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的用法总结(共7篇)
We had fun riding our bicycles to the beach today. 我们今天骑自行车去海滨玩得很开心。
There’s no fun in spending the evening doing nothing. 晚上无事可干,很无聊。
3. 以下各例中的fun虽用作表语,但仍为名词,而非形容词,故可用great, much, a lot of等形容词修饰,而不用very等副词修饰。如:
She’s great fun to be with. 同她在一起很有意思。
Why don’t you come with us? It’ll be great fun. 干吗不同我们一起去呢?很有趣的.。
下面一例中fun前的more为much的比较级。如:
一、名词作宾补
动词+名词/代词+名词。常用的动词有:call (称呼) , appoint, name (命名) , leave (使….处于某种状态) , think, find等。如:He named the boy Jack.他给男孩取名叫杰克。We would make him monitor.我们将选他为班长。They appointed him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他们任命他为委员会主席。
注意:充当宾语补足语的名词若表示正式的或独一无二的头衔、职位时, 前面一般不用冠词。
二、形容词作宾补:表示宾语的状态
动词+名词+形容词。常用的动词有:find, keep, leave, make等。如:He found the film interesting.他发现这部电影有趣。He found the film interesting.他发现这部电影有趣。Can’t you keep the children quiet?你不能让孩子们安静些吗?
三、动词不定式作宾补:表示宾语执行的动作
1.动词+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 带to的不定式作宾补。常见的动词有:ask, tell, want, expect, wish, help, order, allow, like, love, teach等词后作宾补的不定式都带to。如: I would like him to come.我愿意让他来。 (like的宾语是him, “him”要发出的动作是to come。“to come”就是him的宾语补足语)
They don’t allow people to smoke in the office.他们允许人们在办公室吸烟。 (动词allow的宾语是people, “people”要发出的动作是to smok.“to smok”就是宾语“people”的宾语补足语)
The teacher asked me to clean the window.老师让我擦洗窗户。
注意:①hope后不能接带to的不定式作宾补, I hoped him to leave. (错误) , 应为:I hoped that he would leave. I wished him to leave. (正确)
②help后面作宾语补足语的动词不定式可以带to也可以不带to。如:I often help my mother (to) do some housework.
2 . 不带t o的不定式作宾补。在感官动词五看 ( s e e , watch, observe, notic, look at) , 两听 (hear, listen to) , 一感觉feel和使役动词:make, have, let等词后作宾补的不定式不带to。如: They saw the boy fall suddenly from tree.他们看见那孩子突然从树上跌下来。I’ll have Tom repair the radio for you. 我让汤姆给你修收音机。
注意:如果上述结构变为被动语态, to不能省略。如:The boy was seen to fall suddenly from the tree.有人看见那孩子突然从树上跌下来。
3.在believe, find, feel, prove, think等动词后面, 不定式作宾补可以接to be 形式。如:We believe her to be innocent.
四、动词+名词/代词+分词
动词+名词/代词+分词 (现在分词v-ing或过去分词pp) , 现在分词作宾补强调宾语正在进行或一直持续的动作, 在逻辑上与宾语构成主动关系。而过去分词作宾补则表示宾语已经完成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在逻辑上与宾语构成被动关系。常跟分词作宾补的动词有感官动词feel, hear, watch, notice, smell, find等和“使役”或“致使”动词set, have, keep, get, make等。如:When I entered the room, I found him watching Tv.当我进入房间时, 我发现他正在看电视。
注意:在“set”的宾语后通常接现在分词作宾补, 而不用过去分词作宾补。即set sb doing, 而不用set sthe done.但是“make”的宾语后只能用过去分词, 而不能用现在分词。如:His words set me thinking deeply.他的话让我深思。
When you speak, you should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当你讲话时, 你应该使人家懂得你的意思。
用于感官动词后现在分词与不定式作宾补的区别:现在分词表示观察到整个动作的一部分;用不定式则表示一个动作自始自终的全过程。
I saw the bus getting on the bus. (我看见司机上公共汽车)
I saw the bus driver and drive off. (我看见司机上公共汽车把车看走了)
比较下面的对话:
A: Do you hear the bell ringing at the door?你听见门铃响了吗? (现在分词表示铃响的动作正在进行。)
B:yes, Idid. I heard it ring twice.是的, 我听见门铃响了两下。 (不带to的不定式表示铃响的动作已经完成, 并完成了两次。)
五、动词+名词/代词+介词短语/副词
常用的动词为keep, find, leave等。如:I found the goods in good condition.我发现货物情况良好。 (in good condition是宾语补足语, 说明found的宾语the goods的状态)
六、高考考点分析
1.Let those in need ______ that we will go all out to help them. (2013陕西卷)
A. to understand B. understand
C. understanding D. understood
【解析】从句意上看, 空处表达的是“让某人做某事”, 而let之后的宾语接不定式作宾补的时候, 要省去不定式符号to, 即要用let sb do的形式, 故答案是B。
2.I looked up and noticed a snake ______its way up the tree to catch its breakfast. (2012四川卷)
A. to wind B. wind C. winding D. wound
【解析】此题考查现在分词作宾补。winding its way与宾语snake之间为主动关系且此动作正在进行, 故选选C。
3.Michael put up a picture of Yao Ming beside the bed to keep himself ________ of his own dreams. (2011重庆卷)
A. reminding B. to remind C. reminded D. renmind
【解析】keep sb/sth done/doing/ 表示使某人或某物处于某种状态。句意为Michael在他的床头贴了姚明的照片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自己的梦想。动词Keep的宾语himself与动词renmind之间存在被动关系, 所以选过去分词reminded作宾补。
摘要:在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 接了宾语意义仍不完整, 还需要有1个其他的句子成分, 来补充说明宾语的意义、状态等, 称为宾语补足语, 简称宾补。宾语与其补足语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可以充当宾语补足语的有名词、形容词、动词不定式、分词、介词短语、副词。一般来说, 有宾语补足语的句型结构为:动词+名词/代词+宾补。
Most believe he for England last week, but for a serious injury which put him out of football. (play)
多数人认为,要不是受了重伤而告别足球,上周他本会为英格兰踢球的。
解析 本题考查 but for含蓄条件虚拟语气,last week是对过去情况的虚拟。因此正确答案是could/would have played. 类似情况还有otherwise, but, or, without等来引导。
“情态动词+have done”结构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的必考项,也是同学们常常容易混淆的考点之一。近年来,“情态动词+have done”结构的试题新颖,而且有效的信息越来越隐蔽,考查角度越来越精细,综合性也越来越高,诸如此类因素无疑增加了考题的难度。因此,仔细区别具有相同功能的、意思相近的情态动词特征用法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措施。
简单来说,“情态动词+have done”这一结构有两大功能:一是表示推测;二是表示虚拟。
1. must+ have done表示对过去情况的肯定推测,用于肯定句中,意为“一定,必定做过某事”。
①The children lost in the woods: otherwise, they would have been at the lakeside camp as scheduled. (get)
孩子们一定是在树林里迷路了,否则按照计划他们应该已经在湖边了。
解析 本题考查情态动词对过去情况的肯定推测。从句子后半句判断可知与过去事实相反,前面应用情态动词+完成式,因此正确答案是must have got。
②Since nobody gave him any help, he , the research on his own. (do)
既然没有人提供给他帮助,他一定是自己做的这项研究工作。
解析 本题考查情态动词对过去情况的肯定推测。前半句gave him any help 表明是过去的动作,后半句肯定推测,因此本题答案是 must have done。
③Harry is feeling uncomfortable. He ,at the party last night. (drink)
亨利感觉不舒服,他一定是在昨晚的聚会上喝多了。
解析 本题考查情态动词对过去情况的肯定推测。时间状语last night ,因此本题答案是must have drunk too much。
2. could have done用于肯定句中,表示本来可以做某事,亦可以表示“可能已经做……”
④Sorry, Cathy, I didn’t know that you were badly short of money then. But you . (ask)
对不起凯瑟,我不知道你当时急需用钱。但是你本可以向我求助的。
解析 本题考查情态动词接完成式,表示过去本来可以做某事,因此本题答案是could have asked me for help。
3. can/ could not have done 表示对过去发生事情怀疑或者不确定,意为“不可能做过某事”,通常用在否定句或者疑问句中。
⑤—Why are your eyes so red? You last night.
—Yeah, I stay up late writing a report. (sleep)
—你的眼睛为什么这么红?你昨晚肯定没睡好。
—是的,我熬夜写报道到很晚。
解析 本题考查情态动词对过去情况的推测。can’t/couldn’t have done 表示过去不可能做了某事,因此答案是can’t/couldn’t have slept well。类似表推测用法还有may/might have done可能做过,must have done 一定做过。
4. may/ might have done 表示对过去事情的推测,意为“可能做过某事”。Might可能性比may弱,语气比较委婉。
⑥It is possible that the King of the Stonehenge was linked to the stone; he in planning the monument. (hand)
很可能巨石阵的国王与这些石头有关:他可能对设计这座纪念碑起了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情态动词表推测。may/might have done可能做过某事,因此本题答案是might have had a hand。
5. should/ought to have done 表示过去本来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没有做,含有责备的意味。shouln’t/ought not to have done 表示过去本不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做了。
⑦You the conference yesterday, what was the reason for your absence? (come)
昨天你本该来开会,你缺席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虚拟语气。Should have done 表示过去本来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没有做,本题答案是 should have come to。
nlc202309041617
6. needn’t have done 表示本来不必做某事而实际上却做了。
⑧The weather turned out to be fine yesterday, I to carry my umbrella with me. (take)
昨天的天气很好。我本不需要那么麻烦带上雨伞。
解析 本题考查虚拟语气。needn’t have done 表示本来不必做某事而实际上却做了。本题答案是 needn’t have take the trouble。
1. —Where is my dictionary? I remember I put it here yesterday.
—You it in the wrong place. (put)
—我的字典在哪里?我记得我昨天把它放在这儿。
—你可能把它放在不正确的地方了。
2. You a taxi here, for it was very near to my house. (take)
你本不需要在这打的,因为这里离我房子很近。
3. Linda told me that she cried a lot while she was living in the village alone. She a lot of hardships. (go)
琳达告诉我她独自居住在村庄时经常哭泣。她一定经受了许多困难。
4. Mr Black had known the truth of the car accident before you told him, so you , about it. (tell)
在你告诉布莱克先生之前,他已经知道这次事故的真相。因此你没有必要告诉他。
5. I saw Mr. Wang just now. He , Beijing. (go)
我刚才看见了汪老师。他不可能去了北京。
1. might have put
2. needn’t have taken
3. must have gone through
4. needn’t have told him
5. couldn’t have gone to
上海版牛津英语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体系, 设计和安排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教材的每个Unit都是根据某一话题提供了相关的词汇、句型或交际用语等教学内容并强调了整合与优化, 突出了整体与感悟。I have a friend是牛津英语上海版新版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模块Me, my family and friends中的第三单元。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学习与掌握常用的服饰名称, 能用He/She has...来描述他人的衣着, 注意语言的丰富 (采用适切的修饰语) , 注意服饰的季节性以及性别特征。同时, 能综合运用两个模块中的相关内容有条理、合理地介绍或描述自己或他人 (家人、亲戚、同学、朋友等) , 主要包括:名字、与描述者的关系、年龄、外表特征、衣着、才能、心情与感受等。在四个课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悟:“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clothes.Different clothes for different season.”在此基础上, 通过故事欣赏, 让学生初步领悟到“Everyone needs a friend.Friends make us happy.”这一朴素道理。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热情, 也有非常强的表现欲望, 他们能听懂全英语的课堂用语。通过三年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词汇量, 初步掌握了几种常见的简单句型, 也能初步知晓常用的语法结构。就词汇而言, 数词、食品类单词、水果类单词、学习用品类单词、玩具类单词、学校场所类单词等方面初有积累;就句型而言, to be, can和祈使句表达较为娴熟。他们有独立地说出一个小语段的能力。同时, 四年级学生在课堂行为上表现也更规范, 能够很好地与教师配合。
[研究缘由]
应用性阅读教学实现了语言、内容与情感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学习、操练新知的具体的学习环境;赋予了语言以真实的情感, 以文、应景、融情;架构了学与用的有效途径。在英语应用性阅读教学的整体设计中要特别关注:文本内容、文本语言和文本情感。以语篇、语境来带动语言学习, 即:在语境中学习, 通过语量语境相结合, 贯穿语音和语法的学习, 达成语用的教学目标。根据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我们需要对原有文本进行再构, 而文本的再构必须与单元主题紧密结合, 同时也要与所教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相结合。让学生在一个个语境的输入, 一次次语量的输出过程中最终达到“语用”的目的。
2012年10月, 在浦东教发院指导、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承办的基于四年级学习要求的主题单元教学的研讨活动中, 我们以牛津英语4A Module 2 Uint 3 I have a friend的教学内容为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再构了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文本和教学过程, 展开了一次应用性阅读教学和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第一次教学片段]
...
Ⅱ.While-task procedure
▲Teach the structures
Introduce Kitty’s album on her blog.
Elicit her friend Tom.
学生听文本:Hi, everyone!Nice to see you again.Today is a beautiful autumn day.It’s sunny and cool.Century Park is so beautiful, so I go there with my friends.
教师询问:If you go to Century, what do you like doing there?开放式的提问让学生自由回答后, 再继续Blog内容, 带出:We take some photos.从而开始主文本的学习。
Show Kitty’s blog and elicit her friends Sally and Peter.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Peter then ask the same question about Sally.
Ss answer T’s questions and then try to describe Sally and Peter.
Show some pictures let Ss practice:What does he/she have?He/She has...
学生看老师提供的图片操练What does he/she have?He/She has...
Show Kitty’s new blog and elicit her friend Danny。
让学生通过看一张小男孩在雪地玩耍的照片, 捕捉必要的信息完成介绍Danny的短文填空。
[指导交流]
上完课后, 浦东新区英语教研员吴建新老师就这堂课对我进行了如下指导:
吴老师:应用性阅读教学强调对文本的再构, 我在你这堂课上看到了基本的效果。但是, 我们在教学时也要注重细节, 有些教学环节如果不能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目标或者对学生的语言目标达成起不到作用, 就应该考虑调整或删除。比如, 课始, 你创设了Kitty去公园的情境, 同时询问:If you go to Century Park, what do you like doing?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什么?
我:这是个开放式的问题, 没有固定答案。我主要是想让学生能够在我创设的世纪公园这样一个轻松的情境中有机会运用一下以前学过的词句, 比如fly a kite, have a picnic等等。
吴老师:想法蛮好, 但不一定适用。其实, 你已经把学习思路带到了Kitty的博客环境中去了。此时, 你应该开门见山地介绍Kitty的新博客, 并由此作为由头来展开新授内容的学习, 这样不显得更加紧凑与协调?
我:哦, 对的, 这样, 环节设计更加清晰了。那我把这步环节去掉, 然后重新设计一个文本, 提及介绍Kitty喜爱摄影, 请大家到她的博客上欣赏她的相册来展开教学内容?
吴老师:对啊。我建议你把Peter和Sally的图片也放进相册, 以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季节中所拍摄的照片作为载体, 推进学习进程, 这样, 以欣赏Kitty的相册为主线的教学脉络就十分清晰了, 并且, 你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操练到不同的季节以及相关的服饰。
我:我知道了。
吴老师:还有, 你在教学Peter和Sally的语段时, 当中有个环节是出示了四个人物的图片, 然后训练学生:What does he/she have?He/She has...请说说设计意图。
我:我选择的是四个不同职业的人物, 是M3 U1中所学, 同时, 他们每人手里都拿有一样东西。我的目的是, 不仅让学生运用He/She has...来表述所穿的服装, 还可以用来表述他们所拥有的物品。
吴老师:想法不错, 但使用的方法值得推敲。你可以仔细看看教材呈现的文本, 是描述性文本还是对话问答式文本?很显然,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训练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说话, 建议你改编问答式的语言训练形式。
我:哦, 我明白了。我原来只是想适当地拓展一下语言内容, 结果却忽略了语言内容的整体性与延续性。要不, 我将它改成描述性语言训练, 比如:Look at the...He/She has...
吴老师:对了!在while-task的最后一个环节, 你利用Kitty的博客出示了一张照片:一个小男孩 (Danny) 在雪地里玩耍的场景。能否把该人物也事先放在Kitty的相册里。这样, 欣赏相册的这条主线极为清晰, 学生的思路也更显完整。
我:好啊!以相册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 这样一改, 我的思路也十分清晰了。
……
于是, 我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践。
[第二次教学片段]
1.引入环节, 学生聆听再构文本1
欣赏Kitty的相册, 引出对她的朋友Tom的情况介绍, 从而开始主体文本的学习:
Hello, everyone!I am glad that you come and see my blog again.I have a great camera.I like to take photos here and there.And I put them on my blog.Now you can enjoy them.
评析:以Kitty放在博客中的相册为主要线索依次展开对Kitty三个朋友的介绍。教学过程始终按照总—分—合的模式, 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思路统一完整。
2.展开线索, 学习第一段主体文本
介绍Kitty的好朋友Tom, 在提问中引发新学:
(1)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passage about Tom.
(2) Ask Ss:Who’s he?How is he?What can he do?What does he have?
(3) Show the key pattern:He has..., then show SS a chant.
(4) Show some pictures, let Ss practice:He/She has...
学生初步感知Tom的语段, 利用chant和4幅人物图片的描述让学生初步掌握He/She has...的句型。
评析:明确了训练的主要形式:描述性语段训练。以儿歌形式明确主要句型结构, 围绕这个主要教学目标设定不同人物进行机械性操练。让学生通过描述图片中人物所穿所拥有的东西明白如何使用He/She has..., 最后又回归到主体文本1, 训练过程由浅入深, 清晰明了。
3.平行推进, 学习第三段主体文本
介绍Kitty的好朋友Danny, 通过练习巩固新学:
Show Kitty’s album again and elicit her friend Danny.
Ss try to fill in the blanks and make the passage completely.
评析:有统一的形式:欣赏博客中的照片;有不同的训练要求:先听再说、先听再填空再说、先观察再填空再说, 最后达到一次比一次高的训练目的。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循序渐进的要求令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信心。
[教学反思]
这次与洋泾菊园学校的老师一起承担整个4A Module 2 Unit 3I have a friend的教学实践, 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不再只是关注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而是前前后后考虑四个课时的所有教学内容。如何在四个教时分配教学内容, 每个课时之间如何联系都要思考。这也让我在实践过程中感悟到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思考问题的角度扩大了, 视野也就开阔了, 相对的教学目标也更清晰了。
一、针对单元, 体现课时协统
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比单纯设计一堂课要难得多。因为着眼点不同, 设计的思路也有所不同。如何在四个课时, 不同的教学形式里体现整体单元设计?我想了很久也和其他老师商量过几次, 最终才决定以介绍Kitty的博客这一形式完成。我们将本课的所有教学板块打乱然后重新组织, 四节课的课题设计和内容分配安排如下:第一课时:Kitty’s blogs——About me (新授Look and learn, 欣赏Listen and enjoy) ;第二课时:Kitty’s blogs——About my friends (新授Look and say, Play a game, Think and write, 欣赏Listen and enjoy) ;第三课时:Kitty’s blogs——About animal friends (新授Read a story, Listen and enjoy, Learn the sound) ;第四课时:Kitty’s blogs——About Unit 2 (Revision) 。博客可以呈现的内容以及形式更多样化, 比邮件或微博能更完整地呈现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同时又可以兼顾教学内容以单篇博文的形式进行细化的教学。有了这个大背景, 后面的主体教学内容就很容易解决了。
二、基于课时, 梳理学习重点
原教材提供了五个学习板块:Look and say, Look and learn, Play a game, Think and write, Listen and enjoy。其中的核心学习内容是Look and say和Look and learn, 即:四会掌握服饰类词语:coat, shirt, blouse, T-shirt, skirt, sweater, jeans, shorts。同时能用He/She has...这一句型描述他人的穿着和服饰。
我执教的第二课时就是要完成核心句型的教学。教材原先提供的是Alice和Danny分别介绍各自的好朋友。很多教师会像我一样总觉得教材所给的内容太少, 似乎按照我的学生的水平可以增加更多教学内容。但是却有可能忽略教材要求的语言训练形式。比如, 这个单元所有教学内容从课文、游戏到儿歌都呈现的是描述性语段。在这里增加问答句的训练是很不合适的。
通过两次试教, 我更加明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在Kitty的博客中我就将两段文本改成Kitty一个人介绍不同的朋友, 同时又增加了对Danny的介绍来拓展学生的语言训练。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我的教学要求又在形式上达到统一完整。本堂课所呈现的三个语段虽然简单, 但是对学生训练的目标不同, 一次比一次要求高。第一段语段呈现:I have a friend.His name’s Tom.He’s tall and thin.He has a green T-shirt and a pair of blue shorts.He can skate.此时我设计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听录音了解图片内容, 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如:Who’s he?How is he?What can he do?并且用问题What does he have?引出重点句型He has...的教学。最后能描述Tom的衣着。此时学生初步掌握了He has...的句型。第二段语段的呈现:I have two friends.They’re Peter and his sister Sally.Peter has an orange T-shirt.He can ride a bicycle.Sally has a pink skirt.She can fly a kite.我采用的是先听再填空最后再说的教学步骤。这样的替换练习再次巩固了新授句型, 达到训练教学重点的目的。第三段语段:This is my friend.His name is Danny.He is 9 years old.He’s fat and tall.He has a purple________, a pair of blue________.He has a long and blue_____too.He has a______.He can ride it very well.He likes riding his bicycle.我采用的是先观察图片再填空最后说的步骤。至此学生已经能够尝试运用今天所学的本领来描述他人的服饰, 从而为Post-task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输入语段之后, 最终能够成功地输出描述自己朋友的语段, 这才是这堂课要达到的目标。
三、关注内容, 优化学习过程
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 我们需要对文本进行再构。其实再构一篇语段本身并不难, 但再构的前提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非常明确的了解, 随意再构文本, 脱离了主要的教学内容, 不仅会破坏教学的整体结构, 还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适得其反。如同人们在看电视剧当中却突然插播广告让人厌恶难受一样, 思路被打断再要让学生重新回到主线上就难了。所以每一节课都应该有一条非常清晰的内容主线, 所有的教学环节必须围绕这条主线开展, 在文本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文本带来的情感。教师不仅要明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更要清楚这堂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明确了整个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才不会在教学设计上走弯路。
本课Look and say所提供的主文本是介绍三个朋友以及他们的衣着, 但是它并没有强调季节与服装的相关性。但是在分析教材时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应该强调的教学点, 同时也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 于是我们在相册里增加了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 Kitty介绍自己四季的服装 (第一课时) , Tom穿的是秋季的服饰, Sally和Peter穿的是夏季的服装, Danny穿的是冬季的服装。学生在练习描述的同时也会关注到服装与季节的关系, 从而感受到Different clothes for different seasons, 实现了语言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 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语言体验,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语用能力。
四、联系实际, 彰显生活体验
本单元的情境设计是以Kitty的博客为背景, 以Kitty放在博客上的相册为主线, 展开语言教学。博客和相册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当这些事物呈现到学生眼前时, 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 从而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一年四季的服饰是学生都接触的事物, 学生可以轻松地在这样的话题中做到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
这点不仅体现在课堂的post task的反馈环节, 学生能自如地运用课堂学习到的句型介绍自己的朋友, 而且在课后的回家作业里也充分体现出来。很多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朋友进行全面的介绍, 尤其突出对他人衣着服饰的介绍, 好多学生都举一反三、洋洋洒洒地写了整整一面的作文。联系实际的话题才能真正让学生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说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比较正确, 完成得比较好。
在参与和体验了整个单元的设计、修改、上课、反思后, 我深深地体会到应用性阅读教学通过对教材提供的原始文本的整合与优化推进了整体单元教学设计。而学生对再构的更加合理的文本的一次又一次的体验和感悟最终达到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教学有效性也大大提高。
1. Neither Jim nor his cousins _____ to America, but _____ of them know the country very well.
A. have been, all B. have been, both
C. has been, all D. has been, both (山东潍坊)
2. My aunt isn’t here. She ______ Shanghai on business. She will be back in three days.
A. went B. has gone to
C. has been to D. will go to (重庆市)
上面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A项和B项。它们都是考查同学们对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用法的掌握情况。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have / has been to和have / has gone to用法的区别:
have / has been to +地点名词,表示“曾经去过某地”,强调目前人已回到原地,常和just, ever, never, once, twice和several times (几次), many times (多次)等表示次数连用。例如:
He has been to Beijing many times.
他曾去过北京多次。
We have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我们从未去过长城。
Have you ever been to Shanghai?
你去过上海吗?
His sister has just been to the post office.
他姐姐刚去过邮局。
have / has gone to +地点名词,表示“去某地了,现在还没有回来”,不在说话地点。例如:
—Where are your parents?
—They have gone to Hangzhou for their holidays.
——你父母在哪儿?
——他们去杭州度假了。
It can’t be Zhao Wei. He has gone to Hong Kong.
那不可能是赵威。他去香港了。
当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后接地点副词时,to应删去。例如: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Yes, I’ve been there once.
——你去过长城吗?
——是的,我去过一次。
His uncle has gone to Nanjing. His aunt has gone there, too.
他叔叔去南京了,他阿姨也去那儿了。
另外, have been可以起到引导连接时间、地点的用法。例如:
1.have been in / at + 地点名词,表示“在某地呆过”,常和for引导的时间段连用,表示曾在某地呆过一段时间。例如:
I have been in Nanjing for three months.
我曾在南京呆过三个月。
He has been in this city for several years.
他已经在这个城市呆好几年了。
2.have been away from + 地点名词,表示“离开某地”。例如:
Nick has been away from Taizhou for about two years.
尼克离开泰州已经有大约两年的光景了。
3.have been in + 团体名词,表示“加入某组织”。例如:
His brother has been in the army for three years.
他哥哥已经参军三年了。
4.have been + ( a member of )表示“成为一名……”,其后接表示主语的身份或职业名称的名词。例如:
How long have you been a teacher?
你当教师几年了?
用汤勺的背面把混合料抹平。
2、They were less willing to be spoon-fed doctrines from Japan.
他们不太愿意被填鸭式地灌输来自日本的学说。
3、Jarvis took the wooden spoon in the first tournament.
贾维斯在第一次锦标赛上垫底。
勺子用英语怎么说
勺子的英语是spoon或scoop
scoop的读音 英[sku:p] 美[skup]
一、释义
n. 铲,勺,水舀,铲斗; 一勺[铲]之量; 穴,凹处; 通气(或通水)口;
vt. 舀; 挖空; 掏,抓取; [非正式用语] 抢先获得、发布;
二、例句
Michael knelt next to her and scooped her into his arms.
迈克尔挨着她跪下,一下把她揽入怀里。
三、其他形式
第三人称单数:scoops
复数:scoops
现在分词:scooping
过去式:scooped
过去分词:scooped
spoon的读音 英[spu:n] 美[spun]
一、释义
n. 匙,调羹;一匙的量;匙状物,匙桨;
vt. 用汤匙舀取;向上击
vi. 轻轻向上击;用匙状假饵钓鱼;痴爱,迷恋
二、例句
The baby was banging the table with his spoon.
小宝宝用调羹敲打着桌子。
三、其他形式
第三人称单数:scoops
复数:scoops
现在分词:scooping
过去式:scooped
过去分词:scooped
两者的区别:
spoon 就是我们平时的餐具勺子,很浅的那种,有大有小。
1 接头辞“お”、“ご”的基本用法
1.1 冠于名词之上, 有尊敬语、自谦语、美化语三种用法。
1.1.1 尊敬语:冠于表示听话人或话题人的所属物名词之上, 表示尊敬。相当于“あなたの (你的) ”之意。
例如:お茶、お金、お酒、お风、お天、お花、ご家族、ご亲、ご意见、ご健在等。
1.1.2自谦语:冠于表示说话人与对方相关事物的名词之上, 表示自谦。
例如:お手纸、おい、お祝い、お电话、ご迷惑、ご厄介、ご返事等。
1.1.3 美化语:冠于名词之上, 不是向对方表示敬意, 而是以此使自己的语言高雅化。
例如:お庭、お天、お手洗い、お酒、おけいこ、お外、ご饭、ご膳、ご驰走、ご褒美等。
1.2“お”冠于形容词之上, 与之共同构成敬语表达形式后, 后面常与“です”、“ございます”相呼应使用。“ご”冠于形容动词、副词之上可以构成定语、状语、谓语的敬语表达形式;“ご”冠于サ变动词之上, 构成尊敬语动词形式。
例如:お忙しいのにおいで下さって、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お元で结构ですね。
ご亲切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ご无事でお暮らしですか。
“ご~になる”、“ご~です”、“ご~くださる”、“ご~する”、“ご~もうしあげる”、“ご~いただく”、“ご~いたす”等。
2 实际应用中的接续词“お”
日语研究者按语种的来源把词汇分为“和语、汉语、外来语 (另外还有“混种语”) ”, 敬语接头词“お”和“ご”使用的基本原则是:“お”一般冠于训读的“和语”词汇之上, “ご”则只能用于音读的“汉语”词汇之上, 来构成新的词汇。外来语前面两者都不使用。
但是, 这种分类现在也有很多例外, 现在倾向于都使用“お”。
在外来语中, 像“ピ一ナッツ、パン、マヨネ一ズ、トマト”等食品前一般是不加“お”的,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おビ一ル、おコ一ヒ一、おジュ一ス、おトイレ、おズボン、おタバコ、おジャガ、おミサ (基督教用语) ”等。在美容院里现在也经常听到“おカット、おセット”等说法。
汉语前所使用的汉字“御”, 一般读“ご”, 如“ご出、ご结婚、ご送金、ご著书”等, 但汉语前用“お”不用“ご”的例子在不断增加, 如“おしょうゆ、おうどん”, 这也许是因为“しょうゆ、うどん”等原来有汉字的现在常写成假名, 这和本身汉字的意识变薄弱的缘故有关。但是象“お利息、お布、お扫除、お洗濯、お写真、お达者、お天”等一看就知道是汉字的也用了“お”。
当然有些词汇前“ご/お”都可以使用, 如“ご返事/お返事、ご勉/お勉、ご年始/ご年始”等。男性常用“ご”以体现郑重其事的语气, 女性日常日语中一般还是用“お”来显示温柔的一面。“お”使用范围的过度扩大, 使日本人都感到很困惑, 对于我们日语学习者来说更是难以分清。字典中也没有写出, 哪个应该加お哪个不加。即使都写出来, 也存在男女用语的差别、单词本身意义以及场景变化所产生的差异。为了更清楚这个用法, 我们可以从“お”的添加方式上来谈这个问题。
通过“お”添加方式, 可以把词汇分为三类。经常和“お”在一起使用的;有时会和“お”使用的;绝对不和“お”使用的。
2.1 经常和“お”在一起使用的词汇。这种词汇还可以再分为两类:
(1) 去掉“お”不构成单词。这类词汇有“おこわ、おでん”等, 只是使用“こわ、でん”意思就不通了, 还有食物中的“おやつ、おかず、おひたし”等词也是一样。女性所使用的家庭生活用语比较多。如“おもちゃ、おはじき、おしゃぶり、おしめ、お门违い、お辞仪、おしろい、お化け、お色直し”等。像“お见それ、お目见え、お待ちどお样、お构い”等词作为问候语经常被使用, 这些也都不能去掉“お”。
(2) 去掉“お”就会变成其他的意思。比如“おなか”和“中”是不同的意思, 可以用“腹”替换。这个类型中的词汇多数是和女性的生活相关的。加“お”的“おひや、おにぎり、おひつ、おしぼり”是女性吃饭时的用语。去掉“お”, “ひや”是冷酒, “にぎり”就是“攥寿司”、“ひつ”是“箱子”、“しぼり”是“染色”或“光圈”的意思。除了吃饭以外的词汇有“おしゃれ、おたいこ、おはこ、おひらき”等, 去掉“お”就成了其他的意思。
2.2 有时会和“お”使用的词汇。
这类词加上“お”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即使去掉“お”指的还是同一事物。像“お帽子、お手纸、おみやげ、お见合い”等可以举出很多, 在字典中都是以不加“お”的形式出现。到底那些词加“お”好, 字典中没有一一做以说明, 平常我们只能通过实例来记。
2.3 绝对不和“绝对不和”お“使用的。
”使用的词汇。事实上名词中不能添加“お”的词汇也很多, 这些可以称之为敬语的不溶物。这些词不能一一列举出来, 但是这些词的意思上都呈现一定的倾向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表达坏感情的词汇, 如“つら、あばた、くそ、どじ、泥棒、すり”。这些词毫无敬意和礼貌可言, 所以如果加上“お”, 会和它本身的意思相矛盾、起冲突。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例外, 如“おばかさん、お下劣、お下品”。
另外, 完全表示一种客观意义的词, 也显得和敬语“お”不相称。如“道、、银行、病院、地球仪”等添上“お”就很不自然。
本身是以“お”开头的名词也不加“お”, 如“大麦、扇”。
总之, 词语的意思虽然限制着“お”的添加方式, 但是一般和对方有关的词汇以及与女性生活有关的词汇多加“お”。
3“お”用法扩大的原因分析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 日本人的敬语意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皇室用语为中心的“绝对用语”日趋衰落, 向简化的方向转化, 而不受阶级地位制约、只根据主观判断和临时的利益关系来决定敬语取舍及表敬意程度高低的“相对敬语”, 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形成了十分发达的现代敬语。在社会追求民主化、平等化的过程中, 现在日本的敬语有向一般化和普遍化发展的倾向性, 这也是世界上其他语言所呈现的敬语变化法则。使用敬语的人也越来越多, 表面看起来好象敬语使用范围是扩大了, 但是语言的礼貌程度相比以前有所下降, 整体表现也是不断朝美化方向发展的。
日本学者村敏树在《现代敬语》一书中将这些使用接头词“お”、“ご”的词汇称作“美化语”。美化语是指美化事物的语言。与其说是对对方表示礼貌, 不如说是美化自己的语言表现方式, 这也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社交敬语”。使用这种表达方式, 只是表示自己说话很文雅, 是为了“保持自己身份”的一种敬语表达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 它已经脱离了敬语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所以说使用美化语“お”来表现语言的品位其实是一种深层心理因素的体现, 这也导致了“お”的用法的扩大。同时, 因为“お”一般是使用在和语词汇前, 而和语词汇在生活中使用率很高, 加大“お”的使用也就增强了平时语言使用的礼貌程度, 这也是日本人的一种使用心理。相对于给人以有情调和美的感觉的和语词汇, 汉语词感情色彩较少, 较多用于“理性”领域。那么在汉语词汇前加お, 使汉语词汇如和语词汇一样显得语气委婉, 充满和语词汇柔和地美感, 从而来表现自己的修养。但是这种使用范围的扩大, 是对”お“自身用法的忽视, 同时也是一种敬意度的降低。
摘要:所谓敬语意识是指人们对敬语价值的认定、使用敬语的心理及遵循的原则。随着日本社会的高度文明发展, 现代日语敬语是不断朝美化方向发展的。而敬语接头词“お”作为美化语的使用范围的过度扩大, 是对“お”自身用法的忽视, 同时也是一种敬意度的降低。
关键词:接头词,“お”的用法,美化语,敬语意识
参考文献
[1]刘金钊.现代日语实用语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杨拙人, 吴大钢, 庞黔林.现代日语语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3]井上史雄.敬语はこわくない[M].日本:讲谈社, 1999.
【have的用法总结】推荐阅读:
thrill的用法总结06-21
beg的用法总结07-19
sleep的用法总结09-08
water的用法总结10-08
yawn的用法总结10-18
take的用法总结10-20
primary的用法总结10-22
shut的用法总结11-03
sugar的用法总结11-19
substitute的用法总结12-01