗加工,并不平整)用毛笔题写一篇文字,大致记述藏经洞的发现及被有关列强国家的所谓探险家对藏经洞内文物巧取豪夺的可恨事件,可能还提到第二年即1966年就是莫高窟建窟1600年等,可惜我当时手边没有照相机,没有留下记录,这段文字现在石碑后面还应该能看到的。

教学设计 敦煌莫高窟第2课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

池水

鲜花

亭台楼阁乐队

少女

翩翩起舞

优雅端庄女子

轻提

舒展

举到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意义 篇14

坐在观光车上,远远的就望到了巍峨的九层楼,白墙红瓦,如同天生的一对。莫高窟有735个洞窟,大大小小的洞窟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佛教洞窟群,每个洞都独一无二。在洞边,我把脚迈进一步,眼前的景象颠覆了我对洞窟的理解。只见一尊大佛端坐在内洞的正中央,手作安详势,一脸慈祥。这正是428号石窟。428号窟里,导游把精致的壁画和佛像讲的栩栩如生,壁画上,画着飞天、天王、释迦牟尼、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神仙。在洞窟里,那些颜色还非常鲜艳的,泛着淡雅的青色的壁画,一般是采用群青这种矿石磨制而成的颜料画的,而已经风化变黑的,用的是赭石磨出的颜料画的。

飞天分为女飞天和男飞天,飞天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所讲经的寺庙的上方奏乐的天神。003号洞窟里的金玉千手观音更是靓瞎了我的眼,观音稳坐在窟中央,经历千年都未风化的金色任然泛着灿灿金光一尊尊佛手交替不断,真是鬼斧神工。

重头戏来了,位居世界第三大的大佛:弥勒大佛。身高35。5米,只有脚是原著,其他的部分都由各个朝代修复过了。从洞口进入,搞笑的一幕出现了,我只能看见弥勒的大脚,而那脚指甲竟然比我还长!哈哈!来到佛脚下,我尽力把头扬90度,才勉强看到佛头,哇,好高啊!精致的雕刻让我惊叹不已。这位佛是武则天弥勒佛,为纪念武则天而修建,面部是按照武则天的脸塑造的。这都才第三大室内佛,第一得多高啊!

上一篇:让职业规划解决就业难题下一篇:为心中的那片海中学生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