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二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二(精选12篇)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二 篇1

千岛春色发表

一、引入

师:考一考同学们的成语积累情况,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齐:敢!

师:快乐的神情用成语来描述,说四个。

生1:满面春风。

师:严老师拿着一叠试卷满面春风走上讲台,为什么?

生杂言:咱们班又取了个好成绩。

生1: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兴高采烈。

生2:春风得意 师:这个词多好。

生3:喜上眉梢、喜形于色、喜笑颜开。

师:不错,一口气说了三个。

生4:心花怒放。

师:我让大家说的是——(生)神情。是神情上的快乐。同学们,有一种快乐不是表现在脸上,而是心灵的感应,如春风吹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在课题“给予”下圈点)

生齐:给予。

师:“给”这个字读jǐ。在哪些词语里这个字也读jǐ。

生:供(ɡònɡ)给。

生纠正:供(ɡōnɡ)给。

生:家给人足。生:给养。

师:给予是什么意思呢?用你的话说一说

生: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

生:为别人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生活。

师:这句话含义太丰富了,包括好多呢。

生:给别人帮忙做事,送给别人需要的钱物,还有„„

生补:还有精神上的,如陪老人说说话。

师:给予的反义词呢

生:索取。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生:索要、谋取。师:我邻居家有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我给她一块巧克力时,他脸上便笑成了一朵花,不住地叫“严叔叔好,严叔叔好”。(生笑)这时,来了个比她小的妹妹,也盯上那块巧克力,我让他分一半给小妹妹,你猜会怎么样?

生:给了她。

师:你的境界很高。

生:我估计不会给,人都是自私的。

师: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还不懂道理,无论我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到手的东西送出去。看来,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不信你读读课文。

二、初读,了解讲述情节始末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保罗是怎么真正理解“给予是快乐的”?是一下子就明白的吗?[生摇头](板书:„„开始„„后来„„)[学生很自然地练习说起来,几分钟后,陆续有学生举起手]

生: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他哥哥送给他的新车,一天,遇上了一位小男孩,开始小男孩请求他把车停到他的家门口,小男孩背着他的脚有残疾的弟弟下来了,后来,保罗开车与他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师:(思考状)我感觉中间是不是漏了个环节。

生:开始,小男孩问保罗,这车是您的吗,当保罗得知这车这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时,他说希望„„保罗以为是希望也有这样的哥哥,而他却说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哥哥一样,这让保罗十份惊讶。

师:后来——

另一生:我来接着说。后来,保罗开车带着他在大街上兜风的时候,小男孩请求保罗将车开到他的家门口,保罗以为这小男孩是想炫耀自己。

师:可这回保罗又——

生杂:想错了。

生(接着说):哪知道小男孩是想让他的弟弟也出来看看圣诞节的夜景。

又一生:保罗感动了,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师: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

生齐:给予是快乐的。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感受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体会那一个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咱们来开火车朗读。

[一个接着一个分小节朗读,整体效果很好。文章中最长也是最为动的场景描写第11小节朗读时有疙瘩,要求练读,指导朗读,齐读,目的是将这个画面通过朗读“嵌”入学生的脑子里

三、赏读,体会文章真情。

师:听你们朗读时,我发现文中有一句话可谓意味深长,让我想到了很多„„

[学生扫视课文,片刻后便有手举了起来] 生:第8小节“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这句里面的“闪着亮光”意味深长。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注意到这个细节,很好。从“闪着亮光”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这是一种期盼的眼神。

师:不错。这亮光是一种期盼,一种渴望。小男孩期盼什么,又渴望什么呢?联系前面,看看后面。

[课堂沉默着,我知道这是同学们在思考]

生:他说,“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再联系后面他背着他的弟弟出来,我想,这亮光是他心中的一个激动的念头:如果我的弟弟也能像我这样坐在车里欣赏着圣诞节的美景有多好哇,对,这亮光是小男孩的心里期盼,他期望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让弟弟看到这辆车,他要告诉他的弟弟,他将来也会送一辆新车给弟弟的。

师:是的,11小节小男孩抱着弟弟出来的一幕,任你是铁石心肠,也会被打动,轻轻地读读这个小节吧。(生朗读)师:“闪着亮光”这一句话确实意味深长,但还不是严老师心目中的那句。

生:“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师:噢,说说看?

生:保罗和小男孩偶然相遇,中间发生的事情让保罗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师:好,我们来读读这一小节。(生齐读,有情有义)

师:这是个什么样的画面,在书上用个词语注注。

生:感人肺腑。

生:温馨。

师:我喜欢这个词儿。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也许没有亲人了,此时的保罗就是他们的长辈了,在这个圣诞节的夜晚,他们“一家人”驱车出游,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生:也许这个小弟弟从来就没有出过远门,从来没有见到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是保罗让小弟弟的眼前出现了一丝亮光。(师插:是温暖的亮光)这样的一个圣诞夜小弟弟将终身难忘。

师:是的,哥哥在身边,好心人保罗为他驾车,外面也许冷风飕飕,但车厢里温暖如春。

生:这样的夜晚对于小男孩同样难忘。他遇上了好人保罗,他让小弟弟获得了幸福。弟弟快乐了小男孩自然也会十分的开心。

师:如果说小男孩遇上保罗是一种幸运,保罗遇上小男孩难道就不是一次幸运?

生:同样是幸运的。

师(情绪激动):这个快乐的圣诞夜让小男孩和他的残疾弟弟难忘,难忘保罗就会忘记?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给予是快乐的。

师:“从中”怎么讲?

生:是保罗从小男孩对他的小弟弟的照料中,从他的话语里、行动中明白了这个道理。

师:保罗仅仅就是旁观者吗?

生:不是,他自己也在对小男孩的照料中,对小弟弟的关心中感受到了快乐!

师:不简单。具体说说。

生:第6小节保罗“不由自主问了一句”,并且带小男孩兜风,这不也是给予吗?想想,这是个圣诞之夜啊,他应该赶快回家的。

师:不错,还有吗?

生:第12小节“保罗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

师:是的,请大家在“下了车”前面加上“连忙”。保罗连忙下了车,想想,为什么老师要在前面加上“连忙”?

生:保罗被小男孩的话语感动了。就像前面不由自主带小男孩兜风一样,这回也是不由自主连忙下车去抱起那残疾小弟弟。

师:说得多好啊。是眼前的真情让保罗再一次受到感染。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目睹这感人的一幕,为小男孩,为保罗感动。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11、12两小节]

师(小结并引渡):是啊,这个圣诞夜,对于小弟弟,五彩的橱窗、夜景让他难忘;对于小男孩,他送给了残疾弟弟一个最好的圣诞礼物,他感觉自己成了大人;对于保罗,他目睹了一幕人间真情,并在给予中品尝到了一丝甜蜜与快慰,他同样不会忘记这个夜晚。对于在座的你呢?也是难忘的吗?

[沉静,持续三四分钟的沉静]

师(刺激):噢,你们是来看戏的,这事与我何干?

生:我从这件事里体会到了什么是人间至情。我会记住这个故事,记住小男孩、记住保罗的。

生:我也会记住那个小弟弟的,我祝愿他早日康复。

师:好想法,让我们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小弟弟能够康复,站起来,享受生活。

生:这个圣诞夜我也不会忘记。我为保罗得到一辆新车而高兴„„

师(插):这个圣诞夜,保罗不仅有一辆新车,也拥有了一颗爱心,美好的爱心。我们为他高兴。

生:保罗和小男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保罗向小男孩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臂;小男孩虽然只有十多岁,但也向他的弟弟献出了令我们心碎的爱的温暖。虽然我是个旁观者,但也深深被打动了。

生:这个夜晚会陪伴保罗一生,我想也会陪伴我一生„„

凤凰语文网友水木清华的评议:

一、“我”的课堂。在严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到“我”的存在。课堂伊始的“说成语”环节,是“我”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获得“给予”的初识;“了解情节的始末”是“我”在读书,用我自己的话说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赏读”是课堂的高潮,是“我”的情感与作者,与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的交融与碰撞。

二、“我”很紧张。严老师的课堂是一个思维高度集中的智力活动场老师就那么一两个提问却足以让“我”忙得不亦乐乎:

“保罗是怎么真正理解“给予是快乐的”?是一下子就明白的吗?”为了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好好读书不然“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我发现文中有一句话可谓意味深长,让我想到了很多„„”老师阅读得如此认真,“我”怎么能够不用心读书呢?为了能够找到“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我”不仅要读得细心,还得要用心体会呀!要不随便说错了多难为情?就这样“我”知道了——

“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这句里面的“闪着亮光”的意味„„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保罗和小男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保罗向小男孩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臂;小男孩虽然只有十多岁,但也向他的弟弟献出了令我们心碎的爱的温暖。虽然我是个旁观者,但也深深被打动了。” „„

这都是“我”自己呀!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二 篇2

“爱”的真谛是“奉献”,但就个人内心而言,爱其实是一种心理需要,是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境界。在“爱”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常常被困于固有的“道德标杆”的层面,而很少涉及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层面,因而往往陷于空洞说教,教育效果不理想。陈晓秋老师在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体悟“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的内心需要,其教学目标的定位恰如其分,教学效果也将印刻在学生内心深处,这样的教育是文本与人本有机结合的教育。

我个人一直信奉:内容决定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与文本的解读总是第一位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永远是第二位的。本次研讨会正值暑假,拉萨的三年级学生尚未接触四(上)册课本,对实验教材的本课内容不曾了解。陈晓秋老师巧妙地顺应课文内容的一波三折、出人意料之处,采用补白激趣、填空促思的教学方法,注重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甚至让学生确定课文题目,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书、思考,营造了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互对话的生动课堂氛围。可谓适时利用教育时机,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作为略读课文的教学,该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读文质量“精”。在课堂时间配比上,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克服“生怕学生学不懂”的“为人师”心态,减少教师可有可无的讲解,主要作学习方法的指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读更贵在“精”,读悟结合,读有所获。

第二,课堂结构“简”。围绕主题,除却细枝末节的琐碎问题,找寻人文教育与语文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展开语文学习与训练。课堂结构主线明确,板块清晰。

第三,拓展阅读“宽”。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囿于课文的学习,而应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生发拓展新的学习内容。拓展的内容和形式很多:可以是人文主题的延伸,可以是情节内容的补充,可以是作家作品的赏读,也可以是语言训练的强化……以求拓宽视野和思维,把握学习方法。

快乐是爱的给予 篇3

本文讲述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栽花赏花”“写信教子”这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教育理念。前一件事情体现的是儿子爱父亲,后一件事情说明的是父亲爱儿子。前一件事情是“因”,后一件事情为“果”。前面儿子爱父亲或许是无意识的,但后面父亲爱儿子却是有意识的。其实这一点从文章的第一句话就能看出端倪了。文中说“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一个“很爱”,宛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没有这个“爱”的前提,儿子不会想到去回爱(探望)父亲,没有这个前提,父亲也不会去欣赏儿子种的花,不会在花丛中睹物思人,想象到儿子的笑脸。

一、爱是姹紫嫣红的花

儿子很爱父亲。课文主要从这一句话体现儿子对父亲的爱:“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顾不上” “一直”写出儿子埋头苦干的样子。10岁,还是一个孩子,也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在他“顾不上”休息,“一直”栽种花草时,心里会想什么呢?“当我回家后,希望这些花能陪在父亲身边,让他不再孤单寂寞。当父亲看到这一大片美丽的花海,心情肯定会很愉快,那么父亲的身体就能很快康复。”儿子给予父亲的是关爱,是浓浓的父子之情。

儿子的这份心意父亲收到了吗?“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这一段文字虽然很短,但从颜色(姹紫嫣红)、姿态(轻轻摇晃着)、香味(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三个方面来写,写出了花儿的美,给人全方位的感受。“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尔基看到花开得那么艳丽,心里该是多么欣慰与高兴啊!在这段描写中,景色是美的,高尔基的心情是高兴的,从中显示出高尔基的儿子心灵是美好的。这一切美好的东西,多能打动人心啊!高尔基的儿子不仅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快乐,不单单属于当初在岛上栽花的高尔基的儿子,也不仅仅属于高尔基,每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应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并也由此深深体会到:给别人快乐,自己就会更快乐!

二、爱是永远愉快的“给”

父亲更爱儿子。高尔基为什么要写信教育他的儿子?一是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因为很爱儿子,才会有高尔基由赏花到写信教育儿子的事情发生。二是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在高兴的同时,想到了自己还处在懵懂中的儿子——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呀;想到儿子虽然在岛上种下了姹紫嫣红的鲜花,但他并不明白种花的意义—种花对于儿子来讲,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出于好玩……于是高尔基希望通过自己的信,使儿子明白为人们奉献美好、奉献快乐的道理。儿子的种花行为,是高尔基写信教子的基础。高尔基希望儿子把信的内容与种花的行为联系起来,来理解自己话语的含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高尔基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信的内容独具匠心:由儿子熟悉的行为谈起,层层推进中,由现象到本质,使儿子逐步领悟种花行为背后的深刻含义。高尔基首先提出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意在表扬儿子,唤起儿子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使儿子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进一步说理埋下伏线,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信的第二部分,高尔基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这里,美好的东西就不仅仅指鲜花了。我想,由于唤起了儿子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他会推而广之,美好的东西非常多:也许是一句温馨的话,也许是一个关心的眼神,也许是救人于危难,也许是……紧接着,高尔基告诉儿子,如果这样,会非常幸福、快乐——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最后高尔基向儿子揭示出这种行为、这种愉快背后隐含着的哲理——“给”永远比“拿”愉快——就像自己种花一样,为别人付出,为别人奉献美好和快乐,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愉快。

高尔基的信,不仅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编入教材之后,更是写给阅读它的学生的。让读者感悟父爱子、子爱父的浓浓亲情,品味父对子的超越人间亲情的博大、深沉、崇高的爱,最终让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获得启迪。

纵观全文,作者乘坐“爱”的专列在父子之间来回穿梭,并由己达人、由内而外、由近到远,提炼出“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全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语言清新,含义深刻,有父子之间亲情的爱,还有广博的人间真情,让读者从中感受伟人的博大胸怀。

【我爱思考】

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注意信的格式!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二 篇4

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1、师:这一课继续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课题课前板书)

2、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整个的故事是由哪一个事物引起的?(围绕哪一个事物展开的)

板书:保罗  小男孩  一辆新车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句子:__________给予是快乐的。

提问:不看课文,你能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吗?(鼓励学生灵活答题,如“保罗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小男孩使保罗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等。)

2.出示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是快乐的。

提问:你能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吗?(让学生为这句话加上表示时间的词。)

3.过渡:圣诞节前夜,保罗和一个小男孩偶然相遇。起初,他并没有在意那个孩子,以至多次误解了他。我们一起来快速读读课文,找找保罗错了几次?错哪儿了呢?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语句。

4.讨论后,针对重点语句加以分析。

(一)“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集体评议。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哪几个词读得好;哪几个词没读到位。)

⑵抓住重点词“当然”“这样的”“也”再读句子。

(引导学生体会“当然”一词中包含的肯定意味;弄懂“这样的”指送他小汽车。)

⑶齐读这句话,提醒学生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⑷提问:事实是这样的吗?小男孩的希望到底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领会原句中隐含着的意思:像你哥哥那样为弟弟买一辆新车。)

⑸读这部分课文中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⑹指导学生读出吃惊的语气。

⑺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也十分吃惊。谁会读有关的句子。

⑻想一想,保罗为什么吃惊?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

(二)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不过,保罗又错了。

⑴读有关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炫耀”。

⑵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要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呢?

(学生自由作答,体会小男孩是要弟弟相信,他长大后一定能得到一辆新车。

⑶小男孩说的那一番充满爱心的话真让人感动,谁会念这一段话?(指导朗读)

⑷进行拓展练习:你觉得小男孩向弟弟描述的新车是怎样的?他会将怎样美好的希望种进弟弟的心里?

(同桌间相互练说,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⑸相信小男孩能实现愿望的同学请举手。你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给予才是真正的快乐,从而概括出本文的中心。)

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有没有和小男孩一样的经历,无私的援助有没有给你带来快乐。

⑺小结:老师相信你们是一群充满爱心的好孩子,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小男孩说的话。

三、围绕最后2节读、议、写。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13节。

师问:从这两节里,你能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吗?

引导:“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2、四人小组讨论。

小弟弟难忘在哪里?小男孩难忘在哪里?保罗难忘在哪里?

(小弟弟也许是第一次这样欢度圣诞之夜而“难忘”;小男孩则为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的“难忘”是由于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体会到了“给予”带来的欢乐。)

3、集体交流。

4、写话训练(写出自己独到的理解)

出示: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作业: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篇5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在第六单元,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一趟爱的旅行,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既体会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挚的友情,也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而《给予是快乐的》以其新颖的故事和独特的观点感染了每一个人,这个外国文学作品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谋篇布局上也很有特点。

在导入部分,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曾经因为什么而获得过快乐?”大部分同学都会因为获得了别人的给予而快乐,这和我要上的《给予是快乐的》的观点刚好相反,但没关系,因为他们将会因为本节课的学习而知道,不仅仅被给予是快乐的,给予同样是快乐的。

接着,我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弄清一个问题“文章中都有谁在给予?”学生边回答我边板书,然后让学生根据人物示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一个男孩非常喜欢保罗的新车,保罗请男孩,男孩要求保罗(),男孩背出()来看保罗的新车,保罗请男孩及男孩的弟弟(),保罗体会到()。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的可以用“主要人物干了一件什么事”的方式,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对于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体会,为《给予是快乐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记叙性文章学习有了一点能力,且文章故事性强不难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容易体会到文章所有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饶有兴趣”“宽裕”“羡慕”“神气”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他他们的心理,并凭借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 领悟“给予是快乐的”内涵,懂得从小要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

【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再由课文内容展开,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设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能给大家上一堂语文课感到非常高兴,有谁知道高兴的近义词是什么? 生:快乐。(板书快乐)

师:那么生活中有什么事令你快乐? 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的时候是快

乐的,得到一件礼物的时候是快乐的,受到表扬的时候是快乐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去感受另一种快乐——(板书给予是)课题补充完整,并让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交流,还能设置悬疑,作者的快乐与我们的有所不同。

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疑惑呢?

预设生:

(1)“给予”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中讲谁给予了谁?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

师: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 生:付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阅读的目标,通过朗读课文,自己从文中找到答案,然后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师:理解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东西的时候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大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课文梗概,学生试填。)

【设计意图】通过填词语了解全文讲述了什么事情,并且通过补充概括,降低了一些难度,符合学生当前的概括水平。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生:哥哥、保罗、小男孩和弟弟。

师:这些人物间都有谁给予了谁什么?

预设生回答:

1.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一辆新轿车。2.小男孩许诺要给予弟弟一辆新车。

3.保罗给予小男孩他的弟弟乘自己的新轿车兜风的机会。

师:不知道同学们刚才在阅读中有没有发现说保罗出错了,那么保罗错了几次?错哪儿了呢?接下来下面我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进一步研究。

【设计意图】以保罗想法误解为主线,根据主线让学生自己寻找保罗误解的地方,并说明实际小男孩是怎么做的。这样思路清楚。

三、深入理解,领悟情感

师:通过读文,我们都知道:圣诞节快到了,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出示车的模型图片)设身处地的想象:假果我就是保罗,你是保罗的朋友,看到我的哥哥送给我这样一件礼物,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

生答。

师:很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课文中保罗是怎么想的呢? 生: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位这样的哥哥。师:实际上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生: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师:那么保罗的开始的想法事实上是

生:错误的。

【设计意图】通过站在另一个角度让学生思考,不仅能体会保罗猜想错误是有一点道理的,羡慕是人之常情的,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训练。师:那小男孩的表现为什么会使保罗会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原因是什么?快速自由阅读1—5节,找一找令保罗错误的原因,能找几个就圈几个,看谁最仔细。

生 :圣诞节前一夜,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师:(看到男孩“走来走去”、“伸手轻轻地摸一下”、)看到了男孩的动作。这就是保罗错的一个原因,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读出小男孩的吃惊。

分角色朗读。

师:可是男孩却说:(出示对比句子)“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指读ppt出示:小男孩不是(),而是()。

师:是啊,男孩的回答不仅令我们惊讶,也同样令保罗感到惊讶,他惊讶男孩小小年纪,心中想到的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而是想着能给予别人一些什么。面对这一切,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也对这个小男孩充满了感动和好奇,于是他不由自主地邀请小男孩坐上了他的新车,去兜了一圈。可这次保罗又错了,他

又错在哪里了呢?请你默读6-11自然段,圈画原因。

生: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奇的事。师:实际上,男孩是为了什么? 生:让弟弟看新车。

师:男孩对弟弟的感情好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三步两步跑”中读懂了小男孩的心情非常着急。

师:联系下文,他的着急不是为了-----,而是为了他残疾的--------。(ppt显示)

师:一个“跑”字,就让你有这么多的体会,多好啊!这是小男孩的动作描写,像这样的动作描写还有吗?请你用三角形标出来,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生回答:

1、一个“背”,一个“放”,还有紧靠,我都感受到了小男孩对弟弟的关心。

2、我从“紧靠”中感饿的受到他们的感情不一般。也许是一种心灵的接触吧!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读出那种关爱。

师:为什么男孩对弟弟如此关爱呢? 生:弟弟是残疾人。

师:出示:“小男孩的话”,自读,说出感受。

师:是否可以读出快乐。有谁愿意用期盼的感觉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带着幸福感读“我希望能当这样的哥哥”。

师:出示:小男孩不是(),而是()。

师:保罗接着怎么做了呢? 生: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师:他们三个人.......生: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ppt显示:小弟弟是因为()而难忘,小男孩因为()而感到难忘,保罗因为()而感到难忘。)【设计意图】学生寻找保罗误会小男孩的地方,并且通过填空形式将每一个故事概括出来。而最后的一个填空,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

四、拓展延伸 感情升华

1、读诗句

五、总结

师:因为爱,他们无私地给予,因为给予,他们获得了快乐。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也许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分享一下自己是通过给予而获得了快乐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因为给予而获得快乐,升华学生自身情感,明白当别人快乐时,自己也会快乐。并且这种快乐是不同于以往的那些快乐。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哥哥

保罗

小男孩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篇7

1.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给予)谁能来读准这个词?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2.今天我们要读的一个故事就是关于“给予”的。那么,到底是谁,给予了什么呢?

(“给予”,是课文的文眼,从正音,释义入手,让学生学得扎实,理解到位。)

二、紧扣“给予”,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

2.交流。△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一辆新轿车。△小男孩许诺要给予弟弟一辆新车。△保罗给予小男孩他的弟弟乘自己的新轿车兜风的机会。

(紧扣“给予”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即抓住了文章主旨,又为体现主人公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3.保罗一开始就是小男孩和小弟弟的朋友吗?那么,保罗为什么愿意带着素昧平生的小男孩子及他的弟弟乘着自己的新车去兜风呢?

(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测内涵丰富,是全文学习的纲领式问题。)

三、探究“给予”,体验角色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课文,读完后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①保罗为什么对小男孩的话感到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和保罗想的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有什么不同?②这句话令保罗感到惊讶,还因为什么?③小男孩小小的年纪就懂得给予令保罗惊讶,更深深地感动了他,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段。

过渡:那后来,保罗又怎么会带上了小弟弟一起去兜风呢?

4.交流:①是因为小弟弟腿有残疾,保罗同还必须他吗?②小男孩要求保罗把车开到他家门口,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告诉弟弟以后也会买一辆新车给他。③出示小男孩的一段话。自由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再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朗读好这一段话。④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吗?⑤小男孩对小弟弟的爱又次深深感动了保罗,所以他愿意下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

(尊重学生读书方式的选择和独特的阅读感受。在思维碰撞、自主交流的热烈氛围中,学生逐步体会到保罗两次“给予”的原因--正是小男孩对小弟弟的关爱感动了他。这中间教师“导”的作用不容忽视: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描述,顺其自然的朗读指导,准确到位的互动评价都为学生理解课文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5.他们用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音乐起,多媒体映示画面)描述:圣诞节的夜晚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美丽的圣诞树挂上一份份美好的祝愿,圣诞音乐在每个人的耳边尽情流淌,圣诞老人来了,孩子们涌上前:我的圣诞帽,我的礼物呢?欢乐的笑声充满了整个街道。

6.看着车窗外的这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小弟弟或者保罗,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围成小且互相说一说。

7.小结:这个圣诞节,保罗收到两份礼物,一份是哥哥送的新轿车,一份是-小男孩让他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通过创设情境、入境想像,让学生亲身感受圣诞夜的美丽和欢乐,入情入境地体验情感,从人物的内心、行为、语言变化中理解角色,理解课文。)

四、提炼“经予”,升华情感

1.出示名言。高尔基曾经对他的孩子说:“给永远比拿快乐。”巴金爷爷在《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2.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呢?拿出纸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学生书写、交流、评价。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学设计 篇8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文中人物对“给予”一词的诠释。

3、触发学生的真情,让“给予”内化为己有。

【教学重点、难点】

从男孩的言行,从保罗的“两次”误解中,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话题

1、说说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

2、“索取”的反义词是什么?

板书:

给予

(指导读正确。)

3、索取是快乐的,但我们今天的课题却与之大大相反。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 篇9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探寻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突现学生阅读的自主化与个性化。

我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采取引导着学,后完全放手的自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第一部分时,引导学生去读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两个人物的思想变化,抓住重要词句,进行教学,由于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到具体的语言,在对语言的品读中注意里面的一些关键词句,在与具体语言的对话中,探究这些词句的意蕴。如在课文第三到第五小节中,有两个近义词:“吃惊”和“惊讶”,我在课堂中就让学生反复地品读,想想这里的两个词语分别指的是什么,意在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探究意思相同的词的不同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个部分的内容。指导朗读,使学生明白小男孩的想法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而保罗的想法与我们初读课文时相同,体现出小男孩为人奉献的一种高尚情操。我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解读课文:引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再自由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内容“保罗为什么想错了”;默读课文,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第二部分的教学,则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体会到的内容,我努力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在读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说话中感悟。比如:通过谈体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弟弟”的美好心灵跃然纸上;然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让他们进入角色去经历去体验“小男孩、弟弟及保罗他们是如何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夜晚的?”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课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篇10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保罗的心理体验去感受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揭示快乐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与一个小男孩的短暂接触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予是快乐的。与学生一起说课题。

2、昨天,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把保罗与小男孩的短暂接触分成了三次:

一是在办公室门口,小男孩的一句话我希望我也能象你哥哥一样让保罗十分惊讶;二是在小男孩家门口,小男孩的举动再次让保罗感动;三是保罗和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一起坐上了轿车,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三次接触,也正是保罗的内心感悟层层深入的过程。

3、今天,我们就跟随主人公一起去体验、感悟给予是快乐的,愿不愿意?

二、感悟内心,体验快乐

1、打开书,读读第一次接触,看看哪些句子让你的心受到触动,划下来,再细细地品味:

⑴ 主要交流:

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启发:小男孩为什么吃惊?读一读。小男孩吃惊仅仅是因为羡慕保罗有一辆新车吗?我们来替小男孩把他自己心中未说完的话,补充出来。联系下文想一想。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⑵ 小结:

保罗原以为(),没想到()。

⑶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保罗也不由自主地把小男孩:

(引读。)

下面的内容再请你读一读,向刚才一样,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与同桌交流交流。

⑴ 保罗笑了,这回他知道这小男孩想干什么了,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轿车回家的。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

保罗为什么又错了?保罗原以为(),没想到()。

这回保罗又错了,别小看这个错字,里面所蕴涵着的保罗的情感可是非常丰富的。

从这两次错上,你发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⑵ 他把小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然后指着车对他说: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

你读懂了什么?

(对弟弟的关心和爱护;给了弟弟生活的希望,让他快乐)

小结:小男孩不仅是许下了一个愿望,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这样给残疾的弟弟送去了关爱,送去了温暖,送去了生活的希望,让身体残疾的弟弟仍然能够快乐的生活。

3、是啊,多么难得的一个小男孩啊!保罗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他下了车

(引读倒数第二段)

这是怎样一个夜晚?我们不妨发挥一下想象,然后来个真情告白,把自己当作其中一个人物,告诉大家,这个夜晚是如何度过的,心情如何?

(交流练说。)

三、联系实际,延伸快乐

1、经过这一夜,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那么获得这一快乐的仅仅是保罗一人吗?还有谁?完成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

2、是啊,无论是保罗的哥哥、保罗还是小男孩,他们的快乐都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因为受到他们帮助、关爱的人是快乐的,所以他们心中才会觉得,快乐。那么你是否也曾因为给予而感到快乐呢?

继续完成填空:

我也曾经因为()而感到快乐。

3、老师太高兴了,获取固然是快乐的,但给予更是快乐的。让我们来看一首小诗,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4、总结:

是的,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别人带来帮助,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有一首歌唱的好: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快乐着你的快乐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说──给予是快乐的!

四、小小练笔,分享快乐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二 篇11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一组照片,看了照片,说说你此时此刻的感受。

2、交流。

3、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出示课题: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质疑。

(正音:给予 jǐ yǔ,理解词义。)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自己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学生读文后,交流:

谁给予谁什么?

过渡:围绕学生的问题:“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再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

1、读文后,找出课文中最快乐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段。

2、出示第12自然段,多次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湿润、喜悦、难忘。)

3、找找令保罗感动的句子:

⑴(保罗以为开新车送小男孩回家,小男孩是想在小朋友面前神气一下。)

其实,小男孩是想做什么呢?

(想告诉弟弟他将来也会送你一辆新车。)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读小男孩说的话。

⑵ 出示这部分:

小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大家再读读,小男孩还想给予弟弟什么?

──(学生思考,)启发:同学们,小男孩的弟弟脚有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行走,难免会自卑,小男孩这样还想给予弟弟……(学生回答:生活的勇气,生活的希望,信心)──现在,你对小男孩有了新的认识吗?(交流)能把你的感动,敬佩之情读出来吗?自己练习,指名读,配乐齐读。

⑶ 这种令保罗出乎意料的感动文中还有吗:

──(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其实小男孩是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⑷ 比较两句的不同,出示齐读:

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提示: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就能──

(就能拥有那样漂亮的汽车;就能获得自己所喜欢的玩具;就能收到许多的礼物;就能品尝到各种美味;就能让我天天都过得快乐……)

因自己获得汽车、玩具、礼物、美食……而快乐。

板书:

获得

而当这样的哥哥,就能──

(就能让弟弟拥有漂亮的汽车;就能给弟弟买好多的玩具;就能带弟弟去享受各种美味;就能送给大家各种圣诞礼物,就能让每个人天天都快乐……)

因给予别人所需要的东西,而快乐。

板书:

给予

⑸ 保罗当时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时表现的句子。)

⑹ 出示描写小男孩言行的句子。

1、2组读,说说。什么叫羡慕?从哪里读出来的?该怎样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当保罗告诉小男孩这是他哥哥给他的圣诞礼物时,小男孩睁大了眼睛说,3、4组读。小男孩,告诉我,你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我也能送给弟弟一辆新轿车那该多好啊。)

(你真是个一心想给予弟弟快乐的好哥哥。)

──过渡:多好的小男孩,保罗被感动了。再读(12自然段),想想保罗仅仅被感动了吗?

──小结,保罗不仅感动了,还付之于行动,开车载着素不相识的兄弟俩来到了节日的大街上。

4、创设情景:

多么难忘的夜晚,大街上流光异彩、熠熠生辉,美丽的圣诞树上挂满了一份份美好的祝愿,圣诞音乐在每个人耳边尽情流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街道。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的男孩、弟弟、保罗会想些什么呢?说话并填空:

出示:

小弟弟因(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快乐。

小男孩因(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快乐。

保罗因(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快乐。

──是啊,分享是快乐的。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夜晚,三读12自然段。

5、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经历吗?

出示:

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

(我曾因为在雨天里帮助一个没有带雨具的同学回家而感到快乐;我曾因为在汽车上为带小孩的阿姨让座而感到快乐;我曾因为帮助妈妈做家务活而感到快乐……)

四、总结升华

1、生活中无私奉献的人物事迹介绍。

2、总结: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二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快乐得回忆,可以和大家分享吗?(学生自由发言。)希望今天和老师共同学习的经历同样能成为你记忆中开心的一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课文描写了哪两次“意外”?

(意外一:男孩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意外二:男孩让保罗开车回家是为了让弟弟看新车。)

三、解读意外、感悟给予

1.教师:首先让我们看保罗的第一次意外。

出示: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是什么让保罗产生这样的想法?请你读读1—4自然段,找一找,并用波浪线标出来。(提示:男孩的动作、神态、语言。)

(2)正因为小男孩的羡慕与惊讶,让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2.保罗的第二次意外。

(1)“这样的哥哥”,是个怎样的哥哥?用波浪线标出划出相关的句子。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2)教师小结:这样的哥哥,就是不管男孩有什么都会给予弟弟;这样的哥哥,就是把弟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

(3)小男孩的一言一行感动了一路随行的保罗。出示:保罗的眼睛湿润了。3.我的意外。

(1)一路下来,保罗有没有什么行为让你觉得意外的呢?(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保罗用他的慷慨善良给予了小男孩和他弟弟快乐;同时,小男孩和他弟弟的爱,深深感动着保罗,这是他们给予保罗的。

四、体会给予带来的快乐

1.原来,给予他人,就能自己得到快乐!使快乐变成双倍!2.著名作家巴金对给予是这样理解的,请大家读一读:

上一篇:田径运动会项目有哪些下一篇:护士节主题演讲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